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正文

音乐教学的时代特征

发布时间: 2022-11-10 15:30:03 来源:网友投稿

【摘要】无论什么音乐,都有一个时代的烙印,音乐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在科技日新月异的时代,由于多媒体的广泛使用,教学也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如何在音乐教学中紧跟时代的脚步,如何在教学中不断创新,与时俱进,本文作者进行了一些探索。

【关键词】时代性;创新;与时俱进

“音乐是时代的产物”。

文化、艺术、宗教都是为上层建筑服务的,是上层建筑意识形态的真实反映。因此,不管音乐创作,还是音乐教育,都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早在春秋战国时期,以孔孟为代表的儒家思想就十分重视音乐教育,并将“乐”贯串于教育的全程。提出“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的观点①。 同时,孔子十分重视音乐的社会功能和政治功能,提倡“礼乐”治国。认为“礼”能区别人的社会等级,“乐”能缓和社会矛盾。他的音乐观点是为统治阶级服务的,符合当时占统治地位的封建阶层的时代需求。

十九世纪末,帝国主义加剧了对我国的侵略,民族危机加重。为了挽救国民,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维新派,十分重视音乐在思想启蒙方面的教育作用,普遍在中小学开设音乐课,称为学堂乐歌。内容有反映“富国强兵”、“抵御外侮”的爱国思想的;有宣传科学文明,反对封建迷信的;有宣传妇女解放的,也有宣传资产阶级自由民主的等。从一定意义上来说,符合了当时的时代需求。

五四运动以后,探索新思想,新文化成为了当时的时代风尚。许多仁人知士在这种思潮的影响下,热切地要求发展音乐文化。他们认识到音乐在国民教育中的重要性,并进行了积极的探索。这一时期提出了许多新的教育观点。如时任北京大学校长的蔡元培提出的“以美育代宗教”说,以肖友梅为代表的“以西代中”说和以刘天华为代表的“平民教育”等。这是当时新文化运动思潮的反映,是符合当时的时代发展潮流的。

从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广为传唱的歌曲,如《农友歌》《十送红军》《山丹丹开花红艳艳》到抗日战争时期极具战斗力的《大刀进行曲》《保卫黄河》乃至抗美援朝时期激起无数爱国青年保家卫国的《志愿军军歌》等许多歌曲,无一不是那个时代的呐喊,代表着当时的最强音。这些歌激励了多少热血青年投身革命,为祖国独立,为人民幸福浴血奋战。在这些歌曲的影响下,共产党领导的军队以弱胜强,一路走来,势不可挡。反观革命党领导的军队,兵强马壮,在绝对的军事力量面前为何败得这么惨,你看看他们有几首能鼓舞士气,代表时代强音的歌曲就知道了。从某种角度来说,这是很成功的“音乐救国”。

由此可见,好的音乐作品总是与它所处的时代相适应的,换句话说,音乐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纵观西方音乐史,从中世纪、文艺复兴时期、巴洛克时期、古典主义时期、浪漫主义时期一直到现实主义时期的音乐,都具有的鲜明时代特征。我们知道,中世纪是教会占统治地位的时期,那么教会音乐自然也占据着那个时期音乐的主导地位,格里高利圣咏自然是代表着那个时代的最高音乐;文艺复兴时期,在这个发现的时代(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哥白尼提出的日心说),艺术、建筑、文学和音乐冲破了宗教枷锁。音乐不再是单纯的教会音乐,许多贵族有自己的作曲家,民间也出现了游吟诗人和骑士歌手;巴洛克时期是以流行的建筑装饰风格命名的时代,这一时期的声乐作品总有没完没了的装饰音,犹如绘画,建筑艺术中崇尚豪华和气派,注重强烈情感的表现,具有刺人耳目、动人心魄的艺术效果。器乐作品的旋律更为复杂,表现技巧是当时的风气,由此我们可以看出这一时期的音乐风格是符合当时人们的审美情趣的;在古典主义时期,我们最熟悉的当数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命运》交响曲反映的是欧洲资产阶级大革命时期,英雄的人民为追求平等、自由、博爱而与命运进行抗争的历史篇章,贝多芬通过音乐为当时的社会发出了时代最强音;浪漫主义时期是一个注重自我表现、抒发作曲家个人思想与情感的时代,特别是这一时期的钢琴音乐不论在题材、体裁还是创作手法上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和广度,浪漫主义时期的作曲家钟爱钢琴音乐的创作与表现,并不约而同的形成了特有的作曲家群体、流派和代表,这是以往的音乐历史分期所不可替代和比拟的。不难想象,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与这一时代钢琴的完善是密不可分的。

