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正文

历史典故作文18篇【完整版】

发布时间: 2023-01-17 15:20:08 来源:网友投稿

历史典故作文1  镜花水月  镜中花,水中月,世人常以喻虚幻不可求得之物,但诗家常用以比喻朦胧空灵的意境。如宋严羽以佛论诗,主张妙悟,他说;“故其妙处,透彻玲珑,不可凑泊,如空中之音,相中之色,水中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历史典故作文18篇【完整版】,供大家参考。

历史典故作文18篇【完整版】

历史典故作文1

  镜花水月

  镜中花,水中月,世人常以喻虚幻不可求得之物,但诗家常用以比喻朦胧空灵的意境。如宋严羽以佛论诗,主张妙悟,他说;“故其妙处,透彻玲珑,不可凑泊,如空中之音,相中之色,水中之月,镜中之象,言有尽而意无穷。”以“镜花水月”比喻诗歌中不可言传的妙境。

历史典故作文2

  倾国倾城

  汉武帝时,协律都尉李延年曾在武帝前作歌道:“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一古倾人城,再顾倾人国。宁不知倾城复倾国,佳人难再得。”武帝无限神往,叹息良久曰:“世岂有此人乎?”*阳公主进言,谓李延年有妹,姿容绝代,妙丽善舞。

  武帝召见,纳入后宫,即后来深受宠幸的李夫人。“倾国倾城”一词,即用以形容女子美貌绝伦,文学作品中引用甚多。

历史典故作文3

  让更多千里马竞相奔腾

  燕昭王因国中没有能攻善守的将军深感头痛,他的谋士郭隗给他讲了一个国王花费千金买来千里马尸骨的故事。燕王听了这个故事茅塞顿开,当即重用郭隗,给了他崇高的礼仪和优厚的待遇。各国贤臣良将见郭隗得到燕王如此厚爱,便纷纷前来投奔,一时燕国人才云集。

  “世上岂无千里马,人中难得九方皋。”有政策优势才有人才优势。要让真正的"千里马脱颖而出,需要伯乐的眼光和品德,更需要公正公*公开的赛马规则和遴选机制。

历史典故作文4

  鸡鸣狗盗(jīmínggǒudào)

  比喻卑下的技能或具有这种技能的人。

  《史记·孟尝君列传》记载;战国时齐国的孟尝君田文被扣留在秦国;他的一个门客装狗夜入秦宫;偷盗出已经献给秦王的`狐裘;送给秦王的一个爱妾;孟尝君才获得释放。又靠一个门客装鸡叫;骗开了函谷关的城门;才逃回齐国。到了函谷关(在现在河南省灵宝县,当时是秦国的东大门)正是半夜。按秦国法规,函谷关每天鸡叫才开门,孟尝君的另一个门客会学鸡叫,而鸡是只要听到第一声啼叫就立刻会跟着叫起来的。守关的士兵虽然觉得奇怪,但也只得起来打开关门,放他们出去。天亮了,秦昭王得知孟尝君一行已经逃走,立刻派出人马追赶。追到函谷关,人家已经出关多时了。孟尝君靠着鸡鸣狗盗之士逃回了齐国。故事出自《史记·孟尝君列传》。

历史典故作文5

  生活中,我们常常打败别人,却很难战胜自己,也就是说,自己的那颗心像一匹脱缰的野马,去了不该去、不能去的草原。心丢了,“我”也就不复存在了,成了形同虚设的行尸走肉。

  那么,该怎样让自己拥有一颗积极、进取、乐观的心呢?最明智的做法就是为心灵设置一个节制的闸。有了它,欲望和非分之想的洪水就能够被挡在心门之外,人才会变得宁静。只有心静了,我们才能有正确的想法和愿望,才知道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

  没有节制,心往往盛了不该盛的东西,比如忌妒、贪婪、仇恨等,而这些正是噩运的种子。秦国的太医李醯自知医术不如扁鹊,于是派人杀了他。可是到现在,天下谈论诊脉的人还是遵从扁鹊的理论和实践。其实忌妒之心人人都有,如果李醯能化忌妒为动力,发愤提高自己,那么他就有可能迎头赶上甚至超过别人,从而真正地改变命运。

  没有节制,常常丢了自己。晋献公想向虞国借路去讨伐虢国,荀息建议晋献公用最好的宝玉和良马贿赂虞国君主,向他要求借路。晋献公说:“假如他接受我的礼物又不借路,怎么办?”荀息说:“他不借路,必不敢接受我们的礼物。”晋献公说:“好吧。”就让荀息带着两样宝贝去贿赂虞公,向他借路。虞公见良马和宝玉如此大礼,大喜之余,就打算答应借路。宫之奇劝谏说:“不能答应。虞有虢,好比车两边有护木,护木依靠车子,车子也依靠护木,虞虢两国的地理形势正是这样。假如借路给他们,那么虢国早上灭亡,虞国晚上就要跟着灭亡了……”虞公不听,坚持借路给晋国。荀息讨伐虢国取得了胜利,三年后又发兵打败了虞国……可见,虞公心里没有设置节制这个闸,因此丢了自己和江山。

  浅水大鱼不游,浅土大木不长。要想恰如其分地做到节制,就离不开很高的修养、渊博的知识、良好的习惯,只有具备这些条件,我们才能很好地为心灵设置这个闸,让它挡住欲望、贪念、丑陋、邪恶……让心灵装满人间真情,装满人间美好

历史典故作文6

  三国时代东吴的吕蒙,可说是一个博学多才的人,周瑜死后,他继任东吴的都督。设计击败了蜀汉的关羽,派部将潘璋把关羽杀死后,不久他也死去。

  吕蒙本来是一个不务正业不肯用功的人,所以没有什么学识。鲁肃见了他,觉得没有什么可取的地方,后来,鲁肃再遇见他时,看见他和从前完全不同,是那样威武,踉他谈起军事问题来,显得很有知识,使鲁肃觉得很惊异。便笑着对他开玩笑说:“现在,你的学识这么好,既英勇,又有如谋,再也不是吴下的阿蒙了。”

  吕蒙答道:“人别后三天,就该另眼看待呀!”吕蒙的话,原文是“士别三日,刮目相待。”

  后来的人,便用“士别三日”这句话,来称赞人离开后不久,进步很快的意思。

历史典故作文7

  十六国时期南燕刺史鞠仲,为了讨好皇帝慕容德,奉承道:“陛下乃中兴之圣主,跟少康、光武帝差不多。”慕容德就让左右的人赏赐鞠仲帛千匹,鞠仲感到赏赐太重,正在谦让,没想到慕容德却说:“你知道跟我开玩笑,难道我就不知道跟你开玩笑?你对我说的不是实话,我赏你的也是虚数。”鞠仲拍马屁没边没沿,被皇帝狠狠戏弄了一番。

历史典故作文8

  戴震是清代著名语言文字学家、自然科学家、哲学家、思想家。戴震治学广博,见解独到,他对理学家“去人欲,存天理”的学说进行了质疑和抨击,梁启超称之为“前清学者第一人”。

  戴震十岁才会说话,但他能“过目成诵”,学习知识喜欢追根究底,敢于怀疑和批判传统的经典。他在私塾学习时,听老师讲授《大学章句》。讲完《右经一章》,老师说:“这一章是孔子的话,由曾子记述的,下十章是曾子的话,由曾子的学生执笔记录的。”

  戴震问道:“老师,凭什么说这一章是孔子的话又由曾子记录的?又凭什么知道以下十章是曾子的话,由曾子的学生执笔记录的?”

  老师告诉他:“这是先儒朱熹的注释里写的`。”

  他又问:“朱熹是什么时代的人?”

  老师答:“南宋。”

  他追问:“孔子和曾子又是什么时代的人?”

  老师答:“东周。”

  他又追问:“周与宋相距多少时间?”

  老师答:“大约两千年吧!”

  戴震接着又问:“既然时间相距这么远,那朱熹怎么会知道两千年以前的事情呢?”

  老师无言以对。

历史典故作文9

  1、大约四千多年前,轩辕(即黄帝)联合炎帝战胜九黎族蚩(chi)尤,蚩尤俘虏被称为“黎民”,之后黄帝打败炎帝族,成为中原地区的部落联盟首领。后人将黄帝誉为华夏族的祖先,因为黄帝和炎帝是近亲,又融合在一起,所以我们又称为“炎黄子孙”。

  2、尧是黄帝以后比较著名部落联盟首领,尧去世后,舜建议把帝位让给尧的儿子丹朱,诸侯不拜丹朱却拜舜,推舜为帝。这种让位,历史上称为“禅让”。

  3、鲧(gun)的儿子禹采取“开通、疏、凿、引”方法治水有功,被推为部落联盟首领。

  4、禹禅让帝位给伯益,禹的儿子启夺位称帝,建立了*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夏,自此世袭制取代了禅让制。

  5、夏王朝第16代君王“桀(jie)”是历史上著名的暴君,“桀犬吠尧”、“桀骜不驯”都出于此人。

  6、“汤”以“网开一面”展示他的仁慈,并取得了黎民百姓的拥戴,后打败夏桀,灭夏建商;汤又名成汤,是尧舜时期契(qi)的后裔。

  7、“伊尹”是商王朝的开国功臣,也是*第一位贤臣,历史上被视为臣道的楷模,后辅佐“外丙、仲壬(ren)、太甲”三王执政,亲作《伊训》、《肆命》等,有“伊尹囚帝(太甲)”之典故。

  8、我国最早的.文字甲骨文就是从商朝开始的。

  9、商第三十代大王纣和夏桀一样是典型的暴君,历史上有“桀纣”并称。纣创造了“炮烙”、“虿(chai)池”等刑罚,造“鹿台、酒池、肉林”,劳民伤财,草菅人命。

  10、姬昌,后人尊称周文王,实施仁政,有太颠、辛甲大夫、闳(hong)夭、散宜生等贤臣,在姜尚(名望、字子牙)的辅佐下奠定了灭商的基础,著有《周易》,将八卦演为64卦,并做卦辞、辞。

  11、殷商“谗言进用,忠良远黜(chu)”,比干被挖心、萁(qi)子装疯、微子出走,周武王兴兵伐纣,奴隶倒戈,纣王鹿台自焚,奸臣恶来、费忠被斩首,殷商灭亡,周王朝诞生,周武王封姜尚在齐、周公旦(武王的兄弟)在鲁,后有周公辅成王,“周公吐哺,天下归心”的典故。

  12、周幽王千金难求妃子(褒姒)笑,烽火连台戏诸侯,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国都镐京被犬戎攻破,周幽王被杀,西周灭亡。太子即位,为周*王,迁都洛邑,史称东周。

  13、东周在历史上分为“春秋”“战国”两个时期。第一个称霸的齐桓公,与后来的晋文公(重耳)、宋襄公、秦穆公、楚庄公一起,在历史上被称为“春秋五霸”。

  14、“管鲍之交”指春秋时期,齐国齐桓公的两位贤臣管仲和鲍子牙之交。

  15、“秦晋之好”指秦穆公帮助流亡在秦国的晋国流亡公子重耳回国做了国君,并将自己的女儿文嬴(ying)嫁给了重耳,成就了“秦晋之好”。

  16、鼎是古代国家权力的象征,楚庄公问鼎之轻重,有取代周室之意,“问鼎中原”源于此。

历史典故作文10

  夸父逐日

  夸父,古代神话中的人物。逐日:追赶太阳。我国古代的一个神话,表现了古代人民决心征服自然的强烈愿望和坚强意志。比喻决心大或自不量力。语出《山海经·海外北经》。夸父为使光明永驻人间,翻山越岭,跨河涉泽,追赶太阳。也不知走了几千几万里,他才追到禺谷(今灵宝秦岭山下),就是太阳落下的地方。一团又红又亮的火球就在他面前,他被炎热炙烤得口干舌燥。于是,他就去喝水,喝干了黄河、渭河的水,还不解渴,又向北方奔去,想喝那大泽里的水。

  夸父没有到达目的"地就渴死了。临死前,他把手杖扔在路边,手杖立刻变成一片桃林。死后,他的尸体化成了一座高山,后人名其曰夸父山。桃林,约当今河南灵宝以西、陕西潼关以东地区。商朝灵宝为桃林,周朝名桃林塞。夸父山位于今灵宝阳*镇东南十公里处。现夸父山下有一村庄,村前立有清代石碑一座,碑铭:夸父村。

历史典故作文11

  梁惠王好驱使百姓与邻国打仗。有一次梁惠王召见孟子,问道:“我在位,对于国家的治理,可以说是尽心尽意的了。河内(今河南省黄河北岸)常年发生灾荒,收成不好,我就把那里的一部分老百姓迁移到收成较好的河东去,并把收成较好的河东地区的一部分粮食运到河内来,让河内发生灾荒地区的老百姓不致于饿死。有时河东遇上灾年,粮食歉收,我也是这样,把其他地方的粮食调运到河东来,解决老百姓的无米之炊。我也看到邻国当政者的作法,没有哪一个像我这样尽心尽意替自己的老百姓着想的。然而,邻国的百姓没有减少,而我的百姓也没有增多,这是什么原因呢?”

  孟子回答说:“大王喜欢打仗,我就用打仗来打个比方吧。战场上,两军对垒,战斗一打响,战鼓擂得咚咚地响,作战双方短兵相接,各自向对方奋勇刺杀。经过一场激烈拼杀后,胜方向前穷追猛杀,败方就有人丢盔弃甲,拖着兵器逃跑。那逃跑的士兵中有的跑得快,跑了一百步停下来了;有的跑得慢,跑了五十步停下来了。这时,跑得慢的士兵却为自己只跑了五十步就嘲笑那些跑了一百步的士兵是胆小表,您认为这种嘲笑是对的.吗?”

  梁惠王说:“不对,他们只不过没有跑到一百步罢了,但是这也是临阵脱逃啊!”

  孟子说:“大王如果明白了这其中的道理,那么就无须再希望您的国家的老百姓比邻国多了。”

历史典故作文12

  生活中,我们常常打败别人,却很难战胜自己,也就是说,自己的那颗心像一匹脱缰的野马,去了不该去、不能去的草原。心丢了,“我”也就不复存在了,成了形同虚设的行尸走肉。

  那么,该怎样让自己拥有一颗积极、进取、乐观的心呢?最明智的做法就是为心灵设置一个节制的闸。有了它,欲望和非分之想的"洪水就能够被挡在心门之外,人才会变得宁静。只有心静了,我们才能有正确的想法和愿望,才知道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

  没有节制,心往往盛了不该盛的东西,比如忌妒、贪婪、仇恨等,而这些正是噩运的种子。秦国的太医李醯自知医术不如扁鹊,于是派人杀了他。可是到现在,天下谈论诊脉的人还是遵从扁鹊的理论和实践。其实忌妒之心人人都有,如果李醯能化忌妒为动力,发愤提高自己,那么他就有可能迎头赶上甚至超过别人,从而真正地改变命运。

  没有节制,常常丢了自己。晋献公想向虞国借路去讨伐虢国,荀息建议晋献公用最好的宝玉和良马贿赂虞国君主,向他要求借路。晋献公说:“假如他接受我的礼物又不借路,怎么办?”荀息说:“他不借路,必不敢接受我们的礼物。”晋献公说:“好吧。”就让荀息带着两样宝贝去贿赂虞公,向他借路。虞公见良马和宝玉如此大礼,大喜之余,就打算答应借路。宫之奇劝谏说:“不能答应。虞有虢,好比车两边有护木,护木依靠车子,车子也依靠护木,虞虢两国的地理形势正是这样。假如借路给他们,那么虢国早上灭亡,虞国晚上就要跟着灭亡了……”虞公不听,坚持借路给晋国。荀息讨伐虢国取得了胜利,三年后又发兵打败了虞国……可见,虞公心里没有设置节制这个闸,因此丢了自己和江山。

  浅水大鱼不游,浅土大木不长。要想恰如其分地做到节制,就离不开很高的修养、渊博的知识、良好的习惯,只有具备这些条件,我们才能很好地为心灵设置这个闸,让它挡住欲望、贪念、丑陋、邪恶……让心灵装满人间真情,装满人间美好。

历史典故作文13

  不读哪家书,不知哪家理

  明朝万历年间,有个叫马绍良的"人在朝中做官。他年轻气盛,自以为博学多才,满腹文章,经常在同僚面前卖弄自己,因此得罪不少人,皇帝对他的所作所为也时有耳闻。

  这天,皇上把马绍良召进后殿,闲聊几句后拿出一首诗对他说:“听说爱卿才学出众,且看这首诗写得怎样?”

  马绍良不知道这是皇上的诗作,只草草看了一眼,见其中有两句是:“明月上竿叫,黄犬宿花蕊”,他不假思索地说:“这诗不通!明月怎么会上竿叫,黄犬怎么能宿在花蕊中呢?”

  “那么,以爱卿高见,这句诗改如何改呢?”皇上不露声色地问。

  马绍良说:“就改为‘明月上竿照,黄犬宿花荫’。”

  皇上听了,微微一笑,说:“爱卿才学疏浅,不配在京为官。”于是,马绍良被贬三级,发落到福建漳州做太守去了。

  马绍良自认晦气,但也满肚子不服气,无奈圣命难违,只好带着家眷到漳州去赴任。

  一天,他来到闽南一座山岭下休息,忽然看见山道旁野花团簇,争奇斗艳,便随手折了一枝花,他往花蕊中一看只见一条黄绒绒的小虫儿在花蕊中蠕动,便问身边的轿夫:“这是什么虫子?”

  轿夫一瞧,笑着说:“它叫黄犬虫,专爱往花蕊中钻。”马绍良一听,一下子目瞪口呆,半天说不出话来。

  天很快黑了,马绍良心事重重,无心赶路,便找了一个小店歇了下来,回想起白天的事情,他久久不能入睡,就到窗口赏月,这天晚上,碧空如洗,只见一轮明月照着在晚风中摇曳的翠竹,缓缓升上了天,正当月儿挂在半空的时候,不断传来鸟儿悦耳的叫声,他听了好长时间,似有所悟,叫来店主,问道:“这是什么鸟在叫?”店主回答说:“这是明月鸟,这只有在月亮当空时才叫,所以人们叫它‘明月鸟’。”

  马绍良听了,心里惭愧万分,这时才明白皇上为什么把自己贬到闽南做官。

  马绍良年逾古稀后,辞官回乡,他特别后悔自己年轻时的狂妄浅薄,便时常对人们说:“不读哪家书,不知哪家理。我生在北方,不知南方事,到了南方,才知天之高,地之厚,自己所知道的,不过是九牛一毛罢了!一个人最大的过错,莫过于自以为是啊!”

