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调查报告 > 正文

教师心理健康调查报告7篇

发布时间: 2023-04-30 19:30:07 来源:网友投稿

篇一:教师心理健康调查报告

  

  (本模板为Word格式,可根据您的需要调整内容及格式,欢迎下载。)

  教师心理状况调查报告

  教师心理状况调查报告1调查时间:

  20xx年7月

  调查地点:

  朝阳区

  调查内容:

  关于教师心理状况的调查

  调查方式:

  教委调查

  从近日召开的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教育论坛获悉,一份针对1253名教师心理健康的调查显示:66。16%的教师存在心理问题,其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水平最令人担忧。

  此项数据来自朝阳区教委日前对该区30所中小学、幼儿园的1253名教职员工进行的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结果显示,有超过6成的教师心理健康状态不佳。其中,48.28%的教师表现为轻度症状,12.45%的为中度症状,2.71%的为重度症状。

  调查显示,在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教师中,小学教师抑郁、焦虑、强迫症状等心理健康问题因素的检出率均

  (本模板为Word格式,可根据您的需要调整内容及格式,欢迎下载。)

  为最高。专家分析,这是因为小学教师工作任务量大而繁琐,相比中学而言,需要付出更多的心智和时间。此外,由于工作效果的隐匿性,其工资待遇、社会地位、社会评价均低于中学教师。

  为帮助教师疏导压力,朝阳区教委全国率先成立了“教师心理咨询中心”,截至今年3月,共接待面询教师94位、接听教师电话2516次。朝阳区计划把该中心建成干预全区教师心理危机状况的主要平台,咨询目的将从“提升工作品质”过渡到“提升生活品质”。

  教师心理状况调查报告2为了度过一个有意义的暑假,我参加了社会实践调查,调查过程中,让我学会了待人接物,懂得了洞察分析人的心理,以下是我这次的调查报告:

  调查时间:20xx年7月

  调查地点:XX区

  调查内容:关于教师心理状况的调查

  调查方式:教委调查

  从近日召开的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教育论坛获悉,一份针对1253名教师心理健康的调查显示:66.16%的教师存在心理问题,其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水平最令人担忧。

  此项数据来自XX区教委日前对该区30所中小学、幼儿园的1253名教职员工进行的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结果显示,有超过6成的教师心理健康状态不佳。其中,48.28%的教师

  (本模板为Word格式,可根据您的需要调整内容及格式,欢迎下载。)

  表现为轻度症状,12.45%的为中度症状,2.71%的"为重度症状。

  调查显示,在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教师中,小学教师抑郁、焦虑、强迫症状等心理健康问题因素的检出率均为最高。专家分析,这是因为小学教师工作任务量大而繁琐,相比中学而言,需要付出更多的心智和时间。此外,由于工作效果的隐匿性,其工资待遇、社会地位、社会评价均低于中学教师。

  为帮助教师疏导压力,XX区教委全国率先成立了“教师心理咨询中心”,截至今年3月,共接待面询教师94位、接听教师电话2516次。XX区计划把该中心建成干预全区教师心理危机状况的主要平台,咨询目的将从“提升工作品质”过渡到“提升生活品质”。

  教师心理状况调查报告3为了度过一个有意义的暑假,我参加了社会实践调查,调查过程中,让我学会了待人接物,懂得了洞察分析人的心理,以下是我这次的调查报告:

  调查时间:20xx年7月

  调查地点:朝阳区

  调查内容:关于教师心理状况的调查

  调查方式:教委调查

  从近日召开的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教育论坛获悉,一份针对1253名教师心理健康的调查显示:66.16%的教师存在

  (本模板为Word格式,可根据您的需要调整内容及格式,欢迎下载。)

  心理问题,其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水平最令人担忧。

  此项数据来自朝阳区教委日前对该区30所中小学、幼儿园的1253名教职员工进行的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结果显示,有超过6成的教师心理健康状态不佳。其中,48.28%的教师表现为轻度症状,12.45%的为中度症状,2.71%的为重度症状。

  调查显示,在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教师中,小学教师抑郁、焦虑、强迫症状等心理健康问题因素的检出率均为最高。专家分析,这是因为小学教师工作任务量大而繁琐,相比中学而言,需要付出更多的心智和时间。此外,由于工作效果的隐匿性,其工资待遇、社会地位、社会评价均低于中学教师。

  为帮助教师疏导压力,朝阳区教委全国率先成立了“教师心理咨询中心”,截至今年3月,共接待面询教师94位、接听教师电话2516次。朝阳区计划把该中心建成干预全区教师心理危机状况的主要平台,咨询目的将从“提升工作品质”过渡到“提升生活品质”。

篇二:教师心理健康调查报告

  

  教师心理健康状况调查报告

  教师承担着培养祖国未来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任。学生整体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命运。具有健康良好的心理素质既是现代社会对人的基本要求,也是当前加强学生道德建设工作的一个重要内容和有效途径。新时代的教师在完成“传道、授业、解惑”的任务的同时,还要研究学生个性规律,按其独特的规律来培养和发展学生的个性。教师良好的个性人格是学生个性发展的不可替代的“阳光”。教师的心理健康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心理健康、学业成就和人格发展。

  然而,当前教师队伍的心里健康状况又如何呢?让我们先看一组数据吧:据上海市“小学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研究课题组公布的有关调查报告显示:上海市小学教师心理健康问题查出率达48%,其中12%有明显的心理症状,2%程度较为严重。国家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题组对辽宁省168所城乡中小学的2292名教师进行了跟踪检测,结果表明,有51.23%的教师存在心理问题,其中32.18%的教师属于“轻度心理障碍”,16.56%的教师属于“中度心理障碍”,2.49%的教师已构成“心理疾病”。

  北京市对500余名中小学教师的调查显示,近60%的教师觉得在工作中烦恼多于欢乐,70%的教师有时忍不住要生气发火,教师中普遍存在着烦躁、忧郁等不良情绪。

  杭州市教科所对本市区30所学校的近2000名教师进行的心理健康状况调查表明,有13%的教师存在心理问题,76%的教师感到职业压力很大。我国目前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由此可見一斑。正因为如此,许多孩子仅仅因为一点点轻微的过失就遭受到恶劣而又残暴的惩罚:河南省汝阳县一小学生张某因上课注意力不集中,被老师随手掷来的小竹棍刺中左眼球,经鉴定为七级伤残;辽宁省昌图县学生梁某因作业字迹稍微潦草被老师打成骨折……这些事例足以说明:教师因心理困扰而虐待学生已不是个别现象。据有关专家分析,除了教师的师德差等因素外,更有教师不健康的心理的因素在作难,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

  那么,究竟是那些因素致使教师形成不健康的心理,进而产生心理疾障呢?我把它归纳为以下几条:首先是社会、家长对教师角色互为矛盾的要求造成的冲突。一方面在考试评价制度、课程、中高考制度没有根本性改革的今天,家长对高分的迫切期望和社会对高升学率、高学历的要求,以及对教育投入和教学资源的不足,迫使教师不敢过多考虑学生个性和创造性的培养,而以最高效方法,将最标准答案最直接向学生灌输,以提高课堂效率,获取应试高分。另一方面,社会也清楚认识到二十一世纪知识经济主要是靠劳动者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作为发展动力,他们又抨击应试教育,要求实施以发展创造力和个性的素质教育。因此,中小学教师处于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的夹缝中,腹背受敌,尴尬不堪。《中国教育报》(2002年1月24日)《减负咋就成了一个差班》一文道出当前绝大多数教师的无奈与难堪。这种心理冲突,严重挫伤了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教师感到无所适从。

  其次,教师自身利益与教师的角色责任造成的冲突。教师是现代社会的一员,他和别人一样,有体验成功和成就的需要。然而,教师角色却要求与特定的学生维持一种持久(一学年或一届的时间,而且很慢很难出成果)的关系,这样就必须使教师较持久地投身于一种特定的情景。但教师尤其是年轻教师,总想去找一个工作条件、福利条件更好的学校执教。希望自己经济上丰裕,并且社会名望和

  自尊得到保障。我区的咸水沽一中的教师与南洋中学相距仅1公里,而教师年收入相差近1万元。根据在我们南洋小学的问卷调查显示:在10人参加的问卷中,有6人愿意或希望调到条件、经济待遇都好的实验小学、咸四小。有4人不愿意调动,其原因是感觉镇内学校劳动强度更大、来自家长社会的压力让人吃不消。不仅如此,在诸如教师职称评聘、优秀教师的评选、教师做区级以上研究课等项工作中,农村校与镇内学校也有相当的差距。在这种自我利益与他人利益之间选择的冲突中,育人者和个人事业成功者的角色冲突,必然使部分教师惶惶不安,对自身工作不满,直到对教育工作产生厌倦、轻视的心理。

  再次,教师偏低的社会政治、经济地位与教师职业的重要性造成的角色冲突。新时代要求教师不但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管理者、指导者,而且还是心理工作者、学者、专家艺术家和社会活动家。教师这个角色确实是不好当的,尤其社会上还存在对教育事业的不理解和对教师的偏见,教师经济待遇和职业地位偏低,使教师心理感到不平衡,发牢骚,逐渐失去对教师工作的光荣感和使命感。例如我区的储备生老师月工资收入只有400元左右。我校调查显示:有11位教师的配偶下岗再就业,占全体教师总数的28、94%。这使得他们的生活不富裕,生活有压力,个别教师还要为生计去奔波。问卷调查显示,在“比垄断行业的高收入,你为自己的付出觉得委屈、不平、影响心情”栏目,有5人选择“不平”,2人选择“影响心情”,占到70%。

  还有教师角色定势的冲突,以及教师角色的弥散性造成的冲突。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主导者,知识的权威者和传授者。但事实上在社会迅速发展的今天,现代信息技术的广泛运用,教师再也不是唯一的信息源,学生在某些方面比教师知道得更快、更多。教师有时被学生问得哑口无言,教师权威受到挑战,教师心理受到冲击。教师们强调的诚信、真实、宽容和遵纪守法,往往被现实生活中的一些现象驳得体无完肤,以至教师对如何扮演社会道德的实践者和人类文明的建设者产生了心理困惑。

  最后长期超负荷工作,导致教师身体健康状况下降的同时,产生心理问题。

  邓小平同志曾讲过:小学教师最辛苦。现实生活中,我们小学教师的工作强度的的确确让人有些吃不消。为此我专门从我所在的学校做了专项调查。我们学校1--5年级实行双包制。某教师在担任班主任工作的同时,还要教语文、数学、品德与社会、班队活动、科学、写字等六门课程,周课时达到20--22节。除此之外,还要负责早自习的组织、大课间的管理、班主任手册的填写、学生发展情况报告单的填写;要组织参加升旗仪式展示、课间操评比、校运会的比赛、“六一”儿童节的文艺会演、与家长的联系或者家访、放学后的学生托管工作……把这些工作加在一起,周课时量达到了30―32节,平均每天6-7节课。如果赶上体育、音乐等副科教师歇班或公事外出,全天的课就都是一个人的了。就是说,从早晨7:30分到校上早自习开始,一直到下班回家这些教师基本上不离开教室和学生。参加问卷调查的10名教师,对“每天回家需要批改作业吗?”栏目全部选择“是”,达到100%。有5名教师选择“每天回家批改作业时间达到60分钟”。2名教师选择60分钟以上;对“你每天上班来感觉愉快吗?”栏目,有3人选“一般”,4人选择“不愉快”,2人选择“无所谓”,1人选择“厌烦”。不仅如此,每逢双休日还要参加学历提高进修学习、继续教育、计算机等级考试等等。特别需要强调指出的是小学教师特别是担任班主任的教师绝大多数是女同志,他们还有繁重的家务劳动,还要抚养教育孩子,照顾老人。

  长期超负荷的劳动,致使教师身心俱疲。教师的健康状况令人担忧。我们学

  校应当配备44名教师,但是因为种种原因在岗职工只有38人。缺编运行的结果就是增加在岗教师的工作量。从2004年3月至2005年3月这一年的时间里,38名教师5名住院治疗,有4位教师需常年携带速效救心丸等药物上班,有近40%的教师带病坚持工作,约有60%的教师患有颈椎病。劳动强度大,影响教师的健康,影响教师的生活质量,也影响教师的心理。调查问卷显示,(10人参加)对“下班回家后觉得非常疲惫的”有6人选择,2人选择“觉得有些累”,2人选择还可以“,选择疲惫和非常疲惫的共8人,占到了80%。

  长期以来,人们往往只重视教师的教育教学质量,只强调教师的奉献精神与责任感,而忽视对教师心理健康的维护。教师心理服务机构的空白,教师心理健康知识的缺乏及自我调控心理平衡能力的不足,使教师的心理问题得不到及时的调整与治疗,从而使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因此出现偏差。心理学家认为:人們所经受的心理挫折以及缺乏正确的心理调节手段,是产生心理问题的直接原因。对教师而言,教学任务重,升学压力大,工作超负荷等因素,均可使他們精神负担加重,身心疾病增加。再者,心理问题就如同常见病“感冒”一样,几乎人人都会遇到,教师也不例外,因为教师不是不食人间烟火的神仙,他们也有自己的喜怒哀乐和现实问题。如果工作和生活中的各种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由此而产生的不良情绪长期得不到释放,日积月累,恶劣情绪最终会以“零存整取”的形式突破心理承受的极限而爆发。

  鉴于教师队伍目前反应出来的一系列心理健康问题,我一直在思考和寻求缓解教师心理压力的方法与对策。我提出如下看法,和大家一起探讨:(1)社会和家长要为教师“减负”。社会各界和广大学生家长应充分认识教师工作的艰巨性,特殊性,不要把培养下一代的责任全都压在教师身上。对教师的要求应该合情合理,使教师力所能及,不要赋予教师太多的角色和过高的期望,避免教师产生角色冲突,引起心理问题。

  (2)学校及教育系统要为教师“减负”。对于处在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的夹缝中尴尬不堪的教师们,学校和教育部门是否可废除使教师穷于应付、疲于奔命的以“学生考分和升学率”来考核教师的一系列评定标准,切实制定新的工作量、工作质量考核标准,以减轻教师巨大的心理压力。

  (3)学校和社会

  尽量地为教师创造一个宽松、和谐、成长的环境。在赞美教师是春蚕是蜡烛,强调教师的奉献和责任的同时,不能忽视了教师作为一个平凡人的需求,要懂得关爱教师。学校、社会、家长要对教师的工作提供支持、激励,创造条件让教师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在不违背教育法律和教学规律下,让教师施展才华,打破常规,不断创新,使教师在学生的成长中体验工作的成就感;千方百计为教师解决生活困难,解除教师后顾之忧,让教师在物质上有满足感,精神上又能享受到教书育人的乐趣,真正做到安教乐教,以消除教师对教育工作产生厌倦、轻视的心理。

  (4)给教师设计、创造一个更加良好的心理成长环境。我们应充分认识到,教师的人格、心理健康水平甚至比他的专业知识水平更重要。要抓好对教师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知识的普及。要像设立学生心理咨询室一样建立教师心理健康机构,配备心理保健工作者,定期举办心理健康讲座,指导教师掌握心理健康的理论知识,促进教师心理健康。

  (5)用心理学的专门方法对教师进行良好的心理训练。良好的教师心理素质是通过训练形成的。广大教师虽然懂得一些有关教师心理的知识,但缺乏这方面的训练,大多没有将这些心理素质要求内化为自身的心理品质。要采用心理学

  的特殊方法训练教师的专业心理素质,帮助和指导教师开展心理训练,弥补教师原有的个性心理缺陷,使他们养成良好的职业心理品质。

  教师队伍的心理健康教育任重而道远、刻不容缓,不但需要我们引起高度的重视,更需要我们积极行动付予实施。只有通过大家不懈的努力,我们才会拥有一支具有“仁者不忧,智者不惑,勇者不惧,达者不恋”的情操高尚的教师队伍;“得天下英才而教之不亦乐乎”的人梯精神和“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献身精神的教师队伍。只有这样一支身心健康、蓬勃向上的师资队伍,才能真正肩负起社会、家长赋予教师的诸多角色和极高的期望,圆满地完成教书育人的使命,成为合格的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该调查报告存在的问题比较大,首先标题不符合规范,应该为“关于XX地区或学校教师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报告”。

  第二自然段对各地教师心理问题可以作一概括性的介绍,并简要说明教师心理健康的重要性,紧接着就应该介绍你的调查范围和调查对象,(如津南区某某学校部分或全体教师)然后对你的调查数据和结果作交代,这些部分你文中都没有体现。之后才是原因的分析,意见建议的提出。

  请用1.5倍行距打印

  意见供参考,请参照修改。

篇三:教师心理健康调查报告

  

  教师心理健康问卷调查报告[推荐5篇]第一篇:教师心理健康问卷调查报告

  教师心理健康问卷调查报告

  教师的心理是否健康,影响学生的教育的质量,在现代教育中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下面是为你精心整理的教师心理健康问卷调查报告,希望对你有帮助!摘要:健康的一半是心理上的健康,不久前有人预言,心理疾病将是21世纪之患。中学生作为21世纪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他们的心理健康将直接影响着国家的昌盛、民族的振兴,让孩子们掌握文化知识的同时让他们拥有一个健康的心理是教育工作者们的神圣职责。

  关键词:中学生

  一、调查概况

  我于2012年9月份,对一所重点中学的学生的学习心理状况进行了调查。通过调查研究,对中学生的学习心理有了初步的了解,为准确地把握当前中学生的学习心理动向,深化教学改革,加强教育教学的针对性,提高教育教学的实效性,探索实施素质教育的新路子,提供了客观依据。

  二、调查的具体目标和方法(一)具体目标1、中学生的学习心理现状2、当前中学生的学习心理特点3、当前中学生的学习心理成因及对策

  (二)调查方法

  学生问卷,内容涵盖教育价值观、学习态度、学习需求和学习目的四个方面。问卷调查在第四中学进行,共发问卷80份,回收有效问卷70份,接近理想的高效样本数。

  三、调查结果

  对学生问卷调查分析,中学生的学习心理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

  (一)中学生的学习心理现状分析1、教育价值观

  调查显示,大部分中学生具有较为明确的教育价值观。74%的学生认为学习的作用是提高自身素质,10%的学生认为学习的作用是为了考大学,16%的中学生没有考虑。

  调查还显示,中学生的教育价值观带有显著的经济社会特征。他们认为,青年人的经济收入与受教育程度成正比,其中

  65%的学生认

  为大学生挣钱多,25%的学生认为高中毕业生挣钱多,8%的学生认为初中毕业生挣钱多。

  2、学习态度

  调查结果表明,67%的学生对学习的热情较高,24%的学生对学习的热情中等,9%的学生害怕学习。这与他们“考大学”意识淡化是相一致的。值得注意的是,害怕学习的学生数占相当份额。而且,我们在调查中还发现,90%的学生都有自己“最讨厌的课程”。学生害怕学习或讨厌某些课程的根本原因,一是与教师的教学方法紧密相关;二是与该课程的实用价值紧密相关。调查结果显示,86%的学生对与现实生活联系紧、实用性强的语文、数学、物理、化学热情较高,而对学术性较强的历史、地理、生物、英语不感兴趣。在学生讨厌的课程中,英语是初中的核心课程之一,有

