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观后感 > 正文

2022年度种子种子观后感2000字(完整)

发布时间: 2022-06-20 19:25:02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2年度种子种子观后感2000字(完整),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写作有帮助!

2022年度种子种子观后感2000字(完整)

种子种子观后感2000字4篇

【篇一】种子种子观后感2000字

落后就要挨打

---------看影片《圆明园》有感

有人向北京市政府提议把圆明园遗址再建成圆明园,政府没同意;也有人想在那建大楼,政府也没同意;更有人想在那建公寓,并交很高的税率,政府照样没同意!政府的做法无疑是要保护遗址,留给下一代做警世钟用,时时刻刻告诉全中国人民勿忘国耻,积极向上,科技强国!

圆明园位于北京西北郊,建于明朝.1709年,清朝康熙帝把该园赐给四子胤祯(后来的雍正帝)并赐名圆明园.经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咸丰五位皇帝150多年的经营,集中了大批物力,役使了无数能工巧匠,倾注了千百万劳动人民的血汗,把它精心营造成一座规模宏伟、景色秀丽的离宫。清朝皇帝每到盛夏就来到这里避暑、听政,处理军政事务,因此也称“夏宫”. 圆明园周围连绵10公里,由圆明园、万春园、长春园组成,而以圆明园最大,故统称圆明园(亦称圆明三园).此外,还有许多属园,分布在圆明园的东、西、南三面,其中有香山的静宜园、玉泉山的静明园、清漪园(后来的颐和园就是在此基础上建造起来的)等,全园面积合计5000多亩.

但是一切都在改变,美好的事物总不常在.1857年,英国借口“亚罗号”事件,法国借口“马神甫事件”,联合出兵侵略中国.1860年10月6日,英法联军闯进圆明园,它悲惨的命运随之开始了!看到富丽堂皇的宫殿园林,张牙舞爪的侵略者马上开始疯狂的掠夺.经过多天的抢劫后,英法联军开始会议,英国专员大胆提出:“只有烧毁圆明园,才能让中国皇帝产生最大的震动。”更可恨的是,他们的首相巴麦尊不仅同意,还想让北京皇宫也遭受到同样的待遇.对于巴麦尊的说法,所有人都非常同意.过了12天,3000多名侵略者在园中放火,中国人民一百五十多年的心血,就这样毁于一旦了. 这场浩劫,正如法国著名作家雨果所描绘和抨击的那样:有一天,两个强盗闯进了夏宫,一个进行抢劫,另一个放火焚烧.他们高高兴兴地回到了欧洲,这两个强盗,一个叫法兰西,一个叫英吉利.他们共同"分享"了圆明园这座东方宝库,还认为自己取得了一场伟大的胜利!他们烧了圆明园后,又威胁清政府,如果不屈服就把皇宫也焚毁.腐败无能的清政府只好签了约.

而后, 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再次放火烧圆明园,使这里残存的13处皇家宫殿建筑又遭掠夺焚劫,悲剧再次上演!

看到这不免让我想起了在香港的拍卖会。那些侵略者把从圆明园抢夺来的宝物拿来拍卖——那就是圆明园里十二生肖喷水池中的牛头、猴头和虎头。那是我们的东西,我们理应拿回来,现在我们却要从别人手中出高价买回来,这都是英法联军那些让人生气的行为所造成的。他们这帮可恶的强盗,不仅在我们的领土上为所欲为,而且还做出不吃的行为。这座让人赏心悦目的宫殿,就是在侵略者的魔爪之下毁了。我们那悠久的文化历史,那璀璨的文明就化成了灰烬!

哎,多年前的事弄到现在还理直气壮,强词夺理,真没法说。不过话又说回来,泱泱大国就这样上演本不属于它的悲剧,就这样惨遭不幸,也太有失体面了把!但是这也是历史的必然,曾经有多少个鲜活的例子在一次次的验证“落后就要挨打”这句古老的经典话语。

看影片时,我们更多的是义愤填膺和无比的悲痛,而看完以后,我们应当着重思考屈辱的原因,得到一些教训,更好地利用这些昂贵的经验。原先我们国家何等之强大,何等之威武!那时候外国对我们只有向往和佩服,把我们视为天朝,那时对每一个中国人是何等的骄傲,何等的自豪!而我们在自满于虚伪的强大时,西方列强却在进行积极地探索科技,为国家的发展谋划,渐渐地他们强大了,我们就落后了。因此才有后来的清政府丧权辱国,懦弱无能。客观的讲这是历史的必然,世界的发展必会带来国家的发展,当我们远远落在后面时,会有因素来推动的,但这种因素往往是悲惨的,要想走在前面,恐怕只得敞开胸怀和外界多交流,多思考,避免门户之见吧。

