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正文

苏轼梅花诗帖书法3篇

发布时间: 2023-05-01 09:15:04 来源:网友投稿

篇一:苏轼梅花诗帖书法

  

  佩服,被贬黄州的大文豪苏东坡,人生低谷写出传诵千古的行书名帖

  提起北宋的大文豪苏东坡,自然就会想到他精妙绝伦的诗词歌赋,其实他的书法和绘画都堪称一流,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旷世全才。

  一直很佩服苏东坡,不仅佩服他文学及书画艺术上的精深造诣,而且佩服他面对人生挫折时的那份从容与豁达。

  就像他在被贬黄州4年的人生低谷期,不当没有怨天尤人、自暴自弃,反而写出许多名垂青史的诗词佳作,更让人吃惊的是,他竟然书写出传诵千古的行书名帖《寒食帖》,成为继东晋王羲之的《兰亭序》和唐代颜真卿的《祭侄稿》之后的“天下第三行书”。

  看看他是怎样创作出这一惊为天人的行书作品的。

  01、一封谢表惹祸端,“乌台诗案”——被贬人生的开始

  出生文学世家的苏轼,自幼饱览群书,才华横溢,年轻时深得命运的青睐,21岁第一次参加科举考试就一举高中,进士及第,名满京师,人生一路开挂,从凤翔判官,一路任到杭州通判、密州知州、徐州知州。

  苏轼为官耿直不阿,心系黎民百姓,每到一地都深受欢迎,政绩显著,1079年4月,43岁的苏轼又被调到更大的湖州任知州,前程一片大好。

  可惜,一封谢表惹出祸端——乌台诗案,让他的人生急转直下,从此开始一贬再贬的为官生涯。

  苏轼做梦都不会想到,他上任湖州知州后,例行公事给皇帝宋神

  宗写的一封感恩谢表——《湖州谢表》,会被王安石变法中的新法一党,抓着里面的几句话大做文章,认为这是在侮辱他们的变法,并上告皇帝说苏轼愚弄朝廷,包藏祸心,对皇帝不忠,该治死罪。一心推行新法的宋神宗下令抓捕苏轼,所以在湖州上任才三个月的苏轼,就被御史台,即所谓的乌台逮捕,关进京师的大牢,等待处死,这个“乌台诗案”,受牵连的人有几十个,影响极大。

  其实苏轼在谢表中的这几句话,只是自己的感想而已,并无他意。一起来看看,这几句话就是:“愚不适时,难以追陪新进”,“老不生事或能牧养小民”,意思是,恕臣愚笨,不能追随新法变革,我年纪大了,在湖州这个小地方,不生事端,勤政廉政,治理百姓,也挺好的。

  现在读来,并没有什么对朝廷不利对皇帝不忠的言论,真是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不幸中的万幸是,许多元老级的文武百官纷纷上书为苏轼求情,就连实施变法的王安石也提醒宋神宗,宋朝的法律不杀士大夫,苏轼才得幸免一难,坐牢103天后出狱,被贬到黄州,任一个没有任何实权的闲官——团练副使。

  02、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被贬有何惧

  灾难和挫折是一块试金石,能试出一个人最好的品质。苏轼被贬黄州,并没有怨天尤人,自暴自弃,却从容豁达,迅速适应环境,且能将生活过得井井有条,趣味无穷,令人好生敬畏。

  刚到黄州时,苏轼只能领到一点可怜的俸禄,全家人的生活水平每况愈下,生活十分艰苦,但他却从容面对,在每个月的第一天,家人便将4500个铜钱,相当于现在的450元,当时只够买140市斤大米,分成三十份,一串一串的挂在屋梁上,每天用一份,真是会持家,但也苦了家人,二、三十个人一月的开销只有够买140市斤米的钱,可见日子有多艰难。

