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教育整顿 > 正文

2024年度教育强国心得体会600字【优秀范文】

发布时间: 2024-04-05 14:40:03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4年度教育强国心得体会600字【优秀范文】,供大家参考。

2024年度教育强国心得体会600字【优秀范文】

兴国必先强师,发展教育的关键在于教师,一个国家应该营造尊师重教的社会风尚。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教育强国心得体会600字【四篇】,欢迎品鉴!

  __,当初怀着满腔热情只身投入师范院校,接受师范专业教育。怀着对教育的无限梦想,投入到一线教学工作。有过迷惘,有过彷徨。但是,当初的理想一直在前方指引。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这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这个初心和使命是激励中国共产党人不断前进的根本动力。作为人民教师更要始终坚守这一初心,不忘使命。一直朝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奋勇前进。

  新时代的教育工作者,生长并生活在一个和平的时代。但是,作为一名中国人,我要有抱负,有职责,有担当,我不能就此停止求索的步伐。时代的舞台依然需要我们拥抱理想,坚守信仰,奉献社会。于是,我们奔跑在追梦的路上。现代的社会发展,交替更迭太快,有时候我们都会跟不上社会进步的步伐。但是,这些并不是我们忘记出发的目的,抛却当初信仰的原因,我们是一个中国人,要做的就是信守我们的信仰,抓住时代进步时保留下来的传统精神。

  要有不变的初心,就是要立足岗位、默默奉献,在坚持中动人、在平凡中伟大。无论是课本里、电视上的榜样,还是身边的楷模,都是在平凡中用他们的实际行动诠释誓言、彰显初心。

  看起来梦想很简单,差不多都要实现了。但是我们也会发现,当梦想变得越来越现实的时候,关于纯真的梦幻已经越来越模糊,而我们的梦想也沾染了满满的铜臭味。为什么会转成这个样貌?时代在变,梦想也随着改变,我们对梦想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努力的让自己变得更优秀。一直保持__,牢记使命这个真理,早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个远大理想。

  每一个时代,都有每一个巨大的引导。它犹如衰退处迸发的岩浆,激流勇进。它付与天地间每一个生命无尽的超能量,深深的封印在意识形态中,垂垂地,暴风暴雨,电闪雷鸣,海啸涌起,火山爆发,熔岩四溅,冰火两重天后,它为新时代送来了祥和,创始了新的纪元。

  每一生命,他有宽度、有高度、有深度、有厚度,这个生命大概是一个人、大概是一个团队、大概是一个组织、大概是一段历史、大概是一段传奇。在巨大的文明,想要让其像春天一样花团锦簇,永葆活力。他必然具备可持续性。犹如细胞代谢一样,一代又一代的吸取各类营养,使持续性一代又一代的传承。营造可持续性,首先必要经久不衰的生命力,稳健生命力的根基要紧跟时事世事。紧跟时事世事,就必要网罗时事发生的讯息,要具备枪垠的、正确的学习力。

  这是一个信息大爆炸的时代,无数的信息从不合的渠道冲击着意识形态,鱼龙稠浊。此刻,正必要一个正向的引导,引导正确的代价看、正确的人生看、正确的世界看,“学习强国”app的呈现,满足了社会代价的需求,扶正了道德风向标,浩然正气的引导巨大的民族走向中兴,走向巨大。

  在每一天的学习傍边,“学习强国”会让内心静如处子,会对国事、人物、科技、自然产生新的认知,有种“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的触动,对付本身三看潜移默化的产生影响,“学习强国”的内容富厚,能量积极,会对工作的进行起到正确的辨证引导。它以读到的意见,新颖的逻辑思维,让你很理性的观待眼前的生活,多一份殷实而不完满,不完满的那部分便是向往,是对将来的等候。并让你笃信,将来可期。渐渐地会发明,科学的思想、舆论可以或许指导实践,实践不仅可以查验真理,还可以继承升华思想。

  我相信,“学习强国”可以或许带给情况欣欣向荣。共识、协同化会越来越高。用它带给你意识形态的改变,辨证的阐发手中的工作,生活,人生会加倍的厚重、有宽度、有抱负、有信念、有质量。

  每一个时代,都有每一个巨大的引导。我笃信,“学习强国”会是一个巨大的引导,如同黑夜中闪烁的繁星,熠熠光辉!

