当前位置:首页 > 事迹材料 > 正文

2022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事迹及颁奖词观后感12篇

发布时间: 2022-05-21 12:35:01 来源:网友投稿

2021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事迹及颁奖词观后感12篇

2021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事迹及颁奖词观后感篇1

也许是因为近年来传统文化逐渐成为一种流行,也许是因为流行了之后发现除了古人,当下的“偶像”极度稀缺,最近,一部讲述叶嘉莹的文学纪录片《掬水月在手》,成为一时文化现象。读过叶嘉莹诗词的人,并不是人群中的大多数,但不妨碍这一代年轻人渴望接近她。96岁的叶嘉莹,突然迎来了自己的高光时刻。

电影只有120分钟,拍摄过程却累积了几十位受访者的百万余字素材,同名衍生图书《掬水月在手——镜中的叶嘉莹》的出版,可以算是弥补了影片篇幅有限的缺憾。

陈传兴想把一个女诗人的个人历史、一段家国的近现代历史、中国古诗词的几千年历史,投射到同一个落点上。我相信每一种历史都是真实的,但相伴发生的未必是完全的因果关系。所以,我更看重不同的人对叶嘉莹的描述。“盲人摸象”并不一定是贬义词,每一部分都是活生生的存在。

除了“穿裙子的士”“诗的女儿”这些头衔,她也是女儿、妻子、母亲、学生、老师……如果说叶嘉莹在古典诗词上的成就如朗月当空,清辉万里,那每位受访者就仿佛江河湖海,分别映照出她的不同侧面,她不是神,是一个鲜活灵动的人,波光粼粼,是谓月映千川。

诗人席慕蓉的朋友是叶嘉莹在台湾大学的学生,她与她由此结识。叶嘉莹第一次见到席慕蓉,第一句话是:“我也是蒙古人(族)。”叶嘉莹从未在任何作品里提过自己的族姓叶赫那拉,她的祖上虽然是旗人,居住在叶赫水畔,却本属蒙古族土默特部。

无论回到中国,还是回到北京,回乡——这个千百年中国诗人的关键词,也贯穿了叶嘉莹大半生的念想。在她快80岁的时候,一个秋天,席慕蓉陪着她去叶赫(现吉林省梨树县叶赫镇)寻找祖先的故乡。

叶赫古城遗址如今只是一片高出来的土堆,陪同的一个热心人先行跑上去探路,回头说,叶老师您不用上来了,上面什么都没有,就是片玉米地。叶嘉莹还是继续往上走,日已西斜,秋天的红玉米挂在那里,紫红的穗子垂下来,风一吹,发出阵阵沙沙的声响。

叶嘉莹站着看了一会儿,转过头说:“这不就是《诗经·黍离》中描绘的景象吗?彼黍离离,彼稷之苗。行迈靡靡,中心摇摇。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我现在的心情和诗里说得一模一样。”

快80岁的叶嘉莹,是他们家族第一个回到叶赫水畔的人,她还找到了三千年前特地为她写的诗。3年后,81岁的她又想去看蒙古高原,席慕蓉陪着她又出发了。在海拉尔,叶嘉莹口占的第一首绝句是:“余年老去始能狂,一世飘零敢自伤。已是故家平毁后,却来万里觅原乡。”

叶嘉莹是他们家里唯一一个在一百年、甚至三百年里,回到土默特蒙古高原的族人。她跟席慕蓉说,她在北京的家已经没有了,可是到了蒙古高原,天穹低处尽吾乡,突然之间,人就打开了。

有时候我想,如果人生是电影,就能在不顺遂的时候黑屏,出一行小字“某年以后”,把悲伤快进到烟消云散。但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又说,诗人有两种:客观之诗人,不可不多阅世,阅世愈深,则材料愈丰富、愈变化;主观之诗人,不必多阅世,阅世愈浅,则性情愈真。叶嘉莹大概属于后者。

南开大学文学院教授张静是叶嘉莹在南开大学时的助手。她记得,有一次叶嘉莹在国家图书馆讲女性词的时候,谈到法国作家法郎士写过一本《红百合花》,书里说一个女子如果出生在一个比较幸福美满的家庭,婚后的生活也比较甜蜜,到30岁的时候连一场大病都没有生过,那么,注定她对人生的认识是肤浅的。