  后来当地的县令觉得苏轼人不错,就在东山坡划了一块地,让他种粮种菜补贴家用。苏轼乐呵呵地当起农夫,耕田种地,自食其力,还给自己取了个雅号——东坡居士。

  人生何必要求太多,温饱足以。从容豁达的苏轼,耕种之余,喜欢喝酒喜欢吃肉,没有钱,穷啊,那就自己研究美酒美食的做法,发明了东坡肉、东坡酒,吸引一大批邻居朋友。

  苏轼还善于调侃,自己穷吗?穷,可是还有一个和我同年同月生的朋友马梦得,比我还穷,他才是最穷的,我只是第二穷。他在日记里写到:马梦得与仆同岁月生,少仆八日。是岁生者,无富贵人,而仆与梦得为穷之冠。即吾二人而观之,当推梦得为首。

  真是只要你愿意,再穷的生活也可以过得有滋有味。

  苏轼从来都不抱怨人生的挫折和生活的窘迫,反而还常常写诗作词劝导别人,如“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这样励志名句层出不穷,就像现在的人生鸡汤。

  被贬黄州时,苏轼喜欢和朋友穷游,寄情山水,一次他与朋友在春天出外游玩,突然遇到大雨,大家衣服被淋湿,朋友们都感到很狼狈,只有苏轼毫不在乎,行走自如,并从容写下了一首词《定风波》,告诉朋友,不要害怕人生中遇到的风雨和一切艰难险阻,面对这些苦难时,含笑乐观地面对就好。

  其中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成千古名句,至今人们还常常吟诵,当做座右铭。

  03、作赋、吟诗、写书法——人生低谷也不能颓废

  处于人生的低谷,有些人往往自怨自艾,颓废不已,找不到前进

  的方向,但苏轼却不同。

  被贬黄州的四年中,没有政事等俗务,他畅游黄州周围的大好河山,写诗、作词、赋文、书法、绘画,潜心创作,留下了许多文学名篇,有寄情山水的、有朋友相酬的、有表达人生感悟的,真是篇篇经典。著名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和前后《赤壁赋》就是当时的名作

  除了文学作品,他的书法和绘画创作也达到巅峰,在黄州书写的鲜为人知的草书贴——《梅花诗帖》,是苏轼仅存的三件草书刻帖中最精彩的一件,最为出类拔萃的行书名帖《寒食帖》也是当时的作品。

  真是,人生的不幸,成就了苏轼文学艺术的大幸。

  04、行书名帖《寒食帖》——堪称天下“第三行书”的绝世瑰宝

  就所掩盖。

  提起大文豪苏轼,都会随口背诵出: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这些诗词中的千古佳句,但问起他的书法和绘画作品中的名篇佳作,却无法道出一二,就像他的行书名帖《寒食贴》,与东晋王羲之的《兰亭序》和唐代颜真卿的《祭侄稿》,合称为“天下三大行书”,或者单独称为“天下第三行书”,却也鲜有人知。

  《寒食帖》又叫《黄州寒食诗帖》,是苏轼被贬黄州的第三年,过寒食节时触景生情,有感而发写下的两首诗。

  诗成后,苏轼意犹未尽,铺纸泼墨,提笔书写了这幅堪称旷世奇作的书法作品——《黄州寒食诗帖》,简称《寒食贴》。

  《寒食贴》起伏跌宕,迅疾稳健,寓情感的变化于字体笔画线条的变化中,参差错落,恣肆奇崛,变化万千,令无数人叹为观止,成为书法艺术作品的绝世瑰宝,跻身“天下三大行书”。

  苏轼文学艺术的高度尽人皆知,他书法艺术的成就往往被诗词成

  这就是苏轼,一个集文学及书画艺术于一身的旷世奇才,不仅有传诵千古的诗词名作,也有堪称“天下三大行书”之一的行书名帖《寒食贴》,活成令人佩服的模样。

篇二:苏轼梅花诗帖书法篇三:苏轼梅花诗帖书法

  

