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调查报告 > 正文

铜仁汞矿区周边土壤汞污染调查分析

发布时间: 2022-10-31 12:05:03 来源:网友投稿


打开文本图片集

摘 要:为测定铜仁市矿区周边土壤汞含量,本研究对铜仁市万山300吨汞矿区、万山四坑汞矿区、云场坪汞矿区、路腊村汞矿区周边农田土样进行科学采集,采用浓硫酸、浓硝酸和高锰酸钾水浴加热消解土壤的方法和原子荧光光度计测溶液中总汞含量的技术,对该区域农田土壤的汞含量进行测定。研究结果表明:4个矿区0~1 500m范围内,汞含量严重超过国家标准。其中矿山周边500~1 000m范围内的土壤汞含量分别为:85.400 5mg/kg、37.143mg/kg、48.775 7mg/kg、22.293 3mg/kg,也高于国家一级标准自然背景值0.15mg/kg。

关键词:汞污染;土壤;总汞;铜仁矿区

中图分类号 X82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5)22-82-02

汞(Hg)是一种对人体有较高毒性的重金属元素[1]。甲基汞污染引起的水俣病,曾经给人们造成了很大的伤害,在世界范围内引起了人们对汞污染的高度关注,如今对有关汞污染的研究也逐渐增加。近年来,随着我国环境的不断恶化以及人们对汞的毒性的深入认识,汞污染调查研究及其综合治理成为日益受到重视的问题。铜仁市素有“中国汞都”之称,虽然有一些大型汞矿资源枯竭、限制开采、陆续停产、闭坑,但长期的汞矿山开采和冶炼活动,改变和破坏了矿区地表生态系统,甚至迅速向周边非矿区迅速蔓延,严重危害了当地居民的身体健康,同时也严重阻碍了当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当前人们对水体汞含量的研究较为注重,而对土壤中汞污染研究较少。铜仁丰富的汞资源储量和长期开采的历史,却缺乏对该地区的汞污染进行研究以及多年治理情况作出评价。为此,笔者对铜仁市汞矿区周边汞污染进行调查研究,通过采集铜仁市大型的、具有代表性的汞矿区周边土样,对其中的汞含量进行测定和分析,从而准确评估周边土壤的污染水平,为后续土壤改良工作提供理论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采样点选择 在铜仁市汞矿区及周边境内,选取了4个汞矿区,它们分别是:铜仁万山汞矿区四坑、铜仁万山汞矿区六号坑300吨矿区、云场坪汞矿区、路腊村汞矿区。采样点主要以矿区为中心,根据距离矿区中心地带的距离远近,向周边地势较为平缓、适宜采样的方向延伸。1 000m以内间距为50m;范围为1 000~1 500m的采样点间距为100m。为增加此采样点的代表性,在此水平线上选3个点,分别采样并合并。另外,采样点重点考虑人口密集的农田,例如:稻田、菜地等。

1.2 采样方法 采样深度约为0~20cm。土壤为自然土,同一地点随机采集3份土样,然后组成混合土样;对于耕地,按照田地形状,按对角线取出3~5份土样混匀,按照四分法取出其中一份。采样时,按照土壤样品的采集方法,用专业金属制采样器具,在选定地点挖取0~20cm得土样,装入经清洁处理的塑料袋中。并于该塑料袋中放置一张标有:采样地点、采样人、采样日期、采样矿山距离等信息的标签。为防止塑料袋子意外破损,致使土样混杂、污染,可再另套一个塑料袋,在外层贴上一张标有同样信息的标签,以便分类和高效查询,最后封口保存。

1.3 实验材料 (1)仪器:AFS-3100型双道原子荧光光度计、AL204精密电子分析天平、水浴锅。(2)试剂:浓H2SO4(分析纯)、浓HNO3(分析纯)、5%高锰酸钾溶液、20%盐酸羟胺溶液。

1.4 样品的预处理 混合土样→反复采用四分法初步获得适量土样→风干,粉碎→过筛(100目)→采取四分法,取其中一份装入棕色瓶→贴上标签避光保存,以待取用。

1.5 试验方法 用型号为AL204精密电子分析天平称取约1.000 0g已处理好的土壤样品于50mL烧杯中,并分别加入3mL浓H2SO4、3mL浓HNO3、2mL5%高锰酸钾溶液,盖上表面皿,用水浴加热30min。如果发现高锰酸钾溶液褪色及时补加,冷却再滴加20%盐酸羟胺溶液至高锰酸钾溶液褪色,待冷却至室温时,过滤,最后移至50mL容量瓶中定容。然后用北京海光仪器公司生产的,型号为AFS-3100型双道原子荧光光度计进行测定。

2 结果与分析

结合表1、表2可知,各矿区土壤中的总汞平均含量均超出国家标准。

3 结论

分别对铜仁万山特区和铜仁碧江区的汞矿区周边土壤(主要位于居民生活区的农田)进行采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距离矿区500~1 000m范围内的农田土壤中总汞含量是三级标准的14.86~56.93倍。该范围内属于居民聚居的区段。农田超标的土壤汞含量,影响着当地居民的健康。因此,治理汞污染,改善土壤质量刻不容缓。

在云场坪镇实地采样时发现,大量人员和机械正在用客土法改良当地土壤,从长远来看,这是一个好的迹象。当地政府已经开始意识到治理污染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并持续加大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力度,我们有理由相信,未来汞污染势情一定能得到控制。事实上,治理汞污染是一项长期和综合的重大工程,客土法短期内可能获得一定效果,但难以从根本上解决汞污染问题。因此,今后寻求一种更有效的降低汞污染的修复方式,是一个富有意义的课题。

参考文献

[1]洪茵,丁健华,黄美珍.微波消解冷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环境土壤中微量汞[J].中山大学学报论丛,2005,25(4):376-379.

[2]国家环保局.环境监测分析方法[M].北京:中国科学出版社,1989.

[3]陈剑侠,柯毅龙.冷原子吸收法测定土壤中总汞[J].光谱实验室1997,14(4):20-23.

[4]方凤满,王起超.土壤汞污染研究进展[J].土壤与环境,2000,9(4):326-329.

[5]冯新斌,洪业汤.汞的环境地球化学研究进展[J].地质地学,1997,25(4):104-108.

[6]王连生.环境健康化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4.

[7]戴前进,冯新斌,唐桂萍.土壤汞的地球化学行为及其污染的防治对策[J].地质地球化学,2002,30(4):75-78.

[8]Heyer M,Buke J,keeler G.Atmospheric sources transport and deposition of mercury in Michigan:two years of event precipitation[J].Water Air Soil pollute,1995,80:1999-208.

[9]夏立江,王宏康.土壤污染及其防治[M].上海: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2001:65-83.

[10]聂树人.医学地理学概论[M].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352-360.

[11]周宗灿.环境医学[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1.

[12]牛凌燕,曾英.土壤中汞赋形态及迁移转化规律研究进展[J].广东微量元素科学,2008,15(7):1-5.

[13]王志平,王凤英,乌日娜.重金属汞的污染与危害[J].集宁师专学报,2006,28(4):70-72.

[14]王荔娟,胡恭任.土壤沉积物中汞污染地球化学及污染防治措施研究[J].岩石矿物学杂志,2007,26(5):454-457.

(责编:张宏民)

版权所有:博古范文网 2012-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博古范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博古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浙ICP备1201877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