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正文

如何拉近学生与文言文本的距离

发布时间: 2022-10-29 11:15:03 来源:网友投稿

文言文是我国博大精深的思想文化的载体,集中了民族文化的精粹,对文言文的研读欣赏,能让学生认识到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吸取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更有助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可现在很多中学生读不懂古文、不愿看传统经典文学作品,缺乏读写技能、不懂传统文化和基本文史知识、缺乏人文素质。这是因为文言有着时代局限和语言障碍,遥远而纷繁的历史、复杂而陌生的习俗已经让学生感到与现代生活格格不入,再加上繁多的字词意义、颠来倒去的句式,更让学生如入五里雾中。另外,文言文教学方式的陈旧、单一、缰化,难以激发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学生对其避而远之。如何让学生摆脱对文言文的畏难心理,让其走进文言文本,我们尝试了以下途径:

一、“读”唱主角

古语曰:“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好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教学中把朗读放在第一位,以朗读促领悟,采用多种读文方式,充分调动学生朗读的积极性。让“读”成为文言文学习一条主线。

(一)范读。

1、教师范读。教师给学生示范,做到读得有声有色,流畅自如,声情并茂,在范读中让学生学会模仿,读准字音,读清节奏,读出韵味。

2、音、视频示范。教师通过网络等渠道收集、精选课文朗读材料。选择朗读精准、感染力强的素材,用范读来引领学生走进文本。

(二)跟读。由于学生对文言文的语言格调、语言习惯不熟悉,仅仅让他们听后就自己读,对于基础不扎实的学生,是有困难的。教师可以让他们给生字注音,划出朗读停顿,然后再领读。也可让学生跟着音、视频读,让学生在跟读中把握句读,读出韵律。

(三)自由朗读。在范读的基础上,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大胆出声朗读,从而形成一个书声朗朗的氛围,在这种氛围中,学生能够更迅速地流畅读文,读到文章自然上口,进而读出“之乎者也”的韵味。

(四)配乐朗读。结合文章的意境、情感选择相切合的音乐,在音乐所渲染的氛围中读文,文因曲而更富有感染力。如在朗读《岳阳楼记》时,配上《春江花月夜》,委婉质朴的旋律,流畅多变的节奏,加重了境随曲移、情随境动的效果,雄浑的意境更烘托出作者阔大的胸襟、远大的抱负。在读中渐渐加深了对文本的理解。

(五)分角色朗读。让学生选择他们喜欢的角色,揣摩人物心理,把握好人物的语气、语调、神态,展开情景式朗读。教师也可以担任一角色,和学生共读。在读中走入情景、走进人物的内心。

还可以采用“朗读接力”,提高学生参与度。也可以“齐读”,让优生带动差生,读通课文,读出课文的节奏。让学生沿着“读”这一主线,读明情节,读懂人物,读化情感,读透至理。

二、用图助解

文言故事大都有生动有趣的情节,如果让学生用直观的方式表现出来,既可以增加学习的趣味,又可以加深学生对文言故事的理解。有两种方式值得采用。

(一)画图画,呈现文章内容。

用图画展示情境的好处在于形象直观,化抽象为可视性强的画面。如学习《核舟记》一课时,我让学生自己动笔画一画,可画出五幅图来:整体、舱、首、尾、底,并配以简单文字进行说明。在画图中熟悉了文章内容。当然,我们让学生作的画只是“写意”,并不要求画技有多高,也可以用一些简单的符号,只要扣住文意,就能激发学生的联想与想像,达到预期效果。

(二)看连环画,复述并背诵。

教师可创作连环画,也可找寻、搜集与课文相联系的连环画,通过大屏幕呈现出来。如教《曹刿论战 》可用三幅画:第一幅是“曹刿请见 ”,第二幅是“公与之乘 ”,第三幅是“曹刿论战”。要求学生复述,可用原文,可用译文,最后再对着连环画背诵。

用画面直观呈现,让文字与情景紧密相连,引着学生展开联想与想象,学生学习的兴趣一下子被激发出来了,学生带着这种兴趣初读文言文,有利于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三、文言故事化

“文言故事化”就是采用对话、描写、场景设置等,细致入微地展现情节和细节,突出其中隐含的能够让人产生兴奋感、富有戏剧性的故事的方法。初中生处于特定的年龄层次,其爱玩的天性并未改变,比较好奇,特别爱听故事,文言故事化,能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

其一,教师善讲故事。在课文导入时,要精心选择课文相关人物的一精彩故事,以此来吸引学生,也可绘声绘色地讲述课文故事。让学生读文前已对文章情节了然于心。如在教学《出师表》时,教师可精彩展现“三顾茅芦”的故事,也可讲述刘备“白帝托孤”的故事,学生的求知欲就被调动起来,进而对诸葛亮的胸襟、情怀有一定的了解,为下—步学习奠定了情感基础,再去读文,文中的挚情更能触动学生的心灵。

其二,学生学讲故事。学生读懂了故事,要指导他们学会讲故事。可用以下两种方式,一种是按文中作者的叙述口气来讲述,可以在原文情节的基础上适当补充,用晓畅的白话讲出故事。另一种是设置一定情境,让学生入境,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创造性地讲述。例如学习《童趣》,可以设置这样的情境:假如文中的沈复就是你,而你以虫蚁为友,癞蛤蟆吞食你的玩伴时,你心情如何?会有什么想法?请把你当时看到的情景讲述给大家听。融入自己的生活体验讲述,情节细节更生动、更有趣。

其三,编演课本剧。文言文的许多文章都是都是当时社会生活的反映,如何活化文章,再现生活场景,可编演课本剧。 先让学生根据故事意思写出剧本,这是一个再创作的过程,这需要学生展开联想和想象,有着对文言的理解和感悟。然后进行角色表演。既培养了再造角色的能力,又发展了学生的领悟能力。表演时,可先用文言对白,然后再用现代语言,在对比中加深对文意的理解。如教《曹刿论战》一文,确定两组,每四人一组:一人演曹刿,一人演鲁庄公,一人演乡人。一组用原文对话,一组用白话对话,同时穿插一些接见礼仪,这不仅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而且学生兴趣盎然。

故事因情节性强,很容易吸引学生。“文言故事化”不仅能提高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帮助学生理解文意,大大开拓学生的视野,而且能启迪学生的心灵,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除上述之外,我们还可以组织学生开展多种形式的竞赛活动,如古诗文朗诵会、文言知识竞赛等,引领学生主动地去走近、探究文言文,在语文课堂,在广阔的生活空间里,发现学习文言的契机,不断地丰富文言知识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全面提高语文素养。

最新文章

版权所有:博古范文网 2012-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博古范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博古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浙ICP备1201877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