  20__年__月__日,商丘市第二试验小学组织了师德教育陈述会,会上张书记作了“__,砥砺前行,做美好的引路人”的专题陈述。经过学习使我收获颇丰。

  高尔基从前说过:“谁不爱孩子,孩子就不爱他,只需爱孩子的人,才干教育孩子。”教师的爱是杰出师生联络的润滑剂,教师的爱是教育作业的魂灵。有了爱,咱们之间就能以诚相待、志同道合。有了爱,师生就能够无障碍地沟通;有了爱,在师生调和的气氛中,就能够展开教育互动,进步教育的实效性。

  在多年的教育实践中我深深地体会到爱孩子首要要尊重孩子,要相等民主地对待孩子,尊重他们展开的积极因素,让他们自动地展开。因而每逢孩子有作业跟我来讲时,我都认真地听,而且同单个幼儿对话时,我一般都蹲下来,使孩子感到教师是尊重他的,孩子们已把我当成了大朋友,有什么作业都乐意跟我讲。在日常的教育进程中肯定不能体罚或相体罚,更不能侮辱孩子,不然不只伤了孩子的品格和自尊心,更简单让孩子对学习失掉爱好、对校园发生惧怕的感觉,乃至是排挤来园上学等。

  幼儿可塑性大,模仿性强,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回对他们起到耳濡目染的效果。乃至能够说,幼儿教师的道德水平,决议着幼儿的道德水平。因而,咱们做幼儿教师的必定要严于律己,一马当先,不时处处给幼儿以典范之影响。日常作业中注重本身的涵养,做到文明、礼貌,长于与人协作,待人真诚,有耐性、不烦躁,谈吐文雅,朴素,活波大方,正经、整齐,诚笃有自傲,心口如一,动之以情,以情育人,晓之以理,以理塑人。

  在往后的教育教育作业中我将严厉要求自己,用心呵护每一个孩子,做一名优异的幼儿教师。

  “每年的9月1日,都是开学的日子。与往年不同的是,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伴随着朝气蓬勃、人头攒动的开学画面,纪录片《教育强国》开篇便直接道出了1949年以来中国教育事业取得的发展成就。经过70年的风雨兼程和开拓奋进,中国实现了从文盲半文盲大国向教育大国的历史性跨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迸发活力,国民素质明显提高、人民群众获得感增强。现有1672万教师,2.76亿学生。

  毫无疑问,中国教育事业70年来的发展成就正是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的充分体现,它有力印证着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多方面的显著优势——坚持全国一盘棋,调动各方面积极性,集中力量办大事;坚持改革创新、与时俱进,善于自我完善、自我发展,使社会充满生机活力等。如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切实保障着人民受教育权利和社会公平,培养造就了一批批优秀人才,也加快着中国从教育大国向教育强国稳步迈进的步伐。

  顺叙道来中国教育成就史

  那么时光追溯到70年前,刚刚成立不久的新中国,要建设一个什么样的教育制度?纪录片《教育强国》分为“立国之本”“强国基业”“春风化雨”“面向未来”四个篇章,以1949年12月23日召开的第一次全国教育大会为开端,顺叙讲述重要时间节点和关键发展时期,中国教育制度进行的一系列改革和取得的发展成果。

