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正文

论职业学校教师创新能力培养

发布时间: 2022-11-10 11:15:05 来源:网友投稿

摘 要:中等职业学校以直接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培养合格劳动者为目标,在此过程中,教师的创新就显得犹为重要,就此探讨教师创新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创新;职业教育;教师

中图分类号:G51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09)07-0208-01

创新是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不竭的动力。提倡创新教育,加速创新人才的培养,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也是社会经济发展对教育提出的新课题,要完成这一课题的实践,就必须建设一支立志创新、善于创新的高素质教师队伍。创新教育包括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中等职业学校的教育目标是直接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高素质的专门人才以及具有专业特长的合格劳动者,从这个意义上说,中等职业学校提倡并努力实践创新教育显得更为重要,更为迫切;中等职业学校教师注意自身创新意识的强化和创新能力的提高,也显得尤为重要。笔者认为提高职校教师的创新能力着重应在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1 更新教育观念,创造创新氛围

较长一段时期内,学校教师常常以卷面考试的分数来检验学生的学习水平,并以此作为鉴定学生好坏的重要标准,甚至是唯一标准。教师按照应试的目标,把课本、教参以至练习册原封不动地搬来,灌给学生,然后反复地考试,一成不变地检测,以分数给学生排队等,搞得学生高度紧张,教师自身十分疲劳,诚然,为了使学生多注意基础理论的学习,用卷面考试来检测教学情况未尝不可,但是如果把它作为一成不变的评估体系,那就失之偏颇了,因为在这样一种氛围下造就的教师角色,体现不出教师劳动的创造本质,也贬低了教师应有的生命价值,我们不可能指望缺乏创造性的教师能培养出勇于创新的学生,要纠正这种偏颇,必须注意:

(1)教师要更新教育观念。摈弃标准件型的人才观,即用统一的标准来衡量人、塑造人的观念,因为这种人才观束缚、扼杀学生个体创造的潜能,现实生活常常出现这样一种现象,在学校听话的、书面考试成绩好的学生踏上社会后,未必是创造型的人才。这种现象在对学生实践性要求高的职业学校尤为明显,社会实践告诉我们:只有那些素质全面特别是具有科学批判精神和探索、发现能力的人,才是知识经济时代所需要的人才。由此,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必须牢固确立这样的观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开发受教育者各自的创造潜能,使他们的全面素质和创新能力得到发展。

(2)教师要创造创新氛围。“激励创新”内涵在于教师承认学生之间存在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发展和创新,新一轮的职业教育课程改革,有一个新的人才观那就是“多元智能”人才观,所谓“多元智能”就是只有智力类型的不同,而没有智力水平的高低。因此必须创造、摸索出更科学的检测学生能力的考核手段,增强考试内容的选择性和试题答案的发散性;发挥学生主体作用。重视学生的自我评价,发挥其积极的导向和激励作用,有利于形成学生创新能力发展所必需的宽松环境和自由空间。

2 注意教材内容调整,强化应用能力训练

课程教材是整个教育系统运行的软件,课程结构制约着人才素质结构,教材的价值取向决定着人的发展方面,教材的内容反映着时代的要求,因此教师对课程教材的处理及开发能力是创新教育的保证,构建一个科学、开放、充分体现时代特征、有利于培养创新人才的课程教材体系,已经成为中等职业学校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当务之急,目前中等职业学校使用的教材,大都属于全国或行业统编教材,由于范围大、周期长。往往体现不了区域发展的特点,跟不上科技的高速发展,反映不出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材料的要求。因此,除文化课和部分专业基础课使用统编教材外,其他课程的教材和讲义的编写可考虑以地区行业为特点作必要的增删补缺。这无疑是对专业课教师在课程教材开发方面的一大严峻的挑战,也是现代教育对教育者提出的必然要求。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在课程教材的处理和开发的实践中应注意解决这样一些问题:

(1)课程教材的设置与安排应面向未来的时代,以人的发展为本,引导学生学会关心周围现象,学会学习,学会动手、学会探索,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

(2)教材的处理和讲授应面向学生,以学生为主体,适应不同层次学生的个性发展。

(3)对部分专业课教材内容偏多、偏全、偏深、偏难的,要实现课程的重组和综合,既体现课程体系的科学性,保证核心内容和基本要求的明确性,又体现课程的多元化和可选择性。

(4)专业课程开发的思路应该是:以区域经济发展为依据,以产学研结合为模式,以自编教材为主,从而适应新形势发展的要求,例如:机械制造专业可适当增加跨学科课程,尤其注意培养学生在机、电方面的综合能力和创造能力;再如在《数控机床与编程》的教学过程中,重视实践环节,安排时间学生上机编制和调试程序、操作数控机床、加工工件,培养学生学习专业的兴趣,调动他们使用和开发动态模拟编程软件的积极性。

3 掌握现代教育技术,注意教学手段创新

教学方法的深刻变革,特别是信息高速公路的建成,教育信息的搜集、整理、利用等日益向大容量,网络化、快速化方向发展,呼唤着每一位教师加快掌握各种新的教学手段,去迅速适应科技发展的新要求,新形势要求职业学校教师必须注意学习现代教育技术及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以及其他先进教育技术,并能逐步掌握计算机辅助教学手段,学习创意、制作多媒体课件,力求使课件系列化、模块化和网络化,以充分发挥计算机辅助教学手段的功能,课件设计时要注意在进行相关知识的讲授时,容量要适中,因为容量太多,既影响教师的主导作用的发挥,又加重学生的负担,剥夺了学生思维的机会和可能,最终影响学生的主体性和发挥,弱化学生思想和能力的培养。

4 注意专业技术开发,力求“产学研”三结合

产学研的结合是经济、教学及科技发展的需要,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必然产物,随着竞争的日趋激烈,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经济与教育、科技的联合越来越广泛,相互间的依赖和促进作用越来越明显,现代职教要求学校由单纯培养学生转向“产学研”结合,这是培养创新人才、适应知识经济时代需要的必然趋势,也是职业教育壮大自身、发挥优势的必由之路。对于专业课教师,要不断学习和使用与本专业有关的新知识及技术,如:机械CAD/CAM、电子CAD、建筑CAD、计算机网络技术及应用、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等,并利用这些新知识进行本专业技术开发及工程开发,“产学研”结合的办学目标要求职业学校的专业教师成为“双师型”教师,中等职业学校要积极鼓励、大力扶持专业教师主持实验室和专业实习工场建设,要分期分批安排专业课教师下企业进行实践锻炼,以提高其实践技能和科研能力,并制定切实可行的激励措施。促进专业教师本专业技术开发的能力及工程开发的能力。同时,要主动公关,与当地上规模企业协作,让教师尤其是专业教师直接参与企业的技术改造和项目开发,为企业培训技术人员,提供技术咨询服务,帮助企业攻克科技难题和开发新产品,这样就有可能让教师在实践中提高研究和创新能力,强化专业知识。

面临新世纪的挑战,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应当具有自觉的创新精神、开阔的知识视野以及富有开创性的思维方式和实践能力,他们不应该仅仅是传统文化的传授者,而应该同时是新知识的创建者;不应该是故步自封的教书匠,而应该是不断进取、不断超越和更新自我的工程师,只有这样,才有利于形成学生创新能力发展所必需的宽松环境和自由空间,也只有这样,才能使教师在教育学生、培养学生的同时,既锻炼提高自己,又在不断的创造的实践中,享受无穷的乐趣!

最新文章

版权所有:博古范文网 2012-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博古范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博古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浙ICP备1201877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