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正文

2023年度四川少数民族高考加分政策3篇

发布时间: 2023-03-06 09:35:06 来源:网友投稿

四川少数民族高考加分政策1  5月5日,省教育考试院发布了《进一步减少和规范我省普通高考[微博]加分项目和分值提出如下实施意见》,今年开始执行。具体如下:  一、取消和保留部分加分项目  (一)取消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年度四川少数民族高考加分政策3篇,供大家参考。

2023年度四川少数民族高考加分政策3篇

四川少数民族高考加分政策1

  5月5日,省教育考试院发布了《进一步减少和规范我省普通高考[微博]加分项目和分值提出如下实施意见》,今年开始执行。具体如下:

  一、取消和保留部分加分项目

  (一)取消部分全国性加分项目

  2015年1月1日以后获得以下奖项、名次、称号的考生均不再具备高考加分资格。考生的相关特长、突出事迹、优秀表现等情况记入学生综合素质档案或考生档案,供高校录取时参考。

  1. 取消体育特长生加分项目。

  应届高级中等教育学校毕业生在高级中等教育阶段参加重大国际体育比赛集体或个人项目取得前6名,全国性体育比赛个人项目取得前6名,在田径、篮球、足球、排球、乒乓球、武术、游泳和羽毛球8个项目运动中获国家二级运动员(含)以上称号(或达到二级运动员技术等级标准)的考生,不再具备高考加分资格。相关考生可选择报考高校高水*运动队招生,或运动训练、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单独考试招生,或其他体育学类专业招生。

  2. 取消中学生学科奥林匹克竞赛加分项目。

  应届高级中等教育学校毕业生在高级中等教育阶段参加由*科协主办的全国中学生学科(数学、物理、化学、生物、信息学,下同)奥林匹克竞赛获得全国决赛一、二、三等奖的考生,不再具备高考加分资格。考生的相关学科特长可作为自主招生试点高校优先给予初审通过的条件。

  3. 取消科技类竞赛加分项目。

  应届高级中等教育学校毕业生在高级中等教育阶段参加由*科协、教育部等主办的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含全国青少年生物和环境科学实践活动)、“明天小小科学家”奖励活动、中小学[微博]电脑制作活动获得一、二等奖,以及参加国际科学与工程大奖赛、国际环境科研项目奥林匹克竞赛获奖的考生,不再具备高考加分资格。考生的相关科研特长和创新潜质可作为自主招生试点高校优先给予初审通过的条件。

  4. 取消省级优秀学生加分项目。

  应届高级中等教育学校毕业生在高级中等教育阶段获省教育厅表彰的省级优秀学生,不再具备高考加分资格。

  5. 取消思想政治品德有突出事迹加分项目。

  以下三类考生不再具备高考加分资格:

  (1) 四川省委、省人民*及国家有关部委授予劳动模范、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的考生;

  (2)获得县(市、区)人民*授予“见义勇为公民”称号、市(州)人民*授予“见义勇为勇士” 称号和省人民*表彰奖励的“见义勇为英雄”称号的考生;

  (3)应届高级中等教育学校毕业生在高级中等教育阶段被认定为思想政治品德方面有突出事迹的考生。

  对有突出事迹的考生,按照有关程序,高校可破格录取或单独考试录取。

  2015年1月1日之前在高级中等教育阶段已取得上述项目有关奖项、名次、称号的应届高级中等教育学校毕业生,可按我省原有规定给予加分,分值一律调整为5分。其中,省部级劳动模范、先进工作者和各级*表彰的见义勇为考生在2015年至2017年录取中加5分,2018年起不再加分。

  (二)保留部分全国性加分项目

  保留以下全国性加分项目:

  1.自谋职业的退役士兵加10分;在服役期间荣立二等功(含)以上或被大军区(含)以上单位授予荣誉称号的退役军人加20分。

  2.归侨、归侨子女、华侨子女、台湾省籍考生加10分。

  3.烈士子女加20分。


四川少数民族高考加分政策3篇扩展阅读


四川少数民族高考加分政策3篇(扩展1)

——新疆高考少数民族加分政策

新疆高考少数民族加分政策1

  今年高考成绩公布在即,南疆考生迎来重磅好消息。经*教育部批准,从今年开始,南疆四地州(喀什、和田、克州、阿克苏)高考录取实行特殊扶持政策,主要包括调整加分政策和新增招生名额。其中,父母一方为*尔、哈萨克等11个少数民族的考生,使用汉语考卷并报汉语院校的,高考投档加分由10分增加至50分。此前,只有父母均为上述民族的考生才能享受50分的加分。此外,只要未享受少数民族加分的汉语言考生,也可获10分加分。

  新疆哈密一考点老师为少数民族考生解答考试相关事项

  据中新网报道,22日,新疆招生办公室公布上述消息,该“新政”今年将使南疆四地州4.7万名学子受益,这一数据也包括地处四地州的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学生。

  据新疆招生办公室主任孙红新介绍,上述“新政”是为深入贯彻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精神,扩大南疆高层次人才队伍培养规模,让更多南疆各族考生接受优质高等教育而实行。

  据悉,在继续执行《新疆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工作规定》中各项政策性加分规定的基础上,对符合相关资格条件的南疆四地州考生照顾加分政策调整如下:汉语言考生中,对目前未享受民族成份加分的各族考生,给予增加10分;对民考汉、双语班、汉考民考生中父母一方为*尔、哈萨克、蒙古、柯尔克孜、塔吉克、锡伯、乌孜别克、塔塔尔、达斡尔、藏、俄罗斯11个民族的考生,调整至增加50分。

  据相关政策,所谓“民考汉”是指*尔、哈萨克、蒙古、柯尔克孜、塔吉克、锡伯、乌孜别克、塔塔尔、达斡尔、藏、俄罗斯11个民族的考生,在高考时使用汉族考生参加高考同样一套试卷,并报考汉语言招生院校及专业。按照新疆全区的现行规定,父母双方均为上述民族者,加50分投档;父母一方为上述规定的少数民族者,加10分。

  所谓“汉考民”,是指汉族、*等母语为汉语的考生,从小上民族学校,以少数民族语言参加高考和上学的学生。一般这样的“汉考民”都是由于所居地区以少数民族为主, 由于从小在多民族环境下长大,他们更容易与少数民族沟通和理解,一般毕业后都比较受重视。按照2011年出台的现行规定,新疆“汉考民”考生在录取时与“民考汉”考生的照顾分值一样对待。

  此外,今年还将新增单列面向南疆考生招生计划。今年面向南疆考生单列计划共计3680名,其中本科层次计划1881名,高职(专科)层次计划1799名,共有734所院校安排了南疆单列计划。

  据统计,新疆今年共有16.05万人报名参加普通高考,较去年减少0.21万人。报名人数最多的是乌鲁木齐市,达到2.56万人;其次是喀什地区,考生人数2.18万人。


四川少数民族高考加分政策3篇(扩展2)

——江苏高考少数民族加分政策

江苏高考少数民族加分政策1

  截至目前,全国已有24个省份的高考改革方案出炉。这些省份包括天津、北京、青海、上海、江苏、浙江、海南、*、宁夏、广西、广东、甘肃、黑龙江、辽宁、贵州、河北、山东、湖南、四川、江西、吉林、山西、重庆和湖北。

  今次出台高考改革方案的湖北,大幅减少、严格控制高考加分项目:取消体育特长生加分项目,调整少数民族考生和农村独生女加分政策。

  江苏提出,自2016年起,将少数民族考生照顾政策调整为“少数民族考生报考省属高校加3分投档”。此前,江苏规定,少数民族考生*行院校志愿中A院校报考民族院校的,录取时可加10分投档;报考其他院校的,录取时可加3分投档。

  北京则提出,从2017年高考起,少数民族考生加分范围调整为“从边疆、山区、牧区、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在高中教育阶段转学到本市的少数民族考生”,加分分值为5分,仅适用于北京市属高校招生录取。

  同样,黑龙江也调整了少数民族考生加分范围。根据方案,黑龙江散居在汉族地区的其他少数民族(不含八少数民族)考生高考加分,作为地方性加分项目过渡3年,2018年取消。

  按照2014年底教育部等五部门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减少和规范高考加分项目和分值的意见》文件精神,各地高考加分项目迎来“大瘦身”。

  目前,绝大多数省份保留的基本是《意见》规定保留的全国性加分项目,包括“烈士子女”“边疆、山区、牧区、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少数民族考生”等。而过去那些地方性的少数民族加分已经大多取消或减少。

  如天津提出,“少数民族考生”的地方性加分政策自2015年1月1日起只适用于市属院校在本市招生时使用,加分分值为5分。


四川少数民族高考加分政策3篇(扩展3)

——湖南高考少数民族加分政策

湖南高考少数民族加分政策1

  考生户口由非少数民族聚居区迁入少数民族聚居区时间不足3年的,不能享受少数民族聚居区的优惠政策。省民委、省教育厅、省*厅、省纠风办等4部门下发通知,对高考中少数民族考生可享受的民族优惠政策作出新规定。

