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正文

美丽宜居示范村申报材料(6篇)

发布时间: 2023-05-14 10:55:05 来源:网友投稿

篇一:美丽宜居示范村申报材料

  

  美丽乡村建设申报材料

  篇一:美丽乡村建设汇报材料

  凝心聚力,打造和谐美丽新某某

  各位领导、同志们:

  根据会议安排,现将我乡某某村美丽乡村建设情况做如下汇报:

  一、基本情况

  某某乡地处皖浙交界,与某某某某接壤,面积某某平方公里,辖某某村某某社区,人口某某万余人。美丽乡村建设试点村某某村位于我乡南部,是一个竹产业支撑型的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全村总面积某某某某平方公里,总人口3405人。近年来,我乡始终坚持以“争创省级新农村示范乡、打造最宜居住乡村”统揽全局,立足于乡域特色,认真谋划新农村建设总体思路,把握重点、强化措施、狠抓落实,扎实有序地在全乡各村开展了新农村建设。试点村某某村扎实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实现了“三新一带动”,即全村竹产业新发展,农民生活新提高,村容村貌新变化,美丽乡村建设取得初步成效。

  二、主要做法

  (一)成立组织,加强领导

  一是乡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加大扶持、指导和规范,成立了由乡党委书记、乡长任组长的美丽乡村建设领导组,分管领导任常务副组长,并驻村指导组织实施;二是从政府各部门抽调精干力量组建了美丽乡村建设办公室,充分调动各方面力量为美丽乡村建设提供服务;三是明确了村两委人

  员的工作职责,建立了村组户三级网络。现我乡已初步建立“政府指导,村组主导,全民参与”的美丽乡村建设发展机制。

  (二)明晰思路,科学规划

  一是按照县委、县政府的发展要求,结合某某村的村情,通过多次会议讨论和调查研究,并带领经充分论证后明确某某村美丽乡村建设的目标:“争创全省一流,打造4A旅游景区”,并把发展乡村旅游作为某某村的可持续发展目标来抓。二是按照规划先行的原则,依托某某村文化生态资源的优势,先后编制了三个层次的规划:首先聘请专家编制了高起点的《某某村美丽乡村建设总体规划》;尔后聘请专家编制了具体的景观节点开发、建设及保护性规划;围绕打造“三A”旅游景区目标,组织编制《某某村旅游发展建设总体规划》。同时,我们十分注重规划的权威性,严格按规划办事,将规划落到实处。

  (三)完善机制,开拓创新

  一是完善垃圾收集网络体系。建造垃圾焚烧炉和垃圾中转站,聘请十名卫生保洁员和一名垃圾清运员,购置150个垃圾桶和十辆垃圾车,清运主要道路沿线和村庄内垃圾,购置200个小垃圾桶、10000多个垃圾袋,发放农户家中,与农户签订门前“包扫、包集、包整洁”的三包责任制,实行垃圾袋装化,形成垃圾“户集村收村运村处理”的垃圾收集体系,达到村庄整齐整洁效果。二是加大庭院整治力度。建设“美丽乡村”农民群众是主体,全民参与是关键,最大

  限度地调动广大群众参与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向村民发放倡议书,签订“门前三包”责任书,号召村民主动参与庭院整治工作中来,积极开展评选清洁示范户活动,对整改积极的,经验收达标合格的农户,采取“以奖代补”措施,全面提升村庄品味,使居民生活与自然环境相协调。

  (四)整合资源,形成合力

  一是召开动员会,发动党员干部和村民组长做好示范;二是召开座谈会,邀请“三老”(老党员、老干部、老长辈)为美丽乡村建设建言献策;三是上门入户宣传,对群众讲解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意义。四是做好“三结合”,注重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注重与和谐社会建设相结合,注重与幸福家庭建设相结合,形成“人人是美丽乡村形象,处处是美丽乡村环境”的良好氛围。

  三、几点体会

  (一)政府指导是实施好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保证。乡政府抽调了由乡国土、城建、水务、林业、供电、环保等各个部门组成的工作组,分成征地拆迁、环境整治等五个小组,采取“3+1”工作法,驻村开展指导,确保美丽乡村建设顺利实施。

  (二)项目支持是实施好美丽乡村建设的活力源泉。对于基础设施建设,必须要由项目支持。我们先后争取了农业综合开发项目;中央财政资金林业科技推广项目;塘坝、河道治理项目;危房改造、新型墙体材料应用项目;沼气池项目;改水改厕项目;污水处理项目。正是借助于这些好项目、大项目,美丽乡村的基础设施建设才得以顺利实施。

  (三)社会参与是实施好美丽乡村建设的有力补充。坚持市场机制,引导各类民间资金以不同方式参与美丽乡村建设,许多成功的企业家都有“感恩社会、回报家乡”的热情,都想为美丽乡村建设增添力量。在我们多方沟通协调下,某某某某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某某投资1000万元兴建观景平台、某某某某为主题的高端休闲产业项目,现已初显雏形。另外,还发动社会力量投资兴建现代农业展示园,让“吃住行游购娱”等旅游要素在美丽乡村建设中得以充分体现。

  四、存在的困难和下步工作安排

  (一)针对资金保障不足问题,我们将做到:一是继续争取项目扶持;二是乡、村自筹资金加大投入;三是社会集资提升品位;四是压缩开支开源节流。

  (三)针对建设中群众个人利益受损问题,我们将做到:一是党员干部率先做个“吃亏人”(在个人利益受损时做好榜样),树好榜样当个“干净人”(在个人利益受损时要已集体为重);二是继续做好宣传引导,做到晓之以情,动之以理;三是继续坚持“以奖代补”,扩大奖励范围,提高奖励额度。

  各位领导、同志们,虽然我乡美丽乡村建设取得了一定

  的成绩,但离县委县政府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接下来,我们要以现场会的召开为动力,继续学习兄弟乡镇的先进经验,要对美丽乡村建设再研究、再创新、再提升。我们相信,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紧紧围绕“创业增收生活美、科学规划布局美、村容整洁环境美、乡风文明和谐美”的方针,凝心聚力,一定能把某某村建设成为“宜居宜业宜游”、集观光、休闲、度假、康健等为一体的美丽乡村,某某村也必将成为某某某某一颗最璀璨的新星。

  篇二:美丽乡村申报材料

  统筹规划打造和谐美丽新奈曼

  ----奈曼旗美丽乡村推荐材料

  奈曼旗位于内蒙古通辽市西南部,科尔沁沙地南缘,南与辽宁省阜新市和北票市毗邻,东与库伦旗连边,西与赤峰市敖汉旗和翁牛特旗接壤,北与开鲁县隔河相望。全境东西宽68公里,南北长140公里,总土地面积8,137.6平方公里,其中:耕地218万亩,林地431万亩,林木蓄积量320万立方米。全旗辖14个苏木镇、一个国有农场、363个嘎查村、12个社区居委会,总人口43.2万,其中农业人口37.6万,蒙古族人口16万。国家级贫困旗县。

  20某某年财政总收入60,044万元,财政总支出240,000万元,粮食总产达到33亿斤,创历史新高,牧业年度家畜存栏达到223万头只,禽类饲养量突破1,000万只,农民人均纯收入6,999元。

  一、坚持规划先行,彰显特色绘蓝图

  根据财政部文件(财农改【20某某】3号)精神结合我旗城乡发展一体化的战略思想,以全旗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为统领,根据镇、村人口状况、自然资源、产业优势等基础条件,优化新农村空间布局,确定形成“一心两轴三片”、核心放射、网络发展的空间格局(一中心即以大沁他拉镇为核心,两轴即以省道和县道形成聚集轴,三片即在南部山区、中部沙区、北部平原区连片打造新农村示范村)。在全旗15个苏木乡镇场、363个嘎查村

  按照“建设中心村、培植特色村、保护历史文化村”的原则,以苏木乡镇为单位,结合当地村情民俗,因地制宜地规划编制一批城郊社区型、移民搬迁型、生态文明型、旧村改造型、民族风情型、旅游服务型“六型”新农村,通过层层筛选和实地查看,选取了移民搬迁型的白音他拉村、舍力虎村,生态文明型的扎哈塔拉村,民族风情型的巴彦塔拉嘎查为20某某年美丽乡村建设的试点嘎查村。

  二、培育特色产业,增强美丽乡村建设的持久动力

  白音他拉村是白音他拉苏木政府所在地,由白音他拉、耐日睦都、那木斯来甸子和卧风甸子四个自然村组成。总土地面积

  5.1万亩,其中:耕地15,100亩,林地6,000亩,沙地27,000亩。全村771户、2,231口人,劳动力1,027人,20某某年白音他拉村整体搬迁,住房砖瓦率达到100%,房屋建设规划合理、院墙整齐美观、街道平整宽广,村屯环境整洁大方。

  白音他拉村立足于自身的交通、位臵、技术优势,着力于发展食用菌、黄牛养殖产业。发挥内蒙古亿佳鸿菌业有限公司的龙头带动作用,通过组建专业合作社,加强种植户技术培训,增加种植品种,新增食用菌大棚达到202座,发展种植户201户,户均增加收入1.3万元。培育黄牛养殖产业,组建养殖专业合作社,发挥合作社作用,引进新品种、新技术,增加养殖户经济收入。建设养牛小区3处,养殖基础母牛1,500头,建设标准化牛舍4,300平方米,采用“合作社+农户”的管理模式,集中饲养,带动70余户增收,户均增收2.8万元。继续加大蛋鸡养殖产业,20某某年新建保温鸡舍38栋,总数达到50栋,蛋鸡养殖规模达到25万只。通过农机合作社,把村内集中连片的1550亩耕地,在确保收益不变的情况下从347户种粮农民手中依法流转过来,实行集约化、机械化耕作,开始尝试走土地集约化规模经营的道路。从土地流转中解放出来劳动力从事二、三产业,增加收入。

  大沁他拉镇舍力虎村位于大镇西南20公里,京通、巴新铁路、国道111公路从村屯东部穿过,地理位臵优越、交通便利。全村119户、460口人。总土地面积11,630亩,其中:耕地面积3,289亩,林地面积

  3,290亩,畜禽总量5,000头只,有种植专业合作社4个,养殖专业合作社2个,农机专业合作社1个,其他专业合作社1个。

  按照村屯规划的总体部署,结合本村实际,以打造“种植、养殖、林果、劳务”四大产业发展为主线,全村规划出了2,500亩的高产玉米种植区;200亩设施农业种植区、600亩果树种植区;600亩的综合养殖区;100亩的农副产品加工区。依托自然环境、田园景观、农耕文化、农家庭院和农业特色优势产业,发展以“吃农家饭、住农家屋、游农家景、享农家乐”为特征,集农业观光旅游、领略乡村风情、体验农耕文明于一体的“农家一日游”,带动其他产业发展,安臵闲臵劳动力,从而促进生态观光区、生活娱乐休闲区的功能发挥,加快村级经济社会健康发展。

  扎哈塔拉村位于八仙筒镇西北4公里,省道开鲁至八仙筒公

  路穿村而过,紧邻通辽市著名的孟家段水库旅游度假村。由2个村民小组组成,全村494户、1,540口人。总土地面积36,000亩,其中:耕地3,500亩,林地2,000亩,沙沼地30,500亩。

  在产业发展方面:农业建设中,发展配套土壤墒情和气象监测、节水管灌与滴灌、农田作业路、农防林等建设;强化科、教、文、卫、保等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向上级争取项目资金,逐年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切实改善村民的生产生活条件,实现生产先进化、生活社区化、生态和谐化目标。

  农作物种植方面,每年除种植传统高棵作物玉米以外,扩大了红干椒、万寿菊、以及曼沙西瓜等经济作物和特色种植面积,同时同甘肃沙漠水稻研究所签订了100亩沙漠沉膜有机水稻种植实验项目。

  在规模化养殖、生态林果和劳务输出方面,进一步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强化科技信息服务、发挥农村合作组织、农业龙头企业的作用,提高农业

  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提升农产品品牌影响力和市场竞争力,促进农牧民收入稳步提高。村里还有两个村办企业,吸纳了本村大多数剩余劳动力,让他们一年四季不出村就有活干,有钱赚,促进了农牧民收入稳步提高。

  巴彦塔拉嘎查是固日班花苏木政府所在地,距离高速公路入口20公里,大奈线油路和八青线油路穿村而过,该嘎查由南胡吉图、小胡吉图、巴彦塔拉三个村民小组组成,全嘎查225户708口人,总土地面积84,000亩,耕地面积14,360亩,林地面

  积11,000亩,草牧场面积58,310亩。是一个以养殖业为主的民族村,养殖科尔沁黄牛为主。种植业主要种植玉米和优质牧草。现在嘎查有和谐养牛合作社一个,敖图嘎养牛公司一个,建有全旗最大的牲畜交易市场,最高日成交量5,000头,成交额达到5,000万元。该村的“沙漠怪柳”被联合国列入自然文化遗产,蒙古族烤全羊,蒙古族特色小吃,丰厚的民族文化和豪放纯朴的蒙古族风情,吸引了大批游客来这里体验民族风情。

  三、突出工作重点,稳步推进美丽乡村建设

  (一)以“宜居家园”为目标,实施“五化六有七配套”(村屯亮化、绿化、硬化、美化、砖瓦化;有党员活动室、图书室、计生室、警务室、卫生室、便民商店;水、电、路、厕、广场、宽带、有线电视配套)工程。示范嘎查村街道绿化项目已基本完成,栽植各类绿化树6.2万株;安装太阳能路灯300盏;改造危房769户;4个村级活动场所及村民文体活动广场;村屯改造砖化院墙32,000延长米;4个直播卫星户户通;通村公路建设项目全部完成。

  (二)以环境优美为重点,积极开展“卫生环境整治”行动。以治理柴草乱垛、垃圾乱倒、粪土乱堆、污水乱泼、畜禽乱跑为重点,投资近10万元,出动3万人次,车辆500余台次;共清理街路2万多延长米,清

  理垃圾800多立方米,新建垃圾池2处,设垃圾箱50个,建沼气池52口;清理占道经营摊点25家,打造街道整洁,环境优美的新型农村。

  篇三:美好乡村建设汇报材料

  美好乡村建设汇报材料

  (20某某年1月27日)

  推进美好乡村建设是省委、省政府作出的重大决策,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举措。自省市美好乡村建设动员会召开以来,我县结合自身实际,提出建设“生态怀远、美好乡村、幸福家园”的目标,根据省委、省政府《决定》精神和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我县美好乡村建设按照因地制宜、一村一策的工作思路,立足实际,科学谋划,扎实推进。下面,我把我县美好乡村建设工作开展情况再作一简要汇报。

  一是抓组织领导,做到推动有力。为抓好此项工作,我县建立了党委领导、政府负责、部门联动的组织领导机制,由县委书记、县长任组长,县委副书记任常务副组长,县委、县政府相关领导任副组长,县直相关单位主要负责同志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并结合怀远实际,在对应市省7个指导组的基础上,增设了综合协调组、督查考核组和环境整治、绿化工作组,抽调了精干力量,集中办公,专职负责综合协调、操作实施、信息汇总等工作。各乡镇也按要求成立相对应的由党政主要负责同志任组长的领导小组,健全工作机制;各示范村成立村民理事会,明确理事会和村民在村庄内部管理和维护的责任。着力构建县—部门—乡镇—村(居)—村民组五级推动工作体系,形成美好乡村建设的强大合力。

  二是抓统筹谋划,做到规范推进。坚持规划引领,突出把高起点、高标准的建设理念融合到规划中,坚持不规划、不建设,三是抓典型示范,做到重点推进。根据全县村庄布点规划,按照“培育中心村、整治自然村、提升特色村”的要求,在前期走访、调查了解的基础上,重点确定了何巷村、罗新庄村、水海村、潘新村4个村进行先行试点,结合群众意见,确定了村庄规划、产业发展、环境整治、基础设施、农田整理、公共服务等若干个“推进点”,实施分类指导,注重远近结合、难易结合、软硬结合,确保了工作的重点推进。目前,何巷村的高金台片污水处理净化工程、罗新庄村的道路绿化工程、水海村的道路硬化工程和潘新村的污水微动力处理工程等系列美好乡村建设任务均已按期完工。与此同时,县美好办根据不同类型条件,筛选申报了47个中心村连同4个试点村作为第一批推动重点,从51个村的整体情况来看,涵盖了特色产业村、交通干道沿线村、重点景区

