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正文

卷烟制造工艺发展方向4篇

发布时间: 2022-11-20 10:45:04 来源:网友投稿

卷烟制造工艺发展方向4篇卷烟制造工艺发展方向  第四讲、我国卷烟工业的现状与发展方向  主要内容:一、我国卷烟工业企业的现状与存在问题二、卷烟工业科技发展的几个研究重点  学时分配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卷烟制造工艺发展方向4篇,供大家参考。

卷烟制造工艺发展方向4篇

篇一:卷烟制造工艺发展方向

  第四讲、我国卷烟工业的现状与发展方向

  主要内容:一、我国卷烟工业企业的现状与存在问题二、卷烟工业科技发展的几个研究重点

  学时分配:2学时

  第一节我国卷烟工业企业的现状与存在问题

  20年多来我国卷烟产量:

  年份

  198019811982198319841985198619871988198919901991

  卷烟产量(万箱)

  132017141885193821312359256128283051315232603226

  年份

  19921993199419951996199719981999200020012002

  卷烟产量(万箱)

  32793336348134813425

  3349328533353357.73444.9

  以上数据说明:我国卷烟产量自80年代以来不断增加,自1994年以来基本稳定在3400万箱左右。80年代高速增长,80年代末-90年代初产大于销,大量积压,例如1990年生产3260万箱,当年销量仅3018万箱,140万箱积压。一批牌号被迫降价销售。90%的工业企业亏损。90年国家局提出一个方针“控制总量,提高质量,调整结构,增加效益”。实现两个转变“产量速度效益型”向“质量品种结构效益型”转变;从“粗放经营”向“集约经营”转变。

  ●有效地制止了重复建设,关停并转了300多家计划外烟厂,

  全行业实现了统一领导,垂直管理,农工商贸一体化,产供销一条龙的垄断经营格局。

  ●目前我国3400万箱卷烟中,滤嘴烟约3100万箱,占总产量的90%以上。

  ●在卷烟产品近千种牌号中,全国深受消费者欢迎的49种名优烟1998年产量达到1096万箱,占卷烟生产总量的三分之一。我国卷烟工业按照“改造烤烟型、发展混合型、温定雪茄型、开发疗效型”的产品发展战略,取得了突破性紧张。

  ●“七五”、“八五”期间我国烟草工业企业进行了大规模的技术改造,目前我国烟草行业一批重点骨干企业技术装备已达到当代国际先进水平。

  ●在卷烟辅料生产供应能力大幅度提高,已由进口发展到国内自主研制生产供应。1990年以来我国陆续建成了南通、珠海、昆明、西安4个二醋酸纤维合资生产企业。还能自主生产丙纤丝束。“八五”期间用丙纤丝束生产滤嘴代替醋纤滤嘴就节约3亿多元。

  ●1995年我国卷烟平均单箱工商利税2045元,单箱工业利税1613元,单箱利润261元,(1990年仅10元)单箱耗烟叶44公斤。二、存在问题

  ●烟厂过多影响总体效益提高。目前,我国有180家卷烟厂,分布在除西藏外的29个省、市、自治区。依据产量规模来划分,可把180家烟厂分为特大型、大型、中型、小型、特小型5个档次

  特大型:100万箱以上2个

  大型:50-100万箱11个中型:30-50万箱24个小型:10-30万箱62个特小型10万箱以下81个

  厂的数量比产量比

  特大型2个

  7.28%

  大型以上13个

  7.3%28.97%

  中型24个

  13.3%26.4%

  小型特小型143个79%

  44.64%

  特小型81

  45%

  11.53%

  税利比17.62%44.7%26.4%32.49%7.76%

  单箱税利2578.11950.351036.0714.25624

  与全国平均比+1500.3+872.55-41.8-363.55-453.8

  (以上数字为1993年数据,当年全国单箱税利平均1077.8元)其中81个特小型企业利润为负数的就有46家,81家企业实现总利润23362万元,而亏损额达21417万元,亏盈相抵仅获利1945万元,占全国当年卷烟工业企业利润的0.49%。企业多,规模小,是影响我国烟草行业效益提高的主要问题。

  ●产品单一,混合型卷烟发展缓慢。目前我国卷烟以烤烟型为主,混合型卷烟发展缓慢。目前混合型卷烟已占世界烟草市场70%以上的份额,成为当今世界最为流行的卷烟类型。1984年到1993年,是我国混合型卷烟发展势头比较强劲的几年:产量从1984年的59.3万箱增长到1993年的203.6万箱,占全国卷烟总产量的比例从1984的2.80%上升到1993年的6.10%。但是以后迅速下降,目前混合型卷烟觉得比例仅占4.8%,其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1984~1997年全国混合型卷烟产量一览表单位:万箱

  19841985198619871988198919901991199219931994199519961997

  卷烟21202360256128493051

  产量

  3152

  3261

  3226

  3280

  3336

  3398

  3481

  3402

  3368

  混合型产59.3量

  60.2

  66.8

  131.3165.1

  188.3

  191.9

  183.4

  196.8

  203.6

  191.4

  169.4

  163.6

  161.6

  混合

  型所2.80

  占比

  例%

  2.55

  2.61

  4.61

  5.41

  5.98

  5.89

  5.69

  6.00

  6.10

  5.63

  4.87

  4.81

  4.80

  混合型产量比上年增长%

  1.5210.9696.5625.7414.051.91-4.437.313.46-6.00-11.49-3.42-1.22

  吉林重点

  14.4省份

  吉林14.6

  吉林17.5

  吉林22.6

  吉林31.1

  混合天津天津广东广东广东

  型产

  量14.412.110.722.528.6

  吉林37.6

  广东

  34.8

  广东42.5

  吉林

  36.1

  广东44.3

  吉林45.5

  吉林广东

  37.743.5

  广东42.8

  广东39.8

  广东34.6

  吉林吉林吉林

  29.826.224.7

  1、价格因素。从1988年7月全国放开13种名优烟的零售价、批发价和出厂价,到1991中10月全国放开所有牌号卷烟的零售价和三级批发价,再到1992年11月放开卷烟出厂价和商业调拨价,这一系列的价格放开给烟草工商企业造成了不小的震动,随之而来的就是为高利益驱动,许多厂家都参与进来的精品烟、极品烟大战。从某种意义上讲,混合型卷烟也在这场大战中受到了很大冲击。因为这一期间,混合型卷烟在我国的发展不过十余年,技术装备以及工艺配方均不完善,它仍作为低档类卷烟在市场上出现,在价格上无法顺应周围的形势而难有很大的突破,厂家在追求高额回报而生产高价位卷烟的同时,必然缩减或砍掉低价位混合型卷烟的生产计划,使得1993年

  以后至今混合型卷烟的产量逐年下降。1993年全国185家卷烟工业企业中有84家生产混合型卷烟,到1997年只剩下53家,而且其中大部分厂家的混合型卷烟产量锐减。

  在国家局公布的1997~1998年度49种名优烟中,只有“羊城”、“金桥”人们两个牌号榜上有名。这些足以说明我国混合型卷烟在发展中遇到了某些问题。

  2、市场因素和消费者的抽吸习惯。

  3、技术问题,尤其是在加工工艺方面。我国烟草行业经过“七五”、“八五”的技术改造,设备和加工工艺明显提高,但是工艺技术提高的目的一直是围绕提高烟叶利用率、降低消耗为主,却忽视了工艺参数对不同质量烟叶对产品质量的影响,尤其是对白肋烟的处理技术目前不过关。现行典型的美式混合型卷烟中,叶组配方为:烤烟占32%左右,白肋烟占20-25%,香料烟占8-10%,28%左右的烟草副产品和一些晒烟。白肋烟处理过程中的料液组份、烘烤时间、温度及水分等是白肋烟处理的技术关键,这些技术一直是困扰我国混合型卷烟质量提高的难题,虽然我国生产的白肋烟质量有明显缺陷,但是国外一些公司利用我国白肋烟进行混合型卷烟却效果很好,这不能不说明我们的处理技术的问题。

  4、产品设计方法落后。一是设计手段落后,凭经验。二是设计内容粗放仅限叶组配方和加香加料,对辅助材料的研究不够,辅助材

  料对感官的影响了解很少。三是对产品加工过程中的工艺参数重视不够。四是烟香与加香不协调,尤其是嗅香不理想,不能激起的欲望。等等这些充分说明基础研究薄弱和经验不足。我国1973年北京烟厂开始研制混合型卷烟,80年批量生产长乐、金键牌混合型卷烟。历史短。

  5、白肋烟烟叶质量较差。与美国白肋烟比主要差在化学成分不协调和感官质量方面。白肋烟的糖含量应该很少,1%以下,可我国白肋烟总糖含量偏高,约为美国的2-3倍,氮碱比不合理,合适的氮碱比为1-2,过低香气不足,烟气欠丰满,成团性差。过高香气质量差,强度较弱,余味欠适。美国的白肋烟正好在1-2之间,我国的不足0.5。主要是烟碱含量高,氮含量相当。故我国白肋烟香气不足。

