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申请书大全 > 正文

生,物,安,全

发布时间: 2022-08-15 14:20:04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生,物,安,全,供大家参考。

生,物,安,全

 

 生 物 安 全 性

 随着现代生物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依靠先进的生物技术手段,进行生物体之间基因的转换与重组,改变生物体原有的一些性能,实现集多种生物体优势于一身,已经为解决人类的粮食和医药短缺以及环境问题带来了美好前景。通过应用现代生物技术,对农作物、畜禽品种和水产品的遗传基因进行修饰,可使其品种改良、产量增加、品质提高、抗性增强,比如用现代生物技术改良的棉花洁白且纤维长,大米晶莹产量高,番茄红艳个儿大,杨树速生丰产等。

 正是由于这种十分广泛的市场效益,目前世界各国都在抓紧进行这一领域的研究并取得了显著进展,如转基因牛羊、转基因鱼虾、转基因粮食、转基因蔬菜和转基因水果等都相继培育成功并已部分投入食品市场。中国现有人口超过12亿,并且人口数量仍在增加,耕地却在逐年减少,而经济正在高速发展,环境压力越来越大,因此中国比别国更加需要发展生物技术。目前我国在转基因生物,尤其是转基因作物方面虽然起步较晚,但发展的速度却十分迅速,转基因抗虫、抗病毒农作物与林木已达20多种,转基因棉花、大豆、马铃薯、玉米、小麦等在进行了田间试验,其中抗虫棉、抗病毒番茄等多个农作物品种已开始商品化生产。

 但同时也应该认识到,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它既可以造福于人类,也可能给人类带来灾难。生物技术如果使用不当也会对生物多样性、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潜在的不利影响,尤其是当人类不能确保正确合理操作和运用这项技术时,这种影响可能是灾难性的。现代生物技术使基因在人、动物、植物和微生物之间进行人为的相互转移,而目前人类对这种基因调整后的结果尚无十足的把握。迄今为止,学者们提出生物技术最有可能在以下几个方面给人类和环境造成一些不良后果.

 生态环境方面:存在于转基因植物中的具有某中抗性的基因有可能通过杂交转移到其野生或半驯化种中去,这种转移的结果是在特定条件下将增强这些植物杂草化的特性,并最终造成生态环境的破坏;一些具有抗虫特性的转基因植物,除了能对害虫产生毒害而使其死亡外,对许多有益生物也可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如曾经有报导转基因抗虫玉米花粉可导致蝴蝶死亡。

 生物多样性方面:转基因动物一般都具有某种普通动物所不具备的优势特征,如果逃逸到自然环境中,将有可能通过改变物种间的竞争关系而破坏原有自然生态平衡。转基因植物可能因其较强的野外适合度对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造成影响。有学者指出,在转基因植物中,病毒基因在所有细胞和所有时间都存在,其重组的风险大大高于普通植物,因此当转基因作物释放面积达到上百万英亩,而这些作物又都在表达大量的病毒基因时,谁都难以预料将会出现什么问题。转基因微生物也存在取代其它物种的可能性,并导致生物多样性发生无法挽回的损失。

 影响人体健康方面:转基因生物产品作为商品对人体健康可能带来的影响,一直是人们关心的问题,转基因生物作为食品进入人体,很有可能出现某些毒理作用和过敏反应,国外已有儿童饮用转基因大豆豆浆产生过敏反应的报道,美国报道过转基因西红柿导致厨师过敏的事件;在进行转基因作物实验时,一般使用抗生素抗性基因作为标记基因,人食用这种含抗性基因的作物也可能使人体对很多抗生素产生抗性;食用转入生长激素类基因的动植物可能对人体生长发育产生重大影响,而这些影响,一般需要经过很长时间才能表现和监测出来;另外,转基因微生物可能与其它生物交换遗传物质,产生新的有害生物或增强有害生物的危害性,最终引起疾病的流行。

 所谓生物安全一般指由现代生物技术开发和应用所能造成的对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产生的潜在威胁,及对其所采取的一系列有效预防和控制措施。对于生物技术产品到底能给人类造成多大的影响和危害,是人们一直在讨论的问题,但迄今为止各界对生物安全问题也存在一些不同看法。

