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事迹材料 > 正文

中国现代廉洁人物事迹焦裕禄(7篇)

发布时间: 2023-05-15 17:30:06 来源:网友投稿

篇一:中国现代廉洁人物事迹焦裕禄

  

  焦裕禄的生平事迹材料(优秀5篇)

  焦裕禄的生平事迹材料

  篇一

  焦裕禄,山东博山人,1945年在沂蒙革命根据地加入民兵团,194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1922年的中国,军阀混战,兵灾匪患不断。这一年的8月16日,焦裕禄诞生在山东省博山县北崮村一户贫苦农民家庭。

  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1933年,年仅10岁的焦裕禄上了4年学后,因家庭窘迫,财主逼债被迫辍学。辍学后的焦裕禄先后做过渔民、纤夫,非常艰辛依然吃不饱穿不暖。1939年焦裕禄在沂蒙根据地北崮山附近的煤矿出苦力。在一次运煤途中偶遇八路军游击队员,由此加入了当地民兵儿童团,做一些送情报,站岗等工作。

  1942年6月,焦裕禄被汉奸出卖,在监狱里被关了半年后,被押送到辽宁抚顺给日军做苦力。在艰苦的环境里,多次目睹矿友被日军杀害。见证了一些地下党员宁死不屈的精神。在一次偶然机会,焦裕禄和几名矿友逃离了日军封锁的矿区,回到老家博山。这时的家乡遭遇荒灾,家里能卖的都卖了也换不到多少粮食。没有良民证不敢出门,一家老小忍饥挨饿。无奈之下,焦裕禄带着家人逃荒到江苏宿迁。

  1945年,抗日战争走到结尾,国民党放弃和平停战,加快了对解放区的进攻。处在沂蒙革命根据地的民兵任务也越来越艰巨。同年,焦裕禄返回老家,加入了村民兵组织并当上民兵队长。带领民兵英勇阻击国民党匪军多次,并受到上级的表扬。

  革命实践以及共产党人的教导,使他迅速成长起来,萌生加入党组织的愿望。焦裕禄找到当地党小组长焦方开同志,他说,我要入党。但是他并不知,入党要先写入党申请书。焦方开说:共产党是无产阶级先锋队,参加共产党要具备一定的条件,不能像参加民兵那么简单。入党不仅看出身还要有思想觉悟。并鼓励他积极工作、奋勇抗敌,待条件成熟即可写入党申请。他听了小组长的教导后,了解到自己的不足,明白了努力方向。

  我的条件还不够,焦裕禄写了三份入党申请书,但是一直没有交给党组织。

  第一次入党申请书,焦裕禄写了自己当苦力,退学,坐牢,逃荒的经历,表示坚决要入党,打倒地主为亲人报仇。正要上交时,赶上党组织召开学习会,焦裕禄意识到共产主义要有远大的目标,而不是公报私仇的狭隘思想。

  第二次入党申请书,焦裕禄专门请了一位老党员指点,重点写入党动机、对党的认识和决心。这次没有提交是因为自己违反了俘虏政策,民兵团抓到的俘虏,杀人放火做尽坏事,他们把其中一位俘虏的胳膊砍伤了。因此,受到了党组织的批评。他清楚的认识到,一个人如果不能模范执行党的政策,不是一个合格的党员。

  第三次入党申请,焦裕禄更加严格要求自己,认真学习的党的理论,模范执行党的纪律。这一次他成功了,他郑重把第三份入党申请书交给了党小组长焦方开同志。他在入党申请这样写道:共产党是人民群众的救星,没有共产党,革命就不能胜利,穷人就不能翻身。跟共产党走,为推翻旧社会,建立新中国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1946年1月,焦方开郑重的告诉焦裕禄,经上级党委研究决定,批准焦裕禄同志的入党申请,焦裕禄正式成为党的一员。听到这个好消息,焦裕

  禄激动万分,眼含着泪花说到,我的条件还不够,对革命还没有做出什么贡献,对照誓词,我还差的很远,我要努力为党工作。

  解放战争后期,焦裕禄随军离开山东,到了河南,分配到尉氏县工作,一直到1951年。先后担任过区长、区委副书记等职务。1953年6月,焦裕禄响应党的号召,调到洛阳矿山机器制造厂参加工业建设,在这个厂担任过车间主任、科长。1962年6月,为了加强农村工作,焦裕禄又调回尉氏县,任县委书记处书记。

  1962年兰考“三害”肆虐,灾荒压头,人口外流,干部发愁。开封地委想到了不怕苦,能打硬仗的焦裕禄,临危受命被调任兰考县任县委书记。组织上明确告诉他:兰考是全区最苦、最穷、最困难的县,要在思想上做好准备。焦裕禄没有犹豫,他坚定地表示:感谢党把我派到最困难的地方,越是困难的地方越能锻炼人,请组织上放心,不改变兰考面貌,我决不离开那里。

  一年多的时间里,他跑遍了全县140多个大队中的120多个。带领全县人民封沙、治水,焦裕禄身先士卒,以身作则。率领干部访贫问苦,登门为群众送救济粮款。经常钻进农民的草庵、牛棚,同普通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心里装着全县的干部群众,唯独没有他自己。经常肝部痛得直不起腰、骑不了车,仍然坚持工作,1964年5月14日,焦裕禄被肝癌夺去了生命,年仅42岁。临终前他对组织唯一的要求就是把自己运回兰考,埋在沙堆里,活着没治理好沙丘,死了也要看着你们把沙丘治理好。

  焦裕禄同志,亲民爱民、艰苦奋斗。在革命建设的道路上,迎难而上,无私奉献。努力践行入党誓词,始终保持着共产党人的本色。他用实际行动塑造了一

  个优秀共产党员的光辉形象。故纸尘土越积越厚,精神芬芳弥久弥香。我的条件还不够,或许会鼓舞更多的共产党人砥砺前行,焦裕禄精神永放光芒,焦裕禄同志永垂不朽。

  焦裕禄的生平事迹材料

  篇二

  有人说过,真正的伟大扎根于真正的平凡。很多人带着光环傲于俗世,泯于坚持,但有些人甘于平淡,时光流转之中,历久弥新。或许这不仅仅是一个人的铭记,而是一种精神的传承,焦裕禄,真正的平凡,真正的伟大。

  “我绝不离开”

  灾荒之中的兰考,满目疮痍,黄沙无尽,盐碱四布。萧条弥漫,一句豪情壮志却如利斧,劈开万仞巨山,激荡人心,“不改变兰考的面貌,我决不离开这里。”一份勇气,饱含坚持,带领群众抗风沙、战盐碱、堵风口,栽下了泡桐几百里,福泽后人。

  我们惊叹于这份成绩之时,更让人折服的也应是那份从容,大气,“感谢党把我派到最困难的地方,越是困难的地方,越能锻炼人。”他说到,他也做到,我们是否可以学到?安于享乐、明哲保身,得过且过难道不是大多数人的生活写照?时过境迁,现在的“困难”与当年的“困难”不可同日而语,而实践之人却寥寥无几。反思,对于我们,任重而道远。

  “我们有责任”

  衣衫褴褛满面尘垢的孩子、饥寒交迫逃荒要饭的灾民,谁的责任?焦裕禄斩钉截铁的回答,“我们有责任”。敢于承担才能敢于改进,魄力是一个领导者的素质,勇气更是一个领导者的必备。回看现实,互相推诿,含糊其辞,模棱两可似乎才是为官之道,不过圆滑之下,必是平庸,处处无缝必是处处无功。

  害怕责任的承担,逐渐成了一种病态。怕讹诈,所以选择视而不见,怕欺骗,所以情愿装聋作哑,冷漠、自私、缺乏信任,愈演愈烈。什么时候我们能大声说出“我们有责任”,那份和谐岂是现在所能预见?

