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正文

小学语文教学对思想品德教育的有效融入 (精选文档)

发布时间: 2023-01-07 15:55:05 来源:网友投稿

小学语文教学对思想品德教育的有效融入 小学语文教学对思想品德教育的有效融入摘要:近年来,国家大力推进新课程改革和德育工作,致力于不断创新改变传统落后的应试教育模式。作为一种思想性极强的课程,小学语文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语文教学对思想品德教育的有效融入 ,供大家参考。

小学语文教学对思想品德教育的有效融入

  小学语文教学对思想品德教育的有效融入

  摘要:近年来,国家大力推进新课程改革和德育工作,致力于不断创新改变传统落后的应试教育模式。作为一种思想性极强的课程,小学语文是在小学教学中实施德育教育的有力途径。因此,作为一名小学语文老师,不仅应该教给学生语言文字的基础知识,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能力,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而且还应注意利用日常教学活动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渗透。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为学生今后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思想品德教育;有效融入

  1思想品德教育融入小学语文教学的必要性

  首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融入思想品德教育,这是“全员德育”思想的必然要求。从当前小学教育的发展来讲,“全员德育”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指导理念,不仅仅是思想品德教师要对此加以关注,小学语文教师,也要对此形成认识。因为“全员德育”要求全体教师都参与进来,这样才能构建起“全员德育”的基本格局。所以,将思想品德教育融入语文教学,就是构建“全员德育”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部分,这是一个必然性的要求。其次,思想品德教育的融入,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全新要求。在《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中,对语文课程核心素养做出了解释,并且提出了培育学生核心素养的要求。在语文核心素养中,涉及学生的思想发展,而思想品德教育,重点就是促进学生思想发展。所以,二者的融合,也是语文教学的要求。最后,将思想品德教育融入语文教学,也是实现教学改革的必然路径。当前小学语文教学,面临着教学改革的基本要求。因为传统应试教育已经施行多年,在素质教育新时代,就要求教育教学做出改革创新,不仅要对学生展开理论知识教育,还需要关注学生内在的发展。而内在素养,自然也就包含了思想素养。所以,思想品德教育的融入是实现教学改革的路径选择。

  2小学语文教学对思想品德教育的有效融入

  2.1语文教师要为人师表,感染学生

  由于小学生年龄小,判断力不足,他们的想法很容易受到外部影响。所以小学老师的言行更容易成为学生模仿的对象,在老师的影响下学生的观念和价值观也慢慢形成。因此,作为小学语文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积极提高自身专业能力,为培养学生的优良品德和道德修养打下基础。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使用高质量的专业知识和自己的语言魅力,使学生相信自己的能力,激发学生的自学兴趣,并秉持公平和公正的态度,平等对待每个学生,注重关心每位学生的学习和成长,使学生感受到公平的意义。例如,在语文教学课堂的提问阶段,教师应向学生展示一个公正的服务平台,以展示自己,不仅要让学得好的学生回答问题,还要为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提供展示机会。在提问时,多让学习较落后的学生来回答,使他们感受到老师对每个学生的关心,并以自己的人格魅力来影响学生;二是要为人师表,以良好品格来感染学生,影响学生。例如,如果教室或校园内的道路上有垃圾,老师应在学生面前积极收集垃圾,或者当学生或其他老师需要帮助时,老师应及时伸出援助之手,帮助他人。此外,老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开展图书的捐赠活动,并向贫困山区的儿童捐赠自己不用的书籍。这种老师的言语举止会在无形中感染学生并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使学生逐渐养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

  2.2引导阅读,提高认识

  课程改革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因材施教,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实现教师和学生在课堂角色上的根本转变,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教师的“引导”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即导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主动探索;导思,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导法,引导学生勇于创新,自主学习。既然学生是课堂活动的主体,那么在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过程中,就应该重点让学生进行自我教育和自我养成。由于课堂时间有限,这就要求教师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课余时间进行自我教育。课外阅读就是最有效的方法之一。课外阅读是在学生自主、独立阅读的基础上进行自我鉴定、自我评价、自我教育的过程。课外阅读可以在潜移默化中促进学生

  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例如,在阅读校本教材《中华歌谣100首》时,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另外,课外阅读还能提升学生的语文写作能力、辨别能力和审美能力。由此看来,课外阅读不仅能陶冶情操,让美好的形象、思想和情感净化学生的心灵,提高学生的道德品质,还能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

  2.3创建出适当的教学环境,增强课堂感染力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给学生创建出一个合适的教学环境尤为重要,教师首先可以通过信息化多媒体教学的方式,创建出一个良好的思想品德教育环境,利用多媒体播放“正能量”的视频进行品德知识科普,让学生明白道德素质的重要性,让学生的身心受到感染。无形中养成学生良好的品德习惯。其次,教师还可以开展具有教育意义的课堂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受到熏陶和感染,比如在《父亲、树林和鸟》的教学中,文章主要描绘了童年时父亲带“我”进入树林给“我”讲述鸟的习性的经过,体现出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性。教师可以组织学生扮演“父亲”和“我”,并进行情节模拟和语言沟通,利用活动把学生引入到课堂活动中来。教师可以提前设置好剧本,题目为“父亲的树林”,教师为导演,学生为主演,省略掉一些舞台设计以及服装道具设计,让学生分别扮演父亲与我在树林中发生的一系列的“对话”。通过学生和教师的相互作用,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实践探究活动中引发思考,意识到“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从而养成爱护环境、热爱自然、尊重生命的良好品德。事实上,开展课堂活动并不是为了活动而活动,而是利用学生在活动中的体验折射出对人生的感悟,并在感悟中增强“自我”的提升。

  2.4结合实际生活来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思想品德教学,其实指的是对学生言行举止的培养,对学生在社会中的行为有着一定的指导性作用,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加强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使学生在面对热点事件与重点问题时可以依据以往生活经验及自身思想进行快速的判断,以此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结合现实生活来对学生进行现实主义教育,以此来增强学生判断和思想品德教育相关事件的能力。例如,在学习《腊八粥》一课内容时,教师可以根据实际生活来对文章进行讲解。腊八是一个传统节日,学生每年都会过。因此教师可以根据文章内容来对学生进行提问,使学生说一说在过腊八节的时候,腊八粥由哪几种材料组成,家中又是谁来煮腊八粥的呢?从而引出在腊八节喝腊八粥的典故,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贯穿思想品德教育思想,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传承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精神,并使其具备一定的传统文化知识。教师将实际生活与思想品德教育相结合,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学生提升自身道德品质素养,也可以增加其实际的生活经验,丰富学生的生活,利用现实生活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提升学生辩证性看待问题的能力,最终促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并促使其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3结束语

  将小学语文教学和思想品德教育融合起来,这是新时期语文教学应当关注的一个全新趋势,也是推动语文教学创新发展的有效手段。在具体实践中,要基于统一的教育目标,对教学活动进行优化设计,还要立足语文课程,将思想品德内容拓展引入其中,促进语文教学与思想品德教育的融合发展。

  参考文献

  [1]党爱娟.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思想品德教育[J].天天爱科学(教育前沿),2020(8):156.

  [2]李平.浅析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融入思想品德教育的方法[J].天天爱科学(教学研究),2020(7):124.

  [3]冯怡婷.基于语文教学分析小学德育教育的新思路[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1(2):244-245.

最新文章

版权所有:博古范文网 2012-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博古范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博古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浙ICP备1201877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