  45%的学生认为“英语对于我们以后的生活几乎没有用处”。

  3、学习习需求

  当前,“特长”是师生共同关心的热门话题,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大部分学生对“特长”有正确的认识,其中,92%的学生有自己感兴趣的目标,且有

  52%的学生希望得到教师的指导。同时,78%的学生希望学到较多的、实用的科技知识,使之能对他们以后的生活工作有所帮助。

  4、学习目的调查结果表明,对于高中毕业后的打算,99%的学生有读大学愿望。

  (二)当前中学生的学习心理特点

  调查显示,当前中学生的学习心理与以往的中学生的学习心理相比,有明显不同。

  1、教育价值趋向多元化、务实化、功利化

  他们中的大部分人已经认识到了教育的重要价值在于帮助他们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使他们掌握生存、生活所需的基本的文化科学知识,以增强自己在未来社会的竞争能力。在此基础上,部分家庭经济条件较好且成绩优秀的学生则致力于追求更高等的教育。

  中学生的教育价值观的另外两个特点是务实化和功利化。中学学

  生越来越强烈地追求未来教育输出的经济价值,他们中的很多人从经济的角度去衡量所学课程的价值,继而决定自己在不同课程上的努力程度。他们要求课程教学更多地联系生活和生产实践,渗透更多

  的实用技术。

  我们知道,由于年龄和学识的制约,中学生的认知、分析、判断等能力既不成熟又不稳定。事实上,相当多的中生的教育价值观是迷茫的。其原因在于:一是越来越多的大学生难以就业,从而使他们对考大学失去信心;二是学术性较强的中学文化课程难以满足学生对职业技术的需求,难以使他们产生学习的内在刺激和利益驱动。这些原因使越来越多的学生厌学。

  2、学习需求的纵向多层次和横向多目标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中学生由于个人的学习基础、教育价值观和对未来的期望等方面的差异,使他们的学习需求具有纵向多层次和横向多目标的特点。学习需求的纵向多层次是指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深度要求不一。高中毕业后准备就业的学生,只要求掌握基础知识;准备考高职或艺术类院校的学生,要求课程教学难易适度、学业成绩达中等水平;追求大学教育的学生,则要求最大容是与教师的教学方法紧密相关;1.学习目的明确,但具有主观性和不协调性

  对学生的问卷调查表明,89%的学生具有明确的学习目的。但是,通过对调查问卷的对比分析和对学生本人的考察,我发现,学生的学习目的具有严重的主观性和不协调性。学生学习目的主观性突出表现

  在:他们已经认识到了未来进入城市就业的艰难性。很明显,如此大的一个群体具有这个想法是极不现实的。此外,40%的学生希望自己以后在事业上能取得成功。学生学习目的的不协调性主要表现为思想与行动的不协调。调查结果表明,37%准备考大学的学生中有相当多的人在学习上并没有显现出相应的积极性,而是呈现出一种消极等待的学习态度。

  四、中学教师应该在自己的教育教学中对中学生进行如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一)教师自身要拥有健康的心理并掌握一定的心理健康知识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的思想、言行、举止都会给学生带来举足轻重的影响,因此,要求教师不但要拥有较高业务知识,还应拥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同时,教师还要掌握一定的心理健康知识,在教育教学中时刻以“学生心理健康辅导员”的身份深入学生的心灵进行教育。

  当学生需要关心、帮助时,教师只有无私地对学生倾洒爱的甘露,才能更好地塑造、净化学生的心灵。学生只有在教师真心、真情、真爱的陶冶下,才能拥有一个健康的心理,才会更积极地投入到学习生活之中。

  (二)关注学生心理,营造一个良好课堂心理环境

  作为教师,不但要重视学生的学业发展,还必须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教师虽然掌握了一些心理学知识,但还不能很好地了解学生心理,大多数教师认为中学生心理问题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迎刃而解。其实,中学生有他们自己的特殊心理,他们的心理要比成人敏感、脆弱。工

  作中一些老师遇到“问题学生”时,首先想到的是家庭原因,把问题移交给家长,而不是蹲下身子与学生进行直接交流,这样往往会挫伤孩子的自尊心,使他们失去自信,变得沉默、孤僻,从而直接导致学生心理出现问题。良好的课堂心理环境不但是高质量教学的有力保证,还是培养学生健康心理的保障。心理学研究表明:和谐、愉悦的氛围有助于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教学中,教师要扮演好一名引导者、组织者、协作者的角色,创造最佳的心理氛围,使学生情感得到体验,思想得到认同,心灵得到沟通,情绪得到调节,行为得到规范,让学生充分地展示自我,从而使学生能在愉悦的氛围中学得懂、学得好。这样不仅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信心和勇气,而且培养了学生相互协作、共同探究和积极向上的精神。只有学生主动走近老师,和老师成为朋友,才能拥有健康的心理。

  (三)满足学生合理需要,树立正确人生观念

  合理满足学生正当需要,是中学生形成和保持健康心理的基本条件。中学生的合理需要主要包括生存和发展所必需的物质需要、安全需要、交往和爱的需要、尊重信任的需要等,中学生合理的需要如果得不到适当的满足,就会影响其正常的成长,就不可能有健康的心理。因此,在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教师应当充分发挥教育的功能,尽可能地为中学生创造条件,提供机遇,满足其需要,在中学生满足需要的同时有针对性地采用不同的方法积极引导,使之基本能对事物的善恶、美丑、是非进行判断、甄别。中学生由于缺乏判断力和自制力,很容易在满足需要的冲动驱使下,受到不健康或不正当诱因的影响,采

  取不恰当的方法和途径求得满足,从而导致错误行为,这就要求我们

  从事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辅导员和班主任都能根据有关方面的知识,善于识别,及时发现,及时有效地给予调节、治疗和引导,让学生们拥有一个健康的心理,健康成长。

  (四)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关键是教师

  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不只是一两位专业教师的事,它还需要全体教师的重视和参与。教师不仅是学生知识的传授者,更是学生学习的楷模,他们的一言一行对学生都有较大影响。我认为为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师还要做到以下几方面:

  1、教师要尊重学生。

  “该生是否尊重师长”是班主任评定一个学生品行的首要条件,而作为班主任是否问过自己“我尊重学生了吗?”尊重学生包括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劳动,尊重学生的成绩,尊重学生的隐私??1、教师不可有私心。

  这“私心”指的是班主任对待学生要公平、公正,不能感情用事。成绩好的学生都受老师的青睐,但是我们教师不能因为某某学生成绩好而偏心偏爱他,甚至做出不公平的决定。

  2、教师要讲诚信。

  “诚信”这词不只是适用于商品社会,也是教师要做到的。有些教师在向家长汇报学生情况时,会无意地把情况夸大或缩小;应承了学生某些事情,过后又不认帐;有时在学生面前和同事无所顾忌地乱扯??这些微小的事儿都会让学生觉得,教师都可撒

  谎,我们怎么不可以呢?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使他们拥有健康的心理尤为重要。这意味着,老师不仅要完成“传道、授业、解惑”的任务,还应成为一个合格的心理辅导员,承担起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新任务。

  教师心理健康问卷调查报告篇2职业倦怠是20世纪70年代美国学者研究职业压力时提出来的一个概念,指在职业环境中,对长期的情绪紧张源和人际关系紧张源的应激反应而表现的一系列心理、生理综合征。Maslach认为职业倦怠是由三个维度构成的一种心理状态,即情绪衰竭、去个性化和成就感的降低。其中情绪衰竭是职业倦怠的核心成分,指感到情绪情感处于极度疲劳状态。如果这种疲劳的情绪

  状态长期持续下去,个体就会感受到一些负面的情绪,并对工作对象表现出消极、冷漠的行为,就是去个性化。成就感降低是指在工作中效能感的降低以及对自己消极评价倾向的增长。

  一、调查缘由

  职业倦怠存在于很多行业中,中学教师尤其是职业倦怠的高发人群,教师的职业倦怠不但危害身心健康和事业发展,而且严重影响教育事业及整个社会的健康发展。重视和解决教师的职业倦怠问题已刻不容缓,学校就此问题进行抽样调查和深入思考。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我校抽样调查问卷共计

  63份

  分值标准:A、根本没有这种情况;B、很少有这种情况;C、有时会有这种情况;D、很大程度上有这种情况;E、完全符合。同竞争团队分别设立奖项,让每个竞争团队的教职工都能各尽其才,尽我所能干好工作。只有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全体教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齐心协力,干好工作。

  2、学校领导班子更加注重校园文化建设,努力打造高效课堂,使一些年轻教师主动走上了专业化发展的新路子,一些骨干教师自觉发挥着模范带头作用,一些老教师也主动写论文、传经验,还有一些中青年教师自告奋勇参加课题实验。所有这些惊喜的变化,都证实了过程性考核量化的合理性和团队竞争激励机制的可行性。

  3.2、中学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现状分析从中学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现状调查统计(表

  1)我们发现,①心理健康问题检出率排在前五位的是:心理不平衡

  33.16%;情绪不平衡

  31.05%;强迫症

  28.95%;躯体化26.67%;焦虑

  23.16%。这说明中学教师普遍存在课业负担过重、情绪失调的现象。同时我们也可以看出,现在的学校仍然是一切围绕着分数转;;平常班奖金、荣誉与年级平均分名次挂钩;毕业班奖金、荣誉与“升学率”、“重点录取率”挂钩;带重点班与普通班还离不开学生的考试成绩等等。教师在“分数”的高压之下,出现强迫症、躯体化症状以及焦虑,也就不足为奇了。再加之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之下,超额的付出并得不到高额的回报(特别是那些带普通班的老师)或荣誉(精神的或物质的)的激励,心理、情绪不平衡亦在情理之中。②实践经验告诉我们,人的心理健康主要取决于身体健康、内心平衡与环境和谐三

  个方面。身体健康(包括规律的作息、科学的营养以及适时的运动等)是心理健康的基本前提,大多数教师的身体健康行为得不到保障;内心平衡是由认知、情绪和行为三个环节的和谐统一所决定的,它是心理健康的关键,由于某些教师受自我定位、自我经历、人文环境等不良认知的影响,而导致了情绪和行为的不健康;环境和谐是指社会支持的融洽,它是心理健康的保障,由于一些老师呕心沥血或转化差生、或班级管理,但学生考分平平,得不到管理者与同行的认同和肯定,而心理失衡进入心理健康问题状态。③从表

  2、表

  3我们可以看出,中学男教师的心理与情绪不平衡明显高于女教师,这可能与他们的价值期望、工资、奖金、荣誉、面子强烈有关;中学女教师的躯体化症状、焦虑、强迫症发生率明显高于男教师,这可能与女教师过分关注身体、母爱期望等方面有关。④从调查中发现的教师心理健康问题,也反映出了教育部门“家长”作风严重,教师的人际沟通、心理疏导、自我调节等方面缺乏相应的环境与机制;教师身心负荷沉重,日常生活单调,情感生活苍白;家长和社会对教师期望值过高、要求苛刻,使一些心理素质偏低的教师难以承受等等。

  3.3、教师心理健康问题对学生健康成长的影响

  “教师是学生的启蒙者,帮助学生撕开了无知的黑幕,激发他们探索未知世界的愿望,引导他们走向光明的真理之途;教师是学生的健康、幸福和未来的守护者,教师对学生的爱犹如太阳给地球的爱、春雨给庄稼的爱、自然予人类的爱,既温暖又慷慨,既充裕又静谧,既深厚又绵长;教师是无私和高尚的??教师的最大幸福就是学生的健康成长。”这段话道出了心理健康的教师对学生培养的作用和自身的价值。

  那么,有心理健康问题的教师对学生又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呢?3.3.1、教师不健康的心态可能直接导致学生的心理障碍美国《各级学校的健康问题报告》中专门指出:“由于情绪不稳定的教师对于儿童的决定性影响,就不应该让他们留在学校里。一个有不能自制的脾气、严重的忧郁、极度的偏见、凶恶不能容人,讽刺刻毒或习惯性谩骂的教师,对于儿童心理健康的威胁,犹如肺结核或其它危险传染病对儿童身体健康的威胁一样严重”。教育实践经验告诉我们,中小学生明

  显地带有易感性、易变性和可塑性。一个在学校受到教师心理健康问题影响的学生,在整个一生中都会在心灵里保留着灰暗的心境;;如在焦虑的教师调教下,学生也容易变得焦虑、紧张和恐惧;在敌对、偏执的教师手下,学生容易产生相应的敌对、偏执以及缺乏自信和尊严等;;一旦在人生发展中遇到相应的情景,青少年时代的失败和蒙受羞辱的记忆就会使他失去挑战的勇气、自信和毅力。一个情感能力发展在中小学就受到压制的孩子,命运就会对他们产生不公正的待遇。在歧视中成长的孩子,不仅学习成绩提不高,而且情感发展也容易扭曲。这不仅会严重影响个人未来的健康与幸福,而且还可能影响他人和社会,诱发不稳定因素,给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秩序的稳

  定造成严重的干扰和破坏。

  3.3.2、教师不健康的心态会影响正常的师生关系一项调查表明,有近半数学生对部分教师感到害怕。有些老教师给年轻教师传授经验:“对学生不能太客气了,一开始就得把他们镇住,不然他们就会登鼻子上脸,就会骑到教师头上拉屎拉尿。”有的教师以能让学生害

  怕为荣,以能把学生管老实为能,为了达到这一目的,有时甚至不择手段,什么训斥、责骂、讽刺、挖苦、罚站、罚值日、打耳光、拧耳朵、掐嘴巴、直至拳打脚踢,各种方法五花八门,无所不用其极。教师和学生之间应该是平等的合作的关系,可是在这些心态不正常、心理不健康的教师的班里,学生感受到的师生关系却是“猫和老鼠”“警察与小偷”“法官与罪犯”“棍子和懒驴”的关系。

  3.3.3、教师不健康的心态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态度和生活态度在学校里,教师是影响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最重要的环境因素。学生在校的表现,在学习上和生活上的追求,都极大地受到教师言行的影响。著名的“皮格马利翁效应”从正面揭示了教师对学生的积极影响。这是我们每位教师都应当努力做到的,在现实生活中也不乏这样的优秀教师。但同时也应看到,有些教师由于他们不良的言行和心态,带给学生更多的却是消极影响。致使学生对学习、对生活的态度消极,厌学、厌校、厌师甚至厌烦父母、亲人的现象屡见不鲜。有些教师虽然在心理健康方面没有明显的问题,但由于观念上的偏差,导致对学习

  成绩不同的学生的态度有很大差别。对所谓差生(主要是学习成绩不好的学生)冷言、冷脸,毫无耐心和爱心。这种态度造成的直接后果是,这部分学生的学习越来越差,学习积极性也越来越低。有资料显示,在占学生总数

  20%左右的学习困难学生中,有相当一部分人的成绩不良同教师的消极态度有关。例如作家三毛上初中时代数成绩不好。有一次她经过自己的努力得到了一个不错的分数,老师怀疑她作弊,让她站到讲台上示众,并用毛笔在她眼睛周围画了两个大黑圈,美其名曰:“吃鸭蛋”。从此三毛不仅在心灵中就留下了不堪回首的阴影,而且对学习数学也失去了信心。还有一些经常逃课的学生经过我们的访谈,他们并不是因为这门课学不懂,而是“看不上”所教这门课的老师。平心而论,在学习困难的学生中,有相当一部分人并非不爱学习,他们的成绩不理想大多是与教师的消极态度有关,主要原因来自于教师的错误观念和不健康心理。综上所述,教师的心理是否健康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有明显的影响。因此,采取各种有效的措施,维护和提高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4、结论与思考4.1、结论4.1.1、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问题整体检出率为22.30%。心理不平衡、情绪不平衡、强迫症、躯体化、焦虑是极其严重的心理健康问题。

  4.1.2、中学教师存在心理健康问题或情绪障碍,归根结底就是心理能力低下。主要表现在:体育教师职业角色适应不良;情绪不稳定,自制力差;A型性格导致人际关系不良;认知偏差等方面。

  4.1.3、中学教师人际关系紧张与敏感、抑郁、适应不良、偏执、敌对等心理健康问题也不容忽视。

  4.1.4、中学男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发生率略高于女教师,心理不平衡、情绪不平衡以及强

  迫症极其严重;中学女教师的躯体化症状、焦虑、强迫症发生率又明显高于男教师。

  4.1.5、中学教育在高考“指挥棒”下,不仅造就了教师不健康的心理,而且也强化了某些教师粗暴的作风。

  4.1.6中学教师普遍存在课业负担过重、日常生活单调刻板、体育锻炼与文化娱乐活动缺乏等现象。

  4.2、思考

  4.2.1、教师主导着学生的学习与成长,教师的心理健康程度与正确引导直接影响和支配着学生的身心健康。如何对教师进行必要的心理健康教育及其心理健康的环境保障,就显得尤为重要。

  4.2.2、教师首先是人,其次才是教师。教师也是喜怒哀乐七情俱全的活生生的人,在日常生活中产生心理健康问题不可避免,但如何使他们掌控自我心理向良好的方向发展,进而走进生活、融入生活,提高生活和生命质量,健康而自信地教书育人。值得研究。

  4.2.3、教育的根本目的是育人,人的活动与心理调节密切相关,怎样遵循青少年心理、情感发展的易感性、易变性和可塑性轨迹而进行教育,特别是教师在其中扮演什么样的角色,使学生健康而全面发展?需要教育部门和教育人士认真思考。

  4.2.4、现行教育评价体系与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产生有着密切的关系,教育的发展与进步呼唤更合理、更科学的评价体系的出台与完善。

  4.2.5、要转变教育观念,提高教师的心理能力和心理素质是重中之重。如何操作与实施需要周密地研究和切实可行的措施。

  主要参考资料:

  1、王极盛

  心灵时代〔M〕

  中国城市出版社1998年9月2、唐映红等

  活出潇洒人生〔M〕

  中国民航出版社1998年3月3、陈会昌

  竞争社会心理文化透视〔M〕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4月4、何建明

  中国高考报告〔M〕

  华夏出版社2000年45、周建平从“科学认识论”到“生活认识论”〔J〕教育研究与实验2002.16、杨永龙

  杨建平关于高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调查分析与思考〔J〕教育革新

  1998.17、陈玉琨

  教育质量也会过剩吗?〔N〕

  文汇报2002.4.228、陆小娅

  心理健康教育其实无所不在〔N〕中国青年报.教育科技

  2002.5.24教师心理健康问卷调查报告篇3通过对我校26名教师进行的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其中

  22人完成了问卷,22份为有效问卷。调查具有较高的可信度。调查结果表明有

  12%的教师存在心理问题,73%的教师感到职业压力很大,其中班主任压力大于非班主任教师。考试期间压力大于平时。名有效问卷调查问卷中,出现职业倦怠的16人,占73%。

  近一半受访教师认为工作很劳累,出现明显疲劳、记忆力下降、头疼、身体痛、失眠多梦等症状。其中,大部分教师认为影响个人健

  康状况的最主要因素是工作压力,排在第一位的是来自日常教育教学工作的压力,其次,来自学校管理的压力等。而这种种心理压力进一步加重了教师的身体亚健康的状态。

  调查显示,上班时间越早,压力越大,亚健康水平越高。下班时间越晚,压力越大,亚健康水平越高。而且,班主任的心理压力明显大于科任教师;美术、音乐、体育这类老师课余时间相对轻松,其他科任老师都比较忙,这说明应试教育在一定程度上仍然存在。