圆明园,记载着一个帝国的辉煌和衰败。而这部影片记载着一个民族的荣耀和屈辱。在一百多年前,我们国家经历的屈辱太多了,受的气也太窝囊了!直到1949年,毛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上高呼“全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我们才算真正的建立了自己的国家,才算彻底仰起头来!经过一些年的艰苦努力,我们国家才算渐渐强大起来,并取得了不菲的成就,如今世界人再不敢小觑我们了,但尽管我们取得了一些成就,但我们仍然面临着严峻的考验。

而作为新时代的青年人,我们承载着一个国家的希望和未来,因此对我们而言更应该时时刻刻树立忧患意识,牢牢记住圆明园这个莫大的耻辱,不能忘记“落后就要挨打”,同时呢,要有宽广的胸怀,把自己的完全拿出去,和别人多多交换思想和感受,更充分的发挥资源本身的潜在力量,避免门户之见,好好学习先进的技术,为将来国家的繁荣富强贡献出自己的全部力量,这样才会真正成为成为新时代合格的接班人。显然只要我们强大了,我们才不会再受窝囊,被别人所欺负,但是我们强大了,也必不会先去欺负别的国家,因为我们都十分清楚战争所带来的残酷和伤痛,人类是厌恶战争的!

就让圆明园遗址给我们全中国人民一个警示的作用,让世世代代都去瞻仰,都去感受!

愿我们的国家明天更美好,更加繁荣富强!

【篇二】种子种子观后感2000字

圆明园观后感2000字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圆明园观后感2000字

  上个月,我们学了一篇课文,叫《圆明园的毁灭》,为了能让我们更深刻地理解课文,老师让我们进入了多媒体教室观看了《火烧圆明园》的电影。

  圆明园是1709年建成的,雍正皇帝第一个进入圆明园,结果住了几天,一住就不想走了。从雍正开始,许多皇帝都是在圆明园出生的,而且,在圆明园里住的时间,比故宫里待的时间还长。圆明园经过了150年的改造,最终,才呈现出此规模。它的造价,没有一个人能够说得清楚。据说,有一次,一个地方的修建的花费不够了,雍正一挥手就调了几百万银元过去,几百万银元,相当于现在几个亿哪!这还仅仅是一个角落,可见圆明园的造价之高。

  1860年,英法联军开始侵占中国,对中国大肆进攻。当时是咸丰皇帝在位,成天吸鸦片,关闭国门,将西方科学技术理解为玩物丧志。到后面科学技术越来越落后,但是不愁吃穿,日子就这样过着。不知不觉间,我国的科学技术与外国越来越悬殊,当英法联军侵入时,士兵们仍然在用矛、枪、戟、盾与持有洋枪洋炮的英法联军打仗。最后节节败退,直到英法联军追到圆明园。

  与此同时,慈禧太后和很多大臣早已逃之夭夭,到了避暑山庄,留下了一座只有老百姓的空城。

  英法联军在城里到处杀人放火,干出了种种灭绝人性的暴行!到了圆明园,英法联军一看,有这么多好东西!赶快去拿!他们的借口竟然是官员大臣不让他们进去偷东西!

  圆明园可抢的东西实在太多。据一个英军目击者称,在整个法军营帐内满堆着很多装潢异常华丽的各色钟表,在士兵的帐篷周围,到处都是绸缎和刺绣品。一个名叫赫利思的英国二等带兵官,因在圆明园劫掠致富,享用终身,得了个“中国詹姆”的绰号。

  英法侵略者究竟抢走了圆明园多少宝物,由于园内的陈设什物及其帐目都一并被抢毁一空,所以已永远无法说清。以下资料或许可藉以管中窥豹。清室史料表明,圆明园内当时仅陈列和库存的欧洲各式大小钟表即达441件,劫后幸存的只有一件大钟。事后查缴被土匪抢走和侵略军“委弃道途”的一部分失散物件即达1197件,这充其量只不过是园内物件的千分之一二。据当时《泰晤士报》一则通讯称:“据估计,被劫掠和被破坏的财产,总值超过600万镑”。实际上,被英法侵略军抢走和破坏的物件,有很大一部分实属无价之宝。这摧残人类文化的滔天大罪,实在令人发指!

