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教育整顿 > 正文

论新型城镇化进程中的教育公平

发布时间: 2022-11-04 17:00:05 来源:网友投稿

[摘 要] 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随着“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推进,农村人口大量向城市流动,教育公平的复杂性也日益凸显;而要推进教育公平,政府则应发挥促进教育公平的主导作用;教育主管部门要加强管理,大力推进教育改革;学校要通过建设和发展,推进素质教育;社会公众要切实担负起营造良好教育公平环境的社会责任。

[关 键 词] 新型城镇化;教育公平;对策

[中图分类号] G640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8)28-0180-02

随着经济的日益发展,人们的生活日益富足,社会贫富分化日益严重,教育公平始终是人们难以企及的目标。然而,教育公平始终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是实现和谐社会的保障,尤其是当下国家在积极推进“以人为核心”新型城镇化的背景下,教育公平的推进更显得尤为重要。但是,在贫富差距日益扩大的现实下,作为公共产品或准公共产品的教育,怎样才能保障最起码的公平或是均等?这是我们将面临的客观现实与急需解决的问题。

一、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

公平是人类历史上亘古不变的永恒话题,是人们孜孜以求的目标。所谓公平即指社会对其所有成员的不偏袒性;不论社会成员的阶层高低、男女性别、家庭贫富、宗教信仰等,所有社会成员都享有参与社会活动的均等机会与权利。而教育公平是指所有公民享有均等接受教育的机会与权利。所有公民享有教育起点公平,即所有公民享有均等参与教育的机会;所有公民享有均等的教育过程公平,即所有公民参与教育过程的机会;所有公民享有均等的教育结果公平。教育公平是给予每个个体合适的教育机会,促进每个生命个体的完善发展。

近些年来,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日益关注人力资本的培养。因而,教育公平备受社会及各国政府关注,也成为各国教育研究者重点关注的研究核心与焦点。在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的过程中,伴随而来的是日益扩大的贫富差距,使得教育公平再次显得势单力薄。我国为了进一步維护教育公平,保障公民基本的受教育权利,2010年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把“促进公平”作为国家基本教育政策。与此同时,再次强调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

只有教育公平得以实现,才能实现社会公平。如果没有教育的公平,则难以实现社会的公平公正。因为,教育公平是保障所有社会成员享有均等的教育机会与权利,教育公平能为社会的经济发展提供人力资本,能为每个生命个体创造发挥自我潜能的机会,也能为每个生命个体实现自我发展创设平台。总之,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

二、教育公平在新型城镇化进程中所面临的困境

城镇化是指农村人口不断向城镇迁移、农村生产生活方式逐步向城镇进化、农村文明持续向城镇文明转型发展的过程。农村劳动力从事职业由传统的农业向城镇二、三产业的转移。城镇化是一个国家在实现工业化、现代化过程中一种发展必然。自1978年以来,我国城镇化得到了快速发展。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1978年,我国的城镇化率仅为17.9%;2013年底,城镇常住人口为73111万人,我国的城镇化率已经达到53.7%;2016年,我国城市数量已达到657个,城镇常住人口比重达到了57.35%。城镇化的快速推进,使得城市人口不断增多,农村人口不断减少,在带动城镇工业发展、改变产业结构、促进商业繁荣的过程中,教育发展既遇到了良好的机会,同时教育公平也遇到了空前的困境。

随着城镇化的快速推进,由于大量农村人口流入到城市,城市教育出现严重的“拥挤”现象,60人、70人的大额班级比比皆是。农村则因人口的流出,学龄儿童的不断减少,农村学校规模日益缩小,20人左右的班级也成为乡村小学的班级规模常态,而“一师一校”也在一些偏远地区成为一种常态。随着农村学生人口的减少,加之“拆点并校”政策的实施,使得教育资源也相对向乡镇与城区聚集,村级小学规模越小所获得的教育资源也相对贫乏,教育资源呈非公平配置。由于农村小规模学校教育资源的缺乏,经济条件较好的家长往往会选择较远的乡镇学校为孩子的就读学校。而一部分家长则选择让孩子随之进入城市,选择城区学校。尽管国家出台不少政策以保障流动儿童的入学机会,但城区优质教育资源还是使大部分流动儿童难以享有均等的机会,从而出现了“上学远、上学难、上学贵”等一系列问题,使得教育公平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三、推进新型城镇化背景下教育公平的对策

城镇化给教育发展带来机会、为教育公平创设了条件,而流动儿童、留守儿童的问题也使教育公平面临着新的挑战与困境。因而在新型城镇化的背景下,推进教育公平需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政府应是教育资源公平配置的主推手