既然音乐有鲜明的时代特征,那么音乐教学也应该与时俱进,音乐教育者应该把音乐这一时代特征贯穿到音乐教学中去。音乐和其它文化一样,有一个继承和发展的问题,如何继承和发展,教师在这方面应该起到重要作用,而不是就已有知识进行简单传授。音乐不像其它学课那样有亘古不变的定理,它具有很浓厚的时代气息。如果我们一味地把老掉牙的歌给孩子唱,我们的音乐教学如何能满足学生积极向上的求知欲?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学生随处可以接触到各种各样的音乐,我们有限的音乐课堂应该起到怎样应有的作用?我想我们除了和学生一起面对这伟大的时代,作为音乐教师,我们还要引导学生去感受时代的美,在音乐的世界里学会区分美与丑,善与恶。

多少年来,许多教育工作者在音乐教育方面进行着积极的探索,提出了许多有重要价值的观点和方法。音乐教学有丰富的教学手段,可以不拘一格。但如何使音乐课堂充满活力?如何使音乐教学总是富有新意?如何培养学生对音乐课的兴趣?要做到这些,笔者认为教师应很好地把握音乐的时代特征,并不断创新,做到与时俱进。

音乐教学要有时代性,要有创新,做到与时俱进,概括起来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知识性与时代性相结合

在讲述五声调式时,我列举了几首民歌。学生似乎兴趣不大,更有学生提出这离他们似乎有些遥远,就象学习历史一样。当时我打赌似的说:“下面我请你们听一首五声调式的歌曲,如果你们觉得过时了,我就改教历史课。”有几个学生也来了情绪,表示如果老师赢了教室的卫生他们包了。我从容地播放了08年春节晚会的歌曲《大雪无情人有情》,学生们惊呆了。当然,这不足以让学生心服,我把早已准备好的乐谱让学生随琴唱谱,歌中只有do、re、mi、sol、la五个音,学生们无不为之动容。接着,我不失时机地讲述了中国流行音乐与民族音乐的密切关系。并举出大量的例子,如《天路》(五声性 六声调式)、《黄玫瑰》(黄灿演唱)等。整堂音乐课,我把知识溶进到学生的情感体验当中,避免了说教,贴近了现实,激发了学生对生活的观察和对学习音乐的兴趣。当学生们在时代歌曲里感受到民歌的魅力时,就会激发起学生对民歌的探索欲,当教师再讲述传统民歌时,学生就一定不会那么排斥了

二、教学内容与时代性相结合

当今社会,科技日新月异,教学设施日趋完备,现代教学手段也日益丰富。因此,课堂教学也要与时俱进。但与时俱进不能仅限于现代教学设施和教学手段上,更应该体现在教学内容上。音乐课教学是最能感受到时代气息,进行实时教育的学科。这就要求教师课前要做大量的准备工作,收集相关资料,补充课本内容。

如在讲授初一下学期第一课《渴望春天》时,我除了让学生通过音乐感受春天的美,又以一年之季在于春,珍惜美好时光为题,对课本内容进行深化。这时我不失时机地播放了歌曲《春天的故事》,自然地讲到了我们国家要抓住现在世界和平的大好时机,实行改革开放,搞好经济建设的课题。这种课题的过渡,自然、真实,也不乏高尚的道德情感教育。

孟子有句话说:“仁言不如仁声之入人深也”②。采用“仁言”和“仁声”相结合,学生更易感化和接受,是其他课所不能及的。

在《西部畅想》一课中,在讲到西部大开发所取得的成就时,我补充了歌曲《天路》,讲述了建设这条铁路的艰辛和西藏人民无比的感激之情。讲述了建设这条铁路经济、政治和战略上的意义。学生静静地听着,认真地唱着,我知道,学生感受到了西藏人民的喜悦和感激之情,感受到了西部大开发的重要性和迫切性。

我们知道,课本由于它的相对稳定性和时间性,不可能紧跟时代的脚步。但它给我们设计好了一个个主题。围绕这个主题,教师应最大的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使教学内容鲜活,教学气氛活跃,以此熏陶学生,感动学生,也实现着我们自身的价值。

三、民族题材结合与时代性相

情感、道德、审美是音乐教育的核心,要实现这三者的结合,就必须要找到一个触及学生心灵的切入点,以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共鸣。

