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正文

2022年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程对你个人成长有什么启示?(精选文档)

发布时间: 2022-06-15 13:05:03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2年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程对你个人成长有什么启示?(精选文档),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写作有帮助!

2022年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程对你个人成长有什么启示?(精选文档)

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程对你的个人成长有什么启示?5篇

【篇一】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程对你的个人成长有什么启示?

中国共产党90年的奋斗历程及经验启示

90年前,当“南陈北李,相约建党”后,在上海一幢的小洋房聚集着10多位中青年立党纲、议宗旨,意味着共产党呱呱落地于神州。经过经30年的艰难困苦、南征北战,新中国成立,中国共产党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使命。在经历一个甲子的艰辛探索后,我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使当年这个积贫积弱的国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历史性巨变。中国共产党这90年的历史,应该说,内容非常丰富,范围非常广泛,提供的经验也非常深刻。对我们党90年历史可以作大体上的简要概括。这90年的历史可以分成三个时期或者叫三个阶段。也就是1921年至1949年(28年,称之为创业史),1949年至1978年(29年,奋斗史),1978年至今(33年,改革开放史)。在这三个时期当中主要干了三件大事:第一件大事,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经过28年艰苦卓绝的斗争,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反动统治,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新中国。第二件大事,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建立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使古老的中国以崭新的姿态屹立在世界的东方。第三件大事,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综合国力增强、大幅度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开辟了广阔的前景。

一、创业史(1921年至1949年,28年)

1、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中国共产党在1921年的成立,不是偶然的。她是近代中国革命发展的客观要求。是由于当时的中国已经具备了建立工人阶级政党的历史条件。毛泽东曾形象地比喻:中国共产党的建立,是站在岸边望海中已经看得见船杆尖头的一只航船,是立于高山之巅,远看东方已见,光芒四射喷薄欲出的一轮朝日;
是躁动于母腹中的快要成熟的一个婴儿。首先,工人阶级的成长、壮大,为建党奠定了阶级基础。    中国共产党是工人阶级的政党,她的产生应当以中国工人阶级的成长和中国工人运动的发展为前提,这是不言自明的。

    《共产党宣言》在1848年发表以来,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工人阶级政党在欧美许多资本主义国家先后成立。但是,在半殖民地的中国,由于资本主义极不发展,工人阶级力量过于微弱,建立共产党的阶级基础并不具备。到了五四时期,情况就不同了。在1914至1918年的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由于西方主要的帝国主义国家忙于在欧洲战场上厮杀,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得到了比较迅速的发展,工人阶级的力量也随之进一步成长起来。在1919年五四运动前夕,据有专家估算,近代产业工人已经达到260万人。在五四运动中,工人阶级开始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成为推动这场斗争胜利发展的主力军。这说明,到20世纪20年代初期,成立工人阶级政党的阶级基础,已经基本上具备了。

    其次,十月革命以后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为建党提供了思想条件。

    工人阶级的成长和工人运动的发展,还只是使建立工人阶级政党具备了必要条件,而不是具备了充分条件。工人阶级有各种组织,如工会、合作社、妇女团体等,这类组织有许多在党成立之前就已经有了。党与这些工人群众组织的区别在于:它是工人阶级的先进的觉悟的分子的组合,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据此可制定出正确的纲领、路线和策略,领导本阶级和人民群众去进行改造旧世界、建设新世界的胜利的战斗。而要能够做到这一点,关键在于这个党必须以科学的理论作为指导思想。

    科学社会主义是工人阶级的理论体系,但它不可能从自发的工人运动中产生出来。

只有在把科学社会主义理论运用到工人运动中去,并使两者结合起来的时候,工人阶级中才有可能产生出理解了旧社会制度的本质、理解了阶级的剥削关系、理解了本阶级历史使命的先进分子;
在这样的条件下,才有可能创建作为工人阶级先锋队的党。所以,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是建立共产党所不可缺少的思想条件。

    在一个相当长的时间里,中国的先进分子曾经努力向西方学习,企图仿照欧美的榜样,在中国建立一个资产阶级的共和国。但是,由于这种努力在实践中不断碰壁,他们中的一些人开始对资本主义的建国方案持某种程度的怀疑和保留的态度了。    1917年俄国爆发的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给我们送来了马列主义这一先进的思想。  这样,在十月革命以后、五四运动前后的中国思想界,就产生了一批赞成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初步具有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社会主义开始在中国形成为一股有相当影响的思想潮流。他们中的一些人,经过对各种社会主义思潮的比较、推求,开始在马克思主义的旗帜下集合起来。

    在中国大地上率先举起马克思主义旗帜的,是李大钊。他是从爱国的立场出发,从民主主义者转变为共产主义者的。中国早期信仰马克思主义的人物,主要有3种类型:首先,是五四以前的新文化运动的精神领袖。其代表除李大钊以外,就是陈独秀。其次,是五四爱国运动的左翼骨干。其代表为毛泽东、蔡和森、周恩来等。再次,是一部分原中国同盟会会员、辛亥革命时期的活动家。其代表为董必武、林伯渠、吴玉章等。其中李大钊、陈独秀属于先驱者和擎旗人,毛泽东等五四运动的左翼骨干则是其主体部分。