  教师心理压力大,心理健康情况不佳,具体体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30%的被调查教师反映压力非常大,有

  42%的被调查教师反映压力比较大,两者加起来说明绝大部分教师都感觉压力比较大,教师的压力已经成为我校教育改革必须关注的问题之一。

  2.73%的被调查教师存在严重的工作倦怠,也就是每10个被调查教师基本上有

  7个出现了比较严重的工作倦怠。虽然我们对教师的工作倦怠还没有高度重视,但实际上某些教师的工作倦怠情况已经非常明显,学校很有必要马上采取措施来帮助教师治疗与预防工作倦怠,以进一步提高教学的质量与水平。

  3.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学生的心理健康,而从调查结果来看,有

  36%的被调查教师自身的心理健康状况不佳。心理健康状况不佳的教师如何去培养心理健康的学生?我们又如何能保证这批教师的教学质量与效果?因此,在我们推行教育与教学改革的同时,必须高度关注教师的心理状况。

  4.虽然有

  62%的被调查教师的生理状况比较好,是一件值得欣慰的事情。但是,我们也要看到,还有

  38%的被调查教师的生理状况不是很理想,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等情况在我校还很严重。学校有必要进一步加大力度,采取措施来确保教师的生理健康,平时注重组织教师参加体育活动等。

  是什么影响着教师的心理健康呢?通过问卷反映了产生的原因:

  一、难释的教育教学重负

  1.教师的日平均工作时间长。在升学压力越来越大的今天,对于大多数教师来说,日平均工作时间越来越长,隐形劳动付出越来越多。小学教师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科学文化知识,发展学生的智力,还要承担起培养学生优良品德和良好个性、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成长等重任。而要完成这一重任,却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特别是现在的小学生,很大一部分是独生子女,他们身上存在着许多个性方面上的缺陷,如自我为中心、依赖、孤僻、集体意识和劳动观念淡薄、意志薄弱等。另一方面,当前应试教育依然存在,“以分数论学生,以升学率论教师”的现象还相当普遍。家长在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上重点中学、考上大学乃至名牌大学的动机驱动下,更是把学生的未来完全寄托在教师身上,希望教师对自己的孩子加大投入,给自己的孩子“开小灶”,无形之中增加了教师的心理压力。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在追求升学率的大背景下,学校也以学生成绩的好坏来评估教师,并与职称评定、年终考核等直接挂钩,因而,加重了教师之间的竟争性,迫使教师不得不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精心备课,精心设计教学。

  2.教师的工作项目繁多。各任课教师除正常的教学工作外,还有

  一部分教师承担其它工作项目。如指导课外活动、兴趣小组活动及各类竞赛活动、上公开课或参加听课、说课等教研活动。很多教师还担任了班主任工作,仅此一项便又增加了许多连带性工作,如班级纪律、卫生工作;组织出黑板报、班队活动、社会实践等工作;学生的思想工作,如个别教育、培养班干部、与家长交流联系(家访、家长会等);其它,如写品德评估、指导学生写成长记录册等。教师的工作可谓名目繁多!这无疑给教师带来了心理上的紧张感和压力感。

  二、难卸的多重角色

  如上所述,教师在学校里扮演着多重角色,肩负着多方面的重任。教师不仅仅为学生而存在,作为社会个体,她们分散和生活在其他社会群体中,无疑扮演着其他各种社会角色。一般说来,教师是重要的家庭成员,这便决定了他们对家庭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和义务,诸如琐碎繁重的家务劳动、家庭的管理和家庭的发展目标、家庭成员关系的协调、子女的就业安排及与社会关系的联系

  等等,无一不在他们的考虑之中,成为他们精神负担的一部分。尤其是在作为尚不富裕的“工薪”族,面对购买住房、积累子女教育基金等等大宗开支,他们不得不承受着日益沉重的经济压力。另外,由于多重角色与角色间的冲突,更导致她们心理冲突的加剧和心理压力的加重。出于知识分子的良知和责任感,教师们常常是全力顾及工作而放弃家庭,顾及学生的前途而牺牲子女的未来。社会对于教师的高期望值和高标准要求,也给教师带来一定的心理压力。教师同什么人交往,怎样交往及交往过程中的行为,时时刻刻处在周围人的有形和无形的监视之中。因此,教师

  总是努力成为模范公民,自觉遵守社会公德和法律法规,文明礼貌,为人表率。尽管这也是社会对普遍公民的行为要求,而且作为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之一,这些文明行为也应该成为教师的自觉行为,但与普通公民一样,教师并非圣贤,也有犯错误的时候,教师一时的行为闪失会遭到社会舆论的强烈谴责,社会道德要求对于教师的双重标准致使教师必须处处留心,尽是做得尽善尽美,从而加重了教师的心理压力。

  三、难圆的职称梦

  教师具有强烈的精神需要,他们热爱知识,有强烈的求知欲,追求事业的成功,渴望得到同事同行的尊重和学生的尊敬,在工作上作出较大成绩,学术上保持自己的优势地位。晋升高一级职称能够满足教师丰富强烈的精神需要和价值认定。再说,因为职称与教师工资联系在一起,因此,晋升高一级职称就成了教师一定时期内的第一需要,成为教师职业过程中的第一追求。因为指标有限,接踵而来的是职称评定过程中人为造成的教师心理不平衡,并因此所引起的心理压力。

  医学专家认为,过重的心理压力会加重亚健康身体状况,亚健康主要表现在仪器无法检测,但是又出现失眠、心悸、腰酸背痛、反复感冒等症状。有人把亚健康称为“慢性疲劳综合症”。亚健康人群如果不注意调整,就会进入

  10%的生病人群,但是,如果阻断其发展,就会回复为

  15%的健康人群。所以要关注教师的心理健康、从多渠道来阻断病因,关注教师的身心健康。

  教师是一种神圣而又特殊的职业,是一种用生命感动生命、用心

  灵浇灌心灵的职业。要关注学生的心灵成长,我们不能忘却呵护教师的心理健康。全社会要共同营造有利于教师心理健康的氛围,要从社会、学校管理等各方面尽可能地为教师创造宽松、愉快的工作环境,不断提高教师待遇和社会地位,切实减轻教师负担,努力为教师创造一个相对宽松的环境。关心教师生活,促进教师的心理健康。心理健康问题是环境和个体共同作用的结果,面对环境的变化和外在的压力,教师应及时转变观念、调整心态、悦纳自我,做一个快乐的自己。

  第二篇:小学生心理健康问卷调查报告

  农村小学生心理健康问卷调查分析报告

  一、调查目的小学生的性格、气质等方面的可塑性强,如果在学生时代能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必将对他的一生产生深远的影响。为了准确地把握农村小学生的学习心理动向,深化教学改革,加强教育教学的针对性,提高教育教学的实效性,探索实施素质教育的新路子,提供客观依据,我们课题组对我校1——4年级学生进行了小学生心理健康现状问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我校学生的爱心、关心、同情心、孝心、自信心等方面主流尚好。但少数学生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冷漠、自卑等心理问题。

  二、对象和方法

  (一)对象:我校1——4年级学生进行调查,基本情况见表:

  调查对象问卷发收情况一览表:

  问卷人数

  回收问卷

  回收率有效卷

  一年级

  100%二年级

  100%三年级

  100%四年级

  100%总数

  100%(二)材料与方法

  调查问卷是由我校学生心理健康课题组根据爱心等方面设计的问卷,共22个小题,均为简单易行的单项选择题,由学生按问卷各题的要求,根据自己的情况逐一实情回答。

  (三)统计:

  以年级为单位,按实际答题人数统计各题各项目人数,以实际答卷总数作基数计算百分比。

  三、调查分析

  虽然题目简单易行,是非明确,但是在统计过程中,我们还是发现学生在学习目的、爱心、关心、同情心、自信心五方面存在着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同时也发现少数学生生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冷漠、自卑等心理问题。

  (一)大多数学生学习目的明确,少数学生态度有待纠正。题目:你上学读书是为了什么?

  A:学习更多文化知识;

  B:是老师让我学习;C:是父母让我学习。

  D:读书后,赚大钱。

  调查统计表明:多数学生在家长和老师的教育下明白读书是为了学习更多文化知识的道理,选A的学生占54%,选B的占7%,选C的占25%,选D的占14%。可见,少数学生受传统思想的影响而选择了D,这也是社会上一些没有文化照样挣大钱的人影响的结果。

  (二)大部分学生对考试很重视,说明对学习也很重视。题目:期末考试时选择心情:

  A:心情紧张;

  B:有点紧张;

  C:无所谓;

  D:有信心,不紧张;

  调查统计表明低年龄段的学生对考试非常重视,认为考好了不仅老师会表扬,家长更会表扬,一、二年级的学生选A的分别是:82%和79%。而高年龄段的学生可能经历的考试较多,对学习和考试的态

  度差距较大,这也表明了他们对学习的兴趣和态度。选择A的占54%,选择D的占17%,还有个别学生选择C,这也呈现了他们的年龄特点。

  (三)同情心缺乏,冷漠无情

  题目:看电视遇到伤心或者感人的地方时,你会

  A:跟着流泪;

  B:没有眼泪;C:那是假的,感觉好笑;

  D:非常激动;

  调查统计表明当发生事情时,学生对别人的不幸表现较为冷漠,认为不关自己的事情而无动于衷,表现平淡,缺乏与之相对应的情感体验和表情,表现出冷漠。随着年龄的增长,同情心逐年流失。表现为选择“B”“C”的同学逐年增多。

  (四)大多数学生对父母很关心,但年龄越大,对父母的依赖性越小。题目:爸爸妈妈回家晚了,你会

  A:很不安;

  B:很高兴,继续玩;C:不会不安;

  D:打电话询问。

  调查统计表明学生逐渐懂事了,年龄大的学生会比较理性,即选择“D:打电话询问”三年级学生占57.89%,四年级占62.73%,只有极少数学生会选择C:不会不安。说明这部分家长平时应多与学生交流,多关心他们的学习和生活,培养和孩子之间的感情。

  四、成因分析

  学校原因:

  虽然在最近几年里,学校对学生心理健康在一定程度上引起了重视,但是重视程度还不够,加上心理教师和必要设施的缺乏,导致了我校心理健康教育的落后,对心理健康教育关注较少。导致了学生有心理问题后束手无策。长久的积累,使学生心理问题日益严重。

  家庭原因:

  在我校学生家庭中,有大概70%的家庭父母常年在外打工,孩子的学习基本上完全由学校负责,同时也因为家长的文化水平有限,对教育缺乏正确认识,对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知识严重缺乏,这些不争的事实使家长对孩子无心进行辅导,也无力进行辅导。但是“望子成

  龙,望女成凤”心态又普遍存在,在矛盾的对抗中,导致出现两种极端的家庭教育方式,有些家庭对孩子百依百顺,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生活上对孩子疼爱有加,什么事情都围绕着孩子来转,使孩子形成了“我就是整个世界的中心”的观念,而家长对孩子的宠爱默许,使孩子更认为长辈对自己的爱是理所当然的,自己不用付出任何的爱应该得到别人的爱,久而久之,形成了依赖性和强烈的自我中心意识。有些家庭则对孩子实施棍棒教育,孩子一有错误,家长就对孩子动粗,给孩子在心理上产生了很大的压力。两种不良现象对孩子的捆扰,使孩子在心理上产生心理障碍和心理问题。

  社会原因: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信息的更新速度越来越快,一些改革中产生的负面现象无声无息地影响着小学生。享乐主义,拜金主义,自我中心论,读书无用论,盲目的攀比,以及那些不适宜儿童的影、视、报刊、电子游戏及网吧,使孩子在其中迷失了方向,看到社会上的一些腐败现象,有的学生就产生了巴结权势,投机钻营的不健康心理。造成儿童丑恶不分,是非不明,冷漠无情,思想复杂,缺乏正确的为人处世的准则。

  学生自身原因:

  我校学生都是农村的,学生认知评价水平低,应对技巧差,遇到一些挫折事件难以正确对待,同时缺乏社会支持,特别是小学生年幼,心理尚未成熟,容易产生冲动,往往由于教师、家长的行为不当或社会不健康因素的影响而出现的心理问题。

  五、对策

  世界卫生组织提出:“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而且包括躯体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道德健康。”我国著名德育专家詹万生主任更是精辟地指出:“心理教育是素质教育的基础。”由此可见,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已日益受到重视,成为了当前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中的热点问题,同时也是一个难点问题。

  学校:

  学校应建全心理健康教育的管理的机构设置,构建心理健康教育网络体系。关注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根据小学生年龄和身心特点,把心理健康教育渗透于各学科教学之中,开设专门的心理健康课

  程,让心理健康教育真正进入课堂。同时建立和完善专用心理咨询室的配置,对学生进行正面引导,把心理健康教育的重点摆在学生良好心理行为的训练和引导上,对有心理障碍的学生及时咨询指导,矫正训练。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以及自立、自理、自主能力和吃苦耐劳的精神。使学生带着健康的身心投入到学习生活中。

  家庭:

  很多家长的忙碌使他们无法担当起对孩子成长的辅导责任,甚至从来都不过问孩子在学习和生活情况。因此父母要经常看一些有关家庭教育书刊,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每天抽一定的时间来陪伴孩子,跟孩子讲讲话,谈谈天,静心听一下孩子的心声,和孩子一起探讨分析遇到的困难,给孩子一些引导和帮助。是对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提升的一个非常好的途径。

  社会:

  大力加强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宣传和培训。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要抓出成效,关键还在于教师心理教育知识和技能的水平,因此必须大力加强我校教师心理健康教育知识与技能的培训,着力指导教师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改进教育教学方法,以适当的方式增进师生感情,掌握学生心态,提出合理要求,指导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践,帮助学生克服心理障碍。同时在广大家长中,以召开家长会、讲座、分发宣传资料等多种形式,对家长进行基本的心理健康教育知识的传授,提高其认知评价水平和应对技巧,以便在遇到问题的时候能够有基本的应对方法和措施。

  学生的心理健康光靠一个方面的努力是不够的,还需要发挥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教育网络功能,改革教育方法,开辟多种沟通渠道,让学生有倾诉的机会和场所,改变学生所有烦恼自己扛的局面,营造一个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心理健康教育氛围,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不仅如此,还要加强与兄弟学校之间的联系,经常交流经验,探讨心理健康教育中碰到的问题,实现优势互补,共同进步,缩小学校之间的差距。也可以组织学生互相联谊,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会倾诉,学会交流,取得共同的进步。

  当然,培养学生良好心理素质并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完成的,只有从小注重对他们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给他们创造一个良好的心理环境,才能有利于学生的心理健康,才能为社会造就全面合格的人才。

  第三篇:小学生心理健康问卷调查报告(范文模版)

  小学生心理健康问卷调查报告

  一、调查目的随着社会的飞速变革,人类将迎接来自许多方面的严峻挑战,在机遇与竞争并存,希望与痛苦并存,光荣与苦难并存的时代,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成为了将来在社会上立足的重要条件。而学校作为培养人的机构,在心理健康方面对学生的教育和辅导是义不容辞的。再者小学生的性格、气质等方面的可塑性强,如果在学生时代能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必将对他的一生产生深远的影响。为了更好地了解学生现在的心理健康状况,也为学校以后能更好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帮助,对我校二—五年级学生进行了小学生心理健康现状问卷调查,调查结果对我们了解我校学生心理健康现状,把握其心理动态,分析心理问题成因,寻找合理的教育对策提供了有益帮助。

  通过对本校学生(二—五年级学生)的心理健康现状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我校学生的爱心、关心、同情心、孝心、自信心等方面主流尚好。但少数学生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冷漠、自卑等心理问题。

  二、对象和方法

  (一)对象:我校二——五年级学生进行调查,基本情况见表:

  调查对象问卷发收情况一览表:

  问卷人数回收问卷回收率有效卷

  二年级1010100%四年级1010100%五年级1010100%总数3030100%(二)材料与方法

  调查问卷是由我校学生心理健康课题组根据爱心等方面设计的问卷,共21个小题,均为简单易行的单项选择题,由学生按问卷各题的要求,根据自己的情况逐一实情回答。

  (三)统计:

  以年级为单位,按实际答题人数统计各题各项目人数,以实际答卷总数作基数计算百分比。

  三、调查分析

  虽然题目简单易行,是非明确,但是在统计过程中,我们还是发现学生在学习目的、爱心、关心、同情心、自信心五方面存在着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同时也发现少数学生生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冷漠、自卑等心理问题。

  (一)大多数学生学习目的明确,少数学生态度有待纠正。

  调查统计表明:多数学生在家长和老师的教育下明白没有知识不能生存的道理,打对号的学生占70%,选三角的占27%,选差的占25%。可见,少数学生受传统思想的影响而选择,这也是社会上一些没有文化照样挣大钱的人影响的结果。

  (二)大部分学生对考试很重视,说明对学习也很重视。

  题目:一遇到考试即使有所准备也会紧张:

  可选为:“∨”“△”“×”。

  调查统计表明低年龄段的学生对考试非常重视,认为考好了不仅老师会表扬,家长更会表扬,二年级学生选“△”占50%,三、四年级的学生选“∨”的分别是:82%和79%。而五年级高年龄段的学生可能经历的考试较多,对学习和考试的态度差距较大,这也表明了他们对学习的兴趣和态度。选这也呈现了他们的年龄特点。

  (三)自信心两极分化,胆怯心理

  题目:一遇挫折,便会心灰意冷,丧失信心。

  可选为:“∨”“△”“×”。

  调查统计表明学生的自信心呈现不稳定状态,有两极分化的表现。自信心比较充足的显现在调查范围的两头,在四、五年级阶段学生的自信心较为低落,表现为选择“∨”三年级学生占33.68%,四年级占25.58%,五年级占23.26%,而胆怯心理总体上也有上升的趋势,即选择“C:不敢朗诵,当作没有听见”中段年级4.97%到高段年级上升为5.47%。特别是到了五年级,胆怯心理表现更为突出,学生选择比例高达7.87%。

  (五)大多数学生对父母很关心,但年龄越大,对父母的依赖性越小。题目:一旦离开父母,心里就不踏实。

  可选为:“∨”“△”“×”。

  调查统计表明学生逐渐懂事了,年龄大的学生会比较理性,即选择“×”打电话询问”三年级学生占57.89%,四年级占58.73%,五年级占52.72%,二年级占65.34%,不会不安。说明这部分家长平时应多与学生交流,多关心他们的学习和生活,培养和孩子之间的感情。同时,高年级学生开始进入青春期,他们会比较独立,他们询问父母的情况,但他们会继续做自己的事情。如今父母都比较忙,应多抽出时间和孩子交流,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

  四、成因分析

  学校原因:

  虽然在最近几年里,学校对学生心理健康在一定程度上引起了重视,但是重视程度还不是很好,加上心理教师和必要设施的缺乏,导致了我校心理健康教育的落后。再者学校重智育而轻德育,对心理健康教育更是关注甚少。导致了学生有心理问题后束手无策。长久的积累,使学生心理问题日益严重。

  (一)家庭原因:

