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教案设计 > 正文

后现代主义设计对中国现代建筑设计的影响

发布时间: 2022-11-09 15:50:03 来源:网友投稿

摘要: 后现代主义是 20 世纪 60~90 年代的一场风格运动。后现代主设计概念萌芽首先出现于建筑设计领域,后现代主义建筑的出现是建筑文化发展的必然趋势,同时随着我国家经济实力的不断提升,人民日益增长的审美需求也促使我国的设计水平得到高速发展,人民对居住环境的要求不仅仅停留在单一满足功能需求上,而是上升到追求多元化、时尚化的审美需求上。因此本文通过阐述后现代主义的产生、发展及其影响,分析后现代主义建筑设计的特征,以马岩松MAD建筑事务所的建筑设计作品为例,通过分析后现代主义设计手法在其设计中的运用,从而认识后现代主义设计对中国建筑设计的影响。

关键词: 后现代主义设计;后现代主义建筑设计;中国建筑设计;马岩松;

一、后现代主义设计概述

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随着科学技术和经济的发展带动了社会文化领域的发展,影响到与人们生活密切相关的设计艺术领域,为了满足人们生活多样化的需求,设计艺术也逐渐摆脱了现代主义注重技术和功能、追求统一样式、忽略人的个性和心理需求的理念,向多元化的方向发展。也就出现了后现代主义。

“后现代主义设计”是指20世纪70年代后一切修正或者背离“现代主义设计”流派的总称。是在主张抛弃“现代主义设计”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早期出现在建筑领域, 后来逐渐发展到其他领域。“现代主义设计”主要原则是重视功能,提倡实用性。而”后现代主义设计”以反现代主义设计艺术为思想基础。建筑上的后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建筑,是指现代主义之后的或者反对现代主义的一切建筑设计思潮。

后现代主义建筑认为“现代主义建筑”理论是建立在理性、结构、功能的基础上,忽视了建筑形式对人的影响,片面强调功能和经济性,忽视了人的情感和环境作用,建筑形式单一、统一。而后现代主义建筑则主张满足人的心理需求,努力使传统与现代相联系,主张兼收并蓄,不强调统一,主张复杂与矛盾,追求象征性,含义性。同时注重外在装饰,创造多元化模糊性的建筑作品。

二、后现代主义建筑设计特征

在“后现代主义设计”的理论发展探索中,一些设计师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建筑领域的设计师罗伯特·文杜里和查尔斯·詹克斯是后现代主义设计理论的代表人物。首次在设计领域引用后现代主义这一概念的是英国建筑评论家查尔斯·詹克斯,用来描写 20 世纪 60 年代以来的与现代主义建筑背离的建筑新趋势,从此产生了后现代主义设计。

1996年国建筑师罗伯特·文丘里在《建筑的复杂性和矛盾性》中针对米斯·凡·德·罗 的“少即是多”提出了“少令人生厌”的观念,即多样性取代单一性。他主张“杂乱的活力”取代“明显的统一”,主张走歪路不走直路,主张模棱两可不主张清晰明确,主张变化无常不主张直截了当,主张“含义丰富不主张含义清晰。罗伯特·文杜里在《向拉斯维加斯学习》中提出自己“后现代主义设计”原则,他认为设计师不应该忽视当代社会的各种文化对自身设计的影响,应该注重吸收各种文化精神来丰富设计。从罗伯特·文杜里的“反现代性”到詹克斯明确提出“后现代主义”,一定程度上表示西方和世界设计潮流开始发生转变,在理论上逐渐摒弃现代主义的建筑风格并产生了一系列后现代建筑和理论。可归纳为以下几点特征:

(一)后现代主义建筑设计强调装饰主义。后现代主义建筑为现代主义建筑的几何方盒子缺少人性化考虑认为建筑应该运用装饰来给人视觉上强大的冲攻击力。在建筑的装饰手法上,通常采用夸张,变异、分裂打破重组、矛盾等手段来史建筑具有趣味性。

(二)后现代主义建筑设计强调历史文化与新时代文化的运用,即文脉主义。后现代主义设计师抛弃了简单枯燥的建筑形式,认为决定建筑外观的不仅是功能,还受到环境、地区历史的影响,所以后现代主义建筑设计师们强调传统与现代的有机结合。

(三)后现代主义建筑设计强调追求设计形式复杂多样化、自由多元化。后现代主义设计反对形式单一化主张设计形式多样化,避免作品枯燥无味。

(四)后现代主义建筑设计强调象征性、隐喻性。后现代主义设计当中的历史、乡土性以及民族性等使它开始朝着隐喻式、乡土式以及新模棱两可空间发展, 它通过激发人们的阅历和经验来构成各种联想, 加强设计当中的含糊性和戏谑性。