  周边村、历史文化名村等不同类型,51个村的美好乡村建设工作已经启动。

  四是抓资金投入,做到有效保障。从20某某年开始,县财政安排5000万元资金,并逐年增加,支持美好乡村建设。正在研究制定怀远县美好乡村建设整合资金管理办法,对资金筹集、工程招标、资金报账、财务核算、资金拨付、竣工决算、审计与监管做了详细规定,保证美好乡村整合资金的有效使用。为多渠道筹集美好乡村建设资金,注册成立了蚌埠村乡好美投资建设有限公司,注册资金1000万元作为启动资金,同时积极争取农业综合开发、财政支农资金、经济建设、环境保护等资金用于美好乡村建设,积极探索经营乡村模式,用现代化发展理念、效益化的产业导向、功能化的建设体系和整合化的投入保障推动美好乡村建设,激活农村发展要素。目前已经落实到位资金2500万元,近期已向4个试点村拨付了200万元建设资金。

  五是抓氛围营造,做到家喻户晓。尊重群众意愿,依靠群众力量,才能真正做好工作。我们积极做好宣传发动工作,引导群众积极主动参与,对于4个试点村,利用召开户代表会议等形式,把美好乡村建设从意义上讲透、内容上讲清、情理上讲明,取得群众的广泛赞同。县电视台、新闻网等媒体对美好乡村建设进行专题宣传,编发新闻近40条。在国省道沿线和4个中心村制作安装了一批4米某9米的宣传标语,围绕“生态怀远、美好乡村、幸福家园”主题,对美好乡村建设涉及的文明创建、综治、植树造林等各个方面进行宣传教育。坚持内宣、外宣并举,主动邀请新华社、安徽日报、蚌埠日报等县外媒体走进何巷村、罗新

  庄村等示范村宣传报道,特别是新华社的“让空心村变成别墅村”稿件以通稿形式刊发,国内先后有数十家知名媒体转发,进一步提高了怀远的影响力和美誉度。

  当前我县美好乡村建设存在着以下几方面的难点和问题:一是现代农业发展不足。农村的耕作方式、资金投入、技术水平相对落后,再加上与农业相配套的水利设施年久失修,无法真正为发展现代农业提供保障。同时,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化又受到资金、技术、土地流转等方面制度的制约,这些方面的制度建设明显滞后。二是资金投入严重不足。美好乡村建设需要大量资金投入,由于县级财力有限,广大农村基础设施差、村级集体经济落后、农民收入低,自我筹集资金能力差,现有的资金远远不能满足美好乡村建设需求,制约了农村社会、经济的发展。三是村庄整治难度大。目前的村庄大部分较为分散、基础条件差、外出人口多且自然村庄规模大,村级集体经济十分薄弱,整治难度大。四是县域资源整合困难。许多涉农项目资源,由于来自不同部门,很难加以整合,不能根据各地发展的轻重缓急安排使用,难以发挥更大的整体效应,这方面我们将加大工作力度,整合好资本投入。

  美好乡村建设是一项涉及面广的社会系统工程,也是一项关系广大群众切身利益的民生工程。20某某年,我们将始终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围绕目标,突出重点,明确重心,积累试点经验,扎实推进美好乡村建设。

  一、科学规划,引导美好乡村建设。强化规划的引领和指导作用,继续完善美好乡村建设规划,做到先规划后建设、不规划

  不建设、不设计不实施,以规划统筹各项建设。认真制定切实可行的年度计划,严格组织实施,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建设美好乡村。

  二、典型示范,带动美好乡村建设。在目前4个示范村工作基础上,20某某年,我县将全面推进第一批51个中心村美好乡村建设工作,坚持以村庄环境整治为重点,推进村庄基础设施、公共服务配套等方面建设,尤其是针对51个村发展基础、人口规模、资源禀赋、民俗文化等方面的差异,坚持从群众要求最迫切的事情入手,开展美好乡村建设。

  三、加大投入,推动美好乡村建设。建立美好乡村长期投入保障机制,积极利用省级美好乡村建设、县级配套资金,整合好村庄整治、危房改造、农村清洁工程、人畜饮水工程、沼气建设、水利建设、体育健身、土地整治等各类项目,根据美好乡村建设规划,制定道路、绿化、排水管道、环境治理等项目县级财政奖补标准,有序推进美好乡村建设。

  四、综合治理,创建美好幸福家园。大力开展农村垃圾污水处理、安全饮水、改水、改厕活动,通过农村“一事一议”、以奖代补,加强农村村内道路硬化工程建设,逐步推进各种农村垃圾处理模式,同时在有条件的村镇加强绿化和景观带的建设,探索市场化农村保洁业发展,并紧密结合全县文明创建活动,推进乡风文明建设,通过综合治理力争实现农村环境大改善。

  五、加强指导,强化工作责任落实。县美好乡村建设办公室的11个工作指导组和相关县直部门结合各自工作职责,按照前期制定的工作方案和实施细则,指导全县美好乡村建设,做到指

篇二:美丽宜居示范村申报材料

  

  乡村振兴示范村申报材料七篇

  乡村振兴战略规划发布实施,党的农村工作条例颁布施行,乡村振兴制度框架基本形成。展望“十四五”,优先发展农业农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必须牵住农村改革。下面是作者为大家整理的乡村振兴示范村申报材料七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乡村振兴示范村申报材料篇1**村位于县城西公里处,滨河路北侧,靠近县城,交通十分便利。风光秀美,资源丰富,年平均降水量600毫米,是天然的消夏避暑圣地。#村属某年新农村建设试点村,历史悠久,水美,广聚人气,全村共有175户,508口人,劳动力238人,党员34名。全村土地总面积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347亩,林地面积2752亩,粮食播种面积331亩,粮食总产量吨,人均纯收入5848元。

  #村以创建“美丽、生态、宜居”村为目标,近年来,全面加强基础设施、产业转型、文化、卫生、公益事业等方面的建设。目前,该村村容村貌整洁、美丽,民情敦厚,民风淳朴。并先后被省、市、县评为“旗帜示范党支部”、“新农村建设红旗村”、“计划生育先进村”、“文明示范村”“卫生整治先进村”、“新能源建设先进村”、“公路建设先进村”、“省级健康村”等。

  一、强抓班子建设

  村"两委"班子明确提出了"团结保稳定,实干促发展,建设坚强有力党支部村委会"的响亮口号。一是村支两委班子着手加强民主政治建设,坚持制度办事,规范了"党支部工作制度、村民代表大会制度、村务公开制度、一事一议"制度等相关制度,实行了村级事务规范化、制度化管理,真正做到村里事事有人管、事事有人问、事事有着落。二是每季度召开党支部大会,研究讨论基层组织建设,增强了干部的凝聚力和号召力。进一步完善了《#村村规民约》,按照《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的规定,坚持民主生活会制度,重大事项集体研究,形成团结协作、务实高效的工作作风,永葆组织的先进性。

  二、致力转型发展

  为了进一步加快主导产业的转型发展,一是对村办煤矿进行了改制,明确了村集体、村民、煤矿的利益,维护了村集体、村民和煤矿的各自利益,保证了村

  办煤矿的健康发展。二是采取地下支持地上、转型发展的原则,投资400余万元,新建800吨蔬菜保鲜库,由传统农业和资源业向其他产业转移,对采摘的蔬菜进行保鲜保存,带动了周边设施蔬菜的发展。充分利用城郊优势,积极鼓励村民大力发展交通运输业。目前,全村有80%的农户开着四轮车跑运输,近70%的妇女被安排在煤矿和蔬菜大棚工作。

  通过不断的调整产业结构,组织村民进行土地流转、开展各类培训教育活动,加大对外劳务输出力度,切实增加了农民收入。

  三、加快生态发展

  #村是一个以煤炭和传统种植业为主的村,为加强生态发展,改变群众传统生活习惯。一是集中新建大型沼气池3口,积极宣传节能吊炕,全村100%的农户用上干净的"沼气",睡上了节能的"吊炕"。二是大力推行农村“四改”工程,全面完成了改水、改厨、改厕、改圈。三是生产便道覆盖全村,电网改造、农村有线电视覆盖、网络全覆盖、自来水管改造全面完成,群众生活得到极大改善,目前,全体村民的水费、电费、电视费都由村集体交纳。四是按照“外突出特色,内优化功能”的要求,对全村农户房屋进行统一粉刷。

  四、狠抓环境卫生

  #村、支两委始终把环境卫生作为一项长期性的工作来抓。投资18#元配置了保洁车一辆,专职保洁员四名,每人负责一片,每天早上8点定时清理垃圾,保证垃圾一日一清,并有专门的垃圾填埋场。除此之外,村、支两委每月25号组织村民对河道进行清淤,对花木、草坪进行打理。至某年实行以来无论天阴下雨、过时过节从未间断过,久而久之在井玉沟才村形成了惯例,大街小巷处处干净整洁。污水主要是生活用水,每家每户都接有下水管道同县城管道相连进行排放。通过几年的努力,如今呈现在眼前的井玉沟村是宽敞笔直的通村公路、整洁干净的大街小巷、别致新颖的农房民宅、林立耀眼的节能路灯和靓丽美观的文化广场。

  五、强化公共实施

  #村紧紧围绕中央新农村建设的20字方针,对新农村进行整体建设规划,高标准规划了住宅区、绿化带、休闲区、活动室、文化娱乐场等设施。先后投资200多万元,完成街道硬化29600多平方米;投资185万元,完成了河道整修110米;投资172万元完成了休闲公园建设,投资37万元完成了绿化带建设;投资40万元完成了门牌楼建设,投资29万元安装完成了街道亮化工程,投资18万元完成了村电力增容、网络通讯整修工程;投资23万元完成了文化大院建设、便民超市和村卫生所建设,投资120余万元完成了了学校、办公楼建设。

  六、调动村民积极参与

  一是按照《#村村规民约》,适时开展了"八荣八耻"学习、"十星级文明户"和"平安家庭"创建、"婚育新风进万家"等活动,调动全体村民的积极性和主人翁意识,进一步提高村民素质。二是组织发动村民义务进行卫生清扫、堆放物清整、垃圾清理等,有效改善了村容村貌,使村域环境卫生秩序得到彻底改观。如今,全村已评选出了"文明户"100户,"遵纪守法光荣户"90户。井玉沟村连续十年无一例计划外生育,连续四年被评为

  “综治先进村”。通过一系列活动的开展,实现了“以点带面,共同进步”,的目标,正确树立了群众的争创意识,提升了群众参与和示范创建的积极性。

  七、奋力拼搏实现美好乡村建设

  在新农村建设合理规划布局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快打造“美丽、生态、宜居”村的步伐。依托井玉沟村,交通便利,依山傍水,风景秀丽,靠近**山、麻衣寺等旅游景区的特点,打造绿色生态、休闲旅游一体模式的美丽新农村。一是打造生态旅游地。预计投资100万元,新建占地100亩的绿色采摘园,投资150万元新建农家乐休闲中心。采摘园和农家乐休闲中心内设新鲜果蔬园、棋牌室、茶艺厅、餐饮区、自助烧烤区、土特产品区。在这里,春可观花,夏可纳凉,秋可品果,冬可赏雪。亲近自然,寄情于山水。真正建设成为生态旅游地。采摘园和农家乐休闲中心采用股份制的方式创建,村集体和每户村民都占有股份,带动了村民的积极性的同时也壮大了集体经济,增加了农民收入。二是完善公共服务。投资300万元,建设综合性老年服务中心。综合性老年服务中心集居住、养老、医疗、保健、文体等功能于一体,内设居住区、康复区、医疗室、文化室、健身广场、花园等,能为老年人家庭提供一个高标准的生活居住环境,极大的提升他们的生活水平,倡导并实际践行

  “品质养老”的服务理念。同时,建立老年人管理与服务体系,进一步丰富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积极开展助老、扶老活动、老年人

  文体活动的辅助性、服务性工作;开展对贯彻落实老龄政策法规、实施老年人优待、老年人生活状况等的调研工作;提供老年人咨询服务;负责有关老年人服务基础设施的日常管理和维护工作,切实维护老年人的合法权益。项目实施后能在很大程度上改善周围区域的城乡面貌,还可提供大量的就业机会,增加文化社会经济效益。三是建立长效机制。对失地农民和无地、无收入、无保障、重度残疾等人员进一步完善农保、低保等制度,确保人人有保障。对全村70岁以上老年人每人每年给予500元的生活补贴,并且在年终进行慰问,确保老有所依,老有所养,建立健全助老制度。

  随着#村全体村民的齐心协力,干部群众的团结一致,奋力拼搏,一个村风文明、生产发展、美丽宜居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已在梁余大地迅速崛起。

  乡村振兴示范村申报材料篇2党的十九大首次作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部署,并再次强调,要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回顾新农村建设发展历史,从某年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首次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重大历史任务,提出“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具体要求开始;到某年党的十七大提出“要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再到某年党的十八大提出:“要深入推进新农村建设,全面改善农村社会生产生活条件”;直至某年,党的十九大把“新二十字”方针作为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总要求。从新农村建设的脉络延续可以看出,在经济社会发展到一个新高度,党和国家对新农村建设的具体要求进行了升华,提出了更高目标,也能非常清晰的看出党和国家对新农村建设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如何在新的历史背景下,实现“乡村振兴战略”伟大构想,XX乡党委政府一班人进行了探索,寻求了一条产业发展为载体,乡村旅游为龙头,挖掘农俗文化,走上了一条产旅结合、文旅结合发展之路。现将有关情况作如下报告。

  一、近年来XX乡乡村振兴探索推进情况

  (一)乡村旅游促进发展

  杨家河景区已经形成规模,旺季日均接待游客达到3#人次,竹筏和乌篷船项目日均营收入2#元以上,全年实现村集体经济70万元。打造松林塘村漂流项目,目前共实现收入60余万元。开办农家乐8家,培育带动松林塘、杨家河、周公寨三村50多户贫困户就业或发展。贫困户、留守老人在景区售卖农副产品,也能稳定增收,实现了旅游富民。某年12月19日,XX市长调研杨家河乡村,对旅游促进脱贫攻坚给予高度评价。XX局也通报表扬我乡旅游促进脱贫攻坚工作,XX日报两次刊载XX乡村振兴。

  (二)产业转型升级

  全乡已完成香桃种植4#亩,其中最早批次2#亩今年就将挂果,XX将以此举办首届桃花节。贫困#都有种植(政府免费提供种苗、技术,无劳力贫困户由村代管和入园分红),解决了长效增收问题。杨家河香桃产业园1#亩,贫困户稳定分红,青河村奔康产业园种植猕猴桃400亩,贫困户全部入园。周公寨村众康种养殖专业合作社,种植香桃、蜜柚600亩,兴鑫养殖专合社养山羊400余只,种皇梨500亩,两个园区吸收群众40多人入园务工,发放工资30余万元。皇梨参加省农博会,受到#书记、XX书记好评。引进蜜生元蜂业项目,建成XX西部最大中蜂养殖基地,带动群众养殖中蜂400余箱。我乡还发展柑橘、李子、枇杷、李、杏等水果种植(规模均在100-600亩之间),打造川北水果之乡。产业转型与乡村旅游互为补充,为产业振兴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挖掘民俗文化

  近年来,XX乡按照生态美、设施美、产业美、人文美的要求,不断挖掘民俗文化。将打夯、碾米等古老的农村生产生活场景展示给游客;同时在节假日时期还举办牛灯竹马等民俗表演。积极探索民俗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的发展模式,把文旅结合发展作为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内容,有效推动美丽乡村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发展。

  二、XX乡“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需要解决的问题

  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涉及到农村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及生态文明,解决问题需要全方位、一体化通盘考虑,统筹实施。通过我们调研,“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需要解决的重点问题主要有4个方面。

