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教案设计 > 正文

初中八年级语文《一着惊海天》教学教案3篇

发布时间: 2023-09-03 16:40:04 来源:网友投稿

初中八年级语文《一着惊海天》教学教案《一着惊海天》教案【知识与能力】1.了解通讯的基本特点。2.学习叙事的写作方法。【过程与方法】1.培养学生搜集、筛选和整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初中八年级语文《一着惊海天》教学教案3篇,供大家参考。

初中八年级语文《一着惊海天》教学教案3篇

初中八年级语文《一着惊海天》教学教案篇1

《一着惊海天》教案

【知识与能力】

1.了解通讯的基本特点。2.学习叙事的写作方法。【过程与方法】

1.培养学生搜集、筛选和整理信息的能力。

2.学习叙述、议论、抒情相结合的写法,培养阅读和写作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了解中国军队的发展情况及实力,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和爱国情感。

1.了解通讯的文体特征。

2.掌握本文围绕中心精心选材、巧妙组材的特点。

一、导入新课

要保证我们祖国和人民的利益不受侵犯,就必须取大家之智慧,集大家之所长,以提高我国综合国力为目标,实现民族复兴。俗话说的好,国不可一日无“军”。国家要强盛,必须要有一个强大的军队。航母建设承载国人百年强国强军梦想,而只有舰载战斗机成功着舰起飞,中国首艘航空母舰——辽宁舰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航母。让我们走进“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架次成功着舰”的现场,去领略一下我们这支精锐军队的风采,去见证让人激动、自豪的“圆梦”时刻吧!

二、资料助读

获悉我国将首次组织航母舰载战斗机着舰起飞的消息后,记者多方协调,随直升机飞降正在海上训练的辽宁舰,从高空中目睹了“航母就像汪洋中一片树叶”。现场采访中,记者获取了独家进入最佳采访部位——辽宁舰岛塔台采访的机会,充分利用这个最佳视角,全过程见证我国舰载战斗机首次着舰起飞。

三、自主学习(一)——预习与展示 1.生字注音

桅杆(wéi)

承载(zài)

娴熟(xián)湛蓝(zhàn)刹那(chà)镌刻(juān)2.生词注释

娴熟:老练、熟练或灵活,形容对某种事物或工作很熟练。定格:电影、电视片的活动画面突然停止在某一个画面上。文中指当时的相机记录下的场面。殚精竭虑:用尽精力,费尽心思。

四、自主学习(二)——合作与交流(一)整体感知

1.教师范读,学生听读,在课文上标注生字词读音。2.学生自读,了解课文大意,梳理文章结构。

第一部分(开头——其中绝大部分事故是发生在着舰的时候)介绍歼-15舰载机着舰前的准备,点明此项任务的危险。第二部分(飞行塔台内的广播响了——稳稳地停了下来)描绘歼-15舰载机着舰的过程。

第三部分(记者眼前的飞行甲板上——最后)歼-15舰载机成功着舰。(二)深层理解

1.文章开头为什么描写渤海某海域海上恶劣的环境?

描写海风之大和海浪之汹涌,为下文舰载机着舰设置了集体环境,突出此时着舰之险,衬托了我国着舰技术的成熟。2.文中引用着舰遇难事故数据有什么作用?

揭示我国航母舰载机首次着舰的意义——它承载着国人和海军官兵强军的梦想,交代舰载战斗机着舰是世界公认的最具风险的难题。渲染出紧张的氛围,引发读者的关注和继续阅读的兴趣,为下文写舰载机成功着舰后人们的喜悦作铺垫。

3.文章写着舰过程中,用具体时间显示进程,这样写有必要吗? 有必要。以时间为序更体现事件的紧迫性,给读者以真实感,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4.这篇通讯在描写战机着舰过程时多次描写了四周人的神态和心情,简明扼要分析作者这样写的用意。

提示:战机着舰是这篇通讯的主要事件,而人们的神态和心情是辅助之笔,用以从侧面表现主题。要从气氛的烘托上、现场感的营造上、主题的突出上等角度综合分析其用意。表现人们对我国航母舰载机首次着舰的关注,烘托当时紧张的氛围、胜利的喜悦等。增强新闻的现场感,增强感染力。侧面表现舰载机着舰风险极大、意义重大,从而突出了主题。(三)走进语言

