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工作汇报 > 正文

赴名学校考察工作汇报10篇

发布时间: 2023-09-01 15:20:05 来源:网友投稿

赴名学校考察工作汇报20**年4月22日——4月24日,在教育局张局长、教研室陈主任的带领下,全市30名初中校长对潍坊广文中学、潍坊五中、寿光世纪学校进行了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赴名学校考察工作汇报10篇,供大家参考。

赴名学校考察工作汇报10篇

赴名学校考察工作汇报篇1

20**年4月22日——4月24日,在教育局张局长、教研室陈主任的带领下,全市30名初中校长对潍坊广文中学、潍坊五中、寿光世纪学校进行了考察学习。这次学习感到很受震动:震惊一词可以用来概括这次考察的感悟。震惊潍坊课程改课的深刻与全面;震惊潍坊教育的腾飞;震惊潍坊教育管理的前瞻与精细。

一、潍坊广文中学:

1、学生素养:学生有着良好的行为习惯。从来没有看到学生的打闹、搂抱、说脏话。看到的是学生的文明礼貌,走路静悄悄,几人成行,特别是去运动场上体育课,学生排着队,打折牌子,这个牌子是学生班级名称。静静的,没有吵闹,但是每个学生的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恰逢学校组织实验技能考试。学生排着队静静的在那里等着。这是一种风景,这更是学生素养的高度体现,这一切源自学校课程的开发,源自学校德育大讲堂对学生心灵的感染。

2、家长委员会参与了学生的管理。在我们进教室听课的时候,看到有家长坐在教室里听课。下课后,对上课不认真听讲的学生进行批评教育。起初认为是学校的老师,一问,才知道是学生家长。原来学生家长委员会,安排每天有一名家长在学校听课,她说,他们的责任既是副班主任,又是班长的角色。帮助学校管理学生,同时对家长理解学校、理解教师做了有力的沟通。

把家庭教育延伸到学校,促进了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合力的形成。另一方面,广大家长积极参与学校各项事务,对学校办学行为、教师执教行为进行直接监督,促进了各项育人制度的有效落实。家长和学校一起携手育人,共同筑造出良好的教育环境让孩子健康、快乐成长。

3、课程开发极具特色。孩子的归结点是课程。孩子,家庭给予物质营养;学校给予精神营养。

成功构建起了“三位一体”的课程体系,即“生本化的学科课程”、“特色化的学校课程”、“个性化的活动课程”。课程包括学科课程-——素质教育的根基;活动课程——个性特长的保障;特色课程——学校特色的依托整合教材。

教师以现有的教材为基础,整合其他版本教材中最符合学生认知规律,最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部分,使学习内容更加适合学生。每学年为各学科提供3-5种不同版本的教材,各学科教师分工合作,共同整合教材,编制出适合学生的教材。整合教材还包括对教材内容进行结构体系的整合。例如,地理学科在学习国家区域地理时,整合为“低纬度的国家”、“中纬度的国家”、“高纬度的国家”三部分。是语文教研组为学生量体定制的不同题材的名篇,学生人手一册,三年内熟读背诵。

活动课程:发展学生的个性

“个性化的活动课程”包括“入校课程”、“国旗下讲话课程”、“主题教育课程”、“班会课程”、“综合实践课程”、“社团课程”、“节日课程”、“阳光60分课程”、“演讲与口才课程”、“离校课程”等十大课程模块,成为发展学生个性特长的重要保障。

特色课程主要指引桥课程

“引桥课程”是指为学生学习新知尤其是重难点的突破,做好前置知识或背景的铺垫。初一学生的小初衔接、初二学生的“两极分化”、初三学生高中学习的适应不良,都需要搭建引桥解决。“引桥课程”包含三个系列:一是小初引桥课程。旨在帮助初一新生消除学习的前置障碍,()适应初中学习。其基本流程是:梳理与初中学习相关的前置知识-并进行分析-找到前置缺陷-建设引桥课程-实践验证并总结。一般新入校的初一学生会用一个月左右的时间进行引桥课程。比如,英语学科中音标的学习就是小初引桥的重要内容。二是难点引桥课程,破解学习难点,减少“两极分化”。各学科老师给学生搭建的“难点引桥”,密切联系生活实际,从思维障碍寻找切入点,使学生对新知识的学习置于“前置知识”的铺垫之下,最大程度地帮助学生越过“障碍点”。基本流程是:“各学科梳理知识点→面向师生调研学习难点→研究难点背后的障碍点→建设引桥课程→实践验证并总结”。比如物理中在讲杠杆原理前,让学生先感知体验一下钳子、压水井等。三是实施“高中引桥课程”,着眼于学生长远发展,在初三为其顺利适应高中学习“搭桥”。学校为各科教师配齐高中教材,各学科教师把与高中学习有关的铺垫,放在初中相应章节中处理,为将来高中学习奠定基础。

4、学校校史馆:系统规范,具有极厚的历史沉淀。

学校校史馆既体现了学校悠久的历史,又凸显了学校的管理、教学、课改等各个方面。学校深厚的历史积淀彰显一色。

二、潍坊五中

考察时间:4月23日

这所学校是全国合作教学培训基地。多位专家和教育名人对学校予以指导过。

学校的校训:做适合学生的教育

课堂教学

教室内两面墙都有黑板,学生展示交流用。

作文:自评——互评——教师评

听了语文、历史、数学三节课,共同点:注重小组的合作。首先小组合作,发现问题提出来,学生予以解答。特别是历史课,在选择题的提问时,学生先回答,然后指出采用的什么方法。老师一是对相关问题拓展,而是指出回答该问题时的关键词语。材料分析题,特别注重方法,要求学生首先看问题,把要点划出来;再看材料和注释,捕捉有效信息;三是回忆有关知识点,列出答案。数学教师注重数学思想的应用。包括转化、等积法、建模思想等。

潍坊五中深入研究了学生的学习规律,围绕自主互助学习型课堂的构建,以“小组有效合作学习”研究为突破口,进行了坚持不懈地探索与实践,总结出了“三课型五环节教学”模式,改变了课堂结构,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课堂效益明显提升。

自主、互助、学习型教学模式

自主,是指问题由学生自己去发现解决,规律有学生自己去探索应用,概念由学生自己去概括提炼,文本由学生自己去解读感悟,实验由学生自己去设计操作,作业由学生自己去布置选择。

互助,是基于小组内外互动的学生问学生、学生教学生、学生帮学生、学生检查学生、学生影响学生、学生引领学生。

学习型,即由教为主变为学为主,由个体学习为主变为合作学习为主,课堂不再是教师讲授表演的舞台,而是学生自主学习、研究、交流的场所,教师的讲堂真正变成了学生的学堂。

课型五步教学法

五步教学即:学(预习自学)──研(合作探究)──展(交流汇报)──教(精讲提升)──达(当堂达成)。

新授课的教学模式是:情境导入、明确目标──学案导学、导引诱思──展示交流、点拨提升──当堂巩固、课堂总结──达标检测、布置作业。

复习课的基本模式是:概括导入、确认目标──梳理知识、落实双基──典题引导、点拨深化──达标练习、提升能力──反思归纳、课堂小结五个环节。

讲评课的基本模式是:错题统计、找准错因──自主纠正、反思内化──展示思路、暴露问题──重点点拨、方法指导──变式训练、二次达标。

主题性阅读图书

各个年级的语文配发语文学习相关的资料。

三、寿光世纪学校

1、名师众多:特级教师4名,山东省教学能手、齐鲁名师等21名,齐鲁名师23人,潍坊市教学能手、特级教师、名师86人,寿光市学科带头人、教学能手185人。学校被教育部确定为“首批西部中小学校长影子培训项目基地”。2、校训符合办学特色和教育教学的发展规律。建校八年来,学校始终遵循校训“每天进步一点点”,校风“责任、合作、创造”,以“适合的教育才是最好的教育”、“公平公正地对待每一名学生”为核心理念,以培养有爱心、有责任感、有学习能力和有创新精神的人为育人目标,努力创办学生喜欢、家长满意、社会赞誉的基础教育品牌学校,形成以“小班化、寄宿制”为特色,集生态化、人文化、信息化于一体的基础教育品牌学校。

3、管理精细,处处体现学校管理的细微之处。如教室门前都有一个长长的走廊,上边摆满了学生自己带来的"花。学生在上面做好了标签,什么类,如何种植等等。既美化了环境又让学生学到了知识。而且每个教室前面的书橱上,都办成了极具特色的宣传柜,分专栏、分系列。如烹饪系列。由学生自己收集,上边是图片,下边是每种食物的烹饪方法。让学生学到了很到知识。学校的管理体现在角角落落。

特别是学校的各种材料,都认真装订,归纳。有封面。

4、社团建设突出。学校针对学生的特点建立了很多的社团,让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特别是学校的绿色环保教育。我们在参观学习中看到了学生在绿色环保中,亲手制作的各种东西,很有创意。

学习启迪:

1、抓住了教育管理的领先要素,更新理念,用科学的办学思想统帅学校。住了教育管理的领先要素,更新理念,用科学的办学思想统帅学校。

2、抓住了学校建设的关键要素,发展教师,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

3、抓住了学校教育改革的核心要素,优化课程,提高课程建设与实施质量。

4、国家(地方)课程生本化、学校课程特色化、学生活动课程化的路子,逐步构建起“生本化的国家课程、特色化的学校课程、个性化的活动课程‘三位一体’的课程体系”,将课堂与课外、统一目标与特色目标、共性与个性发展紧密地结合起来,既保证了课堂的高效,又促进了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

5、抓住了提升教学质量的决定性要素,改革课堂教学,打造高效课堂。

6、教学的根本在课堂,课堂的主人是学生,潍坊市的课堂教学改革如火如荼,很多学校已经构建了自己的“生本课堂”教学模式。

总之,对潍坊三处学校的学习和考察,感受颇深,我将结合学校的实际,借鉴学习他们的先进经验,把我们自己的学校办好,办出特色。

赴名学校考察工作汇报篇2

xx英才学校位于xx市xx县城西,始建于XX年,XX年成为魏书生教育思想实验校。以中华传统教育为德育依托,教育硕果累累,自建校至今连年获得xx县中考第一名,被河北省评为“明星学校”,被国家教育部评为“教育系统先进集体”。

在此之前,一直有一些问题困惑着我们教育工作者:究竟学生需要什么样的教育?怎样的教育才是最有效的,最能触摸学生的心灵的教育?把升学率作为学校立校之本是唯一的途径吗?而现在,又是什么高招妙计能让一所仅建校十年的学校有这样骄人的教育成果?带着这一系列的问题,XX年4月24日由进修学校副校长王瑞富带队,屈亚非、王玉林一行三人来到xx英才学校,进行了为期一周的考察学习。在考察学习的过程中,我们带着期待、带着渴望、带着肩负的责任,认真听取了英才学校领导的介绍,并深入课堂与师生进行了广泛的交流。现把我们所见、所闻、所感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走进xx英才学校,校园环境优美,景色宜人,首先映入眼帘的是“行为养成习惯,习惯形成品质,品质决定命运”的横幅,折射着xx英才学校的办学理念。一进学知楼,弟子规巨幅横匾、走廊墙壁上的图片、格言、标语等无不给人启示,让人驻足思考,处处彰显着浓郁的育人氛围。

二、主要收获

是什么让英才发展如此之快?

用xx英才学校校长张中山的话说:“xx英才学校发展的四个关键词:魏书生、弟子规、解放军、细节。看似没什么关联,但就是这四个关键词成为英才学校前行的理念,成为英才学校成功的法宝。英才学校开办了十年,我是第四任校长,其发展是连续性的,就是因为英才用这四个关键词打造了英才特有的文化。”的确,根据我们与校方领导座谈及一周来的现场考察学习,我们感悟很深,收获很大。

1、管理、服务精细。

xx英才学校编印的英才学校工作手册,从工作计划到办事流程均制定了科学而又严格的规章制度,做到各个部门处室、每个人职责分明。

xx英才学校学生德行教育的“七个一”:① 每天早晨一次诵读(弟子规);②每天中午唱一次军歌(午后第一节课前五分钟);③每晚一篇“道德长跑日记”(晚自习下课前);④每天一小时特长活动(全面育人发展特长);⑤每周升一次班旗(争做升旗班);⑥每“回家周”做一次孝亲作业(感恩体验);⑦每月一张消费清单(廉洁从教之一)。“七个一”里的每个“一”,都是细节;从“一”做起,就是抓住了细节,抓到了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实处。如果只从大道理上讲,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就缺少抓手,就把德育变成了“远、大、空”;从“一”做起,就使德育成为“近、小、实”,让学生可观可感,可学可做,天长日久,好习惯自然养成。

英才人深刻领会魏书生教育思想的精髓,魏书生教育思想的核心是育人,具体的说是民主、科学。英才人用科学管理的态度,服务的精神,创设出和谐的教育,打造了英才的品牌。魏书生说:“教育就是帮助人养成良好的习惯。”在英才学校,帮助就是服务,领导为教师服务,教师为学生服务,学校为家长服务,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英才学校特别重视服务者自身的品行修炼。xx英才学校校长列举了教师的七大好习惯:①预案习惯。凡是活动必有预案,做预案之前必看上次活动反思,弥补漏洞,做足细节,创新预案,严格落实,达到“日毕”“日新”。②反思习惯。上课过后,教学反思;活动之后,管理反思;出现问题,原因反思;成功之后,经验反思;人人写工作日志,人人写工作反思,不贰过。③师表习惯。爱岗敬业,无私奉献,不计得失,不计报酬;廉洁从教,不收财物,拒绝吃请;衣着得体,仪态端庄,穿校服,戴胸牌;站如松、坐如钟、行如风,两人为伍,三人成列;在走廊轻声慢步,靠右通行。④礼仪习惯。员工见面打招呼,接待家长如贵宾,遇到客人问好礼让、主动问询做引领;接打电话讲礼仪;就餐时不说话,保持桌面干净,吃完挂凳;工作场合以职务相称;进入他人办公室先敲门,轻推轻拉,不碰门玻璃。⑤守纪习惯。严守制度,执行流程;不在办公场合吃零食;不在工作时间谈论工作以外的事情;不在教学楼内喧哗;不带手机进教室,开会关闭手机;搬动桌椅,轻挪轻放,用过之后,放回原处。⑥常规习惯。桌面整洁,桌下干净;案头统一摆放桌牌、水杯、“五本书”;晚上拖地、消毒、上锁,白天清扫保洁。⑦节约习惯。节约用电,随手关灯,及时关闭用电器电源;节约用水,及时关闭水龙头;节约粮食,不剩饭菜;节约办公用纸,双面打印;用品不积压,申购以旧换新。英才教师的好习惯不仅如此,考察学习期间我们还发现教师们很多其他好习惯。如廉洁从教、按月及时给家长返学生消费清单、课前候课等,自觉自如。

在考察期间,我们接触的学校领导和老师都是彬彬有礼,真诚待人,令我们感动。到处看到的都是教师们用真心真爱,真诚的为学生服务的场景,哪里有学生,哪里就有百般呵护学生的教师身影。该校注重细节的管理,服务的精细,“教师无小节,处处皆楷模”,在这里得到真正的体现,这是英才学校的宝贵精神财富。家长把孩子放在这个学校上学,是何等的放心、踏实。难怪,目前全国有18个省市自治区的家长把孩子送到这里上学。

2、打造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行为养成习惯,习惯形成品质,品质决定命运。xx英才学校有学生践行一日常规三字歌:

号声响 即身起 做内务 忙漱洗 被叠方 物有序 自己事 应自理;

……

晚自习 应抓紧 好时光 要珍惜 或复习 或预习 摒杂念 守纪律;

学生道德长跑日记参考十二问:我跑步了吗?我礼让了吗?我弯腰了吗?我感恩了吗?我了解国家大事了吗?我与高尚的人、高尚的书对话了吗?我发现了哪些真善美呢?我做了一件什么样的好事呢?我的复习笔记整理了吗?我预习新知了吗?我的错题集上还有错误吗?扪心自问,今天的我比昨天优秀了吗?