  从此,“不读哪家书,不知哪家理”便在人们中间流传开了。

历史典故作文14

  1、大约四千多年前,轩辕(即黄帝)联合炎帝战胜九黎族蚩(chi)尤,蚩尤俘虏被称为“黎民”,之后黄帝打败炎帝族,成为中原地区的部落联盟首领。后人将黄帝誉为华夏族的祖先,因为黄帝和炎帝是近亲,又融合在一起,所以我们又称为“炎黄子孙”。

  2、尧是黄帝以后比较著名部落联盟首领,尧去世后,舜建议把帝位让给尧的儿子丹朱,诸侯不拜丹朱却拜舜,推舜为帝。这种让位,历史上称为“禅让”。

  3、鲧(gun)的儿子禹采取“开通、疏、凿、引”方法治水有功,被推为部落联盟首领。

  4、禹禅让帝位给伯益,禹的儿子启夺位称帝,建立了*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夏,自此世袭制取代了禅让制。

  5、夏王朝第16代君王“桀(jie)”是历史上著名的暴君,“桀犬吠尧”、“桀骜不驯”都出于此人。

  6、“汤”以“网开一面”展示他的仁慈,并取得了黎民百姓的拥戴,后打败夏桀,灭夏建商;汤又名成汤,是尧舜时期契(qi)的后裔。

  7、“伊尹”是商王朝的开国功臣,也是*第一位贤臣,历史上被视为臣道的楷模,后辅佐“外丙、仲壬(ren)、太甲”三王执政,亲作《伊训》、《肆命》等,有“伊尹囚帝(太甲)”之典故。

  8、我国最早的文字甲骨文就是从商朝开始的。

  9、商第三十代大王纣和夏桀一样是典型的暴君,历史上有“桀纣”并称。纣创造了“炮烙”、“虿(chai)池”等刑罚,造“鹿台、酒池、肉林”,劳民伤财,草菅人命。

  10、姬昌,后人尊称周文王,实施仁政,有太颠、辛甲大夫、闳(hong)夭、散宜生等贤臣,在姜尚(名望、字子牙)的辅佐下奠定了灭商的基础,著有《周易》,将八卦演为64卦,并做卦辞、辞。

  11、殷商“谗言进用,忠良远黜(chu)”,比干被挖心、萁(qi)子装疯、微子出走,周武王兴兵伐纣,奴隶倒戈,纣王鹿台自焚,奸臣恶来、费忠被斩首,殷商灭亡,周王朝诞生,周武王封姜尚在齐、周公旦(武王的兄弟)在鲁,后有周公辅成王,“周公吐哺,天下归心”的典故。

  12、周幽王千金难求妃子(褒姒)笑,烽火连台戏诸侯,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国都镐京被犬戎攻破,周幽王被杀,西周灭亡。太子即位,为周*王,迁都洛邑,史称东周。

  13、东周在历史上分为“春秋”“战国”两个时期。第一个称霸的齐桓公,与后来的晋文公(重耳)、宋襄公、秦穆公、楚庄公一起,在历史上被称为“春秋五霸”。

  14、“管鲍之交”指春秋时期,齐国齐桓公的两位贤臣管仲和鲍子牙之交。

  15、“秦晋之好”指秦穆公帮助流亡在秦国的晋国流亡公子重耳回国做了国君,并将自己的女儿文嬴(ying)嫁给了重耳,成就了“秦晋之好”。

  16、鼎是古代国家权力的象征,楚庄公问鼎之轻重,有取代周室之意,“问鼎中原”源于此。

历史典故作文15

  高山流水

  春秋时俞伯牙工琴,琴曲托意摇深,常人难解,仅钟子期能赏。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赞曰:“善哉,娥峨兮若泰山。”伯牙旋又志在流水,钟子期叹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后来钟子期去世,伯牙痛失知音,废琴终身不弹。

  后人遂以“高山流水”喻知音难遇,也指乐曲绝妙。

  庄周梦蝶

  战国时哲学家庄周主张是非齐一,物我两忘。《庄子》中有一寓言申喻此理:庄周梦见自己化作一只蝴蝶,翩翩飞舞,怡然自乐。梦醒以后,自身依然是庄周。因此说,不知是庄周化为蝴蝶呢,还是蝴蝶化为庄周。

  后世遂以“庄周梦蝶”比喻人生如梦幻,难以究诘。

  倾国倾城

  汉武帝时,协律都尉李延年曾在武帝前作歌道:“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一古倾人城,再顾倾人国。宁不知倾城复倾国,佳人难再得。”武帝无限神往,叹息良久曰:“世岂有此人乎?”*阳公主进言,谓李延年有妹,姿容绝代,妙丽善舞。

  武帝召见,纳入后宫,即后来深受宠幸的李夫人。“倾国倾城”一词,即用以形容女子美貌绝伦,文学作品中引用甚多。

  凌波微步

  曹操之子曹植,才高八斗,文名卓著,而在长兄曹丕当政以后,备受猜忌,郁郁不得志。他的《洛神赋》是一篇传诵人口的名篇,其中描写洛神的步态之美云:“体迅飞鸟,飘忽若神。凌波微步,罗袜生尘。”写洛神踏水而行,水面似留足迹之态十分传神。

  后人遂以“凌波微步”形容女子之步履轻盈。

  破镜重圆

  南朝陈代子舍人徐德言,其妻为陈后主的妹妹乐昌公主。恐国破后,夫妻失散,遂破铜镜为二,夫妻各执一半,相约他年正月十五日卖镜都市以谋晤合。隋灭陈后,公主被隋朝重臣越国公杨素所获,极受恩宠。徐德言流离至京城,遇一仆在街头叫卖破镜,正与自己藏的半边契合。就题诗道:“镜与人俱去,镜归人不归。无复嫦娥影,空留明月辉。”公主见诗,悲泣不食。杨素知情后,大为感动,终于让他们夫妇团聚。

  后以“破镜重圆”喻夫妻离散后重新团圆。

  咏絮才高

  东晋政治家谢安全家聚在一起,正值户外雪越下越大,谢安兴致勃发,就指着外面的飞雪问:“白雪纷纷何所似?”谢安的侄子谢朗随口说:“撒盐空中差可拟。”侄女谢道韫接着道:“未若柳絮因风起。”谢安听后大加赞赏,夸奖侄女才思不凡。谢道韫是东晋有名的才女。

  柳絮随风飞扬,壮似飞雪,用以比喻纷飞的白雪,恰切而形象,故世人誉妇女有诗才为“咏絮才”。

  人面桃花

  唐诗人崔护,清明独游长安南庄,至一村户,见花木丛萃,寂无人声。因渴极,叩门求浆。良久始有一女子应门,捧杯水让坐。女子独倚庭前桃花斜河,姿态楚楚动人;凝睇相对,似有无限深情。次年清明,崔护追忆此事,情不可邂,又往探访,唯见门院如故,扁锁无人。惆怅之余,乃题诗于门扉曰:“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后代诗文中常以“人面桃花”喻男女邂逅,后来不复再见的惆怅心情。

  秉烛夜游

  《古代十九首》有“人生不满百,常怀千年忧。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之句。曹丕为魏王世子时,与吴质交好。建安二十二年大疫,一时文人如徐趕,刘桢,陈琳,王粲等均痢疾死亡,曹丕作书与吴质,劝其惜时自娱。书中有“古人思炳烛夜游,良有以也”之句,后人遂以“秉烛夜游”喻及时行乐。

  镜花水月

  镜中花,水中月,世人常以喻虚幻不可求得之物,但诗家常用以比喻朦胧空灵的意境。如宋严羽以佛论诗,主张妙悟,他说;“故其妙处,透彻玲珑,不可凑泊,如空中之音,相中之色,水中之月,镜中之象,言有尽而意无穷。”以“镜花水月”比喻诗歌中不可言传的妙境。

  青梅竹马

  唐代大诗人李白在《长干行》中描写一位女子,思夫心切,愿从住地长干跋涉数百里远路,到长风沙迎接丈夫。诗的开头回忆他们从小在一起亲昵的嬉戏:“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同居长干里,两小无嫌猜。”后来,用“青梅竹马”和“两小无猜”来表明天真、纯洁的感情长远深厚。

历史典故作文16

  高山流水

  春秋时俞伯牙工琴,琴曲托意摇深,常人难解,仅钟子期能赏。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赞曰:“善哉,娥峨兮若泰山。”伯牙旋又志在流水,钟子期叹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后来钟子期去世,伯牙痛失知音,废琴终身不弹。

  后人遂以“高山流水”喻知音难遇,也指乐曲绝妙。

  庄周梦蝶

  战国时哲学家庄周主张是非齐一,物我两忘。《庄子》中有一寓言申喻此理:庄周梦见自己化作一只蝴蝶,翩翩飞舞,怡然自乐。梦醒以后,自身依然是庄周。因此说,不知是庄周化为蝴蝶呢,还是蝴蝶化为庄周。

  后世遂以“庄周梦蝶”比喻人生如梦幻,难以究诘。

  倾国倾城

  汉武帝时,协律都尉李延年曾在武帝前作歌道:“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一古倾人城,再顾倾人国。宁不知倾城复倾国,佳人难再得。”武帝无限神往,叹息良久曰:“世岂有此人乎?”*阳公主进言,谓李延年有妹,姿容绝代,妙丽善舞。

  武帝召见,纳入后宫,即后来深受宠幸的李夫人。“倾国倾城”一词,即用以形容女子美貌绝伦,文学作品中引用甚多。

  凌波微步

  曹操之子曹植,才高八斗,文名卓著,而在长兄曹丕当政以后,备受猜忌,郁郁不得志。他的《洛神赋》是一篇传诵人口的名篇,其中描写洛神的步态之美云:“体迅飞鸟,飘忽若神。凌波微步,罗袜生尘。”写洛神踏水而行,水面似留足迹之态十分传神。

  后人遂以“凌波微步”形容女子之步履轻盈。

  破镜重圆

  南朝陈代子舍人徐德言,其妻为陈后主的妹妹乐昌公主。恐国破后,夫妻失散,遂破铜镜为二,夫妻各执一半,相约他年正月十五日卖镜都市以谋晤合。隋灭陈后,公主被隋朝重臣越国公杨素所获,极受恩宠。徐德言流离至京城,遇一仆在街头叫卖破镜,正与自己藏的半边契合。就题诗道:“镜与人俱去,镜归人不归。无复嫦娥影,空留明月辉。”公主见诗,悲泣不食。杨素知情后,大为感动,终于让他们夫妇团聚。

  后以“破镜重圆”喻夫妻离散后重新团圆。

  咏絮才高

  东晋政治家谢安全家聚在一起,正值户外雪越下越大,谢安兴致勃发,就指着外面的飞雪问:“白雪纷纷何所似?”谢安的侄子谢朗随口说:“撒盐空中差可拟。”侄女谢道韫接着道:“未若柳絮因风起。”谢安听后大加赞赏,夸奖侄女才思不凡。谢道韫是东晋有名的才女。

  柳絮随风飞扬,壮似飞雪,用以比喻纷飞的白雪,恰切而形象,故世人誉妇女有诗才为“咏絮才”。

  人面桃花

  唐诗人崔护,清明独游长安南庄,至一村户,见花木丛萃,寂无人声。因渴极,叩门求浆。良久始有一女子应门,捧杯水让坐。女子独倚庭前桃花斜河,姿态楚楚动人;凝睇相对,似有无限深情。次年清明,崔护追忆此事,情不可邂,又往探访,唯见门院如故,扁锁无人。惆怅之余,乃题诗于门扉曰:“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后代诗文中常以“人面桃花”喻男女邂逅,后来不复再见的惆怅心情。

  秉烛夜游

  《古代十九首》有“人生不满百,常怀千年忧。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之句。曹丕为魏王世子时,与吴质交好。建安二十二年大疫,一时文人如徐趕,刘桢,陈琳,王粲等均痢疾死亡,曹丕作书与吴质,劝其惜时自娱。书中有“古人思炳烛夜游,良有以也”之句,后人遂以“秉烛夜游”喻及时行乐。

  镜花水月

  镜中花,水中月,世人常以喻虚幻不可求得之物,但诗家常用以比喻朦胧空灵的"意境。如宋严羽以佛论诗,主张妙悟,他说;“故其妙处,透彻玲珑,不可凑泊,如空中之音,相中之色,水中之月,镜中之象,言有尽而意无穷。”以“镜花水月”比喻诗歌中不可言传的妙境。

  青梅竹马

  唐代大诗人李白在《长干行》中描写一位女子,思夫心切,愿从住地长干跋涉数百里远路,到长风沙迎接丈夫。诗的开头回忆他们从小在一起亲昵的嬉戏:“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同居长干里,两小无嫌猜。”后来,用“青梅竹马”和“两小无猜”来表明天真、纯洁的感情长远深厚。

历史典故作文17

  生活中,我们常常打败别人,却很难战胜自己,也就是说,自己的那颗心像一匹脱缰的野马,去了不该去、不能去的草原。心丢了,“我”也就不复存在了,成了形同虚设的行尸走肉。

  那么,该怎样让自己拥有一颗积极、进取、乐观的心呢?最明智的做法就是为心灵设置一个节制的闸。有了它,欲望和非分之想的洪水就能够被挡在心门之外,人才会变得宁静。只有心静了,我们才能有正确的想法和愿望,才知道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

  没有节制,心往往盛了不该盛的东西,比如忌妒、贪婪、仇恨等,而这些正是噩运的种子。秦国的太医李醯自知医术不如扁鹊,于是派人杀了他。可是到现在,天下谈论诊脉的人还是遵从扁鹊的理论和实践。其实忌妒之心人人都有,如果李醯能化忌妒为动力,发愤提高自己,那么他就有可能迎头赶上甚至超过别人,从而真正地改变命运。

  没有节制,常常丢了自己。晋献公想向虞国借路去讨伐虢国,荀息建议晋献公用最好的宝玉和良马贿赂虞国君主,向他要求借路。晋献公说:“假如他接受我的.礼物又不借路,怎么办?”荀息说:“他不借路,必不敢接受我们的礼物。”晋献公说:“好吧。”就让荀息带着两样宝贝去贿赂虞公,向他借路。虞公见良马和宝玉如此大礼,大喜之余,就打算答应借路。宫之奇劝谏说:“不能答应。虞有虢,好比车两边有护木,护木依靠车子,车子也依靠护木,虞虢两国的地理形势正是这样。假如借路给他们,那么虢国早上灭亡,虞国晚上就要跟着灭亡了……”虞公不听,坚持借路给晋国。荀息讨伐虢国取得了胜利,三年后又发兵打败了虞国……可见,虞公心里没有设置节制这个闸,因此丢了自己和江山。

  浅水大鱼不游,浅土大木不长。要想恰如其分地做到节制,就离不开很高的修养、渊博的知识、良好的习惯,只有具备这些条件,我们才能很好地为心灵设置这个闸,让它挡住欲望、贪念、丑陋、邪恶……让心灵装满人间真情,装满人间美好。

历史典故作文18

  高山流水

  春秋时俞伯牙工琴,琴曲托意摇深,常人难解,仅钟子期能赏。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赞曰:“善哉,娥峨兮若泰山。”伯牙旋又志在流水,钟子期叹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后来钟子期去世,伯牙痛失知音,废琴终身不弹。

  后人遂以“高山流水”喻知音难遇,也指乐曲绝妙。

  庄周梦蝶

  战国时哲学家庄周主张是非齐一,物我两忘。《庄子》中有一寓言申喻此理:庄周梦见自己化作一只蝴蝶,翩翩飞舞,怡然自乐。梦醒以后,自身依然是庄周。因此说,不知是庄周化为蝴蝶呢,还是蝴蝶化为庄周。

  后世遂以“庄周梦蝶”比喻人生如梦幻,难以究诘。

  倾国倾城

  汉武帝时,协律都尉李延年曾在武帝前作歌道:“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一古倾人城,再顾倾人国。宁不知倾城复倾国,佳人难再得。”武帝无限神往,叹息良久曰:“世岂有此人乎?”*阳公主进言,谓李延年有妹,姿容绝代,妙丽善舞。

  武帝召见,纳入后宫,即后来深受宠幸的李夫人。“倾国倾城”一词,即用以形容女子美貌绝伦,文学作品中引用甚多。

  凌波微步

  曹操之子曹植,才高八斗,文名卓著,而在长兄曹丕当政以后,备受猜忌,郁郁不得志。他的《洛神赋》是一篇传诵人口的名篇,其中描写洛神的步态之美云:“体迅飞鸟,飘忽若神。凌波微步,罗袜生尘。”写洛神踏水而行,水面似留足迹之态十分传神。

  后人遂以“凌波微步”形容女子之步履轻盈。

  破镜重圆

  南朝陈代子舍人徐德言,其妻为陈后主的妹妹乐昌公主。恐国破后,夫妻失散,遂破铜镜为二,夫妻各执一半,相约他年正月十五日卖镜都市以谋晤合。隋灭陈后,公主被隋朝重臣越国公杨素所获,极受恩宠。徐德言流离至京城,遇一仆在街头叫卖破镜,正与自己藏的半边契合。就题诗道:“镜与人俱去,镜归人不归。无复嫦娥影,空留明月辉。”公主见诗,悲泣不食。杨素知情后,大为感动,终于让他们夫妇团聚。

  后以“破镜重圆”喻夫妻离散后重新团圆。

  咏絮才高

  东晋政治家谢安全家聚在一起,正值户外雪越下越大,谢安兴致勃发,就指着外面的飞雪问:“白雪纷纷何所似?”谢安的侄子谢朗随口说:“撒盐空中差可拟。”侄女谢道韫接着道:“未若柳絮因风起。”谢安听后大加赞赏,夸奖侄女才思不凡。谢道韫是东晋有名的才女。

  柳絮随风飞扬,壮似飞雪,用以比喻纷飞的.白雪,恰切而形象,故世人誉妇女有诗才为“咏絮才”。

  人面桃花

  唐诗人崔护,清明独游长安南庄,至一村户,见花木丛萃,寂无人声。因渴极,叩门求浆。良久始有一女子应门,捧杯水让坐。女子独倚庭前桃花斜河,姿态楚楚动人;凝睇相对,似有无限深情。次年清明,崔护追忆此事,情不可邂,又往探访,唯见门院如故,扁锁无人。惆怅之余,乃题诗于门扉曰:“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后代诗文中常以“人面桃花”喻男女邂逅,后来不复再见的惆怅心情。

  秉烛夜游

  《古代十九首》有“人生不满百,常怀千年忧。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之句。曹丕为魏王世子时,与吴质交好。建安二十二年大疫,一时文人如徐趕,刘桢,陈琳,王粲等均痢疾死亡,曹丕作书与吴质,劝其惜时自娱。书中有“古人思炳烛夜游,良有以也”之句,后人遂以“秉烛夜游”喻及时行乐。

  镜花水月

  镜中花,水中月,世人常以喻虚幻不可求得之物,但诗家常用以比喻朦胧空灵的意境。如宋严羽以佛论诗,主张妙悟,他说;“故其妙处,透彻玲珑,不可凑泊,如空中之音,相中之色,水中之月,镜中之象,言有尽而意无穷。”以“镜花水月”比喻诗歌中不可言传的妙境。

  青梅竹马

  唐代大诗人李白在《长干行》中描写一位女子,思夫心切,愿从住地长干跋涉数百里远路,到长风沙迎接丈夫。诗的开头回忆他们从小在一起亲昵的嬉戏:“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同居长干里,两小无嫌猜。”后来,用“青梅竹马”和“两小无猜”来表明天真、纯洁的感情长远深厚。


历史典故作文18篇扩展阅读


历史典故作文18篇(扩展1)

——历史典故作文10篇

历史典故作文1

  文章摘要: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一方有难,八方支援——集体主义是我国人民新时期正确的价值取向。

  【编者按】当今我们依旧口口相传的言语典故都是古人实践经验的积累和总结,是人民创造历史的最好证明,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最为博大精深的部分,同学们呢,作为继承者我们当然有责任理解其中的哲理,促进其更好地传承和发展下去,下面就让我们从历史唯物主义部分说起。

  1.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2.一方有难,八方支援——集体主义是我国人民新时期正确的价值取向。

  3.大公无私;舍生取义——我们应该树立集体主义的价值观。

  4.大河有水小河满,小河无水大河干——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是相互储存、相互转化的,我们应把集体利益放在首位。

  5.见利忘义;唯利是图;人不为已,天诛地灭——自私自利的极端个人主义。

  6.卧薪尝胆——人生价值和远大理想的实现需要顽强拼搏、自强不息的精神。

  7.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人生的价值在于奉献。

历史典故作文2

  梁惠王好驱使百姓与邻国打仗。有一次梁惠王召见孟子,问道:“我在位,对于国家的治理,可以说是尽心尽意的了。河内(今河南省黄河北岸)常年发生灾荒,收成不好,我就把那里的一部分老百姓迁移到收成较好的河东去,并把收成较好的河东地区的一部分粮食运到河内来,让河内发生灾荒地区的老百姓不致于饿死。有时河东遇上灾年,粮食歉收,我也是这样,把其他地方的粮食调运到河东来,解决老百姓的无米之炊。我也看到邻国当政者的作法,没有哪一个像我这样尽心尽意替自己的老百姓着想的。然而,邻国的百姓没有减少,而我的百姓也没有增多,这是什么原因呢?”

  孟子回答说:“大王喜欢打仗,我就用打仗来打个比方吧。战场上,两军对垒,战斗一打响,战鼓擂得咚咚地响,作战双方短兵相接,各自向对方奋勇刺杀。经过一场激烈拼杀后,胜方向前穷追猛杀,败方就有人丢盔弃甲,拖着兵器逃跑。那逃跑的士兵中有的跑得快,跑了一百步停下来了;有的跑得慢,跑了五十步停下来了。这时,跑得慢的士兵却为自己只跑了五十步就嘲笑那些跑了一百步的士兵是胆小表,您认为这种嘲笑是对的.吗?”

  梁惠王说:“不对,他们只不过没有跑到一百步罢了,但是这也是临阵脱逃啊!”