(五)后现代主义建筑设计强调满足人性化需求。在设计中,人理所应当成为终极关怀的对象因此设计要从满足人的心理需求出发。

(六)后现代主义建筑设计强调与环境相融合。运用自然材料体现建筑个性化。

三、后现代主义在馬岩松MAD建筑事务所设计作品中的运用

受后现代主义思潮影响,很多具有后现代主义特征的建筑设计师也不断出现。马岩松, 中国当代新锐建筑设计师,1975年出生于北京,曾就读于北京建筑工程学院(现北京建筑大学),后毕业于美国耶鲁大学)获建筑学硕士和优秀设计毕业生奖。2001年获美国建筑师学会(AIA)建筑研究奖金。曾在伦敦扎哈.哈迪德事务所、纽约埃森曼事务所任职;是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客座教授、北京建筑大学建筑设计艺术研究中心教授。 2004年成立MAD北京事务所并任教于中央美术学院、并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UCL(伦敦大学学院)Barlett建筑学院、纽约建筑联盟举办讲座。马岩松是国内第一位获得国际竞标项目的青年先锋建筑师,其鲜明的建筑作品风格受到了国内外建筑界的广泛关注。

(一)运用传统水墨山水文化设计元素强调历史文化。马岩松和他带领的MAD建筑事务所历经6年,完成了“墨色山水”——朝阳公园广场及阿玛尼公寓建筑群。朝阳公园广场位于北京朝阳公园的南面,建筑群总建筑面积约22万平方米,由10座建筑组成,高低错落,好像一幅展开的山水画卷,又像是一组盆景。不同于纽约中央公园边上那些强调边界围合感的现代建筑,北京这组极具未来感的建筑更加强调自然向城市的延伸和渗透,将城市中的人造物“自然化”,运用中国古典园林建筑中“借景”的办法,突破了朝阳公园与城市的界线,使自然和人造景观交相辉映,使人融情于景。设计以中国山水艺术为灵感,在城市中心重塑大型的建筑关系,再现了“峰、涧、溪、石、谷、林”等自然形态和空间。基地北侧紧邻公园湖面的不对称双塔办公楼,像是两座破土而出的山峰,挺拔于湖面之上。连接双塔的中庭空间以拉索作为玻璃屋顶结构,通透明亮。设计理念沿用了钱学森先生所提的“城市山水”概念,将建筑外形设计为山形,与朝阳公园大面积湖水融为一体,形成“城市山水”的人文和自然景观。希望现代城市生活跟自然山水结合起来,用中国的思想和中西合璧的表现形式做出高端写字楼,让建筑成为自然的延续。项目设计的山形与邻近的朝阳公园湖水形成山水整体,高山流水跟周边进行统一,身体力行实现中国式的人文关怀,这也是整个项目设计中贯穿始终的概念。

(二)运用夸张的设计手法元素强调形态的隐喻。玛丽莲·梦露大厦是马岩松领导的MAD建筑事务所第一个国际项目,位于加拿大的密西沙加市,本名The Absolute Tower,是加拿大当地的两栋高层住宅大楼,这座大厦如同玛丽莲·梦露的经典动作一般,S型的妖娆,梦幻优美,全身没有一处强调高度的垂直线条,全部是由曲线组成。因而被称为 “梦露大厦”它分为AB两个塔楼,A塔楼高170米,有56层;B塔楼高150米,有50层。梦露大厦最特别的一点就是它别致的外形结构,这两座塔楼自底层开始每一层楼和下一层楼相比都在水平方向进行旋转。连续的水平阳台环绕整栋建筑,传统高层建筑中用来强调高度的垂直线条被取消了,整个建筑在不同高度进行着不同角度的逆转,来对应不同高度的景观文脉。设计不再屈服于现代主义的简化原则,而是表达出一种更高层次的复杂性,来更多元地接近当代社会和生活的多样化,多层模糊的需求。这充分体现了后现代建筑设计的设计特征。马岩松希望梦露大厦可以唤醒大城市里的人对自然的憧憬,感受阳光和风对人们生活的影响。通过这样的设计手段满足了人们的居住需求,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功能观和注重人性化的设计理念。