  1949年,新中国成立时,全国5.4亿人口中80%是文盲,农村的文盲率高达95%以上。不但普通群众里没几个识字的,就连许多干部文化水平也非常有限,甚至自嘲道:“不怕枪,不怕炮,就怕写报告。”面对国家建设的新局面,各行各业逐步开启了适合中国国情的扫盲运动。在军队,赛跑不用发令枪,谁先写出规定的字谁起跑。在农村,人们从本乡本土的村名、农具,到全国性常见事物和常用词语开始识字。在冬季农闲季节,举办“冬校”“夜校“识字班”,集中进行扫盲识字。夏季农忙时,推行“小黑板下地”“挑担识字”“赶牲口识字”,抓紧时间分散学习。

  得益于全国上下积极学习的良好风气,从解放初期到1964年,15岁以上人口的文盲率,已经从80%下降到了52%。随后,以扫盲运动为起点,改革中国汉字,恢复高考,出版教材,开办中央广播电视大学,推行义务教育体制,实施学士、硕士、博士三级学位制度,相继建设211工程、985工程、双一流,改善留守儿童教育条件,为贫困大学生开设“绿色通道”,提高残疾儿童入学率,发展继续教育和职业教育……从小学、初中、高中,到大学、研究生,涵盖每个教育阶段的改革举措,为社会各界人士提供了接受教育的宝贵机会。

  “1956年,建校初期只有6位老师、3个教学班、80名学生,到如今,已经有在职教师108位、35个教学班、1800余名学生。”“我真的是亲历了集团化办学以来学校的变化,学生人数从400多人变成了1800多人,从12教学班变成了47个教学班,学校办学也从一址办学变成了两址办学。”片中呈现的河北师范大学附属小学和北京小学天宁寺分校的巨变,成为中国义务教育普及和办学质量提升的缩影。尤其是2001年到2011年这十年时间里,中国义务教育实现了从“基本”到“全面”的跨越式发展。正如片中接受采访的中国教育学会原会长顾明远所说,“中国这样一个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国家,能够在短短几十年的时间里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确实是一件了不起的事情。像世界上其他发达国家,都经过了100年、50年才能够普及,我们也就用了20多年。”

  追溯时代印记,了解发展轨迹,依托画面的生动展现和数据的直观呈现,观众循序渐进地了解中国为取得教育事业发展作出的创新改变和付出的不懈努力。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是有目共睹的,《教育强国》对中国教育事业发展史的记录是一种铭记,更是一种激励。

  “历史影像”与“人物采访”交相辉映

  跳脱出单纯的知识科普和历史讲述,纪录片《教育强国》在叙述形式上开拓创新,融合史料影像、歌剧歌曲、新闻纪录片、纪实画面,以及教育行业各类代表人物的访谈,架构和串联起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脉络。

  史实画面的再现带领观众了解社会主义建设初期,群众的学习面貌和青年的伟大志向。延安秧歌剧《夫妻识字》中唱道:“庄户人为什么要识字?不识字不知道大事情。旧社会不识字,糊里糊涂受人欺,如今咱们翻了身,受苦人变成了当家的人,睁眼的瞎子,怎能行?”新闻纪录片《直上云霄》展现了毛泽东时代青年的伟大理想,“我们北京航空学院同学们的理想,就是希望我们自己设计制造的飞机,飞翔在祖国的天空。我们本着敢想敢干的精神,大胆的提出了自己设计和制造的想法。看呐,我们美丽的云鹰展翅高飞了……”

  ?让我们荡起双桨》《我和我的祖国》等歌曲作为背景音乐的使用,实现了对每个时期教育发展状况的生动复盘。例如,伴随着歌曲《我们走在大路上》,纪录片展现中国高等教育踏上快车道的发展局面。“学会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大批专业技术人才走出校园,投入到社会主义新中国的建设当中。

