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策划方案 > 正文

有关城市道路岩土工程勘察方案分析

发布时间: 2022-11-09 14:45:04 来源:网友投稿

摘要:本文根据笔者通过长期从事岩土工程勘察工作的经验,针对道路岩土工程勘察方面做了一些分析,并结合实际情况论述了在道路岩土工程勘察工作中需要注意的一些问题以及个人的建议。

关键词:岩土工程;工程勘察;地质;防震; 设计;基坑

一、工程概况

新城六路(二期)南面工程,位于阳江市银岭工业园内。拟建道路原为丘陵山地,全长约1165.569米,道路宽为16.00米。道路在K0处设计路面标高为8.47米,雨水管内底标高为4.95米, 污水管底面标高为3.41米;在K0+540.00处设计路面标高为8.87米, 雨水管内底标高为5.49米, 污水管底面标高为4.28米;在ZK1号钻孔处设计路面标高为9.88米, 雨水管内底标高为7.03米,污水管底面标高为5.82米。呈东南-西北向。本工程标高采用黄海高程系统。道路等级:城市道路支路。本工程岩土工程勘察等级划分为乙级。

二、场地地形地貌及地层结构

1.地理位置:拟建场地位于阳江市银岭工业园内,交通较方便;地形、地貌:拟建道路两侧为丘陵山地、耕地,植被发育,局部地段见有回填,低洼处地面有积水,地面起伏变化较大大。孔口地面高程采用黄海高程系,实测各孔孔口标高范编围值:3.60~13.00米,最大高差为:9.40米;坐标参考业主及设计单位所提供图纸的坐标系统。

2.根据25个钻孔揭示岩土层性质,可将勘探深度范围内的地层分为3个单元层,层号为(1)~(3)。上覆素填土、粉质粘土层及基岩风化残积层组成。现由上至下分层描述如下:

2.1填筑土:暗红色,经压,稍密,主要由砂质粘性土回填,不均匀,回填时间不长,未完成自重固结。场地内见5个钻孔有分布。土层层厚:5.00~5.70米,平均厚度:5.36米。

2.2粉质粘土:黑色、灰黑色,很湿,软塑,主要成分为粘粒及大量砂质等组成,含少量腐植质。场地内见7个钻孔有分布。土层层厚:1.40~2.40米,平均厚度:1.94米;层顶埋深:0.00~5.30米。

2.3残积砂质粘性土:暗黄、暗红等色,稍湿,可塑,局部表面有积水的地方顶部为软塑(ZK16、ZK23号钻孔及附近),由燕山三期花岗岩风化残积形成,长石、云母等矿物完全风化成粘土,岩石结构完全破坏,主要成份为粘土、中~细砂粒,水湿具滑感,粘性好,遇水软化。

三、场地地震效应

1.饱和粉土、砂土层的液化判定

本次勘察场地范围内没有饱和的粉土、砂土层,阳江地区属地震基本烈度7度区,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及按《公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JTJ004-89)初步判定,自然地面下20.00米深度范围内土层不存在液化的可能。

2.场地土类型及建筑场地类别

本次勘察未进行地震剪切波速测试,在钻探深度范围内的地层中,估算各层剪切波速值(use)都小于500m/s,所以覆盖层厚度为15.80米。场地内的覆盖层由填筑土、粉质粘土、花岗岩风化残积土组成,参照《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和地区经验,利用近似分类法估计各土层的剪切波速:(1)填筑土:Vs=80m/s,属软弱土;(2)粉质粘土:Vs=120m/s,属软弱土;(3)残积土:Vs=230m/s,属中软土。根据钻探资料,场地内绝大部分地表土层为花岗岩风化残积土,估算其最小等效剪切波速为230m/s,局部表土层为填筑土或软塑粉质粘土,为较差地段。通过对部份相对较差的钻孔土层等效剪切波速值(use)计算,计算如下:

第一段(ZK1~ZK5)

ZK2号孔等效剪切波速:use=15.8/(5.3/80+2.1/120+8.4/230)=131(m/s)

最小等效剪切波速为131(m/s),综合评定土的类型为软弱土,建筑场地类别为Ⅲ类。设计特征周期值:0.45s。

第二段(ZK6~ZK25)

ZK12号孔等效剪切波速:use=15.8/(2.4/120+13.4/230)=202(m/s)

最小等效剪切波速为202(m/s),综合评定土的类型为中软土,建筑场地类别为Ⅱ类。设计特征周期值:0.35s。

3.抗震设防

按《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划分,阳江地区属地震基本烈度7度区,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10g,本场地的场地类别分段划分,第一段(ZK1~ZK5)为Ⅲ类场地,为软弱土,设计特征周期值:0.45s,拟建场地属对建筑抗震为不利地段。第二段(ZK6~ZK25) 为Ⅱ类场地。为软弱~中软土,设计特征周期值:0.35s,拟建场地属对建筑抗震为一般地段。按《公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JTJ004-89),构造物一般按基本烈度采取抗震措施。

四、岩土设计参数

根据岩土层的标贯试验结果、土工试验及《公路桥涵地基基础设计规范》(JTGD63-2007),各地基土力学指标综合确定见下表:

五、基坑开挖与支护

1.基坑开挖有关条件

1.1基坑开挖的场地土质情况

基坑开挖深度范围内的主要地层为填筑土、粉质粘土、残积砂质粘性土,其稳定性较好,绝大部分为粘性土,为弱透水层;地下水埋藏较浅,水量较少,地下水对边坡稳定有一定的影响。

1.2土层渗透性和地下水情况

a 、土层渗透性组合特征: 填筑土:渗透系数经验值为K20=5.50×10-5cm/s,属弱透水性;粉质粘土:渗透系数经验值为K20=8.50×10-6cm/s,属弱透水性;残积砂质粘性土:渗透系数经验值为K20=3.50×10-5cm/s,属弱透水性。

b、地下水:区内地下水类型为上层滞水。为赋存于粉质粘土的上层滞水及残积砂质粘性土中的孔隙潜水。另一种为赋存于基岩风化带的裂隙水。上层滞水及孔隙潜水靠地表水回渗及大气降水补给,受降水量影响较大,含水量较小;根据施工情况钻进基岩时未发现有漏水现象,因此岩石风化带中裂隙水含量较小,埋藏较深。

2.基坑开挖与支护方案建议

根据钻探资料,该基抗开挖深度的土层为粉质粘土及残积土,性质稳定,且开挖深度不大,场地为新建道路,周围空旷,周边环境较好,可采用放坡的方法作基坑支护,采用机械进行基坑开挖。若出现少量地下水,可采用集水井,将其抽走。

六、结论

对于路基工程,根据钻探资料,该道路基础型式可分段建议,第一段(ZK1~ZK5)为软弱土,厚度大,强度低,不宜直接作路基的持力层,可采用换土分层压实或堆载压实的方法处理。第二段(ZK6~ZK25)为中软土,顶层为大部分为残积土,下卧为全风化岩层,可直接作为路基的持力层;根据现地面标高与设计路面标高比较,需要开挖或回填,开挖部分,施工时要注意不要超挖,以免影响路基的承载力;回填部分厚度较大,必须按有关规定进行回填。

版权所有:博古范文网 2012-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博古范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博古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浙ICP备1201877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