通过几天的耳闻、目睹、亲身感受,英才学生的生活习惯、行为习惯、学习习惯等都很到位。从升旗仪式、大课间、日常礼仪、内务整理、物品摆放、就餐程序、上课坐姿、听课状态、师生配合、认真作业、全心做事等方面,都能彰显他们良好的素质。而我们感触最深的是在餐厅。师生近两千人就餐,他们井然有序的排队、打饭、整个就餐过程鸦雀无声,而且没有浪费一粒粮食。所有这些都是亮丽的风景,成为学生学习的动力源泉,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真正体现了“校园无小事,事事有育人”。

3、常规教学注重双基扎实有效。

每节课灵活机动地贯穿魏书生的“三段六步”教学模式,充分体现学生自主学习,注重双基教学,稳步提升教学质量,扎实有效。

在师资不很稳定等问题的困扰下,连年夺得xx县中考冠军,没有老师们勇于奉献、以校为家的英才精神和有效的教学手段是难以达到的,我们旁听了《编写提纲》的语文课,《代入法解一元一次方程组》和《方案设计专题复习》的数学课,物理复习的习题课,虽然各有千秋,各具特色,但是在注重双基,抓知识点严密训练方面,引导学生突出重点,找题眼,抓突破口,突破难点等共同特点得到了很好的展现,课堂上学生受到教育、获得知识、得到发展;我们听课受启发、有收获——更是享受。

4、家长学校拓宽了家校合作渠道。

为了开发家庭教育这一宝贵的教育资源,xx英才学校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首先是实实在在地办好家长学校,把家长委员会建到班级上,以提高家校的联系和沟通,提高家庭教育能力,便于家长配合学校育子成人成才;其次是想方设法拓宽家校合作渠道,如家访、学校开放日、家长会、家校联系卡、家校通讯、“家校手拉手共育英才”活动、请专家为家长做家庭教育讲座,为全校1600多名家长赠送《德育报:家庭教育周刊》等等。这些活动对密切家校联系,有效地指导家庭教育方法,提高家庭教育水平,为学校的德育工作发挥着巨大的作用。考察学习期间,我们聆听了《德育报社》社长兼总编辑张国宏为900多名家长做的家庭教育讲座,对家长教育孩子有很大的启发。

5、特色课启迪着每个学生的心灵

每周一节的国学课是xx英才学校固定不变的教学安排。以弟子规为蓝本,涉及到感恩、勤学、修身等方方面面。一节《大树》课让在场的学生、老师们感触很深,每个人都泪花盈盈。让学生知道感恩、学会责任、懂得珍惜。老师动情的讲解、身临其境的演说,使听者在灵魂深处引起共鸣。学生哭了,哭得那样动情,学生们流下的是悔过的泪水,是洗刷过去污泥的泪水,学生们用晶莹的泪水之花在心灵深处涅槃重生,从而有效地激发了学生进取的动力。这一点让我们感到教育的力量和塑造灵魂的责任。

我们听完两节国学课,在流下激动泪水的同时,回顾我们本地的教育,不得不承认:我们的教育已经迷失了方向,并且迷失了很久、很久……

在教育的新理念层出不穷,教育改革眼花缭乱,教育口号喧嚣热闹、舍本逐末、逐渐失去本真的今天,教育家魏书生一再强调:守住!守住!!再守住!!!英才学校没有追新风、赶时髦,真正坚守住了教育的根,并且深深的扎在校园的土壤里,扎在教师、学生、家长的心田里。魏书生说:“每个人内心都是一个宏大的世界,里面有丰富的教育资源。”英才人不但充分开发和利用了学生内心世界的教育资源,还敏锐的发现珍藏在其中的宝贵“筋脉”(上连几千年中华民族的血脉,今连你、我、他),并智慧的把这根“筋脉”制成了“琴弦”,用它弹奏出美妙的交响曲,领导、教师、学生,无不受到感化,为之感动,报与感恩。形成了其独特的教育:弘扬中华民族优良传统文化,以学习践行弟子规为突破口,开设了生动的特色课:国学课,电视课。师生学习践行弟子规:早洗礼(诵读、演讲),晚反思(填写道德长跑日记),假日行动(留孝心作业),成为美妙的“三步曲”,做到知行情合一,收到了神奇的效果。使老师的教育、教学,学生的学习、做事,都有了强大的内驱力。也难怪,这个学校自建校起从第一届初中毕业生开始,连年中考全县第一;在xx市举行的初一初二期末统考中,全市174所中学,七门学科全市第一,其它学科都排在全市前五名;XX年教师节,建校才八年就获国家表彰,受到政治局常委们接见,并跻身于全国500强,成为全国的名校。

影片《和谐拯救危机》里面说:只有中国的《弟子规》能够拯救世界,挽救地球不被毁灭。不说《弟子规》是否真的有那么神奇的力量,但是,我们坚信,《弟子规》一定能够拯救一个人的心灵世界,使人变得更加“真、善、美”,世界由此变为和谐。

三、几点启示

1、德育为先,育人为本,促进高效,提高质量。

教育的一切出发点是育人,落脚点是育人,归宿点是育人,传承中华民族优良传统文化,体现时代特色并继承和发扬。结合实际,把德育工作做到适时、适度、作足、作细、作精,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适应高效课堂的内趋力,以人为本,创和谐教育。

2、用心工作,用智慧办教育。创造性的解决工作中的难题,克服困难,办让领导放心、群众满意的教育。

3、办学从调动积极性入手,尤其是调动教师发扬积极奉献的精神,争取社会大力支持、家长努力配合。去营造良好的教育外部环境、内部氛围。

4、管理以有效为准。不论是教学的高效课堂模式,还是德育的细致深入有效;不管是教师的培养培训,还是学生的安全、全面健康、发展。工作不搞形式、不摆花架子,以有效、有实效、又高效为检验标准。

5、结合自身实际,要求从严、品味从高、工作从实、从细。探索出一条符合本地特点的规范化创办特色学校之路。

生命的价值在于奉献,事业的追求在于求真。真正的教育者,不仅仅是在教书,更重要的是在教书的过程中育人、培养人。为师之人,当以“道德之德”完善自己,以“恩惠之德”施以学生。让我们共同为中华民族教育事业大发展,办人民满意的教育而努力!

赴名学校考察工作汇报篇3

XX年4月22日——4月24日,在教育局张局长、教研室陈主任的带领下,全市30名初中校长对xx广文中学、xx五中、xx世纪学校进行了考察学习。这次学习感到很受震动:震惊一词可以用来概括这次考察的感悟。震惊xx课程改课的深刻与全面;震惊xx教育的腾飞;震惊xx教育管理的前瞻与精细。

一、xx广文中学:

1、学生素养:学生有着良好的行为习惯。从来没有看到学生的打闹、搂抱、说脏话。看到的是学生的文明礼貌,走路静悄悄,几人成行,特别是去运动场上体育课,学生排着队,打折牌子,这个牌子是学生班级名称。静静的,没有吵闹,但是每个学生的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恰逢学校组织实验技能考试。学生排着队静静的在那里等着。这是一种风景,这更是学生素养的高度体现,这一切源自学校课程的开发,源自学校德育大讲堂对学生心灵的感染。

2、家长委员会参与了学生的管理。在我们进教室听课的时候,看到有家长坐在教室里听课。下课后,对上课不认真听讲的学生进行批评教育。起初认为是学校的老师,一问,才知道是学生家长。原来学生家长委员会,安排每天有一名家长在学校听课,她说,他们的责任既是副班主任,又是班长的角色。帮助学校管理学生,同时对家长理解学校、理解教师做了有力的沟通。

把家庭教育延伸到学校,促进了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合力的形成。另一方面,广大家长积极参与学校各项事务,对学校办学行为、教师执教行为进行直接监督,促进了各项育人制度的有效落实。家长和学校一起携手育人,共同筑造出良好的教育环境让孩子健康、快乐成长。

3、课程开发极具特色。孩子的归结点是课程。

孩子,家庭给予物质营养;学校给予精神营养。

成功构建起了“三位一体”的课程体系,即“生本化的学科课程”、“特色化的学校课程”、“个性化的活动课程”。课程包括学科课程-——素质教育的根基;活动课程——个性特长的保障;特色课程——学校特色的依托

整合教材。

教师以现有的教材为基础,整合其他版本教材中最符合学生认知规律,最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部分,使学习内容更加适合学生。每学年为各学科提供3-5种不同版本的教材,各学科教师分工合作,共同整合教材,编制出适合学生的教材。整合教材还包括对教材内容进行结构体系的整合。例如,地理学科在学习国家区域地理时,整合为“低纬度的国家”、“中纬度的国家”、“高纬度的国家”三部分。

广文400篇》,是语文教研组为学生量体定制的不同题材的名篇,学生人手一册,三年内熟读背诵。

活动课程:发展学生的个性

“个性化的活动课程”包括“入校课程”、“国旗下讲话课程”、“主题教育课程”、“班会课程”、“综合实践课程”、“社团课程”、“节日课程”、“阳光60分课程”、“演讲与口才课程”、“离校课程”等十大课程模块,成为发展学生个性特长的重要保障。

特色课程主要指引桥课程

“引桥课程”是指为学生学习新知尤其是重难点的突破,做好前置知识或背景的铺垫。初一学生的小初衔接、初二学生的“两极分化”、初三学生高中学习的适应不良,都需要搭建引桥解决。“引桥课程”包含三个系列:一是小初引桥课程。旨在帮助初一新生消除学习的前置障碍,适应初中学习。其基本流程是:梳理与初中学习相关的前置知识-并进行分析-找到前置缺陷-建设引桥课程-实践验证并总结。一般新入校的初一学生会用一个月左右的时间进行引桥课程。比如,英语学科中音标的学习就是小初引桥的重要内容。二是难点引桥课程,破解学习难点,减少“两极分化”。各学科老师给学生搭建的“难点引桥”,密切联系生活实际,从思维障碍寻找切入点,使学生对新知识的学习置于“前置知识”的铺垫之下,最大程度地帮助学生越过“障碍点”。基本流程是:“各学科梳理知识点→面向师生调研学习难点→研究难点背后的障碍点→建设引桥课程→实践验证并总结”。比如物理中在讲杠杆原理前,让学生先感知体验一下钳子、压水井等。三是实施“高中引桥课程”,着眼于学生长远发展,在初三为其顺利适应高中学习“搭桥”。学校为各科教师配齐高中教材,各学科教师把与高中学习有关的铺垫,放在初中相应章节中处理,为将来高中学习奠定基础。

4、学校校史馆:系统规范,具有极厚的历史沉淀。

学校校史馆既体现了学校悠久的历史,又凸显了学校的管理、教学、课改等各个方面。学校深厚的历史积淀彰显一色。

二、xx五中

考察时间:4月23日

这所学校是全国合作教学培训基地。多位专家和教育名人对学校予以指导过。

学校的校训:做适合学生的教育

课堂教学

教室内两面墙都有黑板,学生展示交流用。

作文:自评——互评——教师评

听了语文、历史、数学三节课,共同点:注重小组的合作。首先小组合作,发现问题提出来,学生予以解答。特别是历史课,在选择题的提问时,学生先回答,然后指出采用的什么方法。老师一是对相关问题拓展,而是指出回答该问题时的关键词语。材料分析题,特别注重方法,要求学生首先看问题,把要点划出来;再看材料和注释,捕捉有效信息;三是回忆有关知识点,列出答案。数学教师注重数学思想的应用。包括转化、等积法、建模思想等。

xx五中深入研究了学生的学习规律,围绕自主互助学习型课堂的构建,以“小组有效合作学习”研究为突破口,进行了坚持不懈地探索与实践,总结出了“三课型五环节教学”模式,改变了课堂结构,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课堂效益明显提升。

自主、互助、学习型教学模式

自主,是指问题由学生自己去发现解决,规律有学生自己去探索应用,概念由学生自己去概括提炼,文本由学生自己去解读感悟,实验由学生自己去设计操作,作业由学生自己去布置选择。

互助,是基于小组内外互动的学生问学生、学生教学生、学生帮学生、学生检查学生、学生影响学生、学生引领学生。

学习型,即由教为主变为学为主,由个体学习为主变为合作学习为主,课堂不再是教师讲授表演的舞台,而是学生自主学习、研究、交流的场所,教师的讲堂真正变成了学生的学堂。

课型五步教学法

五步教学即:学(预习自学)──研(合作探究)──展(交流汇报)──教(精讲提升)──达(当堂达成)。

新授课的教学模式是:情境导入、明确目标──学案导学、导引诱思──展示交流、点拨提升──当堂巩固、课堂总结──达标检测、布置作业。

复习课的基本模式是:概括导入、确认目标──梳理知识、落实双基──典题引导、点拨深化──达标练习、提升能力──反思归纳、课堂小结五个环节。

讲评课的基本模式是:错题统计、找准错因──自主纠正、反思内化──展示思路、暴露问题──重点点拨、方法指导──变式训练、二次达标。

主题性阅读图书

各个年级的语文配发语文学习相关的资料。

三、xx世纪学校

1、名师众多:特级教师4名,山东省教学能手、齐鲁名师等21名,齐鲁名师23人,潍坊市教学能手、特级教师、名师86人,寿光市学科带头人、教学能手185人。学校被教育部确定为“首批西部中小学校长影子培训项目基地”。