  苏轼(1036-1101)书法年表年龄242930法帖数211法帖名奉喧帖(一)眉阳奉侯帖(一)亡伯苏涣挽诗帖(四)宝月帖自离乡帖(一)严寒帖(一)十六侄帖(一)忽又岁尽帖(一)媳妇上问帖(一)走马处书帖(一)治平帖净因院画记(二)临政精敏帖(一)求访佳婿帖(一)司马亲情帖(一)致运句太傅帖宦途常事帖(一)令子九月帖(三)延平郭君帖盗贼纵横帖钱塘帖书方干诗卷凶岁之余帖(三)文与可字说(二)乞超然台诗帖(五)问养生帖(二)天际乌云帖答任师中、家汉公诗帖(四)洋州令子帖水灾帖(五)偃竹帖(五)平复帖读孟郊诗二首帖(四)次韵答刘泾诗帖(四)章质夫寄崔徽真诗帖(四)续丽人行诗帖(四)远游庵铭(二)表忠观碑兄所知照帖(一)元神帖(一)奠文帖(一)黄楼帖(五)入冬帖(五)墨竹草圣帖(五)年份嘉佑四年(1059)嘉佑四年(1059)治平元年(1064)治平二年(1065)熙宁二年(1069)熙宁二年(1069)熙宁二年(1069)熙宁二年(1069)熙宁二年(1069)熙宁三年(1070)熙宁三年(1070)熙宁三年(1070)熙宁三年(1070)熙宁三年(1070)熙宁三年(1070)熙宁四年(1071)熙宁四年(1071)熙宁四年(1071)熙宁四年(1071)熙宁五年(1072)熙宁五年(1072)熙宁五年(1072)熙宁八年(1075)熙宁八年(1075)熙宁九年(1076)熙宁十年(1077)熙宁十年(1077)熙宁十年(1077)熙宁十年(1077)熙宁十年(1077)元丰元年(1078)元丰元年(1078)元丰元年(1078)元丰元年(1078)元丰元年(1078)元丰元年(1078)元丰元年(1078)元丰元年(1078)元丰元年(1078)元丰元年(1078)元丰元年(1078)元丰元年(1078)元丰元年(1078)元丰元年(1078)类型拓本拓本拓本纸本拓本拓本拓本拓本拓本拓本纸本拓本拓本拓本拓本纸本拓本拓本纸本拓本拓本纸本拓本拓本拓本拓本纸本拓本拓本拓本拓本拓本拓本拓本拓本拓本拓本拓本两面拓本拓本拓本拓本拓本拓本34535636437404132142543154434554654724817492505517北游帖祭文与可文(二)次韵秦太虚见戏耳聋诗帖昆阳城赋梅花诗帖(四)定惠院月夜偶出诗稿京酒帖啜茶帖与可画竹赞帖(二)新岁展庆帖佳事帖吏部陈公诗跋杜甫桤木诗卷往歧亭诗帖(四)黄州寒食诗帖获见帖前赤壁赋卷天涯流落帖(五)羁旅帖(三)(五)人来得书帖徐十三帖儿子帖(三)(五)满庭芳词多病帖(五)铁牛老鼠帖(五)扫地帖(五)职事帖调巢生诗帖(四)杜甫暮归诗帖(四)一夜帖覆盆子帖归农帖(五)高文帖(三)送寿圣听偈帖满庭芳帖阳羡帖久留帖屏事帖离扬州帖(三)次韵胡完夫诗帖(四)和王明叟喜雪诗帖(四)记子由梦中诗帖复归帖题王晋卿诗后送贾纳倅眉诗帖(四)归安丘园帖归院帖元丰元年(1078)元丰二年(1079)元丰二年(1079)元丰二年(1079)元丰三年(1080)元丰三年(1080)元丰三年(1080)元丰三年(1080)元丰三年(1080)元丰四年(1081)元丰四年(1081)元丰四年(1081)元丰四年(1081)元丰四年(1081)元丰五年(1082)元丰五年(1082)元丰六年(1083)元丰六年(1083)元丰六年(1083)元丰六年(1083)元丰六年(1083)元丰六年(1083)元丰六年(1083)元丰六年(1083)元丰六年(1083)元丰六年(1083)元丰六年(1083)元丰六年(1083)元丰六年(1083)元丰六年(1083)元丰六年(1083)元丰六年(1083)元丰六年(1083)元丰七年(1084)元丰七年(1084)元丰八年(1085)元丰八年(1085)元丰八年(1085)元丰八年(1085)元丰八年(1085)元佑元年(1086)元佑元年(1086)元佑元年(1086)元佑元年(1086)元佑元年(1086)元佑元年(1086)元佑元年(1086)纸本拓本纸本纸本拓本纸本纸本纸本拓本纸本拓本纸本纸本拓本纸本纸本纸本拓本拓本纸本拓本拓本纸本拓本拓本拓本纸本拓本拓本纸本纸本拓本拓本拓本拓本纸本纸本纸本拓本拓本拓本纸本拓本纸本拓本纸本纸本