  (三)我国卷烟降焦形势严峻,任务艰巨。

  欧共体要求从1992年12月31日卷烟最高焦油量限制在15mg以内,1997年12月31日限制在12mg以内。美国1984年平均卷烟焦油量降为12.5mg,低焦油卷烟(11mg以下)已占市场60%。英国1987年焦油量在13-15mg的卷烟已占市场的64%。英国80年代就规定卷烟焦油量的档次为:低焦油小于10毫克;低-中焦油为10-15毫克;中焦油为15-18毫克;高焦油大于18毫克。葡萄牙1991年1月规定焦油量的档次为:低焦油为0-10毫克;中焦油为10-17毫克;高焦油为17毫克以上。

  我国计划实现2000年中国卷烟焦油量加权平均15mg的目标,必须快速降焦。随着中国加入WTO步伐的加快,国内市场国际化的进程也大大加快了。中国烟草行业将面临来自国外低焦油、混合型卷烟的冲击,目前,国际市场上15mg以下焦油量的卷烟已占到了相当大的份额,其中,12mg以下的卷烟在欧美国家的比例正接近60%。因此,降低卷烟焦油量是关系到烟草行业生存与发展的重大问题,必须予以高度重视。国家烟草专卖局在烟草行业"九五"科技发展计划中把降焦工程列为"九五十大科技工程,大力开展降焦工作,全面推进国家实施降焦计划。同时,明确提出要使中国卷烟焦油量到2000年年底降至15毫克/支。1998年,国家烟草专卖局要求把开发低焦油、混合型卷烟作为科技工作的重中之重。

  近十年来中国卷烟焦油量变化的总体情况。1989年至1999年,中国卷烟焦烟量由21.53mg降至16.62mg,十年间共降低了5mg,平均每年下降幅度为0.5mg。这十年间中国卷烟焦油量变化大致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1990年至1992年)为焦油量降幅较大的阶段,由21.85mg降至18.89mg,三年约降低了2.5~3mg。这期间中国滤嘴烟比例大幅度提高是降焦的主要原因之一。

  第二阶段(1992年至1996年)为焦油量平稳阶段,四年中卷烟焦油量一直维持在18~19mg的水平。

  第三阶段:(1997-1999)1997年贯彻卷烟新国标后,加大了降焦工作力度,使用了多种降焦技术,进入了卷烟焦油量变化明显的

  第三阶段(1996年至1999年),焦油量逐年呈递减趋势,由18.5mg降至16.1mg(1999年三季度最低水平),平均每年降低0.8mg左右。

  根据1999年卷烟产品质量检查数据(截止到11月底),对155家卷烟企业的1835个牌号卷烟进行了统计,平均焦油量为16.62mg,其中名优烟平均焦油量为16.8mg。目前低焦油卷烟(小于12mg)的牌号大致有10余种,如:中南海、卡乐、红双喜、红梅、高乐、林海灵芝、特醇石狮等从1999年的数据看,低于15mg的卷烟牌号大约占总数的18%左右,名优卷烟的比例也接近这一数值。

  国家烟草专卖局1999年第三季度卷烟产品质量统检工作采取了交叉检验的办法,统计出我国卷烟加权平均焦油量情况:年销售量在1万箱以上的360个卷烟牌号(规格)平均焦油量为16.1mg/支,其中烤烟型16.1mg/支、混合型15.6mg/支、外香型16.4mg/支。焦油量低于15mg/支的有19家企业105个牌号,占总数的29.2%;焦油量18mg/支以上的有20家企业67个牌号;其中20mg/支以上的有5家企业11个牌号,占3.1%。

  影响卷烟焦油含量的因素有:(1)烟叶的化学成分,烟气中的焦油主要是烟支中的有机物不完全燃烧的热分解产物。碳水化合物的热解产物是酸、醛、酮、呋喃等含氧化合物;硝酸盐和氨基酸的热解产物是含氮杂环化合物;类脂类化合物的热解产物大多是多环化合物。不同的烟叶其化学成分和物理特性不同,对焦油含量的影响也不同。例如上部叶燃烧后产生的焦油量就大于下部叶。烤烟的焦油含量大于白肋烟。薄片和膨胀烟丝

  生成的焦油量低于叶片,原因是物理特性不同,燃烧性和填充性好。薄片使用量与焦油的关系:0/19.810%/17.620%/15.4。

  (2)滤嘴的过滤效率和选择性。过滤效率(E)是指截留于滤嘴中的物质量(A)与每支烟气物质的量(A+B)的百分比值。B为过滤后烟气中物质的量

  过滤效率与滤嘴的压降有直接联系,压降越大过滤效率越高。但抽吸阻力也大,故需适当。

  过滤效率与滤嘴的长度成正比,二醋酸纤维丝束每增加5毫米对烟气的过滤效率提高约10%左右。

  二醋酸纤维的单丝旦数(指粗细)与滤嘴的过滤效率是负相关。过滤效果与滤嘴的圆周、硬度以及丝束的卷曲数、截面面积成正相关。选择性过滤是指滤嘴优先截留烟气中的某些组份。滤嘴截留烟气中的粒相物主要是物理作用,分直接拦截、惯性冲击、扩散沉积(也称布朗运动)。前两种主要作用于较大的微粒,后两种主要作用于较小的微粒,只有中等大小的微粒(0.3-0.4微米)难除去。烟气中的气相组份与粒相物的过滤是完全不同的方式,故采取的过滤材料也不一样。气相组份的过滤采用吸附、吸收和化学反应来实现,目前最有效的是活性炭。可吸附氰化氢、丙烯醛等,但不能吸附一氧化碳、氮气等常温下永久性气体。(3)盘纸的影响。90coresta单位的盘纸比21coresta盘纸可降低焦油4-6毫克。

  (4)卷烟添加剂的影响,掩盖杂气的添加剂……增香剂调和烟气吃味余味的添加剂……糖类物质保润添加剂………甘油、山梨醇等阻燃添加剂………钾、钠的无机物和有机酸盐类等延缓霉变的添加剂………苯甲酸钠等均能产生焦油。但有些添加剂可降低焦油,如在烟草薄片中加入高岭土、石灰、活性铝等影响卷烟焦油含量的因素还有很多,如水分等第二节,提高我国卷烟质量的几个重点研究内容一、发展低焦油卷烟自60年代初以来,烟草行业受到了反吸烟运动越来越大的冲击。面对来自政府和社会各方面的压力,烟草行业为了求生存、求发展,各国的卷烟制造商相继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巨额资金,对降低卷烟焦油量的技术、理论、方法以及实际应用等方面进行了广泛而深入地研究,取得了大量的科研成果,许多成果已成功地应用到了生产上,并向市场推出了许多低焦油、低烟碱卷烟新产品,获得了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这也反映了烟草行业对烟民健康高度负责的态度。早期反对吸烟的依据之一,是烟草中特有的烟碱可以导致人类发生心血管类疾病。但是,随着对吸烟与健康问题研究的不断深入,人们发现烟草中对人体构成危害的主要是烟草在燃吸过程中所产生的焦油中的某些成分,如3,4-苯并[a]芘和亚硝胺类物质等。因此,降低

  卷烟烟气中的焦油,就成为问题的关键,发展低焦油卷烟也成为当务之急。

  1、育和推广低焦油的烟叶品种2、改进烟草栽培技术3、提高烟叶和卷烟中的有机钾含量4、提高烟叶的成熟度5、改进卷烟烟叶配方6、提高烟丝的填充能力7、在烟丝中掺用烟草薄片8、在烟丝中掺用膨胀烟丝、梗丝9、给卷烟接装滤嘴10、提高卷烟盘纸的透气度11、滤棒打孔稀释12、减少烟支的抽吸口数13、卷烟添加剂降焦

  二、发展混合型卷烟

  混合型卷烟叶组配方中,除使用一定比例的烤烟烟叶以外,还使用一定比例的白肋烟、香料烟烟叶。混合型卷烟的烟质特点是:香气浓郁、吸味醇厚、劲头充足、焦油量低。

  混合型卷烟最早由美国创制。20世纪初以来,以美国国产烟叶和香料烟制成的早期混合型卷烟在美国得到了快速发展。1913年,

  J.C.Reynolds烟草公司用烤烟、土耳其烟(香料烟)、白肋烟创制了骆驼(Camel)牌卷烟。1916年,在配方中掺用马里兰烟又获得成功。到1918年,骆驼牌卷烟已占美国卷烟总销量的40%。同期,美国Liggett和Myers公司也生产了类似的卷烟,名为Chesterfield。1916年,美国烟草公司推出名为LuckyStrike牌混合型卷烟,从1926年开始,其销售量迅速增加,到1930年,此牌号超过了骆驼牌。后来美国又推出了OldGold(1926年)和PhilipMorris(1933年)等牌号的混合型卷烟。从此以后,在美国的影响下,世界上几乎所有的国家都开始仿造这类混合型卷烟产品,而且一般都采用当地产的烟叶。

