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党史学习 > 正文

2022年学习建团百年大会精神

发布时间: 2022-06-07 09:55:03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2年学习建团百年大会精神,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写作有帮助!

2022年学习建团百年大会精神

学习建团百年大会精神3篇

【篇一】学习建团百年大会精神

百年企业与工匠精神(后藤俊夫)

备注:

尊敬的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院长毛基业先生,亲爱的中国朋友们,同学们,大家好!非常荣幸能够有这个宝贵的机会,站在中国最顶尖的商学院做主题报告。

2015年,我代表日本经济大学与人大商学院之间缔结了学术交流协议。日本经济大学所属的杜筑学院集团,下设有六所大学及其他学院的附属硕士以及博士课程,还拥有高中、初中以及各种专门的职业学校,共计三万余名在校生。从规模来看,我们属于日本第七大学校集团。而中国人民大学是中国国内顶尖的重点大学,我非常期待今后能与商学院进行深入的学术交流。

今天我的题目是“长寿企业与工匠精神”。一周前的12月17号,中国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做了关于工匠精神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发言。长寿企业和工匠精神对日本是非常重要的,而从12月17日的会议当中,我认识到长寿企业和工匠精神对中国来讲也十分重要。

日本的百年老店有25321家,是长寿企业最多的国家

在此先简单介绍我研究长寿企业的基本情况。1999年,我开始进行关于长寿企业的研究。当时全球没有关于长寿企业的任何统计数据,或许这现象有点不可思议,但确实是一个事实。1999年,即便是在日本,这也是一个完全陌生的未知研究领域。对于一个研究人员来讲,研究一项新的内容虽然有难度,但更是一种喜悦。我经历了相当长一段时间的沉默又孤单的摸索,调查工作缓慢且收获寥寥。最终,我在日本发现了25,321家经营了百年以上的企业。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新的问题:在世界范围内究竟有多少家经营超过百年的企业?我最初将调查范围限制在经营了200年以上的企业。这项研究完全是由我个人独立完成的,所以过程非常艰难。2004年,我在丹麦哥本哈根的学会首次发表了研究报告。2014年,我又公布了世界各国百年企业的统计数值。

PPT上显示红色的是超过一百年以上的长寿企业。按国别来排序,前十位依次是日本(25321家)、美国(11735家)、德国、英国、瑞士、意大利、法国、澳大利亚、荷兰以及加拿大。除此之外,世界上还有136个国家都有他们的百年老店。


PPT上蓝色的部分,展示的是超过两百年的长寿企业。前三位分别是日本、德国、英国。众所周知,美国因为建国历史非常短,所以并没有两百年以上的长寿企业,学界对此有过非常多的争论,认为每个国家的经济总量不同,所以研究长寿企业还必须加入国别这个因素。为使长寿企业的研究更科学,我们针对各个国家不同的经济总量,又计算了一个相对值。我们看下一张PPT上图表最右侧的部分:

从相对值来看的话,排位前四依次是日本、瑞士、澳大利亚、德国。日本仍然位居第一,而美国下降到了第14位。目前全球长寿企业,排名前十的,只有一家是德国的,剩余九家都是日本的。

接下来我就日本的情况再做一个更加详细具体的说明。在日本有260多万家的公司,其中百年老店有25321家。其中超过200年的企业有3939家,300年以上的有1938家,而500年以上的有147家。令人吃惊的是1000年以上的企业竟然也有21家。其中排名第一的最古老的企业叫做金刚组,是一家木结构建造的公司,创立于公元578年,是现在世界上存续历史最悠久的一家企业。从创业历史来看,它已经有接近1440年的历史,并且因此入选了吉尼斯世界纪录。

长寿企业对于社会持续发展十分重要

2014年9月,美国前副总统戈尔来到了日本,我非常荣幸当时见到了他,并且提出了关于长寿企业重要性的观点。具体包括五点:

第一,长寿企业重视社会福利,整个经营管理的姿态是重视社会公益性的;

第二,因其为社会公益考虑的姿态,使得它获得了日本市民的广泛好评和支持;

第三,长寿企业重视长期的可持续发展,不盲目追求企业规模的扩大;

