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正文

“江南三雕”进化论

发布时间: 2022-10-29 12:05:02 来源:网友投稿

数十年如一日,蔡云娣以匠心精神,手握刻刀,坚守着石雕艺术的传承与发展,并在企业品牌的缔造和运营中取得了突破。

采访蔡云娣是在苏州金鸡湖边的蔡云娣江南三雕艺术馆。这是一栋主体为后现代的新加坡风格建筑,而门脸则是经典的中式门楼。馆中一色中式的硬木桌椅,橱窗里、展架上,石雕、砖雕、木雕、玉雕、核雕各类材质的雕刻工艺品琳琅满目。

由古建大师罗哲文题写的蔡云娣江南三雕艺术馆的门楣格外显眼。从这座建筑的装修风格上,就可以感知艺术馆的主人对于时尚、传统的融合。时值金秋十月,时而飘来的桂花香,更加增添了三雕艺术的魅力。

卓越的匠人

2014年8月28日,4件澄泥石雕组成的文化艺术品权益份额资产包“中华绝艺”在中国文交所软件交易平台上市交易,中国文交所在其深圳运营中心举行了上市敲锣仪式。这组文化艺术品权益份额资产包“中华绝艺”总量2500万份,对外发售1500万份,一上市就获得了收藏者和投资者的热捧。

中国文交所的相关人士在评价这组作品时认为,这组石雕艺术品是以灵岩山至藏书一带山脉的澄泥石为原料精心制作的,现已日渐稀缺,同时藏书澄泥石刻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其制作工艺及所产艺术珍品已成凤毛麟角,更具投资价值和收藏价值。

这组作品的作者就是蔡云娣。蔡云娣有着多重的身份,他既是澄泥石雕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人和三雕艺术的集大成者,同时也是中国古建文物泰斗罗哲文的入门弟子。

事实上,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蔡云娣从喝茶的紫砂壶里得到启发,制作了人生的第一把石壶,此后数年,石壶成为石雕业中的当家产品。

2011年4月,英国威廉王子大婚,蔡云娣的石壶作为我国的外交礼物,登上了举世瞩目的英国皇室婚礼的殿堂。在制壶中,老蔡经过反复构思斟酌,采用中国传统婚礼中最具特色的元素——红枣、花生和桂圆三物的造型,意寓为“早生贵子”。

当这把形体饱满、线条流畅、蕴含着浓厚中国风采的澄泥石壶展现在英国王室代表凯丽小姐面前时,她不禁赞叹:“太美了,想不到一块石头也能雕出如此精美的作品,中国民间艺人的精巧技艺太让人震撼了。”这把石壶目前已陈列在白金汉宫,成为英国皇室的永久收藏。

一个传统的手工艺人,自己的作品能够作为国家之间的礼物而被推崇,这份荣耀给蔡云娣所带来的自豪感是无以言表的。蔡云娣也坦言,自己之所以能够取得今天的成绩,也是在经历多年默默无闻的努力之后的回报。

坚守与传承

苏州城西,太湖东岸,延绵丘陵中,有一个小小的江南古镇——藏书镇,蔡云娣就出生在这里的一个农民家庭。他的雕刻技艺始于家传,祖父、父亲都是民间的石雕艺人。从小耳濡目染,使他早早就喜欢上了这门技艺。年仅12岁的他能有板有眼地拿起刻刀干雕刻活儿了,做的就是澄泥砚。

众所周知,手艺人并不是一个吃香的营生。从业者在三年学徒之后出师只是初步具备了谋生的技能,但若想在某一个行业取得大成就,则和与生俱来的天分和持之以恒的努力密不可分。

兄弟姊妹数人,蔡云娣在家排行最小,却是家中唯一坚守在石刻行业的传承者。在上世纪下海的大潮中,眼看着兄弟姐妹们在各自领域做得风生水起,蔡云娣始终不为所动。现在回看,不得不佩服蔡云娣的睿智。如果他也放弃了这门手艺,那么至少澄泥石雕会少一个代表性的传承人。再考虑到蔡云娣后来在石雕行业对品牌和营销领域的开拓意义,就更加令人钦佩。

