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正文

肃清阶段性总结(完整)

发布时间: 2022-06-14 11:55:03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肃清阶段性总结(完整),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写作有帮助!

肃清阶段性总结(完整)

肃清阶段性总结6篇

第一篇: 肃清阶段性总结

实习阶段性总结

在东**支行的实习已经有一个月了,记得报到的第一天,怀着紧张又激动的心情,我受到了王行长的热情接待,他与我进行了一番意味深长的谈话。从他的话语和笑容中我能感觉到这个和谐而又热情的团队。随后行长安排我客户经理的岗位。接下来紧张有序的实习生活让我一改从前自由散漫的作风,自觉融入到这个优良的工作环境中去。生活节奏变得规律,每天准时上下班,上学时候的散漫、轻松的日子一去不复返。

在师傅和领导的关心和支持下,我各方面进步都很快,对银行工作也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在银行工作首先要抱着认认真真工作,堂堂正正做人的原则,在实习岗位上勤勤恳恳,尽职尽责。银行的工作是很忙碌的,而且每天几乎重复同样的工作,但员工们却总是微笑着面对客户,热情地回答各种问题,耐心地倾听抱怨并予以讲解,谨慎地对待每一步程序,熟练地办理各种业务。工作是如此烦琐,他们却总是带着平和、快乐的心态,尽职尽责。这一切都是我要学习的目标。

刚从学校走入社会的我有一颗不安静的心,而从事工作后,我最大的体会就是:个人的发展和能力的进步不仅需要高超的技能,更需要对工作的忠诚和以工作为中心的职业精神,即做事能沉得下心。这主要体现在日常工作的许多小事上,从细节处入手。即在做出营销前对客户有充分的了解,要知道自己的客户看重的是什么,需要的是什么,发掘合作的广阔天地,同时要细心观察,见人所未见,想人所未想,捕捉蕴藏在事物背后的新商机。

同时,我也领悟到学生和社会工作者的区别。工作说不辛苦那是假的,参加工作后让我进一步领悟到生活中的本质东西,即你要成功,你想得到你所希望的状态,首先你必须付出12分的努力。这点体现在客户经理这个岗位上那就是要勤即勤谈,勤跑。只有与客户进行经常性的沟通与交流,了解客户的动向,知晓客户的所思所欲,才能及时调整营销策略,捕捉商机,在激烈的商战中抢占先机。

从这次实习中,我还体会到,实际的工作与书本上的知识是有一定距离的。虽然这次实习的业务多集中于比较简单的客户走访、宣传和讲解等,但是,这帮助我更深层次地理解客户经理工作的流程,目标客户的确定、面对面的营销技巧以及客户的维护提供了极大的帮助,使我在银行的营销业务方面有了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尤其是细化客户类别。不同的客户有不同的需求,有针对性的对不同等级客户实行差别营销,对每一客户进行可行性分析后,找到营销的重点和难点,针对不同的客户采取灵活的营销方式则是成功营销的前提。俗话说,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这些最基本的业务往往是不能在书本上彻底理解的,所以基础的实务尤其显得重要。如果将我在学校里所学的知识与更多的实践结合在一起,用实践来检验真理,使一个学生具备较强的处理基本实务的能力与比较系统的专业知识,这才是我学习与实习的真正目的。

在大学里学的不仅是知识,更是一种叫做自学的能力。参加实习后才能深刻体会这句话的含义。在金融市场激烈竞争的今天,除了要加强自己的理论素质和专业水平外,更应该加强自己的业务技能水平,这样我们以后才能在工作中得心应手,更好的为广大客户提供方便、快捷、准确的服务。同时这也同样是个信息爆炸的时代,知识更新太快,靠原有的一点知识肯定是不行的。我要在以后的工作中勤于动手慢慢琢磨,不断学习不断积累。遇到不懂的地方,虚心请教他人,并做好笔记认真的去理解分析。

在最后我仅从自己在学习中所学到的如何做一名合格客户经理,谈谈个人的一点想法:

客户经理既是银行与客户关系的代表,又是银行对外业务的代表,不仅需要全面了解客户需求并向其营销产品与业务,还要协调和组织全行各有关部门及机构为客户提供全方位的金融服务,这就要求必须要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与综合能力。在工作中始终树立客户第一的思想,把客户的事情当成自己的事来办,想客户之所想,急客户之所急。

1、要有高度的责任感、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较强的敬业精神。

2、应具备较高的业务素质和政策水平。熟悉和了解金融政策、法律知识、金融产品,不断增强业务素质,以适应业务发展的需要。

3、要机智灵敏,善于分析和发现问题。有一定的营销技能与分析、筹划能力。

4、有较强的攻关和协调能力。善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与银行管理层和业务层保持良好的工作关系,团队协作精神强。

5、承受力强,具有较强地克服困难的勇气。能够做到吃千辛万苦,走千家万户。

6、客户经理要善于把握市场信息,及时满足客户需求。作为一名客户经理,要有清醒的头脑,灵敏的嗅觉,及时捕捉各种经济信息,并不断分析、研究、及时发现问题,反馈信息,促进银行业务的健康发展。要注重研究与开发市场,通过网络、媒体等手段,了解国家产业、行业、产品政策、地方政府的经济发展动态,分析客户的营销环境,在把握客观环境的前提下,调查客户,了解客户的资金运作规律,及时确定营销计划,巩固银行的资金实力。及时了解各家商业银行与客户业务往来情况及在我行所占的比重;
同时坚持以客户为中心,明确客户的现状及发展规划,客户在我行的业务数量、质量、收益、潜力、需求等情况,锁定目标客户,建立起良好的合作关系。

7、客户经理应做好客户营销与客户维护工作。客户经理作为全权代表银行与客户联系的大使,应积极主动并经常地与客户保持联系,发现客户的需求,引导客户的需求,并及时给予满足。对现有的客户,客户经理要与之保持经常的联系,而对潜在的客户,则要积极地去开发。首先要本着银企双赢的原则,计算好本行的投入产出账,也替客户算好账,为客户设计最合适的金融产品组合;
其次是细分客户,确立目标市场和潜在客户,对客户进行各方面的分析与评估。时刻保持与客户的联系和调动客户的资源,利用有效的沟通手段和沟通策略保持与客户的关系,对客户进行富有成效的拜访与观察。第三,在与客户的交往中,客户经理要积极推销银行产品。善于发现客户的业务需求,有针对性地向客户主动建议和推荐适用的产品。如有需求及时向有关部门报告,积极探索为其开发专用产品的可能性。

以上是我一个多月来在东**支行实习过程中的一点收获与想法,作为一名一直生活在单纯的大学校园的我,这次的实习无疑成为了我踏入社会的一个平台,为我今后踏入社会奠定了基础,深切的感激与怀念这段时期内共事的每一位同事和这段充满意义的时光。

第二篇: 肃清阶段性总结

四年读书经验阶段性总结

这学期我班开始了“营造书香班级 好书伴我成长”读书活动,开展一学期来,从总体上来说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每个孩子从不同程度上感受到了课外阅读给他们带来的快乐,较好地落实了“享受阅读,和书成为朋友”的活动目的。为了更好地将这一活动开展下去,让孩子们更多地从课外阅读中受益,在实践中不断地总结经验,现将本阶段活动做一简单小结:  

一、课外阅读的时间得到了保证 

1、校内每天课外阅读20分钟以上。每天午自习和课余是班内学生自由读书时间。

2、结合综合实践活动课进行故事比赛。  

3、回家后学生自主阅读20分钟以上并做好读书笔记 。 

二、阅读内容上得到了落实  

充分发挥了班级图书角的优势。每个学生在图书角至少有一本自己喜闻乐见的图书,每天由组长负责到图书管理员处借书。          

三、较好地为学生提供了阅读交流和展示的平台  

1、生生共读。课外阅读是一种独立的学习形式,在学校,我鼓励孩子们自由组合成“读书兴趣小组”。每天利用课余时间最少半小时的阅读,做好读书笔记。每人每周至少三次摘抄,并进行读书心得交流。

2、表演课本剧、情境剧。为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我大胆放手让学生自己搞活动,他们自己策划、编导故事情节,发挥了自己的聪明才智,也锻炼了自己的组织能力和实践能力。活动形式以阅读教材为载体,寓教育性、知识性、娱乐性于一体,有一定的创新意识。活动主题都能体现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如这学期学了《西门豹》一课后,学生用自己生动形象的表演充分体现了他们对于西门豹的感悟和对文章内容的深刻理解。

3、 布置实践性作业,锻炼实践能力。创造条件引导学生接触生活,接触社会,在社会大环境中得到锻炼。我经常布置一些实践性的作业,如“成语接龙”,让学生和自己的爸爸妈妈等比成语,看谁是冠军;
如“我是小诗人”,让学生通过自己实践,亲身体会诗歌中语言的准确与精练,提高阅读的兴趣和理解力。如“畅想秋天的树叶”,鼓励学生走进大自然,体验生活,自己查阅、收集有关树叶的信息并认真整理,培养他们的爱心和责任心,让他们接触大自然,提高收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此外,在指导学生课外阅读的过程中,尽量提供多种机会让学生及时运用知识拓展技能,通过班级墙报、手抄报让学生交流从课外阅读中获取的最新信息;
举行读书心得交流会,让学生联系实际谈读书心得,大家一起进步;
着重引导学生进行优美词句的摘抄,进行朗读练习和讲故事训练,教给学生背诵方法并帮助学生选择材料。教学生了解主要内容,如何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指导写好片断赏析式的读书笔记以及如何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等体会人物的性格特点,鼓励学生发表独特见解。  