  新规定主要内容包括:考生本人及父或母在少数民族聚居区有常住户口、且户口迁入少数民族聚居区的时间3年(即从迁入之日至当年高考时满3年)以上的考生,才可享受少数民族聚居区考生的优惠政策,以往的政策所规定的时间界限是两年。二是各有关部门对迁入少数民族聚居区考生的审核要严格把关,并单独公示。迁入少数民族聚居区的考生必须提供以下证明材料的一种方可进行审核:1、考生父母(或一方,下同)在少数民族聚居区购买商品房(面积由市州确定)或通过其他合法方法获得住宅的产权证明材料;2、考生父母在少数民族聚居区投资兴办实业及经商(投资数额由市州确定)的营业执照;3、考生父母是少数民族聚居区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含三资企业)聘用的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并已参加当地养老保险和社会统筹的,由用人单位提供证明材料;4、考生父母是少数民族聚居区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干部职工的,由所在单位县级主管部门提供证明材料。

  我省去年符合享受民族优惠政策考生资格的有4万多名。往年我省政策是:少数民族聚居州、县、乡的少数民族考生,可降低20分;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的`汉族考生,可降低10分;散居在汉族地区的农村少数民族考生可降低10分;散居在城镇的少数民族考生可降低5分。


四川少数民族高考加分政策3篇(扩展4)

——少数民族工作总结3篇

少数民族工作总结1

  我单位主管民族事务和宗教事务管理工作,重点工作:一是招商引资和市委市*交办的各项中心工作。二是宣传贯彻落实民族宗教政策帮扶少数民族村、组经济和社会发展。三是依法管理宗教事务,使宗教为社会服务,维护社会稳定。四是加强制度、效能、党风廉政等在内的自身建设。具体工作总结

  一、学习贯彻落实了市委全委扩大会议和全市实施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加速开展"五大行动"动员大会精神。民宗工作总结20xx工作总结。

  二、积极开展了文明创建和"三民"大走访创先争优活动。

  三、落实扶持少数民族村经济社会发展计划和协调

  落实包保责任制,确保少数民族村人均纯收入水*达到或超过全省*均水*;

  争取少数民族发展资金扶持项目,到省、市争取项目资金扶持;

  四、帮助明南仓湖村大黄*组建成自来水工程,帮助横山*村修通生产生活交通循环路。

  完成了民族村综合活动室建设,孙郢村民组生产路建设,*小学操场硬化工程,完成有线电视架设,横山水库渠道改造工程等。

  五、妥善调解处置了仓湖教堂和大辛教堂、白沙王教堂、宝龙教堂等内部矛盾,帮助五户教堂从危房中搬出并安置好信徒新的活动场所,加强了寺观教堂的消防安全管理。

  六、引进招商引资项目2个,完成任务1810万元。

  七、参与筹备召开了全市*宗教工(20xx年信息化年终工作总结)作会议,表彰了先进单位和个人;较好的完成了市*安排的民族宗教工作视察调研活动。

  八、开展创建"和谐寺观教堂"活动,重点加强对各宗教团体寺观教堂教职人员的资格认定和财务管理的监督检查;加大基督教私设聚会点和自封传道人的整治力度;

  举办了为期20天基督教教职人员业务和法规培训班。

  九、确保了民族宗教界重点时段的安全*工作,完成了民族、宗教志的编纂工作。

  十、及时完成了市委市*和上级安排的各项工作任务

少数民族工作总结2

  在以往的汉语教学中,由于我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始终处于不放心、不放手的强化训练,无论是识单词还是汉语阅读,都是施行满堂灌的教学模式,认为似乎这样才能让学生达到教师所期望的目标。但是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这种教育教学方法实在是一种落后,不太实际的教学方法,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入,汉语工作者以及汉语学习者面临着更高的要求。因此,在近几年的教学活动中,我们努力改变自己以前古老的作法。把学生们放在教育教学的“主体”地位,充分利用小学生的丰富的想象力、好奇心强的学习本能,运用各种教学方法使小学生的汉语学习兴趣盎然。

  一、精心设计课前导语,激发学生的说话欲望。

  少数民族学校学生都是乐于接受新鲜事物的,只要教师在起步阶段注意引导,努力创造说话氛围,鼓励学生多说,保护好他们的说话欲望,那么在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方面,我们就迈向了成功的一步。首先,给他们上第一课时,我们要求学生说出自己知道的汉语生字和词语。学生积极举手发言,没想到自己没学过汉语,居然还会说不少的汉语词语了。让他们感觉学汉语是件非常容易的事。然后,我们向学生提出了用汉语向我,向同学,向自己爸爸妈妈打招呼的要求。学生兴致极高,很快,校园中“你好” “老师好”“早上好”的招呼声此起彼伏,用汉语说话的氛围基本形成。不出一个月,学生就养成了用汉语

  说话的习惯,这大大增加了他们说汉语的机会。

  另外我们注意尽量用汉语,为学生创造说话机会。利用学校礼仪队员,同学之间早晨的第一句问好也改成了汉语:“早上好”,学校的升旗仪式也改为了汉语升旗,每周一学一句汉语(利用每周一的升旗仪式教会学生一句汉语,每位学生都须掌握,能够说出来。)这样,不仅巩固了书本上所学的内容,许多书本上没有过的日常用语也早已成了他们的口头语了。

  二、用故事教学促进学生阅读能力

  小学各年龄的孩子都爱听故事,一是因为故事的情节引人入胜,能够引起因孩子的注意力;二是儿童故事里充满了令孩子向望的童话世界,他们能从故事中的人物身上找到与自己心灵产生共鸣的情感体验,能从故事幽默风趣的言语中得到开心的一笑,能从故事的寓意里活的感悟和引发思考,最后使学习汉语的兴趣大大增加。

  教学前我校双语教师根据不同年龄的学生选择合适的故事给予阅读。例如低年级学生喜欢情节简单和以动物为主角的童话故事;而高年级学生喜欢情节复杂,充满戏剧性、回味性的故事。确定故事的内容后教师设计教学活动。在教学中为了能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可以用一些教具辅助教学,让故事更生动,富有感染力。在教学中我们用不同的方法引导。比如,可以先讲故事,之后提问故事讲了什么;也可在讲的时候停下来让学生猜测将要发生什么,或问同学们的感受,或者换成想象它会怎么做,以此来强化学生对内容的理解。在教学后我们要求学生先复述故事,教师可以用一组图片让学生串联,让学生说说对这个故事的看法和感受。再进行表演,可以要求学生用一些动作来使自己的表演更精彩更逼真。要求高年级学生写下来,增加一些自己的想象变成一个属于自己的小故事。

  三、开展多种游戏,提高学生口语阅读能力

  小学的孩子非常喜欢玩游戏,喜欢唱喜欢跳。在课堂教学中开展游戏活动,老师恰当的指挥绝大多数学生会忘掉自我,全身心投入到游戏中去,这样他们会自然大方地讲汉语,逐渐提高语言组织的能力。例如,在教句型时,设计一个游戏。拿出自己准备好的一个桔子、钢笔、文具盒等,放进一个准备的`盒子里面,然后要学生猜盒子里的东西,猜对了有奖励。在这样的活动过程中,双方的通用语言只能是汉语,对于犯规的要予以一定的处罚。这样,学生们积极投入,思维敏捷,极大程度地训练学生的口语,真正做到“学中玩,玩中学”,学生加深了对句子的理解。

  四、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由于少数民族学校学生很少接触到外面的汉语言环境,加上教本的知识的局限性,孩子们很多知识很难通过书本来理解,通过多媒体就能很好的理解,并且表达出来。多媒体课件能够创设出扣人心弦的图文并茂、生色俱全、生动形象的的教学环境,使学生怀着愉快的心情积极参加眼看、耳听、口说、手写、动脑等多种器官并用的学习活动中,保持学生的注意力,极大地调动他们的学习热情,激发学习动机,从而更自觉、更有趣得进行汉语的语言交流。例如我们在教学生认识各种动物的时候,我们可以从网络上寻找很多生活中的动物,利用多媒体课件,出示各种动物的生活的环境,发出的声音,以及他们的食物。这样更能让学生理解这些动物的特点,增加他们的课外知识。

  五、课堂上采取多种朗读训练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如果训练方式单一,学生的朗读兴趣马上就会削减,因此针对朗读材料的

  不同,采取多种训练方式:听录音读,个别朗读,个人或小组轮读,领选,分角色读等。另外根据学生好胜心强的心理特点,组织形式多样的朗读竞赛活动更能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如可以将自己的录音录在磁带上,让学生互相评一评,看看谁是“朗读大王”。

