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正文

研究性课题研究报告个人总结(十一篇)【优秀范文】

发布时间: 2023-01-08 17:30:07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研究性课题研究报告个人总结(十一篇)【优秀范文】,供大家参考。

研究性课题研究报告个人总结(十一篇)【优秀范文】

随着个人素质的提升,报告使用的频率越来越高,我们在写报告的时候要注意逻辑的合理性。写报告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报告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研究性课题研究报告个人总结篇一

研究性学习的开设是新课改实施的产物,是国家根据国际形势的变化、国内经济发展的现状、人才适应市场的状况所作出的战略决策。新课改的实施,给教育界及社会各界人士的观念带来极大的冲击,广大教师及教育管理者一下子很难接受新课改的思想,因此,研究性学习的开设是困难重重的。我是一名爱思考的教师和教育改革的积极支持者,我认为,从目前的教育现状和学生的能力现状来看,开设研究性学习实在是太必要了。研究性学习的开设,将改变学校教师的教学方式,也将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学生的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将会有较大的改变,学校培养的人才质量也将有极大的提高。

研究性学习课程是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在教学中,我按照学校的教学模式及要求,对主要的教学内容我都安排他们进行讨论式学习,并派小组代表到讲台前发言,介绍本组的学习体会或学习成果。这种教学方式的实施,得到了学生的极大拥护和支持,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非常喜欢这种讨论式的学习方式,他们感到了学习的轻松。他们认识到,老师所采取的教学方式,培养了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交往能力,培养了他们的集体主义精神,他们从学习活动中,体会到合作的重要,团结的重要。

研究性学习课程没有教材。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课程的理念,结合学校实际、学生实际,自己开发研究性学习的课题,然后,围绕课题研究所要进行的活动组织教学。如:教学生提问题、教学生把问题转化为课题、教学生拟订课题研究方案、教学生写论文、调查报告等。在每个过程中都有很多细节问题,要教师去思考,去设计。研究性学习课程是一门实践课,强调学生动脑与动手,教师熟悉的学科教学模式在这个课程中是不能适应的,必须探索新的教学模式。我在网上查找资料,购买研究性学习的理论书籍学习,寻找与探索适应我所带学生的教学模式。

担任研究性学习课程的教学,使我有机会学习和接受了很多的先进教育思想。我在新思考网---综合实践活动栏目,获得了大量有关研究性学习的知识。在学校的督促和指导下,我进行了持续的教学反思。在写教学反思的过程中,促进了我对教学过程的思考和总结,促进了我去看理论书籍,促进了我在教学上的创新。

在教学实践中,我遇到了许多有待研究和解决的问题,如:研究性学习与学科教学结合的问题、学生研究性学习成绩考核问题、教师任教该课程的积极性保持问题、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问题等等,它使我保持着开展研究性学习研究的热情,为我的教学实践提供着动力。

研究性课题研究报告个人总结篇二

自本课题立项以来,我们在上级领导的正确指导下,通过课题研究小组全体成员的同心协力,分工合作下,在相关班级学生的积极配合下,各项工作进展顺利,参加课题研究的教师思路清晰,目标明确,行动扎实,已取得一定的阶段性成果,现将本课题研究所得的体会向上级领导及同行们做出汇报:

1、学习研讨法:通过对相关文献的搜集、考察等理论学习,获得强有力的理论支持;
通过理论培训、网上研讨等形式沟通认识,分析提高。

2、问卷调查法: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学情,确定实施进度,及时调整实施方法或步骤。

3、经验总结法:坚持边探索、边研究、边总结、边修正,得出在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策略,及时形成阶段性总结。

1、重视理论学习,提高教师的理论素养。

课题研究需要科学的教育理论支撑,其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而课题组的成员在这一点上显然是较为薄弱的,因此我们高度重视对教育教学理论的学习,学习国内外创新教育理论以及现代教育学、心理学理论,在追求自我、实现自我、超越自我中得到充实,加强教师教学理念的提升,更新教育观念,理解实验的重要性,改变教学行为,以适应学生学习的转变,探索实验探究的教学策略,使课题研究在科学的理论指导下展开。

2、积极召开课题组成员会议,保证研究工作正常开展。

课题开题以来,我们定期开展研究活动,及时对学习研究过程中的心得体会进行交流,对有疑问的方面进行研讨解决,且活动开展形式多样,方法灵活,既有理论层面的剖析、研讨,又有浅层面的操作、交流。立项以来,课题组共召开10次会议,每次会议都有主题,有记录。

3、抓住每一次的学习机会,努力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

进行此专题讲座观摩学习,而且对实验探究教学方面得到了很大的提高。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我们能更好地提升自己教学业务水平!

4、开展问卷调查且形成分析报告。

①初中化学探究性实验学习情况调查问卷。

20xx年9月,问卷调查设计出“初中化学探究性实验学习情况调查问卷”,于9月中旬,对九年级学生进行了第一次学生问卷调查,收集、整理分析原始数据,于12月上旬,汇总并完成了一份调查分析报告,为下一步课题研究的顺利开展提供有力依据。

②学生对开展实验探究教学的评价问卷。

20xx年6月,问卷调查负责人设计出“学生对开展实验探究性教学的评价问卷”,于6月上旬,对九年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于6月下旬,汇总并完成了一份调查分析报告。

5、认真撰写实验教学设计,积极开展教学研讨活动。

课堂是本课题研究的主阵地,离开了教学实践,课题研究就会失去生命力。因此,我们始终把课题研究工作和课堂教学紧密结合起来,使课题研究牢牢扎根在课堂这块肥沃的土壤之中。一年来,按照计划完成6次课堂实验探究公开课的教学,同时将大部分的课堂演示实验变为学生探究实验课,让课堂成为学生展示才智的舞台,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完成学习任务。另外,课堂上,我们看到许多平时不爱发言和学习后进的学生也神采飞扬,兴趣盎然。

6、指导学生完成实验探究心得体会。

7、积极撰写课题论文、教学设计,精心制作教学课件。

研究性课题研究报告个人总结篇三

本学期出现了一门新的学科--研究性学习。高二的学姐在给我们介绍的时候说,这是一门“可以增强女汉子技能”的学科。在经过了一个学期的系统学习之后,我想学姐要表达的,应该是这门科目的实用性和严谨性吧。

(一)课程总结

1、新知识

研究性学习,在我看来,是一门综合性、实践性、探究性极强的学科。开学的第一个月,我在老师的指导和教授下,了解到研究性学习的内容、特点和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具体方法。在这个过程中,我深刻地认识到研学是一门很有用的学科,它可以锻炼我们的逻辑思维以及动手能力,对文科和理科的学习,特别是理科的学习,有非常大的帮助,如设计实验时对方案的方方面面都要考虑到,要有非常具体可操作的步骤以及强大的理论支持。同时,这段时间的学习也为之后的课题研究实践打下了基础,指导我们在进行研究前要确定课题、制定研究方案等等。

2、九连环和四巧板

九连环和四巧板是这学期的课程中最有意思的内容了。九连环和四巧板都是中国的传统益智游戏,是祖先们的智慧结晶。九连环是小时候就学会的,看到老师带着一大箱九连环来到教室的时候,觉得很亲切。下课了同学们常常花上10分钟的休息时间来一场速度大比拼。可以说玩九连环的时候,整个人的思维都必须高度集中,要能提前预想到下一步甚至是整个解锁的过程,先下哪个环,再装哪个环,注意力稍不集中有可能就会解错掉。我更喜欢的是四巧板。我们不仅花了一节课亲手制作了四巧板,了解了它的组成和构成的过程,而老师给大家尝试的那些图案,更是让我兴趣满满想要挑战一下。最后在我和小伙伴们的齐心研究后,我们成功地从“幼儿园”级别拼到了“研究生”级别,让我觉得很有成就感。

3、我的收获

让我记忆非常深刻的一节课上,我们学习了如何研究的方法,有文献研究法、网络调查法、个案研究法等等,原本我以为做研究就是查查资料、做实验,没想到可以各种各样的方法都可以进行有效的研究。这为我们小组后来的实际工作提供了多元化的思路,让我觉得十分新颖。

老师曾说,研学是一门和语文数学外语同等重要的学科,把研学课认真学好,对每一门科目都有帮助。一开始听说这句话的时候,我并不相信,但在经历了自己的小组合作之后,我觉得研学的确在逐渐地改变我思考一些题目的方法方向,而我相信在今后的学习中,我会慢慢收获研学课给我的帮助。

(二)自我评价

1、我的工作

首先需要解释一下,我们小组因班级学号安排有些特殊,我们5号小组一共只有4位同学。又因为我们的课题是“影响中美两国人生活习惯的差异的研究”,而有一位同学是日班的,所以大多数工作都又剩下的三位同学商议完成。

在我们小组中,我参与了课题的讨论选择并最终确定了本小组的研究课题,完成了开题报告中“研究进度及时间安排”的初步设计和规划,组织了本小组同学尝试各种资源与外国友人进行沟通了解(但最终由于参与的人数太少,学校当时没有来自美国的交流生,采访的结果不具普遍性,经小组讨论去掉了该内容)以及结题报告的回答老师同学的问题解答部分。

2、工作比例

大约占总工作的25%-30%,耗时约5小时

3、评分

我给自己打85分。理由:本来小组在设计实验方案是有许多的雄心壮志,但最终只能采用文献研究法和个案分析法,在这个转变过程中,我们进过小组讨论做出了许多修改与调整。虽然最后呈现出的东西里并没有我们失败的内容,但是这样一个探索的过程我一直参与其中,也觉得很有意义。我觉得从开题报告的任务下达开始,我和另外两位组员都态度积极,合作也十分愉快。鉴于我的投入,我给自己85分。

最后有一点一定要说的,不知道是哪一部分里的。当做自己的感想好了。

我们组做完结题报告后,我负责回答问题。我本以为老师会提问我们组研究过程中的一些具体的过程或者是思考,结果老师的问题是,你们的研究对我们同学们的生活学习有何实际的应用意义。我当时回答的时候并没有多想只是按照我们当初讨论时的思路回答了问题。然而之后我想起来这个问题的时候,觉得其实这是一个非常有意义的问题。研学不像数理化,虽然需要的都是严密的逻辑和理科的思维,但是做出一道难题的目的是拿到分数,而开展一个课题的目的却是运用研究成果更好的更快捷的服务于我们的生活当中去。而这将给我们之后的研学课、甚至是走上社会以后,我们应该如何选择职业、如何有方向地工作,提供一个明确而有现实意义的目的,那就是,努力让生活更加美好。