“自信来自鼓励,习惯决定人生。”课堂小天地,人生大课堂。我以后还将计划定期组织各种比赛,让尽可能多的学生尽情得展示自己的语文才能。比如适时评选一批朗读小明星、故事大王、古诗背诵状元、小小文学家、办报小编辑等,予以公布表扬,满足学生的荣誉感,激发其阅读的积极性。学生通过大量的阅读,会逐步学会自学,审美、想象、思维、表达等各方面能力也会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变“要我读”为“我要读”,让孩子们切实感受到阅读是人生中的一大乐事。

第三篇: 肃清阶段性总结

篇一:阶段性成果总结

如何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研究课题

阶段性成果的总结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此项研究是在“十一五”期间,即中小学年级已全面实施新教材、新课标,而新课标期望达到的培养目标与现有教师队伍的专业素养落差很大的情况下开展的。如何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研究课题历时一年。

1、课题研究的目标和意义

课题研究的目标: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教师专业发展是指教师具有较强的自我专业发展的意识和动力,自觉承担专业发展的主要责任,激励自我更新。通过自我反思、自我专业结构剖析、自我专业发展设计与计划的拟订、自我专业发展计划实施和自我专业方向调控等实现自我专业发展。该项课题是为建设一支适应二期课改要求,让我校教师队伍素质更具有专业性而立项。

2、课题研究实践对学校发展意义的再认识

本课题的核心概念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是将教学研究的重心下移到学校,以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所面对的各种具体问题为对象,以教师为研究的主体,它是理论指导下的实践性研究。校本研修既注重解决实际问题,又注重教学经验以及有效开展研修活动的制度层面上的总结、规律的探索和教师的专业发展,是保证新课程改革实验向纵深发展的新的推进策

略。校本研修是基于校级教研活动的制度化规范,其基本特征是:以校为本,强调围绕学校自身遇到的问题开展研究。学校是校本研修的基地,教师是教学研究的主体,促进师生共同发展是教学研究的直接目的。概括地说,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其目的就是为了逐步建立并不断完善以教学实践研究工作为中心的学校教学运作机制。以此保证实现从学校的实际出发,融合学校自身的及校外的各类资源优势和特色,在自己的学校中进行的教育教学研究。校本研修就是为了持续不断地改进学校的教育教学,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

建立并不断完善以教学实践研究工作为中心的学校教学运作机制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了制度保障。教师的自我更新需求是专业发展的内在机制,“自觉”、“自主”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关键词。它具体表现为专业发展的自主意识和能自觉地对自己的专业发展负责,自觉地对过去、现在的状态进行反思,对未来的发展水平、发展方向与程度做出规划,遵循自己专业发展目标、计划、途径,并付诸实施,成为自身专业发展的主人。只有充分激发起教师专业发展的自觉性,由自发转向自觉,由个别转向群体,才能为扎实有效地开展校本研修工作奠定基础。

二.课题研究的思路和过程

1.建立及逐步完善以教学实践研究为中心的学校教学领导和管理体系

1).着力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体制和管理制度建设

完善保障体系,优化教师专业发展环境。建立以校长为主要负责人的校本研修制度建设工作小组,并明确将加强和完善校本研修制度建设作为学校发展的重要目标和任务。

整合学校各级行政和专业组室的力量,领导、开展、管理和服务于校本研修工作。各组织工作目标一致,职责明确,协调合作。

2).以反思型教学实践研究的课题——专题——主题为“链”,形成学校——教研组(备课组)——教师的学校教师专业发展组织和管理网络。

几年来,学校以校级课题的研究方法、课题管理形式、理念以及专业引领辐射影响各教研组的专题研究。各教研组又以走出去、请进来和合作共营等专业引领、伙伴互助的方式影响备课组及教师个人的研究。学校科研室在进行各研究专题的阶段课题管理中,又不断进行成功经验的发布,使各专题研究共享资源。

2.突出学术性的专业管理,集中关注专业引领的内容。

在课改背景下,教师对课程标准的理解、把握和落实能力是教师实施新课程的重要专业素养,也是体现教师专业发展水平差异的重要标志之一。目前,广大教师的困惑正在于如何将新课程理念并融合学校的办学理念落实到教育实践中。为此,我们加强

了专业引领的力度(紧密型、松散型)。除了鼓励教师在自己的实践中体验、领悟和提升外,我们突出学术性专业管理,主要采用以下两项措施:

1).突出管理人员的“学术性”角色作用。以管理人员学术性尝试的成功案例来诠释“专业引领”。“管理人员”原本就是教师团队中的一员,其展示的焦点是“专业引领”问题。如何解决好专业引领又是他在某一时期的主要管理问题,所以“现身说法”既为教师可亲、可接受,又为良好的教研文化建设提供了范例。另外,案例的本身也易于教师们解读、理解和便于实践。

我校在解决落实“三维目标”问题中,其“专业引领”归结为以下四个要点:

a).对课程标准的解读。

对新课程标准理解的准确与否是教师忠实执行新教材的基础,同时也是广大教师自觉改变教学行为的重要困难。

b).针对研究问题为主的教学设计(备课方案)的诊断与对话。

这是专家在实践情景中传播先进教育理念,指导教师将先进教育理念转化为教育行为的关键环节。

c).以课堂教学“研究主题”为主的课堂教学观察、诊断和对话的反思指导。

这是有效教学技术层面的重要环节,也是学校教育科研的主

要目的,更是教师在实践性课程中成长的载体。

d).对“研究主题”的再设计与教学改进的指导对话。

教师成为研究者是此次课改的根本目的,专业引领的重要方面应体现在研究能力的引领。对“研究主题”的再设计是在反思中逐步领会先进教育理念的抓手,也是促进广大教师充分发挥个人智慧,开展创新实践的举措。

3.着力于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有效做法和成功经验的总结、提炼及概括,加强为推进教师专业发展逐步形成以教学实践研究为中心的学校教学制度建设。

制度是对人的行为的价值导向。制度如果能被教师们认同,则这些制度就被赋予了灵魂。为此,我们十分重视从教师在校本研修成功的实践中,包括其做法、经验和成果等方面去提炼、总结和概括,逐步提升为程序、规定和标准等形成完善的制度体系。这种来源于教师成功经验又被逐渐系统化了的制度建设,有效地规范、帮助着教师在校本研修实践中进一步获得成功,激励着他们的成就感。同时十分重视通过制度建设有效激励教师主动学习,自我发展,并在有序的实践活动中,实现专业提升。

我们不断地将一些有效做法和经验提炼成制度层面上的工作标准、条例规定和要求,纳入学校现有制度中(包括不断充实《教学常规要求》,形成组织管理上、教研活动上、教学大环节上教学分析、质量监控及其反馈调整要求)。

篇二:课题阶段成果总结(1份)

武清区教育科研课题研究材料

《小学数学合作学习的实践研究》

课题研究阶段总结

课题负责人:

杨村第十二小学

2013年12月

《小学数学合作学习的实践研究》

课题研究阶段总结

本阶段我们主要做了一下工作:

一、进行实践,开展合作学习,改进合作方法。

课题组成员分别按照各自设定的小组合作模式开展起来。先将学生进行合理分组,试着运行,然后又调查学生对这种教学模式的感受、不足之处等等,我们就对学生的调查进行分析,针对性的改进我们的教学方法。我们每个月召开一次专题会议,大家在教研例会上把各自收集到的信息汇总到一起,进行分析,归纳,整理,从而得到一阶段我们实验的真实情况和效果。针对一些存在的问题我们及时的进行调整,通过不断的更正,调整,我们对小组合作学习的应用越来越得心应手,也逐渐地摸索出里面的一些规律。

(一)科学合理分组,使学生“可合作”

把学生按3、4个人一组分成若干个组,最佳方案是好、中、差都有,男女搭配均匀,性格互补,成绩好能力强的做组长;
若没有能力较强的组长,可以把三个实力接近的组员并成一个组,这样的小组是主导式和民主式两种,各有千秋。也可以把若干个小组分为2至3个大组(集团)这样便于量化比较。每个学生根据实力都定一个目标分,一般目标分要略低于实力分。如一个学生的实力是20分,那么就给他定个18分,这样他就不以及格为目标,如果考个28分,那么就为小组贡献10分,如组长的目标分为90分,若考了85分,则组长就负贡献5分,这样组员觉得比组长能干,学习就更有信心,而组长觉得拖小组后腿,挺难为情的,就会加倍努力。并且组长很快就会找到加分的重要途径,那就是最差的组员最有潜力,他距100分还有82分的空间,虽说未必能加满82分,但只要盯住组员,积极辅导,加个二三十分的希望还是挺大的,所以最后的结果是全体成员都在努力,这样连最差的学生都要学习了,小组合作肯定走向了良性循环。

当然学生定的目标分不能一成不变,过一段时间后要把不怎么合理的分数调整过来。

(二)优化评价机制,使学生“想合作”

及时评价、反馈、激励表彰是小组合作得以持久推进的重要保障。因为学生渴望得到承认,被认可,是他们学习动力的添加剂。怎样操作呢?大家不妨这样试试。每次测验后给每位大组长发一张反馈汇总表,前六名写上“恭喜你们冠军,恭喜你们亚军直到恭喜你们第六”,学生对这六个字非常在意,分析谁拖后腿谁拉分等。到了期中或期末就对前六名18位学生发奖状和奖品,奖品不必买贵的,但必须是学生很有新鲜感的、很有兴趣的。这上来领奖的中间肯定有6位成绩是差的,看到他们脸有点红的上来领奖,你就会知道他们下次会更努力。

(三)设计合作内容,使学生“能合作”

