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正文

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调研报告6篇

发布时间: 2022-09-12 08:00:18 来源:网友投稿

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调研报告6篇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调研报告 JIUJIANGUNIVERSITY 实践论文 实践论文 题 目 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 院 系 继续教育学院 专 业 法学 姓 名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调研报告6篇,供大家参考。

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调研报告6篇

篇一: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调研报告

IUJIANG UNIVERSITY

 实 践 论 文

 实 践 论 文

 题

 目

  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

 院

 系

 继续教育学院

  专

 业

 法 学

  姓

 名

 郑 颜 小

 准考证号

 046715100280

  指导教师

 钟文红

 二零一五年十一月

 摘

 要 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生态文明建设其实就是把可持续发展提升到绿色发展高度,为后人“乘凉”而“种树”,就是不给后人留下遗憾而是留下更多的生态资产。

 从去年起,我省全境正式列入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省份之一,标志着我省生态文明建设上升到国家战略,为了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建设生态文明的精神,推进生态文明法制建设,作为一名江西人,我们很有责任去推动江西省的发展与建设。本文从当前省内生态环境现状着手到环境法制建设的思路浅要分析和研究,致力于推动和保障生态文明建设,实现美丽江西省。

 目

 录

 引

 言 一、现状评议…………………………………………………………………………1 1. 个税所占比重过低 …………………………………………………………2 2. 个税法律体系不完善 ………………………………………………………2 3. 个税现行税制欠公平 ………………………………………………………3 4. 个税费用先行扣除不妥 ……………………………………………………3 5. 纳税人意识有待提高 ………………………………………………………4 二、完善与对策………………………………………………………………………5 1. 构建完整的调节个人收入分配税收体系 …………………………………5 2. 采用单一超额累进制税率,实现公平分配 ………………………………6 3. 改革个税计税模式 …………………………………………………………6 4. 依法治税,政务公开,充分调动地方税务行政机关的主动性……………7 5. 相关配套制度建设 …………………………………………………………9 结束语…………………………………………………………………………………9 参考文献 ……………………………………………………………………………10 郑重声明 ……………………………………………………………………………11

 论环境保护与生态保护法律制度

 2012 级

 法学专业

 郑颜小

 引

 言

  近年来,省内破坏生态,污染环境的案件屡见不鲜。保护生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内容,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关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对于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有效利用国家省委省政府等相关部门都出台了相应的政策,但政策的最终还是要落实到实处才能发挥它的积极作用。对此,笔者提出以下几点见解:

 一、常有环境与生态破坏现象及当前现状 随着社会国家经济的发展,我国当前的环境生态问题日益紧张,暴露出了越来越多的问题。在环境污染上大气、土壤、水体都遭受到了污染,主要表现为,工厂的“四废一噪”、生活垃圾、交通工具的尾气和噪音、农业中产生的废水废物以及矿山开采过程中形成的“三废”等污染情况。在生态破坏上主要表现为: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土地盐碱化、生物多样性减少等现象。

 而在江西省主要以水土流失为主,江西省土地以红壤为主,红壤呈酸性,土地贫瘠,土层较薄,当地面覆盖较差时,暴雨就造成强烈的水土流失,江西省的气候为亚热带季风性气候,降水丰富,且夏季多暴雨。我省仍然后 3.35 万 km²的水土流失,而且强度侵蚀以上的面积达1.08万km,占土壤侵蚀总面积的近1/3。

 二、做好预防,从源头遏制 任何事物的发展都会有一个开始,有一个源头,不然就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生态和环保也是如此,只有在源头上遏制住了破坏生态和环境的现象和事情才是最根本的解决之道。

 (一)企业环境资源信息公开化 根据以往和近年来发生的污染生态案件中可以看出,很多企业想到的不是如何可以很好的处理其企业公司产生的废气、废物、废料等,而是如何规避企业承受的环境治理责任,如何降低自己的生产成本。对相关法律法规置若罔闻。

 因此企业环境资源信息公开化是生态文明建设与实施环保法的必然要求,是

 调整政府与企业与社会公众利益不可或缺的纽带。有利于政府环境资源部门的管理,有利于加强社会公众对企业环境行为是否合法、守法的监督。

 为了保障公司的信息化,国外的有些国家已经将企业信息化法律化。例如,美国在《1980 年综合环境反应补偿与责任》i 《有毒物质控制法》《资源保护与恢复法》《超级基金修正及再授权法》等法律中,已经规定企业环境报告制度。美国 1986 年国会对超级基金法案的修正中有关“知情权”的条款,要求有关公司就排放化学品设立一个数据库以便为公众提供信息,公开有关信息这种作法促使公司在公众要求之前自觉考试削减污染物。

 企业环境信息公开化,对企业而言,可以迫使企业更加注重本身对环保的表现,改善公司在公众和社会的环境形象,有利于招揽人才和吸收投资;对政府及相关环保部门而言,减轻政府及相关环保部门的管理负担;对社会公众而言,公众生活在一个清洁、无污染的社会环境中更加的放心,尤其是在近年来食品安全问题突出,环境生态破坏的问题较为严重的情况下,减轻公众的心理负担,增加公众的幸福感。

 (二)建立公众信息交流平台,加强公众的监督性 伟大领袖毛主席的“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一刻也不脱离群众”“相信群众,依靠群众,放手发动群众”等一系列重要思想告诉我们,只有依靠人民群众才能释放出无穷大的力量。在在生态和环保的路途上,亦是如此。建立公众信息交流平台,采取奖励措施,鼓励人民对破坏生态现象的关注性,切实保护生态环境。

 生态环境是全人类的问题,环境法是面向公众的法律,公众就有权利了解有关环境资源的相关信息,政府和企业就有义务向公众公布相关信息,这不即是公众参与环境管理的体现,也是民主与法制建设的进步,更是法律的实施和遵守的前提。在一个民主与法制的国家,公众有权利了解政府在做什么,为什么这样的权利。1992 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委员会通过的《关于环境与发展的里约宣言》中明确提出“环境问题最好是在全体有关市民的参与下,在有关级别上加以处理。在国家一级,每一个人都应能适当地获得公共当局所有的关于环境的资料,包括关于在其社区内的危险物质和活动的资料,并应有机会参与各项决策进程。”公众的参与是民主与法制建设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尤其是在环境生态保护上,这不

 仅仅是关于当下的问题,更是关于未来的问题。

 (三)政府信息公开化

  1798 年法国人权宣言第 15 条规定:“社会有权要求全体公务人员报告其工作。”在政府报告制度方面,目前已经有许多国家通过立法规定政府报告制度。1966 年美国国会制定了人类历史上第一部《信息自由法》,明确规定了行政机关应当向公众公开哪些信息,如何公开这些应当公开的信息,公民应当如何索取政府信息。根据该法规定,行政机关信息公开是原则,不公开的只是例外;行政机关决定不公开某项信息,必须向国会说明原因和理由;公众有权接触政府档案,试图拒绝提供信息的政府官员负有举证责任;法庭可作出落实公众的这项权利的裁决。该法的要点是将行政行为的结果(如行政决定、行政案件结果等)公开。加拿大《环境保护法》(1999 年修订)第 2 条规定,加拿大政府应当“向加拿大人民提供加拿大环境状况的信息”。

 三、完善相关法律,切实保护生态环境 (一)鼓励公民参与环境诉讼

  我国当前的环境诉讼主体不包括一般公民,然而,在国外则不然。例如,根据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州的 1979 年的《环境计划与评价法》和 1989 年的《环境犯罪和惩罚法》的规定,对于违反本法的,“任何人可以向法院提起诉讼,请求法院颁布救济令或制止违法令,不管该人的权利是否已经受到或可能受到该违法行为或该违法行为的后果的侵害”;1996 年公布的《环境保护行动计划法案》,明确规定第三者对违反环境保护法的行为有向法院提起诉讼的权利,以制止违法行为。在美国和英国的一些环境法律中,也规定任何人都可以向违反环境法律者提起诉讼。