  通过以上几个方面的教学实践活动,我们逐渐体会到发展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给汉语课堂带来的活力。选择适当的阅读策略对捉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是十分重要的,而教师的阅读教学方法又直接影响着学生阅读的兴趣。正确的阅读教学方法有利于提高学生阅读速度,掌握阅读技能,培养阅读能力,增加阅读兴趣。只有让学生感兴趣了,才能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内外汉语阅读活动。为了能让学生开口说汉语,教师应注重自身汉语水*尤其是口语的提高。另外仅仅依靠课堂教学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教师指导学生进行大量的课外练习。小学的双语教学应以听说为主,打好语音基础,突出兴趣培养,保护和发展学生的好奇心和成就感,充分利用直观教具,多媒体和电教手段,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语言活动。根据心理语言学的理论,儿童在语言学习的最初阶段,主要是口头语言的发展。

  四、小五为过渡,适当加入书面语言材料,逐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总之,从小学一年级开始开设双语课从心理学、语言学角度讲是完全必要的、可行的,并且是非常关键的。儿童在5—7岁期间开始学习第二语言符合其身心发展的特点,适当的双语教学会达到事半功倍之效。只是小学阶段开设双语,应做好小学与初高中双语教学的衔接,避免造成浪费现象,注意保持学生一贯的学习兴趣与求知欲。

少数民族工作总结3

  一、基本乡情

  崇儒畲族乡地处霞浦县西北部山区,既是省定的少数民族特困乡,又是老区重点乡。全乡下辖27个行政村、171个自然村,总户数6287户,人口25003人,其中畲族行政村7个,畲族群众1087户、4830人,占总人口的19.3%,为闽东畲族人口较聚居的乡镇之一。乡域面积141.3*方公里,耕地面积24204亩,其中水田18685亩,农地5519亩,人均占有耕地0.97亩,有林地面积15万亩,草地2.5万亩,茶园8600亩,果园6500亩.主要的种植业是水稻、甘薯、马铃薯、豆类、蔬菜、水果、茶叶、药材、竹林、食用菌等,主要养殖业是猪、羊、牛、鸡、鸭等畜禽,并有少量的茶、果、粮及木竹等农产品加工业,是个典型的山区农业乡。20xx年,全乡工农业总产值达1.6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098元。

  二、贯彻落实《福建省少数民族权益保障条例》情况

  20xx年以来,我乡在各级党委、*的领导和关怀下,认真贯彻落实《福建省少数民族权益保障条例》,用党的民族政策激励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大力发展山区特色经济,全乡经济社会得到较快发展,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完善,文化、教育、卫生、交通、通讯事业等都有很大进步。农村经济日趋繁荣,已初步形成以茶叶、畜牧、蔬菜、水电等产业为重点的经济格局。

  (一)、农村经济稳步发展

  1、产业结构得到新调整。以农业产业为立乡之本,按照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在稳粮的基础上,牢固树立大农业观念,以市场为导向,高优为重点,发挥地域优势,突出资源特色,重点扶持发展种、养、加农业产业化体系,促进农业、农村经济和农民收入稳步发展。根据不同的地理、气候等条件,进行区域化布局,初步形成了环溪边洋的茶、菜、畜禽片区,霞柘公路沿线的菌、药、果片区,霞柘线腹地的林、竹片区,建成了三个示范基地。一是绿竹基地:大力实施以种植绿竹为主的兴竹富民工程,以霞浦县东孚农庄有限公司为依托,在巩固和发展崇儒绿竹丰产示范基地的基础上,完成了霞柘公路沿线的低丘和沿溪地带的千亩绿竹长廊续建工程,在溪坪村边片种植绿竹1026亩,全乡绿竹种植面积达3106亩。二是速生丰产林基地:现已在溪西、兰下、亭头等村发展速生丰产林350亩。在发展特色优势产业上迈出了坚实的步伐。三是菌草香菇生产示范基地:在溪西岚下等村通过办班培训现场指导示范扶持的方式发展了200万筒。


四川少数民族高考加分政策3篇(扩展5)

——*少数民族习惯3篇

*少数民族习惯1

  1.蒙古族

  蒙古族是一个历史悠久而又富有传奇色彩的民族,过着“逐水草而迁徙”的游牧生活。*的大部分草原都留下了蒙古族牧民的足迹,因而被誉为“草原骄子”。每年七、八月牲畜肥壮的季节举行“那达慕”大会是蒙古族历史悠久的传统节日,这是人们为了庆祝丰收而举行的文体娱乐大会。 “那达慕”大会上有惊险动人的赛马、摔跤,令人赞赏的射箭,有争强斗胜的棋艺,有引人入胜的歌舞,显示出草原民族独有的特色。

  2.*

  *是*民族的简称。十三世纪,大批*从中亚迁入*,并同当地的汉族、*尔族、蒙古族等融合,在长期历史过程中通过通婚等多种因素,逐渐形成了*。*民间节日开斋节(也叫肉孜节),又称大开斋。每年希吉来历即*历9月为斋月。凡*男12岁、女9岁以上身体健康者都应封斋。*后,*把开斋节定为*的法定假日。

  3.苗族

  苗族的音乐舞蹈历史悠久,挑花、刺绣、织锦、蜡染、首饰制作等工艺美术在国际上享有盛名。苗族的先祖可追溯到原始社会时代活跃于中原地区的蚩尤部落。苗族过去信仰万物有灵,崇拜自然,祀奉祖先。节日较多,除传统年节、祭祀节日外,还有专门与吃有关的节日,苗族有很多节日,但各地区叫法和过法不尽相同,传统节日以苗年最为隆重。

  4.傣族

  傣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远在公元一世纪,汉文史籍已有关于傣族的记载。1949年后,按照傣族人民的意愿,定名为“傣族”。傣族自称“傣仂”、“傣雅”等。傣族普遍信仰小乘佛教,不少节日与佛教活动有关。在每年傣历六月举行的泼水节是最盛大的节日,这一节日傣语称“桑勘比迈”。届时要赕佛,并大摆筵席,宴请僧侣和亲朋好友,以泼水的方式互致祝贺。现在,因泼水活动是傣历新年节庆活动的主要内容,这一活动深受各族人民的喜

  5.僳僳族

  僳僳族在唐代称为“栗粟”。僳僳族最早生活在四川、云南交界的金沙江流域一带,后因战争等原因,逐步迁到滇西怒江地区定居下来。1985年6月11日,建立云南维西僳僳族自治县。节日:主要节日有阔时节(12月20日,相当于汉族的春节)、火把节、收获节、中秋节、澡塘会、刀杆节等。每年农历二月初八举行的“刀杆节”扣人心弦,据说上刀杆是为了使僳僳人具有“刀山敢上,火海敢闯”的精神而设立的。

  6.藏族

  藏族是汉语的称谓。*在藏语中称为“博”,生活在这里的藏族自称“博巴”。素有“世界屋脊”之称的*,美丽神奇,是藏族的主要聚居地,在现有130多万人口中,藏族占95%,是*古老的民族之一。藏族普遍信奉藏传佛教,即*教。过去许多传统日均与宗教活动有关。藏族的民间节日有藏历新年、酥油灯节、浴佛节等。藏族民间最大的传统节日为每年藏历正月初一的藏历年。

  7.壮族

  壮族是*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一个民族,是岭南的土著民族。有“布壮”、“布土”、“布侬”、“布雅依”等20余种自称。新*成立后,统称“僮族”,后来改为“壮族”。壮锦与南京的云锦、成都的蜀锦、苏州的宋锦并称“*四大名锦”。壮族信仰原始宗教,祭祀祖先,部分人信仰天主教和基督教。著名节日有一年一度的“三月三”歌节等,最隆重的节日莫过于春节,其次是七月十五中元鬼节、清明上坟、八月十五中秋,还有端午、重阳、尝新、冬至、牛魂、送灶等等。

  8.朝*

  朝*主要分布在吉林、黑龙江和辽宁省。延边朝*自治州是主要聚居区。朝*的先民,是从朝鲜半岛迁入*东北的朝*人。朝*民间有五大节日,至今仍然隆重欢度。这五大节日是:元日(春节)、上元(元宵节)、寒食(清明)、端午、秋夕。朝*敬重老人的传统很悠久,早在李氏朝鲜(1392-1910)时期,每年九月九日便被确定为老人安慰日。

  9.高山族

  高山族是台湾省境内少数民族的统称,包括十多个族群。“高山族”这个名称是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对台湾省民族的总称。高山族地区森林覆盖面积大,素有“森林宝库” 的美誉。高山族的节日很多。他们的传统节日大都具有浓厚的宗教色彩。 “丰年祭”又称“丰收节”、“丰收祭”、“收获节”等,相当于汉族的春节,是高山族最盛大的节日。

  10.纳西族

  原游牧在青海省黄河、湟水谷地的古羌人,辗转南迁至川西南、滇西北一带,并分化成不同的民族,其中就包括纳西族。“纳”有大或尊贵之意,“西”意为人。丽江纳西族的摩梭人信奉神灵,崇拜大自然,相信天地万物皆有神灵主宰。每年农历七月二十五日的“转山节” 祭祀狮子山,就是人们敬拜自然实体的公共祭祀庆典。