蔡云娣怀揣着匠心精神,执着地手握刻刀。在他的刀尖下,冰冷坚硬的石头经过无数次的雕琢,流淌出美的旋律,也完成了自己人生中从农民到雕刻艺术家、继而企业家的嬗变。

在传统的手工时代,从石料手工打凿开采开始,石料需经过自然雨淋、风干,然后人工选料、切坯、内腔制作、水检、二次坯料构思、勾线放样、粗雕、精雕、打磨、着色、做旧、清理,最后包装出品。雕刻要学的技艺繁多,有深浅浮雕、圆雕、透雕、薄意雕、镂雕和浅雕等多种手法。每一件作品制作的一雕一琢,都要付出心血和投入无尽的耐心。

蔡云娣凭借十余年的坚持,雕刻技艺也不断见长。然而,现代社会写毛笔字的人却越来越少,砚台的实用价值早已淡出了平常人的生活。为了将澄泥石雕这门中华文明的千年传统手艺传递下来,蔡云娣开始钻研澄泥石雕的新品种,澄泥石壶,石雕人物、动物、植物和民风故事摆件,石屏风等在他的刻刀下不断诞生,技艺也不断精进。而经历数十年持之以恒的努力之后,蔡云娣终于守得云开见月明成为享誉海内外的石雕大师。用耐得住寂寞,经得起喧嚣来形容蔡云娣也不为过。

创新与繁荣

“最难的在于刻什么,就是如何动脑筋构思。”蔡云娣举例,“拿到一块石料,用它去雕一方砚台,单从技术上讲不是什么难事,可要用手中的刻刀把自己的思想,自己认为美的形象注入到石头中去,那就非一日之功了。”平日里蔡云娣心细如发,时常观察身边事物,经常拿着中国传统工艺物件的史料进行琢磨、深入研究。蔡云娣力求让自己刻出的东西会说话,让作品能向观众讲故事,从中才会有美的享受。。

在江南三雕艺术馆展示橱窗里,有一件名为“白蛇传”的石雕摆件。蔡云娣介绍起这件民风题材作品中的得意之作——它“临摹”了许仙与白娘子端午喝雄黄酒的一段场景。端午佳节,许仙和白娘子夫妻小聚,把酒温情,白娘子这位一心想和自己的爱人共度一生,成为普通女人的蛇精,相聚的欢愉,本该尽兴畅饮,可又怕醉后现出原型,使美梦破灭,只好掩面拒酒。在这件作品中,蔡运娣运用白描的手法,人物表情细致入微,场面的远近刻画,虚实的衬托对比,把这个千年传说表现得淋漓尽致。

因为环境保护而禁止开采,蔡云娣所从事的石雕行业的前景蒙上了一层黯淡。但是在此之前,蔡云娣早就未雨绸缪,通过公开征集、采购的方式,将可用于雕刻的石材悉数收纳起来。蔡云娣对《中国经济信息》记者介绍,当时只要是有人肯卖,他不论价格照单全收,所以到现在为止他收购的这些石材足够这辈子用的了。

尽管蔡云娣收藏的澄泥石已经足够其运营一家企业之所需,但考虑到一种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一个行业的繁荣,这还远远不够。所以,蔡云娣早就考虑到雕刻这一行业在未来的持续发展问题。近年来,蔡云娣开始尝试砖雕、木雕、玉雕、核雕,通过在取材、选材方面的创新,来突破因为原料匮乏而导致的手艺人面临的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困境。

蔡云娣总结,三雕相通,举一反三,石雕技艺并不局限于某一种材料上的展示,特别是地方政府为保护生态环境,几年前全面禁止了开山采石后,整个石雕行业面临断炊的危机。为了给这一门古老的民间技艺找一条出路,作为民进会员、吴中区政协委员的蔡云娣,写提案、提建议,希望各级有关部门能进行充分调研,考虑在不影响环境、规划的前提下,在指定的地方指定专人进行小范围的适度开采,在传统文化与环境保护之间寻取最佳平衡点。

“许多年来我一直在做一个梦,梦想着有一天在家乡建一个历代石雕文化馆,把上至新石器时代,下到当代的石雕宝物都收罗起来,集中展示,让后辈们从中去触摸历史、记忆文化,使古老的石雕技艺永远地流传下去。”蔡云娣说。

蔡云娣对《中国经济信息》记者透露,未来他的目标是在全国开设500家连锁店,用于展示、推广和销售他和弟子们的作品。蔡云娣认为,只有实现艺术与市场的结合,才能让更多人喜欢这门手艺和从事这门工作,每个手艺人不希望在他之后,澄泥石雕就面临失传的境地,那是所有这个行业内的遗憾。

最新文章

版权所有:博古范文网 2012-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博古范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博古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浙ICP备1201877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