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正文

《分数与小数互化》教学反思【10篇】

发布时间: 2022-12-17 12:20:04 来源:网友投稿

《分数与小数的互化》教学反思1  一、学生的认知起点在哪里  学生认知起点的定位,直接决定了课堂教学学生自主思考的空间。因此,教师对学生认知起点的把握,就显得尤为重要。探索一个既约分数化成有限小数的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分数与小数互化》教学反思【10篇】,供大家参考。

《分数与小数互化》教学反思【10篇】

《分数与小数的互化》教学反思1

  一、学生的认知起点在哪里

  学生认知起点的定位,直接决定了课堂教学学生自主思考的空间。因此,教师对学生认知起点的把握,就显得尤为重要。探索一个既约分数化成有限小数的规律:分母只含有素因数2和5。第一次和第二次试教,学生都不能找出一个分数化成有限小数还是无限小数跟分母有关?我想,主要的原因就是没有给学生一个好的认知起点。学生都选择:“分子除以分母”的方法化成小数,老师也没有要求学生用第二种方法化成小数。一个有限小数都能化成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这是学生探索这个规律的认知起点,而他们没有这个起点,如何让学生探索这个规律呢?课后黄老师向我指出这个问题。重新备课,所以在后来的课中

  我请学生用二种方法把分数化成小数并板书。给学生建立好了认知起点,学生很快就感悟到分数化成有限小数跟分母有关。

  二、注重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

  课后有部分老师认为,一个分数化成有限小数还是无限小数跟分母有关?直接告诉学生。我认为这还是有待商榷的。这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难道我们就这样直截了当的告诉他们吗?数学家吴文俊先生在谈21世纪的*教育时曾说过的一段话: “学校所给的数学题目都是有答案的,已知什么,求证什么,都是清楚的,题目也一定做得出来。但是到了社会上,所面对的问题大多是预先不知道答案的,甚至不知道是否会有答案。”这就需要老师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学会处理各种实际数学问题的方法。课堂中学生不仅需要掌握分数能否化成有限小数的规律,更重要的是需要掌握解决难题的能力,掌握遇到实际问题如何解决的能力。我们应该让学生的视角从狭窄的思维中*出来,更多地提供教学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解决难点,让学生在亲身经历活动中的各种问题,不断尝试,不断探索,学会解决问题的方法。

  三、有钻研透教材,才能预设课堂教学活动。

  课堂教学活动是可预设,但课堂教学又是生动地、有些是无法预设的。所以我们只有钻研透教材,那么学生才会按照你预设教学活动开展。例第二部分的12个分数都编教材的专家精心挑选过地,不能随便的舍弃。如9/16开始我想这个分数计算的结果是四位小数,学生计算太麻烦就把它舍弃。可后来听了*小学卢老师的课后,我知道其实这个分数是缺一不可的。首先它可以复习我们五上学的内容:怎样判断积的末尾有几个零?(看这个数可分成几队2和5,它就有几个0)所以在课前应做一些分解素因数的题。其次它能化解难点:把9/16用第二种方法化成小数,先要化成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只要他能把这一题能化成分母是100000的分数。那么后面“一个分数能化成有限小数还是无限小数跟什么有关?”这个大难题就迎刃而解了,探索分数化成有限小数的规律:分母只含有素因数2和5。也就水道渠成。课后听了于老师的发言,发现这题还有一点没有挖掘出来。根据2和5派队的个数,我们还能马上知道它是几位小数。这里又可以分成二种情况:第一种只有2或只有5,根据2或5的个数确定小数的位数:第二种有2又有5的,根据个数多的来确定小数的位数。看视很简单的一道题,其实它有三个作用。复习学过的知识,化解今天学习的难点,探索了规律。我想,如果能这样吃透教材,那么怎样生动的课堂都能驾驭。教学任务也肯定能完成,再也不会叫时间来不及,内容太多了。

《分数与小数的互化》教学反思2

  教学内容:第48页的例9、例10、“试一试”、“练一练”,“练习九”的第7——11题

  教学重点:掌握分数化成小数的基本方法以及小数化成分数的基本方法

  教学难点:灵活运用小数与分数互化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目标预设:

  1、通过自主探索和交流,初步明确和掌握分数化成小数、小数化成分数的基本方法,能运用小数与分数互化的知识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

  2、在探索分数与小数互化的过程中,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数感,培养观察、比较、抽象、概括等能力。

  3、使学生初步了解分数与小数互化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增强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意识,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课程实施:

  一、谈话导入

  1、记得在一年级时我们学过一首儿歌“人有两个宝……”,是呀,双手和大脑是我们的两个宝。在生活、学习中,尤其是我们的数限额学习中,要勤于动手动脑,才会创造出更多的精彩!

  瞧,我们学校手工组的同学正在用她们的智慧和小小巧手做手工呢——

  2、(出示挂图)从图上你看懂了什么?

  指名自由说说,提出问题“谁用的彩带长?”

  3、让学生自由说说想法,根据学生回答板书比较方法。

  二、探索发现

  (一)探索分数化成小数的方法

  1、比较谁用的彩带长,实际上就是比较0.5与的大小,一个是分数,一个是小数,不便比较,想到了将分数化成小数,然后再比。这非常好,用了我们数学中常用的,也是很重要的一种方法——转化(边说边板书:转化)可以把——(边说边出示:分数化成小数)。仔细看一下分数化成小数的过程,你理解吗?这样转化的依据是什么?

  2、结合学生交流,帮助学生认识到可以根据分数与除法之间的关系,用分子除以分母的方法将分数化成小数。(出示:分数与除法之间的关系)再任意举一个例子,师生一起完成

  3、那么任意给你一个分数,将它化成一个小数,行吗?用什么方法?(友情提醒:分数化成小数,只要用分子除以分母。)谁来写几个分数考考大伙儿?指名写3个分数,学生练习。

  (二)探索小数化成分数的方法

  1、启发追问:分数与小数看起来是不同的两类数,其实有着密切的联系,分数能转化成小数,由此,你想到了什么?

  2、(出示:小数化成分数)怎么样把一个小数化成分数?比如0.3,(板书:0.3=0.13=0.213=),让学生尝试练习。

  3、交流归纳:你是怎么想到的?为什么0.3要化成分母是10的分数?……这是我们以前学的小数的意义,贴出板书(小数的意义)。小数化成分数,我们可以根据,友情提醒:一位小数写成十分之几,两位小数写成百分之几,三位小数写成千分之几……(边说边出示板书)

  4、及时反馈:完成练习九7(卡纸出示)做在书上,

  5、游戏巩固:口答第8题

  我们来做个游戏,我说小数,你说分数,比比谁的反应快!

  0.90.190.830.070.123(补充:2.02)

  三、应用提高

  1、分数王国中来了一些小数朋友,吵着要和分数比比大小,你们愿意帮他们做裁判吗?

  练一练(卡纸出示)

  学生尝试,指名板演

  交流评议(第一组可以把小数化成分数比较,也可以把小数化成分数比较,第二组和第三组,怎么想到把分数化成小数来比的?如果化成分数,不同分母的分数比较,我们暂时还没学,以后学了以后也可以用。这里的商至少要保留几位小数?一个分数与两位小数比,分数至少要保留三位小数)

  2、我们公正地为他们一些分数和小数做了一回裁判,可这边小军和小明也有问题要求助于我们,赶快去看看吧(第11题)

  学生独立思考,尝试完成,指名板演

  交流评议(时间用的多,说明做得慢……)

  3、生活中还有类似的例子吗?

  田径比赛、工作等(鼓励学生把话说完整,如,两人打同样多的字,谁用的时间短,谁打得快……)

  四、收获提炼

  1、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出示课题:分数与小数的互化)

  同桌相互说说:分数怎样转化成小数?小数又如何转化成分数?

  还有问题吗?

  五、分层作业

  1、完成练习九10、思考题(二星题)

  2、交流答案

  3、做对的做三星题(每日一题:比较、0.5、0.75的大小)

  没全对的同学完成练习九第9题

  课堂回顾:

  这节课,我首先用了一首大家都熟悉的儿歌,这并非是仅仅为了导入情境,而是渗透动手动脑的学习好习惯的培养,或者说营造一种氛围,给孩子一种鼓励。接着以“比较两位同学做手工谁用的彩带长”的问题情境,让学

  生产生分数和小数互化的需要,从而导出本节课的主题。接着很自然地探索分数化成小数的方法,以及小数化成分数的方法。从探索发现到分层练习,自我感觉脉络很清晰,孩子们掌握得亦不错。但课中出现的一些细节问题,让我觉得自己还有那么多的东西需要钻研,那么多的细节需要考虑……

  几处败笔:

  1、我让学生任意写一些分数,考考大家,小珍写了两个很简单的分数,我进行了补充,本应补充一个除不尽的,但却由于我没有预设,随便补了一个分数,使得这样的补充并没有起到什么作用。我应该注意练习的梯度,使课堂真正有效。

  2、课一开始,我和孩子们一起背诵儿歌,本想调解一下气氛,并鼓励孩子勤于动手动脑,却被听课老师认为是一种无效情境。细想想,也确实如此,这样的情境和本课教学,并没有多少关系,还不如直接出示问题情境来得明了简洁。简单就是一种美!

  3、在我们的新教材中,并没有明确说明“小数的意义”是什么,只是说“小数化成分数,可以根据小数的意义,一位小数化成十分之几,两位小数化成百分之几……”我不该自己把其归纳为小数的意义。也许,教材没有明确下定义时,我们宁可不要下定义。

  努力方向:

  如果孩子的主体性得到了体现,他们自然会产生求知欲望,也就会把学习作为乐趣,最终进入学会、会学和乐学的境界。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当好导演,让更多的学生有机会畅所欲言,对各种出现的问题要见机行事,激励学生的进步,对不好习惯要及时指正,支持学生的兴趣发展。“以学生发展为本”,这就要我们努力让学生带着自己的知识、经验、思考、灵感、兴致、情趣参与课堂教学,从而使课堂呈现出丰富性、多变性和复杂性,让课堂生机勃勃!

  我努力,我期盼……

《分数与小数的互化》教学反思3

  一、学生的认知起点在哪里

  学生认知起点的定位,直接决定了课堂教学学生自主思考的空间。因此,教师对学生认知起点的把握,就显得尤为重要。探索一个既约分数化成有限小数的规律:分母只含有素因数2和5。第一次和第二次试教,学生都不能找出一个分数化成有限小数还是无限小数跟分母有关?我想,主要的原因就是没有给学生一个好的认知起点。学生都选择:“分子除以分母”的方法化成小数,老师也没有要求学生用第二种方法化成小数。一个有限小数都能化成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这是学生探索这个规律的认知起点,而他们没有这个起点,如何让学生探索这个规律呢?课后黄老师向我指出这个问题。重新备课,所以在后来的课中

  我请学生用二种方法把分数化成小数并板书。给学生建立好了认知起点,学生很快就感悟到分数化成有限小数跟分母有关。

  二、注重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

  课后有部分老师认为,一个分数化成有限小数还是无限小数跟分母有关?直接告诉学生。我认为这还是有待商榷的。这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难道我们就这样直截了当的告诉他们吗?数学家吴文俊先生在谈21世纪的*教育时曾说过的一段话: “学校所给的数学题目都是有答案的,已知什么,求证什么,都是清楚的,题目也一定做得出来。但是到了社会上,所面对的问题大多是预先不知道答案的,甚至不知道是否会有答案。”这就需要老师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学会处理各种实际数学问题的方法。课堂中学生不仅需要掌握分数能否化成有限小数的规律,更重要的是需要掌握解决难题的能力,掌握遇到实际问题如何解决的能力。我们应该让学生的视角从狭窄的思维中*出来,更多地提供教学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解决难点,让学生在亲身经历活动中的各种问题,不断尝试,不断探索,学会解决问题的方法。

  三、有钻研透教材,才能预设课堂教学活动。

  课堂教学活动是可预设,但课堂教学又是生动地、有些是无法预设的。所以我们只有钻研透教材,那么学生才会按照你预设教学活动开展。例第二部分的12个分数都编教材的专家精心挑选过地,不能随便的舍弃。如9/16开始我想这个分数计算的结果是四位小数,学生计算太麻烦就把它舍弃。可后来听了*小学卢老师的课后,我知道其实这个分数是缺一不可的。首先它可以复习我们五上学的内容:怎样判断积的末尾有几个零?(看这个数可分成几队2和5,它就有几个0)所以在课前应做一些分解素因数的题。其次它能化解难点:把9/16用第二种方法化成小数,先要化成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只要他能把这一题能化成分母是100000的分数。那么后面“一个分数能化成有限小数还是无限小数跟什么有关?”这个大难题就迎刃而解了,探索分数化成有限小数的规律:分母只含有素因数2和5。也就水道渠成。课后听了于老师的发言,发现这题还有一点没有挖掘出来。根据2和5派队的个数,我们还能马上知道它是几位小数。这里又可以分成二种情况:第一种只有2或只有5,根据2或5的个数确定小数的位数:第二种有2又有5的,根据个数多的来确定小数的位数。看视很简单的一道题,其实它有三个作用。复习学过的知识,化解今天学习的难点,探索了规律。我想,如果能这样吃透教材,那么怎样生动的课堂都能驾驭。教学任务也肯定能完成,再也不会叫时间来不及,内容太多了。

《分数与小数的互化》教学反思4

  本节课的内容是分数与小数的互化。教学目标是要求学生理解和掌握分数和小数的互化方法。并能正确熟练的把分数化成小数以及把小数化成分数。我认为分数化小数是本课的重点内容,教学时我把这部分内容分为三种情况:一是分母是10、100、1000这样的数,二是分母不是10、100、1000的数,但能化成分母是这样的分数,例如:3/25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4,得到12/100。三是分母不是也不能化成10、100、1000的数。

  特别是分母不是也不能化成10、100、1000的数,需要作分子去除以分母,这时又出现两种情况,一是能除尽的,即能化成有限小数的,一种是不能除尽的即不能化成有限小数的,引导学生讨论,分析分母,探索能化成有限小数分母的特点。即:分母只含有质因数2和5。再通过判断题3/12能否化成有限小数,因为12里面有质因数3,可是通过试验,3/12也能化成有限小数,因此告诉学生需要补充一个前提条件:必须是一个最简分数。这样不仅使学生掌握了针对具体分数的情况去用合适的方法转化,也掌握了一个最简分数化成有限小数的规律。把教材100页的“你知道吗?”提到这里来讲解。

  本节教学中,分数与小数的相互转化,沟通了分数与小数的联系,既使学生对已学的旧知识加深了理解,也让学生认识到事物是相互联系,相互转化的。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清楚在解决具体的问题时,是选择“分数化成小数”还是“小数化成分数”要根据具体情境和数的特征来确定。

《分数与小数的互化》教学反思5

  本课是在学生知道怎样把分母是整十、整百、整千的分数转化为小数,理解了分数和除法的关系的关系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应该说学生有这些知识的铺垫,对本课内容的理解和掌握还是比较容易的。在教学中我结合两个例题的教学,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分数与小数的互化方法,学生说的都不错,通过观察例题的三个分数,学生基本上都能得出一位小数的分母是10、两位小数的分母是100、三位小数的分母是1000,分子就看小数的小数部分是多少的结论。

