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正文

2022年度在全市新开工项目现场推进会上讲话(完整文档)

发布时间: 2022-09-20 10:25:03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2年度在全市新开工项目现场推进会上讲话(完整文档),供大家参考。

2022年度在全市新开工项目现场推进会上讲话(完整文档)

在全市新开工项目现场推进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

今年初,市委、市政府对省、市重点项目的复工和新开工提出了明确的进度要求。2月份,*区率先实现了省、市重点项目的全面复工,我们在*召开了抓项目促投资现场会。近期,经过市发展和改革委和市目标绩效办核实,*县率先实现了市重新开工项目开工率100%,所以今天我们在*召开全市新开工项目现场推进会。目的是进一步推进省、市重点项目建设,加快进度、提升质效,推动全市抓项目促投资稳增长工作,为全市经济发展提供最基本的支撑、作出最坚实的贡献。

刚才,大家观摩了*县的三个项目,这三个项目尽管体量不大,但是具有代表性,有产业项目、有民生项目、有基础设施项目。尽管项目建设场面不是轰轰烈烈,但实实在在,并且建设进度很快。刚才,*县介绍了抓新开工重点项目的做法和经验,值得其他县区学习借鉴。*经开区作了表态发言,希望按照发言提出的下一步措施,尽快实现100%开工。*主任通报了全市新开工项目的情况,并对下步作了具体安排,我都赞同,请各县区和市级相关部门抓好落实。这里,我再强调两个方面的意见。

一、充分认识项目投资工作面临的形势

一是重点项目推进上存在三个短板。一是进度参差不齐,截至3月底,六个县区中,*县实现了14个新开工项目开工率100%;
*经开区开工率最低,仅为78.6%。截至4月底,*区和*经开区的开工率分别是87%、78.6%,较3月底无变化,各地新开工工作进度参差不齐。二是问题解决力度还不够,在1月4日集中开工仪式上宣布开工的64个重点项目,截至目前仍然还有3个项目没有实质性开工,这固然有资金不到位、土地报征未完成、招投标程序未完成等原因,但如此长的时间未实现实质性开工,说明我们在问题解决上下深水、出硬招还不够。三是目标完成还有难度,从当前情况分析看,*区鹿溪水库和食品工业园标准化厂房建设(二期)、经开区革命老区红色文化大数据中心、市文旅集团革命老区旅游振兴暨创业孵化基地等3个项目由于土地指标未落实等原因,导致后续的前期工作无法开展,二季度实现实质性开工难度较大。3个项目主管单位要深入研究,务必确保上半年省、市新开工重点项目开工率达到100%。

二是全市项目投资有三个明显短板。一是项目接续问题,从全省“三库一表”的最近一次通报情况来看,1至2月全市储备库项目358个、个数仅排全省第17位,计划总投资1397亿元、规模仅排全省第18位,储备数量、投资额度有限,并且明年省重项目接续严重不足,后劲乏力。二是项目成熟度问题,一些项目前期工作不成熟,项目调查、评估、论证不足,“拍脑袋”“临时包装储备”等现象不同程度存在,导致项目可行性和可操作性差,对上不能申报、对外不能招商,难以进入上级盘子,实质性转化为新开工的项目少。个别项目由于前期不成熟,就算争取到了中央、省预算内资金和专项债资金,也迟迟不能开工。三是重大项目体量问题,今年,我们没有新开工高速路、铁路、大型水库等项目,总投资20亿元以上的重大项目中,新开工项目仅6个。并且,4个新开工的省重项目体量小,个数仅占全省市(州)总和的1.9%、年度计划投资仅为市(州)总和的2%,对全省的贡献率太低。这种现实状况,基本决定了我们在全省“红黑榜”考核中,排名只能保持在中下游水平,要进入“红榜”几乎不可能。

三是当前面临的两方面机遇。一是中央、省对项目投资工作的重视程度带来新的机遇,今年初,中央作出了抓项目促投资稳增长的部署,近期又先后召开财经委员会、政治局会议,确定了新一轮基础设施建设的重大部署,重视程度和政策力度在近几年来是少有的。市委、市政府也高度重视项目投资工作,今年1月份召开了全市项目推进现场会,4月份召开了项目流动现场会,2月和今天分别在*和*召开了复工和新开工现场会,仅全市层面的现场会就召开了4次。此外,市长还专门召开了市本级重点项目专题会,我也召开了项目储备、地方政府专项债券项目、中央和省预算内投资项目、省重项目等一系列专题会,目的就是要掀起更加重视项目投资工作的热潮。二是中央、省出台抓项目促投资政策带来的重大机遇,今年初,省发展改革委专门出台了项目投资的支持政策,尤其是最近中央作出新一轮基础设施建设的重大部署,*书记高度重视,“五一”节后上班第一天就召开会议专题研究。并建立了市委建立了新一轮基础设施建设的联席会议,目的就是抢抓新一轮基础设施建设的政策窗口期、机遇期,谋划储备一批项目,争取落地一批项目,加快推进一批项目。

