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正文

基于三联互通信息技术的,,“,校外实习教学化,”,的思路及对策

发布时间: 2022-11-10 11:05:02 来源:网友投稿

摘要:“校企合作,工学交替”模式牵涉到学校、企业和学生。实习项目教学化的灵魂是学生,核心是弹性的实习项目。通过换位思考、协调沟通和制度完善等方法,在三联互通信息模式下重视实习项目教学化建设,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增进学生企业文化、职业道德等方面的素质,而且可以推进职业教育的发展。

关键词:工学交替;实习;项目;教学化;弹性化

中图分类号:G642.4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0568(2014)20-0102-03

作者简介:尤东升,男 ,硕士,副教授,高级工程师,高级技师,研究方向为数控应用技术。职业教育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已成为共识。“工学交替”是学生职业能力形成的关键教学环节,是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的理想模式之一。企业实习的成效不仅关乎学生的切身利益,而且直接体现出职业教学的办学成败。实习项目教学化的探索就是要在培养职业人才的过程中,校企双方科学合理地利用学生这一潜在人力资源,形成“政府扶助+学校培养+学生自力更生+企业协作”,多方参与、多方受益的格局。

一、创新人才培养方案

1.工学交替的必然性。高等职业教育的核心是课程体系,高职改革的重点是课程体系改革。当前我国高职教育实行“三段型”课程体系,特点是强调文化基础课学习,为后面的专业理论学习做准备,而专业理论学习又继续为后面的实习做准备。这样容易造成理论与实践脱离。在贯彻“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方针中,高职院校必须构建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实践为主线、以项目课程为主体的模块化专业课程体系。因此,“校企合作、工学交替”是必然途径。

2.构建基于三个互通信息平台的人才培养方案。实习项目是影响学生工学交替成效的重要变量。以岗位能力分析为基础,从企业实习项目进行课程教学结构设计。首先,推行以“实习项目课程教学”为主体的通用能力项目模块化教学体系,必须先从专业整体的培养方案入手,根据该专业岗位群职业知识结构和职业能力结构,进行课程大类设计。

结合高职高专办学特点,针对原有人才培养体系中校内外项目教学交叉融合不够、人才创新能力培养不足、人才培养模式与岗位需求脱节等问题,更新教学理念,搭建“机电类专业基础实践教学互通平台”、“数控编程加工类专业课程实训教学与生产性教学互通平台”和“数控机床装调、维修类课程现场项目教学与企业数控设备维管服务、设备改造研究互通平台”;形成“一个素质(专业综合素质)、三个技能(基础技能、专业技能、专业综合技能)”为主线的人才培养规格。以素质为先,三个技能逐步提高的项目训练为主线,改革专业管理制度,推行“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管理,通过校内课程项目化改革和校外实习教学化建设,最终建立起专业教学管理和质量评价新体系。

在学生专业技能培养的各个阶段,三个互通平台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有效地将教学任务同生产性实践项目、校外实习项目等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结合起来。同时,各个平台之间通过相互借鉴、评价互通、考核共用等方式全程重点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见图1。

为此,必须对原人才培养方案进行改革,变学科课程结构为“项目驱动、分层递进”课程体系。以机电一体化、机械制造及自动化、数控设备应用与维护等知识结构较全面的专业课程为例,三年学习中实施“0.5+0.5+0.5+0.5+0.5+0.5”工学交替的人才培养模式,按照图形工程、机械、电工电子、专业综合技能和综合素质设置课程模块大类。综合素质课根据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要求,将原文化基础课如思想政治、数学、英语、体育等和部分选修课与专业课进行调整,这样可以最大限度地改变原文化课教学与职业能力分离的状况。

3.企业实习项目教学化必须进行长远规划。目前,实习项目课程在体系和结构上的开发主要存在制度、校企认识差异、互利不明显等问题。表现在以下方面:①没有按照企业岗位体系进行实习项目课程门类的划分;②实习项目的选择过于随意;③实习项目容量大,导致教学实施时又回到“放羊式”管理的老路;④没有根据专业的特点开发项目类型,项目课程过分依赖企业等;⑤对项目课程的管理缺乏完善、有效的管理机制。

要改变以上问题,必须对企业实习项目进行课程教学化、信息化的规划,并清楚认识到高等职业院校推行项目课程与实习项目教学化不可能一蹴而就。不可能所有的专业同时实现项目化教学和管理,需要在个别专业试行后推广,必须依靠有实践经验的专业教师,制定适合的评估手段和有效校企合作机制作保障,这需要很长一段时间。