研究性课题研究报告个人总结篇四

为了能把这个工作有条不紊的开展好,我们主要做了以下的准备工作:

1、制定了《位庄小学研究性学习实施方案》并组织教师学习,方案中详细介绍了研究性学习的含义,研究性学习的特点,研究性学习的实施过程及研究性学习的评价。通过学习,全体老师都对研究性学习有了科学的认识,正确的理解,为下一步的研究性学习课程的开设打下了基础。

2、成立了位庄小学研究性学习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领导小组由校长任组长,组员为各班主任。由领导小组协调,各班相互配合,以确保研究性学习活动顺利开展。

研究性学习强调的就是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运用各种方式如:查阅资料、动手实验、走访、问卷调查、网上查询等方式来对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对学生的全面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学校积极创造条件放手让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具体实施过程如下:

1、课题的选择

由班主任组织学生选择活动内容,为了便于管理,活动小组在本班同学间组合。

2、学生利用课外时间及周末、假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研究,学校每学期安排两次活动。

3、组织中期评价。指导教师汇报前一阶段的活动进展情况,并研讨下一步的研究计划。

4、各小组将搜集获取的资料进行归纳整理、总结提炼,形成研究成果,参加展示。

虽然我校的研究性学习还处于起步阶段,整个过程也并不完美,但是我们还是欣喜的看到了这门课程给老师和同学们带来的变化,也让全体师生对新课改的理念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有一位教师在总结中说到:“在这一过程中,教师面对不同班级、不同个性的学生投入了大量的精力、热情、智慧,这是教师付出的过程,也是教师接受挑战的过程,也是课改的新环境下成长的过程。当然在这一过程中,我们也感受到教师受专业、兴趣、年龄、精力等的局限,有时的辅导感到心有余而力不足,需要在专业成长的过程中不断加强学习,丰富自己,充实自己”。从这段话中我们能感受到研究性学习活动给老师们带来的压力和改变,老师的角色已不单是知识的传授者,而应该成为指导者、合作者和辅助者。

学生在研究性学习活动的过程中也收获了很多,其中5年级的同学感受到:“当我们走出校门,走进社会中,才发现我们的准备并不足以面对这个社会。在调查过程中,我们无数次的受到别人的驱赶与嘲笑,冷嘲与热讽。但我们相互支持,相互鼓励,保证了我们能坚强的走下去。在做数据统计时,我们在没有任何高科技的帮助下,认真细致工作,没有一个人叫苦叫累……虽然活动已经结束了,但我们在合作之中筑就的团结之火仍在燃烧着,照亮了我们前进的道路。”从同学们的这些话语中,我们能体会到研究性学习活动给他们带来的改变,而这些改变对他们今后的成长和发展将意义深远。

应该说我校的研究性学习活动已经顺利开展并且已经完成了几次活动做的非常出色。但是,由于经验不足,从开始到活动都出现了一些问题,现总结如下:

1、对教师和学生的培训不够。虽然我们对教师进行了培训,但力度远远不够,有的教师自己对研究性学习都不很了解,并且不能积极主动的学习有关的理论知识,指导起学生来就很盲目,没有清晰的思路,造成学生更是无所适从,研究工作进展不顺利。同时学生对研究性学习的认识也不到位,有的学生甚至把研究性学习活动当成了一种外出游玩的机会,使活动陷入了误区。

2、活动过程中,有的学生不能及时记录自己的研究内容,造成第一手资料的丢失;
有的学生对研究性学习的认识还不够,积极性不是很高。

3、社会上的有关部门和人员对研究性学习的关心和帮助不够,学生得到的支持不够。

总之,研究性学习活动在我校已经顺利起步了,虽然我们在实施过程中遇到了很多的困难,但我们也收获了许多。我想,在我们师生的共同努力下,我们一定能做得更好!收获更多!

在开放的情境中主动探索,亲身体验,在愉快的心情中自主学习,提高能力,我们在研究性学习中不断收获,得到锻炼,提升自我。

这是我们对本次研究性学习的真实体会。

在刘老师的策划组织下,我们组员参与调查研究了刘克祥老师的研究课题。

下面我们就将联系实际情况,具体谈一谈在研究过程中的心得体会。

在研究性学习的初期阶段,我们组员都感到有点不耐烦,遇到研究学习的困难的时候,刘老师一直在我们身边鼓励我们,并且耐心地为我们进行指导。还告诉我们明确的知道自己想调查什么内容,调查的具体对象是谁,调查的目的与意义是什么,想取得什么样的调查结果,采用什么样的调查方式等等这些具体的事项,才能高效率,高质量的完成调查研究。这令我们顿时恍然大悟,于是收拾好心情,调整好心态,安下心来做准备。终于,过了近一个月,我们终于完成了这个研究性学习任务。

研究性学习是一项庞大的工程,单凭一人之力是无论如何也无法完成的。这时候我们需要的是合作,是整个团队,是大家共同的努力。这让我们深有体会,在这次研究性学习中,我们也看到了合作的巨大力量。一开始大家都忙着各自分头寻找相关资料,没有分配任务,开会讨论,等到组内开会召集时,才发现,不是有的资料没找到,就是同样的资料找了好几份。组员们在这种情况下并没有互相埋怨,而是赶快聚到一起开会商议补救之策。我们将任务分割成几份,派给组员,大家同时工作但侧重点不同。比如这个组员负责找关于贾宝玉的,另一个找林黛玉的,还有一个又找薛宝钗的,等等。如果有的组员提前完成任务,也会热心主动的帮助别的组员。正是因为大家共同合作,互相帮助,以集体的利益为主。在四个人之间,合作的关系依然紧密,如果查找到与其它组员要找的有关的资料,大家都会拿出来共享,正是由于这样,虽然研究任务很重,我们却也没有耽误很多学习时间。团队的精神在每个人心中,合作为了共同的目标。

原以为高中生活只是紧张的学习,其实非也。

高中生活原来是如此多彩的。就以“研究性学习”这个课题来说吧,开始还不知道它有何意义,自开学到现在,这个过程带给我们许多学习的情趣和全新的感受。

从一定角度看来,研究性学习就是在教学过程中创设一种类似科学研究的情境或途径,让学生在教师引导下,从学习、及社会生活中去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用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主动地去探索、发现和体验。同时,学会对信息进行收集、分析和判断,去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从而增强思考力和创造力,培养创新精神和完美人格。以往的教育主要以应试教育为主,它的表面性,片面性局部性和机械性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发展,不利于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而研究性学习具有学习内容的综合性与开放性,学习主体的参与性与自主性。学习过程的创造性与多样性,学习评价的多元性与社会性等特点,而研究性学习的目的和特点恰恰可以为学生营造了一个民主的,自由的,宽松的,向上的学习氛围,这有助于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创新能力的提高和完美人格的塑造。

研究性学习转变了我们的学习观念,和改变我们的学习方式。以我的小组而言吧,说它简单,最终成果只是一个简单的结果。但是,真是搞起来,要多方面考虑,还要收集有关资料,再加以运用,这自然会遇到许多麻烦,它给我们很大创新空间和实践机会,转变我们对学习和生活缺少独立思考新发现的一些依赖观念,改变我们“死读书”的学习方式,创造另一种学习的风气,营造更优的学习环境。这对学习科学文化的学生来说也是一个运用科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良好机会。同时,研究性学习也促进同学们学会交流,学会合作。这个我在学习研究中有切身的体会,像哪个同学有何特长、爱好,对事情处理的态度,协作能力如何,这都很容易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反映出来。我作为本组的组长,有时在分配工作过于疏忽,执意按自己的意愿去做,结果造成某些缺漏和过失。幸好还不算严重,否则我真无地自容,组员也没有责怪于我,反而给我补遗拾漏。我想,这不仅仅是一种责任,还有我们感情的桥梁在起着作用吧。这段日子,我们一起外出调查,一起查阅资料,一起总结分析,一起解决问题。经历了如此之多,组员之间不知不觉中建立了友谊,加深升华了友谊,这对以后的生活和学习无疑会起巨大的作用。

我们通过研究性学习的实践,激发了自由创新的热情,培养了独立思考、探究新事物的科学精神,同时提高了我们协作能力和社会交际能力,正好填补了我们在课堂上学习的不足。我想这是研究性学习的最大意义。

高中的生活多姿多彩,在本学期的研究性学习活动中教会了我很多。

在整个活动中,我们小组的成员都尽了自己最大的力量完成自己的任务。不论是在发放调查问卷的过程中,还是最后的阶梯报告,都体现了团队合作精神。在制定研究题目时,我们组犹豫了很久,但经过老师的耐心指导。我们顺利地完成准备工作。在这里要感谢老师们的指导,和同学们的积极配合。没有你们,我们不可能完成这次的活动。

研究性学习的目的就在于通过同学们的相互合作,研究和探索未知的问题。这时候我们需要的是合作,是整个团队,是大家共同的努力。这让我们深有体会,在这次研究性学习中,我们也看到了合作的巨大力量。一开始大家都忙着各自分头寻找相关资料,没有分配任务,开会讨论,等到组内开会召集时,才发现,不是有的资料没找到,就是同样的资料找了好几份。组员们在这种情况下并没有互相埋怨,而是赶快聚到一起开会商议补救之策。我们将任务分割成几份,派给组员,大家同时工作但侧重点不同。比如这个组员负责找关于贾宝玉的,另一个找林黛玉的,还有一个又找薛宝钗的,等等。如果有的组员提前完成任务,也会热心主动的帮助别的组员。正是因为大家共同合作,互相帮助,以集体的利益为主。在四个人之间,合作的关系依然紧密,如果查找到与其它组员要找的有关的资料,大家都会拿出来共享,正是由于这样,虽然研究任务很重,我们却也没有耽误很多学习时间。团队的精神在每个人心中,合作为了共同的目标。

当然在整个活动中不仅仅教会了我团结合作精神,更让我明白了学习的很多方法。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们会遇到很多困难,但是为了顺利地度过难关,我们就要付出努力。首先要制定计划,“努力的方向是什么”,“通过怎样的方法解决它”然后再付出行动。

