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正文

带状疱疹的综合治疗

发布时间: 2022-11-07 09:25:03 来源:网友投稿

带状疱疹在祖国医学中一般称为"蛇丹"、"蛇串疮"、"缠腰火丹"或"蜘蛛疮"。病因无外乎情志不遂,肝气郁结,郁而化热;饮食不节,脾失健运,湿浊内停;起居不慎,卫外功能失调。外感风火湿毒之邪,毒邪乘虚侵于外,致经络瘀阻,气血凝滞于肌肤之表而发为本病。现代医学认为带状疱疹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该病毒潜伏于脊髓后根神经节的神经元中,当机体免疫功能下降时病毒被激活而发病。皮损部疼痛为本病的主要症状。

本人自2012年3月至今,在临床工作中,治疗26例带状疱疹患者,疗效满意。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26例患者均为2012年3月~2014年3月收治住院患者。其中男患13例,女患13例。年龄29~85岁。平均年龄47.6岁。22例为新患病例。4例为后遗严重神经痛病例。

1.2诊断依据①发病前多数患者出现轻度发热,疲倦乏力,食欲不振,全身不适症状;②身体一侧沿某一周围神经分布区域的皮肤灼热刺痛、继而出现簇集状丘疱疹。排列成带状;③本病好发于腰神经分布区域。其次为肋间神经分布区域,偶见颈神经、三叉神经分布区及下肢坐骨神经分布区域;④皮损部神经痛,但疼痛程度不一,且不与皮损的严重程度成正比。发于头面神经分布区域的病患,多伴发面瘫症状。

1.3方法

1.3.1西医治疗①抗病毒治疗:抗病毒药物静点,7~14d结束治疗;②营养神经治疗:B族维生素类药物静点或肌注,后期可口服用药;③年老体质虚弱或肿瘤放射治疗后免疫力低下的患者,胸腺肽常规用量,隔日一次肌注。

1.3.2中医治疗①普通针刺治疗以清热利湿、泻火解毒、活血通络、化瘀止痛为治疗原则。取支沟、阴陵泉、行间、病损区脊神经节段夹脊穴为主穴,肝经郁热加太冲、侠溪、阳陵泉以清利肝胆湿热;脾经湿热加大都、三阴交、血海以健脾运湿、化瘀止痛;瘀血阻络颜面部加阳白、太阳、颧髎,胸胁部加期门、大包,腰腹部加章门、带脉。常规针刺,针用泻法。留针30min/次,1~2次/d;②皮损局部围刺治疗,以皮损带为中心,于皮损周围向中心带每针间隔2cm围刺治疗;③疱疹皮损局部治疗:常规消毒,皮肤针扣刺疱疹及局部皮肤,刺破疱疹疱疹、泡内液体流出、周围皮肤微出血为度,加拔火罐,吸拔残血5~10ml。隔日1次。处置后局部涂抹阿昔洛韦软膏。注意保持患部清洁,勿接触不洁物,防止发生感染;④特定电磁波治疗,此疗法为普通针刺治疗辅助疗法,与普通针刺治疗同时进行。留针时以特定电磁波照射皮损局部,距离20~40cm,以患者能够耐受为度。

1.4治疗情况22例新患中疗程最短者住院13d,皮损痂皮脱落,无后遗神经痛。最长者为病毒侵犯面神经患者,疱疹发于耳廓及外耳道部,患侧面部出现周围性面神经麻痹。住院治疗20d后皮损痂皮脱落, 面瘫症状减轻出院,后继随诊治疗21d,面瘫症状消失。4例后遗严重神经痛患者中典型病例为74岁男性患者,疱疹发于腰腹部,患病后未及时治疗,1w后因疼痛难耐,口服止痛药无效方入院治疗。入院时疱疹结痂,疼痛剧烈,痛如刀割,辗转反侧,夜不能寐。因其既往冠心病、高血压病史,为防止继发其他疾病,本循急则治标、缓者治本的原则,常规治疗同时,在发病神经节段上植入麻醉泵止痛,药量递减,5d后撤泵,疼痛可忍受,11d后疼痛消失出院。

1.5治疗结果26例患者全部治愈。

2心得体会

传统医学认为人体是一个统一的整体,人体脏腑功能正常,正气旺盛,气血充盈流畅,卫外固密,外邪难以入侵,内邪难于产生,就不会发生疾病。故《素问遗篇·刺法论》说:"正气存内,邪不可干。"人体脏腑功能失调,正气相对虚弱,卫外不固的情况下,或人体阴阳失衡,病邪内生,或外邪乘虚而入,均可使人体脏腑组织经络官窍功能紊乱,从而发生疾病。《素问·评热病论》说:"邪之所凑,其气必虚。"带状疱疹发病,发病机理亦不除外。而综合治疗本病,发挥中西医学特长,相辅相成,扶正祛邪。不仅使疱疹发疱范围及发疱程度减轻,缩短病程,更明显抑制疱疹皮损部神经痛症状,大大减少了患者的痛苦,效果明显。不失为一种值得推广的治疗方法。

编辑/哈涛

最新文章

版权所有:博古范文网 2012-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博古范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博古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浙ICP备1201877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