  一是产业不强的问题。产业兴旺是实现乡村振兴的第一要素,也是需要解决

  的最根本问题。就XX乡来看,农业领域民营经济总体来看还很不发达,农村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的产业发展模式还远没有建立起来。

  二是收入不高的问题。“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实现乡村振兴,农民的收入上不去,会直接带来民主管理、居住环境、农村乡风的一系列问题。

  三是农村环境差的问题。党的十九大把二十字方针中“村容整洁”调整到“生态宜居”,对农村生产生活环境要求来说是一个质的飞越。近几年,尤其是某年以来,我乡虽然通过持续不断的新农村建设,尤其是加大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力度,农村面貌有了较大改观但还没有得到根本扭转。解决垃圾污水乱扔乱泼、秸秆乱堆乱烧、畜禽散养等问题还任重道远。

  四是农村基层组织能力弱的问题。“送钱送物,不如建个好支部”。农村基层组织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保障,目前基层组织老龄化严重,在接受信息,运用新的治理手段方面严重不足。

  三、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几点建议

  本人通过在基层几年工作与探索中,结合当前实际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有几点建议。

  第一,要制定规划,明确标准。要结合当前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新形势、新特点和新要求,找准乡村振兴的切入点,制定出既符合乡村振兴总体要求,又体现人文经济特色的总体规划。规划制定要因地制宜,防止片面追求“高大上”。在规划制定的基础上,要明确实现乡村振兴的标准,标准的制定要切实对准新“二十字”方针,确保工作不跑偏、不走弯路。

  第二,要发展产业,富裕农民。要加快现代农业建设,提升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和经营体系水平,为乡村振兴打好坚实基础;要大力发展农村集体经济,盘活农村集体资源,增强村集体的自我投入能力,要把富裕农民作为发展产业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为乡村振兴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

  第三,要改善民生,提高质量。要把当前脱贫攻坚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紧密结合起来,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的投入,着力改善农村民生。要真正做到农业农村优先发展,重点加强农村路、水、电、气、房、厕、网的建设;要加大投入,进一步完善农村养老、教育、医疗、大病救助等社会服务体系,尤其是

  政府的“兜底”服务,切实提高广大农民的生产生活质量。

  第四,要抓好试点,探索路径。按照新“二十字”方针内容,要加大资金投入和政策扶持,打造试点,树立标竿,探索路径,为全面科学推进乡村振兴积累经验。

  第五,要宣扬典型,引领示范。要充分利用各类媒体,宣传典型,树立典型,让广大农民看得到,学得着,同时增强典型的荣誉感。要通过召开现场会、推介会、帮扶对接会等有效形式,增强引领示范作用,形成比、学、赶、帮、超的良好氛围。

  第六,要强化培训,提高能力。要以加快农民职业化为目标,培育一大批以家庭农场主、种养大户、农民合作社骨干为重点的,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立志扎根农村的新型职业农民;要加强农业战线干部队伍培训,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同时要加强各级党委、政府领导的培训,统一思想,鼓足干劲,提高能力。

  第七,要整合资金,加大投入。今后一个很长时期,农业农村仍然是全社会最薄弱板块,农民仍然是一个最弱势群体,要真正按照中央提出的“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要求,加大对“三农”的投入。要整合力量,打破部门利益,克服本位主义思想,创新农业农村的投融资模式,把更多资金吸引到实现乡村振兴战略上来。

  第八,要强化领导,形成合力。加强组织领导的核心就是党政一把手要高度重视,一把手重视,从上到下就都会重视,事情也就能抓紧、抓实、抓好。从长远看,要建立健全乡村振兴的工作机构,配齐配强工作力量,保证工作经费,充分发挥综合协调作用。从当前情况看,要缕顺与住建、发改、财政等部门之间的关系,形成整体合力,加快建立起通力合作的工作机制。

  乡村振兴示范村申报材料篇3为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规范善治示范村建设,充分发挥乡村振兴战略先进典型引领作用,根据《浙江省善治示范村认定暂行办法》(浙乡振组[某]12号)和《关于开展某年度“浙江省善治示范村”认定工作的通知》要求,结合我区实际,现就做好浙江省善治示范村申报工作通知如下:

  一、申报条件

  浙江省善治示范村首先必须同时满足以下条件:年集体经济总收入达到15万元且经营性收入达到8万元以上、县(市、区)命名的平安村和文明村、市级以上民主法治村。浙江省善治示范村还应符合以下要求:

  (一)党建引领坚强有力。深入推进乡村组织振兴,以党建引领乡村治理,村党组织切实履行主体责任,充分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引导村民自觉参与善治村建设,推动乡村治理任务有效落实。健全落实村党组织领导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开展工作相关制度,支持依法组织乡村自治,提高村民法治意识,弘扬传统优秀文化促进乡村治理。

  (二)自治形式有效多样。村民自治制度体系健全,村民委员会、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特别法人地位和权利得到有效维护。村务监督委员会作用发挥充分,对村级重要事项全过程监督有力。自治章程、村规民约完善健全,并积极发挥作用。健全和创新村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村民自治机制,依托村民会议、村民代表会议、村民议事会、村民理事会、村民监事会、乡贤参事会等,形成民事民议、民事民办、民事民管的多层次基层治理格局。培育服务性、公益性、互助性农村社区社会组织,积极发展农村社会工作和志愿服务。

  (三)法治理念深入人心。加强民主法治村建设,将尊法学法守法用法贯穿于善治村建设全过程,把学习宣传宪法摆在首要位置,“宪法入户”活动扎实。村两委班子成员、党员干部带头守法,两委班子成员无违法违纪行为,加强青少年、新居民、特殊人群等对象法治宣传教育,“学法模范户”“法律明白人”等评选活动扎实开展。推进法治公园、广场、长廊、墙绘等法治阵地建设,积极运用互联网、*等新媒体开展法治宣传教育。建强村级公共法律服务点。乡村综合治理和平安建设深入推进,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不断完善,村级综治中心、便民服务中心标准化和“全科网格”建设日益深化,治保调解组织健全,人民调解组织矛盾纠纷化解成功率达到98%以上,无刑事案件、越级上访、重点人员漏管脱管等影响社会安定的问题发生。

  (四)德治教育春风化雨。开展教育教化、乡风乡愁、礼仪礼节、家德家风、文化文艺等文化礼仪活动。依托道德讲堂、文化礼堂、德孝主题公园等载体,讲述优秀传统美德,传播身边感人故事。广泛开展道德模范、最美人物、身边好人

  等形式多样的评选活动。开展移风易俗,实施“垃圾不落地、出行讲秩序、办酒不铺张、邻里讲和睦”行动效果明显。深化“道德评议”活动,弘扬真善美,贬斥假恶丑。开展“平安家庭”“文明家庭”等系列评选,促进村民崇德向善、和睦相处。广泛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志愿服务常态化,打通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关心群众、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五)民生福祉不断提升。村级集体经济组织依法独立开展经济活动,集体资产有效保值增值,“三资”管理规范。各项惠农利民政策依法得到落实,村民增收渠道多样,收入稳步增加。发展公共事务、公益事业,公共设施完善、维护及时,优抚安置、养老扶幼、扶贫助困、公共卫生、合作医疗、社会救助等得到落实。无失学儿童,无老人、婴幼儿和残疾人被遗弃。开展绿色家庭、绿色社区、绿色出行等行动,深化美丽乡村建设,村庄面貌达到绿化、美化、亮化等要求,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二、申报程序

  1、乡镇(街道)申报。坚持实事求是、好中选优、宁缺勿滥原则,乡镇(街道)党(工)委结合“三治融合”示范村创建,对辖区内创建“浙江省善治示范村”的行政村进行初评。未达到必备条件的村,不得参评;完全满足必备条件的,按照《浙江省善治示范村评定表》(附件3)计分,得分在90分以上的,可申报“浙江省善治示范村”。

  2、区审核上报。区农业农村局牵头组织、宣传、政法、信访、民政、司法等部门进行联合审查,并进行复核计分,审核结果报市级主管部门。

  三、材料要求

  浙江省善治示范村申报材料为:浙江省善治(三治融合)示范村工作情况报告、浙江省善治示范村创建申报表、《浙江省善治示范村评定表》,材料一式二份,同时报送电子稿。申报材料完整、真实、准确,弄虚作假的,经查实后取消申报资格。

  四、时间要求

  乡镇(街道)在某年10月25日下班前完成初评,并将完整的申报材料经乡镇(街道)主要领导签字后上报至区农业农村局经改科韩莹处。

  五、工作要求

  各乡镇(街道)充分认识做好浙江省善治示范村认定工作的重要意义,认真研究部署,切实抓紧抓好。工作中要严格程序,又要删繁就简。

  乡村振兴示范村申报材料篇4XX行政村位于XX镇XX部,全村XX户、XX人,党员XX人。为了响应乡村振兴战略的号召,发挥党员带领群众致富的领头雁作用,XX村班子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能力,充分利用“两学一做”教育活动和“三会一课”制度,定期组织全村党员进行集中学习,形成常态化、制度化学习机制;对党员干部强化责任担当,明确职责要求,对无职党员设岗定责划分责任区,包片包户,充分发挥了党员的联系服务群众的桥梁纽带动用和先锋模范作用,促进了村民团结稳定。

  XX村村集体经济以光伏发电和车间、大棚、土地、集体资产出租等收入为主,某年底村集体收入达到30万元,某年预计可达到40万元。全村以木制工艺品加工和大棚种植为支柱产业,木制品加工以小规模、分散式特点为主,产业发展方式灵活。目前,XX村已有木制工艺品加工个户XX户,能够提供近200个就业岗位,有力地带动了XX村及周边村的村民就业和收入的提高。大棚种植主要以XX和XX为主来带动本村农户发展大棚种植。

  XX村是XX镇重点打造的美丽乡村建设示范村,自某年7月份XX村开始建设美丽乡村以来,投入较大的人力物力财力,硬化路面、种植植被,美化环境。XX村动员全村村民,进行村居环境清理和打扫,提高村民绿色、健康和卫生的生活意识;XX村有树林百余亩,常年栖息有白鹭和灰鹭,生态优美宜居。

  乡村振兴示范村申报材料篇5重庆市江北区郭家沱街道石佛村,又名龙田坎,位于重庆市江北区下半段,郭家沱街道东部。东与郭家沱街道大坝村交界,西与望江厂石马岗相连,南与郭家沱街道琏珠村交界,北与鱼嘴镇望龙村交界。我村原隶属于重庆市江北区鱼嘴镇,某年10月划归重庆市江北区郭家沱街道管辖。全村辖10个合作社,户籍总户数470户,总人口1285人,幅员面积3600亩,其中耕地面积468亩,林地1300亩。

  村内现有两条社级公路——郭鱼路和石兴路,实现了社社通公路。在农网建

  设方面,我村实现了通讯、有线电视的大幅面覆盖;塘库堰全部实现承包管理;劳务输出不断增多,经济收入发生了较大变化,目前人均可支配收入为4900元。我村近年来引进的企业主要以食品加工和机械制造为主,以“重庆市隆盛达食品厂”和“重庆市方伟机械厂”为代表。这些企业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石佛村村民的就业问题,为村民就近就业提供了便利。

  村现任两委班子成员共7人,除主任、书记、计生专干、综治专干、会计5人外,还包括驻村干部和大学生“村官”各1名。近年来,村两委按照科学发展观、“314总体部署”、“1595战略”等宏观政策要求,结合本村实际摸索科学的发展路子,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村两委班子积极贯彻落实基层党组织联系群众“三项制度”,认真完善“三薄两单”,同时还配套设置了“党务政务村务公开栏”,“零距离访谈室”等,把为民办事真正落到实处。

  在我村发展的战略部署方面,村两委一贯重视经济与社会的和谐发展,我村早在1998年就被江北区人民政府授予“小康村”称号,在XX年曾被评为“区级文明村”。延续一贯的“经济与社会并重发展”的指导思想,我村委会对此次“民主法治示范村”的申报高度重视。我们深刻认识到这对进一步增强村民民主法制意识,不断规范村务管理,加大依法治理力度,维护地区的社会政治稳定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这不仅是促进我村全面和谐发展的一件大事,更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题中之义。为此,我们专门成立了“石佛村创建民主法治示范村工作领导小组”,(以下简称“小组”)以村支部书记付优优为组长、村主任李文云为副组长,村两委其他相关人员为小组成员。小组结合“重庆市‘民主法治示范村’指导标准”,以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为目标,从本村实际出发,以服务广大村民为宗旨,从各方面切实加强我村民主法治建设,按照上级相关要求,初步形成了“村级组织健全有力”、“民主制度规范完备”、“法制教育扎实有效”、“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的良好局面。

  一、加强村党组织及两委自身建设,进一步提高服务意识。

  我村以服务村民为根本宗旨,结合当前基层党组织联系服务群众“三项制度”,切实加强党组织及两委自身建设,确保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和先锋模范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建立了以村党组织为核心,村两委为主导、各社社员为

  主体的村组织体系。

  在村党组织的领导下,我村充分发挥党员的带头作用,一方面不断加强自身理论建设,利用村图书角及远程教育室定期对党员干部开展教育培训;另一方面建立了相关实体组织,如“石佛村计划生育协会”、“石佛村花椒合作社”、“石佛村社会保障服务站”、“石佛村社会治安综治治理组织”、“石佛村村务公开监督小组及民主理财小组”等,切实提高村党组织及村两委服务广大村民的水平。

  二、规范民主管理制度,健全村务公开制度。

  按照“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求,我村不断规范民主管理制度,合法产生村民自治章程及村规民约,同时在民主选举、民主评议、民主决策等方面都切实做到按制度按规章办事。

  按照相关要求,我村定期召开村民会议及村民代表会议,通过此类会议,对与村民切身利益相关的事项实行民主决策,切实落实“一事一议”制度和决策责任追求制度。在财务方面,实行定期审计和定期公开,确保村民对村社财政情况的知晓度。对于村干部的管理,实行民主评议,落实奖惩及责任追究制,确保村干部服务人民群众的水平不断得到提高和村民对于干部的满意度。

  三、法制教育扎实推进,村民法律意识进一步提高。

  按照“乡风文明”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求,我村认真贯彻落实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并采取形式多样的法制宣传及法制教育,切实提高村民知法守法意识。我村不仅有效利用图书角加强对广大民众的法制教育,还依据本村实际,设立法制宣传组,指定各社的法制宣传员和法律明白人,保证法律宣传教育在群众当中的覆盖率。

  在“法进家庭、法进村户”的活动中,我村的计划生育工作搞得有声有色,通过开展各类活动,在民众中广泛宣传计划生育相关法规政策,进一步提高了村民的健康生育观。除此之外,我村还积极配合郭家沱街道派出所做好农村安保工作,设立了专门的治安巡逻队,确保我村社会稳定,保一方平安。

  四、发展经济、促进和谐

  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求,我村积极发展集体经济,结合本村实际,建立了“花椒合作社”等经济组织,激励和调动具有不同优势的村民发展经济,帮助村民致富。在发展经济的同时,我村还十分重视经

  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不断健全合作医疗制度,进一步落实养老扶幼、扶贫助残等工作,给予村五保户、低保户、特困残疾人、留守儿童、空巢老人等弱势群体特别的帮助和关怀,进而确保了我村社会和谐。

  总的来说,通过村基层党组织及两委班子成员的共同努力以及广大社员的积极配合,我村在“村级组织”、“民主制度”、“法制教育”、“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都取得了一定成就。为此,我村积极参与此次申报“重庆市民主法治示范村”活动,希望通过此次申报,在肯定我村成绩的同时,进一步总结经验,发挥优势,同时也寻找到需要改进之处,以便进一步加强我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石佛村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乡村振兴示范村申报材料篇6随着“乡村振兴”号角的吹响,周山村与时俱进,开创了新时代“乡村振兴”的新局面,成了偃师市北部一颗璀璨的明珠!