教师在设计小组合作的学习内容时要注意它的可操作性和实效性。课堂教学是小组合作学习的主要阵地,但在课堂教学中不能盲目的小组合作。教师在备课时就应该仔细考虑什么样的问题值得在课堂上以小组合作的形式来进行。此外,教师留的课后作业,阶段测试的习题都可以设计成小组合作的内容。

(四)培养合作技能,使学生“会合作”

为了调动小组内每个成员的积极性,教师必须培养组长和组员的合作技能。

首先是组长的责任心,和后进组员的上进心。要把成绩好的学生和成绩差的学生紧密地联系起来,建立起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关系。让学优生带动学差生,让学差生抛弃自卑感,建立自信心,拥有成就感。组长要对组员负责,学优生要对学差生负责。小组的整体是对比竞争的基本单位,这个时候,小组成员就有了共同的奋斗目标,他们的合作才会有较高的效率。

二、收集资料,撰写课题论文,形成科研成果。

我们在实践的基础上,收集相关资料,进行阶段小结,并积极撰写课题论文、随笔,在各级各类论文评比中多篇获奖,在各级各类教育杂志上也有发表,形成了初步的科研成果。

三、研究的收获

(一)初步的实践成果:

教师已能初步筛选适合“合作学习”的内容,能结合教材确定“合作学习”的内容,既要注意具有一定的基础性,又要具有不同的层次性,提出的问题要能够引起全体学生的主要思考,使绝大部分学生都有思考的余地和空间。并能初步组织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在活动中能发挥好教师的主导作用,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都有所收获。

学生在本课题的研究中,已养成一些“合作学习”所必须的基本的能力。如:

(1)学会收集。合作学习的课题有一定难度,有时需要收集一些资料或材料,如:“千克和克的认识,就需要学生收集同一种物品的各种包装重量,或许多不同物品的重量。(2)学会表达。语言表达是人与人交往和互动的基础,也是各人实际能力的重要指标。合作学习需要每个成员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互相了解对方的观点,在此基础上才能合作探究问题。(3)学会讨论。讨论是合作解决问题的关键,每个成员表达了自己的想法后,可能有不一致之处,这就需要讨论,攻克难点,形成解决方案。(4)学会倾听。倾听是合作学习的重要环节,倾听也是一种学习。要学会倾听老师的提问,同学间的发言;
要倾听操作要点;
也要倾听小组分工要求;
要倾听表扬之词;
也要听得进批评之言,从而提高合作学习的效率。

(二)初步的理论成果:

已获奖论文

教师姓名 时 间 论文题目 获奖情况

周艳芳 2011年3月 《浅谈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中的有效运用》 山西省

优秀论文

三等奖

孟彦君 2010年12月 《追求课堂本色 提高课堂实效》 晋中市

优秀论文

二等奖

陈瑞萍 2010年10月 《三角形的三边关系》 山西省

优质课评选

二等奖

2011年4月 《浅谈小学生发展性评价》 山西省 论文评选

二等奖

课题组成员成果:

陈瑞萍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

孙 慧 如何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

王建华 如何进行小组合作学习

王建兰 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进行小组合作学习

白 慧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研究

郭东方 小组合作学习切莫“顾此失彼”

王林仙 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的几点思考

孟彦君 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初探

马 彦 怎样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四、存在的一些问题

随着课题研究的深入开展,我们也遇到了不少困惑:

(一)顾了“知识水平”,失了“技能”与“情感”。

教师常常为了解决一个比较难的问题,而让学生合作学习,认为小组合作学习就是通过解决学习中的某些问题,而促进学生认知的发展。这样的合作,只是为了让学生掌握知识而合作,一种为达到目标而采取的策略。

(二)顾了“主体地位”,失了“主导作用”

过去,我们过分地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出现了“满堂灌”、“填鸭式”的做法;
现在,我们强调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课堂中又出现了“放羊式”的现象。我们经常会发现,合作学习表面“热热闹闹”,实际上是“活而无序”。有的小组两三个人同时抢着发言,你说你的,我说我的,谁也不听谁的;
有的小组始终只有一两个人发言,其他人一言不发,只是心不在焉地坐着;
有的小组互相推辞,谁也不发言;
有的小组借此机会闲聊、说笑或者干别的事。

(三)顾了“合作学习”,失了“独立思考”。

我们也发现,当要求学生独立解决问题时,有的学生无从下手,等待着合作交流。为何造成这种现象的呢?因为小组进行合作交流学习的时候,大多数是那些思维敏捷,反应快的学生主导着交流的过程,能力稍差的学生则人云亦云,没有自己的思考,久之就养成了一种惰性,等着别人给他提示和启发,或者干脆等着别人说出答案。

(四)顾了“优秀学生”,失了“弱势群体”。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能力较强的成员受到尊重,取得领导地位甚至抢尽风头;
而反应较慢的学生表达跟不上节奏,羞于开口,甚至会丧失小组合作学习的兴趣。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出现能者独尊,弱者失趣的现象,原因在于老师忽略了弱势学生,评价只关注了小组的学习结果,不注意学习过程和个人的学习进步。

(五)顾了“个人评价”,失了“小组评价”。

开展合作学习后常要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全班性的汇报交流,但小组代表一站起来发言就是“我认为??”、“我觉得??”、“以我之见??”,往往不是代表本组意见,而是代表个人意见。教师对小组汇报的评价也常常是“你说得真好!”、“你的见解真不错”。显然,学生不正确的发言方式是由教师不科学的评价造成的,同时也把集体劳动的成果变成了个人的功劳,还会影响其积极性。

五、下一阶段的任务:

(一)加强学习, 增强教师科研意识。加强教育科研理论和科研方法的学习,以精深的专业知识引领课题研究。

(二)立足课堂,抓好科研常规活动。进一步加强小组合作学习方式的倡导和研究,在实际操作中着重研究小组合作学习的时机和内容以及评价方式,不断开展教育教学反思,把课题研究落实到实处,争取出更多的研究成果。

(三)扎实有效,实施规范化的课题管理。加强课题过程管理,深入研究,不断完善方案,并注重研究资料的积累。

篇三:阶段性成果

阶段性实验研究工作总结

1、 已开展的理论研究和实验工作

本课题的研究目标是:实验《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关于词汇教学的理念标准和内容。总结出有操作性的词汇教学方法和学生学习词汇的策略,创造词汇教学的高效率和大面积丰收。其研究实验内容有:①高中英语词汇教学的新理念、新标准、新内容。②教师在词汇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和学生在词汇学习中的主体作用。③学生学习词汇的态度观念动机和策略。④高中不同年级的词汇要求与教学对策。⑤高中英语词汇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创新:词汇教学的课堂模式、词汇教学的举例创新、词汇的记忆方法、任务型词汇教学、词汇教学cai课件的设计与制作、英语单词游戏、词汇趣味学习、竞争机制下的词汇学习、词汇学习的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⑥高中英语词汇的等级与测试。⑦高中英语词汇教学中的思想素质教育与跨文化意识的培养。实验研究的基本原则是:从新课标里寻找实验研究的依据;
挖掘新教材的内涵,从教

材中寻找创新点;
从学生对教材教学的反映寻找突破口。

第一步是理论研究工作的开展。我们组织实验教师认真学习并研究《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把《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英语教学大纲》与《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进行对照,真正理解并掌握课程标准对词汇教学提出的新理念、新标准和新内容。分析并弄清楚课程标准与词汇教学现状的差距。利用英语词汇本身的特点和高中英语词汇教学的特点,按照《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的要求实验高中英语新教材的词汇教学,指导学生词汇学习的策略。在这一阶段课题组还向各研究人员提供必须的参考文献。帮助研究教师解决在理论研究上存在的一些问题。并经常在学校英语教研活动时交流研究动向,通报研究成果。

第二步是课题实验工作的实施。本课题的实验首先集中在2003年高一新教材的教学。我们以新化一中为本部,在多个学校进行。参加的教师有老中青20多人。7个实验大内容都具体分配到各个研究成员。其中词汇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创新还组成了子课题研究小组。也有部分教师在高二和高三进行这方面的实验研究。2004年下半年我们又接着进行高二新教材的词汇教学实验研究。有很多老师在这一年多的新教材词汇教学中实践了课程标准的新理念,实现了新教材的理想。取得了大面积学生掌握新教材词汇的可喜教学

成绩。

2、 课题研究的阶段性成果

我们在理论指导下进行实验,又以实验推动教学实践,在教学实践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理论研究。不同的研究成员采用不同的研究方法,并对在实践研究中所积累的原始资料进行提炼、分析,形成了自己的教学理论。也有的运用经验总结法,对大量的实践进行系统的观察,并加以科学总结,获得了有价值的研

究成果。综合起来取得了如下一些成绩:

1)该课题研究已有了基本框架。通过一年多的理论研究和实验实践,该课题已经积累了初具规模的各种研究资料。具体有:词汇教学理论研究的论文(10多篇),实验计划、报告和总结(5个),归纳出词汇教学模式十来种,收到关于词汇教学的说课稿、教案和cai课件十多个,正在进行的研究成果还有:《中学英语新教材词汇词典》、《特殊音形义中学英语词汇汇编》、《中学英语构词新编》、《中学英语

词汇词形变化大全》、学英语牌游戏和课题网站。

2) 普通高中新教材的词汇教学已有整体思路。通过理论研究和教学实践我们大家都认识到:①良好的学习心理是英语词汇学习的必须前提。②健康的学习生理是英语词汇学习的根本保证。③科学的教学方法是英语词汇学习的指路明灯,具体表现在:帮助学生创造良好的识记条件, 深刻词汇的第一印象;
帮助学生弄懂并把握遗忘规律, 有效保持单词的识记印象。④抓好学生的英语课外听说读写训练, 变词汇的短时记忆为长时记忆。⑤有效的学习策略是英语词汇学习的必然出路。⑥形成性评价是确保终结性评价满意结