当花间词的作者用女性口吻表达男性的阴柔一面时,叶嘉莹在一个被压抑的环境里半生飘零,站在高原之上说“余年老去始能狂”,这个场景,让人想起苏东坡、辛弃疾。在访谈中,叶嘉莹和她的学生,也会反复提到《人间词话》里的那句话,“天以百凶成就一词人”。

在这本访谈集中,我发现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在这几十个人的记忆中,叶嘉莹都是以一个独立个体存在的,她与家人的亲密关系只存在于她自己的口述中。难得有人提到她先生,还说的是“她的先生很不讲理,她自己这么精彩的一个人,竟然都可以忍下来”。

1971年的夏天,文化史学者郑培凯在哈佛大学学习,经常去哈佛燕京图书馆找各种各样的善本,经常碰到叶嘉莹,“叶老师只要进了图书馆,就一整天不出来”。郑培凯到香港后,创立香港城市大学的中国文化中心,曾请叶嘉莹来担任客座教授。让他惊讶的是,叶嘉莹竟然是一个人来的,还带着个很大的箱子。就这样,她一个人住了一个学期,那一年,她80多岁了。

离开香港前,郑培凯去送行,一进门就看见她自己在那儿收拾行李。她把所有行李收拾在一个大箱子里,外面再用带子绑起来,绑得非常好。她对郑培凯说:“我都习惯了,旅行的时候都是这样,都是自己做。”

叶嘉莹有一个自创的概念——弱德之美,意思是要把内心的感情收起来,要有一种持守、一种道德,而这个道德是在被压抑之中的,不能表达出来的。但“弱德”不是软弱,是在最困难的时候,仍有一种精神力量支持。

叶嘉莹说过,有时候集大成的时代,比如西晋太康时期,正是质朴的五言诗在风格上将转未转的一个阶段,却没出现一个可以集大成的天才,那是诗人对不起时代;有时候诗人很有才华,可是遇到的时代不是文学发展集大成的时代,比如江西诗派,那是时代对不起诗人。

从1924年至今的近百年间,是不是一个对得起叶嘉莹的时代,我也不知道,只知道她一定是对得起时代的。

有一天,叶嘉莹打电话给学生施淑仪,请她把自己梦中偶得的诗句用书法写出来。那首诗是“换朱成碧余芳尽,变海为田夙愿休。总把春山扫眉黛,雨中寥落月中愁”,青春年华已经远去,但还是要把眉黛扫成春山,那是无望中的希望。

2021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事迹及颁奖词观后感篇2

8月1日晚上八点五十分东京奥运男子百米飞人大赛正式上演,由于苏炳添半决赛以九秒八三的成绩成为了首个在奥运会闯入决赛的亚洲人,这场比赛自然引起了全体中国人的极大关注,我也聚精会神地全程看了比赛,八人参赛,气氛紧张得空气像要凝固,让我想起了观看刘翔参加一百一十米烂伦敦奥运会决赛有极为类似的心情,因为实在太紧张了有一名选手抢跑,本次比赛对抢跑是零容忍,这名运动员被直接罚下失去了比赛资格,决赛只剩七名运动员发令枪再次响起。

七名运动员如离弦之箭射向向终点,苏炳添虽然拼劲全力还是始终没有取得领先,最终以九秒九一取得第六名的成绩让中国人的名字第一次写上了奥运会百米飞人大赛的成绩单,我没有感到意外只是能够理解这个结果,恰恰就是苏炳添自己的选择,是他根据自己的实力现实地选择了让自己最好的状态以最好的成绩九秒八三确保能够进入决赛以实现零的突破,而不是留在决赛真是一场精彩的比赛,向这位三十一岁的老将致敬。

2021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事迹及颁奖词观后感篇3

感恩,其实是无处不在的。我站在这里的理由是什么?就是感恩。感谢老师同学的支持爱戴,感谢学校给予的机会,感谢母亲的培养,感谢我自己的付出。因为感谢着这些,我今天便站在这里了。

宗教里最崇尚感恩的。他们感谢天神,感谢主。当然,我们感谢的,远比他们要多得多。感谢父母,他们给予你生命,抚养你成人;感谢老师,他们教给你知识,引领你做“大写的人”。感谢,他们让你感受到世界的温暖;感谢对手他们令你不断进取,努力。感谢太阳,它让你获得温暖;感谢江河,它让你拥有清水;感谢大地,它让你有生存空间。感恩是一种心态,一种品质,一种艺术。