  一、抓好党建,全心为民

  把班子建设放在首位,是村里的主要任务,为了强化党员队伍建设,提高党员干部的思想素质,为党员营造一个好的学习环境,周支书带领村两委班子,投资#改善了党员活动阵地。更换了桌椅板凳,制作了党建书柜,安装了空调、音响,配置了投影仪器,优化了学习环境,利用现代化的学习方法,有效地提高了学习效率和质量。

  周山村共有党员41名,这41名党员,是村里的中流砥柱,是党联系农村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是群众中的贴心人。在他的领导下,党支部每月一次碰头会,传达上级精神,总结前期工作,布置下期任务。全体党员定于每月26号为学习日。一方面加强学习教育,提高整体素质,另一方面认真执行集体领导下的个人分工负责制,做到事事有人管,人人有责任,努力营造讲实话、办实事、求实效的工作环境,使班子成员之间能互相通气,互相补充,互相协作。

  党员是群众的榜样!为了体现党员的服务意识,党员定期在村里公共场所打扫卫生,清理垃圾,在路边村口义务植树。在扶贫攻坚战中,党员对贫困户结对帮扶,无私奉献,敢于担当。在他的带领下,全体党员干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真正起到了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引导和带领人民群众齐心

  协力投身小康村的建设。

  二、争取项目改善公益设施,服务群众生产生活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民群众生活的改善,精神文明素质要求越来越高。为了建设社会主义美丽新农村,让村里群众都有丰富的业余生活,村支部克服困难,筹措资金——,为村里建了两个文化广场,广场周围安装了功能多样的健身器材,有篮球场地,乒乓球台。晚上文化广场最热闹,有散步的中老年人,有打篮球和打乒乓球的孩子们,健身器材利用率很高,男女老少上上下下,其乐无穷。广场东南角活动室门口音响响起,跳舞的中青年妇女开始上阵。优美的舞姿,吸引不少人驻足观看。北文化广场的东面,是某年新建的文化舞台——周山剧场。逢年过节,村里宣传队都会为群众奉献文化大餐,在舞台上演出精彩的节目,那些演员们上台表演节目,下台下地劳动,真是群众性的文艺活动,给乡亲们带来了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

  在周山村南文化广场北面,建有一个周山村《家风家训馆》,馆内有浓浓的文化气息,馆壁四周板面图文并茂,内容丰富。馆内文字中正能量的引导和榜样的力量,让每一个进馆的周山子孙都会有一次心灵的洗涤和道德情操的升华!他集周山村之智慧建造的《家风家训馆》,是造福周山后代的基地!为营造文明村风,尊老爱幼,纯朴民风,和善家庭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要想富,先修路,周山的原出村道路狭窄,限制了大型车辆的进出,也限制了村民的增收。生产路是土路,给群众生产生活带来诸多不便。村两委讨论决定:出村路一定要扩宽,生产路一定要硬化。可是在修路过程中,占谁家地都心疼,在以土地为生的周山村民,视土地为生命。党员干部,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换位思考,从群众切身利益出发,和有关群众谈格局,谈利害,谈发展。最终,达成共识。出村路2400米进行了扩宽,村里经济作物运出更加通畅了!村民出入更加方便了,减少了因雨后土路的泥泞造成的生产损失。他真正把“要想富先修路”贯彻到位了。

  扩宽道路完成后,村两委深谋远虑,又考虑解决排污问题。要挖排污渠,会破坏有些家庭的一些建筑,会暂时阻碍正常出行,有时还要个人出工,有个别村民暂时不理解,村里召开两委会、党员会,分头给群众做工作。如今,周山村大街小巷没有污水,街道干净整齐。只要进入周山村的人,无不绝口称赞,周山村

  真干净!

  周山村所处的地理位置是十年九旱。村两委想尽办法,投资——又为村里打了三眼机井,扩大浇地面积500亩。结合村水利条件优势,村里又进行农业结构调整,以种植葡萄,大葱,红萝卜,西瓜创收致富,并打出了品牌。市区常常有外地商贩,果蔬前边都加“周山”二字用周山品牌,可见周山果蔬品牌名声之大。在今年春天无雨情况下,周山村浇地不停,一眼望去,到处绿油油的麦田和果树,还有出土不久的西瓜大葱。保证大旱不减产,小旱保丰收。同时又修建了自来水池子的配套设施,保证了全村的人畜安全用水。

  村两委克服重重困难,为村里条条街道和出村路上都安上了路灯,为村民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方便。那些披星戴月在外求学的孩子们晚上放学回家有安全感,村民外出推销蔬菜、水果,晚上归来,只要看到村口的路灯,一天的疲劳顿消一半,从心底里感到满满的温暖!

  周山村低压线年久破旧,存在安全隐患,党员干部上下奔走与有关单位协商,全部换上12米低压线杆,旧电线全部换成了符合安全标准的新黑皮线。给村民生产和生活带来了极大的方便,群众无不拍手称快。

  周山村地处偏僻,缺医少药,村党员干部看在眼里急在心里,立马行动,为村里筹建了集体卫生室,为群众提供了方便,特别是老弱病残的人,看病吃药有了保障。

  他高瞻远瞩,雷厉风行,引天然气进村,带领周山干部群众较早用上了天然气,全村百分之九十的户已用上了天然气,既节约方便又环保。

  三、多措并举,致力帮扶脱贪

  脱贫攻坚是一场硬仗!全村54户贫困户需要脱贫,为了打胜这一仗,他四条线齐上阵!第一,政策兜底,12户能享受国家待遇,帮助办全了所有手续,每户享受4500元待遇。第二,光伏扶贫,利用村里光伏收入扶贫9户,每户3#元。第三,金融带贫,每户2400元。第四,金果树工程,鼓励劳动致富。每年村里为这些贫困户提供一亩地的葱或红萝卜种子,化肥和浇地费用全免,每年收入3#—4#元。党员和贫困户结对子,贫困户家家有人管,户户有人问,他走遍了每一户贫困户,保证扶贫到位,人人满意!某年底,全村54户贫困户(163人)中,51户(156人)脱贫,周山贫困村顺利摘帽。剩下的3户(7人)保证今年脱贫!

  四、常抓综合治理,确保村民安居乐业

  村里以发展促稳定,各项工作都在营造整个村子积极向上的氛围。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和精神文化生活都有了全面的、明显的提高,群众和睦相处,互敬互爱守望相助,安居乐业。

  乡村振兴是奋进的旗帜,是憧憬的诗篇,周山村以实际行动践行振兴乡村战略,引领最美乡村幸福发展!

  乡村振兴示范村申报材料篇奈曼旗位于内蒙古通辽市西南部,科尔沁沙地南缘,南与辽宁省阜新市和北票市毗邻,东与库伦旗连边,西与赤峰市敖汉旗和翁牛特旗接壤,北与开鲁县隔河相望。全境东西宽68公里,南北长140公里,总土地面积8,平方公里,其中:耕地218万亩,林地431万亩,林木蓄积量320万立方米。全旗辖14个苏木镇、一个国有农场、363个嘎查村、12个社区居委会,总人口万,其中农业人口万,蒙古族人口16万。国家级贫困旗县。

  某年财政总收入60,044万元,财政总支出240,#万元,粮食总产达到33亿斤,创历史新高,牧业年度家畜存栏达到223万头只,禽类饲养量突破1,#万只,农民人均纯收入6,#元。

  一、坚持规划先行,彰显特色绘蓝图

  根据财政部文件(财农改【某】3号)精神结合我旗城乡发展一体化的战略思想,以全旗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为统领,根据镇、村人口状况、自然资源、产业优势等基础条件,优化新农村空间布局,确定形成“一心两轴三片”、核心放射、网络发展的空间格局(一中心即以大沁他拉镇为核心,两轴即以省道和县道形成聚集轴,三片即在南部山区、中部沙区、北部平原区连片打造新农村示范村)。在全旗15个苏木乡镇场、363个嘎查村

  按照“建设中心村、培植特色村、保护历史文化村”的原则,以苏木乡镇为单位,结合当地村情民俗,因地制宜地规划编制一批城郊社区型、移民搬迁型、生态文明型、旧村改造型、民族风情型、旅游服务型“六型”新农村,通过层层筛选和实地查看,选取了移民搬迁型的白音他拉村、舍力虎村,生态文明型的扎哈塔拉村,民族风情型的巴彦塔拉嘎查为某年美丽乡村建设的试点嘎查村。

  二、培育特色产业,增强美丽乡村建设的持久动力

  白音他拉村是白音他拉苏木政府所在地,由白音他拉、耐日睦都、那木斯来甸子和卧风甸子四个自然村组成。总土地面积

  万亩,其中:耕地15,100亩,林地6,#亩,沙地27,#亩。全村771户、2,231口人,劳动力1,027人,某年白音他拉村整体搬迁,住房砖瓦率达到100%,房屋建设规划合理、院墙整齐美观、街道平整宽广,村屯环境整洁大方。

  白音他拉村立足于自身的交通、位臵、技术优势,着力于发展食用菌、黄牛养殖产业。发挥内蒙古亿佳鸿菌业有限公司的龙头带动作用,通过组建专业合作社,加强种植户技术培训,增加种植品种,新增食用菌大棚达到202座,发展种植户201户,户均增加收入万元。培育黄牛养殖产业,组建养殖专业合作社,发挥合作社作用,引进新品种、新技术,增加养殖户经济收入。建设养牛小区3处,养殖基础母牛1,500头,建设标准化牛舍4,300平方米,采用“合作社+农户”的管理模式,集中饲养,带动70余户增收,户均增收万元。继续加大蛋鸡养殖产业,某年新建保温鸡舍38栋,总数达到50栋,蛋鸡养殖规模达到25万只。通过农机合作社,把村内集中连片的1550亩耕地,在确保收益不变的情况下从347户种粮农民手中依法流转过来,实行集约化、机械化耕作,开始尝试走土地集约化规模经营的道路。从土地流转中解放出来劳动力从事二、三产业,增加收入。

  大沁他拉镇舍力虎村位于大镇西南20公里,京通、巴新铁路、国道#公路从村屯东部穿过,地理位臵优越、交通便利。全村119户、460口人。总土地面积11,630亩,其中:耕地面积3,289亩,林地面积3,290亩,畜禽总量5,#头只,有种植专业合作社4个,养殖专业合作社2个,农机专业合作社1个,其他专业合作社1个。

  按照村屯规划的总体部署,结合本村实际,以打造“种植、养殖、林果、劳务”四大产业发展为主线,全村规划出了2,500亩的高产玉米种植区;200亩设施农业种植区、600亩果树种植区;600亩的综合养殖区;100亩的农副产品加工区。依托自然环境、田园景观、农耕文化、农家庭院和农业特色优势产业,发展以“吃农家饭、住农家屋、游农家景、享农家乐”为特征,集农业观光旅游、领略乡村风情、体验农耕文明于一体的“农家一日游”,带动其他产业发展,安

  臵闲臵劳动力,从而促进生态观光区、生活娱乐休闲区的功能发挥,加快村级经济社会健康发展。

  扎哈塔拉村位于八仙筒镇西北4公里,省道开鲁至八仙筒公

  路穿村而过,紧邻通辽市著名的孟家段水库旅游度假村。由2个村民小组组成,全村494户、1,540口人。总土地面积36,#亩,其中:耕地3,500亩,林地2,#亩,沙沼地30,500亩。

  在产业发展方面:农业建设中,发展配套土壤墒情和气象监测、节水管灌与滴灌、农田作业路、农防林等建设;强化科、教、文、卫、保等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向上级争取项目资金,逐年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切实改善村民的生产生活条件,实现生产先进化、生活社区化、生态和谐化目标。

  农作物种植方面,每年除种植传统高棵作物玉米以外,扩大了红干椒、万寿菊、以及曼沙西瓜等经济作物和特色种植面积,同时同甘肃沙漠水稻研究所签订了100亩沙漠沉膜有机水稻种植实验项目。

  在规模化养殖、生态林果和劳务输出方面,进一步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强化科技信息服务、发挥农村合作组织、农业龙头企业的作用,提高农业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提升农产品品牌影响力和市场竞争力,促进农牧民收入稳步提高。村里还有两个村办企业,吸纳了本村大多数剩余劳动力,让他们一年四季不出村就有活干,有钱赚,促进了农牧民收入稳步提高。

  巴彦塔拉嘎查是固日班花苏木政府所在地,距离高速公路入口20公里,大奈线油路和八青线油路穿村而过,该嘎查由南胡吉图、小胡吉图、巴彦塔拉三个村民小组组成,全嘎查225户708口人,总土地面积84,#亩,耕地面积14,360亩,林地面

  积11,#亩,草牧场面积58,310亩。是一个以养殖业为主的民族村,养殖科尔沁黄牛为主。种植业主要种植玉米和优质牧草。现在嘎查有和谐养牛合作社一个,敖图嘎养牛公司一个,建有全旗最大的牲畜交易市场,最高日成交量5,#头,成交额达到5,#万元。该村的“沙漠怪柳”被联合国列入自然文化遗产,蒙古族烤全羊,蒙古族特色小吃,丰厚的民族文化和豪放纯朴的蒙古族风情,吸引了大批游客来这里体验民族风情。

  三、突出工作重点,稳步推进美丽乡村建设

  (一)以“宜居家园”为目标,实施“五化六有七配套”(村屯亮化、绿化、硬化、美化、砖瓦化;有党员活动室、图书室、计生室、警务室、卫生室、便民商店;水、电、路、厕、广场、宽带、有线电视配套)工程。示范嘎查村街道绿化项目已基本完成,栽植各类绿化树万株;安装太阳能路灯300盏;改造危房769户;4个村级活动场所及村民文体活动广场;村屯改造砖化院墙32,#延长米;4个直播卫星户户通;通村公路建设项目全部完成。

  (二)以环境优美为重点,积极开展“卫生环境整治”行动。以治理柴草乱垛、垃圾乱倒、粪土乱堆、污水乱泼、畜禽乱跑为重点,投资近10万元,出动3万人次,车辆500余台次;共清理街路2万多延长米,清理垃圾800多立方米,新建垃圾池2处,设垃圾箱50个,建沼气池52口;清理占道经营摊点25家,打造街道整洁,环境优美的新型农村。

篇三:美丽宜居示范村申报材料

  

  美丽宜居村庄申报材料

  【篇一:留山镇下关村美丽宜居村庄申报】

  留山镇下关村美丽宜居村庄介绍

  基本情况篇

  下关村地处留山镇北部,距南召县城13公里,村北紧邻旅游名胜古迹千年古刹----丹霞寺,西部留山河傍村而过,南面是莲花池,东部有人工塘堰,村内花卉苗木种植面积750亩,森林覆盖率达90%以上,生态环境优美。

  全村总面积6平方公里,辖5个自然村庄,11个村民小组,总人口1080人,耕地面积1650亩,人均纯收入8760元,村民经济收入主要依靠花卉苗木及莲藕种植,以农家乐为主的旅游业近年来也得到了发展,通过招商引资,以玉雕加工为主的工业企业初见雏形,在产业上形成一产为主,二产、三产为辅的产业结构。

  田园风光篇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走进留山镇下关村,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星罗棋布、绿盖叠翠的荷花,荷花垂露,盈盈欲滴,白荷带雨,皎皎无瑕。每逢荷花盛开的季节,遮天蔽日的荷叶及各色的荷花吸引无数游人前来观赏;田园里到处都是绿树成荫、姹紫嫣红的花卉苗木种植地,紧邻村庄的月季种植园,一年四季花香怡人,沁人心脾。

  “山环水绕千年古刹,松涛泉韵绝代风流。”丹霞寺历史悠久,素有“八百里伏牛,五百里丹霞”之称,景区内有

  千年古柏林100多亩,被列为“省级森林公园”,此外还有千年银杏、塔林等古迹。在这里,你不但可以领略田园的风光之美、而且还可以体验农家乐趣。当地群众实现了种植业和旅游业的双丰收,成为当地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