  卷烟焦油量及吸烟的危害与卷烟的类型也存在一定关系。烤烟型卷烟以烤烟为主要原料,而烤烟烟叶中糖(碳水化合物)含量最高(15%~30%),而碳水化合物是焦油的主要来源之一,所以烤烟型卷烟燃烧时会释放出较高的焦油,安全性较差。混合型卷烟除使用一定比例的烤烟烟叶之外,还掺入一定比例的白肋烟、香料烟和马里兰烟及其它晾晒烟烟叶,与烤烟烟叶相比,白肋烟含糖量很低(<2%=,钾、钙、镁等矿物质含量高,烟叶组织疏松,燃烧性好;马里兰烟干物质含量更低,烟叶组织更疏松,燃烧性更好,香料烟糖的含量也远低于烤烟烟叶。因此,晾晒烟烟叶燃烧释放的焦油量都低于烤烟,所以说混合型卷烟的焦油量低,再进一步降焦更容易。

  发展中国特色的低焦油混合型卷烟添加有一定中草药成分的卷烟也曾称为药物烟、疗效型卷烟、保健型卷烟或新混合型卷烟,是因为在卷烟配方中掺入了部分中草药或

  中草药的提取物,通过卷烟的抽吸,部分重要有效成分挥发进入主流烟气,并被呼吸系统粘液吸收,从而达到预防、缓解、治疗某些疾病和保健的目的。科学研究已经证实了这类卷烟烟气中,中药有效成分的存在,其有效成分到主流烟气的转移率可达6%以上,我国医学部门的临床观察显示,这种卷烟对缓解和治疗某些疾病确有一定的辅助作用。不仅如此,药理分析数据证明,某些中草药添加剂还可以清除焦油中20%~30%的自由基,许多中草药添加剂还可以降低卷烟烟气中的焦油。近年来,我国已开发了一些特色卷烟,产品远销日、美等发达国家,倍受国外消费者的青睐。我国中草药资源丰富,开发利用的历史源远流长,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新型卷烟得天独厚,前景非常广阔。

  

  

篇二:卷烟制造工艺发展方向

  卷烟纸制造行业未来发展的思考

  来源:无线测温http://www.testeck.com

  1卷烟纸现状目前,全球卷烟纸用量约为30万t,其中大约1/3产自中国,余下的20万t分别产自法国、德国、奥地利、意大利、西班牙、日本、印尼、美国等地。全球排名第一的卷烟纸生产商为法国的施伟策一摩迪集团(Schweitzer-Mauduit),排名第二的是奥地利皆怆伯集团(TrierenbergGroup),施伟策一摩迪年产量达7万多t,特伦伯集团年产量约5万t。其他卷烟纸生产企业的生产能力和规模相对较小,如美国的意古斯塔(Ecusta)、德国的舒乐赫斯(Schoeller&Hoesch)、格拉兹(Glantz)、英国的罗伯特(RobertFletcher),以及意大利、西班牙、印尼等国企业,总产量维持在8~10万t的水平。几年前,国际市场上出现了卷烟纸的大量过剩。在2001年,RobertFletcher及子孙英国公司退出卷烟纸生意,德国的Schoeller&Hoesch也有停止卷烟纸生产的意图,同期,P.H.Glatfelter位于美国北卡PisForest地区的Ecusta纸厂也在2002年8月关闭,此外,Schweitzer-Mauduit也减少了在美国的产量。Ecusta是一家主要的供应商,出人意料的关闭使得卷烟生产商动摇不定,自此,卷烟纸的产量大幅下降。但这种状况没持续多久,其他高质量的卷烟纸生产商扩大了生产能力,填补了市场空缺。今天,卷烟纸的供求已经趋于平衡。我国对卷烟生产实行总量控制,全年卷烟生产总量基本在3800万箱左右,占世界卷烟产量的32%,位居世界第一,与之配套的卷烟纸的需求量每年基本保持在10万t,剔除每年约1万t的进口量,国内需求量大约9万t。近10年来,随着卷烟纸生产设备和技术的引进和发展,行业竞争的加剧,使我国的卷烟纸生产水平有了突破性的发展,逐步实现了以产顶进,并形成了

  目前以杭州华丰、云南红塔蓝鹰、牡丹江恒丰、嘉兴民丰、四川锦丰5大纸厂为主,各中小纸厂为辅的卷烟纸供应格局,其中5家生产厂家基本占据了国内卷烟纸市场的90%。但随着摩迪与中烟合作的敲定,国内市场已趋饱和并将呈现供大于求的格局。目前,随着全球禁烟运动的深入开展,人们高度关注吸烟对身体健康的影响,提高吸烟的安全性已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卷烟纸生产如何配合卷烟生产厂家来实现国家提出的“高香气、低危害、低焦油”要求已成为各个生产厂家亟待解决的问题,也是卷烟纸生产厂首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加入WTO后,卷烟纸进口关税逐年下调,到目前已降至7.5%,国内产品的优势已不明显,国际卷烟纸造纸厂摩迪、瓦腾斯等进入中国市场后,国内卷烟纸将面临的是新一轮更残酷的市场和技术等全方位的竞争,现有的卷烟纸供应格局将不可避免地被打破,卷烟纸市场将进入重新洗牌阶段。2卷烟纸制造行业未来发展的思考2.1烟草行业整合对卷烟纸制造业的影响卷烟工业的发展使我们的卷烟纸制造行业的发展成为必然。随着我国卷烟工业省内联合重组的完成,国内已形成17家产销规模超100万箱的大型卷烟工业企业。为提升我国烟草行业的整体实力和卷烟品牌的综合竞争力,在国家“大市场、大企业、大品牌”战略的推动下,企业联合重组将继续向前推进。以优势企业为骨干、以资产为纽带、以品牌为支撑推进企业联合重组,扶优做强,提高卷烟品牌集中度,促进大企业、大品牌的形成,锻造我国卷烟工业的核心竞争力。烟草行业除了在国内进行整合外,各烟草集团公司自20世纪90年代初已逐步进行国际战略联盟,比如上海烟草(集团)公司与康驰烟酒集团在20世纪90年代初进行联盟,2002年将军集团和阿联酋东方公司联盟,2003年红塔集团与德国利是美公司联盟等。面对国际造纸同行的进入,面对卷烟行业的整合和国际战略联盟的稳步推进,使得在烟草工业中占有一席之地的卷烟纸制造行业的发展成为必然,因此,我们的卷烟纸制造业怎

  样在日趋激烈的竞争中寻求一条持续稳定发展之路,成为一个迫在眉睫的问题。2.2卷烟纸制造行业未来发展的思考此前,“中国制造”以低成本优势席卷全球,但是这种低成本优势更多的是建立在低廉的生产要素(如人力成本、环境成本等)基础上的,而非通过提高效率、运营创新等具有长久竞争优势的方式建立的。“中国制造”卷烟纸制造行业要想探索出一条持续稳定的发展之路,除了传统的管理控制手段外,应立足于通过创新管理,提高产品技术含量,实现稳定的质量,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保持竞争优势,从而提高对烟草经济的增长,以适应当前卷烟工业发展的需要。具体如下:2.2.1实施战略并购,构建企业核心竞争力。所谓战略并购是指并购双方以各自核心竞争优势为基础,出于企业的自身发展战略需要,通过优化资源配置的方式在适度的范围内继续强化核心竞争力,产生协同效应,创造大于各自独立价值之和的并购活动。中国现有的5家卷烟纸制造厂,在激烈竞争的国内国际市场上是否能求得一方生存与发展空间,与摩迪、瓦腾斯等争雄,实施战略并购,提高核心竞争力和整体管理水平是必然的选择。2.2.1.1横向联盟。即,根据卷烟纸生产企业所处的地理位置、资金状况、市场占有情况、技术能力进行国内和国际的重组整合,实现横向整合兼并,达到优势互补、资源最大化。比如,非上市公司可以利用上市公司的资源,获得融资渠道;在市场分区不重叠的情况下,实现重组整合,节约货运成本和销售成本等等。目前,已经完成的横向的联盟,如2006年摩迪与中烟公司的合作,为合作企业带来先进的管理和技术,以及更广阔的市场和资金等。此外,除了全方位的合作外,也可尝试局部的合作,比如营销系统的联盟,如红塔集团和德国利是美公司的“联姻”,使得合作双方共享分销体系和营销网络,使彼此的销售区域延伸到对方所控制的区域内,从而实现扩大市场区域和产品销量的目的。