  “死了也要看着兰考人民把沙丘治好”

  焦裕禄是个平凡人,他会累,会病,与常人无异,可是在病中,他心系兰考,生命不息,战斗不止,这是异于常人的高贵。他选择将自己埋于沙漠之中,期望用自己的灵魂再续毕生未尽的梦想。执着于此,坚持于此,让人叹服。

  我们常说如果有种“不撞南墙不回头的气势”,什么事不能成功呢?这是最朴实的方法,也是最容易让人忽视的方法,人人都懂,但不是人人都会。遥遥无期往往伴随着日渐弥漫的绝望,一路坚持的辛苦消磨了最初的那份斗志,坚持的少了,所以成功的也少了。焦裕禄的成绩不需要评判,但是这份“虽九死其犹未悔”,“死而后已”却实足值得我们效仿。

  “经典”常常与“过时”相伴随,那是因为缺少与时俱进,焦裕禄已逝,焦裕禄的意义可以幻化成符号,成就经典,指引当今,那这种经典就意味着改变。

  焦裕禄的生平事迹材料

  篇三

  我看了《焦裕禄》这部电影后,他的那种“党的好干部”、“人民的好公仆”。深深的感染了我。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铸就了亲民爱民、艰苦奋斗、科学求实、迎难而上、无私奉献的焦裕禄精神。

  焦裕禄生于1922年,正是军阀混战时期。就在这年8月16日,焦裕禄出生在山东博山县北崮山村一户贫苦农民的家里。焦裕禄青少年时代正处在万恶的旧社会。他饱赏了人间的苦难。后来,在党的教育和领导下,他参加了民兵,入了党,走上了革命道路。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他经历了战火的考验和锻炼。

  在除“三害”斗争和各项工作中,焦裕禄以身作则、带病实干、严于律己、关心群众。后来,因积劳成疾,以身殉职。

  焦裕禄——这位视人民为父母、抱病为改变兰考面貌日夜操劳的好党员、好干部,他却过早地离开了我们,然而他为人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感人事迹将被永远载入党的史册,铭刻在人们心中。留给后代子孙的,只有一把右扶手有洞的旧藤椅,一支不是用于写字而是用于顶住肝部止痛的自来水笔一辆破旧的自行车。焦裕禄就是用这些来工作的。在一年多的时间里,他跑遍全县149个大队中的120个生产对,跋涉_多公里,查清了全县84个风口、1600个沙丘和大小河流。就是这样一位尽心尽职的好干部临终前的遗言却是:“党……派我……到兰考……工作,我……没有……完成……党交给我的……任务。”这就是人民的好公仆——焦裕禄,他是多么高尚啊!自从担任县委书记后,他为了兰考的发展呕心沥血,甚至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即使面对死亡时,他心里装着的仍是全体人民,惟独没有自己。他讲的是奉献,脑子里想的是百姓的冷暖,从不索取任何报酬,享受任何待遇。他象燃烧的蜡烛,牺牲自己,给别人带去光和热。他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至尽仍广为传颂,他崇高的公仆形象至今仍深深地铭记在人们的记忆中!

  新时代的人们更应该继承和发扬焦裕禄精神,全心全意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作为焦裕禄精神的学习者,我们更应该带头继承和弘扬他的精神焦裕禄精神,虽然他已离开我们,但他的精神却永远烙印在我们心里。

  焦裕禄的生平事迹材料

  篇四

  作为一个父母官,他没有高高在上,发号施令,而是怀着一颗爱民仁后情怀,深入百姓体察民情,不顾自己已经羸弱的身躯,顶风冒雨,深夜看望受伤的老人,在一家老小尚未温饱的情况下,他用自己本不富裕的收入资助更需要帮助的贫苦百姓。

  焦裕禄同志在工作上实事求是,身先士卒,顶风冒雨,明察暗访,为了锁住兰考肆虐的风沙,他带着通讯员,推着自行车,亲自调查风沙的起因,在黄河故道的沙丘上,剧烈的病痛也没有退宿,为解决夏季的水患,又是他带领干部群众顶风冒雨,查看水清,在大家垂头丧气时,又是他振聋发聩,激起大家战天斗地的豪情。

  在我们今天的工作中,内容虽然不同,相同的是我们都会面临困境,在困难面前,我们是知难而上,还是畏惧退缩?工作方法是实事求是,调查研究,还是推诿扯皮,知难而退?焦裕禄同志一心为国为民,问计群众,实地考察,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给了我们很好的答案。

  焦裕禄同志在兰考工作的时间虽然短暂,但他把生命交给了热土,他没有高谈阔论,没有留下什么警示明言,甚至没有像样的政绩工程,但他有一颗火热质朴的心,他心里想的是人民,他是人民的好儿子!他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焦裕禄事迹简介

  焦裕禄(1922-1964)

  出生于山东博山崮山镇北崮山村一个贫农家庭里,因家庭贫寒,幼年只读了几年书。日伪统治时期,被抓劳工押送到抚顺煤矿当苦工。1943年秋,他给地主当长工。

  1946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3月参军到了河南,历任尉氏县副区长、区长,区委副书记,青年团县委副书记及团地委宣传部长、副书记等职。1953年6月,任洛阳矿山机器制造厂车间主任、科长,1962年6月,任尉氏县县委书记处书记,1962年12月任兰考县委第二书记、书记。

  焦裕禄到兰考时,兰考县正遭受内涝、风沙、盐碱三害。为改变兰考面貌,他抽调20名干部、老农和技术员,组成一支三结合的"三害"调查队,在全县展开了大规模的追洪水,查风口,探流沙的调查研究工作,他带领大家跋涉五千里,查清了全县大小风口84个,逐个进行了编号、绘图,为防灾抗灾积累了第一手资料。

  1963年9月,他调查总结群众的抗灾救灾经验,在全县推广"韩村的精神,秦寨的决心,赵垛楼的干劲,双杨树村的道路"。

  1963年秋,兰考连续下了13天雨,全县11万亩秋粮歉收,22亩受灾。他组织全县干部群众全力抢灾救灾。带领干部,走村串户,访贫问苦,把人民政府的救济粮款给受灾群众送上门。

  焦裕禄诚恳待人,善于团结同志反对干部特殊化。一次他发现孩子看戏没买票,就对全家进行了一次不能搞特殊化的教育,并把戏票钱给戏院送去。接着建议县委起草通知,不准任何干部特殊化,不准任何干部和他们的子弟看"白戏"。

  1964年春天,焦裕禄同志病情恶化,地委负责同志劝他住院治疗,他强调工作忙离不开不去住院。医生开了药方,他嫌药贵不肯买,他继续坚持下乡工作,肝痛发作自行车不能骑,他就推着走。当他躺在病床上时,仍在思考如何撰写改变兰考面貌的文章。在生命的最后一息,他仍然惦记着张庄的沙丘封住了没有,赵家楼的庄稼淹了没有,秦寨的盐碱地上麦子长得怎么样,老韩陵地里的泡桐树栽了多少……。

  1964年5月14日,焦裕禄因肝癌急性复发逝世,终年42岁。1966年2月1日,河南省人民政府授予他革命烈士称号。

  1966年2月7日《人民日报》发表了《向毛泽东同志的好学生焦裕禄学习》的社论和《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的长篇报道文章。

  我们党员干部要学习焦裕禄同志艰苦创业、克己奉公、清正廉洁、开拓进取、艰苦奋斗、坚忍不拔、无私奉献、一心为民、鞠躬尽瘁

  以民为本,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的精神。

  焦裕禄的生平事迹材料

  篇五

  把焦裕禄精神作为一面镜子,在思想境界、素质能力、作风形象上来一次彻底的“正衣冠”。

  以焦裕禄精神为镜,就是要把他舍己为民的公仆情怀印在脑,须弥不忘。焦裕禄同志“心中装着全体人民、唯独没有他自己”。党员领导干部向焦裕禄同志看齐,就要像他那样时刻把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印在脑中,常问自己有没有把群众当亲人,有没有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想问题、做决策有没有站在群众立场上、把群众利益放在首位。只有这样,我们才会把群众的安危冷暖记挂在心,才会在群众最困难的时候,出现在群众面前;在群众最需要帮助的时候,关心群众、帮助群众。也只有这样,党和群众的关系才会更加紧密,党的执政基础才会更加稳固。

  以焦裕禄精神为镜,就是要把他朴素廉洁的道德情操记在心,严于律己。焦裕禄同志清贫一生,廉洁奉公,“任何时候都不搞特殊化”。党员领导干部向焦裕禄同志看齐,就要像他那样始终把自己的思想约束在道德修养的准则之内,把自己的言行规范在党纪国法的要求之中,把自己的工作、生活和交往置于党组织和群众的监督之下,在感情上把握住原则,在行动上把握住分寸,在生活上把握住小节,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高风亮节和人格力量。

  以焦裕禄精神为镜,就是要把他探求就里的求实作风抓在手,真实践行。“吃别人嚼过的馍没味道”,这是焦裕禄同志对待工作的态度。党员领导干部向焦裕禄同志看齐,就要像他那样深入基层、深入实际、深入群众,查实情、出实招、求实效,始终做到真抓实做。尤其要结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走进群众家里、走到田间地头,了解群众对党员干部作风转变以及管理服务工作的意见和建议,找准找实“四风”方面存在的问题,把听取意见与查找问题、解决问题结合起来,从群众最不满意的地方改起,真正实现干部受教育、群众得到更大实惠的目标。

  以焦裕禄精神为镜,就是要把他迎难而上的奋斗精神落于行,勇往直前。党员领导干部向焦裕禄同志看齐,就要像他那样时刻把迎难而上的奋斗精神落实在行动之中,在其位、谋其政,尽其责、有其为,做到不怕困难、敢攻难关,勇挑重担、敢于担当,一天有一天的进步,一年有一年的成效。尤其是面对竞争激烈的发展态势、繁重艰巨的改革任务、日益增加的维稳压力,我们更要知难而进、迎难而上,锐意进取、奋发有为,一步一个脚印地把发展、改革、稳定的各项任务落实好、推进好、完成好,努力为打造四省交界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和江西绿色崛起重要增长极奉献才智、贡献力量。

篇二:中国现代廉洁人物事迹焦裕禄

  