 而在印度、哥伦比亚、哥斯达黎加、菲律宾等国家,法院已受理直接基于宪法规定的环境权所提起的环境诉讼案件,一些国家最高法院的判决已肯定、执行和维护宪法有关环境权利和义务的规定。许多迹象表明,加强法院司法、推动公民诉讼,正在逐步演变成为当代环境法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ii 。

 (二)破坏生态环境采取重罚 我国关于环境和生态破坏的处罚力度比较低,,一般的处罚为几千以上 10万元以下,相对于企业而言成本太低了。然后环境和生态的破坏所造成的影响往

 往都是很严重的。例如:星子县利华石材工艺厂违法排污案中,其工厂利用皮管以规避监管的方式排放生产废水,造成秀峰港水体污染。但是在处罚上确仅仅是对其法定代表人处以行政拘留 10 日。在美国 1982 年 10 月至 1992 年 3 月,检察官已经得到 598 个起诉书以及 455 个抗诉书和判决书[13],已有 226 家公司和450 个个人被联邦一级法院判决施行了环境犯罪行为,这些判决涉及的罚金总额超过 332,000,000 美元,被告人共被判决了 190 年的监禁。有人说这样的判罚过重,但是笔者认为,并不过重,污染环境破坏生态造成的影响永远都是无法估计的,是影响子孙后代的。

 (三)对环境案件成立专门的审理法庭

  为了从司法诉讼方面加强环境法的实施,及时处理日益增多的环境纠纷、提高处理环境资源纠纷的效率,就很有必要成立了专门的环境资源法庭,包括但不限于环境法庭、资源法庭、土地法庭、森林法庭、水事法庭、矿业法庭。例如,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州的土地和环境法庭的工作就十分卓有成效,他们出色地处理、审理了不少环境资源纠纷案件iii 。

 结束语

  破坏生态坏境或以生态环境为代价的发展经济是对人类、对地球的不负责任,也是对子孙后代的不负责任。因此必须要本着以人为本的精神,坚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

  iTheComprehensiveEnvironmentalResponse,Compensation,andLiabilityActof1980(42U.S.C.9601-9657),commonlyknownas"superfund",consistofPublicLaw96-510(Dec.11,1980)andtheamendmentsmadebysubsequentenactments.CERCLA.

 ii CeliaCampbell-Mohn,BarryBreen,andJ.WilliamFutrell.SUSTAINABLEENVIRONMENTALLAW[M].EnvironmentalLawInstitute.Copyright ( c )byWestPublishingCo.1993.

 iiiPaulStein.TheRoleoftheNewSouthWalesLandandEnvironmentalCourtintheEmergenceofPublicInterestEnvironmentallaw[J].EnvironmentalandPlanningLawJournal,1996,13:179.

篇二: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调研报告

1 页 共 7 页 中国环境报/2013 年/3 月/18 日/第 002 版 综合新闻

 加强环境保护

 建设生态文明

 ——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 环境保护与生态文明建设” 专题记者会实录

 编者按

  3 月 15 日下午 3 时 15 分,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新闻中心在梅地亚中心多功能厅举行记者会。环境保护部副部长吴晓青、污染防治司司长赵华林、环境影响评价司司长程立峰、环境监测司司长罗毅、自然生态保护司司长庄国泰就“ 环境保护与生态文明建设” 的相关问题回答中外记者提问。本版特予以刊登,以飨读者。

  吴晓青:新闻界的朋友们,大家好。首先我代表环境保护部对各位记者长期以来对我国环境保护工作的关心、支持和理解表示衷心感谢。我和我的同事都很高兴来参加今天的记者会,并回答记者朋友们的问题。在这里先利用一点时间集中回答一个现在公众普遍关心的,也是这次“ 两会”代表委员普遍关注的,也是我们记者朋友们普遍要提的一个问题,就是由雾霾引起的大气污染问题。

  我准备从两个方面来解读:一是深层次的原因是什么;二是究竟应该怎么抓紧治理和采取措施。今年以来,我国中东部地区反复出现雾霾,大气污染十分严重,给工业生产、交通运输和群众的健康带来了较大的影响。

  这些问题的产生表面上看有不利气候条件这一外部因素的影响,但我们认为深层次的原因则是我国快速工业化、城镇化过程中所积累环境问题的显现,高耗能、高排放、重污染、产能过剩、布局不合理、能源消耗过大和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持续强化,城市机动车保有量的快速增长,污染排放量的大幅增加,建筑工地遍地开花,污染控制力度不够,主要的大气污染排放总量远远超过了环境容量等多种原因造成一些大中城市的雾霾不断发生。不但冬天有,夏天也时有发生。尤其是在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出现的频次和程度最为严重。分析来看,在这 3 个区域,虽然国土面积仅占我国国土面积的 8%左右,却消耗全国 42%的煤炭、52%的汽柴油,生产 55%的钢铁、40%的水泥,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烟尘的排放量均占全国的 30%,单位平方公里的污染物排放量是其他地区的 5 倍以上。这些污染物的大量排放,既加剧了 PM2.5 的排放,更加重了霾的形成。监测表明,这些地区每年出现霾的天数在 100 天以上,个别城市甚至超过 200 天。

  由此可见,我们已经为粗放的经济发展模式付出了沉重的环境代价。如果我们不尽快转变经济发展模式,不尽快调整产业结构,不尽快改变落后的生产和生活方式,要想减少雾霾、改善空气质量将非常困难。所以,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需要我们做的是尽快采取行动,在大气污染防治方面有所作为。为此,我们将不遗余力地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而且,有的工作已经做了,有的是今后一个时期需要抓紧做的。

  一是继续实施好第二阶段的国家环境空气网的建设。继去年全国 74 个城市、496 个监测点位建成之后,今年我们将在全国 116 个城市建成 440 余个国家空气监测点位。到今年年底,第二阶段的建设任务完成之后,我国将有 190 个城市近 950 个监测点位组成的国家空气监测网投入运行,并且实时发布监测数据。这对人民群众及时、真实、准确地了解当地的空气质量,切实保障身体健康将起到重要的作用。同时,也为我们治理大气污染提供科学的依据。更为重要的是,为地方各级政府下决心治理大气污染提供有效的监督手段。

  在这里我还要告诉大家的是,今年内我们将督促国控重点企业污染物排放监测信息向全社会公开,这项准备工作已经开展。国控重点企业污染物排放监测信息的公开便于公众获取全面、及时的企业污染物排放信息。我们环保部门也将依法做好监督性监测工作,同时接受社会的监督。

  第 2 页 共 7 页 这是我们今年要开展的一项工作。

  二是我们更要突出重点地抓好重污染地区的大气污染治理。我们清醒地认识到,虽然已经迈出了实施空气质量标准这一大步,但是我们仅仅迈出了大气污染治理的一小步。我们必须针对重污染地区出重拳、用猛药,而且还要打组合拳,加强治理。

  首先,在这些地区实施大气污染物的特别排放限值。我们已经在 2 月 27 日发出公告,从今年开始在重污染区域,对火电、钢铁、石化、水泥、有色、化工六大行业实施大气污染物特别排放限值,这是迄今为止我国污染治理史上最严厉的一项措施。在此之前,环境保护部仅在太湖流域使用过特别排放限值。特别排放限值的实施,将从源头上严格控制大气污染物的新增量,为治理大气污染提供有效的倒逼手段,也有利于加快这些地区的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

  其次,在这些地区实施煤炭消费总量控制。我们将按照“ 十二五” 大气污染防治规划的要求,会同有关部门研究确定煤炭消费总量的中长期控制目标,严格控制区域的煤炭总量消费。“ 十二五” 期间在京津冀、珠三角、长三角以及山东城市群开展煤炭总量的控制试点。

  第三,在这些地区进一步深化机动车污染治理。我们已经报请国务院批准北京、上海、广州等城市提前实施国四标准,北京提前实施国五标准,我们及时鼓励广州、上海等城市提前实施更高的国家排放标准。而且我们会督促其他城市也按照大气污染防治规划的要求,加快机动车污染治理。