果的手段。⑦语言实践活动听说读写译是词汇学习的根本途径。

3)词汇教学已有一些基本原则。我们已经总结出的高中英语词汇教学基本原则有:适应性原则、整

体性原则、动态性原则、均衡性原则和差异性原则等。

5)课题研究成员的教学研究能力得到了相当的锻炼和提高。在这一年多的教学研究中已发表这方面论文的教师有:文亚光、吕春、张轶青、马德容、罗淼中等;
论文与课件在国家省地获不同奖项的老师有:曾瑞芳、伍兴和、张岭、李艳梅、张正生、曾佩华等。其中曾瑞芳、罗淼中和伍兴等老师还获得了省级教

科研成果奖。

3、 课题研究还存在的问题

该课题的研究虽然已经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我们也清楚看到,该课题研究工作的进展还存在很大的阻力,研究涉及的内容还很不平衡,至今还没有比较理想的关于词汇教学的教案、课件和说课稿。有些实验项目只是流于形式,既没有实施计划,又没有实验总结,虽然也做了一定的实验工作,但没有持之以恒,更缺乏理性的提炼和整合。很大部分教师教学任务重,同事之间竞争激烈,教学时间紧,没有把教学改革研究和教学实践统一起来的意识。一般认为搞理论和学问是教研员的事,对课题的研究没有热情。

还有部分老师则认为搞研究没经济效益,不合算。也有部分老师确实不知怎么搞研究,做学问。

三、课题后段研究工作的基本思路

该课题的研究虽然是在艰难的进行之中,但已经取得的成绩却也给了我们莫大的鼓舞和激励,给我们带来了成功的希望和胜利的曙光。为了圆满完成该课题的研究工作,我们打算在2005年做好如下一些

工作。

1、开好课题研究的阶段性总结会向老师们展示前段研究工作的成果

课题研究的阶段性总结会议定于与2005年上期开学初英语教研组的教学研究会同时进行。会前我们要把前段的研究成果装订成书,在会上交流传阅。要让全体英语老师看得见摸得着前段的研究成果,清楚课题后段的实验研究方向和方式方法。会议的具体议程是:1)课题组长做课题研究工作的阶段性总结报告;
2)在全组展示课题研究成果;
3)表彰课题研究积极分子;
4)课题研究成员经验介绍;
5)布置课

题后段的理论研究和实验工作。

2、课题后段的理论研究和实验工作

该课题的实验研究工作已经进入必须统筹兼顾的阶段。在继续完成好正在开展得比较好的项目的前提下,我们有必要组织力量对课题研究的薄弱环节进行重点攻关。该课题研究是一个多方面的整体工程,

必须是全方位实验研究工作的整合,否则我们就难以结题。因此,后段工作必须注意下面几点:

1)课题后段研究的方向和内容。从上面的总结可以看出,课程标准和新教材的研究已有一定的突破,但也还有待进一步深入,如高一、高二和高三分年级的词汇特点和教学策略等。词汇教学模式的探讨还有待理性上的完善,特别是具有可操作性的词汇教学模式尚待挖掘。已开展的各项实验工作要抓紧实验报告的撰写。2005上学期要特别注意词汇教学方面的教案、说课和课件的编写制作。为了促进这项工作,建议教研组结合学校的要求在本学期进行一次这方面的公开课比赛。前面提到的那些词汇学习方面的专著大部分还只是个架子,我们必须组织有学术水平的教师尽快把它们搞出来以丰富该课题的结题内容。学英语牌游戏还要积极进行实验,以获取进行大面积推广的经验。课题组也要组织力量在新化一中网站里建立新化一中英语教研组课题研究网页,也可以专门建立新化一中英语教研组网站,以把所有研究资料变成网络资

源让英语界同行共享,让课题的影响扩大到最大程度。

2)课题后段研究应注意的方式方法。做任何事情没有热情不行,光有热情也不行。首先是课题研究成员要端正思想态度。其实一个老师要想把书教好,是有必要在正确的理论思想的指导下进行教学,而在教学过程中也有必要把自己的教学体会进行理性的升华,总结出自己独特的教学模式,形成自己鲜明的教

学风格。这样的话,教学与教学研究就结合成不可分割的统一体。教学与教学研究明显的会相得益彰。我们还有的老师,教学经验丰富,就是没有把这些经验写成书面的东西。如果是这样的话,我们为什么不把这些宝贵的财富奉献出来让它为我们的教育事业做出贡献呢?其次是课题研究成员应积极学习他人的经验总结、研究成果和专业文献。学习学术材料的格式、语言,学会搜集、分析、综合和整合材料,在这种实验研究过程中我们随时都有可能得到灵感。当然,作为课题成员也有必要注意课题研究的整体推进,即注

意课题薄弱项目的按时完成以保证课题的顺利结题。

稿以及著作和其它成果等都应及时通过网络这条途径汇集以进行整理实现共享。

我们的课题结题工作预定在高中英语新教材第一轮教学结束时进行,也就是2006年的暑假。相对结题工作的要求,我们的课题研究工作还只是刚刚开始。大家必须看到成绩,明白后段工作的艰巨,要步调

一致,扎扎实实地做好各项工作,争取课题按时圆满高水平地通过结题。

篇四:课题研究的阶段性成果

课题研究的阶段性成果 经过近两年的认真学习,努力实践,我们的课题研究取得一定的成果。

1、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课堂是学生获取知识最直接的场所,课堂教学是实现教师教与学的最主要途径,在有限的城,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提高了课堂效率,高质量地将大量信息传递给学生,改变以往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2、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 传统教学由于媒体单一,只能教师讲,学生听,以教为主,导致学生厌学。整合后的课堂教学一改这些弊端,它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全过程,使学生当观众的局面彻底改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在掌握知识的同时综合能力也得到培养。

3、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拓宽了学生视野 电脑和网络,目前仅作为计算和信息处理的工具而存在,而且已经变为继报刊、广播和电视之后的“第四媒体”,并以前的未有的强劲势头向前拓展,成为了一个人类共有知识的平台。学生在业余时间,通过上网来攻取各种知识,这大大扩展了信息来源,全面开阔学生的视野。

4、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整合提高了教师教学水平。

可以充分利用internet资源,学习前沿的理论知识,获取名教

师的经典教案、精彩课件,在计算机题库中查找各科试卷。使用现代信息技术可以帮助教师解决经验缺乏、资料匮乏等问题,快速地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

5、通过课题实验,教师的教育科研意识和能力都得到加强,新的课程观、质量观、教学观逐步形成。广大教师认真总结自己在实验中

的心得体会,撰写的论文及教学设计有多篇分别在省、地获奖,我校有11位老师的录像课送地区参赛。

6、通过课题实验的开展,促进了教师的教学行为变化,也使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变化,让课堂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五、存在的不足 1.在课题研究中,有部分教师对课题的理解还很片面,课堂上只注重了课件的使用,而忽略了课程改革的目标和学生综合能力培养要形成新课堂的教学观。

2.教师的信息素养还有待提高 我们虽然利用了一年的时间来对教师进行计算机应用的培训,每周一次的培训时间也比较少,教师运用计算机的熟练成度还不是很高,如搜集、筛选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课程开发和整合的能力、信息技术与教学有机结合的能力都有等提高。

3、学校还应加大投入,增加计算机的台数,保证各班都有计算机,为各科教学提供便利条件,还要使电子备课室的上网速度快些。切实扭转不利局面,为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提供保障。

篇五:快乐识字阶段性成果总结

《快乐识字》课题阶段性成果总结

一、采取措施

2011年10,我们课题组成员根据课题研究方案在家长的配合下进行并完成了前期测评,记录了珍贵的数据,把班里孩子在入学前的识字量汇总了基本精确的数据,并且在班里进行具体操作试验。

我们组内抓好理论学习。定期学习有关理论著作,学习他人成功的做法经验,大量查阅、收集前期成果的相关信息,借鉴网络资源,取人之长补己之短,进行调查分析。组织教师之间互相观摩、学习、 听评课,提高了教师的理论素养。

组内要求教师认真结合学生实际和教学内容,切实开展好识字教学课堂实验,以理论指导实践,坚持上好每一节识字课,并围绕识字课展开讨论、研究,使研究不断深化。

二、 课题取得的研究成果

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从效果看,是基本令人满意的。实验一定程度的达到了预期目标:

(一)总结出一系列行之有效的识字方法。

1、课内识字是识字教学的主要途径。

(1)、看实物,图画识字

汉字是人们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总结、积累而成的,它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因此,指导学生认识汉字,可将学生的已有生活经验联系起来,这样,既能丰富学生的体验,又能深化学生的认识。如:教学“柿”字时,艾全平老师先出示柿子实物,让学生说出它的名称、形状,然后才出示生卡学习生字。教学“象”“虎”“牛”等动物名词时,利用多媒体课件出示图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加速了识字速度。

(2)、演示识字

小学低年级学生抽象思维能力较差,而形象思维能力则比较丰富,因而直观教学往往能提高教学效果。汉字的字形或字义与具体字物、物象有着某种必然的联系,这是表义文字的一大特点。如教学“拿”这个会意字时,教师先让学生说出“拿”字的结构,教师边做动作边作讲解:“把手合起来就会拿起东西。”这样,学生不仅能记住这个笔画繁多的字,而且明白了“拿”的意思就是手合起来拿。演示识字的特点是直观形象。采用此法,学生对学过的字印象会更深刻,不仅能活跃课堂气氛,而且简单易懂。