  焦裕禄的廉洁事迹

  文颂红

  焦裕禄是老一辈中国共产党员、红军将领和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组织家、群众工作者。他是新中国历史上的杰出人物,是一名为人民服务的人民公仆。他在长期的革命实践中始终秉持“为民服务”的信念,廉洁奉公、勤勉工作,为我们树立了崇高的楷模。

  一、一个质朴的人民公仆

  焦裕禄在他的一生中,始终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他担任县委书记和县长的时候,为了让百姓的生活过上好日子,不遗余力地开展了各项扶贫工作。他下乡调查研究,深入了解困难群众的生活状况,并采取了一系列具体措施帮助他们脱贫致富。焦裕禄心系群众,关心百姓疾苦,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为人民服务”的精神。

  二、一个敢于斗争的廉洁官员

  焦裕禄一生敢于斗争,坚持原则,永葆清正。在贫困的革命年代里,为了革命前途,他毅然决然地选择带领红军团战斗,这是一个非常艰难的决定,但是他却义无反顾。在工作岗位上,焦裕禄始终保持一颗廉洁的心,不受任何诱惑,始终以公正公平的态度对待各种问题,这是他“军队送什么,县委不摆摊”的名言的真实写照。他的精神既是对自己职业道德的坚守,同时也对那些追求名利、疯狂腐败的人的一种

  有力警示,为今后的官员老实敬业树立了标杆。

  三、一个具有战略眼光的政治家

  在中国革命的历史背景下,焦裕禄具有战略眼光和远见卓识。在艰苦卓绝的革命和建设中,焦裕禄把握了当时中国的国情和时代性,运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领导他所负责的地区大力开展经济建设和文化教育事业,创造了当时条件下的“涪陵模式”和“白鸽坝模式”,形成了一种能够适应当地国情的发展模式。他对于实体经济的重视和对人才的培养也表现出了非常明确的判断力及其国家发展理念。

  四、一个广受人民拥护的领导

  焦裕禄具备极高的人格魅力,广受百姓拥护和爱戴。他深入农村、下工矿、进社区,与农民、工人和社区居民深入交流,倾听民声、化解矛盾。焦裕禄对百姓做出的贡献使他成为一个广受人民喜爱的领导。

  结语

  焦裕禄是一位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和人民公仆,他用无私奉献的情怀,燃烧了一生的饱满人生。他不仅是我们时代最优秀的政治家之一,更深刻地体现了我们这个时代的价值观。焦裕禄的精神并没有因为岁月的蹉跎而屈服,他的“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将永恒地铭刻在人民心中,成为我们共产党人的精神支柱和廉洁从政人员的标杆。

篇三:中国现代廉洁人物事迹焦裕禄

  

  焦裕禄的廉洁事迹

  焦裕禄,被誉为“人民公仆”,是中国共产党的杰出领导干部之一。他生于河南省新乡市,早年参加革命,先后在陕北、山东、河南等地从事地方工作,曾任中共河南省委常委、省委组织部长、省委书记等职务。焦裕禄的一生,充满了廉洁的光辉和奉献的精神,他的廉洁事迹至今仍被人们传颂不衰。

  一、廉洁为政,清正廉明

  焦裕禄是一位光明磊落、清正廉明的干部,他的为政之道就是“廉洁”,他的政治生命中最闪耀的光芒,就是他的廉洁清正。焦裕禄深知,一个政治家的品格和作风是影响到政治生命的关键。他始终把党和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坚持高尚的政治道德,以清正的作风和廉洁的品质赢得了党和人民的信任。

  在焦裕禄的工作中,他严格遵守党的纪律,始终做到廉洁奉公,绝不接受贿赂,不搞特权,不谋私利。有一次,焦裕禄在山西省工作期间,一位工商界代表送了他一套名贵的茶具,焦裕禄毫不犹豫地拒绝了。他说:“我是党的公仆,没有什么私人的东西,更没有什么特权。”这种高尚的品质和精神,让人们对他刮目相看,对他深深地敬佩和爱戴。

  二、勤奋工作,一心为民

  焦裕禄是一位勤奋工作、一心为民的干部,他的工作作风一直以来都是以人民为中心,以解决人民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为己任。他在担任各级领导职务期间,积极深入基层,了解群众的实际

  -1-

  困难和需求,做到真正的为民服务。

  焦裕禄曾在河南省工作期间,深入农村,了解农民的实际困难和需求。他发现,当地的农村学校条件很差,学生的生活也很困苦。于是,他积极争取资金,改善农村学校的条件,为学生们提供更好的学习环境和生活条件。同时,他还积极推进农村的农业生产和发展,帮助农民增加收入,提高生活水平。

  三、以身作则,率先垂范

  焦裕禄是一位以身作则、率先垂范的干部,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教育和引导广大干部和群众,秉持良好的政治品格和工作作风。他的行动和言行,都是干部和群众学习的楷模和榜样。

  焦裕禄在工作中,始终以身作则,率先垂范。他要求自己严于律己,勤于思考,努力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和领导水平。同时,他也要求身边的干部和群众,始终以良好的政治品格和工作作风,为人民服务,为党的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四、不谋私利,舍己为人

  焦裕禄是一位不谋私利、舍己为人的干部,他在工作中始终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把个人的利益放在群众和党的利益之后。他的高尚品质和无私奉献精神,让人们对他深深地敬佩和爱戴。

  在焦裕禄的工作中,他经常深入基层,了解群众的实际困难和需求。一次,他在深入田间地头时,看到一个老乡在田里辛苦劳作,便主动帮助老乡干活。在工作中,焦裕禄从不计较个人得失,他总是把自己放在最后,把群众和党的利益放在第一位。他的这种

  -2-

  高尚品质和无私奉献精神,不仅感染了身边的干部和群众,也深深地感动了人民的心灵。

  五、永不言弃,勇攀高峰

  焦裕禄是一位永不言弃、勇攀高峰的干部,他始终坚持为党和人民事业奋斗到底的信念和决心。他的一生,就是不断攀登高峰的过程,他的奋斗精神和不屈不挠的精神,让人们对他深深地敬佩和爱戴。

  在焦裕禄的工作中,他经常遇到各种困难和挫折,但他从来不言弃,始终坚持奋斗到底的信念。在工作中,他勇攀高峰,不断创新和突破,为党和人民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他的这种勇攀高峰的精神,深深地感染了身边的干部和群众,也成为了人民心中永不磨灭的记忆。

  总之,焦裕禄是一位光明磊落、清正廉明、勤奋工作、一心为民、以身作则、不谋私利、舍己为人、永不言弃、勇攀高峰的干部。他的廉洁事迹,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学习和践行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让我们缅怀焦裕禄的崇高精神,学习他的廉洁事迹,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

  -3-

篇四:中国现代廉洁人物事迹焦裕禄

  

  焦裕禄事迹介绍(3-3生平简介

  事迹介绍

  言论录

  图片资料

  回忆怀念

  精神永存

  相关报道

  纪念场所

  影音作品

  敬献鲜花

  参观留言

  焦裕禄事迹介绍

  (三)第三部分

  县委书记的榜样

  (三)三、亲自掂一掂“三害”的份量

  1963年2月,县委决定在全县范围内开展治沙、治水、治碱的斗争,成立除“三害”办公室。

  焦裕禄深深地了解,理想和规划并不等于现实,这涝、沙、碱三害,自古以来害了兰考人民多少年呵!今天,要制服“三害”,要把它从兰考土地上象送瘟神一样驱走,必须进行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付出高昂的代价。

  他下决心要把兰考县一千零八十平方公里土地上的自然情况摸透,亲自去掂一掂兰考的“三害”究竟有多大份量。

  根据这一想法,县委先后抽调了一百二十名干部、老农和技术员组成一支三结合的“三害”调查队,在全县展开了大规模的追洪水、查风口、探流沙的调查研究工作。当时,焦裕禄同志的肝病已相当严重,许多同志劝他不要下去,劝他在家里听汇报。他说:“吃别人嚼过的馍没味道。”他背着干粮、拿起雨伞,和大家一起在兰考的原野上日夜奔波。追沙,他一直追到沙落地;查水,他又是查到水归槽。干旱季节,他亲自用舌头辨别盐碱的种类和土的含碱量。在同自然灾害的斗争中,焦裕禄同志不顾重病缠身,忍受着严重疾病的折磨,在风里、雨里、沙窝里、激流里,坚持度过了一百二十多个白天和黑夜,跑了一百二十多个大队,跋涉五千余里,终于摸清了兰考“三害”的底细,全县有大小风口八十四个,经调查队一个个查清,编了号、绘了图;全县有大小沙丘一千六百个,也一个个经过丈量,编了号、绘了图;全县的千河万流,淤塞的河渠,阻水的路基,涵闸......也调查得

