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振兴乡镇 > 正文

党代会乡村振兴感言

发布时间: 2022-06-11 16:25:03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党代会乡村振兴感言,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写作有帮助!

党代会乡村振兴感言

党代会乡村振兴感言6篇

党代会乡村振兴感言篇1

乡村振兴话题

乡村振兴

1.背景/含义

背景:

乡村振兴战略是习近平同志2017年10月18日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战略。十九大报告指出,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含义:

乡村振兴是包括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的全面振兴。

产业振兴:把产业发展落到促进农民增收上来,全力以赴消除农村贫困。

人才振兴:让愿意留在乡村、建设家乡的人留得安心,打造一支强大的乡村振兴人才队伍。

文化振兴: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提高乡村社会文明程度。

,扎实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计划,推进农村“厕所革命”,完善农村生活设施。

,打造千千万万个坚强的农村基层党组织,确保乡村社会充满活力、安定有序。

2.分析

三农现状:

当前我国农业农村基础差、底子薄、发展滞后的状况尚未根本改变,经济社会发展中最明显的短板仍然在“三农”,现代化建设中最薄弱的环节仍然是农业农村。主要表现在:农产品阶段性供过于求和供给不足并存,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深度不够,农业供给质量和效益亟待提高;
农民适应生产力发展和市场竞争的能力不足,农村人才匮乏;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仍然滞后,农村环境和生态问题比较突出,乡村发展整体水平亟待提升;
农村民生领域欠账较多,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和收入水平差距仍然较大,脱贫攻坚任务依然艰巨;
国家支农体系相对薄弱,农村金融改革任务繁重,城乡之间要素合理流动机制亟待健全;
农村基层基础工作存在薄弱环节,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亟待强化。

实施乡村振兴的重大意义:

乡村是具有自然、社会、经济特征的地域综合体,兼具生产、生活、生态、文化等多重功能,与城镇互促互进、共生共存,共同构成人类活动的主要空间。乡村兴则国家兴,乡村衰则国家衰。我国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在乡村最为突出,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特征很大程度上表现在乡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最广泛最深厚的基础在农村,最大的潜力和后劲也在农村。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解决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必然要求,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基础。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村经济是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重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实现农村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发展,有利于推动农业从增产导向转向提质导向,增强我国农业创新力和竞争力,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奠定坚实基础。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建设美丽中国的关键举措。农业是生态产品的重要供给者,乡村是生态涵养的主体区,生态是乡村最大的发展优势。乡村振兴,生态宜居是关键。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加快推行乡村绿色发展方式,加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有利于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乡村发展新格局,实现百姓富、生态美的统一。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效途径。中华文明根植于农耕文化,乡村是中华文明的基本载体。乡村振兴,乡风文明是保障。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深入挖掘农耕文化蕴含的优秀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结合时代要求在保护传承的基础上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有利于在新时代焕发出乡风文明的新气象,进一步丰富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健全现代社会治理格局的固本之策。社会治理的基础在基层,薄弱环节在乡村。乡村振兴,治理有效是基础。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强农村基层基础工作,健全乡村治理体系,确保广大农民安居乐业、农村社会安定有序,有利于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现代社会治理格局,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必然选择。农业强不强、农村美不美、农民富不富,关乎亿万农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关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局。乡村振兴,生活富裕是根本。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不断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全面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有利于增进农民福祉,让亿万农民走上共同富裕的道路,汇聚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磅礴力量。

3.对策

一、构建乡村振兴新格局:统筹城乡发展空间,优化乡村发展布局,分类推进乡村发展,坚决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

二、加快农业现代化步伐:夯实农业生产能力基础,加快农业转型升级,建立现代农业经营体系,强化农业科技支撑,完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

三、发展壮大乡村产业:推动农村产业深度融合,完善紧密型利益联结机制,激发农村创新创业活力。

四、建设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推进农业绿色发展,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加强乡村生态保护与修复。

五、繁荣发展乡村文化: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丰富乡村文化生活。

六、健全现代乡村治理体系: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对乡村振兴的全面领导,促进自治法治德治有机结合,夯实基层政权。

七、保障和改善农村民生: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农村劳动力就业质量,增加农村公共服务供给。

八、完善城乡融合发展政策体系: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强化乡村振兴人才支撑,加强乡村振兴用地保障,健全多元投入保障机制,加大金融支农力度。

4.案例

案例1:因地制宜推进农村改厕

“小厕所是大民生,要切实把农村改厕这项民生工程好事办好、好事办实。”农业农村部副部长余欣荣委员表示,在城乡融合发展过程中,部分农村还存在着“垃圾靠风吹、污水靠蒸发、茅坑蚊蝇飞”的状况,实现乡村振兴,必须努力解决厕所问题。统筹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要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久久为功,把尊重农村传统文化和引导改变农民生活习惯相结合,把民生的事情真正办到农民心坎里去。要合理选择改厕模式,按照群众接受、经济适用的原则推进厕所革命,将农村污水治理与循环农业、绿色农业发展相结合,促进农村生产生活生态有机衔接。

案例2:毛乌素沙漠得到有效治理——“沙窝窝”变“金钵钵”

30多年来,陕西省定边县定边镇十里沙村党支部书记石光银带领乡亲们植树造林,在陕蒙两省区交界处的毛乌素沙漠南缘筑起了一道长50余公里、宽6公里的绿色长廊,4.22万平方公里的毛乌素沙漠,约80%区域得到有效治理。

“荒漠变绿洲,就是我最大的梦想。现在,虽然荒沙得到了有效治理,但西北地区生态环境仍然脆弱,一刻不敢放松。”石光银说,早些年,为了加快流沙治理速度,种植的大多是杨树,寿命较短。因此,复种、补种工作必须及时跟上。“去年,我们就新栽植了6000多亩樟子松哩!”

