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正文

国际双年展浪潮中的青年力量

发布时间: 2022-10-29 16:40:03 来源:网友投稿


打开文本图片集

2008年是艺术双年展热闹异常的一年,包括中国、日本、新加坡、韩国等国家在内联合形成的“亚洲艺术罗盘”引领了双年展浪潮的高峰,在此浪潮之下,俄罗斯艺术界也有新动向。在成功举办了两届莫斯科国际当代艺术双年展之后,在俄罗斯国家文化部及莫斯科市文化委员会的批准下,第一届莫斯科国际青年艺术双年展于2008年7月1日在莫斯科现代艺术博物馆开幕。当日,“PRO ETO”展览拉开了第一届莫斯科国际青年艺术双年展的序幕,在俄罗斯首都莫斯科的国家现代艺术中心举行的“PRO ETO”展览中,一名参观者在装置作品《拼出理想总统》的展台前,用美国总统布什、俄罗斯前总统普京及拉美著名革命家切·格瓦拉肖像的不同部位进行拼接。本届莫斯科国际青年艺术双年展历时一个月,于2008年8月1日结束。

第一届莫斯科国际青年艺术双年展展现出了一定的规模和实力,本届青年艺术双年展由莫斯科现代艺术博物馆、国家现代艺术中心及斯黛拉艺术基金会共同主办,由斯黛拉艺术基金会、“俄罗斯艺术”艺术基金会、“纪元”基金会等机构给予名誉吸经济支持,其前身是2001年起举办的每年一届的青年艺术展。双年展邀请了法、德、英、西、意等欧洲国家及美国、墨西哥、中国、韩国、伊朗等美洲、亚洲的艺术家参展,展览分布在莫斯科市内的各大展馆中,主要包括莫斯科现代艺术博物馆、国家现代艺术中心和国立特列恰科夫画廊等地。

本届国际青年艺术双年展的主题是“去向何方”,即“谁走得远,谁过得好”。遴选作品的原则是:寻找那些探讨精神层面的、饱台创作激情的、勇于在艺术领域寻找新的视角与方法的艺术家。参展艺术家的年龄限制在35周岁以下,为各国青年艺术家提供了更多的展现机会,并使得参展作品在一定程度上呈现出激进、非商业化和多样化的面貌。

第一届莫斯科国际青年艺术双年展的举办,对于俄罗斯来讲,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和影响。从举办方的角度来讲,在首都莫斯科举办国际性范围的青年艺术双年展,具有其得天独厚的条件:首先,从地理位置上看,莫斯科距离欧洲很近,与欧洲各国进行文化交流非常便利,莫斯科的各大画廊及国家级美术馆经常举办来自欧洲各国的艺术展览,莫斯科市内艺术相关专业的大学生们进行出国采风、旅游和得到艺术竞赛的奖金都是平常的事。其次,俄罗斯文化浓郁深厚,国家发展历尽坎坷,国情特殊,在各个历史阶段都有艺术家在作品中有所反映,它可以提供珍贵的信息及资料给有浓厚兴趣的研究者们。第三,俄罗斯人对艺术具有天生的敏感及把握能力,在当代艺术领域,从上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开始就有相当部分艺术家开始研究波普艺术,维达里·卡马和亚历山大·梅拉米特等艺术家早已蜚声欧美。因此,在各个国家纷纷举办双年展以提高本国在国际上的文化地位时,莫斯科自然不甘落于人后,于是在2005年就积极推出了第一届莫斯科国际当代艺术双年展,并以其2007年第二届莫斯科国际当代艺术双年展的巨大规模(20多个展场)和对当代艺术的准确把握而令众多艺术家趋之若鹜,在此期间,双年展组委会还特别邀请了马修·巴尼(Matthew Barney)、杰夫·沃尔(Jelf Wall)、大野洋子(Yoko Ono)、达瑞·阿尔蒙特(Darren Almond)、瓦莉·艾科斯波特(Valie Export)、卢卡·邦科拉茨(LucaPancrazz)、皮皮洛基-李斯特(Pipilotti Rist)等世界闻名的先锋艺术家举办个人展览,吸引各国收藏家、艺术机构赶赴这场艺术盛宴。不失时机地,在2008年,莫斯科现代艺术博物馆把年度一次的青年艺术展转型为第一届莫斯科国际青年艺术双年展。

