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正文

元宵节随笔【10篇】(全文完整)

发布时间: 2023-01-01 10:05:06 来源:网友投稿

元宵节随笔1  元宵节俗的形成有一个较长的过程,根据史料与民俗传说,正月十五在西汉已经受到重视,汉武帝正月上辛夜在甘泉宫祭祀“太一”的活动(太一:主宰世界一切的神),被后人视作正月十五祭祀天神的先声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元宵节随笔【10篇】(全文完整),供大家参考。

元宵节随笔【10篇】(全文完整)

元宵节随笔1

  元宵节俗的形成有一个较长的过程,根据史料与民俗传说,正月十五在西汉已经受到重视,汉武帝正月上辛夜在甘泉宫祭祀“太一”的活动(太一:主宰世界一切的神),被后人视作正月十五祭祀天神的先声。不过,正月十五真正作为民俗节日是在汉魏之后。东汉佛教文化的传入,对于形成过元宵节的风俗有着重要的推动意义。

  元宵节花灯

  汉明帝永*年间(公元58——175年),因明帝提倡佛法,适逢蔡愔从印度求得佛法归来,称印度摩喝陀国每逢正月十五,僧众云集瞻仰佛舍利,是参佛的吉日良辰。汉明帝为了弘扬佛法,下令正月十五夜在宫中和寺院“燃灯表佛”。因此正月十五夜燃灯的习俗随着佛教文化影响的扩大及道教文化的加入逐渐在*扩展开来。

  又说元宵节起源于“火把节”,汉代民众在乡间田野持火把驱赶虫兽,希望减轻虫害,祈祷获得好收成。直到今天,*西南一些地区的人们还在正月十五用芦柴或树枝做成火把,成群结队高举火把在田头或晒谷场跳舞。隋、唐、宋以来,更是盛极一时。参加歌舞者足达数万,从昏达旦,至晦而罢。当随着社会和时代的变迁,元宵节的风俗习惯早已有了较大的变化,但至今仍是*民间传统节日。

元宵节随笔2

  光阴似箭,转眼就到元宵节了。

  似乎除夕的鞭炮声还在耳边轰鸣,满桌子的菜肴还在冒着热气,一个个小家庭还聚在一起成为一个超级大家庭,不敢相信这一眨眼的时间,竟然过去半个月了,元宵节就这样不知不觉地来了,年似乎要在今天晚上画上句号了。

  这个元宵节似乎与往年有所不同,它是以区工会的一条微信开始的。区工会以猜谜语送元宵的方法,拉开了庆祝元宵节的序幕,我有幸参加了活动,获得了免费领两包元宵的资格。周六,起床洗漱后,我就去了离家很近的指定的超市里去领取元宵,心想顺利的话,刚好当早饭吃。兴冲冲出门,进超市,却着实被大家的热情吓到了,好家伙,黑压压的都是排队的人,心想什么时候轮得到我呀,只能打道回府了。一个多小时后再次去,还是排着长长的队伍,我再次悄悄地回了。周日,怀着去碰碰运气的想法,第三次去超市,那知道和前一天截然不同,两个队伍都只有三四人在排队,于是很顺利地领了两包,喜滋滋地回来了,今天早上来不及吃,等晚上去慢慢品味。

  领完元宵,我又去了银行,又是免费的,只是不是元宵,而是花灯。等午觉睡醒了以后,我玩起了儿时的游戏,动手做起了花灯。虽然是按图纸贴的花灯,但等做好了,也还是有了满满的成就感,于是又是拍照发微信,然后把花灯挂在了餐厅个吊灯下,左看右看,满满的喜欢哦。

  虽然今天天公不作美,晚上是看不到圆月亮了,但能坐在花灯下,吃着滚圆鲜美的元宵,这个元宵节该知足了。

元宵节随笔3

  元宵节那天,妻特意的早早的关上了店铺,我也在家里准备好了可口的饭菜,一家人欢欢乐乐的推杯举盏,笑意盈然的吃了一顿团圆饭。饭后,拉着妻子来到浚河广场,闲散心情,品味人生。

  已经是初春了,虽然东风还带着一丝的凉意,但是凉意中,你会感觉到有一点温暖在里面。弯下腰,你会发现枯黄的草丛根部,那绿绿的小草已经冒出了头,好奇的和你对眼睛呢!

