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正文

丰台第一小学高年级学生学习心理团体辅导实践效果报告

发布时间: 2022-11-04 17:25:04 来源:网友投稿

摘要:前期调查表明,我校高年级学生学习适应性总体水平良好,但不同的学生会表现出不同的学习适应性问题,个别学生学习适应性水平较低,需要进行干预辅导。本研究选取六年级自然班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团体心理辅导的方式对其进行学习辅导干预,对比前后测中学生在学习热情、学习习惯方面的差异。结果显示,学生在学习热情方面没有显著差异,学习习惯的“课堂听讲”维度有显著差异,其他维度没有显著差异;高学习热情水平学生在“课后复习”习惯、“学习卫生”习惯趋向于显著差异,低学习热情水平学生在“课外学习”习惯上有显著差异,而在其他维度上没有显著差异。

关键词:小学生;学习心理;团体辅导

一、问题提出

当今时代,会学习比学习知识本身更重要。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明确提出,基础教育的任务不应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掌握学习的方法,学会学习并具有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

但遗憾的是,长期以来,许多教师在教学目标的定位上出现了偏差,他们常常把教学目标仅仅圈定为具体的学科知识和技能方面,而忽视了学习技能的培养,错过了在小学阶段着力培养学生良好习惯的最佳时期。大量的研究和实践表明,部分小学生学习适应不良、学习习惯不佳,导致学业不良。

针对当前国内小学生学习适应的问题,开展和加强小学生学习习惯的适应性训练的任务相当紧迫。而要让学生学会学习,就必须重视学习方法的指导,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的学习适应性。

二、理论基础

(一)心理社会期发展论

美国著名发展心理学家和精神分析学家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期发展论”(psychosocial developmental theory)认为,人的一生就是一个连续不断的人格发展过程,在不同的年龄阶段会产生不同性质的心理危机,以及在不同的年龄阶段遇到不同性质的社会适应问题。只有前一阶段的危机得以化解之后,才能顺利发展到第二阶段。他将人生全程按照危机性质的不同化为八个时期,个体在不同的时期学习适应不同的困难,化解不同的危机,而后逐期上升,最终完成他整体的自我。

根据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期理论,在整个小学阶段,小学生最重要的发展性主题是能够养成和保持一种勤奋、积极、进取的学习与生活的态度。进入小学阶段,对小学生而言,社会赋予他们的最关键事件就是学习。为了完成这些任务,不致落后于众多的同伴,他们必须勤奋地学习,但他们同时又难免伴随着害怕失败的自卑情绪。这种勤奋感和自卑感构成了该阶段的发展危机。小学生如果在学习上不断取得成就,那么他们就会懂得通过“勤奋学习”便能取得应有的成功,他们在学习上就会变得越来越勤奋。如果他们在学业上屡遭失败,那么他们就会觉得自己无能,于是便形成和强化了自卑感。尤其是当家庭和学校过多关注知识学习时,学业失败会带给孩子更多、更深的痛苦体验,导致这些孩子自卑自贬、消极沮丧。

对于小学生而言,学习的成功或失败所带来的欢乐或痛苦经验非常大地影响着他们是否能够顺利度过勤奋-自卑的发展危机,学业的失败甚至会带来人格发展的扭曲甚至变异(张春兴,1996)。而对于小学高年级的学生而言,学习负担加重,作业量增多,学习要求提高,小升初压力加大,这对他们科学的学习方法、良好的学习习惯、合理的减压方式等要求更高;另外,他们在思维、认识、爱好等方面的差异日渐显著,全面发展的学生显现出来,有特长的学生也较突出,使得一部分发展相对落后的学生情绪低落,学习动机较低。因此,本研究利用小学高年级学生本质上对学习的积极主动性,研究对小学高年级学生学习心理辅导的内容,探索有效的学习心理辅导方式和策略,帮助学生顺利度过这一危机。

(一)学习及其测量

1.学习的含义

学习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很多学者从不同的角度试图对学习进行定义,比如行为主义认为,学习是一个由经验引起的行为的持久变化;认知心理学认为,学习是因经验而使行为或行为潜能产生持久变化的过程。我们认为,学习有以下几个要点:

第一,学习的变化可以是外显的行为,也可以是内隐的心理过程;

第二,学习的变化是相对持久的;

第三,学习产生于经验,而不是来自于成熟。

2.学习适应性的研究

有学者用“适应性”研究学生在学校学习的状况,认为“适应”是指个体调整自己的机体和心理状态,使之与环境条件的要求相符合,这是个体与各种环境因素连续不断相互作用的过程。因此就“适应”而言,包含了三个基本组成部分:(1)个体,这是“适应”的主体;(2)环境(情境),它与个体相互作用,不仅对个体提出了自然和社会的要求,而且也是个体实现自己需要的来源;其中人际关系是个体“适应”过程中环境(情境)的重要部分;(3)改变,这是“适应”的中心环节。现代意义上的“改变”不仅包括个体改变自己以适应环境,而且也包括个体改变环境使之满足自己的需要,其目的是为了达到个体和环境的和谐。“适应性”则指个体在这种使自己的机体和心理状态适应环境要求时表现出来的特征。因此“学习适应”是指学生个体主动调整自身以与学习环境要求相符合,包含学生、学习环境与改变三个部分。“学习适应性”则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调整自身,适应学习环境的能力倾向。而学习适应性测验(AAT)源于日本教育研究所学习适应性测验研究部编制的《学习适应性测验》,其中国版是由华东师范大学心理系周步成教授修订而成的,在国內的中小学学习适应性研究中,此测验被广泛使用。这一测验的基本理论认为,学习适应性系指克服种种困难取得较好学习效果的一种倾向,也可以说是一种学习适应能力。其主要因素有:学习热情、有计划地学习、听课方法、读书和记笔记的方法、记忆和思考的方法、应试的方法、学习环境、性格和身心健康等。在不同的年级,学习适应性的标准有所差异。根据这一理论,研究者编制了“学习适应性测验”(AAT),根据年级的差异,在测验项目上作了细致的编排,随年级的升高而增多,属标准常模测验。已有调查分析发现,总体上看,小学高年级学生学习适应性良好,但是对于个体来说,还有很多同学存在问题,需要加强个别指导;不同学校的学生在学习适应性上差异明显。

版权所有:博古范文网 2012-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博古范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博古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浙ICP备1201877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