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正文

你认为中国共产党赢得人民信任和支持的重要历史经验有哪些3篇

发布时间: 2022-09-12 11:20:03 来源:网友投稿

你认为中国共产党赢得人民信任和支持的重要历史经验有哪些3篇你认为中国共产党赢得人民信任和支持的重要历史经验有哪些 如何理解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正确理解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既要考察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考察中国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你认为中国共产党赢得人民信任和支持的重要历史经验有哪些3篇,供大家参考。

你认为中国共产党赢得人民信任和支持的重要历史经验有哪些3篇

篇一:你认为中国共产党赢得人民信任和支持的重要历史经验有哪些

理解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正确理解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既要考察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 考察中国共产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也要结合历史和实践两个角度对这一问题作出令人信服的解答。

 首先, 从历史的角度分析, 中国的近现代历史充分证明了这样的道理:

 没有共产党, 就没有新中国, 有了共产党, 中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

 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是在长期革命斗争中逐步形成的, 是近现代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 是人民的选择。

 人民群众之所以信任、 选择和支持中国共产党, 就是因为共产党是为人民服务的, 是能够满足人民需要的。

 在旧中国, 广大人民群众最迫切的要求, 是推翻帝国主义、 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和压迫, 获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

 中国共产党适应人民的需要, 领导人民推翻了三座大山, 建立了 人民当家作主的共和国。

 新中国成立后, 已经站起来的中国人民希望国家繁荣昌盛, 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

 党适应这种需要, 领导人民为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而奋斗, 并顺应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 走上了 社会主义道路, 开辟了 中国实现现代化的广阔前景, 并取得了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伟大成就。

 其次, 新的历史条件下, 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从根本上说, 就是要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和人民的共同富裕, 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在中国能够团结和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实现这个宏伟目 标的政治力量, 只有中国共产党。

 (1)

 坚持中国现代化建设的正确方向, 需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摆脱国家贫穷落后面貌,实现现代化和民族复兴, 是中国人民的百年追求和梦想。

 近代中国历史反复证明, 企图通过走资本主义道路使中国实现现代化, 根本行不通。

 只有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才能保证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正确方向, 才能制定和执行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 保证现代化建设事业不断取得进步, 最终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2)

 维护国家统一、 社会和谐稳定, 需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没有国家的统一和社会的稳定, 就没有国家的繁荣富强和人民的安居乐业。

 维护国家统一和社会稳定, 历来是中国各族人民最关切的头等重要的大事。

 近代中国, 深受外国入侵、 军阀混战和政局动荡之害。

 中国人民对此刻骨铭心。

 在新世纪新阶段, 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国各族人民根本利益的忠实代表, 以科学理论为指导, 凭借其丰富的执政经验和驾驭全局的能力, 统筹经济社会等各方面发展, 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能够维护国家统一和社会和谐稳定。

 (3)

 正确处理各种复杂的社会矛盾, 把亿万人民团结凝聚起来, 共同建设美好未来, 需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中国幅员辽阔, 人口众多, 且城乡 之间、 地区之间发展不平衡, 差异较大,面临着各种复杂的社会矛盾。

 只有正确调整和协调各方面的利益关系, 才能最大限度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 集中一切资源、 力量和智慧, 解决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 保证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在中国, 只有共产党才能总揽全局, 协调各方, 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 顺利解决前进中的各种困难和问题, 才能凝聚人心、 汇聚力量, 共建美好未来。

 江泽民指出:

 “要把十几亿人的思想和力量统一和凝聚起来, 共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没有中国共产党的统一领导是不可设想的。

 ”

 (4)

 应对复杂的国际环境的挑战, 需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当前, 社会主义事业由于苏东剧变, 共产主义运动处在低潮时期, 国际社会中的各种政治力量正处在重新分化组合之中; 恐怖主义威胁着全人类的安全; 全球范围的热点和焦点问题此起彼伏, 霸权主义、 强权政治仍然横行;

 社会发展中不确定因素的增加也影响着各国的发展; 南北差距仍在扩大; 公正; 合理、 公平的国际经济新秩序在徘徊中前进; 发展中国家在挣扎和挤压中发展, 敌对势力仍然对我国实施“西化” 、 分化战略。