  村庄篇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红砖、白墙、两层洋房”是绿树掩映下的下关村现代民居的特点,一幢幢民居错落有致,相映成趣。村内道路全部实现了硬化、绿化、美化,道路两旁的各色菊花开的争奇斗艳,一行行垂柳正释放着青春而素雅的绿意,生态环境的改善,使下关村也成为鸟儿的栖息地,塘堰及池塘中几对野鸭在戏水嬉戏,白鹭三五成群在村庄周围飞来飞去,使人深受“人在村中走,如同画中游”之感。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留山镇下关村5个自然村庄都依山傍水,环境优雅,森林覆盖率达90%以上,新型农村社区------丹霞社区紧邻下关村,社区内水、电、路、文化广场、停车场、卫生室、污水治理、垃圾处理站、路灯等基础设施齐全,功能完善,实现了“道路硬化、村庄绿化、庭院美化、家中亮化、卫生洁化”的“五化”目标。

  生活篇

  “柿树绿阴合,王家庭院宽。”进入下关村村庄,农村家家户户都是清一色的农家小院,任意走进一家小院,既有都

  市现代化的特点,更具有现代农村的乡土气息。近年来,留山镇下关村通过“危房改造”、“沼气建设”、“新农村建设”等项目的实施,在基础设施、环境卫生方面,取得了较快发展,群众满意度及舒适度、人性化水平较高。

  “住宽敞了、吃高尚了、行通畅了、穿时尚了”,是留山镇下关村群众的真实缩影。农闲季节,群众在社区文化广场不但可以锻炼身体,而且还可以表演自编的文化娱乐节目,在农家书屋,不仅能查阅到农业技术方面的知识,还可以阅读到中外名著,陶冶情操。

  “一片田园一片天,天雨洒落润田园。园主锄草忙耕田,汗水换来足丰年。”在留山镇下关村,个个村民脸上都洋溢着幸福,如今村民呼吸的是农村的新鲜空气,过的是都市现代化生活,小汽车、电脑、小洋楼等都已进入寻常百姓家,夕阳西下,古道、名寺、荷花,小桥、流水、人家,留山镇下关村村民用勤劳的双手向我们展示了一副美丽宜居的村庄画卷。

  【篇二:新叶村美丽宜居示范村申报资料(定稿)】

  2014年国家级美丽宜居示范村试点创建

  申

  报

  材

  料

  建德市人民政府2014年8月26日

  目

  录

  浙江省创建国家级美丽宜居示范村试点申报表

  —3—

  —4—

  —5—

  【篇三:美丽乡村申报材料】

  统筹规划

  打造和谐美丽新奈曼

  ----奈曼旗美丽乡村推荐材料

  奈曼旗位于内蒙古通辽市西南部,科尔沁沙地南缘,南与辽宁省阜新市和北票市毗邻,东与库伦旗连边,西与赤峰市敖汉旗和翁牛特旗接壤,北与开鲁县隔河相望。全境东西宽68公里,南北长140公里,总土地面积8,137.6平方公里,其中:耕地218万亩,林地431万亩,林木蓄积量320万立方米。全旗辖14个苏木镇、一个国有农场、363个嘎查村、12个社区居委会,总人口43.2万,其中农业人口37.6万,蒙古族人口16万。国家级贫困旗县。

  2012年财政总收入60,044万元,财政总支出240,000万元,粮食总产达到33亿斤,创历史新高,牧业年度家畜存栏达到223万头只,禽类饲养量突破1,000万只,农民人均纯收入6,999元。

  一、坚持规划先行,彰显特色绘蓝图

  根据财政部文件(财农改【2013】3号)精神结合我旗城乡发展一体化的战略思想,以全旗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为统领,根据镇、村人口状况、自然资源、产业优势等基础条件,优化新农村空间布局,确定形成“一心两轴三片”、核心放射、网络发展的空间格局(一中心即以大沁他拉镇为核心,两轴即以省道和县道形成聚集轴,三片即在南部山区、中部沙区、北部平原区连片打造新农村示范村)。在全旗15个苏木乡镇场、363个嘎查村

  按照“建设中心村、培植特色村、保护历史文化村”的原则,以苏木乡镇为单位,结合当地村情民俗,因地制宜地规划编制一批城郊社区型、移民搬迁型、生态文明型、旧村改造型、民族风情型、旅游服务型“六型”新农村,通过层层筛选和实地查看,选取了移民搬迁型的白音他拉村、舍力虎村,生态文明型的扎哈塔拉村,民族风情型的巴彦塔拉嘎查为2013年美丽乡村建设的试点嘎查村。

  二、培育特色产业,增强美丽乡村建设的持久动力

  白音他拉村是白音他拉苏木政府所在地,由白音他拉、耐日睦都、那木斯来甸子和卧风甸子四个自然村组成。总土地面积

  5.1万亩,其中:耕地15,100亩,林地6,000亩,沙地27,000亩。全村771户、2,231口人,劳动力1,027人,2012年白音他拉村整体搬迁,住房砖瓦率达到100%,房屋建设规划合理、院墙整齐美观、街道平整宽广,村屯环境整洁大方。

  白音他拉村立足于自身的交通、位臵、技术优势,着力于发展食用菌、黄牛养殖产业。发挥内蒙古亿佳鸿菌业有限公司的龙头带动作用,通过组建专业合作社,加强种植户技术培训,增加种植品种,新增食用菌大棚达到202座,发展种植户201户,户均增加收入1.3万元。培育黄牛养殖产业,组建养殖专业合作社,发挥合作社作用,引进新品种、新技术,增加养殖户经济收入。建设养牛小区3处,养殖基础母牛1,500头,建设标准化牛舍4,300平方米,采用“合作社+农户”的管理模式,集中饲养,带动70余户增收,户均增收2.8万元。继续加大蛋鸡养殖产业,2013年新建保温鸡舍38栋,总数达到50栋,蛋鸡养殖规模达到25万只。通过农机合作社,把村内集中连片的1550亩耕地,在确保收益不变的情况下从347户种粮农民手中依法流转过来,实行集约化、机械化耕作,开始尝试走土地集约化规模经营的道路。从土地流转中解放出来劳动力从事二、三产业,增加收入。

  大沁他拉镇舍力虎村位于大镇西南20公里,京通、巴新铁路、国道111公路从村屯东部穿过,地理位臵优越、交通便利。全村119户、460口人。总土地面积11,630亩,其中:耕地面积3,289亩,林地面积3,290亩,畜禽总量5,000头只,有种植专业合作社4个,养殖专业合作社2个,农机专业合作社1个,其他专业合作社1个。

  按照村屯规划的总体部署,结合本村实际,以打造“种植、养殖、林果、劳务”四大产业发展为主线,全村规划出了2,500亩的高产玉米种植区;200亩设施农业种植区、600亩果树种植区;600亩的综合养殖区;100亩的农副产品加工区。依托自然环境、田园景观、农耕文化、农家庭院和农业特色优势产业,发展以“吃农家饭、住农家屋、游农家景、享农家乐”为特征,集农业观光旅游、领略乡村风情、体验农耕文明于一体的“农家一日游”,带动其他产业发展,安臵闲臵劳动力,从而促进生态观光区、生活娱乐休闲区的功能发挥,加快村级经济社会健康发展。

  扎哈塔拉村位于八仙筒镇西北4公里,省道开鲁至八仙筒公

  路穿村而过,紧邻通辽市著名的孟家段水库旅游度假村。由2个村民小组组成,全村494户、1,540口人。总土地面积36,000亩,其中:耕地3,500亩,林地2,000亩,沙沼地30,500亩。

  在产业发展方面:农业建设中,发展配套土壤墒情和气象监测、节水管灌与滴灌、农田作业路、农防林等建设;强化科、教、文、卫、保等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向上级争取项目资金,逐年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切实改善村民的生产生活条件,实现生产先进化、生活社区化、生态和谐化目标。

  农作物种植方面,每年除种植传统高棵作物玉米以外,扩大了红干椒、万寿菊、以及曼沙西瓜等经济作物和特色种植面积,同时同甘肃沙漠水稻研究所签订了100亩沙漠沉膜有机水稻种植实验项目。

  在规模化养殖、生态林果和劳务输出方面,进一步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强化科技信息服务、发挥农村合作组织、农业龙头企业的作用,提高农业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提升农产品品牌影响力和市场竞争力,促进农牧民收入稳步提高。村里还有两个村办企业,吸纳了本村大多数剩余劳动力,让他们一年四季不出村就有活干,有钱赚,促进了农牧民收入稳步提高。

  巴彦塔拉嘎查是固日班花苏木政府所在地,距离高速公路入口20公里,大奈线油路和八青线油路穿村而过,该嘎查由南胡吉图、小胡吉图、巴彦塔拉三个村民小组组成,全嘎查225户708口人,总土地面积84,000亩,耕地面积14,360亩,林地面

  积11,000亩,草牧场面积58,310亩。是一个以养殖业为主的民族村,养

  殖科尔沁黄牛为主。种植业主要种植玉米和优质牧草。现在嘎查有和谐养牛合作社一个,敖图嘎养牛公司一个,建有全旗最大的牲畜交易市场,最高日成交量5,000头,成交额达到5,000万元。该村的“沙漠怪柳”被联合国列入自然文化遗产,蒙古族烤全羊,蒙古族特色小吃,丰厚的民族文化和豪放纯朴的蒙古族风情,吸引了大批游客来这里体验民族风情。

  三、突出工作重点,稳步推进美丽乡村建设

  (一)以“宜居家园”为目标,实施“五化六有七配套”(村屯亮化、绿化、硬化、美化、砖瓦化;有党员活动室、图书室、计生室、警务室、卫生室、便民商店;水、电、路、厕、广场、宽带、有线电视配套)工程。示范嘎查村街道绿化项目已基本完成,栽植各类绿化树6.2万株;安装太阳能路灯300盏;改造危房769户;4个村级活动场所及村民文体活动广场;村屯改造砖化院墙32,000延长米;4个直播卫星户户通;通村公路建设项目全部完成。

  (二)以环境优美为重点,积极开展“卫生环境整治”行动。以治理柴草乱垛、垃圾乱倒、粪土乱堆、污水乱泼、畜禽乱跑为重点,投资近10万元,出动3万人次,车辆500余台次;共清理街路2万多延长米,清理垃圾800多立方米,新建垃圾池2处,设垃圾箱50个,建沼气池52口;清理占道经营摊点25家,打造街道整洁,环境优美的新型农村。

篇四:美丽宜居示范村申报材料

  

  关于美丽乡村建设示范村申报材料

  山村座落在风景名胜雨母山脚下,全村12个村民小组416户1564人,中共党员44人,村支两委5人,面积3.8平方公里,其中耕地1281亩,林地4130亩,水面300亩,园林100亩。

  灵山村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二十字方针,累计投入资金1384.7万元,大力实施区委“产业发展领先、现代服务业领先、社会管理领先和生态环境领先”战略,紧紧围绕“生态环境领先”目标,积极推进“全域公园化”建设,争当美丽乡村建设排头兵。2013年农民年人均纯收入达到16559元,2014年村级集体经济收入突破67.7万元,社会事业全面发展,村容村貌焕然一新。先后荣获湖南省第四届“三湘读书月”活动“书香村组

  ”、“XX市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先进村”、“XX区文明单位”、“XX区先进基层党组织”、“XX区先进村社区”等多项殊荣。

  1一、科学规划

  加大村庄整治力度,落实村庄建设规划。聘请市规划设计院,按照“科学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编制完成村庄布局规划,全村所有建设项目及村民建房严格按规划报批、建设。

  二、产业发展

  引进XX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荣联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打造面积达630亩的中心城区专业蔬菜基地,基地列入国家扶持“菜篮子”产品生产(蔬菜标准园)项目,获湖南省“设施蔬菜标准园建设优秀单位”。基地现有200多个高标准蔬菜大棚,年产蔬菜1800吨,产值达800多万元。产出的10种蔬菜已通过无公害产品认证检测,在国家工商总局成功注册“雨母鲜”品牌。农业专业合作社如雨后春笋般

  茁壮成长。衡阳金雨生态农业专业合作社,流转土地200亩,建成了适宜居民阳台、屋顶盆栽蔬菜和珍稀水果示范园;衡阳泓雅生物科技专业合作社,流转土地100亩,在无土栽培及活体芽苗菜生产上,创立了“泓雅生态菜”品牌;衡阳菁晖林业技术开发中心,流转土地150亩,重点繁育枣、桃、梨、板栗四大良种果树苗木,年出圃苗木50万株;灵山村绿色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建成集休闲、旅游、观光、采摘于一体的休

  2闲农业体验园。产业的转型升级,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为美丽乡村建设注入了新鲜活力。

  三、设施完备

  1.通畅工程。硬化通组入户公路8.2公里,全村所有村民小组都已通硬化公路,公路通户率达到100%。村道与国、省、县、乡道连通,形成环路,路标设置规范、布局合理,村民出行方便。

  2.水利工程。硬化水渠4.2公里,整修、硬化骨干塘12口,完成雨母湖、过路塘水库、九塘冲水库除险加固工程,清淤、维修雨母湖、过路塘水库下游渠道1000米。河道、水渠、沟塘等水系布局合理,水体清洁无异味,水岸护坡生态自然,实现“水清、岸绿、景美”,农田水设施配套齐全,全村1281余亩耕地面积旱涝保收。

  3.亮化工程。在杨家塘、徐家、谭家、大礼4个小区及灵山大道、灵山广场等公共场所安装太阳能路灯40盏。

  4.电力、通讯工程。完成农村电网改造,与城市同网同价,电力供应能满足生产生活需要。与衡阳联通公司合作,开通

  移动光纤宽带网络。电力、有线电视、网络、通讯等设施齐全,入户率达100%。

  5.饮水工程。筹资100万元,建设3000人饮用自来水厂。雨母湖、过路塘、九塘冲3座小?型以上水库纳入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建设,设立标志牌、警示牌,雨母湖禁止人工养鱼,过路塘、九塘冲2座小?型水库和骨干山塘禁止化肥及饲料养鱼。村民安全饮水普及率达100%,用水水质符合国家《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的规定。

  四、环境宜居

  1.环境保洁。制订了《灵山村生态环境保护办法》和《保洁员管理制度》,安排环境整治专项资金28万元,全面清除露天厕所,建成标准化公厕4个,每组都设有垃圾中转箱,每户配备垃圾桶,成立专门的保洁队伍,按照资源化、无害化,推行垃圾“户分类、村收集、乡转运、区处理”新模式。污水集中处理,达排标放,卫生户、卫生厕所比率达98%以上。实现了环境净化、公路硬化、通道绿化、小区亮化、村庄美化。

  2.村容整洁。完成红旗组村民集中安置小区建设,危房改

  4造6户,完成大礼、杨家、徐家、谭家等6个组及道路两旁

  “三清五改”和“穿衣戴帽,建成杨家塘、大礼堂等6个高规格居民小区。村内无乱搭乱建、乱堆乱放、乱砍乱伐、乱挖乱采等现象,生产区与生活区分离,布局合理,村内管网、线路等铺设整齐有序,户外标识、广告等设置规范整齐,空心房处置率100%,危房改造率100%。全村太阳能、沼气池等可再生能源和液化气等清洁能源使用率达95%。

  3.绿化美化。完成村组道路两旁绿化8.13公里、广场及荒山绿化11200m2,柿江河通道硬化、油化、绿化1.5公里。村庄周边第一级山脊或平地500米以内的荒山荒地全部绿化。村旁、宅旁、路旁、水旁等空地绿化率达90%以上。严禁乱砍乱伐,保护古树名木。

  五、公共服务

  1.村级活动中心。建成村级活动中心800m2,内设村民服务大厅、办公室、会议室、党员活动室、卫生室、计生服务室、图书室、信息服务站、老年人活动中心、农民技能教育培训学校和远程教育站等十余个办公、活动场所。

