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正文

区域特色文化产业形成机理的微观透视

发布时间: 2022-11-08 17:30:05 来源:网友投稿


打开文本图片集

摘 要:以江苏大风乐器为案例,运用文本分析法,从微观角度去探寻区域特色文化产业的形成机理。经研究表明:大风乐器在其发展过程中,产品演化、营销渠道、定位变化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从动力机制方面看,器乐文化底蕴是江苏大风乐器成长发展的土壤;企业家精神是其发展的内在支柱;文化认同是其形成的支撑点;地方政府、国家政策是外在结构性力量。基于此,本文提出相关建议:立足地域多元特色文化,打造“楚汉风情”乐器;提高群众乐器学习意识,带动乐器产业发展;加强政府扶持力度,创造良好政策环境

关键词:特色文化产业;机理;微观;江苏大风乐器

中图分类号:G11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4428(2019)04-0039-04

一、 研究现状与研究方法

(一)研究现状

在全球文化产业迅速发展的背景下,重新聚焦文化产业的形成机理,是许多学者的首要目标。从国家层面上,美、欧、日、韩等代表了四种文化产业的形成模式。从发展现状来看,美国素有“文化强国”之称,在尖端技术和雄厚资本的支撑下,早已形成一套完善的组织和管理体系。从发展手段来看,政府为文化企业的经济活动以及个人的文化创造提供一个公平合理、充分竞争的舞台。从内容形式来看,美国文化产业的形成并不囿于其传统的、固有的模式,而是“进口”国外,进行“美国式改造”。而欧洲文化产业在美国的强势冲击下,虽年势渐弱但基础雄厚。从形成因素来看,欧洲各国拥有悠久的城市文化历史,文化的多样性以及长期积累的科学技术基础,为文化产业的形成提供了湿润的“土壤”。此外,欧洲各国政府重视文化产业,制定一系列优惠政策,使文化产业得以顺利形成发展。日韩两国则尤为重视通过健全和完善法律法规体系为文化产业的形成保驾护航。例如,日本推行的“文化立国”国策,韩国政府先后制定的《文化产业发展推进计划》等。我国文化产业具有明显的地域性特征,展现出鲜明的地域风格,多名学者分别从不同的角度探讨文化产业的形成机理。例如:胡惠林(2003)研究了文化产业本身的分析系统和理论系统,为文化产业的形成机理提供了理论基础。陈立旭(2005)经研究发现消费社会的形成、现代大众传媒的发展、闲暇时间的增多、市场的发育等因素,导致了现代文化产业的出现。顾江(2013)认为地区生活质量、开放度、人口密度和区位条件是影响中国文化产业区域形成差异的重要因素。

从城市层面上:国外,Florida的城市“3T”理论认为:人才(talent)、技术(technology)、包容(tolerance)是城市文化产业形成的最重要组成因素。Keith Bassett等探讨布里斯托尔自然历史电影制作集群的结构,认为深厚的历史底蕴是其文化产业形成的重要基础。Min-Chih Yang等认为城市文化产业的形成与高质量的空间管理机构和“地方动员”战略是离不开的。国内,全婧(2017)在探讨西安市文化产业形成的基础条件分析中,提出资本、人才、创新和文化资源是其形成的四大要素。朱雯(2015)在探讨苏州老城区文化产业空间格局演化特点时,提出政府对新兴文化创意创新企业的税收优惠和城市人才引进、交通区位便捷度是城市文化产业形成的关键因子。

从微观层面上:在我国,贾玉娥(2012)研究表明河北省县域文化產业在形成发展过程中主要依托高效农业发展基础。韩余等(2013)研究承德市县域文化产业的发展过程中,表明土地数量及使用政策,项目投资及政策支持是其形成的推动力。黄昱然(2015)认为扎根于县域,与当地居民生活密切相关、蕴涵其特有的精神价值、思维方式和文化意识是湖南县域文化产业形成的根基。

总体上看,国内外对于文化产业的形成的研究起源已早,并且已经形成体系。本文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之上,从微观的层面去探讨文化产业形成机理,以期丰富其内涵。