  值得一提的是,以上表现形式与人物采访的结合,能够帮助观众更好地获取和理解信息。新闻纪录片《xxx快速识字法》,用纪实影像讲述了成都军区文化教员xxx发明识字方法的史实。对于这种不到30天就能让一个文盲学会3000多个常用汉字的识字方法,中国成人教育协会副会长张昭文解释:“他用的教材是注音教材,就是每一个字上头注上音符,然后根据拼音来认字。”歌曲《莫斯科郊外的晚上》和毛主席到访苏联看望留学生的纪实画面,搭配原莫斯科航空学院学生、中国载人航天工程首任总设计师王永志的场景回忆,再现真实历史时刻。

  还有,新疆叶城第三中学的德育教师xxxx给同学们上课的纪实画面,搭配对党支部书记肖卫军的采访,生动讴歌像xxxx一样的青年教师,义无反顾投身祖国欠发达地区的教育事业的勇气和选择。在上海市上海中学原校长唐盛昌分析道,未来一代培养应该实现人工智能和人类智能的结合时,引出上海市东中学实验课上高一学生合作制作“程控升降机械手”的案例,帮助印证当下教学实践与未来培养目标的高度一致性……

  从黑白影像到彩色画面,从直观讲述到配乐渲染,从经典影像记录到见证者解说,彼此互为补充,在变换表现方式的同时,更重要的是丰富影片内容。从教育改革的亲身经历者、教育政策的制定解读者、教育体制的体验受益者等不同身份和不同年龄的代表人物的口中,愈发感知中国制度、中国成就与中国自信。

  借教育事业“典型人物”彰显时代印记

  从新中国成立初期,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的历史方位,教育政策的出台与国家需要紧密结合,教育事业的发展更与国家发展相互勾连。每个阶段有各自的典型人物,他们身上承载着那个年代的国家使命,彰显着那个时期独有的时代特征。通过《教育强国》中几位典型人物的事迹,观众可以以小见大,管窥这几十年来中国教育的发展样貌。

  新中国成立初期,国家建设急需大规模高级专门人才,当时年仅19岁的xxx踊跃加入,一群怀揣着保家卫国梦想的年轻人汇聚在一起。xxx说:“抗美援朝的时候我们深深体会到,中国的航空力量太落后了,受人家欺负。所以那个时候下决心,一定去学航空、造飞机、保家卫国,所以我就报了航空这个专业,要下决心办这个事。”1977年,从宁夏戈壁草原来到北京的xxx抓住了恢复高考的重要契机,追回了曾经丢失的学习时光,成为中国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的第一批大学生。1978年也成为了一个时代的符号,铭刻在无数人的记忆中。“我的证书是10001号。第一个‘1’代表科学院,最后‘1’代表第一个。”1983年5月27日,参加中国自主培养的第一批博士学位授予仪式的马xx成为新中国的第一位博士,他为国内理论物理学界和现代化建设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迈入新时代的中国,致力于学习型社会的建设。电子科技大学保安队的队长助理张xx通过努力,在12年的时间里相继拿到了专科、本科、研究生文凭。他说:“我是41岁的时候准备考研究生的。当时的想法,一个是想拓宽自己的视野;第二个就是想,我能不能冲一下,别人为什么行,我为什么不行呢?”从分辨不出几何图形,到能精确计算出各种图形数据,走职业教育发展之路的邹彬实现了知识和技能的双提升,他用一把小小的泥刀雕砌出“艺术品”,实现了中国在第43届世界技能大赛砌筑项目中零的突破,找到了实现自我价值的广阔平台。

  从应国家发展需要投身航空航天事业的年轻人,到恢复高考制度后年龄参差不齐的第一批大学生,到18位获得第一批博士学位的知识分子,再到不局限年龄和身份接受继续教育和职业教育的社会人士,我们看到了每一代人身上的时代印记,也愈发感慨中国教育事业的进步和中国国际地位的提升。

  ?教育强国》记录着中国教育的发展,也铭刻着属于一代代人的荣光。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肩负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原则使命,未来应继续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而中国将更加和世界接轨、与国际齐肩,稳步迈向建设教育强国的新征程。

最新文章

版权所有:博古范文网 2012-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博古范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博古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浙ICP备1201877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