  孟子说:“大王如果明白了这其中的道理,那么就无须再希望您的国家的老百姓比邻国多了。”

历史典故作文3

  生活中,我们常常打败别人,却很难战胜自己,也就是说,自己的那颗心像一匹脱缰的野马,去了不该去、不能去的草原。心丢了,“我”也就不复存在了,成了形同虚设的行尸走肉。

  那么,该怎样让自己拥有一颗积极、进取、乐观的心呢?最明智的做法就是为心灵设置一个节制的`闸。有了它,欲望和非分之想的洪水就能够被挡在心门之外,人才会变得宁静。只有心静了,我们才能有正确的想法和愿望,才知道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

  没有节制,心往往盛了不该盛的东西,比如忌妒、贪婪、仇恨等,而这些正是噩运的种子。秦国的太医李醯自知医术不如扁鹊,于是派人杀了他。可是到现在,天下谈论诊脉的人还是遵从扁鹊的理论和实践。其实忌妒之心人人都有,如果李醯能化忌妒为动力,发愤提高自己,那么他就有可能迎头赶上甚至超过别人,从而真正地改变命运。

  没有节制,常常丢了自己。晋献公想向虞国借路去讨伐虢国,荀息建议晋献公用最好的宝玉和良马贿赂虞国君主,向他要求借路。晋献公说:“假如他接受我的礼物又不借路,怎么办?”荀息说:“他不借路,必不敢接受我们的礼物。”晋献公说:“好吧。”就让荀息带着两样宝贝去贿赂虞公,向他借路。虞公见良马和宝玉如此大礼,大喜之余,就打算答应借路。宫之奇劝谏说:“不能答应。虞有虢,好比车两边有护木,护木依靠车子,车子也依靠护木,虞虢两国的地理形势正是这样。假如借路给他们,那么虢国早上灭亡,虞国晚上就要跟着灭亡了……”虞公不听,坚持借路给晋国。荀息讨伐虢国取得了胜利,三年后又发兵打败了虞国……可见,虞公心里没有设置节制这个闸,因此丢了自己和江山。

  浅水大鱼不游,浅土大木不长。要想恰如其分地做到节制,就离不开很高的修养、渊博的知识、良好的习惯,只有具备这些条件,我们才能很好地为心灵设置这个闸,让它挡住欲望、贪念、丑陋、邪恶……让心灵装满人间真情,装满人间美好。

历史典故作文4

  春节降临,万象更新,象征着一年的.开始;标志着人生的另一个起点。其实,关于*的春节,以及春节的各种习俗,都有很多奇妙动人的神话故事,快要过年了,爸爸妈妈也可以给宝宝讲讲这些关于压岁钱的历史典故

  压岁钱的起源主要有以下两种说法。

  1、古时候,有一种小妖叫“祟”,大年三十晚上出来用手去摸熟睡孩子的头,孩子往往吓得哭起来,接着头疼发热,变成傻子。因此,家家都在这天亮着灯坐着不睡,叫做“守祟”。

  有一家夫妻俩老年得子,视为心肝宝贝。到了年三十夜晚,他们怕“祟”来害孩子,就拿出八枚铜钱同孩子玩。孩子玩累了睡着了,他们就把八枚铜钱用红纸包着放在孩子的枕头下边,夫妻俩不敢合眼。

  半夜里一阵阴风吹开房门,吹灭了灯火,“祟”刚伸手去摸孩子的头,枕头边就迸发道道闪光,吓得“祟”逃跑了。

  第二天,夫妻俩把用红纸包八枚铜钱吓退“祟”的事告诉了大家,以后大家学着做,孩子就太*无事了。

  原来八枚铜钱是八仙变的,暗中来保护孩子的。因为“祟”与“岁”谐音,之后逐渐演变为“压岁钱”。

  到了明清,“以彩绳穿钱编为龙形,谓之压岁钱。尊长之赐小儿者,亦谓压岁钱”。所以一些地方把给孩子压岁钱叫“串钱”。到了近代则演变为红纸包一百文铜钱赐给晚辈,寓意“长命百岁”。对已成年的晚辈红纸包里则放一枚银元,寓意“一本万利”。货币改为纸币后,长辈们喜欢到银行兑换票面号码相连的新钞票给孩子,祝愿孩子“连连高升”。

  2、源于古代“压惊”。说是太古时有一种凶兽叫“年”,隔365日后之夜,就要出来伤害人畜、庄稼。小孩子害怕,大人则以燃竹响声驱“年”,用食品安慰小孩,即为“压惊”。年久日深,便演变为以货币代食物,至宋便有“压惊钱”。据史载,王韶子南陔,因被坏人背走,于途中惊呼,才被皇车所救,宋神宗即赐了他“压惊金犀钱”。以后才发展为“压岁钱”。

历史典故作文5

  不读哪家书,不知哪家理

  明朝万历年间,有个叫马绍良的人在朝中做官。他年轻气盛,自以为博学多才,满腹文章,经常在同僚面前卖弄自己,因此得罪不少人,皇帝对他的所作所为也时有耳闻。

  这天,皇上把马绍良召进后殿,闲聊几句后拿出一首诗对他说:“听说爱卿才学出众,且看这首诗写得怎样?”

  马绍良不知道这是皇上的诗作,只草草看了一眼,见其中有两句是:“明月上竿叫,黄犬宿花蕊”,他不假思索地说:“这诗不通!明月怎么会上竿叫,黄犬怎么能宿在花蕊中呢?”

  “那么,以爱卿高见,这句诗改如何改呢?”皇上不露声色地问。

  马绍良说:“就改为‘明月上竿照,黄犬宿花荫’。”

  皇上听了,微微一笑,说:“爱卿才学疏浅,不配在京为官。”于是,马绍良被贬三级,发落到福建漳州做太守去了。

  马绍良自认晦气,但也满肚子不服气,无奈圣命难违,只好带着家眷到漳州去赴任。

  一天,他来到闽南一座山岭下休息,忽然看见山道旁野花团簇,争奇斗艳,便随手折了一枝花,他往花蕊中一看只见一条黄绒绒的小虫儿在花蕊中蠕动,便问身边的轿夫:“这是什么虫子?”

  轿夫一瞧,笑着说:“它叫黄犬虫,专爱往花蕊中钻。”马绍良一听,一下子目瞪口呆,半天说不出话来。

  天很快黑了,马绍良心事重重,无心赶路,便找了一个小店歇了下来,回想起白天的事情,他久久不能入睡,就到窗口赏月,这天晚上,碧空如洗,只见一轮明月照着在晚风中摇曳的翠竹,缓缓升上了天,正当月儿挂在半空的.时候,不断传来鸟儿悦耳的叫声,他听了好长时间,似有所悟,叫来店主,问道:“这是什么鸟在叫?”店主回答说:“这是明月鸟,这只有在月亮当空时才叫,所以人们叫它‘明月鸟’。”

  马绍良听了,心里惭愧万分,这时才明白皇上为什么把自己贬到闽南做官。

  马绍良年逾古稀后,辞官回乡,他特别后悔自己年轻时的狂妄浅薄,便时常对人们说:“不读哪家书,不知哪家理。我生在北方,不知南方事,到了南方,才知天之高,地之厚,自己所知道的,不过是九牛一毛罢了!一个人最大的过错,莫过于自以为是啊!”

  从此,“不读哪家书,不知哪家理”便在人们中间流传开了。

历史典故作文6

  1、大约四千多年前,轩辕(即黄帝)联合炎帝战胜九黎族蚩(chi)尤,蚩尤俘虏被称为“黎民”,之后黄帝打败炎帝族,成为中原地区的部落联盟首领。后人将黄帝誉为华夏族的祖先,因为黄帝和炎帝是近亲,又融合在一起,所以我们又称为“炎黄子孙”。

  2、尧是黄帝以后比较著名部落联盟首领,尧去世后,舜建议把帝位让给尧的儿子丹朱,诸侯不拜丹朱却拜舜,推舜为帝。这种让位,历史上称为“禅让”。

  3、鲧(gun)的儿子禹采取“开通、疏、凿、引”方法治水有功,被推为部落联盟首领。

  4、禹禅让帝位给伯益,禹的儿子启夺位称帝,建立了*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夏,自此世袭制取代了禅让制。

  5、夏王朝第16代君王“桀(jie)”是历史上著名的暴君,“桀犬吠尧”、“桀骜不驯”都出于此人。

  6、“汤”以“网开一面”展示他的仁慈,并取得了黎民百姓的拥戴,后打败夏桀,灭夏建商;汤又名成汤,是尧舜时期契(qi)的后裔。

  7、“伊尹”是商王朝的开国功臣,也是*第一位贤臣,历史上被视为臣道的楷模,后辅佐“外丙、仲壬(ren)、太甲”三王执政,亲作《伊训》、《肆命》等,有“伊尹囚帝(太甲)”之典故。

  8、我国最早的文字甲骨文就是从商朝开始的。

  9、商第三十代大王纣和夏桀一样是典型的暴君,历史上有“桀纣”并称。纣创造了“炮烙”、“虿(chai)池”等刑罚,造“鹿台、酒池、肉林”,劳民伤财,草菅人命。

  10、姬昌,后人尊称周文王,实施仁政,有太颠、辛甲大夫、闳(hong)夭、散宜生等贤臣,在姜尚(名望、字子牙)的辅佐下奠定了灭商的基础,著有《周易》,将八卦演为64卦,并做卦辞、辞。

  11、殷商“谗言进用,忠良远黜(chu)”,比干被挖心、萁(qi)子装疯、微子出走,周武王兴兵伐纣,奴隶倒戈,纣王鹿台自焚,奸臣恶来、费忠被斩首,殷商灭亡,周王朝诞生,周武王封姜尚在齐、周公旦(武王的兄弟)在鲁,后有周公辅成王,“周公吐哺,天下归心”的典故。

  12、周幽王千金难求妃子(褒姒)笑,烽火连台戏诸侯,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国都镐京被犬戎攻破,周幽王被杀,西周灭亡。太子即位,为周*王,迁都洛邑,史称东周。

  13、东周在历史上分为“春秋”“战国”两个时期。第一个称霸的齐桓公,与后来的晋文公(重耳)、宋襄公、秦穆公、楚庄公一起,在历史上被称为“春秋五霸”。

  14、“管鲍之交”指春秋时期,齐国齐桓公的两位贤臣管仲和鲍子牙之交。

  15、“秦晋之好”指秦穆公帮助流亡在秦国的"晋国流亡公子重耳回国做了国君,并将自己的女儿文嬴(ying)嫁给了重耳,成就了“秦晋之好”。

  16、鼎是古代国家权力的象征,楚庄公问鼎之轻重,有取代周室之意,“问鼎中原”源于此。

历史典故作文7

  不读哪家书,不知哪家理

  明朝万历年间,有个叫马绍良的人在朝中做官。他年轻气盛,自以为博学多才,满腹文章,经常在同僚面前卖弄自己,因此得罪不少人,皇帝对他的所作所为也时有耳闻。

  这天,皇上把马绍良召进后殿,闲聊几句后拿出一首诗对他说:“听说爱卿才学出众,且看这首诗写得怎样?”

  马绍良不知道这是皇上的诗作,只草草看了一眼,见其中有两句是:“明月上竿叫,黄犬宿花蕊”,他不假思索地说:“这诗不通!明月怎么会上竿叫,黄犬怎么能宿在花蕊中呢?”

  “那么,以爱卿高见,这句诗改如何改呢?”皇上不露声色地问。

  马绍良说:“就改为‘明月上竿照,黄犬宿花荫’。”

  皇上听了,微微一笑,说:“爱卿才学疏浅,不配在京为官。”于是,马绍良被贬三级,发落到福建漳州做太守去了。

  马绍良自认晦气,但也满肚子不服气,无奈圣命难违,只好带着家眷到漳州去赴任。

  一天,他来到闽南一座山岭下休息,忽然看见山道旁野花团簇,争奇斗艳,便随手折了一枝花,他往花蕊中一看只见一条黄绒绒的小虫儿在花蕊中蠕动,便问身边的轿夫:“这是什么虫子?”

  轿夫一瞧,笑着说:“它叫黄犬虫,专爱往花蕊中钻。”马绍良一听,一下子目瞪口呆,半天说不出话来。

  天很快黑了,马绍良心事重重,无心赶路,便找了一个小店歇了下来,回想起白天的.事情,他久久不能入睡,就到窗口赏月,这天晚上,碧空如洗,只见一轮明月照着在晚风中摇曳的翠竹,缓缓升上了天,正当月儿挂在半空的时候,不断传来鸟儿悦耳的叫声,他听了好长时间,似有所悟,叫来店主,问道:“这是什么鸟在叫?”店主回答说:“这是明月鸟,这只有在月亮当空时才叫,所以人们叫它‘明月鸟’。”

  马绍良听了,心里惭愧万分,这时才明白皇上为什么把自己贬到闽南做官。

  马绍良年逾古稀后,辞官回乡,他特别后悔自己年轻时的狂妄浅薄,便时常对人们说:“不读哪家书,不知哪家理。我生在北方,不知南方事,到了南方,才知天之高,地之厚,自己所知道的,不过是九牛一毛罢了!一个人最大的过错,莫过于自以为是啊!”

  从此,“不读哪家书,不知哪家理”便在人们中间流传开了。

历史典故作文8

  生活中,我们常常打败别人,却很难战胜自己,也就是说,自己的那颗心像一匹脱缰的野马,去了不该去、不能去的草原。心丢了,“我”也就不复存在了,成了形同虚设的行尸走肉。

  那么,该怎样让自己拥有一颗积极、进取、乐观的心呢?最明智的做法就是为心灵设置一个节制的闸。有了它,欲望和非分之想的洪水就能够被挡在心门之外,人才会变得宁静。只有心静了,我们才能有正确的想法和愿望,才知道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

  没有节制,心往往盛了不该盛的东西,比如忌妒、贪婪、仇恨等,而这些正是噩运的种子。秦国的太医李醯自知医术不如扁鹊,于是派人杀了他。可是到现在,天下谈论诊脉的人还是遵从扁鹊的"理论和实践。其实忌妒之心人人都有,如果李醯能化忌妒为动力,发愤提高自己,那么他就有可能迎头赶上甚至超过别人,从而真正地改变命运。

  没有节制,常常丢了自己。晋献公想向虞国借路去讨伐虢国,荀息建议晋献公用最好的宝玉和良马贿赂虞国君主,向他要求借路。晋献公说:“假如他接受我的礼物又不借路,怎么办?”荀息说:“他不借路,必不敢接受我们的礼物。”晋献公说:“好吧。”就让荀息带着两样宝贝去贿赂虞公,向他借路。虞公见良马和宝玉如此大礼,大喜之余,就打算答应借路。宫之奇劝谏说:“不能答应。虞有虢,好比车两边有护木,护木依靠车子,车子也依靠护木,虞虢两国的地理形势正是这样。假如借路给他们,那么虢国早上灭亡,虞国晚上就要跟着灭亡了……”虞公不听,坚持借路给晋国。荀息讨伐虢国取得了胜利,三年后又发兵打败了虞国……可见,虞公心里没有设置节制这个闸,因此丢了自己和江山。

  浅水大鱼不游,浅土大木不长。要想恰如其分地做到节制,就离不开很高的修养、渊博的知识、良好的习惯,只有具备这些条件,我们才能很好地为心灵设置这个闸,让它挡住欲望、贪念、丑陋、邪恶……让心灵装满人间真情,装满人间美好。

历史典故作文9

  献媚者现丑

  十六国时期南燕刺史鞠仲,为了讨好皇帝慕容德,奉承道:“陛下乃中兴之圣主,跟少康、光武帝差不多。”慕容德就让左右的人赏赐鞠仲帛千匹,鞠仲感到赏赐太重,正在谦让,没想到慕容德却说:“你知道跟我开玩笑,难道我就不知道跟你开玩笑?你对我说的"不是实话,我赏你的也是虚数。”鞠仲拍马屁没边没沿,被皇帝狠狠戏弄了一番。

历史典故作文10

  清同治十年,在南洋经商的张弼士参加了法国领事馆举办的一个酒会。当时,来了不少贵宾,工作人员端来了法兰西上等葡萄酒。张弼士拿起酒杯,轻轻啜了一小口,细细品味,香甜爽口,一股绵绵的习习酒香在口中久久不能散去。贵宾们端着酒杯,都久久不愿放下。

  法国领事见状,说出了一段有趣的往事。

  那是咸丰年间,他随英法联军进驻烟台,因无葡萄酒相伴,感觉分外枯燥无味。这时,有人来报告说,在附近的山中,发现了大片大片的野生葡萄林。士兵们欢呼雀跃,他们采回野生葡萄,并用自制的小型制酒机来榨汁酿造。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这种用野生葡萄酿造的葡萄酒别有风味,令人陶醉。

  法国领事讲这则逸事时,现场不少人听后只是笑笑而已。然而,张弼士却将法国领事的话牢牢记在心中,并且,一个宏大的构想逐渐清晰起来。张弼士来到烟台经过周密的考察和筹备后,张裕葡萄酒酿造公司便在烟台横空出世了。

  如今,张裕葡萄酒的营业额已经高达数十亿元,名列*葡萄酒业的榜首。烟台也被国际葡萄酒局列为*唯一一座国际葡萄酒城。

  有时,别人一句不经意的玩笑话就会蕴含着巨大商机。如果,当时张弼士听后只是把它当成一句玩笑话并哈哈一笑,那么,我们今天就很难在烟台看到张裕葡萄酒的辉煌了。


历史典故作文18篇(扩展2)

——历史典故作文10篇

历史典故作文1

  春节降临,万象更新,象征着一年的开始;标志着人生的另一个起点。其实,关于*的春节,以及春节的各种习俗,都有很多奇妙动人的神话故事,快要过年了,爸爸妈妈也可以给宝宝讲讲这些关于压岁钱的历史典故

  压岁钱的起源主要有以下两种说法。

  1、古时候,有一种小妖叫“祟”,大年三十晚上出来用手去摸熟睡孩子的头,孩子往往吓得哭起来,接着头疼发热,变成傻子。因此,家家都在这天亮着灯坐着不睡,叫做“守祟”。

  有一家夫妻俩老年得子,视为心肝宝贝。到了年三十夜晚,他们怕“祟”来害孩子,就拿出八枚铜钱同孩子玩。孩子玩累了睡着了,他们就把八枚铜钱用红纸包着放在孩子的枕头下边,夫妻俩不敢合眼。

  半夜里一阵阴风吹开房门,吹灭了灯火,“祟”刚伸手去摸孩子的头,枕头边就迸发道道闪光,吓得“祟”逃跑了。

  第二天,夫妻俩把用红纸包八枚铜钱吓退“祟”的事告诉了大家,以后大家学着做,孩子就太*无事了。

  原来八枚铜钱是八仙变的,暗中来保护孩子的。因为“祟”与“岁”谐音,之后逐渐演变为“压岁钱”。

  到了明清,“以彩绳穿钱编为龙形,谓之压岁钱。尊长之赐小儿者,亦谓压岁钱”。所以一些地方把给孩子压岁钱叫“串钱”。到了近代则演变为红纸包一百文铜钱赐给晚辈,寓意“长命百岁”。对已成年的晚辈红纸包里则放一枚银元,寓意“一本万利”。货币改为纸币后,长辈们喜欢到银行兑换票面号码相连的新钞票给孩子,祝愿孩子“连连高升”。

  2、源于古代“压惊”。说是太古时有一种凶兽叫“年”,隔365日后之夜,就要出来伤害人畜、庄稼。小孩子害怕,大人则以燃竹响声驱“年”,用食品安慰小孩,即为“压惊”。年久日深,便演变为以货币代食物,至宋便有“压惊钱”。据史载,王韶子南陔,因被坏人背走,于途中惊呼,才被皇车所救,宋神宗即赐了他“压惊金犀钱”。以后才发展为“压岁钱”。

历史典故作文2

  夸父,古代神话中的人物。逐日:追赶太阳。我国古代的一个神话,表现了古代人民决心征服自然的强烈愿望和坚强意志。比喻决心大或自不量力。语出《山海经·海外北经》。夸父为使光明永驻人间,翻山越岭,跨河涉泽,追赶太阳。也不知走了几千几万里,他才追到禺谷(今灵宝秦岭山下),就是太阳落下的地方。一团又红又亮的火球就在他面前,他被炎热炙烤得口干舌燥。于是,他就去喝水,喝干了黄河、渭河的水,还不解渴,又向北方奔去,想喝那大泽里的水。

  夸父没有到达目的地就渴死了。临死前,他把手杖扔在路边,手杖立刻变成一片桃林。死后,他的尸体化成了一座高山,后人名其曰夸父山。桃林,约当今河南灵宝以西、陕西潼关以东地区。商朝灵宝为桃林,周朝名桃林塞。夸父山位于今灵宝阳*镇东南十公里处。现夸父山下有一村庄,村前立有清代石碑一座,碑铭:夸父村。

历史典故作文3

  十六国时期南燕刺史鞠仲,为了讨好皇帝慕容德,奉承道:“陛下乃中兴之圣主,跟少康、光武帝差不多。”慕容德就让左右的人赏赐鞠仲帛千匹,鞠仲感到赏赐太重,正在谦让,没想到慕容德却说:“你知道跟我开玩笑,难道我就不知道跟你开玩笑?你对我说的不是实话,我赏你的也是虚数。”鞠仲拍马屁没边没沿,被皇帝狠狠戏弄了一番。

历史典故作文4

  春节降临,万象更新,象征着一年的开始;标志着人生的另一个起点。其实,关于*的春节,以及春节的"各种习俗,都有很多奇妙动人的神话故事,快要过年了,爸爸妈妈也可以给宝宝讲讲这些关于压岁钱的历史典故

  压岁钱的起源主要有以下两种说法。

  1、古时候,有一种小妖叫“祟”,大年三十晚上出来用手去摸熟睡孩子的头,孩子往往吓得哭起来,接着头疼发热,变成傻子。因此,家家都在这天亮着灯坐着不睡,叫做“守祟”。

  有一家夫妻俩老年得子,视为心肝宝贝。到了年三十夜晚,他们怕“祟”来害孩子,就拿出八枚铜钱同孩子玩。孩子玩累了睡着了,他们就把八枚铜钱用红纸包着放在孩子的枕头下边,夫妻俩不敢合眼。

  半夜里一阵阴风吹开房门,吹灭了灯火,“祟”刚伸手去摸孩子的头,枕头边就迸发道道闪光,吓得“祟”逃跑了。

  第二天,夫妻俩把用红纸包八枚铜钱吓退“祟”的事告诉了大家,以后大家学着做,孩子就太*无事了。

  原来八枚铜钱是八仙变的,暗中来保护孩子的。因为“祟”与“岁”谐音,之后逐渐演变为“压岁钱”。

  到了明清,“以彩绳穿钱编为龙形,谓之压岁钱。尊长之赐小儿者,亦谓压岁钱”。所以一些地方把给孩子压岁钱叫“串钱”。到了近代则演变为红纸包一百文铜钱赐给晚辈,寓意“长命百岁”。对已成年的晚辈红纸包里则放一枚银元,寓意“一本万利”。货币改为纸币后,长辈们喜欢到银行兑换票面号码相连的新钞票给孩子,祝愿孩子“连连高升”。

  2、源于古代“压惊”。说是太古时有一种凶兽叫“年”,隔365日后之夜,就要出来伤害人畜、庄稼。小孩子害怕,大人则以燃竹响声驱“年”,用食品安慰小孩,即为“压惊”。年久日深,便演变为以货币代食物,至宋便有“压惊钱”。据史载,王韶子南陔,因被坏人背走,于途中惊呼,才被皇车所救,宋神宗即赐了他“压惊金犀钱”。以后才发展为“压岁钱”。

历史典故作文5

  屈原,名*,战国时楚国人,是我国古代伟大的爱国诗人。他当时担任“左徒”的官职,但是得不到楚怀王的信任。他主张联合东方的大国齐国,共同抗秦。

  昏庸的楚怀王,不听忠告,反而偏信谗言,疏远屈原,并向秦国妥协。结果连连上了秦国的当,怀王最后终于死在秦国。怀王死后,他的儿子横继位为顷襄王。顷襄王像他父亲一样糊涂,竟把屈原赶出郢都,放逐到长江以南的沅、湘和洞庭湖一带。

  屈原始终热爱他的祖国,在被疏远、遭打击,以至被流放的苦痛年月中,无时不关心着人民的生活,无时不怀念着国都郢都。他写的《九章》等不朽的诗篇,充满了悲愤和热烈的爱国之情。《九章》共包括九篇,其中的《惜诵》,一般都列为第一篇。

  《惜诵》,据专家考证,是屈原劝楚怀王联齐抗秦而被谗去职时写的。“惜诵”二字,据说是“不愿随便歌颂”的意思。诗中有一节假托在梦中和大神谈话来表达自己始终不变的忠诚。诗的大意说:“我曾在梦里企图登天,无奈既没有路也找不到船。请大神帮帮忙吧。可是他说,理想虽好实行困难!难道我的理想将永远被认为危险而无法实现?大神说:

  可思而不可恃。

  故众口其铄金兮,初若是而逢殆。

  惩于羹而吹齑兮,何不变此志也?