    适应中国社会发展和革命发展的需要,早期马克思主义者在中国掀起了一场研究、传播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运动。这个运动一开始就具有自己的特点:重视对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学习,明确地同第二国际的社会民主主义划清界限;
注意从中国的实际出发,学习、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
开始提出知识分子应当同劳动群众相结合的思想。随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五四以后的新文化运动就发展到了一个新阶段。如果说,五四以前的新文化运动主要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新文化反对封建主义的旧文化的斗争,那么,在五四以后的新文化运动中,马克思主义就开始逐步地在思想文化领域中发挥了指导作用。这样,建立工人阶级政党的思想条件也逐步在中国具备了。

再次,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在思想上和干部上为党的成立作了准备。

    1919年5月爆发的五四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个划时代的事件。五四运动开始时,英勇地出现在斗争前面的是学生群众。在学生的爱国行动受到北洋政府严厉镇压的时候,中国工人阶级开始以独立的姿态登上历史舞台。从6月5日起,上海六七万工人为声援学生先后自动举行罢工。工人罢工推动了商人罢市、学生罢课。反帝爱国运动迅速扩展到20多个省区、100多个城市。运动突破知识分子的狭小范围,成为有工人阶级、小资产阶级和资产阶级参加的全国范围的革命运动了。斗争的主力由学生转向了工人,运动的中心由北京转到了上海。

【篇二】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程对你的个人成长有什么启示?

 今天是中国共产建党88周年,88年来,是党的旗帜指引我们一步步的走向成功!走向辉煌!是党的旗帜指引着我们走向了世界!回顾党的历史我们骄傲!我们自豪!88年来,我们党在艰难中前行,在曲折中发展。今天的成功来之不易,以史为鉴,我们永远是世界的强国!

一、中国共产党成立

二、

三、

四、

五、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石库门的一幢房屋里秘密举行,成就了中国现代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件,大会的最后一天的会议转移到浙江嘉兴南湖举行。大会正式宣告中国共产党的成立,确定党的名称为“中国共产党”,13名代表着全国50多名党员的共产党人在这通过《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纲领》,纲领明确宣布,中国共产党的奋斗目标是“推翻资产阶级的政权”。会议还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决议》,决议规定党成立后的中心任务是组织工人阶级,领导工人运动,成立产业工会。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成是中国现代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件。使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是一个翻天覆地的大事变。天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是中国革命运动发展的必然结果。

六、
    二、第一次国共合作和北伐战争

七、 

八、 

九、

一十、

一十一、 1923年6月,中共三大做出决定,采取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的形式实现国共合作,共同进行国民革命。1924年1月20日,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召开,共产党人以个人身份参加了国民党,第一次国共合作实现了,革命统一战线正式建立。和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合作是以党内合作为主要形式的第一次国共合作开始的。同年孙中山在苏联顾问和中国共产党的帮助下,在广州黄浦创办了黄浦军校,共产党员周恩来、恽代英等一批共产党人担任了重要职务。1926年7月9日,国民党和共产党联合以广东为根据地的国民革命军进行了北伐战争,国民革命军约八个军、10万人分三路向北进军,在短短的八个月时间里取得了重大的胜利。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的反动统治,形成了以工农群众为主体的大革命高潮。

一十二、    三、南昌起义和人民军队的诞生

一十三、

一十四、1927年4月12日和7月15日蒋介石、汪精卫先后在南京和武汉发动“清共”后,中共中央在汉口召开了临时政治局常委会议,决定利用共产党掌握和影响下的国民革命军在南昌举行起义,并指派周恩来为起义领导机关前敌委员会书记。
    1927年8月1日,凌晨2时,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等指挥各路起义军北伐军两万多人向驻守南昌的国民党军队发动进攻,经过四个多小时的激战,占领了南昌城。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人民革命战争、创建人民军队和武装夺取政权的开始。
    1933年7月11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通过决议,规定每年8月1日为中国工农红军建军纪念日。1933年7月11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根据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6月30日的建议,决定8月1日为中国工农红军成立纪念日。1949年6月15日,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发布命令,规定以“八一”两字作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旗和军徽的主要标志。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将此纪念日改称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节

一十五、

一十六、 据统计,1955年授予元帅军衔的10个人当中直接或间接参加过南昌起义的有7位:朱德、贺龙、刘伯承、聂荣臻、陈毅、林彪、叶剑英。

一十七、 

一十八、        

一十九、                    
    四、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和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开辟
    1927年10月上旬,毛泽东创建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从此开辟了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这是中国革命史上具有决定意义的新起点,是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的中国,无产阶级及政党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走向胜利的正确道路。

二十、    五、红军长征和遵义会议

 因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红军被迫进行了战略转移,1934年10月至1935年10月19日,中央红军被迫撤出中央革命根据地,开始了行程二万五千里、纵横11个省的长征,完成了战略大转移。1936年10月,红军一、二、四方面军胜利会师甘肃会宁等地,结束了长征。1935年1月,中共中央在贵州遵义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集中解决军事和组织问题。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在党和红军中的领导地位,在极其危急的情况下,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在政治上走向成熟。以后在毛泽东同志的正确领导下,中国共产党就一步一步的掌握了中国革命的主动权,这样在全国即将燃起抗日烽火的时候,红军三大主力在靠近抗日前线的陕北会师了,这对以后中国革命的发展起到了不可估量的重要作用。

