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正文

《儒家德育学说论纲》:系统阐述儒家德育学说的开山之作

发布时间: 2022-10-30 19:35:04 来源:网友投稿

中图分类号:B2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5981(2007)02-0160-02

黄钊教授的新作《儒家德育学说论纲》(以下简称《论纲》)于2006年3月由武汉大学出版社出版。《论纲》由“导论”和“儒家德育学说的开创形成”、“儒家德育学说的演变发展”、“儒家德育学说浅评”、“儒家德育学说与当代文明”等篇构成,共42万余字,是第一部全面、系统阐述儒家德育学说的开山之作。

“导论”界定了儒家德育学说的含义;阐明了儒家德育的四方面内容,即关于协调个人与社会关系方面的道德要求,关于协调个人与行业关系方面的道德要求,关于协调个人与家庭人员关系方面的道德要求,关于协调个人与他人关系方面的道德要求;探讨了儒家德育学说的三个基本特征,这就是强烈的政治性、典型的民族性和可继承性;指出了学习和研究儒家德育学说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儒家德育学说的开创形成”揭示了儒家德育学说的历史渊源。《论纲》认为,儒家德育学说的形成同中华民族的文明进步息息相关,是中华民族德育理论走向成熟的标志。儒家德育学说中的一系列重要观念、意识在远古文明时期的《洪范》、《易经》等典籍中就有萌芽。《论纲》断言:儒家德育学说之所以成为中华民族德育理论的主干就是因为它正确而集中地反映了中华民族祖先的德育价值取向和理性追求,而这也构成了儒家德育学说富有生命力的客观基础。《论纲》认为《六经》是儒家德育学说直接的理论渊源。这一观点的提出旨在说明儒家德育学说植根于中华民族远古文明,是中华民族德育理论与实践历史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

“儒家德育学说的开创形成”还探讨了先秦儒家学者对创立和发展儒家德育学说所作的理论贡献。《论纲》重点阐述了儒家德育学说由孔子创立,经子思、孟子、荀子等人的丰富发展,至战国时期就已成为比较完整的德育理论体系。通过阐述,全面而系统地揭示了先秦儒家德育理论的基本面貌和丰富内容,为当代人继承、弘扬先秦儒家德育学说提供了必要的理论参考。

“儒家德育学说的演变发展”介绍了秦代以后儒家德育学说的发展概况。《论纲》认为,在秦汉至宋元明清两千多年的文明进步中,儒家学者以“治国平天下”为己任,“祖述尧舜,宪章文武,宗师仲尼”,一代代“游文于六艺之中,留意于仁义之际”,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 儒家的德育学说。汉代的贾谊、董仲舒、扬雄,隋唐时期的王通、韩愈、李翱,北宋的周敦颐、张载、程颢、程颐,南宋的朱熹、陆九渊,明代的王阳明、陈白沙,以及明清之际的黄宗羲、王夫之、李二曲等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构成了儒家德育学说发展的不可逾越的环节。为了系统阐述儒家德育学说产生与发展的内在理路及其所包含的丰富内容,《论纲》对两汉、隋唐、宋元明清以及明清之际几个历史阶段的著名思想家的德育学说作了较为系统、深入的探讨,以便重点透视儒家德育学说的历史进程与发展轨迹。

“儒家德育学说浅评”一方面对儒家德育学说的基本理论与方法、儒家德育成果在培养中华民族历代英杰中的贡献、儒家社会政治理论以及儒家关于家庭伦理的构想等儒家理论涉及的有典型意义的问题作了重点考察、评析;另一方面对“男尊女卑”等儒家德育学说的糟粕予以了批判。《论纲》坚持两点论,实事求是地对待儒家德育学说的成果:既注意发掘儒家德育理论的深刻内涵,又把握儒家德育理论涵盖的宽阔层面;既看到它积极的一面,又正视它消极的一面,从而为人们全面认识和把握儒家德育学说提供了范例。

“儒家德育学说与当代文明”探讨了儒家德育学说与现代文明的关系问题。《论纲》认为这个问题由儒家德育成果的现代转换和如何发挥儒家德育成果的现实价值两个层面构成。儒家德育成果的现实价值是其实现现代转换的客观基础,而儒家德育成果完成现代转换是其实现现代价值的必要条件。就儒家德育成果的现代转换而言,《论纲》阐述了儒家德育成果现代转换的必要性、可能性和主要方法。而有关儒家德育成果的现实价值,《论纲》分析了儒家德育成果具有现实价值的根据,考察了儒家哪些德育成果具有现实价值。儒家德育理论的优秀成果不仅对中华民族的文明进步作出过不可磨灭的重大贡献,而且对当今仍有不可忽视的现实价值,这种现实价值集中体现在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思想道德建设提供有益的借鉴,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道德文化建设提供有益的启示。《论纲》把发掘儒家德育成果的现实价值作为本书的归宿,着重探讨了儒家德育成果仍具有现实价值的理论依据、表现形式及其实现范围,以及如何发挥儒家德育成果在当代德育实践中的现实价值等问题。《论纲》还对儒家德育学说中的哪些优秀成果具有现代价值进行了梳理,例如它专设了《儒家倡导的民族精神在教育当代大学生中的现实价值》一节,认为儒家倡导的“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天下为公”、“勤劳俭朴”、“见利思义”、“博爱大众”、“尚中贵和”、“持守气节”等民族精神对培养当代大学生的精神情操仍具有不可多得的激励作用。

通读《论纲》全书,笔者认为它具有以下特点:其一是开拓性。《论纲》是第一部系统、全面考察儒家德育学说的专著,它对儒家德育学说体系的设计、章节的安排、内容的叙说、论证的展开无疑具有开拓性。

其二是治学的严谨性。《论纲》是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十五”规划项目《中国优秀传统德育思想的继承与创新研究》经过项目申请者黄钊教授四年潜心研究的结题成果,体现了治学的严谨性。作者在《后记》中谈到,为了本课题的研究,几年来坚持迎寒送暑,日以继夜,孜孜以求,醉心于对儒家德育成果的发掘和清理,探其源,溯其流,勾勒其发展轨迹,评价其理论得失,估量其现实价值。在研究过程中不搞粗制滥造,尽心竭力、殚精竭虑,才撰成《论纲》,就是这种严谨性的体现。

其三是理论的系统性和精深性。《论纲》在考察儒家的德育学说时体现了理论系统性与精深性。所谓理论的系统性是指理论由若干命题或观点构成相互联系的体系;所谓理论的精深性是理论达到了发别人之未发的高度,具有创新性。《论纲》在论证儒家德育学说是对《六经》中的德育观念的直接继承与发展就体现了这一特点。在它看来,儒家吸取了《六经》中有关道德信条思想的萌芽,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道德信条体系;儒家吸取了《六经》中有关家庭道德思想的萌芽,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家庭道德体系;儒家吸取了《六经》中有关德政思想的萌芽,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德政或仁政学说体系;儒家吸取了《六经》中有关“民本”思想的萌芽,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民本学说体系。

其四是强烈的现实针对性。诚如作者所言,《论纲》把发掘儒家德育成果的现实价值作为本书的归宿,非常关注研究儒家德育学说的现实意义。其现实意义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一是有助于为当今的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提供历史借鉴;二是有助于增强炎黄子孙们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三是有助于推进当代先进文化建设;四是有助于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

责任编辑:饶娣清

最新文章

版权所有:博古范文网 2012-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博古范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博古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浙ICP备1201877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