请从修辞手法角度赏析下列文字。

声如千骑疾,气卷万山来。惊心动魄的一幕出现了:9时08分,伴随震耳欲聋的喷气式发动机轰鸣声,眨眼之间,舰载机的两个主轮触到航母甲板上,机腹后方的尾钩牢牢地挂住了第二道阻拦索。刹那间,疾如闪电的舰载机在阻拦索系统的作用下,滑行数十米后,稳稳地停了下来。”

提示:本段文字主要运用了细节描写(“震耳欲聋”“轰鸣”“眨眼之间”“刹那间”“疾如闪电”等)和对偶、比喻的修辞手法(“声如千骑疾,气卷万山来”)。

运用细节描写,生动形象地描绘出战斗机着舰的情形。“震耳欲聋”“轰鸣”描绘出战斗机着舰时巨大的声音,“眨眼之间”“刹那间”“疾如闪电”等词描绘出战斗机着舰时震撼人心的速度,“牢牢地”“稳稳地”表现了战斗机着舰的安全和平衡。运用对偶和比喻的修辞手法,增强文章气势,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战斗机着舰时的浩大声势,具有感染力。(四)走进写法

1.叙事完整,铺排有序。《一着惊海天》对舰载机首架次着舰这一重大事件,从身着马甲的工作人员到飞行塔台内指挥人员的连续对话,整个过程都做了完整记录。记叙紧紧围绕着检查阻拦索、塔台广播、着舰指挥员引导、战斗机降落这一套程序来展开,条理清晰,毫无杂乱之感。

2.重点突出,主次分明。舰载战斗机着舰实验,是一个复杂危险的系统工程,要把这一切完全记录下来是不可能的,也是没有必要的。读者关注的是着舰能否成功。作者就是抓住了这一环节来叙写。这个关键环节就是塔台指挥和着舰动作。作者集中笔墨叙写了着舰过程的状态,将此过程清晰展现在读者面前。

3.文风平实,脉络直观。作为科技类文章,要让读者有更清晰最科学的把握,语言不能太含蓄。作者在叙写中紧要处的口令和动作都用实词准确阐述,为的是让读者直观易懂,让舰载战斗机这一实验事件更加平实,为读者解开高科技的神秘面纱。(五)走进主题

本文抓住歼—15舰载战斗机首次成功着舰这一最具历史意义的时刻,采用现场特写的写法,生动再现了举世瞩目的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次成功着舰那惊心动魄的一刻。表达了作者强烈的自豪感和对工作人员由衷的景仰之情。

初中八年级语文《一着惊海天》教学教案篇2

第4课《一着惊海天》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通讯有关知识,明确通讯的一些特点。2.感知课文内容,培养提取信息的能力。3.揣摩文章写作手法,品味文章语言特色

4、感受作者的爱国激情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操,激发学生富国强军的豪情。基础知识检测学习

教学重点:

明确通讯的一些特点。教学难点;

品味课文语言特色。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检查预习 1.字音检测

着陆(zhuó)桅杆(wãi)凛冽(lǐnli â)舰艉(wěi)浩瀚(hàn)娴熟(xián)默契(qì)镌刻(juān)澎湃(pãng pài)殚精极虑(dān)2.掌握释义 娴熟:熟练。镌刻:雕刻。

白手起家:比喻原来基础或条件很差而创立一番事业。殚精竭虑:用尽精力,费尽心思。

惊心动魄:形容使人感受很深,震动很大。

3、文体知识

通讯的定义:是运用叙述、描写、抒情、议论等多种手法,具体、生动、形象地反映新闻事件或典型人物的一种新闻报道形式。它是记叙文的一种,是报纸、广播电台、通讯社常用的文体。

通讯的特点:严格的真实性;报道的客观性;较弱的时间性;描写的形象性;议论色彩较浓。通讯的分类:它包括人物通讯和事件通讯两类,特写也是通讯的一种。自我研读生成新知 二整体感知

1、通读全文,概括这篇通讯记录了什么事件?