 在复杂的国际局势下, 只有以坚强的政治核心把全国各族人民团结起来, 才能保证我国真正走独立自主的和平发展道路。

 中国共产党就是这样一个能够把人民组织起来、 团结起来走和平发展道路的政治核心。

 再次, 中国共产党有能力, 而且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领导中国人民完成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历史使命。

 这是因为:

  (1)

 中国共产党有深刻反映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的科学理论的指导, 这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一经群众掌握, 就能够变为激发人民群众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巨大动力, 推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胜利前进。

  (2)

 中国共产党在政治、 经济、 文化等各方面制定了 一整套正确的路线、 方针和政策, 为我们正确认识和解决改革开放中各种复杂矛盾提供了有力武器。

  (3)

 中国共产党有人民群众的广泛支持, 这是中国共产党能够领导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事业的力量源泉。

  (4)

 中国共产党有一支总体上适应于新形势新任务要求的干部队伍, 这是中国共产党能够领导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事业的组织保证。

 总之,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和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实现民族独立、 人民解放, 离不开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要实现国家富强、 人民富裕, 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同样离不开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篇二:你认为中国共产党赢得人民信任和支持的重要历史经验有哪些

15年第1期总第244期齐鲁学刊Q ILuJ ouRN ALN o.1G eneralN o.244中国共产党执政赢得民心的历史经验姚广利<天津师范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天津300387)摘要:民心向背决定一个政党的生死存亡。纵观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历程,意识形态、执政绩效、领袖魅力和民主法治是赢得民心的重要因素,但不同历史阶段几个因素的地位有所不同。这些因素的相互作用和历史变迁为党长期执政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赢得民心工作是一项战略任务,执政绩效是赢得民心的基础,意识形态是赢得民心的旗帜,民主法治是赢得民心的保障,领袖魅力是赢得民心的补充。关键词:中国共产党;赢得民心;因素中图分类号:D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l 001一022X( 2015) 01一0112一0520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世界政坛风云变幻,不少长期执政的大党、老党被人民抛弃,结束了自己的执政生涯,两中国共产党却稳保执政地位,并领导人民取得巨大成就。从根本上说,这与党能够始终赢得民心密不可分。孟子说:“ 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 取得政权,在赢得民心。习近平在2013年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指出:“ 人心向背关系党的生死存亡” 。中国共产党只有始终赢得民心,才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因此,无论从巩固党长期执政的地位出发,还是从完成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出发,研究赢得民心问题都大有裨益。关于赢得民心问题的研究,学界多从执政合法性视角进行逻辑推演式分析,普遍存在照搬合法性理论的问题。本文立足客观实际,总结党执政赢得民心的历史经验,尝试弥补学界的研究缺陷。一、意识形态、执政绩效、领袖魅力和民主法治是赢得民心的重要因素“ 民心” 是一种社会心理倾向,是人民群众对执政者认同与否诉求的表达( 即通常所说的“ 人心向背” 问题) ,赢得民心就是指执政者获得人民群众的认同。中国共产党执政赢得民心表现为党领导的政权得到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制定的路线、方针、政策能够顺利、有效贯彻执行,党的执政地位稳固。对于长久执政的中国共产党而言,赢得民心则是一个动态过程。因为,“ 民心” 不会停留于一种固定状态。而会随着各种条件的变化而变化。中国共产党要持续保持赢得民心的状态,就需要把握好影响“ 民心” 变化的条件,始终争取到人民群众的心理认同。这里,我们把影响“ 民心” 变化的条件称之为赢得民心的“ 因素” 。纵观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历程,主要靠四种因素不断赢得民心,它们分别是意识形态、执政绩效、领袖魅力和民主法治。首先,赢得民心因素分别发挥不同作用。一是意识形态的作用。意识形态具有社会整合、凝聚人心的作用,即执政党借助各种政治传播手段,把意识形态内化为人民群众的信仰,使他们认同并信服现存政治制度、法律、政策和社会秩序,自愿追随其奋斗目标。在中国,主流意识形态指马克思主义在各领域的指导地位。执政党的意识形态需要保持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以及连续性的政治承诺和良好执政绩效的支撑。否则,其凝聚力会受到削弱。二是执政绩效的作用。执政绩效是执政党执政过程中的成绩和成效输出,是一个综合范畴。它包括政治的、经济的、文化的、社会的等诸项构成要素,良好的执政绩效表现为稳定的政治局面、持续的经济增长、和谐的社会氛围等。执政绩效关系人民群众幸福指数的提升,直接作用比较踢显。但是,其脆弱性也不容收稿日期:2014一09—26作者简介:姚广利,男。天津师范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博士研究生。112万方数据