  第四,在这些地区加强区域污染联防联控。我们要尽快建立统一的联防联控机制、执法监管机制、环评会商机制、监测信息共享机制和预警应急机制,统筹协调区域大气污染防治。大家从报纸上已经看到,各省市对这项工作也给予充分肯定和积极配合。

  第五,在这些地区要进一步强化污染减排目标的考核和监督检查。我们已经明确了这些地区的减排目标,按照“ 十二五” 规划,到 2015 年重点区域的可吸入颗粒物、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细颗粒物 PM2.5 年均浓度比 2010 年下降 10%、10%、7%和 5%。其中,京津冀、珠三角、长三角 PM2.5 纳入考核目标,而且三区的 PM2.5 浓度要下降 6%。我们还将会同有关部门制定考核办法,开展实施情况的监督考核,确保任务落实到位。这是突出重点地抓污染治理。

  三是强化依法治理。积极推动《大气污染防治法》的修改;推动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加快落实大气污染治理责任;确保环保部门一定要切实履职到位。按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要求,加大环境执法力度,履行好环保部门对大气污染防治的统一监督、指导、协调作用;突出科学治理。我们现在面对的污染物和我们几年前、十年前面对的污染物已经完全不一样,更为复杂,我们必须紧紧依靠科技治理。

  我们近期将出台细颗粒物污染防治技术政策,并且已经向全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将在近期出台。今年要启动大气污染防治科技攻关,组织全国的科技人员重点研究符合我国国情的大气污染治理策略和技术体系。我们坚持“ 走出去”、“ 请进来” 的办法,加强国际合作交流,积极吸取国外成功治理经验来推动我国大气污染治理。

  我们要推动全民治理,减少排放人人有责,这个责任首先是政府的责任、企业的责任,也是我们每一个公民的责任。我们作为环保部门,将做好宣传、科普和引导工作,引导全社会提高环境意识,同时加强良性互动,发挥桥梁作用,鼓励全社会积极参与大气污染防治。说一千道一万,关键是抓好这些措施,而且要落实到位。我们环保部门一定会依法切实履行好自己的责任,要求别人去做的我们自己首先做到。最后还是这样一个认识,蓝天是建设“ 美丽中国” 的一项重要指标,只要我们共同努力,真抓实干,满怀信心去做,下定决心去干,充满耐心去拼,我们就一定能够打赢大气污染治理的攻坚战,不断改善空气质量,还人民一片蓝天。

  农民日报和中国农业新闻网记者:今年人大会议期间,我们采访了一位保洁员代表,她对我说,2005 年从农村出来打工,为城市的清洁工作了 8 年时间,每每回到家乡看到农民生活环境没有改善,她的心里很不是滋味。我想这也是很多农民的共同感受。请问,在农村环境保护方面,比如说垃圾处理和污水处理方面,我们环保部门有何具体措施?

  第 3 页 共 7 页

  吴晓青:近年来,国家不断加大农村环境保护和污染治理的力度,取得了积极进展。自 2008年国家实行“ 以奖促治”、“ 以奖代补” 的农村环保政策以来,中央财政累计安排农村环保专项资金达到了 135 亿元,支持 2.6 万个建制村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和生态示范建设,一大批农村突出环境问题得到有效解决,5700 多万农村人口直接受益。

  但是,当前我国农村环境污染形势依然严峻,农村环保任务十分繁重。下一步,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国务院关于环境保护的决策部署,联合国家有关部门进一步加强农村环境保护和农村污染治理工作,确保到 2015 年共完成 6 万个建制村的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任务。结合刚才记者说的,农村环境保护重点要做好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大力推进农村集中连片整治,通过深入实施“ 以奖促治”、“ 以奖代补” 的政策,全力保障农村饮用水安全,加快治理农村生活污水、生活垃圾等突出环境问题。

  二是进一步完善工作机制,把国家确定的目标任务落到实处,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目标的责任考核,落实地方政府农村环境保护责任。

  三是开展农村环保专项执法行动,推进基层监管能力建设,会同有关部门继续开展农村饮用水水源地保护、秸秆焚烧等专项执法检查,将环境监察、环境监测和环境宣传向农村延伸,积极推进乡镇环保队伍建设,减少农村环境污染。

  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和国际在线记者:接着刚刚雾霾的话题继续向吴部长提问,此前有关部门曾经公布雾霾治理的时间可能需要长达 18 年,请问这个期限的科学依据是什么?未来相关的环保指数是否会纳入官员的考核标准?

  吴晓青:大城市空气污染治理是一个难题,伦敦、洛杉矶等大城市也都曾经遭受严重的空气污染困扰,经过艰苦努力才得以基本解决。我们必须要看到,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的进程中,能源消耗量大、机动车保有量在不断增加,包括北京在内的一些大城市短期内还达不到新的空气质量标准。我自己作为一个北京市民,同时作为一个环境保护工作者,心情和大家一样,看到这样的污染天气也是心急如焚,都希望我们能够呼吸上新鲜的空气,看到蓝天白云。

  为了早日实现这个目标,一方面需要我们不断加快实施大气污染防治规划,以控制 PM2.5 为重点,加大污染治理和减排力度,强化刚才说的那些措施,进一步提升环境质量。我们希望力争在较短时间内缓解大气污染严重的状况。另一方面,我还是呼吁我们每个人从我做起,转变生产和生活方式,减少能源消耗。比如少开车,尽量采用公共交通出行。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我相信北京空气质量一定会越来越好。

  北京青年报记者:我想问一下吴部长,前几天习近平总书记参加代表团审议的时候半开玩笑地说,网民检测水质的标准是要看市长敢不敢下去游泳。您觉得网民提的这个标准有没有道理,您有没有考虑帮网民实现这个标准?

  吴晓青:我们注意到日前习近平总书记曾风趣地讲,网民检验水质的标准是市长敢不敢下去游泳。总书记的讲话既反映了党中央对水环境保护工作的高度关心和重视,也反映了全社会对改善水环境的热切期待,还反映了地方党委、政府,尤其是“ 一把手” 对水环境保护肩负的重大责任。近年来,尽管各地在水环境保护方面开展了大量工作,但是目前确实还有一些河流、湖泊不适合游泳,部分地方水环境治理成效也不明显。

  这既有治理的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因素,也有当地政府重视不够、措施不力的影响。我曾经到很多地方考察水污染治理,看到有些地方创造了很好的经验,我们在辽河流域成功地改善了水环境质量,一些地方政府高度重视,提出“ 治河先治污,治污先治官,治官先治人” 的铁腕治污措施,收到了很好的效果。这就很好地体现了把治污措施落到实处的要求。

  下一步作为环境保护部门来说,我们将依法履行好职责,切实加大执法力度,严厉查处各类环境违法行为,发现一起查处一起,绝不手软。同时我们将督促指导和支持各地加大水环境治理力度,改善水环境质量,让更多的河流、湖泊尽早适合游泳。

  香港商报记者:我提的问题是关于环境污染治理的管理区域问题。环境污染是没有地方区域分

  第 4 页 共 7 页 割的,但环境的治理却是按行政区划的块块管理框架,这样不但滋生了地方保护,也让各地政策衔接不上。请问吴部长,在打破地方保护方面有什么新的举措?

  吴晓青:正确处理好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是做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环保工作的难点,也是我们的重点。2011 年国务院召开了第七次环境保护大会,其标志性的成果就是提出了积极探索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的环境保护新道路。这为我们正确处理环境与经济的关系指明了方向。脱离经济发展抓环境保护是“ 缘木求鱼”,离开环境保护搞经济发展是“ 竭泽而渔”,正确的经济政策就是正确的环境政策。无论从中央到地方,我们都应该认真地贯彻好、落实好国家环境保护政策措施。

  无论是什么样的管理体制,都必须妥善处理好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关系。因为我们现在已经到了以环境保护优化经济增长的新阶段,必须坚持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来提高我们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来调整我们的产业结构,来扩大我们的内需,用生态保护来优化生产力的空间布局,这样才能推动经济发展方式实现绿色转型。

  深圳卫视记者:请问吴部长,深圳也是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的示范市,在您的心目当中觉得生态文明城市应该是什么样子,这几年深圳在这方面有没有做出一些有益的探索?另外一个问题,近期有“ 有毒大米” 流入广东的传闻,由于土壤污...