  因为学生说的都很好,所以我进行了适当的拓展,让学生试着把带分数转化为小数。学生完成的也不错,大部分的学生都是先把带分数化成假分数后,再用分子除以分母。我在这里采用的方法是引导学生观察转化后的小数与带分数进行比较,结果很多学生发现它们的整数部分是相同的,然后我再启发他们思考:带分数化成小数还可以怎么化?学生很自然得出整数部分不变的结论。通过本课的教学我也感觉到,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沟通新旧知识的联系,让学生学会利用旧知自主学习新知识,充分发挥知识的正迁移作用,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主要体现了两个方面,一是联系分数的意义来比较,二是把分数化成小数再比大小。从学生的反馈情况看说明学生对分数的意义理解的还是比较到位的,有了之前分数同除法的关系这一知识点,把分数化成小数,学生也已理解并掌握。

  对照比较,不难发现,把分数化成小数后再比较两个小数的大小,比较方便,而且简单,易被学生接受。这一点可以从之后的试一试中也能体现,只是除不尽的要用四舍五入法求近似值,注意约等号的使用。因为除不尽的往往都是循环小数,也有学生说保留三位小数,不一定要除到第四位。看来还是挺有思想的,不拘一格,不局限于书本,不盲目地服从,多给他们一点时间和空间,有时也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分数与小数的互化》教学反思6

  本节数学课的教学目标就是使学生掌握分小互化的方法,重点是分数化小数。我在备课时一直力求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去体现新课改的一些理念。在讲授新知识之前,我出示了一个一米长的尺子,标注其中的一部分,让学生分别用小数和分数这段是多少米。教师随后紧接着问看到这里你能想到什么?有些学生能发现这段能同时用小数和分数表示,所以它们之间是相等的关系,由此我导入了新课。这个环节的设计目的是让学生直观的感受分数与小数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有了这个关系才能互换,同时也复习了分别用分数与小数如何表示数。这个环节的设计也得到了教研员李老师的认可。小数化分数学生学起来不困难,所以我基本上是放手让学生去说过程,去归纳方法,题题都紧密的与小数的意义结合起来让学生理解如何得到的对应的分数。小数化分数中有个规律,通过学生的观察、思考自己得出了小数化分数的方法是什么。

  分数化小数是本课的重点内容,我是把这部分内容分成了三个层次:

  一是分母是10、100、1000这样的数,

  二是分母不是10、100、1000的数,但能化成分母是这样的分数,

  三是分母不能化成10、100、1000的数。

  一、三两层学生都很容易的掌握方法,第二层我采用了小组合作的方式去寻求解决的方法,通过交流学生能找到两种方法,待学生得到方法后再动笔计算出结果。

  在教师板书的过程中让学生反复强调这两种方法的依据是什么,学生理解这个难点就比较轻松。教研员李老师针对我这部分的教学设计提出了一些建议,她首先肯定了我对这部分知识重难点的把握较准,其次她指出了更易激起学生思考兴趣的教学方法,就是可以让学生利用口算把分数化成小数,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就很容易发现有些分数很容易倒回去,有些不容易倒回去,这时教师引导他们思考为什么有的容易倒回去,有的不容易倒回去。让学生发现关键是分母的不同导致了上述两种情况,再让学生想办法把不容易倒回去的变的很容易倒回去。学生通过观察、计算就能归纳出什么样的分母能够变成是10、100、1000的数,什么样的不能,最后再让学生归纳出分数化小数的方法。李老师提出这样的建议也是她在听我这节课的过程中自己反思出的结果,并且这样的教学设计能够很好的与例三的教学内容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听到她这样说我认为象李老师身为教研员都能根据这部分内容不同的教学设计与内容安排提出更有效的教学方案,不仅使我受益非浅,学会了知识间如何紧密的联系与整和,而且她这种反思的精神是最值得我学习的。

  李老师还提出我在板书中的一些问题:比如如何更清晰、更严谨的为学生做出示范,是我在今后每节课当中都要随时注意的问题,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我要不断的把课改的新理念贯彻到教学设计之中,抓住中难点。运用有效的手段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思考的价值,同时要不断的反思,学会反思。让反思真正对教学有所促进,并最终有利于学生学习效率和质量的提升。

《分数与小数的互化》教学反思7

  教学的得失:

  1、分数和小数的互化这部分知识,主要是运用小数的意义,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分数的基本性质等来学习的,所以一开始的复习给学生们新知识的学习作了很好的铺垫,让学生们能够顺利进行新知识的学习。

  2、利用小组合作学习来完成本节课的教学比较恰当。课上,通过小组合作、分析、讨论、总结等,使学生明确了分数和小数的互化方法。

  3、把课堂教学放手给学生,学生们在预习中积极探索,变枯燥为兴趣,变新知为熟知,增强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4、由于时间安排充足,所以例1教学过程比较详细,例2的时间就不是很充足了,挤占了练习的时间,练习量减少了。

  学生自主性的表现:

  1、大部分学生在课下能够认真预习、积极动脑,课堂上积极举手,参与到新知识的学习中来。

  2、大部分学生通过预习能够突出重点,找到分数和小数互化的方法,有的同学甚至不局限于课本,积极探索,找到了更好的方法。

  3、个别学生在探究学习的过程中,还是比较被动,需要积极引导,教师对个别优秀学生能力估计太低,练习题的梯度太小,好学生的潜力还没充分发挥出来。

《分数与小数的互化》教学反思8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二小节中的百分数和分数、小数的互化的例1例2,它是在学生学习了百分数的意义,明确了百分数与小数之间的联系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不仅要使学生理解和掌握百分数与小数互化的方法和规律,即百分数化成小数、小数化成百分数,还要向学生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百分数与小数之间的互化,既是百分数与小数之间联系的具体体现、扩展与深化,又是便于百分数和分数、小数之间的比较,便于百分数、分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计算的基础。学生学好这部分知识,就为后面学习百分数的的计算和应用创造了条件。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百分数和小数的互化的必要性,能正确熟练地进行互化方法。

  2、使学生总结和分析小数、百分数互化的规律,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和分析比较能力。

  3、使学生学会运用以前学过的知识来解决新问题。教学重点:使学生掌握百分数和小数的互化方法,并能熟练运用。教学难点:探究归纳百分数与小数地互化方法,弄清其推理过程。

  这节课的内容难度不大,在考虑教学策略的时候,我把重点放在学生自主发现方法,完成知识的迁移,同时利用练习来巩固学生对百分数和小数互化的熟练程度。

《分数与小数的互化》教学反思9

  一、较好利用迁移规律,让学生自主探索。

  引导学生沟通新旧知识的联系,让学生学会利用旧知自主学习新知识,充分发挥知识的正迁移作用,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例如:在教学分母是整十、整百、整千数……转化成小数时,我放手让学生自己写转化结果,然后总结规律;又如:在教学一位小数、两位小数、三位小数……转化为分数时也让学生大胆自己写转化后结果,并总结规律,然后引导学生观察,转化后的分数是否最简分数,接着让学生看课本了解小数转化成分数后能化简的一定要化简成最简分数。最后对于分母不是整十、整百、整千数的分数转化成小数,让学生自己先尝试,部分学生先把分母不是整十、整百、整千数的分数,根据分数的基本性质转化成分母是整十、整百、整千数的分数,然后再把分数转化为小数,肯定学生的做法后,出示三分之一等这些分母转化不正整十、整百、整千数的分数,让学生尝试转化成小数,当学生感到道路不通时另辟蹊径,引导学生说出根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的关系,把分数转化成除法,用分子除以分母得到小数。

  二、恰当对比,引导学生找出最优方案,

  在教学分数和小数比大小时,有学生把小数转化成分数再比大小,也有学生把分数转化成小数再比大小,这时恰当引导学生对比,让学生自己发现,把分数化成小数后再比较两个小数的大小,比较方便,而且简单。只是除不尽的要用四舍五入法求近似值,注意约等号的使用。

  三、深入探究,拓展思维。

  不论是青岛版教材还是人教版教材中分母不是整十、整百、整千数的分数能否转化成有限小数的探索规律,教材中都没有出现,为了拓宽学生的思维,让学生深入探究,我让学生在练习把分母不是整十、整百、整千数的分数转化成小数后,引导学生把分数按照能否转化成有限小数进行分类,并探究其中的规律。对于“一个分数能化成有限小数还是无限小数跟分母有关”,这个规律是我利用人教版教材中最后的知识链接—————“你知道吗?”直接让学生看着读了解的。因为既然现行教材降低了难度,不再作为知识重点让学生探究,本人仅仅为了拓展一下学生的视野,所以不必要再花费一节课的时间深入探究。让学生读过知识链接后,尝试自己举例验证规律,从而以后练习中出现分母不是整十、整百、整千的数转化小数时,可以自己验证做题的准确性。

  四、提高对学生的要求,为后续学习奠基。

  学生熟练分数转化成小数的方法后,搞了小比赛:把二分之一、四分之一、四分之三、五分之一、五分之二、五分之三、五分之四、八分之一、八分之三、八分之五、八分之七等一些常用分数转化成小数,并要求学生将结果牢记在心,熟练进行分数小数的转化,为后续学习分数小数四则运算打下基础。

  本节课不足:

  1、学生小数转化成分数之后,学生有的不约分,还有的约分不彻底。

  2、小数与分数在一起排列顺序学生做题准确率不高,应适当加强联系。

《分数与小数的互化》教学反思10

  本课教学分数与小数的互化的方法,主要是运用了分数和小数的意义、分数与除法关系、分数的基本性质等基础上进行学习的。首先复习给学生新知识的学习作了铺垫,探索分数化成有限小数的规律,对学生认知起点的把握非常重要。建立好这个起点,学生很快感悟到分数化有限小数跟分母有关。课堂中提供教学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亲身经历各种问题,使枯燥为兴趣,由新知为熟知。课下有老师提出,分数化有限小数还是无限小数跟分母有关?直接告诉学生?我认为课堂中不仅要探索规律,更要注重解决难题的能力。

  在教学中,尊重每位学生的个性差异,抛出的问题,给他们提供交流各自想法的机会,沟通、交流让学生自主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充分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课堂教学中,灵活机动地创设一种学生敢说乐说的氛围,以各种形式给学生以亲切感,容易激发学生“说”的欲望。教师要始终注意调动和保护学生“说”的积极性。注意适当地给学生恰如其分的评价,即便是发现学生有微小的进步,也要给予表扬,增强他们当众说话的勇气和信心。

  本节课的成功之处:首先,复习的设计,使师生互动唤起学生对小数的意义,为学习新知打下良好的基础。其次,在教学方法上,我主要提供了灵活多样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去体验全过程,基本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因此,学生做练习时兴趣满满,也提高了练习题的正确率。

  再者是小组活动使学生处在自由、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中,同学们在互相学习,互相帮助中获得知识。尤其是课堂发言时,组内人人站起来,都不怯场,让更多的学生有机会畅所欲言,尤其是稍差生,对学生的发言及时地进行评价,及时给予鼓励性的语言,促进了学生主动的发展。

  本节课的不足之处:小数化分数时,还是存在不约分的现象,没有把分数化成最简分数;在分数化小数时,除不尽的根据四舍五入法保留小数位数,由于我的疏忽,对学生的能力估计太高,难易程度不能针对全班学生,数据过大,导致部分学生越着急越做不出来(出现错误),甚至影响到语言的表述,忘记写约等号的现象。


《分数与小数的互化》教学反思10篇扩展阅读


《分数与小数的互化》教学反思10篇(扩展1)

——《分数与小数的互化》教学反思10篇

《分数与小数的互化》教学反思1

  教学反思:本课教学分数与小数的互化的方法,主要是运用了分数和小数的意义、分数与除法关系、分数的基本性质等基础上进行学习的。首先复习给学生新知识的学习作了铺垫,探索分数化成有限小数的规律,对学生认知起点的把握非常重要。建立好这个起点,学生很快感悟到分数化有限小数跟分母有关。在教学中,尊重每位学生的个性差异,抛出的问题,给他们提供交流各自想法的机会,沟通、交流让学生自主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充分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本节课的成功之处:首先,复习的设计,使师生互动唤起学生对小数的意义,为学习新知打下良好的基础。其次,是小组活动使学生处在自由、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中,同学们在互相学习,互相帮助中获得知识。及时给予鼓励性的语言,促进了学生主动的发展。

  本节课的不足之处:小数化分数时,还是存在不约分的现象,没有把分数化成最简分数;在分数化小数时,除不尽的根据四舍五入法保留小数位数,由于我的疏忽,对学生的能力估计太高,难易程度不能针对全班学生,数据过大,导致部分学生越着急越做不出来(出现错误),甚至影响到语言的表述,忘记写约等号的现象。

《分数与小数的互化》教学反思2

  本课教学分数与小数的互化的方法,主要是运用了分数和小数的意义、分数与除法关系、分数的基本性质等基础上进行学习的。首先复习给学生新知识的学习作了铺垫,探索分数化成有限小数的规律,对学生认知起点的把握非常重要。建立好这个起点,学生很快感悟到分数化有限小数跟分母有关。课堂中提供教学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亲身经历各种问题,使枯燥为兴趣,由新知为熟知。课下有老师提出,分数化有限小数还是无限小数跟分母有关?直接告诉学生?我认为课堂中不仅要探索规律,更要注重解决难题的能力。

  在教学中,尊重每位学生的个性差异,抛出的问题,给他们提供交流各自想法的机会,沟通、交流让学生自主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充分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课堂教学中,灵活机动地创设一种学生敢说乐说的氛围,以各种形式给学生以亲切感,容易激发学生“说”的欲望。教师要始终注意调动和保护学生“说”的积极性。注意适当地给学生恰如其分的评价,即便是发现学生有微小的进步,也要给予表扬,增强他们当众说话的勇气和信心。

  本节课的成功之处:首先,复习的设计,使师生互动唤起学生对小数的意义,为学习新知打下良好的基础。其次,在教学方法上,我主要提供了灵活多样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去体验全过程,基本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因此,学生做练习时兴趣满满,也提高了练习题的正确率。

  再者是小组活动使学生处在自由、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中,同学们在互相学习,互相帮助中获得知识。尤其是课堂发言时,组内人人站起来,都不怯场,让更多的学生有机会畅所欲言,尤其是稍差生,对学生的发言及时地进行评价,及时给予鼓励性的语言,促进了学生主动的发展。

  本节课的不足之处:小数化分数时,还是存在不约分的现象,没有把分数化成最简分数;在分数化小数时,除不尽的根据四舍五入法保留小数位数,由于我的疏忽,对学生的能力估计太高,难易程度不能针对全班学生,数据过大,导致部分学生越着急越做不出来(出现错误),甚至影响到语言的表述,忘记写约等号的现象。

《分数与小数的互化》教学反思3

  教学内容:第48页的例9、例10、“试一试”、“练一练”,“练习九”的第7——11题

  教学重点:掌握分数化成小数的基本方法以及小数化成分数的基本方法

  教学难点:灵活运用小数与分数互化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目标预设:

  1、通过自主探索和交流,初步明确和掌握分数化成小数、小数化成分数的基本方法,能运用小数与分数互化的知识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

  2、在探索分数与小数互化的过程中,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数感,培养观察、比较、抽象、概括等能力。

  3、使学生初步了解分数与小数互化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增强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意识,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课程实施:

  一、谈话导入

  1、记得在一年级时我们学过一首儿歌“人有两个宝……”,是呀,双手和大脑是我们的两个宝。在生活、学习中,尤其是我们的数限额学习中,要勤于动手动脑,才会创造出更多的精彩!