第四,强调节约型的经营管理,慎重合理地使用地球上有限的资源。这是非常重要的一点;

第五,长寿企业可以说是21世纪全球所追寻的可持续增长型的商业模式的一个范本。

戈尔先生曾经是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所以他对可持续增长型的经济模式也非常关心。对于我的观点,他首先对日本作为长寿企业大国表示了个人的敬意,同时他也非常赞同我的观点。

日本企业长寿的三大条件、六大因素

为什么日本会有这么多的长寿企业呢?学界对此有各种各样的讨论和争论。部分学者认为,日本是一个岛国,没有受到过外来的侵略,并且内乱非常少,所以才会诞生这么多的长寿企业。我对这样的观点一半赞成一半反对。尽管他们所言的是一个不可磨灭的事实,但是也要认识到,日本是一个频繁发生地震、海啸、台风等自然灾害的国家。如果企业想要成为长寿企业,长久地存续下去,必然面临着自然环境的严峻形势。93年前,也就是1923年,日本发生了几乎毁掉东京的关东大地震,5年前的2011年,又发生了东日本大地震。在这样一个大背景下,为什么日本还有这么多的长寿企业呢?我把它归结为三大条件、六大因素。

三大条件

第一,企业内部已经具备了相对现代的管理体系。事实上在两百多年前,日本企业内部就已经有了与人事、财务、市场营销以及风险管理相关的相对现代的管理手法。

第二,关于企业的外部发展环境,在公元1600年到1800年这两百年之间,日本的经济仍在向前发展,为企业的发展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外部大环境。当时按年增长率来看的话,应该是0.1%,虽然非常缓慢,但在向前发展的事实是存在的。

第三点,也是最为重要的一点,那就是日本文化里,使家业存续,把家业传承给自己下一代的意志非常强烈。从16世纪到19世纪中叶,日本处于相当长时期的封建制社会,这样背景下最重要的就是家业的存续,这是让企业长寿下去的一个最重要的原因。

六点成功因素

第一,长期观点,远程管理。我在收集数据的过程中,曾有一位长寿家族企业的经营者说过这样一句话:“短期10年,中期30年,长期100年”。具体来讲,要考虑的是短期10年的家族企业继任计划、中期30年是总经理的任期、长期100年则是为后代长远的计划。十年的短期是决定后继人员的准备时间,三十年的中期,是自己作为一个经营责任人,经营管理人,行使自己责任的一段时期。而从一百年的长期来看,不仅仅要考虑到自己的下一代,还要考虑到整个家族的第三代,整个的规划、立案有一个相当长的时间准备。

第二,拒绝短期的快速增长。日本的长寿企业十分重视可持续的增长。它们几乎全都是家族经济,最大的目标就是要传承整个家族的事业,所以经常会做这样的事情:即便有非常大的事业发展的机会,但是为了整个家族事业的安全考虑,可能会有意识的规避掉这些大好的机会。企业从长寿出发,以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与繁荣为目的,拒绝短期的急速增长。因为短期内飞速发展,缺乏韧性和持续力。也就是不要超过自己本身的能力,不过分的扩大自己的经营。这在日语中也有专门的说法,叫做身高经营。

第三,强化核心能力。近年来,从欧美引入了经营学当中的重视核心竞争能力的经营手法,事实上,日本的长寿企业一百多年以前就已经开始了这样的实践——构筑并发挥自己的强项。一百年的长期发展过程中,市场环境、顾客的需求都会发生相应的变化,为了企业长久生存和健康发展,就要不断加强自身建设, 培育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有的企业会扩大自己的经营事业,而有的会从自己的强项出发,拓展相关的一些周边业务,大家选的都是相对保守的经营战略。

第四,重视利益相关者长期的关系。在长寿企业当中,有可能祖父作为员工工作,而现在父亲和儿子在一起工作。这样对顾客也好,客户也好,甚至是家族企业所属的这个区域社会,都非常重视三辈以上的长期的亲密关系。长寿企业非常的重视员工、顾客、供应商、地区社会之间的利害关系,强调在其中建立信赖关系,因此才使其能够长寿。在我的问卷调查当中,有非常多的例子显示,长寿企业宁肯牺牲自己的利益,也不愿意牺牲合作伙伴的利益。