  2.村级幼儿园。建成村级幼儿园600m2,围墙及防护网等

  5安全设施和办学及教学用品、活动场地、游乐设施等完备,今年8月份开始招生。

  3.村级医疗服务站。建成标准化农村医疗服务站,设有门诊、治疗、输液等科室,基础医疗器械齐全,医护人员2人,能提供基础医疗服务,方便村民就近就医。

  4.绿色长廊。建成休闲观光长廊220米:安装防锈钢架,修建步行桥,沿线种植观赏花木。

  六、乡风文明

  1.班子建设。灵山村支部认真履行岗位职责,积极发挥带头和表率作用,真正成为带领村民发家致富奔小康的坚强战斗堡垒。在村级事务管理中,建立了《党支部、村委会干部工作职责》、《村民代表会议制度》、《村务公开制度》、《财务管理制度》等一系列制度。组建村民理事会,对村支两委在土地管理、财务管理、计划生育、社会治安、公共事业、村务公开等各项工作中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村级重大事项实行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村民主理财小组定期对村级财务进行清理和审计。

  坚强的领导班子,良好的党员干部队伍,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促进灵山村的各项工作跃上了新的台阶。2013年4月,全省为民办实事新农村建设现场会与会领导和代表在灵山村视察时给予了高度评价。

  2.农民培训。坚持理论与实践、“请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开设“田间课堂”,免费举办各类技术培训,提高村民农业科技水平。2013年4月28日,30日组织党员、组长赴XX市望城区、XX市XX区、云龙示范区和XX市XX区等地学习种养技术和休闲农业经验。坚持提升劳动技能与提高就业创业能力相结合,依托专业合作社对在家务农人员,突出农业实用技术培训,带动村民从事养殖、种植、销售、运输、旅游餐饮等特色产业;依托劳动就业部门对外出务工人员,突出就业创业技能培训,经常参与各类形式的招聘会,及时联系用工单位来村招聘,为村民提供就业平台。全村中青年基本做到每人掌握1—2门农村实用技术和外出务工的专业技能,年人均收入超过35000元。

  3.文明创建。制定《村民自治章程》,规范村民在日常生产、生活中的行为。建成农民休闲文化广场1500m2,配套乡村文化大舞台、健身路径、运动场、文化长廊、宣传室和太阳能路灯等设施,完成广场硬化、绿化、亮化、美化,闲

  7暇时,村民白天“书屋读书”,晚上“广场跳舞”。组建龙狮队、腰鼓队,开展棋牌、拔河、广场舞等健康有益的农民体育比赛和

  “赞灵山”诗歌对联创作征集、趣味知识竞答赛、书画赛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农民读书活动。组织开展“十星级文明户”、“五好家庭”、“五好女性”、环境卫生先进单位和个人、种养植能手、新农村示范户、党员先锋岗等评比、表彰活动,做到文明创建进组入户,形成“比、学、赶、帮、超”的良好氛围,实现了“零犯罪、零吸毒、零暴力、零赌博、零盗窃”的“五零村”目标。

  村位于平遥古城西北25公里处,全村人口2800人,土地面积7500亩,村民以种植、养殖和运输等为主业,是杜家庄乡人口最多的自然行政村,全村两委班子健全,发展活力强劲。自去年村两委顺利换届以来,村支两委在乡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狠抓精神文明建设,全村以高标准创建文明和谐村为目标,成立了创建文明和谐村领导小组,把精神文明建设和物质文明建设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一起安排,一起部署,一起落实。围绕新农村建设的“二十字”方针,积极开展文明和谐村创建工作,有力地推动了其他各项工作的发展,村容村貌发生了可喜的变化、社

  8会风气健康向上、经济建设稳步发展,村民的收入和生活水平都在逐步提高。一、加强宣传和领导,转变观念为了加快和谐文明村的创建步伐,仁庄村深入宣传,牢固树立“八荣八耻”社会主义荣辱观,广泛开展“知荣辱、讲正气、树新风、促和谐”活动,搞好青少年认真学习法律、法规,自觉遵纪守法;教育引导群众崇尚科学,反对迷信,拒绝邪教,拒绝黄、赌、毒,提倡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教育家庭成员尊老爱幼,勤俭持家。全村在增加农民收入的同时,引导群众革除陋习,转变传统生活习俗,逐步建立一种与新农村建设相适应的新的思想文化观念,学习先进的文化和科学技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努力缩小城乡贫富差距,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奠定坚实的基础。在此基础上,建立完善各种制度,保障了全村工作正常有序的运行。二、完善配套设施,建设秀美和谐家园为了给全村老年人提供一个综合健身的活动场所,今年,仁庄村投入资金整修了4间共计100多平米的房屋,粉刷了墙壁,维修了顶棚,并购买了电视、vcd、象棋、扑克、麻将等文娱设施,配套了秧歌舞、健身操等近千元光的盘,给老年人创设了一个综合健身中心。村老年活动中心的成立,大大丰富了全村老年人生活,不少群众反映说,有了老年活动中心就是好,聊聊天、下下跳棋、搓搓麻将,生活很有乐趣。同时,村里

  将村委前的废弃场地硬化为篮球场和健身中心,目前硬化工程已结束,配套篮球框和健

  9身器材后即将投入使用。为了给孩子们创设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今年村里利用暑假期间对小学校进行了整修,外墙全部新贴瓷砖改变以往脱落掉皮的现象,粉刷了墙壁、维修了地面,购置了130套新桌凳,投入5万元购置了23台电脑,整体教学环境有了质的改变。在此基础上,全村决定进一步完善教师奖惩考核制度,在教师节对优秀教师进行表彰,形成尊师重教的良好氛围。在环境“创三优”工作中,截止目前,仁庄村共出动机具110多台次,清除垃圾400多吨,刷新标语10多条,墙体涂白1万多平米,春节植树1万多株,新修筑垃圾池20多个,在村南统一规划了垃圾填埋场,安装路灯100多盏,并建立了村干部包街、群众卫生监督员制度,一系列措施的落实,全村干净整洁,创设了温馨秀美的新农村家园。三、加强阵地建设,落实政务公开今年,仁庄村投入资金加强党的阵地建设,新规划的村支部活动室正在整修之中。全村两委班子严格村务公开制度,将村级发展规划和实施进程、村级日常事务及涉及村民切身利益的热点、难点问题、村级资金动向和开支方式,全部进行上墙公开,接受村民监督,有效收集、采纳村民针对村级工作开展所提出的良好建设和意见,及时调整工作方法,杜绝家长制作风和腐败事件的发生。群众明白,干部就清白,党群、干群关系就更加密切,心与心就更近,工作的开展就更加顺利,社会稳定、风气良好、和谐文明的氛围得到更加拓展。总之,仁庄

  10村通过开展文明和谐村创建活动,推进了全村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得到极大改善,生产生活环境更加优化,村级经济长足发展、发展机制更加协调,社会平安稳定,正向着新型和谐的新农村方向快步迈进。

  银河村位于晋豫两省交界处的析城山脚下,你走进银河,就走进了一片多姿多彩世界;走进银河,就走进了一个个动人心弦的传奇……

  “北有雁门关,南有莲花隘”,这是自古以来就在这里流传的一句顺口溜。莲花隘,是山西、河南交界处的一个咽喉地带,因地势险要,成为古代战争一个重要的战略要地。而银河村就坐落在距莲花隘仅有1.5公里的山坳里。

  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这里留下了许许多多的动人传说,也演绎着新的传奇。

  美丽传说

  多姿风光

  盘古开天的传说:在银河村的两边,矗立着一座座巍

  11峨的高山,东边是盘古山,西边是女娲峰,传说盘古开天的故事就发生在这里。在从这里流向中原的银河峡谷里,有一块巨大的石头如鬼釜神功般劈为两半,一半趟在地上,一半屹立河谷之中,似乎是对那种传说的佐证。

  女娲补天的传说:有人认为,传说中女娲补天的地方是在银河峡的三母墠,古人为了祭祀女娲功德,在西山上修造娲皇庙,山下峡谷里有许多五彩斑斓的石头。中国民间文艺家认为,五彩石可能是女娲补天时所留,因此确定为女娲补天神话之乡。

  愚公移山的传说:传说愚公移山的故事就发生在这里,在银河村后的王屋山上,迄今还有遗址。山腰间,有一个自然庄,叫石缝村,经专家考证,就是愚公故居。2010年,银河村申报的愚公移山的传说,被山西省人民政府评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

  有美丽的传说,必有美丽的地方。银河之美,绝不仅在于山村的古朴、宁静,而是它所连带的这一片风景如画的山河。北是析城山,南是银河峡,西是鳌背山,东是待落岭。

  12这里有绿茵如毯,胭粉烂漫的亚高山草甸;有流水潺潺,飞珠溅玉的银河峡谷;有郁郁葱葱,愉悦身心的原始森林、天然氧吧;有气势磅礡、威武雄壮的十八罗汉峰等。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造就了这里千姿百态的雕塑,并且随着季节的转变而变幻无穷。置身其中,每个人都会为这片壮美的山川而流连忘返,叹为观止。

  历史盘谷

  韩李根祖

  2008年夏,《我是中国人,请帮助寻找我的根在那里,》的信件,从韩国飞到了阳城。这是一名叫李在焕的先生寄来的。他在信中说,他祖先李秀匡原籍阳城,是北宋仁宗天子护卫近卫军,后来受命出使高丽国戡乱,因功受封高丽特进金吴大将军上柱国,留籍当地。他们作为韩国的阳城李家后裔,想找到中国老家阳城的李氏后人,并想与故乡“世代交好,相互协力”。

  李在焕先生寻根问祖的挚情,受到了XX县委政府的敬佩和重视。随即,县委责XX县政协组成了由政协XX县地方

  13志办公室的人员组成的考察组。经过与李在焕的再次联系,李在焕寄来了《高丽国阳城盘谷李氏家谱序》的复印件。使人们大吃一惊的是:韩国竟然也有阳城~查韩国地图,阳城在韩国首都首尔南面,原是其先祖李秀匡生前的封地,盘古系其李氏旧墓所在地。

  原来,在银河(过去叫三亩睒)村里,有一个叫银洞坪的地方,过去就叫“盘谷社”,也称“李盘谷”。实地查看发现,这里地形地貌具有典型的盘谷特征,而且富含银矿资源,在古代曾开采银矿,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地方,曾经比较富裕,为官宦和商贾所掌控。大概是出于保护银矿的需要或应对随时可能爆发的边关入侵和战乱,这里办有镖局、武馆,形成了练兵习武的悠久传统。先后出过李将军、王将军、卢将军等,现在还有祠堂和墓地。在这里至今还保存着一块小石碑,镶在墙

  上,名为《禁赌碑》,立于清咸丰三年(公元1853年)。当年,这个山坳里兵来马往,采矿经商的盛况,由此可见一斑。

  由此可以准确地判断,李在焕先生所要寻找的出生在中国北宋中期阳城“盘谷”的韩国阳城李姓先祖、上柱国李秀匡,其根出自在唐代就居住在“峪里”村(今驾岭乡“南峪”村)的李姓家族,至迟在宋初就迁居到析城山南门河下游、与河南

  14省界相距不到2公里的横河镇银洞坪(古“盘谷”),也就是现在的银河村。

  当代愚公

  崭新传奇

  银河村位于XX县横河镇,地处晋豫交界,距县城82公里,全村现有42户、86人,面积17.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30亩。银河村由待乐岭、鳌背山、析城山三山拱护,南与河南省小沟背景区接壤,群峦叠翠,山青水秀,是晋豫边界接壤的小山村。有人曾这样描述银河村的落后状况:山大村庄稀,人少文化低,五谷种在石头里,花钱靠救济。姑娘出了村,青年人打光棍,老年人心发烧,村里干部不好当。

  1983年,赵锁应被银河村老百姓选为村长,立志改变山区贫穷落后的状况。山区要想富,就得先修路。于是,赵锁应铁了心,踏上了更加艰难的人生之路。没有钱,他狠心卖掉了那辆全家维一致富的旧汽车,做为启动资金;请不起技术员,他就凭着三根木杆和一双眼,自己测量。功夫不负有心人。18年,在他的艰苦努力下,这个仅有80多口人,二十几个劳力的小山村,先后修通了从主村到11个自然庄的挂

  15壁公路。先后筹集资金256万元,兴修乡村路、出境路、旅游路共22公里。

  近年来,在赵锁印书记的带领下,银河村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以党的新农村建设“二十字”方针为目标,坚持依托当地丰富的旅游资源优势,科学发展,全力开创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新局面,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都得到了长足发展。

  旅游业风生水起。银河村顺应现代人们亲近自然、返朴归真的需求,抓住自己独特的地理区位和资源优势,把突出观光旅游特色产业作为本村一村一品的主导产业。在赵锁应书记的带领下,村两委班子带领全村群众,先后修建了天门龛庙宇、开劈通天梯步道、复兴娲皇庙等,将析城山和银河峡旅游连接起来,沟通边境游客往来。先后投资20多万元,兴建了“山里人家”,形成了可以接待30多名游客的接待能力。在析城山上,安装了风力发电装置,搭建了七个的蒙古包,形成了高山草甸风情特色旅游;与相邻的河南小沟背村达成了共享资源,共同投资,发展旅游的协议,初步形成了峡谷风光特色游。他们还紧紧抓住XX县析城山开发的强劲东风,先期开发银河峡,规划筹建银洞坪古乡民俗服务中心,筹建古乡风情的银河山庄,观光、休闲、度假,会议接待为

  16一体的农家接待中心。目前,全村现有农家乐两户,蒙古包7个,农家饭店4个,观光车两部,年接待旅游人次8.6万人,带动全村36户、42人就业,年营业收入约36万元,2011年全村实现人均纯收入4580元,从业人员年收入增至8000元。

  养羊和木耳产业蓬勃发展。利用丰富的林业、牧业资源,银河村大力发展山羊、山猪养殖。全村目前发展养羊农户5户,规模达到1050只,初步建成阳城最大的优质山羊养殖基地。木耳产业初具规模。他们抓住这里独特的气候环境和土壤条件,发展木耳种植产业,聘请河南等地的专业技术人员,建设了野生木耳种植基地。此外,药材基地、经济林基地建设也成为银河村一个个新的亮点,成为银河人实实在在的富民工程。

  未来银河

  前景秀美

  脚步没有停歇。未来的银河他们已着手规划。那就是:以生态资源为主体,以农业观光、生态休闲旅游为目标,结合阳城析城山旅游开发、河南济源小沟背开发,通过农业、生

  17态、人文、自然及民俗文化等资源的有机结合,突出民俗风情、餐饮游乐、特色产业、农家小院、大棚种植、形成融农家风光和乡村农业为一体的生态通道,建成一个沟通晋豫、联结沿黄的集休闲、观光、游览、娱乐为一体的综合旅游区。

  走进如今的银河,你会不由自主地感叹:这里不仅有绵延的生态画廊,众多的人文遗存,而且有初具规模的特色旅游业、特色农业,有敢想敢干、与时俱进的山里人家。在这里再也难觅昔日贫穷落后的银河村的旧踪影了。展望未来,一个人居与自然统一和谐,生态良好、环境宜人、村容整洁、生活舒适的银河村似一颗新星,正传奇般地升起在声名远播的、美丽的析城山坳。

  18

篇五:美丽宜居示范村申报材料

  

  2014年国家级美丽宜居示范村试点创建

  申

  报

  材

  料

  建德市人民政府

  2014年8月26日

  目

  录

  1、申请报告····················································12、村庄概括····················································3浙江省创建国家级美丽宜居示范村试点申报表····················3图片展示····················································62.2.1周边自然环境···············································62.2.2村庄总体格局···············································72.2.3农房整体风貌···············································82.2.4基础设施现状···············································92.2.5绿化景观建设··············································102.2.6历史文化遗存···············································113、新叶村国家级美丽宜居示范村试点创建实施方案·················124、资金配套承诺书··············································1浙江省创建国家级美丽宜居示范村试点申报表