二、切实抓好各项重点工作

一要加快项目推进。项目建设的成效,归根结底要看形象进度,看形成的实物投资量,看统计数据的积极变化。特别强调除了加快实物量之外,相关的基础材料一定要按要求规范办理。这几个月以来,省统计局对我们报送项目逐个审核,很多项目因软件资料不足,形成的实物量不被认可。当前是汛期前的施工黄金期,各级各部门要紧盯半年目标任务,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毅力,加力加压,添措施、想办法,让全市在建重点项目满负荷运转起来,确保市级重点项目投资任务在时间过半时,任务过半,坚决守住省级重点项目推进不掉入“黑榜”的底线。

二要务实破解难题。从项目推进情况看,我市项目建设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困难和问题,有落实方面的问题,也有要素保障方面的问题。各级各部门要深入一线,深入现场,加强协调,推动问题在一线解决,工作在一线落实。特别要加强项目建设的全程跟踪服务,要注重研究具体项目,一个一个项目研究解决问题,研究具体推进措施,切忌笼而统之,不解决实际问题。市发展改革委和各县区要加强统筹调度,实行问题交办制度。对未开工和拟开工的重点项目,各牵头部门要及时备好相关要件,职能部门要尽快办理审批核准等相关手续;
对需要上级办理的项目,相应职能部门要安排专人跟踪衔接,确保如期开工建设;
对在建但进度较慢的“卡壳”项目,主管部门要加强协调服务,拿出具体措施,解决矛盾问题,确保项目有序推进。必须实现市重项目半年开工率100%的目标,对个别项目因不可抗力因素确实不能开工的,要以市重项目中期调整为契机,按照“退一补一”的要求及时调整,确保实现年度投资不减。同时,省重中期调整预计于5月底或6月初启动,请市发展改革委牵头做好这项工作。

三要精准谋划对接。要扭转我们新开工项目体量不足、重大项目接续困难等问题,一方面,必须下大力气,抢抓国家政策“机遇期”和“窗口期”,精准谋划一批项目,充分借力专业机构,扎实做好“新一轮基础设施建设”重大项目编报,围绕“1+3”现代产业体系构建,深研国家支持特殊类型地区振兴发展等重大政策,从产业链中谋划生成项目,从发展规划中挖掘项目,开门问策,集思广益,不断提高项目谋划储备的质量和水平。在2月召开的项目储备专题会上,我已经作了具体要求,这里就不再展开讲。另一方面,要抓实招商引资工作,目前,我市自身财力有限、产业基础薄弱、本土企业规模较小,要推动发展,就要有新的项目落地,就需要依靠上级资金支持和外来企业投资,这是从我市当前实际情况出发,解决项目不足的有效途径。因此,必须把招商引资工作摆在突出位置,出实招、下硬功。具体来说,各级各部门要严格落实市委、市政府有关“投资促进提升年”各项决策部署,切实贯彻落实《*市新时期加强招商引资工作的十条措施》,全面强化招商引资工作,深入推进与友好城市战略合作,进一步承接发达地区的产业转移,落实工业用电补助政策,降低水电气等建设成本,形成区域建设成本比较优势,力争更多的社会资金到户*,更多的企业项目落地*,增强发展后劲。

四要营造良好环境。其一,发改、自然资源和规划、住建、经信、生态环保、水利、林业、市场监管、应急管理、文广旅等部门要加强联动,主动做好业务指导和审批服务,要以打造“全国一流、全省最优”营商环境为契机,严格落实“放管服”改革要求,提高审批效率。其二,各级各部门要牢固树立“一盘棋”思想,既要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又要协调配合、协同工作,积极主动为项目单位解疑释惑,帮助和指导解决前期手续办理方面的困难和问题。其三,要充分发挥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作用,结合各自实际进一步优化审批流程,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审批服务。其四,要严格项目审批程序,从严从实立项审批政府投资项目,坚决禁止超预算、超规模、随意变更项目内容,着力提升项目的必要性、可行性和合规性。其五,要主动服务对口业务办理,对需要国、省部门办理的前期手续,市直对口部门要加强对项目单位的业务指导,帮助完善相关要件资料,协调上级对口部门办理。此外,强调一下,要做好相关激励资金、政策的兑现。1月,省政府办公厅印发了《四川省抓项目促投资稳增长若干政策》,将对一季度内开工的省重点项目给予单个项目业主50万元激励资金支持;
对一季度发行专项债券财政支出进度80%以上的地区,增加2022年后续新增专项债券分配额度。请市发展改革委、市财政局分别做好与省发展改革委、财政厅对接,并指导县区提前做好相关佐证资料准备,尽早获得相关资金、政策支持。同时,也要抓好我们市级政策的兑现落实,发挥政策激励作用。

五要抓实督导考核。项目责任单位、项目业主要制定项目前期工作计划,针对前期要件办理的每一个环节明确工作推进具体目标、具体时限,明确责任人。市发展改革委要将项目前期工作纳入评估督导和考核范围,强化调度和督导,及时掌握进展情况,重大事项及时报告,必要时提请市领导协调解决。市目标绩效办要加强暗访督查,对项目前期工作推进较好、争取上级投资较多的项目相关单位及时通报表扬,对项目前期工作进展缓慢、严重影响项目实施的进行通报批评,要求限期整改。

版权所有:博古范文网 2012-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博古范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博古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浙ICP备1201877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