  欲释阶而登天兮,犹为曩之态也!

历史典故作文6

  1、大约四千多年前,轩辕(即黄帝)联合炎帝战胜九黎族蚩(chi)尤,蚩尤俘虏被称为“黎民”,之后黄帝打败炎帝族,成为中原地区的部落联盟首领。后人将黄帝誉为华夏族的祖先,因为黄帝和炎帝是近亲,又融合在一起,所以我们又称为“炎黄子孙”。

  2、尧是黄帝以后比较著名部落联盟首领,尧去世后,舜建议把帝位让给尧的儿子丹朱,诸侯不拜丹朱却拜舜,推舜为帝。这种让位,历史上称为“禅让”。

  3、鲧(gun)的儿子禹采取“开通、疏、凿、引”方法治水有功,被推为部落联盟首领。

  4、禹禅让帝位给伯益,禹的儿子启夺位称帝,建立了*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夏,自此世袭制取代了禅让制。

  5、夏王朝第16代君王“桀(jie)”是历史上著名的暴君,“桀犬吠尧”、“桀骜不驯”都出于此人。

  6、“汤”以“网开一面”展示他的仁慈,并取得了黎民百姓的拥戴,后打败夏桀,灭夏建商;汤又名成汤,是尧舜时期契(qi)的后裔。

  7、“伊尹”是商王朝的开国功臣,也是*第一位贤臣,历史上被视为臣道的楷模,后辅佐“外丙、仲壬(ren)、太甲”三王执政,亲作《伊训》、《肆命》等,有“伊尹囚帝(太甲)”之典故。

  8、我国最早的文字甲骨文就是从商朝开始的。

  9、商第三十代大王纣和夏桀一样是典型的暴君,历史上有“桀纣”并称。纣创造了“炮烙”、“虿(chai)池”等刑罚,造“鹿台、酒池、肉林”,劳民伤财,草菅人命。

  10、姬昌,后人尊称周文王,实施仁政,有太颠、辛甲大夫、闳(hong)夭、散宜生等贤臣,在姜尚(名望、字子牙)的`辅佐下奠定了灭商的基础,著有《周易》,将八卦演为64卦,并做卦辞、辞。

  11、殷商“谗言进用,忠良远黜(chu)”,比干被挖心、萁(qi)子装疯、微子出走,周武王兴兵伐纣,奴隶倒戈,纣王鹿台自焚,奸臣恶来、费忠被斩首,殷商灭亡,周王朝诞生,周武王封姜尚在齐、周公旦(武王的兄弟)在鲁,后有周公辅成王,“周公吐哺,天下归心”的典故。

  12、周幽王千金难求妃子(褒姒)笑,烽火连台戏诸侯,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国都镐京被犬戎攻破,周幽王被杀,西周灭亡。太子即位,为周*王,迁都洛邑,史称东周。

  13、东周在历史上分为“春秋”“战国”两个时期。第一个称霸的齐桓公,与后来的晋文公(重耳)、宋襄公、秦穆公、楚庄公一起,在历史上被称为“春秋五霸”。

  14、“管鲍之交”指春秋时期,齐国齐桓公的两位贤臣管仲和鲍子牙之交。

  15、“秦晋之好”指秦穆公帮助流亡在秦国的晋国流亡公子重耳回国做了国君,并将自己的女儿文嬴(ying)嫁给了重耳,成就了“秦晋之好”。

  16、鼎是古代国家权力的象征,楚庄公问鼎之轻重,有取代周室之意,“问鼎中原”源于此。

历史典故作文7

  事例内容

  戴震是清代著名语言文字学家、自然科学家、哲学家、思想家。戴震治学广博,见解独到,他对理学家“去人欲,存天理”的学说进行了质疑和抨击,梁启超称之为“前清学者第一人”。

  戴震十岁才会说话,但他能“过目成诵”,学习知识喜欢追根究底,敢于怀疑和批判传统的经典。他在私塾学习时,听老师讲授《大学章句》。讲完《右经一章》,老师说:“这一章是孔子的话,由曾子记述的.,下十章是曾子的话,由曾子的学生执笔记录的。”

  戴震问道:“老师,凭什么说这一章是孔子的话又由曾子记录的?又凭什么知道以下十章是曾子的话,由曾子的学生执笔记录的?”

  老师告诉他:“这是先儒朱熹的注释里写的。”

  他又问:“朱熹是什么时代的人?”

  老师答:“南宋。”

  他追问:“孔子和曾子又是什么时代的人?”

  老师答:“东周。”

  他又追问:“周与宋相距多少时间?”

  老师答:“大约两千年吧!”

  戴震接着又问:“既然时间相距这么远,那朱熹怎么会知道两千年以前的事情呢?”

  老师无言以对。

历史典故作文8

  1、大约四千多年前,轩辕(即黄帝)联合炎帝战胜九黎族蚩(chi)尤,蚩尤俘虏被称为“黎民”,之后黄帝打败炎帝族,成为中原地区的部落联盟首领。后人将黄帝誉为华夏族的祖先,因为黄帝和炎帝是近亲,又融合在一起,所以我们又称为“炎黄子孙”。

  2、尧是黄帝以后比较著名部落联盟首领,尧去世后,舜建议把帝位让给尧的儿子丹朱,诸侯不拜丹朱却拜舜,推舜为帝。这种让位,历史上称为“禅让”。

  3、鲧(gun)的儿子禹采取“开通、疏、凿、引”方法治水有功,被推为部落联盟首领。

  4、禹禅让帝位给伯益,禹的儿子启夺位称帝,建立了*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夏,自此世袭制取代了禅让制。

  5、夏王朝第16代君王“桀(jie)”是历史上著名的暴君,“桀犬吠尧”、“桀骜不驯”都出于此人。

  6、“汤”以“网开一面”展示他的仁慈,并取得了黎民百姓的拥戴,后打败夏桀,灭夏建商;汤又名成汤,是尧舜时期契(qi)的后裔。

  7、“伊尹”是商王朝的开国功臣,也是*第一位贤臣,历史上被视为臣道的楷模,后辅佐“外丙、仲壬(ren)、太甲”三王执政,亲作《伊训》、《肆命》等,有“伊尹囚帝(太甲)”之典故。

  8、我国最早的文字甲骨文就是从商朝开始的。

  9、商第三十代大王纣和夏桀一样是典型的暴君,历史上有“桀纣”并称。纣创造了“炮烙”、“虿(chai)池”等刑罚,造“鹿台、酒池、肉林”,劳民伤财,草菅人命。

  10、姬昌,后人尊称周文王,实施仁政,有太颠、辛甲大夫、闳(hong)夭、散宜生等贤臣,在姜尚(名望、字子牙)的.辅佐下奠定了灭商的基础,著有《周易》,将八卦演为64卦,并做卦辞、辞。

  11、殷商“谗言进用,忠良远黜(chu)”,比干被挖心、萁(qi)子装疯、微子出走,周武王兴兵伐纣,奴隶倒戈,纣王鹿台自焚,奸臣恶来、费忠被斩首,殷商灭亡,周王朝诞生,周武王封姜尚在齐、周公旦(武王的兄弟)在鲁,后有周公辅成王,“周公吐哺,天下归心”的典故。

  12、周幽王千金难求妃子(褒姒)笑,烽火连台戏诸侯,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国都镐京被犬戎攻破,周幽王被杀,西周灭亡。太子即位,为周*王,迁都洛邑,史称东周。

  13、东周在历史上分为“春秋”“战国”两个时期。第一个称霸的齐桓公,与后来的晋文公(重耳)、宋襄公、秦穆公、楚庄公一起,在历史上被称为“春秋五霸”。

  14、“管鲍之交”指春秋时期,齐国齐桓公的两位贤臣管仲和鲍子牙之交。

  15、“秦晋之好”指秦穆公帮助流亡在秦国的晋国流亡公子重耳回国做了国君,并将自己的女儿文嬴(ying)嫁给了重耳,成就了“秦晋之好”。

  16、鼎是古代国家权力的象征,楚庄公问鼎之轻重,有取代周室之意,“问鼎中原”源于此。

历史典故作文9

  夸父逐日

  夸父,古代神话中的人物。逐日:追赶太阳。我国古代的一个神话,表现了古代人民决心征服自然的强烈愿望和坚强意志。比喻决心大或自不量力。语出《山海经·海外北经》。夸父为使光明永驻人间,翻山越岭,跨河涉泽,追赶太阳。也不知走了几千几万里,他才追到禺谷(今灵宝秦岭山下),就是太阳落下的.地方。一团又红又亮的火球就在他面前,他被炎热炙烤得口干舌燥。于是,他就去喝水,喝干了黄河、渭河的水,还不解渴,又向北方奔去,想喝那大泽里的水。

  夸父没有到达目的地就渴死了。临死前,他把手杖扔在路边,手杖立刻变成一片桃林。死后,他的尸体化成了一座高山,后人名其曰夸父山。桃林,约当今河南灵宝以西、陕西潼关以东地区。商朝灵宝为桃林,周朝名桃林塞。夸父山位于今灵宝阳*镇东南十公里处。现夸父山下有一村庄,村前立有清代石碑一座,碑铭:夸父村。

历史典故作文10

  事例内容

  战国初期,秦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都比中原各国落后。公元前361年,秦国的新君秦孝公即位,他下决心发愤图强,于是委派商鞅实施变法。

  商鞅起草了一系列改革的法令,但是怕老百姓不信任他,就想了一个办法,他叫人在都城的"南门竖了一根三丈高的木头,下命令说:“谁能把这根木头扛到北门去,就赏十两金。”

  不一会儿,南门口围了一大堆人,大家议论纷纷,人们都说:“这根木头谁都拿得动,哪儿用得着十两赏金?准是有人在开玩笑呢。”大伙儿你瞧我,我瞧你,就是没有一个上去扛木头的。商鞅知道老百姓还不相信他下的命令,就把赏金提到五十两。正在大伙儿议论纷纷的时候,人群中有一个人把木头扛起来就走,一直搬到北门。商鞅立刻兑现了他的诺言,赏给扛木头的人五十两金。这件事立即传了开去,一下子轰动了秦国。老百姓都说:“商鞅的命令不含糊。”有了这种信任基础,商鞅的新法得到了有效的贯彻和执行。

  自从商鞅变法以后,秦国的农业生产增加了,军事力量也强大了,各方面实力逐步超过了其它各国,于是才有了后来的吞并六国,一统华夏。


历史典故作文18篇(扩展3)

——*历史典故作文3篇

*历史典故作文1

  *有许多历史典故,据我了解的有:望梅止渴、完璧归赵等。但令我印象最深刻的"还是——凿壁偷光。

  古时候,有一个人叫匡衡,他年幼时十分爱学习和读书。但家里很穷,买不起蜡烛。那时候的书很贵,有书的人都很珍惜那书,没有孩子愿意借给匡衡。邻居家是有钱人,也瞧不起匡衡,不愿给他一根蜡烛。匡衡为了有书看,就去给其他有钱人干农活,不求工钱,只求有书看,于是,每天休息时间,他都会得到一本书。可白天看书的时间太少了,在晚上看书是最佳时机。但又没有光亮,这使匡衡很苦恼。

  有一次,他躺在床上,偶然看见,跟邻居家隔开的墙壁上有一眼非常小的窟窿,从邻居家那儿透来一道明亮的光。匡衡突然想出了一条妙计。他拿出书本,放到那一眼窟窿下,一个个字体看得清清楚楚。他想:如果窟窿再大一点的话,那不就看得更清楚了吗?

  于是,他拿出一把锤子,想把窟窿凿大一点。谁知喧闹的捶打声和小石子儿的滚落声惊动了邻居。邻居以为匡衡是来偷东西的。就气愤地对他和他的父母说:“你们是怎么教孩子的,竟然让他偷东西!还有,你这孩子真是没有教养!”但当匡衡对邻居说出了他真正的目的时,邻居为匡衡勤学好读的精神所感动,并让他和自己的孩子一起在明亮宽敞的环境下看书,学习。匡衡长大后成了一个很有学问的人。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勤奋使人进取,好学是通往知识的海洋。


历史典故作文18篇(扩展4)

——*历史典故10篇

*历史典故1

  【高山流水

  春秋时俞伯牙工琴,琴曲托意摇深,常人难解,仅钟子期能赏。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赞曰:“善哉,娥峨兮若泰山。”伯牙旋又志在流水,钟子期叹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后来钟子期去世,伯牙痛失知音,废琴终身不弹。后人遂以“高山流水”喻知音难遇,也指乐曲绝妙。

  【庄周梦蝶

  战国时哲学家庄周主张是非齐一,物我两忘。《庄子》中有一寓言申喻此理:庄周梦见自己化作一只蝴蝶,翩翩飞舞,怡然自乐。梦醒以后,自身依然是庄周。因此说,不知是庄周化为蝴蝶呢,还是蝴蝶化为庄周。后世遂以“庄周梦蝶”比喻人生如梦幻,难以究诘。

  唐李商隐名作《锦瑟》云:“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诗中额联即用此典

  【倾国倾城

  汉武帝时,协律都尉李延年,曾在武帝前作歌道:“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一古倾人城,再顾倾人国。宁不知倾城复倾国,佳人难再得。”武帝无限神往,叹息良久曰:“世岂有此人乎?”*阳公主进言,谓李延年有妹,姿容绝代,妙丽善舞。

  武帝召见,纳入后宫,即后来深受宠幸的李夫人。“倾国倾城”一词,即用以形容女子美貌绝伦,文学作品中引用甚多。

*历史典故2

  典出《三国志·周群传》。

  张裕是三国时人。他原是益州牧刘璋手下的从事。刘备应刘璋之邀进川时,曾和刘璋相会于涪陵。刘璋设宴招待刘备时,张裕就陪坐在侧。刘备见张裕胡须浓密,只有鼻尖露出来,就开玩笑说:

  “从前我在涿县住的时候,那里姓毛的人特别多,东南西北到处都是,涿县县令就说:‘这姓毛的把涿县都围起来了。"”以此取笑张裕脸上多毛。

  张裕见刘备无胡须,回敬说:

  “我听说有个人做过潞县县令,后调任涿县县令,他卸任回家后,有人给他写信,却不知如何称呼他的官衔,光写潞县或光写涿县都不好,干脆称他为‘潞涿君"。”

  刘备当面哈哈一笑,心中却暗暗不悦。

  刘备取得蜀地以后,起先倒没有为难张裕,还拜他为州后部司马。

  建安二十三年,刘备想出兵夺取汉中,张裕进谏说:“天象对我不利,不可出兵,出兵必败。”

  原来张裕通晓天文地理及卜算之学,他推断的事一向灵验。但刘备对他的话根本听不进去,派大将吴兰、雷铜出征汉中。结果,吴兰、雷铜二将兵败身死。

  不久,刘备又听人禀报,说张裕私下对人说:“庚子年,天下形势将要大变,要改朝换代,刘民国运衰落,即将灭亡,益州将要在九年后失去。”

  刘备听了,勃然大怒,认为张裕造谣惑众,下令把他逮捕入狱,准备杀了他。

  诸葛亮得知张裕被关押,向刘备询问张裕犯了什么罪,刘备说:“兰花虽好,但它生在门口挡路,不得不把它锄掉。”

  于是,刘备下令将张裕斩首。但九年后,张裕的预言果然应验,益州被魏国攻占,蜀汉灭亡。

  后来,“芳兰当门”这一典故,用来指因下对上有所阻碍而被清除。

*历史典故3

  魏少帝曹芳恨透了司马家族,结果被废黜,司马师立曹丕的孙子曹髦(mao)为帝。但是,曹髦空有帝王的虚名,手中却没有实权,只是个傀儡(kuilei),蝉联命一个朝廷官员都做不了主。朝中的全部权威都集中在司马师和他弟弟司马昭手中。

  司马昭是司马懿的第二个儿子,哥哥司马师死后,他接替做了上将军。司马昭同父亲、哥哥一样,工于心计,计谋过人。司马昭方才坐上上将军的宝座,镇东上将军诸葛诞谋反,司马昭率兵伐罪,大胜而归。司马昭为人奸滑,他以为魏国完全是依靠司马家族才得以有了今天,因此他进进出出都有三千名手执兵器的保护一呼百诺,所有的事情也不禀报朝廷,而直接由他决断。

  曹髦做了几年有名无实的帝王,他对司马昭大权在握,自己不能亲理朝政,越来越不满,更担忧自己有朝一日会像曹芳一样,被司马昭废掉。他想了好几天,终于作出了决定。

  这天,曹髦把通常里还比较听他话的王经、王沈和王业三位大臣召入宫内,从怀中取失事先写好的伐罪司马昭的诏书,说道:“三位爱卿,司马昭大权在握,野心勃勃,他称帝之心连过路人都知道。我决不能坐以待毙,等着他来废掉我。今天,我决定和你们一起去伐罪他!”这就是成语“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历史故事的来源。

  听了这话,三位大臣呆若木鸡,半晌才回过神来。

  王经跪下身,一边叩首一边劝阻道:“陛下,这可千万使不得啊!从前鲁昭公不能容忍季氏专权,结果是失败亡国,被全国人讥笑!此刻司马昭专权并非一天两天的事,朝廷中他的爪牙也不是一个两个,而宫中肯听命于您的,实在是太少了!您赤手空拳,拿什么去伐罪?假如不成功的话,恐怕祸殃更大。还请陛下慎重思量,从长计议!”

  曹髦冲动起来,咬着牙说:“我实在是忍无可忍了。我已下了决心,做好了死的准备,另有什么恐怖的?况且我们不一定会死!”

  说完,他径自入后宫,向太后禀报去了。

  王沈和王业明显地知道曹髦基本不是司马昭的敌手,肯定必死无疑。他们生怕司马昭今后会治他们的罪,立即溜出大殿,直奔司马昭府中告发去了。

  曹髦手持利剑,带了一百多名童仆刚出宫门,迎面赶上了司马昭的心腹贾充奉令带了一队人马赶来。双方动起手来,曹髦持剑大喝一声:“我乃当朝天子,你们冲入宫中,莫非想杀君谋反不成?”

  这一声大喝把贾充的手下全吓得一动也不敢动,有几个怯弱的甚至想回身逃跑。贾充见这景象,扯着嗓子对一个名叫成济的手下人喝道:“司马公正日里养你们是干吗用的?莫非不正是为了

  今天这样的时刻吗?”

  成济哆哆嗦嗦地问:“您看该怎么办?是杀仍是绑起来?”

  贾充瞪着眼说:“司马公有令,只要死的。”

  成济这才壮起了胆,拿着长矛一直冲到曹髦的车前。曹髦高声说:“你小子竟敢对我无礼?”谁知话还未说完,已被成济一下子刺穿胸膛,从车上跌了下来,就地断了气。

  司马昭没想到曹髦真的被手下人杀死,他有些心慌,更有些心虚。他顿时把大臣们召集起来,装出很是伤心的样子,挤出几滴眼泪,假惺惺地说:“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大臣们心中都明白,却谁也不敢吱声。

  司马昭又问老臣陈泰:“发生了这样的事,全国人会如何看我呢?”

  陈泰想了想,说:“只有杀了贾充,才可以向世人赔罪。”

  这话让司马昭听了不顺耳,他又问:“您再想想,另有什么其他措施吗?”

