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正文

2022年“四六”句是形式主义吗?

发布时间: 2022-06-12 16:55:02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2年“四六”句是形式主义吗?,供大家参考。

2022年“四六”句是形式主义吗?

“四六”句是形式主义吗?

对每一个写材料的人来说,几乎都曾有过为“四六”句绞尽脑汁、收肠刮肚的时候。甚至有的人认为“四六”句造的不好,就是文稿写作水平不到家。有一段时间四六句是那么的流行,领导讲话、上级文件、权威期刊理论文章,文章大小标题,前呼后应,同一级标题,追求对仗工整,句式相同,再不济也要把字数弄相同了。也不知道何时,这种工整、对仗的“四六”句却被扣上了“八股文”的帽子。不知道这是对“八股文”要求的降低,还是对“四六”句地位的提高。

八股文,明清科举考试的一种文体。有固定格式:由破题、承题、起讲、入题、起股、中股、后股、束股八部分组成,题目一律出自四书五经中的原文。后四个部分每部分有两股排比对偶的文字,合起来共八股。旧时科举,八股文要用孔子、孟子的口气说话,四副对子平仄对仗,不能用风花雪月的典故亵渎圣人,每篇文章包括从起股到束股四个部分。这么看来,“八股文”并不应该成为酸腐的象征,而应该是一种对作者有较高要求的文体,说“四六”句是“八股文”还真是抬举他了。

在今天的公文中,我们虽然可以不提倡写成“八股文”,那太晦涩难懂,但也不应该排斥“四六”句这种对仗工整。

“四六”句要精准概括,不能简单取舍。“四六”句决不是拍脑袋拍出来的,“四六”句是在深入理解所要表达内容的基础上,对表述内容的精准概括。通过对群众语言的概括和提炼,使表达更贴近基层和群众。如几十年来常说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如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提出的“发展经济,振兴中华”,如十九大报告主题中的“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这些简洁明快、通俗易懂、切中主旨的“四六”句,更是一声冲锋的号角,一篇醒世的宣言,一面率众的旗帜。

“四六”句要真情流露,不能刻意为之。在公文写作中,刻意地去追求“四六”句的形式美丽,会限制思想的充分表达和发挥,会露出做作、小气的痕迹,在内容和形式上容易沾上形式主义、教条主义的恶习。过分追求形式,必然会使内容受损。过份的去考虑了对仗工整,就会有表达内容不全,观点阐述不透,最后,材料失去了其意义。所以说“四六”句要表达的是真情实感,不是强人所难,要适得其所、适可而止,一篇文章,不能一级标题“四六”句、二级标题“四六”句,内容你还“四六”句,“四六”句再好,也不是万能的,要有的放矢,合理使用,我们不能因为个人理解的偏颇,而让“四六”句背负骂名。

“四六”句要实事求是,不能形式主义。在近几年一些笔杆子民主生活会对照检查的自我批评中,常会见到“存在形式主义现象,写材料有时还追求‘四六’句”的自我批评。其实,“四六”句的使用我们只要把握好度,把握好应用位置是可以为文章极大增色的。比如在文章结尾处用一些“四六”句是为文章大增其色的,如十九大报告最后一部分中的“中华民族是历经磨难、不屈不挠的伟大民族,中国人民是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人民,中国共产党是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伟大政党。”“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大道之行,天下为公。”这些句式读起来更有气势、听起来更受感染、更鼓舞士气和斗志。同时,我们也要看到报告的核心内容“十四个坚持”就没有追求这种“四六”句,用的是平实完整的语言来表达。

那么我们在日常写作中到底什么时候该用“四六”句,什么时候不该用“四六”句呢?我的几点体会是:

一看领导喜好。干活不由东,累死也无功。我服务过、接触过的一些领导有从教师岗位从政的,有从一线工人岗位从政的,有的学历水平高,有的学历水平不高,有的理论功底深厚,博览群书,有的实践经验丰富,身经百战。在这种情况下,在为不同的领导写材料之前,我都会先研究一下领导之前的风格。有一些理论水平高的领导,反倒愿意讲一些通俗易懂的大白话,这时偶尔穿插几个“四六”句做一个精炼概括,画龙点睛即可。有一些理论水平不高的领导,反倒在讲话时愿意追求“四六”句,这时就要在精心加以打磨大小标题的基础上,用内容对标题进行全面准确的阐释。即满足领导的要求,也要避免因为追求“四六”句让讲话失去意见。

二看使用场合。通常情况下在一些节庆活动致辞、经验事迹材料等写作上我习惯用一些“四六”句来提势,让读起来更朗朗上口,听起来更有气势,看起来更舒服。在写一些工作报告时,特别是行政工作报告,在工作总结阶段可以用一些“四六”句进行概括,但在安排部署阶段,不建议用“四六”句,很容易造成表述的不完整,导致安排工作不准确,表述不全面。

三看个人水平。我的建议量力而行。这个是对我们写材料的人来说的,用“四六”句文章看着顺眼,但一定要用的准确无误,不能有歧义。这还看行文者的文字功底和水平,初接触文稿写作的同志,不建议过多的研究“四六”句,而且当下也不提倡这种文风。我建议刚接触文稿写作的同志,要在日常工作多积累,多留意一些上级文件、报告、讲话中的“四六”句,多搜集整理,变为我所用。

对于“四六”句,我个人是喜欢的,不知道各位有什么看法,欢迎交流探讨。

作者:向往嵩山。在县政府办公室、县委办公室工作10余年,历任秘书、常委秘书、副主任,现任职县直单位党组织书记。

最新文章

版权所有:博古范文网 2012-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博古范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博古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浙ICP备1201877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