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正文

温州文化产业集群式发展研究

发布时间: 2022-11-07 19:40:06 来源:网友投稿

摘 要:要将文化产业打造为温州支柱产业,走文化产业集群式发展是其可行的选择。通过对国内外的文化产业集群发展理论进行分析,对文化产业及文化产业集群进行界定,然后对温州现有文化产业集群发展现状和问题进行分析,从发展模式选择、政府政策执行、文化产业集群融合、核心企业和品牌形成、文化创意园区规范运行等方面对温州文化产业集群式发展提出对策建议。

关键词:文化产业;集群式发展;对策建议

中图分类号:F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4)09-0021-02

1 引言

1.1 文化产业集群内涵

文化产业集群至今为止并没有统一明确的定义,本文从众多文献中整理得出,认为“文化产业集群”是指在一定的地理空间上集聚,并通过相互的交流与合作联系在一起的大量的文化企业与机构,它们由于具有相当强的文化共性与产业互补性,而体现出相互依赖、相互促进的创新性与进取性。一般意义上的文化产业集群包括了文化产业链上所有上下游的企业,包含了文化产业的五大主体——创意主体、制作主体、传播主体、服务主体和延伸主体。

针对目前温州文化产业的发展现状,可将其文化产业集群分为两种基本类型:一是包括印刷、文化用品制造业等在内的处于低端的文化产业集群。二是包括文化休闲娱乐、创意设计等处于高端的文化产业集群。事实上,温州文化创意产业的起步和崛起,可以说是与温州的传统印刷业、文化用品制造业等的迅速发展分不开的。印刷业、文化用品制造业等相关产业的发展,既对创意设计业、文化旅游业形成了巨大的市场需求。

1.2 文化产业集群式发展的必要性

文化产业集群的形成,具有多重的显著作用,容易产生规模经济效应、学习曲线效应,能够相互学习、合作,共享市场繁荣,能进行知识共享、资源共享,有效降低文化企业提供产品和服务的成本,同时文化产业链上下游各个环节的相互依存和协作,既完善文化产业链,同时又使文化产业得到深度开发,构建核心竞争优势。

因此,文化产业集群式发展对温州文化产业在未来的发展具有相当长远的意义。首先,发展文化产业集群,有利于促进GDP的增长,增强软实力;其次,发展文化产业集群有利于扩大就业;再次,发展文化产业集群,有利于温州创新能力的培养与提升,也有助于提升温州文化产业在国际上的竞争力。由于目前温州文化产业的发展历史较为短暂,也较晚,产业发展处于初步阶段,产业政策与环境不完善,文化企业的竞争力普遍不强,文化核心品牌严重缺乏,因此,要使文化产业成为温州的支柱产业,就必须进行文化产业集群式发展。

2 温州文化产业集群发展现状与问题分析

2.1 文化产业发展政策指引以及战略定位

温州市委、市政府出台《温州市文化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指出,要大力发展文化产业,不断优化产业布局和结构,推动温州转型发展。到2015年,文化产业增加值占市GDP总量的比重达8%。产业结构和布局优化合理,实现从文化制造业为主向文化创意产业为主转变,形成特色鲜明、充满活力的产业体系。《规划》提出“强化一核、提升两翼、发展四副、全面推进”的文化产业发展空间新布局,以带动温州市域范围乃至浙南闽北的文化产业跨越发展。

另外,温州市委、市政府制定出台了《关于支持和促进文化发展的若干意见》,进一步加大对文化产业各领域的扶持,使得各项政策扶持更到位、推动更有力、操作性更强。届时温州市财政每年安排2000万元作为文化产业发展扶持资金。

2.2 温州文化产业集群现状与问题分析

总的来说,目前温州文化产业正在蓬勃发展:文化市场主体规模逐渐壮大,印刷业、文化用品制造业颇具规模,新闻出版、广播影视业亮点突出,数字文化服务业发展初露端倪,文化创意产业逐渐成长,工艺美术业特色显著,文化休闲娱乐业方兴未艾。与此同时,温州国有文化企业不断壮大,一些规模较大、效益较好的龙头企业、品牌企业开始成长。