 六、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和抗日战争的胜利
    1936年5月﹐中华苏维埃人民共和国中央政府和中国红军革命军事委员会发表了《停战议和一致抗日通电》﹐声明愿意与一切进攻红军的武装部队停战议和﹐一致抗日。8月25日﹐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致书中国国民党﹐提议国共两党结成抗日统一战线。9月1日﹐中共中央书记处向全党发出《中央关于逼蒋抗日问题的指示》﹐主动调整抗日统一战线政策﹐改变过去“抗日反蒋”的口号﹐确定“逼蒋抗日”的总方针。与此同时﹐中国共产党与当时在西北进攻红军的东北军将领张学良﹑西北军将领杨虎城实现了停战﹐并结成了共同抗日的同盟关系。同年12月12日爆发了西安事变。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主张下﹐西安事变得到和平解决﹐迫使国民党政府停止了内战﹐从此初步形成了国共两党合作的新局面。1937年2月中共中央致电国民党五届三中全会﹐提出实行国共合作共同抗日的五项国策和四项保证。国民党五届三中全会经过激烈斗争﹐通过了实际上接受中国共产党关于国共两党合作抗日的决议案。“七七”事变后﹐中共中央将《中国共产党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送交国民政府。在中国共产党和全国人民的推动下﹐9月22日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发表了中国共产党的宣言﹐次日﹐蒋介石发表承认中国共产党在全国合法地位的谈话。至此﹐中国共产党倡导的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独立自主原则﹐确保无产阶级在统一战线中的政治领导权﹔发展和壮大了人民抗日力量﹐中国共产党成为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中流砥柱,巩固和扩大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保证了抗日战争的胜利。

  西安事变后,周恩来代表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举行多次谈判。图为1937年4月初,周恩来在西安谈判后回到延安。左起:秦邦宪、张闻天、毛泽东、周恩来、彭德怀、林伯渠、萧劲光。


    七、延安整风和党的七大确立毛泽东思想的指导地位
    1942年2月到1945年4月,中国共产党在延安进行了一次全党范围内的整风运动。其主要任务是反对主观主义以整顿学风,反对宗派主义以整顿党风,反对党八股以整顿文风。延安整风的目的是要在全党树立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
    1945年4月23日至6月11日,中共七大在延安召开,这是历史的关键时刻,抗日战争既将取得全国的胜利得前夕,以及抗日战争胜利之后,中国共产党所面临着一个非常重要的任务,就是建立新中国的任务。党的七大的历史性贡献是确立毛泽东思想在全党的指导地位。毛泽东思想是中国革命独创性经验的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所产生的理论成果。七大通过的党章明确规定:毛泽东思想,就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与中国革命实践之统一的思想,就是中国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共产党以毛泽东思想作为自己一切工作的指针。七大确立了毛泽东思想是党的指导思想。

 

毛泽东在七大会议上做政治报告《论联合政府》

    八、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抗日战争胜利后,为了争取和平,避免内战,在中国共产党的坚持和斗争下,国共两党在1945年8月毛泽东亲赴重庆,两党进行了长达40多天的重庆谈判,签订了《双十协定》。并于1946年1月10日正式签订了停战协定。中国共产党严格履行这个协定,但国民党对停战毫无诚意,在停战令下达的同时,即密令其军队迅速“抢占战略要点”,不断调动军队向解放区进攻。蒋介石在完成了内战的准备之后,不顾中国人民的和平愿望,一手撕毁了停战协定和政协决议。1946年6月26日,国民党以30万军队围攻中原解放区,向解放区发动了全面进攻。强加在中国人民头上的内战爆发了,全国解放战争由此正式开始。1949年4月,中国人民解放军横渡长江,解放了南京,宣告了国民党统治的覆灭。经过三年多的人民解放战争,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革命武装推翻了国民党反动统治,解放了除台湾等岛屿外的全部领土,我军用劣势装备战胜了拥有优势装备的强大敌人,取得了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的伟大胜利。为建立新中国奠定了基础。

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为总统府

南京市民在新街口欢迎入城的人民解放军


    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1949年10月1日,毛泽东主席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于本日成立了。”在国歌声中,毛泽东亲自按动电钮,升起了第一面五星红旗,54门礼炮齐鸣28响。毛泽东又宣读了政府公告,向全世界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接着,举行盛大的阅兵式,朱德总司令检阅了陆海空三军,并宣读了中国人
    民解放军总部命令,命令人民解放军“迅速肃清国民党反对军队的残余,解放
    一切尚未解放的国土,同时肃清土匪和其他一切反革命匪徒,镇压他们的一切反
    抗和捣乱行为。”
    晚上,北京市民举行提红灯游行,直到9时许结束。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中国历史开始了新的纪元。中国共产党成为执政党,党的历史也由此揭开了新的篇章。

庆祝国庆五周年,刘少奇、毛泽东、朱德、周恩来等在天安门(1954年10月1日)


    十、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初步建立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开始了有步骤地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1952年底,党中央根据毛泽东的建议,提出了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党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按照总路线的要求,到1956年底,党采取了一系列适合中国特点的过渡形式,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在较短的时间里,实现了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深刻变革,社会主义改造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通过社会主义改造,基本消灭了剥削制度,全民所有制和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这两种社会主义公有制形式,已在国民经济中占据绝对优势地位,从而初步建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中国由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十一、党的八大和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1956年9月15日至27日,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如果把它的预备会议也算上(1956年8月30日至9月14日),会期长达近一个月。“八大”是距“七大”后11年才举行的,是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召开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出席“八大”会议的代表共有1026名,代表着当时全国1073万中共党员

毛泽东在八大会议上做政治报告


    大会正确地分析了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国内形势和主要矛盾的变化,指出在完成社会主义改造、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后,我国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党和国家的主要任务已经由解放生产力变为在新的生产关系下保护和发展生产力,全党要集中力量去发展生产力,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八大以后,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依靠“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精神,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取得了重大成就。我国社会总产值和国民收入实现了很大增长,人民生活有了明显改善,初步建成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科学技术特别是“两弹一星”为标志的国防尖端技术成果显著。这些成就为我国后来改革开放的起步准备了物质基础。