  据参与的目击过劫掠现场的英法军官、牧师、记者描述:军官和士兵,英国人和法国人,为了攫取财宝,从四面八方涌进圆明园,纵倩肆意,予取予夺,手忙脚乱,纷纭万状。他们为了抢夺财宝,互相殴打,甚至发生过械斗。因为园内珍宝太多,他们一时不知该拿何物为好,有的搬走景泰兰瓷瓶,有的贪恋绣花长袍,有的挑选高级皮大衣,有的去拿镶嵌珠玉的挂钟。有的背负大口袋,装满了各色各样的珍宝。有的往外衣宽大的口袋里装进金条和金叶;
有的半身缠着织锦绸缎;
有的帽子里放满了红兰宝石、珍珠和水晶石;
有的脖子上挂着翡翠项圈。有一处厢房里有堆积如山的高级绸缎,据说足够北京居民半数之用,都被士兵们用大车运走。一个英国-军官从一座有500尊神像的庙里掠得一个金佛像,可值1200英镑。一个法国-军官抢劫了价值60万法郎的财物。法军总司令孟托邦的儿子掠得的财宝可值30万法郎,装满了好几辆马车。一个名叫赫利思的英军二等带兵官,一次即从园内窃得二座金佛塔及其他大量珍宝,找了7名壮夫替他搬运回军营。侵略者除了大肆抢掠之外,被他们糟踏了的东西更不计其数。有几间房子充满绸缎服装,衣服被从箱子拖出来扔了一地,人走进屋里,几乎可遮没膝盖。工兵们带着大斧,把家具统统砸碎,取下上边的宝石。一些人打碎大镜子,另一些人凶狠地向大烛台开枪射击,以此取乐。大部分法国士兵手抡木棍,将不能带走的东西全部捣碎。当10月9日,法国-军队暂时撤离圆明园时,这处秀丽园林,已被毁坏得满目狼疮。

  1860年10月18日和19日,为了销毁罪证,三千多名侵略者奉命在院内放火。圆明园陷入一片火海的时候,额尔金得意妄行地宣称:“此举将使中国与欧洲惕然震惊,其效远非万里之外之人所能想象者”。放火的主使者把这种行径看作了不起的业绩,而全世界的正直人们却为这野蛮的罪行所激怒。雨果在1861年写道:“有一天,两个强盗闯进了圆明园,一个洗劫,另一个放火。似乎得胜之后,便可以动手行窃了……两个胜利者,一个塞满了腰包,这是看得见的,另一个装满了箱箧。他们手挽着手,笑嘻嘻地回到了欧洲。

  圆明园观后感2000字

  上个礼拜在当代影视鉴赏课上看了《圆明园》这部让人叹为观止、引以为傲,又愤恨不已、怒声一片的经典影片。

看了后,心情久久不能平静。这样的文章开头似乎过于平淡呆板,但不如此却不足以表达我内心的情感。看过之后,我立刻就得出了这样一个结论:毁了吧,还是毁了好,如此完美的东西根本就不是人间所应该拥有的,它只属于天国!

  我们且先不论圆明园的历史背景以及是否奢华。如果有人能重建圆明园的话,我相信只有上帝能够办到。美,无须用如何华丽精致的字眼,当你被无法用语言描述的景色震撼的时候,你能想到的也许就是这一个美字,甚至你虽然想到了,却无法发出声音。当人的某种情感达到极限的时候,越是简单原始的字眼,越能表达人的内心真实。无论恢宏壮丽、清新淡雅、金碧辉煌、山明水秀,还是人文之极、自然之天成,到了圆明园这儿都只能归结为一个字:美!

  除了美,圆明园的规模之大,组建筑之多,都足够使人瞠目结舌。建筑式样之繁复多变,简直已非人力所及。人的想象力真是恐怖的东西,怪不得上帝要把具有好奇心的人类赶出伊甸园。你可以试想一下,600个足球场一个挨一个的拼接起来是什么概念,在这片土地之上几乎囊括了世界上所有的美景,人工的,自然的,东方的,西方的,甚至是穿越时空纵贯古今的,但并无些许的杂乱,而是如此的和谐,仿佛那片土地天生便是如此。集所有想象力、建筑智慧、诗意与艺术和庞大的物质财富于一体,世界上确实曾经真有这么一个地方,它的名字便是圆明园。当两个强盗扔下火把的那一刻起,就注定再也不会有如圆明园这样的东西出现在人世之间。

  我一直搞不明白,康熙皇帝是如此的喜爱自然科学,以致意大利传教士郎世宁便投其所好进献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天文望远镜以求得到皇帝的接见,却为什么他的后世子孙却如此的不好此道,以致使帝国失去了一个继续引领风骚的绝佳契机。雍正登上皇位之后,不知是出于感思亲情还是攀比好胜之心,开始大肆扩建圆明园。加上乾隆的长期建设,以致在半个世纪之后,圆明园成为世界上最大、最奢华、最完美的皇家园林,其实亦可称之为桃源仙境、紫宫天府。世界上最勤奋的皇帝非雍正莫属,在他统治帝国的十三年间,平均每天休息不到四个小时,为大清盛世奠定了深厚的基础。在乾隆继位之后,他拥有世界上三分之一的人口,世界上三分之一的财富。国库中的银两多得以致于影响了市面上正常的货币流通。圆明园便是在这样一个鼎盛的时代逐渐完成。乾隆听说法国的水法享誉欧洲,便吩咐传教士们在圆明园中修建了一个更大规模的水法,一个中西合璧的水法。在彻底平定了回部准格尔贵族的叛乱之后,乾隆便为来自维族的爱妃修建了富丽堂皇的伊斯兰式建筑,以慰其思乡之情。当一个男人可以用世界上三分之一的财富来取悦一个真正爱着的女人的时候,不知羡煞天下多少女子,郁闷死天下多少男子。

