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正文

情景·感悟·体验,-,中学历史教学园地

发布时间: 2022-09-02 19:35:03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情景·感悟·体验,-,中学历史教学园地,供大家参考。

情景·感悟·体验,-,中学历史教学园地

 

 情境· 感悟· 体验 ——— 运用历史图片创设新情境

 培养学生感知和体验历史能力

 奉化市江口中学

 夏如君

 邮编:

 315504

  内容摘要:

 “历史图片教学” 的现状在中学历史教学界不容乐观, 既然课本插图是高考测试内容, 那幺, 如何高效、 有机组合历史插图进行教学, 培养学生感悟和体验历史知识能力, 就显得十分重要。

 本文从四个方面进行了阐述:

 (一)

 不同时间行政区域图片教学、(二)

 不同时期经济和社会图片教学、(三)

 不同时期对外交通图片教学、(四)

 相同历史时期政治历史事件的图片教学。

 关键词:

 图片教学、 感悟体验、 能力培养

  一、

 现行中学历史插图教学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现行实验版《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 中指出: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的设计与实施有利于教师教学理念的更新, 有利于教学方式的改变, 倡导灵活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和方法, 为学生自主学习创造必要前提。

 通过历史学课, 学会从不同角度认识历史发展中全局与局部的关系,辩证地认识历史与现实、 中国与世界内在联系, 培养从不同视角发现, 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培养健康地情感和高尚的情操, 弘扬民族精神, 进一步提高人文素养, 形成正确的世界观、 人生观和价值观, 而现行历史教学在长期的实践中, 笔者发现一个耐人寻味的问题, 很多学生爱好历史, 但却不爱上历史课, 爱看历史课外读物, 却不爱读历史教科书, 究其原因是我们的历史课太死板太僵化。

 我们的历史教科书太枯燥乏味。

 一句话, 我们传授给学生的历史, 从形式到内容, 都与丰富多彩的历史本相和生动活泼的学生天性存在很大差距, 历史课程在某种程度上存在着异化和扭曲的现象, 直接制约着历史课程质量的提高。

 现行人教版中学历史教材中存在着大量的色彩绚丽、 个性鲜明的、 姿态各异的、 气势恢宏的、 场面磅礴的各类历史插图, 教材的插图与文字相互照应, 互为补充。

 历史就是在一定时空

 里发生的, 它必定留下一定的实物, 插图包含了许多显性和隐性知识。

 历史图片是中学历史教材编撰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

 图片的使用不是一个装饰美化版面的问题, 图片本身应该成为教学和学习的重要内容; 历史教材中的图片不同于历史连环画, 它有其自 身的科学性, 而历史教材中的图片更应该被当作一个学科系统来研究。

 但是, 在现时课堂教学中, 不少人提出了许多疑问, 历史图片在教材中到底起着什幺作用? 图片与文字之间存在着什幺关系? 教材编辑者如何收集和研究图片? 其用意如何? 这些问题, 到目前为止, 还没有引起足够重视:

 ○ 1在教学上, 不少教师轻视图片的作用, 把图片视作历史连环画, 在课堂教学中从不加以讲述, 没有充分认识到历史图片对帮助学生建立起正确的历史表象所起的作用; ○ 2在科研上, 专门论述历史图片的文章非常缺乏, 而权威的高考命题专家刘芃先生在《考试内容与考试方法》 中指出:“历史、 地理、 政治, 从宏观上看, 历史是时间, 地理是空间, 政治是意识, 这三个维度均构成了社会学科的主体框架。

 它们都各自形成了独立了知识体系和学术体系。

 但我们同时也不得不承认, 它们从来就没有解决自身问题的时候, 必须把其它两个方面考虑进去, 或者说三者的综合才能更好地解决问题。” 这已经非常明确指出历史图片的重要性。

 也给我们今后的教学与测试发出一个重要信号, 有的学生对正文是字字计较, 对插图则比较忽视, 但插图又是高考测试内容之一。

 基于此, 教师当然不可忽视插图的教学。

 二、 运用图片教学, 创设新情景, 让学生从中感知、 体验历史 什幺是历史图片? 因这一概念运用得不算太多, 所以也似乎没有人给它下过定义, 老师们一般都有喜欢采用“历史插图” 这个概念, 历史图片它包含着、 传递着历史的信息, 我们可以通过它来研究、 传授历史知识, 决定了它有以下三个方面功能:

 ①传达历史信息功能; ②帮助学生形成历史表象的功能; ③发展学生审美能力的功能。

 教师怎样通过历史图片去指导学生发现问题, 分析问题, 解决问题, 从而使其能最大限度地开发学习历史的潜能和兴趣, 真正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 使学生通过我们的历史课堂找到学习的兴趣, 激起探究热情, 获得受用终身的体验和感情。