  瞧,我们学校手工组的同学正在用她们的智慧和小小巧手做手工呢——

  2、(出示挂图)从图上你看懂了什么?

  指名自由说说,提出问题“谁用的彩带长?”

  3、让学生自由说说想法,根据学生回答板书比较方法。

  二、探索发现

  (一)探索分数化成小数的方法

  1、比较谁用的彩带长,实际上就是比较0.5与的大小,一个是分数,一个是小数,不便比较,想到了将分数化成小数,然后再比。这非常好,用了我们数学中常用的,也是很重要的一种方法——转化(边说边板书:转化)可以把——(边说边出示:分数化成小数)。仔细看一下分数化成小数的过程,你理解吗?这样转化的依据是什么?

  2、结合学生交流,帮助学生认识到可以根据分数与除法之间的关系,用分子除以分母的方法将分数化成小数。(出示:分数与除法之间的关系)再任意举一个例子,师生一起完成

  3、那么任意给你一个分数,将它化成一个小数,行吗?用什么方法?(友情提醒:分数化成小数,只要用分子除以分母。)谁来写几个分数考考大伙儿?指名写3个分数,学生练习。

  (二)探索小数化成分数的方法

  1、启发追问:分数与小数看起来是不同的两类数,其实有着密切的联系,分数能转化成小数,由此,你想到了什么?

  2、(出示:小数化成分数)怎么样把一个小数化成分数?比如0.3,(板书:0.3=0.13=0.213=),让学生尝试练习。

  3、交流归纳:你是怎么想到的?为什么0.3要化成分母是10的分数?……这是我们以前学的小数的意义,贴出板书(小数的意义)。小数化成分数,我们可以根据,友情提醒:一位小数写成十分之几,两位小数写成百分之几,三位小数写成千分之几……(边说边出示板书)

  4、及时反馈:完成练习九7(卡纸出示)做在书上,

  5、游戏巩固:口答第8题

  我们来做个游戏,我说小数,你说分数,比比谁的反应快!

  0.90.190.830.070.123(补充:2.02)

  三、应用提高

  1、分数王国中来了一些小数朋友,吵着要和分数比比大小,你们愿意帮他们做裁判吗?

  练一练(卡纸出示)

  学生尝试,指名板演

  交流评议(第一组可以把小数化成分数比较,也可以把小数化成分数比较,第二组和第三组,怎么想到把分数化成小数来比的?如果化成分数,不同分母的分数比较,我们暂时还没学,以后学了以后也可以用。这里的商至少要保留几位小数?一个分数与两位小数比,分数至少要保留三位小数)

  2、我们公正地为他们一些分数和小数做了一回裁判,可这边小军和小明也有问题要求助于我们,赶快去看看吧(第11题)

  学生独立思考,尝试完成,指名板演

  交流评议(时间用的多,说明做得慢……)

  3、生活中还有类似的例子吗?

  田径比赛、工作等(鼓励学生把话说完整,如,两人打同样多的字,谁用的时间短,谁打得快……)

  四、收获提炼

  1、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出示课题:分数与小数的互化)

  同桌相互说说:分数怎样转化成小数?小数又如何转化成分数?

  还有问题吗?

  五、分层作业

  1、完成练习九10、思考题(二星题)

  2、交流答案

  3、做对的做三星题(每日一题:比较、0.5、0.75的大小)

  没全对的同学完成练习九第9题

  课堂回顾:

  这节课,我首先用了一首大家都熟悉的儿歌,这并非是仅仅为了导入情境,而是渗透动手动脑的学习好习惯的培养,或者说营造一种氛围,给孩子一种鼓励。接着以“比较两位同学做手工谁用的彩带长”的问题情境,让学

  生产生分数和小数互化的需要,从而导出本节课的主题。接着很自然地探索分数化成小数的方法,以及小数化成分数的方法。从探索发现到分层练习,自我感觉脉络很清晰,孩子们掌握得亦不错。但课中出现的一些细节问题,让我觉得自己还有那么多的东西需要钻研,那么多的细节需要考虑……

  几处败笔:

  1、我让学生任意写一些分数,考考大家,小珍写了两个很简单的分数,我进行了补充,本应补充一个除不尽的,但却由于我没有预设,随便补了一个分数,使得这样的补充并没有起到什么作用。我应该注意练习的梯度,使课堂真正有效。

  2、课一开始,我和孩子们一起背诵儿歌,本想调解一下气氛,并鼓励孩子勤于动手动脑,却被听课老师认为是一种无效情境。细想想,也确实如此,这样的情境和本课教学,并没有多少关系,还不如直接出示问题情境来得明了简洁。简单就是一种美!

  3、在我们的新教材中,并没有明确说明“小数的意义”是什么,只是说“小数化成分数,可以根据小数的意义,一位小数化成十分之几,两位小数化成百分之几……”我不该自己把其归纳为小数的意义。也许,教材没有明确下定义时,我们宁可不要下定义。

  努力方向:

  如果孩子的主体性得到了体现,他们自然会产生求知欲望,也就会把学习作为乐趣,最终进入学会、会学和乐学的境界。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当好导演,让更多的学生有机会畅所欲言,对各种出现的问题要见机行事,激励学生的进步,对不好习惯要及时指正,支持学生的兴趣发展。“以学生发展为本”,这就要我们努力让学生带着自己的知识、经验、思考、灵感、兴致、情趣参与课堂教学,从而使课堂呈现出丰富性、多变性和复杂性,让课堂生机勃勃!

  我努力,我期盼……

《分数与小数的互化》教学反思4

  一、学生的认知起点在哪里

  学生认知起点的定位,直接决定了课堂教学学生自主思考的空间。因此,教师对学生认知起点的把握,就显得尤为重要。探索一个既约分数化成有限小数的规律:分母只含有素因数2和5。第一次和第二次试教,学生都不能找出一个分数化成有限小数还是无限小数跟分母有关?我想,主要的原因就是没有给学生一个好的认知起点。学生都选择:“分子除以分母”的方法化成小数,老师也没有要求学生用第二种方法化成小数。一个有限小数都能化成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这是学生探索这个规律的认知起点,而他们没有这个起点,如何让学生探索这个规律呢?课后黄老师向我指出这个问题。重新备课,所以在后来的课中

  我请学生用二种方法把分数化成小数并板书。给学生建立好了认知起点,学生很快就感悟到分数化成有限小数跟分母有关。

  二、注重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

  课后有部分老师认为,一个分数化成有限小数还是无限小数跟分母有关?直接告诉学生。我认为这还是有待商榷的。这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难道我们就这样直截了当的告诉他们吗?数学家吴文俊先生在谈21世纪的*教育时曾说过的一段话: “学校所给的数学题目都是有答案的,已知什么,求证什么,都是清楚的,题目也一定做得出来。但是到了社会上,所面对的问题大多是预先不知道答案的,甚至不知道是否会有答案。”这就需要老师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学会处理各种实际数学问题的方法。课堂中学生不仅需要掌握分数能否化成有限小数的规律,更重要的是需要掌握解决难题的能力,掌握遇到实际问题如何解决的能力。我们应该让学生的视角从狭窄的思维中*出来,更多地提供教学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解决难点,让学生在亲身经历活动中的各种问题,不断尝试,不断探索,学会解决问题的方法。

  三、有钻研透教材,才能预设课堂教学活动。

  课堂教学活动是可预设,但课堂教学又是生动地、有些是无法预设的。所以我们只有钻研透教材,那么学生才会按照你预设教学活动开展。例第二部分的12个分数都编教材的专家精心挑选过地,不能随便的舍弃。如9/16开始我想这个分数计算的结果是四位小数,学生计算太麻烦就把它舍弃。可后来听了*小学卢老师的课后,我知道其实这个分数是缺一不可的。首先它可以复习我们五上学的内容:怎样判断积的末尾有几个零?(看这个数可分成几队2和5,它就有几个0)所以在课前应做一些分解素因数的题。其次它能化解难点:把9/16用第二种方法化成小数,先要化成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只要他能把这一题能化成分母是100000的分数。那么后面“一个分数能化成有限小数还是无限小数跟什么有关?”这个大难题就迎刃而解了,探索分数化成有限小数的规律:分母只含有素因数2和5。也就水道渠成。课后听了于老师的发言,发现这题还有一点没有挖掘出来。根据2和5派队的个数,我们还能马上知道它是几位小数。这里又可以分成二种情况:第一种只有2或只有5,根据2或5的个数确定小数的位数:第二种有2又有5的,根据个数多的来确定小数的位数。看视很简单的一道题,其实它有三个作用。复习学过的知识,化解今天学习的难点,探索了规律。我想,如果能这样吃透教材,那么怎样生动的课堂都能驾驭。教学任务也肯定能完成,再也不会叫时间来不及,内容太多了。

《分数与小数的互化》教学反思5

  本课是在学生知道怎样把分母是整十、整百、整千的分数转化为小数,理解了分数和除法的关系的关系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应该说学生有这些知识的铺垫,对本课内容的理解和掌握还是比较容易的。在教学中我结合两个例题的教学,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分数与小数的互化方法,学生说的都不错,通过观察例题的三个分数,学生基本上都能得出一位小数的分母是10、两位小数的分母是100、三位小数的分母是1000,分子就看小数的小数部分是多少的结论。

  因为学生说的都很好,所以我进行了适当的拓展,让学生试着把带分数转化为小数。学生完成的也不错,大部分的学生都是先把带分数化成假分数后,再用分子除以分母。我在这里采用的方法是引导学生观察转化后的小数与带分数进行比较,结果很多学生发现它们的整数部分是相同的,然后我再启发他们思考:带分数化成小数还可以怎么化?学生很自然得出整数部分不变的结论。通过本课的教学我也感觉到,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沟通新旧知识的联系,让学生学会利用旧知自主学习新知识,充分发挥知识的正迁移作用,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主要体现了两个方面,一是联系分数的意义来比较,二是把分数化成小数再比大小。从学生的反馈情况看说明学生对分数的意义理解的还是比较到位的,有了之前分数同除法的关系这一知识点,把分数化成小数,学生也已理解并掌握。

  对照比较,不难发现,把分数化成小数后再比较两个小数的大小,比较方便,而且简单,易被学生接受。这一点可以从之后的试一试中也能体现,只是除不尽的要用四舍五入法求近似值,注意约等号的使用。因为除不尽的往往都是循环小数,也有学生说保留三位小数,不一定要除到第四位。看来还是挺有思想的,不拘一格,不局限于书本,不盲目地服从,多给他们一点时间和空间,有时也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分数与小数的互化》教学反思6

  《百分数和小数、分数互化》是学生在理解百分数的基础之上进行教学的,学生在上学期已经较为熟练地掌握了小数和分数的互化,上节课又学习了百分数的意义,学生对百分数与分数的联系有了初步的认识,所以学习百分数与小数,百分数与分数之间的互化并不是难点。但是这部分知识很重要,后面的学习通常是把百分数转化成小数或分数进行计算。为了给学生打下结实的基础,我把百分数与小数的互化进行单独教学,知识相对简单,知识点较少,这样设计可使学生不至于使互化方法混乱。而更好的区别于之后要学的分数与百分数的互化。虽然知识点较少,但是由于本班学生基础并不扎实,我还是进行了精心的设计。

  这节课的内容难度不大,在考虑教学策略的时候,我把重点放在学生自主发现方法,完成知识的迁移,同时利用一系列的梯度练习锻炼和提高学生的百分数和小数互化的熟练程度。练习方法的多样化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学起来倍感轻松。

  一、巧铺垫

  新授前恰当的铺垫,好比是修路前准备好材料一样,一切准备就绪,开工时想用什么顺手拈来。首先是一系列基础知识的铺垫:把小数化成分数,把分数化成小数,关键是要说说你是怎样进行转化的,目的是让学生回忆起以前学过的转化方法,并且再次明确小数的意义,因为它和百分数的转化有密切关系。在这两道题之后,又进行了把小数和整数扩大、缩小100倍,的练习。这些旧知识的铺垫,为学生扫清了学习新知的障碍。在复习时如果能加上一道把分母是100的分数写成百分数的准备题,那么学生就能更好地过渡到新知识当中。但整个复习时间稍长,如果能再压缩一点效果会更好!

  二、敢放手

  百分数和小数的互化,我并没有直接给出互化的方法,而是让学生自己探索,教师再加以引导,通过观察例题,再结合“做一做”,让学生在观察比较中发现互化的规律,从而找出快捷的互化方法。在教学例1时采用了合作学习法,让学生与同桌互相说说是怎样把小数转化成百分数的,让学生相互取长补短,拓宽思路,发挥互动学习的作用。

  三、不单一

  重视学习方法的多样性的新教材的特点,本内容教材最后并没有总结出百分数和小数互化的方法,也就是说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选择最适合的方法做。所以,在学生通过例题探索方法时,我有意从最基本的方法去引导,先把小数化成分母是一百的分数再改写成百分数,或把百分数改写成分母是一百的分数再化成小数,在学生掌握基本方法的基础上再发现其他方法。于是,有学生发现,把百分数化成小数,同样可以用分子除以100得出小数,或把小数扩大100倍,就是百分数的分子。把百分数的分子缩小100倍就是小数等互化方法。从本节课的课堂反馈看,不同学习层次的学生都能根据自己的学习基础选择适合的方法,效果不错。

  四、重算理

  在探究完百分数和小数的互化方法,通过观察做一做的题目归纳互化方法时,有学生提到把小数化成百分数只需要把小数扩大100倍就可以了。这时我顺水推舟地问把小数扩大100倍后和原来的数还相等吗?要使这两个数相等,必须要怎样做?小数扩大100倍小数点怎样移动呢?把学生带入探究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掌握算理,得出方法,从而掌握本节课的重点,突破难点。

  五、分层训练

  首先通过两道口答题进行基本性的练习,巩固百分数与小数互化的方法,获取反馈信息。再利用书上练习的1、2题与改错题、判断题进行综合性练习,强化掌握所学方法,把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中去,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最后通过一道比较小数、百分数与π的大小稍有难度的思考题来训练学生的创造性与敏捷性。

  反观整节课,虽然教学任务已基本完成,教学目标也基本达到,但有很多地方仍然有待改进:

  1、复习的创设过程中时间稍长,如果能再压缩一点效果会更好!