第五,风险管理。没有风险管理,企业肯定不能长寿经营;
企业有了风险管理,只是成全其长寿经营的一个要件。在财务上要充实自己的资本,在经营管理上要确保企业的独立性。并不是把自己的利益都分配给股东,反而尽可能的将它多留在企业的内部。这是为了应对未来的不可预期的风险,为了企业将来的长期发展。如果从金融机构借款,甚至让公司上市的话,就会从属于并受制于他人的资本,所以家族企业会尽可能避免这样的情况发生。风险管理在一个家族企业当中是非常重要的一点,而最大的风险就是意识不到风险。

第六,持续发展的强大意志力量。我做过海外的家族企业和日本家族企业的对比:意大利的家族企业一旦获利的话,他们会倾向于尽快的出手自己的这个企业;
在朝鲜半岛这个地区,大家认为长时间的经营商业,或者自己的家族企业存续很长时间的话,是一种耻辱,他们并不会长期的专注发展自己的家族企业。与此相比,日本文化里有这样一种强烈的意志,要把自己的家族企业存续下去、传承下去。但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日本整个教育偏向西方化,导致日本国内继承家业的这种意志越来越淡薄,对此我十分的担忧。我认为这种非常强烈的家族继承的意志,与三个宗教密切相关:佛教和儒教,都是在150多年前从中国传入;
另一个是神道教,是日本自古就有的。儒教和神道教均崇尚重视家庭的观念,这种思想造就了日本人强烈的传承意识。这三大宗教的融合,才使得日本拥有了要传承自己家业的意识。

工匠精神最应该强调的企业的伦理性和道义性

关于日本成为全球非常少见的长寿企业大国,我从宏观的视角列出了三大条件,又从经营管理的视角提出了六大成功要因。接下来结合这六大成功要因,我就中国现在非常重视的工匠精神,再做进一步的报告。今年3月5号,国务院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了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上周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又进一步强调了工匠精神和长寿企业这个话题。工匠精神是非常受大家关注的一个关键词,但是对此每个人的看法、观点都是不相同的。

工匠精神是什么?通常解释为以下五点:

1. 精益求精。注重细节,追求完美和极致,不惜花费时间精力,孜孜不倦,反复改进产品,把99%提高到99.99%。

2. 严谨,一丝不苟。不投机取巧,对产品采取严格的检测标准,不达要求绝不轻易交货。

3. 耐心,专注,坚持。不断提升产品和服务,因为真正的工匠在专业领域上绝对不会停止追求进步。

4. 专业,敬业。工匠精神的目标是打造本行业最优质的产品,其他同行无法匹敌的卓越产品。

5.倫理性・道义性。中国国内的报告在谈到工匠精神的时候,相对非常重视的是第一点到第四点。这些都毋庸置疑。但是我个人认为,第五点是最重要的。一个企业要为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这才是工匠精神当中最应该强调的一点,是企业的伦理性和道义性。还有人认为工匠精神在传统工艺当中非常重要,但我认为不仅仅如此,工匠精神应该广泛的存在于所有的行业当中,这才是重要的。

日本有一些非常注重实践工匠精神的典型企业。制造业中,有丰田汽车、化妆品公司资生堂、东洋陶器(TOTO)。流通业中,有7-11便利店、新干线、大和宅急便。资生堂和新干线,都是1872年创立的,大和宅急便在1912年创立,是为广大的日本国民提供服务的一个公司。

这些企业都是工匠精神的典型代表,以它们为带头示范,整个日本国内不仅仅是企业的经营者、管理者重视工匠精神,普通的员工也非常重视工匠精神。在众多的日本企业中,“工匠精神”在企业领导人与员工之间形成了一种文化与思想上的共同价值观,并由此培育出企业的内生动力。不仅仅是要为顾客提供最好的商品以及服务,不仅仅是来满足顾客这种需求,在实现顾客需求的时候,甚至不惜牺牲自己和自己的利益。在日本这些企业当中都拥有这种非常传统又古老的特征。

我认为在长寿企业当中,特别应该关注工匠精神。长寿企业的成功在经营管理层面取决于六个主要的成功要素,既助成了工匠精神的实现,另一方面工匠精神又强化了长寿企业的六大成功要素。两者之间有着相应的联系。