 当代建构主义理论的最早提出者, 瑞士教育家皮亚杰认为:

 学习是建构性的。

 学习者对新信息进行精制, 并与其它信息关联起来, 以理解复杂信息。

 知识是个体主动建构的, 无法通过教师直接输给学生, 学习应以学习者为中心, 要尊重个人意见, 不应该以正确或错误来区分人们不同的知识概念。

 他还认为, 建构主义开发了一系列的教学方法:

 支架式教学、 抛锚式教学、

 随机通达教学、 自 上而下的教学、 情景性教学等。

 这里, 笔者试就新情景创设, 利用学生原有的信息、 精制新信息, 主动建构新知识, 作了一番粗浅尝试, 这里仅举几例。

 1、 不同时间行政区域图片教学:

 如历史地图, 古有言 “左图右史”, 地图在历史学习中的重要地位, 自不待言, 关键是如何指导学生最大限度地发掘出其中的有效信息, 以加深对史实的理解:

 如《春秋、 战国形势图》 与《秦朝疆域图》 与正文结合在一起(见图1 ), 这些历史地图平时静静“躺” 在教科书中, 被教师和学生常常忽略, 如果, 把这三幅图摆在一起, 一个新的教学情景、 教学构思就呈现在师生们面前, 同学对历史原貌的感悟、 体验就纷至沓来:

 该阶段的时代特征从分裂走向统一, 分裂局面对中国历史发展有什幺阻碍作用? 商鞅变法在中国历史长河中占有什幺样重要地位? 秦国为什幺能统一中国? 秦朝是个什幺性质的国家? 是时代造就了秦始皇, 还是秦始皇造就了时代? 奴隶制是怎样崩溃的? 封建制是怎样代替奴隶制的?(历史前进的原动力是什幺? ), 学生的这些感悟、 体验, 在课堂中老师不能一一作答, 就留给学生自己在课外通过小组合作, 上网、 图书馆方法查找资料一一解决。

  2、 不同时期经济和社会图片教学:

 如秦、 隋、 元运河等图与正文有机结合, 学生可利用原先积累的旧知识, 经过旧知识的迁移、 深化,“把旧有知识建构成新知识, 并内化融合在自己的旧知识中”, 是为创新的过程, 而内化的过程、 创新的过程就是学生感悟、 体验的过程 。

 秦朝运河的开凿可侧面了解秦始皇功过与是非(见图2 ):

 (学生会问为什幺秦要开凿运河? 目的是什幺? )

 从隋、 元运河开凿说明了什幺问题? 它们的目的又是什幺? 历史上作为重镇的洛阳、开封、 扬州曾盛极一时, 后又因运河改道而衰落, 这又是为什幺? 直观地从运河的改道说明了

 中国古代史上经常性地在发生且又不易被人察觉的重大历史现象是什幺? (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

 更进一步需要指出的是南移是发生中国古代封建王朝统一时期还是分裂时期? (因为隋元都是统一时期)。

 再譬如:

 在讲到中国古代商品经济发展中部分时, 肯定会讲到古代钱币发展史, 我发动全体同学动手从身边寻找中国古代钱币, 从博物馆、 从农家珍藏、 从网上资料中看到许多有关钱币的描述, 形成了许多直观的印象后, 我把书本中有关古钱币的文字和图片组合提取到课堂中来, 让书本知识和学生自 己亲自获得的直接经验相撞击(见图 3), 学生很快产生了许多思想的“火花”:

 中国古代货币从最初的物物交换, 到定型于一般等价物金属货币, 春秋战国时期各国不同金属货币, 又统一于秦圆形方孔钱, 到北宋四川成都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交子”。明朝时, 白银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 学生自然就会生成:

 中国古代货币发展简史如何? 为什幺春秋战国五花八门的钱币会统一于秦圆形方孔钱? 圆形方孔钱后为什幺又成为历朝定制? (折射出中国古人的宇宙观、 天地观)

 为什幺到北宋时会出现纸币——交子? 它的出现起了什幺作用? “交子” 出现的背后说明了什幺? 明朝时白银为什幺会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 又说明了什幺?

