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正文

照顾老年人志愿服务需求评估

发布时间: 2022-10-31 12:05:03 来源:网友投稿

全国老龄办在《中国城市居家养老服务研究报告》中指出,我国城市中48.5%的老年人有各种各样的养老服务需求,其中需要护理服务的占18.04%,但护理服务满足率仅为8.3%。护理院采取集中养老方式,无论在硬件还是软件方面,在养老需求和满足方面,均存在巨大的供需矛盾。

我国现有养老模式主要有机构养老和社区居家养老两种。全国老龄办在《中国城市居家养老服务研究报告》中指出,我国城市中48.5%的老年人有各种各样的养老服务需求,其中需要护理服务的占18.04%,但护理服务满足率仅为8.3%。护理院采取集中养老方式,无论在硬件还是软件方面,在养老需求和满足方面,均存在巨大的供需矛盾。

养老志愿服务的可行性

(一) “尊老”传统文化背景

尊老爱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先辈传承下来的宝贵财富,在人口老龄化的今天,其价值日益凸显。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有关爱老人、尊敬老人、孝顺老人的优良传统,绝多数人都会自觉地为老年人服务。从某种意义上来讲,人们在潜意识里就有“尊老”的概念,具有提供志愿服务的积极性,志愿服务可以给人们带来自我认同、道德成就及幸福感。

(二)志愿者来源广泛

我国人口基数大,志愿者来源充足,具有长久的生命力。其中,大学生志愿者是我国青年志愿者的主力军,由具有一定思想觉悟、热心社会公益事业的在校大学生组成。此外,相对于其他志愿者相比,老年志愿者同护理院内老人之间更易沟通、有更多的共同语言,也更能理解老年人的需求等。运用老年人同老年人容易沟通的优势,可以增加其信任关系,有利于维持长期稳定的志愿服务,同时,老年志愿者也能够获得自我认同感,发挥余热。

机构养老服务人员供给缺口较大

(一)护理员待遇偏低,人员稀缺

在我国,待遇偏低是人们不愿意做养老护理员以及不愿意坚守在护理员岗位上的重要原因,就全国而言,养老护理员月工资低的仅有1200-1800元,除了少数经济较发达的城市外,绝大多数城市没有为护理员购买社会保险。这样的待遇使得一些失业下岗人员宁可在家里吃“低保”,外来务工人员宁愿做钟点工,也不愿意从事养老护理工作。

由于养老护理员总数的不足,多数从业人员需要同时照顾五位甚至更多的老人[1],照顾老人是比较辛苦繁重的工作,尤其是照顾失能和半失能老人。工作量大,但是从业人员的薪酬待遇普遍偏低,各个养老机构的福利待遇比较随意,相对于其他服务行业差距较大。

(二)养老机构护理队伍专业化程度低

当前的从业人员以进程务工人员和下岗人员为主,有专业护理技能的从业人员非常少,一项调查显示,北京的从业人员中,初中及以下学历的占65%,其中文盲占5.1%[2]。陕西省一项调查更是显示其从业人员文化程度在小学及以下的占68.6%[3]。养老护理员是需要接受一系列专业知识与技术培训的,受教育程度低往往学习能力较差,难以保证从业人员的培训效果。

现有养老志愿服务需求分析

(一) 护理院层面

首先,需要提升服务质量。养老护理员必须具备过硬的养老护理知识,这是对一名专业养老护理员的基本要求,養老护理员肩负着养护老人的社会重任,其职责是为需要照顾的老人提供相应的养老护理服务。照顾老人,需要学习各种护理方法,既要了解不同老人的心理,也要学习如何照料老人的日常起居,既要有专业的老人健康护理知识,也要为老人创造安静、舒适、无障碍的生活环境,帮助其不断增强自信心和自理能力,提高生活质量。而目前护理院护工所能提供的仅为日常起居,无法达到心理层面,服务质量欠缺。