  11.布朗族

  布朗族是古代濮人的后代。 唐时称“朴子蛮”,元、明、清时称“蒲蛮”,由于居住的地区各异,昔日的布朗人有不同的自称。新*成立后,根据本民族意愿,统称为布朗族。布朗族过去崇拜多神,普遍信仰小乘佛教,许多传统节日大都与宗教活动有关。其中最具特色的节祭日有:年节、祭寨神、洗牛脚等。山康节是布朗族最盛大的节日,每年傣历六月中旬举行,一般为3天。

  12.阿昌族

  阿昌族大部分聚居在云南,是*云南境内最早的世居民族之一。因居住地的不同,还有“蒙撒”、“蒙撒禅”、“对撒”、“汉撒”等自称。*后统称为阿昌族。会街,是阿昌族人民的传统*,多在每年农历九月中旬举行。阿昌族信仰小乘佛教,会街原属宗教*。主要宗教节日有进洼(关门)、出洼(开门)、烧白柴、泼水节等。除宗教节日外,还有许多本民族特有的传统节日。如:火把节、窝罗节、浇花节和春节。

  13.怒族

  怒族是云南的古老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云南省,怒族自称“怒苏”、“阿怒”和“阿龙”。与僳僳族、独龙族、藏族、白族、汉族、纳西族等民族交错杂居。怒族传统节日有过年、鲜花节和祭谷神、祭山林节,其中以过年的节日气氛最浓,既隆重又古朴。仙女节是云南省贡山一带怒族人民的民间传统节日。当地又称鲜花节,於每年农历三月十五日举行。

  14.鄂温克族

  鄂温克族人主要分布在*东北黑龙江省和内蒙古自治区。鄂温克是民族自称,意思是“住在大山林里的人们”。在北纬52度的大兴安岭原始森林里,至今仍有鄂温克人的脚印与炊烟,其定居点便是有“北极村”之称的敖鲁古雅鄂温克猎人村。敖包节是鄂温克族的宗教节日,但也举行一些文娱体育活动,因而具有广泛的群众性。除春节等节日与临近其他民族的节日一样外,鄂温克族还要在农历五月下旬择日举行的“米阔勤”节

  15.鄂伦春族

  “鄂伦春”是民族自称,其含义有两种解释,一是 “住在山岭上的人们”,二是“使用驯鹿的人们”。清朝以前,人们一般把鄂伦春族称为“索伦部”、“打牲部”或“使鹿部”。新*成立后,统称为鄂伦春族。每年的6月18日是鄂伦春民族传统的节日--篝火节。这一天,鄂伦春人都要点燃篝火,欢歌舞蹈,欢庆自己民族的节日。腊月二十三也有送火神上天的习俗。鄂伦春的先人们和火结下了不解之缘,对火有着特殊的感情,对篝火无比亲近。

  16.赫哲族

  赫哲族的先民自古在黑龙江、松花江和乌苏里江流域繁衍生息。历史上曾有“黑斤”、“黑真”、“赫真”、“奇楞”、“赫哲” 等不同名称。新*成立后,统一族名为赫哲,意为居住在“东方”及江“下游”的人们。河灯节是赫哲族的民间传统节日,世世代代靠捕鱼为生的赫哲人,年年都在农历的7月15放河灯、祭河神,以此来祈祷、祝福族人*安、捕鱼丰收。

  17.门巴族

  据藏文史籍记载,门巴族的先民很早就在*南部的喜马拉雅山区繁衍生息。门巴族主要聚居在*墨脱、林芝、错那等县。“门巴”意为居住在门隅的人。门巴族沿用藏历,节日也与藏族相同。节日期间要杀牛宰羊,置办丰盛的酒菜,宴请宾客。相传藏传佛教的佛祖释加牟尼诞生和圆寂的日子是藏历四月十五日,为了纪念这一天,门巴族地区的所有寺庙念经祈祷,举行各种宗教活动。

  18.白族

  主要聚居在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其余分布于云南各地、贵州省毕节地区及四川凉山州。白族自称“白伙”、“白尼”、“白子”等,汉语意为“白人”。1956年,根据本民族人民的意愿正式定名为白族。白族的传统节日很多,已有上千年历史的“三月街”是白族一年一度最盛大的节日,现被定名为“三月街民族节”。另外还有“火把节”(又称星回节)等民族节日。

  19.保安族

  保安族因信仰*教和风俗习惯与当地*略同,又被称为“保安回”。1950年根据本民族人民意愿,定名保安族。保安族主要分布在*西北甘肃省一带。保安族通用汉文,多信仰*教。著名的保安腰刀的生产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尤为藏族人民所喜爱。保安族的节日同许多信奉*教的民族相同,如开斋节、古尔邦节、圣祀日等,家家都要炸馓子、油?、蜜圈圈和油香。

  20.布依族

  布依族是*西南部一个较大的少数民族。*前,布依人被称为“仲家”、“水户”、“夷族”、“土边”、“本地”、“绕家”等。1953年,贵州省各地的布依族代表经过协商,正式统一用“布依”作为本民族的名称。布依族崇拜祖先,主要信仰多神和自然崇拜,传统节日除春节、端午节、中秋节外,还有“二月二”、“三月三”、“四月八”、“牛王节”等,最隆重的节日是农历“六月六”。

  21达斡尔族

  达斡尔族主要聚居在内蒙古自治区和黑龙江省,少数居住在新疆塔城县。“达斡尔”意即“开拓者”。族源契丹。十七世纪中叶,这个民族为维护祖国统一,打响了武装抗击沙俄入侵的第一枪。达斡尔族称春节为“阿涅”,也把春节当做一年之中最盛大的节日。正月十六为“黑灰日”,在黑灰日这一天,人们之间互相往对方的脸上抹黑,认为抹得越黑,新一年越吉利。

  22.德昂族(崩龙族)德昂族原名“崩龙族”。1985年9月17日经*批准正式改名为德昂族。“崩龙”是他称,德昂族各支系中三分之二以上的人自称“德昂”,意思是“石岩”。德昂族是西南边疆现有居民中最古老的民族之一,远在公元前二世纪就居住在怒江西岸。德昂族民间传统节日主要有泼水节、关门节、开门节、烧白柴等,大都与佛教活动有关。德昂族还有祭家堂、寨神、地神、龙、谷娘等祭祀习俗,其中以祭龙最富情趣。

  23.东乡族

  东乡族是十四世纪后半叶由聚居在东乡的许多不同民族成份融合而成的,其中主要为信仰*教的*人和蒙古人。聚居在甘肃省境内,其中半数以上居住在甘肃东乡族自治县。东乡族开斋节又称"尔德节",是东乡族民间的传统节日。按*教规定:*教历每年九月是斋戒月份,这一月的开始和最后一天,均以见新月为准,斋期满的次日,即为节日。因此,它既是民族节日,也是宗教节日。

  24.侗族

  侗族来源于秦汉时期的“骆越”。魏晋以后,这些部落被泛称为“僚”,侗族即“僚”的一部分。现主要分布在贵州,湖南等地。信仰多神,崇拜自然物。侗族传统节日各地日期不一,节日饮食常和宴客活动联系在一起,主要节日有新婚节、架桥节、祭牛节、吃新节、花炮节等。侗族喜欢斗牛,每个村寨都饲养有专供比赛用的“ 水牛王”。

  25.独龙族

  独龙族曾被称为“俅人”、“曲人”等。*后根据本民族的愿望,正名为独龙族。现主要聚居在云南省贡山独龙河谷。本世纪中叶,独龙族还处于原始公社的解体阶段,妇女还崇尚纹面的习俗。独龙族过去的宗教信仰尚处在较原始的自然崇拜或万物有灵阶段,即使是唯一的年节(独龙语:卡雀哇)也是和宗教联系在一起的。过卡雀哇于每年冬腊月的某一天举行(各地时间不一),节期的长短常常以食物准备的多寡而定。

*少数民族习惯2

  在青海贵德,给女孩子办成年礼是一件必要的仪礼,因为它就如同一辆必须有通行证才能通过一样,女孩子必须要举行成年礼,长大后才可结婚。否则就同没有通行证而过不去一样不可心结婚的。所以,举行成年礼是每个女孩子人生当中,也是每个父母为之操心的大事。但就在定小小县城里,对这一习俗,每个乡与乡,甚至邻近的村与村之间都有很大区别,有的更为已经失传于这一习俗。而它们的区别又在于,比如:有些村子是白天举行,有些却是晚上。而它举行时所遵循的规矩及每一细节也都有不同之处。显而易见,在随着时代的变化,成年礼这一习俗也在经历着种多的变化。

