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正文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新思考

发布时间: 2022-11-08 15:30:05 来源:网友投稿

摘 要: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做出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历史性决定。党的十九大更是强调“坚持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依法治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立足“四个全面”治国理政总方略,勇担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新使命,需要充分认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新形势,准确把握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关键点,明确定位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切入口。

关键词:四个全面;依法治国;国家治理

中图分类号:D61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7)12-0005-02

2014年10月,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回顾历史、总结经验、立足当下、着眼未来,做出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历史性决定。当前,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正在沿着党的十九大确立的奋斗目标阔步前行,依法治国必须把握新的历史方位,适应新的战略布局,明确新的发展目标,为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做出应有贡献。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四個全面”治国理政总方略,深入研究思考新时期全面推进依法治国问题,具有极其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一、充分认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新形势

历史在发展,时代在变迁,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要顺应时代、顺势而为。在新的历史时期,面对新的机遇和挑战,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有其特定的时代必然性。

(一)当前国内外的严峻形势要求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当前我国改革发展稳定面临的国内外形势异常严峻、不容乐观,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历史使命地位更加突出,作用更加明显。从国内视野看,我国进入了一个改革攻坚期、社会转型期、矛盾多发期“多期叠加”的历史新阶段,其间,社会利益冲突矛盾日益严重,社会不稳定因素急剧增多,尤其是法治不彰、官员腐败和贫富差距等问题,严重损害了党和政府的形象。从国外视野看,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西化、分化社会主义中国的阴谋从未间断,“颜色革命”暗流涌动。面对这样的国内外严峻形势,我们更要以巨大的勇气和智慧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在全社会普及法律知识,树立法律信仰,把经济社会发展的各类行为纳入到法治轨道上来,为实现改革发展稳定营造一个和谐安全稳定的国内外环境。

(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要求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争取、巩固和发展人民民主,并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实践中取得了显著成就,积累了丰富经验,赢得了人民信赖。如今,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面对新的问题和挑战,党的十九大再次强调“全面依法治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依法治国和依规治党有机统一,深化司法体制改革,提高全民族法治素养和道德素质。”[1]这为我们当前和今后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法治化指明了方向,提供了基本遵循。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一方面要求发展社会主义的民主。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民主的前提是广大人民群众的物质需要和文化需要得到满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指日可待。另一方面要求发展民主的社会主义。民主是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民主的社会主义要求人民当家做主得到坚持,要求人民广泛的权利和自由得到保障。只有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确保国家的各项事业都在法治的轨道上运行,上述要求才有可能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才能得到真正发展。

(三)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要求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治理”是20世纪90年代兴起的政治概念,从统治转向管理最后走向治理,是人类政治文明发展不可阻挡的趋势。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把“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这是新时期推进改革的各项举措都必须始终遵循的指导原则和行动指南。时隔一年左右,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鲜明指出,依法治国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这一重要论断定义深刻、意义深邃、指向明确。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是一项系统复杂的战略工程,其显著的要求之一就是由人治转向法治,使法治成为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使法治意识和法治信仰成为全体公民的最大共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成功与否,决定着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进程快慢,关乎着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兴衰成败。

(四)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治国理政总方略要求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2014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苏调研时明确提出了“四个全面”治国理政总方略。“四个全面”立足实际、契合国情、内涵丰富、逻辑缜密、意蕴深远,体现出了大国领导人治国理政的新思想、新脉络、新蓝图、新风范。“四个全面”之间相辅相成,逻辑相连,相互支撑,内在统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关键点在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历史性决定,把各项改革举措引向法治的轨道,表明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对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奋斗目标的战略支撑和保障作用。站在新的历史节点处,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成为协调推进“四个全面”的题中应有之义。

二、准确把握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关键点

细读深究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全文,不难发现,贯穿始终的根本思想和首要原则就是坚持中国共产党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领导。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根本前提和关键之点。正确认识和深刻理解这一根本前提,对于新时期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至关重要。

(一)坚持党的领导源于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近代以来,无数志士仁人、主义思想、制度设计在中华大地上先后出现,探索救国救民、富国富民、强国强民的道路,最后均归于失败。只有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具体实践相结合,成功探索出了一条唯一适合中国国情的包括法治道路在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和执政地位无可替代、不可动摇,我国宪法也以根本大法的形式对其进行了确认。“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处在总览全局、协调各方的地位。社会主义法治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党的领导必须依靠社会主义法治。”[2]这是人民的选择、历史的选择。要把党的领导和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有机结合起来,在依法治国过程中维护党的领导,在党的领导下推进依法治国。

