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正文

补齐水利这块“短板”

发布时间: 2022-11-01 16:00:04 来源:网友投稿

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是新世纪以来党中央连续8年制定指导“三农”工作的一号文件。一号文件聚焦水利,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第一次,必将对我国水利事业的跨越式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兴水利、除水害,历来是治国安邦的大事。水利是农业的命脉,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是改善民生的重要支撑。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水利建设取得了显著成就,人民群众从水利发展中得到了很多实惠。但是,与经济社会发展相比,水利投入明显不够,水利建设明显滞后。正如一号文件所说,“水利设施薄弱仍然是国家基础设施的明显短板”。

从我省农村的实际情况来看,部分地区尤其是山区严重缺水,特别是干旱之时,缺水更为严重;到了夏季,不少地方又洪水泛滥、泥石流灾害频发。农村不少水利工程大多是三四十年前修建的,水利设施老化的问题普遍存在,沟渠垮塌、淤积堵塞现象严重。究其原因,是农村取消“两工”、大量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以后,传统的农村水利建设投入和维护机制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分田到户后,财政对农田水利投入不足,基层组织无钱修水利,致使农村中小水利设施年久失修;一些小型水利设施被“承包”,小水库、塘堰变成了“大养鱼塘”,一遇天旱,农民望水兴叹,降低了农民搞水利建设的积极性;开挖沟渠、修建塘堰要占用土地,影响到农户的承包地,土地协调比较难,等等。缺钱、缺劳力、缺有效的投入和维护机制,农田水利建设严重滞后,可以说,长期停留在“吃老本”的状态。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次聚焦水利建设,提出把水利工作摆上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更加突出的位置,着力加快农田水利建设,推动水利实现跨越式发展,不仅仅是送给亿万农民的新春“大礼包”,更是标志着我国的水利改革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迎来了水利建设的春天。

补齐水利这块“短板”,关键要建立水利投入稳定增长机制,逐步形成多元化水利投入机制,解决水利投入不足的难题。一号文件提出了很多含金量非常高的举措:“多渠道筹集资金,力争今后10年全社会水利年平均投入比2010年高出一倍”,“从土地出让收益中提取10%用于农田水利建设”,加大各级财政的投入和金融的支持,并广泛吸引社会资金投资水利,一个水利建设投入的新机制和拓宽融资的渠道正在逐步完善和建立。

大兴农田水利建设,离不开广大农民群众的参与。在不断加大财政投入的情况下,要引导农民自愿投工投劳,积极参与农田水利建设。近两年来,我省一些地方被列入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试点,通过中央财政投入支持,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群众兴修水利的积极性。农业大县泸县自2009年被列为试点县以来,连续3年每年获得上千万元的中央财政投入,县里又整合项目资金7500多万元,投入农田水利建设。有了资金的投入,农民群众兴修水利的积极性空前高涨。全县已新建改造渠道149公里,新建及改造电灌站21座,整治山坪塘77口、蓄水池15口,新增蓄水224万多立方米,新增有效灌溉面积1.16万亩,全县9万多农民得到了实惠。

今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伴随着春天的脚步,又迎来了水利事业发展的春天。在此关键时刻,各级党组织特别是领导干部要紧紧抓住这难得的历史机遇,努力推动水利实现跨越式发展。

最新文章

版权所有:博古范文网 2012-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博古范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博古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浙ICP备1201877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