我们通过研究性学习的实践,激发了自由创新的热情,培养了独立思考、探究新事物的科学精神,同时提高了我们协作能力和社会交际能力,正好填补了我们在课堂上学习的不足。本次的研究性学习将成为我们人生上最多彩的经历,教会了我怎样学习,怎样合作,在今后的生活中,我也会实际应用它们。

在学校开展的此次研究性学习活动中,我选择了“纳粹排犹与奥斯维辛集中营”这个研究课题。我选择这个课题的原因大概分成两点。首先是我对于历史学习很感兴趣,所以我选择了一个关于历史学科的研究性学习课题,其次是因为,我对于纳粹发动二战的原因以及他们惨无人道的民族屠杀有所了解,我觉得我需要利用这次研究性学习活动加深我对于这方面问题的了解。

只有以史为鉴,才能获得更好的未来,这也正是此次研究性学习课题设立的目的所在。通过此次研究性学习活动,我收获很大,首先是研究问题的能力得到了很大程度上的提高,另外,在和同学们一起研究,撰写最后的研究论文和研究性学习报告的时候,我的人际交往能力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其次是通过这次研究性学习活动,使我对于纳粹排犹和其极端的民族主义政策都有了更深的认识,这对于我树立起正确的民族观,世界观都有很大的意义,因为通过对历史的反思,使我懂得了世界上各民族只有在团结友爱,互助互惠的前提下,才能各自得到更好的发展,人类文明才会变的更加璀璨。

这次研究性学习有很多值得以后借鉴的成功之处,比如说,这次研究性学习在每一步活动实施的时候都采取了成员合作的方法,这使得研究性学习的效果得到了提高,良好的学习效果也为最后撰写出成功的研究性学习论文奠定了基础。

另外,这次研究性学习也有一些不足之处,比如说,这次研究性学习虽然在资料的搜集上做的很全面,但是,所搜集的资料由于过多,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到了研究学习的速度和效率。对于这次研究性学习的成功之处,我在以后的学习工作中一定会积极借鉴,而对于那些有待于提高的不足之处,我在以后的学习工作中也会加以注意。

这次研究性学习活动已经结束了,在总结的最后,我要感谢每一个和我一起合作的研究组成员,另外,也感谢指导教师对我在研究学习上的支持。

研究性课题研究报告个人总结篇五

研究性课程设置的初衷是什么呢?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还得从课程改革说起。

教育部副部长王湛在谈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时说: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新的时期,面对日新月异的科学技术的发展,现行基础教育存在的问题、弊端明显地突现出来,教育观念滞后,人才培养目标同时代发展的需求不能完全适应,思想品德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不强,课程内容“繁、难、偏、旧”的状况仍然存在,课程结构单一,学科体系相对封闭,难以反映现代科技、社会发展的新内容,脱离学生经验和社会实际,学生死记硬背,题海训练的状况普遍存在,课程评价过于强调学业成绩与选拔功能,课程管理强调统一,致使课程难以适应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等。这些问题的存在,以及它们对实施素质教育的制约和不良影响,正说明了推进课程改革的必要性和针对性。同时指出:当前我们的教育改革,就是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入手,通过改革基础教育课程,调整人才培养目标,改变人才培养模式,提高 人才培养质量。

研究性学习是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教育部教基字〔xx〕6号通知中说:研究性学习是《全日制普通高中学课程计划(试验修订稿)》中的重要内容,是全体普通高中学生的必修课,它对于为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促进老师教学方式的变化,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重要的作用……。

教育部“普通高中研究性学习实施指南”中也明确指出,设置研究性学习的目的是:“实施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关键是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设置研究性学习的目的,在于改变学生单纯地接受教师传授知识为主的学习方式,为学生构建开放的学习环境,提供多渠道获取知识,并将学到的知识加以综合运用于实践的机会,促进他们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策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将研究性学习作为一项特别设立的教学活动作为必修课纳入《全日制普通高中学课程计划》将会逐步推行研究性学习的开展,并从制度上保障这一活动的深化,満足学生在开放性的现实情境中主动探索研究,获得亲身体验,培养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需要。”

教育部教基字〔xx〕6号通知中还说:“开展研究性学习学生必须走出课堂,走出校门,积极开展社会调查和实践活动。”

从以上引文中我们不难看出,研究性学习课程设置的初衷,是基于调整人才培养目标,改变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质量这个最终目标的。为要能够达到这一目标,通过研究性学习课程的开设,来改变教师和学生不能适应当前社会发展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为了保障课程实施时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又具体地指出了“研究性学习必须走出课堂、走出校门”。当前,我们的研究性学习是否做到了这些呢。我们有必要对两年多以来的研究性学习作一个回顾和反思。

研究性学习是普通高中学生的必修课,每周3课时,每所普通高中学校都应该按课程计划开课设节,可集中和分散使用。但是直到现在,我们许多学校在课表中没有体现,有的将全部课时安排在课外活动中进行,实际上形同虚设。还有的学校干脆把这三个课时分配给数学、物理、化学三科,意思是只在这三科当中进行研究性学习,比较好的是安排1个或2个课时在正课(课表上)时间中,其余安排在课外活动和其他课余时间中进行。那种把研究性学习只分给几个学科的作法是不妥的,因为,研究性学习是一种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转变,不只是某几个学科的事,应包括所有的学科,而且,研究性学习的问题,很多是跨学科综合、交叉的。

研究性学习只安排在某几个学科是不妥的,只安排部分教师实施,也是不妥的。研究性学习每周3课时,高中14大学科中,除体育、音乐、美术、劳动技术、信息技术这些科目本身就是实践性比较强的学科外,其余9大学科都应安排研究性学习的课时,每期作16周上课时间计,全期共48课时 ,如果每周2节安排在正课中,每期有36节,则9大学科每科可以排4课时的研究性学习课。排课时,总课表上不分到学科,另用单列课表将研究学习的课时分配给每位任课教师。督促检查,才能使研究性学习落到实处。

每个学科每位教师4节研究性学习课干什么?研究性学习课程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各自的兴趣爱好和条件,选择不同的研究课题,独立自主开展研究,从中培养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一种课程。它是以问题为基础,以探索活动为过程的一种综合学习活动。目前在研究性学习的形式上有三种情况:

一是以课题研究为特征的研究性学习活动。课题内容选择的不是特定的知识体系,而是来源于学生的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立足于研究、解决学生关注的一些社会问题或其他问题,涉及的范围很广泛,它可能是某学科的,也可能是多学科综合、交叉的,可能偏重于实践方面,也可能偏重于理论方面。课题研究还包括项目(活动)设计类的课题。这种以课题为特征的研究性学习的实施,通常分为三个阶段进行,即进入问题情境阶段,实践体验阶段和交流表达阶段,相应地,对于这种学习的评价过程就分为开题评价,中期评价(对研究性学习过程中的问题进行讨论交流等),和结题评价。研究性学习课题研究组织形式又可分为个人研究、小组研究和班集体研究三种形式。

第二种,就是有人称之为基于研究性学习理念的“研究性教学”,即研究性学习的课堂教学模式。当前越来越多的学校热衷于这种研究性学习的模式,即在一节课中铺设问题情境,让学生提出问题,然后引导学生讨论、探索研究和解决问题的学习过程。尽管这种问题也会是学生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但多数只与某一个学科的知识有密切的联系。这种研究性学习的课堂教学与各自的学科教学紧密结合起来,这本身没有什么不好,但是如果放弃学生走出课堂,走出校门的自主探索学习活动形式,那么研究性学习就将背离它的初衷,而被纳入“应试教育”的狭窄轨道,终究是没有什么前途的。反过来,如果研究性学习的课堂教学模式与走出课堂、走出校门的研究性学习密切结合,则研究性学习的课堂教学模式会更加体现研究性学习的价值与性质。因为,研究性学习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和探究能力。

第三种情况,就是“带研究性特点的”学科教学形式。就是教师在日常的各学科中,结合教学内容,注重引导学生通过主动探究,解决一些开放性问题,也就是将研究性学习理念渗透于学科教学中的作法。这也能在一定程度上体现研究性学习的价值和性质,对提高学科教学水平有积极意义。

综合以上三种研究性学习的三种基本形式看,当前的重点仍然应是第一种形式。没有第一种研究性学习形式的广泛开展,就无法造成一定的气势和氛围,从根本上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转变我们的教育理念。也正因此,教育部在研究性学习实施指南中特别强调“研究性学习要求学生必须走出课堂、走出校门,积极开展社会调查研究和实践活动”。另外,研究性学习的许多问题是一个不断研究的过程,不是一堂课或两堂课所能解决的。但是,与此同时,当然研究性学习课题的研究形式也可以有教室课堂上的教学组织形式,如前所述,活动评价中的开题论证,中期评价,结题论证,活动总结与交流都可以在教室课堂中进行。

走出课堂和校门的研究性学习活动,是不是只是目前为了转变观念有权宜之计?应当说,不是一时的权宜之计。因为,不只是现时的观念转变问题,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和探究能力的形成,离不开学生的亲身体验,学生要获得社会生活的亲身体验,今天的学生要走出课堂和校门,明天的学生同样要走出课堂和校门,今天对我们教师来说,可能是不太自觉这样做,明天则可能是一种自觉和自我意识的行为。研究性学习每周3课时,一期至少48课时,三年将是276课时,这么多时间的研究性学习,确实是课程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我看至少三分之一的时间学生应当走出课堂和校门。

实施研究性学习的困难,不仅是存在认识上的模糊,观念落后,更在于研究性学习管理上的困难,包括课程资源的开发与评价机制的问题。学校要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充分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包括校内资源、社区资源和学生家庭中的教育资源;
对于研究性学习活动的管理与评价,要做好过程管理和对教师与学生的评价。在这里我主要谈一谈活动过程的管理。

有的学校对于活动过程的做得比较好。广东番禺中学采用了建立“课程档案”的措施。规定:

学生必作:(1)研究方案:课题名称,目标,意义,内容,方法,所需资源,人员分工,进度安排,成果形式,专家或指导教师等内容,开题前上交,教研处备案。

(2)研究周记:每人每周学习情况记载,每篇不少于400字,含时间、地点、研究内容(要具体)、收获、体会、问题等,作为平时成绩的主要依据,期末总结要求1000字,每周上交专职教师批阅。