这几年,由于生态向好,许多山区的贫困户移民搬迁到了这片曾经的“沙海”。石光银通过“公司+农户+基地”的经营发展模式,大力发展林草经济和畜牧产业,走出了一条集荒沙治理、休闲旅游、苗木培育、畜牧养殖等产业于一体的综合发展之路,让1500多户农户受益,“沙窝窝”变成了“金钵钵”。

案例3:让科技研发向特色农业倾斜

“解决当前农业面临的结构性矛盾,要以市场为导向,发挥特色优势,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增加有效供给。”贵州省六盘水市市长李刚代表说,六盘水山地面积占了97%,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全市调减140多万亩玉米,发展刺梨等适合山区的产业,平均每亩收益达到3600元,将山区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建议加快出台相关政策,推动科技研发、农业补贴更多向特色农业倾斜,强化高质量绿色发展导向,引导农民自觉参与特色农业。

5.名言

(1)农业强不强、农村美不美、农民富不富,决定着全面小康社会的成色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质量。——习近平

(2)要帮助贫困地区群众提高身体素质、文化素质、就业能力,努力阻止因病致贫、因病返贫,打开孩子们通过学习成长、青壮年通过多渠道就业改变命运的扎实通道,坚决阻止贫困现象代际传递。——习近平

(3)要再接再厉,咬定目标,精准施策,精准发力,按时按质完成脱贫攻坚任务。——习近平

(4)重农固本是安民之基、治国之要。——习近平

(5)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
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
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习近平

6.范文

激活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

农村稳方能天下安,农业兴方能基础牢,农民富方能国家盛。

水泥路修到了家门口,无害化厕所正在普及,返乡创业迎来了热潮……如今的乡村,正行驶在振兴发展的快车道上。与此同时,也面临不少沟坎:脱贫攻坚正在进入啃硬骨头阶段、产业绿色发展仍需提质、农村环境和人居环境亟须改善,等等。爬坡过坎,需要落实好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用好深化改革这个法宝,激活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

激活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农民是实践主体,也是动力来源。回顾改革开放以来的农村改革历程,从大包干到乡镇企业崛起,从土地流转试水再到特色乡村的遍地开花,正是发端于最基层农村农民的改革实践,让广袤乡村迸发出强大的内生活力。今天的乡村大地上,无论是专业合作社,还是资金互助组,这些农民自己创造的新事物,朝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总目标,汇聚成推动乡村振兴的强大合力。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夯实乡村治理这个根基。目前,乡村治理中存在一些薄弱环节,乡村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比如,如何防止村级组织行政化,提高村规民约认同度,让乡村人气更旺,都需要拿出有效的应对之策。实现乡村善治,需要强化农村基层党组织堡垒作用,深化村民自治实践。以村规民约、新乡贤、家规家训等方式,激活乡村的自我净化和纠错能力,推动大家心往一处想、智往一处谋、劲往一处使。

乡村振兴,关键在人。以前,一些贫困地区存在人才“引不进、留不住”的问题。如今,随着人才、资本的持续进入,乡村造血功能正在不断强化,成功的例子不断涌现:有的村通过转型发展,吸引资金和专家发展乡村民宿,变成了旅游大村;
有的村引进科技人才,改变种养结构,富民富村;
有的村利用传统优势产业,引进资本打造高端品牌……内生动力与外来助力相得益彰,激活了乡村振兴的一池春水。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乡村振兴,蕴藏在每个乡村和每位乡亲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之中。提高每个人的参与激情,凝聚撸起袖子加油干的共识,才能让“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成为每个乡村的生动图景,为希望的田野绘就收获的金色。

激活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

【标题句式:点睛式标题,直接表达文章观点,即激活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

农村稳方能天下安,农业兴方能基础牢,农民富方能国家盛。

水泥路修到了家门口,无害化厕所正在普及,返乡创业迎来了热潮……如今的乡村,正行驶在振兴发展的快车道上。与此同时,也面临不少沟坎:脱贫攻坚正在进入啃硬骨头阶段、产业绿色发展仍需提质、农村环境和人居环境亟须改善,等等。爬坡过坎,需要落实好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用好深化改革这个法宝,激活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

【开头解读:好的现象+不好的现象+总论点。案例:水泥路修到了家门口,无害化厕所正在普及,返乡创业迎来了热潮。】

激活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农民是实践主体,也是动力来源。回顾改革开放以来的农村改革历程,从大包干到乡镇企业崛起,从土地流转试水再到特色乡村的遍地开花,正是发端于最基层农村农民的改革实践,让广袤乡村迸发出强大的内生活力。今天的乡村大地上,无论是专业合作社,还是资金互助组,这些农民自己创造的新事物,朝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总目标,汇聚成推动乡村振兴的强大合力。

【论证解读:本段主要分析激活乡村振兴内生动力的实践主体和来源。通过举例说明农民是乡村振兴的实践主体和动力来源。

案例:从大包干到乡镇企业崛起,从土地流转试水再到特色乡村的遍地开花;
无论是专业合作社,还是资金互助组。】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夯实乡村治理这个根基。目前,乡村治理中存在一些薄弱环节,乡村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比如,如何防止村级组织行政化,提高村规民约认同度,让乡村人气更旺,都需要拿出有效的应对之策。实现乡村善治,需要强化农村基层党组织堡垒作用,深化村民自治实践。以村规民约、新乡贤、家规家训等方式,激活乡村的自我净化和纠错能力,推动大家心往一处想、智往一处谋、劲往一处使。

【论证解读:本段主要从怎么办的角度阐述激活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需要夯实乡村治理的根基。

论证方式:分论点(要夯实乡村治理这个根基)+举例说明乡村治理存在的问题+对策及目的。】

乡村振兴,关键在人。以前,一些贫困地区存在人才“引不进、留不住”的问题。如今,随着人才、资本的持续进入,乡村造血功能正在不断强化,成功的例子不断涌现:有的村通过转型发展,吸引资金和专家发展乡村民宿,变成了旅游大村;
有的村引进科技人才,改变种养结构,富民富村;
有的村利用传统优势产业,引进资本打造高端品牌……内生动力与外来助力相得益彰,激活了乡村振兴的一池春水。

【论证解读:本段主要从怎么办的角度阐述激活乡村振兴关键在人,即通过外来助力和内生动力结合,推进乡村振兴。

论证方式:分论点+今昔对比、举例说明。

句式:以前存在……的问题,如今,……发生改变,……不断强化/涌现/进步等。通过今昔对比体现论证目的。

案例:转型发展,吸引资金和专家发展乡村民宿,成为旅游大村;
引进科技人才,改变种养结构,富民富村;
利用传统优势创业,引进资本打造高端品牌。】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乡村振兴,蕴藏在每个乡村和每位乡亲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之中。提高每个人的参与激情,凝聚撸起袖子加油干的共识,才能让“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成为每个乡村的生动图景,为希望的田野绘就收获的金色。