  陈泰说:“实在没有比这更好的措施了。”

  司马昭不再吭声,心里暗暗地皮算着这事如哪边理才好。最后,他决定将罪责归于成济一人,命令将成济斩首示众。

  就这样,司马昭把杀曹髦的事容易地粉饰了过去;接着,他立曹奂为帝,即魏元帝。

*历史典故4

  破镜重圆

  南朝陈代子舍人徐德言,其妻为陈后主的妹妹乐昌公主。因见天下大乱,国亡无日。恐一旦亡国,离乱之际,夫妻失散,遂破铜镜为二,夫妻各执一半,相约他年正月十五日卖镜都市以谋晤合。未几,陈果为隋所灭。公主被隋朝重臣越国公杨素所获,极受恩宠。德言流离至京城,遇一仆在街头叫卖破镜,正与自己藏的半边契合。就题诗道:“镜与人俱去,镜归人不归。无复嫦娥影,空留明月辉。”公主见诗,悲泣不食。杨素知情后,大为感动,终于让他们夫妇团聚。后因以“破镜重圆”喻夫妻离散后重新团圆。

*历史典故5

  【出处】(战国·楚)宋玉《对楚王问》。

  【释义】曲调高雅,能跟着唱的人就少。比喻知音难得。也比喻说话、写文章不通俗,能够理解的人很少。

  【历史典故】

  宋玉是战国时楚国著名的文学家,他与唐勒、景差等人共同继承和光大楚辞。虽然他的成就不及楚辞的创始人屈原,但在同时代人中,他的成就是最高的。他在楚襄王手下做事,由于文才出众,遭到了许多人的妒忌,这些人不断地在楚襄王面前说他的坏话。楚襄王本来不相信,但听多了也就开始怀疑了。

  有一次,楚襄王问他:“先生最近有行为失检的地方吗?为什么有人对你有许多不好的议论呢?”宋玉据理力争,清楚地向楚襄王表明了自己的立场。楚襄王听了他的话,不禁疑惑地说:“你说的确实很有道理,但是为什么会有那么多人与你不和呢?”宋玉若无其事地回答:“请大王宽恕,听我讲个故事:最近,有位客人来到我们郢都唱歌。他开始唱的,是非常通俗的《下里》和《巴人》,城里跟着他唱的有好几千人;接着,他唱起了还算通俗的《阳阿》和《薤露》,城里跟他唱的要比开始时少多了,但还有好几百人。后来他唱格调比较高雅的《阳春》和《白雪》,城里跟他唱的只有几十个人了;最后,他唱出格调高雅的商音、羽音,又杂以流利的徵音,城里跟着唱的人更少了,只剩下几个。由此可见,唱的曲子格调越是高雅,能跟着唱的人就越少。圣人有奇伟的思想和表现,所以超出常人。一般人又怎能理解我的所作所为呢?”楚王听后恍然大悟。

  【成长心语】

  高调必然难以合拍,因为“曲高”往往“和寡”,这把大尺子坚硬而沉重,就像一堵围墙,外面的人要进来却总是碰壁,他自己要出去也找不到出路。如果不合群,即使是再有能力的人,也难以得到别人的拥护。至察者无朋,一味对别人苛刻、挑剔只能让别人和自己合不来。真正有修养的人会以宽容、豁达的胸襟对待周围的人,包括他们的失误和缺点。容人就不要过于精明,给他人创造一个宽松的人际环境的同时,也给自己一个快乐的空间。

*历史典故6

  典出《史记·魏公子列传》:秦数使反间,伪贺公子得立为魏王未也。魏王日闻其毁,不能不信,後果使人代公子将。公子自知再以毁废,乃谢病不朝,与宾客为长夜饮,饮醇酒,多近妇女。日夜为乐饮者四岁,竟病酒而卒。

  魏公子就是战国四君子的信陵君公子无忌。战国后期,秦国为统一天下,不断向东用兵。长*之战坑杀40万赵军之后,围困了赵国都城邯郸,信陵君窃符救赵,击退秦军,留赵十年。秦军知道信陵君长期住在赵国,多次进攻魏国,魏王非常担忧。多次与信陵君沟通之后,冰释前嫌,信陵君回到魏国,率领五国联军击败秦军,将秦军赶回函谷关以西,秦军不敢东向。后来秦王多次使用反间计,离间魏王和信陵君,并假装不了解情况,祝贺信陵君问他是否已经当上了魏王。魏王天天都能听到诽谤信陵君的谗言,不得不信,就派人代替了信陵君上将军的职位。信陵君自己知道被谗言所害而遭弃用,索性就托言自己有病,不再上朝参与国事。通宵达旦与宾客饮酒,喝着醇香的美酒,左拥右抱着美女,没日没夜寻欢作乐的日子过了四年,终因饮酒过多而致病死(可能是酒精中毒吧)。

  饮醇近妇就是从这个故事来的。形容有才干抱负的人意志消沉,沉迷酒色。另外也提示人们,言行高尚的君子,要想展现自己的才华,实现自己的抱负是需要手段的。

*历史典故7

  如今,我国还存在某些姓氏之间不通婚的例子,而之所以不通婚,大都源于历史或小说中的国仇家恨。秦、岳不通婚是其中最有代表性的例子之一。据媒体报道:在合肥,载入族谱的岳飞后人有近万名,一直以来,岳家男子不准与秦姓通婚,到新*成立,这个家法才放宽。但如今翻族谱,还是几乎没有和秦姓通婚的。

  岳秦不通婚的根源当然是秦桧以“莫须有”的罪名害死岳飞。宋朝抗金英雄岳飞被秦桧害死后,岳家立下严厉的家规:不准和姓秦的联姻,连当朋友都要保持距离。谁违背此家规,就会从族谱上除名。故而乾隆时,曾有某秦姓状元来到岳飞墓前留下感慨之句:“人从宋后少名桧,我到坟前愧姓秦。”

  岳姓祖先不允许后人与秦姓通婚,也有一个姓氏的祖先不允许后人与岳姓通婚,那就是女真后裔完颜氏。凡姓完颜者,皆女真后裔,即满族人。女真人的第一次辉煌是建立大金国,伐辽灭北宋,与南宋划淮而治。在与南宋的攻伐当中,完颜宗翰、完颜宗弼等与南宋的岳飞争斗,流传下来的《精忠报国岳飞传》脍炙人口,可是女真完颜氏后裔与岳飞后裔也因此成了永远的仇敌。女真后裔都表明一个祖训:女真后裔不和岳姓通婚。

  元末明初,宗弼后代完颜佩跟随朱元璋南征北战,因战功被封为“女真将军”,封地在潞州(今安徽肥东,现有完颜牌坊村)。明万历年间,完颜佩的十世孙完颜必重由肥东赴京赶考中得探花,为官河南,落户鹿邑。河南鹿邑完老家村的完颜姓村民也仍然守护着女真完颜氏的文化符号和民间信仰,恪守着三大族规:一是不听不看《说岳全传》;二是不唱不看《草坡面礼》、《八大锤》等戏曲,据说,1978年古典戏解禁后,有一个剧团在邻村演《朱仙镇》,被完老家村村民上台阻止,并发生打斗;三是同姓同族不通婚,可与汉姓通婚,但不得与岳姓通婚。

  历史上潘姓曾被杨、武两姓列为不通婚的对象,甚至有杨姓后人将“潘杨不通婚”的家训写进族谱。这完全是被虚构的历史故事害惨了。其实,《宋史》中并没有“潘仁美与杨业不睦”的记载。而后来的小说《杨家将演义》中,将潘仁美(原型潘美)描述成了陷害杨业的奸臣。

  一部《水浒传》,本是故事,潘金莲红杏出墙害死武大郎,这才有武松杀嫂……谁知从此后,武潘两家势如水火两不相立,互不来往。想要结亲,自然不被允许。《水浒传》里的故事,对清河县武潘两家造成了深久的影响。为此,施耐庵直系后人施胜辰曾专程赶赴清河,代祖先向两家后人致歉,武植祠堂里至今仍裱糊着他的诗作:“杜撰水浒施耐庵,潘武无端蒙沉冤。施家文章施家画,贬褒迄今数百年。武植祠里断公案,施家欠债施家还。”

  此外,梁、祝不通婚,源于《梁祝》*式的罗密欧与朱丽叶的爱情悲剧,希望悲剧不再重演;施、郑不能通婚,源于清朝施琅与郑成功后人的家仇。

  历史烟云过眼,这些不合时宜的旧俗早就应该扔进历史的垃圾堆了,何况其中很多故事本来就是子虚乌有的杜撰。

*历史典故8

  典出《神异经·东方经》。

  相传上古时代,在东极的大荒山中,有一座巨大的石室。石室中,住着一位神仙名叫东王公。

  东王公的身形像人,但他的脸像鸟,屁股上又长着一根老虎尾巴。他经常骑着一只黑熊在大荒山中奔驰,十分威风。

  在神话传说中,天帝是主宰一切的。而东王公接受天帝的分派,主管人间万物的生长。当他心情好的时候,天下便风调雨顺,世间的万物都茁壮成长,五谷丰登,百姓都能安居乐业;而一旦他发起怒来,人世间不是干旱,便是洪水泛滥,灾祸不断,百姓流离失所,困苦不堪。

  东王公除定期到天宫去朝拜天帝以外,*日在大荒山的石室中十分寂寞。他有一位侍妾名叫玉女,长得十分漂亮,东王公也很喜欢她。为了消遣,他经常同玉女一起做投壶的游戏。

  这种投壶的游戏,当时在人间十分流行。在一般贵族宴请宾客的时候,设一把特别的壶,主人和客人轮流拿着箭投向壶中,谁投中多,谁就获胜;谁投中少,就被罚酒认输。

  但是,东王公的投壶游戏,要比人间壮丽得多。石室中安放着一把巨大的酒壶,他和玉女手中各拿着一千二百支箭,每掷一次,一千二百支箭同时向壶口飞去。如果这些箭全部投中,天就保持沉默;如果有一支箭没投中,天就会发出嗤笑,这时,人们在下界看到的,便是闪电。

  后来,“玉女投壶”这一典故,用来借指闪电,或者称雨、雷等。

*历史典故9

  凿壁偷光

  讲的是匡衡,西汉的著名学者匡衡,出身於农民家庭,生活十分贫困。他从小就很渴望读书,可是父母没有能力供他上学,甚至连书本也买不起,匡衡只好向别人借书来看。

  某天晚上,匡衡很希望在睡前读一读书,但由於家中穷得连灯油也没有,根本没法点灯读书。正当匡衡发愁时,忽然发现丝丝的光线,正从墙壁的缝隙中透射过来,原来这是邻居的灯光。匡衡心生一计,便用凿子把那小缝挖大成一个小洞,然后捧着书,倚在墙边,利用那点微弱的光线阅读。从此,匡衡每晚就借邻居的灯光,埋首苦读,最后成为了著名的学者。

  萤囊映雪

  讲的是车胤车胤(公元333-401),字武子,东晋时期南*郡离县人(今临澧县柏枝乡)。

  晋代车胤家贫,没钱买灯油,而又想晚上读书,便在夏天晚上抓一把萤火虫来当灯读书;映雪是晋代孙康冬天夜里利用雪映出的光亮看书。其囊萤夜读之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莘莘学子,鼓舞后辈,永世垂范。他功名仕途一生,为国为民,鞠躬尽瘁,先后曾任:中书侍郎、待中、国子监博学、骠骑长史、太常、护军将军、丹阳尹、吏部尚书,两次进爵后,被朝廷封为关内侯与临湘候。职守功勋,颇极一时之盛。

  悬梁刺股

  讲的是苏秦。苏秦,战国时期东周洛阳乘轩里人,字季子。苏秦是洛阳人,虽然出身寒门,却怀有一番大志。他跟随鬼谷子学习游说术多年后,看到自己的同窗庞涓、孙膑等都相继下山求取功名,于是也和张仪告别老师下山。张仪去了魏国,而苏秦在列国游历了好几年,但一事无成,只得狼狈地回到家里。

  苏秦回到家中,他的哥哥、嫂子、弟弟、妹妹、妻子都讥笑他不务正业,只知道搬弄口舌。苏秦听了这些嘲笑他的话,心里感到十分惭愧,但他一直想游说天下,谋取功名,于是请求母亲变卖家产,然后再去周游列国。

  苏秦的母亲劝阻说:“你不像咱当地人种庄稼去养家口,怎么竟想出去耍嘴皮子求富贵呢?那不是把实实在在的工作扔掉,去追求根本没有希望的东西吗?如果到头来你生计没有着落,不后悔么?”苏秦的哥哥、嫂嫂们更是嘲笑他死心不改。

  苏秦知道自己这么多年来很对不起家人,既惭愧,又伤心,不觉泪如雨下。但苏秦扬名天下的雄心壮志仍然不改,于是闭门不出,取出师父临下山时赠送给他的`礼物——姜子牙的《阴符》,昼夜伏案攻读起来。

  苏秦经常自勉说:“读书人已经决定走读书求取功名这条路,如果不能凭所学知识获取高贵荣耀的地位,读得再多又有什么用呢!”想到这些,苏秦更加忘我地学习起来。

  为了抓紧时间学习,苏秦还想出了一个好办法。他读书时,把头发用绳子扎起来,悬在梁上,如果自己一打盹,头发就把自己揪醒。夜深的时候,如果觉得自己困了,就拿锥子刺自己的大腿,这样就能保持清醒。这就是成语“头悬梁,锥刺股”的由来。

*历史典故10

【青梅竹马】

  李白《长干行》“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同居长千里,两小无嫌猜”,形容少男少女天真无邪,亲昵嬉戏的形状。

  又以“两小无猜”喻幼 男 幼 女天真纯洁,彼此相处融洽。

  如《聊斋志异。江城》:“翁有女,小字江城,与生同甲,时皆八九岁,两小无猜,日共嬉戏。”典见《李太白集》


历史典故作文18篇(扩展5)

——*经典历史典故10篇

*经典历史典故1

  楚王问鼎

  《左传》记载,春秋时楚庄王曾率兵北伐至洛水,向周王朝炫耀武力,周定王不得不派王孙满前去犒劳楚军,而楚庄王竟骄横地向王孙满询问周朝传国之宝九鼎的大小轻重。王孙满回答说“在德不在鼎”。鼎是古代国家的权利的象征,楚庄公问鼎之轻重,有取代周室之意,“问鼎中原”源于此。

*经典历史典故2

  三国鼎立

  公元220年,一月,曹操在洛阳病逝,十月,其子曹丕称帝,改国号为魏,汉献帝退位,东汉灭亡,公元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国号汉,史称蜀汉。公元229年,孙权在武昌称帝,国号吴,迁都建业,至此,“三国鼎立”的局面正式形成。

*经典历史典故3

  周公吐哺

  周公姓姬名旦,是周文王第四子,武王的弟弟,因其采邑在周,爵为上公,故称周公。他曾两次辅佐武王伐纣,武王崩,又辅佐成王摄政,制礼乐,天下大治。据说他“一沐三捉发,一饭三吐哺,起以待士”,成为礼贤下士、求才若渴的典范。

*经典历史典故4

  南北朝

  *历史上一段较长的分裂时期。南朝包含宋、齐、梁、陈四朝,北朝则包括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和北周五朝。公元420年,东晋将领刘煜登基,国号“宋”,统治南方。北方的北魏公元439年统一了北方。南北*分统天下百余年。

*经典历史典故5

  朽木不可雕

  出处《论语·公冶长》宰予昼寝。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污也。”

  【释义】这个成语也称“朽木粪土,比喻人已经败坏到不可救药的地步。

  【故事】孔子的弟子宰予,言辞美好,说起话来娓娓动听。起初,孔子很喜欢这个弟子,以为他一定很有出息。可是不久,宰子暴露出懒惰的毛玻一天,孔子给弟子讲课,发现宰予没有来听课,就派弟子去找。一会儿,去找的弟子回来报告说,宰予在房里睡大觉。孔子听了伤感他说:“腐烂的木头不能雕刻,粪土一样的墙壁不能粉刷。最初我听到别人的话,就相信他的行为一定与他说的一样;现在我听别人的话后,要考察一下他的行为。就从宰子起,我改变了态度。”

*经典历史典故6

  合纵连横

  自秦孝公起,强大的秦国便有了统一天下的雄心,在纵横家苏秦的游说主张下,齐、楚、燕、韩、赵、魏六国结成联盟,“合纵”抗秦,秦谋士张仪则提出远交近攻的策略,用“连横”瓦解联盟,为秦国统一*奠定了基础。

*经典历史典故7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韩信当初到汉时不为刘邦重用,于是逃走,谋士萧何追回了韩信,并举荐给刘邦为将军。韩信采用“明修栈道、暗度陈仓”之计,攻下三秦,占据关中,后协助刘邦击败项羽建立汉朝。刘邦称帝之后,以韩信谋反为由将他将为淮阴侯,后萧何与吕后设计将韩信处死。

*经典历史典故8

  淝水之战

  十六国时期,北方前秦的君主苻坚率80万军队攻打东晋,秦晋两军夹淝水对阵。东晋以谢安之侄谢玄率8万北府兵迎击。晋军要求秦军后撤,以便渡河一决胜负,秦军撤退之际,晋军渡水突击,秦军大败,连听到“风声鹤唳”也以为是晋军到了。此战直接导致前秦衰亡,东晋则此后数十年间再无外族侵略。

*经典历史典故9

  秦晋之好

  春秋时,秦晋两国曾多次通婚。晋献公曾将女儿嫁给秦穆公。后献公妃子骊姬为乱,迫害献公之子申生、重耳。重耳流亡在外十九年,流亡到秦国时,秦穆公将自己的女儿文赢并同宗四女嫁给了重耳。公元前636年,穆公帮助晋国流亡公子重耳回国做了国君,成就了“秦晋之好”。

*经典历史典故10

  炎黄子孙

  大约四千多年前,轩辕黄帝联合炎帝战胜九黎族蚩尤,蚩尤俘虏被称为“黎民”,之后黄帝打败炎帝族,成为中原地区的部落联盟首领。后人将黄帝誉为华夏族的祖先,因为黄帝和炎帝是近亲,二族又融合在一起,所以中华民族又称为炎黄子孙。


历史典故作文18篇(扩展6)

——古代历史典故10篇

古代历史典故1

  周朝,有个叫仲由的人,字子路。家里很贫穷,时常在外面采集藜藿等野菜当食物。而子路为了赡养父母双亲,常常到百里以外的地方背回米来,尽到自己的孝心。父母去世以后,于路南游到楚国。楚王非常敬佩恭慕他的学问和人品,给子路加封到拥有百辆车马的官位。家中积余下来的粮食达到万钟之多。但是子路仍然不忘父母的劳苦,感叹说;虽然希望再同以前一样生活,吃藜藿等野菜,到百里之外的地方背回米来赡养父母双亲,可惜没有办法如愿以偿了。有诗颂曰:

  负米供甘旨,宁辞百里遥;

  身荣亲已没,犹念旧劬劳。

古代历史典故2

  尊敬师长终身思慕

  宋朝时,*穆王的老师周同的力气很大,可以拉开三百斤的弓箭。当周同死了之后,每到初一、十五,*穆王一定到老师的墓前祭拜,并且痛哭一番。在痛哭后,必定会拿起老师所送的三百斤的弓发出三支箭才回去。他这份念念不忘师恩的真情,正是他日后精忠报国的忠心。

  尊敬师长名留后世

  桓荣是汉明帝的老师,而明帝对老师一向非常尊教。有一次明帝到太常府去,在那里放了老师的桌椅,就请老师坐在东边的方位,又将文武百官都叫来,当场行师生之礼,亲自拜桓荣为老师。明帝能放下自己尊贵的身份来恭敬老师,可见他的用心与风范,值得大家学习。

  尊师重道立雪程门

  宋朝时,有游酢、扬时两人跟着程颐老夫子学习,他们对老师非常的恭敬。在冬季的某一天,这两位学生陪着老师,并听老师教诲。说了一会儿,夫子便闭目养神,不知不觉地睡着了。他们两个不敢离开,又怕吵醒夫子,就静静地站在两旁等夫子醒来。夫子醒来见他们两位还站在旁边,便说了:“你们还没走啊!”他们两个回答:“我们是因为先生睡着了,没有*,不敢离去!”于是再把书中有疑问的地方请教夫子,最后才向夫子拜辞。出门的时候他们才发现雪已经积了三尺深了。这两位学生,后来也都成为很有名的人。

  举凡弟子要能够成材,首先要懂得向老师虚心求教,而在跟随老师的同时,就应该要明白恭敬侍奉师长的道理。须知父母养育我们,师长教导我们,是一样的恩泽,怎么可以不尊敬呢!而且,一个能尊敬老师的人,也就能重视学业;相对的,也就是尊重自己。游酢、扬时尊师重道的精神,值得大家去体会、学习。

  尊师重道终成大器

  东汉时代,有一位名叫魏昭的人,当他还在童年求学的时候,看到郭林宗,心想这是一位难得的好老师,便对人说:“教念经书的老师是很容易请到的,但是要请到一位能教人成为老师的人,就不容易找到了。”所以他就拜郭林宗为老师,而且派奴婢侍奉老师。但是郭林宗体弱多病,有一次他要魏昭亲自煮粥给他吃。当魏昭端着煮好的粥进来的时候,郭林宗便呵责他煮得不好,而魏昭就再煮一次。这样一连三次,到了第四次,当魏昭再端粥来而又没有不好的脸色时,郭林宗才笑着说:“我以前只看到你的外表,今天终于看到你的真心啦!”于是大喜,将毕生所学的都全部教给了魏昭,而魏昭也终成大器。