其次,需要补足人力投入的不足。该护理院的老人与医护比为1:0.8,尽管人员配置充足,但是卧床、失智等不能自理的老人占有很大比重,护理员工作繁重,不能面面俱到。此外,护理员存在着年龄偏大的现象,45岁以上的护理员占有绝大部分,养老护理工作既细致,劳动又繁重,年龄偏大将会给工作带来诸多不便,尤其是面对繁重劳动时出现体力不支的现象,容易给养老护理工作带来极大的隐患。志愿者的介入可以辅助护理员,节约护理时间,更加高效的完成工作。

最后,需要提升志愿服务的组织管理能力。有组织的志愿行动在我国开展得较晚,志愿者协会等社会公益组织发育不充分,因此在志愿行动参加的人数、长期性、范围、参加者年龄层及社会阶层、社会影响等方面和一些发达国家相比,仍有不少差距,护理院需要规范合理管理志愿服务,形成有效管理,明确分工,与相联系的社区共同承担起养老服务志愿者的组织接洽工作。

(二)长期照顾老人层面

1、长期照顾老人的基本状况

照护及长期照顾的界定:照护指的是失能老人在丧失自理能力后,所必须依赖的他人所提供的看护及照料服务。从照护者的主体划分,包括家人、近邻朋友照护的非正式支持与政府、机构照护的正式照护支持。提供照护的内容包括日常生活辅助、精神慰藉等。从技术用语来看,长期照护是把长期(一般为6个月以上)的个人照护、医疗、社会服务传递给丧失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的人。

能够帮助丧失生活自理能力的人过得更独立、更舒适、更有尊严的所有相关服务都是长期照护的服务。护理院的老人不仅需要连续性的照护,而且还是跨医疗和社会服务领域的照护。护理院入住有80位老人。根据每位老人入院评估的结果,80位老人中全失能且失智者为2人,半失能者为49人,半失智者为19人,另外有可自理的老人10人。除可自理老人外,其他老人皆为因老化、慢性病、手术、脑损伤或中风引起机能退化而在日常生活方面需要特别协助的老人,或是有插管的老人。需求评估中,希望有志愿者可以为其服务的老人比例为83.4%,其余的老人表示不了解,看情况。院内老人长期照顾的基本需求包括三大方面:医疗照护、个人照顾和心理社会性服务。

2、长期照顾老人的需求类别

其一,福利服务需求。 我国的老人照护者多大多数需要独自承担照护任务,接受的支援以亲戚、朋友为主的非正式支持为多,正式的福利制度与政策较少惠及这一部分人群,同时非正式支持具有很强的不稳定性,并不能更多地减轻照护者的压力,需要由政府引导的法规、福利政策、福利制度上的回应,以破解我国老人照护困境面临的难题。

其二,生活服务需求。护理院的有四类老人:全失能失智老人、半失能老人、半失智老人以及可自理老人。以全失能失智老人需要的生活服务为例,有个人清洁卫生服务、衣着服务、修饰服务、饮食服务、如厕服务、口腔清洁服务、皮肤清洁服务等。养老志愿者可以协助护理员,帮助老人洗手、洗头、整理个人物品、更换衣裤等。

其三,医疗服务需求。随着年龄的增大,老年人口健康状况变差,生活不能自理者的比例在80 岁以后明显提高。而护理院的老人年龄在80岁以上的占65.4%,且有70位老人是非自理老人,需要吃药来预防缓解慢性病。失智老人会经常藏药、忘记吃药,需要医护人员提醒监督吃药;严重的如气切老人、ICU转院过来的老人,对医疗服务需求很大,如帮助吃药、换药、注射、口护;中风卧床老人需要康复理疗师每日理疗,协助运动。

其四,教育服务需求。随着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人口老龄化成为我国在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要面临的重大社会问题。老年人群体中慢性病的患病概率很高,而老年人对于相关疾病知识十分缺乏,急需医学生志愿者开展健康教育。同时,关注老年人慢性病防治也是志愿服务工作的重点,应多途径提供卫生保健知识。

