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正文

取消中考,很好?很雷人?

发布时间: 2022-10-30 14:55:03 来源:网友投稿

编者按:2009年4月29日,济南宣布从2010年起,高中阶段学校招生用学生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取代原中考文化课考试成绩,高中阶段学校将根据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结果录取新生。这一变化将改变原中考“一考定终身”的评价体系。

一直以来,“唯分数论”、“唯升学率”的高考、中考制度备受诟病,改变“一考定终身”的评价体系呼声不断。然而,济南此举一出,虽不乏鼓掌之人,但却没有获得预料中的普遍欢迎,反而遭到多方质疑。

有人认为,考试制度隐藏着合理的公平性,特别是对一些家庭经济条件相对不好的孩子来说,虽然也有一些交学费上的难堪,但只要有一个好的分数,就会有均等的机会。

也有人认为,中考可以取消,但济南的取代措施显得简单、粗糙。比如将要进行的学业水平考试,谁来评,怎么评,其中有多少人为的东西、模棱两可的东西,都还是个未知数。用个人观点去评价学生,会有多少合理性、公平性,更是一个不容回避的问题。

刘昌稳(临澧县实验小学):

济南宣布2010年取消中考,无疑是中学教育领域吹起的一缕改革春风。各地都应当以济南为榜样,大胆改革,取消中考,还中学素质教育以本色。

在现行的中考机制下,中学教育只能视分数为“上帝”,即便想搞素质教育,充其量也是“戴着镣铐跳舞”,中考看似保障了录取公平,但付出的代价是残酷无情地丢弃了学生赖以生存发展的根本。在“分数唯一论”控制下的初中学生,他们的课业负担为什么越减越重讹们的身体素质为什么越来越差?归根结底,都是中考惹的祸。

龙启群(新田县一中):

平心而论,济南市决定取消中考,其用意在于减轻学生负担,实施素质教育,创建良好的学习环境,制定这一政策的出发点是好的。但问题在于,取消了中考,就一定能减轻学生的负担吗?窃以为答案是否定的。

为什么要考试?我们说,包括中考在内的各级各类考试,其主要功能是选拔人才。综合我国几千年人才选拔制度,我们可以发现,相对而言最合理最公平的就是科举考试制度。文革之后,恢复高考制度甚至比改革开放还早一年,这也说明,考试是当时中国最为合理的人才选拔制度。因此,在没有找到比考试更公平合理的方法之前,切不可轻言取消中考或取消高考之类的话。我们很难说济南市决定高中阶段学校根据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结果来录取新生,会比现行的中考更公平合理。

方西河(岳阳市岳阳楼区朝阳小学):

我倒是认为取消中考,是大势所趋。因为自从九年义务教育实行后,相应地取消了小学毕业考试,学生可以免试就近入学。从目前的情况看,有一些地区也有了普及十二年义务教育的能力,这样的背景下取消中考,“用学生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取代原中考文化课考试成绩,根据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结果录取新生”的政策顺理成章。

现实中,说起中考,凡参与了的学生与家长都很有感慨。学生像对付高考一样,一天到晚做不完的试卷,一天到晚没有时间休息。女儿读初中时,每天的作业几乎都要做到11点多,很少有时间看课外书。有时遇到几位老师同时布置试卷,那情形就更惨了。我教过四年初中,送过两届毕业班,深知其中的苦。有的学生完全是“应试”的机器,根本谈不上发展,用现在的话讲,就是不能做到“可持续发展”。

另外,各地区的招生政策不同,也影响学生的健康成长。像岳阳市城区高中录取,采取的方式是先看语文、数学、英语“小三科”成绩,再看“大九科”成绩,这样的政策能确保学校全面执行教育方针,学生全面发展。而其他县的招生政策就不同,有的只看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和化学五科成绩,有的只看语文、数学、英语三科成绩。这样的政策指挥着各学校的教学,也指挥着学生的学习,是不利于学生健康成长的。