  52145325475555610573589别来新岁帖(三)送杨礼先知广安军诗帖(四)送家退翁知怀安军诗帖(四)解职外补帖(一)昨日先纳帖(一)次韵三舍人诗帖司马温公碑赞词(二)司马光安葬祭文(二)送张天觉行县诗帖(四)齐州舍利塔铭祭黄几道文与米元章札郭熙秋山平远二首诗帖(四)杜甫奉观岷山江画图诗帖(四)司马温公碑群玉堂春帖子词斗寒帖(一)文字帖(三)早来帖(三)赵清献公碑连岁乞补外帖(一)令子由面白书帖迩英帖(五)普照王像赞送秦少章秀才帖(二)次辩才韵诗帖游虎跑泉诗帖都厅题壁二首诗帖(四)宸奎阁碑丑石赠行诗帖(四)跋挑耳图帖群玉堂上清储祥宫碑颍州听琴帖菊说帖(二)祷雨帖醉翁亭记丰乐亭记书和靖处士诗后送李孝博诗帖(四)春中帖忧恼帖(三)翠恬诗帖(四)李太白仙诗卷南轩梦语帖尊丈帖黄泥坂词帖枸杞汤帖(二)元佑二年(1087)元佑二年(1087)元佑二年(1087)元佑二年(1087)元佑二年(1087)元佑二年(1087)元佑二年(1087)元佑二年(1087)元佑二年(1087)元佑二年(1087)元佑二年(1087)元佑二年(1087)元佑二年(1087)元佑二年(1087)元佑三年(1088)元佑三年(1088)元佑四年(1089)元佑四年(1089)元佑四年(1089)元佑四年(1089)元佑四年(1089)元佑四年(1089)元佑四年(1089)元佑五年(1090)元佑五年(1090)元佑五年(1090)元佑五年(1090)元佑五年(1090)元佑六年(1091)元佑六年(1091)元佑六年(1091)元佑六年(1091)元佑六年(1091)元佑六年(1091)元佑六年(1091)元佑六年(1091)元佑六年(1091)元佑六年(1091)元佑七年(1092)元佑七年(1092)元佑七年(1092)元佑八年(1093)元佑八年(1093)元佑八年(1093)元佑八年(1093)元佑(1086-1093)元佑(1086-1093)拓本拓本拓本拓本拓本纸本拓本拓本拓本拓本纸本拓本拓本拓本拓本拓本拓本拓本拓本拓本拓本纸本拓本拓本拓本纸本纸本拓本拓本拓本绢本拓本拓本拓本纸本拓本拓本纸本拓本纸本拓本拓本纸本纸本纸本拓本拓本