篇三: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调研报告

于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调研报告

 根据市委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的通知要求,市政协副主席曹东方率市政协办、发改委等有关部门组成专题调研组,于 2016年 7 月上旬深入到凌云、乐业、田林、隆林、西林等县(简称“西北五县”)对县域生态经济发展情况开展专题调研。通过召开座谈会、实地调研、走访交谈等方式,深入了解基本情况,重点调研发展生态经济的资源、区位优势、思路对策和“十三五”规划总体思路等,并听取了有关部门的意见和建议。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我市西北五县在《生态广西建设规划纲要》表述中属于“桂西北山地生态区”,地貌主要为山地,是全区地势最高的区域,气候较干凉;生态区位重要,是南盘江、红水河、右江的重要水源涵养区;生物多样性丰富,珍稀物种多,建有 8 个自然保护区;水能资源丰富,是我国重要的水电基地,建有天生桥特大型水电站。在发展生态经济方面,西北五县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和巨大的发展潜力。

  可开发利用水电资源 500 万千瓦以上,现已开发和正在开发的达 80% ,是我国“西电东送”重要能源基地;立体气候分布明显,适于不同的农作物生长,农林产品类型多样,特别适于对海拔高度比较依赖的作物如茶叶、野生竹笋、中药材等的生长,农林产品

  成片分布有利于基地建设和实现生态农业的产业化,适于大力发展生态特色农业;多年来已形成了千家万户养殖业的传统,同时还具有丰富的森林资源和林副产品,盛产桐油、茶油、八角、八渡笋、白毫茶等;发展历史悠久,山川秀丽,人文景观和民族风情多姿多彩,拥有众多的历史文物,如凌云县中山纪念堂,西林县岑氏庄园和普驮铜棺、铜鼓墓葬,乐业县古造纸术,隆林苗族村落和传统九龙壮寨等,还有奇特的地质地貌,以乐业大石围为代表,集天坑群、地下溶洞、地下河系统、地下森林为一体的天坑溶洞群,堪称世界奇绝。旅游资源发展潜力巨大。

  西北五县既是我国西南出海通道的“桥头堡”,处于国家确定的南(宁)、贵(州)、

  昆(明)经济区地带和国家战略层面上的东盟经济国,又是华南和西南地区重要生态安全屏障。随着西部大开发工作不断深入推进,越来越多的利好政策、项目、资金正在向西部地区倾斜,这对西北五县发展生态经济十分有利。目前,西林、凌云、乐业县已被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林业局列为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工程试点县,全市入选的试点县有 4个,其中就有 3 个位于西北五县。凌云、乐业县是国家主体功能区重点生态县,享受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财政转移支付政策;田林、西林、隆林县也同属全区 29 个国家县域重点生态功能区县份,享受自治区重点生态功能区财政转移支付政策。所有这些优势,为

  西北五县生态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多年来尤其是近年来,西北五县特色生态经济产业得到了长足发展状况,这主要表现在:

  一是有机茶叶生产稳产增收,生态有机农业不断扩大。据统计,去年西北五县种植茶叶面积约 35 万亩,年产干茶 1.12 万吨,实现产值 6.5 亿元。其中尤以凌云白毫茶较为著名,凌云县去年茶叶种植面积 11.2 万亩(有采面积 9.1 万亩、无公害茶园面积 6.1 万亩、有机茶叶面积 1.39 万亩),年产干茶 4909吨,实现产值 3.04 亿元。

  乐业县于2013年3月被农业部授予“全国有机农业示范基地”。经过多年发展,生

  态有机农业不断扩大。截至去年底,该县有机农产品种植面积近 3 万亩,获得欧盟认证面积超 6000 亩。

  二是实施“优果工程”,做强做优特色水果产业。2002 年以来,西林县结合实际,大力实施“优果工程”,积极引导和扶持群众发展以砂糖桔、贡柑、西林甜橙等为主的优质柑桔水果。经过多年发展,西林砂糖桔等水果产业已逐步形成了规模化、产业化的发展格局。目前,西林县已获得“中国砂糖桔之乡”称号,西林砂糖桔也获得了“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认证。全县砂糖桔种植面积已发展到 15 万亩,遍布 8 个乡镇,今年挂果面积预计可达 10 万亩,产值达 6.3 亿元。乐业县大力实施“产业强县”工程,以

  发展猕猴桃种植为主导,大力发展猕猴桃产业。截至目前,该县已在同乐镇、甘田镇、逻沙乡、幼平乡、花坪镇发展猕猴桃 1 万多亩,惠及果农 300 多户。去年挂果投产的猕猴桃面积达 1000 亩,采收鲜果 600 吨,产值达 1000 余万元。隆林县高度重视西贡蕉产业发展,全县种植面积已达 2.2 万亩,投产面积 1.06 万亩,年产量达 3.72 万吨、产值 2.23亿元,纯收入 1.49 亿元。仅西贡蕉一项就实现农民人均增收 402 元,已成为该县脱贫致富重点农业产业之一。

  三是大力发展林产经济。在百色,甚至在广西全区范围内,田林县是森林覆盖率最高和发展林下经济产业比较早的县份。充分合理利用林下土地资源和林荫空间发展林

  下产业经济,成为田林县打造生态经济的一个新兴产业。目前,该县已建立 49 个林下养鸡集中区,去年林下养鸡出栏 1519 万羽。以林下养鸡为带动,食用菌、中草药、养蜂等林下经济也得到有序发展。到去年底,发展林下经济面积达 117.1 万亩,其中林下种植面积16.13万亩,林下养殖面积4.96万亩,林下产品采集加工 35 万亩,森林旅游 61 万亩,涉及农户 3.2 万户,林下经济总产值达12.1 亿元。林下经济已成为该县农民增收的一大新亮点,有效促进了农民增收,推动了县域经济发展。

  作为传统支柱产业,田林县的八渡笋已发展到 30 万亩,远销往台湾、日本等地。2010 年 5 月,田林八渡笋获得国家地理标志

  保护产品认证。2011 年 5 月,田林八渡笋生产基地获得广西农业厅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据统计,2014 年八渡笋投产面积 26.5万亩,产鲜笋 3.1 万吨,加工干笋 1.5 万吨,产值 0.6 亿元。

  2012 年 3 月,西林县启动国家木材战略储备基地建设项目,是对速丰林工程的继续和发展,也是“十二五”时期林产经济发展的一大亮点,对转变林业发展方式、促进林业产业发展、提升国内木材供给能力、构建木材安全保障体系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目前,项目实施进展顺利,已落实人工造林土地 2.59 万亩、森林抚育土地 8.1 万亩;完成人工造林 0.91 万亩,完成森林抚育 2.8 万亩。

  四是特色养殖业快速发展。隆林县依托丰富的自然资源优势,大力发展黑猪养殖、隆林黄牛、隆林黑山羊、隆林菜花鸡等地方优良品种特色养殖产业和大水面渔业开发。经过多年发展,该县逐步形成了“公司+基地+专业合作社+农户”的水产畜牧产业链,建成隆林黑猪养殖示范基地 2 个,规模养猪场 37 个、养牛场 24 个、养羊场 350 个,养鸡场 442 个。截至 2014 年年底,全县存栏生猪 18.8 万头、牛 7.3 万头、羊 8.3 万只、家禽 224.4 万羽;出栏生猪 22.2 万头、牛 2.5 万头、羊 10.8 万只、家禽 668.5 万羽;大水面养殖面积 52740 亩,集约化标准网箱 5650 箱。肉类总产量 3.2 万吨,渔业总产量达 2.6066万吨,水产畜牧业总产值超 12 亿元。