刘芳(岳阳市岳阳楼区朝阳小学):

用科学的眼光看,学生的发展不应仅看成绩、看分数,更要根据学生自身条件,因材施教,为发展而发展。学习应当自然内化,而不是带着学校与家庭的双重压力去学。学生不是简单的个体,而是一个社会人,是要适应时代的变化和发展的。只有一个具备多种才能的人,才是受现代社会欢迎的人,才是未来的弄潮儿!变主动为被动,从本质上扼杀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是当今学生厌学的一个主要原因。所以,我认为要想彻底改变“考考考,老师的法宝;分分分,学生的命根”这个根深蒂固的观念,就要取消中考。

龙启群:

取消中考,就一定能改变这个观念?我不这么认为。考试的弊端主要不源于其选拔功能,而是源于外加的、人为的评价功能。虽然省级以上教育行政部门三令五申,不准用升学率来评价学校及老师的工作业绩,但纵观今日全国各地,哪儿的民众乃至党委、政府及市级以下教育行政部门,不是用升学率来评价学校的优劣?

不彻底革除目前这种用升学率评价学校、评价老师(包括客观事实和主观意识)的现状,只是采取“取消中考”之类的做法,并企求以此来减轻学生(老师)的负担,那只能是天方夜谭!

何旺辉(岳阳市岳阳楼区朝阳小学):

启群说得对,沿袭已久的考试制度虽然存在着不少弊端,但我们不能打着教育改革的旗帜,将它全盘否定。毕竟它还是存在一定的合理性和公平性,我们应当加以改革,使之不断完善。

一是对现有教材编排进行改革,教材内容可以简单些,另外,还要增强教材的实用性和趣味性;二是对课堂教学的改革,教师要创设生动有趣的课堂,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重视实践操作和活动课,不断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三是对考试制度、考试形式和内容进行改革,中考可以采用笔试和综合素质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像有些地方将体育测试成绩纳入中考总分不是很好吗?试题难度要适中,少出偏题怪题,可以出一些实践性强、测试学生综合能力的题目。考试是教学的指挥棒,只有更好地完善考试制度,才能培育出社会需要的人才。

谭晓鹏(湘乡市第三中学):

在说应不应该取消中考之前,先说一说本人的亲身经历。从前,我在乡下初中学校教书,因为小学升初中不用考试,有一部分学生就说:反正不用考,成绩差也没关系,照样有书读。再加上农村的“留守儿童”多,父母在外打工,孩子基本上是祖父母在照顾。祖父母比较宠爱孩子,且他们文化程度普遍较低,往往不能有效地督促和辅导孩子的学习,以至于现在有很多初中生,连四则混合运算都不会,有的甚至连分子分母也混淆不清。如果现在再取消中考,恐怕情况会更令人担忧。

另外,这几年高中扩招,虽有中考把关,但实际上只要学生想读书,即使成绩不太理想,也一样可以上高中,这使得现在的高中生质量也在下滑。

中考尚未取消,学生素质尚且如此,那么,如果取消中考,后果恐怕让人难以想象。所以,我认为,宁可低分录取,也不宜取消中考。毕竟,考试多少能给

学生增添些学习的压力和动力,有利于他们掌握好基础知识,为将来进入高一级学校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涂慧(岳阳市岳阳楼区朝阳小学):

我们一直在提倡素质教育,可是一直以来的“唯分数论”却又让素质教育成了一句空话,许多学校因此不敢搞特色教育,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似乎成了理想。

教育要以人为本,教育的本质应该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而取消中考正是顺应了这样的发展。

谭晓鹏:

目前的中考成绩是普高和职高分流的一个重要参考:文化成绩较好者,一般会选择进入普高学习;而文化成绩一般,但有别的方面的兴趣和特长的学生选择就读职高的可能性会更大。这难道就不是以人为本?不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张芸(岳阳市岳阳楼区朝阳小学):