 有人认为转基因植物与杂交水稻没有什么区别,都是改变了某种生物的个别基因,因此不应该有什么危害;有人简单地认为转入的基因在食用后必然会被消化系统分解掉,因此转基因食品对人体无害;有人认为所谓生物安全不过是一些人的危言耸听;有人认为生物安全概念的提出不过是由于西方人对环保的过分重视,以及其宗教上的观念太过强烈所致。有学者指出,在自然界有很多谷物、蔬菜和水果都会经常受到植物病毒侵染,实际上人们每天都在大量摄入病毒外壳蛋白,但多年来人们食用后并没有见到明显的不良反应。那些从事生物技术研究与开发的的公司或研究单位也纷纷拿出证明其生物技术产品具备安全性的报告。

 另外,一个在生物技术领域引起轩然大波的事件使关于生物安全的讨论更加趋于激烈,1998年英国罗依特研究所的普斯陶依教授声明他的一项研究表明,幼鼠食用转基因土豆会使内脏和免疫系统受损,但后来英国皇家协会却宣布普斯陶依的研究充满漏洞,从中不能得出转基因土豆有害生物健康的结论。

 总之,人们对生物技术能给人类带来威胁和影响还只能进行某种程度的预期,至于这种威胁到底会有多严重,涉及面到底有多广,现在还很难给出一个量化的结论,尽管一些发达国家已经开始拨出专门经费针对生物安全进行实验,但毕竟时间不长,还很难得到一个百分之百准确的结论,即便对一些局部问题得出了某些结论,也都是通过小范围实验得到的,而大面积释放后的监测,特别是生物技术产品自然积累的数据还太少。但既然我们认识到生物技术有可能给人类的生活乃至生存带某种危害,那我们就应该加强这方面的研究和管理,不能因为无法确定其存在的必然形式,就想当然的认为其不存在。

 一个颇具说服力的实例就是近年来席卷西欧各国,造成了巨大经济损失和政治恐慌,并且至今仍纠缠不休的“疯牛病”事件,起初人们认为将动物骨粉和脏器经过高温消毒后作为畜用饲料是安全无害的,但若干年后突然冒出一种不受核酸控制、不怕高温灭菌、可以传染的“疯牛病”蛋白质因子,导致多人死亡。“疯牛病”事件虽然不是生物技术产品直接所致,但也从某种程度上说明生物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说明人类现在对生物的认识还很不全面,如果在短期内没有详实的证据证实某种因素不会对人类和环境造成不利影响,那么以后的某个时期它就非常有可能突然造成一些无法预料的灾难性的后果。

 正是由于认识到生物技术有可能对人类和环境产生不良影响,同时又无法确切知道这种影响到底有多大,所以才使人们对越来越关注生物安全问题。目前生物安全问题已经引起了国际社会的高度重视,美国从70年代就开始关注生物安全问题,制定、修改了有关法律;加拿大从1985年开始制定了有关法规;欧盟于在1984年成立协调委员会,协调相关的技术政策,欧洲各国也建立了相应的管理机制;印度、埃及、印尼、巴西、智利等国也都发布了管理法规。

 联合国环境署(UNEP)作为主管生物技术的国际组织,也积极组织制定有关国际生物安全的法规条例,在1995年组织起草了《国际生物技术安全技术指南》(草案),经过几次有关会议讨论,1995年12月正式发布。该指南与《生物安全议定书》互为补充,是一份各国都承认的并且具有一定可操作性的技术手册,它将为各国制定生物安全技术指南的制定提供蓝本或参考依据。

 除此之外,联合国还于2000年12月在法国南部城市蒙彼利埃召开了转基因生物国际大会,世界上1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500多名代表出席了会议,通过讨论此次会议决定建立一个国际生物安全信息中心,以加强世界范围内的转基因产品管理和信息交流。该中心将收集世界各国关于转基因生物的政策法规、管理办法、科研进展,以及各国所有允许和禁止的转基因产品的目录清单。此外,为便于人们查阅各国有关转基因产品的具体资料,这一中心将与因特网连接。同时,会议决定今后将加强《生物安全议定书》签署成员管理转基因产品的能力,主要措施包括帮助各国家和地区建立关于转基因产品流通的法律,分享有关转基因产品的科学数据等。