  已经接近晚上了,早早的就有人开始了烟花的盛会,站在广场上,时不时的能看到周围的烟花在空中绽放,那艳丽的,如菊花般的绽放的生命,在空中一闪而过,让人不得不凝神专注。专注间,童年的元宵节倏忽飘到眼前。

  小时的记忆中,就是一个穷,还有饿,能吃饱饭那就是最大的幸福,更别奢望在过年过节的时候买一些小孩子们喜欢的玩具,还有噼里啪啦响的烟花爆竹了。那时的烟花品种也是很少,有一种叫“提溜机”的烟花是我们的最爱,形状和烤羊肉串的竹签大小,点着后,向四周发出刺目的白光,一直燃完为止,这种光在夜晚看来更是明显。当时有句话说的好,“提溜机,小孩子等不到天黑!”也就是说,我们那些小孩子们,不等到天黑就开始放烟花了。

  那时,很难看到腾空而起的烟花的,如果能碰到周围的邻居谁能买一两个那样的烟花,我们小孩子们老早的就围聚他家院子里,眼巴巴的等着燃放,那情景,和看电影一样的稀奇和期盼。

  元宵节最过瘾的是放灯时节。每到元宵节的那天,母亲老早的就用胡萝卜挖好了一个个圆圆的灯,用茅草杆裹上棉花当灯芯,里面再滴上几滴花生油,灯就做好了。夜晚来临,敬天的时候,就开始放灯了。把灯都摆放在堂屋的桌子上,一块点燃。霎时间满屋生辉,我和哥哥便端着灯,每个房间门口都摆上两盏,大门口也会摆上,村庄的中心路口也会摆上。特别是在中心路口摆放的花灯,更能看出谁家的富裕和手巧的。往往精致大方的灯会受到赞扬的。

  放完灯后,便是我们小孩子的自由时间了,那个时节就是我们的最快乐的,没有烟花爆竹,但我们有我们的法子,把去年用了一年的刷子,上面沾了很多的油腻,当做烟花;还有把花生油的油篓子,藏在身后的;还有把抹布,偷偷的沾点花生油,裹在塑料布中的;……一切备齐之后,我们大呼小叫的疯跑在空旷的田野,离村庄不远的地方,点燃我们手中的能闪亮的东西,在空中画圆圈,或者疯跑,或者互相扔过来,相互的取笑……远远望去,只见银华飞扬,笑语一片。但往往正月十六母亲们做早饭时,才发现不见了刷锅的刷子,或者不见了盛油的篓子,或者其他的东西,最后的结果是狠狠的把我们训斥一顿才会罢手。正月十六的时候,我们见面时,都是一脸的尴尬或者是臭样!

  ……

  长大后背井离乡,四处漂泊,居无定所。

  但每到元宵时节,眼前总会看到一个瘦弱的男孩,手拿点燃的刷子,在田野里飞舞,那艳丽火光,照亮了他的笑脸。

元宵节随笔4

  又从茫茫人群中邂逅了你熟悉的脸颊

  那一瞬间仿佛刺痛了十年前的那一晚

  那晚也是星星站满了天空

  也是月光轻轻的洒在身上……

  一样的人共同走过同样的街

  一样的笑容一样美美的心情砰砰的心跳

  一样淡淡的忧愁无法说出口

  回忆将我们扣留

  牵着你的手一直走到最后……

  时间又从容的从我们指缝间悄悄带走了十年

  看着那朵朵烟花盏盏孔明灯

  眼角禁不住不愿让你看到的泪滴

  我已不敢奢望下一个十年的今晚我们还会这样相聚

  只愿深深的思念如缕缕清香默默的萦绕在你的身旁……

  多么希望我们的记忆永不褪色

  让自己清楚的记得那么多瞬间的幸福

  闭上眼看到十年前的一幕一幕

  无意间嘴角一撇

  十年后我们的手已不能紧紧的相牵

  眼神中再也透不出那朦胧

  再一个十年后我们还能奢求什么……

  相聚总须散

  月满必成残

  一年又一年的去

  一年又一年的来

  我们在这去来中改变

  可总有那么几句话成为我们回忆的誓言

  (不)再年轻

  (曾)经同窗

  (忘)记岁月

  (记)起涟漪

  ……

元宵节随笔5

  夕阳西下,红彤彤的大大的圆,镶嵌在低矮的天际。车奔跑在路上,风暖暖的,外面的世界,春光无限,万般美好。

  远望,桃花灿若云霞,梨花洁白如雪,片片红白相间的云朵飘在山坡上,如梦似幻。地里的小麦刚刚经过灌溉,绿油油的麦苗,听得见争相拔节的声音。路旁的绿化带里,海棠花绽开灿烂的笑颜,国槐嫩嫩的金黄,织成一条锦缎,向路的远方漫漫伸展开去。垂柳借着风的摇曳,轻柔的抚摸着这匹锦缎。迎春花早已给这个美好的季节,系上了精心编织的金色腰带。针叶松和侧柏严肃的站在路两旁,强烈的色彩冲击着眼球,目不暇接,心也随着畅快了起来。