【结尾解读:总结全文,升华主题。呼吁式的结尾,比较常见。提高……参与激情,凝聚……共识,才能……(实现什么目的)。】

党代会乡村振兴感言篇2

遂宁市高中2018届一诊考试文科综合能力测试 政治

3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30分)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于12月28日至29日在北京举行。会议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研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政策并进行工作部署。

材料一: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目前我国发展最大的不平衡就是城乡之间发展的不平衡,最大的不充分就是“三农”发展的不充分。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新发展理念。报告指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加强农村基层基础工作,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这指明了新时代乡村发展的方向,明确了乡村发展的新思路,是城乡发展的重大战略性转变。

材料二:“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古诗词里对乡村的咏叹,道出了很多人心中的田园梦。某市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过程中大力推进乡村文化建设,不断充实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例如,评选、宣传行业能手和劳模,积极培养各类民间艺人,调动农民群众投身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
创办各种形式的“农村书屋”,推广发家致富知识;
借村委会换届选举,举办各种讲座,提高农民群众的政治参与素养,打造和谐村庄;
以乡镇文化站为主体,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乡村文化活动,举办各种文化艺术节,让人民群众自创自乐。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政治生活知识,谈谈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促进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解决中应发挥怎样的作用。(12分)

(2)结合材料一、二,运用的有关知识,谈谈大力推进乡村文化建设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义。(12分)

(3)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离不开人才的支持。2018年将继续选拔一批优秀大学生参与“大学生村官”、“三支一扶”等计划和行动。请为鼓励和支持大学生到农村去创新创业拟。要求:言简意赅、主题突出、朗朗上口,每条字数不超过20个字。(6分)

【参考答案】

39.(30分)

(1)【答案】①坚持学习和贯彻十九大精神,践行新的发展理念。(2分)②坚持,完善相关行政法规,发展基层民主,健全乡村治理体系。(2分)③履行好经济职能,加强宏观调控,调整和优化农村经济结构,促进城乡协调发展。(2分)④履行好生能,推进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实现绿色发展。(2分)⑤履行好推进乡村文化建设,培育良好的社会风尚。(2分)⑥履行管理和服务职能,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2分)

【评分细则】第③④⑤点,考生可以分别答履行经济建设、生态文明建设、文化建设职能,结合材料阐述清楚,每个小点都可以给2分,但不能重复给分。该小题总分不超过12分。

(2)【答案】①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1分)推进乡村文化建设可以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2分)②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相互交融。(1分)推进乡村文化建设可以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和农村科技水平,促进农村产业经济的发展,改善农民生活。(2分)③文化与政治相互影响、相互交融。(1分)推进乡村文化建设可以提高农民政治素养和参与政治生活的能力,促进农村基层民主的发展和乡村治理体系的完善。(2分)④文化塑造人生。(1分)推进乡村文化建设有利于促进优秀文化的传承,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培养新型农民。(2分)

【评分细则】每个小点3分,其中,课本观点1分,意义2分。在意义的表述中没有【答案】每个小点中的划线词语或类似词语的,表明考生没有审准题,没有结合“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要求”谈推进乡村文化建设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义,而是笼统地谈推进乡村文化建设的意义,那么这样的意义只能得1分。如果考生答出“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推进乡村文化建设可以打造良好的文化环境,培育良好的文明风尚”也可以给3分,但该小题总分不超过12分。

(3)【答案示例】①扎根农村,放飞梦想。②农村是莘莘学子展示才能的舞台。③青春,在农村这片沃土上闪光。④农村是您实现人生价值的广阔舞台。⑤今日田野沃土显身手,明日祖国建设挑大梁。

【评分细则】每小点3分,考生答出两点即可得满分6分。若从其他角度回答,言之成理,亦可酌情给分,但该题总分不超过6分。其他答案原则上要包含“农村”一词,主题要围绕“到农村创业”,要符合“大学生”这个主体。

湖南省长沙市2018届高三上学期期末统一模拟考试政治试题

 

25.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我国农村改革三十多年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是,从当前现实情况看,城乡二元结构依然没有破解,在城市郊区、农业基础生产条件优越和交通相对便捷区域,各种现代农业模式正以相当快的速度扩张性规模增长;
在偏远的传统农区,农业结构的转型提升没有实质性进展,还存在大量低投入、低产出的传统小农经济模式;
在一些地区部分社会事业如图书阅览、体育健身设施却严重滞后;
高速工业化、城市化推进中所吞噬的主要是最肥沃的良田沃土,对农业现实生产能力的损害极为严重;
农业劳动力特别是素质相对较高的青壮年仍然主要是离乡进城的就业选择,严重失衡的劳动力流动方式依然未能逆转,土地撂荒严重,“谁来种地”成为普遍性的突出矛盾;
农业研发经费投入强度不仅低于许多发展中国家的水平,更远低于主要发达国家3%至6%的水平;
有些地方规模化养殖业的快速扩张使农村面临的面源污染比过去任何时候都尤为严重,农业增长过度依赖化肥、农药的格局总体仍未扭转,投入量大,利用率低,大量直接进入水体和土壤,致使农村环境污损日趋加重。

“乡村病”的日益加重不仅在一定程度上正在侵蚀改革以来在“三农”领域所取得的巨大成效,影响和削弱农业农村自身的发展能力,而且还将危及到中国经济社会的整体性稳定。

上述材料反映出我国乡村发展存在什么?应采取哪些措施引领乡村发展?