  2.2.1.2纵向联盟。即,通过对卷烟纸成本单元的分析,寻求与上游原辅材料供应商的联盟以及与下游客户烟草集团的整合,从而寻求资源的优化和节约,整合资源。烟厂之间实现的纵向战略联盟,比如将军集团和阿联酋东方公司的合作,白沙集团和龙岩卷烟厂按照协议生产“万宝路”品牌卷烟,这两种合作均为典型的生产一销售型战略联盟,这种联盟有利于中国烟草行业利用现有产能,实现合理分工和合作,丰富产品品种,扩大产品出口,实现了优势互补,整合了资源,取得显著的成效。因此,作为卷烟纸制造行业同样值得运用和推广。战略联盟,将更快地促进国内卷烟纸制造行业分享国内市场,占领国际市场,提高行业的综合管理水平和核心竞争能力。2.2.2整合企业内部管理模式和组织架构,使其成为一个高效运作的团队。一个不合适的集团管理模式和组织架构,对企业意味着大量的沟通协调成本的发生,这种成本往往是以降低效率为代价而发生的,要么过度放权,要么过度集权,均成为企业发展的障碍。从企业运作过程看,价值链既是企业价值创造的过程,同时也是企业成本发生的环节。因此,企业首先应该对内部价值链上各价值活动的成本和收益进行分析,对那些不经济(即得不偿失的环节)、不必要的环节采取控制或削减,甚至采取外包的方法,从而降低成本。通过价值链的分析,挖掘、发现在内部价值活动中重合或类似的环节,通过内部组织结构的整合,重置价值链,将原来相对独立的两项业务活动进行合并,从而取得协调效应进而降低成本,对需要加强控制和监督的关键环节分拆并独立出来,加强控制,防止失效成本的产生。换言之,即进行工作流程再造,提高团队的效率。2.2.3积极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加大研发力度。“中国制造”的卷烟纸产量一直保持着较高的增长速度,尤其是具有高附加值的高端产品。下一轮竞争的重点将定位在产品的技术含量和品质的稳定性能上。中国卷烟纸制造商现在正面临着艰难的抉择:一方面,烟草行业日渐青睐于高附加值和高技术含量的产品;同时,由于竞争的加剧,价格呈现持续的下

  降趋势。而生产成本居高不下,一直困扰着卷烟纸制造商。因此,我们唯有立足于引进新技术,创新工艺,生产高附加值的产品,稳定产品质量,提高竞争力。因此,要求卷烟纸制造行业要改变过去重引进、轻消化,重模仿、轻研发的状况,力争使卷烟纸行业在拥有自己产权技术方面取得突破,积极提高科研开发能力,开发出更多个性化产品和质优价廉的产品来满足市场的需要。2.2.4构建企业ERP(企业资源计划)系统,加强集团间信息沟通,提高效率。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必须依靠加强管理,提高效率。而ERP通过对信息进行充分整理、有效传递,使企业的资源在购、销、存;人、财、物等各个方面得到合理地配置与利用,从而提高企业自动化控制程度,实施有效的最低库存物资管理,加强客户信用等级管理,提高资金利用效率,控制经营风险,降低进入市场的成本,建立稳定的客户关系等,为企业管理提供决策有用信息。由于ERP本身就是一个投资活动,因此所谓的“投入产出比”就成为各企业是否实施EI:LP的重要决策依据。同时,由于ERP仅是提供了一个操作平台,而这个平台效率的高低将直接受限于工作流程的设计与再造,因此不是一个系统建立后就可以解决一切问题,而是一个系统工程。只有充分认识和实施才能达到较好的效果,才能产生较高的经济:效益。市场经济的发展是建立在优化结构、提高质量和效益的基础上的,应当寻求速度、结构、质量、效益的统一。为此,我们希望同行在竞争中成长壮大,探索一条发展之路,全面提高卷烟纸行业的整体水平,迎接新一轮的挑战。

  

  

篇三:卷烟制造工艺发展方向

  国家烟草专卖局关于印发《中国卷烟科技发展纲要》的通知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国家烟草专卖局•【公布日期】2003.11.10•【文号】国烟科[2003]630号•【施行日期】2003.11.10•【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专卖、专营

  正文

  国家烟草专卖局关于印发《中国卷烟科技发展纲要》的通知

  (国烟科[2003]630号)

  行业各直属单位:

  为进一步明确中国卷烟科技发展的方向与任务,推进中国烟草科技进步与创

  新,增强烟草企业核心竞争力,提高中国烟草总体竞争实力,实现行业持续、稳

  定、健康发展,国家局制定了《中国卷烟科技发展纲要》。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

  贯彻执行。

  国家烟草专卖局

  二00三年十一月十日

  附件:

  中国卷烟科技发展纲要

  随着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和即将签署《烟草控制框架公约》,中国烟草面临

  愈来愈严峻的竞争压力和社会压力。新形势下,明确中国卷烟科技发展的方向与任

  务,推进科技进步与创新,增强烟草企业核心竞争力,提高中国烟草总体竞争实

  力,是实现行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的关键。为此,特制定本纲要。一、中国卷烟科技发展的机遇和挑战(1)全行业近年来坚定不移地实施科教兴烟战略,整体科研水平和科技实力

  有了明显的增强,科技进步对烟草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逐步提高。围绕卷烟产品这一核心,在坚持自主开发的基础上,通过技术引进、国际合

  作,在卷烟配方、制丝工艺、香精香料、造纸法再造烟叶、膨胀烟丝、卷烟材料、烟草化学、降焦减害以及优质烟叶生产、品种选育、病虫害防治、烘烤调制等关键技术领域已取得了较大进展。卷烟产品质量有了显著提高,形成了一批具有较高知名度和美誉度的全国性或区域性的名优品牌卷烟产品。

  卷烟的安全性问题得到行业内外关注。卷烟焦油量逐年明显下降,2002年全国的平均值下降到14.7毫克/支;成功开发了一批具有较强市场竞争能力的低焦油卷烟产品,全国低焦油卷烟年产量已达到500多亿支;成功开发了一批减少卷烟烟气中自由基、一氧化碳、稠环芳烃和特有亚硝胺等有害成分的低危害卷烟产品,并逐步得到消费者认可。

  行业科技创新体系初具规模。初步建立了以郑州烟草研究院为龙头,科研院所、重点卷烟企业技术中心、育种中心和区域性烟草农业实验站为骨干,各类技术推广机构为基础的行业科技创新体系和技术推广服务体系。

  (2)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国内市场国际化的趋势日渐明显,中国烟草直面几大跨国烟草公司强大竞争,面对新的市场压力和技术竞争,我国烟草科技水平和总体竞争力尚不能与之相适应。

  卷烟产品技术含量较低,尚未形成具有国际市场竞争实力的品牌。焦油量明显高于发达国家,低焦油卷烟产品比例很小;卷烟产品内在品质指标稳定性不高,控制能力较弱;卷烟设计技术含量较低,制造成本较高,高等级原料、高价位配方、高价格包装问题比较突出。

  基础性研究薄弱,配套技术研究不够,技术储备少,成果转化率低。烟叶品质与卷烟工业的需要不相匹配,风格特征不明显,不能完全满足卷烟产品发展的要求,对卷烟工业的支撑能力需要巩固和加强。对卷烟产品的设计、配方、制造工艺、品控技术的研究不够深入,对烟草和烟气化学、香精香料、辅助材料缺乏系统研究。

  科技资源配置还不够合理,整体研发能力不强,自主创新能力不足。没有形成合力,难以集中力量重点解决行业关键技术问题。郑州烟草研究院和云南烟草研究院作为行业科技骨干的作用发挥还不够,各级企业技术中心和各类科研所、站、中心研究力量比较分散,课题研究的层次分工不太合理;相互交流少,信息不能充分共享,重复研究和资源浪费现象还较严重。

  行业科技人员整体素质有待提高,缺少有较高威望的学术、学科带头人和技术拔尖人才,缺乏强有力的培养、吸引、使用科技人才的激励机制。

  二、中国卷烟科技发展的方向和目标(3)中国卷烟科技发展的方向和目标是:以市场为导向,保持和发展中国卷烟的特色,大力发展中式卷烟,巩固发展国内市场,积极开拓国际市场,提高中国卷烟产品市场竞争力和中国烟草核心竞争力,保持中国烟草持续、稳定、健康发展。中式卷烟是指能够满足中国广大卷烟消费者需求、具有独特香气风格和口味特征、拥有自主核心技术的卷烟。中式卷烟具有五大特征:第一,能够持续满足卷烟消费者需求。中式卷烟对中国广大卷烟消费者消费需求的满足是上百年来历史传统、风物习俗、人文环境、对品牌的风格特征的依赖等综合因素积淀的结果。同时,中式卷烟还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能够不断适应动态的买方市场、国际化市场竞争的变化,与时俱进,持续满足消费者的显在和潜在需