  清清楚楚,绘成了详细的排涝泻洪图。

  这种大规模的调查研究,使县委基本上掌握了水、沙、碱发生、发展的规律,几个月的幸苦奔波,换来了一整套又具体又详细的资料,从而县委制定出了切实可行的改造兰考大自然的规划。在这个规划上,焦裕禄同志满怀激情地写道:“我们对兰考的一草一木都有深厚的感情。面对当前严重的自然灾害,我们有革命的胆略,坚决领导全县人民,苦战三、五年改变兰考面貌。不达目的,我们死不瞑目。”从此,一场群众性的除“三害”斗争轰轰烈烈地开展起来了。

  在除“三害”的斗争中,为了取得经验,焦裕禄同志亲自率领干部、群众进行了小面积翻淤压沙、翻淤压碱、封闭沙丘试验。然后以点带面,全面铺开。焦裕禄同志既是指挥员又是战斗员,同干部、群众一起出力流汗。他给自己规定,把参加劳动作为日常生活的重要内容。下乡时就地劳动;在机关值班时,临近劳动。不论在治理“三害”的土地上,还是在平时田间管理中,他走到哪里干到哪里。群众都把焦裕禄看成是“跟咱一样的庄户人。”通过一年的艰苦奋战,兰考的除“三害”工作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在总结除“三害”的工作时,焦裕禄同志作了明确透彻的总结。治沙;沙区没有林,有地不养人,这是基本情况;有林就有粮,没林饿断肠,这是重要性;以林促农,以农养林,农林相依,密切配合,这是方针。造林防沙,百年大计;育草封沙,当年见效;翻淤压沙,立杆见影。三管齐下,效果良好。这是方法。治水:兰考地形复杂、坡洼相连,河系紊乱,这是客观情况;以排为主,排、罐、滞、涝、台、改兼施,这是方针;舍少救多,舍坏救好,充分协商,互为有利,上下游兼顾,不使水害搬家,这是政策;夏秋两季观察,冬春干燥治理,再观察再治

  理,观察治理相结合,这是方法。治碱:分清轻重,区别对待,这是方针;翻淤压碱,开沟淋碱,打埂躲碱,台田试种,引进耐碱作物,这是方法。这段精辟的总结,是焦裕禄同志斗争实践的产物,也是对兰考人民除“三害”斗争的真实写照。

  <焦裕禄事迹

  一

  二

  三-1-2-3-4-5-6

  四

  五>★主办:共青团中央

  中央党史研究室

  国家档案局

  ★承办:团中央信息办

  河南省兰考县政府

  焦裕禄烈士陵园

  中青网

  生平简介

  事迹介绍

  言论录

  图片资料

  回忆怀念

  精神永存

  相关报道

  纪念场所

  影音作品

  敬献鲜花

  参观留言

  焦裕禄事迹介绍

  (一)第一部分

  在急风暴雨中成长

  内容提要:一九二二年,正是军阀混战时期。那家军阀打过来,派捐要款;这家军阀打过来,抢粮抓夫,闹得民不聊生。就在这年八月十六日,焦裕禄出生在山东博山县北崮山村一户贫苦农民的家里。

  焦裕禄青少年时代正处在万恶的旧社会。他饱赏了人间的苦难。后来,在党的教育和领导下,他参加了民兵,入了党,走上了革命道路。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他经历了战火的考验和锻炼。

  一、大苦仇深

  渴望翻身

  焦裕禄出生在一个贫苦农民家庭,青少年时代受尽了苦难的煎熬。7岁上学,学习刻苦认真,考试成绩总在前几名。1932年,家乡遭遇灾荒,家境十分贫困,11岁的焦裕禄被迫退学,跟随穷乡亲推着独轮小车,运煤卖煤。

  在那暗无天日的旧社会,焦裕禄的家庭和广大劳动人民一样,深受帝、官、封三座大山的残酷压迫和剥削,过着牛马不如的生活。焦裕禄十几岁时,日本鬼子侵占了山东博山。为了一家人的生活,他被迫到黑山煤窑当小工。每天要干十几个小时的重活,得到的仅仅是一点橡子面,别说是养家糊口,连自己的肚子也填不饱。

  焦裕禄的父亲因无钱还债,被地主活活逼死。眼泪未干,焦裕禄又被日本鬼子抓到抚顺的一个煤窑作苦工。在日本鬼子、汉奸的刺刀威逼下,他每天在煤窑里干十五个小时以上的苦工,和焦裕禄同志住在一个工棚的二十三个人中,两三个月里,就有十七人被折磨死去。每当工友们不幸死亡的时候,焦裕禄的心比针剌还要难受。他不忍受日寇的非人折磨,和工友一道同敌人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冒着生命危险逃出了虎口。

  焦裕禄逃出了虎口,又掉进了人间狼穴。他逃荒要饭跑到江苏宿迂县,不得不给一个姓胡的地主当长工。焦裕禄进一步受到了残酷折磨,甚至在他生病的时候,地主还逼他干活。

  这阶级仇、民族恨,在焦裕禄幼小的心灵上,打下了深深的烙印。

  1945年,毛主席领导全国人民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焦裕禄的家乡解放了。他怀着激动的心情,抱着要翻身、求解放的强烈愿望回到了家乡。

  二、走上革命道路

  焦裕禄这个苦水里生苦水里长的青年农民,找到了党组织,参加了民兵队伍。在地下党的启发教育下懂得了:劳动人民要彻底翻身解放,就心须在共产党和毛主席的领导下,打倒国民党反动派,推翻帝、官、封三座大山,建立一个人民当家作主的新中国。

  焦裕禄很快担任了村里的民兵班长,他经常带领民兵打土豪、除汉奸,配合部队消灭敌人。在斗争中,他总是冲锋在前,出色地完成上级交给的每一项任务。

  在党的教育、培养下,焦裕禄同志于1946年元月,光荣地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一名坚强的革命战士。

  他在入党申请书上这样写道:共产党是人民群众的救星,没有共产党,革命就不能胜利,穷人就不能翻身。我要听毛主席的话,跟共产党走,为推翻旧社会,建立新中国,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

  焦裕禄入党不久,领导上就把他调到八陡区武装部任干事。在武装部工作期间,他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有一个时期,民兵缺乏弹药,他就根据上级指示,带领大家积级学习自制地雷、布地雷阵。焦裕禄对学习造地雷和埋地雷干得非常出色。他经常带领民兵摸黑到敌人据点旁边埋地雷,埋好地雷后,就放冷枪、骂阵,故意刺激敌军。敌军一出来,就被炸得血肉横飞。

  1947年春,盘踞在淄川、博山、章丘三个县的还乡团纠合一起,准备扫荡崮山根据地。当时,敌众我寡,力量悬殊,要主力部队增援,时间又不许可。在研究对策时,焦裕禄提出了一个智退敌人的办法。派出6名同志在黑山、岳庄一带。在民房门上用粉笔写上“八陡x团x

  营驻”、“x团x营x连驻”等字样。当敌人经过这里,见到民房上的粉笔字时,大吃一惊,认为八路军主力部队马上就要开来,慌忙下令后撤。等到敌人弄清虚实,再转回头来时,我增援部队已赶到,粉碎了还乡团的阴谋,保护了崮山根据地。

  三、随军南下

  开辟新区

  1947年7月,为了帮助新解放区人民翻身求解放,焦裕禄被调到渤海地区南下工作队,集训后分配到淮河大队一中队任班长。在南下途中,他经常替女同志和身体差的队员扛背包、背干粮袋。最多时,他一个人竟背了四个人的背包。

  为了在沿途做好对新解放区群众的宣传工作,大队党委要求一中队在较短的时间里,排演一曲反映河南农民在国民党统治下悲惨生活的大型歌剧《血泪仇》。焦裕禄主动报名扮演剧中的主角王东才。没有排练时间,他就边行军边背台词。休息和宿营时,他就抓紧时间集中排练,常常忙得连饭也顾不上吃。20多天后,《血泪仇》在阳谷县首场演出。当晚,方圆十几里的群众,扶老携幼,赶来观看,场上人山人海。焦裕禄同志激昂悲愤的唱腔,严肃逼真的表演,深深地感染了全场观众。台上在哭泣,台下在流泪,全场到处是哭声和痛骂国民党反动派的怒吼声。群众异口同声的高呼,“打到南京去,解放全中国!”演出结束后,当场有很多青年报名参军。

  1948年2月13日,南下工作队到达河南境内。焦裕禄同志被分配到尉氏县彭店区,发动群众建立根据地。他坚持依靠贫雇农,广泛发动群众,经常在彭店古会上作政治宣传。在彭店区委的领导下,群众很快就发动起来了。接着建立了农会和民兵组织,没收了地主的浮财,分了地主的土地。

  对彭店出现的新局面,盘踞在彭店边缘地区的国民党军队怕得要死,恨得要命。1948年3月的一天,鄢陵县保安团长、大土匪头子洪启龙亲自带领四百多匪兵,杀气腾腾地向彭店村扑来。当时,村里干部、民兵总共只有十五人,三支短枪,十来支长枪。焦裕禄同志镇定自若,把干部、民兵分三个组,一面组织群众转移,一面指挥民兵掩护。当敌人离村子只有几十米时,焦裕禄鸣枪发令,十多支枪一齐射