(3)、借助色彩识字。

熟字加偏旁、去偏旁和换偏旁。也就是我们经常说的“加一加”“减一减”“换一换”。课堂上我们应用不同颜色的粉笔,突出汉字的不同点,通过鲜明的对比唤起学生的注意力。如:教学“跑”、“抱”时,先出示“书包”的“包”,再分别用粉笔加偏旁,组成新字“跑”、“抱”,以便更好地记忆这两字的字音。

(4)、释义识字

汉字是表义文字。大多数汉字都是合体字,形声字占百分之八十以上。教学中,教师充分利用汉字的这一结构特点,适时恰当地以剖析字形结构部件说明字义,有利于学生记住字形,理解字义。如在教学“清、情、晴、睛”等形声字时,可先让学生比较这些字的音、形差异,找出相同部件“青”字,然后辨析这几个字的声调和偏旁,最后根据形声字声旁表音、形旁表义的特点讲解字意。又如教学“从、众、休”等字时,教师就要用会意字的构字特点进行讲解,即后面跟着一个人为“从”,三人为“众”,一个人靠树上为休息的“休”字。通过对汉字的字形结构进行分析讲解,学生不仅能很快读出字音,还能理解字义,运用时不会混淆字形。这种教法符合低年级学生认识事物和学习汉字的规律,使学生经过比较、辨析、归类,掌握识字的基本方法,提高自学能力。

第四篇: 肃清阶段性总结

顶岗实习阶段性总结

  顶岗实习不同于其他方式的地方在于它使学生完全履行其实习岗位的所有职责,独当一面,具有很大的挑战性,对学生的能力锻炼起很大的作用。下面是找总结网整理的顶岗实习阶段性总结范文,仅供参考。

  顶岗实习阶段性总结(1)

  不知不觉间,实习已经接近两个月了。这期间发生了很多,高兴的,不悦的,成功的,失败的,细细回忆,颇有一番滋味。

  顶岗实习,工作是重中之重。其实,至今为止,我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这个工作身份,一个初登讲台的实习生,惊叹担任了高二,高三两个班的生物课老师,作为毕业班老师,我着实感到紧张有余,而力量不足。结合高三班复习情况,本学习开学一轮复习只进行了三分之一,而剩下三分之二都要由我来完成,还要留出至少一个半月时间来进行总复习。时间紧,任务重,学生基础又差,这对我来说真的是一个考验。鉴于这个情况,我只在保证进度的情况下,尽量提高质量。开始真的吃不消,学生听不懂课,一道题反反复复讲好几遍,一节课前进不了几步。而我又徘徊于两个年级之间,没有更多的时间去整理和总结。渐渐地,自己也发现了一些方法和规律,那就是知识点细讲精讲,而题选择性讲,至于一些难题,直接舍弃不用。这样的结果是由于更适合了本班学生的情况而效果更好了,随着时间的推进,不论是高二的新课还是高三的复习课,工作效率都有了较大提高。

  但是不足还是很多,比如课堂时间把握不准总是会出现时间剩余或不够用的情况,在调动学生积极性上还有欠缺,在发挥学生主体性上还需要学习。以上问题我想解决方法是:一自身不断探索和总结,可以通过将课堂各个环节量化和细化而更好的把握时间;二多邀请学校老师来听课,从而发现自己的更多不足,并相互探讨,共同解决难题;三多听一些优秀教师的公开课,学习他人,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教学这条路真的是永无止境,只有不断的思考总结尝试反思,才能渐渐有所进步。

第五篇: 肃清阶段性总结

高职护理专业“院校交替、有效融通、循序渐进的六段式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改革项目阶段性小结

半年来,本课题的研究工作从课题确定、制定研究计划、理论学习研究、教研探讨等方面有条不紊地进行着,取得了一些成果,在研究过程中教师们有了一些心得和体会,同时也遇到了不少困惑,现从以下四方面进行阶段性小结。

一、开展的教育教学研究工作。

课题定下以后,我们课题组制定了详细的课题研究计划,根据计划进行了积极的教育教学研究、探讨活动,所做工作如下:

1、课题前测。研究前慎定课题,我系组织大家认真学习高职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经过研究、展开讨论,根据课题组成员的理论层次和综合素质确定“院校交替、有效融通、循序渐进的六段式人才培养模式”为课题组研究课题,并向学院提出申请。

2、课题开题工作。主持人介绍了研究思路及前期研究工作,课题组成员就课题研究中的问题交流互动,主持人作开题报告。

3、组织教师理论学习,提高教师研究水平。要求教师通过走访医院、调研等工作积累科研素材,提高自身科研能力,注重学生校内学习与实际工作的一致性,实施课堂与岗位情境的一体化,营造在“工作”中学习和在学习中“工作”的教学氛围,实现训教一体、学做合一。

4、课题研究形成制度化。课题组成立以来,每两周进行一次课题活动。大家一起学习,讨论和研究有关课题的问题。经过学习大家意识到,高职护理专业“院校交替、有效融通、循序渐进”的六段式人才培养模式”是切实可行的完善校院合作制度的教学改革之路。

5、找准课题的切入点。通过大量科研工作,制订能满足社会需要、符合专业人才培养规律的人才培养方案。

二、取得的初步成绩

1、建成了“院校交替、有效融通、循序渐进”的六段式人才培养模式。

2、充分发挥地区护理教学指导委员会的作用,构建了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并举、形式多样、灵活开放的职业教育体系。

3、发挥校院合作、工学结合的职业教育优势,探索和建立较完善的适合中高衔接护理课程体系。

4、制订了满足社会需要、中高有效衔接、符合专业人才培养规律的人才培养方案。

三、课题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们课题组虽然做了大量的工作,在理论上进行了一些探索。但由于我们的科研能力有限,理论素养还有待提高,本课题研究的内容还有待进一步的深入挖掘,研究方法还有待进一步完善。

1、过程性资料保留的不够完善。大家在重视实践教学方面做了很多工作,但对过程性资料的搜集、整理不太及时。如对挖掘出来的实施课堂与岗位情境的一体化内容没有进行整理;
录像课及图片等是个空白。

2、课题研究的进展不是很顺利。由于课题组教师工作任务重,参与研究的积极性未被充分调动;
对本课题研究研究不够深入。致使课题研究只是蜻蜓点水式,有“动静”,无“涟漪”。

四、下一步研究的主要措施

1、积极提高教师的素质,推进课题研究的深度

在今后的课题研究中,我们通过不断的理论学习和课堂教学,营造良好的课题研究氛围,进行阶段性考评;
平时做到多思考、多听课,多积累、多交流、多总结。在原有课题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不断深入进行课题研究,对课题研究状况进行回顾和反思,对在过去的课题研究中存在的不足进行分析,充分认识自己课题研究的意图,从而为课题研究的深入打下扎实的基础。

2、进一步加强实践教学,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突出“双证、双能 ”的培养,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在教学中,教师单从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语言直观上下工夫是远远不够的,要实现课堂与临床的零距离接触,就应还原独特的递进式实践教学和真实环境、真实岗位、真实身份、真实体验,极大限度培养和训练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使学生进医院就能干,增强我院护理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

3、研究成果展示要及时

科研论文、教学案例、教学成果、学生操作技能和经验总结等要及时展示及交流。通过探究,撰写一些有价值的关于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方面的论文,并探索出以院校合作为支撑,依托院校交替的一体化教学平台,遵循整体护理要求,开展“四融通”,即按照护理工作过程——任务融通,营造护理工作环境——情境融通,教师护师——岗位融通,学生护士患者——角色融通。

第六篇: 肃清阶段性总结

高考历史阶段性特征总结

中国古代史阶段整合及特征

一、先秦时期:(公元前221年秦朝统一前)
阶段特征:先秦是指我国秦统一以前的历史时期,是中华文明的勃兴阶段。经历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再到封建社会的发展过程;
生产力不断进步,精耕细作的农耕经济模式确立;
中华文化萌生,奠定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础。

㈠夏商周时期(公元前2070年—公元前771年)

1、政治上: 夏朝实行王位世袭制;
西周确立分封制、宗法制、礼乐制度;
奴隶社会强盛。

2、经济上: 石器助耕,青铜器在农业很少使用;
简单协作;
井田制;
农作物种类更加丰富,后世的农作物已具备。以“青铜冶炼”为主的官营手工业产生;
商朝已有织机,能生产斜纹提花织物。商业活动得到鼓励,出现职业商人和货币;

3、文化上:商代甲骨文是比较成熟的文字,夏朝历法《夏小正》。

㈡、春秋战国时期:(公元前770~前221年)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

1、政治: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型的社会大变革时期:周天子势力衰微,诸侯割据争霸,分封制破坏;
商鞅变法,建立县制,确立封建土地私有制,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初步形成。

2、经济:铁犁牛耕的使用,都江堰等水利工程的修建,形成精耕细作的耕作方式,世界上先进的耕作方法——垄作法使用;
公元前594年,鲁国实行“初税亩”,井田制逐步瓦解,土地私有制产生;
重农抑商的政策出台。以冶铁业为主的私营手工业产生。官府控制商业的局面被打破,各地出现了许多商品市场和拥有雄厚资产的大商人。商业繁荣。

3、文化:记录世界上最早的日食、月食、太阳黑子、哈雷彗星、《石氏星表》;
“百家争鸣”,以儒、墨、道、法为代表的诸子百家共同构造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础;
《诗经》、楚辞代表了当时的文学成就;
战国的帛画《人物龙风图》《人物驭龙图》,表明中国绘画艺术从萌芽走向成熟。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以乐舞戏谑为业的艺人,称为优伶。