  历史的真相,往往被繁华所遮掩。大水法建成三年之后的一件小事,便已预示着帝国的最终命运。乾隆皇帝下令废弃大水法的机械提水装置,而改用人工提水。历史与文化的惯性竟然如此不可阻挡,连一个小小的喷泉装置也保不住。也许这样一个庞大的帝国在现代文明面前一旦失去了强有力的掌舵者便会毫无疑问的沉没。更为让人深思的是,英使马噶尔尼送来了最好的大炮和枪械,但他们在角落封闭的房间里一睡便是五十年。鸦片战争之时,清军用的仍然是二百年前的大炮,清军勇士们仍然在用战马和弯刀冲锋。虽然他们的勇气让英法带兵的将军们感到震撼,但结果却是英法联军以五人的微小代价击败了帝国三万大军。谁都没有想到,奇技淫巧竟有如此的威力,不知逃亡途中的咸丰皇帝作何感想。如果说第一次鸦片战争还没有让帝国真正尝到教训的话,那么这一次,便是对皇室信息的毁灭性打击。

  英法联军占领圆明园之后,上万人进行了两天公开的大抢劫,充分暴露了人性的弱点与卑劣。能拿走的全拿走,不能拿走的全砸烂。为了公平起见,将军们号召士兵保持绅士风度,把文物财宝重新上缴然后进行了三天的公开拍卖,。最终每个普通士兵平均得到了大约4磅重黄金的奖赏。格兰特将军于额尔金勋爵商议,为了彻底打击清廷信心,以便在条约谈判中取得最大的利益,决定彻底毁掉圆明园。并借此向世人宣告,他们曾经来过北京,他们是胜利者,以免他们的伟大功勋被后人所遗忘。三千五百名士兵开始有组织的有条不紊的焚烧圆明园,海淀一带的其他几座皇家园林也随之焚灭。当联军把大炮架在安定门城门之上对准紫禁城的时候,战争结果已可想而知。

  圆明园见证了大清帝国的繁盛与衰败。清帝国的命运已不仅仅是其自身的命运,而是代表着更为宏观更为深层的整个中华古代文明的命运。从大秦帝国到大清帝国,2000年的时光,是如此的漫长,虽饱经风霜曾屹立不倒;
却又是如此的短暂,在三枪两炮声中大厦倾颓。秦和清的发音如此相近,如果我是一个宿命论者,只好承认,该结束了。可圆明园何罪,竟离此劫,永不超生。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篇三】种子种子观后感2000字

《捕蝇纸》观后感

第一次看《捕蝇纸》,之前从未听说过。总是对每个新电影充满期待。

影片开始是一段很有趣的动画介绍,乍一看没有看得太明白,但似乎也看出来了点端倪,好多Money和好多人,人被金钱所惑,为金钱而斗,被金钱所囚,为金钱而死,我大概就明白了。从这开始,便好奇导演是不是一个高尚的社会批判家,影片开端的动画介绍似乎已经剧透一番,影片名字《捕蝇纸》莫非就是在说金钱就像一个捕蝇纸,诱惑的味道吸引着那些逐利者,也似乎暗示了这是一个陷阱,最终会葬身其中?……不管,我还是很好奇,等待整个故事的开始。嘻嘻哈哈之间,整部影片看完了——太搞笑了,也太讽刺了,但搞笑讽刺背后却在暗示着一些严肃问题。

先说幽默。

我第一个感觉就是这部电影充满了“黑色幽默”,上网又重新确认一下它的意思:黑色幽默或者叫黑色幽默文学,它信奉存在主义哲学,强调人类社会的荒谬、混乱和神秘莫测,以及与环境的不协调,并以夸张到荒诞程度的幽默手法来嘲讽社会和人生,表现人类的灾难、痛苦和不幸。它以喜剧的形式来表现悲剧的内容,从而产生荒诞不经、滑稽可笑的喜剧效果,因而有“绞刑架下的幽默”、“大难临头的幽默”之称。而整部影片诸多场景都有黑色幽默的身影,比如电影中,当两帮劫匪同时开始行动,却因“巧合”在大堂内公开对峙时,一个劫匪说“拿着枪到这里来,难道还能干别的吗?”,还有“求你不要在厕所里把我杀掉”“额滴个神,你这是在排放杀伤性气体啊,我要是你我就该一头撞死了”。还有那个大胖子和那个小瘦子,穿着短袖和大裤衩,夏日格调的衣服来抢劫,很有喜感。还有瘦子的自我介绍中说:我叫花生黄油,这是布丁,也是相当具有“黑色幽默”的。最值得一提的是大胖子被开枪射击后脑勺后,没被射中,然后他爬起来欢呼,“you misser , be-atch!”(你射偏了)那个手舞足蹈,直接让我笑爆,这完全是喜剧啊,不像高智商犯罪,倒是另一伙抢劫犯更像专业抢劫犯。影片处处讽刺劫匪自相矛盾的话语和行为,在嘲讽和被嘲讽之间,人物窘态被形象生动描述出来,同时,为了钱,售卖信息等等,也都嘲讽着他们自己悲惨的结局。影片中到处都有快乐轻松调皮的配乐,也在为每个情节烘托氛围。而且我还想说的是,影片开头中,他们在打开银黑色钢门时,使用的开启器,不知道是什么原理,真的很高端……