2、校训符合办学特色和教育教学的发展规律。建校八年来,学校始终遵循校训“每天进步一点点”,校风“责任、合作、创造”,以“适合的教育才是最好的教育”、“公平公正地对待每一名学生”为核心理念,以培养有爱心、有责任感、有学习能力和有创新精神的人为育人目标,努力创办学生喜欢、家长满意、社会赞誉的基础教育品牌学校,形成以“小班化、寄宿制”为特色,集生态化、人文化、信息化于一体的基础教育品牌学校。

3、管理精细,处处体现学校管理的细微之处。如教室门前都有一个长长的走廊,上边摆满了学生自己带来的花。学生在上面做好了标签,什么类,如何种植等等。既美化了环境又让学生学到了知识。而且每个教室前面的书橱上,都办成了极具特色的宣传柜,分专栏、分系列。如烹饪系列。由学生自己收集,上边是图片,下边是每种食物的烹饪方法。让学生学到了很到知识。学校的管理体现在角角落落。

特别是学校的各种材料,都认真装订,归纳。有封面。

4、社团建设突出。学校针对学生的特点建立了很多的社团,让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特别是学校的绿色环保教育。我们在参观学习中看到了学生在绿色环保中,亲手制作的各种东西,很有创意。

学习启迪:

1、抓住了教育管理的领先要素,更新理念,用科学的办学思想统帅学校。住了教育管理的领先要素,更新理念,用科学的办学思想统帅学校。

2、抓住了学校建设的关键要素,发展教师,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

3、抓住了学校教育改革的核心要素,优化课程,提高课程建设与实施质量。

4、国家(地方)课程生本化、学校课程特色化、学生活动课程化的路子,逐步构建起“生本化的国家课程、特色化的学校课程、个性化的活动课程‘三位一体’的课程体系”,将课堂与课外、统一目标与特色目标、共性与个性发展紧密地结合起来,既保证了课堂的高效,又促进了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

5、抓住了提升教学质量的决定性要素,改革课堂教学,打造高效课堂。

6、教学的根本在课堂,课堂的主人是学生,潍坊市的课堂教学改革如火如荼,很多学校已经构建了自己的“生本课堂”教学模式。

总之,对xx三处学校的学习和考察,感受颇深,我将结合学校的实际,借鉴学习他们的先进经验,把我们自己的学校办好,办出特色。

XX年8月4日

赴名学校考察工作汇报篇4

上海外籍人员子女学校考察报告

上海市教科院智力开发研究所 李梅

一、发展过程

早在80年代初,一些国家驻沪领事馆及驻沪机构就提出了外籍人员子女的在沪入学问题。为此,上海市教育局一方面给一些中小学(如市二中学、长乐路小学)下发了《关于各国驻沪领事馆及驻沪机构人员子女就学问题通知》,让这些中小学向外籍人员子女开放,使其插班就读;另一方面,创造条件帮助外国领馆及企业开办小学,如帮助美国领事馆在其馆内开办小学,通过以上措施,暂时缓解了外籍人员子女入学难问题。

随着上海经济的发展,投资环境的改善,来沪外资企业不断增加。到1992年底,在上海的外资企业已有3500家,常驻人员7500多人。上述的插班就读和小型的外籍人员子女小学已远远不能满足需要。为此,市教卫办与有关方面商定,于1988年提出了外国人士来沪投资开办国际学校的设想,并通报各国驻沪领事馆、三资企业及外国驻沪机构。美国驻沪领事馆接到这一通报后不到一年,即于198 9年3月21日照会市府外办,提出开办领馆人员子女学校,即上海美国学校的要求。经市府外办同意,上海美国学校于20xx年3月31日在上海市教育局正式注册,成为上海市第一所外籍人员子女学校。

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之后,随着上海城市“一个龙头,三个中心”位置的确定,上海的人文教育环境、经济投资环境、科技信息和政策法规等,都具备了足够的条件。上海外籍人员子女学校因此获得了蓬勃发展。1993年,新增了三所外籍人员子女学校:上海日本人学校,上海耀中国际学校,上海中学国际部。

上海日本人学校由上海日本领事馆开办。该校租用徐汇区康健地区一所新建配套小学为教学点,开设年级从小学至初中,学生以日本学童为主。课程、教材、校历与日本国内学校基本相同,教师全由日本文部省派遣。为解决日益增长的入学问题,日本文部省提供部分拨款,同时通过公司赞助和私人集资,建立独立的校舍,扩大办学规模。

上海耀中国际学校由香港耀中教育机构开办。租借长宁区仙霞小区的一所幼儿园和古北新区学校为教学场所。开设年级从幼儿园至初中,学生以港、澳、台及外籍华裔居多。开展双语教学是该校的特色之一,教学采用香港的英文学校模式,外籍和本地招聘的教师约各占50%,该校是目前上海入学人数最多、规模最大的外籍人员子女学校。

上海中学国际部由中美合资大千美食林有限公司出资,上海中学出场地、出师资,共同开办。教学点设在上海中学内一幢独立的教学大楼内,开设年级为初、高中,教学上集各国之长,结合中国实情精选国外优秀版本的教材,教师除聘用少部分外籍教师外,其他均由上海中学教师专任或兼任,学校管理也主要由上中来承担。

1994年,上海宋庆龄基金会经上海教育局同意,开办了上海宋庆龄幼儿园国际部。校舍利用宋庆龄幼儿园的部分教室。教学中吸收国外先进的幼教方法,每班一位外籍教师,另配备一位有学历、经验、懂外语的原幼儿园教师辅助。幼儿园内实行教师定期轮换在国际部任教的制度。促进了园内教师的语言学习,也给教师学习国外的教学方法提供了一个很好的直接机会。

到1994年,已经开办的四所国际学校办学规模都有了较大的发展。据1991年9月统计,上海美国学校学生人数发展到334名,教职员数53名,上海日本人学校学生人数176名,教职员数34名,上海耀中国际学校学生人数254名,教职员数79名,上海中学国际部学生人数67名,教职员数14名。这四所学校,办学规模、办学条件、办学形式和管理,都初具成效。

1995年由德国学校董事会创办了上海德国学校。以暂借龙柏饭店2号楼一个层面为教学点。该校开设年级从幼儿园至小学,教学上基本按德国的国内要求,教师全部是外籍。首次招收学生50名,同时以前开办的五所国际学校的招生规模又较1994年明显提高。其中上海美国学校学生人数473人,上海日本人学校学生人数229人,上海耀中国际学校学生人数585人,上海中学国际部中学生人数108人,中国福利会宋庆龄幼儿园国际部儿童人数60人。与此同时,法国学校已向上海市教委提出办学申请。

由上可见,上海外籍人员子女学校的发展过程是:80年代处于酝酿和初步发展阶段,89年建立上海美国学校。90年代初没有较大发展,到90年代中期的93、94、95年,出现良好的发展势头。93年一年内新增国际学校3所,94年再增一所,五所学校学生总人数发展到1500多人。随着上海改革开放形势的发展,国际学校也进入了蓬勃发展的时期。

二、管理办法

1993年,上海市教育局、市外办根据《上海市社会力量办学管理办法》和国家教委《关于国外机构或个人在华办学问题的通知》,结合上海实际情况,提出了“关于在上海建办国际学校的若干意见”。意见中,就国际学校的建办原则与规范、审报程序、管理办法等主要问题,提出了具体建议,随后讨论并通过了《境外团体或个人在沪举办国际学校的管理办法》。该办法共十三条,对意见中的主要问题进行了进一步规范和补充。

上海的实践与立法,推动了全国的国际学校办学实践与法规建设。1995年4月5日,国家教委正式通过并发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教育委员会关于开办外籍人员子女学校的暂行管理办法》,该办法共二十条三十二款,对开办国际学校的审请条件、审批过程、办学方向、招生对象、聘任师资、场地、资金等问题作了较详细的规定,是管理国际学校的重要政策依据和规范化的文件。

三、办学特色

六所国际学校的办学各有特点。美国学校、日本人学校和德国学校本国特色较强。耀中、上中国际部和宋庆龄幼儿园国际部富有中西结合的特色。现主要以后一类学校为例介绍国际学校的发展特色。

1.管理体制

国际学校引进企业和私立学校的管理制度,实行董事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市教委主要负责每年学生名单和教职员工的注册工作,一般不过问学校具体的教学和管理工作。同时市教委根据《关于开办外籍人员子女学校的暂行管理办法》对新开设学校进行审核。学校与政府其它部门交涉遇到麻烦时,市教委负责协调。

2.办学方针与培养目标

国际学校办学的指导思想是学校作为不牟利的社会事业,追求教育的社会效益而非经济效益。为此,国际学校确立了国际化、面向未来的发展方向。上中国际部以“博采人类先进教育之精华,吸取世界各国文化之精髓,传授当代科学技术之成就,培养二十一世纪之英才”为总目标。

耀中教育机构的办学方针是:“拓展教育新路向,接受时代挑战,追求服务高素质;发展自我,回报社会,创造未来”。并在此基础上,确定了分阶段目标:

①婴幼儿:在满足其体能、灵性、智能、语言、情感和社会发展的基础上,帮助他们建立自信心,并发展他们各方面的能力和兴趣,包括对人对事的关心和信任,对知识的追求和对技能的掌握。

②中、小学:加强学科及知识性的学习,但同时培养学生的创造性、独立思维能力、沟通能力、学会自重自爱、树立责任感等为主要目标。

3.教学与课程

为求得与各国学制衔接,国际学校实行双语、双教材教学,以实现中西课程互补,多元文化融合。

上中国际部打破原有的年级划分和班级授课制,采用小组和个体授课相结合的方法。国际部的学生每个人都有一张自己的课程表,学校根据每个学生和各科的不同情况,配备专门教师,进行因材施教。在教学方法上,国际部借鉴美式教育的精华,融合中国教育之长,主课如数学、英语等,同时使用中、美两套教材,力争学生学得更精更好。

耀中国际学校的课程主要有:英文、数学、中文、自然、地理、历史、美术、体育、戏剧、音乐舞蹈、运动、社区服务。

美国学校的课程:英语、语言艺术、社会学、科学、数学、美术、音乐、中文和中国文化、体育等。

日本人学校课程:国语(日本语)、社会、数学、理科、音乐、美术、技术、家政、保健体育、英语、中国语。

4.师资结构

日本人学校、德国学校以本国师资为主。上中国际部、耀中、美国学校,宋庆龄幼儿园国际部吸收教学经验丰富、具有专业知识的中外籍教师任教。

上中国际部规定,在海内外挑选教学经验丰富且具有专业技术和资历的中外籍教师来校任教。教师上岗一律实行聘任制,聘期以一学年为单位,每年保持一定的解聘率。

5.现代化的教学设施和良好的服务管理

上中国际部有实验楼、电脑房、电化馆、影像厅、图书馆等教学设施,齐全先进。此外还有标准的田径运动场、网球场、体育馆、游泳池和溜冰场。同时还为一部分学生提供宽敞舒适的住宿,并配有专职的辅导员管理,为学生健康成长提供全方位的服务。

6.学校与家庭合作、研究与实践结合

耀中确认家庭在儿童成长中的重要作用,学校很重视与家庭的共同配合。为建立多种沟通的渠道,鼓励教师与家长的合作,达到学校与家庭同步教育的目的。耀中设有教研部,由具博士、硕士学位的专业人员负责,推行教育研究、课程发展、师资培训、出版等工作。

四、问题与建议

1.由于历史原因上海美国学校与上海日本人学校目前还是以驻沪领事馆作为开办者,如要求这二校确定自己的办学“定位”,尤其是要定位为以外籍人员子女为招生对象,还将出现许多目前无法解决的问题。这些学校的办学与招生倾向于开放,中国人也乐于把子女送到国际学校就读。那么有没有可能依照一定法律,允许国际学校向中国人子女开放?这是一个值得进一步研究探索的问题。

2.对外籍人员子女学校里的中国教职员工,其人

赴名学校考察工作汇报篇5

吉林省部分学校语文教学的考察报告

2xx0年5月下旬,我们东北师大中文系中学语文骨干教师国家级培训班的首批学员,先后赴长春市二中、东北师大附属中学、东北师大卡伦湖实验学校重点进行了语文学科的教育考察,考察方式以观摩课为主,分别听了小学、初中、高中三个学段的语文课13节,并观摩了二节活动课。授课教师分别来自吉林省各市7所学校。三个考察点的课分别为:吉林省第二届语文教学新秀观摩课、东北师大附属中学第21届百花奖竞赛课、东北师大卡伦湖实验学校“创新教育”研讨课。窥一斑而见全豹,透过这三个考察点的15节课,我们可以看出吉林省语文教育教学的改革已经迈出了可喜的步伐,具体体现在:

课堂教学观念已从传统的注重“传授知识”开始向“培养能力”上转变

整体上看,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基本上以培养学生的能力为主要目标。如东北师大附属中学的闫佳伟老师的《劝学》中的设喻论证艺术一课,课堂上学生在教师的的导引下,自己找出文中设喻与说理的例子,回忆学过知识中的类似例子,然后在练习用设喻说理,这样让学生在反复回顾、体会与学习中,掌握设喻这一说理艺术,进而达到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再如王荣国老师的《“理想国”的毁灭》、刘斐老师的《审美训练》、卡伦湖实验学校的王延龄老师的《想象作文》等分别在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与能力、审美能力和创新精神方面做了大胆的尝试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这些课,均体现了执教者的教育教学观念已不再是固守“传授知识”,而注重在“培养能力”。

在语文知识教学、语文能力训练中,注重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教学活动中,执教者均能大胆放手,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如卡伦湖实验学校的宋晨光老师为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探究精神,在《陋室铭》一课的教学中,特别注意鼓励学生在阅读中提出问题,并把学生提出的问题再交给学生来讨论解决;王延龄老师的《想象作文》一课,每当学生读完自己的作文后,就让其他学生大胆点评,说出其中的优缺点;东北师大附属中学的孙利权老师在《汉字造字法》课堂上,每讲一个字例时,都是先让学生联想想象,利用已有的生活经验猜测字型并诉诸语言。由于教师能够鼓励学生、遵重学生的想法,相信学生的能力,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从而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探究精神。课堂上,同学们能争先恐后地发言,无论是问题的提出,还是作文的点评,有的同学的观点可以说非常有见地,点评也比较准确、到位。在相当活跃的课堂气氛中,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使学生真正成了课堂的主人。