日本工匠精神起源于中国的儒家思想

我想强调的是,日本被认作是一个工匠精神的范本,那么它的工匠精神的起源是在哪里?是如何生成的?刚才我提到长寿企业强烈的家族继承的意志,源于佛教、儒教以及日本自古就有的神道教的融合,工匠精神的生成,与此也密不可分。换言之,日本的工匠精神是跟谁学的呢?事实上他学习的是中国。只要访问日本的长寿企业,就不难发现这样一个事实——长寿企业在制定家训的时候,很多都是基于儒教订立的。

最重要的、也是非常有名的一个家训叫做“先义后利”。这是取自荀子的一句话,叫做“先义而后利者,荣”。创立于1717年的大丸百货商店,是全球规模屈指可数的百货店之一,销售额为4670亿日元。这家店在1736年由下村彦右卫门制定了家训“先义而后利者荣”,非常重视顾客,也非常重视公司的社会信用。彦右卫门因救施贫困者而被称为“义人”、受到普通民众喜爱。

第二句非常有名的家训是“积善之家,必有余庆”,大家都知道这句话是取自《易经》的,我去采访日本的长寿企业,经常会看到类似的这种家训。

日本之所以能够成为长寿企业大国,是因为我们非常认真的学习了中国古代思想。大丸百货商店的家训借鉴的是荀子的先义后利。除此之外,还有仁义礼智信,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勤俭节约,这些都是源于中国的儒家思想。

在1400多年以前,日本学习了中国这些古老的思想,而在学完之后的1400年间,我们又非常认真地实践了中国的古老思想。其结果是,日本成为了世界上少有的长寿企业大国。中国自古以来就有一句古话,叫做“富不过三代”,但是日本却实现了“富可过三代”。中国与日本一衣带水,我认为今后我们之间有必要继续相互学习。

中国家族企业处于是否能够传承家族企业的关键转折期

现在,中国有非常多的家族企业,已经迎来了是否能够传承自己家族企业的关键的转折期。今年李总理做完政府工作汇报以后,我的工作量就加大了。因为有越来越多的中国家族企业经营人员来到日本,想要来调查、借鉴和学习日本的长寿企业。我会在日本帮助这些企业做一些调查,也帮助做关于长寿企业和工匠精神的一些演讲。今年我已经做了53场关于长寿企业和工匠精神的演讲了,今天做完以后,我的工作数量又加了一场,变成54了。但是明年我就已经75岁了,每天都感觉到时间不够用。我还有非常多的研究要做,想做更多的调查,想写更多的论文。但是当中国家族企业人员来到日本,想要了解关于长寿企业的时候,我又不能够置身事外。

我非常期望中国的家族企业能够成功传承下去,为此我希望能够尽自己的绵薄之力。希望明年甚至是后年,我和商学院之间,我们学校和商学院之间的学术交流能够有更深一步的进展。

【篇二】学习建团百年大会精神

百年企业精神,值得我们长期为之学习的楷模

百年企业“进化论”

  “适者生存”是商业永恒的至理名言。百年企业与众不同的能力其实只有一个,就是“抗击打能力”。只有在大的风浪中活下来的企业才能活得更久。10年的世界经济周期,4年为周期的金融波动,都像是考试一样,只有准备充分的“考生”方能避免淘汰。

  纵观全球,大多数的企业都难以度过这些坎儿。在日本和欧洲,所有公司的平均寿命是12.5年。40%的公司不到10年便夭折了,即便是大型公司,也很难维持40年。在美国,中小企业平均寿命不到7年,平均有62%的公司存活不到5年,寿命超过20年的公司只占公司总数的10%,只有2%的公司能存活50年以上。美国每年倒闭的企业约10万家,而中国有100万家,是美国的10倍,中小企业平均寿命仅为2.9年。

  即便商业巨擘也很难逃脱厄运。20世纪70年代的世界500强企业中,今天很多都已经陨落了。它们不是被兼并,就是已经破产。从1990年至今,近一半的世界最大企业从原来的500强排名中退出。