再说幽默背后。

故事主角特里普,去银行换一百元硬币,遇到两帮劫匪同时抢银行,专业劫匪,菜鸟劫匪,还有银行经理,安全员,出纳员,保安,瑞士美女,当然还包括主角,表面上看是正常身份,但是影片结束,通过特里普福尔摩斯式的探究,最后每个人的身份都水落石出,每个人背后都有另外一层身份,而这种身份是邪恶的、黑暗的、逐利的。我想起了上次看过的电影《千面谍》,不是好人,也不是坏人,而是介于好人与坏人之间的人。同样的道理,每个人表面上是正常的银行经理、职工,但私下里确是江洋大盗。

幽默的背后还有金钱的诱惑,大反派庄姆是背后整个银行抢劫的“发起者”、“策划人”,他精心设计,为达目的,从不心慈手软。而且他也是相当聪明,直到一个更聪明的特里普拆穿他的真面目。达里恩是一个好的领导者,在行动失败后,决议放弃,逃走,但是盖茨却不赞同,尽管在达里恩被庄姆精心策划的意外爆炸烧死后,盖茨依然不放弃他的夺金行动,就在此时,主角特里普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提到了“捕蝇纸”一词,道出了极具震撼力和哲理性的几句话:打不开的,听我数,钱就像捕蝇纸,它引你到这里,然后庄姆就能杀掉你…这不是一次抢劫……颇具浪子回头金不换的忠告,而这几句话恰恰给整部影片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此外,我想说一下凯特琳,也就是银行里漂亮的女出纳。凯特琳原来是在银行抢劫中排行第三,其实之前文中多处有暗示,她不是一般人,在发生抢劫后的各个场景中都有超乎一般女性的冷静、沉着,在换乱之中把钱装进礼物盒并在结束后聪明的让警察帮忙帮到自己的车里,尤其是在用枪把庄姆打死的时候,一直打到没子弹,整个过程非常镇定,也非常娴熟,而且都能准确命中,这些线索、提示足以来为影片结尾的排行第三提供充分论据。

“应该没有问题的”,“我不要应该,我要绝对没问题”,这句话是银行经理戈登和安全升级员之间的对话,我看到这句话,当即记了下来,原因很简单,这句话让我顿时想到了工作,在工作中,我们说什么事情安排好了,然后老师问起,你说应该没问题吧,应该没问题?我们不能出现这种“应该”的词语,如果组织者、策划者没有对整个活动环节、流程等聊熟于心,没有全面的考虑到各种突发情况、没有做预案,没有实行岗位责任制,又怎么能保证整个活动或工作能顺利完整的开展下去,并收到良好结果呢?一个工厂的爆炸就可能是因为一个小小的火星,所以,在以后工作中,有什么任务,一定要安排好,做到胸有成竹,有人问,有没有问题,敢拍胸脯说没问题,一切都安排好了,我觉得这才是作为一个组织策划者应该做出的回答。同时我又想到了,《勇闯夺命岛》中,当凯奇说:我会尽力的,他很诧异、很生气反问凯奇:尽力?Losers always whine about their best. Winners go home and fuck the prom queen。要为成功找方法,永远不为失败找借口。