  5976010614656623雨中一首诗帖(四)临温蜀平帖(四)近人帖子由生日诗帖(四)病逊帖(三)雪浪石盆铭洞庭春色赋&中山松醪赋旦夕帖(三)令子帖罗池庙诗碑出迎帖(五)诵咏帖(一)明叟帖淡面帖(五)节哀帖(一)时走湖上帖(一)长至帖(一)法舟帖(五)子野出家帖(三)二疏图赞(二)黄焘帖(三)(五)酥梨帖(五)(三)归去来兮辞卷致南圭使君帖渡海帖答谢民师论文帖真一酒诗帖万卷堂诗帖(四)江上帖元佑(1086-1093)元佑(1086-1093)元佑(1086-1093)绍圣元年(1094)绍圣元年(1094)绍圣元年(1094)绍圣元年(1094)绍圣元年(1094)绍圣元年(1094)绍圣元年(1094)后绍圣二年(1095)绍圣二年(1095)绍圣二年(1095)绍圣二年(1095)绍圣二年(1095)绍圣二年(1095)绍圣二年(1095)绍圣二年(1095)绍圣二年(1095)绍圣二年(1095)绍圣三年(1096)绍圣三年(1096)绍圣三年(1096)绍圣三年(1096)元符三年(1100)元符三年(1100)靖国元年(1101)靖国元年(1101)靖国元年(1101)拓本拓本纸本拓本拓本拓本纸本拓本纸本拓本拓本拓本拓本拓本拓本拓本拓本拓本拓本拓本拓本拓本纸本纸本纸本纸本拓本拓本纸本

  规格帖心高30.6cm帖心高30.6cm帖心高29.5cm23*17.7cm帖心高30.6cm帖心高30.6cm帖心高30.6cm帖心高30.6cm帖心高30.6cm帖心高30.6cm29.2*45.2cm帖心高29.5cm帖心高30.6cm帖心高30.6cm帖心高30.6cm25.6*24.5cm帖心高30.6cm帖心高29.5cm26.5*30.3cm帖心高30.6cm帖心高30.6cm20.2*187cm帖心高29.5cm帖心高30.6cm帖心高29.8cm帖心高29.5cm册装帖心高29.5cm帖心高29.5cm帖心高29.8cm帖心高29.8cm帖心高29.8cm帖心高29.5cm帖心高29.5cm帖心高29.5cm帖心高29.5cm帖心高29.5cm145*84.7cm帖心高30.6cm帖心高30.6cm帖心高30.6cm帖心高29.8cm帖心高29.8cm帖心高29.8cm藏地天津市艺术博物馆天津市艺术博物馆天津市艺术博物馆台北故宫博物院天津市艺术博物馆天津市艺术博物馆天津市艺术博物馆天津市艺术博物馆天津市艺术博物馆天津市艺术博物馆故宫博物院天津市艺术博物馆天津市艺术博物馆天津市艺术博物馆天津市艺术博物馆台北故宫博物院天津市艺术博物馆天津市艺术博物馆台北故宫博物院天津市艺术博物馆天津市艺术博物馆美国二石老人天津市艺术博物馆天津市艺术博物馆北京市文物商店天津市艺术博物馆不详天津市艺术博物馆天津市艺术博物馆北京市文物商店北京市文物商店北京市文物商店天津市艺术博物馆天津市艺术博物馆天津市艺术博物馆天津市艺术博物馆天津市艺术博物馆日本东洋文库天津市艺术博物馆天津市艺术博物馆天津市艺术博物馆北京市文物商店北京市文物商店北京市文物商店

  26.1*29.5cm帖心高30.6cm30.7*45.3cm30.8*95cm帖心高29.5cm26.1*14.9cm23*17.7cm帖心高29.5cm30.2*48.8cm帖心高29.8cm27.8*60.6cm28.1*87.6cm帖心高29.5cm33.5*118cm27.7*38.4cm23.9*258cm帖心高29.8cm帖心高29.5cm29.5*45.1cm帖心高39cm帖心高29.5cm帖心高29.8cm帖心高29.8cm帖心高29.8cm27.8*38.8cm帖心高29.5cm帖心高29.5cm27.6*45.2cm27.7*44.8cm帖心高29.8cm帖心高29.5cm帖心高29.5cm帖心高39cm27.6*22.7cm25.1*23.1cm25.1*23.1cm帖心高29.5cm帖心高29.5cm帖心高29.5cm24.2*26.7cm帖心高39cm29.8*25.7cm帖心高29.5cm25.6*31.1cm35.1*12.4cm台北故宫博物院天津市艺术博物馆台北故宫博物院美国二石老人北京市文物商店不详故宫博物院台北故宫博物院天津市艺术博物馆故宫博物院北京市文物商店台北故宫博物院日本林氏兰千山馆天津市艺术博物馆台北王氏台北故宫博物院台北故宫博物院北京市文物商店天津市艺术博物馆故宫博物院上海图书馆天津市艺术博物馆北京市文物商店北京市文物商店北京市文物商店台北故宫博物院天津市艺术博物馆天津市艺术博物馆台北故宫博物院台北故宫博物院北京市文物商店天津市艺术博物馆天津市艺术博物馆上海图书馆旅顺博物馆台北故宫博物院台北故宫博物院天津市艺术博物馆天津市艺术博物馆台北故宫博物院上海图书馆故宫博物院天津市艺术博物馆台北故宫博物院故宫博物院