陈云主持八大会议闭幕式


    十二、粉碎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
    1971年,“九一三”事件标志着林彪反革命集团彻底覆灭。1976年10月6日,党中央一举粉碎了江青反革命集团。
    十三、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历史性的伟大转折

左起邓小平、华国锋、叶剑英、李先念


    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于1978年12月18日至22日在北京举行。出席会议的有中央委员169名,候补中央委员112名。中央及地方有关部门的负责人列席了会议。

 

              

                                        陈云、邓小平


    全会的中心议题是讨论把全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
    这次全会前,召开了历时36天的中央工作会议。在中央工作会议上,党的许多老一辈革命家和领导骨干,对“文化大革命”结束后两年来党的领导工作中出现的失误提出了中肯的批评,对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政治方面的重大决策,党的优良传统的恢复和发扬等,提出了积极的建议。邓小平在会议闭幕式上作了题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重要讲话。这次中央工作会议,为随即召开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了充分准备。邓小平的讲话实际上成了三中全会的主题报告
    十一届三中全会结束了粉碎“四人帮”之后两年中党的工作在徘徊中前进的局面,实现了建国以来党的历史的伟大转折。这个伟大转折,是全局性的、根本性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全会形成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道路正式开辟的起点,是中国进入社会主义事业发展新时期的标志。

 

              

 

    十四、党的十二大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于1992年10月12日至18日在北京召开。参加这次大会的正式代表1989人(出席开幕式1965人),特邀(1927年以前入党,并在党内担任过重要领导职务,德高望重的老党员)代表46人(出席开幕式35人),代表全国51005万党员。
    这次大会总结了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拨乱反正的历史经验,提出了党在新时期的总任务、奋斗目标和全面开创新局面的纲领,由此开创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十二大在提出经济建设目标的同时,明确指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社会主义的重要特征;
是社会主义优越性的重要表现,在推进经济建设的同时,要努力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高度的社会主义民主。邓小平在大会开幕词中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科学命题。在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上,强调走自已的路,不把书本当教条,不照搬外国模式,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实践作为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不仅是这次大会的指导思想,也是整个新的历史时期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思想。十二大以后,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
    在祖国统一的问题上,提出“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创造性构想。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香港、澳门、台湾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长期不变,按照这个原则来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的完成。

 

                


    十五、党的十三大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1987年10月25日至11月1日,中国共产党召开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大会正式代表1936名,代表全国4600多万党员。特邀代表61人,大会批准了赵紫阳代表中央委员会作的《沿着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前进》的报告,修正了党章的部分条文,选举了新一届中央委员会、中央顾问委员会和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
    十三大的突出贡献,是比较系统地阐述了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完整地概括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大会指出:正确认识我国社会现在所处的历史阶段,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首要问题,是我们制定和执行正确的路线和政策的基本依据。我国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包括两层含义:
    第一,我国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
我们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
    第二,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还处在初级阶段,我们必须从这个实际出发,而不能超越这个阶段。这是我国在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的特定阶段,从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基本实现,至少需要上百年时间,都属于这个阶段。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中,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阶级斗争在一定范围内还会存在,但不是主要矛盾。党和国家的主要任务是发展生产力,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是: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篇三】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程对你的个人成长有什么启示?

专题 中国共产党奋斗的风雨历程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1.建党和大革命时期

(1)中共一大(1921年7月23日,上海),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

(2)1926年至1927年,中共与国民党合作进行北伐,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

(3)北伐战争中,以共产党员、共青团员为主的叶挺独立团屡立战功。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

(1)五四爱国运动的基本史实;
五四精神

开始时间:1919年5月4日 。导火线: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口号:“废除二十一条”“外争国权,内惩国贼”。

结果:北洋政府被迫罢免曹汝霖、章宗祥、陆宗舆三人的职务;
中国代表拒绝在巴黎和约上签字。

意义:五四爱国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事件,它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精神:彻底地反帝反封建的爱国主义精神;
追求进步、民主和科学的伟大精神;
站在时代前列,不畏强暴,敢于斗争,不怕牺牲的精神等。

继承:热爱祖国,关心国家的前途和命运,积极投身爱国运动;
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追求科学和民主,为国家的繁荣富强作出贡献。

(2)简述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的史实,认识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意义。

时间:1921年7月23日 地点:上海。

主要代表:毛泽东、董必武、陈潭秋、王尽美、邓恩铭、何叔衡、李达等13人,他们代表全国50多名党员。

意义:这次大会正式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目就焕然一新!