  湖边。一片茂盛的杨树林,嫩嫩的新叶,被风吹着翻来覆去的跳着独特的舞步。喜鹊的家,已经被这天然屏风遮住 ,鹊妈妈在孕育后代呢,不愿被打扰到吧。漫步林间 ,耳边不断传来小鸟清脆悦耳的啾啾鸣叫。碧波荡漾的湖面,波光粼粼,钓友们安静的坐在岸边,聚精会神的盯着湖面那个忽上忽下随波浮动的浮漂。干枯的芦苇,头上还顶着去年的芦花,只是颜色有点暗淡,失去了往日的繁华。新生的芦苇,蓬勃的张扬着,给人新的活力。远处,一对野鸭在悠然自得的相互追逐嬉戏。忽然,像喊了口令一样, 耳畔传来青蛙的合唱,这不是夏季枯燥的呱噪,这声音,听起来温柔,自信,甜蜜,充满浪漫的期待,这是爱情的宣言!他们都在找寻那个共结一生的伴侣的和声。

  夜,慢慢降临了,整个世界被黑色的夜幕包裹的严严实实,只有天上的星星在调皮的眨着眼睛……

元宵节随笔6

  每到元宵节,都会想起小时候的那些趣事儿,依然津津有味儿,那还有个顺口溜儿呢:年年有个正月正,正月十五闹花灯。

  小时候不知道什么是元宵节,也没听说过,只知道正月十五, 正月十五的晚上,每个小孩儿手里都拎个花灯笼,走村串户,是一件很高兴的美事儿。

  我们小时候过正月十五,可没有现在这么热闹,我们家住在中原农村,比较闭塞,在五六十年代物质贫乏,生活贫穷,农民靠天吃饭,所以对于过年非常重视,为祈祷来年风调雨顺,能有一个好收成,人们都小心翼翼,敬奉天神,大人们叮嘱孩子只能说吉利的话,不能说丧气的话,生怕得罪了老天爷。

  大人们看正月十五和大年初一同等重要,据说大年初一代表着前半年,正月十五代表着后半年。

  我们那个地方全部都是旱地,只能种小麦和杂粮,从来不种稻谷,从小到大也没听说过汤圆, 正月十五的晚上,不吃汤圆只吃饺子,

  我们那里没人做烟花,附近只有一两家鞭炮房,没有舞龙打狮子的,最有钱的人,也只能买几挂长鞭炮和大雷子以显富足,小孩儿们能得到一些零散的花炮放放就高兴的屁颠屁颠儿的。

  虽然穷困,农民也会想尽办法,把节日过得有声有色,每到正月十五,各家各户提前用自己的智慧和巧手,做各式各样的彩纸灯笼,里边放上蜡烛,有鱼形的,龙形的,有方形的,圆形的等等,最拙笨的人也会在马灯的玻璃罩上贴上彩纸条儿,也算是花灯吧。

  到了十五晚上,把花灯挂在正门两边上方,和院里的树枝上,整个村子灯火辉煌,和如水的月光遥相辉眏。

  吃过晚饭以后,成群的人们站在村头观望,别有风味烟花盛宴,大孩子们手里拿着绳子,抱着攒了一年的刷子头儿,笤帚头儿,去村外放烟火,小一点的孩子们提着各种各样的彩色灯笼紧跟其后,去到田头路边,用绳子把笤帚头或者刷子头儿的把绑紧,大孩儿们一字排开,然后点火,甩开膀子,开始揉刷子骨朵儿,有揉八字形的,有揉圆形的,一朵朵火花绽放在夜空。有一村子开始,周围邻村也都跟着开始,此起彼伏,似乎大家在暗中较劲,看谁揉的花样多,看谁的持续时间久,最终胜利者在月光下欢呼雀跃,四外庄邻居都能听见。有时候只顾揉的带劲儿,火星子散落头上身上,烧的头发呲呲啦啦响,也顾不得管。