现代教育技术与语文课堂教学相结合

引进以电脑为核心的现代化多媒体教学手段,来推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更新,这是信息时代语文教育发展的一个趋势,这也是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的新切入点。在这一方面,东北师大附属中学的四堂课做得比较成功。他们制作的教学软件与课堂教学内容紧密结合,而不是一种时髦的点缀。画面具有直观性、生动性、趣味性文化性和其他辅助手段的不可替代性。

在这次考察中,我们感觉到了吉林省中小学语文教育无论在教学观念、教学原则,还是在教学手段的运用上,与传统教学相比,都有不同程度的变化,他们在教育教学改革中进行了大胆的探索和尝试,这当中,有成功,当然也还有不尽人意之处,这集中体现在吉林省“新秀”的几节观摩课上。比如有的教师表演成分过重;有的教师课堂追求大容量,却导致教学重点不突出;教学目标不明确;教师基本功还不过硬,一教师范读短短的一首词,竟然有三个字字音不准,提出的问题太宽泛、太笼统,致使学生不知从何答起;课堂上不能将学生的主体真正落到实处;多媒体手段的运用给人以画蛇添足之感。

总之,通过这次考察,我们感受到了吉林省中小学语文教育改革的气息,他们的成功与不足,都将从不同的角度给我们今后的教育教学改革以有益的启示。

赴名学校考察工作汇报篇6

年月日至日,以校党委书记为团长的考察团,赴澳大利亚、新西兰有关高校进行考察,取得圆满成功,达到预期目的。现将考察情况和主要收获报告如下。

一、考察的主要目的

落实校党委提出的“坚定不移地走开放办学之路”的办学指导思想,进一步加强宣传,扩大影响,开拓与澳大利亚、新西兰有关高校的交流与合作,争取在联合办学、合作科研、教师培训、学生交流、学生海外就业等方面有实质性的突破;学习和借鉴国外学生培养的先进理念和经验,提高我校教学质量;具体洽谈中外合作办学事宜等。

二、考察活动的基本情况

代表团先后访问、参观了澳大利亚博士山学院、南昆士兰大学、莫纳什大学、詹姆斯库克大学、悉尼大学、新西兰基督城理工学院等高校,拜访了中国驻悉尼领事馆,会见了澳大利亚、新西兰有关留学、海外就业服务机构代表。

3月7日上午,代表团在博士山学院访问,该校行政总裁吉尔·拜德女士、达雷尔·凯恩和澳科集团董事长郑长厚先生等接待了我们。拜德首先代表博士山学院对我团的到访表示热烈欢迎,接着介绍了博士山学院的基本情况。

博士山学院(box hill institute of tafe)创建于1924年,位于澳大利亚第二大城市墨尔本,是一所由澳大利亚政府建立的学校,目前是澳洲最大的tafe学校之一。学院共有三个校区,有各类学生35810,留学生1360人。各类常规专业有527个,短期专业有327个,bhi是全澳有权颁发学士学位的tafe院校。

该校有学士课程,也有普通课程。课程形式包括:短期课程,远距离课程,网上课程,培训职业培训课程,职业证书任证等。各种课程不仅适合高中毕业生直接升学,也适合在职人士进修。学校采用小班教育,教职工均受过专业培训,富有经验并热心施教,能提供专业而友善的教学支持。现代的教学方法和训练设施保证了所有课程的顺利进行。

博士山学院以其高质量和国际水平的教育在国内外赢得了良好的声誉,并积极开展合作办学,以满足教育全球化的需要。博士山学院对外宣传的统一口径就是“global education”(全球教育)。由于其在国际联合办学方面做出了突出成就,xx年墨尔本市予以颁奖表彰。

拜德介绍完情况之后,周书记简单介绍了我们访问的主要目的和意愿。他说,我校“坚定不移地走开放办学之路”,把博士山学院作为我校在澳大利亚主要的合作对象,此次来访就是具体洽谈和启动双方联合办学事宜。博士山学院的办学理念先进务实,教学方法和实验、实践、实训体系及模式符合当前中国教育改革创新和办学实际的需要,双方进行联合办学,相信一定会取得成功。希望双方达成和尽快实施联合办学协议。同时,提出建立联系机制、明确双方联系人(陈曜---jill baird)的建议。得到对方的认同和赞赏。

下午,博士山学院汽车及生物专业的负责人凯恩和皮特分别介绍了各自专业情况;拜德介绍了相关课程内容及结构等情况,就双方合作办学的主要形式、教学运行方式、教材安排、教师派遣等有关问题进行了商讨。最后达成一致,周书记代表我校与博士山学院签订了合作办学意向书。之后,凯恩、郑董陪同代表团参观了该校汽车、机械和生物工程实验室、实习实训车间等场所。

3月8日,代表团到莫纳什大学考察,参观了莫纳什大学校园,图书馆,学生活动中心等。3月11日,代表团参观了詹姆斯库克大学。

3月12日,代表团到南昆士兰大学访问,副校长福勒、副校长兼机械工程系主任布伦、国际部主任劳恩以及院系有关人员接待了我们。双方介绍了各自办学情况以及机械、土木、建筑工程等专业情况,探讨了学生培养、专升本、本读研等相关事宜,就学分互认、学生到南大拿同等学位、以2+2、3+2等合作交流形式达成了基本意向。

3月14、15日,代表团先后参观了悉尼大学,悉尼奥运村,悉尼歌剧院,拜见了中国驻悉尼领事馆白刚参赞。白参赞向我们介绍了到澳洲教育和到澳洲留学、就业的有关情况,周书记介绍了代表团出访的目的和主要任务。白参赞给予了高度评价,说澳洲高等教育尤其是职业技能教育很发达,我们的办学思路和做法算是“找准了方向、走对了路子”,即符合国家教育方针、政策和教育部最新文件精神,也适应了当今世界职业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和就业需求实际,完全赞同和热情支持中澳合作办学活动。

3月17日,上午代表团拜见了新西兰坎特伯雷发展局亚洲部主任冯跃进教授。下午,在冯主任陪同下到新西兰基督城理工学院进行访问,国际部主任beth、机械工程学院主任fiona出面接待,双方就学生交流、专业实践、教师培训等双方共同关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形成了共识,并表示尽早启动实质性的合作关系。在两位主任的陪同下,代表团参观了校园环境和汽车、机械工程实验室、实训车间。

在访问过程中,代表团还拜访了当地教育服务机构和组织,并就开拓海外就业市场进行了富成效的会谈,形成了一些思路和计划框架,近期还会细化和完善。

三、考察活动中的认识和体会

此次考察开阔了眼界,拓展了视野,深刻认识到澳洲高等教育有许多方面值得我们思考和研究、学习与借鉴。

(一) 文明程度很高,公民素质很好。所到之处,无论路旁偶遇还是街上问路,都会有友好的微笑、热情的招呼,会让你受到尊敬、感到愉快,处于平等、和谐的人际关系之中。

(二)社会十分重视教育。澳大利亚的法律规定:孩子必须接受强制性的学校教育,不允许学生待在家里,既不读书又不工作。对教育的投入是全社会性的,除政府下拨充足的财政经费外,家长和社会各界也会对学校的建设自愿捐资,如帮助学校建一个电脑房或健身房等。企业也会向有关职业培训学校提供实验实训设备,如我们参观学校的汽车系实验室里有许多新的发动机、各种部件都是由各汽车制造厂自愿捐助的,供学生实习实训、拆卸复装使用,了解最新的科技成果使用情况。

(三)在教育中,十分注重“以人为本”,深感处处体现着“人性化的管理”理念。在教育体系上,学生学完十年义务教育后,可以选择就业或继续学习。澳大利亚的职业教育是与终身教育相联系的,所以即使大学毕业后,或者工作一段时间后,如果觉得自己缺少某方面的能力,可以重新回到技术学院去学习相关的课程,进tafe学习没有年龄限制,而学习的费用只是普通大学的十分之一。在课程设计上,充分考虑了学生发展的多样性,十分尊重学习者的需求。在校园建设上方面,澳洲校园没有围墙,布局合理,结构完善,美化绿化得非常好。在校园里,到处都能见到学生们无忧无虑地进行各种体育活动,或悠闲自在地在舒适静谧的图书馆看书、上网查找资料,或神情自若地在教育室里、实验室里上课、做实验。学校各种设备设施非常完善、便利,而且教室里、实验室里、活动中心里很多东西是由学生按照自己的思路设计的或由学生和老师一起设计的。学生有自己经营管理的学生中心,设施更加齐全,活动便利。

(四)职业技能教育非常发达,体系完善(包括tafe的培训),上职业学校的人越来越多,往往还是在职带薪上学。澳大利亚进行职业教育的主体力量是技术和继续教育学院(technical and further education,以下简称tafe)。博士山学院也属于这类院校。

(五)十分注重教学资源的有效配置。前面提到澳洲学校教育经费十分充裕。但从我们参观的几所学校的情况来看,学校的建设大多以“高效、实用、够用、物尽其用”为原则,学校建设布局合理,朴素大方,自然和谐,舒适便利。学校的体育设施十分普及,但所有的设施设备并不追求豪华和气派。学校图书馆的藏书量并不是很多,但所有的书籍都是对学生学习有用的,而且全国各学校及各级政府图书馆资源共享。学校师资配置合理,专职教师不多,大部分都是兼职教师,但都要进行严格考核、选拔、培训和聘用过程,保证胜任本职工作,人尽其才。管理人员十分精练,但素质都很好,工作效率很高。

(六)十分注重人与环境的关系

到澳新考察,给我们的第一印象便是天空特别的蓝,空气也非常清新,到处郁郁葱葱、绿草如茵、风景如画。澳、新的大学校园,一般都是没有围墙,没有气派的门楼。校园的建筑与绿化与整个城市完全融为一体,城中有校,校中有街,十分协调,同时也能更好地发挥学校的社会功能,充分体现了大学社会化程度。

四、考察取得的主要成果

访问期间,代表团受到了当地有关高校和机构的高度重视与热情接待,得到了密切配合和积极支持,访问行程进行得非常顺利,圆满完成考察任务,达到预期效果。

(一)此次对澳大利亚、新西兰的成功访问启动了与澳洲高校实质的合作,扩大了国际合作空间,是我校坚定不移地走开放办学之路取得的新成果,是加强国际合作交流、推进我校国际化进程的一个新的里程碑。

(二)我校与博士山学院在汽车、生物工程等专业领域签订实质性的合作办学协议,与南昆大,基督城理工学院等院校达成了学生交流、专业实践、教师培训等合作交流意向,这不仅拓展了合作办学项目专业领域,也充实和丰富了合作办学项目的内容和形式,为实现校党委提出的要在新的国别、新的专业领域开展国际合作办学项目的目标创造了条件,为培养本地区支柱产业所急需要的具有全球视野的创新型实用人才奠定了基础、提供了平台。

(三)访问期间,代表团抢抓时机积极宣传襄樊学院的办学特色、校园风貌和人文环境,宣传襄樊市的攸久历史、灿烂文化和城市魅力,加强了外国朋友对襄樊学院、襄樊市的了解和认识,提高了学院的影响力和知名度,营造开放办学、国际合作交流的良好氛围。尤其是在基督城理工学院,代表团副团长国际教育学院副院长陈曜用ppt形式介绍了襄樊学院和襄樊市,得到该校领导的热烈赞赏。

(四)在访问过程中,会见了澳洲教育服务机构,了解了学生出国留学、海外就业的最新形势和运作模式,掌握了相关信息资源,为开辟海外就业市场打下了基础。

(五)通过十几天的身临其境、耳濡目染,较为深入地了解了英联邦制教育模式及特点,深深体会到澳、新国家教育制度的优势:人本化的教育思想、先进的教育理念、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和实践能力的制度安排和方案系统、 教学、实验、实训立体交叉一体化 的教学模式,等等都使我们深受启发,获益良多,是我校进行教学和管理工作改革、完善人才培养的宝贵参考资源。

五、建议

1、认真研究澳洲大学,特别是被访院校的教学理念、方式、方法和内容,并进行科学改造,积极引进。

2、分析各学科尤其是重点学科的内涵价值和现实意义,进一步完善办学定位,注重做到教学型要有针对性,研究型要注重地方性,应用型要立足全球化。科学合理设置课程,尽量减少空、大、虚的比例。必修课要向专业基础方向倾斜,共公课、选修课要向职业技能方向倾斜,紧跟科学发展、工业进步、技术革新,适时吸收、引进新东西,让学生能学到更实际、更实用、好就业的知识和技能。

3、调整和完善人才培养方案,搞好人才培养定位,走出一条理论学习、知识运用、能力培养、实践锻炼相结合的人才培养之路,培养具有全球视野和国际意识,适应全球化形势需要,在国内外都能就业的实用人才。

4、进一步扩大和加强系院办学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系院办学能动性,建立更加自主、自律、灵活、机动的办学体制和运行机制。

5、理工科类专业要更加注重实践环节,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探索和实行模拟现场、“情景教学”、教学-实验-实训立体交叉一体化教学模式。

6、强化导师的指导作用,制定方案和措施积极引导教师溶入社会、紧跟时代、深入实际,与科学技术、生产实践紧密结合,及时更新、充实和掌握新知识、新理念、新的科技成果,做到先知先觉,并将其应用于教学、实验。在教学中,要不断设计具有挑战性的、没有现成答案的专题,引导、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自主研究、自主发现新的问题并提出创新性的解决方案的能力。要改进教师工作、生活条件,完善相关的服务设施。各系院员工休息室要有冰箱、微波炉、饮水机等必要的生活设备。

7、保障实验室、实训场所的开放时间,让学生有更多的动手时间,自主自愿自在地进行各种实验、实践、实训和设计创造活动。

8、继续完善与博士山学院合作办学项目,与南昆大、基督城理工学院的合作项目要注意跟进,争取尽早启动和实施实质性的合作项目。总结、提炼我院国际合作办学的过程和经验,充分利用现有的资源和有利形势,把国际教育学院办成国际化教育的实验田。研究和设计相关方案,探索和试行学分制。

9、一切为了学生,引导和转变学生就业观念,增强毕业生适应社会的能力,以新的视角思考学生就业取向,积极拓展海外就业市场,加大海外就业力度。

赴名学校考察工作汇报篇7

上海外籍人员子女学校考察报告

上海市教科院智力开发研究所 李梅

一、发展过程

早在80年代初,一些国家驻沪领事馆及驻沪机构就提出了外籍人员子女的在沪入学问题。为此,上海市教育局一方面给一些中小学(如市二中学、长乐路小学)下发了《关于各国驻沪领事馆及驻沪机构人员子女就学问题通知》,让这些中小学向外籍人员子女开放,使其插班就读;另一方面,创造条件帮助外国领馆及企业开办小学,如帮助美国领事馆在其馆内开办小学,通过以上措施,暂时缓解了外籍人员子女入学难问题。