感恩是乐观。感谢困难,感谢挫折,不是乐观么?感谢对手,感谢敌人,不是乐观么?对于我们不甚喜欢的一些人和事物,尽量想到它的正面,想到它对我们的利处,从而去感谢它,不是乐观么?所以,感恩,是一种乐观的心态。

感恩是礼貌。有人帮助了我们,我们随口说声“谢谢”,可能会给对方心里逞来一股暖流。有人为我们付出了许多,我们感谢他,他可能会更加多的帮我们。怀着感恩的心,是有礼貌是知恩图报。所以,感恩,是一种有礼貌的品质。

感恩是画笔。学会感恩,生活将变得无比精彩。感恩描绘着生活,将生活中大块的写意挥洒得酣畅淋漓;将生活中清淡的山水,点缀得清秀飘逸;将生活中细致的工笔,描绘得细腻精美。所以,感恩,是一种多样的艺术。

常说:“三有三为。”

心中有祖国,为祖国做件事,不是为了回报,感谢伟大的祖国么?心中有集体,为集体做件事。不是为了回报,感谢温暖的集体么?心中有他人,为他人做件事,不是为了回报,感谢生活中的每一个人常怀感恩之心,我们便会更加感谢和怀想那些有恩于我们却不言回报的每一个人。正是因为他们的存在,我们才有了今天的幸福和喜悦。常怀感恩之心,便会以给予别人更多的帮助和鼓励为的快乐,便能对落难或者绝处求生的人们爱心融融地伸出援助之手,而且不求回报。常怀感恩之心,对别人对环境就会少一份挑剔多一分欣赏。

“感恩的心,感谢有你,伴我一生,让我有勇气做我自己;感恩的心,感谢命运,花开花落,我一样会珍惜……”学会珍惜你的幸福,学会感谢你身边的一切,因为珍惜才会拥有,感恩才能天长地久。

感恩是我们生活中永恒的话题。学会感恩,学会热爱生活,我们将会感受到更多的快乐。

2021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事迹及颁奖词观后感篇4

今天,我们看了《感动中国》,它使许多人热泪盈眶,我觉得它是净化心灵的仪器,它谱写了真、善、美的乐章。我相信,只要看了《感动中国》,每个人都会有所感悟。

《感动中国》有几十位让人们感动到流泪的人,可以说最耀眼的不是明星,而是这几十人纯洁、善良的心。

这几十人中我每个都觉得让人感动,刘盛兰每天省吃俭用,捐钱给孩子们。他那时月薪才300元,可他却一下子捐了50元,他那时已经73岁了,后来又一场大火烧了他的房子,回到农村生活更辛苦。可他仍在捐钱,10元、20元、30元、40元这位老人吃东西都是吃垃圾里拾来的,还会拿人家扔掉不要的菜叶,而且17年没有买过一件新衣服。真善心!从他身上,我看到了中华民族正直、善良、乐于助人、乐于奉献的优秀品质。

还有一个叫段爱平的。她只是一个小小的村长,可她为村里的牺牲非常大。我们应该想成为百万富翁吧。这个段爱平就是个百万富翁,可是她却把自己的钱全都捐了出去,而且她有食道癌,最后穷得都没钱看病,而且她还会下雨天帮村民一起修房屋漏洞。我们要学习她生命不息、奋斗不止、干事创业、奋发有为的崇高精神;学习她真心实意地帮民致富、解民困难、化民恩怨、心系百姓、执政为民的公仆情怀;学习她不管身处何时何地,心中时刻牢记自己的职责与使命,在荣誉面前不忘本的淳朴本色。

看完《感动中国》之后,我励志一定要在有生之年向《感动中国》里面的人物学习,帮助、救助需要帮助的人。

2021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事迹及颁奖词观后感篇5

今天下午,我读了《感动中国》这一本书,真的是受益匪浅。它主要讲述了一些平凡人亲身经历的,许许多多打动人心的故事。这让我联想到我们这个社会处处充满了爱。回过头来细细看看我自己,突然发现,其实,我也是一位孝敬长辈,懂得感恩的小孩。