  2、在复习时加上把分母改写成百分数的练习或29/100=29/()=()%的练习,学生会对算理有更清晰的理解。

  3、虽然注重了方法的多样性,但最后并没有引导学生对各种方法进行对比,选择最简便快捷的方法,导致做练习或作业反馈时还有不少学生使用例题的方法,导致计算速度比较慢。

  4、在归纳方法时教师着重于引导学生进行算理分析,导致学生对方法的归纳总结说得较少,掌握得不牢固。

  5、新课教学后做一个小结,最好让学生看书进行回顾,并把相关例题补充完整,让学生对知识进行梳理回顾后再做练习。

  6、课堂各环节可更紧凑,压缩更多的时间完成设计的练习。

《分数与小数的互化》教学反思7

  教学的得失:

  1、分数和小数的互化这部分知识,主要是运用小数的意义,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分数的基本性质等来学习的,所以一开始的复习给学生们新知识的学习作了很好的铺垫,让学生们能够顺利进行新知识的学习。

  2、利用小组合作学习来完成本节课的教学比较恰当。课上,通过小组合作、分析、讨论、总结等,使学生明确了分数和小数的互化方法。

  3、把课堂教学放手给学生,学生们在预习中积极探索,变枯燥为兴趣,变新知为熟知,增强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4、由于时间安排充足,所以例1教学过程比较详细,例2的时间就不是很充足了,挤占了练习的时间,练习量减少了。

  学生自主性的表现:

  1、大部分学生在课下能够认真预习、积极动脑,课堂上积极举手,参与到新知识的学习中来。

  2、大部分学生通过预习能够突出重点,找到分数和小数互化的方法,有的同学甚至不局限于课本,积极探索,找到了更好的方法。

  3、个别学生在探究学习的过程中,还是比较被动,需要积极引导,教师对个别优秀学生能力估计太低,练习题的梯度太小,好学生的潜力还没充分发挥出来。

《分数与小数的互化》教学反思8

  《百分数与小数的互化》这节课是在学生掌握了分数与小数的互化、百分数的初步认识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我把本节课的教学理念定位为: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探索发现下面结合数学课程标准的教育理念:“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谈谈教学后的感想。

  首先,生活情景引入,体现数学的价值。环节:小芳跳绳的次数是标准数的1.15倍;小明跳绳的次数是标准数的6/5;小丽跳绳的次数是标准数的110%。问:谁跳的次数最多?我原设计意图是:借助学生熟悉的跳绳数据改编成的数学问题,让学生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感受数学的价值。同时要想比较3人跳绳次数的多少,就必须进行相互的转换,从而感受互化的必要性。但是这个情景并没有达到最大的利用效果,并且只有提出没有解决,这是比较遗憾的地方。

  其次,合作交流,确保人人有收获。由于教学内容比较简单,完全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学,因此我提前一天布置学生仿写类似的例子。上课的时候首先让学生结合自己所举的例子,同桌合作交流,说一说百分数怎样化成小数。通过仿写、交流等活动使得每位学生都或多或少有些收获。但是如果在后面的练习中能设计一些同桌互相出题、互相批改的环节,或许对本知识的学习更扎实。

  最后,探索发现,使得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在百分数化小数的合作交流中,我发现学生当中出现两种方法,方法1是把百分数化成分数再化成小数,80%的学生都用这个方法;方法2是把分数的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再添上%。这个方法只有少部分学生知道,而且他们只是停留在知道的份上,并没有真正理解这个方法为什么行得通,我通过设计了一个探索发现的环节,既突破了重难点,又满足了不同学生的发展需求。

  但是由于我没有组织学生进行两种方法的比较,而是直接说方法2是简便快捷的方法,感觉有点硬塞给学生了。其实可以出一些位数较多的小数,让学生用两种方法来做,从而对比得出方法2是快速简便的方法。整节课下来,我感觉过程算是比较顺畅的,但是存在较大的困惑。就是像这个内容比较简单、学生通过自学基本弄懂的一节课,我该教给学生什么知识?该怎么拓展提高?

《分数与小数的互化》教学反思9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二小节中的百分数和分数、小数的互化的例1例2,它是在学生学习了百分数的意义,明确了百分数与小数之间的联系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不仅要使学生理解和掌握百分数与小数互化的方法和规律,即百分数化成小数、小数化成百分数,还要向学生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百分数与小数之间的互化,既是百分数与小数之间联系的具体体现、扩展与深化,又是便于百分数和分数、小数之间的比较,便于百分数、分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计算的基础。学生学好这部分知识,就为后面学习百分数的的计算和应用创造了条件。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百分数和小数的互化的必要性,能正确熟练地进行互化方法。

  2、使学生总结和分析小数、百分数互化的规律,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和分析比较能力。

  3、使学生学会运用以前学过的知识来解决新问题。教学重点:使学生掌握百分数和小数的互化方法,并能熟练运用。教学难点:探究归纳百分数与小数地互化方法,弄清其推理过程。

  这节课的内容难度不大,在考虑教学策略的时候,我把重点放在学生自主发现方法,完成知识的迁移,同时利用练习来巩固学生对百分数和小数互化的熟练程度。

《分数与小数的互化》教学反思10

  一、较好利用迁移规律,让学生自主探索。

  引导学生沟通新旧知识的联系,让学生学会利用旧知自主学习新知识,充分发挥知识的正迁移作用,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例如:在教学分母是整十、整百、整千数……转化成小数时,我放手让学生自己写转化结果,然后总结规律;又如:在教学一位小数、两位小数、三位小数……转化为分数时也让学生大胆自己写转化后结果,并总结规律,然后引导学生观察,转化后的分数是否最简分数,接着让学生看课本了解小数转化成分数后能化简的一定要化简成最简分数。最后对于分母不是整十、整百、整千数的分数转化成小数,让学生自己先尝试,部分学生先把分母不是整十、整百、整千数的分数,根据分数的基本性质转化成分母是整十、整百、整千数的分数,然后再把分数转化为小数,肯定学生的做法后,出示三分之一等这些分母转化不正整十、整百、整千数的分数,让学生尝试转化成小数,当学生感到道路不通时另辟蹊径,引导学生说出根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的关系,把分数转化成除法,用分子除以分母得到小数。

  二、恰当对比,引导学生找出最优方案,

  在教学分数和小数比大小时,有学生把小数转化成分数再比大小,也有学生把分数转化成小数再比大小,这时恰当引导学生对比,让学生自己发现,把分数化成小数后再比较两个小数的大小,比较方便,而且简单。只是除不尽的要用四舍五入法求近似值,注意约等号的使用。

  三、深入探究,拓展思维。

  不论是青岛版教材还是人教版教材中分母不是整十、整百、整千数的分数能否转化成有限小数的探索规律,教材中都没有出现,为了拓宽学生的思维,让学生深入探究,我让学生在练习把分母不是整十、整百、整千数的分数转化成小数后,引导学生把分数按照能否转化成有限小数进行分类,并探究其中的规律。对于“一个分数能化成有限小数还是无限小数跟分母有关”,这个规律是我利用人教版教材中最后的知识链接—————“你知道吗?”直接让学生看着读了解的。因为既然现行教材降低了难度,不再作为知识重点让学生探究,本人仅仅为了拓展一下学生的视野,所以不必要再花费一节课的时间深入探究。让学生读过知识链接后,尝试自己举例验证规律,从而以后练习中出现分母不是整十、整百、整千的数转化小数时,可以自己验证做题的准确性。

  四、提高对学生的要求,为后续学习奠基。

  学生熟练分数转化成小数的方法后,搞了小比赛:把二分之一、四分之一、四分之三、五分之一、五分之二、五分之三、五分之四、八分之一、八分之三、八分之五、八分之七等一些常用分数转化成小数,并要求学生将结果牢记在心,熟练进行分数小数的转化,为后续学习分数小数四则运算打下基础。

  本节课不足:

  1、学生小数转化成分数之后,学生有的不约分,还有的约分不彻底。

  2、小数与分数在一起排列顺序学生做题准确率不高,应适当加强联系。


《分数与小数的互化》教学反思10篇(扩展2)

——《分数与小数的互化》教学反思10篇

《分数与小数的互化》教学反思1

  一、学生的认知起点在哪里

  学生认知起点的定位,直接决定了课堂教学学生自主思考的空间。因此,教师对学生认知起点的把握,就显得尤为重要。探索一个既约分数化成有限小数的规律:分母只含有素因数2和5。第一次和第二次试教,学生都不能找出一个分数化成有限小数还是无限小数跟分母有关?我想,主要的原因就是没有给学生一个好的认知起点。学生都选择:“分子除以分母”的方法化成小数,老师也没有要求学生用第二种方法化成小数。一个有限小数都能化成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这是学生探索这个规律的认知起点,而他们没有这个起点,如何让学生探索这个规律呢?课后黄老师向我指出这个问题。重新备课,所以在后来的课中

  我请学生用二种方法把分数化成小数并板书。给学生建立好了认知起点,学生很快就感悟到分数化成有限小数跟分母有关。

  二、注重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

  课后有部分老师认为,一个分数化成有限小数还是无限小数跟分母有关?直接告诉学生。我认为这还是有待商榷的。这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难道我们就这样直截了当的告诉他们吗?数学家吴文俊先生在谈21世纪的*教育时曾说过的一段话: “学校所给的数学题目都是有答案的,已知什么,求证什么,都是清楚的,题目也一定做得出来。但是到了社会上,所面对的问题大多是预先不知道答案的,甚至不知道是否会有答案。”这就需要老师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学会处理各种实际数学问题的方法。课堂中学生不仅需要掌握分数能否化成有限小数的规律,更重要的是需要掌握解决难题的能力,掌握遇到实际问题如何解决的能力。我们应该让学生的视角从狭窄的思维中*出来,更多地提供教学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解决难点,让学生在亲身经历活动中的各种问题,不断尝试,不断探索,学会解决问题的方法。

  三、有钻研透教材,才能预设课堂教学活动。

  课堂教学活动是可预设,但课堂教学又是生动地、有些是无法预设的。所以我们只有钻研透教材,那么学生才会按照你预设教学活动开展。例第二部分的12个分数都编教材的专家精心挑选过地,不能随便的舍弃。如9/16开始我想这个分数计算的结果是四位小数,学生计算太麻烦就把它舍弃。可后来听了*小学卢老师的课后,我知道其实这个分数是缺一不可的。首先它可以复习我们五上学的内容:怎样判断积的末尾有几个零?(看这个数可分成几队2和5,它就有几个0)所以在课前应做一些分解素因数的题。其次它能化解难点:把9/16用第二种方法化成小数,先要化成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只要他能把这一题能化成分母是100000的分数。那么后面“一个分数能化成有限小数还是无限小数跟什么有关?”这个大难题就迎刃而解了,探索分数化成有限小数的规律:分母只含有素因数2和5。也就水道渠成。课后听了于老师的发言,发现这题还有一点没有挖掘出来。根据2和5派队的个数,我们还能马上知道它是几位小数。这里又可以分成二种情况:第一种只有2或只有5,根据2或5的个数确定小数的位数:第二种有2又有5的,根据个数多的来确定小数的位数。看视很简单的一道题,其实它有三个作用。复习学过的知识,化解今天学习的难点,探索了规律。我想,如果能这样吃透教材,那么怎样生动的课堂都能驾驭。教学任务也肯定能完成,再也不会叫时间来不及,内容太多了。

《分数与小数的互化》教学反思2

  本课教学分数与小数的互化的方法,主要是运用了分数和小数的意义、分数与除法关系、分数的基本性质等基础上进行学习的。首先复习给学生新知识的学习作了铺垫,探索分数化成有限小数的规律,对学生认知起点的把握非常重要。建立好这个起点,学生很快感悟到分数化有限小数跟分母有关。课堂中提供教学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亲身经历各种问题,使枯燥为兴趣,由新知为熟知。课下有老师提出,分数化有限小数还是无限小数跟分母有关?直接告诉学生?我认为课堂中不仅要探索规律,更要注重解决难题的能力。

  在教学中,尊重每位学生的个性差异,抛出的问题,给他们提供交流各自想法的机会,沟通、交流让学生自主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充分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课堂教学中,灵活机动地创设一种学生敢说乐说的氛围,以各种形式给学生以亲切感,容易激发学生“说”的欲望。教师要始终注意调动和保护学生“说”的积极性。注意适当地给学生恰如其分的评价,即便是发现学生有微小的进步,也要给予表扬,增强他们当众说话的勇气和信心。

  本节课的成功之处:首先,复习的设计,使师生互动唤起学生对小数的意义,为学习新知打下良好的基础。其次,在教学方法上,我主要提供了灵活多样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去体验全过程,基本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因此,学生做练习时兴趣满满,也提高了练习题的正确率。

  再者是小组活动使学生处在自由、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中,同学们在互相学习,互相帮助中获得知识。尤其是课堂发言时,组内人人站起来,都不怯场,让更多的学生有机会畅所欲言,尤其是稍差生,对学生的发言及时地进行评价,及时给予鼓励性的语言,促进了学生主动的发展。

  本节课的不足之处:小数化分数时,还是存在不约分的现象,没有把分数化成最简分数;在分数化小数时,除不尽的根据四舍五入法保留小数位数,由于我的疏忽,对学生的能力估计太高,难易程度不能针对全班学生,数据过大,导致部分学生越着急越做不出来(出现错误),甚至影响到语言的表述,忘记写约等号的现象。

《分数与小数的互化》教学反思3

  一、学生的认知起点在哪里

  学生认知起点的定位,直接决定了课堂教学学生自主思考的空间。因此,教师对学生认知起点的把握,就显得尤为重要。探索一个既约分数化成有限小数的规律:分母只含有素因数2和5。第一次和第二次试教,学生都不能找出一个分数化成有限小数还是无限小数跟分母有关?我想,主要的原因就是没有给学生一个好的认知起点。学生都选择:“分子除以分母”的方法化成小数,老师也没有要求学生用第二种方法化成小数。一个有限小数都能化成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这是学生探索这个规律的认知起点,而他们没有这个起点,如何让学生探索这个规律呢?课后黄老师向我指出这个问题。重新备课,所以在后来的课中

  我请学生用二种方法把分数化成小数并板书。给学生建立好了认知起点,学生很快就感悟到分数化成有限小数跟分母有关。

  二、注重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

  课后有部分老师认为,一个分数化成有限小数还是无限小数跟分母有关?直接告诉学生。我认为这还是有待商榷的。这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难道我们就这样直截了当的告诉他们吗?数学家吴文俊先生在谈21世纪的*教育时曾说过的一段话: “学校所给的数学题目都是有答案的,已知什么,求证什么,都是清楚的,题目也一定做得出来。但是到了社会上,所面对的问题大多是预先不知道答案的,甚至不知道是否会有答案。”这就需要老师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学会处理各种实际数学问题的方法。课堂中学生不仅需要掌握分数能否化成有限小数的规律,更重要的是需要掌握解决难题的能力,掌握遇到实际问题如何解决的能力。我们应该让学生的视角从狭窄的思维中*出来,更多地提供教学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解决难点,让学生在亲身经历活动中的各种问题,不断尝试,不断探索,学会解决问题的方法。