  我今天就以我们村子为例,给大家介绍一下如何举办成年礼。成年礼,它不是一件随便能举行的仪礼。首先,年龄的选择是一个问题。它必须是在女孩子九岁、十一岁、十三岁、十五岁这些年龄中选择一个岁数为条件,而其它年龄段是不可以的。其次,就是请一位活佛或*打卦算卜,确定一个良辰吉时的日子。最后,就是要忙着准备了。而这方面也有很多规矩。在举行成年礼的前一天,就要为接受成年礼的女孩(我们家乡称之为“文玛”),也就是为“文玛”梳辫子也有很多要讲究的。先要找一个与“文玛”的属相配的夫妻和睦,家庭幸福美满的已婚妇女来梳。在“文玛”的左右两侧各梳20个小辫子,中间梳一个大的,并在发尾用蓝色哈达绑上,再把镶有白色海螺及珊瑚等头饰系上去。这些都意为能给“文玛”一生都带来吉祥幸福。

  第二天,也就是举行成年礼的那天,天还未亮,“文玛”就得坐在一张白毡子上听*们为自己祈福诵经。之后,就在妇女们的`陪同下,唱着“成年歌”(只有举行成年礼时唱的歌),到自家大门外,对着家门口正在诵经的*们再听。等完了后,“文玛”就要把自己前面放有的几个土块一一踢开,并跳一堆用一根根小木块架起来的火堆进家门。这些都意为“文玛”能在自己的人生路上遇到困难就如同踢开土块一样能顺利走完自己的人生。而跳火是希望趋邪避魔,看起来有点迷信。等到“文玛”进了家门,就是整个早上最为热闹的一个环节——“抢文玛”。这时“文玛”由村里的妇女们保护藏在最后面。然后,就有男人们去抢,起先,男人们是一个一个去讨,到最后会一拥而上,但只要被妇女们抓住,就要经历揪耳朵,或者把穿着的藏袍又拉又扯,不过不会扯破的,所以在男人们逃过一个个妇女的毒手,跑出来时,显得很狼狈。但都不会在意的,仍然现得不亦乐乎。虽说是去抢“文玛”,但最终是不会真抢,只是作势而已。在“抢文玛”这出戏完了后,“文玛”又要唱着“成年歌”到主屋去,一进去,又要接受一位年老的妇女说唱并合的祝福歌。然后,如果有兄弟就要兄长或弟弟抱住房住,而“文玛”继续唱着歌围着抱着房柱的兄长转三圈。这可以看出一种传宗接代,重男轻女的思想。

  藏族一般把在婚礼等仪礼上的最主要的客人叫做“阿香”。而在经过一连串的规矩之后,把“阿香”及客人们迎接入座后,“文玛”家就要盛情款待客人们。期间,不仅是吃唱方面丰盛,而且还有一些能歌善舞的人来唱歌跳舞。而这一天最为有特色的就是论是客人们送贺礼,还是“文玛”家回赠礼物都会有一些祝词家,以说的形式,祝福“文玛”及客人们,而说的内容不外乎是一些吉祥、*安、如意等的祝福词,说的绘声绘色,滔滔不绝,很是出色,成了这一天的一个亮点。


四川少数民族高考加分政策3篇(扩展6)

——四川省高考政策3篇

四川省高考政策1

  四川省教育厅厅长朱世宏表示,教育厅已起草完成了《四川省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实施方案》,业已由四川省*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并报教育部备案。待教育部同意备案后,四川省教育厅将把高考改革的变化及其他信息适时向社会公布。

  据介绍,《实施方案》的总体思路是从“三个有利于”出发,即有利于促进学生健康发展、有利于科学选拔各类人才、有利于维护社会公*;做到“三个坚持”,即坚持立德树人,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作为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公*公正,把促进公*公正作为改革的基本价值取向,切实保障考试招生机会公*、程序公开、结果公正,坚持科学选才,把促进科学选拔人才作为改革的重点任务,积极稳妥推进考试招生制度改革。

  朱世宏指出,该省的高考改革方案将分两步走。

  第一步,为2015年至2016年:从2015年起,扩大高职单招等现有分类考试形式的招生规模,逐步扩大“文化素质+职业技能”考试的试点专业。2016年起,普通高考开始分步使用全国统一命题试卷,并恢复外语听力考试,逐步推进招生录取机制改革。

  第二步,为2017年至2020年:从2017年新入学的高一年级开始,实施四川全省统一的普通高中学业水*考试、综合素质评价和高考综合改革,2020年按高考综合改革方案进行录取,初步形成基于统一高考和高中学业水*考试成绩、参考综合素质评价的多元录取模式。

  此外,自2020年起,四川省高职院校入学考试时间调整到每年春季进行,全面推行“文化素质+职业技能”的评价方式。


四川少数民族高考加分政策3篇(扩展7)

——四川今年高考政策3篇

四川今年高考政策1

  报考今年范围增大

  据悉,在报考条件上,今年和去年一样,实行大学和中专兼报。去年的考生表述是,“包括统考生、单考生、保送生、少年班考生、特殊教育单招生及免试的高水*运动员等”,今年的表述则成了“包括普通高考统考生、职教师资和高职班对口招生单独考试考生、一类模式单考生、非通用外语语种单独考试考生、保送生、少年班考生、特殊教育单招生及免试的高水*运动员等”。另外要求,享受户口所在地照顾政策的考生,必须在2003年9月1日以前有当地正式户籍。

  今年考生的报考类别仍然分为文史类〔含外语(文)、艺术(文)、体育(文),下同〕和理工类〔含外语(理)、艺术(理)、体育(理)〕。所有考生报考时必须签订《诚信考试承诺书》。

  ·政考·

  有犯罪前科为不合格被取消

  今年高考同样要进行思想政治品德考核(简称“政考”),由考生所在学校或单位(没有工作单位的非应届毕业考生由乡、镇*或街道办事处)对考生的政治态度、思想品德作出全面鉴定,鉴定内容应完整、准确地反映在《考生报名登记表》中。政考结论分为合格和不合格。 往年,只要有违法犯罪行为的,其政考为不合格。

  在今年的"《规定》中,政考不合格由去年的三条变成了两条,取消了曾经有违法犯罪行为的人为不合格者条款,去年的“道德品质恶劣的”今年变成了“道德品质恶劣的,经教育仍不思悔改的”。

  另外,今年的所有考生仍然需经体检,体检要在4月30日前完成。

  ·志愿·

  今年仍然“看分填志愿”

  去年,四川首次实行“看分填志愿”,今年《规定》:高考志愿(不含艺术、体育类专业)安排在通知考生成绩之后、7月2日前填报。我省今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录取分提前批、本科第一批、本科第二批、本科第三批、专科第一批和专科第二批共六个批次进行。预科志愿在同批填报。对口招生的职教师资班志愿填在本科第一批栏内,高职班志愿填在本科第二批栏内。一类模式志愿按所报考高校批次同批填报。

  2016年四川高考,语文、文综用全国卷,数学、英语、理综继续用四川卷。新东方在线高考网为大家整理了四川2016高考改革新政策解读,供大家参考。

  根据*《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国发[2014]35号)精神,经教育部批准,近日,四川省招考委、省教育厅正式下发了2016年我省普通高考使用全国卷有关问题的通知。

  据悉,我省高考使用全国卷实行分步推进,*稳过渡。2016年,使用全国卷的科目是语文、文科综合(政治、历史、地理),以及外语科小语种(含听力);2016年,使用四川卷的科目是数学(文、理)、理科综合(物理、化学、生物)、英语科(含听力,听力考试使用全国统一命制的试题)。各学科考试要求以201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课程标准实验版),以及国家和我省相应的考试说明为依据。从2017年起,我省普通高考各科全部使用全国卷。

  通知出台有哪些背景?考生如何适应,实现*稳过渡?为此,四川新闻网独家采访省内多位教育专家,推出【解读四川2016高考新变化】系列报道,为大家答疑解惑。


四川少数民族高考加分政策3篇(扩展8)

——中国少数民族习惯 (菁选2篇)

中国少数民族习惯1

  1.蒙古族

  蒙古族是一个历史悠久而又富有传奇色彩的民族,过着“逐水草而迁徙”的游牧生活。中国的大部分草原都留下了蒙古族牧民的足迹,因而被誉为“草原骄子”。每年七、八月牲畜肥壮的季节举行“那达慕”大会是蒙古族历史悠久的传统节日,这是人们为了庆祝丰收而举行的文体娱乐大会。 “那达慕”大会上有惊险动人的赛马、摔跤,令人赞赏的射箭,有争强斗胜的棋艺,有引人入胜的歌舞,显示出草原民族独有的特色。

  2.*

  *是*民族的简称。十三世纪,大批*从中亚迁入中国,并同当地的汉族、*尔族、蒙古族等融合,在长期历史过程中通过通婚等多种因素,逐渐形成了*。*民间节日开斋节(也叫肉孜节),又称大开斋。每年希吉来历即*历9月为斋月。凡*男12岁、女9岁以上身体健康者都应封斋。*后,*把开斋节定为*的法定假日。

