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正文

探讨干化学法、尿沉渣联合用于尿常规检验中的价值

发布时间: 2022-11-10 14:05:04 来源:网友投稿

【摘要】目的 研究在尿常规检验中应用干化学法、尿沉渣的效果。方法 选择2017年1月~12月在我院门诊接受尿常规检验的200例患者进行研究,全部患者均先后利用干化学法检验、尿沉渣法检验,分析检验结果。结果 联合法对于定量白细胞的检测阳性率为35%,对于定量红细胞的检测阳性率为21%,均明显高于单一应用干化学法以及尿沉渣法(P<0.05)。结论 干化学法、尿沉渣联合用于尿常规检验中能够提升检验准确性,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干化学法;尿沉渣;尿常规检验

【中图分类号】R446.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18.6..01

当前临床检验越来越多的应用半自动、全自动设备或者仪器,在尿常规检验中,干化学法、尿沉渣联有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不过这两种检验方法在原理上存在差异,所以检验结果也会有差异[1]。本研究主要分析联合应用干化学法、尿沉渣法实施尿常规检验的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7年1月~12月在我院门诊接受尿常规检验的200例患者进行研究。包括115例男以及85例女,年龄平均(40.28±10.36)岁,年龄21~68岁。

1.2 方法

全部患者均先后接受干化学法检验、尿沉渣法检验,其中干化学法以及尿沉渣法检验均要严格依据相关反应试纸以及分析仪的实际操作说明书完成。尿沉渣法检验时在带凸头的专用离心管中置入10 ml完全混合均匀后的尿标本,分析仪相对离心力设置为400 g,进行持续5 min的离心处理。离心处理后弃去上层清液共9.8 ml,留取0.2 ml尿沉渣进行检验。完全混合均匀尿沉渣样本后将其吸入流动技术池中,利用双盲法选取0.25 μl即25小格细胞,数值统计依据单位体积标准(个/μl)完成。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种方法下检验获取的定量白细胞及红细胞结果,阳性标准:定量红细胞检测结果在7.0 μ/l以上,定量白细胞检测结果在10 μl以上;阴性标准:定量红细胞检测结果处于0~7.0 μ/l,定量白细胞检测结果处于0~10 μ/l。

1.4 统计学方法

SPSS 22.0对获取数据开展分析,计数资以例数(n),百分数(%)表示,行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联合两种方法同时检验相较于干化学法或者尿沉渣法单独应用测定到的定量白细胞阳性率、定量红细胞阳性率均明显更高(P<0.05)。见表1。

3 讨 论

尿常规检验是医院实验室开展相对广泛的一类项目,目的是诊断以及鉴别泌尿系统疾病,同时也能够辅助进行疗效观察以及预后判断,对于导致血液生化成分变化的其他系统疾病进行诊疗价值突出,同时可以对临床用药以及评估患者健康状况提供依据[2]。干化学法一直是尿常规检验的主要方法,不过当前由于试剂以及分析仪的不断进展,在尿常规检验中开始逐渐联合应用尿沉渣法、干化学法,这一联合方法进行检验的优势主要在于能够使定量白细胞检出率以及定量红细胞检出率更高,提升检测准确性[3]。

从本研究结果可以得知,借助干化学法、尿沉渣法进行检验,干化学法检验定量红细胞的阳性率明显高于尿沉渣法(P<0.05)。氧鐵血红素是干化学法检测尿液中红细胞的重要指标。氧铁血红素过氧化物酶样活性较高,所以经检测纸块中的过氧化物,能够由分解反应生成大量新生态氧,新生态氧继而会和邻联甲苯胺出现氧化反应,转变邻联甲苯胺的颜色为蓝色。这样能够完全体现出样本中红细胞定量、游离血红蛋白检测结果。

另外本研究发现应用尿沉渣法检测定量白细胞的阳性率要明显高于干化学法(P<0.05)。部分经干化学法检测显示阴性的尿液样本经尿沉渣法检测结果是阳性。证实检测尿样本中定量白细胞时干化学法的应用具有一定局限性。考虑是由于干化学法受到酯酶成分影响会使得检测结果存在一定影响。本研究联合应用两种方法检测的准确率均明显高于单一方法检测,证实联合方法的应用价值更突出。

综上所述,干化学法、尿沉渣联合用于尿常规检验中的价值更为明显,相对单一方法检测更有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庄红焰.干化学法与尿沉渣联合用于尿常规检验作用的探讨[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6,37(21):3027-3028,3036.

[2]周秋娴,颜达航.尿沉渣镜检与尿常规干化学法在尿常规检验中应用价值[J].青岛医药卫生,2017,49(3):201-202.

[3]马兴丽.干化学法与尿沉渣联合用于尿常规检验的临床观察[J].医学信息,2017,30(19):182-183.

最新文章

版权所有:博古范文网 2012-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博古范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博古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浙ICP备1201877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