我婆婆今年快六十岁了,由于她年轻时受苦太多,颈椎炎、肩周炎长年疼痛,特别是到了阴天和下雨天,就会疼痛难忍。每当我看到婆婆痛苦的样子,心里就非常难受。于是,每次我做完作业,就主动帮婆婆捏颈椎,敲肩,捶背。可每次婆婆都怕我太累,总是心疼地说:“差不多了!差不多了!我的好涵涵!”虽然我的手好酸好酸,而我总是强忍着说:“不要紧,婆婆,不要紧,我力气大着呢!瞧我的肌肉,结实着呢!”说完,我握紧了小拳头,伸到婆婆面前让她看我的“肌肉”。婆婆“噗嗤”一声笑了:“小东西,麻花秆秆!”我们都笑了,谁叫我这么苗条呢!捏累后我又换了一招,我的招术多着呢,这一次用的是我自创的“小碎拳”,小拳头像雨点一样落下来,看婆婆轻松舒服的样子,我的心里甜蜜蜜的。

“感恩的心,感谢有你,伴我一生……”每次听到这首歌,我都非常感动,都会情不自禁地跟着唱起来。真希望我们每一个人都能拥有一颗感恩的心,这样,我们的社会就会变得更加和谐美好。

2021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事迹及颁奖词观后感篇6

2021年8月1日东京奥运会男子百米大战半决赛,苏炳添跑出9秒83的成绩,刷新自己的亚洲记录的同时,闯入奥运百米大战决赛!

这个伟大的日子,永远铭记!那段奔跑的视频,永远收藏!

这半决赛视频一遍遍看下去,看的想哭。1989年出生的苏炳添,在2012年-2016年最好的年龄,两度遗憾止步奥运百米半决赛。而今天,2021年8月1日!32岁的苏炳添,9秒83圆梦奥运百米决赛!这不仅仅是苏炳添个人的突破,这是中国的突破,这是黄种人的突破!

想想,2017年博尔特31岁时,退役了。而32岁的苏炳添,以个人最好战绩挺近了奥运决赛,刷新了自己保持的亚洲记录,让黄种人首次站上了奥运百米决赛的舞台,创造了历史。这是意志!这是奇迹!这是伟大!

半决赛结束,苏炳添坐在了地上,等待最后的成绩公布。公布的那一刻,他激动的掩面躺在了赛道上!他起身单膝跪地呐喊!他站起来攥拳怒吼!他背对镜头走向场外!就在他背对镜头走向场外的途中,他抬手擦拭了一下面部,不清楚擦去的是不是泪水。但是,我看哭了...现已深夜,我仍未入眠...

苏炳添!榜样的力量!中国健儿励志拼搏的缩影!致敬!

2021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事迹及颁奖词观后感篇7

爱是什么?爱是连接妈妈的布带;爱是放弃自己成全别人的无私精神。

今天我观看了《感动中国》节目,才真正明白了——爱是无止境的。

提到妈妈我们一定会想到支柱、关爱和温暖。有一句歌词唱得好:投进妈妈的怀抱,幸福享不了;离开妈妈的怀抱,幸福哪里找。孝子教师陈斌强也是这么想的。陈斌强今年37岁,是一所距离县城30多公里的乡镇学校的教师。他的妈妈六年前患了老年痴呆症,四年前父亲又不幸去世。他不放心妈妈一个人在家,就用他小时候妈妈背他的那根布带,把妈妈和自己紧紧地绑在一起,用摩托车载着她一起去上班。精心照顾妈妈的饮食起居,用自己的孝心回报妈妈的养育之恩。他是多么孝敬父母啊!想想我自己:差不多每天都要惹妈妈生气,妈妈让我帮忙干点活我还磨磨蹭蹭不愿意。比起陈斌强叔叔,我真是自愧不如啊!

面对死亡,每个人都会选择逃避。可是年仅12岁的何玥却不害怕。12岁正是花季年龄,可恶的小脑胶质瘤“病魔”却逼近了她。病痛的折磨让她更坚定了捐献器官的决心——她要用自己残存的生命去换来更多人的健康。她是个富有爱心的坚强的孩子,弥留之际她心里想的不是自己;是回报伟大的祖国。在她生命最后的三天,她一直在唱:“五星红旗,我为你骄傲;五星红旗,我为你自豪!”她的壮举让她的生命在三个人的身体上得到了延续。何玥我为你骄傲、为你自豪!