  自己的刷子头和笤帚头都点燃完了,还意犹未尽,恋恋不舍的站在寒风野地,眼馋者周围村庄继续燃放的烟火,一直等到各村全部结束,回家对着镜子看看,一脸的灰尘,头发也烧成了卷毛。衣服上也烧了*,这是一年孩子们玩儿的最开心的时候。

  小时候常听大人们常讲一个流传的小故事儿:说古时候有个王姓人家,原本日子过得不错,村上的人给主人起个绰号叫王趴吽儿,大家一传十,十传百地喊开了,王家的日子一天不如一天,家里连连发生事情,几年后穷得叮铛响,食不果腹,衣不遮体。后来有人给他出主意,在正月初一和正月十六,抢放头一挂鞭。

  这样王趴吽儿大年初一,正月十六抢了头挂鞭,大家都说:咦!趴吽儿起来了!应此口气,趴吽儿家的日子慢慢好起来,并且越过越好。

  这个故事一直激励着人们,在正月初一和十六早上看谁起的最早,抢放头挂鞭,祭拜神灵,迎春纳福,把过去一年的不快、晦气全部赶走,迎接新一年的福运。

  我们家乡有个传统,说是,十六儿十七骡马闲逸儿,传说,在这两天再忙也得把手中的活儿放下,否则,会得一种叫忙病,象神经病一样,两只手昼夜不停的这儿抓抓那儿挠挠。

  十六早上吃完饺子后,人们开始了一年少有的悠闲,老年人开始正月十六儿悠百病,老太太和老汉们分别三五成群消闲的游走在田边地头,塘岸河边,看着一望无际油嫩碧绿的麦田和清清流淌的河水,相互谈着家长里短,好不惬意。

  年轻的男人们则是聚在一起打牌,下棋,占方(农村人一种玩儿法),撂架(摔跤),这天谁撂倒谁都不准生气。

  男孩子们有的成群凑在一起,把捡到的哑炮缼折堆在一起呲花,有的大炮缼折了,炮念儿还在,点着后,象地老鼠儿一样,呲呲溜溜转几圈后发出最后的威力,崩的小孩儿们一个个小脸儿象张飞似的。

  小女孩儿们穿着花花绿绿的新衣服,聚在一起比赛踢毽子,跳大绳,几个女孩儿排成队,在大绳下扭来扭去,像一朵朵儿盛开的山野菊花,

  有些调皮的小女孩儿混在妇女群儿里,手里拿些短书秸秆,把秫秸杆儿劈开一小半儿,悄悄地夹在别人的衣服后边,象尾巴一样,提溜来提溜去,大家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笑的仰天和地,笑够了别人,摸摸自己屁股后也有个长尾巴。

  过完正月十七,算是年毕节罢,人们开始一年的辛勤劳动,有一句形容懒女人的话:过了十五没啥巴,噘着驴嘴去纺花,忽生想起个二月二,一下笑个仰摆叉。

元宵节随笔7

  元宵节。下雨。一周最后一个工作日。读书群里的小朋友感慨,过完元宵,新年就真的过去了。

  好友在群里直播汤圆制作的整个过程。看着非常诱人,现在自己能包汤圆的人很少了。大多去超市或者饮食店里买。这两天上海的几家老字号都排着长队。多半是上了年纪的叔叔阿姨,一买就是几盒,回家分给孩子和家人。

  记得小时候,只有新年才有机会吃汤圆。过年去亲戚家拜访。一般端上来的点心就是汤圆和春卷。那时候家家户户都是自己做汤圆,每家人的味道各不相同。即使是同样的馅料,吃到嘴里也不一样。朋友说奶奶家和外婆家的宁波汤圆虽然做法一样,但每次吃他还是觉得奶奶家的更香,更糯。开始不得其解,后来想明白了。因为每次他去,奶奶的汤圆都是现包的。所以比起外婆家包了一天放在那里,口感会更糯。

  那时候,糯米粉都是自家磨的。包汤圆的黑洋酥也是自己家做的。最喜欢闻炒芝麻时的那股香味,文火轻轻地逼出芝麻的油,炒熟后细细捣碎,拌上绵白糖,用生板油捏好,慢慢和匀后,湿的细纱布盖在上面。等包的时候,把和匀馅子捏成一个个枣子大小球。水磨粉处理好,也做成一个个小团。我就等着爸爸妈妈把馅料包进去,负责把它们搓圆。有时候,馅料不够了,也会用做八宝饭剩下的豆沙代替。再不行就干脆来个实心圆子。如果吃到就是中了头彩,那一坨黏牙的糯米团子,实在不是我喜欢的。

