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正文

辽宁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五)民间文学:一方乡土一方情

发布时间: 2022-11-10 13:05:04 来源:网友投稿

辽宁是故事大省,因为有多位国宝级的故事家们奠定了丰厚的文化基础。这里不仅拥有一个在全国界内有很高认同度的故事家群体,还有一批在民间文学调查、采录、研究方面多年來孜孜不倦进行专业深耕的学者,乌丙安老师就像一杆大旗一样矗立于这一领地,培养造就了一支民俗学、民间文学研究队伍。

——中国民俗学会副会长江帆

“听爷爷讲故事”可能是我们最早受“蛊惑”而被迫进行的学前教育,在没有手机、没有电视、没有录像厅的年代,听故事是人们接受道德训诫、人情冷暖、感恩分享的一大乐事和趣事。在故事里,总有打不完的小怪兽;在故事里,最后都是以好人好事善有善报为大团圆的结局。我们对故事的期待和喜爱到现在也说不清为什么,那些千奇百怪的故事就是百听不厌。

在辽宁省十大类非遗项目中,民间文学类的项目不是很多,国家级代表性项目6项,省级代表性项目16项,合在一起也就22项。可这22项,却是全省民间口头叙事的集大成者,涉及地域、民族多有不同。有沈阳市锡伯族长篇叙事,有朝阳市的喀左东蒙民间故事,有辽东满族地区的满族民间故事,也有辽阳地区历史人物王尔烈传说,营口望儿山传说,辽西古战场传说,抚顺新宾巴图鲁乌勒本……诸多故事的背后,是长期以来地方历史文化的厚重积淀,也是各地独具特色带有一定乡规民约功能的道德约束准绳。人们在故事里长大,在故事里变老,故事默默地成就着一代又一代人。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对民间故事的传承和保护也越发话题化。我们该如何让后代喜欢故事、不忘故事,已成为学术研究者、文化工作者的一个命题。最近,辽宁大学的在校大学生们做出了一种尝试,将故事改编成舞台剧,学生们发散思维,乔装打扮,将口口相传的故事搬上了舞台,吸引了一批大学生故事迷。可在这背后,如果没有积极主动的传承,一方乡土一方情何以持续升温,民间文学的明天又在哪里?

最新文章

版权所有:博古范文网 2012-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博古范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博古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浙ICP备1201877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