随着上海经济的发展,投资环境的改善,来沪外资企业不断增加。到1992年底,在上海的外资企业已有3500家,常驻人员7500多人。上述的插班就读和小型的外籍人员子女小学已远远不能满足需要。为此,市教卫办与有关方面商定,于1988年提出了外国人士来沪投资开办国际学校的设想,并通报各国驻沪领事馆、三资企业及外国驻沪机构。美国驻沪领事馆接到这一通报后不到一年,即于198 9年3月21日照会市府外办,提出开办领馆人员子女学校,即上海美国学校的要求。经市府外办同意,上海美国学校于20xx年3月31日在上海市教育局正式注册,成为上海市第一所外籍人员子女学校。

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之后,随着上海城市“一个龙头,三个中心”位置的确定,上海的人文教育环境、经济投资环境、科技信息和政策法规等,都具备了足够的条件。上海外籍人员子女学校因此获得了蓬勃发展。1993年,新增了三所外籍人员子女学校:上海日本人学校,上海耀中国际学校,上海中学国际部。

上海日本人学校由上海日本领事馆开办。该校租用徐汇区康健地区一所新建配套小学为教学点,开设年级从小学至初中,学生以日本学童为主。课程、教材、校历与日本国内学校基本相同,教师全由日本文部省派遣。为解决日益增长的入学问题,日本文部省提供部分拨款,同时通过公司赞助和私人集资,建立独立的校舍,扩大办学规模。

上海耀中国际学校由香港耀中教育机构开办。租借长宁区仙霞小区的一所幼儿园和古北新区学校为教学场所。开设年级从幼儿园至初中,学生以港、澳、台及外籍华裔居多。开展双语教学是该校的特色之一,教学采用香港的英文学校模式,外籍和本地招聘的教师约各占50%,该校是目前上海入学人数最多、规模最大的外籍人员子女学校。

上海中学国际部由中美合资大千美食林有限公司出资,上海中学出场地、出师资,共同开办。教学点设在上海中学内一幢独立的教学大楼内,开设年级为初、高中,教学上集各国之长,结合中国实情精选国外优秀版本的教材,教师除聘用少部分外籍教师外,其他均由上海中学教师专任或兼任,学校管理也主要由上中来承担。

1994年,上海宋庆龄基金会经上海教育局同意,开办了上海宋庆龄幼儿园国际部。校舍利用宋庆龄幼儿园的部分教室。教学中吸收国外先进的幼教方法,每班一位外籍教师,另配备一位有学历、经验、懂外语的原幼儿园教师辅助。幼儿园内实行教师定期轮换在国际部任教的制度。促进了园内教师的语言学习,也给教师学习国外的教学方法提供了一个很好的直接机会。

到1994年,已经开办的四所国际学校办学规模都有了较大的发展。据1991年9月统计,上海美国学校学生人数发展到334名,教职员数53名,上海日本人学校学生人数176名,教职员数34名,上海耀中国际学校学生人数254名,教职员数79名,上海中学国际部学生人数67名,教职员数14名。这四所学校,办学规模、办学条件、办学形式和管理,都初具成效。

1995年由德国学校董事会创办了上海德国学校。以暂借龙柏饭店2号楼一个层面为教学点。该校开设年级从幼儿园至小学,教学上基本按德国的国内要求,教师全部是外籍。首次招收学生50名,同时以前开办的五所国际学校的招生规模又较1994年明显提高。其中上海美国学校学生人数473人,上海日本人学校学生人数229人,上海耀中国际学校学生人数585人,上海中学国际部中学生人数108人,中国福利会宋庆龄幼儿园国际部儿童人数60人。与此同时,法国学校已向上海市教委提出办学申请。

由上可见,上海外籍人员子女学校的发展过程是:80年代处于酝酿和初步发展阶段,89年建立上海美国学校。90年代初没有较大发展,到90年代中期的93、94、95年,出现良好的发展势头。93年一年内新增国际学校3所,94年再增一所,五所学校学生总人数发展到1500多人。随着上海改革开放形势的发展,国际学校也进入了蓬勃发展的时期。

二、管理办法

1993年,上海市教育局、市外办根据《上海市社会力量办学管理办法》和国家教委《关于国外机构或个人在华办学问题的通知》,结合上海实际情况,提出了“关于在上海建办国际学校的若干意见”。意见中,就国际学校的建办原则与规范、审报程序、管理办法等主要问题,提出了具体建议,随后讨论并通过了《境外团体或个人在沪举办国际学校的管理办法》。该办法共十三条,对意见中的主要问题进行了进一步规范和补充。

上海的实践与立法,推动了全国的国际学校办学实践与法规建设。1995年4月5日,国家教委正式通过并发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教育委员会关于开办外籍人员子女学校的暂行管理办法》,该办法共二十条三十二款,对开办国际学校的审请条件、审批过程、办学方向、招生对象、聘任师资、场地、资金等问题作了较详细的规定,是管理国际学校的重要政策依据和规范化的文件。

三、办学特色

六所国际学校的办学各有特点。美国学校、日本人学校和德国学校本国特色较强。耀中、上中国际部和宋庆龄幼儿园国际部富有中西结合的特色。现主要以后一类学校为例介绍国际学校的发展特色。

1.管理体制

国际学校引进企业和私立学校的管理制度,实行董事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市教委主要负责每年学生名单和教职员工的注册工作,一般不过问学校具体的教学和管理工作。同时市教委根据《关于开办外籍人员子女学校的暂行管理办法》对新开设学校进行审核。学校与政府其它部门交涉遇到麻烦时,市教委负责协调。

2.办学方针与培养目标

国际学校办学的指导思想是学校作为不牟利的社会事业,追求教育的社会效益而非经济效益。为此,国际学校确立了国际化、面向未来的发展方向。上中国际部以“博采人类先进教育之精华,吸取世界各国文化之精髓,传授当代科学技术之成就,培养二十一世纪之英才”为总目标。

耀中教育机构的办学方针是:“拓展教育新路向,接受时代挑战,追求服务高素质;发展自我,回报社会,创造未来”。并在此基础上,确定了分阶段目标:

①婴幼儿:在满足其体能、灵性、智能、语言、情感和社会发展的基础上,帮助他们建立自信心,并发展他们各方面的能力和兴趣,包括对人对事的关心和信任,对知识的追求和对技能的掌握。

②中、小学:加强学科及知识性的学习,但同时培养学生的创造性、独立思维能力、沟通能力、学会自重自爱、树立责任感等为主要目标。

3.教学与课程

为求得与各国学制衔接,国际学校实行双语、双教材教学,以实现中西课程互补,多元文化融合。

上中国际部打破原有的年级划分和班级授课制,采用小组和个体授课相结合的方法。国际部的学生每个人都有一张自己的课程表,学校根据每个学生和各科的不同情况,配备专门教师,进行因材施教。在教学方法上,国际部借鉴美式教育的精华,融合中国教育之长,主课如数学、英语等,同时使用中、美两套教材,力争学生学得更精更好。

耀中国际学校的课程主要有:英文、数学、中文、自然、地理、历史、美术、体育、戏剧、音乐舞蹈、运动、社区服务。

美国学校的课程:英语、语言艺术、社会学、科学、数学、美术、音乐、中文和中国文化、体育等。

日本人学校课程:国语(日本语)、社会、数学、理科、音乐、美术、技术、家政、保健体育、英语、中国语。

4.师资结构

日本人学校、德国学校以本国师资为主。上中国际部、耀中、美国学校,宋庆龄幼儿园国际部吸收教学经验丰富、具有专业知识的中外籍教师任教。

上中国际部规定,在海内外挑选教学经验丰富且具有专业技术和资历的中外籍教师来校任教。教师上岗一律实行聘任制,聘期以一学年为单位,每年保持一定的解聘率。

5.现代化的教学设施和良好的服务管理

上中国际部有实验楼、电脑房、电化馆、影像厅、图书馆等教学设施,齐全先进。此外还有标准的田径运动场、网球场、体育馆、游泳池和溜冰场。同时还为一部分学生提供宽敞舒适的住宿,并配有专职的辅导员管理,为学生健康成长提供全方位的服务。

6.学校与家庭合作、研究与实践结合

耀中确认家庭在儿童成长中的重要作用,学校很重视与家庭的共同配合。为建立多种沟通的渠道,鼓励教师与家长的合作,达到学校与家庭同步教育的目的。耀中设有教研部,由具博士、硕士学位的专业人员负责,推行教育研究、课程发展、师资培训、出版等工作。

四、问题与建议

1.由于历史原因上海美国学校与上海日本人学校目前还是以驻沪领事馆作为开办者,如要求这二校确定自己的办学“定位”,尤其是要定位为以外籍人员子女为招生对象,还将出现许多目前无法解决的问题。这些学校的办学与招生倾向于开放,中国人也乐于把子女送到国际学校就读。那么有没有可能依照一定法律,允许国际学校向中国人子女开放?这是一个值得进一步研究探索的问题。

2.对外籍人员子女学校里的中国教职员工,其人

赴名学校考察工作汇报篇8

三月二十五日,我校派主管教学校长和教务处、招生处主任等一行十二人赴商都职校考察学习。在商都职校张校长的带领下,我们先后观看了学校的升旗仪式、参观了学校教学楼、实训楼、农机实训场地,同时听课二十一节,整体感受到商中校园整洁、有序、出操迅速规范,学生彬彬有礼,教师仪表大方,教学务实有效,彰显出学校的严格管理和良好的教学氛围,给我们留下了深刻而美好的第一印象。通过参观考察,我们深切感受到商都职业中学发展变化,也学习到许多好的经验和做法,可谓受益匪浅,不虚此行。

一、商都职业中学的基本情况

乌盟商都职业中学组建于1998年秋,是一所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现有教职工244人,在校生2248名,45个教学班。开设有建筑、机电、汽车驾驶与维修、医护、美工、财会、旅游、农学、化工、幼师、采矿、焊接、计算机十三个专业,是乌兰察布市办学规模最大的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高考成绩从20**年起连续九年蝉联全市冠军,对口二本升学率达53%以上。20**年被评为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20**年-20**年连续四年被乌兰察布市教育局授予“育才奖”。

二、商都职业中学的基本做法和经验

1、积极争取政府支持和社会集资办学,基本形成了“学校和社会一体化”办学模式。学校主要坚持以高考升学为宗旨,立足高考质量,满足百姓愿望,调整专业设置,完善学校管理,确立了政府支持,社会集资办学的“学校和社会一体化”办学模式,提升了社会声誉,提高了职业教育办学质量,满足了百姓愿望。商都职中在资金十分紧张的情况下,通过社会集资,商业化运作的方式,先后集资盖起了公寓楼、实训楼、食堂,为学校的发展奠定的强有力的基础。

2、师资队伍建设与激励机制紧密相连。商中不惜重金大量引进人才,学校244名教职工中,职高部正式教师只有40余人,其余教师全部是聘用的专业教师,月薪大约在5000元以上。学校绝大部分教师是聘用的,为此学校管理制度逐步规范严格,实行与教师签订责任书、招生及学生巩固与教职工待遇挂钩办法、教职工量化考核办法、考勤制度、班级工作考核细则、高考奖励办法、宿舍管理奖罚等一系列措施,所有的制度中基本原则是以奖代罚,既体现人文关怀又极大的激发了教师工作积极性,既强化引进环节向社会广纳贤才,同时注重校内教研学习。

3、学校主要坚持以高考升学为宗旨,立足高考质量,满足百姓愿望。去年他们的二本升学率为53%,其中去年职高区外本科共招8人,商都职高走了5人。商都职校教职工子女80%以上在本校上职高,全县中考中等以上的学生到职校就读的很多。去年本校团委书记的女儿以709分的成绩考入西北农林。

4、实行春季招生时,乌兰察布市政府出台文件,凡不参加中考直接去职校注册的学生,算巩固率而不计入中考人数。商都职校今年春季招生达520多人。本校初中毕业300人,其中260人不参加中考而到高中部直接注册上课,这样这些学生在职校的学制就是三年半了。

5、专业设置科学合理,科学编班兼顾公平。学校依据高考设置专业13个,依据教学实际按照文化课分班,大胆尝试高一文化打基础,高二分班学专业,高三强化抓复习。这样做既夯实了学生的基础,又解决了教师不足的问题,还兼顾到了教学分班不均的问题,科任教师得以公平竞争。

5、深化用人机制,调动一线教师积极性。按照“科学设岗、宏观调控,优化结构、精干高效,按岗聘用、规范管理”原则,建立健全岗位设置管理制度,实现了人事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和制度化。教师激励机制简单有效,倾向一线教师的考核办法,大大激发了教师工作积极性,教师不愿当干部,一心扑在一线教书。

6、商都职校的管理严、细、实,教师工作量大。他们成立了阵容庞大的督导处(其他处室人很少),每节课对学校的各方面工作进行检查、督导,汇总得出每个人的月考核系数,作为发放超工作量的依据。

三、考察学习的几点体会

1、办学理念前卫,学校领导班子团结、稳定、有力量。学校集资办学、高薪聘用专业人才、教师考核量化激励机制的理念,为学校发展创造了先机和活力。学校领导班子十四年不换,为学校长远发展建设了一支稳定而同心同德的有经验的教师队伍。

2、内设机构、内部管理、人事分配制度改革到位。学校机构设置合理,精干高效,工作职责明确,相关制度健全。真正实现了多劳多得、优劳优酬、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的分配原则,并向教学一线倾斜,使岗位津贴的激励作用得到充分发挥,激发了教师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

3、严格的学校管理焕发了活力。学校管理制度完善,措施得力,执行到位,收效显著,增强了学校活力。教职工考核制度倾向一线教师公平合理,福利待遇与考核挂钩;学校专门设立了督查处,对班级学生违纪情况和教职工上班上课情况进行督察和考核,把考核结果作为教职工津贴发放、评先评优、晋职晋级和年度聘任的依据。

4、专业设置科学合理,科学编班兼顾公平。学校依据高考设置专业13个,依据教学实际按照文化课分班,大胆尝试高一文化打基础,高二分班学专业,高三强化抓复习。既将学生基础夯实了,又解决了教师不足的问题,又兼顾到了教学分班不均的问题。