(3)知道黄埔军校的创建和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及其原因。

创建:1924年5月,孙中山在中国共产党建议下,创办“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军校设在广州附近的黄埔岛上,又被称为黄埔军校。

机构:孙中山兼任军校总理,蒋介石为校长。设立党代表,建立政治工作制度。廖仲恺任党代表,后周恩来任政治部主任。

方针:黄埔军校实行政治教育和军事训练并重的方针,尤其注重培养学生的爱国思想和革命精神。这是它同一切旧式军校根本不同的地方。军校学习苏联红军建军经验,

作用:黄埔军校培养了大批优秀的政治和军事人才,为国民革命军的建立和北伐战争的胜利进行奠定了基础。

北伐战争时间和主力:1926年7月,国民革命军10万人正式出师北伐。

先头部队:国民革命军第四军叶挺独立团。

结果:直捣南京、上海。北伐战争取得巨大成功。

胜利原因:①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
②正确的战略方针;
③人民群众的支持;
④北伐军的英勇奋战等。

2.土地革命时期

(1)1927年8月1日,周恩来等领导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

(2)1927年9月,毛泽东领导工农革命军发动秋收起义,起义失败后,毛泽东放弃进攻城市,转而向敌人力量薄的农村进军,建立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3)1928年4月,井冈山会师,建立了中国革命第一支坚强队伍──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

(4)1934年10月,由于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中央工农红军被迫进行长征。

长征途中召开了遵义会议,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在会宁会师,长征胜利结束。

(5)知道南昌起义,讲述朱德和毛泽东井冈山会师的故事,了解中国共产党创建工农红军和农村革命根据地的意义。

1927年8月1日,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等率领两万多人在南昌举行起义。

意义: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成为中国共产党创建人民军队、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开始,它在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开辟了一个新的时期。

创建:①1927年9月,毛泽东在湖南领导工农革命军举行秋收起义。毛泽东率部队向井冈山进军,开始创建中国革命史上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根据地。②1928年4月,朱德、陈毅率领部队辗转来到井冈山,与毛泽东率领的部队胜利会师。两支部队合编为工农革命军第四军,不久改称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

意义: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开辟,是中国共产党探索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这一正确革命道路的开始。

(6)讲述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故事,体会红军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认识中国革命历程的艰难曲折。

原因:第五次反“围剿”的失利。

时间:1934年10月—1936年10月

经过:①1934年10月,红军被迫撤出中央革命根据地,进行战略转移。②1935年1月,红军占领遵义。中央在这里召开政治局扩大会,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共的正确领导。遵义会议成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③遵义会议以后,四渡赤水河,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翻雪山,过草地。④1935年10月,中共中央和中央红军到达陕甘革命根据地的吴起镇。⑤1936年10月,红军二、四方面军,与红一方面军在甘肃会宁地区会师。红军三大主力会师,宣告二万五千里长征胜利结束。

意义:红军长征的胜利,是中国革命转危为安的关键,表明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工农红军是一支不可战胜的力量。

精神: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
艰苦奋斗、团结互助的精神;
不怕困难、不怕牺牲的精神;
对革命事业无限忠诚、为正义事业献身的精神;
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精神;
顾全大局,与人民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的精神等。长征精神是中华民族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的集中体现。

3.抗日战争时期

(1)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标志着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2)卢沟桥事变爆发后,国共两党正式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开始领导全民族抗战,工农红军改编为八路军、新四军。

(3)1937年9月,八路军取得平型关大捷,这是中国抗战以来第一次大捷。

(4)1940年8月,八路军在彭德怀的指挥下,进行百团大战。这是抗日战争中,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最大规模的战役。

(5)中共七大,为争取抗战胜利和实现中国光明前途准备了条件。

启示:国共合作则民族振兴;
国共分裂则民族衰败;
我们要谋求两党合作,促进国家统一。

4.解放战争时期

(1)重庆谈判:蒋介石阴谋发动内战;
中共努力争取和平;
达成和平建国的“双十协定”。

(2)1947年3月,彭德怀、贺龙率领西北人民解放军,粉碎了国民党对陕甘宁解放区的重点进攻。

(3)1947年夏,刘伯承、邓小平率领晋冀鲁豫解放军主力,挺进大别山,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

(4)1948年9月──1949年1月,人民解放军通过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三大战役,基本上消灭了国民党的主力部队。

(5)1949年4月2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发动渡江作战,1949年4月23日南京解放,国民党政权在大陆垮台。

列表识记挺进大别山、三大战役和渡江战役目标与作用

目 标

作 用

挺进大别山

夺取中原地区,转入战略反攻

揭开人民解放军全国性战略反攻的序幕,威胁国民党统治中心南京和武汉。

三大战役

与国民党军队展开主力决战

人民解放军共歼灭和改编国民党军队150多万人,国民党主力基本上被消灭,大大加速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胜利。

渡江战役

消灭一切反动派,解放全国人民

解放南京,宣告延续22年的国民党政权覆灭。

二、社会主义革命时期

1.新中国的成立和巩固

(1)1949年9月召开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为新中国的成立做了充分的准备

(2)1949年10月1日举行开国大典,标志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

(3)1951年5月,西藏和平解放,至此祖国大陆获得统一。

(4)1950年10月-1953年7月,中国人民志愿军和朝鲜军民并肩作战,取得抗美援朝的伟大胜利

(5)1950年-1952年底,进行土地改革,废除封建剥削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剥削土地制度。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

(1)讲述开国大典的史实,认识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

时间:1949年10月1日,毛泽东宣称: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中央人民政府是中国唯一合法政府。(54门礼炮齐响28响:54门象征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五四运动,28响代表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英勇奋斗的28个春秋)

新中国成立的意义:标志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已经取得胜利,标志着半殖民地半封建时代已经过去了,中国人民从此站立起来,成为新国家、新社会的主人;
中国历史从此揭开了新的篇章。是中国现代史的开端。

(2)知道西藏和平解放的基本史实。

人民解放军进军西藏的目的: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

西藏和平解放意义:祖国统一大业大陆基本完成;
西藏和平解放,使西藏人民免受战争之苦,有利于人民生活的稳定和经济发展。

(3)讲述黄继光、邱少云等英雄事迹,体会志愿军战士的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英雄人物:黄继光(在上甘岭战役中牺牲,他用身躯堵住了敌人的枪口。)