二、实习项目制定的弹性化

弹性教学计划是实行实习项目教学化的前提,弹性教学项目是实习项目教学化的核心。为了能更好地实施弹性化教学,依托信息化资源共享平台对教学安排进行“实时教学”模式改革,即利用信息化资源共享平台通信的根据企业岗位要求,企业产品周期性特点进行阶段性课程表制定。例如,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的教学计划安排,就必须考虑到手机与汽车、航天等模具具备更换频率快、周期短的特点,当实习产品与教学计划相冲突时,我们通过一定程序调整教学计划来进行重要教学实训。这样虽然在形式上偏离了已经确定的教学计划,但却在周期短、工序全的更高的层次上实现了教学目标。

构建精品实习课程,是职业教育的灵魂。精品实习课程分为两部分:一是核心实习项目;二是分配实习项目。实习项目弹性化的关键在于核心实习项目围绕教学计划在教学实施中具备不断调整、不断更新适应的能力。在分配实习项目时,把实习岗位工作分为若干行为,并要求学生从这些行为中积极完成一部分辅助工作。例如,在加工中心的操作岗工作中,工人经常在一道工序加工完之后,拿量具测量或拿扳手装卸工件,其中“拿量具”与“拿扳手”就是分配实习项目。这不但能够提高学生对岗位认识的积极性,而且可以增加工人与学生的情感交流。有了以上基础,就可以提高实习项目教学的关键——核心实习项目的实施效果了。精品课程的建设必修结合开放共享型资源库建设,这正好与信息化资源共享平台建设目标相同,形式相近。

以上明确了信息化资源共享平台建设的必要性。具体做法如下:以信息化支持教学环境建设、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计算机辅助教学建设、教学资源的输入输出建设等,实现校内教学项目的规范化、信息化和岗位化改革。以教学团队建设、校内外实验实训室建设、远程信息化教学与技术服务等,实现校外实习项目的多样化、数字化和教学化转型建设。最终通过政府和行业协会搭建稳固的校企合作模式,在校企双赢的前提下开展与推进工学交替,见图2。

根据“必需、够用”的原则,结合多年的经验构建信息化平台。在实施过程中,本着校企双赢的宗旨,与南通科技投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西门子(中国)有限公司、无锡威孚高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无锡国盛精密模具有限公司、无锡微研有限公司、无锡机床股份有限公司等多家著名的大中企业进行深度的校企合作。根据校内外的实际条件来逐步推进课题成果,最终建成基于三联互通信息模式的“校外实习教学化”教学成果。该成果以专业教学资源共享平台的形成来体现,其中包含硬件模块、软件模块,结合预期实践效果来评估模块的合理性。硬件模块主要通过改造校内生产性教学工厂,构建校外教学化实习基地来实施;软件模块主要通过四个方面:信息化教学环境建设、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计算机辅助教学建设、教学资源的输入输出建设。在软硬件的逐步建设中分步实施,及时评估预期效果,以建设一支专兼结合的高素质教学团队,为培养具有创新意识的高端技能型人才服务。通过多方面的双向融合,构建专业教学资源共享平台,最终形成教学特色。

实习项目制定的两个必要:实习项目的教学化必须遵循企业的考勤制度,学生参加企业班组的早会是必要的;实习项目必须以企业生产为先。统计发现:企业员工吃饭30分钟,去洗手间10分钟/次,吸烟5分钟/次等较为普遍,可见企业指导教师工作时间宝贵,兼顾学生听授忍耐力,15分钟内/次,一天少于2次的讲授课程课时改革是必要的。

实习项目考核的三项激励:制定有效的实习项目考核激励措施,对校企双方都有积极意义。实习项目教学结束后可以采用校企互奖(学校奖励企业指导教师,企业奖励优秀学生)来激励学生实习;实习项目教学中择优推荐学生加班,以劳动报酬激励学生;推荐实习课程优秀的学生参与企业产品售后服务实习,以岗位能力激励学生。

实习项目弹性化实施统计数据(部分)见表1(本文调查对象为工科、文科共计5个专业,涉及教师79人,学生588人)。数据显示弹性化实施是可行的,制定灵活的项目任务得到了师生的一致认可,带有激励措施的考核更能提高实习效果。

三、项目教学化实施的协调沟通

实习项目教学不得拘泥于课程标准与授课计划,它的调整必须取决于指导教师与学生的沟通。首先,以学生为中心点,按需分成多个小组实习,在企业实习项目教学氛围中,以完成具有实际价值的产品为目标,指导教师做示范,学生边讨论、边动手,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在“所学”与“所用”之间建立近乎“零距离”的通道。这种以典型产品为载体的教学活动,利用信息化资源共享平台,突破了传统教学模式的约束,把学习者从单纯的学习者转变为生活实践的参与者,逐步实现学习者与工作者角色的统一,让学生学而不厌,学有所用,激发了学习动机,提高了学习积极性,能有效地促进优良学风的形成。