  3.苗族

  苗族的音乐舞蹈历史悠久,挑花、刺绣、织锦、蜡染、首饰制作等工艺美术在国际上享有盛名。苗族的先祖可追溯到原始社会时代活跃于中原地区的蚩尤部落。苗族过去信仰万物有灵,崇拜自然,祀奉祖先。节日较多,除传统年节、祭祀节日外,还有专门与吃有关的节日,苗族有很多节日,但各地区叫法和过法不尽相同,传统节日以苗年最为隆重。

  4.傣族

  傣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远在公元一世纪,汉文史籍已有关于傣族的记载。1949年后,按照傣族人民的意愿,定名为“傣族”。傣族自称“傣仂”、“傣雅”等。傣族普遍信仰小乘佛教,不少节日与佛教活动有关。在每年傣历六月举行的泼水节是最盛大的节日,这一节日傣语称“桑勘比迈”。届时要赕佛,并大摆筵席,宴请僧侣和亲朋好友,以泼水的方式互致祝贺。现在,因泼水活动是傣历新年节庆活动的主要内容,这一活动深受各族人民的喜

  5.僳僳族

  僳僳族在唐代称为“栗粟”。僳僳族最早生活在四川、云南交界的金沙江流域一带,后因战争等原因,逐步迁到滇西怒江地区定居下来。1985年6月11日,建立云南维西僳僳族自治县。节日:主要节日有阔时节(12月20日,相当于汉族的春节)、火把节、收获节、中秋节、澡塘会、刀杆节等。每年农历二月初八举行的“刀杆节”扣人心弦,据说上刀杆是为了使僳僳人具有“刀山敢上,火海敢闯”的精神而设立的。

  6.藏族

  藏族是汉语的称谓。*在藏语中称为“博”,生活在这里的藏族自称“博巴”。素有“世界屋脊”之称的*,美丽神奇,是藏族的主要聚居地,在现有130多万人口中,藏族占95%,是中国古老的民族之一。藏族普遍信奉藏传佛教,即*教。过去许多传统日均与宗教活动有关。藏族的民间节日有藏历新年、酥油灯节、浴佛节等。藏族民间最大的传统节日为每年藏历正月初一的藏历年。

  7.壮族

  壮族是中国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一个民族,是岭南的土著民族。有“布壮”、“布土”、“布侬”、“布雅依”等20余种自称。新中国成立后,统称“僮族”,后来改为“壮族”。壮锦与南京的云锦、成都的蜀锦、苏州的宋锦并称“中国四大名锦”。壮族信仰原始宗教,祭祀祖先,部分人信仰天主教和基督教。著名节日有一年一度的“三月三”歌节等,最隆重的节日莫过于春节,其次是七月十五中元鬼节、清明上坟、八月十五中秋,还有端午、重阳、尝新、冬至、牛魂、送灶等等。

  8.朝*

  朝*主要分布在吉林、黑龙江和辽宁省。延边朝*自治州是主要聚居区。朝*的先民,是从朝鲜半岛迁入中国东北的朝*人。朝*民间有五大节日,至今仍然隆重欢度。这五大节日是:元日(春节)、上元(元宵节)、寒食(清明)、端午、秋夕。朝*敬重老人的传统很悠久,早在李氏朝鲜(1392-1910)时期,每年九月九日便被确定为老人安慰日。

  9.高山族

  高山族是台湾省境内少数民族的统称,包括十多个族群。“高山族”这个名称是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对台湾省民族的总称。高山族地区森林覆盖面积大,素有“森林宝库” 的美誉。高山族的节日很多。他们的传统节日大都具有浓厚的宗教色彩。 “丰年祭”又称“丰收节”、“丰收祭”、“收获节”等,相当于汉族的春节,是高山族最盛大的节日。

  10.纳西族

  原游牧在青海省黄河、湟水谷地的古羌人,辗转南迁至川西南、滇西北一带,并分化成不同的民族,其中就包括纳西族。“纳”有大或尊贵之意,“西”意为人。丽江纳西族的摩梭人信奉神灵,崇拜大自然,相信天地万物皆有神灵主宰。每年农历七月二十五日的“转山节” 祭祀狮子山,就是人们敬拜自然实体的公共祭祀庆典。

  11.布朗族

  布朗族是古代濮人的后代。 唐时称“朴子蛮”,元、明、清时称“蒲蛮”,由于居住的地区各异,昔日的布朗人有不同的自称。新中国成立后,根据本民族意愿,统称为布朗族。布朗族过去崇拜多神,普遍信仰小乘佛教,许多传统节日大都与宗教活动有关。其中最具特色的节祭日有:年节、祭寨神、洗牛脚等。山康节是布朗族最盛大的节日,每年傣历六月中旬举行,一般为3天。

  12.阿昌族

  阿昌族大部分聚居在云南,是中国云南境内最早的世居民族之一。因居住地的不同,还有“蒙撒”、“蒙撒禅”、“对撒”、“汉撒”等自称。*后统称为阿昌族。会街,是阿昌族人民的传统*,多在每年农历九月中旬举行。阿昌族信仰小乘佛教,会街原属宗教*。主要宗教节日有进洼(关门)、出洼(开门)、烧白柴、泼水节等。除宗教节日外,还有许多本民族特有的传统节日。如:火把节、窝罗节、浇花节和春节。

  13.怒族

  怒族是云南的古老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云南省,怒族自称“怒苏”、“阿怒”和“阿龙”。与僳僳族、独龙族、藏族、白族、汉族、纳西族等民族交错杂居。怒族传统节日有过年、鲜花节和祭谷神、祭山林节,其中以过年的节日气氛最浓,既隆重又古朴。仙女节是云南省贡山一带怒族人民的民间传统节日。当地又称鲜花节,於每年农历三月十五日举行。

  14.鄂温克族

  鄂温克族人主要分布在中国东北黑龙江省和内蒙古自治区。鄂温克是民族自称,意思是“住在大山林里的人们”。在北纬52度的大兴安岭原始森林里,至今仍有鄂温克人的脚印与炊烟,其定居点便是有“北极村”之称的敖鲁古雅鄂温克猎人村。敖包节是鄂温克族的宗教节日,但也举行一些文娱体育活动,因而具有广泛的群众性。除春节等节日与临近其他民族的节日一样外,鄂温克族还要在农历五月下旬择日举行的“米阔勤”节

  15.鄂伦春族

  “鄂伦春”是民族自称,其含义有两种解释,一是 “住在山岭上的人们”,二是“使用驯鹿的人们”。清朝以前,人们一般把鄂伦春族称为“索伦部”、“打牲部”或“使鹿部”。新中国成立后,统称为鄂伦春族。每年的6月18日是鄂伦春民族传统的节日--篝火节。这一天,鄂伦春人都要点燃篝火,欢歌舞蹈,欢庆自己民族的节日。腊月二十三也有送火神上天的习俗。鄂伦春的先人们和火结下了不解之缘,对火有着特殊的感情,对篝火无比亲近。

  16.赫哲族

  赫哲族的先民自古在黑龙江、松花江和乌苏里江流域繁衍生息。历史上曾有“黑斤”、“黑真”、“赫真”、“奇楞”、“赫哲” 等不同名称。新中国成立后,统一族名为赫哲,意为居住在“东方”及江“下游”的人们。河灯节是赫哲族的民间传统节日,世世代代靠捕鱼为生的赫哲人,年年都在农历的7月15放河灯、祭河神,以此来祈祷、祝福族人*安、捕鱼丰收。

  17.门巴族

  据藏文史籍记载,门巴族的先民很早就在*南部的喜马拉雅山区繁衍生息。门巴族主要聚居在*墨脱、林芝、错那等县。“门巴”意为居住在门隅的人。门巴族沿用藏历,节日也与藏族相同。节日期间要杀牛宰羊,置办丰盛的酒菜,宴请宾客。相传藏传佛教的佛祖释加牟尼诞生和圆寂的日子是藏历四月十五日,为了纪念这一天,门巴族地区的所有寺庙念经祈祷,举行各种宗教活动。

  18.白族

  主要聚居在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其余分布于云南各地、贵州省毕节地区及四川凉山州。白族自称“白伙”、“白尼”、“白子”等,汉语意为“白人”。1956年,根据本民族人民的意愿正式定名为白族。白族的传统节日很多,已有上千年历史的“三月街”是白族一年一度最盛大的节日,现被定名为“三月街民族节”。另外还有“火把节”(又称星回节)等民族节日。

  19.保安族

  保安族因信仰*教和风俗习惯与当地*略同,又被称为“保安回”。1950年根据本民族人民意愿,定名保安族。保安族主要分布在中国西北甘肃省一带。保安族通用汉文,多信仰*教。著名的保安腰刀的生产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尤为藏族人民所喜爱。保安族的节日同许多信奉*教的民族相同,如开斋节、古尔邦节、圣祀日等,家家都要炸馓子、油?、蜜圈圈和油香。