(二)研究方法

研究以质性研究为主,定量研究为辅。首先,对徐州乐器产业进行整体概况研究,利用“天眼查”网站,输入关键词“徐州乐器”,在“行业分类”中,选择“制造业”,进行二次搜索,经过最终归类识别共获取有效的徐州市乐器制造企业105家。基于点的空间集聚方法,以最邻近指数和核密度指数来度量点的空间集聚形式。在案例——江苏大风乐器产业的分析中,主要以文本分析为主,结合访谈,对江苏大风乐器的官方网站(http:///)、官方微博(http://weibo.com/ dfyq)、微信公众号(江苏大风乐器有限公司)进行长期的关注,对关于江苏大风乐器以及创始人——徐宝华所报道的历史消息进行整合和梳理,以期全面了解其演化的过程。

二、 研究区乐器产业发展概况

(一)徐州乐器产业发展概况

徐州现有乐器企业105家,在空间分布上,呈现不太显著的集聚状态,城乡之间差别很大(见表1)。具体来看,徐州乐器企业主要集聚在徐州市铜山区东南部一带,尤以房村镇密度最高。云龙、泉山和鼓楼区也呈现出群团式分布特征。五县中尤以沛县较为密集,其中著名的江苏大风乐器制造厂位于沛县中部,而其他县域多以零星分布为主。在时间分布上,20世纪90年代,徐州市的规模乐器制造厂仅有2家;2000年至2010年增长至13家;截至2018年,企业数量呈直线式增长,高达105家。在大厂的带动鼓励下,一些小的企业纷纷如雨后春笋发出,基于这种现状,以江苏大风乐器为案例,对徐州乐器产业发展具有参考意义。

(二) 江苏大风乐器发展概况

江苏大风乐器(文中简称:大风)位于江苏省徐州市沛县张庄镇工业园区,成立于1989年,是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国家文化出口重点企业、江苏省重点文化科技企业、江苏省民营文化企业30强等。企业经营的产品有古筝、柳琴等民族乐器;古典吉他、UKULELE、电吉他等西洋乐器;各类中西乐器琴弦、乐器箱包、琴架等乐器配件。大风依托于地域器乐文化,打造文化品牌,走出中国,走向国际。随着不断地开拓海内外市场,提升自身的文化形象,江苏大风乐器逐渐建立较为完备的运营经济组织,其产品的销售渠道通往全国各地及美国、加拿大、欧洲各国、日韩、东南亚诸国等100多个国家和地区。

三、 江苏大风乐器发展创新分析

(一)产品创新

大风乐器产品创新经历了一个从民乐制作到西乐代理、从传统化到特色化、从核心产品到衍生产品的发展过程。

1. 中国乐器制作→西方乐器代理

大风从家庭作坊起家,起初以中国民乐乐器制作为主,例如:古筝、扬琴、柳琴、二胡等民乐乐器。这个时期的江苏大风乐器是在自发发展的阶段,生产所租用的只是家庭式的农民的房子,因为工人人数不多,且大多为本村未外出务工的便宜劳动力,鲜有经过专业的训练,因此产业规模并未形成。后来随着乐器市场的不断扩大,这种供销体系逐渐完备。工人的素养在不断提高,开始有能力从事西方乐器产品的制造。江苏大风乐器的规模在逐年扩大,此后逐渐为西方乐器品牌做代工。例如:民谣吉他、古典吉他、电吉他、UKULELE、电贝斯等,品种多达一百多种。

2. 传统大众乐器→特色古风乐器

由于市场的需求量较大,江苏大风乐器在形成规模的同时,并不具备独立创作的机会,亦没有独立创作的必要,这个时期的大风乐器主要以传统的中西方乐器制作为主。但是根据市场运行原理,大风乐器要想发展,必须树立创新意识。在市场主导下的江苏大风乐器开始趋向于创新性发展,着手研发自己的产品,将景泰蓝传统工艺应用于乐器上,所研发的景泰蓝古筝、柳琴、琵琶等取得了国家专利。例如:E-2 402景泰蓝工艺演奏扬琴、红檀骨雕二胡、高级紫檀莲墨二胡、红木骨雕二胡、黑檀嵌银莲墨二胡、紫檀龙头二胡、黑檀龙头二胡等具有特色文化符号的产品。