【答案】突出问题:①我国乡村发展不平衡、不充分;
②农业发展所依赖的土地要素受到吞噬,农业研发经费投入不足,损害了农业现实生产能力;
③青壮劳动力离乡进城导致农业高素质劳动力缺乏,土地撂荒严重;
④农村环境污损日趋加重。⑤农村社会事业发展滞后。(写出其中4点即可,其他合理观点,可酌情给分。)

应对措施:①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动城乡、区域、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
②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探索“三权分置”,推动土地经营权依法流转;
③确保土地、资金、劳动力等生产要素对农业的投入;
④大力整治农村环境,推动农村绿色生态发展,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写出3点即可,其他合理观点,可酌情给分。)

【解析】本题命题透析本题以乡村病为情景,综合考查三农问题的知识。考查学生解读信息,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论证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主要考查的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知识。

本题要求考生分析上述材料反映出我国乡村发展存在什么突出问题以及应采取哪些措施引领乡村发展。学生作答本题时要认真阅读材料,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第一小问,可以从我国乡村发展不平衡、不充分,农业发展所依赖的土地要素受到吞噬,农业研发经费投入不足,青壮劳动力离乡进城导致农业高素质劳动力缺乏,农村环境污损日趋加重,农村社会事业发展滞后等角度分析;
第二小问,可以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动城乡、区域、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确保土地、资金、劳动力等生产要素对农业的投入,推动农村绿色生态发展等角度思考,并结合材料进行分析,实现理论与材料的有机结合。

【点睛】

①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②推动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
③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
④全面促进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湖南省衡阳市第八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五次月考试题

27、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

材料一、桃花村位于H市近郊,几乎家家户户都种有桃树。每年春天,十里桃花竞相绽放,一侧的大青山墨色如黛,古民居掩映其中,呈现出一派当代桃花源的胜境。但这里却是一个美丽而不富饶的地方,农户各自为阵,桃子的质量参差不齐,一到夏天“挑着筐卖桃子,拼着命争位子,压低价钱拉贩子,含着眼泪数票子”。青壮年劳动力纷纷外出打工谋生存,桃园逐渐破败。

(1)运用经济生活知识,指出该村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就如何促进该村产业兴旺提出你的建议。(11分)

27、(1)问题 ;
一家一户经营,组织化程度低;

产品质量不高、缺乏品牌意识;
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薄弱;

产业单一,收入渠道较窄。(4分)

建议;
促进水果产业升级发展:建立合作社(或通过土地流转由农业公司统一经营)改进技术、改良品种、创立品牌、创新销售方式。(3分)

走产业融合发展之路:利用古民居、桃花风景发展乡村旅游、休闲产业;
设立工厂,把桃子加工成罐头或桃干等休闲食品. (4分)

2018届高三第二次诊断考试试题 文综

40.(26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各地都在行动。

武汉市黄陂区实施的“三乡工程”(市民下乡、能人回乡、企业兴乡),被称为乡村振兴 “黄陂模式”。今年组织市民下乡“看房团”,成功出租2000余套空闲农房,收取租金4000万元,吸引市民下乡带活农民;
推进“能人回乡”工程激活农业,通过流转土地,打造新景点,拉动了本地餐饮、农产品销售,带动了农户脱贫;
先后引进16家企业,盘活了农村资产、资源和宝贵的生态资本。

浙江省新光村是全国首批传统文化村落。近年来,新光村全面开展古建筑保护修缮工程,拆除和改造不符合历史文化风貌的建筑,成功引进青年创客等30多个特色项目,打造了“江南乔家大院”。同时,完善了村文化礼堂建设,充分挖掘本地特色,把当地一些文化名人展示在文化礼堂中。积极开展“晒家训、传家训”以及普法讲堂、文化走亲等活动,形成独有的集体记忆。

(1)结合材料,运用量变和质变的相关知识,分析武汉市黄陂区是如何通过实现乡村振兴的(12分)。

(2)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谈谈新光村的做法对实现我国乡村文化振兴的启示。(10分)

(3)发展乡村旅游是实现全域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请你为新光村更好地推动乡村旅游提两条具体建议。(4分)

【参考答案】

40. (1)事物的发展总是从量变开始的,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要重视量的积累,为实现事物的质变创造条件。(4分)通过盘活闲置农房、土地流转,促进资源聚集,激活乡村经济。(3分)能人回乡促进人才聚集,打造懂农爱农新力量。(3分)通过招商引资促进资本聚集,为乡村振兴提供资金保障。(2分)

(2)重视文化与经济的结合,发展文化产业。(4分)注重传统与现代相结合,挖掘本地资源。(3分)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3分)

(3)示例:乡村客栈建设和质量提升、厕所革命、污水处理、路面硬化、路灯安装、环境绿化、宽带入户等。(任答2点4分)

广东省茂名市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综合测试(一模)文综

政治试题

14.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党的十九大提出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建设“生态宜居、乡风文明”的现代化农村。在上级党委的领导下,河南安阳汤阴县298个行政村通过开设“农民夜校”,让干部和农民坐在一起,推动解决乡村事务,让农村更美、乡风更淳朴。在“农民夜校”里,每周都有课,读报告、学精神,村民们跟乡镇干部们坐在一起,大家谈得最多的还是怎么把乡村建设得更好,尤其近段时间,各村很多地方都堆满了秸秆之类的垃圾,村民反映强烈。“农民夜校”的合理化意见得到了重视和落实。汤阴县政府从财政上给予补助整治村容村貌,党员干部带头,与村民们一起清除垃圾、拆除违建。现在,汤阴县很多村陈年垃圾没了,乡里的洒水车可以给村里共享,村里多设垃圾箱等等,某些村头还设置了好人榜,上榜的村民还有奖励。

【答案】①“农民夜校”是该县各级党组织领导基层群众自治的创新之举,充分发挥党在乡村建设中的领导核心作用。

②创新基层民主的实现形式,推进农村基层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

③促进村民增长见识,集民意聚民智,更好地发挥村民在解决乡村事务中的主体地位。

④融洽干群关系,下情上达,使乡村事务及时得到政府在财政等方面的支持和指导。

2018全国信息卷(七)

3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乡村振兴离不开和谐稳定。M市S村坚持村民自治,由村民直接投票选举村委会成员,把依法办事、勤劳实干、热心为村民服务的人选举到村委会领导班子中;
村民通过村民会议发表意见,参与本村公共事务的决策;
村民共同制定村规民约,规范自己和村干部的行为;
通过强化村务公开、民主评议村干部等形式,保证村民监督村委会和村干部的工作。上述一系列措施的实施,有力促进了S村和谐稳定发展。

结合材料,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说明坚持村民自治对S村和谐稳定发展的作用。(12分)