其五,文化服务需求。需要长期照护的老年人长时间居住在护理院,活动空间具有局限性,可以接触外界信息的渠道只有书本、电视、报纸、收音机等,护理院的老人文化水平普遍较高,多为退休教师、部队干部,依旧保持着对社会的关注。

满足养老机构志愿服务需求的对策和建议

(一)大力倡导养老志愿服务精神

一方面要积极宣传养老志愿服务的公益理念,继续吸引和鼓励更多的年轻人参与养老志愿服务;另一方面要吸收低龄老人参与志愿者群体,填补志愿者年龄组成结构的失衡。低龄老人虽属老人群体,但他们身体康健,愿意利用闲暇时间发挥余热,也更了解老年人的生活和心理,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志愿者来源群体。

(二)加大对养老类志愿服务项目的支持

首先,政府、社会应加大对养老类志愿服务项目的支持。其次,完善养老志愿服务规章制度,尽快完善养老志愿服务相关法律法规,健全养老志愿服务的各项政策制度,加快养老志愿服务专门性法规的制定,通过规章制度指导养老志愿服务规范化。再次,建立机构养老志愿服务评价机制。为了更好地规范机构养老志愿服务的发展,应建立由政府评价、服务对象以及家属评价、第三方评价等多方参与的机构养老志愿服务评价机制,对服务质量、服务满意状况等进行动态评价,并把结果反馈给志愿者。最后,强化机构养老志愿服务自律约束。一方面要强化机构养老志愿服务人员的个体约束;另一方面,通过机构养老服务志愿者参加的民间组织对其进行组织内的自律规范,从而不断提高机构养老志愿服务的质量和水平。

(三)探索养老类志愿服务的组织管理方式

在养老志愿服务机制的构建中,志愿服务队伍管理起着重要的作用。提升养老志愿服务队伍管理,使其聚点拢面成规模,积极发挥志愿服务在养老服务中的优势。加强养老志愿服务人员的组织管理,需要各机构组织管理养老志愿服务人员,不仅便于志愿者进入机构服务,同时也方便对其进行日常管理和直接沟通。其次,优化机构养老志愿服务人员的选择程序。制定合理的、便捷的机构养老志愿者的选择程序,从服务意愿和服务能力两大方面考察,把那些有奉献精神、品行优秀、素质良好的人吸收进机构养老志愿者队伍,扩大养老志愿者队伍。

(四)加强对养老类志愿服务队伍的专业培训

首先,完善机构养老志愿服务人员的能力培训。能力培训能有效缩小养老志愿者实际能力与岗位要求之间差距,提升志愿者队伍服务水平,其核心在于技能培训,学习一些环节简单、实用性强、操作性强的照护老年人的基本技能以及老年生理、心理常识,使得志愿者可以在掌握基本技能的情况下更加有针对性地帮助老年人。其次,建立养老志愿服务交流平台。可以建立养老服务志愿者之家、养老服务志愿者协会等现实交流平台,还可结合网络建立养老志愿者网站、微博微信等网络交流平台,激励更多人参与到养老志愿服务工作中来。再次,建立养老志愿服务回馈激励制度。注重不同服务志愿者的实际需求差别,探索实施多样化的回馈激励机制,激发各类人员参与养老志愿服务的积极性。

(五)科学策划养老类志愿服務的应对方案

由于老年群体的特殊性,尤其是在医院、疗养院场域下的志愿服务,具备一定的风险性。首先,志愿者与服务对象应明确知情现实基础,在双方同意的基础下开展志愿服务。在必要的条件下,签订免责说明书。其次,制定危机干预方案。依据不同的服务对象,根据危机干预理论,在志愿者督导的建议下制定危机干预方案。在处理危机的过程中,志愿者需积极与服务机构、志愿者督导、服务对象家属等沟通,寻求社会支持。

最新文章

版权所有:博古范文网 2012-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博古范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博古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浙ICP备1201877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