一部充满黑色幽默的电影,一部令人啼笑皆非更发人深省的喜剧,同时也是悲剧。

【篇四】种子种子观后感2000字

信仰观后感2000字观后感

  【篇一:党员信仰观后感】
  为了进一步加强预备党员和党员的思想教育,学院积极响应党的号召,为我们预备党员和党员集体放映了大型电视纪录片《信仰》。看完之后,我受益匪浅。
  历史文献纪录片《信仰》由中共中央组织部、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央电视台联合摄制,共三集,第一集:只要做主义真;
第二集:壮志换新天;
第三季:时代先锋行。每集时长约50分钟,以党的90多年历程为背景,采用“大背景,小细节”的表现手法,通过讲述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优秀共产党员的感人故事,深刻阐述了共产党人的核心价值观。
  在第一集“只要主义真”中,一开始用一条驿道以及驿道两边的潮汕风格的店铺徐徐展开故事,为我们讲述了信仰的选择。伟大的先烈彭湃是地主家庭出生,但是却有着一颗关怀天下的革命的心。太平天国运动、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不甘屈服的中国人一次次奋起抗争,却始终未能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和中国人民的悲惨命运。年轻的彭湃,陷入了深深的困惑。最终,彭湃还是作出了信仰的选择。荣华富贵、高官厚禄、锦绣前程,这是很多年以来人们孜孜以求的梦想,但是被这个虽然年轻却找到了信仰的革命者弃之如敝履。在信仰的选择这个部分,最使我动容的是中国共产党的成立,“这时,与在中国政治舞台上行纵横捭阖的各路政治力量相比,它看上去是那样身形清瘦、势单力孤,它的成员只有区区50人,但是,它的手中,却握着最有力的精神武器;
它的心里,装着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我当时就想到我的实际,等我毕业的时候,我也是势单力薄的青年,什么依靠也没有,到时候我肯定会经受很大的考验。现在我知道在那样的情况下不能退缩,我应该沉静下来,慢慢地发张壮大自己,最重要的是我的心中一定要时刻装着自己的信仰。
  每次在宣誓的时候我都会异常地激动,身上会起鸡皮疙瘩,所以看到军人们在宣誓,听到军人们那响彻天际的宣誓声,我就会头皮发麻,能够深刻感受到那是信仰的坚守。有了坚定的信仰,那么任何事情都是可以成功的。1949年,一切信仰的坚守变成了信仰的胜利。
  第二集“壮志换新天”,为我们讲述了新中国成立之后进行建设的时期的信仰,新中国成立初期,各项生产都十分艰难,正是凭着心中的信仰才为以后的发展打下坚定地基础,信仰融入了自强不屈的鞍钢精神,“王府井大街”让我们看到信仰是“一团火”,是“一滴水”。大庆油田让人们意识到信仰凝聚出了创业精神。信仰还铸就了公仆本色,让许多人站在了信仰的旗帜下。
  在信仰的支撑和推动下,一大批的时代先锋涌现了出来。安徽凤阳小岗村的沈浩用生命的代价诠释了新时期共产党人信仰的本质;
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共同富裕的理想。汶川大地震,山河移位、满目疮痍、生离死别,这时我们总能看到共产党人挺身而出,自觉奉献。但是,不可否认,一些党员干部的身上出现信仰危机,他们觉得共产主义过于渺茫,社会主义已经失败,马克思主义已经过时。忘记了在党旗下的宣誓,失却了精神支柱,最终沦为人民的罪人。其实,信仰贵在一辈子的坚守。
  看完这部纪录片,我对人生、对未来有了许多新的认识,人生的追求应该时刻带着自己的信仰,并在那一路,我们都要一直带着。
  【篇二:《信仰》观后感:信仰的力量】
  大型纪录片《信仰》诠释了中国人是如何选择了中国共产党和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如何坚守信仰,如何取得信仰的胜利。历史选择毛泽东代表各自的阶级和政党,用手中的枪杆和心中的信仰,用对历史的感触,和对未来的预测,在饱经风霜的中国大地上,在进行一次猛烈的碰撞,中国的命运也就取决于这两种信仰的博弈。这种信仰成了中国人寻找一条民族独立和现代化的道路的力量之源。
  这部纪录片让我重新认识了我们伟大的党,以及那始终引导我们坚定不移的信仰。1920年,《共产党宣言》创造了共产党信仰的起点。1992年,邓小平曾经回忆说:我的入门老师是《共产党宣言》、《共产党ABC》,正是以《共产党宣言》为起点,中国共产党人前赴后继不停的追寻,坚守自己的信仰,发挥了他永恒的魅力。
  九十年前,南湖澎船里的仁人志士悄然酝酿着时代的蓝图。开天辟地慨而慷。《共产党员宣言》确立了中国人民自己的信仰,在这种力量的支持下,民族先锋队开始了救亡图存的伟大探索,革命面貌焕然一新。《共产党宣言》引导彭湃从一个富家子弟走向革命之路,从他烧田契开始,已经开始绽放出信仰之光。
  1921年,中国共产党诞生,正是对马克思主义坚定的信仰,揭开了中国现代历史的新篇章。
  有了信仰,还要坚守,正是有无数革命烈士抛头颅、洒热血,坚守自己的信仰,才换来今天的幸福生活。聆听着片中的入党誓词,再次心潮澎湃,历经各种时期,党的誓词也在不断修改,但毛泽东主席添加的“永不叛党”一句从未更改。绝大多数共产党人在用生命捍卫自己的信仰。方志敏曾写过:死,只能砍下我们的头颅,不能动摇我们的信仰。他在《可爱的中国》一书中说道:中国一定有个可爱的光明的前途。正是由于像他这样对信仰的坚守,他心中的光明前途现在已经出现。当然,不是所有的共产党人都能坚守自己的信仰,像陈公博、张国焘等人,他们终将被历史所唾弃。