5、政府的大力支持激发了动力。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政府财力增强,政府对职业教育的重视,商中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在职业学校招生普遍困难的情况下,商都县政府、教育局对商中的招生给予了强有力的政策支持,把职高招生划拨任务纳入学校校长考核,实行春季招生,走在普通中学之前,这样既保证了学校的生源数量,又有效确保了生源的质量,为学校有发展创造了好的基础。

四、我校的现状

1、社会上重普教、轻职教观念根深蒂固,职教办学难的状况没有得到根本转变。就我旗来说,由于受到传统观念、应试教育等影响,社会对职业教育存有偏见,社会上重普高,轻职高,重学历,轻技能的现象仍较为普遍。读普高,考名校仍是许多家长和学生的执着追求。加之劳动力市场准入制度的不完善,很多初中毕业生未经职业培训就能上岗,客观上对中职教育的发展产生了不利影响。

2、职业教育投入不足。一般说,中职学校学生培养成本是普通高中学生的3-5倍,招生成本又比较高。所以尽管近几年国家加大了对职业教育的投入,但对旗县级职业学校来说,仍然是杯水车薪,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3、专业教师、“双师型”教师紧缺。师资队伍特别是专业教师、实习实训教师、双师型教师的培训、培养还需不断加强。由于过去我旗职业教师主要以种殖、养殖等传统涉农专业为主,“双师型”教师比例低,机电、汽修等专业“双师型”教师紧缺。

4、重视高考的力度还不够。

5、我校招生范围小及中职招生秩序混乱导致学生外流现象严重。

四、今后努力的方向

1、职业教育的发展,特别需要政府的扶持,需要政府加大对学校的投入,大力改善办学条件。现在学校发展面临很大困难,经费短缺,实习实训设备少、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债务制约着学校的进一步发展,急需政府化解,学校轻装上阵才能逐步走上良性发展的轨道。还需积极向上争取项目和资金,特别是实习实训设备的购置,争取经过3—5年的努力,使我校的机电、计算机应用、汽修汽驾、幼师、财会等重点专业的实习实训设备达到自治区西部一流的水平。

2、要在师资队伍建设上投入更大的精力,培养一批各学科的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特别是专业课教师,对某些紧缺学科的教师,必要时可以通过政府储备,建立起一支素质过硬的教师队伍。以培养和引进为重点,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鼓励企事业单位优秀技术人才到职业学校担任专、兼职教师,设立中职学校紧缺专业教师特聘专项经费,安排“双师型”教师培养和奖励经费。建立职业学校教师激励机制,在职称评定、工资待遇等方面出台优惠政策,吸引和鼓励高校毕业生到职业学校任教。

3、严格招生制度。转变学校考核观念,把中考奖励与职高的入学率与学校的考核,校长的考核挂钩。争取旗政府和教育局的支持,探索春季招生模式,使初三学生提前分流,以保障职高招生。

4、提高办学质量。力争考出几名区外本科,扩大学校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5、实现高中、初中分区教学。

6、培训工作还需要政府各有关部门的重视和支持。

赴名学校考察工作汇报篇9

XX年4月22日——4月24日,在教育局张局长、教研室陈主任的带领下,全市30名初中校长对xx广文中学、xx五中、xx世纪学校进行了考察学习。这次学习感到很受震动:震惊一词可以用来概括这次考察的感悟。震惊xx课程改课的深刻与全面;震惊xx教育的腾飞;震惊xx教育管理的前瞻与精细。

一、xx广文中学:

1、学生素养:学生有着良好的行为习惯。从来没有看到学生的打闹、搂抱、说脏话。看到的是学生的文明礼貌,走路静悄悄,几人成行,特别是去运动场上体育课,学生排着队,打折牌子,这个牌子是学生班级名称。静静的,没有吵闹,但是每个学生的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恰逢学校组织实验技能考试。学生排着队静静的在那里等着。这是一种风景,这更是学生素养的高度体现,这一切源自学校课程的开发,源自学校德育大讲堂对学生心灵的感染。

2、家长委员会参与了学生的管理。在我们进教室听课的时候,看到有家长坐在教室里听课。下课后,对上课不认真听讲的学生进行批评教育。起初认为是学校的老师,一问,才知道是学生家长。原来学生家长委员会,安排每天有一名家长在学校听课,她说,他们的责任既是副班主任,又是班长的角色。帮助学校管理学生,同时对家长理解学校、理解教师做了有力的沟通。

把家庭教育延伸到学校,促进了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合力的形成。另一方面,广大家长积极参与学校各项事务,对学校办学行为、教师执教行为进行直()接监督,促进了各项育人制度的有效落实。家长和学校一起携手育人,共同筑造出良好的教育环境让孩子健康、快乐成长。

3、课程开发极具特色。孩子的归结点是课程。

孩子,家庭给予物质营养;学校给予精神营养。

成功构建起了“三位一体”的课程体系,即“生本化的学科课程”、“特色化的学校课程”、“个性化的活动课程”。课程包括学科课程-——素质教育的根基;活动课程——个性特长的保障;特色课程——学校特色的依托

整合教材。

教师以现有的教材为基础,整合其他版本教材中最符合学生认知规律,最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部分,使学习内容更加适合学生。每学年为各学科提供3-5种不同版本的教材,各学科教师分工合作,共同整合教材,编制出适合学生的教材。整合教材还包括对教材内容进行结构体系的整合。例如,地理学科在学习国家区域地理时,整合为“低纬度的国家”、“中纬度的国家”、“高纬度的国家”三部分。

广文400篇》,是语文教研组为学生量体定制的不同题材的名篇,学生人手一册,三年内熟读背诵。

活动课程:发展学生的个性

“个性化的活动课程”包括“入校课程”、“国旗下讲话课程”、“主题教育课程”、“班会课程”、“综合实践课程”、“社团课程”、“节日课程”、“阳光60分课程”、“演讲与口才课程”、“离校课程”等十大课程模块,成为发展学生个性特长的重要保障。

特色课程主要指引桥课程

“引桥课程”是指为学生学习新知尤其是重难点的突破,做好前置知识或背景的铺垫。初一学生的小初衔接、初二学生的“两极分化”、初三学生高中学习的适应不良,都需要搭建引桥解决。“引桥课程”包含三个系列:一是小初引桥课程。旨在帮助初一新生消除学习的前置障碍,适应初中学习。其基本流程是:梳理与初中学习相关的前置知识-并进行分析-找到前置缺陷-建设引桥课程-实践验证并总结。一般新入校的初一学生会用一个月左右的时间进行引桥课程。比如,英语学科中音标的学习就是小初引桥的重要内容。二是难点引桥课程,破解学习难点,减少“两极分化”。各学科老师给学生搭建的“难点引桥”,密切联系生活实际,从思维障碍寻找切入点,使学生对新知识的学习置于“前置知识”的铺垫之下,最大程度地帮助学生越过“障碍点”。基本流程是:“各学科梳理知识点→面向师生调研学习难点→研究难点背后的障碍点→建设引桥课程→实践验证并总结”。比如物理中在讲杠杆原理前,让学生先感知体验一下钳子、压水井等。三是实施“高中引桥课程”,着眼于学生长远发展,在初三为其顺利适应高中学习“搭桥”。学校为各科教师配齐高中教材,各学科教师把与高中学习有关的铺垫,放在初中相应章节中处理,为将来高中学习奠定基础。

4、学校校史馆:系统规范,具有极厚的历史沉淀。

学校校史馆既体现了学校悠久的历史,又凸显了学校的管理、教学、课改等各个方面。学校深厚的历史积淀彰显一色。

二、xx五中

考察时间:4月23日

这所学校是全国合作教学培训基地。多位专家和教育名人对学校予以指导过。

学校的校训:做适合学生的教育

课堂教学

教室内两面墙都有黑板,学生展示交流用。

作文:自评——互评——教师评

听了语文、历史、数学三节课,共同点:注重小组的合作。首先小组合作,发现问题提出来,学生予以解答。特别是历史课,在选择题的提问时,学生先回答,然后指出采用的什么方法。老师一是对相关问题拓展,而是指出回答该问题时的关键词语。材料分析题,特别注重方法,要求学生首先看问题,把要点划出来;再看材料和注释,捕捉有效信息;三是回忆有关知识点,列出答案。数学教师注重数学思想的应用。包括转化、等积法、建模思想等。

xx五中深入研究了学生的学习规律,围绕自主互助学习型课堂的构建,以“小组有效合作学习”研究为突破口,进行了坚持不懈地探索与实践,总结出了“三课型五环节教学”模式,改变了课堂结构,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课堂效益明显提升。

自主、互助、学习型教学模式

自主,是指问题由学生自己去发现解决,规律有学生自己去探索应用,概念由学生自己去概括提炼,文本由学生自己去解读感悟,实验由学生自己去设计操作,作业由学生自己去布置选择。

互助,是基于小组内外互动的学生问学生、学生教学生、学生帮学生、学生检查学生、学生影响学生、学生引领学生。

学习型,即由教为主变为学为主,由个体学习为主变为合作学习为主,课堂不再是教师讲授表演的舞台,而是学生自主学习、研究、交流的场所,教师的讲堂真正变成了学生的学堂。

课型五步教学法

五步教学即:学(预习自学)──研(合作探究)──展(交流汇报)──教(精讲提升)──达(当堂达成)。

新授课的教学模式是:情境导入、明确目标──学案导学、导引诱思──展示交流、点拨提升──当堂巩固、课堂总结──达标检测、布置作业。

复习课的基本模式是:概括导入、确认目标──梳理知识、落实双基──典题引导、点拨深化──达标练习、提升能力──反思归纳、课堂小结五个环节。

讲评课的基本模式是:错题统计、找准错因──自主纠正、反思内化──展示思路、暴露问题──重点点拨、方法指导──变式训练、二次达标。

主题性阅读图书

各个年级的语文配发语文学习相关的资料。

三、xx世纪学校

1、名师众多:特级教师4名,山东省教学能手、齐鲁名师等21名,齐鲁名师23人,潍坊市教学能手、特级教师、名师86人,寿光市学科带头人、教学能手185人。学校被教育部确定为“首批西部中小学校长影子培训项目基地”。

2、校训符合办学特色和教育教学的发展规律。建校八年来,学校始终遵循校训“每天进步一点点”,校风“责任、合作、创造”,以“适合的教育才是最好的教育”、“公平公正地对待每一名学生”为核心理念,以培养有爱心、有责任感、有学习能力和有创新精神的人为育人目标,努力创办学生喜欢、家长满意、社会赞誉的基础教育品牌学校,形成以“小班化、寄宿制”为特色,集生态化、人文化、信息化于一体的基础教育品牌学校。

3、管理精细,处处体现学校管理的细微之处。如教室门前都有一个长长的走廊,上边摆满了学生自己带来的花。学生在上面做好了标签,什么类,如何种植等等。既美化了环境又让学生学到了知识。而且每个教室前面的书橱上,都办成了极具特色的宣传柜,分专栏、分系列。如烹饪系列。由学生自己收集,上边是图片,下边是每种食物的烹饪方法。让学生学到了很到知识。学校的管理体现在角角落落。

特别是学校的各种材料,都认真装订,归纳。有封面。

4、社团建设突出。学校针对学生的特点建立了很多的社团,让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特别是学校的绿色环保教育。我们在参观学习中看到了学生在绿色环保中,亲手制作的各种东西,很有创意。

学习启迪:

1、抓住了教育管理的领先要素,更新理念,用科学的办学思想统帅学校。住了教育管理的领先要素,更新理念,用科学的办学思想统帅学校。

2、抓住了学校建设的关键要素,发展教师,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

3、抓住了学校教育改革的核心要素,优化课程,提高课程建设与实施质量。

4、国家(地方)课程生本化、学校课程特色化、学生活动课程化的路子,逐步构建起“生本化的国家课程、特色化的学校课程、个性化的活动课程‘三位一体’的课程体系”,将课堂与课外、统一目标与特色目标、共性与个性发展紧密地结合起来,既保证了课堂的高效,又促进了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

5、抓住了提升教学质量的决定性要素,改革课堂教学,打造高效课堂。

6、教学的根本在课堂,课堂的主人是学生,潍坊市的课堂教学改革如火如荼,很多学校已经构建了自己的“生本课堂”教学模式。

总之,对xx三处学校的学习和考察,感受颇深,我将结合学校的实际,借鉴学习他们的先进经验,把我们自己的学校办好,办出特色。

XX年8月4日

赴名学校考察工作汇报篇10

近年来,教师外出培训已经成为校本培训的常规项目。通过外出培训,可以开阔教师视野,感受先进理念,提升教育教学水平,优化教育教学质量,提升学校的办学品位。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校长外出考察报告,一起来看看吧!