  当我们真心地对待他人的时候,他人也必定会以真心回报我们的。

  恭敬师傅天子善报

  明朝时在四川灌县有一位银匠,名叫何云发,他*日侍奉师傅非常恭敬诚恳。每次若在道路上遇到师傅,他一定双手拱立,诚心敬意地向师傅问好。不久他的家渐渐地富有起来,但是结婚多年却一直没有子女,有一天他妻子梦到神来托梦说:“你命中本来注定没有子女,但因你的丈夫懂得恭敬师傅,所以上天许你生个贵子。”后来他们夫妇果真生了贵子,并得到这贵子的孝顺供养,一生衣食丰厚。

古代历史典故3

  清朝时,长江口外的崇明岛上 有吴氏四兄弟 小时候因家境贫困父母不得已把他们卖给富家为童仆,以求一条生路。他们长大后,个个勤奋节俭赎出卖身契回到家乡,合力盖起房舍并各娶妻成家。这时,他们已理解当日父母之苦心故争相供养父母,以示不忘养育之恩。开始认定每家供养一月。后来,贤惠孝顺的妯娌们认为隔三个月才能轮到供养时间太长了故改为每家供养一日。以后又改为自老大起每人供养一餐.依次排下每隔五天,全家四房老少合聚一起,共烹佳肴,奉养父母。席上子孙、儿媳争相端菜敬酒百般孝顺真是合家欢乐乐陶陶,二位老人安享天年。福寿近百岁无病而终。

  诗云:父母育恩深似渊,不尤被鬻孝犹虔。

  弟兄争奉酒甘旨,纯孝妯娌浑归贤。

古代历史典故4

  貂蝉是东汉末年司徒王允的歌女,国色天香,有倾国倾城之貌。

  见东汉王朝被奸臣董卓所操纵,于月下焚香祷告上天,愿为主人担忧。王允眼看董卓将篡夺东汉王朝,设下连环计。王允先把貂蝉暗地里许给吕布,在明把貂蝉献给董卓。吕布英雄年少,董卓老奸巨猾。为了拉拢吕布,董卓收吕布为义子。二人都是好色之人。从此以后,貂蝉周旋于此二人之间,送吕布于秋波,报董卓于妩媚。把二人撩拨得神魂颠倒。吕布自董卓收貂蝉入府为姬之后,心怀不满。一日,吕布乘董卓上朝时,入董卓府探貂蝉,并邀凤仪亭相会,貂蝉见吕布,假意哭诉被董卓霸占之苦,吕布愤怒。这时董卓回府撞见,怒而抢过吕布的方天画戟,直刺吕布,吕布飞身逃走,从此两人互相猜忌,王允便说服吕布,铲除了董卓。

  “闭月”,是貂婵的代称。

  她是三国时汉献帝的大臣司徒王允的歌妓,能歌善舞,很受王允的宠爱。当时,董卓专权,挟天子以令诸侯,大臣们敢怒而敢言。王允每天闷闷不乐,茶不饮,饭不进。貂婵很为主人优愁。在一个月明星稀的夜晚,他在后花园烧香跪地,为主人祈祷,“月亮啊月亮,你虽清白如洗,可哪知我们老爷心中的烦恼!苍天啊苍天,你虽那样深邃,却难容我们老爷如火如焚的心情。我是老爷的婢女,愿为国为民,万死不辞。”赶巧,王允也来花园散心。顿时,他感情激动,赶忙走上前去将貂婵扶起。王允说:“你能为我分忧,我忧在何处,你知道吗?”“知道,大人。”“那你时哲我讨*,杀董卓吗?” “只要大人信得过奴婢,奴婢拐肝脑涂地。”王允听罢,两手一合,当即给貂婢一拜。从此、便和貂婵以父女相称。一年多以后,王允先将其女许给董卓,后又许给吕布。董、吕二人争风吃醋,发生火并,董卓被杀。这就是王允巧使连环计,一女二聘杀*。 那么貂婵怎么叫“闭月”呢? 貂婵在后花园拜月时,忽然轻风吹来,一块浮云将那皎洁的明月遮住。这时正好王允瞧见。王允为宣扬他的女儿长得如何漂亮,逢人就说,我的女儿和月亮比美,月亮比不过,赶紧躲在云彩后面,因此,貂婵也就被人们称为“闭月”了。

古代历史典故5

  【黄帝上天】

  参见九流部·神仙“乘龙”。唐李贺《苦望调啸引》:“当时黄帝上天时,二十三管咸相随。”

  【歌帝力】

  参见文明部·歌舞“击壤歌”。宋黄庭坚《次韵寅庵四首》之一:“闲与老农歌帝力,年丰村落罢追骨。”

  【献尧蓂】

  《竹书纪年·帝尧陶唐氏》:“又有草夹阶而生,月朔始生一美,月半而生十五荚,十六日以后日落一美,及晦而尽,月小则一荚焦而不落,名曰萁荚,一曰历荚。”O歌颂帝德。唐司空曙《和耿拾遗元日观早朝》:“大官陈禹王,司历献尧真。”另参见天文部·时令“莫全落”、植物部·草本“真荚”。

  【奏虞韶】

  《尚书·虞书·益稷》:“《萧韶》九成,凤皇来仪。”孔安国传:“《韶》,舜乐名;言萧,见细器之备。”O称颂帝王。唐黄颇《风不鸣条》:“太*无一事,天外奏虞韶。”另参见文明部·礼乐“箫韶曲”。

  【舜咏】

  《礼记·乐记》:“昔者舜作五弦之琴,以歌《南风》。”O咏帝王为政圣明,或指古雅之乐。唐袁朗《赋饮马长城窟》:“汤征随北怨,舜咏起《南风》。”另参见天文部·气象“舜风”、文明部·礼乐“舜乐”、文明部·礼乐“舜琴”、文明部·诗词“南风篇”、文明部·歌舞“舜歌”、政事部·治理“整舜弦”。

  【开三面网】

  参见器用部·其他“祝网”。唐窦巩《唐州东途作》:“天子欲开三面网,莫将弓箭射官军。”

  【垂裳】

  参见人物部·圣贤“垂衣”。唐李隆基《送张说巡边》:“端拱复垂裳,长怀御远方。”

  【周公吐哺】

  《韩诗外传》卷三:“成王封伯禽(周公之子)于鲁,周公诫之日:‘往矣!于其无以鲁国骄士。吾,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也,又相天子,吾于天下,亦不轻矣。然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犹恐失天下之士。”"O喻殷勤礼待贤士,或喻为政事而操心忙碌。三国魏曹操《短取行卜”周公吐哺,天下归心。”另参见人体部·头面“三握发”、器用部·饮食“三哺”、政事部·议政“吐握”。

  【武王梦】

  参见地理部·土石“傅野”。O喻帝王赏识人才。唐徐夤《东归题屋壁》:“见说武王天上梦,无情曾与傅岩通。”

  【定鼎】

  参见器用部·器皿“周鼎”。唐沈佳期《龙门应制》:“先王定鼎河山固,宝命乘周万物新。”

  【楚襄王】

  参见人事部·情感“朝云暮雨”。唐储光羲《杂诗二首》之二:“鄙哉楚襄王,独好阳云台。”

  【买骏骨】

  参见器用部·珍宝“死骨千金”。唐杜甫《赠崔十三评事公辅》:“燕王买骏骨,渭老得熊罴。”

  【勾践】

  《吴越春秋·勾践归国外传》:“越王(勾践)念复吴仇,非一旦也。苦身劳心,夜以继日。目卧则攻之以费,足寒则渍之以水。冬常抱冰,夏还握火。愁火苦志,悬阻于户,出人尝之,不绝于口。”来苏轼《拟孙权答曹操书》:“仆受过以来,卧棉尝胆。”O喻 败后刻苦自砺,奋发用强,报仇雪耻。唐刘驾《姑苏助_;“勾践饮胆日。吴酒正满坏。防参见地进郊。水 抱冰”。器用部。日用“握火丶槽用份份用9卧爵”、人事都,行止”卧薪尝胆”、人事部·志田昭阳——。

  【封五树松】

  乡见植物部·木本“大夫松”。北周庾信《陪驾幸终南山和字文内史》。“水奠三州石,山封五树松——

  【秦王构石】

  参见九流部·神仙“驱石”、唐李娇《桥》:“秦王空构石,仙岛远难依。”

  【项王双瞳】

  参见人体部·头面“重瞳”、O指项羽。唐李白《登广武古战场怀古》:“项工气盖世,紫电明双瞳。”

  【赤龙子】

  《史记·高祖本纪》:“高祖被酒,夜径泽中,令一人行前。行前者还报日:‘前有大蛇当径,愿还。"高祖醉,曰。‘壮士行,何畏!"乃前,拔剑击斩蛇。蛇遂分为两,径开。行数里,醉,因卧。后人来至蛇所,有一老妪夜哭。人问何哭,枢日:‘人杀吾子,故哭之。"人曰:‘姐子何为见杀?"姐曰:‘吾子,白帝子也,化为蛇,当道,今为赤帝子斩之,故哭。”"O喻指帝王。唐李贺《公莫舞歌》:“材官小臣公莫舞,座上真人赤龙子。”另参见动物部·鳞介“汉高偶试”、动物部·鳞介“斩蛇”。

  【拜韩信】

  参见人物部·将相“登坛”。唐王涯《从军词三首》之一:“今朝拜韩信,计日斩成安。”

  【分我杯羹】

  《史记·项羽本纪》:“(项羽)与汉俱临广武而军,相守数月。当此时,彭越数反梁地,绝楚粮食,项工患之。为高组,置太公其上,告汉王日:‘今不急下,吾烹太公。"汉王曰:‘吾与项羽俱北面受命怀王,曰“约为兄弟”。吾翁即若翁,必欲烹而翁坝0幸分我一杯羹。"项王怒,欲杀之。项伯曰:‘天下事未可知,且为天下者不顾家,虽杀之无益。只益祸耳。"项王从之。”O指从别人那里分享一分利益。唐李白《登广武古战场怀古》:“分我一杯羹,太皇乃汝翁。”另参见器用部·饮食“杯羹”。

  【长揖隆准公】

  参见人事部·狂放“长揖”。唐李白《梁甫吟》:“君不见高阳酒徒起草中,长揖山东隆准公(刘邦)。”

  【三章令】

  参见政事部·治理“法三章”。唐杨炯《奉和上元田宴应诏》:“汉后三章令凋王五伐兵。”

  【汉祖有歌】

  参见文明部·歌舞“大风歌”。唐元模《法曲》:“汉祖过沛亦有歌,秦王破阵非无作。”

  【尺布之谣】

  参见器用部·饮食‘“斗粟”。唐李白《上留田行》:“高风缅邈,颓波激清。尺布之谣,塞耳不能听。”

  【茂陵求】

  参见人物部·人杰“茂陵书生”。唐杜甫《过故斛斯校书庄二首》之一:“竟无宣室召,徒有茂陵求。”

  【金屋贮阿娇】

  参见器用部·宫室“黄金屋”。O喻另有新欢。南朝陈沈炯《八音诗》:“金屋贮阿娇,楼阁起迢迢。”

  【爱子虚】

  参见文明部·文章“子虚”。唐温庭测送襄州李中丞赴从事》:“汉庭文采有相如,天子通宵爱子虚。”

  【英雄惟使君】

  参见器用部·日用“失署”。清舒位《卧龙岗作》之一:“其间王者有世名,天下英雄惟使君。”

  【三顾】

  《三国志·蜀志·先主传》:“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谓先主曰:‘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先主日:‘君与俱来。"庶曰:‘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之。"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O咏帝王爱才求贤。唐杜甫《蜀相》:“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另参见器用部·宫室“臣庐”、人物部·将相“卧龙”、人物部·圣贤“诸葛才雄”、政事部·议政“茅室三顾”、人事部·雅逸“南阳卧”。

  【长安日】

  参见地理部·城建“日下”。唐杜献建都十二韵》:“愿枉长安日,光辉照北原。”【长安日】参见地理部·天体“日下”。唐张说《幽州新岁作》:“遥遥西向长安日,愿上南山寿一杯。”

  【射潮】

  《宋史·河渠七·东南诸水下》:“砌江通大海,日受两潮。梁开*中,钱武肃王(谬)始筑捍海塘,在候潮门外。潮水昼夜冲激,版筑不就,因命强弩数以射潮头。”口喻勇武之举。来苏轼《八月十五日看潮五绝》之五:“安得夫差水犀手,三千强弩射潮低。”另参见地理部·水流“射涛”。武备部·兵器“潮头弩”。

  【望帝】

  参见动物部·飞禽“杜宇”。唐李商隐《锦瑟》:“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九重天子】

  参见器用部·宫室“九重门”。唐温庭筠《会昌丙寅丰岁歌》;“九重天子调天下,春绿将军到西野。”

  【埋璧】

  《左传·昭公十三年》:“初,共王无家适,有宠子五人,无适立焉。乃大有事于群望,而祈日:‘请神择于五人者,使主社稷。"乃遍以壁见于群望日:‘当壁而拜者,神所立也,谁敢违之?"既乃与巴姬密埋壁于大室之庭,使五人齐,而长人拜。康王跨之,灵王肘加焉。子干、子皙皆远之。*王弱,抱而人,再拜,皆伏纽。”O咏太子。唐温庭挪庄恪太子挽歌词》:“惟像埋壁地,烟草近丹墀。”另参见器用部·珍宝“拜壁”。

古代历史典故6

  一、《高山流水》

  春秋战国时代的《列子·汤问》中记载,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登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叹道:“善哉,阁下能听出曲中志趣,君所思即是我所思啊!”于是二人成为人生知己。后来在《吕氏春秋》中还记载着:钟子期死,伯牙摔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二、《广陵散》

  此曲是一首曲调较为激昂的古琴曲,它的背后,包含了聂政和嵇康的两个典故。此曲最早出现在东汉蔡邕的《琴操》里:聂政的父亲为韩王铸剑,由于不能及时交付而被杀。于是聂政成了遗腹子。长大后聂政在山中遇到了仙人,学会了鼓琴的绝艺,还掌握了异容术。一天聂政在闹市鼓琴,“观者成行,马牛止听”。韩王听后立即召见聂政,命聂政当众鼓琴。聂政取出琴中藏匿的剑,刺杀了韩王,为父报仇。这个故事被蔡邕取名为“聂政刺韩王”。

  聂政时代大约六百多年后,西晋一位才智超绝的人物,使《广陵散》成为千古绝响。此人就是“竹林七贤”中最有影响力的嵇康。嵇康因反对司马氏*而遭杀害,临上刑场时弹奏了此曲。

  三、《*沙落雁》

  此曲描写了雁群降落前在空中盘旋顾盼的情景。据说明朝饱受内忧外患困扰,天下有识之士无不忧心忡忡,此曲“借鸿鸪之远志,写逸士之心胸也”,以示儒家倡导的“贫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思想。从此来看,此曲曲中之音和曲外之意,包涵了对怀才不遇而欲取功名者的励志,和对因言获罪而退隐山林者的慰藉。

  四、《梅花三弄》

  梅花,志高洁,历来是文人墨客咏叹的对象。“三弄”是指同一段曲调反复演奏三次。乐曲通过歌颂梅花不畏寒霜的顽强性格,来赞誉具有高尚情操之人。它的典故是东晋大将桓伊为狂士王徽之演奏的故事。王徽之*赴东晋的都城建康,所乘的船停泊在码头。恰巧桓伊在岸上,两人并不相识。王徽之便命人对桓伊说:“闻君善吹笛,试为我一奏。”桓伊此时已是*,却出笛吹三弄梅花之调,高妙绝伦。二人相会虽不交一语,却是难得的机缘。正是这不期相遇,才导致了千古佳作《梅花三弄》的诞生。

  五、《十面埋伏》

  公元前202前,楚汉双方会战于垓下,后人根据这场战争作了有名的琵琶大套武曲《十面埋伏》。此曲一开始便是两军决战垓下,一时“声动天地、瓦屋若飞坠”。“金声、鼓声、剑努声、人仰马翻声”此起彼伏,然后一阵沉寂,之后在呐喊中胜负分晓,在此曲高昂的曲调中,传来的不仅仅是胜利者的欢快的号角,还有失败者非凡的气概。

  六、《夕阳萧鼓》

  是琵琶文曲,有人认为此曲的立意,来自于白居易的《琵琶行》——“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事实上历史上更多人认为它的音乐意境,来自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一诗。此曲所描述的那种画韵诗境尽现于眼前,使人有如梦回唐朝,进而无限感怀大唐盛世之万千气象。

  七、《渔樵问答》

  《三国演义》开篇词中的几句“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可做古曲《渔樵问答》的妙解。

  渔樵耕读是农耕社会的四业,代表了我国民间的基本生活方式。这四业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古代不同价值取向。如果说耕读面对的是现实,蕴涵入世向俗的道理,那么渔樵的深层意象是出世问玄,充满了超脱的意味。乐曲通过渔樵在青山绿水间自得其乐的情趣,表达对追名逐利的鄙弃,反映的是一种隐逸之士对渔樵生活的向往,希望摆脱俗尘凡事的羁绊。尘世间万般滞重,在《渔樵问答》飘逸潇洒的旋律中烟消云散。此境界令人叹服。

  八、《胡笳十八拍》

  郭沫若称赞此曲:那像滚滚不尽的海涛,那像喷发着熔岩的活火山,那是用整个灵魂吐诉出来的绝叫,还称它是一首自《离骚》以来最值得欣赏的长篇抒情诗。曹操得知好友蔡邕之女蔡文姬在匈奴,便派使臣用重金将她赎回,而两个年幼的儿子却不得不留在匈奴,后人称这段史实为“文姬归汉”。文姬归汉后,悲叹母子天各一方,毕生不得相见,便写下了此曲。她在匈奴生活了十二年,通晓汉、胡音乐,此曲是她根据匈奴乐器胡笳的特点而创作的,曲中将汉、胡音乐完美地融合在一起,从而使之成为古代少有的中外结合的结晶。

  九、《汉宫秋月》

  秋风习习,月亮高挂,宫墙内多少眼泪,无尽的等待和期盼,只落的满头百发。据载,《汉宫秋月》意在表现古代受压迫宫女的幽怨悲泣情绪,唤起人们对她们不幸人生遭遇的同情。

  十、《阳春白雪》

  阳春白雪的典故来自《楚辞》中的《宋玉答楚王问》一文。楚襄王问宋玉,先生有什么隐藏的德行么?为何士民众庶不怎么称誉你啊?宋玉说,有歌者客于楚国郢中,起初吟唱“下里巴人”,国中和者有数千人。当歌者唱“阳春白雪”时,国中和者不过数十人。宋玉的结论是:下里巴人是一种民间歌曲,“阳春白雪”是当时楚国一种高级歌曲,能唱和的人自然很少。那些*凡的人,怎能了解我们的作为呢?

古代历史典故7

  唐高宗李治即位后,做了又一件震动朝野的事,那就是他执意废掉了原来的皇后王氏,改立他宠爱的武昭仪为皇后。这位武昭仪后来就是*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武则天。则天是她退位后,唐中宗给她上的尊号,也是她死后的谥号。

  武则天十四岁时,被唐太宗召入宫,封为才人(唐代一种妃嫔的称号),赐号武媚。她称帝后,又特地造了一个瞾字作为自己的名字,表示日月当空的意思。

  唐太宗病死后,武则天等妃嫔被遣送到感业寺当尼姑。高宗李治在当太子时,就在太宗宫中见过武则天,彼此倾心。高宗即位后,有一天到感业寺拜佛,与武则天再次相见。武则天一面跪接,一面禁不住哭泣起来。高宗很感动,就想找机会把她接入宫中。

  高宗的皇后王氏性情高傲,对上不肯奉承皇帝,对下人也不知体贴,再加上没有生育皇子,已被冷落多年。高宗的淑妃萧氏生有一子,封雍王,深受皇帝宠爱。当时后妃之间的争斗越演越激烈。王皇后知道高宗思念武氏,就想利用武则天来打击萧淑妃。她派人让武则天留起头发,后来又把武则天接进宫中。高宗见了正合心意,就将武则天封为昭仪,越来越宠爱她。

  武则天从小就聪明,有智谋。当年她被征召入宫时,母亲为她送别,哭得很伤心。武则天却神色自若地说:我去见皇帝怎知不是福分呢,何必像小儿女那样悲伤。她母亲倒不好意思再哭了。武则天还有很好的文史知识修养,爱好文学、书法。她出众的才华,使得只知道为争宠而争斗的皇后、淑妃,在她面前相形见绌。高宗便产生了废黜王皇后,改立武则天的心思。

  高宗知道,改立皇后是件大事,必须听取长孙无忌、褚遂良等老臣的意见,因为他们是太宗临终时托付过后事的顾命大臣。为此,他还亲自到长孙无忌家去说明心愿。但长孙无忌和褚遂良都坚决反对,他们认为王皇后出身名门,是太宗皇帝为李治迎娶的,不能轻易废掉;就是要改立皇后,也应当从名门望族中选择更好的女子。武则天的父亲,当年只是一个木材商人,只是因为帮助高祖李渊起兵,后来才当了工部尚书,封为应国公。因此武则天的出身实在很低微,不配做皇后。

  他们的意见,代表的是士族地主阶级的利益,而武则天代表的则是庶族地主阶级。从南北朝以后,士族地主阶级的势力就在不断跌落,庶族地主阶级的势力则在不断上升。而唐高宗当时又想摆脱顾命大臣对他的控制,这就使他必然要依靠有才干的,但是庶族出身的武则天。

  一天,属于元老派的李入朝觐见高宗。高宗便问他:朕想立武昭仪为皇后,可是褚遂良很固执,坚持认为不可。他是顾命大臣,事情弄到这样,该怎么办?