(3)研究成果:每小组或个人从下列内容中至少选择一项,研究 论文、实验报告、调查报告、科技作品以及软盘、录像资料等,期末上交专职教师。

教师必作:

(1)指导笔记:含对全班或所负责小组(个人)的指导的详细记录,有时间、地点、对象、主要内容,由专职教师共同完成,每周一次,每月底交教研处。

(2)项目总表:项目汇总(名称、项目成员、指导教师单位、联系渠道、进度所需资源等内容)开题后交教研处备案。

(3)学习心得:每月写一篇与课题有关的心得。

(4)项目评估:对项目的意义,成功与不足之处及努力方向,每篇不少于5000字。

教研处必作:

(1)检查记录:每月末检查教师的指导笔记和学习心得,按a b c d四等评分;
每学期抽查每班各项目小组(个人)的研究周记,按a b c d四级评分。

(2)科研论文:每学期以校研究性学习课题为研究范围,写一篇科研论文。每学期编辑一本优秀研究成果集。

从番禺中学的情况看,这所学校还不是所有的教师都参与到研究性学习的指导中,主要是专职教师发挥作用。实际上研究性学习的开展,所有的任课教师都应参与其中,应当充分发挥每位教师、备课组、 教研组的作用。下面我们再来看看对教师和学生的评价问题。

对教师的评价:

研究性学习涉及教师工作量的认定和工作情况的考核。有的学校作出了有关管理与考核的规定:例如有一所学校规定专职教师每人带3个班为満工作量,兼职教师其工作量与语、数、英教师等同;
另一所学校规定:每位教师指导的课题数为1—5个;
还有的规定:(1)由于示范性高中要求教师能胜任两门或两门以上课程的教学,因此,能承担研究性学习指导和任意选修课教学的教师是合格的。并作为示范性高中教师的必备条件,学校将以此作为教师晋级、评选、年度考核优秀的硬指标。(2)工作量计算:专题讲座按1:1计算课时,应与学生共同听课,讲座期间较长时间在年级室者视同旷课。其他指导活动计算为:课题数权重(根据课题质量确定权重)每课题津帖数。(3)课题研究指导工作认定依据:①指导研究性学习的专项记录本。包括学习笔记、听课记录、指导活动设计与过程记录,授课教案等。

②所指导课题组的有关原始研究资料的收集,研究的阶段成果(如小论文),对学生的评价。③专题讲座与集中交流活动的出勤情况。④指导研究性的学年总结或论文。

对学生的评价:

研究性学习对学生的评价,有的学校采用学分制是一种比较好方法。规定了基础学分,每个学期按研究计划完成任务的给2个学分。设奖励学分,活动开展得好的,经认定取得较好成果的,再给1—2个学分。三个学年中,学生取得10个学分时定为合格。如研究性学习的积极性高,研究态度认真,研究成果显著,则获得学分较多。

上述有关管理和评价方面的组织建设和制度建设,有许多学校 都制定了,但是落到实处的不多,甚至有的学校制定这些纯粹是为了应付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的检查。

当前,研究性学习在组织建设、制度建设、学习评定和统筹协调等方面都存在许多问题,但最根本的是教育观念的转变。可是观念的转变又不会是自发的形成,只有在落实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通过师生的探索研究中的体验和组织制度等方面的制约才会逐渐形成。在许多情况下,就是要形成一种教师和学生的观念不变也得变的环境态势。

当前有相当大的一部分教师对提转变教育理念就反感,有的甚至说:“什么转变教育理念,那纯粹是‘作秀’!”那都是虚的,没有实际效用的东西。这样的人一方面说明他对当前以课改为中心的教育改革的无知,但同时又是因为受当前社会“刻板印象”的影响。因为社会看一所学校,关键是看高考升学率,一所重点中学,如果几年内没有考上清华、北大的学生,社会对这所学校的评价就会很糟,甚至组织部门对学校校长书记的考察,也可能作出对他们不利的结论。课程改革是要有胆识的,课程改革搞好了本来是能够大大提高教学质量的,但一开始可能会有一定的风险。当前的很多情况是:无论是校长还是教师,无论是作计划,写总结,都是把高考视为自己的“生命线”,大家都不愿承担改革的风险,大家都习惯了长期以来老的一套教育理念和方法。在行动计划中,为了高考,他们会采取“一切为了前线(高考)”的行动策略,甚至为了高考不惜采取各种“战时特殊政策”。其教育行为的不公平现象和短视行为处处可见。人们认为,只要高考考试制度不变,这种现象也不会改变。废除高考考试制是不可能的,考试作为选拔人才的方法其优点是显而易见的,尤其是现在,考试体现了最大的公平和公正,没有考试的人才选拔将会产生的腐败。但是高考制度改革和招生制度改革的力度应当进一步加大。虽然考试改革要以课程改革为基础,但考试改革作为课程改革的先导,适当加大改革的力度是完全可以作到的。

研究性学习可以有课堂教学模式和带研究性学习特点的学科教学模式,但其走出课堂、走出校门的研究性学习形式是其他的形式不可替代的。研究性学习不是第二课堂,也不是一般地课外活动,是必修课,是特殊的必修课的课程形式。以前,搞素质教育时,为了克服一些人认为搞素质教育就是搞第二课堂、搞活动的偏向,有人提出“课堂教学是素质教育的主渠道”的口号,这个口号本身没有错,但素质教育最终开展得怎样呢? 教育的观念还是没有得到根本的转变,人们相信没有高质量的教学不是素质教育,反过来也会认为,凡是能提高考试质量的各种传统教育教学方式和作法都是素质教育。素质教育误入歧途。今天,为了改变传统落后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培养学生自我体验生活,体验学习,培养创新实践能力和探究能力而设置了研究性学习课程。虽然研究性学习的课堂教学模式也能体现研究性学习的价值,但绝对不能说,研究性学习课堂教学是研究性学习的主渠道。如果不这样认识的话,那将是研究性学习课程设置的失败,是与课程改革的宗旨相违背的。

研究性课题研究报告个人总结篇六

20xx——20xx学年,我们三位老师接受了该课程指导教师的任务。一年来,我们从零开始,共同探讨对开好研学课程和课题研究,总结颇多有了初步的认识。

研究性学习活动作为不同于学科教学的非正规课程,是国家为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创新人才而开设的具有开放性,探究性和实践性的新课程。一年的教学实践,使我们在教学指导和课题指导方面都有一些较深刻的体会。

(一)教学过程的收获

1、提高认识、明确学习目的是开好研学课程的前提。我们站在知识经济时代,需要培养创新型、复合型、实践能力强的高素质建设人才的高度,强调研究性学习活动是实现从接受式学习向探究性学习的转变,体现“倡导全人教育,为了学生的个性发展,体现新时代价值观”的“以人为本”的新课程基本理念,为学生未来生存发展奠定良好基础的不可替代的重要课程。

2、强化研学方法的指导,注重学生亲身体验,是开好研学课程的基础。研究性学习课程作为具有探究性、实践性的活动课程,让学生从接受式学习中解放出来,通过文献查找、实验探究、社会调查等形式收集信息,自主发现问题,探究问题,综合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解决问。因此,强化研究方法的指导,让学生尽可能的熟练的掌握各种研学方法是保证学生顺利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的基础。

3、因地制宜,开发课程资源,选好课题是开好研学课程的关键。研究性学习作为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社会的和生活中选择确定专题进行研究,从而主动获取知识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因地制宜,重充分考虑现有的人力、物力资源。选择课题应当使课题具有科学性、价值性、新颖性可行性。这成为保证研究性学习顺利进行的关键。

4、建立健全完善的管理评价激励约束机制是开好研学课程必要条件。研学课程是国家规定、地方指导、校本开发的三级管理课程是学校人人参与的,全体教职工都是学生的指导老师的全员参与的课程。建立健全管理制度,明确各部门每位教职工的职责,学生研究过程环节的评价激励约束机制是保证开好这门课程的必须具备的条件,唯有如此,才能充分调动好校内校外的各类课程资源。

5、丰富的知识储备和较高素质是指导好研学课程的重要保证。学生的课题来源于自然、社会和学生的生活、学习,没有丰富的知识储备和较高素质很难胜任指导教师的教育职责,为此,我们在广泛涉猎各种知识的同时,以老教师为核心,从零开始反复观看两年教师培训视频课程,加强每一环节的研究,较好的完成了教育教学任务。

6、完整翔实的资料存储是实现校本开发的目标的有力保障,为此,我们让每一位同学用“个人成长档案袋”把搜集到得信息资料和研究过程的记录得以比较完整的保存。

(二)课题研究指导的收获

1、深入子课题研究分析是搞好课题研究的基础。搞好课题的深入分析要根据研究目的大胆提出假设,进而提出一系列的问题,形成一系列子课题,这就为制定切实可行的研究方案的逐层深入、全面分析问题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调动各种课程资源,多渠道全面搜集信息是搞好课题研究的有力保障。只有通过各种途径全面收集信息,才能使研究课题得以深入分析,进而解决问题得出结论。

3、充分进行信息交流是课题研究的本质所在和有效途径。我们组织学生进行充分的小组交流和全班交流评价,使同学们充分体验合作学习,资源共享的优势保证了课题深入进行。

4、有效的信息加工整理是完成课题研究的关键环节。

(三)具体课题指导的收获

本学期我们从师生实际出发,上学期在不同的班级开展了《肥城市历史文化与民俗风情的考察》、《校园浪费现象的研究》两个共同课题的研究。下学期在积累研究经验的基础上开展了自选课题的研究。《肥城市历史文化与民俗风情的考察》课题研究收获如下:

1、引导学生站在弘扬传统文化、抵制腐朽文化,移风易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文化,增强热爱家乡、建设好家乡的高度责任感理解本课题的意义。

2、从个人知识能力的提升和潜能开发及对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理解课题的价值。

3、在历史文化方面,充分发促进掘肥城的历史文化遗址历史文物、名胜特产、历史人物、历史传说信息,提出深刻的弘扬、开发利用好传统文化,促进我市社会经济发展的深刻建议,形成肥城“三圣一园两巾帼,三山两湖一温泉”,“人杰地灵”的优美画卷和建设“中国桃都,世上桃园”的雄心壮志。