莫斯科国际青年艺术双年展对于俄罗斯当代艺术的推动作用是不言而喻的。纵观俄罗斯当代艺术,可以看到,国家发生的变化深刻地影响着艺术家的创作。尽管俄罗斯前总统普京在任职期间兢兢业业,然而俄罗斯老百姓的生活却没有太大的改变,城市中物质匮乏,莫斯科的物价在欧洲城市中仍排到前几位,社会两极分化严重,一种普遍的悲观情绪笼罩在人们心上。年轻的艺术家们经历了国家的剧变及心理上的落差,政治、社会生活及各阶层的心理变化成了他们作品中最主要的表现主题。一些艺术家对受西方文化影响长大,轻视俄罗斯文化,崇拜暴力的、浅薄的俄罗斯年轻一代进行了批评,如近年来声名鹊起的AES+F组合(作品《最后的暴乱》,影像)、娜塔莉娅·斯特卢其科娃(《未来俄罗斯11#》,布面水彩)与爱尔科夫·谢尔盖(《胜利者的孙辈》,影像短片,曾在中国展出)等;另一些艺术家则继承了俄罗斯优秀的心理学研究传统,对人的微妙心理进行了深入探究,在第50届威尼斯双年展上崭露头角的34岁的维克多·阿利彼耶夫在影像短片作品《夜莺》和《乐队排练》中对雕塑、戏剧与影像等艺术手段的结合与探讨,以及对当代社会中人与人之间害怕彼此伤害又不得不接触的无奈心理的表现,得到了众多艺术评论家的关注。总之,无论是业已成名的艺术家,还是进行试验与探索的艺术家,其关注的焦点在于当代艺术的终极发展走向,这也正符合了本届国际青年艺术双年展的主题“去向何方”,即“谁走得远,谁过得好”。这个主题里更加深刻包含了俄罗斯知识分子不满于自身生存状态、呼吁建立文化强国的声音。

在本届莫斯科国际青年艺术双年展众多的俄罗斯参展艺术家中,要提到的艺术家是玛丽娜·多明哥,这是一位乌克兰裔俄罗斯女艺术家,其作品《记忆元素》曾于2007年在中国展出,并获得了好评。玛丽娜·多明哥长于用摄像机拍摄、重组画面,使记忆中的一些场面得到重现,她的作品是哲学性思考与70年代后出生的人普遍具有的怀旧心情的结合,不失女性的细腻感觉,并蕴含一种女艺术家少有的粗犷与大气,她的作品《星系》参加了本届双年展。这是一件影像装置作品,由纷繁交杂的水管和一部录像短片组成,制作略显粗糙,其主题则表现一种焦虑过后的淡定心态。

细数中俄当代文化交流,特别是美术领域的交流并不多,近年来国内各大城市举办的俄罗斯当代艺术展览中的作品主要是传统架上绘画作品,即早已名声在外的俄罗斯油画,笔者在莫斯科的画廊中看到所经营的中国艺术品也是以工笔画为多。但在最近几年,中国当代艺术的发展及在各大拍卖会上的不俗业绩,已引起俄罗斯大规模艺术展及各大画廊和艺评家的注意,刘建华、王国锋及“政治波普”展于2007年春在第二届莫斯科国际当代艺术双年展中的亮相,给渴盼了解中国最新艺术发展态势的俄罗斯人带来了艺术上的愉悦。在本届青年艺术双年展中,中国艺术家的作品集中在现代艺术博物馆的二层展场中,参加者为近年来渐为人关注的年轻艺术家孟瑾、童雁汝南、江衡、蒋鹏奕、刘韧等。由此可见,本届莫斯科国际青年艺术双年展在中俄当代艺术的交流中也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最新文章

版权所有:博古范文网 2012-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博古范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博古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浙ICP备1201877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