  三、有钻研透教材,才能预设课堂教学活动。

  课堂教学活动是可预设,但课堂教学又是生动地、有些是无法预设的。所以我们只有钻研透教材,那么学生才会按照你预设教学活动开展。例第二部分的12个分数都编教材的专家精心挑选过地,不能随便的舍弃。如9/16开始我想这个分数计算的结果是四位小数,学生计算太麻烦就把它舍弃。可后来听了*小学卢老师的课后,我知道其实这个分数是缺一不可的。首先它可以复习我们五上学的内容:怎样判断积的末尾有几个零?(看这个数可分成几队2和5,它就有几个0)所以在课前应做一些分解素因数的题。其次它能化解难点:把9/16用第二种方法化成小数,先要化成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只要他能把这一题能化成分母是100000的分数。那么后面“一个分数能化成有限小数还是无限小数跟什么有关?”这个大难题就迎刃而解了,探索分数化成有限小数的规律:分母只含有素因数2和5。也就水道渠成。课后听了于老师的发言,发现这题还有一点没有挖掘出来。根据2和5派队的个数,我们还能马上知道它是几位小数。这里又可以分成二种情况:第一种只有2或只有5,根据2或5的个数确定小数的位数:第二种有2又有5的,根据个数多的来确定小数的位数。看视很简单的一道题,其实它有三个作用。复习学过的知识,化解今天学习的难点,探索了规律。我想,如果能这样吃透教材,那么怎样生动的课堂都能驾驭。教学任务也肯定能完成,再也不会叫时间来不及,内容太多了。

《分数与小数的互化》教学反思4

  本节课的内容是分数与小数的互化。教学目标是要求学生理解和掌握分数和小数的互化方法。并能正确熟练的把分数化成小数以及把小数化成分数。我认为分数化小数是本课的重点内容,教学时我把这部分内容分为三种情况:一是分母是10、100、1000这样的数,二是分母不是10、100、1000的数,但能化成分母是这样的分数,例如:3/25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4,得到12/100。三是分母不是也不能化成10、100、1000的数。

  特别是分母不是也不能化成10、100、1000的数,需要作分子去除以分母,这时又出现两种情况,一是能除尽的,即能化成有限小数的,一种是不能除尽的即不能化成有限小数的,引导学生讨论,分析分母,探索能化成有限小数分母的特点。即:分母只含有质因数2和5。再通过判断题3/12能否化成有限小数,因为12里面有质因数3,可是通过试验,3/12也能化成有限小数,因此告诉学生需要补充一个前提条件:必须是一个最简分数。这样不仅使学生掌握了针对具体分数的情况去用合适的方法转化,也掌握了一个最简分数化成有限小数的规律。把教材100页的“你知道吗?”提到这里来讲解。

  本节教学中,分数与小数的相互转化,沟通了分数与小数的联系,既使学生对已学的旧知识加深了理解,也让学生认识到事物是相互联系,相互转化的。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清楚在解决具体的问题时,是选择“分数化成小数”还是“小数化成分数”要根据具体情境和数的特征来确定。

《分数与小数的互化》教学反思5

  本课是在学生知道怎样把分母是整十、整百、整千的分数转化为小数,理解了分数和除法的关系的关系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应该说学生有这些知识的铺垫,对本课内容的理解和掌握还是比较容易的。在教学中我结合两个例题的教学,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分数与小数的互化方法,学生说的都不错,通过观察例题的三个分数,学生基本上都能得出一位小数的分母是10、两位小数的分母是100、三位小数的分母是1000,分子就看小数的小数部分是多少的结论。

  因为学生说的都很好,所以我进行了适当的拓展,让学生试着把带分数转化为小数。学生完成的也不错,大部分的学生都是先把带分数化成假分数后,再用分子除以分母。我在这里采用的方法是引导学生观察转化后的小数与带分数进行比较,结果很多学生发现它们的整数部分是相同的,然后我再启发他们思考:带分数化成小数还可以怎么化?学生很自然得出整数部分不变的结论。通过本课的教学我也感觉到,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沟通新旧知识的联系,让学生学会利用旧知自主学习新知识,充分发挥知识的正迁移作用,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主要体现了两个方面,一是联系分数的意义来比较,二是把分数化成小数再比大小。从学生的反馈情况看说明学生对分数的意义理解的还是比较到位的,有了之前分数同除法的关系这一知识点,把分数化成小数,学生也已理解并掌握。

  对照比较,不难发现,把分数化成小数后再比较两个小数的大小,比较方便,而且简单,易被学生接受。这一点可以从之后的试一试中也能体现,只是除不尽的要用四舍五入法求近似值,注意约等号的使用。因为除不尽的往往都是循环小数,也有学生说保留三位小数,不一定要除到第四位。看来还是挺有思想的,不拘一格,不局限于书本,不盲目地服从,多给他们一点时间和空间,有时也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分数与小数的互化》教学反思6

  《百分数和小数、分数互化》是学生在理解百分数的基础之上进行教学的,学生在上学期已经较为熟练地掌握了小数和分数的互化,上节课又学习了百分数的意义,学生对百分数与分数的联系有了初步的认识,所以学习百分数与小数,百分数与分数之间的互化并不是难点。但是这部分知识很重要,后面的学习通常是把百分数转化成小数或分数进行计算。为了给学生打下结实的基础,我把百分数与小数的互化进行单独教学,知识相对简单,知识点较少,这样设计可使学生不至于使互化方法混乱。而更好的区别于之后要学的分数与百分数的互化。虽然知识点较少,但是由于本班学生基础并不扎实,我还是进行了精心的设计。

  这节课的内容难度不大,在考虑教学策略的时候,我把重点放在学生自主发现方法,完成知识的迁移,同时利用一系列的梯度练习锻炼和提高学生的百分数和小数互化的熟练程度。练习方法的多样化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学起来倍感轻松。

  一、巧铺垫

  新授前恰当的铺垫,好比是修路前准备好材料一样,一切准备就绪,开工时想用什么顺手拈来。首先是一系列基础知识的铺垫:把小数化成分数,把分数化成小数,关键是要说说你是怎样进行转化的,目的是让学生回忆起以前学过的转化方法,并且再次明确小数的意义,因为它和百分数的转化有密切关系。在这两道题之后,又进行了把小数和整数扩大、缩小100倍,的练习。这些旧知识的铺垫,为学生扫清了学习新知的障碍。在复习时如果能加上一道把分母是100的分数写成百分数的准备题,那么学生就能更好地过渡到新知识当中。但整个复习时间稍长,如果能再压缩一点效果会更好!

  二、敢放手

  百分数和小数的互化,我并没有直接给出互化的方法,而是让学生自己探索,教师再加以引导,通过观察例题,再结合“做一做”,让学生在观察比较中发现互化的规律,从而找出快捷的互化方法。在教学例1时采用了合作学习法,让学生与同桌互相说说是怎样把小数转化成百分数的,让学生相互取长补短,拓宽思路,发挥互动学习的作用。

  三、不单一

  重视学习方法的多样性的新教材的特点,本内容教材最后并没有总结出百分数和小数互化的方法,也就是说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选择最适合的方法做。所以,在学生通过例题探索方法时,我有意从最基本的方法去引导,先把小数化成分母是一百的分数再改写成百分数,或把百分数改写成分母是一百的分数再化成小数,在学生掌握基本方法的基础上再发现其他方法。于是,有学生发现,把百分数化成小数,同样可以用分子除以100得出小数,或把小数扩大100倍,就是百分数的分子。把百分数的分子缩小100倍就是小数等互化方法。从本节课的课堂反馈看,不同学习层次的学生都能根据自己的学习基础选择适合的方法,效果不错。

  四、重算理

  在探究完百分数和小数的互化方法,通过观察做一做的题目归纳互化方法时,有学生提到把小数化成百分数只需要把小数扩大100倍就可以了。这时我顺水推舟地问把小数扩大100倍后和原来的数还相等吗?要使这两个数相等,必须要怎样做?小数扩大100倍小数点怎样移动呢?把学生带入探究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掌握算理,得出方法,从而掌握本节课的重点,突破难点。

  五、分层训练

  首先通过两道口答题进行基本性的练习,巩固百分数与小数互化的方法,获取反馈信息。再利用书上练习的1、2题与改错题、判断题进行综合性练习,强化掌握所学方法,把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中去,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最后通过一道比较小数、百分数与π的大小稍有难度的思考题来训练学生的创造性与敏捷性。

  反观整节课,虽然教学任务已基本完成,教学目标也基本达到,但有很多地方仍然有待改进:

  1、复习的创设过程中时间稍长,如果能再压缩一点效果会更好!

  2、在复习时加上把分母改写成百分数的练习或29/100=29/()=()%的练习,学生会对算理有更清晰的理解。

  3、虽然注重了方法的多样性,但最后并没有引导学生对各种方法进行对比,选择最简便快捷的方法,导致做练习或作业反馈时还有不少学生使用例题的方法,导致计算速度比较慢。

  4、在归纳方法时教师着重于引导学生进行算理分析,导致学生对方法的归纳总结说得较少,掌握得不牢固。

  5、新课教学后做一个小结,最好让学生看书进行回顾,并把相关例题补充完整,让学生对知识进行梳理回顾后再做练习。

  6、课堂各环节可更紧凑,压缩更多的时间完成设计的练习。

《分数与小数的互化》教学反思7

  本节课的内容是在学习了百分数的意义以及分数与除法关系、小数和分数之间互化关系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为后面学习百分数解决问题打下基础,做好铺垫。

  成功之处:

  沟通百分数和小数的联系,正确掌握互化的方法。在教学中,我没有出示例题,而是直接出示几个小数,如:0.50.250.367这三个小数,让学生试着练习化成百分数,学生能够根据百分数的特点,把这些小数都化成表示分母是100的分数;然后再转化成百分数,即:0.5=5/10=50/100=50%0.25=25/100=25%0.367=36.7%;最后让学生观察这三个小数,想一想怎样把小数化成百分数,学生通过观察发现:只要把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再加上%。然后我又让学生思考如何把百分数化成小数呢?学生能够根据刚才发现的规律逆向思考并得出结论:把百分数化成小数,先去掉%,再把小数点向左移动两位。通过这样的教学,学生对于百分数和小数的互化的方法能够正确掌握。在百分数和小数互化的基础上再进行教学百分数和分数的互化,学生只要把分数转化成小数,利用刚学的知识就可以解决新问题。

  不足之处:

  1.学生在解决百分率的问题时,还是出错在算式中不写乘100%的现象。

  2.学生在进行百分数化分数时,还是存在不约分没有化成最简分数的现象;而在进行百分数化小数时,除不尽的没有根据四舍五入法保留三位小数,另外有的学生对于小数保留三位小数误认为是百分数保留三位小数,导致出现错误。

  再教设计:

  1.加强对百分率算式的要求,强化百分数意义的理解。

  2.强化应用就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突出转化思想在学习中的作用。

《分数与小数的互化》教学反思8

  本节课的内容是分数和小数的互化,要求学生掌握分数和小数互化的方法,并能正确熟练地进行分数、小数的互化。设计时把重点放在让学生经过独立的尝试,探索发现分数化成小数和小数化成分数的方法,并自己进行概括和归纳。先组织进行复习,唤起学生对分数的意义、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的回忆,为学习新课扫清障碍;在新知的学习探究中,组织进行独立尝试、小组合作、分析、讨论、总结等,明确分数和小数的互化方法,所有的方法都有学生自己概括,自己总结,老师只是引导,补充。在学习中,学习不仅学到了知识和方法,还提高了语言的表达能力,是学生体会到“我教人人,人人教我”的乐趣,更是学生受到了团结合作的教育。

  上课下来,发现还是有些不足:首先,对学生已有只是基础预设不足,在复习阶段,学生对小数的意义遗忘比较多,花了过多的时间;再有,在组织学生进行概括总结时,还是放手不够,老师的提示、引导过多,学生在用语言进行总结不到位的时候,往往自己就代说了;留给学生概括的时机也不够,只是几个学生发表了意见,更多的只是停留在听;第三、小组的合作学习指导不够,个别小组的合作比较肤浅,需要对小组合作学习进行长期,详尽的指导。

《分数与小数的互化》教学反思9

  今天教学了《分数、小数与百分数的互化》。下课铃声一响,就给我的一堂课判了个死刑,小结如下:

  一、小安慰

  由于本堂课教学是将“分数、小数与百分数的互化”知识融于实际应用中,所以对于数量关系的分析比较清楚,特别是对出勤率、发芽率、合格率等,谁占谁的百分分之几,学生理解比较好,也正好弥补了上节课小曾老师的缺失。

  二、大黑呀!

  1、对于4/6≈0.667=66.7%,为了教学表示百分号前保留一位小数,我首先写成4/6=0.666≈0.6667=66.7%,然后我再板书成4/6≈0.667=66.7%,显然步骤上有画蛇添足之嫌,学生反而不知该咋办了。

  2、“将小数点向右移两位,再添上%”强调得不够。

  3、对于小数化百分数讲得过多,所以教学“百分数化小数和百分数化分数”的份量不够。

  相对而言,这部分内容是比较容易的,却是近阶段以来教学最糟的一次。下节练习课时弥补了。

《分数与小数的互化》教学反思10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二小节中的百分数和分数、小数的互化的例1例2,它是在学生学习了百分数的意义,明确了百分数与小数之间的联系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不仅要使学生理解和掌握百分数与小数互化的方法和规律,即百分数化成小数、小数化成百分数,还要向学生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百分数与小数之间的互化,既是百分数与小数之间联系的具体体现、扩展与深化,又是便于百分数和分数、小数之间的比较,便于百分数、分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计算的基础。学生学好这部分知识,就为后面学习百分数的的计算和应用创造了条件。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百分数和小数的互化的必要性,能正确熟练地进行互化方法。

  2、使学生总结和分析小数、百分数互化的规律,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和分析比较能力。

  3、使学生学会运用以前学过的知识来解决新问题。教学重点:使学生掌握百分数和小数的互化方法,并能熟练运用。教学难点:探究归纳百分数与小数地互化方法,弄清其推理过程。

  这节课的内容难度不大,在考虑教学策略的时候,我把重点放在学生自主发现方法,完成知识的迁移,同时利用练习来巩固学生对百分数和小数互化的熟练程度。


《分数与小数的互化》教学反思10篇(扩展3)

——《分数与小数的互化》课后教学反思3篇

《分数与小数的互化》课后教学反思1

  本课教学分数与小数的互化的方法,主要是运用了分数和小数的意义、分数与除法关系、分数的基本性质等基础上进行学习的。首先复习给学生新知识的学习作了铺垫,探索分数化成有限小数的规律,对学生认知起点的把握非常重要。建立好这个起点,学生很快感悟到分数化有限小数跟分母有关。课堂中提供教学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亲身经历各种问题,使枯燥为兴趣,由新知为熟知。课下有老师提出,分数化有限小数还是无限小数跟分母有关?直接告诉学生?我认为课堂中不仅要探索规律,更要注重解决难题的能力。

  在教学中,尊重每位学生的个性差异,抛出的问题,给他们提供交流各自想法的机会,沟通、交流让学生自主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充分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课堂教学中,灵活机动地创设一种学生敢说乐说的氛围,以各种形式给学生以亲切感,容易激发学生“说”的欲望。教师要始终注意调动和保护学生“说”的积极性。注意适当地给学生恰如其分的评价,即便是发现学生有微小的进步,也要给予表扬,增强他们当众说话的勇气和信心。