“鸦有反哺之意,羊有跪乳之恩。”正是孝子陈斌强的真实写照;“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是对何玥精神的诠释。我们应该牢牢记住这两个人的名字,以他们为榜样,时刻提醒自己、鞭策自己;我们要把他们这种孝敬父母、坚强勇敢、博爱奉献的精神发扬光大!爱无止境

2021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事迹及颁奖词观后感篇8

《感动中国》2021年度人物颁奖盛典在央视综合频道播出,镇平县高丘镇黑虎庙小学校长、时代楷模张玉滚入选《感动中国》年度人物。我校组织全体教师进行了收听收看,大家反响强烈,纷纷表示,一定要见贤思齐,在奋进新时代中作表率、当先锋。

在当晚的颁奖典礼上,当扎根深山十八载,愿做大山深处一颗红烛,燃烧自己,照亮山区孩子们求学道路的张玉滚老师走上颁奖台时,现场报以最热烈的掌声。张玉滚不仅是河南的骄傲,更是南阳的出彩。张玉滚的精神已成为方城教师队伍爱岗敬业的一种新动力。

观看后,老师们纷纷表示:今天晚上再次聆听张玉滚老师的故事,印象最深的还是他那副扁担。在大山深处,他肩上的扁担,挑起的是希望,脚下的山路印满的是担当。在以后的工作中,一定要学习张老师的这种春蚕、蜡炬的精神,把张老师这种精神传承下去,在自己岗位上做一颗永不生锈的螺丝钉。

张玉滚老师数十年如一日地支持山区教育发展,坚守担当、甘于牺牲的精神再次感动着每一个人。清华园学校校长杨道权说,张玉滚同志除了无私奉献、吃苦耐劳的精神品质感动人以外,他在18年的乡村教学实践中,还摸索出一套科学、务实、管用的教学方法,更是令人敬佩。“爱是最好的教育,我觉得张校长就是在用爱来做教育,用对孩子们的爱、对教育事业的爱,来撑起黑虎庙的明天。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们更应该学习他的先进事迹,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共同把我们的教育办好。”

2021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事迹及颁奖词观后感篇9

爱是什么?爱是给工作一天的妈妈端上一杯热水,爱是给爸爸捏捏肩膀,可是下面这两位人物用行动证明了他们的爱。

陈斌强叔叔是一名中学的语文老师,他的妈妈患有严重的老年痴呆症,所以他作出了这样一个决定:要用小时候妈妈背他的布带背着妈妈!说到做到,他用那根布带紧紧地和妈妈系在了一起,就这样,陈斌强叔叔一直背着他的妈妈,照顾妈妈,管着妈妈的吃喝拉撒,他的学生也在日记里写道:您是一位平凡的教师,但您永不平凡的行动去表达了您的爱。在课上,前排的同学闻到陈老师身上有一股味,陈老师说:“你们怕脏吗?”一位同学说:“不怕,因为那是爱的味道!”

何玥是一名小学生,小学毕业时她患了脑癌,可是她依然有勇气去面对惨痛的现实。医生和何玥爸爸妈妈谈话时,何玥无意中听到了自己还能存活三个月,就主动提出去世之后要捐献自己的器官。开始爸爸不同意,最后爸爸终于被她说服了。这是一个悲伤又极其感人的结果,在被救助的三个人的身体里,依然保留着何玥的希望,她用自己的大爱挽救了三个年轻的生命!

父母对孩子的爱是无私的,孩子往往不能像父母那样,但是陈斌强做到了,他一直尽心尽力地照顾着自己的母亲,从不厌倦。何玥把自己的器官捐献给别人,像天使一样,给了别人生的希望。从这两个故事里,我体会到爱是无穷的,爱是金钱买不到的,我知道了要多帮助别人,做到心中有他人,多关心别人。

2021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事迹及颁奖词观后感篇10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感动中国”2021年度人物颁奖典礼在央视一套首播,南阳市镇平县高丘镇黑虎庙小学教师张玉滚当选“感动中国”2021年度人物。这是“感动中国”年度人物评选活动举办17年来,第16位河南人获此殊荣。

扁担窄窄,挑起山乡的未来;板凳宽宽,稳住孩子们的心;前一秒劈柴生火,下一秒执鞭上课。艰难斑驳了岁月,风霜刻深了皱纹,有人看到你的沧桑,更多人看到你年轻的心。他是张玉滚,是培养出22名大学生的山村教师。