 忽视,比如持续的经济不增长或滑坡,随时会使执政党陷入困局。三是领袖魅力的作用。领袖魅力的作用可以理解为,人民群众深信政治领袖具有超凡品质( 无往不胜的能力、人格魅力、启示真理等) ,能够带给他们幸福安康,从而表示出对领袖的追随( 这种追随可能是赞同和拥护,也可能是激情的献身和狂热的崇拜) 。领袖魅力赢得民心的作用不可估量,却也极不稳定。倘若领袖长久不能兑现承诺( 幸福安康) ,或离世,都会导致魅力丧失。四是民主法治的作用。民主法治的作用就是全体人民通过不受人为因素影响的法律、制度、程序,公平公正参与社会生活而产生的实际效果。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就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实现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民主法治是现代国家的普遍追求。其次,赢得民心因素之问的关系及相互作用错综复杂。一是赢得民心因素之间的地位有主次之分。四种因素几乎在中国共产党执政的每一阶段都留有痕迹。但在特定时期,或出于客观需要,或出于主观判断,执政党会表现出对某些因素的特别关注,凸显出其主要地位,相应地,其它因素就居于次要地位。二是在某个阶段,可能有一个或多个因素主导赢得民心。多项因素之间并不是简单的并列关系,一种因素作用的发挥可能是依存其它因素作用的结果,即使只有一个主要因素,也需要其它次要因素的配合。多种因素之问相互作用,保证党赢得民心。最后,赢得民心因素具有历史变迁性。历史变迁性,是指赢得民心的因素不是恒久静止的事物,而会随着时间的推移处于始终变动状态。简而言之,一个阶段赢得民心的主要因素在另一阶段可能退居次要地位。甚至,一个阶段被认可为赢得民心的因素,在另一阶段可能失去存在的价值,赢得民心的因素正是在这种此消彼长状态中发生位移和变化。相应地,不同时期,执政党要变换赢得民心因素获取人民群众的认同。从表面看,历史方位的转换引起国际国内环境的改变,人民群众因口益增长的需求得不到满足而产生不满情绪,造成原有赢得民心因素作用的衰减;从深层次看,赢得民心因素自身始终处于发展变化之中,可能向好的方向发展,也可能向坏的方向发展,可能在进步,也可能在退化。它的发展趋向以及发展程度,是决定其它因素出现的重要条件。如此以来,原有赢得民心因素作用的衰减意味着不管是否出于自愿,执政党都必须随时以其它因素作为补充。否则,极有可能丧失民心。当然,四种因素并不严格依照某种秩序交替出现,它们只会在适当时候扮演必要角色。二、四种因素在中国共产党执政历程中的相互作用和历史变迁据上述关于赢得民心因素的认识,可以把中国共产党六十五年赢得民心的执政历程分为四个阶段,四个阶段也是四种因素相互作用和历史变迁的反映。( 一) 以意识形态和执政绩效为主赢得民心( 1949—1956) 。从新中国成立到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确立,中国共产党主要靠意识形态和执政绩效赢得民心。在夺取政权过程中,中国共产党高举马克思主义旗帜,向全国人民展示了新民主主义社会的美好前景。在国民党政权日渐丧失民心的同时,中国共产党凭借新民主主义社会的吸引力,赢得了广大人民群众的认同,打败了军事力量远胜于自己的国民党政权,解决了中国近代以来最根本的问题——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的事实证明中国共产党的胜利是马克思主义的胜利,是人民认同由新民主主义社会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的结果。因此,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自然而然地把马克思主义上升为主流意识形态。这个过程也使人民群众认识到,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领导国家实现繁荣富强。1956年底,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集中凸显了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赢得民心的作用,夯实了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基础。同时,执政绩效与意识形态相呼应,促进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深入人心。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共产党树立了民族自信、稳定了执政环境、净化了社会风气、恢复了国民经济,打造了一个欣欣向荣的社会。“ 一五” 计划也取得巨大成就,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18%,农业总产值年均增长4.5%,1957年与1952年比,全国居民平均消费水平提升近l /3,其中,农民提高27.4%[1]( P364—365) 。尽管这些成就具有恢复性质,但与国民党在大陆执政期间的政治腐败、经济凋敝相对比,无疑体现出进步意义。如果说,马克思主义主流意识形态地位的确立需要实际成绩支撑,当时的执政绩效则是有力回应。需要指出,这一阶段,领袖魅力、民主法治也有所体现,但是它们的作用算不上明显。( 二) 以意识形态和领袖魅力为主赢得民心(1956—1978) 。从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确立到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中国共产党主要靠意识形态和领袖魅力赢得民心。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后,中国共产党1】3万方数据