二、秦汉时期:(公元前221~220年)封建社会的统一和初步发展的时期

阶段特征: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大一统的时代,也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奠基时期。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的开创,为以后历代封建王朝所沿袭;
秦汉时的农耕经济进一步发展;
秦汉文化是先秦文化的总结和升华,为后世封建文化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1、政治上: 秦朝灭六国,统一全国;
建立皇权至上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中央确立皇帝制度与三公九卿制;
地方废除分封制,全面推行郡县制);
颁布《秦律》。汉朝:汉初采用郡国并行制;
汉景帝平定了“七国之乱”;
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建立“中朝”、设刺史、实行“推恩令”;
实行察举制。

2、经济上:西汉发明犁壁、二牛一人犁耕法、播种工具耧车。漕渠、白渠、坎儿井和王景治理黄河推动了农业发展。西汉时,赵过推行代田法。两汉出现高炉炼铁和炒钢技术,东汉杜诗发明的水力鼓风冶铁工具;
东汉晚期烧制出成熟的青瓷。秦汉统一了货币,但又严格推行重农抑商政策。丝绸远销欧洲,获“丝国”称号,运送丝绸产品的商路被后世称为“丝绸之路”。

3、文化上:秦朝“焚书坑儒”;
汉初“无为而治”。汉武帝时形成以“大一统”、“天人感应”为核心的新儒学,并确立正统地位,成为封建社会的主流思想。以《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九章算术》、天文学(浑仪是望远镜发明前世界上最先讲的天文观测工具,地动仪)、造纸术的发明、《氾胜之书》是中华民族对世界科技的巨大贡献。表现出大一统时代恢弘的文化气度的“汉赋”成为主要文学体裁。绘画门类丰富,《夫妇宴饮图》是杰作。

三、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220~589年)封建国家分裂,北方出现了民族融合的趋势,江南经济有了较大发展并赶上北方。

1、政治:士族地主势力发展,中央集权严重削弱;
由于武将专权、地方割据和民族政权并立,国家陷入分裂;
北魏孝文帝改革推动了北方民族大融合;
选官采取九品中正制;
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央逐步形成三省体制。

2、经济:三国时发明翻车;
北魏首创均田制;
魏晋南北朝时期,耕耙耱技术形成,直到今天人们基本上都沿用。南北朝时发明灌钢法,达到当时世界最高水平;
并烧制出白瓷,制瓷业取得重要突破;
江南得到开发,开始赶上北方。

3、文化:佛教、道教迅速传播,儒家思想面临严峻挑战。士大夫画家总结出许多精辟的绘画理论,顾恺之“以形写神”。汉字发展为自觉的书法艺术,魏晋楷书有定鼎之功,钟繇、王羲之贡献最大;
贾思勰的《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最早、最完整、最系统的一部农书。魏晋南北朝,出现了《搜神记》等志怪小说。伴随着佛教的兴起,云冈石窟、龙门石窟也显示了辉煌的雕刻艺术成就。

四、隋唐时期:(581年~907年)

阶段特征:是中国封建社会的繁荣时期。建立了强盛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实行完善的中央集权制度;
封建经济空前繁荣,对外交往出现了前所未有的频繁局面;
文化辉煌灿烂,形成了以中国为中心中华文化圈。

1、政治上:中央实行三省六部制,三省互相牵制,分工明确,既提高了办事效率,又加强了皇权,中央集权制度完善;
安史之乱后出现藩镇割据局面,中央集权遭削弱;
采用科举制的封建选官制度。

2、经济:曲辕犁发明、筒车出现、均田制度盛行;
制瓷业形成“南青北白”两大制瓷系统,成为独立的生产部门并远销欧洲。唐朝丝织技术高,还吸收了波斯的织法和图案风格;
商业繁荣,开通大运河,城市兴起并有专门的交易场所“市”,农村集市贸易也发展起来,为商业服务的柜坊和飞钱相继问世。海上丝绸之路发达。

3、文化:“三教合一”、三教并行,复兴儒学;
雕版印刷术的出现、火药应用于军事使唐代科技进入新阶段;
唐代楷书步人盛世,欧体、颜体和柳体,成为后人临摹的范式;
吴道子等画家在继承前代基础上,吸取印度、波斯等外来美术风格,敦煌莫高窟的壁画盛极一时;
唐诗进入黄金时期,李白、杜甫和白居易的诗是唐诗发展繁荣的丰碑;
通俗文学体裁——“传奇”出现。

五、宋元时期(960~1368年):

阶段特征:中国由分裂逐步走向统一,民族融合进一步加强和封建经济继续发展的时期。以汉族为主的两宋政权和蒙古族建立的元朝进一步加强了中央集权;
战争一度频繁,但各民族交流密切,进一步走向融合;
全国经济重心转移到南方,农业、手工业、商业的发展超过了前代,中国的封建经济高度发展;
宋元文化成就突出,达到我国封建文化的又一高峰,中国继续在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

1、政治上:行政上,由中央派文官担任地方长官,同时设通判负责监督。军事上,宋太祖“杯酒释兵权”,把主要将领的兵权收归中央,又抽调各地精兵强将,充实中央禁军。财政上,地方赋税一小部分作为地方开支,其余全部由中央掌控。基本解决了地方割据问题,加强了中央集权。在中央设中书门下、枢密院、三司分掌行政军政、财政,以分割相权,加强皇权。元朝实行行省制度,便利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是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是中国省制的开端。

2、经济上:我国经济重心转移到南方。宋朝出现利用水力的高转筒车;
元代黄道婆改进技术,推动了棉纺织业的发展;
宋朝时,瓷窑遍布全国各地,出现了五大名窑。北宋出现最早的纸币“交子”,商税收入成为政府的重要财源。北宋城市经济繁荣,打破市、坊限制并出现晓市、夜市;
宋代汴梁,元大都等成为国际性的商业大都会。元朝时的泉州是重要的对外贸易港口,被誉为当时世界第一大港。

3、文化上:儒学吸收佛教、道教的思想,确立了以理为核心的新儒学体系—理学。宋代活字印刷术、火药、指南针的发明和外传深刻影响了世界;
元代郭守敬的《授时历》是我国古代最精密的历法;
王祯的《农书》是四大农书之一。两宋时期,宫廷画院进入最为活跃的阶段,画学兴起,风俗画足当时画坛的最大亮点,代表作有北宋画家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
宋词、元散曲成为主要文学体裁;

宋“话本”兴起。古代戏曲形成,元杂剧标志着古代戏剧的成熟。

六、 明清时期(1368~1840年):

阶段特征: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发展巩固和封建社会由盛转衰的时期。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空前加强;
农耕经济高度繁荣,手工业、商业得前所未有的发展,新的经济因素产生;
与此相适应,明清文化异彩纷呈。但与世界相比,由于封建专制制度的束缚,中国未能与时俱进,中国封建社会由盛而衰,逐渐落伍。

1、政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空前强化:明朝裁撤中书省,并废除丞相,权分六部,由皇帝直接管理;
明成祖时内阁制度正式确立,大学士开始参与军国大事。清朝沿用内阁制,雍正帝时设立军机处,军机处的设立标志着专制皇权高度发展。

2、经济:明清时出现风力水车;
水稻大面积扩种,玉米、甘薯等高产作物引进,棉花广泛种植。明清时期瓷器种类丰富,青花瓷、彩瓷、珐琅彩争奇斗艳;
江西景德镇是著名的瓷都;
私营手工业取代官营手工业占据主导地位;
使用花楼机。白银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区域性商人群体“徽商”“晋商”形成,一大批工商业市镇兴起,“机户出资,机工出力”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并缓慢发展,重农抑商、“禁海”“闭关锁国”政策严重阻碍了新经济因素的成长。

3、文化:反封建的民主思想产生,他们批判封建理学,否定君主专制,并主张个性自由,提倡“经世致用”、“工商皆本”。以《农政全书》、《本草纲目》为代表的古代科技达到顶峰。文人画成就最为突出,最能反映文人画风貌的是以元代王冕的《墨梅图》为代表的写意画。通俗文学形式——小说大发展,四大名著出现;
戏剧繁荣,“国粹”京剧产生,并在同光年间迎来第一个繁盛期。

中国近现代史整合及阶段特征

重要时段:
中国近代史:1840年-1949年9月,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总特点:屈辱
中国现代史:1949年10月1日开始,社会主义社会。总特点:崛起
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1840年-1919年。【旧民主主义革命(近代前期);
新民主主义革命:1919年-1949年9月(近代后期)】

旧民主主义革命是指由资产阶级领导的、以建立资本主义社会和资产阶级专政国家为目的,反对外国侵略和本国封建统治的革命,其中辛亥革命是比较完整意义上的一次旧民主主义革命。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大致可分为:

1)19世纪40-60年代: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初步形成时期,又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时期。

2)19世纪70年代-20世纪初: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完全形成时期,又称资产阶级改良运动高涨时期。

3)20世纪初-1919年五四运动前夕: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深化发展时期,又称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时期。

什么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毛泽东同志在《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一文中指出:“所谓新民主主义革命,就是在无产阶级领导之下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

中国共产党成立和国民革命时期(大革命、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1919年-1927年7月15日】
国共十年对峙时期(第二次国民革命、土地革命时期)【1927-1937】

抗日战争时期【1937-1945】
第三次国民革命战争时期(解放战争)【1945-1949】

中国由新民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时期【1949-1956】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1956-1966】
文化大革命时期【1966-1976】
两年徘徊时期【1976-1978】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时期,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1978--至今】

一、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9世纪40年代~60年代)

(1)经济上:外国资本主义经济势力侵入,自然经济开始逐步解体,中国经济开始成为资本主义经济的附庸。(2)政治上:列强发动两次鸦片战争,中国丧失很多主权;
“中外和好”的局面暂时形成,中央机构开始半殖民地化。具有时代特色的太平天国运动爆发。