(三)保留传统的前提下运用新材料创建新环境。MAD建筑事务所在北京的老胡同里完成了一个泡泡系列建筑作品,胡同泡泡该建筑外表圆润如金属泡泡;放置这些泡泡的胡同,被称为泡泡胡同。这个泡泡为所在的胡同提供了一个公共卫生间和楼梯。“泡泡”外面是金属曲面,反射着天空和树影,像是一个光怪陆离的关于未来的梦境。植入四合院胡同里的泡泡是MAD 城市概念作品“北京 2050”中的一部分。通过这些像水滴一样散落在北京四处的泡泡,设计师想要提醒人们关注日常生活的改善和社区生活的重建,以简单、自然且“可繁殖”的方式,在保留传统的基础上,实现整体社区的复苏。马岩松说胡同泡泡展现的是对传统生活的对接,对环境与自然的尊重。通过一个非常具有力量、速度感觉的城市,强调个人的灵感跟自然之间的关系。所以泡泡放在院子的一个角落,上面有反光,因为材料是一个反射的材料,也是变形的,当看到它反射,它并不是一个镜子,也不是把一个现实又重复一遍,它是变成一个很扭曲的天和地,一个老房子、新房子、树木,融合在一起的新環境。马岩松运用泡泡展现“空”的美,展现他山水城市的主张与建造自然的实践与关爱。体现人文关怀,突出传统文化内涵。

(四)创作风格上追求多元化、自由化,强调与现有环境相融合。马岩松MAD建筑事务所的设计作品有着非传统、非常规的波澜起伏的形式,他的设计,都深深扎根于自然和传统。正如他所说的“对于每一个建筑都是一个不一样的我”。他并不是要把建筑看作一个物体,而是要在城市中创造一种景观。灵感大多来自中国传统建筑,自然是城市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他在寻找方法,把那种将自然与建筑相融合的中国传统应用到城市规模下的现代建筑之中。他试图建筑转变成一种景观,并将其功能融入自然环境中。当然,这种自然是人工的的、人造的。其目的是创造一种情感体验,让人与自然重新联系起来。这并不是把建筑当作一种展示其功能或技术的物体来创造。他认为自然不是指一树一花,是指一种情感氛围——人们可以在其中寻找最深深处的自我。比如哈尔滨大剧院,它坐落在松花江北岸江畔,以环绕周围的湿地自然风光与北国冰封的特征为设计灵感,宛如飘动的绸带,从自然中生长而立,成为北国延绵的白色地平线的一部分。作为公共建筑设施,力图从剧院、景观、广场和立体平台多方位给市民及游人提供不同的空间感受。在设计过程中,设计方在大剧场设置了特有的人行观光环廊和观景平台,游人可俯瞰周边湿地,领略哈尔滨独具特色的自然湿地风光。再如平潭博物馆,落户于平潭综合实验区。这座亚洲最大的私人博物馆,其外形是形似鳐鱼的超前概念建筑,选址平潭竹屿湖湖中小岛。筑岛为馆,岛与岸由一条形似鳐鱼尾的长桥相连。每座岛屿下面都是一座山,依托的是它在山水和城市之间的环境,它是一件具有持久感的水中的大地景观,向人们重述这座海岛在远古的诞生,让人们去思考自然和时间带给我们的影响。由一座座微微起伏的栈桥连接着大陆,连接着人工与自然,城市与文化,历史与未来。它是一件具有持久感的水中的大地景观,向人们重述着这座海岛在远古的诞生。

四、总结

后现代主义设计思潮的涌入,对中国建筑设计开拓了设计的新思维,加强了我国在建筑设计中对人性关注、提升了以人为本的功能观、设计艺术化和整体性设计观的觉悟。更深入的将实用主义与审美主义贯穿于设计之中,隐喻被应用到中国建筑设计当中, 让我们对世界有了新的解读。现代主义设计的出现是伴随着工业化城市进程加快,人口膨胀、住房紧缺等问题所产生的。而后现代主义设计是在人们在满足了基本需求后,开始追求多样化所产生的。。在后现代设计不断介入我国现代设计的过程中,我们从中也得到了很多提升,也启示我们应该学习新颖的理念和材料技术手段,将其融入中国本土文化,同时注重创新,通过设计作品传达中国本土文化,弘扬中国优秀文化。后现代设计用其的创作手法深度传递传统文化的理念,再现地域文化特色,使设计作品与当地文脉高度结合,全方位地体现与自然生态、人性化及审美需求的结合。实现以人为本,与自然相结合的后现代主义设计。

参考文献:

[1]潘鲁生、董占军:《现代设计艺术史》.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版

[2]赵阳,周美霞 . 以建筑为例浅析后现代主义对中国设计的影响 [J]. 中国房地产业,2015(08):52-53.

[3]李岚 . 后现代建筑理论对中国建筑设计的影响探析 [J]. 中华民居(下旬刊),2014(02):167-168.

版权所有:博古范文网 2012-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博古范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博古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浙ICP备1201877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