  20世纪的环境基本上是稳定和可预测的。尽管20世纪的环境有变化,但变化的速度有限,人们可以预测。20世纪的理论研究主要是寻找客观规律,即稳定不变的因素。进入21世纪,环境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种变化一方面表现在不变的东西越来越少,另一方面表现在不变的时间越来越短。因此,环境变得越来越难以预测。20世纪稳定和可预测的环境已经一去不复返,21世纪的环境日趋变幻莫测。

  在变化成为日常行为的时代,只有企业自身也随之变化,才能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所以,企业在21世纪要习惯于变化,不习惯于变化就不能适应环境,就会在激烈的竞争中被淘汰。

  从中国上市公司的成长轨迹来看,改革开放至今,中国经济大概经历了两轮相对完整、非常剧烈的周期波动,即“复苏—繁荣—衰退”。亲历了这些发展周期的企业,已经比较成熟。只有经历了“冬天”的企业,才更能耐得住“寒冷”。

  中国持续成长企业评选,专门考虑了企业的抗周期性。在2010年评选中,收入持续成长的267家企业中,有215家在过去5年中有4年以上保持了成长高于行业增长,占比80.5%。这些企业在行业表现低迷时期,逆大势而动,成功做到了很好的抗周期性。相反,如果不具备很好的抗周期能力,企业实现持续成长的可能就较低了。


  “变革”是企业生存的新陈代谢

  生命体确实要遵循一些自然法则,例如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各种动物的生命也是有限的,这是一个事实。但是,企业本身并不是一个生命体,它是人们为了实现某些目标而人为形成的组织。这种组织跟生命体的区别在于它有目的性、自主选择性和适应性。当外部环境变化时,企业可以通过战略的调整主动适应环境。企业死亡是由于其不能根据环境的变化及时调整自身结构所造成的。

   在现实生活中,很多企业死亡了,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就是经营管理不善。所以从理论上分析,企业可以持续发展。世界500强企业中最老的公司是欧洲最大的木浆和纸业生产公司——瑞典Stora公司,它已经存在700多年了。

  目前,国际上的百年企业无一不是通过不断的变革保持企业活力的,拥有130年历史的东芝便是例子。东芝是一个典型的经历了历史巨变、人世沧桑、战火洗礼、世纪风云的“长寿企业”。早在1939年,东芝便成为了当时最大的电机企业,之后在战后重建大潮中更是迅速发展。但是在1960年左右,东芝患上了诸多企业难以避免的“大企业病”,发展进入了停滞期。

   直到1965年,才通过“土光革命”,将公司从内至外大幅改革——大刀阔斧地整顿关联企业;
解散东芝贝克巴公司,出售东芝化学工业公司和东芝制药公司;
并对45 人的领导层进行调换;
通过“选择的经营”集中扩充了强有力的业务部门;
为了使家电部门产销一体化,将东芝商事公司的主业务归口总公司。经过果断的整顿,东芝又被注入了新的活力,再造出一个能很好适应外部环境变化的新东芝。

   东芝相继创造了很多“日本第一”,如第一台冰箱、第一台微波炉、第一台电饭锅……1996年,东芝再次进入低迷。此次依靠西室泰三大刀阔斧的推进改革,又一次拯救了东芝。

  IBM也是一样——靠打孔机发家的IBM何以最终成为IT业的巨头?其中经历了数次至关重要的变革。首先,第一次平台转型便来自于对电子技术的接受,进入到电子时代,开始致力于第一代大型机System/360的开发。

System /360的开发花费了很多年时间,以及50亿美元的资金,而当时还是在20世纪60年代。最终,这一战略获得了成功。但由于大型机业务的利润一直很高,IBM迟迟未能推出廉价的分布式计算系统。

    到了20世纪90年代初,分布式计算系统开始蓬勃发展,这导致IBM的业务模式崩溃。1993年,IBM大型机业务营收从1990年的160亿美元下降至70亿美元。当时已经非常接近现金断流的境地,只好通过裁员3.5万人以削减成本,最终艰难完成大型机到分布式系统,包括个人电脑的转型。