(二)坚持党的领导,确保依法治国的正确方向

方向决定道路,道路决定命运。新时期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同样面临一个方向问题,是西方模式的依法治国,还是中国特色的依法治国?对于这一问题,决不能含糊,要态度明确、立场坚定。习近平同志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是社会主义法治建设成就和经验的集中体现,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唯一正确道路”,旗帜鲜明地回答了推进什么样的依法治国这一重要问题,为当前和今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指明了正确方向,提供了基本遵循。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要正确认识、准确把握、深刻理解、认同支持、宣传传播这一重要论断。诚然,法治是人类文明智慧的结晶。但是,世界范围内没有一成不变的法治,世界范围内的法治并没有统一的模式和套路。判断良善法治的唯一标准就是符合本国的国情,适合本国的发展,有益于本国与世界的和谐与稳定。中国特色法治的根本点在于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要和西方的“三权分立”“司法独立”划清界限、撇清关系。

三、明确定位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切入口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涉及面广、工作量大、困难阻碍多,是一项前所未有的系统工程。推进“四个全面”,承担好依法治国新使命,需要深挖细究,找准起笔处、切入口,进而将依法治国推向全面,渐次展开。

(一)树立宪法法律权威

法律权威指法律在整个社会调整机制和全部社会规范體系中居于主导地位,一切国家及社会行为均须以法律为依据,法是唯一的权威。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是党和人民意志的集中体现。宪法具有最高法律效力,是制定其他法律的依据,一切法律、法规都不得同宪法相抵触。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要依宪治国、依宪执政,同时建立宪法宣誓制度,并把每年的12月4日定为国家宪法日,这是对宪法至高无上地位的再次明确和强调。同时,要坚决回击“党大”还是“法大”这一伪命题。法律反映全国各族人民的意志和利益,是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的统一。党的领导和依法治国之间不存在谁大谁小的问题,二者是密不可分的统一整体,对这一点,要理直气壮地讲,要大张旗鼓地讲。

(二)发挥“关键少数”作用

在法治确定为党治国理政基本方式的今天,全面依法治国必须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各级领导干部在推进依法治国方面肩负着重要责任,全面依法治国必须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回顾历史,党员领导干部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和示范带头作用是我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是我国革命、改革和建设各项事业取得伟大成就的重要法宝。党员领导干部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其日常言行举动都被人民群众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引领着社会风尚和风气,影响着法律权威和威信。具体到当前的政治安全法治化工作领域,党员领导干部能不能带头学法、守法、护法,能不能以身作则,以上率下,能不能“级级做表率,层层抓落实”,关系着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实际效果。

(三)开展全民法治实践

法治内在地包含两方面的内容,一是法律规范,二是法治实践。开展法治实践的目的在于通过一系列制度性和非制度性的宣传教育和活动安排,使所立的法在全社会得以普遍实施。开展全民法治实践,必须结合当前的国情、世情、党情和民情,通过一系列的宣传教育和活动安排,使宪法和法律在全社会范围内得到普及、拥护和实施。要突出学习宣传宪法,深入学习宣传法律,不断通过明确普及对象、确定普及内容、创新普及方式、坚守普及阵地、编写普及教材、制定普及规划、动员普及力量,推进法律知识普及工作的制度化、经常化、长期化。同时,要开展丰富多彩的法治实践活动。要根据机关、社区、高校、厂矿、乡村等的不同特点,在全社会开展系列法治文化建设活动,进一步增强全体公民的法律素质,提升全社会的法治化水平。同时要充分发挥互联网这一新兴传媒手段在法治实践活动中的重要作用,增强与群众的互动交流。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EB/OL].新华网,(2017-10-27)[2017-10-29].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19cpcnc/201710/27/c_1121867529.htm.

[2]习近平.领导干部要做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模范 带动全党全国共同全面推进依法治国[N].人民日报,2015-02-03(1).

最新文章

版权所有:博古范文网 2012-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博古范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博古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浙ICP备1201877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