  在我校学生家庭中,有大概70%的家庭父母忙于做生意,孩子的学习基本上完全由学校负责,同时也因为家长的文化水平有限,对教育缺乏正

  确认识,对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知识严重缺乏,这些不争的事实使家长对孩子无心进行辅导,也无力进行辅导。但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态又普遍存在,在矛盾的对抗中,导致出现两种极端的家庭教育方式,有些家庭对孩子百依百顺,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生活上对孩子疼爱有加,什么事情都围绕着孩子来转,使孩子形成了“我就是整个世界的中心”的观念,而家长对孩子的宠爱默许,使孩子更认为长辈对自己的爱是理所当然的,自己不用付出任何的爱应该得到别人的爱,久而久之,形成了依赖性和强烈的自我中心意识。有些家庭则认为“打骂教育,黄荆棍下出好人”,对孩子实施棍棒教育,孩子一有错误,家长就对孩子动粗,给孩子在心理上产生了很大的压力。两种不良现象对孩子的捆扰,使孩子在心理上产生心理障碍和心理问

  题。

  (二)社会原因: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信息的更新速度越来越快,一些改革中产生的负面现象无声无息地影响着小学生。享乐主义,拜金主义,自我中心论,读书无用论,盲目的攀比,以及那些不适宜儿童的影、视、报刊、电子游戏及网吧,使孩子在其中迷失了方向,看到社会上的一些腐败现象,有的学生就产生了巴结权势,投机钻营的不健康心理。造成儿童丑恶不分,是非不明,冷漠无情,思想复杂,缺乏正确的为人处世的准则。

  (三)学生自身原因:

  我校学生绝大部分是外省农村转入的,学生认知评价水平低,应对技巧差,遇到一些挫折事件难以正确对待,同时缺乏社会支持,特别是小学生年幼,心理尚未成熟,容易产生冲动,往往由于教师、家长的行为不当或社会不健康因素的影响而出现的心理问题。

  五、对策

  世界卫生组织提出:“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而且包括躯体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道德健康。”我国著名德育专家詹万生主任更是精辟地指

  出:“心理教育是素质教育的基础。”由此可见,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已日益受到重视,成为了当前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中的热点问题,同时也是一个难点问题。

  (一)学校:学校应建全心理健康教育的管理的机构设置,构建心理健康教育网络体系。关注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根据小学生年龄和身心特点,把心理健康教育渗透于各学科教学之中,开设专门的心理健康课程,让心理健康教育真正进入课堂。同时建立和完善专用心理咨询室的配置,对学生进行正面引导,把心理健康教育的重点摆在学生良好心理行为的训练和引导上,对有心理障碍的学生及时咨询指导,矫正训练。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以及自立、自理、自主能力和吃苦耐劳的精神。使学生带着健康的身心投入到学习生活中。

  (二)家庭:很多家长的忙碌使他们无法担当起对孩子成长的辅导责任,甚至从来都不过问孩子在学习和生活情况。因此父母要经常

  看一些有关家庭教育书刊,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每天抽一定的时间来陪伴孩子,跟孩子讲讲话,谈谈天,静心听一下孩子的心声,和孩子一起探讨分析遇到的困难,给孩子一些引导和帮助。是对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提升的一个非常好的途径。

  (三)社会:大力加强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宣传和培训。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要抓出成效,关键还在于教师心理教育知识和技能的水平,因此必须大力加强我校教师心理健康教育知识与技能的培训,着力指导教师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改进教育教学方法,以适当的方式增进师生感情,掌握学生心态,提出合理要求,指导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践,帮助学生克服心理障碍。同时在广大家长中,以召开家长会、讲座、分发宣传资料等多种形式,对家长进行基本的心理健康教育知识的传授,提高其认知评价水平和应对技巧,以便在遇到问题的时候能够有基本的应对方法和措施。

  学生的心理健康光靠一个方面的努力是不够的,还需要发挥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教育网络功能,改革教育方法,开辟多种沟通渠道,让学生有倾诉的机会和场所,改变学生所有烦恼自己扛的局面,营造一个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心理健康教育氛围,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不仅如此,还要加强与兄弟学校之间的联系,经常交流经验,探讨心理健康教育中碰到的问题,实现优势互补,共同进步,缩小学校之间的差距。也可以组织学生互相联谊,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会倾诉,学会交流,取得共同的进步。

  当然,培养学生良好心理素质并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完成的,只有从小注重对他们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给他们创造一个良好的心理环境,才能有利于学生的心理健康,才能为社会造就全面合格的人才。

  第四篇:小学生心理健康问卷调查报告

  小学生心理健康问卷调查报告

  一、调查目的随着社会的飞速变革,人类将迎接来自许多方面的严峻挑战,在机遇与竞争并存,希望与痛苦并存,光荣与苦难并存的时代,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成为了将来在社会上立足的重要条件。而学校作为培养人的机构,在心理健康方面对学生的教育和辅导是义不

  容辞的。再者小学生的性格、气质等方面的可塑性强,如果在学生时代能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必将对他的一生产生深远的影响。为了更好地了解学生现在的心理健康状况,也为学校以后能更好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帮助,我们课题组对我校三——五年级学生进行了小学生心理健康现状问卷调查,调查结果对我们了解我校学生心理健康现状,把握其心理动态,分析心理问题成因,寻找合理的教育对策提供了有益帮助。

  通过对本校学生(三——六年级学生)的心理健康现状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我校学生的爱心、关心、同情心、孝心、自信心等方面主流尚好。但少数学生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冷漠、自卑等心理问题。

  二、对象和方法

  (一)对象:我校三——六年级学生进行调查,基本情况见表:

  调查对象问卷发收情况一览表:

  问卷人数回收问卷回收率有效卷

  三年级1010100%四年级1010100%五年级1010100%六年级1010100%总数4040100%(二)材料与方法

  调查问卷是由我校学生心理健康课题组根据爱心等方面设计的问卷,共21个小题,均为简单易行的单项选择题,由学生按问卷各题的要求,根据自己的情况逐一实情回答。

  (三)统计:

  以年级为单位,按实际答题人数统计各题各项目人数,以实际答卷总数作基数计算百分比。

  三、调查分析

  虽然题目简单易行,是非明确,但是在统计过程中,我们还是发现学生在学习目的、爱心、关心、同情心、自信心五方面存在着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同时也发现少数学生生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冷漠、自

  卑等心理问题。

  (一)大多数学生学习目的明确,少数学生态度有待纠正。

  题目:你上学读书时为了什么?

  A:没有知识不能生存;B:能考上好的大学;

  C:长大后找工作。D:读书后赚大钱。

  调查统计表明:多数学生在家长和老师的教育下明白没有知识不能生存的道理,选A的学生占34%,选B的占27%,选C的占25%,选D的占14%。可见,少数学生受传统思想的影响而选择了D,这也是社会上一些没有文化照样挣大钱的人影响的结果。

  (二)大部分学生对考试很重视,说明对学习也很重视。

  题目:期末考试时选择心情:

  A:心情紧张;B:有点紧张;

  C:无所谓;D:有信心;

  调查统计表明低年龄段的学生对考试非常重视,认为考好了不仅老师会表扬,家长更会表扬,三、四年级的学生选A的分别是:82%和79%。而高年龄段的学生可能经历的考试较多,对学习和考试的态度差距较大,这也表明了他们对学习的兴趣和态度。选择A的占54%,选择D的占17%,还有个别学生选择C,这也呈现了他们的年龄特点。

  (三)同情心缺乏,冷漠无情

  题目:你看到你的同学在班中出丑,其他同学都笑了,你会

  A:一起开心地笑;B:劝阻其他同学不要笑了;

  C:当作没有发生;D:觉得他活该;

  调查统计表明当发生事情时,学生对别人的不幸表现较为冷漠,认为不关自己的事情而无动于衷,表现平淡,缺乏与之相对应的情感体验和表情,表现出冷漠。随着年龄的增长,同情心逐年流失。表现为选择“B:劝阻其他同学不要笑了”的同学逐年下降,选择比例为三年级学生占42.11%,四年级占37.21%,五年级占30.23%,六年级占29.13%,而选择“D:觉得他活该”的学生则从中段的1.66%猛增到高段的2.3%。

  (四)自信心两极分化,胆怯心理

  题目:在全校的大会上,老师要求你来朗诵一段文章,你会

  A:害怕紧张,但还是会上去朗诵;B:大胆上去朗诵;

  C:如果读错了会很难为情,不上去;

  调查统计表明学生的自信心呈现不稳定状态,有两极分化的表现。自信心比较充足的显现在调查范围的两头,在四、五年级阶段学生的自信心较为低落,表现为选择“B:大胆上去朗诵”选择比例为三年级学生占33.68%,四年级占25.58%,五年级占23.26%,六年级占24.41%,而胆怯心理总体上也有上升的趋势,即选择“C:不敢朗诵,当作没有听见”中段年级4.97%到高段年级上升为5.47%。特别是到了六年级,胆怯心理表现更为突出,学生选择比例高达7.87%。

  (五)大多数学生对父母很关心,但年龄越大,对父母的依赖性越小。

  题目:爸爸妈妈回家晚了,你会

  A:很不安;B:很高兴,继续玩;

  C:不会不安;D:打电话询问。

  调查统计表明学生逐渐懂事了,年龄大的学生会比较理性,即选择“D:打电话询问”三年级学生占57.89%,四年级占62.73%,五年级占68.72%,六年级占75.34%,只有极少数学

  生会选择C:不会不安。说明这部分家长平时应多与学生交流,多关心他们的学习和生活,培养和孩子之间的感情。同时,高年级学生开始进入青春期,他们会比较独立,他们询问父母的情况,但他们会继续做自己的事情。如今父母都比较忙,应多抽出时间和孩子交流,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

  四、成因分析

  学校原因:

  虽然在最近几年里,学校对学生心理健康在一定程度上引起了重视,但是重视程度还不是很好,加上心理教师和必要设施的缺乏,导致了我校心理健康教育的落后。再者学校重智育而轻德育,对心理健康教育更是关注甚少。导致了学生有心理问题后束手无策。长久的积累,使学生心理问题日益严重。

  家庭原因:

  在我校学生家庭中,有大概70%的家庭父母忙于做生意,孩子的学习基本上完全由学校负责,同时也因为家长的文化水平有限,对教育缺乏正确认识,对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知识严重缺乏,这些不争的事实使家长对孩子无心进行辅导,也无力进行辅导。但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态又普遍存在,在矛盾的对抗中,导致出现两种极端的家庭教育方式,有些家庭对孩子百依百顺,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生活上对孩子疼爱有加,什么事情都围绕着孩子来转,使孩子形成了“我就是整个世界的中心”的观念,而家长对孩子的宠爱默许,使孩子更认为长辈对自己的爱是理所当然的,自己不用付出任何的爱应该得到别人的爱,久而久之,形成了依赖性和强烈的自我中心意识。有些家庭则认为“打骂教育,黄荆棍下出好人”,对孩子实施棍棒教育,孩子一有错误,家长就对孩子动粗,给孩子在心理上产生了很大的压力。两种不良现象对孩子的捆扰,使孩子在心理上产生心理障碍和心理问题。

  社会原因: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信息的更新速度越来越快,一些改革中产生的负面现象无声无息地影响着小学生。享乐主义,拜金主义,自我中心论,读书无用论,盲目的攀比,以及那些不适宜儿童的影、视、报刊、电子游戏及网吧,使孩子在其中迷失了方向,看到社会上的一些腐败现象,有的学生就产生了巴结权势,投机钻营的不健康心理。造成儿童丑恶不分,是非不明,冷漠无情,思想复杂,缺乏正确的为人处世的准则。

  学生自身原因:

  我校学生绝大部分是外省农村转入的,学生认知评价水平低,应对技巧差,遇到一些挫折事件难以正确对待,同时缺乏社会支持,特别是小学生年幼,心理尚未成熟,容易产生冲动,往往由于教师、家长的行为不当或社会不健康因素的影响而出现的心理问题。

  五、对策

  世界卫生组织提出:“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而且包括躯体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道德健康。”我国著名德育专家詹万生主任更是精辟地指出:“心理教育是素质教育的基础。”由此可见,学生心理

  健康教育已日益受到重视,成为了当前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中的热点问题,同时也是一个难点问题。

  学校:

  学校应建全心理健康教育的管理的机构设置,构建心理健康教育网络体系。关注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根据小学生年龄和身心特点,把心理健康教育渗透于各学科教学之中,开设专门的心理健康课程,让心理健康教育真正进入课堂。同时建立和完善专用心理咨询室的配置,对学生进行正面引导,把心理健康教育的重点摆在学生良好心理行为的训练和引导上,对有心理障碍的学生及时咨询指导,矫正训练。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以及自立、自理、自主能力和吃苦耐劳的精神。使学生带着健康的身心投入到学习生活中。

  家庭:

  很多家长的忙碌使他们无法担当起对孩子成长的辅导责任,甚至从来都不过问孩子在学习和生活情况。因此父母要经常看一些有关家庭教育书刊,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每天抽一定的时间来陪伴孩子,跟孩子讲讲话,谈谈天,静心听一下孩子的心声,和孩子一起探讨分析遇到的困难,给孩子一些引导和帮助。是对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提升的一个非常好的途径。

  社会:

  大力加强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宣传和培训。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要抓出成效,关键还在于教师心理教育知识和技能的水平,因此必须大力加强我校教师心理健康教育知识与技能的培训,着力指导教师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改进教育教学方法,以适当的方式增进师生感情,掌握学生心态,提出合理要求,指导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践,帮助学生克服心理障碍。同时在广大家长中,以召开家长会、讲座、分发宣传资料等多种形式,对家长进行基本的心理健康教育知识的传授,提高其认知评价水平和应对技巧,以便在遇到问题的时候能够有基本的应对方法和措施。

  学生的心理健康光靠一个方面的努力是不够的,还需要发挥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教育网络功能,改革教育方法,开辟多种沟通渠

  道,让学生有倾诉的机会和场所,改变学生所有烦恼自己扛的局面,营造一个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心理健康教育氛围,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不仅如此,还要加强与兄弟学校之间的联系,经常交流经验,探讨心理健康教育中碰到的问题,实现优势互补,共同进步,缩小学校之间的差距。也可以组织学生互相联谊,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会倾诉,学会交流,取得共同的进步。

  当然,培养学生良好心理素质并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完成的,只有从小注重对他们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给他们创造一个良好的心理环境,才能有利于学生的心理健康,才能为社会造就全面合格的人才。

  第五篇:大学生心理健康调查报告及问卷

  大学生心理健康调查报告

  摘

  要

  当今社会竞争的日益激烈和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大学生面临的学习、生活、情感和就业压力明显增大,由此产生的心理问题日益突出,直接影响到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和高校的校园稳定。当代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不仅关系到大学生的个人成长,还关系到整个社会和民族未来的发展。因此,重视大学生的心理发展历程,了解其心理健康状态,正确引导大学生排除心理障碍、消除心理阴影、预防心理疾病,应该是当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首要任务。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诱发因素、解决办法

  正

  文: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整体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迅速提高,人们在追求身体健康的同时,也关注着心理健康,对于大学生来说,心理健康更是学业成就、事业成功、生活快乐的基础。现今的大学生具有开阔的视野,活跃的思维,追求个性化的生活方式,充滿着色彩浪漫的情感,但同时也面临着新的心理问题和冲突。

  一、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表现

  心理健康是指这样一种状态,即人对内部环境具有安定感,对外部环境能以社会上的任何形式去适应,也就是说,遇到任何障碍和困难,心理都不会失调,能以适当的行为予以克服,这种安定、适应的状态就是心理健康的状态;而心理障碍则是指心理疾病或轻微的心理

  失调,它出现在当代大学生身上大多数是因身心疲乏、紧张不安、心理矛盾冲突、遇到突如其来的问题或面临难以协调的矛盾等。心理健康问题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主要表现以下几个方面:

  (一)生活不适应

  每次生活环境的改变都有一个从不适应到逐渐适应的过程。人的适应能力与自身的生活能力有关,并受到性格和智慧的影响。一般而言,在当代的在校大学生中,不适应问题在大一的新生中表现的尤其明显。大学生第一次离开父母来到一个陌生的城市、陌生的环境和一群陌生的同龄人生活在一起,心理上会发生强烈震荡。大学生活不适应问题是大学生心理问题中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可以说,大学生的其他很多心理问题也是因为一开始适应问题没解决好而引起的,这应该引起高校教育的足够重视。

  (二)人际交往障碍

  从人的本质上来看,人是一种“社会性生物”,人要想在社会上获得生存与发展,就必须处理好人与人之间这种复杂的关系。尤其是对大学生而言,在集体环境总,更要学习如何处理好人际关系。在与他人相处时,如果与周围人关系融洽,心情就会舒畅,关系冷淡或紧张,就会心烦意乱。大学生的人际关系是多方面的,如果处理不好,心理上就会产生孤独,情绪上自然低沉压抑。

  (三)学业问题

  在学习生活中,有些学生遇到竞选失败,奖学金没评上,学习成绩不理想、压力大,跟不上学校培养计划和教学进度,等等各种问题,这也是大学生会经常遇到的问题,如不采取正确的方法和解决措施,同样会引起很多心理健康问题。

  (四)恋爱问题

  大学生恋爱人数日益增加,而且越来越早期化。现在大学生中恋爱问题也是心理问题的主要方面。恋爱是大学生生活中的一个重要内容。他们正处于所谓“恋爱季节”,限制他们恋爱是不实际的,只能正确引导。围绕恋爱产生的心理问题有多种表现:有的因没有异性朋友而难耐孤独,烦躁,情绪不定。

  二、各种心理健康问题诱发因素的剖析

  (一)抗挫折能力差,引发压力难以适应症

  现在校园里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与过去艰苦年代成长起来的大学生相比,这一代大学生在抗挫折能力上有较大落差,而目前有些学校对学生战胜挫折的心理教育重视不够,也使这种状况的扭转迟缓。

  (二)性格偏执、情绪敏感,易诱发孤独、失落症

  当代大学生由于受独生子女家庭环境的影响,不少在性格上以自我为中心,自信偏执,易于冲动,随心所欲。这种特殊环境形成的个性造成人际交往能力差,少数学生因个性、价值观的差异等因素迟迟不能很好地融入新群体而产生孤独感;交朋友特别是交异性朋友中喜怒哀乐的不成熟处理、自我认知和认知他人的偏差导致人际关系敏感,自卑失落,极易诱发心理问题和极端行为。

  (三)失恋等情绪困扰,诱发冲动控制障碍症。

  现在大学里谈恋爱现象比较普遍,中年级学生就开始尝试建立属于自己的亲密关系,然而大学生谈恋爱成功率比较低,失恋问题突出。失恋对自己对他人造成的伤害往往很大,不良情绪酿成的事件比较多。失恋造成学生心理失衡,引发各种的心理问题。

  (四)经济条件的差异导致心理落差,引发烦恼、自卑症。

  现代社会由于市场经济体制的作用,社会分配存在较大差异,“富二代”、“官二代”等社会热议的问题也给大学生带来了影响。来自贫困地区或家庭经济状况不如意的学生,与衣食无忧的“富二代”学生彼此的认同度有较大差距,容易导致情绪波动、价值观的动摇改变,并加剧同学间的矛盾。而有的“富二代”学生由于对贫困学生缺乏同情心,也可能会在朝夕相处中伤害到贫困生的自尊,引发人际纠纷,导致贫困学生心理障碍的形成和加剧。