3. 集中核心产品→开发衍生产品

工艺美术行业应该积极跨界与相关文化产业如电影、动漫、旅游等行业进行融合发展,以寻找更多的发展契机。知名度提高的江苏大风乐器不再仅局限于民乐乐器、西洋乐器的开发与销售,开始与国际许多知名动漫品牌进行项目合作,开展一系列如玩具乐器等创意衍生品的开发与生产制作,不断延展与丰富其相关产业链条的建设。如:迪士尼动漫模型乐器、Hello Kitty乐器等。甚至大力赞助“相约北京、童心如歌”微电影。此外,大风乐器还利用生产乐器所剩的边角料,开发出古筝、柳琴、二胡等民族乐器的微型模型,在新加坡、马来西亚、澳大利亚等国很受欢迎。

(二)营销创新

大风乐器的营销创新经历从依赖中间商到牵手大品牌、从线下销售到线上销售过程。

1. 依赖中间商→牵手大品牌

创新作为新思想、流程、产品或服务的生成与实践过程,营销创新是其重要内容。传统的跨境营销方式主要是与西方的中间商进行合作,销售方处于“被动”角色,利润被压很低,物流情况混乱,与顾客无法直接交流等,这些现象对于塑造文化品牌形象是极其不利的。企业觉察到传统营销方式的弊端,在同档产品中,以蕴含中国特色文化的产品迅速抓获西方人的眼球,并一举拿下沃尔玛订单。2015年江苏大风乐器参展“2015德国法兰克福(国际)乐器展览会”,订单增加一倍以上。因其大牌效应,不仅吸引了许多的买家和卖家,还不断吸引各类媒体的注意和推广。

2. 线下销售→线上销售

将大数据镶嵌于营销创新,为打开营销创新的“黑箱”提供了重要机遇。在互联网独角兽企业不断攻城略地的背景下,实体零售业进行转型势在必行。大风乐器本土的零售企业经过多年的经营,积累了大批固定的客户资源和品牌口碑,有较高的知名度和良好声誉。这为大风樂器实现品牌延伸、开展线上营销提供了有利的基础条件。利用互联网不仅带来销售方式的变化,增加企业利润,更大意义上通过电商平台可以搜集到更多数据,进行大数据的分析,企业能直接掌握市场的动向,知道顾客的需求。徐宝华说:“自从开展了线上销售,现在哪些产品卖得好,哪些卖得不好,价格区间是什么,档次是什么,都很直观地可以看到,同时也能直接与顾客沟通,解决了与客户沟通的通道问题。”

(三)定位创新

大风乐器在定位创新方面经历了从模仿重复到自主创新、从自我发展到谋求上市的一个过程。

1. 模仿重复→自主创新

自主创新不仅为制造业发展提供了“源头活水”,而且成为企业发展的强大引擎。早期,大风乐器规模较小,以模仿重复生产为主。因此,在市场主导下的江苏大风乐器的发展主要趋向于大批量重复制作乐器,形式上单一、 粗放,缺乏细腻和深入的表现。这种状态并不是可持续发展的方向,江苏大风若要实现跨越就必须从产业结构上调整。在产品代理积累后,大风乐器意识到民营乐器企业要树立品牌,必须注重产品创新和自主知识产权的研发。由此企业开始大批引进创新型人才,并多次派代表拜访徐州乐器制作手工艺人,听取他们的意见,紧接着开始着手研发产品,将传统工艺应用于乐器上并取得国家专利。

2. 自我发展→谋求上市

乐器制造作为传统工艺美术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样面临转型升级的压力。企业步入正轨后,依旧是自我发展状态。在有了产品销售积累,独立研发产品能力之后,在2008年前后,对于如何转型升级、扩大规模、与互联网融合、加强海内外市场营销、做大出口业务,企业希望通过上市解决这些问题。江苏大风乐器综合考虑到交易量、流动性、可融资规模等诸多因素,决定还是扎实做好企业,准备冲击中小板。随着政策法规的不断完善,上市公司未来突击盈利的空间也将越来越小。上市公司如果不具备盈利的内在动力,可持续发展必定成疑。

