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正文

对抗焦虑抑郁“打太极”与“打沙袋”之博弈

发布时间: 2022-09-01 13:50:04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对抗焦虑抑郁“打太极”与“打沙袋”之博弈,供大家参考。

对抗焦虑抑郁“打太极”与“打沙袋”之博弈

 

 对抗焦虑抑郁:“打太极”与“打沙袋”之博弈 摘要:焦虑抑郁是当今心理问题中常见的心理症状,基本所有的心理问题都或多或少伴随有焦虑或抑郁症状的出现。因其在心理问题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引起了越来越多的专家学者的关注。如何应对焦虑抑郁、减轻相关困扰成为广大学者研究工作的中心和归属。本文主要从理念、行动和效果等三个方面来分析打太极和打沙袋的利弊,并在此基础上从心理影响和生理影响两个方面来分析探讨两者对治疗焦虑抑郁的效果差异。

 关键词:

 焦虑

 抑郁

 太极

 沙袋 1

 引言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人们的物质生活得到逐步的提升和改善,但是人们的心理健康水平却并没有因此而得以显著的改善或者提升,甚至有越演越烈的趋势。在当今社会常见的心理问题中,以焦虑、抑郁为主要症状的心理问题所占比重越来越大,成为越来越多的学者关注的重心和焦点。焦虑是由于客观事物不能满足个体自身的需要而产生的一种情绪体验,适度的焦虑是一种常见的心理现象,对人基本没消极影响甚至还能促使人积极、高效的完成某些事件。但是长期、持久、过度的焦虑不但会影响人们的心理状态甚至会影响人们的生活状态和社会功能;抑郁是一种持续的心境低落、悲伤、消沉、沮丧、不愉快等综合而成的情绪状态,轻者主要表现为兴趣丧失、思维迟缓和意志行为减少等,重者则可能伴随有幻觉、妄想等症状,甚至会出现自杀等非常规行为,这样就会影响个体的生活质量和心理健康。在某种层面上,焦虑和抑郁是两个很难进行清楚界定的概念,但这两者有着相同的症状反应:情绪处于高度紧张的水平,且这些症状都会引起一定的生理症状的出现。

 如何帮助“患者”更好的应对这些症状,进而提高生活质量,增强满意度,提升心理健康水平也就成为了我们必须研究和探讨的课题。本文基于运动心理学的视角,以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打太极和打沙袋两种运动方式为主,主要从理念、行动和效果等三个方面来分析打太极和打沙袋的利弊,并在此基础从心理影响和生理影响两个方面上分析探讨两者对治疗焦虑抑郁的效果差异。

 2

 利弊分析——打太极与打沙袋之博弈 打太极和打沙袋都是当今社会日趋流行的运动方式,受到越来越多的人的青睐,甚至在很多高校的体育学习中都开设了相关课程。并且两者都属于运动学范畴,在很多方面有着相似的地方。但是两者在理念、行动和效果上却有着很大的差异,甚至针对不同的群体,出于不同的目的,两者的作用和效果却是大相径庭

 的,甚至是截然相反的。在此从理念、行动和效果三个层面上对打太极与打沙袋的利弊进行分析。

 2.1 理念之博弈 太极是中华几千年文化的精髓,是最代表中华文化精、气、神的智慧。其讲究意念引导气沉丹田,讲究心静体松重在内壮,主张身心合一、内外统一、天人合一的“三一”思想,其思想精髓是:松、静、圆、缓、柔,遵循着“调身、调息、调心”的三调理念,主张进行练习时心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力合,力求“动动有静,静中有动”;太极运动追求的是“动中求静,以静制动”,在练习太极时切忌急躁不安,急于求成,要求在来回之间形成以柔克刚的态势,讲究体验“汗而不喘,动而不累”的境界,练习目标就是自身的状态和内心的变化,即“动中有我”。

 “打沙袋”虽然历史比较悠久,但可以说是一种无流派、无渊源、纯属自创的运动形式。其核心理念是增强体质,加强肌肉力量,讲究的是速度和力量,追求重、准、快、狠,目的主要是为了练习身体攻击和防身,强调攻击目标的明确性。通常以某一物品或运动器材为对象,用力打击,通过打沙袋增强臂膊的力量,通过力量的释放达到强身健体的效果,主张以动制动,以动求动。期练习目标是击中目标的准确率,即“动中无我”。

 2.2 行动之博弈 正如拳谚所说:“心静才能养精,精足而气充,气充而神沛”,在打太极时,要求练习者自我调节思想进入“静”的状态,其一招一式都必须要用心去体会与领会,发现其带来的身心状态的变化,才能达到修身养心的效果,这整个过程就是练习者自我反思、平衡发展、寻求和谐的过程。而打沙袋很大程度上只是追求力量的发挥和力气的宣泄,追求以刚劲之行达到缓解之果,往往是让人在精力消耗之后达到一种疲劳状态,进而促成平静,并没有对练习者有身心状态作出要求,也没有引导练习者的自我调节和动态变化。这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暴力的释放和力量的不恰当宣泄。