2.2.1 总体问题解析

(1)集群发展规模相对偏小,产业结构和区域发展不尽合理。

从总体规模上看,数据表明温州文化产业发展规模总体偏小。2012年,温州市文化产业增加值138亿元,比上年增长19%,比市GDP增幅高12.2个百分点,文化产业增加值占全市GDP总量的比重由上年的3.4%提升到3.75%,低于全省4.56%平均水平.其中:2010年温州市文化产业核心层、外围层和相关层分别实现增加值23.76亿元、18.34亿元和58.48亿元。这与2010年浙江省文化产业核心层、外围层、相关层三者实现增加值之比为29.2:23.9:46.9相比差距有一些。这与2009年全国文化产业核心层、外围层、相关层三者实现增加值之比34∶30∶36相比差别较大。与国内主要城市相比有较大差距。从上述数据可以得知温州市文化产业优势在于相关层,而核心层和外围层则相对薄弱。

从区域发展统计数据上来看,2010年苍南县实现文化产业增加值21.11亿元,占该县GDP比重高达8.3%,居温州市第一位;鹿城区、平阳县、龙湾区文化产业占GDP比重分别为4.1%、3.9%、3.8%,分列温州市第2-4位,高于温州市平均水平;泰顺县、永嘉县、瑞安市文化产业占比在2.4%-2.9%之间,乐清市、瓯海区、文成县、洞头县占比均在2.2%以下,处于下游水平。

(2)融资问题突出,政府资金投入明显不足。

文化产业融资问题依然非常突出,保障文化产业发展的资金渠道有待进一步拓宽。目前,温州市文化企业发展最大的困难是资金少。企业主要依赖自身积累,通过金融市场融资困难重重。特别是中小文化企业没有多少固定资产进行抵押贷款,限制了文化企业的进一步发展。

2011年,全省各市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支出累计3442.76亿元,其中文化体育和传媒支出71.10亿元,占比2.07%。而温州市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支出370.4亿元,其中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6.96亿元,占比仅为1.88%。2011年,文化、体育和娱乐业的全社会投资总额15.22亿元,仅占限额以上固定资产投资的1.0%。

(3)文化企业规模小,文化产业集群化程度低。

由于温州文化产业起步晚,文化领域条块分割和市场壁垒严重,温州文化企业规模普遍偏小,文化产业规模化和集群化程度低,缺少文化领域的战略投资者,缺乏龙头文化企业。

另外,要推动温州文化产业实现跨越发展,迫切需要大量的既懂文化又懂经营的复合型高级人才。事实上,从事文化产业的相关人员的素质远远不够,专业人才数量严重不足,结构严重失衡。在创意产业方面,温州市就业人数72429人,仅占全市二三产就业人数的3.42%。特别是高层次创意营销人才的匮乏,制约着温州文化创意产业进一步发展。

(4)低端文化产业制造集群升级困难。

温州传统优势的文化产业,如印刷业、文化用品制造业,为温州文化产业大发展做了卓越贡献。但是,由于金融危机深入、融资环境恶化、无法有效利用高新技术,工业设计普及不广、产品缺乏创意等导致温州低端文化产业制造集群升级困难。

2.2.2 发展文化产业创意园区需要警惕的问题

随着《规划》方案的大力推进,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创意园区中,未来可能会出现的几种乱象需要警惕:一是创意园区内文化企业盲目一哄而上。目前我国文化产业园大都是政策型的,缺少资源整合和产业链的形成,普遍存在产业集聚度低的问题,重视“硬件思维”,缺少对产业和文化内涵的规划和提升。二是园区呈空壳化、地产化现象。现在不少文化产业园区都是比较初级的,一方面园区内缺乏龙头企业带动形成产业链,同时,园区为企业能提供的都是物业服务,只扮演房东作用,距离成熟的文化园区还很远。三是文化企业同质化倾向严重。虽然园区已经为企业提供政策保障、资金支持、硬件配套等一系扶持办法,但园区之间的竞争让我们能吸引到的优质企业数量有限。四是文化产业投资大、回收期长、盈利难。文化产业园投资多则十几亿,少则五六亿,但目前只有少数能维持收支平衡,多数园区在短期内难以实现盈利。

3 温州文化产业集群式发展的若干建议

3.1 文化产业集群式发展模式的选择

文化产业集群发展模式的确定,是一个逐步尝试和不断完善的过程。必须按照文化产业集群的发展思路、战略定位、资源市场条件、文化企业状况等,结合文化产业园区开发、文化产业链的形成、特色文化产业发展等方面因素,综合考虑,科学合理地选择发展的模式。