  还有一种特别的团子也是要元宵才吃得到。那天常会去逛庙会。最喜欢吃里边买的菜肉团子。一般是荠菜加上肉做的馅儿。真的软软糯糯,非常鲜美。当然还有鲜肉汤圆也是不错的选择。落座以后,点上一碗。有个尖尖头的是鲜肉,圆的就是黑洋酥。先咸后甜,吃完有说不出的满足。

  小时候元宵节最喜欢去“轧闹猛”。城隍庙和大世界都会有灯会。小孩子们人手一个兔子灯。大家会比谁的大,谁的漂亮,爸爸妈妈手都很巧,每年我都会有新的兔子灯。各种颜色的,里面有一小节蜡烛。装上四个轱辘,拉着就能走。等到去参加灯会的时候,还可以看到漂亮的宫灯,巨型的红灯笼,还有看着稀奇的走马灯。灯上的装饰画多半有吉祥的寓意,或者是各种故事。最喜欢做的事情是猜灯谜。灯下的纸条上写着谜面,如果猜对了就可以把纸条摘下来,去兑奖处,答案正确可以换到礼品。记得自己得到过一个小皮球。那大概是陪了我很长时间的一个玩具。

  已经好多年没有去灯会了,孩子小的时候过节还买个兔子灯什么的,不过已经是塑料的,里面一个小灯泡。满大街都是,没什么新鲜的。慢慢的元宵节最多就是大家吃顿饭,尝几个汤圆应应景。实在没有小时候,那种过节的味道。虽然这两年常常听到“仪式感”这个词。不过这些民俗对现在的孩子而言实在有些遥远。他们是数字时代成长的一群人。传统对他们来说繁文缛节太多,也没什么特别有趣的地方。也许以后,元宵节连汤圆都不吃了。

  雨天没有办法赏月。元宵节就在*凡的日子里过了。不过想想家人可以吃顿团圆饭,生活*安顺利,衣食无忧。佳节有祝福,已经足够圆满。感恩!

元宵节随笔8

  元宵,我是在前一天晚上意识到的,突如其来的学校社团要求写点关于元宵的文字,于是查关于各种元宵,一个晚上都在天南地北的元宵汤圆种类的美味图片以及介绍中睡去。早上起床被母后大人叫起来吃了黄糖煮的小汤圆,想起昨晚看的各种美味,心里还是很不过瘾。

  不过好像节日的气氛并没有在这个人们即将开始忙碌的日子猛然间的浓厚起来,街道也没有突然的喧哗起来。和父母在外吃过一顿晚餐散步回家时,小区门口的阿姨还是热情招呼母亲三缺一,父亲把一箱牛奶放在了车的后备箱准备着明早送我回学校。夜晚一声声打破宁静的爆竹声才让人有一点点节日的安慰,这个民族还是存在对古*俗的依恋的。每次不经意间抬头看见一瞬即逝的烟花,我的心总是恐惧。不由自主开始害怕,产生美好的事物总是短暂让人抓不住,害怕自己在面对这个弱肉强食的世界,不能把控自己所珍视的东西,那些干净的独一无二的装在我心的玻璃瓶的美好。因为自己的怯弱,让它们染上世俗的灰尘,变得污秽不堪、面目全非。我很久没有放过烟花了,不过前阵子一位高中时期重要的老师结婚,我还有幸拿到礼炮。当一对新人互相扶持着在红地毯缓缓走上台,我的手轻轻一旋转,闭起四处散落的五颜六色的礼花,我好像第一个感官是哪”轰“的一声巨响,还好我手握的足够紧。不过,在以后漫长的岁月,我想握住的美好还能被握紧吗?

  我整理行李很慢,总是担心有遗忘的东西未被带走。习惯把要带的东西一样一样记录在手机备忘录里,最后再核实一遍。我们其实都知道尽管东西都带走的干干净净,家的味道是带不走的。新的一学期,新的一年里,我想把所有慵懒、一事无成、全部当作烟火一消而散。我总不能一直忍受这样的自己。想要开始变得积极向上起来。于是问母亲:”一个人变优秀的过程总是孤独的。“你要选优秀还是孤独。”母亲很笃定告诉我,还是优秀。很好以前,我总是在大部分人面前掩饰自己的不合群,开着玩笑尽量像大家一样聊八卦聊电视剧,可是只有我自己知道我不喜欢自己那样子,甚至是讨厌。我很高兴,在假期漫长的自己与自己独处的时间里,我的价值观人生观又重新回到轨道上,所有原原本本的自己回来了。我也更加确信新的一年,我可以去变成自己想要的样子,或许那个过程是孤独的。