【答案】①村民直接投票选举村委会成员,有利于村民行使民主权利,密切干群关系。

②参与民主决策,有利于增强决策的科学性、民主性,提升村民的责任感和凝聚力。

③加强民主管理,共同制定村规民约,有利于规范村民和村干部的行为,也有利于调动公民参与管理公共事务的积极性。

④加强民主监督,实行村务公开,有利于维护村民的合法权益,也推动村民自治逐步走上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

龙岩市2018年高中毕业班教学质量检查

文科综合能力测试政治部分

4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文化兴乡村兴,文化强乡村强,乡村振兴离不开文化振兴。

浙江省新昌县在进行乡村文化建设时,把握好“乡愁、乡风、乡贤”三个关键词。以乡愁记忆塑形。一手抓传承保护,因地制宜修缮各类古建筑,深度挖掘古村落背后的故事;
一手抓融合发展,寓地方特色文化于乡村旅游发展全过程。以乡风文明铸魂。以文化新昌建设为抓手,把农村文化礼堂作为主阵地,大力开展农民文化节等文化惠民活动,促进村风民风向好向善。以抓载体为突破口,开展以“治脏、治乱、治臭,提升美丽乡村建设水平”为主要内容的“三治一提升”行动。以乡贤能人聚力。培育新乡贤文化,成立镇村乡贤会,建立运行制度,将各村的乡贤聚集起来,发挥好新乡贤的示范引领作用,用他们的嘉言懿行垂范乡里,涵育文明乡风,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乡村深深扎根,助推乡村治理。

(1)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分析浙江省新昌县在乡村振兴中是如何厚植文化力量的?(10分)

(2)请你写两条感召“走出去”农村精英回乡的宣传口号,每条控制在30个字以内。(4分)

(1)(10分)

加大对乡村传统文化的传承和保护,充分挖掘乡村文化的个性和传统风格,孕育乡村文化气质和特色。(4分)

开展丰富多彩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形成良好的社会风尚,满足群众的文化需求,丰富农民的文化生活。(3分)

立足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伟大实践,积极培育新乡贤文化,充分调动乡贤参与新农村建设和治理的热情。(3分)

(2)(4分)

例:“自己好,不算好;
家乡好,才算好!”

“故乡是我们内心的精神圣地,也是我们最终的归依之所。”

党代会乡村振兴感言篇3

乡村到底该如何振兴

一、从村庄内现有可利用资源入手。

村里有许多宅基地、集体建设用地、闲置土地、山林等资源,通过土地流转,将土地资源变资本,吸引更多外来的企业工商资金进入乡村。鲁家目前已引入外来工商资本近20亿。

二、从村庄策划规划上突破。

怎样让美丽乡村转发为美丽经济呢?

1、需要用活村内的旧屋、河道、果林、菜园等素材,而不是城市化的照搬照抄;

2、要按照村庄原有的脉络进行梳理,策划新产业,引进新思想,让更多年轻人回到村庄,将规划与运营有机结合,让美丽乡村产生美丽经济;

3、要创新产业规划设计,打造合理的乡村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促进乡村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让更多人爱上乡村。

所以当时鲁家村花了300万请设计公司对整个村子进行村庄环境规划、产业规划和旅游规划。

三、从产业融合创新上突破。

美丽乡村的建设发展离不开产业的支撑。正巧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家庭农场”的概念,于是鲁家村提出了打造家庭农场聚集区的理念在全村范围内建设了十八家差异化的农场,其中包括了鲜花农场的6亿资金投入的这个大项目。同时我们着重关注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正与浙江省农科院合作打造属于鲁家自己的农业高新产业园区。孤立的农业种植不会提升土地的附加值,发展创意农业,把田园变乐园,村庄变旅游景区,就能大幅提高土地的收益!孤立的加工生产也不会提升产品的附加值。要让生产劳动更具乐趣、让加工生产更具体验性,就会提升产品价值。可开发伴手礼等土特产品,扩大知名度,形成收益的互补。

四、坚持市场导向为主体。

鲁家村坚持市场主导,企业为主体的原则,走市场化道路,成立经营公司专注景区的管理和营销宣传。

通过市场化的机制让农场开发与之相适应的不同类型、不同层次、不同规模的乡村旅游产品,各个农场内休闲项目通过有机组合而成若干条旅游线。

旅游休闲项目可融合乡村观光、游乐、休闲、运动、体验、度假、会议、养老、居住等多种旅游功能,打造特有的“田园综合休闲旅游”,如开设垂钓、果蔬采摘、农事体验等项目。

在具体开发中,可根据各自具体情况侧重打造其中某一项或几项功能,形成各具特色的旅游项目,从而带动整个区域的发展。

“公司+村+家庭农场”模式,让农田变农场、小村变景区、村民变股民! 

“呜呜呜”——伴着清脆的汽笛声,“阿鲁阿家”号观光小火车满载着游客缓缓开动。

窄窄的铁轨伸向远方,深深浅浅的绿,在阳光下更加诗意和耀眼。小火车从中穿行而过,串起了绿意浓浓的灵芝农场、竹园农场、桃花农场、蔬菜农场、石斛农场……

6年前,浙江省安吉县递铺街道的鲁家村还是一个出了名的穷村,如今已蜕变为“开门就是花园、全村都是景区”的中国美丽乡村新样板。

鲁家村以“公司+村+家庭农场”模式,启动了全国首个家庭农场集聚区和示范区建设,将美丽乡村田园综合体“有农有牧,有景有致,有山有水,各具特色”的独特魅力呈现给世人。

2016年该村人均纯收入达到32850元,村集体总资产超过1亿元。

鲁家村能有今天的成绩,得益于其开创性的家庭农场集群模式,即利用本村的4000多亩低丘缓坡,建设18个各具特色的家庭农场,通过社会招商吸引外部资本和专业机构投资运营,带来乡村旅游的繁荣,带动村民增收致富。

鲁家村的家庭农场集群模式是如何打造的?有何独特处?