  击,埋伏的群众蜂涌而起,齐声高喊:“冲啊!冲啊!”贪生怕死的匪兵一看这声势,以为遇到八路军主力部队,吓得惊慌失措,仓皇逃跑。

  1948年5月,焦裕禄调到尉氏县宣传部任干事。正当小麦要开镰收割时,县委突然接到情报:敌七十五师准备扫荡我五分区,抢收麦子。为了保护群众的劳动果实,焦裕禄迅速赶到彭店区向基层干部和群众讲明敌情和县委指示精神,带领群众一面抢收麦子,一面隐藏转移。待敌人赶来时,田里的麦子已收打完毕。敌人不但没有抢到麦子,反而连遭伏击,被迫仓皇逃走。

  1948年冬,淮海战役打响了,隆隆的炮声敲响了国民党反动统治的丧钟。火线上,解放军战士英雄杀敌;火线下,人民群众奋力支援。焦裕禄同志根据上级指示,组织带领担架队,在尉氏县支前总队部的领导下,投入了支援淮海战役的伟大斗争。

  焦裕禄同志对担架队员进行阶级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激发大家的革命斗志。自己积极带头,埋头苦干,以模范行动影响别人,使运输工作提前完成了任务,受到上级的表扬。淮海战役结束时,豫皖苏五分区奖给这个大队一面“支前模范”的锦旗。

  1949年春,焦裕禄同志完成支前任务后,由淮海前线返回尉氏县,被任命为大营区副区长,负责剿匪反霸工作。根据大营区的实际情况,区委决定的对敌策略是分化敌人,教育多数,孤立少数,打击顽固分子。党的政策和策略发挥了巨大威力,把恶贯满盈的地主黄老三抓了回来,判处了死刑。“毙了黄老三,大营晴了天”。从此,群众消除了顾虑,大营区的剿匪反霸斗争,一个接一个地取得了巨大胜利。1950年夏,焦裕禄同志被提升为大营区委副书记廉区长。

  1950年冬,焦裕禄同志任共面团尉氏县委副书记。面对新的工作,新的环境,焦裕禄同志没有犹豫,力挑重担,在实践中摸索,在干中学习。一上班,他口袋里就多了一个小本本,专门记党的大事和团的业务。多少个夜晚,他伏在昏暗的煤油灯下,认真地学习党的建团决议,党关于青年运动的指示和团内文件。

  焦裕禄同志善于做青年的知心人。他每次下乡,总是随身背着那

  把南下时带的二胡,给乡村里的青年伴奏。他对青年情同手足,青年有什么困难和想法总要和他一起拉拉。由于工作需要,县、区绝大多数团干部经常被抽出去做党的中心工作。一些同志认为,团的工作难做,搞不好中心,党委批评,搞不好业务,上级不依,存在着畏难情绪,不愿做团的工作。焦裕禄却形象地说:“团的工作是党的工作的一部分,党是头颅,团是手足,一个人只有头颅,没有手足怎么能行呢?”

  1952年春,焦裕禄同志调陈留团地委任宣传部长时,参加地委工作组到杞县搞土地复查。他利用一切机会接触青年,调查青年思想实际,趁着各种间隙找团干部谈话,了解青年工作状况,常常是通宵达旦。一位团干部说:“团的工作就比人家事多,熬眼多”。焦裕禄笑着说:“年青力壮的时候不为党多做点事,将来老了,只怕想干也干不成了!”

  1953年夏,焦裕禄同志任青年团郑州地委第二书记,一位在尉氏县工作过的团干来看他,老战友相逢,格外亲热。焦裕禄问:“这次到哪里去?”他说:“转业了,到省里待分配工作”。焦裕禄说:“是啊,团干部总要转业改行的。可咱们做过团的工作的人不能忘了青年,要永远把教育青年的任务担在肩上。”

  <焦裕禄事迹

  一

  二

  三

  四

  五

  六>★主办:共青团中央

  中央党史研究室

  国家档案局

  ★承办:团中央信息办

  河南省兰考县政府

  焦裕禄烈士陵园

  中青网

  生平简介

  事迹介绍

  言论录

  图片资料

  回忆怀念

  精神永存

  相关报道

  纪念场所

  影音作品

  敬献鲜花

  参观留言

  焦裕禄事迹介绍

  (一)第一部分

  在急风暴雨中成长

  内容提要:一九二二年,正是军阀混战时期。那家军阀打过来,派捐要款;这家军阀打过来,抢粮抓夫,闹得民不聊生。就在这年八月十六日,焦裕禄出生在山东博山县北崮山村一户贫苦农民的家里。

  焦裕禄青少年时代正处在万恶的旧社会。他饱赏了人间的苦难。后来,在党的教育和领导下,他参加了民兵,入了党,走上了革命道路。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他经历了战火的考验和锻炼。

  一、大苦仇深

  渴望翻身

  焦裕禄出生在一个贫苦农民家庭,青少年时代受尽了苦难的煎熬。7岁上学,学习刻苦认真,考试成绩总在前几名。1932年,家乡遭遇灾荒,家境十分贫困,11岁的焦裕禄被迫退学,跟随穷乡亲推着独轮小车,运煤卖煤。

  在那暗无天日的旧社会,焦裕禄的家庭和广大劳动人民一样,深受帝、官、封三座大山的残酷压迫和剥削,过着牛马不如的生活。焦裕禄十几岁时,日本鬼子侵占了山东博山。为了一家人的生活,他被迫到黑山煤窑当小工。每天要干十几个小时的重活,得到的仅仅是一点橡子面,别说是养家糊口,连自己的肚子也填不饱。

  焦裕禄的父亲因无钱还债,被地主活活逼死。眼泪未干,焦裕禄又被日本鬼子抓到抚顺的一个煤窑作苦工。在日本鬼子、汉奸的刺刀威逼下,他每天在煤窑里干十五个小时以上的苦工,和焦裕禄同志住在一个工棚的二十三个人中,两三个月里,就有十七人被折磨死去。每当工友们不幸死亡的时候,焦裕禄的心比针剌还要难受。他不忍受日寇的非人折磨,和工友一道同敌人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冒着生命危险逃出了虎口。

  焦裕禄逃出了虎口,又掉进了人间狼穴。他逃荒要饭跑到江苏宿迂县,不得不给一个姓胡的地主当长工。焦裕禄进一步受到了残酷折磨,甚至在他生病的时候,地主还逼他干活。

  这阶级仇、民族恨,在焦裕禄幼小的心灵上,打下了深深的烙印。

  1945年,毛主席领导全国人民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焦裕禄的家乡解放了。他怀着激动的心情,抱着要翻身、求解放的强烈愿

  望回到了家乡。

  二、走上革命道路

  焦裕禄这个苦水里生苦水里长的青年农民,找到了党组织,参加了民兵队伍。在地下党的启发教育下懂得了:劳动人民要彻底翻身解放,就心须在共产党和毛主席的领导下,打倒国民党反动派,推翻帝、官、封三座大山,建立一个人民当家作主的新中国。

  焦裕禄很快担任了村里的民兵班长,他经常带领民兵打土豪、除汉奸,配合部队消灭敌人。在斗争中,他总是冲锋在前,出色地完成上级交给的每一项任务。

  在党的教育、培养下,焦裕禄同志于1946年元月,光荣地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一名坚强的革命战士。

  他在入党申请书上这样写道:共产党是人民群众的救星,没有共产党,革命就不能胜利,穷人就不能翻身。我要听毛主席的话,跟共产党走,为推翻旧社会,建立新中国,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

  焦裕禄入党不久,领导上就把他调到八陡区武装部任干事。在武装部工作期间,他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有一个时期,民兵缺乏弹药,他就根据上级指示,带领大家积级学习自制地雷、布地雷阵。焦裕禄对学习造地雷和埋地雷干得非常出色。他经常带领民兵摸黑到敌人据点旁边埋地雷,埋好地雷后,就放冷枪、骂阵,故意刺激敌军。敌军一出来,就被炸得血肉横飞。

  1947年春,盘踞在淄川、博山、章丘三个县的还乡团纠合一起,准备扫荡崮山根据地。当时,敌众我寡,力量悬殊,要主力部队增援,时间又不许可。在研究对策时,焦裕禄提出了一个智退敌人的办法。派出6名同志在黑山、岳庄一带。在民房门上用粉笔写上“八陡x团x营驻”、“x团x营x连驻”等字样。当敌人经过这里,见到民房上的粉笔字时,大吃一惊,认为八路军主力部队马上就要开来,慌忙下令后撤。等到敌人弄清虚实,再转回头来时,我增援部队已赶到,粉碎了还乡团的阴谋,保护了崮山根据地。