  通过原始的、 直接的这六幅历史图片, 经学生富有个性的揉合与想象, 产生了老师意料不到课堂气氛, 学生思维呈现高度兴奋状态, 学生思维的这种求异、 发散品质, 就是学生对历史现象、 历史事件感悟和体验能力。

 3、 不同历史时期对外交通图片教学:

 对外交通历史上人们活动后所留下来的足迹, 它反映着民族与民族、 国与国之间关系, 并且是它们之间的桥梁和纽带, 沿途有着丰富的历史传说,各民族的风俗习惯、 风土人情尤如取之不尽的宝库, 把学生的思维紧紧吸引住, 我在教学中把西汉陆上丝绸之路图、 唐朝海陆并重对外交通图, 以及宋、 元以海路为主的对外交通图片经过整合, 加以文字说明, 呈现给学生看, 学生们顿时倍感新奇(见图4 )。

 原来熟视无睹的历史图

 片, 经过老师的巧妙加工后, 竟有如此大的不同感官效果, 给学生的视觉和思维造成了极大的冲击, 同时, 问题源源不断生成, 生出许多对历史现象的感悟和体验:

 为什幺唐以前的对外交往是以陆路为主? 而唐朝是水陆并举, 宋元时期却是以海路为主? 汉朝对外交往的内容与唐、宋、 元时期有什幺区别? 交往的对象有什幺变化? 汉、 唐、 宋、 元与周边国家的商贸关系呈现什幺样特征? 宋元以后明的郑和下西洋的目的是以经济为主, 还是以政治为主, 它的根本动因是什幺? 等等。

 在这里老师不再是知识的灌输者, 而是教学环境的设计者、 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和指导者、课程的开发者、 意义建构的合作者和促进者, 学生对历史感悟和体验的学术顾问。

 4、 相同的历史时期政治历史事件的图片教学:

 相同时期政治事件往往是不能相互割裂, 而是紧密相连的。

 如近代史两件重大历史事件, 戊戌变法和义和团运动, 几乎发生在同一年, 我们常常把它们人为地割裂开来分析当时中国历史舞台上所演绎的历史悲剧, 阐释中国历史发展的轨迹, 孰不知, 把它们连起来讲, 特别是把它们的运动形势示意图整合起来(见图5 ), 二幅中国地图出现在学生眼前时, 学生们就会感觉到这两次运动发生在空间上看是一南一北, 时间上几乎同时发生, 两次运动发动主体不同, 所承担的历史任务救民族于危亡之中是一样的, 都触及到了当时的历史主题。

 那幺, 它们为什幺会擦肩而过, 没有走向联合, 并导致了运动的失败, 而当更多同学们了解到资产阶级新派竟相以维新变法来抵制义和团运动时, 莫不感到诧异,纷纷提问这是为什幺? 从而使学生加深了对历史主题的认识, 和对资产阶级维新派软弱性、 妥协性的认识, 更加激发了对农民阶级的同情对帝国主义憎恨, 而这种对民族精神和爱国情感的弘扬和培养, 形成了对国家、 民族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 树立为祖国现代化建设作贡献的人生理想, 而这正是实验版《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 所要求的, 这样在教学过程中, 运用历史图片, 实现上述目标是一个不可分割、 相互交融、 相互渗透的连续过程 有机整体, 既提高了能力, 更有态度、 情感、 价值观的体验与培养。

 掌握历史知识不是历史课程学习的唯一和最终目标, 而是全面提高人文素养的载体。

  限于篇幅, 这里仅例举了四种运用不同历史图片进行教学, 创设新情境, 培养学生感悟、体验历史能力的方法, 再比如人物图像类、 民族分布类(民族融合)

 等都可运用, 这里恕不一一作答。

 三、 运用历史图片教学所必须遵循几条原则:

 教学中运用图片资料, 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 教师通过长期引导, 使及时、 科学、 合理地使用图片资料成为学生自身学习需要和习惯。

 2、 应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 灵活运用图片资料。

 3、 应注意图片资料的综合使用, 对于某些观点和史实、 图文资料之间并不是彼此孤立, 而是有机联系的, 所以应针对同一史实和观点, 将教材中补充的相关材料结合起来使用。

 4、 图片资料的使用, 应始终将培养学科素质与能力放在一个极为重要位置, 如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与科学精神, 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 培养学生历史地、 辩证地分析问题和通过历史表象认识事物本质的能力, 培养学生阅读、 理解史料, 并利用有效信息进行论证的能力等等。

 总之, 我们的历史课堂应以张扬学生的个性为己任, 衡量历史课堂教学的成功与否, 不在于学生掌握知识的多少, 因为信息爆炸、 信息渠道拓宽、 信息源头多元化, 想通过知识量的积累而不是质的飞跃来考察学生是不明智的, 主要在于学生能否通过我们的历史教学体验和感悟历史亲身参与, 思考回味, 合作学习, 逐步树立终身受用的历史素养和历史思维方法, 历史教学应该以培养学生的体验与感悟作为终极的追求目标。学生从历史图片教学中生发体验和感悟,找到学习历史的兴趣、 思考、 诘问、 评判、 创新历史、 个性得到最大限度张扬, 历史教学才能焕发出青春和活力。

最新文章

版权所有:博古范文网 2012-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博古范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博古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浙ICP备1201877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