 的精力集中于开辟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探索过渡到共产主义社会的理想途径。建设社会主义、实现共产主义是意识形态的主要内容。对于热切盼望改变贫穷落后面貌的人民群众而言,共产主义“ 天堂” 般美好生活的吸引力难以抗拒。联想到从新民主主义过渡到社会主义党付出的努力和取得的成绩,人民群众对实现共产主义理想充满信心。因而,意识形态能够发挥重要的凝聚民心作用。该阶段,人民群众对意识形态的认同通过领袖魅力的途径表现出来,尤其是毛泽东的领袖魅力。毛泽东非凡的个人品格、卓越的领袖才能以及在中国革命中的伟大功绩铸就了其“ 人民大救星” 般的领袖魅力,以至于毛泽东本人成为马克思主义的代名词、中国共产党的化身。在领袖魅力的作用下,人民群众热烈响应党和毛泽东的号召、积极参与社会主义建设事、Ik,即使党和毛泽东的领导出现严重失误,也得到了人民群众的体谅,没有根本动摇党的执政地位,这足见领袖魅力的非凡影响力。意识形态和领袖魅力在赢得民心的过程中,自身也在嬗变:领袖魅力演变为盲目崇拜和个人专断,意识形态在社会生活中被泛化。严重的后果是,社会主义建设被附加上是否走社会主义道路的评价标准,陷入“ 以阶级斗争为纲” 的迷雾,偏离了经济建设主题,执政绩效在这一阶段逐渐消退。马克斯· 韦伯认为,倘若领袖“ 没有带给被统治者以幸福安康,那么他的魅力型权威的机会就消失。” [ 2] ( P270) 随着毛泽东辞世,魅力光环逐渐暗淡,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争论以及西单“ 民主墙” 的出现,宣告了领袖魅力的隐退,同时,意识形态危机也浮现出来。( 三) 以执政绩效为主赢得民心( 1978一1997) 。从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到党的十五大召开,中国共产党执政赢得民心的主要因素是执政绩效。“ 文化大革命” 结束后,人民群众渴望摆脱落后生存状况的现实没有改变,在领袖魅力和意识形态陷入危机的情况下,中国共产党意识到提升执政绩效是最迫切的需要。改革开放之初,邓小平反复强调:“ 经济工作是当前最大的政治.经济问题是压倒一切的政治问题。” [ 3] ( P194) 20世纪九十年代初,邓小平提醒全党:“ 世界上一些国家发生问题,从根本上说,都是因为经济上不去” [ 4] ( P354) 。他还指出,1989年政治风波以后,党的执政地位稳固『E得益于“ 搞了改革开放,促进了经济发展,人民生活得到了改善。” [ 4]( P371)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在党内取得了共识。党在坚持经济建设这个中心时,改变了以往“ 计划” 和“ 市】1 4场” 是“ 姓社” 与“ 姓资” 根本区别的认识,探索到了运用市场经济发展社会主义的有效手段。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中国共产党以快速的经济发展,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取得了广大群众的支持和拥护。可以看出,执政绩效已成为该阶段赢得民心的主要因素。同时,中国共产党也对意识形态采取了必要的修复手段:一是正确评价了毛泽东的历史地位,并重新诠释毛泽东思想;二是批判了各种错误思潮,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既反右又反“ 左” ;三是提出并发展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推进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进程。邓小平的领袖魅力也发挥了一定作用,党也进行了加强民主法治建设的尝试,不过都没有成为该阶段赢得民心的主要因素。但是,单纯的经济发展也暴露了一些问题,如政绩困局、社会阶层分化、贫富差距拉大、贪污腐败等随时会对执政绩效构成挑战。( 四) 寻求民主法治赢得民心( 1997至今) 。从党的十五大召开至今,中国共产党在倚重执政绩效的同时,努力加强民主法治建设,以解决社会公平正义问题。1997年,江泽民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提出:“ 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基础上,依法治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5](P1 7) 这是“ 依法治国” 在党代会报告中的首次出现。党的十六大、十七大继续坚持并加快实现这一目标,党的十八大把民主法治的落实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衡量目标[ 6] ( P16) ,表明中国共产党更加重视民主法治因素赢得民心的作用。通过落实民主法治促进社会公平正义贯穿于“ 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之中。具体而言,“ 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的根本是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问题,科学发展观的核心“ 以人为本” 也是人民利益问题的体现。中国共产党能不能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在于全体人民群众的独创性能否发挥、发展成果能否被全体人民共享,它们都离不开民主法治的保障作用。换言之,中国共产党在维持经济发展的执政绩效基础上,依靠民主法治建设,保障全体人民的发展权、利益共享权,促进社会公平正义。这一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丰富和发展,提升了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党的领导人求真务实、关注民生的形象也产生了凝聚人心的作用。十八大后,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新一届领导班子以坚定不移的决心惩治腐败,维护社会公平正义,进一步修复、巩固和拓展执政绩效,在人民群众中产生强烈反响。万方数据