  三、随军南下

  开辟新区

  1947年7月,为了帮助新解放区人民翻身求解放,焦裕禄被调到

  渤海地区南下工作队,集训后分配到淮河大队一中队任班长。在南下途中,他经常替女同志和身体差的队员扛背包、背干粮袋。最多时,他一个人竟背了四个人的背包。

  为了在沿途做好对新解放区群众的宣传工作,大队党委要求一中队在较短的时间里,排演一曲反映河南农民在国民党统治下悲惨生活的大型歌剧《血泪仇》。焦裕禄主动报名扮演剧中的主角王东才。没有排练时间,他就边行军边背台词。休息和宿营时,他就抓紧时间集中排练,常常忙得连饭也顾不上吃。20多天后,《血泪仇》在阳谷县首场演出。当晚,方圆十几里的群众,扶老携幼,赶来观看,场上人山人海。焦裕禄同志激昂悲愤的唱腔,严肃逼真的表演,深深地感染了全场观众。台上在哭泣,台下在流泪,全场到处是哭声和痛骂国民党反动派的怒吼声。群众异口同声的高呼,“打到南京去,解放全中国!”演出结束后,当场有很多青年报名参军。

  1948年2月13日,南下工作队到达河南境内。焦裕禄同志被分配到尉氏县彭店区,发动群众建立根据地。他坚持依靠贫雇农,广泛发动群众,经常在彭店古会上作政治宣传。在彭店区委的领导下,群众很快就发动起来了。接着建立了农会和民兵组织,没收了地主的浮财,分了地主的土地。

  对彭店出现的新局面,盘踞在彭店边缘地区的国民党军队怕得要死,恨得要命。1948年3月的一天,鄢陵县保安团长、大土匪头子洪启龙亲自带领四百多匪兵,杀气腾腾地向彭店村扑来。当时,村里干部、民兵总共只有十五人,三支短枪,十来支长枪。焦裕禄同志镇定自若,把干部、民兵分三个组,一面组织群众转移,一面指挥民兵掩护。当敌人离村子只有几十米时,焦裕禄鸣枪发令,十多支枪一齐射击,埋伏的群众蜂涌而起,齐声高喊:“冲啊!冲啊!”贪生怕死的匪兵一看这声势,以为遇到八路军主力部队,吓得惊慌失措,仓皇逃跑。

  1948年5月,焦裕禄调到尉氏县宣传部任干事。正当小麦要开镰收割时,县委突然接到情报:敌七十五师准备扫荡我五分区,抢收麦子。为了保护群众的劳动果实,焦裕禄迅速赶到彭店区向基层干部和

  群众讲明敌情和县委指示精神,带领群众一面抢收麦子,一面隐藏转移。待敌人赶来时,田里的麦子已收打完毕。敌人不但没有抢到麦子,反而连遭伏击,被迫仓皇逃走。

  1948年冬,淮海战役打响了,隆隆的炮声敲响了国民党反动统治的丧钟。火线上,解放军战士英雄杀敌;火线下,人民群众奋力支援。焦裕禄同志根据上级指示,组织带领担架队,在尉氏县支前总队部的领导下,投入了支援淮海战役的伟大斗争。

  焦裕禄同志对担架队员进行阶级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激发大家的革命斗志。自己积极带头,埋头苦干,以模范行动影响别人,使运输工作提前完成了任务,受到上级的表扬。淮海战役结束时,豫皖苏五分区奖给这个大队一面“支前模范”的锦旗。

  1949年春,焦裕禄同志完成支前任务后,由淮海前线返回尉氏县,被任命为大营区副区长,负责剿匪反霸工作。根据大营区的实际情况,区委决定的对敌策略是分化敌人,教育多数,孤立少数,打击顽固分子。党的政策和策略发挥了巨大威力,把恶贯满盈的地主黄老三抓了回来,判处了死刑。“毙了黄老三,大营晴了天”。从此,群众消除了顾虑,大营区的剿匪反霸斗争,一个接一个地取得了巨大胜利。1950年夏,焦裕禄同志被提升为大营区委副书记廉区长。

  1950年冬,焦裕禄同志任共面团尉氏县委副书记。面对新的工作,新的环境,焦裕禄同志没有犹豫,力挑重担,在实践中摸索,在干中学习。一上班,他口袋里就多了一个小本本,专门记党的大事和团的业务。多少个夜晚,他伏在昏暗的煤油灯下,认真地学习党的建团决议,党关于青年运动的指示和团内文件。

  焦裕禄同志善于做青年的知心人。他每次下乡,总是随身背着那把南下时带的二胡,给乡村里的青年伴奏。他对青年情同手足,青年有什么困难和想法总要和他一起拉拉。由于工作需要,县、区绝大多数团干部经常被抽出去做党的中心工作。一些同志认为,团的工作难做,搞不好中心,党委批评,搞不好业务,上级不依,存在着畏难情绪,不愿做团的工作。焦裕禄却形象地说:“团的工作是党的工作的一部分,党是头颅,团是手足,一个人只有头颅,没有手足怎么能行

  呢?”

  1952年春,焦裕禄同志调陈留团地委任宣传部长时,参加地委工作组到杞县搞土地复查。他利用一切机会接触青年,调查青年思想实际,趁着各种间隙找团干部谈话,了解青年工作状况,常常是通宵达旦。一位团干部说:“团的工作就比人家事多,熬眼多”。焦裕禄笑着说:“年青力壮的时候不为党多做点事,将来老了,只怕想干也干不成了!”

  1953年夏,焦裕禄同志任青年团郑州地委第二书记,一位在尉氏县工作过的团干来看他,老战友相逢,格外亲热。焦裕禄问:“这次到哪里去?”他说:“转业了,到省里待分配工作”。焦裕禄说:“是啊,团干部总要转业改行的。可咱们做过团的工作的人不能忘了青年,要永远把教育青年的任务担在肩上。”

  <焦裕禄事迹

  一

  二

  三

  四

  五

  六>★主办:共青团中央

  中央党史研究室

  国家档案局

  ★承办:团中央信息办

  河南省兰考县政府

  焦裕禄烈士陵园

  中青网

  生平简介

  事迹介绍

  言论录

  图片资料

  回忆怀念

  精神永存

  相关报道

  纪念场所

  影音作品

  敬献鲜花

  参观留言

  焦裕禄事迹介绍

  (五)尾

  声

  焦裕禄同志逝世了,他完全彻底为人民服务的革命精神,永远激励着人们前进;他留下的彻底改变兰考面貌的未竞事业,正由兰考人民继续完成;他生前没有写完的文章,正由兰考人民继续撰写。

  焦裕禄同志逝世后,人们在他的日记本上,看到了这样一段话:“我想,作为一个革命战士,就要象松柏一样,无论在烈日炎炎的夏天,还是在冰天雪飘的严冬,永不凋谢,永不变色;还要象杨柳一样,栽在哪里活在哪里,根深叶茂,茁壮旺盛;要象泡桐那样,抓紧时间,迅速成长,尽快地为人民贡献出自己的力量”。这就是对焦裕禄同志一生所走过道路的最生动的写照。

  焦裕禄同志在党的哺育下,从一个受尽日寇、地主残酷压迫的长工,迅速成长为一名共产主义战士。在炮火连天的战争年代,他怀着刻骨的仇恨,大智大勇的和敌人进行了顽强的战斗;在暴风骤雨的土改运动中,他不畏艰险,勇作勇为,积极参加了铲除封建剥削制度的斗争;在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他勤学苦练,又红又专,成为工业战

  线上的一名尖兵;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与大自然的搏斗中,他以最大的胆略,喊出了一个共产党员的最强音:“不制服兰考的‘三害’死不瞑目!”

  焦裕禄同志不愧为党的好干部,不愧为人民的好儿子,不愧为县委书记的好榜样,不愧为人民群众的贴心人。他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战斗的一生,光辉的一生。

  生平简介

  事迹介绍

  言论录

  图片资料

  回忆怀念

  精神永存

  相关报道

  纪念场所

  影音作品

  敬献鲜花

  参观留言

  焦裕禄事迹介绍

  (五)尾声

  焦裕禄同志逝世了,他完全彻底为人民服务的革命精神,永远激励着人们前进;他留下的彻底改变兰考面貌的未竞事业,正由兰考人民继续完成;他生前没有写完的文章,正由兰考人民继续撰写。

  焦裕禄同志逝世后,人们在他的日记本上,看到了这样一段话:“我想,作为一个革命战士,就要象松柏一样,无论在烈日炎炎的夏天,还是在冰天雪飘的严冬,永不凋谢,永不变色;还要象杨柳一样,栽在哪里活在哪里,根深叶茂,茁壮旺盛;要象泡桐那样,抓紧时间,迅速成长,尽快地为人民贡献出自己的力量”。这就是对焦裕禄同志一生所走过道路的最生动的写照。

  焦裕禄同志在党的哺育下,从一个受尽日寇、地主残酷压迫的长工,迅速成长为一名共产主义战士。在炮火连天的战争年代,他怀着刻骨的仇恨,大智大勇的和敌人进行了顽强的战斗;在暴风骤雨的土改运动中,他不畏艰险,勇作勇为,积极参加了铲除封建剥削制度的斗争;在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他勤学苦练,又红又专,成为工业战线上的一名尖兵;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与大自然的搏斗中,他以最大的胆略,喊出了一个共产党员的最强音:“不制服兰考的‘三害’

  死不瞑目!”