  (五)毕业生就业压力大,引发焦虑、恐惧症。

  当前在多元化价值观并存的市场经济和日趋激烈的竞争大背景下,青年群体面临着较重的生存压力、就业压力。不少毕业班学生有“就业综合症”,主要表现在求职过程中的焦虑、急躁、心神不宁,以及达不到期望后的意志消沉和情绪低落。大学生一般就职期望值偏高,向往大城市,不甘心回小县城,同学间也必然会作收入、工作环境等方面的比较;加之,存在一些社会不正之风使学生看到录用人才的不公正,会使他们产生愤怒、不安、无奈、孤独等负面情绪。如果临近毕业而学校对学生这方面的心理关爱忽视,将使这方面问题难以化解。

  三、排除以及预防各种心理健康问题

  (一)加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学校要高度重视大学生的心理。加大心理健康的宣传力度,定期举办心理健康讲座。开展积极的、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动,为同学们心理健康提供良好的文化土壤。高校咨询机构工作人员对于大学生的心理咨询要讲究工作的方式和方法,提高自身服务水平和服务意识,深入同学中去,及时了解大学生的心理状况,关心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发现苗头及时给予沟通与辅导。

  (二)自我心理障碍的克服

  每个人在交往中都或多或少地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改善人际关系,加强人际交往,对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和心理健康都有重大意义。提高认识,掌握技巧、充分实践,改善交往措施、培养良好的交往品质。在人际交往中应尽可能地做到:肯定对方、真诚热情。在沟通时,语言表达要清楚、准确、生动。要学会有效聆听,做到耐心、虚心、会心,把握谈话技巧,吸引和抓住对方。此外,一个人在不同场合具有不同角色,在教室是学生,在阅览室是读者,在商店是顾客。在交往活动中,如果心理上能经常地把自己想象成交往对方,了解一下自己处在对方情境中的心理状态和行为方式,体会一下他人的心理感受,就会理解别人的感情和行为,从而改善自己待人的态度,这种心理互换也是培养交往能力的好办法。

  (三)政府完善各种机制

  面对当前大学生就业难的现状,一方面政府要继续深化就业体制改革,加快出台相应的政策保证大学生就业,为大学生创业提供政策、财政支持,为大学生进行免费技能培训,另一方面,大学生自己要转变学习方式和就业观念,降低自身期望值,实现多形式就业。“先就业、后择业、再创业,下基层、到西部去、到中小企业就业。当代大学生情感问题的调适策略:引导大学生制定个人的发展计划、用积极

  的态度来衡量与评价自我、建立大学生心理健康咨询中心,及时疏导大学生情感问题。针对问题提出合理化的建议。

  四、分析与总结

  大学生心理健康工作关系到高校学生的健康成长,关系到学生是否成才,是否适应社会成为社会所需要的人,优良的心理素质在青年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必将对人才的质量产生积极而又深远的影响。健康的心理是一个人全面发展必须具备的条件和基础。加强对大学生心理素质的教育与培养,全面提高跨世纪人才质量已成为高等学校所面临的迫切任务。

  【参考文献】

  [1]沈德力.大学生心理健康.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年3月第一版

  [2]吉家文.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浙江大学出版社.2010年8月第一版[3]余琳.大学生心理健康.武汉大学出版社.2008年8月第二版

  大学生心理健康调查问卷

  1.你的性别?()A.男

  B.女

  2.你的年级?()

  A.大一

  B.大二

  C.大三

  D.大四

  3.你是否参加班集体活动或学校组织的社团活动?()

  A.积极参加

  B.偶尔参加

  C.学习忙,觉得参加没意义

  D.不参加,毫无兴趣

  4.你现在所在的大学与你理想中的大学有多大的差距?()A.特别大

  B.很大

  C.差不多

  D.无差别

  5.你认为自己在与别人交往的过程中存在心理方面的问题么?()

  A.存在,会感到紧张B.有点,偶尔紧张C.一般,挺自然的D.不存在,很自信

  6.在与大学同学相处过程中,你一般在乎?()A.知识

  B.出身

  C.财富

  D.外貌

  E.性格

  7.你在大学里最经常的感觉是?()

  A.新鲜有趣

  B.比较充实

  C.无所事事

  D.郁闷无聊

  8.你是否对学校或教学质量产生过不满心理?()A.经常有

  B.偶尔有

  C.很少有

  D.没有9.现在的你是如何看待恋爱问题的?()

  A以学业为重

  B.已经恋爱了

  C.虽然还没恋爱,但有喜欢的人就努力争取

  10.你觉得恋爱情绪会对你的学习和生活产生怎样的影响?()

  A.影响很大,容易被情绪控制了思维

  B.一般,可以处理好其中的关系

  C.挺不错的,对自己的学习生活起到一定程度的帮助

  11你每个月的生活费够用么,是否对自己造成负担?()A.完全不会

  B.有时会

  C.经常会

  12.你是否经常了解自己现在所学专业的动向以及就业情况?()

  A.经常,怕以后找不到工作

  B偶尔了解,担心过

  C.了解过,但不担心

  D.还未了解,没想太多

  13.造成你现在大学生活困扰的原因是?多选()

  A.专业不对口或职业选择上的难处B.思想上的困难

  C.课程学习有困难

  D.自我管理能力不强

  E.经济困难,家庭负担重F.家庭变故困扰

  G.恋爱困扰

  H.不适应大学生活

  I.与异性交往方面有困难

  J.人际关系与沟通上的困难

  K.其他因素

  14.你是如何对待自己面临的压力和烦心事的?多选()

  A.找个没人的地方大哭一场

  B.向朋友,家人,老师等倾诉

  C.娱乐(上网、玩游戏、听歌、跳舞等)

  D.运动

  E..憋在心里不说

  G.其他方式

  15.你所在的学校多久开展一次关于心理健康方面的宣传、讲座等?()A.一个月

  B.半个学期

  C.一个学期或更久

  D.从来没有留意过

篇四:教师心理健康调查报告

  

  教师心理健康状况调查报告

  教师心理健康状况调查报告

  在不断进步的时代,需要使用报告的情况越来越多,报告中提到的所有信息应该是准确无误的。其实写报告并没有想象中那么难,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教师心理健康状况调查报告,欢迎大家分享。

  教师心理健康状况调查报告1一、关注教师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北京师范大学许燕教授在一份调查报告中发现,警察、教师、医生是当今社会的高风险职业,因为他们面对的是各种特质的人,多扮演着助人的角色,被称为助人群体,最容易出现心理问题,产生心理枯竭。关心和维护高中教师这一重要而特殊群体的心理健康无论是对教师自身、学生还是基础教育的整体发展都有重要意义。教师的心理健康是影响学生身心发展的重要因素,这早已被以往研究所证实。我国大部分学者在确立教师心理健康的标准时主要是从认知、情绪、人际关系、意志品质、人格、自我意识和人生态度等方面来考虑。

  中国人民大学在20xx年在新浪网发放的一份问卷《中国教师职业压力和心理健康问题》调查发现,从幼儿园到大学教师,在被调查的8699人中,80%压力较大,30%存在严重的职业倦怠。20%的被調查教师生理健康状况不佳,超过60%的被调查者对工作不满意。中学教师心理问题的高发人群为(1)男老师(2)年轻教师(3)工作量大的教师。教师这个职业本身充满光环的同时,也对教师自身的心理健康产生了负面影响。

  二、高中教师心理健康状况调查

  1.研究对象

  本次调查以广东省某一高中教师为研究对象,共发放问卷100份,回收75份。其中男老师29人,女老师44人,其中两份未填写性别。

  个别访谈的对象既包括非班主任、教学新秀,也包括富有经验的优秀班主任和专家型教师,以使我们的访谈具有一定的代表性。(见表1)

  2.研究方法

  采用自编的《教师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对高中教师进行问卷调查,以期了解高中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高一、高二老师问卷发放到各办公室,请级长收取,高三老师在中考期间完成。同时,为了更深入了解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对部分教师进行了个别访谈,访谈内容主要涉及到选择做教师的原因、从教以来心态的变化及变化原因、自己的职业理想及对幸福所下的定义。也对个别教师访谈了专业发展的历程及对新教师的建议。

  3.调查结果分析

  3.1教师职业的满意度调查

  调查主要针对教师职业的总体满意感进行,结果发现,44%的教师对教师这一职业满意,一般和不满意的教师分别占调查人数的52%和4%。“一般”是一个带有一些感情色彩的词,不是很满意但也不讨厌。

  3.2教师工作量情况

  教师的工作量是影响教师心理健康的一个重要因素。问卷调查了教师的工作量情况,对班主任与非班主任、工作年限及年龄与工作量进行了一定的比较。结果发现:教龄在10年以上、年龄在40岁左右的教师工作量大,尤其是工作了16-20年、年龄在41-50岁的班主任、级长或行政人员感到工作量大,甚至是超负荷工作。此次调查共有三位50岁以上的教师参与,三人在工作量的选择上从正常到超负荷都有,但因为人数较少,我们并不能确定这部分教师的工作量情况。

  3.3教师在工作中最开心的事情

  教师希望从职业中获得什么呢?高收入?高认可度?还是其他什么?58.9%的教师希望能从教师这个职业中获得自我实现,56.2%的教师希望获得学生的尊敬和爱戴,希望从教师这个职业中获得社会认可和高收入的比例分别为46.2%和34.2%。

  在日常的教学及管理工作中,教师最开心的事情是什么呢?调查表明在工作中开心的事情依次是学生考出好成绩(62.2%)、放假(43.2%)和发奖金(40.5%),公开课的成功及成功地改变一个学

  生也是老师们感到开心的事情。

  3.4影响教师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

  在对教师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的调查中,发现对教师心理状况影响最大的是考试和升学压力(78.4%),半数以上的老师(52.7%)认为工作量对自己的心理健康状况影响很大。领导评价(33.8%)和经济状况(25.3%)也是影响教师心理健康的因素之一。约1/3的教师认为领导评价影响着教师的心理状况,领导评价是否公正客观,是否给予了教师应有的尊重和鼓励。领导处事不公或评价偏颇也是部分教师在工作中经受挫折的重要来源。

  3.5教师存在的心理问题

  我们对教师存在的心理问题进行整理,发现突出存在的问题主要有:(1)职业本身所带来的心理压力①升学考试带来的巨大压力②职业倦怠,没有发展空间③担心学生的纪律问题而引起的紧张和无力改变学生而带来的焦虑④评价机制不科学(仅以学生成绩作为评价标准)带来的心理压力(2)工作与家庭难以平衡(3)工作得不到认可和支持(包括领导的评价)(4)人格特点:追求完美或缺乏自信(5)找不到合理的宣泄途径,无法解压。

  3.6教师工作中遇到的挫折

  在工作中遇到的挫折和教师存在的心理问题之间存在一定的重合。教师工作中遇到的挫折主要有:(1)学生方面。学习态度差,缺乏学习动机,学习成绩差。(2)师生关系不融洽,得不到学生的理解和尊重。(3)付出的努力得不到认可和收获,甚至被家长和学校误解。(4)欠缺公平的评价。(5)学生出现的任何问题全部由老师负责尤其是班主任。(6)同事竞争激烈带来的人际关系摩擦。

  3.7教师幸福感的来源

  调查表明,老师们认为教师这一职业的幸福感主要来源于以下几个方面:(1)自己:①自我实现,自我成长。潜能得到发挥,需要得到满足,自身力量得以增长。②有对教师这一职业的职业归属感。③生活有追求,有目标。(2)付出的努力有回报,收入体现付出的价值。获得社会、学校、家长、学生的认可和尊重。(3)学校:宽松的工作

  环境,学校的人文关怀,领导和同事之间的相互信任,客观公正的评价机制。(4)学生:学生取得成功,学有所成,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5)同事:相互之间关系融洽。

  三、讨论

  1.收入是否会增加幸福感

  从调查中发现,约34.2%的教师希望能从这一职业中获得高收入,40.5%的教师认为工作中最开心的事情是发奖金,25.3%的教师也认为经济状况是影响教师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之一。那么金钱、收入与疼痛、幸福之间是什么关系呢?收入的增加是否会提升幸福指数呢?为了解决这一问题,20xx年6月正值金融大风暴期间,中山大学副教授周欣悦通过实验证明了金钱对于生理性疼痛与社会性疼痛(即社会排斥)的抵御作用,即金钱有镇痛的功能。但与此同时,大量的研究也表明,金钱的效用并不持久。社会支持抵御痛苦的能力比金钱更有效且更持久,即便是一句亲切的问候都会有重要的“止痛”功能。

  2.建立和借用自己的社会支持系统

  社会支持系统指的是个人在自己的社会关系网络中所能获得的、来自他人的物质和精神上的帮助和支援。一个完备的社会支持系统包换亲人、朋友、同学、同事、邻里、老师、上下级、合作伙伴等等,当然,还包括由陌生人组成的各种社会服务机构。每一种系统都承担着不同功能:亲人给我们物质和精神上的帮助,朋友较多承担着情感支持,同事及合作伙伴则与我们进行业务交流。

  3.创设学校良好的人文氛围

  教师作为一个个体,有被尊重、被爱和自我实现等高级需要,教师在学校、社会中的主体地位得到认可,作为“人”的价值得以体现,情感、需要得到重视。教师有了这种自我实现的环境,其幸福感相应的也会得到提升。

  建立公正、公平、灵活的评价机制。教师职业幸福感并不是空泛的一个概念,而是立足于教师这一岗位,在教育教學中使教师拥有成功的体验。学校主要是通过评价对教师职业的成果和价值进行衡量。学校评价也是教师获得成就感的一个重要途径。公正合理的评价有利

  于保护教师的自尊心,而不公正的评价则会伤害到教师的自尊心和积极性,从而也抑制了教师工作的热情和主动性。因此,建立更为公正合理的评价标准,对教师从多方面进行发展性的评价,将会使得学校的评价机制更为人性化,符合教师的基本需要,让老师们拥有更多的幸福感。

  教师心理健康状况调查报告21、调查目的随着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普及和深入,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日渐成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的核心问题。教师的心理健康不仅有利于学生心理健康发展,还有利于教师在职业生涯上的发展,使其更快地由新手型教师成为专家型教师,有利于教师的身体健康、生活幸福。教师心理健康的研究必将成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的一个重点,因此,本次调查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次调查的目的:

  1.1了解百色市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状况。

  1.2了解百色市中小学教师心理问题的集中、多发群体。

  1.3分析百色市中小学教师心理问题的成因。

  2、调查方法

  2.1调查对象

  调查的对象为广西百色市的小学、初中、高中(包括重点高中和普通高中)的教师共280名。调查对象的选取采用整体抽样法。参加统计的学校为四所。

  2.2调查工具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王极盛教授编制的《中国人心理健康量表》。量表由80项有关心理健康的问题组成,80项问题分出10个基本因子:

  (1)人际关系紧张与敏感;

  (2)心理承受力差;

  (3)适应差;

  (4)心理不平衡;

  (5)情绪失调;

  (6)焦虑;

  (7)抑郁;

  (8)敌对;

  (9)偏执;

  (10)躯体化。

  因子分=组成某一因子的各项总分/组成某一因子的项目数

  每个因子反映出被试者某一方面的症状,通过每一个因子的得分了解症状分布的特点。

  每个因子得分低于2分表明该因子健康状况正常,得分在2~2.99分表明存在轻度心理健康问题,得分在3~3.99分表明存在中度心理健康问题,4~4.99分表明存在较严重的心理健康问题。

  2.3调查数据收集过程

  采用团体施测法,由经培训的教师担任主试,由主试向被试说明测验要求后,被试填写问卷,当场回收。经持有心理测验使用资格证的教师认真审阅,筛除无效问卷后,确定有效问卷268份。

  2.4调查数据的处理

  各校利用OFFICE系统的电子表格软件将调查结果全部输入,将结果拷贝在3.5英寸软盘上,与调查表一起交由研究人员进行统计分析。

  3、调查结果

  3.1百色市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状况的表现

  表2中的年龄分为4段,1代表20~29岁;2代表30~39岁;3代表40~49岁;4代表50岁以上。

  T12代表年龄1、2段,如果是正号,代表1年龄段比2年龄段得分高,如果是负号则相反。T13等依此类推。由表2可知,20~29岁和50岁以上年龄的教师与30~39岁年龄段的教师心理健康状况有显著的差异,30~39岁和40~49岁年龄段的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没有显著差异。

  30~49岁以上的教师(尤其是40~49岁的教师)心理健康状况较好,因为这一年龄段的教师生活相对稳定,工作上也取得一定的成绩,是学校的教育教学骨干力量;20~29岁的年轻教师由于工作经验不足,心理尚未成熟,导致心理健康状况相对较差。因此,低于30岁的教师心理健康问题显著比年龄高于30岁的教师多。而50岁以上的教师中有一部分快到退休年龄,有“船到码头车到站”心理,面对教育改革中的现代化教育信息技术的应用以及教师角色的转换,他们的心态不如30~39岁和40~49岁年龄段的中年教师那么积极,一些教师仍满足于传统的“粉笔加黑板、课本加笔记”的教学方式,而目前国家又正在实行新的课程改革,对教师提出全方位的要求,所以他们在新的教育改革形势下,一时难以适应,心理承受力和适应性相对就比30~49岁年龄段的教师差。

  已婚教师在焦虑、抑郁方面比未婚教师好。

  4、分析和讨论

  4.1本测验结果的可信度

  4.1.1标准化的取样保证了检测结果的可信度。

  4.1.2本测验采用的《中国人心理健康量表》经信度和效度检验都达到心理测验的要求。

  4.1.3测试实施的时间是教师工作压力最小的时期之一,施测过程严格按心理测验要求去做。

  4.2中小学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需要高度重视

  调查结果表明,在抽样的中小学教师中有44%的教师有轻度的心理问题;4.48%有中度的心理问题;0.37%有较重的心理问题。教师的心理问题主要表现为:心理承受力差——遇到困难、挫折灰心,心理压力大;适应性差——对环境及人际关系不适应;情绪失调——心情不愉快,情绪不稳定,常常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焦虑——心理烦躁,对许多事情感到心烦,无缘无故紧张;抑郁——情绪低落,感觉疲劳,对事情不感兴趣,感到忧虑等;偏执——对人不信任,固执己见,总认为别人背后议论自己,和自己作对,不能接受别人的意见,我行我素等;躯体化——情绪紧张产生的躯体不适症状,如头痛、睡不好觉、胃不舒服、心跳加快等。

  4.3百色市中小学教师心理问题高发群体以及产生心理问题的原因

  4.3.1女教师。

  女教师在调查的总人数中约占59%(在小学和初中教师中较多),与男教师相比,心理健康水平明显要低。有些女教师依附心理较强,在日常工作、生活和社会交往中,他们缺乏主见,心理承受力相对较差。另外,女性特有的细腻感情,一方面有利于教育工作,另一方面也使女性多愁善感,情绪不稳定,容易为小事心烦。

  4.3.2年轻教师(特别是未婚的、工作量较大的、有升学压力的初、高中以及中级以下职称的教师)。

  年轻教师心理问题较多的原因有:

  (1)年轻教师在学校里往往做班主任,承担了比较繁重的教育教学任务;学校对年轻教师的要求高;当前基础教育改革正在全面深入展开,教材的更新力度之大、速度之快,使年轻教师难以适应,感到心理压力较大。