  求。第二,具有独特的香气风格和口味特征。中式卷烟以国内烟叶为主体原料,具

  有明显的中国烤烟烟叶香气特征,在香气风格和口味特征上与英式、美式、日式等卷烟不同,具有明显的浓郁的中国烟叶烟气风格,能使卷烟消费者在吸食的第一反应中分辨出来。

  第三,拥有自主核心技术。自主核心技术包括烟叶原料的生产和选用、卷烟配方和加工工艺的特色、中草药及其提取液的添加、降焦减害等方面的内容。

  第四,中式卷烟包括中式烤烟型卷烟和中式混合型卷烟。其中,中式烤烟型卷烟占主导地位。中式烤烟型卷烟是以中国烤烟烟叶为主体原料,其香气风格和吸味特征明显不同于英式烤烟型卷烟,具有适应中国广大消费者吸食需求习惯的烤烟型卷烟。中式混合型卷烟是以国内烤烟及白肋烟、香料烟等晾晒烟叶为主体配方原料,其香气风格和吸味特征有别于美式和日式等混合型卷烟,具有适应中国部分消费者需求习惯的混合型卷烟。

  第五,中式卷烟是一个抽象概念,是一个宽泛的范畴,是所有中国卷烟的统称。中式卷烟的品牌创意即充分蕴含了深厚中国民族文化的精髓,又能融合和吸纳世界优秀文化的精华。中式卷烟既产生于中国烟草的几百年历史,又完善于中国烟草的发展未来。

  三、中国卷烟科技发展应遵循的原则(4)发展中式卷烟要引导并强化以中式烤烟型卷烟为主的发展方向,巩固和发展中式烤烟型卷烟在国内市场的主导地位。中式烤烟型卷烟的总体风格与英式烤烟型相比有较大的差异,与美式混合型相比差异更大。这种本质特点上的区别导致这三种卷烟的相互替代具有一定的难度。从卷烟安全性的角度看,中式烤烟型卷烟也有自己的优势和发展空间。随着降焦减害技术研究的不断深入,国内近年来在卷烟安全性研究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通过

  对烤烟型卷烟与混合型卷烟烟气中主要有害成分测试比较,混合型卷烟烟气中烟草特有亚硝胺含量要比烤烟型卷烟烟气中高出数倍;通过对白肋烟、晒烟、烤烟和香料烟的初步Ames(细菌突变实验)试验发现,白肋烟的致突变性要高于烤烟。这些研究结果表明烤烟型卷烟的危害性在某些方面一定程度上要低于混合型卷烟。而且,目前我们已初步掌握了烤烟型卷烟的多项降焦减害技术,为烤烟型卷烟的降焦减害工作奠定了技术基础。

  因此,确立中式烤烟型卷烟在国内市场的主导地位,以市场为导向,扬长避短,发挥特色,继承与创新地坚持和发展中式烤烟型卷烟是客观的,是符合中国卷烟市场需要的,也是可行的。

  发展中式烤烟型卷烟,应在提高产品质量和技术水平上下功夫,发扬和巩固已形成的产品风格优势,吸纳其它类型卷烟的技术优势,开拓创新,完善和提高中式卷烟的质量,巩固国内市场,开拓国际市场。

  (5)发展中式卷烟要积极研究并稳步发展中式混合型卷烟,充分发挥中式混合型卷烟在国内卷烟市场的补充作用,积极应对国外混合型卷烟的冲击。

  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国外卷烟必然挤占我国一定的市场份额。针对中国部分消费者不同程度地接受混合型风格的现实,要积极研究并稳步发展中式混合型卷烟,应对美式、日式混合型卷烟对国内市场的冲击。同时,发展中式混合型卷烟也是中式卷烟走出国门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需要。

  发展中式混合型卷烟,应在产品特色上下功夫。对国际混合型卷烟品牌生产技术进行针对性研究,消化、吸收有利的技术,借鉴国外发展混合型卷烟的经验,坚持“以我为主、突出特色、发挥优势、攻守结合”的原则,开发适合市场需求的中式混合型卷烟。发展中式混合型卷烟,不宜遍地开花,应该鼓励并选择有优势条件的企业,依托现有强势品牌,挖掘潜力,提升技术,培育国内市场,竞争国际市场。

  (6)发展中式卷烟应实施积极而稳妥的降焦策略,尤其是中式烤烟型卷烟要在保持和发扬固有风格特征的基础上实现降焦减害。

  发展中式烤烟型卷烟要注意把握“高香气、低焦油、低危害”的产品开发原则,实施积极而稳妥的降焦策略。降焦的方向不能动摇,降焦的力度不可减弱,但降焦的进度可以调节,在保证卷烟香气和风格基本不变的基础上,实施稳中求降。要加强选择性降低卷烟烟气中有害成分的技术研究,使卷烟烟气中的有害成分较大幅度降低而卷烟烟气香味成分又能够较小程度损失,既保持烤烟型卷烟原有的香吃味,又创新地发展中式卷烟的口味特征,形成我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卷烟。要充分发挥中式卷烟的优势,合理利用世贸规则,积极制定科学的技术标准,把选择性降低卷烟烟气有害成分与建立中式卷烟技术壁垒的工作紧密地结合在一起。

  (7)发展中式卷烟要重视烟叶的基础性地位,烟叶的发展要以卷烟工业需求为导向,为卷烟产品的发展服务。

  中国的烟叶生产要立足适应和满足中式卷烟生产的需求。要充分发挥中国烟叶生产地区生态环境差异大、烟叶产品风格多样化的优势,积极开发适合中式卷烟需求的优质烟叶,打造中国烟叶生产的核心技术,大力发展中式卷烟需求的中国优质烟叶。要充分发挥地区特色优势,构建中国烟叶原料体系,从质量和数量上确立中国烟叶尤其是烤烟烟叶的优势地位并主导供求关系。

  卷烟工业企业要认真关注优质烟叶的生产,重视原料生产是第一车间的基础作用。鼓励卷烟工业企业根据配方需要和消费市场的变化趋势,采取定性与定量、外观与内在相结合的方式,对烟叶质量提出明确的技术要求,为烟叶生产部门提供市场导向。积极参与制订优质烟叶生产方案,通过烟叶质量评价和工业验证不断提供需求信息,从而准确有效地提高烟叶的香气质、香气量和工业可用性。

  鼓励卷烟工业企业和烟叶产区形成伙伴关系,共建优质烟叶生产基地,建立原料供应体系。卷烟工业企业对生产基地应进行必要的扶持,改善烟田基础设施,恢

  复烟田生态环境,提高烟农技术素质,攻克影响烟叶香气质和香气量的关键技术。卷烟工业企业应充分发挥市场引导作用,对烟叶的复烤加工提供技术要求。

  四、中国卷烟科技发展的主要任务中国卷烟科技发展必须以提高中式卷烟技术水平和市场竞争实力为主要任务。要强化对中式卷烟尤其是中式烤烟型卷烟的理论研究,揭示其本质特征和具体的技术特点,扬长避短,开拓创新,走出具有中国卷烟特色的道路,培育中式卷烟的核心技术,并加速技术的集成推广。(8)开展卷烟烟气技术研究,建立指导卷烟配方、工艺、品控的卷烟烟气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检测体系和控制体系。烟草化学和烟气化学成分的研究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基础性研究工作,也是构筑中式卷烟核心技术的关键之一。卷烟烟气是卷烟产品面向消费者的最主要表征,是体现卷烟质量水平和风格特征的最主要因素。因此,卷烟产品及其生产所涉及的各个环节,包括烟叶生产、配方工艺、加香加料、辅助材料、加工装备等方面的技术研究工作,都应该围绕着卷烟烟气成分来开展。开展卷烟烟气的致香、致害成分分析及机理研究,建立适应中式烤烟型卷烟和中式混合型卷烟的烟叶原料体系;开展烟气化学成分的组成与抽吸品质、质量特征之间规律的分析与研究,逐步构建一套较为完善的可作为配方设计和品质控制的卷烟烟气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检测体系和控制体系;开展卷烟烟气中主要有害成分分析方法的研究,建立卷烟烟气毒理学安全性评价体系;将卷烟烟气成分的技术研究作为卷烟配方和品质控制的中心环节,以稳定与提高烟气质量作为目标要求,积极带动并提升相关配套领域的技术研究。(9)开展优质烟叶生产技术研究,努力提高对中式卷烟需求的品质满足程度。开展提高烟叶工业可用性研究,重点解决改善烟叶香气质量、协调烟叶化学成分、提高烟叶配伍性等技术难题。开展烤烟质量评价体系研究。从感官评吸质量、

  主要化学成分(常规化学成分、吸味指标、燃烧性指标和致香成分等)的含量、均匀性和协调性、物理参数和安全性指标等方面对烟叶质量进行综合评价。开展烟叶等级之间质量差距产生原因的分析研究,逐步缩小烟叶等级之间质量差距。开展烟叶降焦减害技术研究和“无公害”生产技术研究,以提高烟叶品质的安全性。