元宵节随笔9

  又是一年元宵节,校园的角落挂满了火红的灯笼,不由自主的想起儿时的欢乐。

  每当此佳节来临,早晨在家门口放一长串鞭炮,在噼里啪啦声中迎接她。当夜幕降临之际,我们开始拿出父辈们买的各式各样的灯笼,再给灯笼中点上一根小红蜡烛,这欢喜的时刻便开始了,小伙伴们聚在一起,走街串巷,边走边喊:“走了,看社火去了!”我们家乡的习俗,正月十五是要耍社火的,先去庙堂拜神祈福,然后扮演关公等各种大神,去村里各家进行表演,顺便收些拜神礼,大家一起吃吃喝喝,玩玩……锣鼓喧天,各路大神挥舞着自己的神兵利器,在院子里来回耍把式,主人家又是放炮,又是发烟,又是端上美味佳肴,又是献上拜神礼品,可热闹呀!如今远在他乡,挺熟悉的调子,看一样的灯笼,心中却是兴奋不起来。都说:如今最好,别说来日方长。时光难留,只有一去不返。将所有都概括了。

  在《金蛇狂舞》的曲调中,追忆熟悉的身影,寻觅童颜欢笑,探寻欢舞中那份淳朴与憨厚。呼呼的北风将雪花挑弄,片片雪花在北风中变身成一粒粒,扑到我们的脸庞,那份痛在此时已经变成了温暖,亲切,爱恋。一行行小脚丫的痕迹在白茫茫的路上,留下了太多的眷恋,太多的温馨,太多的甜蜜。此刻最幸福的便是几个伙伴一起滚铁环了,虽然手套露出了五根手指,指尖早已麻木,却不减弱我们奔跑的脚步,娴熟的铁环转弯,刹车,起步都在那一条条小路上留下了深深的印记。

  似水的流年里,往事成行行热泪,洗刷着蹉跎岁月带来的伤痛。在静寂的茫茫白雪尽头,留下了不曾停歇的脚步。天边的白云依旧,我在这头,你却在那头,共同遥望着这份静谧的纯洁,在这欢乐祥和的火红岁月里,我们都默默的为心点起灯,即使不能照亮所有的黑暗,但足以照亮眼前的路,足以。曾经的兄弟情深,曾经的海枯石烂,曾经的同甘共苦,都在这漫漫长河中淡然。炽热的烛光在灯笼中挥洒着汗水,将生命的最后一余温热赠予人间,在雪白的大地上显得格外耀眼。任岁月流淌,人去,茶凉;任时光变老,冬去,春来;任人情世故,微笑,变暖。儿时的欢乐中,尽头寻觅着父亲的憨笑,母亲在厨房翻炒的余温。门前的那棵树依然挺立,只是没有了往日的葱绿,光秃秃的树枝上蒙了一层白纱,树根处堆积的雪已经融化殆尽,唯有几只麻雀在枝头欢歌。忽然记起那句:每逢佳节倍思亲 ,也许都和我一样,今天都会想起曾今吧。

  动听悦耳的铃声响起,哦,放学了。同学们今晚会不会跟我小时候一样,一起度过这样美好的时光?校园里欢快的音符伴随着回家的脚步,走起!

元宵节随笔10

  今天又是情人节 今天也是元宵节 双节应该很快乐 可是今天没有你 与里是你有理 与情你没有真懂 不管怎样我会真记在心 可惜距离遥远 无法把花送给你 我绞尽脑汁想了半天 找出我的画笔 涂上颜色折成玫瑰 在心里悄悄的送给了你 让风儿给你捎去 双节那天我想偷偷...

  每年的正月十五,如果时间允许我都喜欢回老家过,因为在我的老家闹元宵才是正月里的重头戏,从正月十三开始,家家户户开始张灯结彩,大红灯笼从顶楼一直一溜烟地挂到一楼,门外的走廊上挂满了一盏盏精雕细琢的大木雕灯(要知道我老家可是有名的木雕之乡啊)...

  这是我20xx年的第一篇日志,安逸的假期在我的慵懒中溜走。咋暖还寒好个冷,风还是那么硬朗。带着一颗热切的心出行,有个地方让我归心似箭,那是亲情的诱惑。往北走给我浪漫,那是灯的魅力。有爱陪伴在身边融化了冬的冷漠,列车疾驶*原,穿过山洞隧道,在气...

