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正文

网络时代的大学生德育工作模式研究

发布时间: 2022-11-09 08:35:04 来源:网友投稿

【摘 要】网络本身的开放性、便捷性、互动性等特征,为当前德育工作发展带来新的机遇,丰富现有德育教育内容,促成新型教育手段。当然,网络环境下的德育教育工作还面临不同挑战,如冲击大学生价值观、腐蚀大学生思想,导致大学生社会交往障碍等。基于以上情况,在网络时代开展大学生德育教育工作,需要从大学生自身出发,从德育教育手段出发,从网络德育教育工作监控角度出发,不断提高当前时代大学生德育教育工作水平,更新工作模式,最终提高德育教育的工作质量。

【关键词】网络时代;大学生;德育

1网络环境对大学生德育工作的影响

1.1积极影响

综合网络环境的积极影响来说,首先,网络环境下,德育教育的主体具备某些“非主体性”。在网络环境下,学生接受教育的渠道被拓宽,学生受教育过程中的被动性被弱化,其能够在更为平等、民主、自由的形势下接受德育教育,因此其接触德育教育内容的意愿更强。

其次,网络环境下的德育教育内容更全面,学生具备广阔的选择空间。从教育者角度来说,跟进时代潮流以掌握新潮化的教育内容,系统了解德育教育体系以保证教授内容的全面性,是教育展开的必要条件。网络环境下信息渠道的拓宽为德育教育新知的补充提供更多可能性,自然也使得德育教育工作的系统化深入和与时俱进成为可能。

再次,网络化的发展促进大学生思想观念的不断更新。科学思想作为社会进步的主要支撑,能够为社会发展提供精神力量。互联网技术作为新世纪最为有力的生产动力,能够保证大学生思想的不断解放。

最后,网络技术的发展为当前德育教育提供新型手段。网络环境下,学生的德育教育工作手段不断改进,如以德育教育为主的《那年那兔那些事儿》的漫画,以爱国教育为主的各类网络剧以及以公众号为代表的德育教育宣传平台的利用都为当前德育教育工作提供条件。

1.2消极影响

在积极影响的背后,网络德育教育还具备一些消极因素。

首先,网络文化具有多元性,在此模式下,大学生接受的德育教育信息较为复杂,网络上某些以民主、人权等为幌子宣扬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价值观,同时攻击中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行为,将会对大学生思想造成严重侵蚀,导致某些功利主义、个人主义价值观的形成,不利于社会基本意识形态的良好发展。

其次,网络中的色情、垃圾信息等,极易对大学生思想造成影响。据相关调查显示,在当前非学术信息的网站中,有47%左右的信息与色情信息有关。在此情况下,价值观尚未完全形成的大学生有可能因为过度浏览网络色情信息,身心受到影响。

再次,网络的虚拟化环境给学生提供交流空间,同时也转变着人们在现实生活中的交际方式。過分沉迷于虚拟环境,有可能导致学生漠视周围的生活环境。另外,网络环境本身的匿名效果也使得大学生的网络行为可能缺乏必要监督,进而导致如在校园网站中发布低俗信息的行为出现。

最后,网络黑客文化的流行和网络安全监督机制的不健全可能使得学生形成以侵入他人网站、传播网络病毒为荣的思想,前几年流行的“熊猫烧香”的病毒传播,对社会既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

2网络时代的大学生德育工作模式优化

2.1加强网络道德教育,培养大学生的自律意识

为保证德育教育工作的有效展开,各大高校首先需要从网络德育教育工作入手,增强大学生的自律意识,提高大学生的自律能力。比如各大高校可以借助中国知网检索学术不断行为的办法,拒绝各类论文抄袭行为。另外,在大学生入学军训过程中,也需要加强思想品德教育和学术道德教育,以真正促进学生道德品质和基础学习能力的共同提高。

2.2提高网络意识,加强德育网站建设

从高校自身发展角度来说,提高网络意识,能够保证高校教育内容的与时俱进,能够促进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等为代表的思想教育内容的宣传,帮助学生在各项方针政策的指导下梳理良好的价值观。因此,高校需要从德育教育网站建设出发,一方面形成政治含量和文化含量较高的网站系统,帮助学生梳理科学的价值观;另一方面则可以借助网络教育活动,增强教育互动,提高学生主动学习德育教育内容的意识。

2.3加强对网络的监控和管理,加强对大学生的网络法制教育

加强网络的监管可以从以下角度入手:首先,建设常规机构进行专门网络德育内容的宣传和检查,尤其重视大学论坛等的监管,对学生中某些不规范的行为及时制止和教育;其次,争取相关部门的配合,借助不良信息清理办法,结合公安部门力量,对破坏校园网络安全的不道德行为予以及时、严厉的打击。

3结语

网络技术的进步促进网络德育教育工作的发展,同时也引发一系列网络德育教育问题。基于此,高校在进行德育教育工作过程中,需要从学生自律意识培养角度出发,从自身德育教育网站建设角度出发,从高校网络监管角度出发,明确网络环境下德育教育工作的新要求、新办法,进而为培养更多道德品质高、基础能力强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促进我国社会建设事业的不断发展和提高。

参考文献:

[1]王征,吴忠才.论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德育工作的优化[J].中国报业,2011(1).

[2]陈茜.网络环境下大学生德育工作的创新机制与模式研究[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3,19.

最新文章

版权所有:博古范文网 2012-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博古范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博古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浙ICP备1201877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