  开展烟草遗传多样性研究及其利用,建立具有国际水平的烟草种质资源库。根据不同烟叶品质特征类型区划,加强烟草新品种选育及配套栽培技术研究,开展烟草营养代谢机理研究,加强烟草连作障碍因子分析及解决措施的研究,深化烘烤理论和技术的研究,开发具有不同烟叶品质特征和适应不同生态环境的优质烟叶,以适应卷烟发展的需要。要积极开展烟草病虫害预测预报研究,以进一步提高烟草病虫害综合防治能力。

  (10)开展卷烟系统工艺及装备技术研究,构建中式卷烟的特色工艺路线。卷烟加工工艺技术是实现卷烟配方设计思想的基本要素。加强工艺上下游之间联动研究,推进卷烟企业制丝工艺技术研究向打叶复烤的纵向延伸,利用烟叶原料和加工工艺的不同组合方式进行加工处理,深入开展对不同等级烟叶原料(叶组)物理化学特性的分析,积极推动分组加工和柔性加工的工艺技术的推广工作,进一步提高卷烟加工各个环节的技术水平。卷烟加工工艺应在继续提高控制卷烟外在质量(如可加工性、单耗、水分、填充能力等)的基础上,着重加强研究卷烟内在质量(如焦油、烟碱、致香成分、致害成分等)水平的提高和降焦减害控制水平的提高。加强打叶复烤、膨胀烟丝和制丝线的设备运行参数与烟叶内在质量相关性研究,建立相应的运行参数模型和工艺过程品质数据库,保证烟草加工过程中对产品内在质量的有效控制。同时,指导烟草机械设备制造企业根据卷烟产品设计的需求,研究开发和改进烟草机械设备,从而提升我国为生产中式卷烟所需技术装备的工艺技术水平。(11)开展卷烟配方技术研究,强化中式卷烟的风格特征。

  重点研究中式烤烟型卷烟的配方技术,针对不同的烟叶原料和不同的卷烟产品需求,加强小叶组配方技术和小配方打叶复烤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加强膨胀烟丝、膨胀梗丝、造纸法再造烟叶等技术和应用的研究;开展计算机辅助卷烟产品设计研究,建立相关数据库,把卷烟配方技术从单纯的烟叶等级质量搭配深化到化学成分和各项品质因素的配比,提高配方设计的技术含量;把卷烟质量稳定、成本控制、烟叶资源的平衡等问题与卷烟配方技术综合考虑,系统研究。

  (12)开展香精香料的应用基础研究,提高加香加料技术的针对性和可控性水平。

  随着对卷烟降焦减害技术研究的不断深入以及对烟气质量控制精度的不断提升,作为卷烟制造核心技术之一的香精香料研究应该提升到一个新的更高的技术层面。要注意把握消费者对中式卷烟香气和吃味特征的要求和偏好,提高加香加料的针对性和可控性水平,做好加香加料与原料、工艺、产品内在质量的有机结合,充分发挥其在构成产品特定内在质量和体现风格的特殊作用。加强低焦油卷烟的香气补偿技术研究,加强香精香料与卷烟烟气之间相关性的技术研究,把对香精香料的控制要求从物理指标水平提升到化学指标水平上来。提高卷烟企业的调香水平,提高香精香料的自我调制和自控供应的能力。

  (13)开展卷烟辅助材料的研究,提高卷烟提质降焦减害的系统配套材料的技术水平。

  卷烟材料的使用直接影响烟气的化学组成,进而影响到吸食品质,而且,对烟气中有害成份量的高低也有较大的影响。因此,应从影响烟气质量的角度研究和分析三纸一棒(卷烟纸、接装纸、成型纸和滤棒)的作用、功能和影响程度。应从卫生、环保、成本三个角度研究和分析卷烟材料使用价值。同时,加强新型卷烟材料的降焦减害技术研究,研究不同滤嘴添加材料对烟气有害成分的抑制、截留和转化技术,使新型滤嘴能够在选择性吸附烟气中有害成分的同时,最大程度地保持卷烟

  吸食品质的稳定性。五、技术支撑体系和保障措施(14)建立健全以郑州烟草研究院为龙头,科研院所、重点企业技术中心和

  区域性的农业烟草试验站(中心)为骨干,各种类型的技术推广机构为基础的科技创新体系和技术推广服务体系。

  加强郑州烟草研究院建设。要重点投资,重点装备,重点归聚科研人才,尽快把郑州烟草研究院建成烟草行业高水平的研究开发基地、高素质人才的培养基地。其工作任务主要是应用基础研究和对行业技术进步具有重大影响的共性、关键性和前瞻性的技术研究。要积极推进重点学科实验室和开放性综合实验室的建设,为开展创新性研究和面向行业内外合作研究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同时,要加强云南烟草研究院和专业性研究基地的建设,形成与郑州烟草研究院优势互补,各具特色的烟草行业主体科研力量。

  重点扶持并加强重点骨干企业技术中心的建设,逐步形成以国家级、行业级企业技术中心为主体的烟草行业技术开发体系。企业技术中心应针对卷烟产品侧重于开展具有较强实用性技术的研究和成果转化工作。各企业技术中心应充分发挥各自优势,有所侧重,有所突破,加强协作,积极地开展工作,努力培育企业的核心技术和核心竞争力。

  重点建设一批区域性的烟草农业试验站和专业性的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主要负责烟草农业研究成果的技术普及与推广工作。同时加强烟草农业试验站与企业技术中心紧密合作,不但要使烟叶生产真正成为卷烟工业的“第一车间”,而且要使烟草农业试验站、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成为卷烟工业技术中心和技术推广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15)积极推动建立以重点企业为技术创新主体、产学研相结合的创新模式。

  加强对重点骨干企业技术中心的支持和指导,引导企业加大对技术创新人力、物力的投入,加速形成以提高企业市场竞争能力为主攻方向,面向市场、充分调动内部资源、广泛利用外部资源的开放式运行机制。国家局和省级局要在人才培养、重大科研项目、国际合作与交流等方面给予扶持并制定相应的配套政策,加强重点企业技术中心建设,尽快形成开发、生产、销售一体化的企业技术创新体系。

  引导行业内外多学科、多部门科技力量积极开展协作研究。鼓励以企业为主体,与行业内外的高等院校研究机构密切合作,积极开展产学研联合开发新技术获取核心技术,并集成推广。强化产学研联合开发的示范引导作用,研究产学研联合的新特点和新模式,在共同开发关键技术平台、联合培养科技和管理人才等方面进行大胆的探索。

  建立完善技术创新统计指标体系,积极开展对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和企业技术中心的诊断、评估、评价工作,指导和推动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提高。

  (16)加强烟草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建设,充分发挥试验研究、技术普及与科技成果推广作用。

  建立以烟叶主产地区、县为主体,依托大专院校、农业科研单位和烟草农业试验站等科技力量,发挥区域优势,示范试验先进技术,集成推广适用技术,科技与生产紧密结合的烟草农业推广体系和烟叶发展模式,促进传统农业的改造和技术升级,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烟叶生产科技型企业。

  在全国不同生态区域建设一批优质烟叶生产科技示范基地和优质烟叶标准化示范县。优质烟叶生产科技示范基地主要是“产学研”相结合,以先进适用技术为支撑,以开发、示范和推广为主要模式,边试验研究,边示范推广,加速烟叶生产技术成果的转化,提高烟叶产区的烟叶质量水平。标准化示范县主要是把科技成果以技术法规形式集成推广,通过层层指导和培训把技术规范和技术成果推广到每户烟农,以确保技术推广工作的准确到位和稳定有效。

  10万亩以上的烟叶产区要建立烟叶技术推广站,同时对现有的地区级烟草科研所进行整合,充分发挥技术推广的功能,技术指导的功能和人才培训功能。有条件的技术推广站要建立烟农培训机构,以加强对烟农的技术培训。

  (17)改革科技管理制度,加强产学研结合,加强工农合作,建立科学有效的运行机制。

  加大科技项目管理改革的力度。科技项目立项引入竞争机制。对行业应用基础研究、重大的关键及共性技术研究项目实行面向社会招标制度,保证立项的科学性和竞标的公开、公正性。完善专家评议和政府决策相结合的课题立项审批机制。积极推进科研项目课题制。根据课题制管理的要求,鼓励打破单位界限、所有制界限,形成优势组合,发挥科技资源的最大效能。

  积极推进跨学科领域的合作。以国家和行业科技攻关和研究开发目标为牵引,将重大项目与领域前沿相衔接,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相结合,科研与推广相结合。国家局在重大科研问题与项目设计上强调学科、领域间的交叉与融合,促进跨部门科研院所、大学的合作,促进跨学科领域的农学、工学、医学合作研究,加大跨学科领域、合作研究的投入。创造一个崇尚创新、学术自由、客观公正的学术氛围。

  积极支持工农业结合,加大力度创建优质烟叶科技示范基地和优质烟叶生产基地。这种做法有利于卷烟工业企业建立相对稳定的原料供应渠道,也有利于实现烟叶品质目标市场化,使烟叶生产能依据卷烟工业的要求不断提高烟叶质量。各级烟草部门要关心和重视基地建设,从人力、财力和科研任务等方面给以支持和保障。