故此,本文认为温州文化产业集群发展应当坚持以政府引导和市场调节相结合的原则,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和条件,灵活运用大国有企业集团带动、政府政策推动、小企业集聚、产业园区整合的模式。

3.2 建立统一的文化管理部门,加大文化产业规划和政策执行力度

目前温州市有市委宣传部、文化局、统计局、文化产业办公室、文化产业促进会,专业委员会等相关机构。建议成立温州文化产业建设发展领导小组统筹协调上述单位,完善相关机构的管理制度与机制、统一协调、集中管理。加强文化产业规划和政策执行力度,提高资源要素改革进程和文化资源利用效率,减少文化产业发展统计误差,建立数据统计标准,杜绝漏统虚报现象。

3.3 加大低端文化产业集群和高端文化产业集群的融合度

就目前温州文化产业发展现实情况表明,低端文化集群行业大多是劳动力密集型的传统产业,是以其低成本优势见长的。为了有效提升低端文化产业集群的创新度和竞争力,必须要发展高附加值的高端创意产业。在升级低端文化产业集群的同时,实现由低端向高端的有效转变,重点发展高附加值的高端文化产业集群,加强二者产业集群的联合度,以此实现两者更紧密的结合和共携式的发展。由此而言,政府有必要从加强文化产业的关联度出发,在科学规划产业分工及其空间布局的同时,从市场研究、创意、工业设计、生产制造、营销等上下游环节“打造”一条切合实际需要的产业链。注重上游原创研发、中游生产制造、下游销售服务,将文化内涵和创意注入物质产品中,形成产品差异化,错位发展,避免低端产业过度或恶性竞争。

3.4 构建文化产业链核心价值环节,塑造核心企业和核心品牌

实践证明,产业集聚度高容易造就名牌产品,名牌产品及其生产企业又会集聚更多的企业,这样就加快了产业集群的发展,其中,核心品牌具有很强的导向作用,品牌优势越明显,集聚力越强,集聚的企业越多,产业集群规模就越大。因此,温州文化产业要确立集群式的发展道路,就必须实施文化产业品牌战略,继续做大做强温州的印刷、文化用品制造、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数字文化服务、文化创意、工艺美术、文化休闲娱乐等优势文化行业,打造多个国家级省级文化产业园区、塑造核心企业和核心品牌,以优秀园区和品牌战略带动温州文化产业集群的更大发展。

3.5 合理规范文化产业园区的运作,高效发展

对于温州现有的一定规模的印刷工业园、文化用品制造业园区、红连文化创意园区、浙江创意园、东欧智库以及未来的温州经济技术开发区西片“LOFT”等创意产业、吴桥工业区、黎明工业区、机场路北片老化工区“优二兴三”以及鹿城区和瓯海区总部经济园等区块的创意产业,建议温州市文化主管部门要加强对上述工业园区或创意园区布局的统筹规划,坚持标准、突出特色、提高水平,促进各种资源合理配置和产业分工。要按照《规划》和《意见》确定的重点行业,从温州文化产业发展实际出发,综合考虑经济基础、市场空间、消费水平、比较优势、文化生态、资源禀赋等条件,明确文化产业园区的布局、规划、定位和发展目标。并且要从规划、内容、投资、建设、运营等环节全方位对本地区文化产业园区、基地加强指导、引导。

4 结束语

总之,文化产业的集群式发展,作为文化产业发展的一种新兴现象与趋势,它也是温州文化产业未来发展的一个值得追求的路径选择。本文从已有的文献理论上研究文化产业集群问题,并探讨温州文化产业的集群式发展的路径、现状以及问题分析,这仅仅是做出了一个初步研究。

参考文献

[1]温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温州市文化发展“十二五”规划[EB/OL].温州市政府网,20111130.

[2]王缉慈.地方产业群战略[J].中国工业经济,2002,(3).

[3]魏后凯.对产业集群与竞争力的考察[J].经济管理·新管理,2003,(6).

[4]罗佳.文化产业集群的发展研究——以浙江省为例[D].浙江大学,2006.

[5]符韶英,徐碧祥.创意产业集群化初探[J].科技管理研究,2006,(5).

[6]康小明,向勇.产业集群与文化产业竞争力的提升[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2).

[7]王伟年.城市文化产业区位因素及地域组织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7.

[8]刘蔚.跨国公司与文化产业集群的互动模式研究[J].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38(3).

最新文章

版权所有:博古范文网 2012-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博古范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博古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浙ICP备1201877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