  本节课的成功之处:首先,复习的设计,使师生互动唤起学生对小数的意义,为学习新知打下良好的基础。其次,在教学方法上,我主要提供了灵活多样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去体验全过程,基本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因此,学生做练习时兴趣满满,也提高了练习题的正确率。

  再者是小组活动使学生处在自由、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中,同学们在互相学习,互相帮助中获得知识。尤其是课堂发言时,组内人人站起来,都不怯场,让更多的学生有机会畅所欲言,尤其是稍差生,对学生的发言及时地进行评价,及时给予鼓励性的语言,促进了学生主动的发展。

  本节课的不足之处:小数化分数时,还是存在不约分的现象,没有把分数化成最简分数;在分数化小数时,除不尽的根据四舍五入法保留小数位数,由于我的.疏忽,对学生的能力估计太高,难易程度不能针对全班学生,数据过大,导致部分学生越着急越做不出来(出现错误),甚至影响到语言的表述,忘记写约等号的现象。

《分数与小数的互化》课后教学反思2

  分数与小数的互化,运用的小数的意义,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分数基本性质等,都是学过的旧知识。所以小数化分数和十进分数化小数都采用引导学生自学的方式进行。分母是非10,100,1000等的分数化小数。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讨论,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利用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用分子除以分母,或利用分数基本性质,把分数化成十进分数再化成小数这样两种方法学生在试算中,已经遇到了除不尽的情况,而恰是这种分数不能化为十进分数,抓住这个学生已经感知的问题,提出讨论,引导学生分析分母的质因数情况,认识到有限小数分母的特点。这样不仅使学生掌握了针对具体分数的情况去用合适的方法转化,也为下节课的学习作好了准备。

  本节教学中,分数与小数的相互转化,沟通了分数与小数的联系,既使学生对已学的旧知识加深了理解,也让学生认识到事物是相互联系,相互转化的。

《分数与小数的互化》课后教学反思3

  百分数与小数、分数之间又有着密切联系,并且可以互相转化,这就导致了这节课的知识点杂而又杂。而教案的设计也必须围绕三者之间的联系进行教学。

  百分数和小数的互化,我并没有直接给出互化的方法,而是让学生自己探索,自己试做,在老师的引导下,让学生在大量的练习后,观察比较发现互化的规律,从而找出快捷的互化方法。真正做到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抽象概括能力。

  正是有了百分数化小数的学习过程作为铺垫,学生在学习小数化百分数的时候,才有了本节课精彩的自然生成:百分数化小数,只要把百分号去掉,再把小数点左移两位就可。虽然有学生表达不是很清,但思路是好的。此外,在课堂教学中没能兼顾到学习差的学生掌握新知的情况,这也是教学中缺少使用小组合作学习法,没能做到互动学习、互动思考的结果吧。不论怎样,这节课有绝大多数学生开放了自己的思维,学得扎实,达成了教学目标,完成了教学任务。


《分数与小数的互化》教学反思10篇(扩展4)

——小数的意义教学反思10篇

小数的意义教学反思1

  这节课开始谈话直接引入复习课题,同时提出复习要求:个人独立思考整理本单元知识,可以看课本,然后在组长的带领下组内交流总结知识收获。知识点较为简单,可不做记录。但是有的小组竟然又问:可不可以作复习记录。我应允了,学生们进入了整理知识收获的环节,巡视时发现个人复习认真,组内交流积极、有序发言,记录员也很迈力,气氛好不热闹。学生单元知识回顾完成后,小组代表回报整理结果,二、三个小组代表就已经把本单元的知识点总结的很全面了。还有很多小组代表很踊跃、举手,我又给了他们机会,不过往后的小组的同学说的是:我们组还会解决(问题),知道了(细的知识)。

  这样一来,课堂气氛更热闹了,学生们纷纷争取发表个人意见,开始了对本单元题型设计的回顾。这各环节足有近二十分钟,感觉说的差不多了,我方进行小结:大家对本单元知识整理得很全面,同时对本单元的解决问题的题型、方法及注意事项总结的很细致、全面,同学们真是学习的有心人啊!练习题完成了读、写数、排列大小、把整数改写成用亿或万作单位的数并求近似数及名数改写,不过判断和解决问题都只能在下一节数学课来完成了。总之,在本节复习课中学生的课堂表现很出色,既进行了积极思维,又很好的锻炼了归纳总结的能力,合作能力(本届可学生的合作还是很有效的),学生的自信心和学习兴趣亦得到了进一步提高。还有值得改进的.地方是,在学生说会解决问题时就可让其进行习题举例(尊重学生的思维个性化发展),可让大家解决,这样我设计的题目会完成的就较少些,不过完成题型却也会很多。学生获取成功的喜悦会更多,而学生的创造能力也会得到提高的。

小数的意义教学反思2

  概念教学是数学教学中的一个难点,抽象难以理解,要通过不同的教学手段帮助学生如何理解这个概念的意思,于是我们年级组就推荐我来上一节概念课进行研讨,我一般上概念课不急于马上让学生会读某个结论,而是通过不同的教学手段先领会概念的产生、是怎么来的,从哪些方面去理解,这个概念有什么作用等等。如:画图理解、举例说明理解、课件演示理解、打比方理解,把难懂的知识容易化,让学生根据画图、例子、比方等,自己用语言来描述,再归纳,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归纳整理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又提高学生的分析思维能力。

  这节课我设计的是首先让学生用米尺量一量黑板的长度,用米表示,再量一量自己的桌面长和宽用分米表示,当测量都不能用整数表示时,必须引进新的数也就是小数来表示,激发学生探究新知的欲望。(实际上我的这节课课少了一个环节,用米尺量黑板的长度)

  小数的意义推导时,充分运用幻灯片演示,实物观察,把1米*均分成10份,取其中1份用整数表示是多少?用分数呢?十分之一写成小数是0.1,紧接着出示4份、7份让学生回答,于是得出十分之几用一位小数表示,用同样的方法学习两位小数、三位小数,由一位小数、两位小数、三位小数寻找规律,这里主要培养学生的发现能力,有几个合作小组发现得好,其一是得出十分之几是一位小数,百分之几是两位小数,千分之几是三位小数??,其二是发现一位小数是十分之几,与第一个规律相反的说法,第三个发现是分母是10、100、100??的分数可以用小数表示,孩子们的发现能力是不可估量的,设计提问时有两套方案,一是从三个表中你有什么发现?二是问题答不出时,就会提问明确些,三个表中它们分数分母与小数的位数有什么关系?如果再答不出就直接看分母是十的写成了几位小数,分母是一百的写成了几位小数??由于自己*时的概念教学都是引导学生自己发现规律的,着重孩子们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因此只到方案一就基本解决问题,学习小数的计数单位也是让学生根据老师展示的幻灯片一步一步得出结论,同时运用了旧知识的迁移,由整数的计数单位引进,一位小数的计数单位是十分之一或0.1,两位小数的计数单位是百分之一或0.01,三位小数的计数单位是千分之一或0.001??,每相邻的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借用了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分析,这样学生就更容易理解这句话的意思。

  这节课着重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课件发现知识规律的能力,自主学习的能力,每个环节的知识点尽量让学生总结,教师只是在适当的时候点拨一下,自认为还是比较成功的。

  但是犯了一个基本错误,就是课前忘记带米尺进教室,结果减少了一个量黑板长度的过程;开始提问“把1米*均分成10份取其中一份用整数表示是多少?”当学生没有及时答出来时就改成“用分米表示是几分米”会更直接,因为才开始学习,学生还没有弄懂老师的提问是什么意思,是的,当学生不能及时答出问题时就要换个角度提问会更好。

小数的意义教学反思3

  小数除法的意义和计算方法的学习,是在学生掌握了整数除法的意义、整数除法的计算法则以及商不变的性质等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因此,在教学这部分知识时,我注意引导学生把已学的整数知识迁移到小数学习中,注意让学生区分小数除法与整数除法不同的地方,这样的设计,使学生易于掌握小数除法知识,同时,还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 在教学中,我联系日常生活中的具体实例:如:“买奶粉”、“买扫把”等事例,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中,通过学生计算、观察、比较、回忆、讨论、交流得出整数除法的意义和整数除法计算的方法,然后,让学生根据整数除法的意义的归纳过程,总结出小数除法的意义,又根据整数除法计算的方法去类推出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并找出小数除法与整数除法的异同,加深对小数除法计算方法的理解。

  在教学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时,教师虽然注意与整数除法进行对比,让学生找出了异同点:异的就是:小数除法中被除数和商带有小数点,而整数除法没有小数点。同的就是:都从高位除起,除到哪一位就在哪一位上面写商,余数要比除数小。但共同的还有一点没有让学生总结出来,就是:当余数不够除时,要把较小的一个单位上的数落下,与前一个较大单位的数结合起来继续再除。

  在对商的小数点位置的教学处理中做得比较好。我注意引导学生观察发现商的小数点与被除数的小数点的位置对齐的特点,并引导理解其中道理:当整数部分还有余数时,要与十分位的数结合起来再除,这时结合起来的数表示的"是几个十分之一,除得的商就是几个十分之一,这样,商的小数点就点在十分位前,商的小数点与被除数的小数点的位置正好对齐。

  在这节课中,教师教学节奏不够紧凑,学生练习时间比较少,学生对新知的掌握情况没有得到及时反馈,学生对所学知识没有得到及时强化和巩固。在今后的教学中,应更加刻苦钻研教材,熟悉教材,加快上课节奏,同时,注意使用激励性语言,及时表扬学生,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小数的意义教学反思4

  本单元相关学习知识点具体来说,有小数的产生和意义、小数的读法和写法、小数的性质、小数的大小比较、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规律及应用、小数和复名数、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由于知识点多,近一段时间又在进行自主教学的学习,学生的学习情绪不稳定,总体感觉效果不是很好。根据学生作业情况反思其中的原因,概括如下。

  本单元掌握较好的知识点: 小数的产生,同学们很容易接受,都知道是由于日常生活和生产的需要而产生了小数。而在小数的性质学习时,首先有的学生对“在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不是很理解,但在进行相关练习后,能较好的解决了这一问题。“小数的读法与写法及大小比较”这知识,让学生有效结合整数的相关知识点进行对照,学生能很好的理解运用。

  本单元学习效果不理想的知识: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小数和复名数的改写、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的掌握不理想。特别是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规律及应用,小数点向左、右移动小数如何变化,有一部分学生总是判断不准。让我感觉不理想的知识点还有小数名数的改写,总有一部分学生处理不好,原因是对相互改写“单位之间的进率”弄不清楚,所以就改写不准确,求一个数的近似数,部分学生在改写用亿或用万作单位并保留一位、两位小数是总是出错该题的要求是只改写成用亿作单位得数。

  为了让学生尽快掌握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小数和复名数的改写及求近似数的相关知识,我采用了很多种方法,感觉有的方法还比较有效。

  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比如(1)3.7------37,数变大,点移动一位,就是扩大10倍。10-----0.001,数变小,点移动四位,就是缩小1000倍。(2)把8.4扩大到它的( )倍是84。先观察小数的移动几位,移动一位扩大10倍。看扩大或缩小多少倍,同样是看小数点移动。因为有的学生总想记住向左移扩大、向右移缩小,所以总容易混淆。还有就是让学生数0,比如3.253×100=,100有2个0,就是小数点移动两位。

  小数和复名数:要求学生先找进率、写出进率,再确定是乘进率还是除以进率。比如:1208米=( )千米 除以1000,有3个0 所以小数点向左移动3位。÷ 1000

  5.02吨=( )千克 乘1000,有3个0 所以小数点向右移动3位。× 1000

  学生练习时,我都让学生写成以上形式,感觉效果很好。

  求近似数:要看清要求,是求近似数还是是改写成用亿或用万作单位得数。

  比如

  (1)保留一位小数:8.353 ,该题就是近似数,看十分位的邻居5,要进1,所以是8.4。

  (2)改写成用亿作单位得数。408800000,该题的要求是只改写成用亿作单位得数。 408800000=4.088亿。

  (3)改写成用亿作单位得数。(保留两位小数)937540000,做该题时,要求学生先改写成用亿作单位得数,再保 留两位小数。937540000=9.3754亿≈9.38亿。

小数的意义教学反思5

  1、用好直观“模型图”,加深对小数知识的理解。

  “模型图”是用来近似地描述或模拟所研究对象或过程的图形。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好“模型图”的作用,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知识。本节课理解小数的意义,涉及十进分数。但学生还没有系统学习分数的知识,理解十进分数间的关系有一定困难。在本节课教学过程中,通过对正方形纸片和正方体木块的观察、涂色、操作等活动,帮助学生直观理解概念,为学生顺利抽象概括小数的意义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简短的回顾与整理让“意义”的教学浑然一体,便于学生的理解与掌握。

  三年级下册学生对一位小数有了一定的"认识,但时至今日学生难免会有所遗忘,为此,在课的开始对本知识点进行了简单回顾,应该说这种回顾是很有价值的。在认识一位小数的基础上去认识两位小数、三位小数……这种无形迁移,不但利于新知识的研究,而且使本来跨度较大的分段的探索过程融合为一体,从而可以更有效、更完整地帮助学生理解小数的意义。

  3、加强了小数意义的探索与理解,保证了教学难点得以突破。

  小数意义的探索与理解是本节课的重点也是难点,对于教材中“小数的意义”学习分两个层次。在第一个层次中通过自主探索、小组合作、教师引导,着重让学生明确0.25=25/100以及0.365=365/1000;在第二个层次中教师和学生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通过动手操作、课件演示等形式来表示出一个个具体的小数,并组织学生进行系统比较、观察和归结,从而保证了学生对小数的意义有了更深的理解。

  总之,本节课以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为切入点,引导学生进行积极的操作和体验。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感知、感受、感悟知识,围绕着学生这个主体,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与常规教学手段互相结合的方式,直观展现了知识的形成过程,启迪学生思维,提高了课堂效率。

小数的意义教学反思6

  今天所学的内容是在学生初步认识一位小数的基础上,继续认识小数的意义和读、写方法。小数的意义是比较抽象的知识,抽象知识的教学最好的方法是采用直观形象的手段进行教学,越形象具体学生越容易理解。我让全体学生都从一位小数学起,积累一定的认知经验,再学两位小数、三位小数时就比较容易,也更能借助分数来理解的小数的意义。学生能过对正方体学具的操作,一步一步加深对小数意义的理解和认识。

  1、让学生在尝试中掌握小数的读法。由于学生对生活中的小数已有了一定的认识,因此,我在新授之前安排了让学生读一读资料中的小数,并让学生思考:读后,你有什么发现?使学生在思考与简单的交流后,明了小数的读法,再出示一些小数给以巩固。

  2、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与自主学习中掌握小数与分数之间的互化方法,初步理解数位顺序表。在这个环节,我主要以学习菜单的形式,让学生通过自学,合作交流,探究小数与分数的关系,知道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都可以写成小数,知道什么是几位小数,以及它们的含义,初步抽象出小数的意义。

  存在问题:

  1、课前预设,特别是练习量上太重,没有考虑学生实际。课前,设计了一些题目,本想在课中全部完成,谁知,本课的知识点对学生而言有点难度,过多的题目不仅增加了学生的负担,也造成了时间上的浪费。

  2、课前对学生的学习实际了解不够,且在课中没有及时调整。如部分学生对看图写分数,脑中还是以一位小数也就是十分之几为主,对应两位小数表示的也写成一位小数,我没有及时调整,应该多出现类似的图形题,对学生加以巩固与理解。

小数的意义教学反思7

  于是反复阅读教材,认真研究教参,也网上搜索相关的教学设计,有启迪亦有困惑。最后确定教学思路是通过直观演示,在老师的指导下,让学生观察、比较,总结出一位小数的意义。然后放手学生利用百格图自主探索出两位小数的意义,体现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对于三位小数的学习,是学生通过想一想、说一说、议一议等活动,推理出三位小数的意义,然后利用课件的`直观演示加以验证。

  对于本节课比较满意的地方有两点:

  1、充分利用直观演示,构建小数与分数之间的联系。

  对于小学生来说,形象直观优于抽象概括,他们的思维是在直观的基础上理解概念的意义。所以,本节课我充分利用正方形、百格图、正方体,通过*均分、涂一涂、数一数的方法,让学生直观的理解一位小数表示十分之几,由0.1组成;两位小数表示百分之几,由0.01组成;三位小数表示千分之几,由0.001组成。有效的构建了小数与分数之间的联系。

  2、做到讲练结合,及时巩固。

  课堂不是一味的满堂灌,而是要有动手操作活动或者冷静的思考,我认为除此之外,还要有必要的练习,尤其是数学课,必须做到讲练结合。这样不仅使学生巩固所学知识,也让老师和学生自己了解对知识的掌握情况,以便接下来的学习和教学。

  对于本节课缺憾的地方亦有两点:

  1、缺乏与生活的联系,对学习小数的意义渗透较少。

  小数是日常生活中最常用的数之一。学生离开学校以后,日常生活中几乎可以不接触分数,却不能离开小数。元、角、分的货币自不必说,老式的“几尺几寸、几斤几两”仍在使用。“0.5千克”、“身高1米63”等现代说法都离不开小数。在这方面本节课渗透的比较少。

  2、教学设计不新颖。

  对本节课的教学,潜意识里存在一种模式,虽然每个环节的学习力度不同,学生学习方式也不同,但是还是感觉没有新意,没有强烈的质疑问题,没有思维的拓展。

  对于本节课还有一点困惑:

  关于计数单位,曾学过“个”、“十”、“百”、“千”……本节课学习小数的计数单位,教材上这样说的:小数的计数单位是十分之一、百分之一、千分之一……,记作0.1、0.01、0.001……

  也曾和几个老师交流过小数计数单位的问题,一直没有确切的答案,希望看到的老师参与讨论。

  疑惑:一位小数的计数单位是()。

  在这里填是不可以的,按照书上所说填“十分之一”是最合理的。那么能不能说一位小数的计数单位是0.1。

小数的意义教学反思8

  《小数的意义》这节内容知识点多,在教学过程中,我分成两课时进行教学,第一课时教学小数的读法、写法、小数的组成、小数的意义,第二课时教学小数的数位顺序表。

  虽然学生已在三年级初步认识了小数,但本节课教学我仍然把探究一位小数和两位小数的意义作为重点,充分运用学生已有的学习经验组织教学,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教学时我把准备的正方形纸片*均分成十份,并将其中的一份涂色,然后请学生用已学过的"分数来表示涂色部分,在学生说出十分之一后告诉学生十分之一也可以写成小数0.1,接着又将十份中的三份涂色要求学生先用分数再用小数尝试表示涂色部分,在学生会用一位小数表示分母是十的分数后,我又将另外一张正方形纸*均分成一百份并将其中的一份涂色,并请学生用分数表示出涂色部分,在学生说出百分之一后告诉学生这百分之一还可以小数0.01表示,接着我又将其中的58份涂色,并请学生尝试用分数和小数来表示涂色部分。因为有了一位小数和两位小数的学习基础,学习三位小数我就放手让学生用知识迁移的方法学习。因为学生对分数的知识掌握得较扎实,所以学生学得较轻松,课堂上的师生互动配合得很好,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高昂,从课后作业反馈的情况来看,学生对小数的意义有真正的掌握。

  但教学过程中也存在着不足,在引导学生认识小数的意义时,没有充分放手给学生动手操作的机会,束缚了学生的思维,在学生学会用小数表示分数后没能趁机再次利用正方形纸的作用,引导学生理解小数相邻数位间的进率。

小数的意义教学反思9

  小数的意义这节内容知识点多,在教学过程中,为防止把教学过程讲的琐碎,我在教学过程中,把小数的读法、写法、小数的组成三个环节运用点到即可的方法快速讲解,把更多的时间放在探究小数的意义及小数的数位顺序表上。

  在探究小数的意义时,虽然三年级学生已初步认识了小数,但本节课教学我仍然把探究一位小数和两位小数的意义作为重点,充分运用学生已有学习经验组织教学,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注重让学生经历探究与发现的过程。在学生列举的小数中,先探究一位小数的意义,让学生运用老师准备的正方形纸片或自己用线段图试着画一位小数,在学生充分交流后,老师用自己准备的*均分成10份的纸条米尺,引导学生学生明确0。1与的关系,在此基础上,迁移类推到许多一位小数,让学生比较这些小数的共同点,抽象出一位小数表示十分之几,从而明确一位小数的意义。用同样的方法引导学生明确两位小数的意义。三位小数的意义课本采用将*均分成1000份的正方体模型帮助学生理解,学生只是理解这个*均分成1000份的正方体模型就需要很长时间,没有立体感的学生更是不好理解,这就需要教师制作课件帮助学生理解,根据自身不会制作课件的特点,我采用让学生运用已学知识先猜想,再验证的方法学习,然后我运用*均分成1000份的纸米尺引导学生归纳概括,这样既复习了前面的知识,又培养了学生学习能力,教给了学生学习的方法。通过一系列的具体操作化抽象为具体,使学生明确了一位小数表示十分之几,两位小数表示百分之几,三位小数表示千分之几,这样轻松理解了小数的意义,并运用知识迁移,明确了四位小数、五位小数等多位小数与分数的关系,提高了教学的时效性。

  回顾本节课的教学,虽然效果不错,但在教学过程中也存在着不足,在引导学生探究时,老师引导太多,没有充分放手给学生,束缚了学生的思维。今后要加强学习方式的改变,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本节课教学涉及的内容较多:小数的读法、写法、小数的组成、小数的意义、小数数位顺序表等,虽然在教学过程中侧重点分明,但时间仍然很紧,致使各重点的探究不是非常到位,如果把小数的数位顺序表放在第二课时进行探究,我想小数的意义和小数数位顺序表这两个重点和难点都能得到很好的解决,教学效果会更好。

小数的意义教学反思10

  小数的意义这节内容知识点多,在教学过程中,为防止把教学过程讲的琐碎,我在教学过程中,把小数的读法、写法、小数的组成三个环节运用点到即可的方法快速讲解,把更多的时间放在探究小数的意义及小数的数位顺序表上。

  在探究小数的意义时,虽然三年级学生已初步认识了小数,但本节课教学我仍然把探究一位小数和两位小数的意义作为重点,充分运用学生已有学习经验组织教学,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注重让学生经历探究与发现的过程。在学生列举的小数中,先探究一位小数的意义,让学生运用老师准备的正方形纸片或自己用线段图试着画一位小数,在学生充分交流后,老师用自己准备的*均分成10份的纸条米尺,引导学生学生明确0.1与的关系,在此基础上,迁移类推到许多一位小数,让学生比较这些小数的共同点,抽象出一位小数表示十分之几,从而明确一位小数的意义。用同样的方法引导学生明确两位小数的意义。三位小数的意义课本采用将*均分成1000份的正方体模型帮助学生理解,学生只是理解这个*均分成1000份的正方体模型就需要很长时间,没有立体感的学生更是不好理解,这就需要教师制作课件帮助学生理解,根据自身不会制作课件的特点,我采用让学生运用已学知识先猜想,再验证的方法学习,然后我运用*均分成1000份的纸米尺引导学生归纳概括,这样既复习了前面的知识,又培养了学生学习能力,教给了学生学习的方法。通过一系列的具体操作化抽象为具体,使学生明确了一位小数表示十分之几,两位小数表示百分之几,三位小数表示千分之几,这样轻松理解了小数的意义,并运用知识迁移,明确了四位小数、五位小数等多位小数与分数的关系,提高了教学的时效性。

  回顾本节课的教学,虽然效果不错,但在教学过程中也存在着不足,在引导学生探究时,老师引导太多,没有充分放手给学生,束缚了学生的思维。今后要加强学习方式的改变,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本节课教学涉及的内容较多:小数的读法、写法、小数的组成、小数的意义、小数数位顺序表等,虽然在教学过程中侧重点分明,但时间仍然很紧,致使各重点的探究不是非常到位,如果把小数的数位顺序表放在第二课时进行探究,我想小数的意义和小数数位顺序表这两个重点和难点都能得到很好的解决,教学效果会更好。


《分数与小数的互化》教学反思10篇(扩展5)

——《小数乘分数》教学反思3篇

《小数乘分数》教学反思1

  《小数乘分数》教学反思本课的教学,我采用了自主学习教学法、合作探究法、讨论交流法以及练习法的组织学生参与学习。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通过独立思考、合作交流,利用已有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开展探究性的学习,在学习中形成了多样性的解题思路。教学中,我放手让学生联系已有知识经验,用自己思维方式进行自由的、多角度的思考,学生自主地构建知识,充分体现了“不同的人学习不同的数学”的理念,学生通过讨论、合作交流,得出三种不同的处理方法:小数化成分数,分数化成小数,小数和分母约分。再通过形式多样、不同层次的练习,使程度不一的学生在巩固新知中发展能力,充分感受学习的快乐。总之,本节课我力求让学生在探究学习中掌握小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培养学生多样性的数学思想,不断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但在教学中,也存在不足之处:一是学生在板演汇报各种算法时,教师未能引导学生说说小数和分数间的互化方法,未能及时关注一些学有困难的学生;二是课堂时间把握不好。学生板演的次数多了些,浪费了些课堂时间,使最后一个变式练习未进行就小结了。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也得到了一些教学中的启示:一是课前要注重及时唤起学生对新授课内容相联系的相关知识,安排对相关知识提前巩固练习,课堂才能达到熟练应用;二是要不能忽视备学生,特别是一些学有困难的学生。对于不同的学生要进行因材施教,新知识的学习过程每位学生可以同步进行,但对已学知识的掌握情况学生的差异还是很大的,因此这也是每位老师应下功夫思考的教学环节;三是教学中要不断的思考和学习,才会有不断的改进,在教学与反思中让自己进步是我在今后教学中的奋斗目标。

《小数乘分数》教学反思2

  《小数乘分数》是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分数乘法》例5内容,松鼠欢欢身长2.1dm,松鼠乐乐的身长是2.4dm,松鼠的尾巴长度占身体长度的四分之三,问题(1)松鼠欢欢的尾巴有多长?(2)松鼠乐乐的尾巴有多长?这部分内容是学生在学习了分数乘分数,分数乘整数,以前学生学过小数乘小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鉴于学生这样的认知基础,我设置以下前置作业:1、阅读题目,理解信息和所求的问题。2、列式计算。我的计算方法一,方法二,方法三等。3、比较这些方法我最喜欢哪种方法,为什么?4、分数乘小数怎样计算?写出你的结论。

  课伊始,我就让学生进行进行小组交流,小组达成共识之后,全班进行交流,课堂上,学生思维活跃,不同的思想碰撞交流,我惊讶于学生的.无限潜能,同时又被学生创造生成的精彩所吸引,这样的课堂是我所期待的课堂,达到教学目标,突破重点难点。但是也有一点小瑕疵。

  张金玺组织小组成员进行汇报交流,第一个小题,第一种2.1乘四分之三,他们小组呈现了三种方法,第一种把分数化成小数,用2.1乘0.75,学生运用小数乘法解决了新问题,第二种学生把2.1化成分数,然后用十分之二十一乘四分之三,用刚刚学过的分数乘分数也成功解决新问题,第三种方法学生用2.1乘3的结果6.3做分子,然后再去除以4,然后用分数的基本性质化成四十分之六十三,三种方法呈现后,经过大家的同意,我适时提出一个问题,这三种方法你喜欢哪一种?为什么?一石激起千层浪,大家纷纷发表自己的意见,达成一致的是化成小数计算时,需要列出竖式计算,有点麻烦,对第二种方法和第三种方法各有所爱,喜欢第二种的多一些,原因是化成分数后,约分后乘起来就好了,比第三那种简单,第三种还要用到分数的基本性质,还要约分,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好像就要定格在第二种方法的时候,王嘉加提出问题,老师,我觉得还是第三种简单,比如,五分之二乘1.5呢?2和1.5相乘结果等于3,直接就等于五分之三。天*好像倾向了第三种方法,嗯嗯的声音不绝于耳,“那怎么办呢,到底哪一种简单呢?”我故意装作不知如何是好?“老师,我觉得这道题只是特殊情况,而第二种方法适合很多题……”刘子远发言,大家例举了很多例子,证实了这一发现,“可是王嘉加说的也有道理,怎么办?”“计算的时候,我们先要观察,怎样计算方便,再选择方法”“对,第二种方法具有普遍性,适合小数乘分数所有的题,但是并不是所有的题都要一成不变的选择这种方法,计算的时候,要先观察数据的特点,选择计算简便的方法”,看,这样简单的计算教学,经过学生自己的生成,碰撞,内容就变得厚重多了,学生对于计算就会灵活地选用计算方法。

  有了第一题的结论,第二题轻松就过了,学生发现先约分钟后,在计算,要简便的多。然后我引导大家总结分数乘小数的方法,分数乘小数,能约分的先约分,然后根据数据特点,可以把小数化成分数计算。

  这个过程,有的地方教学节奏变慢了所以耗时有点多,所以,以后实行生本教学,一定在关键地方,把我好教学节奏,向40分钟要质量。

《小数乘分数》教学反思3

  《小数乘分数》是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分数乘法》例5内容,松鼠欢欢身长2.1dm,松鼠乐乐的身长是2.4dm,松鼠的尾巴长度占身体长度的四分之三,问题:

  (1)松鼠欢欢的尾巴有多长?

  (2)松鼠乐乐的尾巴有多长?

  这部分内容是学生在学习了分数乘分数,分数乘整数,以前学生学过小数乘小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鉴于学生这样的认知基础,我设置以下前置作业:

  1、阅读题目,理解信息和所求的问题。

  2、列式计算。我的计算方法一,方法二,方法三等。

  3、比较这些方法我最喜欢哪种方法,为什么?