小学校长外出考察报告一

为学习先进经验,积极探索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工作的新路子, 10月23日,东华镇中心小学组织全镇小学校长、中心小学中层领导和部分骨干教师到横石水镇参观考察学习。这次学习考察组织严密,目标明确,我深感受益匪浅,体会良多。现将学习考察情况报告如下:

一、考察概述

1、此次考察的主要目的是:了解横石水镇村小和中心小学的教育教学管理的实施情况,学习其先进经验。

2、此次考察的学校有:联雄小学、江古山小学和横石水镇中心小学

3、此次考察的形式主要是:参观校园,听取校领导在教学常规管理方面的经验、做法,并与他们就学校管理方面的经验进行面对面交流。

4、对横石水教育的总体印象:无论是聆听几所学校校长的讲话还是深入参观他们学校,都能感觉到他们 “以人为本,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的人本发展理念,有明确的“规范化――特色化――品牌化”办学目标。不管办学条件如何,都努力在学校现有的条件基础上追求独树一帜的办学特色。坚持从小事做起,精细化管理,重视教师队伍综合素质的提高和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二、考察后的反思及收获

1、作为学校的管理者要敢为人先,在符合教育发展规律的前提下,大胆尝试符合自身发展的管理模式,闯出独具特色的管理机制。山阳初级中学致力于追求管理的细致和精致。将考核分为三个层面:对行管人员要求自身工作必须过硬,实行行管人员和教师双向检查,实行行管人

员年级蹲点制、行管人员工作周检制,与考核奖金挂钩;对教师考核增加考核的震撼度和公平性,制定教师行为规范及考核条例和科学的奖金分配方法,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对学生的管理也有一套细致公平的考核,落实到每个班级的班主任,实行班主任津贴每周发放制,达到及时提醒的目的。管理强调教师自身到学生个体到学校整体质量和素质的协调发展,强调文化立校,值得我们借鉴。

2、作为学校的管理者而言,必须具备高水平的综合素质。具备高素质的管理才能是管理好学校的必要条件。高素质的管理者应是专家型、学者型的领导,不仅能机智灵活的处理学校的日常事务,更重要的要表现在对学校教育教学的精通、指导和疏通上,并竭力用自身的知识魅力、人格魅力吸引人、感召人、引领人,真正以行家里手带领学校向前发展。在范水镇中心小学考察时我们深切地感受到了这一点。这所学校的校长和中层领导每人都上示范课,大家争上示范课,开办课堂超市,教师可以随便步入领导、学科带头人的课堂听课。学校管理者的身体力行营造出学校浓厚的学习研究氛围,使学校的教育教学考核措施抓得硬抓得实。

3、学生管理要从常规工作抓起,以小见大,以人为本,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山阳中心小学、郭桥初级中学在此方面的经验值得借鉴。山阳中心小学每周都有学生行为习惯的培养和检查的重点,从学生轻轻走路、轻轻说话开始抓起,培养学生良好习惯,因为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学生才 “会学”,有良好的行为习惯学生才 “肯学”;郭桥初级中学全校没有一个后勤服务人员,住校学生人数多,学校培养学生自己管理自己,可以在全校只有一个值班老师的情况下,每班学生自觉认

真地上晚自习,全校可以一周不扫地,整个校园没有一张废纸,这些都和学校管理者重视常规工作的精细化分不开。

百闻不如一见。这次横石水之行,时间虽然短暂,但收获却不少。回来以后,我已组织全体教师就横石水镇的教育教学管理经验汇报,并决定下段工作紧紧围绕“扎实抓好教学常规管理、精细作风”的工作重点,进一步加强教学管理、优化教风,严格教学的流程管理,在备课、上课、听课、评课、作业、辅导、考试、评卷等教学常规的管理上狠抓落实教学常规检查制度,把教学管理要求落实到位,为开创我校教育教学管理闯出一条新路子。

小学校长外出考察报告二

暑假前不久,我参加了孟津县教育局组织的校长培训班,去新安、栾川参观了两所学校,感受颇深,受益匪浅,现整理如下。

一、“业务立校”的指导思想。

参观的两处小学,都是后来居上的名校。之所以成名,主要是业务工作抓出了实效。他们这种以业务立校、以业务扬名的指导思想,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参观很多地方的很多名校,立校立名的花样繁多,真正铺下身子研究业务、以业务立校的较少。学校是教学的场所,是为国家民族培养人才的地方,作为一校之长,在制定学校发展战略时,切不可忘了自己的本质工作所在。

二、从小处做起,做出实效。

有一所学校,扎扎实实抓业务,也确实抓出了成效,让参观学习的各位校长由衷的感佩。他们的成效从哪里来?我们和他们的差距在哪里?我觉得很重要的一点,也是我们没有做到的一点,就是他们对教学管理中的“小事”的关注。他们的业务管理,不搞形式主义,不浮于表面,而是不断发现问题,然后不断的解决问题。在这个“不断”的过程中,他们逐渐逼近了问题的实质,实效也就显现出来。比如后六中学,他们发现晨读20分钟的利用率很低,于是将晨读作为校本课题立项,实实在在地进行了研究,探索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办法:语文和英语两门课的老师下午放学时把第二天晨读的内容、要求、任务写在黑板上。教师不只是笼统规定预习什么,必须细化为一个个句子、一个个单词,而且更重要的是要有落实,有检查。晨读下课前的五分钟,老师会予以检查,不合格的学生要在下午第四节自习课上继续补习。要想在五分钟内检查全班的晨读效果有困难,经过研究学校决定,每次抽查几名成绩不太好的学生,督促他们学习。从小事做起,在晨读“读什么”、“如何检查”上体现得最为深刻。当“读什么”、“如何检查”真正落实到位后,即使教师不在教室里盯着,学生也会自觉地读书。这样做的结果,是教师的工作负担减轻了,同时还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培养了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从这一个例子可以看出新安新城小学管理注重细节的功夫。他们没有新奇的做法,只不过是把教学中的问题凸现出来,认真分析研究,找出解决问题的思路,然后进行认真的落实。这样的教学管理,是真正帮助教师解决问题的,而不是给老师增添麻烦的,所以更能得到老师的拥护,更好的得到落实,也才能真正得到实效。

感悟:

特色办学是任何一个学校发展的核心和根本,一个没有特色的学校是没有发展潜力和持续发展动力的,所以特色始终是该校的一个办学的宗旨。没有规范,没有质量,就没有特色学校。引领学校内涵发展必须走“特色办学”之路。当然我们

也应清晰地认识到:“特色学校”绝不等同于“特色项目学校”或“特长学校”,绝不只是简单地教学生写一手好字或习得某种技能,它更多地应着眼于文化层面和精神层面的发展,最深层地追求人的发展。“特色项目”也不等同于“体育艺术”,可以是课程特色建设、特色德育资源开发、特色教育改革、特色师资队伍建设等,学校必须结合自身发展实际,找准特色定位和突破口,确定优先发展特色项目。特色教育的着眼点在学生,只有服务于学生,服从于学生的认知需求,特色建设才有成效,特色品牌才能够真正树立起来。特色教育如常态教育一样,也是一门艺术,特色建设需要遵循一定的科学规律,遵循学生的认知结构。违背特色教育的规律最终必然走向没落。“一个班的特色不是一个年级的特色,一个年级的特色也成就不了全校的特色!”一所学校,特色项目需要全员参与。只有全员的认可和参与,才有全员的拥戴和支持,有了全员的参与和支持,学校特色也就成了学校的一种自觉的行为习惯,这种习惯就是一种文化,一种品牌。

特色学校建设是学校生存与发展的需要,学校特色发展是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必然诉求。让我们从实际情况出发,积极发掘、提炼、建设、发展、凸显本校办学特色,科学设计和规划学校发展蓝图,使我们孟津县的学校也有各自的特色,优化学校教育资源,追求精致发展,提高学校特色品位。

努力方向:

实事求是地认识自己,研究自己,定好位,彰显办学特色。我们将着重抓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加大教师培训的力度

(一)、抓教师基本功的培训。争取人人有能力,人人有特长。例如:书写、绘画、朗读、演讲等等。

(二)加大教研力度。继续坚持走出、请进来。本着“四多”的原则;多给教师学习的机会;多给教师锻炼的机会;多给教师研讨的机会;多给教师展示的机会。不断优化课堂教学。

二、办特色学校

(一)独特性。指学校在具有一般学校共性的基础上,又有着与众不同的个性与风格,即所谓的“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精”,而我们西关学校目前的办学特色还没有完全形成,或者说特色还不鲜明,没有自身的独特性。所以首要的办学思路是形成我们学校办学的独特性。

(二)整体性。即特色表现在某一项目、某一方面、某些地方还不够,这仅仅是“亮点”而已,它表现出一所学校的全局优化和整体效能,体现在独特风格的整体风貌和显著的育人效益上。

(三)稳定性。就是指办学独特风格的形成、学校成果的取得能够长期显示、保持和发展,能够经得起时间和实践的检验,并在校内外产生深远的影响。我们学校的核心理念早已形成,办学特色正在形成,它标志着学校教育个性和管理个性的成熟。所以,我们要保持这种办学独特风格的稳定性。要清楚的认识到稳定并非一成不变,创办特色学校是个不断积累、完善的过程,是不断继承发展的结果。体现了学校群体在办学理念和主观追求上达到完美的统一,并且日趋成熟,形成相对稳定的趋势才是我们的最终目标。

(四)科学性。特色学校按照现代化学校发展的规律和趋势,把学校的发展建立在科学的,具有持久生命力,从根本上、全局上谋划,使学校达到不断超越、

不断创新的发展目标,形成较为完整的办学思想和经验,并为人们所接受,具有推广价值。

三、借拆迁东风,科学规划,建高规格、高标准的学校。

总之,这次外出考察感受颇深。所参观的学校的完善的管理制度、优美的校容校貌、深厚的校园文化底蕴、精细的管理模式、务实的工作作风、博大的创新精神,令人赞叹不已,让人大开眼界。不仅开阔了办学视野,而且拓宽了我的工作思路,对今后进一步做好我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将有很大的帮助。我将把学到的先进经验落实到工作中,让我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做得有声有色、丰富多彩。

小学校长外出考察报告三

20xx年7月18日—7月25日,十堰市教育局组织全市部分中小学校长任职资格岗位培训,我有幸也参加了培训。

7月22日,我们一行130多人赴房县四所中小学校考察学习,重点考察学习了房县东城小学。本次考察任务明确,组织严谨。考察团每到一所学校,都和学校领导认真交流了学校教育教学管理、特色学校创建、师资队伍和校园文化建设等,同时也听取了各校领导经营管理学校的办学理念、思路及所取得的成就。考察学习中的所有信息和场面不断在我的脑海中浮现,并且不时的在我的思想中与我校的办学实际形成碰撞,使我感受颇深,回味无穷。下面我就学习考察的感悟汇报如下:

一、考察学校基本情况

房县东城小学房县东城小学是县委县政府于20xx年投资兴建的一所全日制小学,位于城关镇武当路东侧,占地64亩,建筑面积16362平方米。房县东城小学从20xx年秋季正式招生,现有教学班44个,在校学生2500人,教职工110人。大厅东面墙壁上的30多块奖牌,这就是在短短三年的时间内在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学校所获得的荣誉。房县东城小学不仅是一所年轻的学校,更是一所充满朝气与活力的学校。

二、个人感悟

通过学习,我认识到教育理念是学校管理、学校发展和迈向成功的灵魂,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学校的管理首先是教育思想的管理。要适应新时期的教育发展,必须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和育人观,正确的教育观、教师观、学生观、评价观和人才观。优势人人皆有,关键在于发掘和培养。学习优势教育就是要深刻认识,无条件尊重和赏识每个孩子的学习优势,创设理想的学习环境,提供相应的学习机会,让学生发挥优势,自由学习,从而促进他们快乐学习,体验成功、健康、幸福并个性化的成长。师生人人能发挥各自的优势,并阶段性地能够放大优势,体现优势的持续发展,这就成了学校的发展优势。由此可见,树立正确的办学理念才能真正体现教育人文化的思想。

1、人文兴校——学校可持续发展之路。

学校最重要的任务之一,就是传承与发展一个充满活力的校园文化。今天“以人为本,构建社会和谐”的教育价值观,要求教育工作必须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落实到具体的办学行为中。传承中华优秀文化,创造有益于孩子成长的文化环境,

应该成为一所学校的重要使命。

(1)、校园文化应分为显性和隐性文化。显性文化可以把学校建设得越来越美丽,形成良好的育人环境氛围,达到环境育人的目的。这个阶段房县东城小学重的是“建设”,关心的是“标准”,关注的是“变化”,得到的是“积累”。隐性文化是通过建章立制,使全体师生明确提倡什么,反对什么,形成共同的发展目标,通过加强学习、宣传,统一认识、统一思想,构建新的教育理念,达成共同的价值取向。

(2)、文化校园既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一个理性追求过程,又是一种校园文化的成熟形态,它不仅体现为一种外在的文化现象或文化活动,而更注重展现其内在的文化氛围。从校园文化建设到文化校园创建,这个过程关联着学校的教育理念、目标志向等。它必将推进学校内涵发展的进一步提升。文化校园必然是学校内涵发展的归宿。

2、重实际,创特色

特色学校创建已成为当今教育的主旋律。创办特色学校的过程正是提高学生整体素质的过程,也是提高教育质量的过程。所以房县东城小学这一特色学校已具备以下特征:

(1)、特色学校是个性化的学校,具有独特性。学校不论大小,都有其同类学校的共性,也有其自己的个性。特色学校是一种在一般学校共性的基础上竭力创造富有个性特征的办学风貌的学校。特色学校的独特性带有创造意识。独特的办学思想、独特的内容、独特的办学策略都是创造性劳动的成果。这种独特性首先应有学校特色,它是特色学校形成的基础,围绕个别特色创建一种学校组织的整体精神并在学校活动中充分的贯彻始终,从而使学校在各个方面办出特色,这是特色学校形成的基本轨迹。

(2)、特色学校是成功的学校,具有先进性。它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成功地确立了办学价值观。办学价值观是办学的灵魂,并且这种办学价值观又被特色学校本身的成功所证明是正确的。第二,成功地培养了大批人才,特色学校就是靠培养多元化人才被社会认可的。第三,成功地确立了优化的办学模式。特色学校的形成过程,就是某种办学模式不断形成优化的过程,其确立标志着这种办学模式的定型和完善。

(3)、特色学校是成熟的学校,具有稳定性。它必须具有稳定的办学思想和办学目标,有稳定的办学机制和办学模式,有稳定的学校文化和学校传统,并最终能稳定发展,稳定前进,求永远前进、永远成功。但它需要一个不断发展、不断积累、不断提高其知名度的过程。

三、主要经验

1、管理体系科学

管理是学校的生命线、是学校发展的根本。房县东城小学给我的印象是学校管理的科学化和实效化。学校实行校长负责制下的层级管理,各负其责,各司其职,既保证了校长的宏观调控权力,又能极大的调动中层干部、班主任老师、科任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学校管理层有较高的素质。管理层素质越高,学校也就办得越有特色。管理层的核心就是校长,校长办学要有自己的思想,也就是说,要把学校办成一个什么样的学校,要搞出什么样的特色,校长要有自己的主见。

作为校长,应该具备广阔的视野和前沿的理念,能敏锐地捕捉前沿课题,准确把握教学改革的新动向,善于分析和借鉴成功的办学经验,掌握先进的学校管理知识,立足于社会大背景,确立学校改革的方针和举措,以科学的教育观谋划学校的发展,以科学的发展来引领学校的发展和教育的创新。校长要具备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要管理好一所学校,必须注重从教育方针、法规、制度等方面来开发自己,在开发自我,熟悉政策法规、法律的基础上,不断探索学校的新发展、新思路,从而引领教职工朝着新的目标前进,创出自己的办学特色,形成体现风格的办学特色,把学校的优势、强项最大化。不断追求更高的目标,取得更大的成功。

2、服务意识到位。

房县东城小学以真诚无私的奉献赢得学生信赖,家长的尊重,社会的信任。更好地为学生、家长、社会服务。

学校的教育就是为社区服务,每个教师必须树立服务意识。他们要求各班主任在每学期开学一月内,家访率必须达到100%,必须亲自登门家访,充分了解学生家庭情况,了解学生在家表现,并及时将孩子在校学习、生活情况通报家长,达到家校共同育人的目的。在教育教学中如需要同家长沟通的,也必须是亲自登