这篇通讯用写生的笔法详尽而具体地勾勒出了我国第一艘航母“辽宁舰”上成功着陆歼-15舰载机的全过程。

2、快速浏览课文,从这篇通讯中你获取了那些信息? 辽宁舰的航行位置

歼-15舰载机着舰训练的时间 舰载机着舰的难度和重要性 歼-15成功着舰的过程

歼-15成功着舰后工作人员的欢呼和庆祝。3.归纳出文章的层次

第一层:(1-4)交代时间、地点及事件的重要性。(1-2):检查甲板,做好着舰准备。(3-4):交代这次飞行的重要性和降落的风险性。第二层:(5-19)详细叙述了舰载机降落过程。(5-16):舰、机默契配合。(17-19):舰载机成功降落。

第三层:(20-25)着舰成功的重大意义及人们的激动心情。三课堂小结 略

第二课时

一问题回顾

结合前面两篇课文,说说通讯与消息、特写的区别。学生说出,师生作适当补充。二再读课文,合作探究 1.标题的“着”“惊”“海天”给你怎样感受?

“着”“惊”两个动作,“海天”一个景象,强烈的画面感跃然纸上,很容易让读者心头一震,吸引着继续往下读。

2、导语中哪些词语给读者以很强的画面感,找出来细细品味。

海风呼啸、斩浪前行、艳红的八一军旗„„

这些词像画家一下画出了画的底色和格调,给人很强的现场感。

3、详细描述塔台和飞行员对话,略写其他细节。

让读者仿佛置身其中,感同身受,扣人心弦,突出了飞机着舰前的紧张、但又有序。

4、用了很多比喻修辞,找出来,仔细品味。

用“刀尖上的舞蹈”比喻着舰的危险。用“凌波海燕”比喻歼-15轻巧的飞行。用“疾如闪电”比喻舰载机飞行的速度。

三课堂小结

这篇通讯用细腻的笔触记述了辽宁舰歼-15舰载机成功着舰的过程,向读者展示了中国人民军队在创新中不怕牺牲,勇于探索的精神。

(一)写作特色

1、叙事完整,铺排有序

2、重点突出,主次分明

3、文风平实,脉络直观

(二)。拓展延伸

这则通讯被评为当年中国人民解放军新闻奖一等奖,深受广大读者和评论家的喜爱,您能用自己的话说说你的收获吗?

提示:可以用“读了这段话,或者读了这句话”我感受到„„的句式来表述。当堂评价

初中八年级语文《一着惊海天》教学教案篇3

《一着惊海天》教案

教学目的

1.积累语言,复习巩固通讯的写作知识。

2.学习本文正侧面结合的写作方法。

3.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架次成功着舰的过程及其意义。

教学设想 上网查找我国第一艘航母的资料,有关通讯的基本知识。

课时:2课时

第1课时 教学目的1.积累语言

2.理解课文基本内容 教学内容与步骤

情景激趣:

航母建设承载国人百年强国强军梦想,而只有舰载战斗机成功着舰起飞,中国首艘航空母舰——辽宁舰才是真正意义的航母。在跨越“着舰”、“起飞”这两道坎中,着舰是“刀尖上的舞蹈”、世界公认的高风险难题。获悉我国将首次组织航母舰载战斗机着舰起飞的消息后,写作本文的记者多方协调,随直升机飞降正在海上训练的辽宁舰,从高空中目睹了“航母像漂在汪洋中一片树叶”的情景。在现场采访中,写作本文的记者获取了独家进入最佳采访部位——辽宁舰岛塔台采访的机会,他充分利用这个最佳视角,全过程见证了我国舰载战斗机首次着舰起飞。综合现场所见所闻所感,记者聚焦首架次成功着舰这一历史时刻,独家完成了现场特写。稿件刊发后,在广大读者中产生强烈反响。新华网、人民网等网络媒体在第一时间对稿件进行了转载。此稿抓住了舰载战斗机上舰中最精彩、最关键的一环,回答了大家关注的热点问题,既是一篇集新闻和史实的佳品,又是一篇振奋人心、凝聚正能量的精品,具有极强的可读性和收藏性。一位退休的海军上将专门派秘书到报社,指定要刊有此稿的报纸100份,送给老战友们留作收藏。在第四届解放军新闻奖评选中,稿件以全票通过的形式,被评为一等奖。