  帖心高29.5cm帖心高29.5cm帖心高29.5cm帖心高30.6cm帖心高30.6cm29.8*46.5cm帖心高29.5cm帖心高29.5cm帖心高29.5cm天津市艺术博物馆天津市艺术博物馆天津市艺术博物馆天津市艺术博物馆天津市艺术博物馆台北故宫博物院天津市艺术博物馆天津市艺术博物馆天津市艺术博物馆31.6*121.7cm上海博物馆帖心高39cm上海图书馆帖心高29.5cm天津市艺术博物馆帖心高29.5cm天津市艺术博物馆册装页22.5*13cm刘氏册装十六开29*17.4cm吉林省博物馆帖心高30.6cm天津市艺术博物馆帖心高29.5cm天津市艺术博物馆帖心高29.5cm天津市艺术博物馆册装页24.2*14.2cm上海图书馆帖心高30.6cm天津市艺术博物馆28.7*66.1cm台北故宫博物院帖心高29.8cm北京市文物商店帖心高39cm上海图书馆帖心高30.6cm天津市艺术博物馆29*47.9cm台北故宫博物院26.5*34cm台北王氏帖心高30.6cm天津市艺术博物馆292.6*132.6cm日本宫内厅书陵部帖心高29.5cm天津市艺术博物馆帖心高28.4cm南京大学图书馆册装页29*17.4cm吉林省博物馆册装页39*22cm上海图书馆帖心高29.5cm天津市艺术博物馆29*120cm218*82cm北京大学图书馆册装三面34.1*24.3cm上海书店32*38.5cm故宫博物院帖心高29.5cm天津市艺术博物馆28.2*43.1cm故宫博物院帖心高29.5cm天津市艺术博物馆帖心高29.5cm天津市艺术博物馆34.4*106cm日本大阪市立美术馆28.7*28.9cm台北故宫博物院26.1*18.9cm台北故宫博物院帖心高39cm上海图书馆帖心高29.5cm天津市艺术博物馆

  帖心高29.5cm帖心高29.5cm帖心高29.5cm帖心高29.5cm28.3*306.3cm帖心高29.5cm30.3*25.6cm帖心高29.8cm帖心高30.6cm帖心高29.5cm帖心高29.8cm帖心高29.5cm帖心高30.6cm帖心高30.6cm帖心高29.8cm帖心高29.5cm帖心高29.5cm帖心高29.5cm帖心高29.8cm32*181.8cm26.1*20.9cm28.6*40.2cm27*95.5cm帖心高39cm帖心高29.5cm30.3*30.5cm天津市艺术博物馆天津市艺术博物馆上海张氏涵庐天津市艺术博物馆天津市艺术博物馆吴氏藏吉林省博物馆天津市艺术博物馆台北故宫博物院北京市文物商店天津市艺术博物馆天津市艺术博物馆北京市文物商店天津市艺术博物馆天津市艺术博物馆天津市艺术博物馆北京市文物商店天津市艺术博物馆天津市艺术博物馆天津市艺术博物馆北京市文物商店台北故宫博物院台北故宫博物院台北故宫博物院上海博物馆上海图书馆天津市艺术博物馆台北故宫博物院

最新文章

版权所有:博古范文网 2012-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博古范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博古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浙ICP备1201877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