  村庄名称

  村

  庄

  基

  本

  信

  息

  户籍人口

  村域面积

  村集体年收入

  村庄主要产业

  村主要负责人

  规划名称

  规

  划

  编

  制

  情

  况

  建德市大慈岩镇新叶村

  村落形成年代

  常住人口

  村庄占地面积

  村民人均年收入

  村民主要民族

  联系电话

  编制时间

  2005年1月

  2014年4月

  2011年7月

  1208年

  3484人

  平方公里

  130万元

  农业、旅游业

  叶向滨

  1810人

  平方公里

  7828元

  汉族

  规划审批单位

  建德市人民政府

  建德市人民政府

  建德市人民政府

  建德市新叶村省级历史文化保护区规划

  新叶村保护利用综合试点规划说明

  大慈岩镇新叶村(秀美山村特色精品村)建设规划

  列入传统村落:

  列入历史文化名村:

  列入特色景观旅游名村:

  国家级

  国家级

  □省级

  □国家级

  省级

  通过近三年乡村建设,完成情况如下:

  近

  三

  年

  村

  庄

  建

  设

  发

  展

  情

  况

  1、外墙粉刷万平方米,完成30户外立面改造,修缮民用房20户,完成电力、网通、电信线路下埋1000米。

  2、完成管网铺设9000余米,厌氧池280立方,人工湿地600平方,道路硬化10公里,绿化面积,7300平方米

  3、已与农户签订合同,连片种植莲子150亩,新增500亩,目前已办理相关证件正常营业的农家乐6家,旅游产品开发3家。

  4、已完成生态公墓改造,发放宣传单1061张,张贴画报6次46张,共举办科普、就业等各类培训班5次124人。

  5、医疗站300余平方米已完成降层改造、线路安装、装修,现在投入使用。新增健身场400平方,已安装相应的健身器材,投入使用。已建成300平方居民活动中心,400平方居家养老服务站。

  规

  划

  发

  展

  目

  标

  1、保护新叶村内的文物建筑、历史建筑。

  2、促进文物建筑和历史建筑的产权整合。

  3、保护村落历史格局、水系、道路和人文历史环境,保护村落外围自然环境。

  4、保护新叶村历史的真实性和完整性。

  5、在文物保护的前提下,改造基础设施,提高古村与传统建筑的居住舒适度,使村落和传统建筑能够逐渐适应现代生活。

  6、在村落的保护和利用中,探索解决村民养老问题。

  7、在文物保护的前提下,展示村落文化遗产,提高村民的经济生活水平。

  8、在文物保护的前提下,展示村落文化遗产,开发旅游业及其配套产业。

  1、新叶村被称之为“明清建筑博物馆”,拥有较高的历史文化价值,其主要表现在:历史悠远的村庄,完整的血缘聚落;深厚的乡土文化积淀;堪舆风水的村落选址,独具特色的村落格局。

  2、作为湖南卫视“爸爸去哪儿”栏目的拍摄现场,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前来旅游,是省级特色景观旅游名村。

  3、莲子种植业发达,现有荷塘150亩。

  村

  庄

  主

  要

  特

  色

  通过近三年乡村建设,完成情况如下:

  1、外墙粉刷万平方米,完成30户外立面改造,修缮民用房20户,完成电力、网通、电信线路下埋1000米。

  2、完成管网铺设9000余米,厌氧池280立方,人工湿地600平方,道路硬化10公里,绿化面积,7300平方米

  近

  三

  年

  村

  庄

  建

  设

  发

  展

  情

  况

  3、已与农户签订合同,连片种植莲子150亩,新增500亩,目前已办理相关证件正常营业的农家乐6家,旅游产品开发3家。

  4、已完成生态公墓改造,发放宣传单1061张,张贴画报6次46张,共举办科普、就业等各类培训班5次124人。

  5、医疗站300余平方米已完成降层改造、线路安装、装修,现在投入使用。新增健身场400平方,已安装相应的健身器材,投入使用。已建成300平方居民活动中心,400平方居家养老服务站。

  村委会意见

  (公章)

  年

  月

  日

  所在乡镇政府意见

  (公章)

  年

  月

  日

  县级人民政府意

  见

  (公章)

  年

  月

  日

  各市牵头部门意

  见

  (公章)

  年

  月

  日

  新叶村国家级美丽宜居示范村试点创建实施方案

  新叶村坐落在建德市大慈岩镇东北部,与兰溪市黄店镇交界、村域面积平方公里,全村有1061户、3484人,2013年村集体年收入130多万,村民人均年收入7000多元。2000年2月,新叶村明清古建筑群被评为“浙江省历史文化保护区”。2010年12月,新叶村被国家住建部和国家文物局评为第五批“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名村”。2011年1月,新叶村乡土建筑被浙江省政府公布为第六批省级文保单位,同时被推荐申报入第七批国保名录。2013年5月,新叶村乡土建筑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新叶村古名居,被誉为“中国明清建筑露天博物馆”、“中国民居建筑大观园”、“中国封建家族文化活版图”、“中国东南部最典型农耕村落”。

  一、目标任务

  新叶村作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村,村内建筑多为明清古建筑,在历史文物保护的前提下,对新叶村的整体设施进行改造,以提高村民的居住舒适度及经济发展水平,并发展与古建筑相结合的旅游业及其配套产业。以下目标任务具体内容参照“新叶村保护利用综合试点规划”。

  1、住宅舒适化改造工程。着重改善卧室冬季舒适度;解决夏季闷晒过热问题;解决春季、冬季建筑防潮问题;提高室内墙体反射比,提高室内亮度;加装卫生间;厨房内大灶、电、气使用分区。

  2、修缮和拆除村内古建筑工程。对质量差的建筑进行修缮,重点修缮的文物片区:1)贻燕堂、是亦居、钟毓堂片区,2)种德

  堂、过水楼、隐逸楼,叶康忠片区,3)培桂堂、汪志湘、叶良基民居片区;4)叶素芳、叶贵成民居片区的叶早标民居、钟毓堂等15处古建筑。对严重影响村落传统风貌,严重破坏村落历史格局,压占重要遗址,压占重要庭园的建筑,以及对文物建筑构成严重危害的建筑进行拆除,重点拆除片区:1)南塘北侧及一期新区周边,2)石塘周边,3)村南农田中,4)村东农田中,5)雍睦堂及玉华叶氏祖墓周边,6)培桂堂周边及南塘南侧的74幢建筑。

  3、村落环境整治工程。对村内原绿化地进行复原,消除景观的遮挡,水系系统的保护与政治,古树的保护,垃圾整治。

  4、居家养老服务设施建设工程。建造医疗站,公共食堂,洗衣房,公共活动室等基础服务设施,集中养老住宅

  5、开发旅游体系工程:整体布局。新叶村在文物保护的前提下进行文化旅游发展,根据村落结构特点采用放射式布局,从中心到外缘依次为原生态保护区、文化展示区、文化体验区、旅游商业服务区。并建设旅游配套服务设施,包括村落导视系统、视觉识别系统、导游解说、公共卫生间等。

  二、实施步骤

  1、规划阶段。2014年1月-2014年4月,以新叶村现有的明清古建筑文物保护的基础上,对现有的资源合理开发和利用,对改善居住环境、交通、绿化及开发旅游业进行规划。

  2、项目实施阶段。2014年5月-2016年6月为新叶村关于建设美丽宜居示范村试点创建工作的项目实施阶段,建设项目以保护历史文物,改善村民居住环境,发展村民经济条件,开发旅游业

  为目标,分别从5个大项工程着手,建设新叶村。

  3、完善提升阶段。具体项目建设工程计划在2016年6月之前全部完成,在2016年6月-2016年12月之间,村委先开展自我检查和验收活动,如有实在未完成的工程,应在此时间段内完成,检查验收过程中,发现未完善的地方应及时完善。

  三、项目计划

  大慈岩镇新叶村项目实施计划见附表

  四、保障措施

  1、组织保障。为扎实开展本村关于国家级美丽宜居示范村建设项目,加强本村公共基础建设,发展本村农业,旅游经济,维护生态环境,保护文化历史遗留,根据上级指示,结合本村实际,成立新叶村美丽宜居示范村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如下:组长:叶向滨,副组长:叶伟军,成员:

  陈其昌

  叶晓军

  叶晓建

  徐小仙

  2、资金保障。新叶村在2014年1月-2016年12月在全村范围内进行国家级美丽宜居示范村试点创建工作,具体规划分5大类共10个项目力争将本村打造成为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自然人文特色彰显、具有“浙派民居”风格神韵和“诗画江南”独特魅力的乡村典范。计划总投资约1130万元。具体资金来源如下:

  一是政府财政投入。现阶段,各级政府财政投入是新农村建设资金投入的主要渠道,发挥着明显的作用。建德市政府给与我村进行示范村试点创建工作补助180万元;二是自筹。与此同时,新叶村通过信贷、集资、集体收入等方式自筹资金520万元,但目前仍

  有430万元资金缺位。资金使用计划见项目实施计划表,建设国家级美丽宜居示范村总工程资金由村委财政部在示范村建设工作领导小监督下进行统一管理及支配,做到专款专用,账务透明公开。

  3、机制保障。一是实行目标管理,落实工作责任。在结合本村实际的基础上,编制确定了接来下2年内重点建设项目计划,明确了重点项目的名称、主管部门、建设单位、投资计划和进度要求,并实行了重点项目领导帮包责任制,夯实了责任,压实了担子,进行全过程的跟踪督查和协调服务,帮助解决项目建设中存在的实际困难和问题,形成了各负其责、齐抓共管的良好格局,有力的促进了我村重点建设项目的快速进展。二是健全工作机制,创新工作方法。在重点项目建设中,实行了“一个项目、一套班子、一名领导主抓、一个部门帮包、一套实施方案”的“五个一”工作机制。村工作领导小组定期督查项目进展情况,坚持每月发一期项目建设通报。

  4、营造氛围。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等各种新闻媒体和村里文化宣传栏,积极广泛的向村民宣传建设美丽宜居示范村的目的意义、主要内容、实施进度、典型经验和实际效果等,努力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使群众全面了解美丽宜居示范村试点创建工作,从而积极配合,形成合力,为试点创建工作顺利实施奠定良好基础。

  附表

  项目实施计划表

  示范村:建德市大慈岩镇新叶村

  项目名称

  单位

  开竣工时间

  投资(万财资金来源

  自其实施

  规模

  项目内容简要说明

  元)

  政补助

  筹

  他

  方式

  住宅舒适招投化改造工程

  修缮和拆招投除村内古建筑工程

  间

  8标

  //

  标

  对现有住宅进行改造,加装卫生间,解决住宅放冷散热功能等。

  修缮和拆除村内古建筑工程

  对村内原绿化地进行复原,消除景观遮挡,村落环境/

  整治工程

  全村

  招投水系系统的保护与政标

  治,古树的保护,垃圾整治

  建造医疗站,公共食居家养老招投服务设施建设工程

  开发旅游/体系工程

  合计

  113018052043/

  标

  招投开发旅游体系工程

  //

  标

  室等基础服务设施,集中养老住宅

  堂,洗衣房,公共活动

篇六:美丽宜居示范村申报材料

  

  美丽宜居乡村申报材料【篇一:美丽乡村推荐材料t】

  昔日居僻壤

  今日桃花源

  ---王爷府镇黑山沟村申报美丽乡村材料

  “望之,林壑尤美,蔚然而深秀者,黑山也,鸢飞戾天着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返。缘溪行,芳草鲜美,落英缤纷,土地平旷,屋舍俨然,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此景就是对今日王爷府镇黑山沟村的真实写照。昔日小山村是步步踩石头,荒山秃岭多,干啥都发愁的穷山僻壤。那么,是什么让她蜕变成人人向往的桃花源?又是什么让她头戴璀璨桂冠?毫无疑问,是党和国家的优惠政策,是各级政府的关心与支持向名不见经传的小山村伸出了橄榄枝,更是当代愚公带领全体村民演绎的一曲动人传奇。

  黑山沟村位于王爷府镇政府西北8公里处,地处山区,群山环绕,风光优美,地势呈四周高中间低,属典型的盆地式地形。全村交通比较便利,赤茅高速公路在村南侧经过,成为全村便捷的经济运输通道。全村土地面积2.5万亩,耕地面积1317亩,林地面积2万亩,植被良好,森林覆盖率常年保持在90%以上,居全旗前列。2012年全村人均纯收入6420元。全村曾先后荣获全国生态文化村、自治区级新农村建设示范村、自治区基层党组织建设示范点、自治区从村干部中选拔乡镇党委副书记试点村等荣誉称号。

  一、强基固本班子美

  2012年以来,村两委班子按照自治区、赤峰市工作要求,团结带领群众鼓足建设新农村的热情,按照新农村二十字建设方针要求,着眼于建设富裕美丽幸福生态经济型新农村示范村的目标。新农村建设好坏,关键看村班子。黑山沟村村班子团结一心、一心为民,得到群众信任和支持,多年来班子成员能连选连任,特别是自治区从村干部中选拔成为乡镇党委副书记的王爱忠同志具有当代愚公风采舍小家,为大家,现在村委班子已成为了带领群众建设新农村的主心骨。

  在村级事务管理上,制度健全、管理规范,推行了“四议三公开两报告”工作法,重大事项一律采取党组织提议、“两委”会商议、党员大会审议、村民代表会议或村民会议决议定夺,坚持决议公开、实施过程公开和实施结果公开。充分尊重村民的民主权利,加强村民代表会议、村务监督委员会的组织建设,完善村民会议和村民代表会

  议议事规则,认真落实“依法建制、以制治村、民主管理”等制度,切实保障村民的知情权、参与权、管理权、监督权和决策权,大大提高了广大村民的参政议政能力。

  由于有这样一队带民致富的班子,各项惠民项目实施的好、质量标准高,“项目到了黑山沟村,能站得住,村官管得好,能叫动号”,“钱到了黑山沟村花不瞎,能给村民解决实际问题”,这是项目管理单位和扶贫单位给予的评价。几年间,村班子用真诚、真心换取来了比别的村更多的项目

  和扶助资金,群众切实受益。

  二、科学规划布局美

  黑山沟村以新农村建设为契机,村班子认真研究村情、谋划发展思路,特聘请内蒙古华地方圆甲级设计公司着手完成编制了新农村规划,包括了产业发展规划、村庄布局规划、民居建设规划等多方面,形成规划文本,作为指导全村今后发展的重要纲领,起到了统一思想,凝聚力量的作用,为今后班子的发展提供了方向。

  根据全村山区特点和生态优势,确立了“平川组发展设施农业、山区组发展舍饲养牛、荒滩地发展高效林果”的发展思路,着力打造“一带三区”的产业发展格局,“一带”即规划建设乡村休闲观光农业精品旅游带,“三区”即建设高效设施农业示范种植区、精品规模化养殖示范区、特色经济林产业示范区,力争到2015年,通过特色优势产业的快速发展带动村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万元以上,率先建成为全旗小康示范新村。目前,“一带三区”产业建设已经初具成效。

  三、创业增收生活美

  一是特色经济林产业示范区。立足全国生态文化村的品牌优势,克服耕地少的局限,向山地要效益,变劣势为优势。经过多年坚持不懈的造林建设,全村现已完成造林面积2万亩。依托产业化扶贫项目资金50万元,大力发展高效经济

  林和“林下经济”产业,栽植苹果、梨等高效林果业1200亩,部分已经进入产果期,在果树空地栽植杯装樟子松10万株亩、黄芩600亩,已成为村民新的重要增收产业。下一步,将继续按照“靠山吃山、宜林则林”的思路,注重发展适合地方特色的树种,加强水利灌溉设施建设,充分利用村内河道和两侧坡耕地继续新增高效经济林面积2500亩,全村总面积达到3000亩,成为全旗重要的经济林示范区。在全部进入产果期后,准备引进绿色果品加工企业,成立果农种植合作社,发展林家乐,培育黑山沟生态绿色果品品牌,把果树变成

  村民持续增收的摇钱树。同时,抓住赤峰市承办全区运动会、中国北方农业博览会、赤峰市草原文化节、喀旗王府文化节等重要交流活动,策划筹办黑山沟生态果品采摘节、观光节、自然风光摄影节等活动,把黑山沟打造成为我旗中部地区重要的沟域观光采摘经济园区。