邱少云(邱少云严守潜伏纪律,直至壮烈牺牲)

中国人民志愿军的精神:集体主义精神(爱国主义精神、革命英雄主义精神等)

(4)知道《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理解废除封建土地制度的意义。

1950年6月,中央人民政府公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土地改革运动在全国农村展开。结果:到1952年底,全国大陆除了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外,土地改革基本完成,三亿多无地少地的农民分到了土地。

作用(意义):

①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废除了延续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剥削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

②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在政治、经济上翻了身;

③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促进农村经济迅速走向恢复和发展。(两千多年指从战国时期开始)。

2.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

(1)1953年-1956年,我国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改变我国了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2)1954年,召开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3)1953年-1956年,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1)了解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

一五计划:时间:1953---1957年,目的:有计划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
成就:一田(克拉玛依油田)、一桥(武汉长江大桥)、三厂(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沈阳飞机制造厂、鞍山钢铁公司)、六路(三公路[川藏、青藏、新藏]、三铁路[集二、宝成、鹰厦])。

(2)知道1954年颁布了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这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3)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是社会主义制度建立的标志

1956年底,我国基本上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起来,我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三、社会主义建设时期

1.社会主义探索时期

(1)1956年召开的中共“八大”,是我国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

(2)1958年,由于建设社会主义缺乏经验,党中央错误的发动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使我国经济面临严重的经济困难。

(3)在社会主义探索过程中,“铁人”王进喜、“两弹元勋”邓稼先、“党的好干部”焦裕禄成为全国人民的楷模。

(4)1966-1976年,由于毛泽东对阶级斗争的形势估计过于严重,错误的发动了文化大革命,使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遭受到巨大损失。

(4)了解“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是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过程中的严重失误。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指导思想:1958年5月,中共八大二次会议通过“鼓足干劲,

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总路线)

评价总路线广大人民群众迫切要求改变我国经济文化落后的面貌,忽视了客观经济规律

失误的表现

1958年大跃进:
标志:盲目求快,片面追求高速度;

掀起全民大炼钢铁运动

人民公社化运动:
特点:一大二公(规模大,公有化程度高):大办公共食堂

对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评价:是我国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中产生的严重失误。

大跃进 、人民公社化的结果(1)违背客观经济规律(2)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共产风等左倾错误泛滥(3)工农业生产遭到严重破坏(4)国家和人民遇到建国后未曾有过的经济困难

大跃进 、人民公社化的原因:忽视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
党对社会主义建设缺乏经验,对国情没有认识清楚,急于求成。

经验教训:经济建设一定要遵循客观规律;
立足国情,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

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5)讲述王进喜、邓稼先、焦裕禄等先进人物艰苦创业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事迹。

“铁人”王进喜 奋不顾身投身中国石油事业

“两弹元勋”邓稼先 ,为我国的核武器研制事业作出了重大的贡献。

人民的好干部”焦裕禄 带领兰考人民与自然灾害进行了顽强斗争。

好战士雷锋 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6)“文化大革命”中民主法制和国民经济遭受严重破坏 ,了解“文化大革命”给国家和人民带来了严重灾难。

国家主席刘少奇被诬为“叛徒、内奸、工贼”,开除出党并被迫害至死,这是“文革”中最大的一起冤案。

影响:
“文化大革命”是一场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文化大革命”时期,国家政权遭到严重削弱,民主与法制被肆意践踏,国民经济发展缓慢,教育科学文化事业被严重摧残。拉大了中国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社会思想与社会风气遭到严重破坏。

教训: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确立后必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必须对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后的阶级矛盾作科学的分析;
必须坚持党的民主集中制,反对任何形式的个人崇拜;
必须进一步健全社会主义民主法制。

2.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1)1978年召开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伟大的转折,从此,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期。

(2)对内改革:从1978年开始我国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从1985年开始,我国城市改革全面展开,重点是国有企业改革。

(3)对外开放:1980年,设立深圳、珠海、汕头和厦门四个经济特区,逐步形成了全方位的对外开放格局。

(4)中共“十二大”,,提出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5)中共“十三大”,正确分析国情,明确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并制定了党在初级阶级的基本路线。

(6)1992邓小平发表南方视察讲话,强调党的路线要管一百年,动摇不得。特区姓社不姓资。发展才是硬道理。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产生了深远影响。

(7)中共“十四大”,确立了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党的指导地位,还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8)中共“十五大”,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1)认识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史上的伟大转折。

1978年12月,北京。全会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指导思想,做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和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战略决策,形成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第二代领导集体,从此我国走上改革开放、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

(2)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知道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主要内容,了解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需要的基本原则。

经济体制改革首先在农村展开,农民创造了“包产到户” 这一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要形式的责任制。

意义:①明确了国家、集体、个人的利益关系,农民的责、权、利紧密结合,②空前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推动了中国农业的发展,③促进了乡镇企业的崛起,为工业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3)对外开放:以深圳等经济特区为例,探讨经济特区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作用和影响

1980年,我国决定在深圳、珠海、汕头,厦门设置经济特区。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创建成功,为进一步扩大开放积累了经验,有力地推动了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进程。

创办经济特区的作用和影响①可以增强同国外的经济技术合作交流与合作,②引进人才、国外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③有利于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④也有利于世界了解中国,扩大中国的国际影响。

改革开放格局:经济特区——14个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

经济特区:深圳、珠海、汕头、厦门、海南省 (1988年,最大的经济特区);
(经济特区集中于福建、广东、海南三省)