 国际社会之所以如此关注生物安全问题,一个重要原因是目前一些发达国家有很多非政府组织,如绿色和平组织及环境主义者积极地关注和参与生物技术产品的安全问题,公众在刊物或媒体上既能及时看到生物技术的研究进展又能充分了解其可能会出现的问题,公众了解实际情况的机会较多,公众的参与意识也较强,因此各国政府也就比较重视对生物安全的科学研究。

 我国的生物技术研究和开发虽然起步较晚,但因为认识到生物技术将成为解决我国粮食问题的一个主要方法和高技术革命的一项主要内容,政府给予了密切关注和优先资助,因此发展很快,尤其是近10年来生物技术在我国得到了迅速发展,目前我国转基因农作物田间试验和商品化生产的面积已位居世界第4位。

 但现阶段我国对生物安全问题的研究却相对落后于生物技术的发展。对生物安全宣传很不够,一些部门看到的也多是转基因产品带来的经济利益,而没有从保护环境和人类健康的高度来认识生物技术,一定程度上忽视了生物技术可能带来的潜在威胁,科研人员也更多是把注意力放在生物技术产品研究本身,在生物安全评价研究方面投入的力度则明显不够。

 一些国外生物技术研究和开发公司纷纷以独资或合资形式在我国积极开展转基因研究和试验,同时一些地方为了其局部利益,只要国外有合用的转基因作物就将其引进,如Monsanto公司的保铃棉,农业部仅允许其在河北省个别地区作商品化生产,但据说河北省已要求全省近一半的地区都推广美国的保铃棉,安徽省等其它省也都已种上了Monsanto的保铃棉,这种大范围推广种植某一品种的转基因植物是十分危险的,一旦昆虫产生抗性,将会造成大面积减产。如果现在还不赶快采取有效措施加以监督管理,我国今后可能很快就会成为发达国家商品化转基因生物产品的倾销地,并对我国生物多样性、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构成潜在风险和威胁。

 毫不夸张地说,如果现在还不赶快采取有效措施加以监督管理,我国今后可能很快就会成为发达国家商品化转基因生物产品的倾销地,并对我国生物多样性、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构成潜在风险和威胁。令人欣慰的是,近年来随着人们对环境问题关心程度的不断加大,我国政府已经认识到这一问题的严重性,并已将生物安全列为环境保护工作的新领域,建立了相关管理机构,出台了一系列保护措施,逐渐形成了一套生物安全管理机制。

 2000年8月,中国政府签署了《〈生物多样性公约〉的卡塔赫纳生物安全议定书》,成为签署该议定书的第七十个国家。今后我国将加强对生物安全的监管,制定和完善国家生物管理的法律、法规体系。目前国家环保总局已联合农业部、科技部、教育部、中科院、国家药监局、国家林业局、外经贸部、国家法制局等部门,编制出了《中国国家生物安全框架》,其中提出了中国生物安全管理体制、法规建设和能力建设方案,《中华人民共和国生物安全管理条例》和《生物安全法》也正在制定之中,有望于明年出台。

 总之,关于生物技术产品可能对自然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的威胁,关于重组DNA技术或转基因生物的肯定和否定的争论至少已有20年以上的时间,已发表的文章及专著已不下千篇,召开的有关生物安全的国际会议也已不计其数,对转基因作物的生态风险评价,从理论上、概念上直到方法学上,在国际上都已有相应的发展,但在生物安全的方法学及对结果的分析上还有待进一步完善,尤其是在生态系统水平上,由于自身特有的复杂性,到底应该抓住哪些主要参数还有待摸索。我国急需将这方面的研究列入重点科研和投资项目计划,加强生物安全的研究和能力建设,提高公众的生物安全意识和我国的生物安全管理水平,以有效地保护我国生物多样性、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促进我国生物技术健康发展。

版权所有:博古范文网 2012-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博古范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博古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浙ICP备1201877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