1、顶层设计

为建设美丽乡村,发展家庭农场,鲁家村不惜出资300万元,聘请高端专业团队,按照4A级景区标准对全村进行规划设计。

先期设置的18个家庭农场,则根据区域功能划分,量身定制各自的面积、风格、位置、功能等。其中包括一个核心农场,位于中心村,其余17家农场错落有致分布在四周。

18家农场分别以野山茶、特种野山羊、蔬菜果园、绿化苗木、药材等产业为主,没有一家重复,这是鲁家村家庭农场的特色。

此外还设计了一条4.5公里的环村观光线,将分散的农场串点成线,使之成为一个整体。

2、组织架构

鲁家村采用“公司+村+家庭农场”的组织运营模式,与安吉浙北灵峰旅游有限公司共同投资成立安吉乡土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安吉浙北灵峰旅游有限公司鲁家分公司,前者负责串联游客接待场所、交通系统、风情街、18个家庭农场等主要场所,后者利用多年经验和客源做好营销宣传。

后来又成立了安吉乡土职业技能培训有限公司,为鲁家村民、村干部、创业者、就业者提供乡村旅游方面的培训。三家公司均由鲁家村集体占股49%,旅游公司占股51%。

在农场的投资运营层面,鲁家村引入外部资本对农场进行项目投资和运营管理。目前已有10多亿的工商资本投资这些家庭农场。

3、利益分配机制合理化

鲁家村建立了一套完整的利益分配机制,使得村集体、旅游公司、家庭农场主和村民都能从中获得相应的收益,调动了各方的积极性。

鲁家村建立了合作分红机制,由村集体、旅游公司、家庭农场主按照约定比例进行利益分配,村民再从村集体中享受分红。

案例总结:

鲁家村的家庭农场集群是对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在模式上的一次大胆创新,特别对于大型农业园区或村集体主导下的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首先,它采取类众筹的方式,借助社会化的力量,突破了资金、人才的瓶颈,实现了资源资产资金的聚合。

其次,它解决了规划的统一性和定位的差异化的问题。美丽乡村,规划先行。早在2013年鲁家村就启动了发展蓝图的设计,18家农场的雏形已经跃然纸上。再次,生态圈的打造和多方共赢的合作机制发挥了关键作用——鲁家村注重生态圈的建设,18家农场不是孤立的存在,在它的周围,分布着村民自主经营的农家乐、民宿、农副产品,为农场提供配套服务。

此外,村里还统一修建了游客服务中心、风情街、10公里绿道和4.5公里村庄铁轨等设施,为游客出行提供方便和多样化的选择。

在营销推广层面,村里成立了旅游公司进行统一宣传;
在人才培养层面,成立了乡土职业培训公司。这些力量为入驻的企业和创业者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当然,鲁家村的模式也不是谁都可以学。

家庭农场集群模式有其特定的生存环境和土壤,比如自然资源禀赋较好,适宜发展乡村旅游,土地较为集中,基础设施较好,颜值较高,加上政府的特别扶持。

据统计,截至2017年,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各类经营主体已达33万家,比上年增加3万家,营收将近5500亿元,整个产业呈现“喷井式”增长趋势。近日,为进一步促进乡村旅游发展提质扩容,发挥乡村旅游对促进消费、改善民生、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带动作用,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13个部门共同研究制定了《促进乡村旅游发展提质升级行动方案(2018年-2020年)》。

《促进乡村旅游发展提质升级行动方案(2018年-2020年)》全文如下:

乡村旅游市场需求旺盛、富民效果突出、发展潜力巨大,是新时代促进居民消费扩大升级、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近年来,我国在扩大乡村旅游规模、提升乡村旅游品质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持续推动乡村旅游发展仍面临较多制约,突出表现在部分地区乡村旅游外部连接景区道路、停车场等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垃圾和污水等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历史欠账多,乡村民宿、农家乐等产品和服务标准不完善,社会资本参与乡村旅游建设意愿不强、融资难度较大。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加快推进乡村旅游提质扩容,进一步发挥乡村旅游对促进消费、改善民生、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带动作用,特制订如下行动方案。

一、补齐乡村旅游道路和停车设施建设短板

(一)推进全国乡村旅游道路建设。结合“四好农村路”建设,统筹考虑全国乡村旅游道路发展,完善农村公路网络布局,加快乡镇、建制村硬化路“畅返不畅”整治,优化通建制村硬化路路线走向,尽可能串联带通更多自然村,推进较大自然村通硬化路建设,加快提升改造低等级农村公路。(地方有关部门,发展改革委、交通运输部、住房城乡建设部、自然资源部按职责分工负责)

加大对乡村旅游公路建设的支持力度。对符合条件的贫困地区乡村公路建设列入中央预算内投资计划予以支持。贫困县可按要求统筹整合使用财政涉农资金,加大对符合条件的乡村旅游道路建设的支持力度。(地方有关部门,发展改革委、交通运输部、财政部按职责分工负责)

(二)支持乡村旅游停车设施改造提升。修订《城市停车场建设专项债券发行指引》,将专项债券适用范围扩大至乡村旅游停车设施。(地方有关部门,发展改革委)

以县域为单元统筹布局县城、乡镇、景区及特色保护类村庄内停车设施。鼓励在有条件的农村公路周边设置交通驿站等服务设施,综合考虑停车等方面需求。以集约复合利用为主要导向,充分利用地下空间建设停车设施,加强乡村旅游高峰期停车管理,加大车位智慧停车引导服务。(地方有关部门,发展改革委、交通运输部、住房城乡建设部、自然资源部、文化和旅游部按职责分工负责)

(三)加大对乡村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的用地支持。各地区在编制和实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可以预留少量(不超过5%)规划建设用地指标,用于零星分散的单独选址乡村旅游设施等建设。(地方有关部门,自然资源部、交通运输部、农业农村部按职责分工负责)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可以依法使用自有建设用地自办或以土地使用权入股、联营等方式与其他单位和个人共同参与乡村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地方有关部门,自然资源部、农业农村部按职责分工负责)对使用“四荒地”及石漠化、边远海岛建设的乡村旅游项目,优先安排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出让底价可按不低于土地取得成本、土地前期开发成本和按规定应收取相关费用之和的原则确定。(地方有关部门,自然资源部、农业农村部按职责分工负责)

经市县发展改革、住房城乡建设、农业农村、文化和旅游等主管部门认定为仅在年度内特定旅游季节使用土地的乡村旅游停车设施,自然资源主管部门在相关设施不使用永久基本农田、不破坏生态与景观环境、不影响地质安全、不影响农业种植、不硬化地面、不建设永久设施的前提下,可不征收(收回)、不转用,按现用途管理。超出特定旅游季节未恢复原状的,由市县发展改革、住房城乡建设、农业农村、文化和旅游等主管部门责令恢复原状。(地方有关部门,自然资源部、发展改革委、住房城乡建设部、农业农村部、文化和旅游部按职责分工负责)

