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思想汇报 > 正文

论邓小平的党内民主、国家民主和人民民主思想

发布时间: 2022-11-08 15:25:04 来源:网友投稿

[摘要]邓小平在指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实践中,逐步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思想。它包括党内民主和人民民主两个方面。邓小平特别强调党内民主的发展要走在国家民主、人民民主进步的前面。在党内民主逐步发展的前提下,也要适时地发展国家民主。党内民主和党的建设、党内民主和人民民主密切相联,党内民主和人民民主共同构成了社会主义民主的基本内容。深入学习和研究这些思想,对于推动新时期党内民主和人民民主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邓小平;党内民主;国家民主;人民民主

[作者简介]李金凤,商丘师范学院思政部副教授,河南 商丘,476000

[中图分类号]A84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434(2006)10—0017—04

党内民主问题,历来是党的建设的一个重大问题。其重要性正如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的那样:“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对人民民主具有重要的示范和带动作用。”邓小平在指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实践中,提出了丰富而系统的党内民主、国家民主和人民民主思想。目前理论界的研究成果多集中于党内民主或国家民主某一个方面,而对党内民主、国家民主和人民民主关联性研究关注不够。本文力求运用党史党建和政治学原理,探讨邓小平党内民主、国家民主和人民民主思想,以期使这宝贵理论资源转化为推动新世纪党内民主和国家民主发展的有效力量。

一、党内民主的发展要走在国家民主和人民民主进步的前面

邓小平一直把党的建设放在极其重要的位置。这体现在他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思想上,主要是党内民主的发展要走在国家民主和人民民主进步的前面。之所以提出这样一个命题,主要是基于以下几点原因:

第一,党在国家政治生活中至关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决定了必须把发展党内民主放在郑重考虑的优先位置。在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是社会主义国家的领导核心,许多党员在国家政权机关和社会组织中担负领导工作,执掌着重要权力,这决定了共产党的党内民主对整个国家的民主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邓小平在探索我国民主建设的途径时,充分考虑到了这一政治现实,提出了用党内民主来带动人民民主的独特思路。他指出:既有集中又有民主,既有纪律又有自由,既有统一意志又有个人心情舒畅、生动活泼的政治局面,“首先要从党内造成……如果党内不造成,国家也造不成”。党的十三大明确提出:“以党内民主来逐步推动人民民主,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一条切实可行、易于见效的途径。”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共产党所处的执政地位决定其民主具有极大的表率作用。邓小平曾引用毛泽东的话说:“只要我们党的作风完全正派了,全国人民就会跟我们学。党外有这种不良风气的人,只要他们是善良的,就会跟我们学,改正他们的错误,这样就会影响全民族。”党员特别是党的干部在党内民主生活中树立了民主观念,养成了民主习惯,培养了民主作风,形成了民主传统,就会以身作则,言传身教,把党内民主的经验、作风和传统带到各自的工作岗位,模范遵守人民民主的制度和法律,带动自己工作领域中的民主风气。

第二,党内民主建设方面还存在着一些问题有待于解决,决定了必须把发展党内民主放在优先考虑的位置。如果党内民主制度不健全,不能建立人人平等的关系,不能保障党员的民主权利,不按民主集中制原则实行选举制、建立对党员的监督制度,就不能保证人民民主的制度化。正如邓小平指出的那样:“国要有国法,党要有党规党法”,“没有党规党法,国法就很难保障”。正因为如此,邓小平在讲到党内民主的发展时总是强调要把坚持党的领导与改善党的领导联系起来,认为坚持党的领导就必须改善党的领导,只有改善党的领导才能坚持党的领导。归根结底,这种坚持和改善都必须由推进、扩大、发展党内民主来实现。也只有把党内民主建设搞好了,发展国家民主和人民民主才有一个坚实的基础。

第三,在西方发达国家,由于民主国家建立在前,政党产生在后,在公民广泛享有社会民主的条件下,构成了逐步推动政党在党内实行民主的有利氛围,政党很难不实行党内民主制度,所以西方国家的民主进路是,从先实行人民民主,再到实行党内民主。而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情况则完全不同。在专制环境中成立的旨在推翻反动上层黑暗统治的共产党是秘密政党,因条件限制,往往缺乏党内民主。虽然共产党认识到民主的重要性,很早提出了要在党内实行民主,但当时的客观情况并不许可。革命成功之后,党掌握了国家政权,在党内缺乏民主和社会也缺乏人民民主的情况下,首先在党内实行民主,通过党内民主推动人民民主的发展,实行党内民主和人民民主的互动,是一条切实可行之路。因为政党组织和党员经过了专门有素的训练,在党内先开展民主建设,比直截了当地在社会开展人民民主,容易避免风险和失误。这说明,在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里,共产党实行党内民主至关重要,没有党内民主,人民民主将受到很大的影响、限制;假如党内民主未果,而人民民主先行,则可能出现失控、混乱的局面。