  乐业县充分利用龙滩库区水面宽阔、水生生物资源丰富的资源优势,因地制宜地发展单个网箱面积达几万平方米大型网箱生态养殖,逐步从原先成本较高的集约化小型网箱养殖,向成本较低不需投料的大型网箱生态养殖发展,找出一条适合大水面养殖方式。2014 年,该县累计发展大网箱生态养殖0.4 万箱,水产品产量达 0.5 万吨,实现产值0.47 亿元。目前,网箱生态养鱼已成为该县一项新兴富民生态产业。

  二、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一)发展生态经济理念有待加深

  我市生态经济建设还处于初级阶段,部分干部群众对“生态经济”概念模糊、认识不足,“绿水青山也是金山银山”理念没有

  形成,对县域独有的生态资源优势缺乏战略性的认识。全社会资源意识、环境意识和节约意识比较淡薄,发展生态经济社会氛围不浓,工作实践过程中对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的经济发展模式和以牺牲生态平衡为增长点的经济发展方式还没有危机意识,工作举措缺乏前瞻性,一味追求经济利益,忽略平衡发展,致使经济建设没有创新,发展后劲不足。发展生态经济长远规划、考核体系缺乏。

  (二)农产品精深加工滞后,生态产业链尚未构建

  受地理位置和交通方面的制约,西北五县在农产品精深加工方面发展相对滞后,养殖加工业甚至为零、空白。农业工业化水平

  低,产业链条短,种养殖、加工、营销等环节机制不健全,专业合作组织作用不明显,没有成为规模经营的市场主体,企业、基地、专合组织没有建立起较密切的利益联接机制。各地农户都是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农产品总量不足、规模不大,地方特色品牌不强,产品的数量和质量都难以满足市场的需求,市场份额极低,尤其是养殖产业的市场程度不高,供求关系经常脱节,抵御市场风险能力很弱。农业、农产品资源优势还没有转化为经济优势,生态产业链尚未构建。

  (三)发展经济与保护生态环境矛盾突出

  西北五县中凌云、乐业县是国家主体功能区重点生态县,西林县是自治区主体功能区重点生态县,均属限制开发区,又是珠江

  水源保护区,生态环境保护及其重要,工业发展受限。同时,西北五县均属典型的喀斯特地形地貌,石漠化严重,耕地资源少,水土流失、旱灾等自然灾害频发,生态十分脆弱,严重制约一产、二产发展。当前发展县域经济的优势是资源利用,而大、中型项目都是与资源有关的生态环保项目,要做到经济发展与环保并重较为困难,发展经济与保护生态环境矛盾突出。

  (四)发展生态经济基础薄弱

  一是生态经济建设投入不足。西北五县经济基础薄弱,地方财力有限,各县区境内道路等级不高、服务面不广、通达能力差,安全通畅和产品运输难保障,至今仍有多个自然屯没有通公路,交通制约严重。西北五

  县均是经济发展后发县份,受历史、地理等因素影响,工业经济发展起步晚、底子薄,工业经济还处于以初级产品加工为主的初级阶段,存在工业产业结构单一、核心竞争力不强,创新能力不足等问题,发展生态经济、转变经济发展模式难度大。二是高素质人才缺乏,自主创新能力不强。西北五县农村科技体制改革进展缓慢,尚未建立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科技运行机制;农业科技队伍整体素质不高,缺乏高层次科研人才和复合型人才。农、林、牧产品加工企业多以低档次、粗加工的小企业为主,没有生产终端产品的企业。同时,产品科技含量不高、自主创新能力不强、同质化现象严重,资源利用率低,产品附加值不高,产值低、产业链短,

  市场竞争力薄弱,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发挥不明显,生态经济产业发展处于“大资源,小产业,低效益”的不良状况。三是旅游发展基础低,知名度不高。几年来,我市西北五县干部群众对旅游业的认识虽然有所提高,但社会上还没有形成大力发展旅游的良好氛围。目前对旅游文化资源开发都只是自然资源和历史文化资源的浅层次开发,缺乏力度和深度,缺少文化内涵,缺乏特色和创意产品,没有形成核心旅游品牌。加之对旅游宣传投入不足、宣传手段单一、宣传面不够广,难以提高地方旅游资源的知名度。

  三、几点建议

  (一)树立生态立市战略,坚持绿色发展

  小康全面不全面,生态环境很关键。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把“坚持绿色发展”作为五大发展理念之一,注重的是解决人与自然和谐问题。多年来,我市生态文明建设尤其是特色生态经济产业得到了长足发展。但也还存在着发展经济与改善生态环境矛盾突出,发展生态经济基础薄弱、生态产业链尚未构建等问题。为此,要通过切实有力的教育、培训工作,牢固树立生态立市战略,大力发展生态经济,深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努力把生态优势转变为发展优势,走出一条具有本地特色的产业强、百姓富、生态美的绿色转型绿色崛起之路;进一步增强广大干部群众建设生态经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特别是提高领导干部和企业家的生态责任意

  识;通过面向基层的宣传教育,提高广大群众参与生态经济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形成全社会关注、关心生态经济建设的浓厚氛围;通过建设生态文化,培育公民生态意识;通过广泛开展群众性生态文明创建活动,倡导勤俭节约、绿色消费、低碳消费的理念,推行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

  (二)加大生态经济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力度

  当前,在农村特别是贫困地区农村,对社会经济发展影响最大的因素莫过于农村公路。为此,要加强统筹县区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改善硬环境,加大交通基础设施特别是农村公路设施建设投入力度,全面实现县县通高速、村村通柏油目标。要切实加快县区

  公路升级改造和连接周边市县“断头路”等道路建设,建立县域内和县域间的便捷交通网络,改善县域区位条件。

  (三)建立健全补偿机制,加大财政生态补偿转移支付力度

  由于国家政策对环境产权界定不清,利益主体不明,再加上支持资金严重不足、补偿标准低且缺乏可持续性,我市生态补偿机制尚不完善。为此,要结合《左右江革命老区振兴规划》赋于的“支持百色探索市场化生态补偿的有效方式”政策,大胆先行先试,大做生态文章,探索建立百色市国家生态补偿示范区,建立健全生态补偿机制。同时,衔接上级有关部门,将生态文明示范工程试点县纳入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享

  受范围,加大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补助力度;协调有关部门,帮助各县完成国家级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补助申报工作。

  (四)做好生态普查和生态产业规划,着力推进生态铝产业基地和生态农业示范基地建设

  我市生态产业资源丰富、形式多样、独具地方特色,同时也存在自主为营、自产自销、自主创新能力不强、产品同质化等现象,缺乏统筹规划,生态产业资源并未得到充分开发和合理利用。为此,建议:一是组织力量,开展生态普查,以文字资料、影...

篇四: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调研报告

保护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思考 1 引言 党的十七大报告第一次提出“建设生态文明, 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 增长方式、 消费模式”, 并把它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 政治建设、 文化建设、 社会建设的各方面和全过程”[1 ,2 ]。

 建设生态文明, 以把握自然规律、 尊重自然为前提, 是对传统工业经济的扬弃和充分吸纳现有发展模式不足, 以建设资源节约型、 环境友好型社会为本质要求, 是新时期环境保护工作的必然要求, 是推动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的重要体现[3 , 4 ]。《关于加强环境保护重点工作的意见》和《国家环境保护“十二五” 规划》 的出台, 把保护环境确立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 更是党中央、 国务院对环境保护工作的高度重视。

 随着一系列环境保护举措的出台, 一系列环境保护的成果推广, 人民群众看到了 环境保护的进步和希望。

 2 环境保护与生态文明建设现状 环境保护工作不可能一蹴而就, 要真正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的环境保护的难点热点问题, 就必须加强生态文明建设。

 在生态文明建设的过程中, 必须让人民群众更多地参与环境保护, 重视环境保护, 充分发挥环境保护工作的积极性。

 十八大报告关于建设生态文明的部署, 更进一步明确了环境保护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主阵地和根本措施。