  加强国内外、行业内外,科技界、产业界等多种形式的科技交流与合作。组织行业的科技力量积极参与国际共同研究,紧密跟踪国际烟草科技发展的动态和趋势,探索培育我国卷烟核心技术的有效途径,缩短与国际烟草先进科技水平的差距。

  (18)加强研究开发与创新的公共基础平台建设。

  加快烟草科技基础数据库的平台建设。依托国内外高水平的科研单位,充分发挥以重点企业技术中心为主体,郑州烟草研究院等科研单位为骨干的行业科技创新力量,有计划地组织建立行业公共的烟草及烟气全成分、烟叶主要化学成分、卷烟产品品质等基础数据库。

  建立公共信息资源共享机制。依靠信息化手段,采取共建、共享机制,积极推进科技信息资源的整合和有效利用,充分发挥科学数据库的最大作用。

  组建开放性的烟草行业重点实验室。要有计划、有重点地依托行业内外优秀科研机构,集中配置先进仪器设备,有规划、按学科建立烟草行业重点实验室。为加强应用基础研究基地的建设,稳定基础研究队伍,培养和吸引国内外优秀的学科带头人,提高烟草行业持续创新能力,提供技术保障。

  (19)积极推进人才强国和科教兴烟战略,把烟草科技人才的培养、吸引和使用作为一项重大的战略任务抓紧抓好。

  通过各种途径,采取各种措施,重点培养、重点支持科研技术骨干成长,形成多层次、全方位、系统化的人才培养格局,建成整体素质明显提高的、人才梯状结构合理的科技专业队伍。

  加强行业学术学科带头人和技术专家的培养和引进。采取委托主持行业重大科技攻关项目、选送到国内外的有关大学和科研院所进行研究学习、参与国内外的合作研究与学术交流等多种形式和渠道,加速造就一批行业学术学科带头人和高级技术专门人才。

  加强对卷烟工艺技术人员、配方设计人员进行复合型培训,积极开展烟草行业调香师、评吸员的培训工作,为卷烟企业培养各类专门人才、拔尖人才、复合型人才。

  加强对高级技术工人和基层科技服务与推广人员的培养。重点是继续开展对卷烟企业高级技工以上人员、销售经营人员、烟站站长与农业科技服务人员等的培

  训,全面提高其技术水平、经营管理水平和实际操作能力。(20)创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崇尚创新氛围,建立人才辈出、人尽其才

  的激励机制,促进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加速培养一支高素质、高水平的专业技术人才队伍。

  建立健全调动科技人员积极性的分配制度,探索技术要素参与分配的形式和方法。把按劳分配与技术等生产要素分配有机结合起来,建立起激发科技人员开拓创新的激励机制,充分调动科技人员积极性,形成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良好氛围。

  建立健全有利于吸引人才、发挥人才作用的用人机制。建立起吸引行业内外、国内外的科技人才到行业科研单位和企业技术中心工作的激励机制,不断壮大行业科技人才队伍。

  鼓励烟草科技工作者到生产第一线,到艰苦的地方去工作,改进完善技术职务聘任制度,切实保障和提高科技人员的工资水平和福利待遇。

  设立优秀科技工作者奖,每年奖励若干名在科学研究和技术推广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优秀科技工作者。

  

  

篇四:卷烟制造工艺发展方向

  二近年来国内烟草技术的发展方向与趋势近几年来围绕中式卷烟发展需要行业从多个方向与领域系统推进开展了技术攻关研究并先后启动了烟草基因组计划高香气低危害烟草新品种育种无公害烟叶工程基本烟田治理工程特色优质烟叶开发卷烟增香保润技术卷烟减害技术中式卷烟制丝生产线超高速卷接包机组造纸法再造烟叶技术升级等十项重点转向通过这些技术研究工作的有序开展国内烟草与卷烟生产的相关配套技术获得了快速发展

  中国卷烟市场未来发展趋势分析及相关技术发展讨论

  一、中国卷烟市场未来发展趋势分析中国烟草行业在过去几年取得了快速的发展,卷烟品牌规模显著增长、整体结构显著提升、卷烟焦油释放量逐年降低、十项重大专项有序实施,“中式卷烟”的整体市场认可程度显著提升。这些进步为中国烟草行业未来一段时间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条件与方向,因此整体而言,在未来一段时间(3-5年)内,中国烟草行业将沿着当前形成的良好趋势,进一步稳步提升与加速发展。具体而言,未来几年中国烟草行业预计将呈现如下一些发展趋势:(1)“中式卷烟”渐入人心“中式卷烟”这一概念提出于11.5初期,其提出的目的是建立中国烟草发展战略,提升中国烟草企业应对WTO履约的后发展能力。作为一个行业整体战略,虽然对于这一概念行业内进行了广泛的讨论,但大家对于这一概念仍然没有一个清晰明确的认识。但随着近几年国内各卷烟品牌的提升发展,目前国内的卷烟消费市场对国外混合型卷烟的接受与喜好程度较前几年已经有了显著的下降。市场上已经形成了大量产品风格特点与国外混合型卷烟有明显差别、适合国内消费者消费习惯、受市场广泛欢迎的卷烟产品,而这样的产品出现,就是“中式卷烟”发展成效的标志性成果,也是中国烟草产品今后抗衡跨国烟草集团的竞争实力的集中体现。可以说通过

  市场的培养,“中式卷烟”已经初见雏形。在这一良好的发展基础上,“中式卷烟”将会进入到一个集中发力时期,为了确保“中式卷烟”的独特竞争优势,中式卷烟将会力争构建起具有自身特点的独特的技术体系,形成与国外烟草产品更加差异明显的技术差异。而目前国内卷烟除产品原料配方技术与国外卷烟企业有明显差异外,在生产装备、生产工艺、配套材料等方面大多引进了国外技术,没有形成与国外卷烟产品的显著差异,影响了“中式卷烟”技术特点的充分展现。因此在未来几年,国内各卷烟企业对于适应中式卷烟需要、与国外现有的卷烟生产工艺和配套材料技术有明显差别的新型技术及产品将有着迫切的需要。

  (2)卷烟产品结构的整体性提升得益于中国整体经济实力的快速发展和消费能力增强,在烟草行业相关政策的引导下,近年来,烟草行业整体产品结构显著提升。2011年,全国单箱批发均价达到2.66万元,同比增加0.16万元,相当于卷烟批发条均价达到了106元,标志着正式进入到卷烟单条百元时代。在国内整体卷烟销售规模基本保持稳定的情况下,持续提升产品结构将是烟草行业的必然的途径,预计未来几年,中国卷烟的平均销售价格有望达到与西方发达国家持平的水平。但继续提升产品结构,也出现了阶段性的困难。在过去几年,烟草行业提升产品结构的主要手段方法包括:推出大量的天价烟,在帮助品牌提升形象的同时,支撑与拉动结构提升;通过品牌整合,淘汰

  部分低结构品牌;减少部分盈利能力弱的弱势规格供应数量等。但随着国家局“532”“461”战略的推进实施,这些手段都已基本用尽用、足。持续的推出天价烟、高档烟,让大家都已经开始习以为常,这些产品的推广已经再难以形成更多的市场轰动效应,对品牌价值的拉动作用已经大不如前;能够整合与缩减的弱势品牌与弱势规格已经所剩无几,目前支持中国烟草市场的产品都是具有广泛市场影响和深厚消费习惯的大品牌核心规模产品,提升结构的工作已近开始进入到提升当前消费者最习惯、最熟悉的卷烟品牌核心规格的结构提升阶段,这也可以解释为什么当前卷烟市场推出成功的新产品、并快速上升为市场主销规格越来越难。因此,卷烟企业进一步提升产品结构必须在当前的主销规格上想办法、动脑筋。个人认为,在未来几年“提升结构”的工作将出现从市场概念炒作向提升产品的实际价值回归,即各卷烟企业将通过更加务实的工作,提升核心规格产品品质性能,并通过这些品质性能的改进,获得跟稳固的消费者认同,进而为这些产品提升市场销售价格奠定基础,从而实现行业整体结构的进一步提升。而这样的发展可能将对卷烟企业提出的挑战是:“如何用品质质量有限的原料资源生产出品质更好的卷烟产品”。因此在未来几年,围绕提升优质原料资源供应量这一命题,在提升烟叶种植管理水平的相关技术、提升原料品质与可用性的新型调制与处理技术、能够改善卷烟品质的加工技术将会产生广泛性的需求。