经济开放区: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闽东南地区、环渤海地区、上海浦东新区。

14个沿海开放城市(大连、秦皇岛、天津、烟台、青岛、连云港、南通、上海、福州、广州、杭州、宁波、 温州、湛江、北海)

(4)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市场经济体制(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补充:1、中共所开辟的两条正确道路

(1)毛泽东,革命道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起点标志:1927年,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

(2)邓小平,建设道路: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改革开放,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两条道路的共同点(启示):立足国情、实事求是,把马列主义原理同中国实践相结合,走中国特色的革命、建设道路。

2、新中国农业政策的四次调整。

(1)1950年到1952年底的土地改革,废除了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为农业生产发展开辟了道路。

(2)1955年的农业合作化,把土地等主要生产资料由私有制转变为公有制,并实行集体经营,结果进一步提高了农业生产力。

(3)1958年的人民公社化,提高公有化程度,扩大公有化规模,结果严重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4)1978年后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坚持了土地公有制,改变经营管理方式,实行分户经营,自负盈亏。结果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推动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补充:(5)其它涉及农村、农业或土地问题的知识点。

战国商鞅变法,关于土地问题规定(课本七上)。

明末徐光启《农政全书》(中国农学史上最早传播近代西方科学知识)。

孙中山三民主义中的民生主义:平均地权,改革土地制度,解脱劳动者的贫困,做到“家给自足”。

1861年俄国废除农奴制改革(课本九上),日本明治维新关于土地问题规定(课本九上)。

苏联的农业集体化、斯大林模式在农业上的弊端(课本九下P10弊端③):国家从农民手中拿走的东西太多,严重损害了广大农民的利益,农民没有生产积极性,农业产量长期停滞不前。

(6)农村政策、制度的调整应遵循原则(启示):

①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②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③尊重客观经济规律;

④调动农民积极性。

专题感悟:

1、中国共产党担负了中国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使命,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新中国。

2、中国共产党能够根据不同的历史条件,调整自己的指导思想,领导中国人民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
说明中国共产党是一个伟大的党,正确的党。我们要好好学习,拥护党的领导,立志做一名共产党员。

【篇四】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程对你的个人成长有什么启示?

专题一  中国共产党95年的奋斗历程

一、重要会议

(一)党的创建时期(1921年——1923年)

1.中共“一大”(1921、7、23,上海),中国共产党成立。

2.遵义会议(1935)

(1)内容:①解决博古等人军事上和组织上的“左”倾错误;
②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主张,选举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委。

(2)意义:结束了王明“左”倾错误在中央的统治,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在革命的关键时刻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是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三)抗日战争时期(1937年——1945年)

1.中共“七大”(1945,延安)

(1)内容:①毛泽东作《论联合政府》报告,提出废除国民党一党专政,建立民主的联合政府。②制定了党的政治路线: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打败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国人民,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的中国。③确定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

(2)意义:为争取抗日战争的胜利和实现中国的光明前途准备了条件

(四)解放战争时期(1946年――1949年)

1.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1949、9,北平)

内容:①制定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确定新中国的名称为中华人民共和国;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共同纲领》起了临时宪法的作用。②选举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主席。③确定了国旗、代国歌、首都、纪年方法。④决定建立人民英雄纪念碑。

(五)新中国成立后

1.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1954)

内容:①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社会主义道路。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②选举国家主席,任命国务院总理。

2.十一届三中全会(1978)

(1)内容:①彻底否定“两个凡是”的方针,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②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最重要的成果)③恢复党的民主集中制原则,会议实际上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

(2)意义: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影响的转折,它完成了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的拨乱反正,是改革开放的开端。从此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4.中共“十二大”(1982):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5.中共“十三大”(1987):明确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并制定了党在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确立三步走战略部署。

6.中共“十四大”(1992):确立了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全党的指导地位,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7.中共“十五大”(1997):提出并论述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确立邓小平理论为党的指导思想。

8.中共“十六大”(2002):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9.1992年 邓小平南方谈话:针对当时影响改革开放的主要思想障碍:极大地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促进了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发展。

二、国共关系和统一战线

国共两党关系变化及启示(国共两党两次合作与两次分裂)

时期

关系

原因

影响

大革命时期(1924-1927)北伐战争时期

合作

反帝反封建的共同任务

基本消灭了北洋军阀,打击了帝国主义和封建统治

土地革命时期(1927-1937)国共十年对峙时期

分裂

蒋介石等叛变革命,镇压人民

导致大革命失败,形成十年内战的局面

抗日战争时期(1937-1945)

合作

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

取得抗战胜利,中华民族由衰败走向振新

解放战争时期(1945-1949)

分裂

国民党在美国支持下发动全面内战

给全国人民造成巨大灾难,形成台湾海峡两岸长期分裂对峙的局面

启示:

①国共两党合则有利于民族的兴旺和崛起,分则给中华民族带来战争和灾难。(或国共两党合则两利,分则两伤;
或两党合则国兴,两党分则民族和人民不幸)

②国共两党代表的是不同利益的政党。在民主革命时期,两党两次合作,沉重打击了封建军阀和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推动了中国革命的发展。

③在新的历史时期,国共两党应以民族利益为重,精诚团结,齐心协力,为实现第三次合作,为祖国的统一大业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出贡献。

三、农村生产关系的调整(三农问题)

1、建国初期

1950年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在新解放区进行土地改革,到1952年彻底废除了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