  李回答说:改立皇后是陛下的家务事,何必去问外人!

  听了李的回答,李治便下定了改立皇后的决心。公元655年,高宗李治下诏,将王皇后和萧淑妃都废为庶人,打入冷宫;将武则天封为皇后;又将那些反对此事的大臣或诛杀,或放逐,连他的舅父、顾命大臣长孙无忌也被逼自杀。

  高宗在公元660年以后,头晕病日益加重,使他不能正常地处理朝政。武则天对政治很有兴趣,而且权力欲也很强,因此百官的奏章常由她代批。从此以后,武则天便参与国政。她极力树立自己的权威,不久就凌驾于高宗之上。高宗心里很不痛快,西台侍郎上官仪便对高宗说:皇后专权,有失民心,请陛下废黜她。高宗就让上官仪起草废后的诏书。

  不料,此事立刻被人通报给武则天。武则天闻讯赶来,厉声责问高宗。高宗吓得把责任一古脑儿推在上官仪身上。不久,武则天就找了一个罪名,杀掉了上官仪。

  从此以后,高宗上朝,武后垂帘并坐。不论大小政事,都由武后说了算。公元674年,高宗称皇,武后称后,朝廷内外,将他们二人并称为二圣。

  公元683年,唐高宗病亡。武则天先立儿子李显为帝,就是唐中宗。但中宗只是个傀儡,所有朝廷大事都由武则天说了算。中宗很不甘心,便自作主张,把皇后的父亲从小小的参军提升为刺史,并打算再把他提升为侍中。

  武则天对此十分愤怒,立刻把中宗贬为庐陵王,另立豫王李旦为帝。但只过了半年多,她又把睿宗李旦废了,改元为光宅,亲自掌握朝政,并重用武氏家族。武则天随便地废立皇帝,是对封建社会男权的挑战,也是传统的男尊女卑思想不能容忍的;加上武氏家族仗着她的势力横行霸道,李唐皇族人人自危,因此引起一些人公开反对她。

  先是徐敬业、骆宾王等人在扬州揭竿而起,他们公开提出口号:推翻武太后专权,拥护李显复位。不几天就聚集了十万之众,攻占了润州(治所在今江苏镇江)、淮阴等地。为了号召全国响应,作为唐代著名文学家的骆宾王,还亲笔写了讨伐武则天的檄文。这篇檄文是一篇文采飞扬、脍炙人口的好文章,千百年来一直为人们所称颂。檄文中,有些文字把武则天责骂得非常厉害,但武则天看了以后却赞不绝口。她不仅不生气,反而认为朝廷没能任用骆宾王,实在是宰相之过。由此可见这位女皇帝的胸襟肚量。

  武则天派大将军李孝逸,率领三十万大军,镇压了徐敬业。此后又有唐宗室诸王起兵,反对武则天,但也被武则天镇压了。

  公元690年九月,武则天将国号改为周,自己加尊号圣神皇帝。就这样,她成了*历史上唯一一位登上皇帝宝座的女性。

古代历史典故8

  1、髀肉复生

  这个典故出自《三国志.蜀志.先王传》。东汉末年,刘备在割据争雄的混战中失败后,投奔到荆州刺史刘表那里。刘表对待刘备很好,吃、住、行都安排得妥贴周密。一晃刘备都在荆州闲住了五年。一天,刘备和刘表在一起闲谈,不一会儿刘备去厕所解手,在厕所里他用手摸了摸自己的大腿,禁不住流下眼泪。回到屋时脸上还沾有泪痕。刘表见他这副模样,忙问原因,刘备说:"没什么,过去我是身不离马鞍,大腿上的肌肉很结实。自从来到你这里后,无忧无虑,享尽清福。这些年由于不再骑马打仗,大腿上的肉又肥又松。唉,人快老了,却一点功业都没完成,一想这件事,我的心中就很痛苦。

  现一般用此典故比喻长久安逸,无所作为。

  2、避实就虚

  这个典故源于《孙子.虚实篇》。孙武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军事家,春秋时期齐国人。他所著的《孙子兵法》是一部重要的军事著作。在这部著作中的《虚实》篇中,他主要论述如何使敌虚我实,从而达到在战斗中以实击虚、夺取胜利的目的。他指出:作战的方式、方法,就好像水的流动一样,因为水是避开高处往低流,所以打仗用兵应该避开敌方实处而击其虚处。水适应地理形态变化而流动,那么用兵打仗就应该针对敌情的变化而制定取胜的办法。因此说用兵打仗没有一定的规律,流水也没有一定的固定地形。如果能根据敌情变化而制定夺取胜利的办法,可称其为用兵如神。所以五行(金、木、水、火、土)之中没有哪一行是常胜的;春、夏、秋、冬四季交替,没有哪一季是固定不变的。因此说,日子有长有短,月亮有缺有圆,打仗用兵也是这样。

  现一般用此典故说明谈论问题空洞无物,回避要害。

  3、笔底生风

  这个典故出自《图画见闻志.吴道子》。唐玄宗开元年中,裴旻因为家中父母亡故,到吴道子那里,请他答应到天宫在几个墙壁上画鬼神,凭借这几个鬼神赏善罚恶,帮助劝善。吴道子回答说:"我长久不动画笔了,您若有意让我画几个鬼神,就为我舞剑一节,剑锋犀利犹如风猛,可以通过舞剑通到阴府幽冥。"裴旻听到这,立即脱去丧服,像*常的装束一样,跑马如飞,左旋右旋,把高剑抛到云空中,剑高数十丈,仿佛一道电光下射。之后裴旻手握剑鞘收剑回套。围观的人达数千人,没有人不惊讶战栗的。吴道子于是握笔在壁上画图。运笔神速有力,风声飒然,确为天下的壮观一景。吴道子*生绘画,都是从这得到的益处。

  形容书法、绘画笔势遒劲有力。

  4、宾至如归

  这个典故载于《左传.襄公三十一年》。春秋时代,郑国大夫子产随郑简公出访晋国。晋*公摆起大国君主的架子,借口为鲁襄公逝世致哀,没有接见。子产命令随行人员把晋国宾馆围墙拆掉,把车马都拉进去。晋国大夫士文伯得报,赶到宾馆问子产:"因为我们的国君要接受诸侯和属管的朝拜,所以修建了宾馆,把围墙筑得很厚,大门也造得非常高,其目的是为了让宾客休息好。但是现在你把它们拆毁了,让我们如何来接待宾客呢?你拆墙的目的是什么呢?"子产回答说"由于我们郑国领土面积太少,又处在大国之间,随时都要供给大国索要的贡品。这回我们国君亲自带着财宝来访问贵国,然而却得不到贵国国君的接见。因为不知道被接见的时间,带来的财宝不敢随意地献上,又害怕这些东西日晒夜露。过去晋文公做盟主的时候,住的宫室很简陋,又没有可观望的*台,而把接待诸侯的宾馆建造得又美观又高级,诸侯来到这里,有如同回到自己家里的感觉。但是现在贵国国君住的宫室非常考究,而招待客人住的宾馆却像奴隶住的陋室,大门矮得连车子都进不去,四周还建起了围墙。我们不拆除围墙,那财宝放在哪里呢?献不上这些宝物,不是更加重自己的罪过吗?请问,贵国对我们还有什么要求,假若能早点接受我们的财礼,我们把围墙修好了再回去。"士文伯把子产的这些话向执政大臣赵文子作了汇报,赵文子说:"的确是这么回事,我们羞辱了德行,用住过奴隶的房屋去接待他们,这真是罪过。"于是叫士文伯主动去向客人表示歉意,又安排晋*公尽快接见了郑简公,欢迎宴会也搞得很隆重,并且回赠了丰厚的礼品,然后礼貌送他们回国。不长时间,晋国又重新建造了漂亮高档的宾馆。

  现通常用此典故形容宾客到这里来就像回到自己家里一样。

  5、冰消瓦解

  这个典故出自《隋书.杨素传》。杨素是隋朝皇帝杨坚手下的一位近臣,他在帮助杨坚建立隋朝的过程中立下汗马功劳,所以被隋文帝杨坚封为越国公。杨素为人心狠手辣,治军严谨。在他的部队中,只要军令一下,官兵们稍有违抗就遭杀头之祸,而英勇杀敌立功的,能够及时得到封赏进官。所以他打仗取胜的时候很多。隋文帝杨坚的儿子杨广很赏识他的才干,想方设法拉拢他为自己的私人势力。公元604年,杨广阴谋杀父篡位,称炀帝。当这个消息传出后,不少宗室大臣纷纷遣责杨广这种卑鄙的有失天伦之道的行为。汉王杨谅在并州(今山西太原)发兵对抗。杨素得知消息后,在杨广的指令下,亲自率军追击,虽然杨谅人多势众,杨素兵少将弱,但他采取了声东击西、避实就虚等战术,很快以少胜多,攻到并州城下,迫使杨谅兵败投降。战报传到京都之后,隋炀帝很高兴,亲自写了诏书,向杨素全军表示慰问。诏书中称赞杨素战术谋划得当,出其不意,英勇善战,所到之处,"雾廓云除,冰消瓦解。"杨素班师回京后,不久被进封为楚国公。

  现一般用此典故比喻某种事物完全消失或崩溃。

  诈伪装的办法去消灭敌人。

  6、包藏祸心

  这个典故出自《左传.昭公元年》。春秋时期,楚国的令尹(官职名)公子围同伍举去郑国访问,同时还要迎娶郑国贵族丰氏的女儿做夫人。郑国人很清楚楚国派他来没啥好意,便让他们住在京城外。访问仪式举行之后,公子围想要带兵进城迎娶新娘。郑国的令尹子子产不放心,派子羽前去对他说:"郑国的京城太小,容纳不下你们一块来的人,就在城外选个地方举行婚礼得了。"公子围一听不太高兴,说:"你们这样做,不仅不尊重郑国和楚国的友好关系,并且也是对我最大的委屈,郑国还是应当重新考虑这个决定。"子羽听了这话,只得直率地说:"郑国把女子嫁到楚国,主要是想依靠楚国安定我们的家园。但眼下你却要带兵进入郑国京场迎娶新娘,莫不是包藏着害人的心思,打郑国的主意吗?"伍举从子羽的话里分析出郑国已有了戒备,就请求对方允许我们解除武装进城,郑国这才同意了。于是公子围把丰氏的女儿从城里迎娶了出来。

  现通常用此典故来说明那些虽外表和善可亲,但内心却隐藏着害人心思的人。

  7、兵贵神速

  这个典故出自《三国志.魏志.郭嘉传》。东汉末年,混居在辽西、辽东、右北*(今辽宁)三个郡的乌桓(古代北方一支少数民族)经常进犯中原,烧杀掠夺,危及当地百妖生活和社会稳定。公元207年,汉丞相曹操亲自率领十万大军北征三郡乌桓,以彻底根除北方的隐患。由于此番出征,曹操的人马和粮草辎重太多,行军速度太慢,走了一个月,才到达易城(今河北雄县)。军师郭嘉见此情况非常着急,就对曹操说:"用兵贵在行动特别迅速。我们应该赶紧把大量沉重繁杂的物资和行李卸掉,派出轻骑兵日夜兼程前进,这样才能趁敌不备取得胜利。"曹操采用了他的意见,亲自带领几千名精兵良将轻装北进,终于出其不意地消灭了三郡乌桓。

  现通常用此典故说明打伏用兵贵在行动要特别迅速。

  8、病入膏肓

  这个典故见于《左传.成公十年》。春秋时期,晋景公有一次生了病,请了不少医生也没有治好。听说秦国医生的医术很高明,就派人去秦国请医生。秦桓公选择了一个叫缓的名医去诊治。当缓还没有到宫里的时候,躺在病床上的晋景公做了一个梦,梦见疾病变成两个小人在对话。一个说:"缓是个高明的医生,他来了一定会伤害我们,我们躲在哪为好呢?"另一个说:"不要怕!我们躲在横膈膜(肓)的上面,心脏(膏)的下面,看他把我们怎么样?"不久,缓到了宫里来为景公诊病。他观察了晋景公的脸色,又号了脉,仔细检查了病情,最后摇摇头说:"这病没法治啦!病魔在肓的上面,膏的下面。药力达不到,实在没啥好办法了!"晋景公听见缓说的话正和梦中两个小人商议使用的诡计相符合,便叹了口气说:"你诊断对,你真是一位高明的医生啊!"说完,命属下送给缓一笔丰厚的礼物,让他回国去了。过了不久,晋景公真的病死了。

  现通常用此典故形容病情十分严重,无法医治。也用来比喻事情出了毛病,到了无法挽回的地步。

  9、鞭长莫及

  这个典故出自《左传.宣公十五年》。公元前594年,楚国国君楚庄王因左司马申舟去齐国路经宋国被杀,一气之下,发兵攻打宋国。宋国被楚国军队围困了半年,逼得实在没有办法,便向晋国求援。晋国国君晋景公认为,晋国实力较雄厚,不出兵怕世人耻笑,便打算出兵救宋。但是大夫伯宗却不同意出兵。他对晋景公说:"我们决不能派救兵去帮宋国打楚国,古语说得好,"马鞭子虽长,也不能抽打马肚子,不能去攻击它。楚国现在正是强盛的时期,我们和它相争只能有害无益。即使像江河湖泊都能够容纳污浊之水,山林草丛可以隐藏猛兽毒蛇,就是一块美玉有时也难免有斑点,那么做国君岂不能容忍一时的屈辱呢?"晋景公经过伯宗的开导,认为他说的很有道理,就不派兵救宋了。

  现一般用此典故比喻人们在做某件事时,由于受客观因素所限,力量达不到(要求)。

  10、伯牙鼓琴

  本典故见《吕氏春秋.本味》,另外在《列子.汤间》、《说苑.尊贤》等亦有文字大致相同的记载。春秋时,伯牙善于鼓琴,而钟子期善听琴。伯牙在鼓琴时的思想感情,子期根据琴音便能心领神会。伯牙鼓琴时,如志在高山,钟子期就说:"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便说:"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后来,钟子期死去,伯牙就破琴绝弦,不再鼓琴。

  后来,人们用"伯牙鼓琴"或"高山流水"等来比喻知音、知己,也有表示琴音及其它作品的高妙。

古代历史典故9

  《汉宫秋月》

  秋风习习,月亮高挂,宫墙内多少眼泪,无尽的等待和期盼,只落的满头百发。据载,《汉宫秋月》意在表现古代受压迫宫女的幽怨悲泣情绪,唤起人们对她们不幸人生遭遇的同情。

  《梅花三弄》

  梅花,志高洁,历来是文人墨客咏叹的对象。“三弄”是指同一段曲调反复演奏三次。乐曲通过歌颂梅花不畏寒霜的顽强性格,来赞誉具有高尚情操之人。它的典故是东晋大将桓伊为狂士王徽之演奏的故事。

  王徽之*赴东晋的都城建康,所乘的船停泊在码头。恰巧桓伊在岸上,两人并不相识。王徽之便命人对桓伊说:“闻君善吹笛,试为我一奏。”桓伊此时已是*,却出笛吹三弄梅花之调,高妙绝伦。二人相会虽不交一语,却是难得的机缘。正是这不期相遇,才导致了千古佳作《梅花三弄》的诞生。

  《渔樵问答》

  《三国演义》开篇词中“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可做古曲《渔樵问答》的妙解。

  渔樵耕读是农耕社会的四业,代表了我国民间的基本生活方式。这四业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古代不同价值取向。如果说耕读面对的是现实,蕴涵入世向俗的道理,那么渔樵的深层意象是出世问玄,充满了超脱的意味。乐曲通过渔樵在青山绿水间自得其乐的情趣,表达对追名逐利的鄙弃,反映的是一种隐逸之士对渔樵生活的向往,希望摆脱俗尘凡事的羁绊。尘世间万般滞重,在《渔樵问答》飘逸潇洒的旋律中烟消云散。此境界令人叹服。

  《胡笳十八拍》

  汉末,著名文学家、古琴家蔡邕的女儿蔡琰(文姬),在兵乱中被匈奴所获,留居南匈奴与左贤王为妃,生了两个孩子。后来曹操派人把她接回,她写了一首长诗,叙唱她悲苦的身世和思乡别子的情怀。情绪悲凉激动,感人颇深。十八拍即十八首之意。又因该诗是她有感于胡笳的哀声而作,所以名为《胡笳十八拍》或《胡笳鸣》。

  《阳春白雪》

  阳春白雪的典故来自《楚辞》中的《宋玉答楚王问》一文。楚襄王问宋玉,先生有什么隐藏的德行么?为何士民众庶不怎么称誉你啊?宋玉说,有歌者客于楚国郢中,起初吟唱“下里巴人”,国中和者有数千人。当歌者唱“阳春白雪”时,国中和者不过数十人。宋玉的结论是:下里巴人是一种民间歌曲,“阳春白雪”是当时楚国一种高级歌曲,能唱和的人自然很少。那些*凡的人,怎能了解我们的作为呢?

  《广陵散》

  此曲是一首曲调较为激昂的古琴曲,又名《广陵止息》,传说原是流行于广陵地区的民间乐曲,现仅存古琴曲。最早出现在东汉蔡邕的《琴操》里:聂政,战国时期韩国人,其父为韩王铸剑误期而被杀。为报父仇,刻苦学琴十年后,改变音容,返回韩国,在离宫不远处弹琴,高超的琴艺使行人止步,牛马停蹄。韩王得悉后,召进宫内演奏,聂政从琴腹抽出匕首刺死韩王。

  聂政时代大约六百多年后,西晋一位才智超绝的人物,使《广陵散》成为千古绝响。此人就是“竹林七贤”中最有影响力的嵇康。因而古曲《广陵散》的背后,实际上包含了聂政和嵇康的两个典故。

  《高山流水》

  春秋战国时代的《列子·汤问》中记载,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钟子期竟能领会这是描绘“巍巍乎志在高山”和“洋洋乎志在流水”。伯牙惊道:“善哉,子之心与吾心同。”于是二人成为人生知己。后来在《吕氏春秋》中还记载着:钟子期死,伯牙摔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故有高山流水之曲。

  《十面埋伏》

  公元前202前,楚汉会战于垓下,后人根据这场战争作了有名的琵琶大套武曲《十面埋伏》。《十面埋伏》可以说是把古代琵琶表演艺术发挥到登峰造极的地步,创造了单个乐器的独奏形式表现波澜壮阔的史诗场面,直到今天《十面埋伏》依然是琵琶演奏艺术领域最具代表性的汉族传统名作。

  《*沙落雁》

  此曲描写了雁群降落前在空中盘旋顾盼的情景。据说明朝饱受内忧外患困扰,天下有识之士无不忧心忡忡,此曲“借鸿鸪之远志,写逸士之心胸也”,以示儒家倡导的“贫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思想。从此来看,此曲曲中之音和曲外之意,包涵了对怀才不遇而欲取功名者的励志,和对因言获罪而退隐山林者的慰藉。

  《夕阳箫鼓》

  著名的琵琶传统大套文曲,有人认为此曲的立意,来自于白居易的《琵琶行》——“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事实上历史上更多人认为它的音乐意境,来自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一诗。此曲所描述的那种画韵诗境尽现于眼前,使人有如梦回唐朝,进而无限感怀大唐盛世之万千气象。

古代历史典故10

  汉景帝也像文帝一样,采用休养生息的政策,决心把国家治理好。景帝当太子的时候,有个管家的官员叫晁错(音cháoAcuò),才能挺不错,大家把他叫做“智囊”,汉景帝即位以后,把他提升为御史大夫。

  汉朝实行的是郡县制,但是同时又有二十二个诸侯国。这些诸侯都是汉高祖的子孙,也就治疗羊角疯的医院人人关注是 所谓同姓王。到了汉景帝那时候,诸侯的势力很大,土地又多,像齐国有七十多座城,吴国有五十多座城,楚国有四十多座城。有些诸侯不受朝廷的约束,特别是吴 王刘濞(音bì),更是骄横。他的封国靠海,还有铜矿,自己煮盐采铜,跟汉皇帝一样富有。他自己从来不到长安朝见皇帝,简直使吴国成为一个独立王国。

  晁错眼看这样下去,对巩固中央集权不利,就对汉景帝说:“吴王一直不来朝见,按理早该把他办罪。先帝(指文帝)在世时对他很宽大,他反倒越来越狂妄自大。他还私自开铜山铸钱,煮海水产盐,招兵买马,准备叛乱。不如趁早削减他们的封地。”

  汉景帝还有点犹豫,说:“好是好,只怕削地会激起他们造反。

  晁错说:“诸侯存心造反的话,削地要反,不削地将来也要造反。现在造反,祸患还小;将来他们势力雄厚了,再反起来,祸患就更大了。”

  汉景帝觉得晁错的话很有道理,决心削减诸侯的封地。诸侯大多不是荒淫无度,就是横行女性*炎和肥胖有关?不法,要抓住他们的罪恶,作为削减封地的理由,还不容易!过了不久,有的被削去一个郡,有的被削掉几个县。

  晁错的父亲听到这个消息,从家乡颍川(今河南禹县)特地赶了出来。他对晁错说:“你当了御史大夫,地位已经够高的了。怎么不安分守己,硬管闲事?你想想,诸侯王都是皇室的骨肉至亲,你管得着?你把他们的封地削了,他们哪一个不怨你,恨你,你这样做究竟是为的什么?”