4、在民俗方面,要求学生充分发掘具有肥城特色的民俗文化,提出移风易俗的深刻建议。

5、本着贴近时代、贴近社会、贴近学生实际的“三贴近”的课改精神,让学生从发展优质高效农业,建设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的社会,倡导低碳经济,低碳生活的高度提出弘扬、开发好传统文化,发展特色旅游的建议。

《校园浪费现象的研究》的收获是:

1、在课题的意义方面,从倡导低碳经济生活,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高度,引领学生正确认识我们的行为。

2、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方面,一是讲解研究的方法及其要领二是要求学生落实所选方法的应用,教师做好指导并引领学生做组内和班级的交流与评价

3、从学生的未来发展上看,教师与学生是平等的,教学中学生是主体,他们始终处于探究——交流——评价—矫正——完善提高的环节,真正体现了学生的自主学习。

研究性学习课程的根本宗旨就是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经济、科技和生活中的问题通过自主探究、亲身实践的过程,综合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解决问题,学会学习,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和科学素养,从而实现由单纯的接受式学习向研究性学习方式的根本性转变,为学生的生存方式的转变,增强终生自我完善和可持续性发展能力奠定良好的基础,能够更好的应对信息时代和市场经济大潮对人才发展带来的新的挑战。

高二学生的收获是:

(一)研学方面:

1、学生的问题意识普遍增强,多数同学能够从不同的角度提出问题,深入分析问题,找出研究的步骤。

2、进一步熟悉了各种研究方法,提高了研学水平。学生通过文献法、调查法、观察法、实验法等搜集了大量的有效的信息。

3、进一步拓展了课程资源的开发力度,在充分利用校内外人力、物力资源的同时,注意利用现有的资源为课题研究服务。

4、增强了合作学习的能力和团队意识。初步形成了资源共享,互相学习、共同研究、共同提高的良好氛围。

5、增强了实践能力,初步形成了创新精神,他们通过采访,设计调查问卷,搜集信息,增强了有效利用信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课题研究方面:

具体为《肥城市历史文化与民俗风情的考察》的收获:

1、提高了同学们对弘扬传统文化,开发保护利用好传统文化重要性的认识。

2、对家乡历史文化和民俗风情有了比较全面的了解,增强了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责任心和使命感。

3、比较深刻的了解了历史文化和民俗风情研究角度及重要意义。

4、初步学会了利用所学历史、地理以及其他学科知识,为弘扬传统文化、移风易俗提出了建议。

5、拓宽了知识面,学到了许多书本上没有学到的历史文化知识,增强了自学能力和研究能力。

《校园浪费现象的研究》的课题收获为:

1、通过校园资源浪费现象的研究,增强了学生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意识。

2、通过校园时间浪费现象的研究,激发了广大学生“只争朝夕”报效祖国的责任感与使命感。

3、研究性学习活动进一步增强了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4、课题研究培养了学生收集信息,分析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

研究学习作为开放性、探究性、实践性的课程,对习惯了传统的接受式教学、学习方式的师生和仅限于某一学科教学的老师是一个巨大的挑战。教学过程也存在一些不可回避的问题:

1、学生重视程度有待提高。由于学业水平考试不考,平时考试不考,高考比重较小,各项评价约束机制不健全,这也直接影响力学生对该科的重视程度。

2、各类教学资源亟待全面开发。在学校方面的人力资源方面还没有形成“人人参与”的局面,物力方面如图书馆、电教室、实验室等设施也没有得到充分的利用。

3、各项管理评价约束机制尚待完善。

4、师资水平有待于提高,研究学习课程涉及自然、社会、生活、科技等领域的广泛问题,指导教师必须具备较丰厚的知识储备和较高素养才能胜任这一职责。

改进的建议与措施:

1、向学生反复强化国家开设研学课程的目的和意义,提高学生对该课程的认识。

2、完善各项管理评价激励约束机制,呼吁加大对研学课程的评估考核力度,使各类课程资源得到充分的开发。

3、加强教师业务培训和进修,全方位充实教师的知识储备,确保研学师资的相对稳定,强化集体备课和教学研究,加大校本开发力度。

总之,研究性学习活动课程富有挑战性,使我们的知识领域不断的扩展,在一年的教学实践中,我们的教学思路和教学方法更加明确,现代化教学手段的逐步普及也使我们面临新的困难,我们决心认真总结教学的经验教训,完善各项措施,精心备课,做学生的知心朋友,刻苦学习,不断充电,努力开创具有肥城一中特色的研究性学习教学新模式,为我校新课程改革和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做出应有的贡献。

研究性课题研究报告个人总结篇七

英语学习要为学生的生存可持续发展,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打好基础,要培养学生收集,处理和运用信息的能力,初步的研究能力,实际能力和选择能力,以及合作交流能力.

在课文学习的基础上,寻找切入点,以任务驱动学习,激活学生的热情,引导学生通过主动参与收集信息,实践体验,构建知识,鼓励学生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不断积累经验,丰富学习经历.

1.生活中的英语

2.中西方节日

3.中西方文化差异探究

4.经典语言和汉译英

5.hip-hop文化

6.nba文化

1.学会课题的提纲,撰写,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评论.鼓励学生有所创新.

2.培养学生具备运用所学语言浏览因特网网站,收集,处理相关信息资料的能力. 培养学生学会用等多媒体演示技能进行交流,以达到知识的共享.

3.培养学生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

1.11.28 研究性学习通识培训,分组。

2.12.5 确定课题题目,研究目的和实施步骤

3.12.12 资料收集

4.12.19初步研究成果展示(1)

5.12.26初步研究成果展示(2)

6.1.9 结题报告及论证

在6周左右的时间里,学生们上网搜索了许多相关资料.他们阅读,分析,比较信息,而后撰写课题研究的文章,并制作了图文并茂的课件。在整个活动过程中,他们非常投入,学习富有热情。高一(2)班学生对于本次研究性学习的参与度之高,也是我所始料未及的。他们做了大量的调查和研究,通过上网、剪报、翻阅杂志等方式搜集了不少非常有价值的资料,也设计问卷并进行了抽样的调查。学生的组内分工也非常明确,汇总后的资料交由精通电脑的学生一一录入电脑制成精美的幻灯片,并且选派了口语流利的学生上台作最后的成果展示。作为代表上台陈述的学生的叙述也显得相当有条理。在这整个流程当中,我只是扮演了指导者的角色,所有的资料搜集、录入、制作和展示都是由学生自己来主导完成的,这也是对于学生自主学习的诠释和实践探索,应该说研究性学习的第一步是成功的。从中我也意识到,平时我们对于学生的主动性学习能力是大大地低估了的。作为教师的我们总是有这样的思维定势,不敢放手也不愿放手让学生一试,认为给学生的太多自主空间,就是对他们的放任,其最终结果总是有百害而无一利的。然而当我真的放开手,才发现学生的潜能是如此之大,只不过这其中的一大部分还未被我们发掘出来罢了。由此,我联想到在我们的日常教学中多做一些大胆的尝试,对于学生各种能力的发展来讲,似乎会有更大的好处。这些能力是亟待着我们教师去开发和培养的,

通过总结和反思,我觉得这次活动的成功之处在于:

1. 激发学生学习动机: 尽量把英语学习和学生感兴趣的事物结合在一起,激起学生的求知欲,体验英语,运用英语,创造自己的成果.

2. 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让课程与社会实际生活紧密相连,是新课程的基本理念和构建方式.课堂教学应回归生活世界,打破书本世界与生活世界的界限.

3. 倡导全体参与,主动体验: 重体验,重探究,重过程是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特征.

4. 利用网络资源

通过 “做”中学,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望,锻炼了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培养了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合作意识.

1.由于是高一学生,学生已有的英语知识基础对研究性学习有一定的制约作用。有些课题与其语言能力不相符,就有可能把研究性学习变成其他知识的英语翻译作业。难度大,就会对英语产生敬畏。因此,英语研究性学习的具体内容必须注意分层次,有梯度。根据高中各年级学习内容,学习能力和学习目标的不同,确立相应的研究性课题。一般来说:高一侧重探讨语言的表层现象,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如阅读方法与学习效果;
英语学习中的性别差异。高二侧重根据社会生活实际,研究英语在不同领域的运用。如中美英人之间的交际习惯;
广告英语的特点。高三侧重研究英语语言的修辞,欣赏有一定难度的作品,如:英语诗词赏析;
修辞手法在英文写作中的运用等。

2. 由于经验不足和精力有限,教师没有完全及时地关注学生的个别差异,学生课题研究自我感觉不够深。

3.研究方式可以更具多样性:上网搜查资料,阅读一定量的书籍做的较好,较多,也可设计问卷调查,走访或结合其他社会实际活动。

3. 写作时要融入自己的观点,引用的观点要注明出处,要列出参考网址和文章的出处.

研究性课题研究报告个人总结篇八

1、传统的教学观念,扼杀了学生个性,阻碍着高中的政治研究性学习的开展。

2、传统的不平等的师生关系阻碍着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影响着高中的政治研究性学习的开展。

3、老师的知识结构、知识能力,直接影响着对学生的指导,影响着高中的政治研究性学习活动的开展。

4、如何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直接影响着研究性学习课题的确定,影响着高中的政治研究性学习的开展。

5、如何正确处理政治学科课程与研究性学习的关系,影响着研究性学习活动的地位,影响着高中的政治研究性学习的开展。

6、如何处理学习过程和学习评价的关系,将影响学生研究探索的积极性,制约着高中的政治研究性学习活动的开展。

1、强化参与全员动员培训。在暑期,我认真参加学校组织的研究性学习全员培训,知道了研究性学习是《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试验修订稿)》中的重要内容,是全体普通高中学生的必修课。它对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促进教师教学方式的变化、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它的目标是获得亲身参与研究探索的体验;
培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培养收集、分析和利用信息的能力;
学会分享与合作;
培养科学态度和科学道德;
培养对社会的责任心和使命感。并在开学前两周对学生进行了全员培训,让学生知道了研究性学习的重要性、题目的选取、以及如何开展等,让学生对研究性学习有了一个大概的了解,为今后具体操作实施课题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