  (2)年轻教师参加工作时间短,面临组建家庭、孩子小、老人需要照顾等生活问题。

  (3)年轻教师由于工作经验不足,加上心理不够成熟,面对教师的角色与自我冲突,教师的表率与常人的冲突,教师的创造性与常规性的冲突,教师的工作负荷与自身价值的冲突,教师的职业要求与个人能力的冲突等等,会出现烦闷、抑郁、心理承受力差和适应性等心理问题。

  5、建议

  5.1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领导要认真落实教育部关于“要重视教师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要求

  各级教育部门的领导要把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作为教师职业道德教育的一个方面,为教师学习心理健康教育知识提供必要的条件;要从实际出发,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减轻教师的精神紧张和心理压力,使他们学会心理调适,增强应对能力,有效地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5.2转变教学效益观,建立科学评价体系

  从新课程对教师自身素养和专业水平发展的要求出发,提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多元的、促进教师不断提高,尤其是创新能力发展

  的评价体系,不但有利于教师发挥自己的优势,改善自己的不足,而且能将工作中的压力变为不断完善自身素质的动力。

  5.3定时、定期测试分析,及时采取有效措施,以减少教师心理问题的发生

  学校要定时使用心理健康量表对全体教师进行心理健康测试,测试的结果分别报给每一个教师,使他们了解自己存在的问题。同时,把心理健康测试的结果作为档案保存起来,定期分析本单位教师存在的心理问题,从学校的角度采取一些措施,减少教师的心理问题。

  5.4学校要为教师创造一种和谐的教育教学环境,减轻对教师的各种压力

  教师的教育教学活动主要在学校中进行,学校环境不良最容易引起教师心理压力。学校要为教师营造一种和谐、融洽、积极进取的工作环境,给教师更多的自主性;要根据教师的不同需要,采取不同的激励方式,满足教师的心理需要;要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增加教师交际的机会,减轻教师的心理压力。另外,还要认真举办教师心理知识讲座,为教师提供及时咨询与合理宣泄的渠道。

  教师心理健康状况调查报告3一、调查目的为了解我区中小学教师的职业压力与心理健康状况,昌平区心理健康教育课题组参考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与人力资源研究所李超平博士设计的“20xx年中国教师职业压力和心理健康调查”问卷,进行本次调查并分析撰写调研报告。

  二、调查方式

  1、调查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抽样分析法。

  2、调查对象:我们对区60所学校的教师进行了《教师职业压力与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收回42所学校的有效问卷共计2151份,对收回有效问卷按照城镇中小学、农村中小学的比例进行抽样分析,3、调查步骤:统一下发试卷,各学校组织卷调查工作;统计上交调研结果和调研报告。统一对上交的调查结果进行合计并抽样进行分析。

  三、当前昌平区教师职业压力与心理健康状况

  (一)教师的职业压力过大,有78.2%的被调查教师反映职业压力较大

  调查统计结果表明:有28.6%的被调查教师反映压力非常大,有49.6%的被调查教师反映压力比较大,两者加起来占到了被调查教师的78.2%。说明绝大部分教师感觉压力比较大,感觉没有什么压力的教师只占4%。教师的职业压力成为教育改革的关注点之一。

  (二)教师职业倦怠现象严重,在影响教师身心健康发展的同时也影响着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职业倦怠是指个体无法应对外界超出个人能量和资源的过度要求而产生的身心耗竭状态。教师的倦怠是指教师不能顺利应对工作压力的一种反应。一般表现为以下的三种行为反映。

  1、情绪耗竭。这个阶段的教师表现为疲劳、烦躁、易怒、过敏、情绪紧张。情绪耗竭的教师常出现畏惧早晨去上班,形成对学生消极地、玩世不恭的态度。调查统计结果表明:有78.6%的被调查教师经常或频繁出现早晨起床时,感觉非常累,可是又不得不去面对一天的工作;有65.2%的被调查教师在工作中整天与学生打交道,感觉确实压力很大;有54.3%的被调查老师经常或频繁有工作让自己快要崩溃的感觉。

  2、性格解体。一般表现为通过减少和断绝与学生的联系来表现出来。

  调查统计结果表明:50%的被调查教师对学生越来越不像以前那么热情了;39.7%的被调查教师担心工作使自己变得越来越没有同情心了;24.9%的被调查教师现在并不真正关心有些学生的状况了。

  3、降低成就感。教师职业是使学生获得知识,为社会培养有用的人。教师一旦发现他们的职业为他们提供较少的反馈时,他们就不再做出努力了。

  调查统计结果表明:63.9%的被调查者感觉工作缺乏成就感;33.4%的教师感觉自己的工作对学生的生活没有什么积极的影响。

  (三)教师的工作满意度比较低。

  教师是一种助人发展的职业,是学校教育的关键所在。因此,教师的工作满意度与教师工作积极性有密切关系,与教师本身的身心健康有很大关系。

  调查统计结果表明:有44%的教师对所在的工作单位不太满意。有38%的教师担心下岗;有33.3%的教师想离开所在的工作单位。

  (四)教师生理健康状况不理想。

  调查统计结果表明:经常或频繁的有57%的教师经常失眠。有54.4%的教师出现比较严重的消化不良或者食欲不振现象;有50.9%的教师经常出现呼吸困难或者头晕现象。

  在压力状态下,机体必然伴有不同程度的生理反应,主要表现在中枢神经内分泌系统和免疫系统等方面。压力过大就会引起身体不适,导致各种疾病。

  (五)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不佳,应引起学校和社会的高度重视。

  调查统计结果表明:有57.6%的被调查教师因为工作上的事情,经常或频繁的出现情绪低落;有54.1%的被调查教师因为工作上的事情,经常或频繁的出现非常生气;有62.1%的被调查教师因为工作上的事情,经常或频繁的出现非常紧张。

  承受压力是生活中不可避免的,适当的压力是健康所必须具备的条件。但是压力过于强烈、持久,超过个人的耐受能力,会引起人烦躁、抑郁、焦虑、激动不安、愤怒、沮丧、失望、消沉、健忘等心理反应,会破坏人的心身平衡,影响人的学习与工作,损害心身健康。

  四、造成教师职业压力过大与心理健康状况不佳的原因分析

  (一)社会因素

  1、社会对教师的期望高让教师感到有压力感。

  教师承担着培养下一代,承传历史文化的重任;但是,在今天这样迅速变迁的社会里,价值观念日趋多元化,社会各界对教师的期望值也越来越高,对于教师的.要求过多过全。过高的要求和期望让教师产生压力感。

  调查统计结果表明:造成压力的重要和关键原因,有50.8%的被调查教师认为社会对教师的基本道德要求过高;58%的被调查教师认

  为对教师业务能力要求越来越高;70.3%的被调查教师认为学校与家长过分关注学生的分数。

  2、工资待遇低、经济负担过重,社会地位不高等也是造成教师压力过重的主要原因。

  调查统计结果表明:有58.9%的被调查教师认为经济负担较大。有63.1%的被调查教师认为教师的社会地位不高;有63.9%的被调查教师认为工作缺乏成就感是造成压力的重要和关键原因。

  (二)学校因素

  1、教师工作量大,工作时间长是一个重要的因素

  长期超负荷工作,导致教师身体健康状况下降并产生心理问题。

  调查统计结果表明:有61.7%的被调查教师工作时间在8小时-10小时,有30.9%的被调查教师工作时间超过10小时。教师即使下班后脑子还要想着工作,负担过重成为一种普遍现象。有62%的被调查教师认为负担过重(比如,工作量大,经常需要加班等)是造成压力的重要和关键原因。教师除正常的课堂教学外,还要在课堂外倾注更多的精力和时间备课、制作课件、对学生进行课后辅导和作业批改。在当今个性化的时代,教师还需要研究、落实适应不同学生的个性化教学、创新性教学以便适应新可改的需要。

  2、学校的考核评比制度也给教师工作带来很大的压力

  调查统计结果表明:有71.1%的被调查教师反映所做的工作不能得到客观、公正的评价与回报;有68.2%的被调查教师反映考核与评比(比如,评比太多,考核内容与模式僵化等);有59.1%的被调查教师反映职称评聘是造成压力的重要和关键原因。

  有些学校无论是新教师还是有经验的教师都用一把尺子衡量,忽视了教师之间的差异性;评价方法过于片面、简单。学校简单地用及格率、排名次、分数高低等指标来衡量教师业绩,实行末位淘汰制。另外,职称评聘、奖金分配、评优、等竞争的方式不太公平,使得教师们感到自己被埋没,产生烦闷和消极情绪,工作热情降低。

  3、学校的教育管理体制对教师的影响很大,也是一个重要的压力源。

  调查统计结果表明:有55.6%的被调查教师反映单位的规章、制度和各类要求有很多不合理的地方;有61.6%的被调查教师反映被动地适应单位各种改革;

  有56%的被调查教师反映工作不能得到领导的理解与支持都是造成教师压力的重要和关键原因。学校管理不科学,会造成教育教学工作效率低下,挫伤教师的积极性,严重影响教师的心理健康。有些学校教学管理制度落后,对教师的管理太机械、太死板,且不注重实效,要求搞得很烦琐,应付检查多,无实质性进展的重复工作多等,使教师疲于应付。

  4、另外,学校人际关系问题、学生出现的各类问题、子女教育或就业问题、家人对自己工作的态度问题也是教师压力产生的原因。

  单位人际关系复杂,影响教师心态,导致教师产生压力。随着学校内部各种竞争现象的加剧,如评优、晋级,排序、竞争等等,进一步加剧了教师之间的紧张关系,使教师产生压抑感,有些教师不能愉快的从事工作。

  学生出现的各类问题,影响教师的教学,给教师造成重大压力。学生的品行、学生的纪律问题、学生的学习情况很多时候使教师们感到困惑、费解、寒心,认为是学生对自己辛苦付出的不尊重,师生间的心理距离与隔阂正逐日拉大。随着社会变化,学生的问题行为更加突出,严重影响教师的教学,成为教师较大的工作压力。

  (三)教师的个人心理因素

  调查结果表明,24.3%的被调查教师并不了解应该如何去应对压力,有60.3%的被调查教师虽然有一定的了解,但是却是通过非正式渠道了解到的,只有15.3%的被调查教师是通过正式渠道了解到的。调查结果还表明,有23%的被调查教师会去“积极解决问题”,而绝大部分被调查教师,不知如何正确地解决问题,要么是“向家人、同事、朋友倾诉,以缓解压力占49%”,要么是“逃避17%”、“回避问题6%”或者“消极等待5%”,而这些方式并不一定是最有效的方式。针对这种情况,有56.7%的被调查教师反映学校并不重视,没有考虑这方面问题;有43.3%的被调查教师反映学校比较重视并采取了

  相应措施。可以说,我们在这方面的工作还做得非常不够,教育部门与学校很有必要采取有效的措施来通过正规的渠道与方式为教师提供“如何应对压力”、“压力管理”等方面的培训,以帮助教师去有效地应对压力。

  分析可以看出,现在教师的生存状况不佳,存在较大的职业压力与一定的心理健康问题。但是他们对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识又缺乏了解;也不知道该如何应对压力;很大一部分教师在遇到压力的时候,都是采用“逃避”“回避问题”“消极等待”等策略,这就使得教师的生存状况一步步在恶化,要改变中国教师的生存状况,我们就必须去改变这一现状,为他们提供更多的培训与支持。

  五、缓解和克服中小学教师职业压力的建议

  教师压力产生的因素是多种多样的,解决教师压力问题必然也要求多方面的努力。

  (一)寻求社会的支持,社会应为教师“减压”

  社会各界应充分认识教师工作的特殊性、艰巨性,不应求全责备;不应把培养下一代的责任全都压在教师身上,教育是家长,社会和学校三者共同承担的,作为教师不是所有教育工作的承担者。家长和社会要承担起自己的责任。

  1、对教师的期望和要求应合情合理。

  2、提高教师的社会和经济地位。

  (二)学校及教育行政部门要为教师“减压”

  学校和教育行政部门对教师的管理和要求应树立“以人为本”,充满人文关怀的管理理念,实行民主管理,使教师感受到组织的温暖。

  1、改进学校的管理,建立良性支援机制

  2、营造宽松、和谐、民主的工作氛围和人际关系

  3、改革评价制度,建立“发展性教师评价制度”

  (三)教师个人的主观努力,自己给自己“减压”

  来自社会与学校管理者的支持固然是重要的,这是外因,而外因毕竟通过内因才起作用,内因才是关键。因此,有效缓解教师压力最重要的还是教师的自我调节和自我支持。

  1、应正确认识压力。

  2、应要修正自己的认知观念,坚定正确的职业理想和信念。

  3、要善于接纳他人,学会欣赏别人。

  4、加强体育锻炼。

  总之,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需要引起全社会的高度重视,更需要我们积极行动付予实施。只有通过社会各界的不懈努力,我们才会拥有一支具有“仁者不忧,智者不惑,勇者不惧,达者不恋”的情操高尚的教师队伍;只有这样一支身心健康、蓬勃向上的师资队伍,才能真正肩负起社会、家长赋予教师的诸多角色和极高的期望,圆满地完成教书育人的使命,成为合格的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篇五:教师心理健康调查报告

  

  教师心理健康状况调查报告

  教师心理健康状况调查报告1一、关注教师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北京师范大学许燕教授在一份调查报告中发现,警察、教师、医生是当今社会的高风险职业,因为他们面对的是各种特质的人,多扮演着助人的角色,被称为助人群体,最容易出现心理问题,产生心理枯竭。关心和维护高中教师这一重要而特殊群体的心理健康无论是对教师自身、学生还是基础教育的整体发展都有重要意义。教师的心理健康是影响学生身心发展的重要因素,这早已被以往研究所证实。我国大部分学者在确立教师心理健康的标准时主要是从认知、情绪、人际关系、意志品质、人格、自我意识和人生态度等方面来考虑。

  中国人民大学在在新浪网发放的一份问卷《中国教师职业压力和心理健康问题》调查发现,从幼儿园到大学教师,在被调查的8699人中,80%压力较大,30%存在严重的职业倦怠。20%的被調查教师生理健康状况不佳,超过60%的被调查者对工作不满意。中学教师心理问题的高发人群为(1)男老师(2)年轻教师(3)工作量大的教师。教师这个职业本身充满光环的同时,也对教师自身的心理健康产生了负面影响。

  二、高中教师心理健康状况调查

  1.研究对象

  本次调查以广东省某一高中教师为研究对象,共发放问卷100份,回收75份。其中男老师29人,女老师44人,其中两份未填写性别。

  个别访谈的对象既包括非班主任、教学新秀,也包括富有经验的优秀班主任和专家型教师,以使我们的访谈具有一定的代表性。(见表1)

  2.研究方法

  采用自编的《教师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对高中教师进行问卷调查,以期了解高中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高一、高二老师问卷发放到各办公室,请级长收取,高三老师在中考期间完成。同时,为了更深入了解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对部分教师进行了个别访谈,访谈内容主要涉及到选择做教师的原因、从教以来心态的变化及变化原因、自己的职业理想及对幸福所下的定义。也对个别教师访谈了专业发展的历程及对新教师的建议。

  3.调查结果分析

  3.1教师职业的满意度调查

  调查主要针对教师职业的总体满意感进行,结果发现,44%的教师对教师这一职业满意,一般和不满意的教师分别占调查人数的52%和4%。“一般”是一个带有一些感情色彩的词,不是很满意但也不讨厌。

  3.2教师工作量情况

  教师的工作量是影响教师心理健康的一个重要因素。问卷调查了教师的工作量情况,对班主任与非班主任、工作年限及年龄与工作量进行了一定的比较。结果发现:教龄在10年以上、年龄在40岁左右的教师工作量大,尤其是工作了16-20年、年龄在41-50岁的班主任、级长或行政人员感到工作量大,甚至是超负荷工作。此次调查共有三位50岁以上的教师参与,三人在工作量的选择上从正常到超负荷都有,但因为人数较少,我们并不能确定这部分教师的工作量情况。

  3.3教师在工作中最开心的事情

  教师希望从职业中获得什么呢?高收入?高认可度?还是其他什么?58.9%的教师希望能从教师这个职业中获得自我实现,56.2%的教师希望获得学生的尊敬和爱戴,希望从教师这个职业中获得社会认可和高收入的比例分别为46.2%和34.2%。

  在日常的教学及管理工作中,教师最开心的事情是什么呢?调查表明在工作中开心的事情依次是学生考出好成绩(62.2%)、放假(43.2%)和发奖金(40.5%),公开课的成功及成功地改变一个学生也是老师们感到开心的事情。

  3.4影响教师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

  在对教师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的调查中,发现对教师心理状况影响最大的是考试和升学压力(78.4%),半数以上的老师(52.7%)认为工作量对自己的心理健康状况影响很大。领导评价(33.8%)和经济状况(25.3%)也是影响教师心理健康的因素之一。约1/3的教师认为领导评价影响着教师的心理状况,领导评价是否公正客观,是否给予了教师应有的尊重和鼓励。领导处事不公或评价偏颇也是部分教师在工作中经受挫折的重要________。

  3.5教师存在的心理问题

  我们对教师存在的心理问题进行整理,发现突出存在的问题主要有:(1)职业本身所带来的心理压力①升学考试带来的巨大压力②职业倦怠,没有发展空间③担心学生的纪律问题而引起的紧张和无力改变学生而带来的焦虑④评价机制不科学(仅以学生成绩作为评价标准)带来的心理压力(2)工作与家庭难以平衡(3)工作得不到认可和支持(包括领导的评价)(4)人格特点:追求完美或缺乏自信(5)找不到合理的宣泄途径,无法解压。

  3.6教师工作中遇到的挫折

  在工作中遇到的挫折和教师存在的心理问题之间存在一定的重合。教师工作中遇到的挫折主要有:(1)学生方面。学习态度差,缺乏学习动机,学习成绩差。(2)师生关系不融洽,得不到学生的理解和尊重。(3)付出的努力得不到认可和收获,甚至被家长和学校误解。(4)欠缺公平的评价。(5)学生出现的任何问题全部由老师负责尤其是班主任。(6)同事竞争激烈带来的人际关系摩擦。

  3.7教师幸福感的________

  调查表明,老师们认为教师这一职业的幸福感主要________于以下几个方面:(1)自己:①自我实现,自我成长。潜能得到发挥,需要得到满足,自身力量得以增长。②有对教师这一职业的职业归属感。③生活有追求,有目标。(2)付出的努力有回报,收入体现付出的价值。获得社会、学校、家长、学生的认可和尊重。(3)学校:宽松的工作环境,学校的人文关怀,领导和同事之间的相互信任,客观公正的评价机制。(4)学生:学生取得成功,学有所成,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5)同事:相互之间关系融洽。

  三、讨论

  1.收入是否会增加幸福感

  从调查中发现,约34.2%的教师希望能从这一职业中获得高收入,40.5%的教师认为工作中最开心的事情是发奖金,25.3%的教师也认为经济状况是影响教师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之一。那么金钱、收入与疼痛、幸福之间是什么关系呢?收入的增加是否会提升幸福指数呢?为了解决这一问题,6月正值金融大风暴期间,中山大学副教授周欣悦通过实验证明了金钱对于生理性疼痛与社会性疼痛(即社会排斥)的抵御作用,即金钱有镇痛的功能。但与此同时,大量的研究也表明,金钱的效用并不持久。社会支持抵御痛苦的能力比金钱更有效且更持久,即便是一句亲切的问候都会有重要的“止痛”功能。