对于发展党内民主,邓小平极其强调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党内民主要注意避免权力过分集中、乃至于集中到个别人手中的情况,切实贯彻民主集中制的根本原则。权力过分集中、甚至集中到个人手中,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历史传统的影响。“假如说中国是一个半封建的缺乏民主的国家,则反映到党内的是:共产党员一般缺乏民主的习惯,缺乏民主政治斗争的常识与训练。”二是体制的原因。在我们党经过了“文化大革命”这一历史性错误以后,邓小平认为主要的原因在于体制出了问题,其中权力过分集中是一个主要的病因。这两个方面的因素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条件下仍然会以不同的形式表现出来,走到极端,有可能造成对党内民主生活的极大危害。

2.发展党内民主必须强化党员组织纪律观念和保障党员的民主权利。中国共产党是一个制度化和组织化极高的强有力政党。亨廷顿曾经指出,无产阶级政党最突出的能力也许并不在于能够建立一个政权,而是在建立政权之后很快即能建立和强化全国范围内有效的政治秩序。他还特别指出:“中国也许是关于列宁模式的政治发展最明显的例子。二十世纪中叶最突出的政治成就之一,肯定是1949年在中国建立的一个百年来首次能真正统治中国的政府。”

要保持党的这种强大,强化党员纪律观念和保障党员民主权利是一个基本方面,这对于提高执政党凝聚力和战斗力极其重要。特别是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过程中,整个社会处于一个急剧而深刻的变革和转轨过程当中,就更要加强党的政治纪律,不允许对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任意散布不满和反对意见。邓小平指出:“一个党如果允许它的党员完全按个人的意愿自由发表言论,自由行动,这个党当然就不可能有统一的意志,不可能有战斗力,党的任务就不可能顺利

实现。所以,要坚持和改善党的领导,必须严格地维护党的纪律,极大地加强纪律性。”同时,加强纪律性必须与保障党员的民主权利结合起来,特别是要反对和克服一切破坏民主生活基本原则的错误做法。比如,“我们要创造民主的条件,要重申‘三不主义’……在党内和人民内部的政治生活中,只能采取民主手段,不能采取压制、打击的手段。”

3.党内民主生活要有经常化、制度化的监督保证机制。邓小平对于民主生活制度化的观点几乎是人所共知的,人们也经常引用他的论述:“领导制度、组织制度问题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这种制度问题,关系到党和国家是否改变颜色,必须引起全党的高度重视。”“制度好可以使坏人无法任意横行,制度不好可以使好人无法充分做好事,甚至会走向反面。”其实,早在上世纪60年代初,邓小平就针对民主集中制问题指出:“民主集中制执行得不好,党是可以变质的,国家也是可以变质的,社会主义也是可以变质的。干部可以变质,个人也可以变质。”这充分说明,注重民主生活的制度化、组织化是邓小平的一贯思想。值得一提的是,邓小平在党的八大上关于修改党的章程的报告中所提出的党的代表大会常任制的思想。这虽然是当时全党关于党内民主生活制度化的一个重要认识,但其中同样也包含了邓小平的贡献。他指出:“代表大会常任制的最大好处,是使代表大会可以成为党的充分有效的最高决策机关和最高监督机关,它的效果,是几年开会一次和每次重新选举代表的原有制度所难达到的。”这一点,对于今后党内民主化发展仍然是值得我们重视的思想。

二、在党内民主逐步发展的前提下。也要适时地发展国家民主

由于党的性质和党情、国家性质和国情所决定,党内民主和国家民主在层次和发展程度上必然会有一些差异。但是,邓小平认为,在党内民主逐步发展的前提下,也要适时地发展国家民主,他就此提出了很多原则性的认识。

1.发展国家民主要注重实际效果,而不是追求形式上的民主,否则既实现不了民主,又损害了经济发展。这是因为,国家民主涉及到不同的阶级、阶层和社会集团乃至不同民族的广大人民群众,他们的生活水平、利益关系、政治素质、文化程度都存在极大差异,很不平衡。在此情况下,一方面国家民主的发展水平和程度一般地要受到很大的制约,其发展也往往受到党内民主发展的实际状况的约束(这也成为党内民主要走在国家民主前面的重要理由),民主的发展需要逐步地展开;另一方面由于“中国正处在特别需要集中注意力发展经济的进程中。如果追求形式上的民主,结果是既实现不了民主,经济也得不到发展,只会出现国家混乱、人心涣散的局面”。

2.发展国家民主要注意在党内民主健康发展的前提下,适时地用法律、制度巩固下来。邓小平十分注重民主的制度化、法制化,注重加快其向法治社会转变的进程。早在1979年6月五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党内负责人会议上,他就指出:“我们制定法律的步伐要加快。确实要搞法制,特别是高级干部要遵守法制。以后,党委领导的作用第一条就是应该保证法律生效。没有立法以前,只能按政策办事;法立了以后,就要坚决按法律办事。”