  到处充斥着无奈,心头塞满了困惑。 因为你是我的唯一,想对你说的很多。 谢谢你亲切的启迪,我会试着做一位识时务者。 爆竹的烟尘还未散尽,新春的问候此起彼落。 尽管节日过的有些疲惫,人们依然兴致勃勃。 十五的花灯正在粉墨登场,又一场盛会如荼如火。...

  很小的时候,元宵节对我而言的全部意义就在于趴在暖热的灶台边,看着锅里起起落落的汤元使劲咽口水;再大一点,元宵节在我心中就变成了红通通的颜色,穿着红袄红裤,追逐着红红的灯笼红红的鞭炮满街乱跑;到了青涩的年龄,元宵节悄然幻化为一句宋词,月上柳...

  25天的朝夕相伴,在年味渐渐淡出,元宵节的到来后,宣告了暂停。从宁静走向喧闹,从欢乐又归于*静。 题记 不经意间,道旁的绿树又换上了嫩绿的新装,悄悄地踮起脚尖,春已经溢满了。那校道的花圃里,那不知名的花,挤出了旁边花木的空隙,悄悄仰起了粉红的...

  今天真是个高兴的日子! 20xx年暑假的时候,我开始学着上网,学着打字,那时候,还不懂开通空间和看空间里的文字 。后来,有热心的朋友帮我开通了空间,开始,也只是转载别人的日志,或是把书上自己喜欢的文章 放到空间日志里。再后来,自己也学着写日志,把...

  元宵节那天,阳光明媚,带着儿子到超山玩了一趟。十多年没去,发现十里梅花香雪海成了名副其实。暗香浮动,游人如织。我们登高望远,玩得不亦乐乎,途中还遇到了几位多年不见的好友。只是下山的时候双腿直打颤,心中不免感慨,岁月不饶人。 晚上和父母一起在...

  元宵节月圆, 日出雾霾散。 春来及时雨, 和风艳阳天。 街衢打秧歌, 大道行旱船。 童叟穿新装, 男女舞蹁跹。...

  烟花鞭炮震天鸣,龙舞秧歌走太*。 正值上元圆月美,恰逢佳节白云轻。 举杯畅饮开怀笑,把酒豪情慷慨生。 醉脸仰天明壮志,春风伴我起航程。...

  节后风和日渐长,经冬小草暗浮香。 街衢未化初春雪,瓦上依存昨夜霜。 水涨莺歌呼细雨,林青雀跃着新装。 南归紫燕奔飞急,效做民工建筑忙。...

  骏马元宵节日来,吉祥笼罩满楼台。 银灯耀目家园美,玉带漂飞街道摆。 姐妹同行猜词语,同窗朗诵赋诗才。 孩童嬉笑人前挤,老妇秧歌舞步徘。...

  今宵正是月初圆,人间天上舞翩跹。 花灯似海星河落,火树如银玉镜悬。 更已尽,夜无眠。青梅未老手相牵。 共猜诗谜盈盈笑,再向斜桥疏影前。...

  银花火树灯如昼,上元节,黄昏后。 月影徘徊人邂逅。 冰轮辉映,暗了星宿,春夜凉初透。 笑声响彻亭台囿,何处玉楼洞箫奏。 皓腕柔荑舒广袖。 佳期鸾梦,檀郎闺秀,约定终身候。...

  今年的情人节非同往年,竟然和元宵节是同一天,据说19年一遇呢!前年的情人节,紫菡写了篇日志《没有情人的情人节》,去年的情人节,紫菡写了篇日志《情人节,好想听你说那三个字》,老公虽然没和俺说那被情人恋人说滥了却百听不厌的三个字,也没送俺玫瑰花...

  元夕烟火华人盼, 宵汉星辉光彩鲜。 节日观灯逢挚友, 遇贤小叙雅兴欢。 上台对饮心怡酒, 情浅缘深笑九天。 人在天涯思故里, 节逢盛世贺奇缘。...

  元宵节,是我们精神的灯节 一个个过往的日子被洗得锃亮 我们的心灵趋光,在灯下翻晒 今夜,将所有的美好用光挥洒 无数心愿含蓄在光影的造型 一条人流经过,这些停在岸边的 灯火,俯身让眼睛上路,丰收 吐出嫩芽,爱情挂在桃树枝头 我们不再担忧月的缺蚀 家是...