  晁错说:“不这样做,皇上就没法行使权力,国家也一定要乱起来。”

  他父亲叹了口气说:“你这样做,刘家的天下安定,我们晁家却危险了。我老了,不愿意看到大祸临头。”

  晁错又劝了他父亲一阵。可是老人不体贴晁错的心意,回到颍川老家,服毒自杀了。

  晁错正跟汉景帝商议要削吴王濞的封地,吴王濞先造起反来了。他打着“惩办奸臣晁错,救护刘氏天下”的幌子。煽动别的诸侯一同起兵叛乱。

  公元前154年,吴、楚、赵、胶西、胶东、甾川(甾音zī)、济南等七个诸侯王发动叛乱。历史上称为“七国之乱”。

  叛军声势很大,汉景帝有点吓了。他想起汉文帝临终的嘱咐,拜善于治军的周亚夫为太尉,统率三十六名将军去讨伐叛军。

  那时候,朝廷上有个妒忌晁错的人就说七国发兵完全是晁错引起的。他劝汉景帝说:“只要答应七国的要求,杀了晁错,免了诸候起兵的罪,恢复他们原来的封地,他们就会撤兵回去。”

  汉景帝听信了这番话,说:“如果他们真能够撤兵,我又何必舍不得晁错一个人呢。”

  接着,就有一批大臣上奏章弹劾晁错,说他大逆不道,应该腰斩。汉景帝为了保住自己的皇位,竟昧着良心,批准了这个奏章。

  一天,中尉来到晁错家,传达皇帝的命令,要他上朝议事。晁错还完全蒙在鼓里,立刻穿上朝服,跟着中尉上车走了。

  车马经过长安东市,中尉忽然拿出诏书,要晁错下车听诏。中尉宣布了汉景帝的命令,后面一群武士就一拥而上,把晁错绑起来。这个一心想维护汉家天下的晁错,竟这样莫名其妙地被腰斩了。

  汉景帝杀了晁错,派人下诏书要七国退兵。这时候吴王濞已经打了几个胜仗,夺得了不少地盘。他听说要他拜受汉景帝的诏书,冷笑说:“现在我也是个皇帝,为什么要下拜?”

  汉军营里有个官员名叫邓公,到长安向景帝报告军事情况。汉景帝问他说:“你从军营里来,知不知道晁错已经死了?

  吴楚愿不愿意退兵?”

  邓公说:“吴王为了造反已经准备了几十年了。这次借削地的因头发兵,哪里是为了晁错呢?陛下把晁错错杀了,恐怕以后谁也不敢替朝廷出主意了。”

  汉景帝这才知道自己做错了事,但后悔已来不及。亏得周亚夫很能用兵。他先不跟吴、楚两国的叛军正面作战,却派一队轻骑兵抄了他们的后路,断绝了叛军的粮道。吴、楚两国军队没有粮食,自己先乱起来。周亚夫才发动精兵出击,把吴、楚两国的兵马打得一败涂地。

  吴、楚两国是带头叛乱的,两国一败,其余五个国家也很快地垮了。不到三个月时间,汉军就把七国的叛乱*定了。

  汉景帝*定了叛乱,虽然仍旧封了七国的后代继承王位,但是打那以后,诸侯王只能在自己的封国里征收租税,不许干预地方的行政,权力大大削弱,汉朝的中央*才巩固下来。


历史典故作文18篇(扩展7)

——历史典故的作文3篇

历史典故的作文1

  高山流水

  春秋时俞伯牙工琴,琴曲托意摇深,常人难解,仅钟子期能赏。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赞曰:“善哉,娥峨兮若泰山。”伯牙旋又志在流水,钟子期叹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后来钟子期去世,伯牙痛失知音,废琴终身不弹。

  后人遂以“高山流水”喻知音难遇,也指乐曲绝妙。

  庄周梦蝶

  战国时哲学家庄周主张是非齐一,物我两忘。《庄子》中有一寓言申喻此理:庄周梦见自己化作一只蝴蝶,翩翩飞舞,怡然自乐。梦醒以后,自身依然是庄周。因此说,不知是庄周化为蝴蝶呢,还是蝴蝶化为庄周。

  后世遂以“庄周梦蝶”比喻人生如梦幻,难以究诘。

  倾国倾城

  汉武帝时,协律都尉李延年曾在武帝前作歌道:“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一古倾人城,再顾倾人国。宁不知倾城复倾国,佳人难再得。”武帝无限神往,叹息良久曰:“世岂有此人乎?”*阳公主进言,谓李延年有妹,姿容绝代,妙丽善舞。

  武帝召见,纳入后宫,即后来深受宠幸的李夫人。“倾国倾城”一词,即用以形容女子美貌绝伦,文学作品中引用甚多。

  凌波微步

  曹操之子曹植,才高八斗,文名卓著,而在长兄曹丕当政以后,备受猜忌,郁郁不得志。他的《洛神赋》是一篇传诵人口的名篇,其中描写洛神的步态之美云:“体迅飞鸟,飘忽若神。凌波微步,罗袜生尘。”写洛神踏水而行,水面似留足迹之态十分传神。

  后人遂以“凌波微步”形容女子之步履轻盈。

  破镜重圆

  南朝陈代子舍人徐德言,其妻为陈后主的妹妹乐昌公主。恐国破后,夫妻失散,遂破铜镜为二,夫妻各执一半,相约他年正月十五日卖镜都市以谋晤合。隋灭陈后,公主被隋朝重臣越国公杨素所获,极受恩宠。徐德言流离至京城,遇一仆在街头叫卖破镜,正与自己藏的半边契合。就题诗道:“镜与人俱去,镜归人不归。无复嫦娥影,空留明月辉。”公主见诗,悲泣不食。杨素知情后,大为感动,终于让他们夫妇团聚。

  后以“破镜重圆”喻夫妻离散后重新团圆。

  咏絮才高

  东晋政治家谢安全家聚在一起,正值户外雪越下越大,谢安兴致勃发,就指着外面的飞雪问:“白雪纷纷何所似?”谢安的侄子谢朗随口说:“撒盐空中差可拟。”侄女谢道韫接着道:“未若柳絮因风起。”谢安听后大加赞赏,夸奖侄女才思不凡。谢道韫是东晋有名的才女。

  柳絮随风飞扬,壮似飞雪,用以比喻纷飞的白雪,恰切而形象,故世人誉妇女有诗才为“咏絮才”。

  人面桃花

  唐诗人崔护,清明独游长安南庄,至一村户,见花木丛萃,寂无人声。因渴极,叩门求浆。良久始有一女子应门,捧杯水让坐。女子独倚庭前桃花斜河,姿态楚楚动人;凝睇相对,似有无限深情。次年清明,崔护追忆此事,情不可邂,又往探访,唯见门院如故,扁锁无人。惆怅之余,乃题诗于门扉曰:“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后代诗文中常以“人面桃花”喻男女邂逅,后来不复再见的惆怅心情。

  秉烛夜游

  《古代十九首》有“人生不满百,常怀千年忧。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之句。曹丕为魏王世子时,与吴质交好。建安二十二年大疫,一时文人如徐趕,刘桢,陈琳,王粲等均痢疾死亡,曹丕作书与吴质,劝其惜时自娱。书中有“古人思炳烛夜游,良有以也”之句,后人遂以“秉烛夜游”喻及时行乐。

  镜花水月

  镜中花,水中月,世人常以喻虚幻不可求得之物,但诗家常用以比喻朦胧空灵的意境。如宋严羽以佛论诗,主张妙悟,他说;“故其妙处,透彻玲珑,不可凑泊,如空中之音,相中之色,水中之月,镜中之象,言有尽而意无穷。”以“镜花水月”比喻诗歌中不可言传的妙境。

  青梅竹马

  唐代大诗人李白在《长干行》中描写一位女子,思夫心切,愿从住地长干跋涉数百里远路,到长风沙迎接丈夫。诗的开头回忆他们从小在一起亲昵的嬉戏:“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同居长干里,两小无嫌猜。”后来,用“青梅竹马”和“两小无猜”来表明天真、纯洁的感情长远深厚。

  绰号之中见端倪

  北宋大臣王珪的绰号是“三旨宰相”,他执掌大权16年,守成而已,少有建树。王珪为官明哲保身,不求有功,但求无过。此公很会顾惜体面,其表现堪称标准的三部曲——“取圣旨”、“领圣旨”、“已得圣旨矣”。至于袒露私衷,独抒己见,绝对不是王珪的风格。

  这样的人还有很多。民国期间,谭延闿在主持当时行政院会议时,常闭目养神,对讨论的问题不置可否,人称“三不主义”,即“不负责,不建言,不得罪人”。

历史典故的作文2

  戴震是清代著名语言文字学家、自然科学家、哲学家、思想家。戴震治学广博,见解独到,他对理学家“去人欲,存天理”的学说进行了质疑和抨击,梁启超称之为“前清学者第一人”。

  戴震十岁才会说话,但他能“过目成诵”,学习知识喜欢追根究底,敢于怀疑和批判传统的经典。他在私塾学习时,听老师讲授《大学章句》。讲完《右经一章》,老师说:“这一章是孔子的话,由曾子记述的,下十章是曾子的话,由曾子的学生执笔记录的。”

  戴震问道:“老师,凭什么说这一章是孔子的话又由曾子记录的`?又凭什么知道以下十章是曾子的话,由曾子的学生执笔记录的?”

  老师告诉他:“这是先儒朱熹的注释里写的。”

  他又问:“朱熹是什么时代的人?”

  老师答:“南宋。”

  他追问:“孔子和曾子又是什么时代的人?”

  老师答:“东周。”

  他又追问:“周与宋相距多少时间?”

  老师答:“大约两千年吧!”

  戴震接着又问:“既然时间相距这么远,那朱熹怎么会知道两千年以前的事情呢?”

  老师无言以对。

历史典故的作文3

  巧言令色”留心眼

  史载,汉文帝刘恒有一次游上林苑,问陪同的上林尉:“你知道这苑里飞禽走兽共有多少种、多少只吗?”上林尉一时答不上来。有个管理虎圈的啬夫,此时卖弄伶牙俐齿,对答如流,说得文帝眉开眼笑,马上就要封他为上林令。

  廷尉张释之劝道,周勃和张相如都是大家公认最称职的官员,在回答皇上问题时,有时也答不上来,哪像这小吏夸夸其谈呢?如果提拔这样的人,只怕天下人效仿,都去耍嘴皮子了。所以,提拔这样的人要慎重。

  文帝听后认为有理,取消了任命。要善于明是非、辨真伪,多听谔谔之言,少听溢美之词,尤其是对那些怀有某种目的的奉承、吹捧和赞美的话,那些明显过头的话,更要留一个心眼,保持高度警惕,在心中筑起一道有效防范的坚固堤坝。


历史典故作文18篇(扩展8)

——中考作文素材历史典故3篇

中考作文素材历史典故1

  生活中,我们常常打败别人,却很难战胜自己,也就是说,自己的那颗心像一匹脱缰的野马,去了不该去、不能去的草原。心丢了,“我”也就不复存在了,成了形同虚设的行尸走肉。

  那么,该怎样让自己拥有一颗积极、进取、乐观的心呢?最明智的做法就是为心灵设置一个节制的闸。有了它,欲望和非分之想的洪水就能够被挡在心门之外,人才会变得宁静。只有心静了,我们才能有正确的想法和愿望,才知道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

  没有节制,心往往盛了不该盛的东西,比如忌妒、贪婪、仇恨等,而这些正是噩运的种子。秦国的太医李醯自知医术不如扁鹊,于是派人杀了他。可是到现在,天下谈论诊脉的人还是遵从扁鹊的理论和实践。其实忌妒之心人人都有,如果李醯能化忌妒为动力,发愤提高自己,那么他就有可能迎头赶上甚至超过别人,从而真正地改变命运。

  没有节制,常常丢了自己。晋献公想向虞国借路去讨伐虢国,荀息建议晋献公用最好的宝玉和良马贿赂虞国君主,向他要求借路。晋献公说:“假如他接受我的礼物又不借路,怎么办?”荀息说:“他不借路,必不敢接受我们的礼物。”晋献公说:“好吧。”就让荀息带着两样宝贝去贿赂虞公,向他借路。虞公见良马和宝玉如此大礼,大喜之余,就打算答应借路。宫之奇劝谏说:“不能答应。虞有虢,好比车两边有护木,护木依靠车子,车子也依靠护木,虞虢两国的地理形势正是这样。假如借路给他们,那么虢国早上灭亡,虞国晚上就要跟着灭亡了……”虞公不听,坚持借路给晋国。荀息讨伐虢国取得了胜利,三年后又发兵打败了虞国……可见,虞公心里没有设置节制这个闸,因此丢了自己和江山。

  浅水大鱼不游,浅土大木不长。要想恰如其分地做到节制,就离不开很高的修养、渊博的知识、良好的习惯,只有具备这些条件,我们才能很好地为心灵设置这个闸,让它挡住欲望、贪念、丑陋、邪恶……让心灵装满人间真情,装满人间美好。

中考作文素材历史典故2

  清同治十年,在南洋经商的张弼士参加了法国领事馆举办的一个酒会。当时,来了不少贵宾,工作人员端来了法兰西上等葡萄酒。张弼士拿起酒杯,轻轻啜了一小口,细细品味,香甜爽口,一股绵绵的习习酒香在口中久久不能散去。贵宾们端着酒杯,都久久不愿放下。

  法国领事见状,说出了一段有趣的往事。

  那是咸丰年间,他随英法联军进驻烟台,因无葡萄酒相伴,感觉分外枯燥无味。这时,有人来报告说,在附近的山中,发现了大片大片的野生葡萄林。士兵们欢呼雀跃,他们采回野生葡萄,并用自制的小型制酒机来榨汁酿造。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这种用野生葡萄酿造的葡萄酒别有风味,令人陶醉。

  法国领事讲这则逸事时,现场不少人听后只是笑笑而已。然而,张弼士却将法国领事的话牢牢记在心中,并且,一个宏大的构想逐渐清晰起来。张弼士来到烟台经过周密的"考察和筹备后,张裕葡萄酒酿造公司便在烟台横空出世了。

  如今,张裕葡萄酒的营业额已经高达数十亿元,名列*葡萄酒业的榜首。烟台也被国际葡萄酒局列为*唯一一座国际葡萄酒城。

  有时,别人一句不经意的玩笑话就会蕴含着巨大商机。如果,当时张弼士听后只是把它当成一句玩笑话并哈哈一笑,那么,我们今天就很难在烟台看到张裕葡萄酒的辉煌了。

中考作文素材历史典故3

  在春秋时期的楚国,有一对知音,他们就是俞伯牙与钟子期。俞伯牙善于弹琴,是个音乐高手,钟子期善于倾听。

  有一天,俞伯牙来到一个小树林里弹琴,心想:泰山是多么高啊!我要弹奏一首属于泰山的歌曲。于是,他一边想一边弹……一曲终了,一个声音从树林里传出:“是谁弹的曲子啊?气势雄伟,就像是高高的泰山一样。”伯牙一听,心中高兴无比,说:“刚才是谁在说话?”从树林里走出一个樵夫,说:“是我。”俞伯牙快步走过去,握住那个樵夫的手,说:“你真是我的知音,你叫什么名字?”那个樵夫说:“我是钟子期,你就是大名鼎鼎的俞伯牙吧,我久闻你的大名,今日可以与你相见,真是我的荣幸!”俞伯牙说:“我俩真是有缘啊!我再弹一首曲子给你听吧。”

  俞伯牙又开始弹奏第二首曲子,心想:那奔腾不息的江河是多么美妙,我也要为江河弹奏一首曲子。想着,弹着……伯牙刚刚弹完,钟子期大声叫好:“伯牙,你弹奏的曲子是多么美妙啊!就像那广大奔腾不息的江河,多好啊!”伯牙哈哈大笑,说:“子期,我们可真是知音啊!”说完,两人相视而笑……

  俞伯牙与钟子期是知音,伯牙不管在想着什么,钟子期都能准确地说出他的心意。

  可好景不长,伯牙与钟子期待在一起的时间并不久,钟子期便逝世了。伯牙知道这个消息后万分悲痛,伯牙认为这个世界上再也没有他的知音了,于是就将自己心爱的琴摔破,永远不再弹琴。

  伯牙为了记念自己的知音——钟子期,将自己心爱的琴摔破,这种行为是多么让人感动啊!


历史典故作文18篇(扩展9)

——中考成语典故作文素材3篇

中考成语典故作文素材1

  后来居上

  汲黯是西汉武帝时代人,以刚直正义、敢讲真话而受人尊重。他为人和做官都不拘小节,讲求实效。虽然表面上不那么轰轰烈烈,却能把一个郡治理得井井有条,因此,朝廷把他从东海太守调到朝廷当主爵都尉——一种主管地方吏任免的官职。

  有一次,汉武帝说要实行儒家的仁义之政,为老百姓办好事了。没等皇帝把话说完,汲黯就说:“陛下内心里那么贪婪多欲,表面上却要装得实行仁政,这是何苦呢?”一句话把皇帝噎了回去。汉武帝登时脸色大变,宣布罢朝,满朝文武都为汲黯捏着一把汗,担心他会因此招来大祸。武帝回到宫里以后,对身边的人说,汲黯这个人也未免太粗太直了。

  从此以后,汲黯的官职再也没有提升。他当主爵都尉的时候,公孙弘、张汤都还是不起眼的小官,后来,他们一个劲儿住上升,公孙弘当上了丞相,张汤做上了御史大夫,可他汲黯还蹲在原地没动窝。有一天,汲黯对武帝说,陛下使用群臣,跟码劈柴一样,是“后来者居上”啊!汉武帝当然听得出这是发牢骚。于是,转脸对臣下们说:“人真是不能不学习啊!你们听汲黯说话,越来越离谱了!”

  故事出自《史记·汲郑列传》。成语“后来居上”,往往指后起的可以胜过先前的。和汲黯说这话的原意,大不相同。

中考成语典故作文素材2

  出人头地

  苏轼小时候,天资聪颖,由于书读得多,字也认得多,再加上文章写得好,因而受到人们的称赞。在一片赞扬声中,苏轼不免有些飘飘然。

  有一天,便在自己书房门上手书一联,以显示自己的才华,联文是:读尽人间书,识遍天下字。对联贴出之后,有一位老者专程来到苏家,向苏轼“求教”,请苏轼认一认他带来的书,书上全是写着周朝时史籀创制的字。苏轼开始满不在乎,非常得意,可是接过书一看,书上的字一个也不认识,这对骄傲自满的苏轼是当头一棒,他顿时面红耳赤,只好向老者道歉。老者也没说什么,便含笑而去。苏轼这时才感到自己太骄傲了,于是将书房门前对联的上下联前各添了两个字,使思想境界为之升华,一幅具有远大抱负的对联展现在人们的眼前:“立志读尽天下书,发愤识遍天下字。”

  此后,苏轼发奋读书。二十岁的时候,已学得博古通今,便和弟弟苏辙一起参加了京城的考试。当年的主考官是翰林学士欧阳修。欧阳修对当时文坛崇尚诡怪奇涩的文风很是反感,一律不加录取。当他看到一篇《刑赏忠厚论》时,十分高兴,便准备取为第一。由于试卷是密封的,欧阳修并不知道那文章是谁写的。他想了想,觉得能写出这样的文章的人,除了他的弟子曾巩之外,可能不会有别人了。为了避嫌,欧阳修就把苏轼的卷子判为第二。等到发榜公布的时候,欧阳修才知道写那篇好文章的人不是曾巩,而是个叫苏轼的.年轻人,心里便有些过意不去。

中考成语典故作文素材3

  洛阳纸贵

  晋代文学家左思,小时候是个非常顽皮、不爱读书的孩子。父亲经常为这事发脾气,可是小左思仍然淘气得很,不肯好好学习。

  有一天,左思的父亲与朋友们聊天,朋友们羡慕他有个聪明可爱的儿子。左思的父亲叹口气说:“快别提他了,小儿左思的学习,还不如我小时候,看来没有多大的出息了。”说着,脸上流露出失望的神色。这一切都被小左思看到听到了,他非常难过,觉得自己不好好念书确实很没出息。于是,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刻苦学习。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左思渐渐长大了,由于他坚持不懈地发奋读书,终于成为一位学识渊博的人,文章也写得非常好。他用一年的时间写成了《齐都赋》,显示出他在文学方面的才华,为他成为杰出的文学家奠定了基础。这以后他又计划以三国时魏、蜀、吴首都的风土、人情、物产为内容,撰写《三都赋》。为了在内容、结构、语言诸方面都达到一定水*,他潜心研究,精心撰写,废寝忘食,用了整整十年,文学巨着《三都赋》终于写成了。

  《三都赋》受到谅也评,人们把它和汉代文学杰作《两都赋》相比。由于当时还没有发明印刷术,喜爱《三都赋》的人只能争相抄阅,因为抄写的人太多,京城洛阳的纸张供不应求,一时间全城纸价大幅度上升。

  故事出自《晋书·文苑·左思传》。成语“洛阳纸贵”,称颂杰出的作品风行一进。

最新文章

版权所有:博古范文网 2012-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博古范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博古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浙ICP备1201877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