  (3)品牌集中度进一步提升,品牌规模显著增长过去几年时间,国内一些核心卷烟品牌的规模获得了显著的增长,“十二五”在开局之年,全国就已经有3个品牌突破了300万箱,多个品牌接近或超过200万箱,“532”目标的有望提前超额完成,未来国内很可能出现700、500万箱规模的品牌。为了有效增强国产卷烟的品牌认知度,提升中式卷烟相对于国外产品的综合竞争力,在未来一段时间,通过市场选择与行政推动的联合力量推动卷烟品牌规模的进一步提升增长,仍旧是中国烟草发展的大趋势。一方面,打造具有市场影响力的规模性卷烟品牌首先需要卷烟产品具有鲜明的、可识别的风格特征,便于消费者认知接受,并形成稳定的消费习惯。另一方面,提升品牌结构规模,将采取跨省合作生产、品牌联营等方法开展,而这样并非非常紧密的合作关系,对卷烟品牌产品质量的稳定性与一致性提出了挑战。因此围绕卷烟品牌规模增长的需要,能够有效增强与稳定卷烟品牌风格特征的技术与相关产品、保障卷烟异地加工质量稳定性的专业化技术服务将有不少的市场需要。与此同时,随着卷烟品牌规模的提升,市场上卷烟品牌将更加集中,我们可以服务的对象范围将日益缩减,而剩下的卷烟企业对服务的专业性与针对性要求将提升到一个更高的要求上,因此针对我们主要服务品牌的深入技术分析,将增加我们同顾客的合作深度、促进我们的业务更加深入的发展提供必要的支持保障。

  (4)卷烟焦油释放量的进一步减低,低焦油卷烟成为市场主流通过过去10余年的技术积累,国产卷烟产品的焦油含量有了显著的降低,目前国内卷烟焦油的焦油上限在2011年已经调整到12mg,大量的1mg、3mg、5mg、6mg低焦油卷烟新品大量涌现,部分8mg的产品已经开始成为市场上的主导规格,一些品牌的低焦油卷烟产销量已经达到了40万箱。在未来一段时间,低焦油卷烟的市场影响力将进一步提升。一方面这源自政策的主导,在“十二五”末,国内卷烟产品的焦油上限将进一步下调至10mg。同时在这几年低焦油卷烟产品的大力推广,已经培养了一批习惯于低焦油卷烟的消费者,低焦油卷烟的市场的孵化取得了初步成果,预计在未来几年,在大中型城市,将会出现稳定的规模性主销规格的低焦油卷烟产品。而低焦油卷烟产品技术发展所面临的主要矛盾是如何在降低焦油的同时,尽量保持卷烟产品良好的抽吸质量与生理满足感。因此低焦油卷烟配套材料与产品、低焦油卷烟相关设计开发的系统集成研究技术、卷烟增香技术与提升卷烟抽吸生理满足感的相关技术将会形成更加急迫的市场需求。

  (5)卷烟的有害成分释放将成为行业的一项控制指标随着社会环境对吸烟健康的日益关注,中国烟草的应对策略,除了推进卷烟降焦外,就是推进卷烟的定向降害工作,卷烟危害性指数的提出是这一工作就是这一工作成果的集中体现。目前行业卷烟产品

  的危害性指数控制,还主要停留再定期的检测对比与科技项目引导发展阶段。但为了给控烟工作一个交代,也为了有效应WTO开放中国烟草市场的要求,给中式卷烟建立一个抵御国外烟草技术壁垒,很可能在未来几年卷烟危害性指数会成为中国卷烟产品的强制控制标准。而为了帮助与支持卷烟产品的定向减害,在能够帮助卷烟实现定向减害的相关技术、材料、工艺方面将会有明确与广泛的需求。

  (6)卷烟产品对特色化、个性化倾向将更加突出为了在未来的市场竞争中取得新的机会,未来的卷烟产品将会追求更多、更丰富的创意元素(例如独特的外观、独特的颜色、独特的抽吸风味、独特的包装形式、材料)以吸引消费,因此这些具有独特外观特点与卖点的材料与产品将是未来卷烟材料市场的将是一个新的市场增长点。根据上面的分析,未来几年中国烟草行业将在之前形成的基础上,进一步快速提升发展,而这样的发展将催生大量的技术创新要求,如下一些技术领域与方向是值得我们考虑与重视的:(1)适应中式卷烟需要,与国外现有的卷烟生产工艺、配套材料技术。(2)提升原料品质与可用性的新型调制与处理技术。(3)能够有效增强与稳定卷烟品牌风格特征的技术与提升卷烟产品质量稳定性与一致性的相关技术。(4)卷烟降焦的相关材料、工艺、集成设计技术,和卷烟增香

  与提升抽吸生理满足感的相关技术。(5)定向减害的相关技术、材料、工艺。(6)帮助卷烟形成独特价值卖点与个性化特点的新型材料与生产制造技术。除此之外,对于能够降低卷烟生产成本、提高烟草废弃物综合利用效率、减少烟草生产环境危害的相关技术也是我们可以考虑与关注的方向。

  二、近年来国内烟草技术的发展方向与趋势近几年来,围绕中式卷烟发展需要,行业从多个方向与领域系统推进开展了技术攻关研究,并先后启动了烟草基因组计划、高香气低危害烟草新品种育种、无公害烟叶工程、基本烟田治理工程、特色优质烟叶开发、卷烟增香保润技术、卷烟减害技术、中式卷烟制丝生产线、超高速卷接包机组、造纸法再造烟叶技术升级等十项重点转向,通过这些技术研究工作的有序开展,国内烟草与卷烟生产的相关配套技术获得了快速发展。其中一些重大的技术发展成本包括:在烟草调制技术领域,目前行业已经基本完成了烟叶成熟度评价方法研究、烘烤工艺优化以密集烤房及配套技术,目前行业已经推广了40多万座密集式烤房,有力的提升了行业烘烤调整的技术水平的同时,也为在烘烤调制环境引入更多新的技术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和基础。在卷烟产品设计领域,目前行业已经建立了原料、主要材料、原

  料化学成分和卷烟产品理化指标的数据库,形成相关产品设计的数学模型,为卷烟产品的设计开发与焦油控制形成了系统的技术保障体系。并且形成了对低焦油卷烟选择性香味补偿的评价原则,有力的支撑了行业的降焦工作进程。在打叶复烤领域,行业系统开展了打叶复烤工艺参数优化、打叶复烤设备开发的系统研究,并最终形成了小叶组打叶复烤技术,为烟叶质量的有效提升以及对烟叶原料的精细化分组加工提供了基础保证。在烟叶制丝技术领域,目前行业已经基本完成了制丝工艺质量技术水平评价方法体系建设,形成了分组加工技术体系,为原料加工效果的提升以及产品质量稳定提供了技术保障,并在HDT叶丝气流干燥技术、SH9梗丝气流干燥技术方面取得了进步,实现了对原料填充值的提升。在烟梗处理技术领域,烟叶已经完成了ESS烟梗膨胀技术的引进与吸收,并形成了微波膨胀、高压蒸汽爆破膨胀、条状烟梗等新型烟梗处理技术、有效提升了烟梗的膨胀效率、降低了杂气,整体改善了烟梗原料的可用性,但目前这些技术在大规模产业化方面还存在技术成熟性问题。在再造烟叶技术领域,目前行业已经形成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造纸法再造烟叶生产制造技术体系,实现了再造烟叶产品在卷烟产品的广泛应用。但目前国内再造烟叶产品相对于国外产品在生产制造技术方面还并未形成具有影响力的独有创新技术,产品对中式卷烟的支

  撑能力还未充分凸显。在卷烟降焦减害技术领域,行业形成了卷烟主流烟气危害性定量评价方法,设立了卷烟产品危害性评价指数,为行业的减害降焦工作提供了基础性的技术支持保障。在具体的应用技术领域,目前对滤嘴通风稀释技术、高透气度卷烟纸技术、造纸法再造烟叶技术、烟丝(梗丝)膨胀技术对卷烟烟气中的有害成分释放量进行了研究,形成了可以直接应用的技术成果,为卷烟焦油及有害成分的减低提供了必要的支持保障。同时对减害添加剂有了大量的研究积累,对各类生物添加剂、中草药添加剂、无机材料、新型减害卷烟纸、新型滤嘴材料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并获得了小范围应用,但目前还未形成具有广泛影响力的技术成果。在烟草香料技术领域,目前行业针对中式卷烟的应用技术需要,在天然香原料开发、香料前体、微生物发酵香料形成了广泛的研究成果,同时行业已经形成了烟用香料的安全性检测评价方法,为规范行业香料的开发与应用提供了基础技术保障。综上所述,目前行业在多个领域与方向进行了大量的基础研究,初步规范了行业的一些基础技术标准,为今后烟草的技术创新提供了基础保障,这些基础研究值得我们重视;同时这些基础平台的建立,为我们进行新技术、新业务的导入提供了良好的渠道与平台。但这些体系的建立,也对我们的技术研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需要建立必要的工作体系,以保证我们的研发质量与水平更好地达到行业要求。

  

  

最新文章

版权所有:博古范文网 2012-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博古范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博古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浙ICP备1201877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