  20.布依族

  布依族是中国西南部一个较大的少数民族。*前,布依人被称为“仲家”、“水户”、“夷族”、“土边”、“本地”、“绕家”等。1953年,贵州省各地的布依族代表经过协商,正式统一用“布依”作为本民族的名称。布依族崇拜祖先,主要信仰多神和自然崇拜,传统节日除春节、端午节、中秋节外,还有“二月二”、“三月三”、“四月八”、“牛王节”等,最隆重的节日是农历“六月六”。

  21达斡尔族

  达斡尔族主要聚居在内蒙古自治区和黑龙江省,少数居住在新疆塔城县。“达斡尔”意即“开拓者”。族源契丹。十七世纪中叶,这个民族为维护祖国统一,打响了武装抗击沙俄入侵的第一枪。达斡尔族称春节为“阿涅”,也把春节当做一年之中最盛大的节日。正月十六为“黑灰日”,在黑灰日这一天,人们之间互相往对方的脸上抹黑,认为抹得越黑,新一年越吉利。

  22.德昂族(崩龙族)德昂族原名“崩龙族”。1985年9月17日经*批准正式改名为德昂族。“崩龙”是他称,德昂族各支系中三分之二以上的人自称“德昂”,意思是“石岩”。德昂族是西南边疆现有居民中最古老的民族之一,远在公元前二世纪就居住在怒江西岸。德昂族民间传统节日主要有泼水节、关门节、开门节、烧白柴等,大都与佛教活动有关。德昂族还有祭家堂、寨神、地神、龙、谷娘等祭祀习俗,其中以祭龙最富情趣。

  23.东乡族

  东乡族是十四世纪后半叶由聚居在东乡的许多不同民族成份融合而成的,其中主要为信仰*教的*人和蒙古人。聚居在甘肃省境内,其中半数以上居住在甘肃东乡族自治县。东乡族开斋节又称"尔德节",是东乡族民间的传统节日。按*教规定:*教历每年九月是斋戒月份,这一月的开始和最后一天,均以见新月为准,斋期满的次日,即为节日。因此,它既是民族节日,也是宗教节日。

  24.侗族

  侗族来源于秦汉时期的“骆越”。魏晋以后,这些部落被泛称为“僚”,侗族即“僚”的一部分。现主要分布在贵州,湖南等地。信仰多神,崇拜自然物。侗族传统节日各地日期不一,节日饮食常和宴客活动联系在一起,主要节日有新婚节、架桥节、祭牛节、吃新节、花炮节等。侗族喜欢斗牛,每个村寨都饲养有专供比赛用的“ 水牛王”。

  25.独龙族

  独龙族曾被称为“俅人”、“曲人”等。*后根据本民族的愿望,正名为独龙族。现主要聚居在云南省贡山独龙河谷。本世纪中叶,独龙族还处于原始公社的解体阶段,妇女还崇尚纹面的习俗。独龙族过去的宗教信仰尚处在较原始的自然崇拜或万物有灵阶段,即使是唯一的年节(独龙语:卡雀哇)也是和宗教联系在一起的。过卡雀哇于每年冬腊月的某一天举行(各地时间不一),节期的长短常常以食物准备的多寡而定。

中国少数民族习惯2

  在青海贵德,给女孩子办成年礼是一件必要的仪礼,因为它就如同一辆必须有通行证才能通过一样,女孩子必须要举行成年礼,长大后才可结婚。否则就同没有通行证而过不去一样不可心结婚的。所以,举行成年礼是每个女孩子人生当中,也是每个父母为之操心的大事。但就在定小小县城里,对这一习俗,每个乡与乡,甚至邻近的村与村之间都有很大区别,有的更为已经失传于这一习俗。而它们的区别又在于,比如:有些村子是白天举行,有些却是晚上。而它举行时所遵循的规矩及每一细节也都有不同之处。显而易见,在随着时代的变化,成年礼这一习俗也在经历着种多的变化。

  我今天就以我们村子为例,给大家介绍一下如何举办成年礼。成年礼,它不是一件随便能举行的仪礼。首先,年龄的选择是一个问题。它必须是在女孩子九岁、十一岁、十三岁、十五岁这些年龄中选择一个岁数为条件,而其它年龄段是不可以的。其次,就是请一位活佛或*打卦算卜,确定一个良辰吉时的日子。最后,就是要忙着准备了。而这方面也有很多规矩。在举行成年礼的前一天,就要为接受成年礼的女孩(我们家乡称之为“文玛”),也就是为“文玛”梳辫子也有很多要讲究的。先要找一个与“文玛”的属相配的夫妻和睦,家庭幸福美满的已婚妇女来梳。在“文玛”的左右两侧各梳20个小辫子,中间梳一个大的,并在发尾用蓝色哈达绑上,再把镶有白色海螺及珊瑚等头饰系上去。这些都意为能给“文玛”一生都带来吉祥幸福。

  第二天,也就是举行成年礼的那天,天还未亮,“文玛”就得坐在一张白毡子上听*们为自己祈福诵经。之后,就在妇女们的`陪同下,唱着“成年歌”(只有举行成年礼时唱的歌),到自家大门外,对着家门口正在诵经的*们再听。等完了后,“文玛”就要把自己前面放有的几个土块一一踢开,并跳一堆用一根根小木块架起来的火堆进家门。这些都意为“文玛”能在自己的人生路上遇到困难就如同踢开土块一样能顺利走完自己的人生。而跳火是希望趋邪避魔,看起来有点迷信。等到“文玛”进了家门,就是整个早上最为热闹的一个环节——“抢文玛”。这时“文玛”由村里的妇女们保护藏在最后面。然后,就有男人们去抢,起先,男人们是一个一个去讨,到最后会一拥而上,但只要被妇女们抓住,就要经历揪耳朵,或者把穿着的藏袍又拉又扯,不过不会扯破的,所以在男人们逃过一个个妇女的毒手,跑出来时,显得很狼狈。但都不会在意的,仍然现得不亦乐乎。虽说是去抢“文玛”,但最终是不会真抢,只是作势而已。在“抢文玛”这出戏完了后,“文玛”又要唱着“成年歌”到主屋去,一进去,又要接受一位年老的妇女说唱并合的祝福歌。然后,如果有兄弟就要兄长或弟弟抱住房住,而“文玛”继续唱着歌围着抱着房柱的兄长转三圈。这可以看出一种传宗接代,重男轻女的思想。

  藏族一般把在婚礼等仪礼上的最主要的客人叫做“阿香”。而在经过一连串的规矩之后,把“阿香”及客人们迎接入座后,“文玛”家就要盛情款待客人们。期间,不仅是吃唱方面丰盛,而且还有一些能歌善舞的人来唱歌跳舞。而这一天最为有特色的就是论是客人们送贺礼,还是“文玛”家回赠礼物都会有一些祝词家,以说的形式,祝福“文玛”及客人们,而说的内容不外乎是一些吉祥、*安、如意等的祝福词,说的绘声绘色,滔滔不绝,很是出色,成了这一天的一个亮点。


四川少数民族高考加分政策3篇(扩展9)

——甘肃高考少数民族加分政策 (菁选2篇)

甘肃高考少数民族加分政策1

  取消全国及地方性9项高考加分,保留7项加分政策取消的加分项目在过渡期内只适用于应届高中毕业生

  *甘肃网5月21日讯 据兰州晚报报道(记者 王巧灵)5月20日,省招办公布了《甘肃省关于进一步减少和规范高考加分项目和分值的实施方案》,我省对鼓励类加分项目大幅减少和严格控制,取消全国及地方加分项目9项,仅保留全国及地方性加分项目7项。同时,对于取消的加分项目,我省以2015年1月1日为节点,按照“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办法”进行过渡,过渡期3年。此外,地方性照顾加分项目仅适用于我省地方省属院校,不再包含兰州大学和西北民族大学。

  取消全国及地方性加分9项

  按照实施方案给出的过渡办法,对2015年1月1日之前具有取消项目资格考生,加分项目及分值可适用于2015年至2017年普通高考,从2018年起全部取消。取消的加分项目在过渡期内只适用于应届高中毕业生。2015年1月1日之后获得取消项目相关奖项、名次、称号的考生不再具备高考加分资格。考生的相关特长、优秀表现等情况记入学生综合素质档案,供高校录取时参考。

  取消的全国性加分5项:

  1.在高级中等教育阶段获得重大国际体育比赛集体或个人项目前6名、全国性体育比赛个人项目前6名、国家二级运动员(含)以上称号并参加省级招生机构统一测试达到相应标准的考生,按体育特长录取时文化课加5分。

  2.在高级中等教育阶段获得全国中学生(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学、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全国决赛一、二、三等奖的考生,录取时文化课加5分。

  3.在高级中等教育阶段获得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含全国青少年生物和环境科学实践活动)、“明天小小科学家”奖励活动、全国中小学电脑制作活动一、二等奖,国际科学与工程大奖赛或国际环境科研项目奥林匹克竞赛奖项的考生,录取时文化课加5分。