  2.建立和借用自己的社会支持系统

  社会支持系统指的是个人在自己的社会关系网络中所能获得的、来自他人的物质和精神上的帮助和支援。一个完备的社会支持系统包换亲人、朋友、同学、同事、邻里、老师、上下级、合作伙伴等等,当然,还包括由陌生人组成的各种社会服务机构。每一种系统都承担着不同功能:亲人给我们物质和精神上的帮助,朋友较多承担着情感支持,同事及合作伙伴则与我们进行业务交流。

  3.创设学校良好的人文氛围

  教师作为一个个体,有被尊重、被爱和自我实现等高级需要,教师在学校、社会中的主体地位得到认可,作为“人”的价值得以体现,情感、需要得到重视。教师有了这种自我实现的环境,其幸福感相应的也会得到提升。

  建立公正、公平、灵活的评价机制。教师职业幸福感并不是空泛的一个概念,而是立足于教师这一岗位,在教育教學中使教师拥有成功的体验。学校主要是通过评价对教师职业的成果和价值进行衡量。学校评价也是教师获得成就感的一个重要途径。公正合理的评价有利于保护教师的自尊心,而不公正的评价则会伤害到教师的自尊心和积极性,从而也抑制了教师工作的热情和主动性。因此,建立更为公正合理的评价标准,对教师从多方面进行发展性的评价,将会使得学校的评价机制更为人性化,符合教师的基本需要,让老师们拥有更多的幸福感。

  教师心理健康状况调查报告21、调查目的随着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普及和深入,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日渐成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的核心问题。教师的心理健康不仅有利于学生心理健康发展,还有利于教师在职业生涯上的发展,使其更快地由新手型教师成为专家型教师,有利于教师的身体健康、生活幸福。教师心理健康的研究必将成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的一个重点,因此,本次调查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次调查的目的:

  1.1了解百色市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状况。

  1.2了解百色市中小学教师心理问题的集中、多发群体。

  1.3分析百色市中小学教师心理问题的成因。

  2、调查方法

  2.1调查对象

  调查的对象为广西百色市的小学、初中、高中(包括重点高中和普通高中)的教师共280名。调查对象的选取采用整体抽样法。参加统计的学校为四所。

  2.2调查工具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王极盛教授编制的《中国人心理健康量表》。量表由80项有关心理健康的问题组成,80项问题分出10个基本因子:

  (1)人际关系紧张与敏感;

  (2)心理承受力差;

  (3)适应差;

  (4)心理不平衡;

  (5)情绪失调;

  (6)焦虑;

  (7)抑郁;

  (8)敌对;

  (9)偏执;

  (10)躯体化。

  因子分=组成某一因子的各项总分/组成某一因子的项目数

  每个因子反映出被试者某一方面的症状,通过每一个因子的得分了解症状分布的特点。

  每个因子得分低于2分表明该因子健康状况正常,得分在2~2.99分表明存在轻度心理健康问题,得分在3~3.99分表明存在中度心理健康问题,4~4.99分表明存在较严重的心理健康问题。

  2.3调查数据收集过程

  采用团体施测法,由经培训的教师担任主试,由主试向被试说明测验要求后,被试填写问卷,当场回收。经持有心理测验使用资格证的教师认真审阅,筛除无效问卷后,确定有效问卷268份。

  2.4调查数据的处理

  各校利用OFFICE系统的电子表格软件将调查结果全部输入,将结果拷贝在3.5英寸软盘上,与调查表一起交由研究人员进行统计分析。

  3、调查结果

  3.1百色市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状况的表现

  表2中的年龄分为4段,1代表20~29岁;2代表30~39岁;3代表40~49岁;4代表50岁以上。

  T12代表年龄1、2段,如果是正号,代表1年龄段比2年龄段得分高,如果是负号则相反。T13等依此类推。由表2可知,20~29岁和50岁以上年龄的教师与30~39岁年龄段的教师心理健康状况有显著的差异,30~39岁和40~49岁年龄段的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没有显著差异。

  30~49岁以上的教师(尤其是40~49岁的教师)心理健康状况较好,因为这一年龄段的教师生活相对稳定,工作上也取得一定的成绩,是学校的教育教学骨干力量;20~29岁的年轻教师由于工作经验不足,心理尚未成熟,导致心理健康状况相对较差。因此,低于30岁的教师心理健康问题显著比年龄高于30岁的教师多。而50岁以上的教师中有一部分快到退休年龄,有“船到码头车到站”心理,面对教育改革中的现代化教育信息技术的应用以及教师角色的转换,他们的心态不如30~39岁和40~49岁年龄段的中年教师那么积极,一些教师仍满足于传统的“粉笔加黑板、课本加笔记”的教学方式,而目前国家又正在实行新的课程改革,对教师提出全方位的要求,所以他们在新的教育改革形势下,一时难以适应,心理承受力和适应性相对就比30~49岁年龄段的教师差。

  已婚教师在焦虑、抑郁方面比未婚教师好。

  4、分析和讨论

  4.1本测验结果的可信度

  4.1.1标准化的取样保证了检测结果的可信度。

  4.1.2本测验采用的《中国人心理健康量表》经信度和效度检验都达到心理测验的要求。

  4.1.3测试实施的时间是教师工作压力最小的时期之一,施测过程严格按心理测验要求去做。

  4.2中小学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需要高度重视

  调查结果表明,在抽样的中小学教师中有44%的教师有轻度的心理问题;4.48%有中度的心理问题;0.37%有较重的心理问题。教师的心理问题主要表现为:心理承受力差——遇到困难、挫折灰心,心理压力大;适应性差——对环境及人际关系不适应;情绪失调——心情不愉快,情绪不稳定,常常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焦虑——心理烦躁,对许多事情感到心烦,无缘无故紧张;抑郁——情绪低落,感觉疲劳,对事情不感兴趣,感到忧虑等;偏执——对人不信任,固执己见,总认为别人背后议论自己,和自己作对,不能接受别人的意见,我行我素等;躯体化——情绪紧张产生的躯体不适症状,如头痛、睡不好觉、胃不舒服、心跳加快等。

  4.3百色市中小学教师心理问题高发群体以及产生心理问题的原因

  4.3.1女教师。

  女教师在调查的总人数中约占59%(在小学和初中教师中较多),与男教师相比,心理健康水平明显要低。有些女教师依附心理较强,在日常工作、生活和社会交往中,他们缺乏主见,心理承受力相对较差。另外,女性特有的细腻感情,一方面有利于教育工作,另一方面也使女性多愁善感,情绪不稳定,容易为小事心烦。

  4.3.2年轻教师(特别是未婚的、工作量较大的、有升学压力的初、高中以及中级以下职称的教师)。

  年轻教师心理问题较多的原因有:

  (1)年轻教师在学校里往往做班主任,承担了比较繁重的教育教学任务;学校对年轻教师的要求高;当前基础教育改革正在全面深入展开,教材的更新力度之大、速度之快,使年轻教师难以适应,感到心理压力较大。

  (2)年轻教师参加工作时间短,面临组建家庭、孩子小、老人需要照顾等生活问题。

  (3)年轻教师由于工作经验不足,加上心理不够成熟,面对教师的角色与自我冲突,教师的表率与常人的冲突,教师的创造性与常规性的冲突,教师的工作负荷与自身价值的冲突,教师的职业要求与个人能力的冲突等等,会出现烦闷、抑郁、心理承受力差和适应性等心理问题。

  5、建议

  5.1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领导要认真落实教育部关于“要重视教师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要求

  各级教育部门的领导要把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作为教师职业道德教育的一个方面,为教师学习心理健康教育知识提供必要的条件;要从实际出发,采取切

  实可行的措施,减轻教师的精神紧张和心理压力,使他们学会心理调适,增强应对能力,有效地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5.2转变教学效益观,建立科学评价体系

  从新课程对教师自身素养和专业水平发展的要求出发,提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多元的、促进教师不断提高,尤其是创新能力发展的评价体系,不但有利于教师发挥自己的优势,改善自己的不足,而且能将工作中的压力变为不断完善自身素质的动力。

  5.3定时、定期测试分析,及时采取有效措施,以减少教师心理问题的发生

  学校要定时使用心理健康量表对全体教师进行心理健康测试,测试的结果分别报给每一个教师,使他们了解自己存在的问题。同时,把心理健康测试的结果作为档案保存起来,定期分析本单位教师存在的心理问题,从学校的角度采取一些措施,减少教师的心理问题。

  5.4学校要为教师创造一种和谐的教育教学环境,减轻对教师的各种压力

  教师的教育教学活动主要在学校中进行,学校环境不良最容易引起教师心理压力。学校要为教师营造一种和谐、融洽、积极进取的工作环境,给教师更多的自主性;要根据教师的不同需要,采取不同的激励方式,满足教师的心理需要;要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增加教师交际的机会,减轻教师的心理压力。另外,还要认真举办教师心理知识讲座,为教师提供及时咨询与合理宣泄的渠道。

  教师心理健康状况调查报告3一、调查目的为了解我区中小学教师的职业压力与心理健康状况,昌平区心理健康教育课题组参考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与人力资源研究所李超平博士设计的“中国教师职业压力和心理健康调查”问卷,进行本次调查并分析撰写调研报告。

  二、调查方式

  1、调查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抽样分析法。

  2、调查对象:我们对区60所学校的教师进行了《教师职业压力与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收回42所学校的有效问卷共计2151份,对收回有效问卷按照城镇中小学、农村中小学的比例进行抽样分析,3、调查步骤:统一下发试卷,各学校组织卷调查工作;统计上交调研结果和调研报告。统一对上交的调查结果进行合计并抽样进行分析。

  三、当前昌平区教师职业压力与心理健康状况

  (一)教师的职业压力过大,有78.2%的被调查教师反映职业压力较大

  调查统计结果表明:有28.6%的被调查教师反映压力非常大,有49.6%的被调查教师反映压力比较大,两者加起来占到了被调查教师的78.2%。说明绝大部分教师感觉压力比较大,感觉没有什么压力的教师只占4%。教师的职业压力成为教育改革的关注点之一。

  (二)教师职业倦怠现象严重,在影响教师身心健康发展的同时也影响着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职业倦怠是指个体无法应对外界超出个人能量和资源的过度要求而产生的身心耗竭状态。教师的倦怠是指教师不能顺利应对工作压力的一种反应。一般表现为以下的三种行为反映。

  1、情绪耗竭。这个阶段的教师表现为疲劳、烦躁、易怒、过敏、情绪紧张。情绪耗竭的教师常出现畏惧早晨去上班,形成对学生消极地、玩世不恭的态度。

  调查统计结果表明:有78.6%的被调查教师经常或频繁出现早晨起床时,感觉非常累,可是又不得不去面对一天的工作;有65.2%的被调查教师在工作中整天与学生打交道,感觉确实压力很大;有54.3%的被调查老师经常或频繁有工作让自己快要崩溃的感觉。

  2、性格解体。一般表现为通过减少和断绝与学生的联系来表现出来。

  调查统计结果表明:50%的被调查教师对学生越来越不像以前那么热情了;39.7%的被调查教师担心工作使自己变得越来越没有同情心了;24.9%的被调查教师现在并不真正关心有些学生的状况了。

  3、降低成就感。教师职业是使学生获得知识,为社会培养有用的人。教师一旦发现他们的职业为他们提供较少的反馈时,他们就不再做出努力了。

  调查统计结果表明:63.9%的被调查者感觉工作缺乏成就感;33.4%的教师感觉自己的工作对学生的生活没有什么积极的影响。

  (三)教师的工作满意度比较低。

  教师是一种助人发展的职业,是学校教育的关键所在。因此,教师的工作满意度与教师工作积极性有密切关系,与教师本身的身心健康有很大关系。

  调查统计结果表明:有44%的教师对所在的工作单位不太满意。有38%的教师担心下岗;有33.3%的教师想离开所在的工作单位。

  (四)教师生理健康状况不理想。

  调查统计结果表明:经常或频繁的有57%的教师经常失眠。有54.4%的教师出现比较严重的消化不良或者食欲不振现象;有50.9%的教师经常出现呼吸困难或者头晕现象。

  在压力状态下,机体必然伴有不同程度的生理反应,主要表现在中枢神经内分泌系统和免疫系统等方面。压力过大就会引起身体不适,导致各种疾病。

  (五)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不佳,应引起学校和社会的高度重视。

  调查统计结果表明:有57.6%的被调查教师因为工作上的事情,经常或频繁的出现情绪低落;有54.1%的被调查教师因为工作上的事情,经常或频繁的出现非常生气;有62.1%的被调查教师因为工作上的事情,经常或频繁的出现非常紧张。

  承受压力是生活中不可避免的,适当的压力是健康所必须具备的条件。但是压力过于强烈、持久,超过个人的耐受能力,会引起人烦躁、抑郁、焦虑、激动不安、愤怒、沮丧、失望、消沉、健忘等心理反应,会破坏人的心身平衡,影响人的学习与工作,损害心身健康。

  四、造成教师职业压力过大与心理健康状况不佳的原因分析

  (一)社会因素

  1、社会对教师的.期望高让教师感到有压力感。

  教师承担着培养下一代,承传历史文化的重任;但是,在今天这样迅速变迁的社会里,价值观念日趋多元化,社会各界对教师的期望值也越来越高,对于教师的要求过多过全。过高的要求和期望让教师产生压力感。

  调查统计结果表明:造成压力的重要和关键原因,有50.8%的被调查教师认为社会对教师的基本道德要求过高;58%的被调查教师认为对教师业务能力要求越来越高;70.3%的被调查教师认为学校与家长过分关注学生的分数。

  2、工资待遇低、经济负担过重,社会地位不高等也是造成教师压力过重的主要原因。

  调查统计结果表明:有58.9%的被调查教师认为经济负担较大。有63.1%的被调查教师认为教师的社会地位不高;有63.9%的被调查教师认为工作缺乏成就感是造成压力的重要和关键原因。

  (二)学校因素

  1、教师工作量大,工作时间长是一个重要的因素

  长期超负荷工作,导致教师身体健康状况下降并产生心理问题。

  调查统计结果表明:有61.7%的被调查教师工作时间在8小时-10小时,有30.9%的被调查教师工作时间超过10小时。教师即使下班后脑子还要想着工作,负担过重成为一种普遍现象。有62%的被调查教师认为负担过重(比如,工作量大,经常需要加班等)是造成压力的重要和关键原因。教师除正常的课堂教学外,还要在课堂外倾注更多的精力和时间备课、制作课件、对学生进行课后辅导和作业批改。在当今个性化的时代,教师还需要研究、落实适应不同学生的个性化教学、创新性教学以便适应新可改的需要。

  2、学校的考核评比制度也给教师工作带来很大的压力

  调查统计结果表明:有71.1%的被调查教师反映所做的工作不能得到客观、公正的评价与回报;有68.2%的被调查教师反映考核与评比(比如,评比太多,考核内容与模式僵化等);有59.1%的被调查教师反映职称评聘是造成压力的重要和关键原因。

  有些学校无论是新教师还是有经验的教师都用一把尺子衡量,忽视了教师之间的差异性;评价方法过于片面、简单。学校简单地用及格率、排名次、分数高低等指标来衡量教师业绩,实行末位淘汰制。另外,职称评聘、奖金分配、评优、等竞争的方式不太公平,使得教师们感到自己被埋没,产生烦闷和消极情绪,工作热情降低。

  3、学校的教育管理体制对教师的影响很大,也是一个重要的压力源。

  调查统计结果表明:有55.6%的被调查教师反映单位的规章、制度和各类要求有很多不合理的地方;有61.6%的被调查教师反映被动地适应单位各种改革;

  有56%的被调查教师反映工作不能得到领导的理解与支持都是造成教师压力的重要和关键原因。学校管理不科学,会造成教育教学工作效率低下,挫伤教师的积极性,严重影响教师的心理健康。有些学校教学管理制度落后,对教师的管理太机械、太死板,且不注重实效,要求搞得很烦琐,应付检查多,无实质性进展的重复工作多等,使教师疲于应付。

  4、另外,学校人际关系问题、学生出现的各类问题、子女教育或就业问题、家人对自己工作的态度问题也是教师压力产生的原因。

  单位人际关系复杂,影响教师心态,导致教师产生压力。随着学校内部各种竞争现象的加剧,如评优、晋级,排序、竞争等等,进一步加剧了教师之间的紧张关系,使教师产生压抑感,有些教师不能愉快的从事工作。

  学生出现的各类问题,影响教师的教学,给教师造成重大压力。学生的品行、学生的纪律问题、学生的学习情况很多时候使教师们感到困惑、费解、寒心,认为是学生对自己辛苦付出的不尊重,师生间的心理距离与隔阂正逐日拉大。随着社会变化,学生的问题行为更加突出,严重影响教师的教学,成为教师较大的工作压力。

  (三)教师的个人心理因素

  调查结果表明,24.3%的被调查教师并不了解应该如何去应对压力,有60.3%的被调查教师虽然有一定的了解,但是却是通过非正式渠道了解到的,只有15.3%的被调查教师是通过正式渠道了解到的。调查结果还表明,有23%的被调查教师会去“积极解决问题”,而绝大部分被调查教师,不知如何正确地解决问题,要么是“向家人、同事、朋友倾诉,以缓解压力占49%”,要么是“逃避17%”、“回避问题6%”或者“消极等待5%”,而这些方式并不一定是最有效的方式。针对这种情况,有56.7%的被调查教师反映学校并不重视,没有考虑这方面问题;有43.3%的被调查教师反映学校比较重视并采取了相应措施。可以说,我们在这方面的工作还做得非常不够,教育部门与学校很有必要采取有效的措施来通过正

  规的渠道与方式为教师提供“如何应对压力”、“压力管理”等方面的培训,以帮助教师去有效地应对压力。

  分析可以看出,现在教师的生存状况不佳,存在较大的职业压力与一定的心理健康问题。但是他们对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识又缺乏了解;也不知道该如何应对压力;很大一部分教师在遇到压力的时候,都是采用“逃避”“回避问题”“消极等待”等策略,这就使得教师的生存状况一步步在恶化,要改变中国教师的生存状况,我们就必须去改变这一现状,为他们提供更多的培训与支持。

  五、缓解和克服中小学教师职业压力的建议

  教师压力产生的因素是多种多样的,解决教师压力问题必然也要求多方面的努力。

  (一)寻求社会的支持,社会应为教师“减压”

  社会各界应充分认识教师工作的特殊性、艰巨性,不应求全责备;不应把培养下一代的责任全都压在教师身上,教育是家长,社会和学校三者共同承担的,作为教师不是所有教育工作的承担者。家长和社会要承担起自己的责任。

  1、对教师的期望和要求应合情合理。

  2、提高教师的社会和经济地位。

  (二)学校及教育行政部门要为教师“减压”

  学校和教育行政部门对教师的管理和要求应树立“以人为本”,充满人文关怀的管理理念,实行民主管理,使教师感受到组织的温暖。

  1、改进学校的管理,建立良性支援机制

  2、营造宽松、和谐、民主的工作氛围和人际关系

  3、改革评价制度,建立“发展性教师评价制度”