  二是乡村休闲观光农业精品旅游带。拓宽产业领域,坚持发展旅游、餐饮等农村第三产业,充分发挥距离亲王府国家4a级旅游景区较近,拥有大黑山、蛤蟆石、老古树等自然景观,附近村区域特色农业影响逐步形成等综合优势,大力发展乡村休闲观光旅游业和服务业,推动成为村民增收致富的新途径。目前,全村现已修建通往大黑山旅游道路1000延长米,建成了标志性旅游景观门1处,建成了赤峰市首个村级书画创作基地1处,建成了特色餐饮农家乐一处,黑山

  沟村乡村旅游综合开发建设项目正在前期策划、招商和洽谈中。下一步,将借助全旗赤茅百公里文化旅游产业带建设、我旗成为全国休闲农牧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区、亲王府争取晋升为国家5a级景区的契机,把黑山沟村旅游服务业发展融入到全旗“一区一带”产业布局中,加大休闲农业项目争取和乡村旅游招商引资力度,通过发展农家乐、乡村旅馆、农业教育基地、农业科技体验基地等工作,建设成为全旗特色乡村旅游标准化示范点。

  三是高效设施农业示范种植园区。依托财政扶贫奖金和扶贫单位的支持,资金捆绑使用,制定了建一个棚补贴4000元的优惠政策,集中连片建起了120多亩高标准冷棚。当年,全村大棚经营户亩均收入都在1万元以上。目前,黑山沟村的冷棚产业已经发展到了350余亩,主要种植花卉种子、蔬菜种子和硬果番茄等特色品种,成为黑山沟村富民的主导产业之一。下一步,将按照“精品化、科技化、有机化”的发展思路,借助黑山沟村农民种植专业技术协会的优势,引进新的种植品种,应用现代农业科技,计划在剩余230亩水浇地继续发展高效设施农业,瞄准服务高端消费人群,实施全程有机生产,打造精品蔬菜种植基地,采取“农超对接”、“直接供应”等运作模式,让600亩土地变成高端消费群体的“菜园子”,大幅增加农民收入。

  四是精品规模化养殖示范区。争取到标准暖圈的扶助资金和“幸福工程”扶助贫困母亲无息贷款项目,制定了每买

  【篇二:2015年xxx镇的宜居乡村建设工作汇报材料】

  2015年xxx镇的宜居乡村建设工作汇报材料

  xxx镇地处盘山县北部,绕阳河东岸,距县城20公里,东和南与高升、太平相邻,西与北与北镇市相望。全镇幅员面积96万平方公里,耕地面积62448亩,下辖9个行政村17个自然屯,常住人口16424人。按照市、县的统一安排部署,我镇将以示范镇和美丽乡村建设工作为重点,全力推进宜居乡村建设:

  首先是在镇区建设方面,全力打造示范镇。

  一、拆违治乱,加强镇容镇貌管理。

  一是我镇要对镇区各种建筑情况,进行统一排查登记,对在排查中发现的违规建筑要限期拆除,拒不拆除的要依法拆除,确保镇区范围内无一例违法建筑。二是加大综合执法力度,提升镇区商业街的经营秩序和交通秩序。三是加大镇区垃圾治理力度,消除垃圾堆和卫生死角。通过采取上述措施,达到镇区范围内无违法建设、私开门脸,无乱悬乱挂、乱涂乱画,无破坏绿地,无噪声扰民。实现镇区全天候、全覆盖保洁,垃圾做到日产日清。四是交通秩序管理到位。道路两侧车辆按要求规范停放,自行车、电动车统一摆放。镇区内无占道经营行为,无马路市场、出头市场,商家入室进场经营。

  二、镇区建设要做到内容详实、风格独特、整体效果好

  以镇区内省道102路为依托,做好镇区一条街的整治工作。

  1、委托辽宁省城乡规划设计院对镇区一条街进行高标准规划;

  2、镇区一条街两侧房屋全部进行平改坡,外形一致、屋顶颜色一致;

  3、镇区一条街两侧户外广告、商业牌匾设置做到规格统一、风格一致;

  4、镇区一条街两侧路灯采用双侧布灯,在道路北侧原有60盏路灯的基础上,在路南侧再安装60盏,实现镇区全面亮化。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我们还将进一步拉长亮化链条,对镇区至xxx循环经济园区之间进行亮化;

  5、镇区一条街两侧边沟采用暗排的方式,铺设污水管网,统一收集到镇污水处理厂净化后排出;

  6、镇区一条街两侧人行道与绿化带之间安装座椅、景观小品、雕塑等,在为群众提供休闲场所的同时,进一步提升镇区景观亮点。

  7、镇区一条街两侧进行再次绿化,除对冻、病死树进行补植外,在各空闲区域建设绿色景观。

  以上建设项目预计投资700万元左右。

  三、镇区内公共服务项目要达到“七个有”:

  1、有学校

  我镇现有xxx学校一座,下一步我们要加大投入,进一步完善配套各项设施,为师生创造良好的学习和教学环境。

  2、有医院

  对现有的镇中心医院扩建,合理设置床位,配齐各种医疗设备,并配备相应的医疗技术人员。满足群众医疗需求。

  3、有通讯经营机构

  依托镇内现有的移动、固话及互联网通讯设施经营机构。

  4、有物流公司

  根据我镇实际需要,在年内发展一家快递物流公司,为镇内居民提供邮寄、快递等服务。

  5、有金融机构

  镇内现有邮政储蓄和农村信用社各一家,能够满足镇内居民的需要。

  6、有现代化住宅小区

  7、有居民广场

  镇区内已有休闲广场一座,下一步对此广场进行扩建,面积达到3000平方米,并对广场进行绿化、亮化、美化,广场内要配置文化小品、雕塑及各种建设器械。同时,我们还将规划建设一座1000平方米的活动中心,以满足镇区居民开展文体活动需要。

  第二是加美丽乡村建设工作的步伐

  在美丽乡村建设中我镇要严格按照盘锦市2015年美丽乡村建设工作方案的要求,进行推进,尤其是xxx和xx三个村,我们将重点打造美丽村。

  1、全面做好美丽乡村建设规划。对全镇各行政村进行规划设计,目前,我们已委托大连建筑技术发展中心设计院进行编制,该规划正在编制当中。

  2、对各村2014年度绿化地块进行排查,保证栽满栽严,绿化成活率达到90以上。

  3、对各村所有道路全部硬化,路面宽度不少于3.5米,同时,对村内边沟继续进行清理和疏通,实现各边沟互通互连,并与生态氧化塘相连,坚决杜绝侵占边沟问题。

  4、推进院落围(栏)墙建设,围墙要统一标准、统一颜色、统一样式、简洁大方、整洁美观,各村围(栏)墙建设率达到100%。

  5、建设入户桥,每户均要有入户桥,统一样式、规格、标准、美观实用。

  6、完成平改坡,xxx村平改坡已经完成,下步重点是完成xxx村、xxx村810户平改坡工作。

  7、推进村屯文化广场建设,xxx村已建成占地1300余平方米的文化广场,下一步是增加对xxx村文化广场的投入,进行绿化,修建雕塑,安装休闲座椅等,三xx村、绕xx村要建成占地不少于1500平方米的文化广场各一座。

  9、做好垃圾治理工作,进一步健全完善日常保洁制度,做到垃圾日产日清、不留残余。

  10、加大污水治理工作,除保证边沟氧化塘作用得到有效发挥外,对有扩大条件的氧化塘进行扩大增容确保人均氧化塘面积达到或超过2平方米。

  11、全面提高村屯建设管理水平,完善各项管理制度,做好分工,明确责任人,保持常态。

  第三做到有保障措施、时间节点清晰

  成立由党政一把手任组长的宜居乡村建设领导小组,示范镇和美丽乡村建设工作由镇宜居乡村建设领导小组统一领导,并制定方案,明确责任。并充分发挥政府、社会、农户以及群团组织作用,引导群众、企业、单位等自觉参加到示范镇和美丽乡村建设工作中来,全面推动我镇示范镇和美丽乡村建设工作不断进步。同时,按照镇示范镇和美丽乡村建设方案的要求,各项建设任务时间节点清晰明确,在2015年10月末前,我们力争全面完成示范镇和美丽乡村建设工作。

  【篇三:美丽乡村申报材料】

  统筹规划

  打造和谐美丽新奈曼

  ----奈曼旗美丽乡村推荐材料

  奈曼旗位于内蒙古通辽市西南部,科尔沁沙地南缘,南与辽宁省阜新市和北票市毗邻,东与库伦旗连边,西与赤峰市敖汉旗和翁牛特旗接壤,北与开鲁县隔河相望。全境东西宽68公里,南北长140公里,总土地面积8,137.6平方公里,其中:耕地218万亩,林地431万亩,林木蓄积量320万立方米。全旗辖14个苏木镇、一个国有农场、363个嘎查村、12个社区居委会,总人口43.2万,其中农业人口37.6万,蒙古族人口16万。国家级贫困旗县。

  2012年财政总收入60,044万元,财政总支出240,000万元,粮食总产达到33亿斤,创历史新高,牧业年度家畜存栏达到223万头只,禽类饲养量突破1,000万只,农民人均纯收入6,999元。

  一、坚持规划先行,彰显特色绘蓝图

  根据财政部文件(财农改【2013】3号)精神结合我旗城乡发展一体化的战略思想,以全旗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为统领,根据镇、村人口状况、自然资源、产业优势等基础条件,优化新农村空间布局,确定形成“一心两轴三片”、核心放射、网络发展的空间格局(一中心即以大沁他拉镇为核心,两轴即以省道和县道形成聚集轴,三片即在南部山区、中部沙区、北部平原区连片打造新农村示范村)。在全旗15个苏木乡镇场、363个嘎查村

  按照“建设中心村、培植特色村、保护历史文化村”的原则,以苏木乡镇为单位,结合当地村情民俗,因地制宜地规划编制一批城郊社区型、移民搬迁型、生态文明型、旧村改造型、民族风情型、旅游服务型“六型”新农村,通过层层筛选和实地查看,选取了移民搬迁型的白音他拉村、舍力虎村,生态文明型的扎哈塔拉村,民族风情型的巴彦塔拉嘎查为2013年美丽乡村建设的试点嘎查村。

  二、培育特色产业,增强美丽乡村建设的持久动力

  白音他拉村是白音他拉苏木政府所在地,由白音他拉、耐日睦都、那木斯来甸子和卧风甸子四个自然村组成。总土地面积

  5.1万亩,其中:耕地15,100亩,林地6,000亩,沙地27,000亩。全村771户、2,231口人,劳动力1,027人,2012年白音他拉村整体搬迁,住房砖瓦率达到100%,房屋建设规划合理、院墙整齐美观、街道平整宽广,村屯环境整洁大方。

  白音他拉村立足于自身的交通、位臵、技术优势,着力于发展食用菌、黄牛养殖产业。发挥内蒙古亿佳鸿菌业有限公司的龙头带动作用,通过组建专业合作社,加强种植户技术培训,增加种植品种,新增食用菌大棚达到202座,发展种植户201户,户均增加收入1.3万元。培育黄牛养殖产业,组建养殖专业合作社,发挥合作社作用,引进新品种、新技术,增加养殖户经济收入。建设养牛小区3处,养殖基础母牛1,500头,建设标准化牛舍4,300平方米,采用“合作社+农户”的管理模式,集中饲养,带动70余户增收,户均增收2.8万元。继续加大蛋鸡养殖产业,2013年新建保温鸡舍38栋,总数达到50栋,蛋鸡养殖规模达到25万只。通过农机合作社,把村内集中连片的1550亩耕地,在确保收益不变的情况下从347户种粮农民手中依法流转过来,实行集约化、机械化耕作,开始尝试走土地集约化规模经营的道路。从土地流转中解放出来劳动力从事二、三产业,增加收入。

  大沁他拉镇舍力虎村位于大镇西南20公里,京通、巴新铁路、国道111公路从村屯东部穿过,地理位臵优越、交通便利。全村119户、460口人。总土地面积11,630亩,其中:耕地面积3,289亩,林地面积3,290亩,畜禽总量5,000头只,有种植专业合作社4个,养殖专业合作社2个,农机专业合作社1个,其他专业合作社1个。

  按照村屯规划的总体部署,结合本村实际,以打造“种植、养殖、林果、劳务”四大产业发展为主线,全村规划出了2,500亩的高产玉米种植区;200亩设施农业种植区、600亩果树种植区;600亩的综合养殖区;100亩的农副产品加工区。依托自然环境、田园景观、农耕文化、农家庭院和农业特色优势产业,发展以“吃农家饭、住农家屋、游农家景、享农家乐”为特征,集农业观光旅游、领略乡村风情、体验农耕文明于一体的“农家一日游”,带动其他产业发展,安臵闲臵劳动力,从而促进生态观光区、生活娱乐休闲区的功能发挥,加快村级经济社会健康发展。

  扎哈塔拉村位于八仙筒镇西北4公里,省道开鲁至八仙筒公

  路穿村而过,紧邻通辽市著名的孟家段水库旅游度假村。由2个村民小组组成,全村494户、1,540口人。总土地面积36,000亩,其中:耕地3,500亩,林地2,000亩,沙沼地30,500亩。

  在产业发展方面:农业建设中,发展配套土壤墒情和气象监测、节水管灌与滴灌、农田作业路、农防林等建设;强化科、教、文、卫、保等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向上级争取项目资金,逐年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切实改善村民的生产生活条件,实现生产先进化、生活社区化、生态和谐化目标。

  农作物种植方面,每年除种植传统高棵作物玉米以外,扩大了红干椒、万寿菊、以及曼沙西瓜等经济作物和特色种植面积,同时同甘肃沙漠水稻研究所签订了100亩沙漠沉膜有机水稻种植实验项目。

  在规模化养殖、生态林果和劳务输出方面,进一步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强化科技信息服务、发挥农村合作组织、农业龙头企业的作用,提高农业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提升农产品品牌影响力和市场竞争力,促进农牧民收入稳步提高。村里还有两个村办企业,吸纳了本村大多数剩余劳动力,让他们一年四季不出村就有活干,有钱赚,促进了农牧民收入稳步提高。

  巴彦塔拉嘎查是固日班花苏木政府所在地,距离高速公路入口20公里,大奈线油路和八青线油路穿村而过,该嘎查由南胡吉图、小胡

  吉图、巴彦塔拉三个村民小组组成,全嘎查225户708口人,总土地面积84,000亩,耕地面积14,360亩,林地面

  积11,000亩,草牧场面积58,310亩。是一个以养殖业为主的民族村,养殖科尔沁黄牛为主。种植业主要种植玉米和优质牧草。现在嘎查有和谐养牛合作社一个,敖图嘎养牛公司一个,建有全旗最大的牲畜交易市场,最高日成交量5,000头,成交额达到5,000万元。该村的“沙漠怪柳”被联合国列入自然文化遗产,蒙古族烤全羊,蒙古族特色小吃,丰厚的民族文化和豪放纯朴的蒙古族风情,吸引了大批游客来这里体验民族风情。

  三、突出工作重点,稳步推进美丽乡村建设

  (一)以“宜居家园”为目标,实施“五化六有七配套”(村屯亮化、绿化、硬化、美化、砖瓦化;有党员活动室、图书室、计生室、警务室、卫生室、便民商店;水、电、路、厕、广场、宽带、有线电视配套)工程。示范嘎查村街道绿化项目已基本完成,栽植各类绿化树6.2万株;安装太阳能路灯300盏;改造危房769户;4个村级活动场所及村民文体活动广场;村屯改造砖化院墙32,000延长米;4个直播卫星户户通;通村公路建设项目全部完成。

  (二)以环境优美为重点,积极开展“卫生环境整治”行动。以治理柴草乱垛、垃圾乱倒、粪土乱堆、污水乱泼、畜禽乱跑为重点,投资近10万元,出动3万人次,车辆500余台次;共清理街路2万多延长米,清理垃圾800多立方米,新建垃圾池2处,设垃圾箱50个,建沼气池52口;清理占道经营摊点25家,打造街道整洁,环境优美的新型农村。

最新文章

版权所有:博古范文网 2012-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博古范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博古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浙ICP备1201877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