(四)加大对贫困地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推进力度。实施“三区三州”等深度贫困地区旅游基础设施改造升级行动计划,在“十三五”文化旅游提升工程中增补一批旅游基建投资项目,专项用于支持“三区三州”等深度贫困地区旅游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地方有关部门,发展改革委、财政部、交通运输部、文化和旅游部按职责分工负责)

二、推进垃圾和污水治理等农村人居环境整治

(五)建立垃圾和污水处理农户付费制度。在已实行垃圾和污水集中处理的农村地区,探索建立农户付费制度,综合考虑当地经济发展水平、农户承受能力、垃圾和污水处理成本等因素,合理确定收费标准,促进乡村环境改善。(地方有关部门,发展改革委、住房城乡建设部、农业农村部、财政部、生态环境部按职责分工负责)

(六)大力推进乡村旅游垃圾资源化利用与无害化处理。探索乡村旅游垃圾减量化和资源化处理“分类收集、定点投放、分拣清运、回收利用、分类处理”模式。完善垃圾收运体系,全面推行垃圾就地减量化与分类收集,对乡村旅游建设、经营中产生的易腐垃圾、煤渣灰土、建筑垃圾等分类处理并就地消纳,重点建设垃圾收集站、中转站等收转运基础设施。加大农村地区存量垃圾治理力度,开展非正规垃圾堆放点整治,坚决遏止出租、承租土地填埋垃圾牟利等行为,优先开展乡村旅游景区、水源地、城乡结合部等重点区域的治理工作。(地方有关部门,住房城乡建设部、农业农村部、发展改革委、生态环境部按职责分工负责)

(七)梯次推进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根据农村不同区位条件、村庄人口聚集程度、污水产生规模,采用污染治理与资源利用相结合、工程措施与生态措施相结合、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建设模式和处理工艺。推动有条件的城镇污水管网向周边村庄延伸覆盖。积极推广低成本、低能耗、易维护、高效率的污水处理技术,鼓励采用生态处理工艺。加强生活污水源头减量和尾水回收利用。(地方有关部门,生态环境部、农业农村部、住房城乡建设部、发展改革委按职责分工负责)

(八)持续推进厕所革命。合理选择改厕模式,加快推进户用卫生厕所建设和改造,同步开展厕所粪污治理。引导人口规模较大、乡村旅游发展较快的村庄,配套建设无害化公共厕所。大力推进农村公共厕所建设,提升规范化服务管理能力,积极实施公厕生态化改造。研究修订卫生厕所技术标准和相关规范,鼓励各地区研发推广适合不同地区、不同条件的改厕技术和无害化处理模式。探索建立运营管护体系,妥善解决改厕后管护维修、粪污处理等问题。鼓励各地结合实际将厕所粪污、畜禽养殖废弃物一并处理和资源化利用。(地方有关部门,文化和旅游部、住房城乡建设部、农业农村部、发展改革委、卫生健康委按职责分工负责)

三、建立健全住宿餐饮等乡村旅游产品和服务标准

(九)规范民宿、农家乐等乡村旅游服务标准。推动落实农家乐(民宿)建筑防火导则,提升消防安全管理水平。鼓励地方针对民宿、农家乐的实际情况制定针对性强、操作性强、保障安全的技术规范标准。(地方有关部门,住房城乡建设部、文化和旅游部、农业农村部按职责分工负责)

(十)完善乡村旅游基础设施的服务配套标准。出台适宜乡村旅游公路和停车设施的建设规范和运营管理标准。完善标识标牌、交通旅游驿站、公厕等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配套,提升旅游承载能力。(地方有关部门,文化和旅游部、发展改革委、交通运输部、住房城乡建设部、财政部按职责分工负责)

(十一)健全标准强化乡村旅游市场监管。加快乡村旅游行业信用体系建设,建立乡村旅游主体信用档案,将相关信用信息纳入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并将涉市场主体行政许可、行政处罚等信息通过“信用中国”网站、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予以公示,动态梳理乡村旅游红黑名单,建立联合激励和惩戒机制,并对乡村旅游经营主体进行公共信用综合评价。推进乡村旅游标准化试点工作,推动建设乡村旅游相关服务标准,提升乡村旅游的管理和服务水平。(地方有关部门,发展改革委、文化和旅游部、农业农村部、市场监管总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四、鼓励引导社会资本参与乡村旅游发展建设

(十二)创新社会资本参与方式。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通过PPP、公建民营等方式参与有一定收益的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营。引导金融机构依法合规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模式,扩展乡村旅游经营主体融资渠道,在防范风险的前提下降低融资条件和门槛,服务乡村旅游发展。(地方有关部门,发展改革委、财政部、文化和旅游部、人民银行、银保监会按职责分工负责)

(十三)规范农户、村集体等参与乡村旅游服务设施建设。扶持有条件的农户修缮、改造自有住房发展民宿。鼓励城镇有意愿的组织和个人通过租赁民房开办民宿。支持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以出租、合作等方式盘活利用空闲农房及宅基地,改造建设乡村旅游活动场所。(地方有关部门,农业农村部、自然资源部、住房城乡建设部、文化和旅游部按职责分工负责)

五、加大对乡村旅游发展的配套政策支持

(十四)因地制宜推进乡村旅游特色发展。根据区域特点和资源禀赋,以市场为导向,科学规划,积极开发特色化、差异化、多样化的乡村旅游产品,防止大拆大建、千村一面和城市化翻版、简单化复制,避免低水平同质化竞争。加强乡村传统文化的传承、保护与利用。(地方有关部门,文化和旅游部、发展改革委按职责分工负责)

(十五)加大对乡村旅游债券融资支持力度。支持乡村旅游企业依法合规发行旅游产业专项债券、短期融资券和中期票据等非金融企业债券融资工具,进行直接融资,在坚决遏制隐性债务增量的前提下,支持乡村旅游产业发展,满足乡村旅游多样化资金需求。(地方有关部门,发展改革委、人民银行按职责分工负责)

(十六)探索建立乡村旅游产业投资基金。充分发挥政府资金引导作用,有条件的地方可结合实际情况设立以社会资本为主体、市场化运作的社会领域相关产业投资基金,以市场化运作方式投资乡村旅游精品建设。(地方有关部门,发展改革委)