  中国共产党创造历史奇迹靠的是什么?就是信仰。湘江战役陈树湘断肠而死,为苏维埃流尽最后一滴血,陈毅的“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表达了对信仰的忠诚,张思德的为人民服务,刘胡兰的“怕死不是共产党员”,无不是对信仰的实践,全心全意为人民利益奋斗的共产党得到了人民的拥护。
  从苏维埃到民族解放,从新中国到五星红旗,无数革命先烈前赴后继去实践自己的信仰,共同的信仰让人们凝聚起来,为信仰而奋斗,就是为未来而奋斗。
  我深信,在信仰的照亮下,在旗帜的指引下,我们将走向更加美好的明天!
  【篇三:纪录片信仰观后感作文】
  革命战争年代,信仰是无数革命先烈为着新中国前仆后继的坚守,那是对中国共产党能够带领人民取得革命胜利无比坚定的信念;
新中国建设中,正是那来自信仰的“抗美援朝精神”、“大庆精神”、“雷锋精神”、“红旗渠精神”,给了共产党人无穷的力量;
在新的历史时期,信仰也随着时代的发展被赋予了更加丰富的内涵,不畏困难、甘于奉献的共产党人,让信仰传承发出耀眼夺目的光芒。
  选择信仰不难,但为信仰坚守太难,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共产党人终身的信仰,共产党人的胜利是信仰的胜利。所以传承信仰,贵在坚守,坚守之要在于行动。作为当代基层党员干部切不能忘记了肩头责任,每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但为人民服务的信仰是强大的,一旦认定了自己的信仰,就要坚定地去践行。我想基层党员干部的信仰就是要体现在扎扎实实为人民群众服务的工作中,具体而又实在,来不得半点虚假与做作;
就要体现在微小而平凡的工作细节上,在实践中总结提炼,亲身体验,用内心去把握、去领悟。
  作为一名新时期的基层党员领导干部,更能感受到信仰的力量,如何将信仰化成实际行动,对我们有着更高的要求。我认为忠诚的信仰需要在坚守与奉献中传承,需要以实实在在的行动来诠释。一是要心怀大局。“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在革命、建设、改革的每一个历史关口,是共产党人审时度势、当机立断带领人民迈上了一个个成功的台阶。基层党员干部在平时的工作中要主动增强跟着中心走、贴着中心做的意识和能力。面对新的发展形势,要高度关注上级党委的决策部署,学习各种利于提高工作质量、提升个人素养的知识,不畏难艰难险阻,事事冲在前面,甘当社会主义建设的急先锋,不断自我加压,锻炼提高自己各方面的技能,争当坐下来能写,站起来能说,走出去能干的复合型干部。二是要开拓创新。要把创新创优作为一种素质来要求,始终保持一种创新的热情,一种超越自我的激情。把改革创新作为立足新起点、开辟新境界、开创新局面的根本动力,把基层工作的热点、难点作为改革创新的重点,集中力量调研攻关,敢于冲破一切妨碍发展的思维桎梏,敢于改变束缚发展的陈规陋习,学会用不断发展的眼光谋划基层工作,培养优良的作风;
把党和国家的政策方针不折不扣落到实处,拓宽思路,投入精力让创新成果跟上新形势的发展。三是要服务群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共产党人的宗旨。新时期的共产党人在点点小事上、在平凡岗位上闪耀着灼眼的光辉。当今时代已经不需要用断头流血来彰显我们家国天下的情怀。我们要做的,更多的是坚守自己的岗位、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要学会真心体察民情,主动深入群众,切身体验基层工作的甘与苦、得与失;
主动走出机关、走进基层、走入农家,真正俯下身子、放下架子,与群众交朋友、解实事、诉真情;
做群众欢迎的事、关心的事、满意的事,干老百姓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
  【篇四:纪录片《信仰》观后感】
  曾经,在念大学的时候,"信仰"对我而言是很空、很大,虚无缥缈,是个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我从未认真考虑过自己的信仰是什么?自己应该追求怎样的信仰?但当我踏上区妇联的工作岗位,成为一名年轻的共产党员,我开始有了一种信仰,那种信仰激励我全身心的投入工作。特别是近日,在支部的组织下观看了《信仰》纪录片,更是感触颇多,一个人只有树立了崇高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才有明确的奋斗方向,才能沿着正确的道路前进。
  正如纪录片里所说:"中国共产党人信仰的理论形态,是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的成果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共产党人信仰的社会形态,是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今天,我们叫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它的未来,是共产主义。"事实表明,共产主义信仰在万众一心的集体进取中迸发了超常力量,催生了一系列的苦难辉煌;
从建党伟业到建国大业,从独立自主到自力更生,从拨乱反正到改革开放,从初级阶段到小康社会,从中国特色到和谐社会,从三个代表到科学发展,信仰的力量引领一个古老的民族持续实现复兴的梦想。