紧跟时代的音乐气息就是很好的切入点。对于民族题材的音乐更是如此。

在讲述《茉莉花》一课时,我除了训练学生用优美的声音去表现歌曲以外,重点讲述了肯尼基改编创作的萨克斯独奏曲《茉莉花》。从调性(五声调式)、旋律结构(两曲的结尾音往往相重)进行简单分析,以此促进学生对歌曲更深层的了解,感受歌曲无穷的艺术生命力,启发学生的艺术创新意识。

由此我总结出民族音乐具有很浓厚的时代特征的结论。为了支持这个结论,我补充了歌曲《芦花》(2007年春节晚会歌曲):

芦花白,芦花美,花絮满天飞。千丝万缕意绵绵,路上彩云追。追过山,追过水,花飞为了谁?大雁成行人双对,相思花为媒。情和爱,花为媒,千里万里梦相随。莫忘故乡秋光好,早戴红花报春晖……

这样,让学生两相比较,感受其歌词、旋律和声音的完美统一,感受民族音乐浓浓的时代气息。让学生走进民族音乐、喜爱民族音乐、享受民族音乐。

四、以时代旋律为导向,引起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丰富、高尚的情感

在教唱歌曲《欢乐颂》时,我先播放了歌曲《让世界充满爱》,让学生感受人们对爱的渴望,对和平的向往。并通过听赏歌曲《奉献》,对“真爱”、“和平”展开积极的思考。当学生有了感性和理性的认识、并产生了丰富的情感后,无论是教唱歌曲《欢乐颂》,还是介绍贝多芬生平,一切都很自然,这就很好的培养了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培养了学生丰富、高尚的道德情感和思想情感。

我们要注意的是,应尽量用相关的、时代的、感人的音乐来补充教学内容,而不是说教,这才是名副其实的音乐课。

五、教学手段要与时俱进

当今社会,科技日新月异,教学设施日趋完备,现代教学手段也日益丰富。音响、钢琴、多媒体等都已走进课堂。这极大的提高了学生的感性认识,丰富了学生的想象。我们知道,感性认识是获得音乐情感的基础,通过音响和必要的画面让学生获得初步的感性认识是非常必要的。比如,在了解和欣赏协奏曲时,让学生通过有画面的视听,就可以在教师的启发下,从独奏乐器与管弦乐队的关系去直观地了解什么是协奏曲。再如,在引导学生了解京剧四大行当时,通过多媒体播放每个行当的装扮和唱腔,学生就很容易接受并了解。如果仅停留在教师的说教上,可想而知教师教的辛苦,学生学的乏味,课堂效果自然就会大打折扣。在这个网络时代,多媒体不仅极大地丰富了音乐课堂的教学,也可以延伸到音乐课堂之外,比如,教师可以就某个教学内容(如有关思乡的歌曲或音乐作品)布置课外作业,让学生分组搜索相关音响或文字资料,调动学生音乐学习的积极主动性,这也是丰富的教学手段之一。

音乐的时代特征就是一个音乐不断创新发展的过程。在这个不断创新和发展的过程中,传统是基础,所以说,这里所说的时代性,创新性,不是对传统音乐的摈弃,而是在继承的基础上有所创新和发展。因为不管那种音乐,都代表着一个时代,通过对传统音乐的学习,就是学习不同的时代,犹如我们通过对历史的学习,来理清我们前进的思路。

人们对德国作曲家勃拉姆斯的作品曾有过这样的评价:“用古典主义的旧瓶,装烂漫主义的新酒”。这既是一种继承,也不乏是一种创新,很值得我们教育工作者去思考和探索。

著名物理学家、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梁振宁说过:“科学和艺术的共同之处都是创新”。音乐教学与时俱进就是一种创新,它不但丰富了我们的教学,同时也为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打下了基础。

匈牙利音乐家柯达伊有这样一句名言:“没有音乐的人是不完全的人”。可见音乐对人一生的重要性。它不但能愉悦我们的身心,更重要的是它能感化我们的心灵,提高我们的欣赏水平,塑造我们完整的性格,更能启发我们创新的灵感。因此,只有创新,只有与时俱进,才能更好的完成音乐教学这一重要任务。

注释:

①摘自《论语·泰伯》.

②摘自《孟子·尽心上》.

最新文章

版权所有:博古范文网 2012-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博古范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博古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浙ICP备1201877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