探究生趣

第一步,泛读课文,整体理解。指导学生阅读时,要求用(一,二,三……)标出课文的段落层次,在阅读过程中积累下列词语:

澎湃(péng pài)桅杆(wéi)凛冽(liè)浩瀚(hàn)娴熟(xián)默契(qì)咆哮(páo)镌刻(juān)殚精竭虑(dān)

镌刻:雕 刻。一丝不苟:指做事认真细致,一点儿不马虎。

惊心动魄:使人神魂震惊。

白手起家:比喻原来没有基础或条件很差而创立起一番事业。

殚精竭虑:用尽精力,费尽心思。

划分段落,概括大意

着舰前(1~17):检查准备,意义重大,风险极大。

着舰时(18~20):引导降落,舰机配合,成功着舰。

着舰后(21~26):绽放笑容,着舰意义,合影留念。

二、根据课文,复习通讯的特点,并比较与消息的异同

1.这是一篇什么通讯?

明确:事件通讯。

2.这篇通讯重点写了什么内容?

明确: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架次成功着舰的过程及意义。

总结固趣:

布置作业:熟读课文,列出不懂的问题

第2课时

教学目的 深入理解课文,学习课文的写法。

精读课文,深入理解。

课堂探究1.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架次成功着舰有何意义?

明确:承载着国人和海军官兵的强军梦想,破解了世界公认的最具风险的难题,标志着我国海军真正进入航母时代。

2.作者集中笔墨主要叙写的是什么环节?为什么要重点写这些环节?

明确:作者集中笔墨主要叙写的是塔台指挥和着舰动作这些环节,将着舰过程中的状态。重点写这些环节便于将着舰的前后过程清晰完整地展现在读者面前。

3.请同学们勾画出描写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架次成功着舰的情景的句子,分析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或描写方法,并理解其作用,以及词语的表达作用。

明确:如:“声如千骑疾,气卷万山来。”运用对偶和比喻的修辞手法,增强文章气势,生动形象地表现了 战斗机着舰时的浩大声势,具有感染力。运用细节描写,生动形象地描绘出战斗机着舰的情形。运用“震耳欲聋”“轰鸣”描绘出战斗机着舰时巨大的声音,“眨眼之间”“刹那间”“疾如闪电”等词描绘出战斗机着舰时的震撼场面。“牢牢地”“稳稳地”生动地写出了我国舰载机着舰技术的成熟和飞行员操作技能的娴熟。“定格了一个象征胜利的巨大‘V’字 ”的特写镜头,既是对当时情景的生动再现,更是表现了作者对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架次成功着舰的喜悦和自豪。

4.作者在叙述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架次成功着舰的过程中,穿插了一些其他内容。请找出来,并体会其作用。

明确: 内容①:“渤海某海域,海风呼啸,海浪澎湃。辽阔的海面上,我国第一艘航空母舰——辽宁舰斩浪向前。舰岛的主桅杆上,艳红的八一军旗迎风招展。作用:环境描写,把我国航母舰载机首架次着舰置于渤海雄伟壮阔的背景中,既增加了紧张的气氛,又能展现中国海军的自信、自豪。

内容②:这不是一次普通的飞行。航母舰载战斗机上舰,承载着国人的强军梦想。浩瀚的大海可以作证,为了这一梦想成真,古老的中华民族,已经等了近百年;人民海军官兵,已经期盼了半个多世纪。这更不是一次普通的降落……其中绝大部分事故是发生在着舰的时候。作用:这两段文字,揭示了我国航母舰载机成功着舰的巨大历史意义。