门拜访,不允许打电话叫家长到学校。从这一小事,就充分体现了学校浓厚的服务意识。

房县东城小学在全体教师中广泛树立服务意识,提倡“走进学生”、“蹲下身来看孩子”,实施个性化的教育、个别化的辅导,关注每个学生的成长,使教育全面走向生本。

房县东城小学的优质服务理念还体现在校园文化建设方面,精心创设了满足学生学习、运动、身心发展多种功能需求的育人环境,将墙壁、花草、庭院、雕塑都提炼为育人元素,充分利用一切空间资源,为学生的全面、和谐、健康成长提供最佳环境和广阔舞台。

本次考察任务明确,组织严谨,受到了当地教育部门的热情接待,达到了预期效果。考察团一行19人,先后访问了山东寿光市六所中小学,南京市雨花台区一所中学、一所小学,上海市一所中学、一所小学、一所私立学校、一所幼儿园。考察团每到一所学校,都和学校领导认真交流了学校教育教学的管理、新课程理念、特色学校创建、师资队伍和校园文化建设等,同时也听取了各校领导经营管理学校的办学理念和思路及所取得的成就。考察学习中的所有信息和场面不断在我们的脑海中浮现,并且不时地在我们思想中与我们的办学实际形成碰撞,使我们感受颇深,回味无穷,也深受鼓舞。下面就学习考察的感悟汇报如下:

一、树理念、建文化、创特色

中国教育改革发展中长期规划的指导思想是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所以学校办学的战略主题是坚持以人为本,推进素质教育,战略核心是解决好培养什么样的人和怎样培养人的问题,战略重点是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创新型国家的核心竞争力的基础是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那么创新人才培养方式,提高教育质量就成为我国基础教育改革发展的新任务,所以创造良好的教育势在必行。

1、与时俱进、树立人才培养的新理念。

教育理念是学校管理、学校发展和迈向成功的灵魂,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学校的管理首先是教育思想的管理。要适应新时期的教育发展,必须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和育人观,正确的教育观、教师观、学生观、评价观和人才观。实现教育思想的大转变,必须创新多元

人才的培养方式,即人才培养的道理就像体育比赛一样,如果我们只设置一个项目,就只能产生一个冠军,如果我们设置一百个项目,就会产生一百个冠军。在这种多元化的育人理念下,学校才能实现360行,行行出状元的人才培养目标。这种新的办学理念体现了全新的人才观和价值观,为师生的成长、发展及学校的发展指明了方向。考察中的所见所闻坚定了我们的办学信念,也充分证明了我校提出的“学习优势教育”是符合我校实际、遵循育人规律、体现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优势人人皆有,关键在于发掘和培养。学习优势教育就是要深刻认识,无条件尊重和赏识每个孩子的学习优势,创设理想的学习环境,提供相应的学习机会,让学生发挥优势,自由学习,自主构建,创造与应用知识,从而促进他们快乐学习,体验成功、健康、幸福并个性化的成长。师生人人能发挥各自的优势,并阶段性地能够放大优势,体现优势的持续发展,这就自然成了学校的发展优势。由此可见,树立正确的办学理念才能真正体现“教育以教师为本,办学以学生为本”的人本思想。

2、文化兴校——学校可持续发展之路。

学校是传承文化的阵地。一个学校物质上、生源上都可以暂时落后,但在文化上不可以落后。学校最重要的任务之一,就是传承与发展一个充满活力的校园文化。今天“以人为本,构建社会和谐”的教育价值观要求教育工作必须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落实到具体的办学行为中。传承中华优秀文化,创造有益于孩子成长的文化环境,应该成为一所学校的重要使命。传承文化的思路应该归纳为纵横两条线。横线是从中外文化的差异看中国文化与其它文化的不同点,而纵线是从历史的角度考虑文化的作用,考虑汉文化对世界的影响和贡献。同时要关注传承文化一定要克服负面的文化影响阻力,舍弃不适应时代发展的东西。我校就要围绕办学的核心理念,提出文化工程建设,即在建设主体方面打造领导文化、教师文化、学生文化、服务文化;在文化结构方面,建立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在校园文化方面,建设德育文化、环境文化、课程文化、特色文化。重视以办学理念相融共生的文化环境建设,突出办学特色的观念文化建设,加强文化品质的学习型组织建设,让具有较强生命力的学校文化成为学校发展的软实力,真正实现学校的内涵发展,促使学校成功步入可持续发展的轨道上来,使文化兴校成为学校持续发展的重要策略。文化兴校要抓住两个关键:从校园文化到文化校园。

1)、校园文化应分为显性和隐性文化。显性文化可以把学校建设得越来越美丽,形成良好的育人环境氛围,达到环境育人的目的。这个阶段我们注重的是“建设”,关心的是“标

人才的培养方式,即人才培养的道理就像体育比赛一样,如果我们只设置一个项目,就只能产生一个冠军,如果我们设置一百个项目,就会产生一百个冠军。在这种多元化的育人理念下,学校才能实现360行,行行出状元的人才培养目标。这种新的办学理念体现了全新的人才观和价值观,为师生的成长、发展及学校的`发展指明了方向。考察中的所见所闻坚定了我们的办学信念,也充分证明了我校提出的“学习优势教育”是符合我校实际、遵循育人规律、体现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优势人人皆有,关键在于发掘和培养。学习优势教育就是要深刻认识,无条件尊重和赏识每个孩子的学习优势,创设理想的学习环境,提供相应的学习机会,让学生发挥优势,自由学习,自主构建,创造与应用知识,从而促进他们快乐学习,体验成功、健康、幸福并个性化的成长。师生人人能发挥各自的优势,并阶段性地能够放大优势,体现优势的持续发展,这就自然成了学校的发展优势。由此可见,树立正确的办学理念才能真正体现“教育以教师为本,办学以学生为本”的人本思想。

2、文化兴校——学校可持续发展之路。

学校是传承文化的阵地。一个学校物质上、生源上都可以暂时落后,但在文化上不可以落后。学校最重要的任务之一,就是传承与发展一个充满活力的校园文化。今天“以人为本,构建社会和谐”的教育价值观要求教育工作必须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落实到具体的办学行为中。传承中华优秀文化,创造有益于孩子成长的文化环境,应该成为一所学校的重要使命。传承文化的思路应该归纳为纵横两条线。横线是从中外文化的差异看中国文化与其它文化的不同点,而纵线是从历史的角度考虑文化的作用,考虑汉文化对世界的影响和贡献。同时要关注传承文化一定要克服负面的文化影响阻力,舍弃不适应时代发展的东西。我校就要围绕办学的核心理念,提出文化工程建设,即在建设主体方面打造领导文化、教师文化、学生文化、服务文化;在文化结构方面,建立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在校园文化方面,建设德育文化、环境文化、课程文化、特色文化。重视以办学理念相融共生的文化环境建设,突出办学特色的观念文化建设,加强文化品质的学习型组织建设,让具有较强生命力的学校文化成为学校发展的软实力,真正实现学校的内涵发展,促使学校成功步入可持续发展的轨道上来,使文化兴校成为学校持续发展的重要策略。文化兴校要抓住两个关键:从校园文化到文化校园。

1)、校园文化应分为显性和隐性文化。显性文化可以把学校建设得越来越美丽,形成良好的育人环境氛围,达到环境育人的目的。这个阶段我们注重的是“建设”,关心的是“标

准”,关注的是“变化”,得到的是“积累”。隐性文化是通过建章立制,使全体师生明确提倡什么,反对什么,形成共同的发展目标,通过加强学习、宣传,统一认识、统一思想,构建新的教育理念,达成共同的价值取向。

2)、文化校园既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一个理性追求过程,又是一种校园文化的成熟形态,它不仅体现为一种外在的文化现象或文化活动,而更注重展现其内在的文化机理、厚重的文化积淀、持久的文化传承、深邃的文化理念,使之逐步成为特定区域内、特定人的内在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和生存方式,并可持续地对后来人产生巨大的影响。文化校园的形成过程中,更看重的是人文底蕴的积淀,注重的是人的文化自觉性,关键的是从人与文化关系去思考人的成长和发展,强调的是自然、自觉、自信、自律。我校要抓住“校安工程”的良好契机,高站位决策校园文化建设,让其逐步朝着文化校园的奋斗目标迈进。从校园文化建设到文化校园创建,这个过程关联着学校的教育理念、目标志向和功能定位等。它必将推进学校内涵发展的进一步提升。文化校园必然是学校内涵发展的归宿。

3、重实际,创特色

特色学校创建已成为当今教育的主旋律。创办特色学校的过程正是提高学生整体素质的过程,也是提高教育质量的过程。所以特色学校必须具备以下特征:

1)、特色学校是个性化的学校,具有独特性。学校不论大小,都有其同类学校的共性,也有其自己的个性。特色学校是一种在寻求服从于一般学校共性的基础上竭力创造富有个性特征的办学风貌的学校。特色学校的独特性带有创造意识。独特的办学思想、独特的内容、独特的办学策略都是创造性劳动的成果。这种独特性具有整体效应,“以点带面”、“以局部带整体”、“以核心带全局”,最终使学校在全方位、多角度都能反映出这种独特性,成为一种综合效应。首先应有学校特色,它是特色学校形成的基础,围绕个别特色创建一种学校组织的整体精神并在学校活动中充分的贯彻始终,从而使学校在各个方面办出特色,这是特色学校形成的基本轨迹。但具有学校特色的学校不一定最终能成为特色学校,需几任领导和全体教师努力共建。

2)、特色学校是成功的学校,具有先进性。它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成功地确立了办学价值观。办学价值观是办学的灵魂,并且这种办学价值观又被特色学校本身的成功所证明是正确的。第二,成功地培养了大批人才,特色学校就是靠培养多元化人才被社会认可的。

第三,成功地确立了优化的办学模式。特色学校的形成过程,就是某种办学模式不断形成优化的过程,其确立标志着这种办学模式的定型和完善。

3)、特色学校是成熟的学校,具有稳定性。它必须具有稳定的办学思想和办学目标,有稳定的办学机制和办学模式,有稳定的学校文化和学校传统,并最终能稳定发展,稳定前进,求永远前进、永远成功。但它需要一个不断发展、不断积累、不断提高其知名度的过程。

综上所述,特色学校的创建需要有个性的领导集体和有特长的教师队伍;需要和谐的学校文化和有效的办学机制。它的形成过程是一个循序渐进、不断发展的过程。追求特色,不能急功近利,打造特色,不能故弄玄虚。在考察中我们亲眼目睹了上海世博园小学、南京雨花台外国语小学和山东寿光逢苑小学,它们的特色项目很有个性,很有文化性,很有持续发展性。从而使我校也坚定了思想认识,我们要紧紧抓住现有特色项目的建设,把特色的亮点不断放大,让其持续稳定的发展。点亮多盏灯,照亮师生前行的路,让他们欣赏路上的风景,体验路上的成功,为不断的前行鼓足勇气和充满信心。

二、抓科研,强队伍,提质量。

校本教研是学校针对自身的教学问题而实施的一种实践性较强的教学研究。它对学校的教学工作有着直接的指导意义,能够大面积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和提升教师的整体素质。有效开展校本教研需要有校本教研策略。

1、立制度(建立研学制度)。校本教研是以校为本,强调围绕学校自身遇到的问题开展研究,所以推行校本教研,必须建立符合学校实际的校本研学制度。(1)理论学习制度。学校要积极开展集中学习、组室学习和个人学习相结合,为教师提供学习教育理论、理念的平台,做到理论学习与资料收集相结合;要积极为教师提供展示自己学习成果的平台,做到外出学习与校内汇报相结合,真正实现为自我提升而学习。(2)学校领导听课和参与教研活动制度。学校领导听课要有计划、有目的,听谁的课,什么时候听,听课前后要做哪些准备工作,都要列入自己每周的工作日程。通过有针对性的听课,课后要与任课教师及时交换意见,及时反馈、沟通,做出导向性评价,促进课堂模式的生成和不断提升。(3)强化集体备课,实现资源共享,做到优势互补,形成良好的校本教研氛围,打造良好的研学环境,培养具有良好素养的师资队伍。山东寿光教育局和上海建平中学做得很到位。

2、重反思。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曾经提出一个公式:教师成长=经验+反思。反思是校本教研最普遍和最基本的活动形式,自我反思被认为是教师专业成长的核心因素。新课程理

念还要求教师的教学反思要延伸到学生的学习反思,扩大教学反思的范围,提高教学反思的品牌。通过师生不断的反思,更新教与学的观念,改变教学行为,转变学习方式,提升教学水平,促进学习效果,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自我教育的能力,实现教育的最高境界:“教是为了不教。”南京雨花台中学和上海建平中学把此项工作做得很扎实。

3、讲科学。课题研究是校本教研的灵魂,校本教研只有扎根于教育科研的土壤上才能枝繁叶茂。开展校本教研,必须有一个统领的核心课题,才能更加明显地提高成效。寿光教育局的综合实践活动有利于突破知识教育的诸多局限性,走进知识内核是基于实践的逻辑学习和意义学习,而不只符号学习。上海建平中学的课程整合、走班上课、校本教材开发,充分证明了适合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目前我校的校本教研的核心课题是“导学案习得法”。它不仅是开展校本教研、校本教材研发的载体、手段和方法,同时也是体现学习优势教育的新理念,更能促进我校课堂教学的崭新模式的生成。它要求教师积极开展“导学案”的应用性和实用性的研究,增强教科研意识,以“导学案”带动课堂改革,以课改促进课题研究,以课题研究凝聚人心,及时积累、总结、反思、推广,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切实增强学校办学的生命力。培养更多的名师,努力创建地区特色名校。

总之,学校要把校本教研工作作为学校发展和前进的基础,将教师的教学实践、教学研究、校本培训有机融为一体,大面积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和职业技能,不断推进新课程改革,大力整合教育资源,实现校本教研的策略性大转变,促进“三名”工程的创建,开创杭锦教育灿烂的明天。

本次外出考察,感悟颇多,体会很深。从思想上给自己的工作有了一个明确的定位,我校将坚定不移地走文化兴校之路,秉持“学习优势教育”的理念,推进特色学校创建,加强“三支队伍”建设,深入教科研领域,探索以“导学案”为载体的课改模式,努力打造更多的名师,培养大批特长人才,为杭锦教育振兴、壮大添砖加瓦,为“三名”工程的大力实施锦上添花,争取在三至五年时间内把学校建设成为特色项目明显、基础教育实力雄厚的地区特色名校。

两点建议:一是大力度整合教育资源,招聘成熟教师,从根本上解决结构性教师短缺的现实问题。二是进一步统一办学思想,规范办学行为,逐步形成办杭锦大教育的格局。

版权所有:博古范文网 2012-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博古范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博古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浙ICP备1201877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