  4、分数乘小数怎样计算?写出你的结论。

  课伊始,我就让学生进行进行小组交流,小组达成共识之后,全班进行交流,课堂上,学生思维活跃,不同的思想碰撞交流,我惊讶于学生的无限潜能,同时又被学生创造生成的精彩所吸引,这样的课堂是我所期待的课堂,达到教学目标,突破重点难点。但是也有一点小瑕疵。

  张金玺组织小组成员进行汇报交流,第一个小题,第一种2.1乘四分之三,他们小组呈现了三种方法,第一种把分数化成小数,用2.1乘0.75,学生运用小数乘法解决了新问题,第二种学生把2.1化成分数,然后用十分之二十一乘四分之三,用刚刚学过的分数乘分数也成功解决新问题,第三种方法学生用2.1乘3的结果6.3做分子,然后再去除以4,然后用分数的基本性质化成四十分之六十三,三种方法呈现后,经过大家的同意,我适时提出一个问题,这三种方法你喜欢哪一种?为什么?一石激起千层浪,大家纷纷发表自己的意见,达成一致的是化成小数计算时,需要列出竖式计算,有点麻烦,对第二种方法和第三种方法各有所爱,喜欢第二种的多一些,原因是化成分数后,约分后乘起来就好了,比第三那种简单,第三种还要用到分数的基本性质,还要约分,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好像就要定格在第二种方法的时候,王嘉加提出问题,老师,我觉得还是第三种简单,比如,五分之二乘1.5呢?2和1.5相乘结果等于3,直接就等于五分之三。

  天*好像倾向了第三种方法,嗯嗯的声音不绝于耳,“那怎么办呢,到底哪一种简单呢?”我故意装作不知如何是好?“老师,我觉得这道题只是特殊情况,而第二种方法适合很多题……”刘子远发言,大家例举了很多例子,证实了这一发现,“可是王嘉加说的也有道理,怎么办?”“计算的时候,我们先要观察,怎样计算方便,再选择方法”“对,第二种方法具有普遍性,适合小数乘分数所有的题,但是并不是所有的题都要一成不变的选择这种方法,计算的时候,要先观察数据的特点,选择计算简便的方法”,看,这样简单的计算教学,经过学生自己的生成,碰撞,内容就变得厚重多了,学生对于计算就会灵活地选用计算方法。

  有了第一题的结论,第二题轻松就过了,学生发现先约分钟后,在计算,要简便的多。然后我引导大家总结分数乘小数的方法,分数乘小数,能约分的先约分,然后根据数据特点,可以把小数化成分数计算。

  这个过程,有的地方教学节奏变慢了所以耗时有点多,所以,以后实行生本教学,一定在关键地方,把我好教学节奏,向40分钟要质量。


《分数与小数的互化》教学反思10篇(扩展6)

——《百分数与分数、小数的互化》教学反思参考 (菁选3篇)

《百分数与分数、小数的互化》教学反思参考1

  在学习完百分数的意义之后,紧接着就是百分数与分数、小数互化的教学,为以后分数、百分数应用题的教学铺*道路。

  为了给学生打下结实的基础,我把百分数与小数的互化进行单独教学,知识相对简单,知识点较少,这样设计可使学生不至于使互化方法混乱。而更好的区别于之后要学的分数与百分数的互化。

  虽然知识点较少,但是根据本班学生基础比较薄弱的现状,我还是进行了精心的设计。

  一、巧铺垫

  新授前恰当的铺垫,好比是修路前准备好材料一样,一切准备就绪,开工时想用什么顺手拈来。首先是一系列基础知识的铺垫:把小数化成分数,把分数化成小数,关键是要说说你是怎样进行转化的,目的是让学生回忆起以前学过的转化方法,并且再次明确小数的意义,因为它和百分数的转化有密切关系。在这两道题之后,又进行了把小数和整数扩大、缩小100倍,把分母是100的分数写成百分数的练习。这些旧知识的铺垫,为学生扫清了学习新知的障碍。

  二、轻松衔接

  在准备工作做充分之后,出示了例题:比较0.741、75%、0.739、72.8%这组数的大小。遇到问题,寻找突破口时,就比较轻松了。学生脱口而出解决方法:转化成统一的数。转化成什么数?立刻有的学生说都转化成小数,有的学生说转化成百分数,还有的说两种方法都可以,这时老师就可以进行板书了,转化的方法自然让学生小组讨论进行,因为他们已经有了足够的旧知铺垫,一切水到渠成。

  本节课老师只需进行关键之处的强调,一是72.8%写成分母是100的分数时分子是分数,应同时扩大,不能只扩大分子。二是0.741写成分数是741/1000,应分子分母同时缩小,三是如果去掉或加上百分号就是把数字扩大或缩小100倍。

  三、错中巩固

  在学习了互化方法后,首先是判断正误的练习。目的是让学生在找错中巩固知识。7=7% 、0.9%=90,学生首先想的是正确答案,然后寻找错误原因,使以后自己不再出现类似错误。

  虽是一节简单的课,但上下来之后,学生兴趣盎然,学生感受到了积累知识的重要性。

《百分数与分数、小数的互化》教学反思参考2

  百分数和分数、小数的互化课堂教学是学生数学知识的获得、技能技巧的形成、智力、能力的发展以及思想品德的养成的主要途径。所以在教学这部分内容时,我从以下几点进行教学:

  (一)尊重学生、关注需要

  学生是学习数学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创作者,教学中我让学生自己举出分数,借助计算器去验证。这样使学生在验证中得到结果。在学生的已有知识水*的基础对化成有限小数的分数有了初步的认识。

  (二)自主学习,获取知识

  在教学中,我不断地引导和提出能化成有限小数的分数与什么有关,让学生去讨论,从而得到化成有限小数的分数的特征与分母有关,引导学生进行第二次论证,哪些数作为分母能化成有限小数,在不断地验证中使学生明白分母与2、5有关,建立了初步的特征,这样学生各抒己见,气氛相当热烈,使学生主动提出问题并通过验证,发现了知识的真理,体验成功的喜悦。

  (三)遵循规律,循序渐进

  新课标指出:“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从对能化成有限小数的分数的认识到归纳出特征,都是环环相扣,非常自然。

  (四)利用矛盾,加深理解

  教学中,得出能化成有限小数的特征后,让学生去练习时出现3|15,分母的质因数包含3,却能化成有限小数,与归纳出来的结论产生了矛盾,使学生深刻地认识到能化成有限小数的特征的前提是最简分数。

  总之本节课的设计重在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主动获取知识。老师真正做到了课堂上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课堂上,孩子们充满着情趣向一个又一个的数学“高峰”攀登,体验到了数学的内涵美。

《百分数与分数、小数的互化》教学反思参考3

  本节课是在学习了百分数的意义以及分数与除法关系、小数和分数之间互化关系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为后面学习百分数解决问题打下基础,做好铺垫。

  成功之处:沟通百分数和小数的联系,正确掌握互化的方法。在教学中,我没有出示例题,而是直接出示几个小数,如:0.50.250.367这三个小数,让学生试着练习化成百分数,学生能够根据百分数的特点,把这些小数都化成表示分母是100的分数;然后再转化成百分数,即:0.5=5/10=50/100=50%0.25=25/100=25%0.367=36.7%;最后让学生观察这三个小数,想一想怎样把小数化成百分数,学生通过观察发现:只要把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再加上%。然后我又让学生思考如何把百分数化成小数呢?学生能够根据刚才发现的规律逆向思考并得出结论:把百分数化成小数,先去掉%,再把小数点向左移动两位。通过这样的教学,学生对于百分数和小数的互化的方法能够正确掌握。在百分数和小数互化的基础上再进行教学百分数和分数的互化,学生只要把分数转化成小数,利用刚学的知识就可以解决新问题。

  不足之处:

  1.学生在解决百分率的问题时,还是出错在算式中不写乘100%的现象。

  2.学生在进行百分数化分数时,还是存在不约分没有化成最简分数的现象;而在进行百分数化小数时,除不尽的没有根据四舍五入法保留三位小数,另外有的学生对于小数保留三位小数误认为是百分数保留三位小数,导致出现错误。

  再教设计:

  1.加强对百分率算式的要求,强化百分数意义的理解。

  2.强化应用就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突出转化思想在学习中的作用。


《分数与小数的互化》教学反思10篇(扩展7)

——分数、小数互化教学反思 (菁选3篇)

分数、小数互化教学反思1

  本课是在学生知道怎样把分母是整十、整百、整千的分数转化为小数,理解了分数和除法的关系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应该说学生有这些知识的铺垫,对本课内容的理解和掌握还是比较容易的。

  在教学中我结合两个例题的教学,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分数与小数的互化方法,学生说的都不错,通过观察例10的三个分数,学生基本上都能得出一位小数的分母是10、两位小数的分母是100、三位小数的分母是1000,分子就看小数的小数部分是多少的结论。因为学生说的都很好,所以我进行了适当的拓展,让学生试着尝试把带分数转化为小数。学生完成的也不错,大部分的学生都是先把带分数化成假分数后,再用分子除以分母。我在这里采用的方法是引导学生观察化后的小数与带分数进行比较,结果很多学生发现它们的整数部分是相同的,然后我在启发他们思考:带分数化成小数还可以怎么化?学生很自然得出整数部分不变的结论。

  通过本课的教学我也感觉到,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沟通新旧知识的联系,让学生学会利用旧知自主学习新知识,充分发挥知识的正迁移作用,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主要体现了两个方面,一是联系分数的意义来比较,二是把分数化成小数再比大小。从学生的反馈情况看说明学生对分数的意义理解的还是比较到位的,有了之前分数同除法的关系这一知识点,把分数化成小数,学生也已理解并掌握。对照比较,不难发现,把分数化成小数后再比较两个小数的大小,比较方便,而且简单,易被学生接受。

  这一点可以从之后的试一试中也能体现,只是除不尽的要用四舍五入法求近似值,注意约等号的使用。因为除不尽的往往都是循环小数,也有学生说保留三位小数,不一定要除到第四位。我很欣赏学生们有这样的想法,不拘一格,不局限于书本,不盲目地服从,多给他们一点时间和空间,有时也会有意想不到的喜悦。

分数、小数互化教学反思2

  分数与小数的互化,是五年级下册由小数的计算向分数的计算过度的重要知识组成,单纯从知识点上来说,没有什么,但我们教师的内心里首先要有一个意识,对于各种不同的互化方法,我们应该尽量让孩子们了解,并教给他们自己去感知领悟该如何互化,一方面,既利于学生后续知识的学习,另一方面,又可以让学生能够在学习过程中自己寻找和探索解决问题的办法和思路,更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以及学习能力的提升。

  在今天的教学中,我努力营造一种学习的气氛,让学生主动学习的气氛,对于一些知识,我们教师也不能一味地让学生自己去感悟,而是应该给予孩子一定的提示,让孩子们不致产生一种摸不着头脑的感觉,不致让学生产生一种如坠五里云中怎么想也无从下手的感觉,在这节课中,在同学们理解了具体问题的基础上,我提出了问题,怎样能比较出谁跑得快,同学们很快有了自己的想法,我找两名同学说了他们不同的思路,可以说这也为孩子们提供了一种有效地经验和示范,于是再让孩子们自己去动手解决,避免了孩子们的那种无从下手的感觉,也让孩子们在学习上更顺畅,当然,我们要依据不同的内容采取不同的教学策略,有些知识,我们必须提前进行必要的提示,有些知识,我们是坚决不能多说的,三缄其口也许是更好的方式,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根据不同的学生情况,我们一定要让自己的课堂活起来,惟有动态的课堂,惟有让自己的课堂动态起来,才能真正地让我们的每一节课都成为有效率的课堂。

  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出现了一种很可贵的想法,同学们不是简单的用分子除以分母,而是从分数的意义上去理解,对于我们的课堂来说,颇为难能可贵,因为我们不是寻找那种只会做题,只会用数据解决问题的人,不是那种只会纸上谈兵的人,我们需要培养的是那种能够在具体的问题中,把问题的根源掌控在手掌控在脑的人,只有如此,在问题的本质上来解决,才能够在实际的生活中成为智慧的人,才不会成为数学中的呆子,孩子们把1千米看做单位1,把单位1*均分成10份,每份是0.2千米,再乘4就是0.8千米,4/5千米很容易地就化成了小数,再进行问题的解决,轻而易举,对于我们来说,我们常常用自己不恰当的言行和动作或感情让孩子们的想法与思路在无辜中成为了永远也不会露出来的东西,需知长此以往,我们永远也无法让孩子们变得更聪明,更有智慧,在此基础上,我再让孩子去想,有没有更简单的方法去把分数化成分数呢?孩子们都紧张起来,能紧张起来本身就是对学生的一种激励,而在我们现如今的课堂上,孩子们已经很难得有紧张了,更多的是一种无可耐和,或是一种如梦如醉了!只有小彬把手举了起来,他说“我知道了,就是用分子除以分母”我让大家用他的方法试一试,同学们如梦初醒,掌声不自觉地响起来,原来,还有更加简捷的策略,小彬也为自己感到骄傲。

  能让学生说出来的,教师不再越俎代庖,当我提出怎样把整数部分不是0的小数化为分数的时候,同学们很容易地就想到想把小数部分化成分数,再与整数部分合起来,但另一种方法同学们却不敢轻易地说出来,一个学生说,“我想到了一种方法,但不知道对不对”,我鼓励他“不管对不对,想到了就要说,要不然没机会了!”他大胆地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如1.4直接写成14/10然后化简,我肯定了他的猜测,希望他下次继续敢于说出自己的想法,没准就是对的,只有敢于猜测,敢于说出自己的想法,才能判断自己是否正确,一切都不会错,只有答案是错的,但行动永远都是正确的。

  整节课下来,也许会让人觉得有一种紧张感,更或许有些孩子对于所说的内容还没有完全掌握,但我分明已经从孩子们的表情中体会到了几点,一是要善于把问题交给孩子们。二是对于知识的学习,要给予孩子恰当的帮助,三是要给孩子机会,让孩子们思考与表达。

  把学习的任务交给孩子,把课堂学习的职责交给孩子,把课堂的权利交给孩子,我们就会成为一个轻松的教师,我们才会成为一个真正地教师。

分数、小数互化教学反思3

  教学的得失:

  1、分数和小数的互化这部分知识,主要是运用小数的意义,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分数的基本性质等来学习的,所以一开始的复习给学生们新知识的学习作了很好的铺垫,让学生们能够顺利进行新知识的学习。

  2、利用小组合作学习来完成本节课的教学比较恰当。课上,通过小组合作、分析、讨论、总结等,使学生明确了分数和小数的互化方法。

  3、把课堂教学放手给学生,学生们在预习中积极探索,变枯燥为兴趣,变新知为熟知,增强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4、由于时间安排充足,所以例1教学过程比较详细,例2的时间就不是很充足了,挤占了练习的时间,练习量减少了。

  学生自主性的表现:

  1、大部分学生在课下能够认真预习、积极动脑,课堂上积极举手,参与到新知识的学习中来。

  2、大部分学生通过预习能够突出重点,找到分数和小数互化的方法,有的同学甚至不局限于课本,积极探索,找到了更好的方法。

  3、个别学生在探究学习的过程中,还是比较被动,需要积极引导,教师对个别优秀学生能力估计太低,练习题的梯度太小,好学生的潜力还没充分发挥出来。

最新文章

版权所有:博古范文网 2012-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博古范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博古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浙ICP备1201877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