其次,以学校带班教师为中心,通过信息化资源共享平台进行信息交换,协调处理学生与教师、企业与学校等多方面的关系。顶岗实习学生的心理和行为具有四大特点,需要教师采取相应的沟通协调方法:第一,责任意识弱,依赖性强。学生实习项目教学中表现为习惯听从,带班教师要引导他们在面对复杂工作时消除畏难情绪,从小事做起;第二,以自我为中心,个性突出。学生遭遇矛盾或一时解决不了的困难时往往不考虑他人甚至集体的得失。带班教师应把学生个性引导成为争取进步和荣誉的动力;第三,心理和体力上耐受度低。学生在实习中对项目的时间稍长或环境气温的变化很容易表现出情绪烦躁,甚至躲着休息。带班教师应鼓励学生度过适应期,经过锻炼,实习学生的耐受度不难提高;第四,时常表现出情绪化工作现象。学生还没有形成稳定的实习心理状态,社会经验不足,不懂交流技巧,或不善言辞表达,容易将情绪带到实习场所。利用信息化资源共享平台制定多样化管理方式及实习制度,通过平台信息进行及时引导与管理,从各方面及时把握实习学生的心理特点,加强管理。

以上“两个中心点”相辅相成,做好实习管理工作是使学生树立职业意识、实现角色转换的关键一环,是实习项目教学化的灵魂。

四、实习项目教学保障机制的完善

互利多赢是实现课程项目化的根本保证。实习项目要立足于学生、学校和企业多方面互利共赢的目标进行设计,实习项目教学化方案的设计要有利于学生培养,有利于教师成长,有利于学院发展,还要有利于企业发展。因此,通过信息化资源共享平台建立保障机制,使得实习项目教学化改革得以顺利进行并取得实效。

在借鉴国外的相关成功经验中发现,要探索出适合我国国情的校企合作模式,一方面要为校企合作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政府应加强宏观调控,尽快完善约束与激励相结合的法律保障体系,如为学校提供校外实训基地、对参与课程建设的企业给予一定的荣誉称号及经济奖励;另一方面要激发校企合作的内部动力,找准学校与企业的利益共同点,寻求校企合作的持续发展机制,坚持服务和受益相结合的原则,加强校企双方的情感交流并促进效益的增长。

五、总结

加强学生管理,帮助学生树立职业意识,培养岗位技能,促进学生角色转变是实习项目教学化的出发点。对实习项目教学化的探索和改进,有益于校企合作工学交替制度的完善。在企业实习项目教学化的实施过程中,利用信息化资源共享平台统计数据(部分)见表2。统计显示,在校企合作中进行校内实习贴近生产的同时,要改革校外实习使其贴近教学。

高等职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中的一个类型,其人才培养规律不同于学术人才培养规律。当前高职教育所面临的核心任务是课程改革,其中,“校内课程项目化,校外实习教学化”是突出高职办学特色、促使课程改革走向优质的一条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周彩屏.校外基地教学化运行模式创新研究[J].职教论坛,2009,(2).

[2]彭汉庆.高职校外顶岗实习基地教学化的若干思考[J].职业技术教育,2009,(29).

[3]徐云慧,等.“2+1+2+1”工学交替模式下的高职学生教育与管理探析[J].教育与职业,2011,(33).

[4]曾维林.工学交替模式下学生心理状态影响因素研究[J].大众科技,2011,(12).

[5]张海峰.高职教育校企合作制度化研究[J].育与职业,2010,(17).

[6]罗国生.校企合作:技能人才培养新模式探索与实践[J].职业教育研究,2010,(2).

[7]刘紫婷.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运行机制建设研究[J].中国青年研究,2010,(1).

[8]汪木兰,等.能力进阶的系列化探究式项目教学专题[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1,(23).

[9]李兴会.高职项目教学中的教师角色[J].职业教育研究,2010,(1).

[10]潘春胜,刘聃.职业教育“项目教学热”的理性思考[J].中国高教研究,2011,(5).

[11]岑岗,余建伟.构建学生自主管理的开放型项目教学新环境[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1,(2).

[12]曾玉章,唐高华.职业教育项目教学的理论依据与实践价值[J].教育与职业,2010,(2).

[13]邵丹萍.高职项目教学中的学生团队作业评价探讨[J].教育与职业,2011,(11).

[14]刘兵.借用工程项目管理方法进行项目教学[J].职业教育研究,2011,(12).

[15]谭家德,熊毅.职业教育半工半读的工学交替模式[M].成都:西南财大出版社,2009.

[16]王文槿,林仙福.职业院校校企合作实务——订单式工学交替操作指南[M].北京:海洋出版社,2010.

(编辑:易继斌)

最新文章

版权所有:博古范文网 2012-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博古范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博古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浙ICP备1201877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