2、组织学生选题和开题。根据学科特点,社会学校生活环境,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并符合研究性学习具有开放性、探究性和实践性的特点,我个人共开设三个研究性学习课题:《高中生社会交往心理探究》、《晋江农村家庭消费水平调查》、《晋江农村家庭理财现状调查》主要是通过对目前晋江农村家庭闲置资金的使用情况进行调查,从中得出主要的理财方式,并利用所学经济学知识分析其科学性、合理性,提出可行性建议。这样即巩固了所学知识,又增加社会实践经验。

3、具体操作实施阶段

1、开展的主要活动和课题进展情况。三个课题在5~8周进行了课题定性分解,通过查阅各种资料,对课题基本上形成了一个大概的研究方向。并结合现实生活,证明其可操作性,各课题组制定研究方案,举行各自的开题报告会。9~12周进行各自的具体操作阶段。13~16周,各组开展中期总结报告。

2、采用的方法:查阅资料、专家访谈、问卷调查、撰写论文。

3、教师承担任务:承担对学生学习的教育、组织、管理和指导的职责,保证自己所指导的课题组的研究工作能有序、有效地进行。

4、当前结果:学生撰写论文高中生社会交往研究等

1、必须转变观念,激发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的积极性。

2、摆正师生关系,创设民主学习气氛。

3、政治教师要改善知识结构,提高指导能力。

4、指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确立恰当的课题。

5、摆正课内学习和课外实践的位置,正确处理政治课程与研究性学习课程关系。

6、重视学习过程评价,不断完善评价体系。

总之,高中的政治开展研究性学习是一种全新的综合性的教学方式,学生随时都会遇到各种困难,有时甚至感到茫无头绪,政治教师除了帮助引导外,更要重视心理辅导,鼓励他们树立信心,战胜脆弱,特别应防止学生产生焦虑情绪。在教学中教会学生“研究性学习”能够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好基础,最大限度地开发出人的创造力潜能,我们要为之不懈努力。

研究性课题研究报告个人总结篇九

通过一个学期的研究学习,我与我的学生们都有很多收获,下面我简单总结以下:

研究一个课题,首先应该确定研究方向。我们的研究方向是从生活入手,配合地理课程标准,要求,我们选择了这次的主题。与此同时,虽然是第二次研究我们还是会遇到一些问题:制定实验方案。在制定实验的过程中,我感觉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身为研究教师要有掌控能力,由于我不很得心应手研究便因为各种各样的问题而一拖再拖。所以针对这一点,我觉得我们应该事先制定出一份详尽的时间表,然后应该严格按照时间表来执行。只有在这样详细的规划下,我们才能按时完成任务。

虽然我们的报告成功完成,但由于浪费了大量的时间,一些详细的工作没有完成的很好。

通过这次研究性学习,我也得到了许多收获与财富。

首先便是知道了“规划”的重要性。世间万物皆有规律,而计划就是一个能时刻跟随规律,调整规律的时间表。只有在严格的规划下,才能完成高质量的课题和项目。

第二就是明白了“责任”。身为研究教师,应该将更多的精力投入研究,而不是浪费在上网聊天上,这就是责任的意义。同时还要确立责任意识,只有当一个有责任感的人处于领导地位,这样他所带领的小组才能在纷繁混乱的环境中有一片立足之地,同时也能提高自己的竞争地位和社会影响力

第三便是“效率”没有效率,就如同浪费时间。有的人能在学校便把作业都作完,而有的人第二天背着未完成的作业一起赶到学校,这就是差距。而这差距就在效率。有了效率,就相当于有了三头六臂,一个人可以处理好多事情。而专心就是效率的保证,只有当自己处于一个专心的状态,会感觉时间像是停滞了一般,“效率”也就“不请自来”了。

第四,享受“不享受”的东西。每个人都有爱好,但各位同学中极少当成爱好的。当然,我也并不把研究性学习当成一个爱好,因为研学,也是学!但是,如果我们转变自己的看法,用客观的眼光去看待学习和自己一切不喜欢干的事,就一定会找到一个有趣的切入点。有了兴趣,什么都好说。

第五,将压力变为动力。整整一个学期,研学给我带来最大的感觉,便是那巨大的压力。当看着周围的同学们相继完成了实验,写完了报告,我们组的试验还只停留在纸上,我充满了压力与危机感。也正是这样的危机感,为我加速,促使我按时完成了任务。而有些人,遇到压力瞬间就变成了热锅上的蚂蚁,自乱阵脚。我们应该相信“车到山前必有路”,只要按部就班地做下去,总有完成的时候。当有了这种压力的时候,我们的动力和潜能才会被真正地激发出来。

第六,团队精神,每一个团队都应该要有团队精神。“一根筷子很容易被折断,而一把筷子却很结实”。没错,之所以大多教育都是以班级为单位,是为了增加我们的团队精神和能力。在被划分成研学小组的同时,这种精神便更加的到了锻炼。如果是以班级为单位,僧多粥少,不是每个同学都有锻炼的机会,而这样的机会往往被班级中少数几个“积极分子”所掌握,锻炼的机会总是在他们身上。而因为有了研学小组,每个人得到锻炼的机会近似均等,这就给我们提供了一个锻炼团队精神的平台。有了团队精神,当我们在社会上加入某些团体后,我们要有在团队中协调等能力,充分发挥出每个人的创造性,同时将能力最大化,也就是说,“独乐乐不如众乐乐”,在团队中,每个人不但能力能发挥出来,同时还有可能超常发挥。

第七,听指挥。这也是很重要的一点。群龙无首的精锐部队那也只是一群乌合之众!如果一个团队中大部分人不听从指挥,那么这个团队也就无异于“群龙无首”。大吵大闹地反对,并不是解决问题的方法,非但不是在帮助自己,恰恰相反,那是在对自己,对大家不负责任的一种表现!所以,听从指挥,是非常重要的一项。

我还想说的还有很多,值得总结的也还有很多。例如,要想办研究内容研究好,要求指导老师必须熟悉各科知识,且要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对待什么事情,哪怕是一件微小的事情也要有足够的耐心等等,这次研究性学习不但给我带来了美好的回忆,收获中我既学到了知识,又促进了娱乐,一举两得。

研究性课题研究报告个人总结篇十

20xx年9月,随着新课程计划的实施,研究性学习作为一项全新的教学理念走进了高中校园,因其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开发学生智力潜能,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等方面所具有的显著优越性而受到普遍重视并逐渐开展起来。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部分因研究性学习占用课时及耗时过多而对传统教学产生的冲击也逐渐显现出来,如何协调两者之间的关系,使之形成优势互补协调发展,就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所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三年来,我们二十三中生物组的全体教师就如何将研究性学习与生物课堂教学相整合展开了专题研究,取得了一定成果,现总结如下:

我国现有的教育制度和办学形式决定了学校教育的主渠道是课堂教学。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课堂教学是主阵地,它是教育改革的原点,教育改革的理念和具体作法,必然通过课堂教学实践来落实和体现。

“研究性学习”是学生主动探究问题的一种新型学习模式,其指导思想是“以学生发展为本”,其实质在于“自主发现”。同传统的被动性学习相比,它强调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探索性,更关注学习的过程。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必须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通过各种途径引导学生动脑、动手、动口,使学生的多种感官同时参与,探究问题的产生,研究问题的发展,预测结果,验证结论,从而达到对知识的深入理解与运用,并形成个性化的学习方式。研究性学习同课堂教学相结合,不仅可以发挥研究性学习本身的优势,还可极大地促进课堂教学的效果,两者相得益彰。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①激发学习热情,促进自主学习,拓展教学资源,促进教学相长。围绕学生感兴趣的与生物教学相关的生产、生活、社会热点等问题展开研究,并将成果引入课堂教学,不仅可激发学生产生强烈的研究兴趣,而且使之便于与系统的文化科学知识的掌握相联系,使学生看到学习这些知识的必要性、迫切性和实用性,从而产生学习上的主动性、自主性,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学生从学校以外的众多渠道中获取的各种各样的知识信息,极大地丰富了教学资源,弥补了教材中的不足,实现了资源共享,使学生和教师双双获益。

②开阔视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研究性学习突破了传统教学模式在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在各类实践活动中,能够让学生的思维、能力不断得到开发、训练。使学生从小养成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培养和发展创造性思维,形成创新意识和创造品格。学生收集的素材大都与社会生活有关,且很多是社会热点,利用这些素材进行教学,可使他们增加对社会的了解,更加关注社会,增强社会责任感。

实践证明,将研究性学习与课堂教学相结合,必然为基础教育改革开辟一片新天地。

同中学的其它学科相比,生物学科具有文理交融、情智结合、可拓展性强、开放性强、自然与人文并重、知识与生活与社会热点密切相关、定性与定量互补等特点,是任何学科发展到一定阶段就必然要回归的一门终级学科,是现代教育体制改革的焦点和核心。

人本身既是研究的主体,也可以是被研究的客体,围绕人类自身的生存与发展就有很多奥秘值得探究,例如,人为什么会有头皮屑?人为什么会衰老?人为什么会得癌症?人类基因组计划是什么?等等。生命现象的千变万化,生物世界的丰富多彩,生物实验手段的

多样性,以及生物新技术、新成果的不断出现,这一切都为生物教学提供了丰富的材料和内容,都很容易激起学生对学习生物学的兴趣,也是开展生物研究性学习的好素材。因此,结合生物教学开展研究性学习。具有选题广、可操作性强、生动有趣、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课内课外联系紧密等诸多优点。另外。生物学的发展历程,诸多生物学家本身的道德示范,使生物学蕴藏着丰富的人文价值。自然万物的千姿百态使人产生了美感,生物进化理论隐含了丰富的哲理,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极大地促进了人们环境意识的提高,而众多科学家身上那孜孜不倦的可贵的探索精神和献身精神、严谨的科学态度,更留给中学生们无价的精神财富。结合生物教学开展研究性学习,可很好的培养学生的学科素质和人文品质。

面对教育革新,生物教学应将研究性学习作为突破口,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 使获得生物知识和技能的过程,也成为理解生物知识、进行科学探究、联系社会生活实际和形成科学价值观的过程。