(3)思想上:“新思潮”的萌发。⑷社会生活:西方生活方式开始传入,通商口岸衣食住行等社会习俗开始变化。

2、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完全形成(1860-1901年)

⑴政治上:中国社会进一步沉沦,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完全形成,维新变法、义和团运动掀起救亡高潮,粉碎了列强瓜分中国的“迷梦”。⑵军事上: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先后向帝国主义过渡,列强侵华加剧:边疆危机、甲午中日战争、帝国主义瓜分狂潮,八国联军侵华战争,。⑶经济上:洋务运动,中国开始了大机器生产,中国的近代化起步。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产生并在19世纪末初步发展。⑷思想上:“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洋务思潮指导了洋务运动的进行;
维新变法思想广泛传播,形成近代中国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

⑸社会生活:维新派倡导、临时政府颁布法令推进“断发易服”、“废止缠足”,改革传统婚姻制度,中山装受到新派人士欢迎;
辛亥革命前近代铁路网格局奠定,汽车传入上海,1875年电话传入、电影业起步,1909年航空业开始;
报刊唤起民众方面启蒙作用重大。

三、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化和资产阶级革命运动的开展。(1901-1919年)

⑴政治上:清王朝的“新政”和“立宪”,加速了辛亥革命的爆发;
辛亥革命结束了两千多年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中华民国,中国的政治近代化达到高峰。北洋军阀政府,对内镇压、对外卖国,中国的统治更为黑暗。⑵经济上:一战期间民族资本主义在获得短暂迅速发展,“实业救国”成为时代的潮流,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状况,证明了帝国主义是阻碍中国经济发展的最大障碍。⑶思想上: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进一步传播,资产阶级革命革命纲领——三民主义形成;
新文化运动高举“民主”“科学”的大旗,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形成空前的思想解放;
马克思主义开始传播。

四、中国共产党成立和国民革命时期(1919-1927年)(大革命时期,第一次国民革命时期)
1、政治:中国人民同列强支持的北洋军阀的矛盾成为社会的主要矛盾;
五四运动爆发,无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
中国共产党诞生,国共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开展国民革命,国民政府出师北伐,基本上推翻北洋军阀政府统治。
2、经济: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欧洲列强卷土重来,整个中国民族工业又迅速萧条。

3、思想:新文化运动弘扬民主科学;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进一步传播成为党的指导思想;
孙中山提出新三民主义。毛泽东撰写了《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等文章,提出坚持无产阶级对民主革命的领导权和依靠农民进行革命斗争的主张。

五、 国共的十年对峙(1927-1937年)(土地革命时期,第二次国民革命时期)

1、政治: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和南京国民政府两个政权对峙,阶级矛盾与民族矛盾交织,华北事变之后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
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走上“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1935年从幼稚走向成熟;
政治局面从分裂对峙走向联合抗日。

2、军事:国民党对红军进行了五次反革命“围剿”;
红军长征;
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开始局部的侵华战争。

3、外交:国民政府对日妥协,不抵抗政策和“攘外必先安内”政策。

4、经济上,国民政府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鼓励发展工业、农业和交通运输业。1927~1936年,民族工业得到较快的发展。

在革命根据地,毛泽东还领导群众开展土地革命、进行经济建设,努力发展生产。

5、思想上:
毛泽东创造性地提出“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思想,以及“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等理论,为中国革命指明方向。

六、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1937-1945年)(第二次国共合作时期)

1、政治:日军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中国人民同日本帝国主义的矛盾成为主要矛盾;
以第二次国共合作为基础开始了全民族抗战;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内部存在尖锐斗争。

2、经济:四大家族官僚资本急剧膨胀;
抗日根据地开展大生产运动;
沦陷区成为日本的附庸,中国民族企业遭受空前残酷的打击。

3、军事: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两个战场、片面抗战路线和全面抗战路线两条抗战路线并存,共同抗击日本法西斯侵略;
1942年中国政府派遣远征军入缅甸作战,击败侵缅日军,开辟国外战场;
国民党发动反共高潮;
中共在军事上坚决回击。

4、外交:日本企图把中国变为它的殖民地,发动侵华战争,中国抗日战争兴起;
国民政府收复部分治外法权。

5、思想:
毛泽东发表了《论持久战》《新民主主义论》《论联合政府》等文章,创造性地提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科学概念,描绘了新民主主义社会的蓝图及前景。在1945年召开的中共七大上,毛泽东思想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七、人民解放战争(1945-1949年)(第三次国民革命时期)

1、政治:中国人民同美帝国主义支持下的国民反动派之间的矛盾是主要矛盾;
中共尽力争取和平民主,重庆谈判和政协会议;
国共关系由合作走向全面破裂。

2、军事:中国共产党领导军民经过战略防御、战略反攻、战略决战和渡江战役几个阶段,夺取人民解放战争的伟大胜利。

3、经济上,国民党征收苛捐杂税,滥发纸币,国统区经济处于崩溃的边缘;
中共召开全国土地会议,制定《中国土地法大纲》,发起土地改革运动,为解放战争的胜利提供可靠的人力物力保证。

4、思想: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七届二中全会上的重要报告和《论人民民主专政》一文为即将成立的新中国作了政治理论准备。
八、中国由新民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1949-1956年】

1、政治:新中国的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建立并得到巩固,1954年诞生了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建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形成了中国特色的民主政治。

2、经济:国民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
三大改造完成,社会主义制度建立;
“一五计划”的完成,社会主义工业化起步。

3、思想文化:毛泽东的社会主义改造的理论,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社会主义革命理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的提出,推动了科技文化 新局面。

4、外交:实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采取“一边倒”的方针,打破西方帝国主义国家封锁;
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标志我国外交政策的成熟。新中国步入世界外交舞台,首次以世界五大国之一的地位参加日内瓦国际会议;
1955年参加亚非会议,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会议取得圆满成功。

5、社会生活:实行粮食、食用油等统购统销;
人民基本生活得到保障。颁布《婚姻法》,社会风气根本改变。相继建成宝成、兰新等铁路,公路交通发展迅速。《人民日报》等成为党的喉舌,《光明日报》等并存。

九、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十年【1956年~1966年】

1、政治:1956年,中共“八大”召开,大会正确分析了国内形势和主要矛盾的变化,为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指明了方向。1958年发动的“总路线”、“大跃进”和人民公式化运动,“左”的错误不断发展,使社会主义建设遭受重大的挫折。

2、经济:“一五”计刊的经济建设指标超额完成;
1958年“大跃进”和人民公社会化运动,造成了国民经济比例的严重失调。加上严重的自然灾害和苏联政府的背信弃义,导致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最严重的经济困难;
1960年冬开始,党中央开始纠正经济工作中的“左”倾错误,并对国民经济实行以调整为核心的八字方针,使国民经济从1962年起开始恢复发展。

3、外交:中苏关系恶化,中美仍处于敌对状态,中国积极发展同第三世界的友好关系,

4、文化:毛泽东的《论十大关系》和《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问题》等报告中,提出了一系列在社会主义建设方面理论,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学说。

新中国电影业出现新特点,反映工农生活和革命题材的作品纷纷涌现;
1958年中国电视业诞生。

科技:“两弹一星”(导弹、原子弹、人造卫星);
袁隆平的杂交水稻;

十、文化大革命的十年【1966年~1976年】

1、政治:“左”倾错误发展到“以阶级斗争为纲”最终酿成了十年动乱。民主与法制被践踏,“红卫兵”运动、“全面夺权”,党政机关瘫痪,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无法正常召开,民主法制被严重破坏,出现大量的冤假错案。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中断。

2、经济:“左”倾错误扩展到经济领域,经济受到严重的损失;
但由于周恩来、邓小平及人民的努力仍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3、文化:极“左”思潮泛滥。“双百”方针被废除,把学术问题当成政治问题,优秀作品受到错误批判,知识分子受到伤害,社会主义文化教育遭到严重破坏。

4、外交:对外关系重大发展,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中美关系缓和,中日邦交正常化。

十一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1976年之后)

1、政治:提出“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法制建设方针”;
加紧立法工作,形成中国特色的法律体系。平反冤假错案;
进一步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颁布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进一步加强和扩大基层民主,通过《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实施“依法治”国方略。

2、 经济:十一届三中全会经济重心的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
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责任制,城市国有企业改革,解放了生产力,调动了人们生产的积极性。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促进了生产的高速发展,综合国力不断提高。

3、思想文化:重新确立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形成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文化领域取得了丰硕成果。

4、社会生活:衣食住行变化翻天覆地:吃讲营养、穿讲时尚,住讲舒适;
铁路、公路密集,民航世界大国;
2000年固话、移动电话世界第二;
报刊业恢复生机;
电影走向辉煌的新时代,电视普及;
20世纪90年代中国接入互联网之后,互联网在中国的发展势头方兴未艾。

世界史整合及阶段特征

一 、古代希腊罗马史—— 西方文明的源头 古代希腊罗马史(公元前8世纪~6世纪)是西方文明的源头。

1.政治上:以雅典为代表的古代希腊逐渐形成了城邦民主政治,成为近现代西方政治思想和制度的渊源。

2、法律上:古代罗马逐渐建立了系统而缜密法律,对近现代法制国家的建立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3.思想上:古代希腊智者学派和苏格拉底等人对人的价值的阐述,是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

二、资本主义产生。【14世纪~16世纪】人类社会开始迈向近代社会(由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过渡)。

1、 政 治:手工工场主、商人和金融家形成了新兴的资产阶级,新兴资产阶级希望创造财富,也追求现世的享乐;
1581年,荷兰摆脱西班牙的殖民统治,成为第一个资本主义国家。