 我国现有特殊基本国情和所处的社会发展阶段, 决定了必须发挥环境保护工作的积极性。

 坚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调整产业结构步伐、 着力改善和保障民生是环境保

 护工作的永恒主题。

 其重点是利用总量减排倒逼机制, 处理好经济快速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关系, 着力解决突出环境问题, 始终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 坚持在发展中保护, 在保护中发展, 坚持节约优先、 保护优先、 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

 要实现这些目标, 必须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发挥环保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把环境保护作为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 作为助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抓手, 作为解决突出环境问题的民生工程和民心工程, 建设生态文明的着力点, 更是处处贯穿了环保工作,涵盖了环境保护的各个领域[5 ]。

 3 构建制度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对策思考 3 . 1 突出环境保护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主体地位 积极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是经济社会快速发展赋予环境保护的时代重任, 是新时期环境保护工作的基础和灵魂。

 各级环境保护主管部门要在更高层次、 更宽领域和更高战略, 提前谋划和着力解决突出环境问题, 争做环境保护的引领者、 倡导者和践行者。

 要在环境保护倒逼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绿色经济和生态经济, 加快转变方式调结构步伐, 培养新的经济增长点, 把环境保护作为优化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 从源头上扭转生态环境恶化趋势, 把改善环境质量作为环境保护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创新新时期环境保护工作思路, 发挥环境保护在生态文明建设的主体作用, 为生态文明的建设奠定坚实根基。

 3 . 2 构建和营造有利于发挥环境保护的制度环境 要让环境保护推动生态文明建设, 就必须给环境保护工作创造良好的制度

 条件。(1 )

 从国家层面制定利于环境保护的税收、 财政、 金融、 土地等方面的经济发展政策体系, 根据不同地区的环境功能和环境承载能力, 严格环境保护行业准入制度, 切实做到经济发展政策和环保政策充分有机融合。(2 )

 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 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 结合本地实际, 制定相关配套的地方环境保护条例, 完善环境保护的法律援助机制, 建立环境民事和行政公诉制度, 基本形成宽领域、 多层次的环境保护法规体系。

 同时, 积极推行环境保护行政执法责任制, 加大司法机关、 人大和行政监督机关对环境保护相关法规实施情况检查力度, 充分发挥政府部门的能动性, 探索建立环境公益诉讼制度, 加大对案件的督查力度, 有效保障人民群众的环境权益, 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基础法律支撑。(3 )

 加强公众参与环境保护制度建设, 依法保障公众环境参与权利。

 制定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法规制度, 让公众参与环境保护政策制定和修改, 参与环境“电子眼” 监管, 有效推动环境保护事业快速发展。(4 )

 建立生态环境保护法规制度。

 按照落实科学发展和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总体要求, 制定和完善一系列推动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的法律法规, 采取切实有效措施落实, 强化监督检查, 真正做到有法可依、 有法必依、 违法必究、 执法必严。

 3 . 3 全面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必须提升环境保护工作水平 认真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环境保护重点工作的意见》, 按照“在发展中保护, 在保护中发展” 的总体要求, 以改善环境质量为目标, 切实加快生态文明建设步伐, 为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奠定良好的环境基础。(1 )

 严格环境准入制度, 按照“减量化、 再利用、 资源化” 的原则, 把优化调整产

 业结构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与污染总量减排有机结合起来, 优化环境容量配置, 加大落后产能淘汰力度, 全面推行清洁生产, 严格执行污染物达标排放。(2 )

 提升环境污染防治力度, 改善环境质量, 切实改善和保障民生。

 着力抓好大气污染重点行业整治, 控制扬尘、 燃煤和机动车尾气污染,改善环境空气质量。

 加大固体废弃物处置力度, 实现固体废物垃圾集中处理, 推进医疗垃圾和危险废物的无害化处置, 提高固体废物处置利用率。制定饮用水源地环境保护规划, 实施饮用水源地保护区域环境综合整治,同时, 加快推进城镇污水处理厂建设, 推广畜禽养殖零排放技术, 提高污水集中处置效率, 切实改善水环境质量。(3 )

 扎实推进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工作。

 一方面, 建立健全农村连片整治资金投入机制, 落实配套资金,有效整合涉农资金, 加强资金日常监管, 有效保障专款专用, 切实做到资金及时足额到位。

 另一方面, 成立农村连片整治工作专项领导小组, 深入推进农村连片整治工作, 探索建立农村环境保护管理机制, 推动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取得新突破。(4 )

 突出抓好环境执法监管, 确保区域环境安全。严厉打击各类环境违法行为, 加大对重大环境案件挂牌督办落实力度, 建立严格环境责任追究制度。

 更重要是环境执法部门应当定期和不定期地对污染源企业进行监督检查, 增加对重点行业、 重点流域和重点区域的督查频次, 建立和完善环境监测网和应急监测预警预报系统, 为环境应急管理提供保障。

 3 . 4 重视和关注生态文明建设的探索和创新 (1 )

 坚持科技创新支撑环境安全, 切实提升生态文明建设水平。

 科技创新是解决环境问题的基础, 把科技创新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抓手, 加

 大对荒漠化、 重金属、 水、 土壤和大气污染综合防治的科技投入力度, 引进和消化吸收国外先进技术, 深入开展研究综合污染防治核心技术。(2 )统筹优化城乡 人居环境, 建设优美宜居家园。

 全面统筹城乡 生态环境保护规划, 把经济发展规划与生态保护规划统一结合, 结合当地实际和原有自然生态环境及特色生态产业, 重点保护河流、 生态湿地、 山体和生物多样性等自然生态环境要素。(3 )

 以创新环境保护宣传有效提升生态文明建设。

 创新环境保护宣传教育制度建设, 是环境保护工作的一项基础内容,各级环境主管部门应当充分利用各种新闻媒介, 多角度、 全方位、 深层次地开展环境保护宣传教育, 倡导绿色消费、 低碳生活, 充分调动人民群众参与环境保护的积极性, 使人民群众牢固树立环境保护意识, 在实践中有效提升生态文明建设。

 4 结语 环境保护的工作成效最终必须体现在生态文明建设中, 由广大环保参与者来完成。

 只有充分做好环境保护的工作、 开拓创新, 才能真正实现绿色生态, 为人类生存提供良好的生存环境和居住环境。

 本文作者: 邵曾 张永江 韦炜 李红霞 工作单位: 重庆旅游职业学院

篇五: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调研报告

与环境(土木工程)

 学院 社 会 实 践 报 告

  专业:

 土木工程

 班级:

 11 级土木工程(4)

 班

  姓名:

 平慧光

  学号:

 0802110422

  许昌市生态文明意识调查报告 生态文明是我国十七大报告提出 的新理论, 我国正在全面进行生态文明建设, 树立生态文明意识, 培养生态文明行为, 是推动生态文明建设, 促进科学发展、 社会和谐的必然要求。

 作为一种兴起的现代文明形态,

 生态文明意味着在未来的社会发展过程中人与自 然的和谐相处与 共存共荣。

 文明形态演进的表象往往是发展模式的选择变更,

 但在本质上则依赖于人的观念与 意识的发展。

 可以说,

 积极成熟的公民意识将成为整个生态文明体系建设的灵魂与源动力。

 但是要达到在全社会牢固树立生态文明意识的要求, 还必须从生态文明行为的养成抓起。

 生态文明行为的养成,就是在生态文明意识的指导下, 通过对人们的日 常行为进行有组织、 有计划的培养和训练, 使之成为自 身的行为习惯和道德素质。

 这样, 现代化生态文明的建设才有希望。

  在这次暑假中, 我们团队18个人进行了 为期15天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对许昌地区市民的生态文明意识进行了 调查。

 开展公民生态文明意识和生态文明行为社会问卷调查的重点是在问卷的设计方面。

 最初, 我们在老师的带领下研究查阅了 大量前述理论文献和一些相关文献, 确定了 要测量的主要因素。

 将这些测题归并、 筛选后, 确立了 问卷的框架。此次调查问卷主要设计了 三大方面的内容, 分别是:

 个人基本资料、 公众生态文明意识与 公众生态文明行为。

 其中, 个人基本资料主要包括性别、 民族、 宗教、年龄、 文化程度、 职业等方面的内容。

 公众生态文明意识主要包括公众生态认知度、 公民环保态度以及对生态文明建设的期望。

 公众生态文明行为现状部分设计了 是否愿意参加环保活动以及用经济行动支持环保建设、 对物品进行循环利用 、使用生态产品、 是否与生态不文明的行为做斗争等。

 问卷初步设计后, 进行了 预测分析, 以检验问卷的信度与效度, 经过多次修改, 最终确定了 正式的生态文明意识和生态文明行为的调查问卷。

 然后我们根据许昌 市区的特点对许昌 市区进行了 区域划分, 对许昌市区22个抽样点进行了 生态文明意识和生态文明行为的调查。

 调查内容包括个人基本资料、 公众生态文明意识、 公众生态文明行为现状三个部分。

 此次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523份, 收回问卷500份, 其中有效问卷489份。

 调查范围为许昌市的四个大区:

 许昌东城区( 许昌 学院及其附近)、 老城区( 胖东来超市附近)、 火车站附近以及许昌职业技术学院及其周边地区。

 共22个调查点,调查对象为许昌 市市民以及在校学生。

 在各区域中的典型调查点按年龄段、 文化程度、 性别、 职业等均匀分布的原则 , 有针对性的选取调查对象进行调查。

 在发放问卷的过程中, 我发现有一些市民对现在社会上提倡的一些新兴名 词不理解, 比如“光盘行动”, 一些市民根本没有听说过, 这就说明宣传的力度不够大。“光盘行动”, 指就餐时倡导人们不浪费粮食, 吃光盘子里的东西, 吃不完的饭菜打包带走。

 对于光盘行动, 被调查的绝大部分人很看好, 反映了 光盘行动的宣传已经取到了 良好的效果, 能够被市民所接受。

 光盘行动的推广能够减少奢侈浪费现象, 有利于引 导社会形成这样一种舆论, 大吃大喝的招待方式是落后、 愚昧的。

 简单节俭的吃饭方式与低碳生活、 环保理念一样, 符合国际观念, 是时代的潮流。

 对许昌 市生态环境的看法, 44. 2%的人认为很好, 48. 1的人认为一般。

 从这

  里可以看出来人们对于许昌市总体的生态环境看法较好, 反映了 许昌市生态环境的总体状况是良好的。

 这些年来许昌 市政府按照“成句生态宜居, 东部生态提升,西部生态修复” 的思路布局, 进一步彰显许昌生态优势, 加大对生态的保护, 为人民营造良好的生活环境。

 对于焚烧秸秆大多数人( 63. 6%)

 较反对, 30. 3%一般反对, 说明人们对于认识到秸秆焚烧对于我们生活环境的影响, 市民的生态意识得到了 显著提高, 焚烧秸秆可能引 发火灾, 威胁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污染空气环境, 危害人体健康。破坏土壤结构, 造成耕地质量下降, 引 发交通事故, 影响道路交通和航空安全。人们对这一问题的认识正在进一步加深。

 生态环境的保护离不开社会和个人的参与, 34. 6%的人认为需要政府环保部门 的支持, 38. 0%的人认为在于人们对环保的认识。

 人们对环保的认识对于生态环境的保护至关重要, 生态保护需要全社会个人共同参与, 只有人们的环保认识提高了 , 才能更好的参与 到环保事业中来; 政府环保部门需要制定法规, 积极地履行环保职责。

 为环保做出 自 己应有的贡献, 出 自 己的一份力量, 56. 0%的调查者认为非常愿意, 18. 8%勉强愿意, 说明了 许昌 市居民的环保意识是好的, 市民的环保素质得到了 提高。

 愿意为环保事业尽自 己的力量, 环境的好坏影响我们的生活健康,关系到我们的切身利益, 大家都为环保作出 努力, 有助于环境的改善。

 关于禁止使用一次性碗筷, 塑料袋的态度, 34. 6%的人非常赞同, 35%的人比较赞同。

 反映出许昌 居民的较高环保思想意识, 认识到塑料制品对环境产生的危害。

 在城市、 旅游区、 水体和道路旁散落的废旧塑料包装物给人们的视觉带来不良刺激, 影响城市、 风景点的整体美感, 破坏市容、 景观, 由此造成“视觉污染”。

 废旧塑料包装物进入环境后, 由于其很难降解, 造成长期的、 深层次的生态环境问题。

 因此, 倡导禁止塑料袋和一次性碗筷使用, 对于环境保护有积极意义。

 通过这次的社会实践活动, 我对生态文明有了 更深刻的理解, 对现代城市市民的生态文明意识也有了 更清晰的认识, 对于以后呼吁人们保护环境, 建设生态文明城市有更明确的方向。

 希望每个人的生态意识能够提高, 我们的生活环境能够越来越好。

篇六: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调研报告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课程 社会实践调研报告

 题目:

 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调查报告

  ****年 ** 月

 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调查报告

 调查目的 生态文明是人类对传统工业文明进行理性反思的产物。

 在工业文明时代, 人类取得了前所未有的辉煌成就, 但也遇到了前所未有的社会生态危机。

 工业文明的生态危机主要表现为, 环境污染、 资源短缺和生态失衡等。

 要解决这些危机, 人类就必须寻找一条新的发展道路, 实现由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的转型。

 因此, 理解生态文明的概念与内容,对于我们进行生态文明建设具有切实的指导意义。

 调查方法、 概况 为深入了解**市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的现状, 探索建设生态文明的对策与举措, 在2013 年 1 月至 2013 年 3 月, 我们先后深入**市国土资源管理、 林业、 环卫等相关职能部门进行了调研, 召开了座谈会, 实地察看了部分企业, 听取有关情况汇报, 向主体班学员和部分干部群众发放了问卷调查, 来进行实践调查。

 调查内容 一、

 生态文明的建设与发展

  党的十七大作出建设生态文明的重大战略部署, 各地各部门积极响应, **市市委市政府认真贯彻党中央、 国务院的重要指示精神和省委省政府生态文明建设的决策部署,把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战略地位, 采取一系列重大政策措施, 不断加大工作力度, 生态文明建设迈出了坚实步伐, 取得了明显进展。

 1、 生态文明理念逐步形成。

 近年来, 全市上下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党中央、 国务院、 省委省政府走“生产发展、 生活富裕、 生态良好” 的文明发展道路, 生态环境建设的思想认识不断深化。

 特别是通过加强生态文明宣传教育, 建设新型生态文化, 把生态文明理念贯穿于全市各级领导干部教育培训和公众宣传教育中, 渗透于经济社会生活和管理的各领域、 全过程, 广大干部群众对生态文明的认识更加深入全面, 新的生态文明理念逐步形成, “绿水青山比金山银山更重要, 生态优良比生产增长更可贵, 低碳绿色比高碳黑色更持久, 花红叶绿比灯红酒绿更科学” 的观点开始为多数人所接受。

 2、 生态文明建设不断推进。

 近年来, **市紧紧抓住国家、 省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

  设的机遇, 立足实际, 科学规划, 统筹布局, 推出了包括规划优化工程、 绿洲建设工程、环境净化工程、 污染减排工程、 水资源保护工程、 生态环保工程、 河道治理工程、 能力建设工程等在内的生态文明建设工程。

 这些工程明确规定了 城区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 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 节能减排、 森林覆盖率、 水质、 噪音等生态指标, 标志着**生态文明建设正以新的理念、 新的标准、 新的规模全面展开。

 3、 生态文明基础工作不断加强。

 相关工作机构、 人员配备以及管理制度、 工作机制逐步建立健全。

 在**市委市政府的指导下, 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国家卫生城市、 国家园林城市、 国家森林城市、 国家知名旅游目的地城市、 法治先进城市, 以及生态文明示范村镇、 生态文明社区等创建活动深入开展, 城乡 清洁工程、 河洛风光带工程等综合治理活动不断推进, 全民植树全面启动, 形式多样、 内涵丰富的生态文明实践扎实推进。