生物学科开展研究性学习大致包括前期动员、选择课题、组建研究小组、制定研究计划、实施研究计划、总结研究成果、展示研究成果等过程。

(一) 前期动员

各校的研究性学习往往在高一年级轰轰烈烈的展开,到高二时基本上偃旗息鼓。而生物课开在高二年级,学生对研究性学习虽不再陌生,但研究的兴趣已大大减小,加之高考的压力和教育功利化观念的影响,学生们担心把大量时间和精力用在社会调查与研究上会影响学习成绩,得不偿失。因此,高二的生物教师在开展研究性学习之前,要充分考虑学校教育的现状和学生自身的特点,做好充分的动员,激发起学生参与研究性学习的愿望,让学生明白参加生物学科研究性学习对学习教材、参加高考、对个人能力培养和成长,乃至对国家发展、民族强盛的重要意义,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还可以讲一讲对优胜者的奖励。要引导学生科学合理的安排学习时间,提高学习效率。爱因斯坦说:“我没有创造的天赋,我只有强烈的好奇心”。当学生的积极性、潜能、创造力被激发出来,他们就会热情地投入到研究性学习之中,从而保证这一活动的顺利开展。

第二步 :明确要求

教师可通过集体授课或讲座的形式,使学生明确生物学科开展研究性学习的目的,了解课题选择、研究的方法,及研究报告的撰写、成果的形成与展示要求等,让学生心中有数。还要鼓励学生使其对自己也具有像成人一样的研究能力和独立动手能力充满信心。

第三步 :选择课题

研究性课题既可以由教师提出,也可以由学生自己提出,还可以师生协商确定;
既可源于教材,也可源于生活和实践。研究的内容既可以是对教材内容的拓展和延伸,也可以是对校内外各种自然和社会现象的研究;
既可以是纯思辩性的,也可以是实践操作类的:既可以是已经证明的结论,也可以是未知的知识领域。但最终在研究方法、研究内容、研究成果等方面应与生物的课堂教学相关联,应有助于生物课堂教学。

好的选题是成功的一半。对于研究课题的确定我们必须因地制宜,量体裁衣。既要兼顾学生的兴趣、爱好、学生的现有知识水平,还要兼顾本地资源、经济条件、学生时间等因素。同时还应注意选题的科学性、创造性、可交流性、可操作性等诸多方面。

课题举例:

结合教材编写顺序,兼顾课题研究的可操作性(时间,季节,条件等因素),在绪论部分可开展:生命的探索。该课题又可分为:

①认识生命、认识基因

②人类基因组计划

③人类基因组测序与分析方法简介

④伟大的基因给我们带来了什么

⑤基因的诱惑

⑥同龄人对基因组计划的认识等若干子课题,以便于研究。还可开展:生物前沿报道的收集处理。在生命的基本单位——细胞部分可开展:细胞癌变、衰老的原因;
植物组织培养的原理、方法、过

程。在生物的新陈代谢部分可开展:影响细胞质环流的因素;
不同光对植物光合作用的影响;
无土栽培与植物缺素症分析;
植物细胞液浓度的测定;
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与分离实验的取代材料研究。在生命活动的调节部分可开展:不同植物激素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含羞草叶片应激性及其原理的探究;
甲状腺激素对蝌蚪生长发育的影响。在生物的生殖和发育部分可开展:蝌蚪的变态发育研究。在遗传和变异部分可开展:甜玉米与非甜玉米的杂交实验、豌豆与香豌豆的杂交实验、色盲的调查。在生物与环境部分可开展:生态系统中各营养级个体数量金字塔调查;
温室效应的成因、现状、发展趋势调查;
城市周边水污染状况的研究等。以上仅仅是众多课题中的一小部分,类似的课题有待于大家在实践中挖掘、收集和整理。

第四步,组建研究小组

在学生分别选题的基础上,以课题组的形式成立研究小组,每组5人左右,自由组合,并推选一名组长作为该课题研究小组的负责人。小组内部既要合理分工,又要互相配合,既要发挥个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又要创造横向交流、共同探讨、团结协作的机会。

在组建小组的过程中,对于一些热门的研究课题,教师还可以采用“投标”方式,让所有准备参加该课题研究的学生在全班同学面前阐述自己选择该题的原由、预计采用的研究方法及研究小组如何组建等内容,最后由全班同学公开投票选出最佳优胜者,并由其担任组长,招募组员,负责该项课题的研究和成果展示。

在此过程中,各小组长要施展全身解数,一方面要将对该课题有兴趣的同学都网罗旗下,另一方面,还要尽量争取那些有特殊才能的同学,以便更好地开展今后的课题研究和成果展示。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宏观的协调工作,保证整体效果最佳,力争做到人尽其才,使每个小组都有足够的成员参加,使每个学生都找到适合自己的位置,使每个学生的能力都得到发挥和锻炼。

第五步,制定并实施研究计划

这是研究性学习的核心环节。各研究小组成立后,第一件事就是围绕课题展开讨论,制定较为详细的研究方案,包括研究目的、研究方法、要求、研究时间与过程、成果的形成与展示等,同时还要明确各项的责任人。由于研究课题的不同,研究的方法也不同。依据我校几年的探索,认为生物研究性学习最常用的方法主要有:

①文献法。依据现有文献资料,进行分析研究,探究事物未被认识的特点和规律,提出自己的观点或创建新的理论等。例如高中生物教材第一册第八页的研究性课题《调查媒体对生物科学技术发展的报道》,所应采用的方法就是文献法。

②实验法。借助于有关的实验,通过对实验结果的分析,发现其内在的规律,得出正确的结论。如‘植物向性运动的设计与观察’就应采用实验法。

③调查法。通过实地调查、考察,运用相关的理论,达到弄清已经或正在发生的事件的成因和真相,事物的种类、数量、分布、质量等目的。如‘生态系统中各营养级个体数量金字塔调查’就应采用调查法。除此之外,还有观察法、思辨法、逻辑法、经验法等诸多方法,在具体的研究过程中,既可以采用一种方法,也可多法并用。

制定计划是前提,实施是关键。具体操作步骤根据课题性质可分为实验设计、实际操作、问卷调查、参观走访、信息反馈、数据处理、结论分析、专家指导、交流讨论等多个方面。教师要指导学生对获得的研究资料及有关数据采用科学的方法进行处理,最好让学生自己设计一些图表来说明有关结论,对研究过程的每一步都要让学生做好记录(包括拍摄一些有价值的照片、进行录像等)。这一阶段用时最长,即可数周,也可达到数月,但这一阶段是真正体现学生研究性学习的最重要部分,学生需要充分利用课余时间,以研究小组为单位在实践中学习、应用、提高各种能力。

这一阶段教师的指导不能仅停留在语言上,更要体现在行动中。教师要把自己置身于一个(或者几个)课题组之中,以一名普通成员的身份,一方面身先士卒,积极参与课题组活动,另一方面为自己的课题组出谋划策,教师的办法在实践中证明有效,其他小组的学生就会效仿借鉴,实现教师的指导功能。

同时,教师不能忘记自己还是研究性学习的组织者和协调者,要为学生提供各种指导和帮助。教师要从总体上调节、控制和把握整个研究性学习的进程,指导协调与课堂学习的关系,把握节奏,了解每个学生在研究性学习中的表现,及时发现并解决存在的问题,确保研究性学习的有效性。

第六步,成果总结、汇报

在大量实际研究的基础上,各小组要分析整理所获得的各种形式的资料及数据,通过全组成员的合作,形成研究报告或论文。研究报告或论文作为研究性学习的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旨在培养学生处理信息资料、形成理论观点的能力。这一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自主撰写、自我讨论评改,要注意培养学生集体研究的学习习惯,要让学生在讨论——甚至可以是争论中共享学习之乐。学生的报告可能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但这是学生心血的结晶,教师既要帮助学生改善不足,更要保护和肯定学生的研究热情、参与意识、探索精神及研究成果,并要鼓励学生在今后的学习过程中不断完善和发展。

成果汇报对学生而言是一件大事。汇报形式既要尊重学生意愿,也要兼顾学校的实际。既可以模拟新闻发布会,也可以制作网页、编排小品、话剧、歌舞、办展版展台等。既可以在班级的课堂上汇报,也可以在全校举办大型展示会,总之形式多多,方法多多。在这三年当中,我校采用最多的方法是利用课前5分钟演讲,使研究成果同当堂课的教学内容紧密关联,既为学生展示研究成果和才华提供了舞台,又使生物课堂教学更加丰富多彩,使学生愿学、乐学。

本专题研究历时三年,参与学生达1400多人,撰写研究论文32篇,研究报告360多篇,还有学习心得、实验报告等数十篇。学生积极参与,收集、整理、制作了大量的文字材料、课件、照片、录像、光盘等,还开展了座谈、讨论,举办了展览及汇报表演等活动。这些有形的成果用事实说明了在中学生物课堂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的重要性、可行性。

研究性学习本身具有重过程、轻结论的内在规定性。学生在研究性学习活动中,既有实地调查、走访、参观,又有专题实验研究,在这一过程中学生所获得的无形成果比起有形成果将更加珍贵。例如,研究性学习从课题的选定,研究计划的制定,研究过程的实施、管理,直到研究报告的形成、成果的展示,均离不开学生自主性的发挥,这必然使学生的自我学习和管理能力得到锻炼和提高;
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学生必须走入社会,必须与各种类型的人打交道,学生们会从中得到与人交往的体会和经验,使其人际交往能力得到提高;
在研究性学习中,学生既要依靠个人努力又要与全组成员分工合作,这必然使学生的探索勇气、创新意识、协作精神得到锻炼和加强;
科学结论的得出必须尊重事实,结论的表达必须严谨,学生在实验研究中要独立的观察、思考、推理和判断,要不断的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要用科学的语言将课题研究活动中的体验表达出来,这必然使学生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并使学生的表达能力得到锻炼。对于当代中学生的成长而言,这一切都是弥足珍贵的。

此外,通过开展研究性学习,学生逐步由原来的被动学习变成了主动学习,在研究性学习中既与合作伙伴同心协力,又能独立地运用已有知识、能力去解决问题;
既注重研究结果,更注重通过学生亲身体验加深对学习价值的认识,了解进行科学研究的方法,增强了探究和创新意识,培养了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学会了与人沟通合作,培养了社会责任感。学生在调查走访过程中团队精神的增强、自信心的发展、实践能力的提高、学习观念的更新以及学生查阅资料、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归纳整理能力的提高等,都将成为学生一生中的宝贵财富,并且对学生今后的发展和终身学习起到巨大的作用。