四、 江苏大风乐器发展成因分析

(一)悠久的器乐文化是大风乐器成长发展的深厚土壤

器乐文化积淀深厚,形态多样,特色鲜明是大风发展器乐文化产业得天独厚的优势。徐州的器乐文化起源已早,《禹贡》记载:“战国时期,峄阳孤桐,泗滨浮磬。”徐州的浮磬质地最好,供礼乐之用。汉初,作为汉高祖刘邦故里,鲁南及徐州一带处于当时的南北文化交会之地,豪门众多,大族林立,在文化上继承齐鲁礼俗之乐的固有传统,音乐声色更是他们日常生活不可缺少的内容。反映音乐生活的刻石自然也就成为汉画像石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隋朝舞俑的出土,更加说明民俗活动及过程中艺术表演形式的风行。自清代以来,作为我国传统戏曲文化、地域文化以及民俗文化的重要艺术载体的柳琴戏、梆子戏、花鼓戏、丁丁腔等在徐州地区颇为流行。新时期,沛县以“古筝之乡”“唢呐之镇”享誉全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在于它源远流长的历史;地方的闻名遐迩,在于它文化底蕴的积淀、继承与蓬发。大风乐器产业的形成,得益于厚重的器乐文化。

(二)浓厚的企业家精神是大风乐器形成的内在支柱

经济发展是人行动的结果,而人的行动受其思想、价值观、精神状态等文化因素的制约。徐宝华在大风成长过程中的企业家精神主要体现在情怀和创新两个方面。情怀层面,徐宝华深受徐州器乐文化潜移默化的影响,具有将器乐传统文化发扬光大的价值取向。他别具一格的将景泰蓝镶嵌在古筝上,将徐州特色汉画像石融入钢琴中。此外,创新是实践观念与思维的力量,而此力量需要文化所蕴藏的丰富资源。随着社会不断进步,以时代转变背景下思维模式的转型升级为动力,及时调整江苏大风乐器运行机制,从手工到数控化再向智能化的过渡。徐宝华说:“企业的转型升级最主要的是人思维模式的转变,随着科学进步与技术的普及,以前的手工制作早已过时。”内在文化基因驱使,外在创业氛围熏陶下,徐宝华大气中求精致、豪放中见温情、开放中见诚信。这种情怀与商业兼顾,在产品更新换代迅速的当今,促使徐宝华依然专注于特色地方资源的开发利用,打造出更深、更远的文化品牌。

(三)文化认同的内在驱动是大风乐器形成的支撑点

文化认同是人类对于文化的倾向性共识与认可,也表现为对其文化的归属意识。 “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江苏大风乐器创始人——徐宝华,从小生长在沛县这块土地上使得其对沛县怀揣着依恋之情。沛县自身所包含着浓重的器乐文化底蕴,长期沐浴在这种氛围之下,徐宝华有将这种文化发扬光大的倾向。汉初,刘邦过沛县吟唱“大风歌”;现有,徐宝华创建名为“大风乐器”的企业。将历史故事浸染在品牌中,利用其口口相传效应,也是一种文化宣传。纵观徐宝华的心路历程,他对器乐有着深深地文化认同感。在产品研发方面,他另辟蹊径将物质文化融入产品中,在文化宣传方面,他多次亲力亲为现场演奏。

(四)多元性的战略政策是大风乐器发展的有力保障

1. 地方政府的战略性支持

依托丰富的地方特色文化资源,传承和发展地方特色文化,打造文化品牌是地方政府的重要职责。由于新闻媒体的多方报道,江苏大风乐器逐渐被当地政府所重视。徐州市人大工作理论研究会,曾多次到地方参观视察并指导工作。2009年,大风乐器被授予“江苏省著名商标”(见表2),这直接的促使其成为徐州文化产业的品牌代表,成为大风乐器行业发展的契机。多年来,大风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缺乏资金改善工艺,无力添置智能化、现代化办公和生产设备等问题时,区镇政府随即给予其各类资金扶持。

2. 国家宏观政策引导

宏观国家政策支持背景下,音乐文化产业蓬勃发展。近几年来,中国大力投资音乐文化产业,音乐文化产业的发展越来越正规,发展速度也越来越快。2006年由文化部主管,文化产业司主办的国家级权威文化产业门户网站“中国文化产业网”成立;2010年,北京市政府与投资企业签订“中国乐谷——北京国际音乐城”产业项目;2010年5月10日,“珠兰角音乐文化产业园”在广东东莞落户;2011年8月31日,江苏无锡规划建设“梅村二胡产业园”。2017年11月,徐宝华出席文化产业专项债券及产业基金融资对接交流活动。大风乐器紧紧抓住中国文化产业大发展的好机遇,植根于楚汉文化,异军突起,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已经成为全国重点文化企业,得到国家、省、市、县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关怀。