  一个人不是孤独,思念一个人才会孤独,思念一个失去的家就会满怀孤独---- 樟_[ 又是一个蓄满念想的日子-------元宵节。 元宵熟了,漂在锅里,轻轻一拨打着旋儿,像我扑棱扑棱的心跳,我知道这又是一个心花摇曳思念的时刻。 满怀柔情,几丝眷念,花开有声...

  每到元宵节,就不由得记起了母亲做的荞面清油灯盏。 少小时节,家境贫寒,为了使我们感受到节日的欢愉,体验到喜庆的兴奋,母亲在元宵节的前一天或是前两天就开始忙碌了。 首先要做的是灯笼,我们六个人(大哥在外当兵),最少要做三、四个灯笼才行。父亲把...

  元宵节,我们就想到团圆,与亲人的团圆。 第一个团圆,也许从我们像一个圆圆的肉球孕育在妈妈腹中开始。 那一刻,我们黏着母亲的躯体熨帖千年万载神圣的记忆。 终于,我们从母亲的腹体中分离出来,但我们不是第一个,也不是最后一个。 从此,我们迎来了一个...

  元宵节的爆竹声此起彼伏,年的喜庆气氛延续到今天,算是又一个高潮!从大年初二,街上就有人陆陆续续地选购汤圆,高中低档各色价格、品牌的汤圆琳琅满目。当然,普通百姓选择最多的还是那种包装简单、制作随便(有的甚至不够圆)、无名无牌的大众汤圆,因为...

  今天起床来读《武汉报纸》,读到《元宵特刊》中的一篇文《元宵节的爱情故事、诗词及其它》,才意识到*传统的元宵节是如此的充满诗情画意和浪漫情怀,忍不住在此拾人牙慧一番,写下自己对元宵节的记忆和怀想。 据说有不少文章曾经引经据典地证实过,元宵节...

  春节刚过元宵节刚过 人们才谈完火车票团圆饭 才谈完灯火与烟花 2月14就来了 据说他是外国人的节 有个好听的名字叫情人节 这个节日很传染 而且不带任何的抵抗力 这一天玫瑰花开到茶糜 巧克力的味也绽放在舌尖 虽然我没有情人 可这样的好日子我怎舍得错过 还好...

  因为今年是龙年的缘故吧,元宵节的秧歌队伍里,打腰鼓的不少,但舞龙的更多,而舞者却都是上了年纪的,但那骨子里的欢却不减当年,那长长的龙就在他们手里挥动着,那龙就在他们的眼里飞舞着,那龙就在他们的心里升腾着,掌声笑声叫好声就那么响亮亮的敲开了...

  看望父母时,顺道到老邻居家拜望。 恰是元宵节,邻居一家正和几个朋友团聚,两个孩子又比好久前长大了一些,热闹的氛围,满是温馨。告别邻居后,一句话突然从心里冒了出来幸福是堵矮矮的墙。幸福本不远,只要愿意,稍微探探身,便能翻上矮矮的幸福墙。 邻居几...

  再过几日,便是元宵节了。不免想起关于元宵节的句子: 去年元月时,花市灯如昼。月到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月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生查子.元夕》 此词一说为北宋欧阳修所作,另说为南宋女词人朱淑真所为,哂词品人士辞,后者之..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元宵节的时候,我总会想起稼轩的词句。这词句,好像是我心中节令的一扇雕花的古木门,一到烟花闪起的时候,就会被我用手轻轻推开,享受佳节带给我的那份美丽心情。 幼时,生长在农村,并不知晓正月十五就是我...

  元宵节过后,江南的天一直是阴雨缠绵,潮湿的季节,让人感到心情也在发霉。上午老天终于露出了半个笑脸,当地居民称这种阴雨变冷而又突然变睛的天气为开雪眼,也预示着可能会迎来一场大雪。江南本来就是少雪的地区,而三月的江南,雪天更是难得的少见,当我...

  解冻的河流 渲泄着冬日凝固的激情 震天的炮仗 炸响了万物复苏的渴望 在元月十五的正午 我温柔地给一盆含苞的迎春花浇水 静静地等待着一只运载阳光的鸟儿 带来有关你和春天的消息 栖息于只属于我一个人 思念的阳台...

  一 元宵节的月光,很美,很白,银河清澈,北斗参差,书生依然青衫一袭,伫立于尘世的某一角落,与其说是在赏灯望月,倒不如说是书生在期待着,千古冰清的月子,泼我一身浓浓的诗意。 一千二百年前那晚的月光,或许只属于你,行走在遥不可及的大唐,孤月空悬...

最新文章

版权所有:博古范文网 2012-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博古范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博古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浙ICP备1201877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