 三、中国共产党执政赢得民心的历史经验执政六十多年来,中国共产党能够适时调整赢得民心因素,始终赢得民心,为党长期执政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一) 赢得民心工作是一项战略任务。赢得民心问题归根结底是人心向背问题,它是中国共产党长期执政的社会心理基础...

篇三:你认为中国共产党赢得人民信任和支持的重要历史经验有哪些

共产党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

 中国共产党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则进一步强调了党广泛的群众性。我们党不仅代表工人阶级和劳动人民的利益,同时也代表整个中华民族的利益。党的阶级性、先进性,离不开党的群众性。体现为在不同历史时期,都有工人以外的其他社会成员加入党的队伍,在党的领导下参加革命和建设事业。现阶段我们的党员不仅有工人,还有农民、知识分子、军人、干部等,他们构成党的最基本组成部分和骨干力量。所以,我们党的阶级基础虽然是工人阶级,但党员成分又不限于工人,体现了党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党的阶级性、先进性是建立在广泛的代表性基础上的。

 进一步说,只要有了群众,政党才能发挥它的作用。没有人民群众的支持,党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我们党作为执政党,正面临着繁重的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任务。这个任务,只有动员全社会的力量才能完成。说到底,社会主义事业是多数人的事业,作为执政党,有责任把社会上不同的阶级、阶层、集团、群体团结在一起,共同完成这个大业。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只有最大限度地凝聚社会各方面的力量,才能不断推进事业的发展和前进。作为执政党,必须很好地发挥社会整合的作用,也就是说要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在坚持工人阶级先锋队性质,不断增强阶级基础的同时,必须注意吸取社会其他方面的优秀分子入党,以扩大党的群众基础和社会影响力。对提出入党

 要求的人员,党组织要热情欢迎,并采取多种措施进行培训教育,组织他们学习党的基本知识,帮助他们端正入党动机,只要严格掌握党员标准,严格按照党员发展程序吸收社会其他优秀分子入党,就能调动社会各阶层为实现党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共同奋斗的积极性,就能加强党同这些社会阶层的联系,增强党在他们中的吸引力、凝聚力和影响力,扩大党的群众基础。

 总之,面对我们肩负的历史重任,面对国际国内各种复杂因素的影响和各种风险的考验,我们党要始终成为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成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就必须不断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努力把全体党员锻炼成为意志坚定的共产党人。

最新文章

版权所有:博古范文网 2012-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博古范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博古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浙ICP备1201877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