2、社会主义改造时期

政府引导农民走互助合作运动,建立农业生产合作社,走社会主义道路。通过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化为公有制,从根本上解放了农村生产力。

3、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

1958年依据社会主义建设的总路线(即“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由此发动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提高公有化程度,扩大公有化规模,结果严重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1960年中央开始全面调整国民经济,加强农业生产,坚决纠正“共产”风。

4、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期

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作出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发展乡镇企业和集体经济,推动了农业的发展。农村改革向专业化、商品化和社会化发展。(2006年实行免除农业税政策)

考试链接注意:①党和国家每次调整都遵循的原则: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

②根本出发点(着眼点):是维护最广大人民的利益;
为民着想,急人民所急,视人民利益为最高准则。

3、在新时期下实行新农村建设(三农问题)合理性的建议有:a、减轻农民负担,增加农民收入;
b、调整产业结构;
c、实施“科技兴农”战略;
d、加大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e、重视农村教育和医疗,建立和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

四、结论(启示):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只有共产党才能发展中国。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中国共产党是社会主义建设的领导核心。

【篇五】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程对你的个人成长有什么启示?

中国共产党百年逐梦之路的经验启示
作者:金 林
来源:《大经贸》 2020年第3期

金 林 中共歙县县委党校 安徽省黄山市 245200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打赢脱贫攻坚战及“十三五”规划的收官之年。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实现,2020年既是决胜期,也是攻坚期,可以说使命光荣、道路险峻,而这个过程中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就成为了关键。中国共产党自1921年成立至今,已经走过近百年的风雨历程,期间带领全国人民取得了革命和建设的一系列伟大成就,推动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今天的强起来。当中有许多的经验对我们今天仍有借鉴意义,因此,本文旨在从中国共产党走过的百年逐梦之路中探索总结一些对我们今天有启示意义的经验。

一、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特别要推进理论创新、实践创新,不断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推向前进

马克思立足于工人阶级的革命运动,在革命实践和理论探索中全面系统地总结了人类思想的优秀成果,深刻揭示了自然、社会、人类思维发展的客观规律,创造了有史以来最先进、最科学、最严谨的思想理论体系——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对世界的价值和意义集中体现在它不同于其他任何理论的立场、观点和方法。马克思主义始终站在无产阶级和人民大众的立场,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利益。这一立场是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立场,是全世界最多数人的立场,从根本上说,就是全人类的立场。放弃了马克思主义我们就迷失了方向,理论上不彻底就难以服人。马克思曾说,这些原理的实际运用,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也就是说,马克思主义要同本国实际情况相结合。恩格斯也说,马克思的整个世界观不是教义,而是方法。它提供的不是现成的教条,而是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和供这种研究使用的方法。所以,而且要推进理论创新、实践创新,不断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推向前进。

二、正确认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特别要不断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推向前进

“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搞清楚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的关键是要在坚持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基本成果的前提下,进一步认清社会主义的本质。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概括,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了新科学水平。新中国成立至今经过不断的探索和努力,我们发展的越来越好,究其原因就是因为我们不断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推向前进,从最初的公有制+计划经济到2.0版本的经济高速增长+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到今天第三个版本的共同富裕+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一步步路线版本的升级,真正做到了与时俱进,这是我们能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推向前进的一个关键点。

三、尊重人民主体地位,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特别要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党章明确规定:“中国共产党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党除了工人阶级和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没有自己的特殊利益”。正是由于我们党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根本宗旨,并且一以贯之的践行,才能团结带领全国人民取得革命和建设的伟大成就。当前,一方面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各种新型利益主体不断出现;
另一方面国际环境不断变幻,使得我们
党面临严峻的考验和危险。所以一定要尊重人民主体地位,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特别要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就像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的:“事实表明,经济发展了,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了,不等于党同人民的联系就更加密切了、必然密切了,有时候反而是疏远了。那么,问题出在哪儿?这值得我们深思。这也是我们说得众则得国,失众则失国。党的根基在人民,党的力量在人民”。

四、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特别要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包括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两山论,这是我们的一个经验总结。“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包括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其中,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从严治党大家已经掌握得很好了。当前我们的当务之急是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只有我们共同努力,让全面依法治国见到实效,才能让全面依法治国早日到来。

五、不断把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推向前进,特别要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提高长期执政能力建设

“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是毛泽东同志的著名论断。当今时代,我国发展的广度和深度前所未有,各种利益关系的复杂程度也前所未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必须按照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原则,在同级各种组织中发挥领导核心作用。总揽全局、协调各方,这是新形势下实现党的正确领导的重要原则,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基本要求,是形成工作合力的体制保证。”

新形势下,党面临的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是长期的、复杂的、严峻的,精神懈怠危险、能力不足危险、脱离群众危险、消极腐败危险更加尖锐地摆在全党面前。要把严的标准、严的措施贯穿于管党治党全过程和各方面。坚持依规治党、标本兼治,坚持把纪律挺在前面,加强组织性纪律性,在党的纪律面前人人平等。强化管党治党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加强对党的领导机关和党员领导干部特别是主要领导干部的监督,不断完善党内监督体系。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以零容忍态度惩治腐败,构建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有效机制。

以上是我们党从成立至今百年逐梦道路上留下的经验启示,未来我们要想走得更远、取得更大的成就,都离不开这些经验启示的指导。

作者姓名:金林,出生年月:1985年7月,民族:汉,职称:讲师,学历:本科,研究方向:党建 单位:中共歙县县委党校


最新文章

版权所有:博古范文网 2012-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博古范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博古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浙ICP备1201877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