(十七)加大对乡村旅游贷款支持力度。引导金融机构对乡村旅游企业发放中长期贷款。拓宽抵押担保物范围,依法合规探索开展景区企业经营权和门票收费权质押贷款业务,鼓励开展林业经营主体的林权抵押贷款业务。(地方有关部门,人民银行、银保监会按职责分工负责)

(十八)加强乡村旅游人才培养引进力度。加大本地乡村旅游带头人培养力度,建立健全对口帮扶制度,探索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对本地乡村旅游从业人员定期开展服务技能、市场营销等培训。重点吸引大学生村官、乡村旅游管理和专业人才、旅游职业经理人等群体回乡创业,以及规划建筑等设计人员下乡,在人才待遇、发展机会等方面给予支持。(地方有关部门,文化和旅游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发展改革委、农业农村部、住房城乡建设部按职责分工负责)

各地区、各部门要充分认识发展乡村旅游提质扩容对推动实现高质量发展、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具有重要作用,形成促进乡村旅游发展提质扩容的合力,2018年底前各项任务取得积极进展。各地有关部门要在地方政府统一领导下,因地制宜,制定乡村旅游提质扩容具体实施方案,明确时间表、路线图和责任主体,推进各项行动任务早落实、早见效,实现本地区乡村旅游发展提质升级。各相关部门要按照职责分工,密切配合、重点突破,加强对地方的工作指导,着力营造乡村旅游良好发展环境。

党代会乡村振兴感言篇4

解读“乡村振兴战略”

一、“乡村振兴战略”的首次提出

习近平总书记所作的党的十九大报告高度重视“三农”工作,强调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提出“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大力实施乡村振兴,并提高到战略高度,这是党中央着眼于推进“四化同步”、城乡一体化发展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提升亿万农民获得感幸福感、巩固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和实现中华文明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为新时代农业农村改革发展明确了重点、指明了方向。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任何时候都不能忽视农业、不能忘记农民、不能淡漠农村;
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
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
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党的十九大报告从全局和战略高度,明确提出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这是一个重大战略思想,是党中央着眼“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导向和农业农村短腿短板的问题导向作出的战略安排,表明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要始终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真正摆上优先位置。贯彻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指导思想,就要进一步调整理顺工农城乡关系,在要素配置上优先满足,在资源条件上优先保障,在公共服务上优先安排,加快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加快补齐农村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和信息流通等方面短板,显著缩小城乡差距。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家园。

二、“乡村振兴战略”的科学内涵

十九大报告提出的“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内涵十分丰富,既包括经济、社会和文化振兴,又包括治理体系创新和生态文明进步,是一个全面振兴的综合概念。具体说主要包括以下方面的内容:

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在我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解决好“三农”领域的问题,是决定着国家长治久安、关系到改革顺利发展的重大问题,我们党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十九大报告把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与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和坚持就业优先战略共同作为优先发展的事业,充分体现了我们党把“三农”工作放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首要位置,作为一个重要的战略原则,在新时代必须坚持。

党代会乡村振兴感言篇5

乡村振兴的认识与思考
作者:孔祥秀
来源:《农民致富之友》2018年第14期

        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这是中央首次提出乡村振兴战略,也是继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和军民融合发展战略之后,党中央提出的又一具有深远意义的发展理念。乡村振兴战略就是要充分发挥乡村的主动性,改变过去乡村从属于城市的现实,建立了一种全新的城乡关系,标志着城乡发展的重大战略转变。

        1 乡村振兴的现实问题

        1.1 城乡收入差距较大。我国改革开始于农业农村,家庭联产承包制改革推动了农业农村的极大发展,农民的收入从1978年的134元增长到2016年的12363元。为解决“三农”问题,2005年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努力建设美丽乡村,极大地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但城乡收入差距仍然较大,2016年城乡收入比达到2.72∶1。

        1.2 产业结构不合理。虽然近几年来,我国加大对“三农”产业结构调整的支持力度,目前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已初见成效,但仍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农业生产品种结构单一,产品结构层次低,产品质量不能满足群众的高层次消费需求;
农产品加工业滞后,导致附加值低,农产品增值困难;
农村技术推广、农资配送、农产品销售等产前、产中、产后等服务业,远远不能满足农业农村发展需要。目前在一些地方农业产业结构不合理,一二三产业没有实现融合发展。

        1.3 生产效率效益低。改革开放以来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实际执行的过程中只有承包,并没有联产。除了国营农场之外,中国农村基本上是以家庭为单位“一家一户”的分散小生产方式,无法实现机械化生产。农业效益非常低,主要是由于在国家产业政策上,农业一直没有得到足够重视,成为牺牲品。无论种粮还是养猪,都是所获无几,严重打击了农民的积极性,造成了农业的毁灭性挫伤。

党代会乡村振兴感言篇6

浅谈“乡村振兴”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要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并以此为主题,对农业农村农民工作进行了部署。这是我们党在全面认识和把握我国发展阶段性特征基础上,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作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三农”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并通过采取更加有力的举措,切实改变农业农村落后面貌,补齐农村这块全面小康社会的短板,真正解决城乡发展不平好不协调的矛盾,满足农村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

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乡村振兴要解决的矛盾和问题,乡村振兴的实施是在最基层的农村,而党的工作最坚实的力量支撑在最基层,最突出的矛盾和问题也在基层,必须把抓基层打基础作为长远之计和固本之举。习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把企业、农村、机关、学校、科研院所、街道社区、社会组织等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宣传党的主张、贯彻党的决定、领导基层治理、团结动员群众、推动改革发展的坚强战斗堡垒。”因此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发挥好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

今年正值山东省村两委换届之年,要实施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抓住换届这一时机,拓宽参选者范围,要积极创造条件,号召德才兼备之人到村任职,真正把那些政治素质高、工作能力强、能够干事的人选进村“两委”班子,同时要做好换届选举后续工作,特别要及时抓好新村“两委”成员的教育培训,要指导帮助新班子立足本村实际,进一步理清发展思路,制定好发展规划等,为乡村振兴提供坚强组织保证。

版权所有:博古范文网 2012-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博古范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博古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浙ICP备1201877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