内容③塔台内,时钟指针的每次跳动,都在揪着人心。飞行塔台内,一双双布满血丝的眼睛,紧盯着监视屏幕上不断跳动的参数和曲线…… “咔嚓!”“咔嚓!”……随着照 相机的快门声响起,中国第一位成功着舰的航母舰载战斗机飞行员的风采,定格在人们的镜头里,镌刻在共和国的史册上。作用:反复写人们的神态和心情,表现人们对我国航母 舰载机首架次着舰的关注。烘托了当时紧张的氛围、胜利的喜悦等。增 强了新闻的现场感和感染力。侧面表现舰载机着舰风险极大、意义重大,从而突出了主题。

内容④舰载战斗机上舰,中国白手起家,一 切从零开始。某大国一名上将曾说:“我们可以把航空母舰送给你们,但是,十年之内,你们不可能让舰载机上舰!”为了这一着……今天,终于有了一个圆满的结果,能不激动吗?

作用:侧面描写,突出我国航母发展过程的艰难,歌颂中国人民和海军强军梦想、坚定信念和奉献精神,表现我国航母舰载机成功着舰的巨大历史意义。

精读课文,体会写法

1.第三、四自然段在文中有何作用?

明确:从内容上看,这两段揭示了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次着舰的意义,并交代了航母舰载战斗机着舰是世界上公认的最具危险性的难题;从结构上看,这两段渲染了一种紧张的氛围,引发读者的关注和继续阅读的兴趣,为下文写舰载机成功着舰后人们的喜悦作铺垫。

2.这篇通讯在描写战机,着舰过程时多次描写了周围人的神态和心情,作者这样安排有什么用意呢? ]

明确:①表现人们对我国航母舰载机首次着舰的关注。

②烘托当时紧张的氛围,胜利的喜悦等。

③增强新闻的现场感,增强作品感染力。

④侧面表现舰载机着舰风险极大、意义重大,从而突出了主题。

总结固趣 作业:预习《藤野先生》,要求基本读熟,完成课后作业

有关的趣味教学资料

一着惊海天 ——目击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架次成功着舰 航母建设承载国人百年强国强军梦想,而只有舰载战斗机成功着舰起飞,中国首艘航空母舰——辽宁舰才是真正意义的航母。在跨越“着舰”、“起飞”这两道坎中,着舰是“刀尖上的舞蹈”、世界公认的高风险难题。本文抓住歼-15舰载战斗机首次成功着舰这一最具历史意义的时刻,采用现场特写的写法,生动再现了举世瞩目的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次成功着舰那惊心动魄的一刻。稿件现场感强,角度新颖,信息量大,震撼力强,是一篇难得的精品佳作。获悉我国将首次组织航母舰载战斗机着舰起飞的消息后,记者多方协调,随直升机飞降正在海上训练的辽宁舰,从高空中目睹了“航母像漂在汪洋中一片树叶”。现场采访中,记者获取了独家进入最佳采访部位——辽宁舰岛塔台采访的机会,充分利用这个最佳视角,全过程见证我国舰载战斗机首次着舰起飞。综合现场所见所闻所感,记者聚焦首架次成功着舰这一历史时刻,独家完成了现场特写,并第一时间发回报社,报社第一时间安排上版,在一版以文配图的形式,进行了突出处理。稿件刊发后,在广大读者中产生强烈反响。新华网、人民网等网络媒体在第一时间对稿件进行了转载,读者认为,此稿抓住了舰载战斗机上舰中最精彩、最关键的一环,回答了大家关注的热点问题,既是一篇集新闻和史实的佳品,又是一篇振奋人心、凝聚正能量的精品,具有极强的可读性和收藏性。一位退休的海军上将专门派秘书到报社,指定要刊有此稿的报纸100份,送给老战友们留作收藏。在第四届解放军新闻奖评选中,稿件以全票通过的形式,被评为一等奖。

《一着惊海天》赏析:

刊登于2012年11月25日《人民海军报》一版的通讯《一着惊海天》,在获得笫四届中国人民解放军新闻奖一等奖后,又喜获第23届中国新闻奖文字通讯类三等奖。一篇作品,能接连被各方看好,必定有其可圈可点之处,作为该文的编辑,这种感受则更加深刻。题材重大是写好新闻作品的重要条件,但却不是诞生新闻精品的充分条件,将重大题材的新闻亊件写成一篇好通讯实属不易。通讯有别于消息,它要求不仅仅将某一亊件客观、概括地反映出来,还要求对新闻亊件的报道进行更加具体、形象、生动和详尽的描述,以求能够给读者留下生动可感的印象,达到“情动于心而言于行”的最高境界。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架次着舰,可划归重大事件题材。与人物通讯等其他题材相比而言,这个题材的报道具有以下难度:

一、重大亊件题材本身不易写好,更难出彩,特别是这种“高端”试验活动不为一般人所熟知其至了解,二、这种活动动作性不是很强,虽然参加的人员较多,但都是靠暗藏在电波中的口令贯穿其中,整个活动者起来较为刻板单谰;

三、没有太过明显的矛盾冲突,缺少能够抖响的“包袱”。这样的重重困难,对《一着惊海天》的作者而言挑战与考验不小。而在此文能很好地处理以上问题,令人仿若看到了—幅用写生笔法绘就的雄美图画。很有价值感 新闻稿件的生命力,说到底是要围绕时代主题捕捉具有宏大意义的典型事件。

新闻价值的大小,不仅在于稿件的思想性、鲜活性,史在于其亊件是否具有重大典型意义。

舰载战斗机着舰,就是这样一种具有宏大意义的重大事件,这不是一次普通的飞行。航母舰载战斗机着舰,承栽着国人的强军梦想。浩瀚的大海可以作证,为了这一梦想成真,古老的中华民族,已经等了近百年;人民海军官兵,已经期盼了半个多世纪。这更不是一次普通的降落。这是世界公认的最具风险性难题。在高速飞行的舰载战斗机上往下看,航母就像汪洋中的一片树叶,在海上起伏行进,每次着舰都面临着生与死的考验。据统计,航母大国舰载机80%的事故发生在着舰的过程中。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到现在,某大国海军已经坠毁了1000多架飞机,700多名飞行员丧生,其中绝大部分亊故是发生在着舰的时候。这两段,将新闻的价值展现得淋漓尽致,不仅吊起了读者期盼的胃口,其中描述的危险性也让读者不由自主地担心起来。读者会想,首次着舰能不能成功?首次着舰的过程是怎样的?读者有了这样的品读胃口,反映出作品的吸引力所在。读者对“首次”更期待,稿件的生命力和价值就越大。新闻的生命力,更加需要笔者来全心呵护。

作品中的每个“口令”、每个时间节点,都凝聚着记者的辛勤汗水,不到现场聆听、不靠双脚奔波是写不出、悟不到的,作者的这种独特视听和感悟都是唯一的,这种唯一性更加深了作品价值的厚重,更加吸引了读者的阅读兴趣。反过来说,此稿作为我国航母舰载机首架次成功着舰的文字记录,在历史的坐标中地位自然非同凡响,新闻价值更是不言而喻。很有层次感 新闻特写的最大特点是形象性和片段性。所谓形象性,就是说它是一种描绘性新闻,旨在形象地再现新闻亊实,引领读者清晰地了解事件全要素;所谓片段性,指它不写事物全貌。只摄取事物典型的、精彩的片段。这两者,一个要求观全景,一个要求窥一斑,看似矛盾的问题如何求解且看这篇稿件,有三个方面特点:

一是叙亊完整,铺排有序。《一着惊海天》对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架次着舰试验这一重大亊件,从身着不同颜色马甲的工作人员,到飞行塔台内的着舰指挥员与飞行员的连续对话,整个试验过程都作了完整的记叙。记叙紧紧围绕检査甲板、塔台广播、着舰指挥员引导。战斗机降落这套程序来展开,条理清晰,毫无杂乱之感。

二是重点突出,主次分明舰载战斗机试验是个复杂、危险的系统工程,每一个环节都同成功失败密切相关。要把这一切都记录下来,是不可能的,也完全没有必要。因为读者最关心的还是战斗机能否成功着舰这一件事。那么关系到成功着舰的关键环节是什么呢?作者就是紧紧抓往这些环节来展开叙写的。这些关键环节就是塔台指挥和着舰动作。作者集中笔墨 主要叙写了这些环节在着舰过程中的状态。将着舰前后过程清晰完整地展现在读者的面前。