2、经 济:14~15世纪意大利和西欧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15世纪末—16世纪初,新航路的开辟,世界各地的文明开始回合交融,世界开始连为一个整体,以西欧为中心的世界市场的雏形出现,“商业革命”和“价格革命”的形成,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3、文 化:文艺复兴冲破了神学的桎梏,唤醒了人的自我意识;
宗教改革打击了西欧的封建势力,摧毁了天主教的精神独裁,使人们的思想得到解放。

伽利略开创了近代科学,为经典力学的创立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4、国际关系:西班牙、葡萄牙、荷兰、英国、法国等开始殖民扩展和掠夺;
18世纪中期英国打败法国,确立世界殖民霸权,成为“日不落”帝国。欧洲殖民者在世界范围内的殖民扩张和掠夺,是世界市场建立的主要途径,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资本的原始积累,同时也给亚、非、拉美等殖民地带来了深重的灾难。在西欧殖民列强获得血腥财富的同时,世界市场进一步得到拓展。

三、资本主义发展。[17世纪---18世纪]手工工场和早期资产阶级革命阶段。

1、政治:17世纪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确立资本主义君主立宪制;
美国独立战争胜利,颁布《1787年宪法》,确立了三权分立的民主共和政体;
法国大革命反复曲折;
资产阶级代议制在一部分先进国家得以确立。

2、经济: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极大地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18世纪中期开始于英国的工业革命向欧美大陆扩展。

3、文化:启蒙运动是一次空前的思想解放运动,进一步解放了思想,冲击欧洲的封建专制统治,影响全世界。1687年牛顿创建了万有引力定律和力学三定律,建立了经典力学,改变了自古代中世纪以来人们的认识论和方法论,标志近代自然科学的形成。

四、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初步形成。【19世纪——19世纪70年代 】 是蒸汽时代和工业资本主义阶段。

政治:在工业革命推动下,自由资本主义运动、社会主义运动、民族解放运动三股潮流推动着历史的进步。法国1875年宪法颁布,确立了资产阶级共和政体;
德国通过三次王朝战争完成统一,1871年宪法确立了君主立宪政体;
俄国的1861年改革,走上发展资本主义道路;
日本的明治维新,获得了民族独立,成为帝国主义国家。资产阶级代议制政体进一步扩展,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得以确立。

19世纪三四十年代,法国、英国和德意志爆发了大规模工人运动。1870年,法国巴黎公社诞生,它为无产阶级建立政权提供了经验和教训。

经济:18世纪60年代,英国棉纺织业珍妮纺纱机发明和使用,引发了第一次工业革命。工业革命使人类进入“蒸汽时代”;
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步伐加快,现代化得以发展。19世纪中后期,一个以欧美资本主义国家为主导的世界市场基本形成。英国已经成为世界工厂,也是世界贸易中心。

思想:工业革命以后,要求自由经营、自由竞争和自由贸易的自由资本主义兴起;
法国空想社会主义提出了一些改造社会、建立理想社会的美妙设想;
1848年《共产党宣言》发表,标志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从此无产阶级运动有了科学的理论指导,国际共产主义运动蓬勃发展。

文艺:19世纪以来,在对“理性王国”深感失望的背景下,浪漫主义文学、浪漫主义美术产生;
19世纪欧洲兴起的各种音乐流派,反映了资本主义的时代精神和日益增强的民族性。

19世纪中期,欧美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矛盾尖锐,现实主义文学兴起;
现实主义美术、印象画派兴起。

五、向帝国主义过度(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和发展)【19世纪70年代~20世纪初】 电气时代的资本主义,资本主义的成熟时期。

政 治:资产阶级代议制成熟和完善,以英、美、法为代表的国家,通过革命方式建立资本主义制度,旧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改造得比较彻底,形成了以比较健全的民主代议制、政党政治和公民自由为主要特征的现代意义上的资本主义政治模式;
以德、日、俄为代表的国家,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势力,带有浓厚的封建军事性。

经 济:19世纪70年代开始的第二次工业革命,人类社会进入“电气时代”,垄断组织应运而生。以科技为先导,以垄断为生产组织形式的现代意义上的资本主义经济模式逐渐形成。19世纪末20世纪初,国际经济格局发生重大的变化:英法两国经济发展缓慢下降,美德两国后来居上,俄日两国的经济也得到了充分的发展。

文 化:
1831年,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现象,西门子发明发电机;

1859年,英国达尔文发表了《物种起源》一书,创立了生物进化论。1895年,电影诞生。

19世纪末20世纪初,普朗克提出了量子假说,爱因斯坦提出了相对论,改变了人们认识世界的角度和方式。

国际关系:在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规律的作用下,帝国主义列强围绕着争夺霸权和殖民地,展开了激烈的斗争,形成了两大军事侵略集团,最终导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

六、社会主义的建立和资本主义的调整时期【1917年到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也是一战后由动荡走向暂时稳定,从大危机、大动荡再次走向世界大战的时期。

政治:(1)资本主义:资本主义国家经历了二十年代 的恢复发展时期;
1929---1933年的大危机,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政局混乱,社会动荡;
罗斯福新政,使美国避免在危机形势下走上法西斯道路,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发展的新模式。

(2)社会主义: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维埃俄国诞生,社会主义由理想变为现实,三年国内战争期间,苏俄实行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战争结束后,根据形势的变化,列宁实施了新经济政策。斯大林执政时期,逐渐形成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迅速增强了苏联国力,但也带来了很多弊端。

经济:(1)资本主义: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沉重打击了资本主义世界,德、意、日法西斯国家通过片面发展军事工业,实行国民经济军事化,发动对外战争来解决经济危机,成为欧亚战争策源地;
美国通过罗斯福新政以加强国家干预的办法,克服了经济危机,并使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开始发展,美国模式和德、日模式对当时世界历史发展影响深远。(2)社会主义:苏联也开展了社会主义建设,基本实现了国家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成为世界强国,为二战中打败法西斯国家奠定了物质基础。

文化:20世纪以来,欧洲艺术传统向现代形态过渡,现代主义文学反映了现代西方人心灵的迷惆和痛苦;
现代主义美术,具有明显的反传统反理性特征。现代主义音乐兴起。它日益通俗化大众化,在世界各地广为流传;

社会主义文学成就辉煌;
1929年,英国播送了世界上第一个电视节目。

国际关系: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建立,调整了帝国主义国家对世界的统治秩序。列强干涉十月革命后,三十年代大危机前国际关系相对稳定。30年代,在大危机打击下,各资本主义国家加紧对国际市场争夺,法西斯国家加紧侵略扩张,世界动荡不安。

七、两种社会制度共同发展与相互竞争的时期【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现在】

是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种社会制度冷战共处和激烈竞争的和平共处时期,也是当代资本主义和当代社会主义曲折发展的时期;
同时也是民族解放运动纵深发展-----帝国主义殖民体系瓦解时期;
还是第三次科技革命兴起、发展及对全球影响深化扩展时期。

政治:二战后至50年代两级格局形成:为了建立世界霸权,美国全面实施冷战政策,推出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建立北约,遏制苏联。苏联建立经互会、华约与之对抗,1955年华沙条约的建立,冷战格局正式形成。局部“热战”,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使世界动荡不安。

60~70年代世界多极化趋势出现。欧共体开始推行相对独立的外交政策;
日本谋求在国际舞台发挥独特作用。70年代美国陷入侵越战争泥潭,与苏联争霸处于守势,战略收缩。中苏关系恶化,社会主义阵营瓦解。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中美、中日关系正常化,中国国际地位提高。60年代不结盟运动兴起,第三世界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

世界格局的多极化加强。80~90年代 ,苏联陷入严重的政治经济困境,戈尔巴乔夫改革放弃了科学社会主义和党的领导,国内政局失控。1991年12月,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结束,世界局势趋向缓和,但美国推行单边主义,民族矛盾、宗教矛盾、领土纠纷和恐怖主义使世界动荡不安。欧盟、日本、俄罗斯、中国、发展中国家等多种政治力量不断发展壮大,政治力量分化组合,多极化趋势加强。

经济:二战结束至50年代初是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的恢复时期。以美国为主导的布雷顿森林货币体系和国际贸易体系构成了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
欧美资本主义国家利用国家政权大力干预经济,建立起比较完善的社会福利制度。50年代初至70年代初成为资本主义经济高速发展的黄金时期。

赫鲁晓夫对农业和工业进行改革,虽一定程度上突破了教条主义的束缚,取得一定成效,但理论上没有根本突破,缺乏一贯的战略方针和思路,改革最终失败。

资本主义经济格局发生变化。欧洲经济一体化增强了欧洲的实力,日本借助美国的扶植,在80年代成为经济大国,资本主义世界呈现出三足鼎立的局面。区域集团化发展也有新进展。70年代资本主义国家陷入“滞胀”,各国减少了对经济的干预。

苏联勃列日涅夫改革推行新经济体制,但未突破斯大林体制;
以重工业为中心的改革虽增强了军事实力,却使得矛盾更加复杂。

80年代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和全球化加强。北美自由贸易区及亚太经合组织成立。90年代以来,随着形势的缓和,信息技术和运输技术进一步发展,全球化进入高速发展阶段。它既加速了世界经济的发展繁荣,也加剧了全球竞争中的利益失衡,对发展中国家而言既是机遇,又是严峻挑战。

文化:电子计算机产生和互网的产生推动了信息时代的来临。第三次科技革命方兴未艾,极大地改变着人类社会。

最新文章

版权所有:博古范文网 2012-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博古范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博古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浙ICP备1201877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