3.发展国家民主要从本国具体国情出发,不可照搬别国的具体经验和模式。即使西方学者也有人明智地认识到,对于政治家来说,政治生活的民主化和发展应当是努力去发现本国固有体制中可发展的潜力,而不是把西方模式往这些固有的体制上生搬硬套。邓小平更是极其鲜明地指出,我们不能照搬西方的“三权分立”和多党制。同时,他对于现实政治生活中如何建设有中国特色的民主政治体制也提出了自己的看法。1980年9月邓小平在为全国政协章程修改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准备的一个文件上批示:“在修改章程中,不要把政协搞成一个权力机构。政协可以进行讨论,提出批评和建议,但无权对政府进行质询和监督。它不同于人大,此点请注意。”同年11月12日又在乌兰夫、刘澜涛的信上批示:“原来讲的长期共存,互相监督,是指共产党和民主党派的关系而言。对政府实施‘监督’权,有其固定的含义,政协不应拥有这种权限,以不写为好。”

4.发展国家民主要注重对于党员和党的组织的监督。由于党的执政地位的特殊性,邓小平特别强调发展国家民主时要注重对于党员和党的组织的有效监督。早在上世纪50年代,他就指出:“在中国来说,谁有资格犯大错误?就是中国共产党。犯了错误影响也最大。”正因为如此,我们党要自己特别注意,发展国家民主时也要把对于党的监督作为一个重要内容。因为民主制度的核心问题就是对权力的监督,其关键并不在于参与者的多数亲自掌握和行使政治权力,而在于确保掌握权力的少数人在管理的全过程中受到全社会的监督,防止滥用权力或个人独裁。

三、党内民主与国家民主、人民民主共同构成了社会主义民主的基本内容

邓小平党内民主、国家民主和人民民主思想与党的建设是密切相联的。这些思想对于我们正确认识党内民主和人民民主的相互关系,探索党内民主、人民民主发展的新路径、新境界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党内民主和人民民主都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本内容,它们都是我们追求的目标。二者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辩证统一关系。

1.人民民主具有基础性、法定性和广泛性。我国《宪法》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最高形态和根本目标,是实现高度的人民民主。它要求对广大人民实行充分的民主,使人民群众真正成为国家、社会的主人,充分享有各项民主权利。没有人民民主,执政党党内民主的发展程度就会受到制约。人民民主是基础,是党内民主得以充分实现的深厚土壤。

2.党内民主具有关键性、决定性和示范性。中国共产党在我国政治生活中的核心地位决定了党内民主的不断推进,必将带动整个国家政治生活的民主化,推进人民民主。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而建设好党,关键在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发展党内民主。如果党内民主不发达、不健全,人民民主也会受到制约和破坏。十年“文革”惨痛的经验教训就是明显的例证。党内民主是关键,是人民民主赖以健康发展的领导和推动力量,在政党政治为主导的民主政治格局中,人民民主的实现离不开党内民主。今天,中国共产党正由自己的执政地位和引导作用,通过自身的民主示范,极大地推动着人民民主的发展。

3.党内民主和人民民主的范围虽然不同,但根本目标指向却是一致的。无论就实行的主体,还是其涉及的领域,人民民主比党内民主的范围都要广泛的多。从二者的目的看,党内民主是为了发挥广大党员和各级党组织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人民民主是为了实现人民当家作主,保证人民充分行使自己的民主权利。一方面,我国是一个有着几千年封建专制历史的国家,缺乏民主政治的传统。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由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为社会主义革命,建立了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才开始了真正完全意义上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实践,历史和现实决定了共产党是人民民主的倡导者、奋斗者和推动者,也决定了共产党的领导是人民民主得以健康发展的保证。另一方面,正如党的十五大指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就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基础上,依法治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党的领导和人民当家作主是统一的,党内民主是人民民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按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使中国共产党真正成为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代表,通过发展党内民主,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就是要更好地领导人民从事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创造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保证人民充分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

4.党内民主和人民民主统一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实践中。一方面,鉴于我国特殊的国情,任何对当代中国民主化的现实道路进行的探讨,都必须首先正视中国共产党在中国持续执政和充当我国各项事业的领导者的事实,并把这一事实作为考量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本变量。同时,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不能照搬西方多党制和“三权鼎立”等政治模式。这些都决定了发展党内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实践的关键环节。另一方面,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根本目的是要实现高度的人民民主,人民民主的实现程度也就成为衡量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成效如何的根本标志。因此,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就要求把坚持党的领导、发展党内民主,同发扬人民民主、严格依法办事、尊重客观规律有机统一起来。不能用党内民主代替人民民主,而应推动和引导人民民主。不能用人民民主来否定党内民主,而应监督和促进党内民主。党内民主和人民民主的协调互动是建设社会主义民主的动力支撑,是中国共产党实现长期执政的重要政治基础。

[责任编辑:胡彩芬]

版权所有:博古范文网 2012-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博古范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博古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浙ICP备12018771号-1