 从运动方式可知,打太极是一种相对单一的运动方式,每一招式都要遵循一定的章法,并且前后动作都是连续发展变化的,只有在前一招式的基础上才能开始下一招式的练习,这种练习方式没有器材及设备的特别要求,在整个练习过程中并没有很强烈的身体运动,讲究的是重心的稳定、身体的平衡和动作的连续性。相较而言,打沙袋是一种招式比较多的运动方式,并没有统一的章法可依,自创性高,主张多变出彩,这在某种程度上降低了练习的难度,但也正因为其简单易行,让很多人因为练习不当而对自身造成一定的伤害。

 2.3 效果之博弈 依据运动学理论可知,运动可分为有氧运动和无氧运动。作为有氧运动的太极练习不但能让人心平气静,修养身心,还能让人舒缓心情,消除烦躁。而作为无氧运动的打沙袋并不能减轻不安情绪,并不能让人舒缓平静,因为在无氧运动中,人是处于高度运动状态,也就是情绪高度紧张状态,这个时候分泌的肾上腺素和人处于焦虑状态时分泌的肾上腺素水平相当,所以只会加重情绪的激动程度。

 虽然从表层上看,打太极和打沙袋都是运动的一种形式,但是其本质和意义却有着很大差异。在练习太极时,并不是要激发练习者内心的愤懑和不良情绪,而是要引导其在平静和谐之中找到自我放松的途径,通过打太极不但能让人平静下来,在一推一回、一伸一缩的变化中体验自我身心状态的变化,更能让人在“静心——思考——改变”的模式中,达到“连根拔除”的效果。相反,打沙袋很大程度上是一种“超负荷练习”,这种运动不但不会舒缓身心,反而会因为练习过度而引起身体机能失调和物质代谢紊乱,甚至在打击过程中会更进一步激发练习者内心的不满和愤怒,这种注重速度和力度、注重发泄而不是发现的练习方式只会达到“治标不治本”的效果。

 3 治疗焦虑抑郁——打太极与打沙袋效果之博弈 生理是心理的基础和前提。从前文的对焦虑抑郁的分析可知,患有焦虑抑郁的人,在某种程度上身体也会出现系列不适症状。在此主要从心理和生理两个层面上来分析打太极与打沙袋对治疗焦虑抑郁的效果差异。

 3.1 从心理层面进行差异分析 太极主要是让练习者在运动中对太极的精髓和本质进行全面深刻的学习与领悟,从而起到帮助“患者”重新塑造一种有利于身心健康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以利于解除焦虑抑郁症状,达到治标且治本的效果。其要求练习时做到松静自然,中定安舒,心平气和,谦恭礼敬等。练习太极有助于教人做到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自我之间的和谐相处,塑造人们谦和的道德情操、坚韧的人格力量和恬淡无为的精神境界。当人处于焦虑水平时,情绪状态是比较亢奋的,表现出坐立不安,辗转反侧、心神不定等症状。由此可知,让“患者”平静稳定才是对抗焦虑最好的策略。而太极之深刻之处就是其能调节人的身心状态,让人由烦躁、愤懑的状态进入一个身心合一,平静和谐的状态。同时打太极要求练习者在整个过程用心去体验和发现,关注点是身体和心理的平衡和谐,要求呼吸与运动的协调和谐、匀称平稳。因此,练习太极有利于抑郁症患者在日益紧张的生活中释放身心,自己给自己解压,自己为自己治疗,以一种无为而治的心理去面对

 生活,面对以前无法面对的现实。

 而打沙袋是以物品或者“假人”作为宣泄对象,但是这种宣泄只是短暂和表面的,是治标不治本的,通常情况下,“患者”习得的不是保持心情平静舒畅的方式,而是暴力发泄的“优良”途径。通过打沙袋宣泄之后并没有使情绪得以缓解,反而是在下次宣泄时往往因为“不过瘾”而表现出更激烈的情绪反应和暴力倾向,出不降反升的状况。打沙袋主张主张“歇斯底里”式的发泄,在整个过程中有时练习者会把沙袋当成想象中的某一特定人物,“患者”会出现辱骂、抱怨等语言,关注的是自身力量的发泄程度,并不是内心状态的变化。这样不但不会使紧张的情绪得以缓解和宣泄,反而会引发更高程度的激动与紧张。

 3.2 从生理层面进行差异分析 太极要求练习时以气运身,气遍身躯,促进气血运行,疏通经络,起到疏导气机(生理机制)的作用。重内在练习与外形的统一,达到“内不动,外不发”。另外,太极练习还要求身体的放松,包括中枢神经系统和肌肉皮肤等的放松。因为放松是一种身心和谐的状态,只有在身体放松的基础上才能调节心理达到放松的状态。太极理念中的松要求呼吸均匀、身体平稳、身心和谐、肢体柔和而不僵直。当人处于焦虑状态时,内心高度紧张,出现身体发抖,手心冒汗等躯体症状,而当人处于抑郁状态时,会出现内分泌系统、循环系统、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的机理紊乱与不调等症状。当人的生理平衡机制被破坏时,人体阴阳平衡的内环境就会出现紊乱,进而引起一系列的生理不适症状。由此可见,太极让练习者将思想集中在练拳与调节上,通过系列练习使焦虑抑郁者体内原已不平衡的阴阳环境得到改善,促进阴阳平衡状态的重新出现。缓解紧张情绪,消除焦虑抑郁症状,使“患者”由外到内,由身到心得到真正康复。同时,在练习中领悟太极的松,可以促进气血运行,改善症状、增进健康,进而使“患者”放松紧张情绪,缓解郁闷和不安,调节心态使之平稳,进而缓解焦虑抑郁症状。