  坚定信仰,需要勇气。晋朝刘琨讲过:"胆识坚定,临难无苟免之意"。在前行道路上,面对困难挫折风险,都能做到坚定不移坚韧不拔坚持不懈,是需要有点勇气的。只有"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不为任何风险所惧,不为任何干扰所惑",才能到达理想的彼岸。离开了勇气,也就离开了坚定,失去了信仰。对照自己,更需不断锤炼这种可贵的品格,努力做到在任何情况下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立场,"风雨不动安如山"。
  坚定信仰,需要实践。坚定的信仰需要在实践中锤炼,更需要用实践进行检验,不断增强坚定信仰的自觉性、积极性和主动性。在别人眼中,我是典型的“三门”干部,从“家门”到“校门”再到“机关门”,掌握的只是书本知识,缺少工作阅历、实践经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此,我在工作中,抓住每一个学习、实践的机会。向基层妇女干部学习,学习如何把党的各项政策措施落到实处,如何做好妇女工作,如何处理好复杂问题;
向实践学习,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发扬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把本职工作和基层实际紧密结合起来,把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紧密结合起来,注重研究新情况、新问题,把基层实践中好的做法和经验,进行及时的总结;
向妇女群众学习,耐心倾听她们的意见与建议,集思广益,更好地落实到每一项工作中。
  我坚信自己将一如既往地保持蓬勃朝气、高昂的工作激情、充足的干劲,为信仰的旗帜增添新的光彩。
  【篇五:观看信仰观后感】
  央视日前开播的历史文献纪录片《信仰——我们的故事》,以党的90多年历程为背景,以理想信念教育为主题,讲述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优秀共产党员坚持理想信念、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保持先进性和纯洁性的故事。一个个令人心潮澎湃的信仰故事,传递出让人震撼的信仰力量。
  信仰是精神的,却非虚幻的,是通过一个个人物诠释的。信仰有两个最基本的条件:实践与坚守。没有实践,信仰会沦为思想的“空中楼阁”;
没有坚守,信仰就失去了存在的根基。中国共产党用将近一个世纪的奋斗历程,通过对一个又一个具体鲜活的目标的实践,让信仰不再只是纸面上的文字、口头上的声音,而是成为一条绵延至今的长河,流过峥嵘岁月,见证历史沧桑,融入时代精神。
  “断头今日意如何?创业艰难百战多。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杀了夏明翰,自有后来人。”在那个“革命和写诗都到了不要命的境界”的年代,无数仁人志士放弃了荣华富贵、锦绣前程,前仆后继,舍生忘死,表现出来的坚忍与力量让世人惊叹。他们也是血肉之躯,他们的生命也只有一次,为什么选择“以命相搏”?因为他们有信仰——马克思主义。他们甘愿用生命去实践、去坚守这份信仰,因为它是迄今为止最符合社会发展规律和人类良知的科学思想体系,是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他们用这信仰指导中国进行反帝反封建革命,成就了一个“可爱的中国”。
  硝烟散去,“战争”却远没有结束。面对“一穷二白”的新世界,信仰面临的挑战虽不是生与死的抉择,却是成与败的考验。在这段“激情燃烧的岁月”里,我们再次感受到了共产党人的可敬、可爱、可亲,他们用实际行动为信仰注入了新鲜活力。从“抗美援朝精神”到“大庆精神”,从“雷锋精神”到“红旗渠精神”,他们把自强不息、艰苦创业融入了信仰;
从张秉贵到焦裕禄,从钱学森到邓稼先,他们把信仰化为了“一团火”“一滴水”,造福社会,温暖人心。
  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信仰也在与时俱进中不断丰富与完善。让人民得到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实现共同富裕,成为信仰的本质。不论是像沈浩那样致力于建设一个新农村,还是像蒋筑英那样致力于改革创新一项技术,或者只是像徐虎一样修好水电,像王顺友一样送好邮件;
更不必说在抗击“洪水”“非典”“地震”等危难关头,共产党员所展现出来的勇往直前、不怕牺牲。他们吹响的是信仰的嘹亮号角,展现的是永葆先进、纯洁和优秀的历史画卷。
  岁月无声,历史有情。在“信仰之河”里,中国共产党从南湖的“一叶扁舟”成长为“一艘巨舰”,中国人民从受压迫受剥削到当家作主。而那些为了信仰“勇往直前,断头流血,殚精竭力”的过往,依然照耀着我们前行的路。

版权所有:博古范文网 2012-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博古范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博古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浙ICP备1201877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