  焦裕禄同志不愧为党的好干部,不愧为人民的好儿子,不愧为县委书记的好榜样,不愧为人民群众的贴心人。他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战斗的一生,光辉的一生。他没有死,将永远活在全国人民的心里!

  <焦裕禄事迹

  一

  二

  三

  四

  五

  六>★主办:共青团中央

  中央党史研究室

  国家档案局

  ★承办:团中央信息办

  河南省兰考县政府

  焦裕禄烈士陵园

  中青网

篇五:中国现代廉洁人物事迹焦裕禄

  

  焦裕禄廉政小故事

  焦裕禄,194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62年被调到河南省兰考县担任县委书记。焦裕禄作为一名优秀的共产党员,他的廉政故事依然是每个人学习的榜样。下面就是店铺给大家整理的焦裕禄廉政小故事,希望大家喜欢。

  焦裕禄廉政小故事篇1他身患肝癌,依旧忍着剧痛,坚持工作,被誉为“党的好干部”、“人民的好公仆”。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铸就了亲民爱民、艰苦奋斗、科学求实、迎难而上、无私奉献的焦裕禄精神。

  兰考县地处豫东黄河故道,是个饱受风沙、盐碱、内涝之患的老灾区。焦裕禄踏上兰考土地的那一年,正是这个地区遭受连续3年自然灾害较严重的一年,全县粮食产量下降到历年最低水平。他从第二天起,就深入基层调查研究。他说:“吃别人嚼过的馍没味道。”他拖着患有慢性肝病的身体,在一年多的时间里,跑遍了全县140多个大队中的120多个。”

  在带领全县人民封沙、治水、改地的斗争中,焦裕禄身先士卒,以身作则。

  风沙最大的时候,他带头去查风口,探流沙;大雨倾盆的时候,他带头趟着齐腰深的洪水察看洪水流势;风雪铺天盖地的时候,他率领干部访贫问苦,登门为群众送救济粮款。

  1964年5月14日,焦裕禄同志的心脏停止了跳动。

  一位普通的领导干部,一个优秀的共产党员,县委书记的榜样,人民群众的贴心人——焦裕禄同志走完了他那完全、彻底为人民服务的光辉灿烂的一生,与世长辞了。

  从焦裕禄同志的遗物中我们看到:

  办公桌、文件柜

  他的办公桌、文件柜都是原兰封县委初建时买的,有不少地方破损。当时有人劝焦裕禄同志换个新的,他没有采纳这个建议,而且修

  了修,照样使用。

  被子

  他用过的一条被子上有42个补钉,褥子上有36个补钉,同志们劝他换床新的。他说:“我的被子破了,是需更换新的,但应该看到,灾区的群众比我更需要。其实,我这就很好,比我要饭时披着麻包片,住在房檐底下避雪强多啦!衣、帽、鞋、袜

  焦裕禄同志的衣、帽、鞋、袜都是拆洗很多次,补了又补,缝了又缝的,虽然破旧得很厉害,但是焦裕禄同志总是舍不得换。他的爱人徐俊雅同志最后生气了,不给他补,他就自己动手补。

  有一次

  有位干部提出要装修一下领导干部的办公室,焦裕禄同志严肃地说:“坐在破椅子上不能革命吗?兰考的灾区面貌还没有改变,群众生活还有困难,富丽堂皇的事不但不能做,就是连想也很危险”

  这样评价焦裕禄精神:“无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都永远是亿万人们心中一座永不磨灭的丰碑,永远是鼓舞我们艰苦奋斗、执政为民的强大思想动力,永远是激励我们求真务实、开拓进取的宝贵精神财富,永远不会过时。”

  作为廉洁社团,我们传播廉洁文化,让更多的人加入廉洁的队伍。让我们做一个博学求实的水院人,做一个廉洁自律的大学生。

  焦裕禄廉政小故事篇2:焦裕禄的入党动机

  “当时入党时,只想到过去个人受了鬼子汉奸那么多罪,现在解放了,当了民兵,诉了汉奸的苦,还能打鬼子汉奸报仇,很感谢共产党……”在《中国共产党党员登记表》中,焦裕禄这样描述自己的入党动机。

  原来,1945年,新四军解放了宿迁,建立了人民政府,焦裕禄目睹了老百姓当家作主的过程,真正彻底认识到共产党才是为老百姓办事的。

  这时,焦裕禄迫不及待地返回老家。博山县虽然尚未解放,但人民政权已建立,正领导群众“反奸诉苦”。回乡后,经积极申请,焦

  裕禄在共产党员、民兵队长焦方开的推荐下,很快参加了村里的民兵组织。他曾自述:“……我参加了民兵,并积极参加了斗争汉奸焦念镐、焦兆瑜,又积极参加民兵连解放淄博县城看押俘虏。”

  这年8月下旬,山东解放军野战兵团第一路前线部队在鲁中区党委书记兼军区政委罗舜初、司令员王建安率领下,从东、西、南三面向淄博矿区日伪军发动攻势。23日,攻克博山,博山获得第一次解放。

  当时,焦裕禄想参加民兵,通过本家焦念书去找民兵队长焦方开。焦方开一听是焦裕禄想加入,乐开了怀:“好啊!他有文化,人又机灵,写报告、管文件他都会干,叫他干吧!”

  焦裕禄当了民兵,民兵队发给他一支汉阳造步枪,还有一把军号。民兵队长焦方开说:“这把军号是区上发下来的,可咱没人会吹这玩意儿,你来得正好,就归你了。”

  北崮山村以西几里路的八陡村,是国民党还乡团的地盘,敌人常常集结成群,进犯共产党管辖的区域,北崮山村便成了前哨阵地。焦裕禄常背一支长枪,与民兵战友一起在村西的一个小桥上站岗,遥遥监视着西方随时可能进犯的敌人。民兵队武器弹药不足,焦裕禄还曾提出就地取材,用满山遍野的石头制造地雷。

  1955年12月,身为大连起重机器厂机械车间实习主任的焦裕禄在干部历史自传中这样写道:

  1946年1月,民兵队长焦方开及在我村领导工作的区委组织委员焦念文,将我叫到农民焦念祯家入了党。这时党员是绝对保守秘密的,入党时也未举行仪式,只有支书李京(景)伦讲了党章和念了几遍党员教材,介绍了谁是党员,告诉我候补3个月。这时支书(是)李京(景)伦,党员只有民兵队长焦方开、民兵焦念来、焦念书、孙迎志等,领导我村工作的是区委组织委员焦念文、区武装部长王祥章。

  入党后,焦裕禄即被组织任命为博山县八陡区武装部干事。他曾出谋划策,智退进攻北崮山解放区淄川、博山、章丘3县的国民党返乡团,受到区领导的赞扬。

  1947年夏季以后,新解放区迅速扩大,需要大量干部。7月中旬,焦裕禄被选调到渤海地区的惠民县油坊张村集训;10月,开始南下。从

  此,他告别家乡,直至17年后才拖着病体最后一次回归。

  焦裕禄离开这个世界已半个多世纪了,从亲历者的口中和焦裕禄本人的自述材料中,我们可以还原一个早年的焦裕禄。

  今天,他的家乡与他曾经奉献过一切的河南兰考,早已经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传颂的是他不朽的事迹,而他留给人们更多的,则是他的精神……

  焦裕禄廉政小故事篇3:焦裕禄同志先进事迹

  焦裕禄,194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62年被调到河南省兰考县担任县委书记。时值该县遭受严重的内涝、风沙、盐碱三害,他坚持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的领导方法,同全县干部和群众一起,与深重的自然灾害进行顽强斗争,努力改变兰考面貌。他身患肝癌,依旧忍着剧痛,坚持工作,被誉为“党的好干部”、“人民的好公仆”。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铸就了亲民爱民、艰苦奋斗、科学求实、迎难而上、无私奉献的焦裕禄精神。有同名电影。

  焦裕禄,山东省淄博市博山区崮山镇(现源泉镇)北崮山村人,1922年8月16日出生在一个贫苦家庭。因生活所迫,幼年时代只读了几年书就在家参加劳动。日伪统治时期,焦裕禄家中的生活越来越困难。他的父亲焦方田走投无路,被逼上吊自杀。焦裕禄曾多次被日寇抓去毒打、坐牢,后又被押送到抚顺煤矿当苦工。焦裕禄忍受不了日寇的残害,于一九四三年秋天逃出虎口,回到家中。因无法生活下去,又逃到江苏省宿迁县,给一家姓胡的地主扛了两年长工。

  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焦裕禄从宿迁县回到了自己的家乡。当时他的家乡虽然还没有解放,但是共产党已经在这里领导群众进行革命活动,焦裕禄主动要求当了民兵。当民兵后,他参加过解放博山县城的战斗。

  焦裕禄于1946年1月在本村参加中国共产党。不久,他又正式参加了本县区武装部的工作,在当地领导民兵,坚持游击战争。以后又调到山东渤海地区参加过土地改革复查工作,曾担任组长。