  有了前车之鉴后, IBM更快地发现了大型数据中心和网络提供的计算服务开始兴起,而桌面电脑则开始越来越不重要的趋势。IBM还预计,这种云计算的发展将加速“大规模数据”的出现,而“大规模数据”是进行信息发掘的素材,可以提供有价值的分析结果。因此,自2005年以来,IBM花费了140亿美元收购了超过20家提供各类“业务分析”服务的公司,开始实现其第3次平台转型。


  眼光有多远,企业才能活多远

  企业的转型是基于长期战略,不应该是一种逐利行为。目前,全球知名的百年企业的大转型也就在3~5次之间。国内上市公司盲目转型的太多,往往都是源自于短期利益的争夺。无论从哪个行业发家,看到房地产火了,便大举投入地产;
无论是否需要,资源价格上涨,便一拥而上购买资源矿产。这种屡见不鲜的主营业务变更,其实往往体现了战略上考虑不足,缺乏长久眼光。

  据1993 年3 月的统计,东芝拥有子公司532 家,关联公司157 家,业务涉及范围十分广泛。这样的公司不一定增长很高。为了收缩以求增长,东芝之后将还有盈利能力的镍氢电池转让给了日本三洋电机公司,玻璃产品转让给了旭硝子公司,ATM 卡转让给了冲电气公司。在把这些失去成长性、偏离东芝长远发展战略的企业大手笔转让的同时,东芝通过兼并、控股、结盟等手段努力增强IT 领域企业的竞争力。

   比如,东芝从旭化成公司手中收购了锂离子电池产品的全部股份,与西门子公司签下合作开发G3 手机的协议,已开始在数字广播技术开发方面与松下、索尼联手。当世界进入IT 时代,东芝的笔记本电脑销量居世界第一,近10年以年均15%的幅度增长。在当今发展最快的信息通信、数字媒体领域,东芝这一块的营业额已由1991 年的占全部产业的50%,到1999 年发展到占74%。此时,东芝成功的将15 家业务公司缩减成8 家内部公司。如果不是看得远,就难以放弃眼前的利益,也就没有130年的长寿了。

  在这一点上,国内公司能做到的少之又少。往往公司的转型完全围绕着短期利润在转,从低端制造到房地产再到矿产,什么赚钱做什么,远离自己主营业务的数不胜数。在这种激进短时的战略思路下,必然产生短期爆发增长,蕴含问题不断的“流星企业”。

  乌龟的长寿正是源自其慢条斯理。体现在企业上,便是要想持久,就得避免激进,将眼光放长远。在持续成长企业评选备选库中,除金融类企业外,138家企业在2005~2010年期间曾出现过资产负债率超出100%的现象,这些企业中没有1家实现了持续成长,比例远低于26.7%的5年内均没有出现过资产负债率超100%的企业。

   同样,资产负债率超80%的企业中,9.5%的实现持续成长,也远低于资产负债率低于80%的企业中27.9%持续成长率;
而资产负债超60%的企业20.9%的持续成长率才接近于29.7%;
低于60%资产负债率企业的持续成长率。可以初步判断,求得一时收获的“激进”手段往往是企业持续成长的杀手。


  没有技术创新,百年企业梦想堪忧

  统计世界500强中的百年企业,我们发现,基本都是工业革命加上信息革命的产物。诞生于技术时代的企业自然一直以技术创新作为核心,这些企业中没有一家企业是以“照搬”保持其生命力的。技术创新并不难得,难得的是如何一直保持这种优势,将爆发力转化成了耐久力。

  从IBM的百年历史来看,IBM一直都在不断地突破各种边界,有形的或无形的,宏观的或微观的。这种创新力或是精神,为其赢得了极为广泛的尊重,使IBM当之无愧地成为了高科技的同义词。人类科技史上许多伟大的创新和发明,都出自IBM之手。比如第一台印刷制表机,第一个成功商用的电子计算器,第一台磁硬盘驱动器,人工智能的第一个范例,第一台采用集成电路的计算机,第一台激光打印机……

  和许多产品化的技术相比,IBM更让人敬佩的是其拥有数量惊人的专利,以及创造并制定了信息科技行业内的众多标准,这使其总能牢牢占据价值链的高点。根据美国专利局2010年末公布的数据,IBM在2010年共获得了5896项美国专利,连续18年保持美国专利数世界第一。