五、 结论与建议

本文以江苏大风乐器厂为案例,运用文本分析等方法,从微观的角度去探讨区域特色文化产业的形成机理。研究表明:

1. 地域文化是区域文化产业形成的背景支撑,可以有效地提升文化产品的内涵、从而形成特色文化产业。

2. 区域文化产业形成过程中,企业家精神、文化认同等是其重要的内在动力。

3. 区域文化产业在其形成过程中,地方政府的文化定位与文化战略、国家宏观层面的政策环境与发展战略通过引导匡正,促进其积极持续的发展,形成其外在结构性力量。

基于结论,提出以下建议:

1. 立足地域多元特色文化,打造“楚汉风情”乐器

徐州深厚的楚汉文化底蕴塑造了地域丰富的汉文化景观。大风乐器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可以更加优化乐器产品与地域文化的互动。充分挖掘本地的文化地域特色,将徐州的地域文化特色彰显出来,例如将蕴含着徐州楚汉文化的图片镶嵌在乐器产品上等,丰富乐器产品的创作题材,促进其可持续发展。

2. 提高群众乐器学习意识,带动乐器产业发展

乐器作为演绎音乐,表达、传递人类情感的载体,其文化意义早已超越了演奏工具本身。随着经济的发展,各种乐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喜爱,这也为中国的乐器产业迎来了良好的发展机遇。以往的乐器学习,只是为了中高考,很少是出于对乐器的真正热忱。普及乐器知识,呼吁人们对于非物质器乐文化的了解和保护,从而带动乐器产业发展。

3. 加强政府扶持力度,创造良好政策环境

政府的相关政策扶持对区域特色文化产业的形成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广东大芬油画村是著名的“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其在形成过程中,各级政府领导组织宣传文化部门负责人,进行实地考察,制定文化产业发展策略。河北省政府关于县域文化产业发展的战略方针是积极实施“一县一品工程”。政府在制定区域文化产业发展的战略方针时,應该结合地域文化特性与公司发展的实际情况,充分发挥区域特色文化产业发展的优势,将其做大、做优。

参考文献:

[1]李冬,娄成武.解析文化产业的形成与发展[J].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8(1): 13-15.

[2]胡惠林.论文化产业的本质——重建文化产业的认知维度[J].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1(3): 1-15.

[3]胡惠林.中国文化经济学:历史、现状与特点[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7(12): 47-56.

[4]陈立旭.现代文化产业形成的经济社会条件[J].中国文化产业评论.2005,27(2): 63-71.

[5]顾江,吴建军,胡慧源.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的区域特征与成因研究——基于第五次和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J].经济地理.2013,33(7): 89-95.

[6]Florida R.Cities and the Creative Class[J].City & Community.2010,2(1): 3-19.

[7]Bassett K,Griffiths R,Smith I.Cultural industries,cultural clusters and the city: the example of natural history film-making in Bristol[J].Geoforum.2002,33(2).

[8]Yang M C,Hsing W C.Kinmen: governing the culture industry city in the changing global context[J].Cities.2001,18(2): 77-85.

[9]全婧.西安市文化产业集群发展的战略思考[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7,28(10): 127-128.

[10]苏州市文化创意产业园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D].苏州:苏州大学,2015.

[11]贾玉娥.河北省县域文化产业发展模式研究[J].经济论坛.2012(09): 25-29.

[12]韩余,崔永红,闫桂莲.承德市县域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和对策[J].河北旅游职业学院学报.2013(01): 1-4.

[13]黄昱然.发展县域文化产业形成多点支撑格局[J].湖湘论坛.2015,28(1): 65-70.

[14]曲怡桦.鲁南及徐州地区汉画像石的音乐考古研究[D].北京:中国艺术研究院,2005.

[15]郑晓云.文化认同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2.

[16]高信.依托文化資源优 势打造特色文化产业[N].邯郸日报,2018-8-23.

[17]李育.音乐文化产业背景下的二胡乐器流通及出版策略探究[D].开封:河南大学,2015.

最新文章

版权所有:博古范文网 2012-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博古范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博古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浙ICP备1201877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