“今天我愿做十八弯山路上的一轮明月,来照亮孩子们的前程,希望孩子们用知识改变他们的命运。”为了改变山里娃的命运,张玉滚一干就是17年。扎根黑虎庙小学17年,先后教过500多名孩子,培养出16名大学生。当地人把他的事迹编成歌曲传唱,感动了无数人。

乡村教师,又苦又累待遇又差,只有经得起诱惑,耐得住寂寞,守得住清贫,有一颗甘为孺子牛之心的人,方得始终,向张玉滚老师致敬。

2021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事迹及颁奖词观后感篇11

3月1日,中央电视台《感动中国2017年度人物颁奖盛典》播出。卢丽安、黄大年、谢海华夫妇、王珏、黄大发、刘锐、西藏玉麦人、杨科璋、廖俊波、卢永根荣膺感动中国2017年度人物。感动中国让我们明白,自己的路该怎么走;感动中国让我们清楚,人的梦想该如何做。最让我感动的是2017年度候选人物——邓迎香。第一次看到这个名字时,觉得这个名字很特别,后来看了她的事迹,更加感动。

我不仅知道了这个村,更有一种想到那里去亲身感受的冲动。

实现中华民族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就是要让每一个普通人感受到幸福,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该村位于麻山腹地,四面高山环绕,村民想去镇上都需要翻越陡峭的高山,通路之前130户全是贫困户,全村的500多人都处于贫困水平,麻怀村与沫阳镇直线距离并不远,但交通条件极其恶劣,造成当地经济水平低,也影响当地孩子的教育。在2013年,邓迎香被选为村委会主任。开始带着大家修路、修房子、栽果树、种草药、养鸡养猪,人均从800元到现在8000元,村里人没有大学生到有19人考上大学,并有一个考取研究生。这是多大的变化呀,没有邓迎香愚公移山的精神,就没有麻怀村今天的翻天覆地的变化。如今,村里搞起了农家乐。大家已经脱贫了。当年的贫困村已脱贫了。我们要向邓迎香同志致敬,19岁嫁到了这个村,到带领当地老百姓脱贫致富。她背后付出了很多,从大家的不理解到大家的支持。她做的工作很多,是一名称职的好干部。她的事迹值得我们每个人学习,

邓迎香同志一名普通的的基层干部,她带领广大群众克服重重困难,脱贫致富,她就是定位于大家心中闪亮的坐标!

2021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事迹及颁奖词观后感篇12

今天我观看了20--年度"感动中国"颁奖晚会,这是一个很好的电视节目,每年我们全家都聚在电视机前关注那些令我们感动的人物。他们有的家境贫困却品德高尚;有的重病缠身却还想着帮助他人;有的终生献身于科技事业,却英年早逝……

有一位78岁高龄的老人,他因终生扎住大漠边缘投身于核试验而不幸患上了绝症,他叫林俊德,曾参加过45次核试验。因为工作,年近80的老人放弃了3次手术治疗的机会,但是面对医院方面的劝阻,林俊祥老人只重复着一句话:“我不能躺下,我还有工作要做。”医生们只好流着泪让他做,终于老人还是离开了,他是完成了他的工作才走的。‘感动中国’大屏幕上出现“纵死终令汗竹香”一句话,充分的形容了老人辛苦且充实的一生。

这样的一个人还有,他和普通人一样,是父母的儿子,是女儿的父亲,是妻子的丈夫,是姐姐的弟弟。但身为普通人的他,却不能常陪伴在家人身边,母亲总是听他说忙,却不知道他到底在忙什么。直到他再也没有回家,母亲才知道他一天到晚的忙的是国家大事。他就是沈阳飞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党委书记——罗阳同志。20--年11月25日12时48分,在执行任务时,因疲劳过度而突发心脏病,在辽宁舰上光荣殉职,享年51岁。他用生命换来了歼-15的完美升空,为了国家事业而光荣殉职。他是全人民的英雄,人们会永远记住他的名字。“感动中国”组委会给予他这样的评价:长使英雄泪满襟。

这次“感动中国”年度人物还有陈斌强,何玥,张丽莉,高秉涵等人。他们用真情甚至用生命感动了我们的心,世界因他们的存在而温暖。

版权所有:博古范文网 2012-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博古范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博古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浙ICP备1201877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