  解放战争后期,焦裕禄随军离开山东,到了河南,分配到尉氏县工作,一直到1951年。他先后担任过副区长、区长、区委副书记、青

  年团县委副书记等职。而后又先后调到青年团陈留地委工作和青年团郑州地委工作,担任过团地委宣传部长、第二副书记等职。

  1953年6月,焦裕禄响应党的号召,调到洛阳矿山机器制造厂参加工业建设。他在这个工厂担任过车间主任、科长。在此期间,焦裕禄还到大连起重机厂实习了一年多。1962年6月,为了加强农村工作,焦裕禄又调回尉氏县,任县委书记处书记。同年12月,焦裕禄调到兰考县,先后任县委第二书记、书记。

  兰考县地处豫东黄河故道,是个饱受风沙、盐碱、内涝之患的老灾区。焦裕禄踏上兰考土地的那一年,正是这个地区遭受连续3年自然灾害较严重的一年,全县粮食产量下降到历年最低水平。他从第二天起,就深入基层调查研究。他说:“吃别人嚼过的馍没味道。”他拖着患有慢性肝病的身体,在一年多的时间里,跑遍了全县140多个大队中的120多个。

  在带领全县人民封沙、治水、改地的斗争中,焦裕禄身先士卒,以身作则。风沙最大的时候,他带头去查风口,探流沙;大雨倾盆的时候,他带头趟着齐腰深的洪水察看洪水流势;风雪铺天盖地的时候,他率领干部访贫问苦,登门为群众送救济粮款。他经常钻进农民的草庵、牛棚,同普通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他把群众同自然灾害斗争的宝贵经验,一点一滴地集中起来,成为全县人民的共同财富,成为战胜灾害的有力武器。

  焦裕禄对同志对人民满腔热情。他常说,共产党员应该在群众最困难的时候,出现在群众的面前;在群众最需要帮助的时候,去关心群众、帮助群众。他的心里装着全县的干部群众,唯独没有他自己。他经常肝部痛得直不起腰、骑不了车,即使这样,他仍然用手或硬物顶住肝部,坚持工作、下乡,直至被强行送进医院。

  1964年5月14日,焦裕禄被肝癌夺去了生命,年仅42岁。他临终前对组织上唯一的要求,就是他死后“把我运回兰考,埋在沙堆上。活着我没有治好沙丘,死了也要看着你们把沙丘治好。”

篇六:中国现代廉洁人物事迹焦裕禄

  

  焦裕禄的主要事迹

  焦裕禄的主要事迹:1962年12月,焦裕禄调到河南兰考县,先后任县委第二书记、书记。

  1962年12月至1964年间,时值该县遭受严重的内涝、风沙、盐碱三害,他坚持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的领导工作方法,同全县干部和群众一起,与深重的自然灾害进行顽强斗争,努力改变兰考面貌。他身患肝癌,依旧忍着剧痛坚持工作,用自己的实际行动,铸就了“焦裕禄精神”。

  1964年5月14日,因肝癌病逝于郑州。他临终前对组织上唯一的要求,就是他死后“把我运回兰考,埋在沙堆上。活着我没有治好沙丘,死了也要看着你们把沙丘治好”。

  2017年3月,兰考成为河南首个脱贫“摘帽”的贫困县,利用焦裕禄当年带领大家栽下的泡桐树制作乐器、家具等,也成为兰考致富奔小康的一项重要产业。

篇七:中国现代廉洁人物事迹焦裕禄

  

  焦裕禄事迹材料介绍

  篇一:焦裕禄先进事迹

  焦裕禄先进事迹:一、学习焦裕禄精神,提高党性、道德修养

  作为一个父母官,他没有高高在上,发号施令,而是怀着一颗爱民仁后情怀,深入百姓体察民情,不顾自己已经羸弱的身躯,顶风冒雨,深夜看望受伤的老人,在一家老小尚未温饱的情况下,他用自己本不富裕的收入资助更需要帮助的贫苦百姓。

  半个多世纪的今天,我们国家发生的翻天覆地变化,改革开放让人民走上了富裕之路,在没有饥民背井离乡,逃荒要饭的景象,生存问题已经不是社会的主要矛盾,作为一个共产党员,我们代表的就是一个国家的形象,当我们面对群众诉求时,是否还能记得人民群众是我们的衣食父母?是否拥有焦裕禄同志一样的赤子之心人民情怀?水可载舟,我们要像焦裕禄同志一样爱护,帮助我们的人民,这样才是我们的立国之基,立党之本,焦裕禄同志对人民的深情值得每一个党员干部用心感受,用行动去实践。

  二、学习焦裕禄精神,立足本职,建功立业

  焦裕禄同志在工作上实事求是,身先士卒,顶风冒雨,明察暗访,用__描绘出兰考的新篇章,为了锁住兰考肆虐的风沙,他带着通讯员,推着自行车,亲自调查风沙的起因,在黄河故道的沙丘上,剧烈的病痛也没有退宿,为解决夏季的水患,又是他带领干部群众顶风冒雨,查看水清,在大家垂头丧气时,又是他振聋发聩,激起大家战天斗地的豪情。

  在我们今天的工作中,内容虽然不同,相同的是我们都会面临困境,在困难面前,我们是知难而上,还是畏惧退缩?工作方法是实事求是,调查研究,还是推诿扯皮,知难而退?焦裕禄同志一心为国为民,问计群众,实地考察,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给了我们很好的答案。

  焦裕禄同志在兰考工作的时间虽然短暂,但他把生命交给了热土,他没有高谈阔论,没有留下什么警示明言,甚至没有像样的政绩工程,但他有一颗火热质朴的心,他心里想的是人民,他是人民的好儿子!他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孔繁森

  孔繁森始终站在人民群众的立场上,为*的人民做出了不平凡的贡献。在孔繁森同志工作过的地方,人民群众深切地怀念着他,而他工作和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也将留在我们的心中。他可以称为是我们中华儿女的典范,我们要向他学习,做一个为人民服务的人。

  我们要学习孔繁森同志无私奉献的精神。放弃了舒适的生活,不远万里来到*的孔繁森,把自己的身心都投入到了*的建设中去。想想看,我们有多少人能做到如此呢?孔繁森深切的明白*是我们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人民更是迫切的需要我们的援助。从孔繁森的身上,我体会到了他无私奉献的精神,永远以大局为重,国家与集体的利益高于一切的品质。我也要向他学习,要以集体的利益为重,个人的利益先放在一边,先帮集体解决困难,再去解决自己的困难。

  我们还应该该学习他艰苦奋斗的精神。孔繁森在工作中开拓进取,不管身处何处,担任何职,他对自己的标准都没有降低过。他在担任

  阿里委书记后不畏艰苦,亲自去实地考察,为建设阿里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他的带领下,阿里地区的情况有了显著的改善。新一代的我们没有经历过长辈们艰苦的奋斗时代,一直是在党的呵护下健康成长的。国家的建设和发展需要我们投入更多的力量,我认为只要有艰苦奋斗、坚韧不拔的精神,就一定能够克服任何难关,长大后就能够为国家献出一份力。

  篇二:焦裕禄的主要英雄事迹

  焦裕禄的主要英雄事迹

  焦裕禄(1922~1964)出生于山东博山崮山镇北崮山村一个贫农家庭里,因家庭贫寒,幼年只读了几年书。日伪统治时期,被抓劳工押送到抚顺煤矿当苦工。1943年秋,他给地主当长工。1946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3月参军到了河南,历任尉氏县副区长、区长,区委副书记,青年团县委副书记及团地委宣传部长、副书记等职。1953年6月,任洛阳矿山机器制造厂车间主任、科长,1962年6月,任尉氏县县委书记处书记,1962年12月任兰考县委

  送到抚顺煤矿当苦工。1943年秋,他给地主当长工。

  1946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3月参军到了河南,历任尉氏县副区长、区长,区委副书记,青年团县委副书记及团地委宣传部长、副书记等职。1953年6月,任洛阳矿山机器制造厂车间主任、科长,1962年6月,任尉氏县县委书记处书记,1962年12月任兰考县委

  继续坚持下乡工作,肝痛发作自行车不能骑,他就推着走。当他躺在病床上时,仍在思考如何撰写改变兰考面貌的文章。在生命的最后一息,他仍然惦记着张庄的沙丘封住了没有,赵家楼的庄稼淹了没有,秦寨的盐碱地上麦子长得怎么样,老韩陵地里的泡桐树栽了多少……。1964年5月14日,焦裕禄因肝癌急性复发逝世,终年42岁。1966年2月1日,河南省人民政府授予他革命烈士称号。1966年2月7日《人民日报》发表了《向__同志的好学生焦裕禄学习》的社论和《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的长篇报道文章。

  我们党员干部要学习焦裕禄同志艰苦创业、克己奉公、清正廉洁、开拓进取、艰苦奋斗、坚忍不拔、无私奉献、一心为民、鞠躬尽瘁以民为本,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的精神。

版权所有:博古范文网 2012-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博古范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博古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浙ICP备1201877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