 4、 生态文明建设成效逐步显现。

 全市生态环境质量稳步提升, 生态经济发展势头良好, 资源合理利用水平进一步提高。

 **市以山区生态林、 农田防护林、 廊道绿化、 城郊森林、 村镇绿化等为主要载体, 大力实施造林绿化工程, 2008 年至今已累计完成造林280 万亩, 完成森林抚育和改造 100 万亩, 全市森林覆盖率由 42%提高到 46%以上, 9 个县(市) 成功创建省级林业生态县, 10 个县(区) 被授予“河南省绿化模范县” 称号, 初步形成了重点生态工程为骨架, 绿色廊道和农田防护林带为网络, 城乡 绿化一体化为依托的林业生态新格局。

 如今的河洛大地, 碧水蓝天, 环境优美, 生态宜人, 良好的生态环境已成为**发展的重要核心竞争力。

 二、 **生态文明建设尚存诸多问题 在肯定**市生态文明建设取得可喜成绩的同时, 调查中我们发现存在的问题和矛盾也不可忽视, 归纳起来主要有“三个反差”。

 1、 可持续的发展要求与追求短期经济利益存在反差。

 调查结果显示,“重发展、 轻保护, 重眼前、 轻长远” 的观念仍然不同程度存在, 许多矿山是先开发后规划设计, 开发程序倒置, 加之企业普遍存在着只开发、 不恢复, 重开发、 轻维护现象, 给环境带来极大的污染。

 同时, 化肥农药的大量使用, 湿地资源利用过度, 水资源的不合理调配与利用等现象也屡禁不止。

 2、 集约化的发展方向与粗放经营模式存在反差。

 通过实地考察得知, **市矿山的开采仍处于“初级采掘、 变卖原矿” 阶段, 缺乏精深加工的企业和产品; 在旅游开发中,大家各搭各的台, 各唱各的戏, 旅游资源没有得到有效整合, 且产业链条不完整, 长期

  停留在过路式观光旅游阶段, 难以凝聚人气、 财气, 不能最大限度地产生效益 3、 生态环境优化的发展方向与保护管理体制滞后存在反差。

 由于对资源保护的合理利用管理涉及多个政府部门和行业, 存在多头管理、 责任不清、 管理不到位等现象,直接影响到生态文明建设的力度和成效。

 同时, 林业生产上“重造轻管” 的问题仍突出。一些问题, 像那种“春天栽树轰, 秋后管理松”、“年年栽树, 年年在同一个地方栽树”的现象还比较普遍。

 三、 未来**生态文明建设应采取的对策与措施 根据党的十八大精神, 结合**市实际情况, 我们认为, 未来生态文明建设必须采取如下对策与措施。

 (一)

 合理利用资源, 发展生态工业 1、 规范矿业秩序。

 严禁非法开采, 取缔在风景旅游规划区内的采矿点, 严禁在铁路、 重要公路、 堤坝两侧近距离开采, 对采富弃贫、 乱挖滥采、 无证开采的要予以打击。坚持可持续发展, 严格遵守“开采法制化, 污水要净化, 废渣无害化, 生态要绿化” 的要求。

 加快科技进步。

 全力推进企业技改, 提升产业层次, 重点发展矿产品深、 精、 细加工, 实现从原料输出型的浅层次开发向综合利用的深层次开发转变。

 引入先进的管理经验和优秀的管理、 技术人才, 提高应用新技术的能力。

 2、 发展新型工业。

 在承接对接产业过程中, 在产业发展方向上, 大力发展消耗少、效益高、 科技含量高的生态型工业和无污染的特色工业。

 在技术改造上, 要鼓励企业研究、 开发新工艺、 新产品, 用高新技术、 先进适用技术和绿色技术改造传统产业, 从工业源头和生产全过程控制工业污染。

 要发展循环经济, 最大限度实现废物资源化。

 3、 加强土地管理。

 严格耕地保护特别是基本农田保护, 严禁随意调整和占用基本农田进行非农建设。

 强化对土地的集中统一管理, 进一步完善土地收购储备和交易制度。通过依法收回和收取闲置费等办法, 制止土地闲置和粗放浪费, 挖掘现有土地潜力。

 加大土地开发复垦工作力度, 对限制性项目坚决不供地, 对不合理的用地规模坚决压缩,确保耕地占补平衡。

 (二)

 围绕农民增收, 发展生态农业 1、 优化农业结构。

 结合主导产业、 区域特色产业, 依托现有农业龙头企业或无公害蔬菜基地等载体, 本着因地制宜、 相对集中、 规模经营、 提高品质的原则, 实行种养加、 产供销、 贸工农一体化经营, 促进农产品的就地加工和转化, 形成“闭合” 式生态

  产业链。

 积极推进“一镇一业”、“一村一品”、“一户一特色”, 不断提升传统产业, 培育新型产业。

 2、 狠抓质量安全。

 加强农产品生产环境、 农业投入品和农产品质量检验检测工作,大力发展无公害农产品、 绿色食品、 有机食品。

 推行安全农产品市场准入制和质量安全追溯制, 加强质量监管, 建立质量安全依法监管的长效机制。

 继续加强安全农产品申报认证工作, 积极参与国家级、 省级名牌农产品的创评活动, 多创名牌产品, 增强农产品市场竞争力。

 3、 坚持科技兴农。

 建立健全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 大力实施种子、 植保以及科技入户工程, 提高科技对农业的贡献率。

 进一步加大对农业面源污染的资金投入和财政资金专项转移支付力度, 制订相关农业面源污染治理补偿政策。

 针对农村普遍存在的化肥农药使用、 废弃地膜处理、 秸杆焚烧等问题, 积极引导农民科学合理使用农药, 实行秸杆还田, 实现农业生产良性循环。

 (三)

 加强生态管理, 促进生态文明 1、 加大宣教力度。

 要强化生态教育, 运用多种教育手段和大众传媒工具, 广泛宣传科学发展观、 生态文明观。

 要大力倡导节能环保、 爱护生态、 崇尚自然, 倡导适度消费、 绿色消费, 形成节约环保光荣、 浪费污染可耻的社会风尚, 营造有利于生态文明建设的社会氛围。

 要教育广大干部牢固树立落实科学发展观、 正确政绩观, 强化资源忧患意识, 增强节约资源、 保护环境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2、 强化政府调控。

 要综合运用经济、 法律、 行政、 规划等手段和产业政策, 对全市生态资源的总量、 配置及开发方式、 规模、 强度进行控制。

 根据国家和省里主体功能区规划, 进一步明确**优化开发、 重点开发、 限制开发和禁止开发的类别和范围, 确定主体功能定位, 明确开发方向, 控制开发强度, 规范开发秩序, 完善开发政策, 逐步形成人口、 经济、 资源环境相协调的空间开发格局, 从根本上解决好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资源间的矛盾, 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3、 健全相关制度。

 要建立健全激励约束机制, 对生态资源进行统一管理、 调度、调剂。

 将以往资源使用权的分配改作资源收益权的分配, 使生态资源利用率高、 效益好的企业和个人优先获得使用权, 确保生态资源收益的最大化、 配置市场化。

 要抓紧建立完善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绩效评价体系, 完善相关制度, 促进**市生态文明建设协调快速发展。

  调查结论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发展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 离不开科学技术手段的支持和法规制度的保障, 更离不开文化意识的支撑和公众的参与。

 不断强化全民生态文明观念, 推动公众积极参与生态文明建设, 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我们要深入落彻科学发展观, 参与到生态文明建设当中去, 为祖国的生态文明建设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1、 陈学明; 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进行生态文明建设[A] ; 马克思主义与生态文明论文集[C]; 2010 年 2、 刘静;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研究[D]; 中共中央党校; 2011 年 3、 张晓航; 论建设森林城市在**林业生态文明建设中的地位; 《河南林业科技》;2010 年 01 期 4、 **市政府; 推进生态文明 建设美丽**; 河南省政府门户网站; 2013 年 03 月 12日

最新文章

版权所有:博古范文网 2012-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博古范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博古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浙ICP备1201877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