三是文风平实,脉络直观。作为科技类题材,要想让读者对事件有最清晰最科学的把握,语言就不能太过含蓄。作者在叙写中,将紧要处的口令和动作都用实词准确地阐述,为的就是让读者更加直观易懂,让舰载战斗机着舰这一高深的试验事件更加平实,为读者揭开高科技的神秘面纱。很有现场感 军事训练报追,是展现部队训练工作和战斗力建设发展的“窗口”,是军队报刊媒体有别于地方媒体的特株“名片”。

要写好写活军亊报道,尤为电要的点就是要凸显现场感,多—些“硝烟味多一些紧张气氛,实现这一目的,善用鲜活的语言是必由之路。通读《一着惊海天》,呈现在读者面前的就是一幕电彩,先看标题,“一着”和“惊”两个动作、“海天”一个景象,强烈的画面感跃然纸上,很容易让读者心头一震,吸引着继续往下读。再看开头导语,“海风呼啸”“斩浪前行”“舰岛的主桅杆上,艳红的八一军旗迎风招展”等句子词语,一下子把整体布好了局,彷如一位画家已将画布底色定格。第二段“顶着凛冽寒风”“不同颜色马甲”“阻拦索"等词语很容易在读者心里荡起涟漪,让读者感觉在看一个个镜头,想先回味—下却又忍不住继续往下看。鉴于科技类理材的考虑,在一些关键环节,作者将能够体现稿件主题的情节准确无误地大书特书,对那些无不相干的“边角料”则果断舍弃。因此,文章写到“飞行塔台内的广播响了„„”就把口令声翔实地做了呈现,接下来更是把飞行员与着舰指挥员的对话一一做了描写,让读者仿佛就置身于塔台内,聆听着两人之间的对话一般。当描写关键的着舰环节,“咆哮声”“一转弯”“主轮触到航母甲板上”“机腹后方的尾钩”等一系列紧凑的动作细节,作者部不惜笔墨地做了详细描述,把读者的眼睛死死地吸引在着舰过程中。纵观全文。构成了一桢桢战鹰着航母的动作画面。很有美觉感 很多人说,新闻是一种独具个性的审美创造活动。因此,我们可以称新闻记者为审美创造者。他们通过提高稿件的审美感染力,让读者感受到美的熏陶。

《一着惊海天》就有这样的美感。

—是动态美。此稿中的很多动态描写,呈现出活跃热闹的现场,产牛了一种视觉的冲击,并由此引发了读者美感神经的火花。稿件开头先是对海天环境进行了一个全景式描写。使航母、海洋、风浪交织出一种美学意境,这祌意境透着宏观上的壮美。一些具有代表意义、富有表现力的细节描述,在作品中作用独具,使作品丰满血肉。在描述舰载机着舰的最后动作中,一系列细微动作的变化,人物表情的刻画,使这次舰载机着舰过程在具有宏观的壮美外,还其备了相对微观的细节之美。

二是情感美。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赏析此文,一股家国情油然而生。“这不是一次普通的飞行„„已经期盼了半个多世纪。”字里行间,描写出这一次军事训练活动的人情味,所展现出的官兵家国情怀,实则也是记者内心真性情的写照。“塔台内,时钟指针的每一次跳动,都在揪着人心。”记者笔端情感流露,寥寥文字虽无声,一种将个人情绪融入着舰过程的情愫却显厚重。这样的美,是情怀之美。

三是语言美。语言是新闻稿件美的传播载体。文中把舰载机着舰比喻成“刀尖上的舞蹈”把即将着舰的舰载机比喻成“凌波海燕”、把舰载机成功着舰后阻拦索拉伸的情景巧妙地想象一个巨大的“V”字,既形象展示了阻拦索的实呩形态,又给新闻带来了非常强烈的感情宜泄。使作品具有了更强的阅读震撼力。

版权所有:博古范文网 2012-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博古范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博古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浙ICP备1201877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