前面有几位老师不赞成取消中考,他们的理由我以为有一定道理,但有一个因素他们没有考虑到,也正是这个因素,让我觉得,取消中考,合情合理。

一直以来,我国从中央到地方总是在不断重申教育资源的匮乏,师资力量的薄弱。在实地调查中我也发现,岳阳市绝大多数高中都一直为缺乏优质生源而苦恼,因为优质生源都流向了示范性高中。于是,没有好生源的高中,大学升学率得不到保障,而没有升学率做保障,更加没有人去报考。与此类似,优质教师资源也越来越集中在某几所示范性高中。恶性循环就这样形成了。

合理分配资源势在必行,而取消引导资源乱流的中考,则是平衡资源的有效途径。取消按中考成绩录取学校,改成更为合理的录取方式,可以避免优质生源扎堆少数学校的情形重复发生,优质生源平衡到所有学校后,就可以缩小各所高中之间升学率的差距,教师资源的流向方能回归理性。

何旺辉:

那么,取消中考,就一定能确保教育资源的合理使用?我不赞同。任何一个问题的形成,都不是一、两个因素在起作用,因此,解决一个问题也不可能仅仅依靠某项制度的取消。教育需要改革,但改革必须谨慎,必须三思而行。

蔡丽君(岳阳市岳阳楼区朝阳小学):

更何况,学生的本职任务是学习,如果取消中考,或是考试不排名次,不公布成绩,学生还会有学习的动力、积极性和主动性吗?学校里还会再有你追我赶的良好学习氛围吗?实行“素质教育全面考察”录取学生,这种衡量评价方式极易掺杂人为因素,怎么摒除这种评价的随意性和弹性?用“学业考试”来代替中考,使得本来只需要在一场考试中竞争,演变成在各种考试中竞争,学生不得不在每一次考试中都处于原先中考的状态,这不是减轻而是加重了学生的负担。这种方法貌似公平公正,但是在我们这个“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国度里,谁又能保证中间不会出现腐败?

王勤(望城县第二中学):

的确,在目前这种情况下,怎样保证录取的公平、公正?怎样最大限度地消除“人为因素”影响?如何避免因负责考核之教师的个人主观因素以及人际关系等而导致评价出现偏差?这都是教育主管部门在决定是否取消中考制度之前应当深思的问题。例如,有的地方规定,取消中考后,作为高中招生重要参考条件的学生日常学习成绩,由课堂表现、作业表现、小组学习、活动参与、出勤以及期末考试测评等内容组成,这些等级评价怎么操作?在执行的过程中会不会走样?这些都不是杞人忧天,我们可从最近媒体报道的王佳俊事件上看到暗箱操作和教育腐败的胆大妄为与恣行无忌。所以,没有操作性强的硬性配套监管措施,单凭这些指标来录取学生,显然难以达到教育公平。

刘昌稳:

看完大家的观点,我的一个重要感受就是,济南此举没有获得预料中的普遍欢迎,完全可以理解。几十年的惯性思维,已经让我们适应了中考机制,一旦失去中考机制的牵引,不仅是家长,连学校也会感到无所适从。

然而,不否定旧机制,新机制将永远无法诞生。

任何一种新机制从诞生到完善,总有一个过程,由简单到科学,由粗糙到精致。中考机制也不例外。取消中考,是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如何用新机制取代中考?有些地方已经在摸索中前进了,也取得了一些成功经验。某些县域,近年来尝试淡化中考,比如将县内示范性高中的新生录取名额按照各乡镇中学初中毕业人数的比例分配。将指标直接划拨到中学后,明显消减了中学与中学之间的恶性竞争,从高中教师的教学反馈来看,淡化中考后毕业的学生,学习后劲反而更足。

最新文章

版权所有:博古范文网 2012-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博古范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博古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浙ICP备1201877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