  相反,回归国内,“山寨”几乎成为了中国特色而存在。技术创新都相当难得,更何况持之已久的保持了。宏观环境决定了中国过去依靠人力成本低创出的“中国制造”名头难以为继。目前,世界人力成本布局中,柬埔寨纺织工人工资0.32美元/小时,世界最低;
其次,印度0.38美元/小时,巴基斯坦0.41美元/小时,斯里兰卡0.48美元/小时,而中国纺织工人工资为0.68美元/小时。失去了人力成本优势之后,中国所有的企业都将必须面临一场从低端制造向技术创新的转变。但是,目前国内在技术创新方面还相差甚远。

  以医药行业为例,全球生物技术专利中,美国、欧洲和日本分别占到了59%、19%、17%,而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仅占5%。我国已批准上市的13类25种182个不同规格的基因工程药物和基因工程疫苗产品中,只有6类9种21个不同规格的产品属于原创,其余都是仿制。同时,科技成果变成产业的转化率也极低,全国生物科技成果转化率普遍不到15%,西部地区甚至不到5%。可见技术的“被”忽视已经成为惯例,未来必将阻碍企业的长久发展。


  依照国际惯例,医药行业的研发比例将伴随着收入的增加而增加。例如,美国辉瑞公司的销售收入从1990年的94 亿美元提高到2000 年的294 亿美元,其研发费用占销售收入的比例也相应地由9.9%提高到15%。

   所以,未来医药行业在规模扩张的同时,应当比以往更加注重于研发的投入。只有在技术上有了差异性门槛,才能稳定收入,以作长久打算。否则,迟早会在高速发展的行业洪流中被超越。

【篇三】学习建团百年大会精神

学习两会精神主题团会总结
活动时间:3月27日,14:30—15:30活动地点:外国语学院411教室活动主题:“学习两会”
参加人员:0704班团支部全体成员应到实到人数:29人
活动策划人:秦益龙活动记录人:邓晓梦杨蕾活动过程:1,活动前期,积极组织支部成员关注两会动向,时刻了解两会所传达的精神,为主题团会讨论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2,团会于两会结束一周后进行,团会定于下午2:30举行,在出席人数达到标准后,团会开始。
3,团会项是组织观看中国人民代表大会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开幕式精选片段,让成员感受两会氛围,从而更好的融入两会。
4,准备关于两会的材料,组织成员学习关于两会的基本知识,让大家对两会有更深入的了解,也弥补了大家对两会知识的欠缺。
5,有奖竞答环节,让成员从刚看过的两会知识搜索出一些问题的答案,从而更好的帮助学习两会知识,也增加了大家对两会的热情。
6,向大家传达10年两会的内容和精神,以及10年会的



一些具体细节,同时也了解了一下同学们对今年两会的认识,其中成员黄玲,李成娟,占穷,刘佳,陈小燕,崔灿等代表都发表了增加对两会的认识,从中可以看出大家对08两会也有增加独特的认识。
7,团会最后由团支书做会议总结,积极的肯定了大家对团会的热情和关注,同时也对本次团会中出现的一些纪律问题做出了要求,以便在下次团会中有所改进。
8团会完后,支部就本次参加党校培训的名单进行了投票表决,首先由积极参加党校培训的成员做一个小的演讲,然后,进行全员投票。在选举完成之后,公布了第七届参加党校培训名单:崔灿李靖旋黄玲。
团会活动意义:从团会的进行中,弥补了大家对两会知识的空缺。作为当代大学生,时刻关注国家大事,积极相应党和国家的号召,是我们的责任和义务。在团会中的学习,可以更好的提高我们对党,对08两会的理解和认识。08两会召开在这么一个不同寻常的奥运年里,就注定了它的不同寻常,注定了我们要时时刻刻的关注它。这次活动很好的达到了预期的目的,从总体上说这次团会是成功的,但就细节上而言,这次团会还有几个不足:1,团会规定的时间是2:30,由于有人员迟到,才延迟到2:30,纪律问题强调不够。2,出席人数未能达到全员,要求不够严格,对这样的同学,团支部做出表决,自动取消下一届党校培训资格。







版权所有:博古范文网 2012-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博古范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博古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浙ICP备1201877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