  4.在高级中等教育阶段按中办发〔2000〕28号和教基〔2001〕1号文件评选获得“省级优秀学生”称号的考生,录取时文化课加5分。

  5.在高级中等教育阶段被认定为思想政治品德方面有突出事迹,经市(州)党委、人民*及教育行政部门表彰,由新闻媒体报道,在社会上有较大影响的考生,录取时文化课加5分。

  取消的甘肃省地方性加分4项:

  1.高级中等教育阶段获得省教育厅评定颁发的学生艺术特长A级以上证书的考生,报考省属院校理工、文史类专业,录取时文化课加5分。

  2.高级中等教育阶段获得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三等奖或者省级竞赛一等奖的考生,报考省属院校理工、文史类专业,录取时文化课加5分。

  3.高级中等教育阶段获得*青少年机器人竞赛一、二、三等奖或省赛区联赛一等奖的考生,报考省属院校理工、文史类专业,录取时文化课加5分。

  4.高级中等教育阶段获得省教育厅评定颁发的学生体育运动一级证书的考生,报考省属院校理工、文史类专业,录取时文化课加5分。

  保留全国及地方性加分7项

  保留的全国性加分项目有5项:其中,烈士子女,录取时文化课加10分;对报考汉语言授课的普通高等学校的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少数民族考生,录取时文化课加20分;归侨、华侨子女、归侨子女和台湾省籍考生,录取时文化课加10分;自主就业的退役士兵,录取时文化课加10分;在服役期间荣立二等功(含)以上或被大军区(含)以上单位授予荣誉称号的退役军人,录取时文化课加20分。

  保留的我省地方性加分2项:其中,长期居住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的汉族考生,报考省属院校理工、文史类专业,录取时文化课加10分;农村户口独生子女户和二女结扎户考生,报考省属院校理工、文史类专业,录取时文化课加5分。

甘肃高考少数民族加分政策2

  截至目前,全国已有24个省份的高考改革方案出炉。这些省份包括天津、北京、青海、上海、江苏、浙江、海南、*、宁夏、广西、广东、甘肃、黑龙江、辽宁、贵州、河北、山东、湖南、四川、江西、吉林、山西、重庆和湖北。

  今次出台高考改革方案的湖北,大幅减少、严格控制高考加分项目:取消体育特长生加分项目,调整少数民族考生和农村独生女加分政策。

  江苏提出,自2016年起,将少数民族考生照顾政策调整为“少数民族考生报考省属高校加3分投档”。此前,江苏规定,少数民族考生*行院校志愿中A院校报考民族院校的,录取时可加10分投档;报考其他院校的,录取时可加3分投档。

  北京则提出,从2017年高考起,少数民族考生加分范围调整为“从边疆、山区、牧区、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在高中教育阶段转学到本市的少数民族考生”,加分分值为5分,仅适用于北京市属高校招生录取。

  同样,黑龙江也调整了少数民族考生加分范围。根据方案,黑龙江散居在汉族地区的其他少数民族(不含八少数民族)考生高考加分,作为地方性加分项目过渡3年,2018年取消。

  按照2014年底教育部等五部门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减少和规范高考加分项目和分值的意见》文件精神,各地高考加分项目迎来“大瘦身”。

  目前,绝大多数省份保留的基本是《意见》规定保留的全国性加分项目,包括“烈士子女”“边疆、山区、牧区、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少数民族考生”等。而过去那些地方性的少数民族加分已经大多取消或减少。

  如天津提出,“少数民族考生”的地方性加分政策自2015年1月1日起只适用于市属院校在本市招生时使用,加分分值为5分。

  多地高考改革方案提出减少和规范高考加分

  随着湖北省《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实施方案》在日前公布,截至目前,中新网记者梳理发现,全国已有24个省份的高考改革方案出炉。这些省份包括天津、北京、青海、上海、江苏、浙江、海南、*、宁夏、广西、广东、甘肃、黑龙江、辽宁、贵州、河北、山东、湖南、四川、江西、吉林、山西、重庆和湖北。

  今次出台高考改革方案的湖北,进一步明确将减少和规范高考加分。大幅减少、严格控制高考加分项目。其中,2015年起,取消体育特长生加分项目,取消部分省属院校招收当地考生的加分或降分政策,调整少数民族考生和农村独生女加分政策。

  针对高考加分政策,2014年底,教育部等五部门曾印发《关于进一步减少和规范高考加分项目和分值的.意见》。

  根据意见,从2015年1月1日起,各省(区、市)取消“省级优秀学生”、“思想政治品德突出事迹者”、“科技竞赛获奖者”等全国性加分项目。同时,2015年1月1日起,取消地方性体育、艺术、科技、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等加分项目。

  这份意见出台之后,高考加分项目迎来“大瘦身”。已经出台高考改革方案省份中,大多数省份都提出减少和规范高考加分,一些省份在方案中重申落实教育部等部门的上述规定。

  以河北为例,根据河北省高考改革方案,河北自2015年1月1日起全部取消教育部确定取消的全国性加分项目,此后获得相关奖项、名次、称号的考生均不再具备高考加分资格;对已经获得相关加分资格的考生,采取过渡办法,加分项目暂时予以保留,降低加分分值,自2018年起全部取消。


四川少数民族高考加分政策3篇(扩展10)

——高考少数民族有哪些加分政策 (菁选2篇)

高考少数民族有哪些加分政策1

  少数民族 加20分

  高考加分政策是高考中的特长生加分政策,主要为了弥补高校招生制度的某些缺陷而制定的。由于高考加分政策存在一定的不公*性,引起社会的议论。

  教育部出台的2009年高考加分政策,有“增加20分投档”、“增加10分投档”和“优先录取”3种加分形式。参加高考的学生拥有体育、文艺等方面的专长,又经过了专业部门的测试,在考试成绩之外给予一定的加分,是在目前应试教育体制下,鼓励学生注重全面素质提高的一项措施。

  教育部出台的2009年高考加分政策,有“增加20分投档”、“增加10分投档”和“优先录取”3种加分形式。

  加分档次

  教育部出台的2009年高考加分政策,有“增加20分投档”、“增加10分投档”和“优先录取”3种加分形式。

  增加20分投档

  应届高级中等教育学校毕业考生有下面几类:

  高级中等教育阶段思想品德方面有突出事迹受到省级及以上党委、*表彰者;

  高级中等教育阶段获得全国中学生学科奥林匹克竞赛省赛区一等奖或全国决赛一、二、三等奖的考生;

  高级中等教育阶段获得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含全国青少年生物和环境科学实践活动)、“明天小小科学家”奖励活动及全国中小学电脑制作活动一、二等奖者;

  高级中等教育阶段在国际科学与工程大奖赛或国际环境科研项目奥林匹克竞赛中获奖者;

  高级中等教育阶段获得国家一级运动员称号的`考生和参加重大国际体育比赛、全国运动会、全国中*会、世界中学生体育比赛选拔赛获前六名以及参加上述比赛获得国家二级运动员称号的考生均须经由省教育考试院组织的全省统一认定。

  增加10分投档

  考生包括少数民族考生、归侨及归侨子女、华侨子女、台湾籍考生以及烈士子女。

高考少数民族有哪些加分政策2

  少数民族 加20分

  高考加分政策是高考中的特长生加分政策,主要为了弥补高校招生制度的某些缺陷而制定的。由于高考加分政策存在一定的不公*性,引起社会的议论。

  教育部出台的2009年高考加分政策,有“增加20分投档”、“增加10分投档”和“优先录取”3种加分形式。参加高考的学生拥有体育、文艺等方面的专长,又经过了专业部门的测试,在考试成绩之外给予一定的加分,是在目前应试教育体制下,鼓励学生注重全面素质提高的一项措施。

  教育部出台的2009年高考加分政策,有“增加20分投档”、“增加10分投档”和“优先录取”3种加分形式。

  加分档次

  教育部出台的2009年高考加分政策,有“增加20分投档”、“增加10分投档”和“优先录取”3种加分形式。

  增加20分投档

  应届高级中等教育学校毕业考生有下面几类:

  高级中等教育阶段思想品德方面有突出事迹受到省级及以上党委、*表彰者;

  高级中等教育阶段获得全国中学生学科奥林匹克竞赛省赛区一等奖或全国决赛一、二、三等奖的考生;

  高级中等教育阶段获得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含全国青少年生物和环境科学实践活动)、“明天小小科学家”奖励活动及全国中小学电脑制作活动一、二等奖者;

  高级中等教育阶段在国际科学与工程大奖赛或国际环境科研项目奥林匹克竞赛中获奖者;

  高级中等教育阶段获得国家一级运动员称号的`考生和参加重大国际体育比赛、全国运动会、全国中*会、世界中学生体育比赛选拔赛获前六名以及参加上述比赛获得国家二级运动员称号的考生均须经由省教育考试院组织的全省统一认定。

  增加10分投档

  考生包括少数民族考生、归侨及归侨子女、华侨子女、台湾籍考生以及烈士子女。

最新文章

版权所有:博古范文网 2012-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博古范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博古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浙ICP备1201877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