1、生物学开展研究性学习,教师必须更新教学观念,树立创新意识,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2、教师要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抗挫折心理。任何科学探索与研究既有可能成功,也有可能失败,研究性学习也不例外。教师要引导学生正确面对挫折和失败,培养勇于战胜困难的科学精神。

3、研究性学习虽有诸多好处,但因占用较多课余时间,在开展时宜少而精,切忌过多过乱,虎头蛇尾。

4、教师指导学生选择课题时宜小不宜大,要贴近生活,贴近教材,既要有研究价值,又要有助于生物学教学活动,还要有研究的条件。

5、制定研究性学习方案时要提醒学生注意研究方案的科学性、可操作性、可研究性及创新性。

6、研究性学习应以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存为基础,并与其他学科的学习相关联,在具体操作上要掌握一定的灵活性。对不同经验背景的学生的研究目标和评价标准的定位应体现层次性,以利于各类学生在原有基础上的提高。实施研究性学习时要兼顾课内外结合、校内外结合、短期研究与长期研究结合。

7、教师应做学问的有心人,在平日要注意收集整理有价值的研究性课题和资料,成为生物课堂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坚强后盾。

研究性课题研究报告个人总结篇十一

一、课题背景、意义及介绍

1、背景说明(怎么会想到本课题的):

冬去春来,和风送暖,鸟语花香,一切都欣欣然地张开了眼,大地充满了生机。春天是一首优美的诗,春天是一幅美丽的画,春天是一曲抒情的乐章!古今中外,多少文人墨客,用诗词画意,描写春天的景物,抒发春天的情怀。我们的校园也到处洋溢着春的气息,但由于全球气候暖化等诸多要素的影响,对于季节的感受,孩子们并不是特别清晰,而且很多孩子身处城镇,接触大自然的机会也大大减少。如何引导学生发现春天、欣赏春天、赞美春天,值得引起了我们的思考。

2、课题的意义(为什么要进行本课题的研究):

孩子们在封闭的教室里局促了一个冬天,春天的脚步悄悄而至,渐渐地,青的草,绿的叶,鲜艳的花朵、可爱的燕子……形成了多姿多彩的春天。千百年来人们总是用最美好的语言颂扬春天,用最优美的音乐歌唱春天。孩子们在这春意融融的季节里,学着有关春天的课文,背着有关春天的古诗,唱着春天的歌曲,然而对于春天,他们又有多少了解呢?他们认真观察、研究过春天吗?通过设计本次《春》的研究性学习,让学生去呼吸春风,沐浴春雨,欣赏春天带来的勃勃生机,从多角度挖掘春天的信息(如描写春天的诗歌、故事、谚语、对联、歌曲、音乐、图画、影片等),感受春天的美,让学生学会用心感受,学会留心生活。

3、课题介绍

本次研究性学习的选题与季节相适应,正适合喜欢户外活动的小学生,春天的山水原野、花草树木、日月风雨、鸟兽鱼虫都使他们充满了好奇。我抓住这个契机,设计了“春”研究性学习的主题,以“春天”为线索,通过一系列对春天的研究活动,让学生去发现大自然在春天发生的美妙变化,收集有关描写春天的资料 (如诗歌、谚语、歌曲、图画等),并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对春天的感悟。在此过程中,培养学生观察、应用、表达、欣赏的综合语文能力,感悟我们伟大祖国的灿烂文化,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并通过观察、网上搜集、访问调查、成果展示等方式,提高学生的自主创造能力、合作能力和积累应用能力。

二、研究性学习的教学目标(可按新课程标准的三维目标(或布鲁姆目标分类法)进行研究性学习的教学目的和方法的阐述)

三、参与者特征分析(重点分析学生有哪些共性、有哪些差异,尤其对开展研究性学习有影响的因素。)

小学五年级的学生是儿童成长的一个关键期,他们在小学教育中正好处在从低年级向高年级的过渡期,他们开始转变思想方法,从过去笼统的印象转变为具体的分析。他们喜欢对自己感兴趣的事物进行分析,求知欲强,思维活跃。他们善于探索,敢于质疑,敢于创新,知识增长速度明显加快,已具备一定的阅读理解和分析问题能力。

参加本次研究性学习的学生虽然对春天的变化已有一定的认识,但这些认识只是基于表面的,而且他们平时缺少对知识积累与运用。

本班学生已具有一定的计算机操作能力,大部分同学都能利用信息化工具进行交流、搜索资料等。

四、研究的问题、内容和方法(课题研究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什么,通过哪些内容的研究、采用什么研究方法来达成这一目标)

“春”的活动目的旨在让孩子在课程研究的活动过程中走进春天,发现大自然在春天发生的美妙变化,感受春天的美。通过小组成员的协作互助,收集有关描写春天的资料,可以是描写春天的诗歌、散文、故事、谚语、对联,也可以是关于春天的歌曲、音乐、图画、影片等,增大学生课外知识量,开发返朴归真大语文教学观,从多渠道培养学生人文素养。通过查阅资料、调查访问、上传资料、网站建设、展览交流、成果报告会等一系列活动来达到目标。

学生可能选择的子课题有:

1.寻找大自然中的春天

2.寻找春天的诗情画意

3.寻找春天的美妙音符

4.寻找春天的感人故事……

五、研究的预期成果及其表现形式(研究的最终成果以什么样的形式展现出来,是论文、实验报告、实物、网站、多媒体还是其他形式)

通过本次研究性学习,搜集有关春天的资料,制定小组研究方案,并按照自己的活动方案进行调查研究,克服困难,最终取得属于自己的研究成果:知识的获得,美的享受要靠自己的实践得来。在此过程中,让学生亲身体验学习的乐趣,积累和丰富课外知识,开阔视野,培养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和人文文化素养。通过“互通信息”,变“收集”为“博取”,在合作中形成共意,在小组交流中达到资源共享,通过网页浏览,掌握计算机基本操作知识和技能。这样,学生在活动中不仅体味了春的自然之美,更体验到了人性之美,收获颇丰!

本次研究的最终成果会以调查报告、观察日记、朗诵、歌唱、图片展、故事会等形式,在成果报告会上展现给大家,并集合各小组的研究成果,通过课题网站的建设,上传资料、展览交流,与其他班级的同学乃至家长,共享资源、分享成果的喜悦。

六、资源准备

教师提供的资源:相关的主题活动网站、辅助研究的量表和样张。

学生自备的资源:笔、纸、相机、摄像机等。

七、研究性学习的阶段设计

研究性学习的阶段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起止时间

第一阶段:动员和培训(初步认识研究性学习、理解研究性学习的研究方法)

1.认真听取课题介绍。

2.积极思考,提出自己的疑问以及想法。

3.在班级中进行讨论答疑。

激发兴趣,选定课题。

范例引路,激发学生活动的兴趣。列举我们身边的同学参加实践活动的事例。

1

第二阶段 课题准备阶段

提出和选择课题

针对研究的课题,全班讨论提出子课题(头脑风暴)。

揭示研究内容,选定课题:

冬去春来,和风送暖,鸟语花香,千百年来人们总是用最美好的语言颂扬春天,用最优美的音乐歌唱春天。在这春意融融的季节里,我们学着春天的课文,背着春天的古诗,唱着春天的歌曲,然而对于春天,你们又有多少了解呢?你们认真观察、研究过春天吗?本次活动我们就“春天”为主题,让我们一起去发现春天,感受春天吧!

2

成立课题组

1.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课题,或者参与同伴的课题。

2.确定组名、组长及根据组员的特长进行分工。

进行分组指导:成立小组的原则、技巧等介绍,以及帮助学生建立学习小组等。

形成小组实施方案

1.根据附表1形成小组的实施方案。

2.小组内部讨论、交换意见,写开题报告,并向老师和全班同学汇报研究方案。

1.提供:“春”研究计划书。

2.组织开题报告和评审工作。

第三阶段:课题实施阶段

1.组织春游活动,让学生用眼睛去看,用耳朵去听,用手去触摸,用心去感受,尽情体验春天。

2.收集资料:充分利用网络、图书馆收集有关描写春天的资料,可以是描写春天的诗歌、散文、故事、谚语、对联,也可以是描写春天的歌曲、音乐、图画、影片等。也可以通过观察、访问、调查等形式收集各方面资料,进行思考分析。

3.思考本组成果展示的方法,并做好充分的准备。

4.活动中拍好照片,有条件可以录像。

同学们,经过这段时间的调查研究活动,我们收集整理了不少关于春天的资料。今天,“春”活动终于迎来了回报展示课,让我们一起来分享大家的劳动成果吧!

评价表:评价量表(实行自评、小组评、师评三方评价)。

根据评价表与展示成果,颁发“优秀组织奖”、“积极参与奖”、“最佳效果奖”和“最大进步奖”。

帮助学生把各组研究成果和对春天的感受、体验,以文本、图片、音像等形式,发布在学校的页上,与大家分享交流。

总结:

在今天的活动中,大家表现非常出色,展示的成果丰富多彩,相信大家在这个春天的收获是丰硕的!虽然今年的春天快要过去了,但我们在这一春里收获的这朵“春之花”将永远盛开在我们的心田。希望你们能做学习上的探索者,做生活中的有心人,迎来属于你们自己的春天!

第3~5周

八、总结与反思(实践后总结、反思整个研究性学习过程,提出改进意见)

《春》这一研究性学习是根据学生认知需要而提出的。活动中,学生通过观察,了解大自然的美妙变化,广泛地搜集有关描写春天的"资料,并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对春天的感悟。在此过程中让他们懂得知识的获得、美的享受要靠自己的实践得来。本次实践活动无疑是成功的,学生在活动中,视野开阔了,知识丰富了,观察分析能力、合作探究能力、动手动口的能力、艺术鉴赏的能力都得到了提高,学生的思想也得到了升华,这是喜人的收获。

“满园春色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应时对景、正常运行,研究性学习活动不失时机地给学生提供了一个自由探索、自主体验的空间。只要我们在认识上尽可能地站得高一点,在操作中尽可能地将要求放低一点,在实践中尽可能地做实一点、做细一点,我们定能让孩子们走出封闭的课堂,在广阔的知识海洋里实践、探索、体验和创造。

学生们经历了这次研究性学习后,热情高涨,各小组非常团结,因此准备在下学期继续开展研究性学习,提供给学生更多的机会。

最新文章

版权所有:博古范文网 2012-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博古范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博古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浙ICP备1201877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