 相较太极而言,打沙袋讲究的是速度和力量,追求重、准、快、狠。练习者并没有在身心放松的状态下进入练习。并且在练习过程中注重的是力量的集中,练习的要害就是目标的准确和力量的发挥。因此,练习者不管身体还是心理都是处于高度紧张的状态,这样,对于治疗焦虑抑郁来说,很大程度上起到的是不减反增、不松反紧的效果。另外,“患者”在打击沙袋时,追求的是情绪和不满的发泄,并不关注身心的变化。在练习过程中往往是因为劳累过度、筋疲力尽而平静下来,实质内心并没有得到真正的放松,紧张压抑的情绪并没有得到真正的缓解,而是与之相的表面的、短暂的症状消除。这样由于焦虑抑郁引起的生理机制的紊乱并没有得到调整,反而在某种程度上加重了机制的失调,得到的效果是“治

 标不治本”。

 由以上分析得出,不管是从心理状态的改善还是生理机制的调节来说,打太极都比打沙袋更有益于对抗焦虑抑郁症状。只有选择合理可行的方式,注重身心的结合,才能从本质上治疗焦虑抑郁,真正的达到治标更治本的理想状态。

 参考文献 1. 庞金龙,张春华,陈翠玲,史兴山.黑龙江省高职生焦虑及抑郁现象调查及分析[J]. 黑龙江畜牧兽医职业学院学报,2007(5):26—28 2. 鲁彩丽,黄树强.高中生抑郁状况调查及应对措施的思考[J]. 泰山卫生(健康调查),2008,32:12—13 3. 刘玉兰,张云崖.太极拳与瑜伽之博弈[J]. 文化·视野,2010,2,18(2):117—119 4. 张志成.你真的会打沙袋吗?[J].名家专栏,格斗版,2006(11):30 5. 王晓坤,王晓昱,郑永成.太极拳用于对抑郁症调治的案例研究[J].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3):75—79 6. 王红梅.太极拳运动对大学生心理疾病的预防与治疗[J].内蒙古体育科技( 季刊),2008,21(3):48—49 7. 何小琼.太极拳治疗抑郁症机理浅析[J].光明中医硕博论坛,2010,7,25(7):1150—1151 8. 张均予,徐美琴.太极拳运动对大学生身心健康的影响[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10,33(5):622—624

 三严三实开展以来,我认真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研读了中央、区、市、县关于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有关文件和资料。我对个人“四风”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原因进行了认真的反思、查摆和剖析,找出了自身存在的诸多差距和不足,理出了问题存在的原因,明确了今后努力的方向和整改措施。现将对照检查情况报告如下,不妥之处,敬请各位领导和同志们批评指正。

 一、存在的突出问题

  一是学习深度广度不够。学习上存在形式主义,学习的全面性和系统性不强,在抽时间和挤时间学习上还不够自觉,致使自己的学习无论从广度和深度上都有些欠缺。学习制度坚持的不好,客观上强调工作忙、压力大和事务多,有时不耐心、不耐烦、不耐久,实则是缺乏学习的钻劲和恒心。学用结合的关系处理的不够好,写文章、搞材料有时上网拼凑,求全求美求好看,结合本单位和实际工作的实质内容少,实用性不强。比如,每天对各级各类报纸很少及时去阅读。因而,使自己的知识水平跟不上新形势的需要,工作标准不高,唱功好,做功差,忽视了理论对实际工作的指导作用。

 二是服务不深入不主动。工作上有时习惯于按部就班,习惯于常规思维,习惯于凭老观念想新问题,在统筹全局、分工协作、围绕中心、协调方方面面上还不够好。存在着为领导服务、为基层服务不够到位的问题,参谋和助手作用发挥得不够充分。比如,到乡镇、部门、企业了解情况,有时浮皮潦草,不够全面系统。与基层群众谈心交流少,没有真正深入到群众当中了解一线情况,掌握的第一手资料不全不深,“书到用时方恨少”,不能为领导决策提供更好的服务。

 三是工作执行力不强。日常工作中与办公室同志谈心谈话少,对干部思想状态了解不深,疏于管理。办公室虽然制定出台了公文办理、工作守则等规章制度,但执行的意识不强,有时流于形式。比如,办公场所禁止吸烟,这一点我没有严格执行,有时还在办公室吸烟。

 四是工作创新力不高。有时工作上习惯于照猫画虎,工作只求过得去、不求过得硬...

最新文章

版权所有:博古范文网 2012-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博古范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博古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浙ICP备1201877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