教育的发展是经济社会发展的主推手。教育为经济社会的发展培养其所需要的人才,为经济社会的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人才供给。政府在教育发展过程中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政府所制定的教育政策及制度是推进教育公平的保障。尤其是当下城乡教育发展差距持续扩大的情况下,政府应该在推进城乡教育均衡化、一体化发展起到主导作用。政府应均衡配置城乡教育资源。教育资源是保障教育公平的基础,只有教育资源得到均衡配置,才能保证公民的均等教育机会。而当下,城乡教育资源分配依旧存在着一定差距。据2015年《教育经费统计年鉴》数据显示(具体见表),农村职业高中的生均教育经费支出为11260.04元,生均公共教育财政预算经费为8463.89元,而地方职业高中生均教育经费支出为14084.42元,生均公共教育财政预算经费为9664.93元。农村普通高中生均经费为10907.14元,相对于地方普通高中的13481.5元,则少了2574.36元;农村生均公共教育财政预算则少1435.4元。近些年,由于国家加大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农村普通初中虽然在两项指标中依旧低于地方普通初中,但是差距不大。幼儿园的教育投入则存在明显差距,农村幼儿园生均教育经费支出为4500.41元,地方幼儿园为6565.13元,换言之,农村幼儿园比平均水平低2064.72元。由此可见,政府应均衡配置教育资源,尤其应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从而促使城乡教育呈一体化态势发展,保障农村儿童享有与城市儿童均等的教育机会。

2015年生均教育经费支出、生均公共财政预算

(二)优化教育管理,积极推进教育改革

高效的教育管理是保障教育公平的有效途径。要实现与保障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教育公平,教育主管部门应创新教育管理机制并积极推进教育改革。首先,教育主管部门应建立城乡一体化的教学研究及教学管理互助机制,提高区域内的教育水平,促使区域内教育均衡发展。其次,积極推进城乡中小学标准化建设活动。不仅要在乡镇上建设与城市水平相当的标准化学校,还要建设标准化的农村小规模学校,使小规模学校的基础教学设施、教师资源都与城市学校不相上下。再次,积极探索人事制度改革,推进教师资源均衡配置,促使优秀教师合理流动,带动薄弱学校教师水平的提高,保障农村薄弱学校拥有优秀的教师队伍。最后,科学规划学校布局。教育部门应依据城镇化水平,科学规划学校布局,完善招生管理,保障公平均等的教育机会。

(三)学校积极推进素质教育

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培养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但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教育的功利性日益凸显。要维护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教育公平,各级各类学校应积极推进素质教育。首先,学校树立以素质教育为核心的教育理念。由于社会用人的“唯文凭论”不断地影响着学校的育人理念,以升学率为核心的应试教育成为许多学校的主要教育方式,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教育的公平性与公正性。因而,要实现教育公平,学校应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遵循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尊重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促进学生知识、身心与人格的健康发展。其次,学校自身要加强教师教育,积极创造机会进行校本培训,提高教师的教学与育人水平。同时,加强教师在职培训,使教师获得更多自我发展的机会,从而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与教学水平。最后,学校也可通过多种筹资渠道进一步完善学校的基础设施,全面改善办学条件。

(四)创设良好的社会环境,推进教育公平

社会舆论及社会的用人标准无不在影响着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教育公平。首先,社会应形成良好的用人机制,不再“唯文凭”用人,而是以“能力”来择才。这样才能给予所有公民一个公开、公正、公平的竞争机会,从而保障教育公平。其次,社会力量应积极投入到教育中,实施多元筹资办学,这不仅可以解决政府教育资金短缺问题,也能创设更多的教育机会,保障公民享有均等的教育机会。最后,应积极推进对弱势群体的教育扶助。可以通过积极捐赠帮扶的资助手段,帮助弱势家庭的孩子获得均等的教育机会,使他们能享有平等机会参与教育的权利,从而享受公平的教育环境,保障教育公平。

参考文献:

[1]周洪宇.教育公平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0.

[2]韩清林,秦俊巧.中国城乡教育一体化现代化研究[J]. 教育研究,2012(8):4-12.

[3]田志磊,袁连生.地区间城乡义务教育公平差异研究[J].教育与经济,2011(2):43-48.

[4]林方略.教育公平: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石[J],前沿笔谈,2006(19):18-19.

[5]王广飞.城镇化进程中农村教育公平状况分析:价值向度、多重困境与机制保障[J],农村经济,2015,(9):115-119.

最新文章

版权所有:博古范文网 2012-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博古范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博古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浙ICP备1201877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