  (三)教师个人的主观努力,自己给自己“减压”

  来自社会与学校管理者的支持固然是重要的,这是外因,而外因毕竟通过内因才起作用,内因才是关键。因此,有效缓解教师压力最重要的还是教师的自我调节和自我支持。

  1、应正确认识压力。

  2、应要修正自己的认知观念,坚定正确的职业理想和信念。

  3、要善于接纳他人,学会欣赏别人。

  4、加强体育锻炼。

  总之,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需要引起全社会的高度重视,更需要我们积极行动付予实施。只有通过社会各界的不懈努力,我们才会拥有一支具有“仁者不忧,智者不惑,勇者不惧,达者不恋”的情操高尚的教师队伍;只有这样一支身心健康、蓬勃向上的师资队伍,才能真正肩负起社会、家长赋予教师的诸多角色和极高的期望,圆满地完成教书育人的使命,成为合格的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篇六:教师心理健康调查报告

  

  教师心理健康调查报告

  教师心理健康调查报告

  希望了解某个事件或情况时,我们务必要去搞清背后真相,调查结束以后,还需要写调查报告。现在你是否对调查报告一筹莫展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教师心理健康调查报告,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1、课题的背景及意义

  近年来,在笔者从事的心理咨询工作中,发现师源性心理障碍的比例不断上升。特别是教师不健康的心态所引起的学生不良的学习态度、师生敌对、冲突甚至辍学事件时有发生。这不仅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产生不良的影响,也给学校的声誉带来负面影响。在笔者接触的中小学教师群体中也有因为心理健康问题停课甚至自杀的案例。这些现状给我们敲起了警钟,我们在关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同时,也应该关注教师自身的心理健康。有专家指出“一个人心理不健康影响的是他自己和家人,可一个老师心理不健康,祸及的是一大批学生或许多批学生”。作为基础教育的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现状如何?调查研究这个课题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它不仅关系到教师自身的生活质量、职业生涯发展,更关系到下一代的健康成长。笔者在仙游师范学校暑期举办的莆田市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师资培训班这个平台上,展开了莆田市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现状的调查。

  2、调查的目的与方法

  2.1调查的目的:

  一是了解本市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的现状;

  二是了解其心理问题的成因;

  三提出合理的建议与对策,为下一步培训的内容与形式提供有建设性的建议。

  2.2调查方法:采用SCL90量表作为测量工具。SCL90对心理症状(即有可能处于心理障碍或心理障碍边缘的人)有良好的区分能力,适于测量某人群中哪些人可能有心理障碍?哪种心理障碍及其严重程

  度。其总分超过160提示阳性症状,其中因子分2-2.9为轻度;3-3.8为中度;3.9及以上为重度。

  2.3调查对象:莆田市80所小学,参与调查人数264人,其中女教师188人,男教师76人。

  3、结果与分析

  3.1小学教师心理问题现状

  SCL90调查数据显示:莆田市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现状不容乐观,其中表现出轻度心理症状的比例为20.2%;有3.4%的`小学教师存在中度心理障碍。从以上数据还可以看出,在被调查的教师中很多项目出现阳性症状,其中强迫症状比较突出排在第一位,比例为26.8%,表现为脑子变空了,记忆力下降,明知道没必要但又无法摆脱的无意义思想、冲动及行为表现。在访谈中一老师提到我现在一躺到床上,就开始想我的学生什么时候会打架,若打架会以哪种方式打?哪几个学生可能参加?明知道没必要想却又控制不了,晚上睡不好,第二天没精神,我真不知道这日子什么时候是个头,我现在才32岁呢。其次是抑郁,比例为26.6%,表现在精神不振,没有目标感,不想说话,不想上课,自责等。排在第三、第四位的分别是人际关系敏感(19.1%)和敌对(17%)。在访谈中教师提到人际关系的圈子小,没有什么社会性的交往,同事的性别比例又是女性明显多于男性,爱计较,喜欢咬舌头,导致人际关系出现矛盾;加上目前评聘分开,竞争激烈从而引发人际关系紧张。同时有10.9%的老师出现躯体化症状,表现为呼吸系统的不适以及身体的不适感,如头痛、颈背部及肌肉酸痛,有的出现胃口不好,入睡难,早醒多梦等症状。

  3.2小学教师心理健康问题在职称、性别等方面不存在显著差异

  对不同性别教师的心理健康进行T检验,结果显示女教师除了人际关系敏感和躯体化症状较男教师高外,其它因子上都没有显著性的差异;对农村的教师与城里的教师进行T检验,结果显示城里的教师与农村的教师在各个因子上都不存在显著性的差异;对不同职称的教师进行方差检验,结果显示不同职称的教师在心理健康方面不存在显著性的差异。

  3.3不同年龄段教师心理健康状况存在明显差异

  对各年龄段的教师的心理健康进行方差检验,结果显示在总均分上各年龄阶段的教师心理健康水平存在显著性的差异。进一步的事后检验显示,25-30、31-35年龄段的老师与36-40年龄段的老师之间存在显著性的差异,从平均数上可以显示25-30岁(1.50±0.40)教师的心理健康情况不如36-40岁(1.31±0.28)教师,31-35岁(1.56±0.42)教师的心理健康情况不如36-40岁(1.31±0.28)教师。40岁以上(1.36±0.28)的教师的心理健康也与31-35(1.56±0.42)年龄段的老师之间存在显著性的差异,40岁以上教师的心理健康情况比31-35岁教师好。

  从以上数据可以得出:36岁以上的教师心理健康状况比25-35岁的教师相对较好。这与教师的角色适应,教学经验,家庭情况有着密切的关系。刚毕业不久的教师没有教学经验,角色适应能力较差,难免出现紧张、焦虑、恐怖等消极情绪。等短暂适应后,对教师职业有了认同,也积累了一定的教学经验,却面临恋爱、结婚、生子,繁重的教学任务和多重的社会角色,使得一些老师产生了消极的情绪,引发心理问题。36岁之后,生活大多稳定,孩子相对大一些,教学经验丰富,因此处于这个年龄段的教师心理健康状况相对较好。

  4、结论

  莆田市的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现状不容乐观。SCL90调查显示莆田市小学教师轻度心理问题检出率为20.2%;有3.4%的小学教师存在中度心理障碍。心理问题主要集中在强迫症状、抑郁、人际关系敏感、敌对、焦虑和躯体化等方面。调查还得出:小学教师心理健康问题在职称、性别、区域等方面不存在显著差异;但不同年龄段教师心理健康状况存在明显差异,35岁-45岁之间的教师心态相对较好。

  5、建议

  5.1加大培训力度,提高教师的自我调适能力

  教师心理问题的产生与较大的职业压力有关,但是与教师缺乏心理健康知识与自我调适能力有着密切的关系。从调查结果得出:有62%的被调查教师对心理健康知识不太了解,只有9.8%的教师认为自己比

  较了解心理健康知识。从心理健康知识获取的途径上看,通过培训获取的只占13.4%。当问到出现心理问题时如何调适?有36.8%老师回答不知道。不了解心理健康知识和自我调适的方法,使得很多教师对自己出现心理问题时,不知所措,没有相应的防御和疏导机制,导致心理问题的产生和加重。莆田市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师资培训每年200多人,这远远不能满足教师对心理健康知识的需求。因此希望相关部门能给予高度重视,加大培训力度,增加培训人数,尽可能做到全员接受心理健康专题培训。授人以渔,终身受用,只有加大心理健康教育的培训力度,让教师通过正式的渠道获得心理健康知识,习得心理调适方法,才能有效提升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

  5.2增强管理者心理健康意识,优化校园心理环境

  领导者对心理健康的重视程度,关系到整个教师队伍的心理健康建设。笔者通过问卷调查了秀屿区70所小学校长,您对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程度?采取了哪些具体的方法措施?您知道什么是师源性心理障碍吗?从调查中得出:对心理健康教育重视67%,只有7.8%校长回答不重视;但问到具体采取什么措施?79.8%没有采取任何措施,11.6%回答偶尔开会有正面引导,主要靠教师自学吧;37.5%的校长不知道什么是师源性心理障碍。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学校领导并未真正重视教师的心理健康,如果说重视也只是表面文章,停留在口头上。在访谈中一部分校长反应自己对心理健康教育这一领域都十分陌生,更不用说去引导其他老师或开展相关活动;另有一部分暑期参加培训的老师也反应,学校并不重视,看谁方便就叫谁去。通过追访,这些参加培训的老师回去后大多数都没有开专题讲座或为学校的心理健康建设做些什么。但从反馈中了解到教师本人通过培训后心理健康意识提高,并能习得一些方法进行自我调适。

  因此,希望负责各学校心理健康有关工作的校长、副校长或分管行政应先接受相关培训,提高管理者心理健康意识,促进其从管理者角色出发,构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良好平台,优化校园心理环境,促进教师群体心理健康朝良性发展之路迈进。

  5.3改进心理健康培训模式,增强培训实效性

  仙游师范暑期小学心理健康师资培训班,为期10天,从初期的以讲座为主的模式逐渐向以讲座、案例、讨论、演练相结合的培训模式,提高了实效性。但仍然存在培训内容过多,专业性过强,教师自我调适内容较少,实例分析与操作层面的训练也相对薄弱。因此,改进培训的模式与内容,增加实例分析以及教师常见心理问题的调适方法与训练,采用小班上课与辅导,增强培训实效性,才能有效提高小学教师队伍的心理健康水平。

篇七:教师心理健康调查报告

  

  教师心理健康调查

  篇一:教师心理健康的调查报告

  教师心理健康的调查分析

  岔

  河

  则

  中

  学

  2014年10月

  教师心理健康的调研分析

  通过对我校26名教师进行的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其中22人完成了问卷,22份为有效问卷。调查具有较高的可信度。调查结果表明有12%的教师存在心理问题,73%的教师感到职业压力很大,其中班主任压力大于非班主任教师。考试期间压力大于平时。

  22名有效问卷调查问卷中,出现职业倦怠的16人,占73%。

  近一半受访教师认为工作很劳累,出现明显疲劳、记忆力下降、头疼、身体痛、失眠多梦等症状。其中,大部分教师认为影响个人健康状况的最主要因素是工作压力,排在第一位的是来自日常教育教学工作的压力,其次,来自学校管理的压力等。而这种种心理压力进一步加重了教师的身体亚健康的状态。调查显示,上班时间越早,压力越大,亚健康水平越高。

  下班时间越晚,压力越大,亚健康水平越高。而且,班主任的心理压力明显大于科任教师;美术、音乐、体育这类老师课余时间相对轻松,其他科任老师都比较忙,这说明应试教育在一定程度上仍然存在。

  教师心理压力大,心理健康情况不佳,具体体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30%的被调查教师反映压力非常大,有42%的被调查教师反映压力比较大,两者加起来说明绝大部分教师都感觉压

  力比较大,教师的压力已经成为我校教育改革必须关注的问题之一。

  2.73%的被调查教师存在严重的工作倦怠,也就是每10个被调查教师基本上有7个出现了比较严重的工作倦怠。虽然我们对教师的工作倦怠还没有高度重视,但实际上某些教师的工作倦怠情况已经非常明显,学校很有必要马上采取措施来帮助教师治疗与预防工作倦怠,以进一步提高教学的质量与水平。

  3.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学生的心理健康,而从调查结果来看,有36%的被调查教师自身的心理健康状况不佳。心理健康状况不佳的教师如何去培养心理健康的学生?我们又如何能保证这批教师的教学质量与效果?因此,在我们推行教育与教学改革的同时,必须高度关注教师的心理状况。

  4.虽然有62%的被调查教师的生理状况比较好,是一件值得欣慰的事情。但是,我们也要看到,还有38%的被调查教师的生理状况不是很理想,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等情况在我校还很严重。学校有必要进一步加大力度,采取措施来确保教师的生理健康,平时注重组织教师参加体育活动等。

  是什么影响着教师的心理健康呢?通过问卷反映了产生的原因:

  一、难释的教育教学重负

  1.教师的日平均工作时间长。在升学压力越来越大的今天,对于大多数教师来说,日平均工作时间越来越长,隐形劳动付

  出越来越多。小学教师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科学文化知识,发展学生的智力,还要承担起培养学生优良品德和良好个性、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成长等重任。而要完

  成这一重任,却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特别是现在的小学生,很大一部分是独生子女,他们身上存在着许多个性方面上的缺陷,如自我为中心、依赖、孤僻、集体意识和劳动观念淡薄、意志薄弱等。另一方面,当前应试教育依然存在,“以分数论学生,以升学率论教师”的现象还相当普遍。家长在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上重点中学、考上大学乃至名牌大学的动机驱动下,更是把学生的未来完全寄托在教师身上,希望教师对自己的孩子加大投入,给自己的孩子“开小灶”,无形之中增加了教师的心理压力。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在追求升学率的大背景下,学校也以学生成绩的好坏来评估教师,并与职称评定、年终考核等直接挂钩,因而,加重了教师之间的竟争性,迫使教师不得不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精心备课,精心设计教学。

  2.教师的工作项目繁多。各任课教师除正常的教学工作外,还有一部分教师承担其它工作项目。如指导课外活动、兴趣小组活动及各类竞赛活动、上公开课或参加听课、说课等教研活动。很多教师还担任了班主任工作,仅此一项便又增加了许多连带性工作,如班级纪律、卫生工作;组织出黑板报、班队活动、社会实践等工作;学生的思想工作,如个别教育、培养班干部、与家长交流联系(家访、家长会等);其它,如写品德评

  估、指导学生写成长记录册等。教师的工作可谓名目繁多!这无疑给教师带来了心理上的紧张感和压力感。

  二、难卸的多重角色

  如上所述,教师在学校里扮演着多重角色,肩负着多方面的重任。教师不仅仅为学生而存在,作为社会个体,她们分散和生活在其他社会群体中,无疑扮演着其他各种社会角色。一般说来,教师是重要的家庭成员,这便决定了他们对家庭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和义务,诸如琐碎繁重的家务劳动、家庭的管理和家庭的发展目标、家庭成员关系的协调、子女的就业安排及与社会关系的联系等等,无一不在他们的考虑之中,成为他们精神负担的一部分。尤其是在作为尚不富裕的“工薪”族,面对购买住房、积累子女教育基金等等大宗开支,他们不得不承受着日益沉重的经济压力。另外,由于多重角色与角色间的冲突,更导致她们心理冲突的加剧和心理压力的加重。出于知识分子的良知和责任感,教师们常常是全力顾及工作而放弃家庭,顾及学生的前途而牺牲子女的未来。社会对于教师的高期望值和高标准要求,也给教师带来一定的心理压力。教师同什么人交往,怎样交往及交往过程中的行为,时时刻刻处在周围人的有形和无形的监视之中。因此,教师总是努力成为模范公民,自觉遵守社会公德和法律法规,文明礼貌,为人表率。尽管这也是社会对普遍公民的行为要求,而且作为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之一,这些文明行为也应该成为教师的自觉行为,但与普通公民

  篇二:教师心理健康问卷调查报告

  教师心理健康问卷调查报告

  职业倦怠是20世纪70年代美国学者研究职业压力时提出来的一个概念,指在职业环境中,对长期的情绪紧张源和人际关系紧张源的应激反应而表现的一系列心理、生理综合征。Maslach认为职业倦怠是由三个维度构成的一种心理状态,即情绪衰竭、去个性化和成就感的降低。其中情绪衰竭是职业倦

  怠的核心成分,指感到情绪情感处于极度疲劳状态。如果这种疲劳的情绪状态长期持续下去,个体就会感受到一些负面的情绪,并对工作对象表现出消极、冷漠的行为,就是去个性化。成就感降低是指在工作中效能感的降低以及对自己消极评价倾向的增长。

  一、调查缘由

  职业倦怠存在于很多行业中,中学教师尤其是职业倦怠的高发人群,教师的职业倦怠不但危害身心健康和事业发展,而且严重影响教育事业及整个社会的健康发展。重视和解决教师的职业倦怠问题已刻不容缓,学校就此问题进行抽样调查和深入思考。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我校抽样调查问卷共计63份

  分值标准:A、根本没有这种情况;B、很少有这种情况;C、有时会有这种情况;

  D、很大程度上有这种情况;E、完全符合。

  同竞争团队分别设立奖项,让每个竞争团队的教职工都能各尽其才,尽我所能干好工作。只有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全体教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齐心协力,干好工作。

  2、学校领导班子更加注重校园文化建设,努力打造高效课堂,使一些年轻教师主动走上了专业化发展的新路子,一些骨干教师自觉发挥着模范带头作用,一些老教师也主动写论文、传经验,还有一些中青年教师自告奋勇参加课题实验。所有这些惊喜的变化,都证实了过程性考核量化的合理性和团队竞争激励机制的可行性。

  营口市雁楠中学2013年12月3日

  篇三:教师心理健康问卷调查表

  教师心理健康问卷调查表

  尊敬的教师:

  您好!首先非常感谢您参加这次问卷调查。本问卷旨在了解目前中等职业教师的职业心态,所得资料仅作研究之用。问卷采用不记名方式填写,问卷完全保密,对您决无任何影响。各问题无对错之分,您的真实回答对我们的研究非常重要,敬请您根据自己的真实感受回答。衷心感谢您的协助!

  个人基本信息:(共17题均为单选题,请在选项前面的□内打√,第17题务必填写)

  1.您的性别:□男

  □女2.您的婚姻状况:□已婚

  □未婚

  3.您是否是班主任?□是

  □不是

  如果是班主任,您是:□正班主任

  □副班主任

  4.您是否是师范院校毕业?□是

  □不是

  5.您的最高学历:□中专及以下

  □大专

  □本科

  □研究生

  6.您的职称:□助讲

  □讲师

  □副高级

  □高级

  □教授

  7.您的年龄:□20岁以下

  □26-35岁

  □36-45岁

  □46岁以上

  8.您所教的年级:□11级

  □10级

  □09级

  9.您担任的科目:□会计

  □电子商务

  □电脑美术

  □物流

  □建筑经济管理

  □文化课

  □其他

  10.您在学校里的岗位是:□普通教师

  □行政岗位

  (包括后勤)

  11.您认为目前中职教师的社会地位处于(包括经济地位、职业声望地位和权利地位三方面)□上层

  □中上层

  □中层

  □中下层

  □下层

  12.您选择教师职业的主要原因:□热爱教师职业

  □工作较稳定

  □有较多的假期

  □能从中获得成就感

  □人际关系相对简单

  □没有别的专长

  □其他()

  13.如果人您再择业,您:□一定会再当教师

  □可能还会当教师

  □坚决不再当教师

  □说不清楚

  14.您目前专业发展的需求和愿望:□非常强烈

  □比较强烈

  □一般

  □较低

  □极低

  15.您追求专业发展的主要动机是:□职称评定

  □岗位竞争

  □行政命令

  □提高业务水平

  □自我完善

  16.您每周授课时数是:□10节以下

  □12-16节

  □16节以上

  *17.您的具体从教年限:()年

  18.教师职业倦怠自测调查。

  以下这些情况是否经常在你的工作当中出现?请根据您的实际情况填写问卷:

版权所有:博古范文网 2012-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博古范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博古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浙ICP备1201877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